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2024-07-13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精选八篇)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1

1临床资料

选自我科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住的4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 男29例, 女16例, 年龄55岁~85岁, 平均年龄70岁, 超过60岁者36例。其中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的15例, 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6例, 机械通气的5例, 有侵入性治疗者2例, 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者各8例。

2护理要点

健康宣教[3]: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同时, 对陪护和家属进行多方面相关内容的宣教, 尽量采用形象、生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动作, 面对面地进行讲解, 使他们真正获得疾病相关知识,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于有基础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慢性疾病相关预防知识的宣教, 特别是饮食和起居的注意要点, 有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

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后要洗手戴口罩。有的病原体部分来自医务人员的手及未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 推荐洗手的时间>10 s[4], 诊疗器械特别是呼吸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 切实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卧位护理:抬高床头30°~45°, 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减少胃-食管反流及误吸的危险性。鼻饲后30 min内不做常规吸痰, 鼻饲者灌食流质饮食前后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鼻饲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呕吐、误吸的发生,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积水, 严防机械通气管路中冷凝水的误吸。

痰液清除: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体位引流。正确判断吸痰时机, 采用非定时吸痰法, 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 如黏膜损伤、气道感染等。同时鼓励意识清醒的患者,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通过叩背, 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 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 痰液随即咳出[5]。

口腔护理:误吸是引起HAP的最主要原因, 口腔内的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理, 潜在的误吸发生率很高。患者因长期使用抗生素, 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因此, 可常规使用2%碳酸氢钠液作为口腔护理液, 鼓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 以减少误吸机会。

合理营养及治疗:鼓励患者进食足够的热量, 少食多餐, 避免饱胀引起的膈肌上移, 增加心肺负担,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以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增强抵抗力,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 在临床上应对老年患者加强健康知识教育, 改善住院医疗环境, 对于发生HAP的患者加强有效护理, 并对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有效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9~201

[2]褚爱春, 陈国忠, 杨淑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支气管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1) :26~27

[3]陈瑞珠, 颜一千.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4) :772

[4] Crap MJ, Munro CI.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J].Heart Lung, 1997, 26 (12) :419~429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00-02

大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其病原菌仍以病毒为主,可继发细菌感染,临床以混合感染多见,因此,治疗通常是抗病毒、抗细菌同时进行。呼吸系统的感染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及时控制炎症,防止病情恶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而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作用迅速、安全,毒副作用小,与抗生素协同,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从而减少耐药性发生、降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为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3月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未发现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2~2013年3月本科收治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標准[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6~49岁;治疗组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2~61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来立信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批号:国药准字20053161)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20278),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17),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7天。

1.3 观察内容 每日观察体温、咳嗽、咽部及肺部体征变化。

1.4 疗效判断标准

(1)痊愈:5天热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显效:5天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有效:5天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者;(4)无效:超过5天仍发热,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患者转用其他药物治疗。从治疗效果判断临床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比较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对照组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表1)。

3 护理

3.1在使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时输液速度应控制在40-60滴/分,以免中药成分对血管产生疼痛刺激。

3.2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3.3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药物知识,以获得治疗上的配合。

3.4高热时对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进行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

4 讨论

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组成的中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取物纯度高,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微恶风寒、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有明显的抗病毒、退热作用。其中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并能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以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加强抗炎作用[2]。而利巴韦林可引起粒细胞下降,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发生贫血及免疫抑制,偶有胃肠道不适和肝功能损害,故不能长期应用,所以中药制剂热毒宁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6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与护理 篇3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文的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 主要参考资料为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病历, 具体内容包括:一般资料, 即性别、年龄、住院情况及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日期。

1.1.1 一般资料

本组查阅了60例患者, 其中男性占32例, 女性为28例, 年龄最大为88岁, 最小为22岁, 平均约为 (62±5) 岁, 其中老年患者较多, 大于60岁的患者为36例, 占入选总人数的60%。住院时间8~61d不等, 平均住院天数为34d。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35例 (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病等) 。

1.1.2

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 呼吸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用以诊断和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

1.2 影响因素

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包括, 一, 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之前, 曾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并且基础疾病有加重趋势;二, 患者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三, 住院前有无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四, 住院期间护理方面是否伴有侵袭性操作。

1.2.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本组病例中, 入院时常规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42例, 其中有21例患者因感染较重, 曾经应用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1.2.2 基础护理不到位

基础护理不到位, 是临床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其中的主要途径为:多见于咽部逆向定植口—胃腔细菌, 随后被误吸入患者的下呼吸道, 使患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医院内肺炎。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或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其不能及时进行吸痰处置或不能得到有效的口腔护理, 或者临床护理和宣教工作没有到位, 使患者不能经常、有效的得到叩背、翻身等体位引流措施, 导致肺内产生痰液的淤积, 由此也可增加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率。

1.2.3 使用侵袭性操作

由于护理不当发生的侵入性操作, 可将人体的防御屏障破坏, 如果护理不及时, 可给细菌进入、定植提供有利条件, 故而此因素也是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因素。而本组患者病情较重, 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较多, 患者基础差, 其中, 有26例患者有过侵袭性操作的病史, 其中呼吸道侵袭性操作占16例,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占3例, 静脉留置插管的患者占26例。

1.2.4 住院时间

调查发现, 住院时间在10天以内的病程较短的患者, 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为3例, 占5%;住院20d为12例, 占20%:住院20d以上者为45例, 占75%。可见住院时间越长, 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机会越大。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宣教

住院患者常常因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的迅速下降, 而不断受到病原菌的侵害。而且, 经分析发现, 伴有基础疾病越多的住院患者, 其治疗上所必须使用的药物种类就越多, 用药越多越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深程度的下降, 故而感染概率相应变大。综合上述因素, 除了在治疗上选用疗效高、杀菌作用强的药物针对病原菌进行用药, 特别应注意在日常护理时, 不间断的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注意休息, 调整饮食, 加强营养,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 避风寒, 适量运动等, 以达到增强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体质的目的。

2.2 严格执行医嘱, 把握给药时间

临床上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之前, 应对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尽可能的由痰液或血液做出病原学诊断, 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指征, 尽量缩短抗生素用药时间, 或尽量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剂量。

2.3 加强局部护理

在应用抗菌素的患者中, 应积极重视长期住院患者的口腔护理, 仅需要进行常规的口腔清洁护理, 就可有效地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寄生, 若患者条件允许, 能够定期的进行口腔PH测定, 定期进行口腔分泌物的药敏试验和痰菌培养, 并根据细菌涂片或痰培养的结果去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那将大大减少感染比例;对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嘱咐其家属经常给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定期找医护人员进行吸痰;对长期住院的患者应教会其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主要内容包括鼻吸口呼, 缩唇呼吸, 深呼吸的训练、腹式呼吸和简单、有效的咳嗽指导, 并嘱患者适当饮水, 以利于稀释痰液, 进而促进排痰;对于各类留置的导管如食管、气管插管、导尿管等需严格按照时间进行及时的消毒或更换。

2.4 加强预防与接触感染的管理和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室卫生的监管, 是有效减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2.4.1

医护人员应严格的执行并遵守感染性疾病的消毒和隔离制度, 特别是在进行简易的措施, 如洗手、更换白大衣时, 必须让每一个医护人员和在院人员都明确的认识到, 接触患者后洗手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2.4.2

病房区域要每日保持通风、换气, 绝对确保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注意在进行扫地、扫床等操作时, 必须采用的方法为湿式清扫;而治疗室、换药室、重症病房等感染高危区域更应该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合理安排病室和床位, 非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分开, 强调患者按病种分室收治。

3 结果

6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及护理, 痊愈后出院, 3个月内随访未复发, 且院内未发生感染扩散。

4 小结

上述因素引起肺部感染, 一方面取决于致病微生物的强度和数量, 另一方面也与患者的抗病能力有关。综上所述, 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集体, 首先完成黏膜的定植, 然后当条件成熟后即开始大量繁殖, 引起一系列肺实质的病理性损害。故将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经验有效应用于临床, 对避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 及发生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避免感染扩散和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收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及护理, 痊愈后出院, 3个月内随访未复发。结论 将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经验有效应用于临床, 对避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 及发生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避免感染扩散和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婧, 侯延菊, 邱妮娜, 等.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分期研究和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6 (6) :4.

[2]李霞.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3 (6) :14.

[3]李景峰, 史文希, 史文晶, 等.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9) :3.

[4]唐丽, 文智良, 邓维.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调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 4 (2) :9.

[5]左选琴, 王雪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问题分析[J].中日友好医学学报, 2006, 20 (6) :375-376.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86例, 其中男180例, 女106例;年龄41~88岁, 平均年龄72.5岁;均经CT、MRI检查出血性卒中120例, 缺血性卒中16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2 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患者脑卒中前无咳嗽、咯痰、气喘等肺部感染及感染潜伏期, 脑卒中入院后48h出现咳嗽、咯痰、气喘、发热等肺部感染表现, 肺部有典型的干湿性啰音, 胸部平片可见典型炎性改变;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分会制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2]。

1.3 方法

将2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146例, 常规护理组140例,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疾病程度上无差异, 具有临床可比性。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 了解两组病例发生获得性肺炎病例数、发生率, 获得性肺炎发生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处理,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护理干预组146例, 常规护理组140例依据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观察两组发生获得性肺炎病例数、发生率, 获得性肺炎发生时间进行比较, 具体见表1。

注: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观察内容比较P<0.05, 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脑卒中常发生中老年人群, 患者多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脑卒中后由于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吞咽障碍等情况, 需要长时间卧床、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及误吸等因素造成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加强护理干预减少获得性肺炎发生非常重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为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院内感染知识, 使得医护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提高对获得性肺炎要从预防感染开始意识, 从每一个操作上开始。

病房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居住病房,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空气流通, 保持适当的温度、温湿度, 定时对室内地面、物品进行消毒液擦拭, 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 杜绝有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传染性疾患者员进入病房。

体位:由于脑卒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球麻痹极易发生误吸[3], 体位摆放是预防误吸非常有效的方法, 床头角度过小、后仰位、平卧位或增加返流误吸;应采取床头向上抬高30°, 意识障碍患者采取侧卧位, 烦躁不安应给予适当约束, 避免鼻饲管拔除, 对呕吐者采取头偏向一侧, 口角放低, 清理口腔呕吐物。

无菌技术操作: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 对手进行整改清洗, 避免造成污染, 对有创操作更要严格要求, 对呼吸器械进行灭菌、严格消毒, 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

清理呼吸道:痰液积聚是造成获得性肺炎重要因素, 采取正确的痰液清除非常重要, 定时进行拍背、翻身、体位引流。鼓励意识清醒患者, 进行深呼吸用了进行有效咳嗽, 促进气道分泌物质排除;对应用呼吸机患者正确判断吸痰时机, 避免不必要重复吸痰造成, 气管粘膜损害, 增加感染几率。

口腔护理:多次文献报道口腔护理能够有效的可降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5];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能够重视口腔清洁;对有意识障碍者需积聚进行口腔护理, 每日至少两次, 对口腔护理过程中对口腔粘膜变化进行观察, 根据口腔内粘膜变化情况选取合理漱口液。

参考文献

[1]赵世利.60例老年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及对策.重庆医学, 2012, 41 (10) :1015.

[2]左选琴, 王雪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问题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 20 (6) :575.

[3]古联, 苏莉.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黑龙江医学, 2007, 31 (12) :928.

[4]梁作兰.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工企医刊, 2005, 18 (6) :46-47.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存在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 GCS评分3分~8分, 伤后昏迷大于6 h, 或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排除标准:①入院前90 d内住院超过2 d以上者、居住在护理之家或长期护理机构者、接受透析治疗者、接受家庭输液治疗者、接受过伤口处理者、家庭成员携带多重耐药菌者。②入院时存在吸入性肺炎者、有明确细菌病毒感染等急慢性炎症性疾病者、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等其他合并伤者、慢性肺部疾病史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不良生活习惯者、大量嗜烟及营养不良者。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TBI病人17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

HAP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美国胸科学会 (AST) 公布HAP定义为病人入院后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炎症, 其发病时间从入院第一天起累计超过了该病的平均潜伏期, 而当病原体不明确时, 平均潜伏期则以48 h计算。临床诊断标准:X线胸片提示新出现的或渐进性渗出灶, 结合3项临床表现 (体温>38 ℃、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脓痰) 中的2项。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治疗

监测所有病人体温、瞳孔、呼吸、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

1.2.2 呼吸道护理

采用头高 30°卧位, 促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预防吸入性肺炎。RS组每2 h 1次充分翻身、叩背后给予吸痰护理。IS组根据病人呼吸道出现不畅、痰液分泌、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超过5%等指标[1]给予充分翻身、叩背及吸痰护理。

1.2.3 吸痰方法

采用间歇负压吸引并旋转外退吸痰管的方法。吸痰前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吸痰前使用肺部物理手法 (如叩击、震颤、体位引流等) 促肺内分泌物进入支气管, 利于吸引。采用一次性吸痰管, 口径相当于气管直径的1/2~2/3, 导管应在负压关闭前提下尽可能深入气管与支气管内, 然后负压下将导管缓慢、旋转提出。动作轻柔, 吸力适中, 吸痰管柔软。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2], 避免损伤气管壁黏膜, 引起黏膜水肿、出血。分泌物较多无法一次吸净时, 应给予辅助呼吸或呼吸机支持至SpO2>94%后再次吸痰, 连续吸引不应超过3次。操作过程中如发现病人发绀, 应立即停止吸引。无自主呼吸者, 应在循环稳定时谨慎吸痰。吸痰前可给予3 min纯氧吸入, 以提高病人氧储备[3]。

1.2.4 湿化方法

痰液黏稠者使用0.45%盐水加入沐舒坦湿化气道。采用间隔气管内给药法, 间隔时间抽取湿化液3 mL~5 mL直接注入气管套管内。达到分泌物稀薄, 吸痰顺利, 呼吸道通畅的标准。避免出现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现象。

1.2.5 抗生素治疗方案

所有入选本实验的病人入院当日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大于6分者选择采用降阶梯, 小于6分者采用常规升级治疗方案。降阶梯治疗方案首选抗菌谱宽、耐酶, 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72 h后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用窄谱抗生素。若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阴性, 治疗3 d后再选用二线抗生素。所有病例均进行用1种或多种抗生素应用抗感染治疗。

1.2.6 其他治疗

①病室内保持18 ℃~20 ℃恒温和50%~60%的相对湿度;每2 h 通风1次, 每次20 min~30 min;有效氯500 mg/L消毒地面、墙面每12 h 1次;床、柜等用品每天1次;紫外线消毒空气每天1 h, 每月监测空气菌落1次。②制定严格探视制度, 规定探视时间, 减少探视人数, 探视人员需穿着无菌隔离设备。上呼吸道感染者严禁接触病人。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④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气管切开换药次数, 以保持气管切口周围局部清洁、干燥为原则, 常规消毒, 及时处理切口感染。各种治疗器械装置 (如湿化瓶、雾化器等) 严格消毒灭菌, 人工呼吸机回路定时消毒, 每天1次。每日早晚进行口腔护理1次, 鼻饲时注意速度和进食量, 鼻饲后严禁立即翻身叩背等。头高30°卧位, 预防食物反流, 采用胃肠营养泵持续匀速滴入。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linical pulmonisy infection score, CPIS) 所有入选本实验的病人记录入院时、HAP发病后3 d的两个时点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linical pulmonisy infection score, CPIS) 指标, 对两时间点24 h内CPIS的最差值进行评估 (缺一项者视为资料不全 , 不作评分) 。以分析TBI病人CPIS在不同时点上的变化规律。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参照由Pugin于1991年设定的标准CPIS评分, 即将临床、生理学、放射学以及微生物学数据结合成单一的数字化结果综合诊断HAP, 每项计0分~2分, 总计12分, 一般以CPIS>6分作为诊断标准, 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1.3.2 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气道分泌物、氧合指数、胸部影像学检查及支气管分泌物及痰培养结果

1.3.3 终止实验标准 ①经治疗病情好转, 无需吸痰护理的病人;②因各种原因不再我科继续治疗的病人:③病人临床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非正态分布资料经自然对数转换正态化分析;两组数据总体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用最小显著差 (LSD) 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全部资料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TBI系外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脑局灶性损伤、脑弥漫性损伤两大类。脑局灶性损伤包括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弥漫性损伤主要为脑干功能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此类病人病情危重, 存在会厌功能差,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肌无力, 缺乏呼吸道自洁能力。此外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造成呼吸道自身防御功能降低等HAP高发危险因素, 极易并发HAP[4]。吸痰护理可以清理痰液, 保持气道通畅, 减少HAP发生的危险因素。传统观点认为每2 h 1次常规气道吸痰护理, 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但较多的临床实践提示不同病人病情差异较大, 具体气道情况不同, 定时定次吸痰护理可能存在过度或不足情况, 易发生局部气道损伤, 加大分泌量, 升高颅内压, 增加感染发生几率的并发症。因此正确合理的吸痰护理时机非常重要[5]。

本研究以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潮气量下降、SpO2降低的情况为行吸痰护理指证。通过观察178例TBI病人不同时机吸痰护理后的CPIS, 发现IS组HAP 发病后3 d CPIS较RS组降低 (P<0.05) , 两组HAP发病后3 d CPIS较入院时显著增加,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入院时CPIS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HAP是TBI病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给予合理的吸痰时机可以有效降低TBI病人HAP的发生。

综上所述, 合理的吸痰时机对TBI病人HAP可能是通过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增加氧合功能等途径发挥作用。但是对于何种途径在HAP发生过程中占主要地位以及具体病理生理机制等尚不明确, 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研究探索, 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此类病人并发HAP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TBI) 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发生情况与吸痰护理时机之间的关系, 为此类病人HAP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78例TBI病人, 随机分为正常吸痰组 (RS) 组和强化吸痰 (IS) 组, 分别不同时机给予呼吸道护理, 记录两组病人入院时、HAP发病后3d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气道分泌物、氧合指数、胸部影像学检查及支气管分泌物及痰培养结果, 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结果]与RS组相比, IS组HAP发病后3dCPIS降低 (P<0.05) , 入院时CPIS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HAP发病后3dCPIS较入院时显著增加,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HAP是TBI病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给予合理时机进行吸痰可以有效降低TBI病人HAP的发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医院获得性肺炎,吸痰

参考文献

[1]陈霞丽.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机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5) :123-124.

[2]陈海为, 张杰芹, 苏宁, 等.膨肺治疗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7) :2833-2834.

[3]徐晖.ICU机械通气病人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 2006, 33 (3) :30-31.

[4]钱吉琴, 郭新瑛.ICU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7) :783-784.

马斯平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分析 篇6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78例, 男45例, 女33例;年龄65~84岁, 平均78岁。基础疾病分别为COPD、肺心病、肺癌, 分析诱发因素, 其中有60例患者曾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58例反复使用激素, 经呼吸道辅助呼吸5例, 鼻导管吸氧69例, 气雾剂及雾化吸入抗菌药物或激素42例, 全部病例均有多次静脉穿刺输液史, 多数患者卧床时间在两周以上。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入院48h后发病, 出现咳嗽、咳痰, 或咳痰性状改变, 并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 (1) 发热、肺部音, 或与入院时X线片比较, 显示新的炎性病变。 (2) 经筛选的痰液 (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 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 或两者比例<1∶2.5) 连续2次分离出相同病原菌。有条件者争取将标本在10min内送实验室做痰液洗涤和定量培养, 分离到的病原菌浓度≥107CFU/m L。 (3) 血培养阳性或肺炎并发胸腔渗液经穿刺抽液分离到病原体。 (4) 下列任何一种方法获得的培养结果可认为非污染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浓度≥105CFU/m L的病原菌;或经环甲膜穿刺吸引物 (TTA) 或防污染标本毛刷 (PSB) 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 L。

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2组, 马斯平组39例, 头孢曲松组39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给药天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参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组在口服止咳、化痰药对症治疗的同时均静注治疗用药, 每日2次, 每次给药剂量, 头孢吡肟2.0g (每支0.5g) 或头孢曲松2.0g (每支2 g) , 加入5%葡萄糖液 (或生理盐水) 250m L, 疗程7~14d。按照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颁发的“抗菌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有效:体温正常,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白细胞计数正常, 胸片炎症基本吸收, 痰培养转阴。好转:体温正常,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无效:用药72h病情无明显好转。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

3 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平片、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以及痰细菌学检测结果, 头孢吡肟组痊25例, 痊愈率64.1%, 总有效率92%;头孢曲松组痊愈12例, 痊愈率30.8%, 总有效率69%, 头孢吡肟组优于头孢曲松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说明头孢吡肟对痰菌清除作用优于头孢曲松。不良反应:头孢吡肟组6例, 恶心3例, 腹泻3例;头孢曲松组8例, 皮疹5例, 恶心2例, 腹泻1例。

4 讨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 简称医院内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占90%以上, 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较少见, 1/3为混合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占其病原的50%~80%, 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1]。肠杆菌科中以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常见, 但分离率有下降趋势;阴沟杆菌耐药率极高, 近年发病增加, 甚至成为ICU的重要流行株;沙雷菌可污染呼吸器械导致暴发流行[2]。非发酵菌中, 绿脓杆菌引起的约占10%~35%, 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或免疫功能损害患者, 已成为医院内肺炎首位常见病原菌;洋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毒力不如绿脓杆菌, 主要引起免疫抑制患者肺炎。以往认为医院内肺炎中流感杆菌少见, 但近年报道气管插管后48~96h内常发生该菌引起肺炎[3]。院内肺炎的病原菌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β-内酰胺酶灭活而失效。特别是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诱导ESBLs产生。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 呈中性的两性离子, 具有高度的水溶性, 在结构上与三代头孢菌素有重要的区别。头孢吡肟的广谱抗菌活性取决于下列基本因素的协同作用:很快穿过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膜;具有很低的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 使该酶高度稳定;对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有高度亲和力。由于头孢吡肟有别于其他头孢菌素的中数分子结构致使它的抗菌活性更强、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学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0, 13 (6) :368.

[2]何礼贤.抗生素时代肺炎问题一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 (4) :197.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 免疫力低下及呼吸功能减退等原因, 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的发生率很高。有研究表明, 老年患者HAP是仅次于尿路感染的第2位常见的医院感染, 其发病率为58.8%, 明显高于年轻人的44%[1], HAP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减少HAP的发生,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60例老年患者, 分析其发生HAP的危险因素, 以期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确诊为HAP的3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组, 年龄65~92岁, 平均 (76.4±6.53) 岁。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发生HAP的3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 年龄62~88岁, 平均 (73.3±6.45) 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 诊断标准为: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 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2) 发热; (3) 肺实变体征和 (或) 湿性啰音; (4) 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 (5) X线胸片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 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 且符合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 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感染即诊断为HAP。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根据病史收集以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HAP发生的时间 (以d表示) 。 (2) 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心、脑血管疾病。 (3) 血清白蛋白 (Alb) , Alb<30 g/L为白蛋白偏低。 (4) 侵袭性操作:包括留置胃管、动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插管 (切开) 等时间。 (5) 药物使用包括糖皮质激素、抑酸药物、广谱抗菌药物等。 (6) 是否入住ICU、吸烟情况。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 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处理。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以χ2检验比较组间率的差别,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引入方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P病原菌分布

病例组中30例, 留取痰标本培养, 共检出病原菌4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8株 (17.3%) , 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 (13.0%) , 铜绿假单胞菌12株 (26.1%) , 见表1。

2.2 老年HAP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2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使用抑酸剂、使用激素、广谱抗生素应用、侵入性操作时间、入住ICU时间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2.3 HAP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具有专业意义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向前法。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时间长、白蛋白水平偏低是老年HA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见表3。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 在238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 下呼吸道感染占56.72%[2]。老年患者生理反射迟钝, 营养不良明显, 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 是HAP的易感人群, 而且老年HAP患者病情易迅速加重,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

本组资料表明, 革兰阴性杆菌是HAP主要病原菌, 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这与文献报道相似,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病原菌分布上, 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因此治疗HAP应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 同时兼顾革兰阳性菌。

本研究发现, 老年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与HAP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加, 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恶性肿瘤、COPD、心脑血管疾病等可造成患者防御机制的破坏, 增加了发生HAP的危险性。在单因素分析中, 研究组中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暴露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 脑卒中患者HAP发生率为26.7%[3], 卒中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减弱, 易出现饮水呛咳, 部分患者需要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且常出现鼻饲食物反流, 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等是造成脑卒中患者易出现HAP的主要原因;伴有昏迷的患者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支气管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抑制, 再加上护理不当, 易引起肺部感染, 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李伟等[4]报道, 低Alb血症是老年患者多重耐药细菌性肺炎发生的并发症, 另有报道表明低Alb血症的老年患者的HAP发生率是正常Alb水平老年患者的12倍[5]。本研究结果显示Alb水平偏低是老年HA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是评价营养状况的相关指标, 因此Alb水平较低时提示患者营养不良, 易继发HAP。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证明, 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可缩短HAP老年患者的痊愈时间, 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Eom等[6]检索各大医学数据库, 对多个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得出结论,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组胺2受体拮抗剂的人群肺炎的整体风险较高。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 提示应用抑酸剂为老年HAP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机制可能为使用抗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 使得胃液酸度显著降低, 胃腔成为致病菌, 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重要的集中地, 胃腔细菌可迁移定植于口腔、气管部位, 从而引发肺炎。

丁翊等[7]研究显示, 留置鼻胃管并不增加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本研究结果提示留置胃管是老年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技巧有关系。老年患者因吞咽功能下降易导致反流, 从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鼻饲时应注意抬高床头, 少食多餐, 输注肠内营养时减慢速度, 预防反流, 从而减少HAP的发生。

由于老年患者HAP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 因此我们应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从而减少HAP的发生。

参考文献

[1]Avci M, Ozgenc O, Coskuner SA, et al.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 (HAI) in the elderly:comparison with the younger patients[J].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2, 54 (1) :247-250.

[2]梁琼.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48-49.

[3]谷素洁, 曾明, 石晓磊, 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3) :4944-4946.

[4]李伟, 王义国, 张海峰, 等.老年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13, 27 (10) :835-837.

[5]徐轶, 何礼贤.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J].上海医学, 2007, 30 (9) :660-664.

[6]Eom CS, Jeon CY, Lim JW, et al.Use of acid-suppressive drugs and risk of pneumo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MAJ, 2011, 183 (3) :310-319.

医院获得性肺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住神经内科患者1 898例, 发生HAP 112例, 其中男83例, 女29例。

1.2 方法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观察内容

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及吸烟史, 住院日、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疾患史, 意识状态、胃管鼻饲、气管切开、球麻痹、机械通气、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抗生素使用情况等。

2 结 果

2.1 感染率及病死率

调查者中共有112例感染病例, 感染者中7例死亡, 病死率为6.25%。非感染组1 786例, 死亡5例, 病死率仅0.3%。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2.2 年龄、住院时间

112例发生HAP的患者中, 年龄<60岁者28例, >60岁者84例;住院时间<2周者17例, >2周者共95例。

2.3 危险因素

2.3.1 内源性危险因素

本组HAP患者中, 除原发病脑出血、脑梗死等外, 多数伴有其他疾病及危险因素, 其构成比见表1。

2.2.3 外源性危险因素

112例患者中接受侵入性操作者95例, 占84.82%。HAP患者外源性危险因素见表2。

2.4 病原学检测

本感染组中做痰培养79例, 送检率70.54%, 痰培养阳性者61例, 阳性率77.22%。病原学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1种, 其中G-菌41例, G+ 菌26例, 真菌9例。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病原菌15例。详见表3。

2.5 抗生素

本组92例使用抗生素, 占HAP患者的82.14%。一种抗生素应用27例 (29.35%) , 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45例 (48.91%) , 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20例 (21.74%) 。

2.6 季节

本组HAP的发生与季节有明显的关系。以冬季发生率最高, 冬春季高于夏秋季, 冬季感染34例 (30.36%) , 春季31例 (27.68%) , 秋季26例 (23.21%) , 夏季21例 (18.75%) 。与文献报道一致[1]。

3 讨 论

医院感染统计资料显示, 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部, 占整个医院感染的70%[2]。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卧床或神经系统不同程度受损而致呼吸肌麻痹和呼吸运动减弱, 咳嗽反射抑制[3], 因而易发生肺部感染。本组统计显示, HAP感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因此探讨HAP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3.1 年龄与住院时间

本组统计数据显示, 感染HAP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为75%。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减退, 对异物的黏附和清除作用被削弱, 呼吸道抵抗力降低, 加之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危重, 活动受限, 因而易发生HAP。住院2周以上的HAP患者占84.82%,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成正比关系。因住院时间长, 与病原体接触机会增多, 因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程度增大。

3.2 内源性危险因素

本组HAP患者除基础病外, 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营养不良、COPD等疾病的占多数, 病情复杂危重, 免疫能力低下, 易合并感染。

意识障碍合并HAP的占到47.32%, 球麻痹合并HAP的也占到27.68%。原因为意识障碍或延髓球麻痹的患者,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 导致口、鼻腔内分泌物流入支气管和肺内, 并同时将口咽部定植菌带入引起吸入性肺炎。有些意识障碍的患者因颅内压增高而致呕吐, 更增加误吸的危险。再者, 脱水剂的应用导致体液减少, 痰液黏稠, 造成痰液不易咳出而积存于气道和肺泡内, 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本组病例中COPD发生率较高。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 胸腺退化, T细胞功能低下, IgG、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长期慢性缺氧, 气道形成慢性炎症改变, 气道黏膜上皮变性、坏死, 纤毛脱落、稀疏, 运动功能减弱, 肺组织结构、功能及形态发生退行性改变, 呼吸道防御功能被破坏;另外, 患者腺体分泌增加, 容易痰液淤积。这些因素使得COPD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 呼吸道感染又常诱发或加重心功能的损害, 影响和加重原发病的病情, 增加了治疗难度。

本组男性患者居多, 吸烟患者占HAP的39.29%。吸烟者随着年龄增大, 支气管纤毛缺损及功能进一步下降, 并发支气管、肺部疾病的几率增大, 一旦遭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大打击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3.3 外源性危险因素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危重, 各种诊疗措施相对增多, 特别是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氧、吸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鼻饲等, 均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天然免疫屏障, 为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气管切开是HAP患者常用的侵入性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后, 患者有效气道明显缩短, 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湿化及过滤、黏附作用, 气道黏膜很容易出现干燥、损伤, 纤毛运动减弱, 阻碍分泌物的排出, 使细菌易于在受损部位定植、繁殖, 从而出现肺部感染;且人工气道建立后, 患者肠道内营养摄入不足, 极易发生营养不良, 抵抗力下降, 加重肺部感染。另外, 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时, 呼吸机内的湿化装置使患者的气道与呼吸机气体之间存在温度、湿度差而产生冷凝水, 冷凝水和气管周围滞留的分泌物容易淤积和下漏, 加之吸痰操作时损伤呼吸道黏膜或直接污染, 细菌随之进入下呼吸道而发生感染。

正常胃液有很强杀菌作用, 可以防止胃内细菌过度繁殖[4]。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经常使用Hz受体阻断剂或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这些药物可使患者胃酸减少, 杀菌能力减弱, 胃内细菌定植能力增强, 使细菌通过胃逆蠕动增加咽部细菌的定植, 进而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3.4 病原菌

本资料中显示, 感染菌具有多样性, G-菌感染为主, 与以往报道类似。许多研究表明,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 细菌耐药率较高[5,6]。这些条件致病菌主要来源于原本定植于人体的正常菌群与外界环境, 他们对健康人是不致病的。多种HAP的易感因素均可能增加咽部定植菌的定植机会, 从而引起肺部感染。本组资料中多种复合菌感染比例较高, 为13.39%, 均在病程中晚期出现, 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本组真菌感染9例 (8.04%) , 比例亦较高。医院真菌感染呈逐年增高趋势。近20年来, 人类真菌感染不断上升, 主要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关[7]。

3.5 抗生素使用情况

本组HAP患者抗生素使用率82.14%。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自身菌群失调, 且菌株耐药性增加, 这样正常菌群及条件致病菌皆可异位寄生造成感染, 且难以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还表现在, 痰培养结果尚未回报之前多为经验性用药, 且起点高, 时间长, 主要是二、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由于头孢菌素的滥用, G+菌及真菌引起医院性感染呈上升趋势, 诱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增加[8]。

3.6 防治措施

首先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慢性病;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控制陪护率, 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呛咳;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提高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认识;医院监管部门加强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的管理。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其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复杂且相互叠加作用等特点, 并与原发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只有了解和重视这些与HAP密切相关的因素, 并采取临床有效措施, 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HAP患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吕冬苗, 孙玉玺, 刘喜梅.3055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8) :738-740.

[2]刘振声, 金大鹏, 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17-55.

[3]陈伟玲, 邵亚琴.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国际感染控制杂志, 2002, 1 (1) :33.

[4]付秀华, 刘建波, 徐常丽.纤维胸腔镜对疑难性胸腔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9:99-100.

[5]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 2:129.

[6]陈钦, 郭海英, 周新.新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0:102-103.

[7]杨玉芳, 何佩贞, 吴闯.32例医院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125-127.

上一篇:广东肇庆下一篇:体育产业信息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