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教育

2024-06-19

版式设计教育(精选十篇)

版式设计教育 篇1

一、版式设计及其基本作用

版式设计是指在出版物的版面内容上将字体、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版面上进行艺术化的排列组合,以将作者及编辑的信息、思维与审美观念等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其主要目的是给读者传达信息,同时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它属于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是视觉传达的重要形式。

图书尤其是教科书的版式设计绝不是简单的版面编排技术,更是编排技术与审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图书作者及编辑艺术修养和设计素养融合的作品。版式设计中的任何细节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热切的期待。

一般来说,图书(含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包括封面设计、正文版式和辅文版式三个部分。这里,只就正文的版式设计进行探讨。

二、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和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其教材的版式设计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在考虑了图书装帧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版式设计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利用视觉语言引导师生与教材对话,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1. 体现了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内容与性质的变化。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力图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充分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认知奠基作用和多重功能;强调语文学习的经验和体验,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大趋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提高,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其版式设计正适应并体现了这种变化,创造出了具有改革和新时代气息的艺术特色。

2. 有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就是教科书的形象、教科书内容的旗帜,既是教材编写者与师生对话的重要途径,也是教材与学生建立亲和情感的重要纽带,是培养其语文和审美等各种素质的有效媒介。简言之,就是研究以怎样的方式将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把教材编者的观念艺术地推介给学生的一种特殊创作。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版式设计对此做了努力追求。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程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等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灵活及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在这种趋势下,课本版式的艺术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从小到大,要完成从读图为主到读文为主的转变。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充分体现这一变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语文版式设计中充分考虑色彩变换的应用、插图的使用、字体字号的选用,更加艺术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课本的情景中,从而快乐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其小语课本大量使用了“我会读”、“我会认”、“我会写”、“我会画”等栏目图标,能较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自信心。

(2)发挥了审美与艺术熏陶功能。

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中小学生的审美欲望、审美兴趣、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是在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优秀的版式设计不仅给学生以知识的教化,更可为其提供健康、良好的美育氛围。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也是一种视觉艺术(或称造型艺术),是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所设计的,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一般书籍的艺术价值。中小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也是一个艺术欣赏的过程、受到美的熏陶的过程。因此,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去感知周围世界、欣赏美,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3)突出了教材的学习重点。

语文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文化积累的最主要载体之一。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充满趣味、积极向上的语文课本版式设计,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面设计肯下功夫,其版式设计思路清晰,文字醒目,尤其是低年级课本以色块划分内容,采用色彩突出重点的字、词、句,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

三、对人教版小语课本版式设计的思考

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版式设计,深化了我们对小学课本的版式设计的认识。

书籍的版式设计是书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字号、字体、图片、图形的选用及其编排和栏行的划分等来进行统一构想、设计的。设计者的任务就是设法通过上述各种构成版式要素的组合,使版面上的教材内容章节分明、层次清楚、和谐协调、富有节奏感,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完整性和精神上的享受。

1. 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版式设计要体现生本思想。

义教课标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与一般图书的版面设计的基础要求是相同的,但教材版面设计尤其要考虑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易被新奇事物吸引的心理特点,故应设计相对活泼、感性、新奇的版式,以抓住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采用大32开本,符合中小学生阅读视野的要求,又具有现代气息;其次要充分考虑教材字体、字号的选择、行距的设定尽可能使学生阅读时感觉宽松而不局促,舒服而不压抑。

我们仅以1~6年级语文课本为例,来探讨其版式设计要求。

(1)一二年级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识字为主,阅读的文字较少。因此其教材仍应以插图为主,配合文字使用。其字体应较活泼,可考虑以楷体字为主,这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接受,也提供了书写楷模,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书写训练;字号则应大于4号,以方便学生的阅读,降低阅读疲劳。版式设计中的文字编排宜灵活多样,可围绕插图排列,也可把文字排列成有趣的线条、简单的图形,使文字具有动感,增强页面的节奏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趣味。版式设计中的色彩对学生是最敏感的,小学课本的色彩,要追求明朗、和谐的风格主调。版式设计还要提供更大的构图空间,使主体文字展现得更加醒目。但是,无论字体、字号选择,还是文字排列等版式设计,都必须有助于学生阅读,不能为“新”而猎奇。

(2)三年级以上,语文学习开始由识字向阅读倾斜、扩展,小语课本的阅读量逐年级加大。针对这一状态,因此,教材版式设计应避免单调、呆板,要应适当加配插图,尽可能艺术地传达语文信息,以调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使他们获得多元视觉感受,丰富审美体验。这个学段语文的教材版式设计文字应选用较好辨认的字体,例宋体、楷体、仿宋体,且应避免笔画过粗、过细或变形过大,可采用小四号及其以上的字,字的行距不小于字号大小的1.5倍,每行文字也不宜过长,以防止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避免阅读乏味和注意力分散,甚至生产厌学情绪。

语文课本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求知、增智、了解世界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倾向于一种协商对话的过程,因此,其语文教材的版式设计要尽可能体现其编读平等对话和师生平等对话这一编辑意图。例如,小语课本的分栏应具有现代教材的可“协商”性,这学生与课本的直接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课本和教师进行对话,也有助于学生与编者、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中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中小学语文教材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运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一般涉及页面底色及插图的色彩、文字字体的色彩和纸张的色彩。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负担会不断增大。课本页面应以明亮、和谐、温馨的色调为主,采用柔和的底色,文字的色彩亮度与底色差距最好大于50%,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又能使学生充分享受视觉快感,感受宁静、平和。这就要求设计思路清晰,有目的地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把不同的内容重点区分开来,以方便学生抓住重点、增强记忆。

此外,还要巧妙利用纸张原有的色彩,增强图案、文字的清晰度,尽量降低纸张可能对眼睛造成的负担。

结语

探究义教课标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理念,我们深受启发,深化了认识:进行义教课标语文课本的版式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 精通现代美学、视觉心理学和现代设计原理等专业知识, 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及其保健等相关知识,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并遵循其规律、要求,才能设计具有时代精神,知识、趣味、美观相融的课本版式,使课本成为学生与作者、老师与作者交流的良好媒介,使语文课本也成为学生都喜爱的好教材,完成教材版式设计的使命。

摘要:语文新课程的确定目标和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应的教材版式设计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活动、教学对话的重要因素。课本的版式设计既要考虑实用、经济、美观, 更要考虑中小学生群体和语文教学的特殊需求, 通过艺术化的版式设计, 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版式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星.从小学生审美偏爱看小学生书籍的装帧设计[J].上海.编辑学刊, 2007, 1.

[2]王汀.版面构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159.

版式设计教育 篇2

关键词:慧心教育 版式设计 实践探索

一、引言

版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实用性广、横跨多个学科的一门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版式设计课程注重设计元素与创意想法间的结合,利用实践的操作与设计内容的统一,综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的能力,是平面设计中,综合性较强的设计课程,与此同时也可以说是设计课程中能力提升较快的学习课程之一。版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文字与版式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拓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手段,依照视觉信息的既有要素与媒体介质要素进行的一种组织构造性设计,根据文字、图形、图像、色彩、空间等元素和特定的信息需求,按照美学原理、构成理论以及人的视觉习惯性进行组织、构成和编排,把版式设计的知识活用到实际设计应用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艺术潜能,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然而,此课程的“教”与“学”,成为当下教师头疼的首要问题,如何将教师“备足知识,精讲细解”变为“教师备足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真问题,学会真本事”;如何将“众随一”的课堂变为“一随众”的课堂;如何将“师道尊严的纪律课堂”变为“形散神不散的动态课堂”;如何将“我讲你听”的课堂变为“我导你做”的课堂;如何将“接受所教”的课堂变为“展示所学”的课堂;如何将“学习学科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概念,针对版式设计课程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的教与学的新关系进行了探索。

二、新时代新教育新生态引发的新问题

大学课堂的状态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生存质量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基于当下教师与学生同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轨道上应有什么优势与学生较量的思考,倡导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教育,也称“慧心教育”,为实体课堂的转型升级发挥优势,为实质性发挥人与人面对面教学的效益,提出构建创生“慧心课堂”的7种形态,从而有效将课堂里的“信息流”和“知识流”变为“思想流”和“创意流”。把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展现于造福学生和教师自己,实现互利双赢。根据多年承担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慧心教育与创新性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明显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教师也说不清自己到底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不明确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不能学以致用,乃是至影响就业。

2. 教学手段单一、枯燥

教学手段单一,多数教师还是采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版社设计课程中的弊处体现明显,学生不爱学、没有思路,作品死板、没有创新性。而版式设计作品的灵魂恰恰是最需要最前沿设计元素的,所以单一的教学手段在版式设计课程中不可取,要改、要变。

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从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让学生大胆交流,要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版式设计课堂中,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地域、喜好等,做针对性、不同设计风格的实践练习,既要重视共性,也要照顾个性差异。

3. 以教师为中心

根据对文献的查阅及一些实地考察,发现在西方院校做的比较好。在西方教室里,学生和教师坐在一起,讨论学术、教学问题,做到学生与老师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甚至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完全融入课堂的实践当中。在中国当下,“学生”却一直是“学生”,真正意义的“学生”。这一点在二十一世纪的版式设计教学中、甚至是在一切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新时代、新形势下,要求现代师生关系是从教师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正所谓将“众随一”的课堂变为“一随众”的课堂,我们现在将其命名为“翻转课堂”,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到首位。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优常。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立标准、习惯向大师向经典看齐,看学生在这个大标准下,谁的作品最接近他,谁就最优秀。教师要鼓励学生作品的原创性,要让他们发散思维,颠覆传统,与时俱进,要融入时代感,新科技。同时,教师本身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开拓视野、保持在高水准的学术前沿。

三、慧心教育教学在版式课程中的实践

1.慧心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在知识创新等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英国工业革命,再到中国改革开放,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都体现了人类非凡的、不断进步的精神所在。然而,今天,知识不断创新、经济增长飞速、科技突飞猛进,大学作为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各方面都应该走在最前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富强,大学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这种责任和义务就深深的落在每一个大学教师的肩上。

解决新的困难、瞄准新的焦点。人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版式设计艺术有着更大的需求。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向社会输送新型的艺术人才。而今天教育的重点是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形成更多纬度的对接。不是简单的平面的接轨,一定要让社会文化与专业间产生共性,在共性中寻找个性。

在人才培养上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抓住更好的表现手段。在整个设计课程当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多创造一些实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所以慧心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势在必行。

2.如何在慧心的基础上建立教与学的新关系

如何在慧心的基础上建立教与学的新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互为主体的关系。当今时代,学生对知识的所取不仅仅依托于课堂的学习、对教师的依赖,甚至可以说是与教师同步。这时候教师就不能只管“教”,不关心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提出问题之错误倾向,这种倾向必然是盲目灌输学生,导致填鸭式教学。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学生往往找不到方向,而错误单一的模仿西方的教育方法,完全泯灭了教与学的界限,全盘否定了教师的领导作用是不可取的。在生活中,版式设计作品可以说无时无刻映入到我们的眼前,针对于版式设计中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很多学生迷失了自我。无法分别设计的优良,甚至被当下社会中经济宣传手段——为了销售而销售的设计所蒙蔽,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掌握辨别设计优良的能力?如何将“创意”、“新颖”融入设计当中?如何理解设计意图?这将成为一直以来学生困扰的课题。古人云:“尊师引路出泥泞,拙匠盲雕费玉才。”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自我驱动的路径,由此让学生在认识社会的同时认识自我。在“教”的基础上为“学”留出更大的可选性、自主性。

3.慧心教育教学在版式课程中的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要由灌输式教学向引导、交流式转变。把教与学最大限度的转换为积极的、自主的学与实践,版式设计课程需要学生时刻与最前沿的艺术接轨,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版式设计的平台,给他们展示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机会,充分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版式设计的概念与学习方法,把握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性,做到真正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灵活的运用到艺术设计需求的各个领域。

在版式课程中后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不仅是完成专业基础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提交实践心得、创作思维和实践中的新发现,将设计作品更贴近受众需求。在“教”的基础上为“学”留出更大的可选性、自主性。增添了更多的实战经验,能让学生更快的走向社会,开辟新的创业空间。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在版式设计课堂中提出一些可选择性的案例,案例是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学生要一直拥有问题意识,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社会的新需求,积极寻找产业和教学的结合。所以,案例引导是具有开放意义的平台。

例如:在即将举办的《书籍博览会》需要征集主题整体设计,其中包括标识、标准字体、邀请函、名片、招贴、广告等等。征集内容设计需要熟练掌握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内容,同时涉及的领域还包括图形创意、设计思维学、图像处理等。在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参赛征集的方式,完全按照征集流程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活动策划的前期任务和处理要点。设计活动中,首先需要学生们对所投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包括查找往年及中外近年书籍博览会的资料;实地勘察博览会场地并进行测量;进行市民问卷调查等等。中期进行设计,组织模拟演讲,师生共议反复修改。后期由教师带领优秀作品参与最后征集。将教与学贯穿始终,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这样做提高了设计水平,让学生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加强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开阔了知识面、丰富了见识;此外征集项目还要与主办方及时沟通、增长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团体合作意识。在课程中运用这样的创新性教学,将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融入到实践,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鼓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版式设计课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在学生未来就业的履历表中增加了华丽的一笔,即便是走向工作岗位也多了实战经验,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版式设计课程也处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上。版式设计课程已经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社会新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与全球文化的相互激荡与碰撞使艺术教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语境,教育教学方案计划的设定,是围绕以科学、严谨、实事求为前提,是尊重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客观发展规律的。慧心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性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一直保持先进性、实用性。此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晓衡,谢四平.论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政治导刊,2003(7).

[2]【英】丹尼.格雷戈里,姒一,译.设计的奇思妙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陈汉民.创意中国设计教育再思考[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版式中的自由版式设计 篇3

不同历史时期的版式风格是不同的。受技术条件、人文思想、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鲜明独特的版面风格。而且它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是在不断传承中突破, 在突破中创新的。在一定程度上, 世界版式的演变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宝贵遗产。

在现存的版式中, 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 在整个古典文明时期, 人类文献的记录和表现有了统一的载体和固定的表现方式。在这一时期, 人类的编排创作更多的是围绕书籍的版面而展开的, 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 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定。字距、行距有统一的尺寸标准, 天地内外白边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的一种形式。文字油墨深浅和嵌入版心内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 大量的编排版面实践、朴素典雅的版面风格为今天的编排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价值。

20世纪50年代, 在现代主义前期一系列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下, 出现了网格设计, 这种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编排的功能性和秩序感。他们利用在数字和比例的关系基础上对平面的系统化分割, 给与设计元素以某种特定的构成基础, 追求简单的理性的重复美、节律美。各种各样的网格设计为文字、图形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结构框架。建立起了为元素的标准固定格局, 由于网格的机械性、限定性的特点, 对于这种编排方式, 很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网格的限制性太强, 局限了人们的创造力。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开展研究, 力求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版面变得更具自由感。

自由版面的萌芽始于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和未来主义。所有画面的语言都是采用编排的方式进行的, 每个元素都赋予了特殊的思考价值。元素的编排都脱离了古典时期的理性和静态, 脱离了网格系统的限定呈现出一种自由、充满张力的放置状态。并且未来主义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在这一时期提出“自由印刷版面”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自由版面的起源。

20世界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反网格设计的呼声中, 自由版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推崇。大卫.卡森突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 并以《印刷的终结》一书使这种编排方式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语言。

自由版式虽然没有具体的限定条件, 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编排特征, 如版心的自由性, 版式对版心的不限定性;文字与图形的一体化, 文字与图形不易识别;字体的多样性, 字体大小层次多变, 导致阅读的困难;破碎的解构性, 形成一种看似杂乱的效果, 并充斥着许多似乎无意义的琐碎细节;内容的不可读性, 许多的内容安排不是为了功能需要, 而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的存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视觉符号来传达自己的心境。在这样的编排特征中由于没有具体的限定条件所以呈现出一种快速、自由, 在构成元素的多变中呈现出一种活泼, 同时视觉的走向呈现出一种流动感。由于自由的版式在形式上的不可预期, 上一个目标转向下一个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所以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呈现出一种轻松快乐感和期待感。

自由版面的设计, 不要因为自由而自由, 自由版面的自由应该是经历自由到不自由再到自由的过程。换句话说, 好的自由版式的设计应该具备从设计元素的感性认识编排到理性的认识编排再回到感性认识的编排阶段。否则, 纯粹的自由状态将导致版面的混乱, 无阅读性可言, 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失败, 没有任何的研究意义。

感性是自然的体现, 主观性较强;理性是智慧的体现, 客观性较强。自由版式的编排首先强调的是情感特征, 所以通过这样的情感特征创造版面样式, 又将这些样式通过版面中的元素加以理性总结, 在理性总结的过程中感性意识进行补充, 这样循环往复, 使得感性和理性在创作中高度结合, 让它们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和功能, 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

自由版式的设计和应用除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之外, 还要有正确的表现技巧。在自由版式的设计过程中对根据主题选择的现有设计元素中。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情感元素, 哪些是功能元素。情感元素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充满自由性和个性特征, 或静、或动、或静中有动、或奔放、或怀旧、浪漫、另类等, 这些元素直接与我们的个人心理相联系, 并且通过这些情感元素形成以情感为主导下的编排样式, 同时对不同的文字、图形、色彩的应用也就形成了作品的所谓风格。功能元素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把握阅读性。而阅读性的把握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产物。比如读者群是谁, 这样的读者群又有着什么样的具体特征。然后结合读者群的特征以及根据具体的内容和主题去设计相关的文字、图形、色彩。相关的文字、图形、色彩的设计在版式设计中并非易事, 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去不断的分析、实践积累才能获得,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对功能元素的驾驭。对于任何的设计而言功能永远都是第一的, 没有功能的设计产物就失去了设计本身的意义。所以自由版面设计在自由的同时也会受到功能的约束, 它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自由版式充满了情感, 充满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这种情绪在理性思维的引导结合下与我们的读者群产生共鸣, 让读者深受这种情感、情绪、感觉的吸引。自由版式设计将最终达到一种纯粹的自由到不自由到自由的解放状态。我们要学习这样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 让自由版式的创作有据可寻, 使得自由版式的创作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我们的文化传媒增添闪亮的一笔。

摘要:文章从版式设计入手, 论述自由版式设计给版式设计带来了自由、活泼等特点的同时, 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产生了一种快乐感和期待感。提出版式设计的自由并不是没有规矩, 它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表达, 怎样让版式做到自由而不混乱,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交替运用, 情感元素的表达和功能元素的表达并用。力求使版式设计的艺术性与功能性达到完美结合。

关键词:版式设计,自由版式设计,感性思维,理性思维,情感元素,功能元素,艺术性,功能性

参考文献

[1]陈青.编排设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2]吴艺华.版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网页版式设计研究 篇4

关键词:网页版式;设计;版式

网页排版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普通排版的分支概念。虽然,图片也可以传递信息,但网站上的内容大部分是由文字组成。这就是网络排版如此受重视的原因。排版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视觉层次,合适颜色的选取,网站功能以及其它特性。我们从来没低估过网络排版的重要性,也深知它在良好的用户体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任何追求漂亮版面的人都知道,印刷排版跟网络排版完全是两码事。尽管有些规则可能相同,但网页设计所处环境完全不同,两者都有自己一套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准则。两者的原理不同,不能同时存在,跨越这个界线可能会导致排版混乱。

一、网页设计概念

网页设计是在Internet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新艺术形式。它是以Internet为载体,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基础,依照设计目的、遵循艺术设计规律,实现设计目的与功能,强调艺术与科学密切结合的一种艺术创造化视觉传达活动。它是网络视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媒体相关性、数字技术性和设计艺术性三大基本内涵。

网页版式设计网页版式设计是指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意图将网页的形态要数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进行组织和布局,使其形成整体视觉印象,最终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视觉设计。它以有效传达信息为目标,利用视觉艺术规律,将网页的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元素组织起来,产生感官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艺术风格。

二、网页版式设计的作用

网页版式设计是设计师理性思维与感性表达的产物。它决定了网页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并以视觉配置为手段影响着网页页面之间导航的方向性,以吸引浏览者注意力,增强网页内容的表达效果。网页版式设计在整个网页的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网页版式设计与传统印刷版式设计的差异

网页版式设计与传统印刷版式设计的差异网页的版式设计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网页的排版与书籍杂志的排版又有很大差异。印刷品都有固定的规格尺寸,网页则不然,它的尺寸是由读者来控制的。这使网页设计者不能精确控制页面上每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而且,网页的组织结构不像印刷品那样为线性组合,这给网页的版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印刷品设计者可以指定使用的纸张和油墨,而网页设计者却不能要求浏览者使用什么样的电脑或浏览器。(2)网络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不象印刷那样基本具备了成熟的印刷标准。(3)网页设计过程中有关Web的每一件事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4)网页版式设计的不可控制性,即网页设计者无法控制页面在用户端的最终显示效果。

四、网页版式设计的具体要求

网页的设计首先涉及的是页面的版面编排问题。网页作为一种特殊的版面,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还包括一些流动的窗口和流动的附加广告等,内容繁多、复杂。设计时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这些图片和文字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布局,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给广大的观众。使其成为与浏览者的沟通手段,让设计所蕴含的主题进入浏览者的心灵,而不仅仅是起装饰作用。

网页版式设计的布局合理化布局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

要通过网页页面结构的分割和造型空间的确立,合理安排组成网页各元素的合理位置。使页面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要具有整体美感。要考虑页面的美观和可读性,还要考虑网络浏览的特性。

网页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规律化网络的浏览是通过视觉元素实现传播的视觉传达过程,为了达到好的效果,版式设计必须依据人们在视觉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确定各种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视觉关系和浏览秩序。合理的视觉流程应是在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顺序和思维发展的逻辑一致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的主次来确定各元素的顺序,并通过精心安排引导浏览者。(1)要符合人的视觉习惯(2)要保证有效的传达信息(3)突出主要信息(4)保持视觉引导的节奏感和流畅感。

网页版式设计要动态化动态化是网页设计的显著特征。网页版式设计的动态设计成为增强网页可读性,参与性与趣味性的有力手段。网页不同于传统媒体之处,就在于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即时交互性。即时的交互性是网络成为热点的主要原因,也是网页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网页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站各个阶段的经营目标,配合网站不同时期的经营策略,以及用户的反馈信息,经常地对网页版式进行调整和修改。

网页版式设计中的点、线、面对网页的各形态要素进行点、线、面对组合,是网页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点线面之间相互作用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视觉形象,形成千变万化的视觉空间。有意识的从抽象角度运用点线面构成来组织网页的版式,是形成网页强烈的视觉形式感和设计感的有效方法。

网页版式设计中的色彩处理色彩可以使页面更加生动。网页的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总的应用原则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网页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网页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主色调。总之,网页的版式设计形成了网页的整体视觉印象,体现网页的 风格,在整个网页的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网页设计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彭刚,周绍斌.网页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汀.版面构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版式设计教育 篇5

1.《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重要手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的有效组织编排,似乎编排的学问,其实不然,它不单是一种信息组能,更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因此作为高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课题体系里极其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引导、 感染他们善于用艺术上的表现方法来1.《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它涉及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的有效组织编排,似乎是一门信息编排的学问,其实不然,它不单是一种信息组织表达的技能,更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因此,《版式设计》作为高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课题体系里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的问题,还要引导、 感染他们善于用艺术上的表现方法来进行全面的学习。 《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本课题之所以让“建筑和版式”设计产生关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建筑本身的空间认识来引导学生对于版式设计空间的认识, 也就是说, 在对一般的版式设计原理、形式法则、基本类型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版式设计》空间的概念。 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学生会更好地展开版式设计空间形态的创作,寻求不同于一般类别的版式设计效果。 在本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会采用以下步骤(如图一)。

2.“建筑与版式”课题是《版式设计》课题体系里的一个小的单元分支,是在对于版式设计一般知识(即版式设计的原则、形式法则、基本类型等)的掌握基础上,在分析作品的同时总结出的一套理论方法,是在对作品形式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设计的一个课题单元,课题所用课时约占总课程课时数的四分之一,也可根据学生对于《版式设计》的一般知识的掌握情况展开设置。 课题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对版式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学习能力。

二、“建筑与版式”的表现形式

“建筑与版式”这一课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其具体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多维空间的概念, 学会将二维的版面元素逐步拓展到多维形态空间中去, 尝试用建筑的空间四维来处理版面中的视觉元素, 使得版面的设计语言更加多元化。通过直观的总结观察, 版式在“建筑的空间”层次上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版面文字本身的建筑化形式。

将主题文字用空间立体的形式表现, 突出版式设计中的标题文字, 采用结构化的主体设计 (如图二) , 次要文字信息围绕主题文字展开编排。该作品是2008年“祈福中国———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全球优秀平面设计邀请展的主体海报系列作品, 作者是中国大陆设计师张小刚。该作品采用了文字本身的建筑化设计, 将版面中的“众志成城”四个主题文字立体系列化展开, 形成一种空间上的视觉冲击力, 版式的文字空间立体形式来源于主题内容, 同时也很好地呼应了海报的主题。

此类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醒目, 视觉冲击力强, 同时给观者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感受。

2. 版面文字的透视化形式。

透视作为空间形态在平面形态上的一种视觉表现, 在此处引申为建筑空间上的一种表现 (如图三) , 版式设计中文字本身的透视化设计带给观者一种空间上的视觉畅游享受, 文字本身的视觉信息内容的传达次于对其本身的空间游戏化的表现。

此类形式在表现上具有较强的动感, 形式活泼, 空间感强, 版面的延伸空间突破了平面二维的限制, 让读者在版面的透视空间上尽兴地畅游想象。

3. 版面文字与空间实体的结合形式。

版面的设计元素主要包含图形图像、文字及色彩, 文字与图形或图像的结合设计主要体现了文字本身参照与图形或图像空间上的对比, 使得文字与图形或图像在空间上交融 (如图四) 。

该作品是著名平面设计师何见平的系列海报海报作品, 作品将英文字母与中国的黄山云雾这一空间实体相结合, 使得文字与空间上的图像产生明显的对比, 文字在版面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空间的概念, 同时这一版面形式在设计过程中带给观者一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 因为图文的组合变化对比强烈。

以上三种“建筑与版式”的表现形式是在引导学生主动作品分析过程中总结得出的, 此阶段的讲授应结合具体案例作品进行形式的分析。相关案例很多, 应尝试引导学生主动总结观察, 并将形式的总结转化为对方法的总结和实践。

三、“建筑与版式”的设计方法

基于对“建筑与版式”的表现形式的分析, 对应地总结出相关的设计方法,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版式设计方法总结能力。针对以上对“建筑与版式”的表现形式, 总结出以下版式设计的具体方法。

1. 版式文字本身的“建筑化”设计, 可简称为“立体法”。

此类的版面形式主要针对的是标题文字, 也就是说版面信息中标题本身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 可以尝试采用此类方法, 将版面中主要的标题信息文字进行空间立体化设计, 当然, 此类方法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文字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也总结考察了学生对于文字本身立体化设计的能力。同时, 在文字立体化设计完成以后, 应加强学生对于版面其他图文元素与之组合设计能力的训练。

2. 版面文字的“透视化”设计, 可简称为“透视法”。

“透视法”是在学生对于透视空间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学习, 针对段落文字科学的透视化设计进行版面的形式表现。段落文字通过“透视”的表现, 使得版面文字信息的传达更为生动。当然, 此类方法是在学生充分掌握透视的原理基础上, 加上对文字透视扭曲变化的软件操作能力基础上展开的。同时, 在使用此类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强调版面文字信息的可读性问题, 以及多段落文字在透视过程中的统一与变化。

3. 版面文字与空间实体的结合设计, 可简称“实体法”。

“实体法”是指版面元素中的图形图像通过和文字的对比结合设计的一种方法, 具体形式可参照“建筑与版式”表现形式第三点———版面文字与空间实体的结合形式。此类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变化, 同时尝试向学生解读“超现实”的概念。在尝试练习此类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图像的选择及拍摄能力的训练, 因为图像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版面的视觉效果。

四、学生作品及相关问题分析

图五是学生采用“透视法”设计的文字海报, 通过统一的文字透视变化, 使得版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 拓展了版面的二维空间, 延伸了段落文字的空间上的表现力。总体在表现上也结合了版式的形式法则, 注意了版面的延伸方向。

图六是学生采用“立体法”设计的文字海报, 通过主题文字的立体化设计, 突出了海报版面的主题, 信息传达准确有力, 基本上把握了该设计表现方法的精髓。

图七是学生采用“实体法”设计的海报作品, 从作品对于“实体法”的使用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了解了该方法, 存在的问题有版面中文字的色彩及主体文字的把握不够, 版面信息传达不到位, 方法运用得较为机械, 不能全面理解地运用该方法, 同时版面中出现的实景图像素材的来源非原创, 这也是学生在实际创作设计中应该注意加强的地方。

从图八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立体法”的较好运用, 同时可以看出版面中单个文字的透视法运用, 从平面到立体空间表现得十分自然严谨。周边文字的表现组合也十分和谐, 面与面的转折合理得当, 主次突出, 视觉冲击力强。

版式设计中文字的编排设计 篇6

1 版式设计的着眼点字、词、距

以文字为主的版式编排, 文字的大小、字体、行距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计算字体面积大小, 有号数制、级数制和点数制, 一般常用号数制 (例如WORD文档中的字体大小) 。电脑字一般采用点数制的计算方法 (例如PHOTOSHOP中的字体大小) , 每一点等于0.35mm。正文用字一般为9点到12点, 文字多的版面也可以减到7点到8点。字越小精密度越高, 整体性强, 但过小了就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

行距, 顾名思义就是行与行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 但这恰恰是文字编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行距过窄上下文字相互干扰, 目光难以逐行扫视, 而行距过宽, 太多的空白处使文字不能有较好的延续性, 这两种极端的排列方法都会使阅读者感到疲劳。行距在常规下比例为:用字10点行距为12点, 即10:12, 当然这常规比例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行距的宽窄也要依据主题内容而定, 不同的行距的设定可以产生完全不同视觉风格。

在一个版面中, 选用三到四种以内的字体为版面的最佳视觉效果。超过四种以上则显得杂乱, 缺乏整体感和统一感。要达到版面视觉上的丰富与变化, 只需将有限的字体加粗、变细、拉长、压扁, 或调整行距的宽窄, 或变化字号大小。实质上, 字体使用越多, 整体性就越差。本人所在学校, 上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做一个纯粹文字排版练习, 往往所收上来的作业一个版面中五花八门, 选用和多种字体, 我通常称其为“字体滥用症”。

2 版式与主题

文字不仅是信息的传达, 更是体现了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文字是整个版面的核心, 设计师面对一篇完整的文字材料, 首先要熟悉文章的中心内容, 版面编排设计时要注意服从文章内容中所表达主题要求, 字体与内容配合营造版面气氛。然而在任何一个平面作品中, 文字与其他任何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要共同参与整个作品视觉造型的组织和编排, 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并且具有某种风格和格调, 根据不同主题运用不同的文字编排手法, 同时运用优秀的图片和文字搭配, 而且注重版面上图片和文字的整体比例关系, 将文字与图片完美的结合, 自然统一到一种格调中, 使之设计的版式形式与内容统一, 增强版式整体的视觉效果, 设计出更符合文章内容的“版式语言”。

3 版式与基调

文字版式设计要注意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在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 而且要用现代的设计思想来处理各种视觉元素, 注重对文字、图像、色彩、留白的合理运用。调整图片和文案所占的面积, 来调节对比的强弱。版式设计上的文字要有统一的视觉风格, 要根据文章内容来选择相适应的字体和字号。用设计师的眼光, 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力和气质。所选用的字体表现力与文章的内容相统一,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版面中, 选用三到四种以内字体为版面的最佳视觉效果。出版物中所用的字体各有特色, 宋体字形方整, 结构严谨, 端庄秀丽, 刚柔相济, 利于阅读, 一般多用于排文章的内文;仿宋体清秀活泼, 精致细腻;楷书经过无数书法大师的千锤百练, 柔和秀丽, 文化气质浓厚;黑体是一种现代字体, 粗壮雄健, 刚强稳重, 十分醒目;等线体、圆黑体、综艺等各种字体各有特色, 都精致耐看, 这些字体都可用于标题或文章的附属部分。

4 标题文字画龙点睛

现代版式设计, 标题文字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也体现了与时代气息相合拍的设计理念。版面语言中最活跃的一个元素就是标题, 引导性和阅读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形式表达其内容是标题文字设计的基本内涵, 这样自成一体突出标题的艺术和宣传性。创新设计理念是标题设计师们的基本设计构思, 也是能够充分反映出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 标题设计具有时代性、新颖性、健康性、指导性等设计风格, 标题设计要能够起到指引读者方便看阅并能更好的读懂文章的内容。标题文字的字体字号要与内容相吻合, 字的形状上要保持一致, 文字排版上要不能错乱, 安插有序。通常都是这样安排:文字的粗细对比、文字的黑白对比、文字的曲线和直线对比, 能够使得版面非常的协调和排版有序, 这样就可以做到繁而不乱。设计师在对标题的文字设计上会采用大小对称、虚实对称等等手法进行编排设计能够让观者通过细微处看到文章的精粹, 标题设计是要求有独特设计思路是要具有标题能够表达内容, 字体的形式上要变化有序。每篇文章的标题要有其独特的构思, 以配合其版面文章的内容。不同内容的文章有不同的情调和不同的风格, 设计师在设计上要注意形式与内容配合得当。

随着世界高新科技的发展及信息社会的到来, 催生了各媒体间的发展与更新。电子媒体传递的多样化, 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吸引力的版面编排设计构成要素。读者的阅读已进入了“读图”时代, 作为现代设计艺术的版面设计构成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视觉传达的公共语言。这种采用简单明晰的字体、图形和符号, 打破了民之间的语言隔阂, 加快了信息的传达。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敢于打破前人的设计传统, 不重复以往习惯性的条条框框, 并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新的东西, 树立大胆的想像, 对新字体风格展开无止境的追求。通过文字与图形化的版面编排所造成的幽默、风趣、神秘等形式已经发展成为当今设计界艺术风格上的流行趋势。

摘要:版面编排设计已充斥到各个领域, 现今各式各样的出版物中, 版式设计也以五花八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 都说现今是“读图时代”各式各样的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体, 但是无论版式怎样的变化都脱离不开文字编排这一核心。整个版式的好坏, 也要看码字码得怎样。

关键词:版式设计,文字编排,标题文字

参考文献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刍议 篇7

一、概念元素的了解及应用

首先让学生学会创建一个设计大纲, 也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 再解决问题。如出版物的主题是什么?这些信息可能被分割成多少部分?这些部分都是什么?主题是系统性的还是人为的?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等等。世上万物的形态千变万化, 归纳这些空间的形态, 均属于点、线、面的分类构成。它们彼此交织, 相互补充, 相互衬托, 有序的构成缤纷的世界。

1.“点”的表现

在版面中的点, 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 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心理作用也不同。点的缩小起着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 而点的放大有面之感。它们注重形象的强调与表现, 给人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量感。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 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 考虑点所带来的影响, 如上下左右空间对称, 视觉张力均等, 显得即庄重, 又呆板。第二, 当点居于视觉中心时, 练习使点具有视觉心理的平衡与舒适感。第三, 当点偏左或偏右, 使画面产生向心移动趋势。最后, 将点作上、下边置, 有上升或下沉的版面练习。在设计中, 将视点导入视觉中心的设计, 如今已屡见不鲜。为了追求新颖的版式, 更特意追求将视点导向左、右、上、下边置的变化已成为今天常见的版式表现形式。另外, 准确运用视点的设计来完美地表述情感和内涵, 使设计作品更加精彩动人, 这正是版式设计追求的更高境界。

2.“线”的表现

实际上, 在我们阅读一幅画的过程中, 视线是随着各元素的运动流程而移动的, 只是人们不习惯注意自己构筑在视觉心理上的这条既虚又实的“线”。实质上, 对于每位学生的设计来讲, 这条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线可分为形态明确的线和空间虚线, 空间虚线指的是视觉流程线, 这个部分的知识是学生练习中较难把握及难以运用得当的部分。人们一般对线的概念, 都仅停留于版面中形态明确的线, 而对空间的视觉流动线, 却往往容易忽略。而对于形态明确的线, 在进行版面分割时, 既要考虑各形态元素彼此间支配的形状, 又要注意空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巧, 使高师小提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改正缺点,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要通过左右手技术的平均发展, 才能将高超的技术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表达出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感受。

参考文献:

[1]田康.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反馈[J].艺术百家, 2005, (6) .

[3]张以一.小提琴教学的新探讨[J].黄钟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保证良好的视觉秩序感, 这就要求被划分的空间有相应的主次关系、呼应关系和形式关系, 以此来获得整体和谐的视觉空间。学生可通过不同比列的空间分割, 使版面产生各空间的对比与节奏感。在骨骼分栏中插入直线进行分割, 使栏目更清晰, 更具条理, 且有弹性, 增强了文章的可视性。另外要提醒学生注意“力场”。“力场”是一种虚空间, 是对一定范围的空间的知觉或感应, 所以, 也称“心理空间”。在版面中所产生的“力场”, 首先是在空间被线分割和限定的情况下, 才能产生“力场”的感应。

3.“面”的表现

面也称为“形”, 是由长度和宽度共同构成的“三度空间”, 也是线的移动轨迹。面分为几何形及自由形两类, 而富有创意的几何形、不规则形和偶然形, 在平面的设计编排上常常被采用。

而本身的形态中包括了大小位置、面积、色彩肌理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视觉设计要素中, 面的视觉影响比点、线的效果大的多。

二、综合运用的方法

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 可不先带入具体的图形或文字进行排版练习, 用最简单的草图先勾勒出可想到的任何的排列布局方式。首先, 排版并放置第一条直线。画一条直线代表标题, 将直线四处移动, 改变直线的比重和长短, 制作最具动感的布局, 调整直线在设计区域内的不同位置。其次, 为你的直线选择适当的面积。放大和缩小你的直线, 平衡空间和直线的比例, 让学生重新考虑他的直线的位置, 做广泛的实验。这些排版的例子可以给学生一些概念, 让他们了解如何放大或缩小直线来填入设计区域。再次, 在排版中运用更多直线。区别代表标题和文章的直线, 利用直线周围的空间, 进一步探索直线的用途, 在这儿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在一些较大的元素和一些较小的元素之间取得平衡。增加你排版中直线的数量, 比较不同排版, 重新评价他们最初的选择。然后在排版中运用图形, 这些图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 为图形选择适当的比例, 在这里的首要任务是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再将图形和直线结合起来, 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与不平。最后, 运用文字作为标题, 直线作为文章, 对想象产生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估, 尝试每个方案。如果涉及到副标题的话, 需要决定标题和副标题以及正文之间需要留出多少空间, 另外正文是否要分成两列甚至更多。

在这些版式练习结束后可要求学生完成三张分别以点、线、面形式表现的练习, 要求版面中除图形外还要有文字的出现。另外要求用相同的图形和文字元素进行编排, 将学生逐渐带入到更深层的理解运用中。

[4]宋比多.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右手握弓[J].四川戏剧, 2006,

[39]黄晨星, 黄忠伯.试论小提琴弓对弦压力的物理特性——兼议《关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几点新想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版式设计的形成背景初探 篇8

所谓版式设计, 即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 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 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地视觉传达方式。

一、人类文明与版式设计的萌芽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开始, 人们就学会用文字或图画甚至生活、生产的器具来记述早期的文明。这些文字、图画或物件从它们出现的那一刻起, 就被人们有意无意地保存乃至供奉起来, 或许是早期人类刻意留给后人的历史文明的见证。这些保存在岩壁、墓穴之中的遗物, 应陔算做最早期的文化展示, 它比版式设计的历史更久远。

人类向前进步,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异域文化相互交融, 进而影响人们在保存文化艺术物品时, 不仅仅考虑流传后人, 更多的开始向异域文明展示自身, 这使得版式设计的范围更加广泛。

二、近代意识与版式设计启蒙运动

二战后经济复苏, 从事版式设计工作的人员由企业的设计部门分化出来, 作为独立性事业的版式设计家也由此而诞生。版式设计运动不但在社会起了启蒙作用, 而且对现代化生产起到积极的影响。通过版式设计运动、版式设计的商业活动、版式设计团体的成立、“优良版式设计”运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 使版式设计得以形成。而版式设计的“功能主义”这一理念, 贯穿了这些活动的全部过程。

版式设计的形成是围绕着两个主线展开的。首先是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 近代版式设计意识在日本的普遍开花, 而这种近代意识始终又与日本固有的传统工艺思想结合到一起并发出火花。这两个主线的展开, 都离不开明治政府的参与精神和日本国民的近代意识。战前的欧洲功能主义的播种, 使日本在战后得以开花结果。战后, 能使版式设计运动再次在极短的时期里迅速开展起来, 其动力是来自以评论家为中心而展开的设计启蒙运动。这中心人物便是日本的小池新二和胜见胜。两人均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的美学美术史科, 他们极力提倡版式设计在产业社会中的作用和必要性。这两人都曾任职于国立工艺指导所, 通过工艺指导所主办的《工艺新闻》, 开展了大量的版式设计启蒙和普及活动, 成为日本现代版式设计启蒙运动的先驱人物。

版式设计作为商业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 始于战后50年代。此后的日本, “版式设计”一词更带有商业意味。这期间, 由雷蒙德·罗威设计的香烟包装“PEACE”带来的社会反响和他的著作《从口红到火车头》, 埃德迦·卡夫曼的著作《何谓现代设计?》等翻译书也开始流行, 使一般市民对于版式设计这一社会功能有了认识。最初的背景是来自烟草产业的香烟“PEACE”的版式设计。1951年, 当时烟草专卖公会觉得该改良一下过于装饰性的香烟设计, 向美国的设计家雷蒙德·罗威提出, 请其对“PEACE”香烟作新的版式设计。罗威是当时因《从口红到火车头》一书而一跃成名的美国设计家的代表, 为法国出身的第—代美国设计家。但罗威的“PEACE”香烟设计费竟高达150万日元,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目, 尤其是惊动了设计界。但“PEACE”的设计, 在今天仍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

50年代的社会背景提供给设计家发挥才能的绝好机会。更不可忽视的是, 当时这批从事版式设计的设计家们, 根据战前接受的设计教育所培育出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临场实践。通过这些社会性活动, 由企业的一员开始走向独立的个人设计事务所和专业性的设计公司。

三、设计家与版式设计团体的兴起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出现的版式设计热潮, 使分离于企业的设计家们开始纷纷独立, 建立起自己的理想设计王国。应该说, 属于版式设计团体的“日本宣传美术会”的成立要比日本的工业设计团体还要早一些。在设计家之间, 开始各自构筑了视觉设计、工业设计、以及设计研究与教育等等相对独立的领域, 并发起了将设计这一学问的系统化和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团体“设计学会”。

而这段时期出现了版式设计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是战前功能主义在所有的设计领域开花结果的表现。这段时期, 首先开始对“优良设计” (即“c标志”) 商品的评选工作。在国际设计运动史上, 美国于1950年创设的“优良设计”运动, 也有同样的背景, 它给世界设计运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以商业主义为主导的版式设计, 伴随着高度成长的社会, 使后期设计更趋于合理化。1960年, 世界设计会议在东京召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对迄今为止版式设计在各个分野中相互之间的孤立状态予以反省。从而, 将企业形象、产品、广告宣传进行综合化、一体化的“设计计划”即“CI”便成为今后设计展开的一大课题。

版面设计理论的形成, 源自20世纪的欧洲。英国人威廉·莫里斯最先倡导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并随之在欧美得以广泛响应。在版式设计中, 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 强调版面的装饰性, 通常采取对称结构, 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莫里斯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 开创了版式设计的先导。直到今天, 人们仍能感受到这场工艺美术运动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建松.商业展示及设施设计, 湖北美术出版社第20—21页

[2]出原荣—.《日本的设计运动》, 第18、19页

[3]胜井三雄、田中一光、向井周太郎.《现代设计事典》第22l一227页

[4]柏木博.《艺术的复制技术时代》第87、88页

[5]阿部公正.《世界设计史》第167、168页

[6]柳宗理.《设计柳宗理的作品与思考》

[7]柏木博.《艺术的复制技术时代》

[8]阿部公正.《世界设计史》 (前示) 第169页

把握书籍版式设计“三元素” 篇9

版式设计如同绘画之构图和书法之行款,同样是在二维空间经营位置。设计者依据原稿对版面空间分割做出判断,在处理“排什么”和“怎样排”之前,首先应把握版式构成的三元素,即版芯与版面,排式与分栏,字体与字号。

版芯与版面。版芯是版式构成的框架,它直接影响版面的容量和视觉效果。版芯又称版口,是指期刊正文版面容纳文字和图表的面积。版芯四周留的空白要适当。艺术类期刊版芯可略小,四边留白多,版面空灵。但空白留得过大则版芯面积小,图文容量相对小。科普期刊的读者一般较少在版面上作批注,所以版芯可稍偏大,藉以扩充版面,增加信息量。

版芯应有页眉(亦称书眉)、页码与页脚。页眉一般定位在每页版芯的上白边,以标明刊名或章节标题,与此相对称的还有一条下压线,称页眉线。页眉在版面上一般是水平横置,也可垂直竖置,横置与竖置均依设计者而定。页码是指期刊每一页的顺序码,用阿拉伯字体编号。页码可位于页眉,也可位于页脚(下白边),无论居上或居下,均应居于版面外白边即靠切口之处,以便于读者查找。页脚的功能与页眉无异,但表现形式较页眉活跃,同样也可标明刊名与章节。设计者可依据不同风格的期刊来确定。

线条对于版式设计的意义相当积极。利用线条的粗细、竖横、直曲、大小、虚实、疏密的对比,使版面新颖活泼有张力。

排式与分栏。排式与分栏是期刊版式中最具视觉冲击的板块结构,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排式指正文的字体与行文的排列方式。古籍线装书大都采用直排,这是沿袭了书法行款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法则。但期刊的正文则通用自左而右横排,以适应于人眼的生理机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据实验报告,每行文字宽度超过120毫米时,阅读率降低5%。因此,字行宽度应控制在80毫米~105毫米为宜。科普期刊多为16开本,版芯宽度较大,文字不宜排通栏,设计时可缩短字行宽度;将正文分为双栏或三栏。科普期刊文章的篇幅一般较小,采取分栏的排式可调节活跃版面。如文章篇幅较大,可采用双栏形式,再利用小标题将正文分段,以驱散阅读疲劳,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文章篇数较多的版面,偶尔将一篇文稿设计成竖排亦可调节视觉,活跃版面。此外,图表在专业期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设计者可将图表内容进行文字化的逻辑处理,归纳为不同的信息类别后,再决定所需的栏数和行数。最后将这些归类的信息在版面上合理布局,使之图文协调。排式与分栏力求板块清晰,线条流畅。

字体与字号。字体不仅体现刊物的内容,而且是版式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合理的字体设计应该是符合艺术形式规律的。不同字体的汉字形态各异。宋体、正楷、黑体、仿宋体的使用频率较高:宋体清晰悦目,端庄秀美;正楷刚柔相济,活泼自然;黑体浑厚凝重,粗壮简洁;仿宋挺拔秀丽,起落有致。另外还有书法体如洒脱飘逸、张弛有度的隶书和古朴大方、刚劲挺拔的魏碑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又将许多字体推到了读者的面前:雅致晶莹、饱满温和的琥珀体;敦实有力、气质独特的综艺体以及婉转秀丽、圆润柔和的圆线体等。

字号指字的大小。传统的铅排活字将字的大小分为1号、2号、3号等等。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手动照排,到80年代中期的激光照排以及90年代桌面出版系统的面世,传统的字号已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用“点”(Points)量度字的大小。“点”又称为“磅”,一英寸约等于72点,亦称72磅,折合为25.4毫米。标题一般大于14点(相当于传统的老4号以上),正文则小于14点,一般用9点或10.5点(相当于传统的新5号、老5号)。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随着信息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形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电子媒体以新兴的姿态出现,以具有传统书籍无法具备的互动性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大有取代传统书籍的趋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念在悄然地变化着。面对新媒介的挑战,探寻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是设计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未来的书籍设计发展中,唯有做到书籍的内容与形式、视觉经验与心理定向的统一,才能促进人与书的情感交流,体现书籍的整体美。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篇10

1 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任何一种版式的设计都离不开形式美, 我们通常会把对称与平衡、和谐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版式设计中, 体现期刊独特的风格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要创造美, 使读者达到视觉上的满足感。期刊设计灵活多变, 追求在变化中求统一, 学术期刊设计应严肃、庄重, 追求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形式美法则。无论是怎样一种设计形式, 无非都是由文字、符号、图片、表格等要素构成, 按照期刊的基本内容, 运用期刊的形式美法则, 使设计中的各个要素和谐统一, 实现内容与版面的协调统一。其均衡表现在, 空白位置、结构比例要平衡, 可使读者产生强烈的空间感、节奏感, 给人一定的视觉美感, 体现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其和谐表现在, 版面中的各种设计元素要彼此呼应、息脉相通、和谐一致, ④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和谐一致。统一是对整体而言的, 即标题规范统一, 各级标题应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原则, 各个栏目、各篇文章在整个版面中达成统一。

2 版式设计的具体方法

我们在设计期刊版面时, 首先考虑的是文字在整个版面中的表现形式, 根据期刊自身反映的思想内容, 在版心、字体与字号、字间距与行间距、空白、图表上多下功夫, 不仅要美观大方, 还要尽量节约版面、扩大版面的知识容量。

2.1 版心:版心是构成期刊的框架, 是指一个页面上除去四周应留的空白外, 容纳文字、图片及表格的部分, 是组成版面的要素之一。版心是通过页面设置来实现的, 版心规格=版心宽度×版心高度, 一般学术性期刊多采用16 开本, 现以16 开杂志为例来计算:版心宽度170mm, 高度250mm, 单栏宽度81mm, 栏间距8mm, 天头与地脚尺寸比1.4∶1为多, 这样的版面布局比较匀称。在设置版心时, 可根据期刊的内容、特点、阅读对象, 采用相应的版式设计方式, 如少儿读物、科普类版心可稍小些, 科技和学术期刊版心可稍大些, 以扩充版面, 增加版面容量。版心在版面中应居中, 翻口和订口尺寸应相等。

2.2 字体、字号

2.2.1 字体:学术期刊中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是字体形态, 科学地选择字体, 不仅有利于刊物的印刷, 还方便读者阅读。例如, 时尚类刊物灵活多变, 学术类刊物严肃、庄重, 因此可用不同的字体来体现文章的类别。不同字体的汉字形态各异, 学术期刊采用北大方正书版字库中的字体居多, 如方正宋体、方正黑体、方正楷体、方正小标宋。方正宋体清秀而整齐, 笔法严谨, 美观实用;方正黑体笔法粗壮, 显得稳重;楷体笔划平正, 结构整齐, 该字体非常美观;方正小标宋稳重、大方, 适合在学术期刊标题中使用。期刊正文字体一般为方正宋体, 标题采用方正小标宋, 署名采用方正楷体。

2.2.2 字号:字号是表示字体大小的术语, 通常采用号数制、点数制和级数的计算。汉字大小一般分为7个等级, 字号的等级与等级之间又增加了一些字号, 并取名为小几号字等。字号越高, 字就越小。②期刊以字号为单位, 正文一般采用五号或小五号。无论采用号数制还是点数制, 学术性期刊的标题字形都要醒目、庄重, 正文字形要自然、清新。

2.3 字间距与行间距:字距与行距是版式设计人员对版面的一种心理感受, 也是期刊设计品位的直接体现。字间距决定行内文字之间的距离, 行距决定段落中各行文字之间的垂直距离。人的生理因素与视觉效果成正比, 在设计时要充分把握这一点, 设计的行距过大, 则文字显得松散, 文字没有较好的延续性, 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而设计的行距过小, 则文字密密麻麻, 上下文相互干扰, 目光难以沿字扫视。因此, 在设计时要根据期刊版面的实际情况而定。

2.4 书眉与页码杂志以刊名或标题名设页眉, 在每页版心的上边标注, 其中单页码标注刊名, 双页码标注标题名。页眉在版面上一般是水平横置, 其位置靠近翻口或顶口, 与此相对称的还有一条下压线, 称页眉线。页眉线与版心大小相等, 字级应小于正文 (一般采用六号) , 字体可酌选。另外, 页眉不仅方便检索, 而且具有装饰版面的作用。页码用阿拉伯字体编号, 是期刊每页的顺序码, 较页眉活跃, 可位于页眉, 也可位于页脚 (下白边) , 均靠近翻口处, 大多科技期刊采用页码位于页眉靠近翻口处。

2.5 图表的编排: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表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 而且表的逻辑性和对比性又很强。⑤另外, 图表加工也有美化版面的作用。⑥图表应紧跟文字叙述之后, 在正文中第一次提及该图表的同页上, 图前文字最好成一段落, 尽量不跨越文章的自然段落, 这样可以使版面在整体布局上较协调。⑦版式设计时要注意图片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要保留原始图像的特征, 图像分辨率调整到300 dpi或以上, 图像文件用tif或JPG格式。为了使图表在排版后达到最佳效果, 图片应在所述的文字之后排半栏或通栏, 当超出版面的三分之二时通栏居中排, 尽量做到版面美观。

在学术期刊表格编排中, 大多采用三线表形式, 小表格占半栏位置, 表格超出版心的三分之二时, 均按通栏排, 复杂表格可做叠栏或折栏处理, 版面设计人员可根据表格的大小, 排半栏或通栏。表中的文字一般小于正文字号, 表题字号与表文字同级, 以字体加重来区别。学术期刊不宜采用活泼多变的版面构图, 而应强调理性和有序美, 使表格与刊物类型协调, 编排整齐、美观。

3 版式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空白及转页:在版式设计编排中, 每篇文章不会都排成整版, 总会留有或多或少的空白。如果某篇文章的末尾仅留下不足5行的文字单独占居一个页面, 那么可根据期刊要求适当对某个段落做缩小行距的处理, 或某段文字留有1~2字做缩小字距处理, 设计人员还可与编辑商量删减冗词赘字, 使文字尽量在同一页面中排完。如果文章末尾剩余的文字行数超过版面的1/3, 就可以做转页处理, 将某篇文章末尾的部分文字转至下一篇文章第一页面的下半部分, 尽量不要跳转至其他页面空白处, 那样会使版式混乱, 给阅读带来不便。所以, 文字转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办法, 尽量少用。

3.2 遵循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原则:在期刊排版过程中, 时常在某段落尾部出现单字现象, 甚至一个页面会出现多个单字占一行的现象, 如果不处理, 会显得版面松散, 还影响版面美观。设计人员应时刻遵循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排版原则, 对其进行伸字或缩行处理。伸字:①可以使用方正书版 〖XD〗 注解命令, 就能解决单字成行的问题。②缩行:通常有几种方法, 即对某句中的不太重要的文字做删减、表格缩行、图片适当地正比例缩小及用 〖JP〗 注解命令对某段文字进行缩小字间距, 从而减少版面。

综上所述, 期刊的版式设计是设计者运用技术和艺术知识相结合, 创造一个能够满足读者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阅读环境。不同的版式设计体现着不同的技术编辑思路, 也有助于形成不同的期刊风格, 为了使版式更好地体现内容, 版面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达到形式美, 统一中求变化而又不失特色, 这就取决于版式设计人员的艺术构思, 因此排版设计是对设计者的艺术、技术知识的检验。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学术期刊版式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 对版式设计中, 版心、字体与字号、字间距, 与行间距、书眉与页码、图表的编排以及遇到的其他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在编排过程中追求在统一中求变化的形式美法则, 遵循“单字不成行, 单行不成面”的规范原则, 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学术期刊,版式设计

注释

1 罗再武, 姜晓波, 金艳.如何使科技期刊的版式设计既不夸张又不呆板?[J].今传媒, 2008 (4) :40-41.

2 陈梦思, 郭立.学术期刊版式设计之我见[J].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0 (4) :203-204.

3 陈默.学术期刊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原则[J]农技服务, 2010, 27 (8) :1101-1102.

4 胡小勇.科技期刊内文版式设计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3) :110-113.

5 陈雯, 朱秀芳.倡导人本主义的科技期刊版式设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 16 (12) :154-156.

6 张传军.精雕细琢--技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J].编辑学报, 2001, 13 (6) :335-33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版式设计教育】相关文章:

版式设计单元设计06-23

版式设计心得06-18

版式设计课件07-15

平面版式设计06-02

网页版式设计07-09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07-19

版式设计论文题目05-04

版式设计论文范文05-10

版式设计经典教案06-23

版式设计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神入下一篇: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