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2024-07-25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精选十篇)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1

最早制造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的巴斯德。1882 年他成功地应用连续传代减弱病毒毒力的方法, 用适应毒种来制造疫苗。 早期的狂犬病疫苗是用成年山羊和绵羊神经组织经石炭酸或石炭酸和乙醚灭活后制成, 用于犬的免疫。 但免疫后不仅引起神经系统副反应, 而且疫苗中残余的活毒能够引起狂犬病。 1955 年, Fuenjalida和Palacios将狂犬病毒脑内接种3~5 日龄的新生鼠, 于接种后4 天收集脑组织, 制备了新生鼠脑疫苗。 由于新生鼠脑神经组织中仅存在少量鞘磷脂, 所以引发的副反应较少。 在过去的40 多年里, 南美洲广泛使用此疫苗。 由于神经组织疫苗注射量大, 接种次数多 (14 针以上) , 抗体产生慢、水平低, 含有神经麻痹因子, 易引发变态反应, 而且疫苗中易残留有感染性的活病毒, 因此, 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已提出尽快停止使用神经组织疫苗。

2 鸡胚疫苗

用鸡胚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主要是Flury和Kelev株。 Flury株为1939 年分离自死于狂犬病名叫Flury的女孩, 经1 日龄雏鸡脑内传了138 代减毒, 随后又经鸡胚卵黄囊传40~50 代, 取名Flury鸡胚株 (Flury LEP) 。 Flury LEP对小白鼠、大白鼠和地鼠经脑内或肌肉途径感染均有致病性, 对豚鼠脑内感染有致病性, 肌肉感染则无致病力。 Flury LEP对家兔脑内或肌肉均无致病性, 对犬肌肉注射也没有任何感染症状, 但对猫和牛仍有致病性, 因此认为LEP株对犬是安全的, 被推荐仅供3 月龄以上犬肌肉免疫用。 LEP株进一步传代至138 代称为LEP高代鸡胚株 (Flury HEP) , 其毒力进一步减弱, 但对乳鼠脑内接种仍有致病性, 被推荐用于犬、猫和牛的肌肉免疫。 Kelev株为1950 年分离自以色列的一只患狂犬病的犬经鸡胚传100 代减毒, 对地鼠、豚鼠和家兔肌肉和脑内接种均未感染。 用高浓度病毒悬液肌肉接种犬未产生任何感染症状, 用于制备疫苗的毒种为60~70 代鸡胚株, 已被推荐用于犬和牛的肌肉注射。

3 兽用弱毒口服疫苗

弱毒活疫苗是通过细胞培养生产, 所用毒株主要包括Street Alabama Dufferin (SAD) 株、Evelyn -Rokitnicki-Abelseth (ERA) 株及其他SAD株相关毒株。 与灭活疫苗相比, 弱毒活疫苗的生产成本低廉, 主要是由于弱毒疫苗株RV能在动物体内增殖、 合成病毒抗原, 能以较少的病毒量诱导有效地保护性免疫反应, 降低了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成本, 因而在亚洲、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仍被使用。 尽管弱毒活疫苗价格比灭活疫苗低廉, 而且可以通过口服途径免疫接种, 然而弱毒活疫苗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病毒在动物体内增殖时, 其残留毒力或致病性突变有时会致使接种动物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不推介弱毒活疫苗经非口服途径免疫接种动物, 现在主要用于动物的口服免疫。 因此, 现在灭活疫苗比弱毒活疫苗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4 基因工程疫苗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们开始研究狂犬病病毒重组活疫苗, 目的在于保留狂犬病病毒有免疫原性的抗原部分, 而不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 降低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 狂犬病病毒中可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抗原为糖蛋白 (G) , 具有诱导细胞免疫的保护性抗原为核蛋白 (N) 。 近几年对狂犬病病毒G和N基因表达及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主要为口服免疫有效的重组体。 1984 年美国Wistar研究所和法国Trangen合作研究, 由Kieny等合成了一种新疫苗, 用牛痘病毒加入狂犬病毒的糖蛋白抗原基因, 称为VRG (Vaccinia Rabies Glycoprotein) 。 VRG的主要步骤是先克隆G基因的c DNA, 经修饰后拼接启动子及痘病毒的TK基因构成载体, 再与感染痘病毒的细胞进行重组。 再经空斑克隆3 次纯化后, 经Southemblot、免疫荧光、免疫印染等证实表达的糖蛋白分子量为66k D, 与天然糖蛋白相同。 可在Vero细胞系上培养。 VRG口服疫苗于1987 年10 月24 日在比利时进行投放, 共投放了250 个诱饵。 对实验中心地区238 个诱饵进行观察, 在投放后94%的诱饵被吃掉。 温度在-10~20℃ 的条件下, VRG保存90 天没有明显的滴度变化, 只有在4 个月时发生下降。 由此可见VRG株VI服疫苗具备有效性、无毒性和热稳定性的特点。 1989年加拿大Prevec等将狂犬病病毒ERA株的糖蛋白基因c DNA重组到人腺病毒5 型基因组中, 获得重组体HAd5RG, 臭鼬口服HAd5RG后, 保护率100%基因重组口服疫苗比现行活疫苗更安全、更便于生产, 而且成本低, 使用方便。

国内有研究在狂犬病毒弱毒株Hep-Flury株全基因组3'-N-P-M-G-L-5' 的伪基因区域 (G与L之间) , 插入一个G基因, 构建了携带双G基因的全长感染性克隆, 其与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 细胞, 成功获得狂犬病毒Hep-Flury-d G嵌合病毒, 盲传十代, 用荧光抗体和RT-PCR鉴定, 该嵌合病毒在BHK-21 细胞中稳定生长。 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 HepFlury-d G株和r Hep-Flury株比较, 其致病性降低、免疫原性提高。 国内研究者在广州市增城区某村进行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Hep-Flury-d G株) 环境释放试验, 登记该村所有家养犬的信息并存档, 同时进行疫苗免疫。随机采集免疫前血清样品66 份, 免疫后21天获得血清样品66 份, 使用ELISA方法检测样品的抗体水平。 发现免疫前该村犬只抗体阳转率为26%, 免疫后21 天抗体阳转率达到83%。 统计分析表明, 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得出结论, 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Hep-Flury-d G株) 免疫犬只后可提供足够的保护力, 有效保护犬只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因而预防狂犬病从犬-犬或犬-人的传播。 为农村地区家养犬建立免疫档案, 监控犬只抗体水平, 使犬群间形成狂犬病抗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的坚强免疫带, 是预防农村地区狂犬病发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 基因重组减毒疫苗。 20 世纪80 年代,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克隆和测序不久后, 便开始制备异源性重组狂犬病疫苗研究。 狂犬病毒重组疫苗是指应用DNA重组技术, 借助载体对狂犬病毒中的基因进行重组表达, 表达产物或重组体本身用于研制疫苗。 由于重组体只保留了狂犬病毒中具有免疫作用的基因, 因此这种疫苗不具有发生狂犬病的潜在危险。 重组疫苗的载体有大肠杆菌、痘苗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犬疱疹病毒和非复制病毒载体等。 有学者就曾通过基因敲除使RV的磷酸化蛋白基因缺失, 构建重组RV活疫苗。 这种疫苗与传统的减毒活苗相比, 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长时间的保护性抗体。 但是基因重组减毒疫苗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比如基因突变的减毒活疫苗会与自然存在的野毒株发生重组, 或者原本敲除的基因会重新发生基因修补, 从而出现毒力增强的现象。

(2) 核酸疫苗。 也叫DNA疫苗, 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 构成重!组质粒DNA, 将其直接导入动物机体内, 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基因疫苗能诱导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能够刺激产生较强和较持久的免疫应答, 可以将含有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混合起来进行联合免疫, 能够反复使用, 因此基因疫苗成为新型疫苗发展的热点。 第一个报道的狂犬病核酸疫苗是携带和表达ERA株糖蛋白e DNA的重组质粒。 1994 年Wistar研究所Xiang ZQ等将编码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e DNA插入SV40 启动子下游, 构建狂犬病病毒的DNA疫苗, 直接注射小鼠腓肠肌, 免疫3 次, 间隔2~3周, 150g/次。 免疫后小鼠产生了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特异性CTL和分泌淋巴因子的rrh细胞, 用5 倍LD50 剂量的狂犬病病毒CVS株攻击, 均获得保护, 而对照组小鼠14 天内全部死亡。Lodmell D L等把带有G基因的DNA包被在2.6in金粒上, 用基因枪免疫小鼠, 初免及加强免疫后均可检测高滴度的抗体, 并持续300 天, 315 天后用致死量的狂犬病病毒攻击, 小鼠全部存活。 Ray N B等用单磷脂质A作为免疫刺激物, 皮下免疫小鼠, 可以提高DNA疫苗的免疫应答。 国内扈荣良等首先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基因插入PMTOIO/A+表达载体中, 肌肉免疫小鼠后, 能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对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李萍等将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到质粒PRC/CMV中, 免疫小鼠可产生低滴度的中和抗体, 对狂犬病病毒强毒攻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基因疫苗虽然有众多优势, 但是基因疫苗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外源基因导入体内后, 可能与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发生整合, 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和癌变, 但迄今尚未发现有整合的证据。

捕杀流浪犬, 加强家犬管理和强制接种狂犬病疫苗, 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预防人感染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其任务涉及面广, 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健青, 谢海燕, 朱燕秋, 东莞几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02:67-68.

犬咬伤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85-01

随着近年来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 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患者也日益增多,颌面部狗咬伤有别于其它外伤,创口均为撕裂伤, 出血多, 创缘不规则或缺损,均以急诊收治。因狂犬病毒主要是在动物的唾液里,含量高、毒性强。犬咬伤的危害: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犬咬伤后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发生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全球每年有5~5.5 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发展中国家[1]。我科于2010~ 2014 年8月共收治18例颌面部狗咬伤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预防措施

1 .1伤口处理

狗咬伤的创口又均为污染伤口, 彻底清创是减少术后感染的关键,清创过程中要注意止血,保持创面暴露,用肥皂水、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高压冲洗伤口,尤其是冲洗咬伤创腔的深部;因为犬的唾液容易造成创口感染[2],所以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去除创面上犬的唾液和异物,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犬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部位比较靠近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周围神经丰富,较咬伤四肢者的狂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所以犬咬伤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及早对伤口进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和美容外科处理,则可大大减少狂犬病发病的危险和恢复面部的外形与功能[3].

1.2.狂犬疫苗接种

控制狂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时进行暴露后的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疫苗以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预防狂犬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狂犬疫苗[4],治疗免疫全程按5 针法, 即0、3、7、14、28d 各接种1针,严重咬伤者应于0、3d时加倍量注射:

1.3.接种方面的因素

不同的接种方式、注射部位不当、接种时间及剂量不足都可影响疫苗的免疫质量, 导致免疫应答失败。其次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抗疟药物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接种疫苗后无法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抗体[5],接种期间应忌烟忌酒, 避免喝浓茶、吃海鲜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联合应用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

有研究表明, 对于严重咬伤的高危病人应用人白细胞干擾素加疫苗或干扰素加疫苗, 病人全部得到保护, 这有力说明疫苗联合干扰素可增强狂犬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6]。

3.心理护理

3.1进行护理操作或治疗时动作应轻柔,伤口在换药时出血及创面敷料粘连、撕拉所致疼痛。

3.2犬咬伤患者住院期间,特别是女性,不能接受伤后的面容,情绪低落,应多给与患者积极的暗示,讲解预后和转归唤起战胜伤痛的希望和信心。指导使用一些淡化和修复疤痕的药物及方法。

4.体会

临床上对于颌面部犬咬伤颜面受损严重的,遵医嘱执行抗炎、消肿等药物,包括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药物),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具备更多相关知识,必要是第一时间提醒我们的医生。在狂犬疫苗接种期间不能使用激素类或其他的一些药物。

医护人员应当让患儿及其家属明白伤口处理的目的、 意义和必要性,并积极介绍防御狂犬病的知识和坚持足量全程的注射狂犬疫苗,鼓励和安慰伤者,解除心理疑虑。处理伤口后, 伤口不能进行缝合和包扎的, 并向家属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排除毒素, 使家属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 William HW,Deborah JB.Rabies in the 21st century [J].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2010,4(3):e591.

[2] 宋绍华,屈跃军,陈炳强.颌面部狗咬伤急诊治疗53 例临床分析 [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66-1167.

[3] 李志军.颌面部犬咬伤38例临床治疗体会.中国美容医学杂志,1008- 6455(2012)05- 0742- 03.

[4] 王兆芳,秦阿敏,叶立新,等1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阳转情况调查分析1疾病监测杂志, 2001, 16 (8) : 3051.

[5] 陈艳, 沈波, 纪惠玲等,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因素的分析预防措施。医学动物防制1003- 6245 ( 2010) 06- 0574- 02.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2015年接种的800例狂犬病疫苗的人员发生的120例不良反应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3~71岁。

1.2 方法

1.2.1疫苗种类:

本组资料采用的狂犬疫苗有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国产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三种。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1.2.2对发生不良反应的人员进行总结和分析,不良反应分类:

(1)全身反应:包括胃肠功能紊乱、荨麻疹、眩晕、头痛、倦怠、轻度发热等。(2)局部反应:局部溃疡、脓胞、硬结、浸润、搔痒、疼痛、红肿等。

2结果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不同疫苗种类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00年~2015年接种的800例狂犬病疫苗的受种人员发生的120例不良反应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局部反应50例,占6.25%,全身反应70例,占8.75%,根据疫苗种类的不同,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500例,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且均为局部反应,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90例,发生不良反应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且均为局部反应,国产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10例,发生不良反应8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其中局部不良反应10例,全身不良反应70例,见表1。

3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方法,因此为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凡被犬或其他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即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后,应尽快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本组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国产冻干和进口冻干狂犬病疫苗以局部不良反应为主,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与国产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国产液体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表现较重,出现全身反应例数不少。疫苗接种成功与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疫苗质量、运输、存贮、人体体质、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是机体对狂犬病疫苗中的抗原(或半抗原)及附加物质刺激后引起局部或全身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变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会出现少数偶合症和特异性反应,应加强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4,5,6]。

参考文献

[1]张娟.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瘢继续成功免疫1例[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4)77.

[2]朱秀兰,龚富强,杨科明,等.729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71.

[3]周雪梅.狂犬病疫苗致严重荨麻疹及神经性皮下水肿1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3(19):27.

[4]于静敏,安力.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引起异常反应两例报道[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9(3):560.

[5]李婧,胡春梅.接种狂犬疫苗致过敏紫瘢1例报告[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3):65.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4

【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健康知识宣教对于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在狂犬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门诊自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被动物咬伤、抓伤的狂犬病暴露病人在疫苗接种后针对狂犬病的病原学、疫苗使用、疫苗保存、接种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指导。观察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有效接种率、狂犬病发病率。评价对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结果:180例狂犬病暴露病人有效接种率98.89%,狂犬病发病率为0%。结论:狂犬病暴露病人在疫苗接种后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可明显提高接种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度,提高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从而遏制狂犬病疫情的上升。

【关键词】狂犬病 健康教育 评价

狂降病又称恐水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一系列精神症状,高度恐惧、狂躁不安、四怕(怕水、怕风、怕光、怕声响),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后,其唾液所含的病毒经伤口或黏膜进入人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一旦发病病死率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狂犬病暴露病人,男110例,女70例,年龄4-57岁,平均(25.7±10.5)岁。暴露等级:Ⅰ级4人,占2.22%;Ⅱ级124人,占68.89%、Ⅲ级52人,占28.89%。伤口来源:家养动物咬伤130例,占72.22%;流浪动物咬伤50例,占27.78%。既往免疫史:有46例,占25.56%;无108例,占60.00%;不详26例,占14.44%。

1.2 疫苗接种方法:(1)咬伤后预防。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使用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4)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1.3 健康宣教:

1.3.1 接种疫苗后注意事项:(1)疫苗接种后注射部位和其局部会有疼痛,这属于正常反应,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2)参加城乡合作医疗或其他保险的人群可报销一半以上的狂犬疫苗接种费用,因此被动物咬伤后一定不要怕花钱而拒绝接种,否则得不偿失。(3)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4)虽然理想的狂犬疫苗接种是在24h以内,但是只要在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内注射都是有效的,潜伏期一般为14-90天,甚至超過一年,因此千万不要错过一切可以预防接种的时间。

1.3.2 狂犬病疫苗的过敏反应与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偶见过敏反应,多为局部过敏,极少数为全身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一是疫苗质量问题,二是个体情况有差异,其本质是机体对异种蛋白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接种后12-24小时注射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增厚、发硬、瘙痒,24-48小时后开始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全身过敏反应在时间上与局部过敏反应大体一致,表现为颈部、臀部、躯体、腿部有大小不一的荨麻疹,绿豆大至鸡蛋大,有的融合成片,皮肤肿胀发硬、瘙痒,荨麻疹此消彼长,消退后不留痕迹。轻微的局部及全身过敏,可自行缓解,不予处理。对于较严重的过敏需及时送院采取相应治疗。

1.3.3 狂犬病疫苗全程免疫程序后抽血检测抗体:每位个体的疫苗接种效果可在全程疫苗接种完成后半个月左右抽血检查血清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如为阴性,应加强注射,使抗体阳转。根据临床经验,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大约有90%左右的人血清抗体阳转,另10%左右的人血清抗体始终不阳转或抗体滴度达不到抵抗感染的标准。其原因有多种:一是出厂疫苗质量差;二是疫苗保存不好使效价降低或失效;而更多的原因是受伤者机体本身的体液免疫反应能力弱或存在缺陷。一般而言,全程接种了合格的狂犬病疫苗,尤其是同时注射了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免疫结束半个月仍未发生狂犬病,则免疫失败的几率极小,一般不会再发生狂犬病。

2 结果:180例狂犬病暴露病例在疫苗接种后的有效接种180例,占98.89%;狂犬病发病率为0.00%。

3 讨论:

根据临床经验,完成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者,必须了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期达到预期的接种效果且避免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疫苗接种后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危险因素,疫苗接种后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这些不利于疫苗显效的因素,健康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接种后的禁忌行为(如剧烈运动、饮酒等)、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紧急处理措施、接种后全程免疫程序后抽血检测抗体的效果。由上述实验结果知疫苗接种后进行健康宣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疫苗有效接种率高,狂犬病发病率低。狂犬病暴露病人在疫苗接种后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可明显提高接种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度,提高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从而遏制狂犬病疫情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贺景云,邱桂华,万桂荣,杜芳. 对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12,04:406-407.

[2] 杨彩霞. 对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的健康宣教[J]. 现代医院,2008,04:151-152.

[3] 丰刘富,李俊姬,来时明,余樟友. 狂犬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12:1287-1289.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2年3月—2013年3月84例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所选患者均为Ⅱ度狂犬病暴露患者且无其他临床症状,均给予狂犬病疫苗注射。男45例,女39例;年龄1岁~76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1岁~10岁患者占28%,11岁~20岁患者占18%,21岁~40岁患者占17%,41岁~60岁患者占18%,61岁~76岁患者占19%。

1.2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1.3 疫苗注射方法

参照国家颁布的《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与相关产品说明进行操作。患者在接种疫苗之前,需严格清洗伤口,给予抗感染治疗,依照0,3,7,14,28 d 5针免疫注射法,再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针对性治疗,疫苗平均剂量为0.5 m L,疫苗效价需在2.5 U以上。幼儿可于大腿前外侧区域进行肌肉注射,进针时不可过浅,严禁擅自改变注射途径,成人可于上臂三角肌处进行肌肉注射。每次疫苗接种完成后,观察患者的一般反应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

1.4 一般反应的护理

1.4.1 局部不良反应护理

患者注射位置若出现疼痛、硬结等症状可不予处理,一般在注射疫苗后的24 h~48 h内自行消失。若患者接种位置红肿、硬结、瘙痒情况比较严重,可以给予2次/d,每次30 min的硫酸镁护理,用以镇痛消炎。对于受种的儿童来说,因其皮肤敏感、疼痛耐受性差,可能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局部反应,症状比较严重,给予2次/d,每次30 min的硫酸镁护理后,需告知家属注意事项,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并随时做好就医准备[2]。同时,还需向家长提供准确的信息,如:疫苗的种类、生产厂家、安全性与有效期等,帮助普及狂犬病知识,伤口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法等。

1.4.2 全身不良反应护理

若患者出现发热、全身乏力、体温高于38.5℃,需给予物理降温,确保病患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待症状缓解,若患者体温仍在38.5℃以上,可给予降温类药物。在接种疫苗时,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及时与医生联系[3]。

1.4.3 心理护理

免疫预防的实施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患者的年龄、个体性差异、文化程度等。(1)由于部分患者缺乏系统的免疫知识,对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存在疑虑,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便会紧张、焦虑。此时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必要的免疫知识普及与心理辅导,了解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接种疫苗之前,护理人员还需耐心告知患者狂犬病暴露后有效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方法,按照规范化要求处理好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避免狂犬病毒在机体内扩散,正确对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2)为患者解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作用,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纠正部分患者“只要伤口愈合,就无需注射疫苗”的观念。(3)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鼓舞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效果。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情况

84例狂犬病疫苗患者中,其中1岁~10岁患者占28%,11岁~20岁患者占18%,21岁~40岁患者占17%,41岁~60岁患者占18%,61岁~76岁患者占19%,20岁以下人群症状反应率为38.10%,中青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9.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

84例患者不良临床反应症状主要为轻度与中度,无1例重度不良反应发生,见表2。

3 讨论

调查资料显示,狂犬病疫苗接种最多的时期为每年6月~8月,主要因夏季温度高,人们多着清凉衣物开展户外活动,且学生多为度假期。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老年人与儿童身上,其可能与老年人体质弱、精神状态紧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免疫力低等有关。所以,医务人员应为患者细心解释,让患者做好不良反应发生的心理准备,使得患者主动配合接种治疗。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取得的疗效与疫苗抗原体的便于性和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相关,为此,暴露人群的免疫性接种需选择合适的疫苗,参照接种患者的年龄特点,添加注射剂量,同时做好必要的血清抗体检测工作。

另外,一旦人体被动物咬伤,包括孕妇在内,需立即对伤口做处理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即便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也需完成全部接种疗程。据调查,我国约50%的人群在被咬伤后不懂得必要的紧急护理知识,近一半的人群认为狂犬病不具有高致死率[1,2,3]。所以,还需不断加强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狂犬病暴露后的紧急护理技能,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狂犬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胡丽珍,吴丽兰,张少雯.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2,28(6):761-762.

[2]徐鹏,王翼飞.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6):61-62.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6

据报道, 广东农科院检测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显示:在伪狂犬病毒阴性场, 4周龄、8周龄、9周龄、10周龄的仔猪母源抗体的中和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0%和80%;在8周龄仔猪抗体水平合格率仍有100%, 但如果在此时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 免疫后25 d检测中和抗体合格率只有8.3% (1/12) , 说明在8周龄母源抗体还较高时注射伪狂犬病疫苗, 不仅不会产生免疫力, 而且伪狂犬病疫苗病毒还会被母源抗体中和, 容易导致免疫失败。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都在7~8周龄, 有的甚至在母源中和抗体水平还很高的4~5周龄就免疫, 也许这正是目前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7

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生, 在我国7~1 1月报告的病例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其原因可能与夏秋季人兽外出活动增加, 人与发病动物接触机会增多有关。

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感染了狂犬病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的咬伤、挠伤、舔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而感染。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此外, 还有接受器官移植 (如角膜移植) 而感染狂犬病的报告。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犬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 猫次之。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病率为1 5%~60%。被病畜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易发病; (2) 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多者易发病; (3) 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较不易发病; (4) 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5)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6)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又称恐水病, 疯狗病等。狗、猫是主要传染源。狂犬病至今属不治之症, 潜伏期最短只有5d, 最长可达2 0年。一旦发病, 死亡率高达1 00%。2 007年1 0月, 我市白云湖乡出现了2 0年来首例狂犬病死亡者, 鉴于这样, 我们对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者做了狂犬病抗体检测。

1 检测方法

1.1 方法

采用间接ELIS A法 (酶联免疫法) 。

1.2 试剂

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狂犬病病毒lg G抗体测定试剂盒, 并在效期内使用。

1.3 标本

全程注射完人用狂犬疫苗后1 5 d左右采集他们的新鲜血液2m l分离血清。

2 检测结果

2 01 1年度我们连续检测了998人份血清样本, 其中狂犬病抗体阳性95 2人, 阴性者4 6人。注射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抗体阴性率约4.6 1%。

3 讨论

3.1注射狂犬疫苗后狂犬病抗体检测为阳性, 说明机体已产生抗狂犬病抗体, 说明注射疫苗有效, 即说明注射的疫苗对这次犬伤 (如果含有狂犬病毒的话) 有免疫作用。注射狂犬疫苗后并不是1 00%都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也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请教了疫苗接种科室人员, 他们的做法就是抗体阴性者, 再加强注射1~2支疫苗, 再做抗体检测, 直到产生抗体为止。

3.2由于本病凶险, 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 加强预防措施就显得愈加重要。消灭传染源 (病兽) 是预防狂犬病的最好办法。要规范犬只管理, 按照公安、农业等犬只管理部门的要求, 对犬只进行登记, 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 对野犬进行捕杀。以养狗为业的高危人群等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

3.3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对狂犬病应以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夏秋季人兽外出活动多, 人与动物接触机会多, 人体暴露的部位多, 不熟悉的宠物不要亲密接触, 更要看护好幼儿, 以防被咬伤而带来的身体伤害和注射狂犬疫苗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3.4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 应立即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理, 并接种狂犬疫苗, 越早越好, 要全程足量接种, 严重咬伤者还要接种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病原生物学检验---病毒[M].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系列教材.

狂犬疫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8例病人均系我院动物咬伤门诊病人, 男167例, 女91例;年龄2岁~82岁;暴露程度均为二级。

1.2 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理指南, 即0 (注射当天) 、3 d、7 d、14 d、28 d各接种一个剂量 (20 μg) 。全程免疫后第17天 (注射开始后第45天) 抽血测定体内血清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 (狂犬抗体) 。

1.3 副反应观察

258例注射狂犬疫苗病人中有27例 (男16例, 女11例) 自感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6%。症状表现各异, 例如全身发热、头痛、眩晕、皮肤瘙痒、荨麻疹;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瘙痒或局部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局部疼痛22例, 局部红肿8例, 局部瘙痒11例, 局部硬结4例, 局部水肿1例, 发热8例, 头痛1例,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 全身瘙痒2例, 休克2例。

2 护理措施

2.1 接种前详细询问过敏史

对有过敏史者, 在接种前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加强与病人沟通, 做到无痛注射,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注射狂犬疫苗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缓慢注射, 注射后观察30 min。本组病人中, 有2例在第1次注射时出现晕针休克, 经积极抢救后恢复。不良反应轻者一般不需要治疗, 2 d或3 d后可自行消失, 医护人员要耐心进行解释分析, 消除其思想顾虑, 以保证顺利完成疗程。

2.2 注射部位选择

注射部位应选择在三角肌, 儿童选择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7号针头为宜。曾有报道, 用5.5号和7号针头接种疫苗各50例并随访, 结果发现使用5.5号针头者发生局部红肿率达10%, 而使用7号针头者发生率仅1.2%[1]。

2.3 注射部位护理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 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对注射部位红肿者, 早期局部热敷每日2次, 或者用50%硫酸镁湿敷能有效地治疗局部红肿硬结。本组有1例5岁小孩, 注射第2针后大腿外侧局部出现8 cm×6 cm大小的红肿硬结, 压之剧痛, 予50%硫酸镁纱布湿敷, 2 h更换1次, 持续敷2 d后痊愈。

2.4 饮食护理

注射狂犬疫苗半年内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发物, 如烟酒、槟榔、浓茶、牛肉、海鲜等。

3 结果

27例有不良反应的病人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 均顺利完成疗程。对258例病例采集全程免疫后的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水平, 253例产生了免疫效果, 狂犬抗体阳性, 5例抗体阴性病人经注射加强针后产生了抗体。27例不良反应病人抗体全部阳性, 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没有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4 讨论

狂犬病至今无特殊治疗方法和特殊药物, 唯一有效的是暴露后注射高质量的狂犬疫苗并联合特异性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以前由于狂犬疫苗用量较少, 关于接种该疫苗的异常反应也少见有报道。随着养犬的人增多, 被犬伤的病人与日俱增, 对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疫苗通常的保存温度为2 ℃~8 ℃, 气温过高, 药物的冷链系统受到破坏, 可能使疫苗不但失去应有的免疫原性, 而且会形成有害物质而发生不良反应。变态反应的致敏源可能是疫苗本身所含蛋白所致, 也可能是疫苗纯化过程中的某些残留物所致。需要注意的时发生不良反应时, 尽量不要停针, 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 继续注射完狂犬疫苗, 使体内产生抗体, 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孕妇注射狂犬病疫苗会影响胎儿吗等 篇9

编辑同志:

我怀孕3个多月了。几天前,我在街上行走时不慎被一只流浪狗咬伤了。请问,我该不该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我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吗?

江苏 周璐璐

周璐璐读者: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医治。当人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后,生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狂犬病一旦发作,患者几乎百分之百地会死亡。因此,人们在被狗(或猫、兔子等动物)咬伤、抓伤,或原有的伤口被狗舔过之后,都应该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临床实践证实,任何人被狗咬伤后都可以注射狂犬病疫苗,包括孕妇。有专家对近1500名被狗咬伤后注射了狂犬病疫苗的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后显示,这些孕妇均未出现胎儿畸形或胎儿受到损害的情况。另外,俄罗斯、日本、美国的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孕妇注射狂犬病疫苗对母婴都有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效果。

另外,对被狗咬伤的局部进行及时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这类伤口必须进行充分、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而且处理得越早越好。即使过了几个小时或间隔数日,也要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消毒。因为狂犬病病毒一般要在伤口里停留3天。对这类伤口处理的方法是:应用浓度为0.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约30分钟。要尽量将伤口中的污血(尤其是狗涎)从伤口中挤出,再用清水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用70%~75%的酒精或碘伏涂擦伤口。没有条件的患者可就地用清水、自来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10~20分钟,然后及时到当地医院或防疫部门做进一步的处理。

注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应在被狗咬伤后的72小时之内,最好是在24小时之内。其后,应分别在第一次注射疫苗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各注射一针。受伤较重的患者可分别于受伤的当天至第6天各注射一次,随后再于受伤后的第10天、第14天、第30天和第90天各注射一次狂犬病疫苗。专家告诫我们:接种狂犬病疫苗时,一定要到当地指定的医疗防疫部门进行。因为接种对象的年龄及受伤程度不同,疫苗注射的部位(成人为上臂三角肌、儿童为大腿前侧区,一般禁止在臀部上注射)、方法、剂量也不同。

◆浙江 陈日益

单纯舒张压增高

是动脉硬化的表现吗

编辑同志:

我今年64岁,患有高血压。7年来我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平日里没有身体不适的症状。但是我发现我的血压总是舒张压高(95~110毫米汞柱左右),而收缩压基本正常。我听人说,单是舒张压高是动脉硬化的表现。请问,真是如此吗?我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

贵州 马明

马明读者:

确有说法认为,单纯的舒张压(低压)增高说明患者发生了动脉硬化。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有研究资料表明,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高压)基本正常的现象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人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有85%的此类患者存在动脉普遍狭窄、动静脉凹陷、血管壁光反射增强或者血管迂曲、动脉及小动脉分支角度增大等情况。这些改变均表明此类患者的眼底动脉发生了硬化。眼底视网膜血管是人的全身惟一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动脉血管,又是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通过眼底动脉检查可以发现受检者动脉硬化的程度,并可将其作为对受检者病情(病程进展)评估的依据。该项研究显示,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动脉血管硬化的情况。而血管的硬化又加剧了该病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同时小动脉血管的“顺应性”(血管弹性)也下降了,从而进一步导致了舒张压的增高。另有资料显示,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其交感神经的活性会增强,这会促进其体内升压物质的释放,从而也可导致舒张压的增高。

近期发表的相关资料显示,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一个收缩压不超过正常值的最高限度、舒张压为105~110毫米汞柱的人与舒张压为70~75毫米汞柱的人相比,前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几率比后者要高出3~5倍。同时,由于舒张压的明显增高而导致脉压差(收缩压减去舒张压所得的值,正常应为40~50毫米汞柱)过小,又容易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气短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重视对单纯舒张压增高的防治。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的作用,但其选择性和特异性较差。所以,单纯舒张压增高的患者要想较好地降低舒张压又不会使收缩压降得过低(老年患者的收缩压过低不利于全身血液的供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限酒,戒烟,适当地进行运动,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要正确地选择药物:可选择钙拮抗剂(如拜新同、欣然、络活喜、压氏达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蒙诺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科素亚、代文、科苏等)进行治疗。此类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联合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塞嗪,每次服12.5毫克,每日服一次)与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博苏、康忻等)进行治疗。

3.要注意监测血压: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血压记录。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感觉,定期征求医生的意见,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此类患者这样做既可以很好地控制舒张压又可以避免收缩压降得过低。

◆北大医院三部综合门诊 主任医师 余光明

孕妇的牙龈

大量出血是咋回事

编辑同志:

我妻子已经怀孕5个月了。她在怀孕两个月时突然出现了牙龈出血的症状。当时出血量并不多。但是,近3个月以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她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吐出大量的血,并伴有厌食的症状。请问,这是咋回事,该怎样治疗呢?

江西 李云

李云读者:

根据你所描述的症状来看,你妻子很可能是患了妊娠牙龈炎。

妊娠牙龈炎是女性在妊娠期出现的特殊牙龈炎。该病患者常出现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极度松软光亮,轻触之即出血(甚至会自动出血)等症状。该病灶可出现在孕妇的个别牙龈或全部牙龈上。此类牙龈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较重者可出现牙龈溃疡,其牙齿可有轻度的叩击痛,甚至出现松动。妊娠牙龈炎通常发生在女性怀孕后的第2~3个月,约在第8个月出血最为严重,直至分娩后2个月该症状才会逐渐缓解。那么,为什么这种特殊的牙龈炎易发生在孕妇身上呢?

专家告诉我们,女性在怀孕期间,其体内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会大大增加。孕妇牙龈中的毛细血管会在女性激素的刺激下出现明显的扩张和瘀血。此时,孕妇的牙龈只要受到牙菌斑(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或牙石等异物的轻微刺激就会出血。怀孕前患有不同程度牙龈炎的女性在怀孕后其牙龈更会因为口腔异物的刺激而大量地出血。

女性若能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及时地治疗牙龈的炎症,清除口腔内的牙菌斑、牙石等刺激物就可有效地预防妊娠牙龈炎的出现。患有妊娠牙龈炎的孕妇,首先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并应及时去除口腔内可诱发出血的刺激物。若病情较轻,可暂不使用药物治疗;若病情较严重(如出现了牙龈重度增生、溢脓等症状),则可使用1%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口腔,然后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含漱。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等消炎药进行治疗,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江西 彭燕

带环后在什么情况下

影响性生活

编辑同志:

我刚结婚不久,暂时没有生育的计划。朋友建议我采用带环的方法进行避孕。可我听人说,带环后会出现性交痛和月经异常等情况,所以我担心带环后会影响性生活。请问我这种担心有道理吗?

河南 张文敏

张文敏读者:

宫内放置节育器(即通常所说的带环)是我国育龄女性最常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它简便、有效,一般不会影响性生活。节育器取出后女性可迅速恢复生育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个体差异、卫生习惯、放置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在带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如白带分泌量增多、月经异常、腰酸和腹痛等。一般情况下,上述反应在经过了一段适应期后可逐渐好转。医生通常会建议带环女性在带环的前三天及后两周内不要过性生活。但是女性带环后出现下列情况也会影响到性生活的质量:

1.月经异常:有5%~10%的女性在带环后会出现月经异常,如经血量过多、经血淋漓不尽、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等。这些症状可在女性带环后的3~6个月内逐渐减轻或消失。带环后出血情况较重的女性可以适当地服用止血药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这些症状没有好转,说明女性所带的环可能与宫腔的大小或形态不相配。此时应将环取出,待女性月经恢复正常2~3个周期后再重新放置合适的环。女性在阴道出血期间不能过性生活,以防止发生感染。

2.性交痛:有的女性在带环后会出现性交时小腹疼痛的症状。这是由于性交时女性的子宫抬高了并发生收缩引起的。如果带环后女性性交时疼痛的症状一直不能好转,甚至伴有阴道出血,则可能是所带的环过大引起的。此时女性需要到医院更换节育环。如果女性带环后男性在过性生活时感到龟头刺痛,可能是环的位置下移到宫颈外口或环的尾丝较硬引起的。遇到这种情况,女性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若发现所带环的位置下移要及时取出并重新安放。这是因为,环的位置下移便起不到避孕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女性发生意外妊娠。如果是环的尾丝引起的性交痛,经医生处理后可得到妥善解决。

3.白带增多:大多数女性在带环后白带不会出现异常变化。少数女性在带环后,由于环的尾丝刺激宫颈,使宫颈的分泌液增加,或引起子宫内膜发生了无菌性炎症,使子宫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白带分泌增多的症状。女性的白带增多一般不必进行治疗,也不影响过性生活。当女性的白带发生了质的改变,如变成脓性白带时,则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期间要避免过性生活。

◆江西 何树

什么是隐匿型哮喘

编辑同志:

我儿子今年7岁了。他经常出现干咳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发作时,咳嗽得比较严重。我带他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医生按照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对他的病进行了医治,但不见好转。医生说他可能得了隐匿型哮喘。请问,什么是隐匿型哮喘?怎样治疗会更有效?

山东 王茹月

王茹月读者:

您孩子的症状可能是隐匿型哮喘的表现。隐匿型哮喘是指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表现的一种气道疾病。它又叫做咳嗽型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该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这种哮喘的发作没有季节性,多在夜间发作。当这类患者吸入了冷空气、烟雾、刺激性气体、灰尘等物质时也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胸闷的症状。该病可以通过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来进行确诊。患者经过测定,如果其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则提示该患者的气道具有高反应性,说明该患者患有哮喘。

临床研究发现,有1/3~1/2隐匿型哮喘患者的病情会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隐匿型哮喘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所以常常会被误诊而耽误了治疗。此类患者服用止咳祛痰药和抗菌素后病情不会好转,如改服氨茶碱、舒喘灵等平喘类药物往往会收到显著的效果。该病患者一经确诊,除了在病情发作时要进行合理的治疗外,更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要积极地寻找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同时该病患者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便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样可以减少该病发作的次数。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钟南山 郑劲平

服用小儿麻痹症糖丸

须注意哪些事项

编辑同志:

我的宝宝已经快两个月大了。我准备在这个月给他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可我听朋友说,在给小儿服用这种糖丸时有一些家长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请问,是这样吗?

江西 曾燕

曾燕读者: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使患儿肢体瘫痪,甚至可导致其终身残疾。小儿按计划服用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小儿服用该药的时间是出生后的第2个月、第3个月和第4个月,应每隔1个月服一次)后,可使机体产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功能的建立可有效地预防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糖丸又叫脊灰疫苗,是一种口服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简称。该疫苗是一种活病毒制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失去活性。因此,小儿在服用小儿麻痹症糖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用凉开水将该药溶解后再喂给小儿。绝对不要用热水喂服。②小儿在服用该药30~60分钟后才可进食较热的食物。③小儿在患有发热、腹泻或急性传染病时不可服用该药。④在给小儿喂服该药前后的1个小时内不可给其喂奶。这是因为,小儿麻痹症糖丸一般在20~22摄氏度的环境中最易被胃肠黏膜吸收。刚从母体中分泌出来的母乳,其温度一般是37摄氏度。母亲若在小儿服药前后给其喂奶,容易使小儿服下的小儿麻痹症糖丸失去活性。同时,在母亲的乳汁中可能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小儿在摄入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乳汁后也可使小儿麻痹症糖丸失效,从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⑥小儿在服用该糖丸后若发生了呕吐,应重新补服1粒。

另外,小儿麻痹症糖丸有三种不同的型号,是根据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不同类型制成的,服用时不要搞错。这三种糖丸分别以三种不同的颜色来代表:红色代表Ⅰ型,黄色代表Ⅱ型,绿色代表Ⅲ型(此外,还有一种白色的糖丸是Ⅰ、Ⅱ、Ⅲ型混合一体的三价糖丸)。每种类型的小儿麻痹症糖丸只对该型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型的病毒无效。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给小儿服用各种类型的糖丸,以免发生差错。

狂犬病疫苗的发现 篇10

1.1 病例1

患者男性, 65岁, 退休干部, 自述于2009年5月29日中午给猫洗澡时, 不慎被猫爪轻微抓伤右手臂皮下伤两痕, 但未出血, 当时老人用酒精消毒后伤口未做任何处理, 次日晨手背轻微浮肿, 到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 傍晚自觉全身不适、乏力、怕冷, 认为感冒, 自服感冒药后入睡, 第3天早晨, 手背明显红肿并向上蔓延, 患肢活动障碍, 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家属急送医院急诊科, 以猫抓伤右手背并感染性肺炎收住院。患者继往身体健康, 无心肺重大疾病史, 下午急送我中心门诊接种室咨询接种疫苗。查:患者一般情况差, 体温38℃、脉搏96次/min、呼吸28次/min, 右手背有线形皮下伤两痕, 已结痂, 属Ⅱ级暴露 (接触后有轻微抓伤, 但未出血, 或皮肤破损处被添) 。伤口周围明显红肿, 患肢明显肿胀, 活动不便, 功能障碍, 用硼带吊于胸前功能位置。

1.1.1 入院诊断

猫抓伤右手背感染并感染性肺炎。

1.1.2 处理原则

(1) 安静卧床, 给氧, 心电监护。 (2) 患肢伤口彻底清创。 (3) 速到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4) 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 (5) 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

1.2 病例2

患者男性, 66岁, 务农, 保山市银水农民, 自述于2010年2月26日下午在路过村里被村民饲养的犬咬伤左小腿内侧, 当时急送当地卫生院用酒精、双氧水消毒后给予缝合包扎, 并输液治疗, 第2天下肢轻微肿胀, 继续到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 症状未减, 肿胀明显加重, 疼痛加剧, 行走困难, 下午急送医院办住院治疗后, 由家属背送保山疾控中心门诊接种室咨询, 接种疫苗。查患者一般情况欠佳, 体温38℃、脉搏88次/min、呼吸26次/min, 急性病面容、痛苦表情、被动体位、左下肢中下段内侧有5mm×4mm大小的伤口, 已缝合包扎, 属Ⅲ级暴露 (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抓伤出血, 或造成皮肤破损的其他接触或接触蝙蝠) 。

1.2.1 入院诊断

犬咬伤左下肢并感染。

1.2.2 处理原则

(1) 速到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2) 患肢伤口彻底清创引流。 (3) 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

2 接种门诊处理原则

2.1 伤口处理, 立即用3%~5%肥皂水清洗伤口, 反复冲洗15min以上, 要求例1患者到医院行伤口扩创再反复冲洗, 要求例2患者拆除伤口缝线, 用50m L注射器在伤口深部反复冲洗, 彻底清创并做伤口暴露引流待伤口水肿改善, 症状减轻时行Ⅱ期缝合。

2.2 立即在患肢对侧上臂三角肌接种狂犬疫苗, 按“0、3、7、14、28d”免疫程序接种5次,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公司生产,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 (巴斯德固定毒PV2061毒株) 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 收获病毒液经浓缩, 灭活纯化并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制成[免疫剂量即为在有效期内, 其保护效价≥2.5个国际单位 (IU) , 本品为无佐剂疫苗, 呈无色澄明液体]。

2.3 注射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的液体, 可带乳光, 是从狂犬病疫苗的献血员上采集狂犬病抗体效价高的血浆中提制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血制剂, 含高效价的狂犬病抗体, 是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两例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当天下午按20IU/kg体质量计算, 于受伤部位用本品总剂量的1/2作皮下浸润注射, 余下1/2进行肌内注射。

2.4 交待患者在接种疫苗期间忌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疫苗并禁止臀部注射。

3 分析与讨论

两例患者平素身体健康, 发病前有明确的动物致伤史, 临床诊断成立, 两例患者咬伤后只做了一般常规消炎治疗, 例1患者虽然用酒精消毒创面, 但未能彻底清洗杀灭毒素及致病微生物, 残余毒素和致病微生物从伤口侵入到组织深部继续繁殖浸润致感染并向上慢延, 以致并发肺炎。例2患者因伤口部位较底、较深, 清洗一次不彻底, 并缝合伤口, 在伤口深部残留毒素和致病微生物繁殖, 致周围组织水肿感染, 引发疼痛致功能障碍[1,2,3]。

4 随访

两例患者经伤口彻底清创并接种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 症状明显减轻, 无任何不良反应。例1患者经吸氧、静卧、心电监护、伤口扩创及抗病毒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后自觉症状逐渐改善。例2患者伤口经临床清创暴露引流以及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后, 伤口内分泌物逐日减少, 周围组织水肿逐渐改善, 在住院第15天行伤口Ⅱ期缝合。两例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及身心护理后分别住院治疗二十余天, 用去医疗费用分别是五千多元、六千多元, 治愈出院。至今身体健康。

5 经验与教训

5.1 凡被动物致伤后无论在何地应尽早用3%~5%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 反复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 再到正规医院再次清洗伤口, 如双氧水、碘伏消毒剂0.1%新洁尔灭, 逼不得已的时候甚至用清水冲洗也有意义。

5.2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50m L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反复灌洗, 做到全面彻底, 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局部, 伤口处理愈早愈好, 即使延迟1~2d, 甚至3~4d也不应忽视局部的伤口处理, 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 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 但注意不要用嘴吮吸伤口, 因为口腔中的微小破损可能拉近病毒与脑的距离, 以免引发感染。

5.3 凡被动物如人、猫、狗、猪、马、鼠、狐狸、熊、猴、蝙蝠等咬伤者应立即接种狂犬疫苗。Ⅱ、Ⅲ级暴露应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 其能特异地快速阻断, 封闭中和狂犬病病毒, 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5.4 两例患者忽视原位伤口的彻底清洗, 例1伤口小已结痂。例2患得过早缝合, 渗出液未能及早流出, 导致局部感染而引发局部红、肿、热、痛以致功能障碍, 住院治疗花去昂贵的费用, 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患者身心受到躯残, 使周围人群产生不安和恐惧心里, 又因狂犬病毒在人体潜伏期不等, 根据个人机体的免疫, 一般为30~90d, 亦有可达到6年、10年以上不等的潜伏期, 两例患者虽花去较昂贵的费用, 且仍不能排出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庆幸的是目前治愈出院身体健康, 但因当地条件有限, 不能进行抗体水平监测, 是否有抗狂犬病的能力。为此社会群体应引起高度重视, 尤其目前狂犬病在全球分布很广, 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数超过6.5万人, 狂犬病造成人类死亡约有95%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最近, 在南美洲及部分非洲和南美洲地区, 出现了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上升的情况, 这说明狂犬病正作为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重新出现。总之, 暴露人群首先一定要反复清洗原位伤口, 彻底清创暴露引流, 不可及早缝合, 要树立接种疫苗的意识, 尽早的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Ⅱ、Ⅲ级暴露应及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对症支持等临床治疗尽快的使患者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得到疫苗接种和全身心的治疗护理, 以避免狂犬病毒的感染, 从而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朱玉英, 彭元, 周易溪子.1例犬咬伤者狂犬病疫苗接种5年后发病死亡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279.

[2]谢世宏.狂犬病防治手册[M].成都:四种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80-193.

上一篇:快乐的小天使下一篇: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