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估算题

2024-07-31

物理估算题(精选八篇)

物理估算题 篇1

由于物理估算题既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又有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周围世界的功能, 所以估算题成为高考试题中的常见热点题型。下面我们利用两个08年的高考试题, 体会一下估算题的处理过程。

题目1 (2008理综全国Ⅰ、17) 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 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 。

答案:B

解析:本题所述情景为行星绕恒星 (或卫星绕行星)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在此模型下满足的物理关系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我们可以根据已知天体的运动来确定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设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为F1、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为F2;日月间距R1、地月间距R2;月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T1、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为T2;月球质量设为m, 有:

由于地月系统的公转周期为365天, 地月间距远小于日地间距, 所以可认为R1=390R2、T1=365天。将数据 (1) 、 (2) 两式, 得:选B。

题目2 (2008理综全国Ⅰ、19)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

答案:B

解析:以大气压的宏观解释为模型, 设大气总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大气压强为P, 有:

设大气的摩尔数为N、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 有:

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空气的体积V0=22.4×10-3m3, 则大气的总体积:V=NV0 (3)

将数据代入以上三式, 得:V≈4×10-3m3, 选B答案。

点评:由以上题目的解析过程, 我们可以总结出物理估算题的处理过程:

1.根据题目情景, 建立相关物理模型。

2.选择与已知量、待求量有关的, 满足题目要求的物理规律。

3.发掘隐含条件, 寻找有关的常识性条件或数据。

4.抓住关键因素, 对数据取合理的近似值, 方便运算。

物理估算题 篇2

1.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26cm,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 2.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 cm,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70-80m,3.中学生大拇指宽1cm,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5cm 4.一百元纸币的长度约为15cm,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5.教室的高度约为3m,长度约为10m,宽度约为8m,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教室里的课桌高约为80cm,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200kg 6.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一个鸡蛋的体积约为50cm3 7.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人的密度约为1×103kg/m3,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8.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10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一只母鸡的质量约为2kg 9.自行车轮的直径有559mm(22英寸)、610mm(24英寸)、660mm(26英寸)、711mm(28英寸)的.10.一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105p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11.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为500g,重力为5N,体积约为500ml 12.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1-1.4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m/s 13.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在17-33m/s之间,一般为27 m/s左右 14.初中生百米的平均速度为7m/s,百米成绩约为14s 15.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0J

16.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17.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40-41℃

18.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2℃,人正常体温约为37℃ 19.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4℃,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4℃ 20.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21.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次用1s,人眨眼的时间间隔大约为0.3-0.4s 22.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约为40W,电流约为0.2A,合200mA 23.常见用电器电流:电灯(或台灯)的工作电流约为0.2-0.3A,电视机:0.5A;洗衣机:1.5A;电饭锅:4A;空调:5-10A,人体安全电流为10mA 24.常见用电器电压: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25.常见用电器功率:普通电灯:25~100W;洗衣机300W;电风扇:80W; 电视机:100W; 电冰箱:120W;电熨斗:500W;电饭锅:700-1000W; 电水壶:1000W;空调:1500W;取暖器:1000~3000W 练习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重约0.1N

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4s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cm

D.一名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150J 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B.中学生在1s内心跳约70次 C.九年级物理课本重约15N D.人的正常体温约38℃ 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全自动洗衣机的功率约为20W C.河北省全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2℃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颗小铁钉重约为5 N

B.手电筒的额定功率约为40 W 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厚度约为6 mm D.去年河北省北部的最低气温达零下60 ℃ 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8℃

B.成年人的手掌厚度约为10cm

C.—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0.2s 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1 dm

C.石家庄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为4 h

8.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kg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 9.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6℃ B.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0.6m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次用1s D.一块学生用橡皮的质量约为0.5kg 10.(2015•盘锦)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20m/s

B. 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40mA

C. 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D. 一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11.(2015•福州)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两个鸡蛋体积约100cm3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人脉搏1s跳动约70次

D.教室的高度约为1.5 m

B.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约为2V D.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1.5m

B.夏天白洋淀的水温平均约为2 ℃ D.500 mL罐装饮料的质量约为500 g 12.(2015•贵州)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力为500N B.家用电饭煲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约为360 J C.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为5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0cm 13.(2015•丹东)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 14.(2015•苏州)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自行车轮的半径约为1m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约为0.8 A

D.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km/h 15.(2015•张家界)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3m/s

B.人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3℃左右 C.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D.我们的课桌高大约80cm 16.(2015•滨州)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1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J

D.家用液晶电视的电功率约2000W 17.(2015•北京)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 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18.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水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下列与水相关的数据中错误的是()

A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

B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 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水可以在98℃时沸腾 19.对于家庭厨房用具的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5cm

B 酱油瓶子的容积约为5ml C 普通饭碗的重量约为2kg

D 电饭锅的加热档功率约为100W 20.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的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 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大约为200J

B 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大约为3W C他爬楼做的功率约为6×103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0×103W 21.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空气的密度1.29×103kg/m3

B.

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C. 一个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5m3

D. 课桌的高度为100cm 2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4km/h

B. 人的脉搏大约为80次/s

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

高中物理估算题的解法 篇3

估算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和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和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算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算题,估算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估算法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估算题的特点

物理背景或物理过程比较模糊,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比较隐蔽,解题过程中常需要对实际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不追求数据的精确而强调方法科学合理(一般只要求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但数量级必须正确),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三、解决估算问题的基本思路

1.建立必要的理想化模型

从大量的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正确、灵活运用恰当的物理知识把复杂的实际过程简化和纯化为理想模型和理想过程。这是解答估算题的关键。

2.挖掘隐含的题设条件

有些估算题往往文句简洁,显性已知条件少或已知条件比较隐蔽,乍一看题,好像缺条件。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审题,仔细推敲,才能挖掘出隐蔽的已知条件。

3.寻找估算的依据

弄清题意后,应利用与题中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揭示题设条件中与要求回答的问题之间存在的物理关系,以此作为估算的依据,这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4.理出简明的思路,科学处理数据

从解题依据出发,运用有关数学工具,并借助于物理常数及日常生活常识,简化求解过程和计算难度,科学处理数据,得出相应合理的结论,进而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结果。

四、解决估算问题的常用方法

理想模型法、物理常量法、生活数据法、数学近似法等。下面分类例析:

1.理想模型法

这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理想模型后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例1: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kg需要2.2×106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1)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R=6.37×106m)。

(2)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50%到达地面,W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请说明两个理由。

解析:地球表面覆盖水的总体积为“一大球壳”的体积,若直接用球的体积公式求球壳体积,则难度较大,由于厚度(即降雨量)h远小于地球半径R,故可认为球壳内外面积相等,把球壳等效成一“柱体”,其体积V=hS地=h·4πR2。

(2)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不能全部到达地面的原因有大气层的吸收,大气层的散射或反射,云层遮挡等。

评析:本题是一道紧密联系自然现象的估算、说理题。题中的多余条件“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等是干扰条件。

2.物理常量法

这是利用已知的一些物理常量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例2:已知太阳光从太阳照射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500s,试估算太阳的质量(最后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初看此题觉得无从下手,但按以上步骤仔细思考,问题便迎刃而解。

首先建立物理模型:将地球和太阳视为质点;地球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挖掘隐含条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地球公转周期T=365天=3.15×107s。

3.生活数据法

4.数学近似法

例4:在水下1m处放置一个小物体,当人从水面正上方向下看时,物体离水面的深度为多少?已知水的折射率n=1.3。

解析:水面下的物体A所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其像点为A',光路如图所示。

即:人眼看到正下方1m处的物体的像,大约在水下0.76m处,比实际深度变浅了。

总之,估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加强对估算问题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析物理估算题的求解方法 篇4

一、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

不少物理估算题, 为便于求解, 必须突出主要的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 将物理对象抽象成物理模型, 这是解决物理估算题的关键.

例1某同学身高1.8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 起跳后身体横向越过高1.8m的横杆, 据此可估算出他跳起时竖直方向速度的大小为 ()

分析:运动员起跳, 重心升高, 将动能转化成势能, 到达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速度可近似视为零, 又由于身体上身重下身轻, 重心在中心位置偏上一些, 身高1.8m的同学可近似认为是1.0m处, 然而在跳起后分析重心的运动又可将运动员近似视为质点.

解析:人跳起重心升高h≈1.8-1.0=0.8m

上升过程类似于上抛运动

V02=2gh∴V0=4m/s故选B答案。

建立物理模型是解答物理估算题的核心内容, 我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自然现象而不是现成的物理规律, 因此, 只有先建立物理模型, 才能恰当地选择相关知识进行求解。中学物理模型比较多, 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分子 (原子) 间平均距离、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等都是物理模型;又如车、船的启动过程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 正常行驶时可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塔顶上用绳子拴着的重物可近似视为单摆;撑杆运动员升空过程可近似视为质点天体的绕行运动可近似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诸如这些例子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转化为理想的、等效的、简单的物理模型来研究和处理。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 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二、发掘隐含条件

有的估算题, 文字非常简捷, 已知条件非常隐蔽, 我们只有通过对物理过程的抽象分析, 进行仔细推敲, 才能发现隐蔽的已知条件, 从而顺利求解.

例2试通过简化的物理模型, 估算出撑杆跳运动员能飞越的最大高度?

分析:此题猛一看, 没有一个已知条件, 对求解高度好像无从下手, 其实我们分析一下运动员撑杆跳的过程就可以发现:运动员先通过助跑获得最大的速度, 在上升过程中将动能转化成势能, 到达最高点时可将水平方向的速度近似视为零, 于是就可依此来求解撑杆跳时的最大高度.而这时寻找运动员获得的最大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然而通过平时的观察, 运动员百米的最好成绩约为10秒, 据此问题就可顺利求解.

解析:设运动员身高1.8米, 重心位置距地面约为h′=1米, 又因为运动员百米的最好成绩约为10秒, 则起跳速度约为v=10m/s, 跳越过程中重心升高h, 而根据物理公式有:

飞越高度H=h+h′=6m

故:运动员飞越的最大高度为6m.

三、寻找估算的依据

对于物理估算题, 在弄清题意抽象成物理模型后, 要紧密结合物理现象 (或过程) , 寻找出与其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 妥善地揭示出问题和条件间的物理关系, 再进行求解.

例3请结合有关知识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

解析:由于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即

整理上述各式可得

代入相关数据得ρ=5.5×103kg/m3

四、理出简明的思路

解物理题要特别注意思路明晰, 推理清晰, 言简意赅。解答物理估算题也不例外, 在建立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向外扩展, 依据物理规律, 理清思路, 顺藤摸瓜, 力争水到渠成.

例4估算地球大气层的总质量.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大气压是由大气有重力产生的”, 同时还要根据平时的学习, 了解标准大气圧P0这个常量, 问题就迎刃而解.

解析:由圧强公式

得大气的重量G=P0×4πR2, 又由于P0=1×105Pa

于是大气的总质量m=≈5×1018kg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估算随堂检测题 篇5

583+419≈718+179≈631-409≈529-247≈382+246≈504+198≈693-381≈486-315≈306+297≈499-207≈349+556≈203+548≈672+318≈693-481≈429+367≈648+359≈

二、填一填。

1、796接近,951接近()。

2、一辆自行车409元,可以看作大约()元,也可以看作大约()元。

3、二年级有591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也可以看作大约()人。

4、一年级有318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二年级有294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有()人。

5、406+394想:406接近(),394接近(),()+()=()。

物理估算题 篇6

关键词:土壤质地;土壤干密度;Green-Ampt模型;Kostiakov模型;入渗参数

中图分类号: S152.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424-03

收稿日期:2015-09-01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1014)

作者简介:丰莎(1990—),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灌溉排水理论与节水灌溉新技术。E-mail:fengshainhhu@163.com。

通信作者:缴锡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E-mail:xyjiao@hhu.edu.cn。土壤入渗是地面灌溉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参数的确定是地面灌溉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1]。目前,确定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主要有田间试验测定法和灌溉试验估算法[1-2]。田间试验测定法包括双环入渗法、池田法、奎尔夫渗透仪法、封闭循环测渗法等:双环入渗法、池田法、奎尔夫渗透仪法属于不考虑田面水流运动影响的静水测试法,难以理想地模拟水流运动状况下的入渗过程;封闭循环测试法虽然考虑了水流的动态影响,但存在田间试验工作量大的问题[1-2]。灌溉试验估算法相对综合考虑了土壤质地、耕作与作物栽培措施、田间水土管理活动等因素对土壤时空变异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点状参数测定法难以反映土壤时空变异对地面灌溉性能影响的问题[3],但也存在局限性。Elliott等提出的二点法[4]和Shepard等提出的一点法[5],虽工作量小,计算简便,但计算的土壤入渗参数精度较低[2];Esfandiari等提出的土壤入渗参数估算方法计算量偏大[6],缴锡云等针对Maheshwari法和Esfandiari法进行了改进[7-9],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些方法仍然需要流量、田块几何尺寸及水流运动参数等信息;王文焰法和费良军法都必须由2个畦田以上的数据才能估算土壤入渗参数,仍需要较大田间工作量[10-11]。由于土壤变异性和土壤水分入渗的复杂性,上述方法均不能在兼顾减小工作量情况下保证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的精度,因此高效测定土壤入渗参数将是土壤入渗研究的重要方面[12-13]。基于以上问题,本试验试图以土壤质地、干密度及初始体积含水率等简单的田间观测资料,利用Green-Ampt模型对Kostiakov模型中土壤入渗参数进行估算,并用田面水流推进消退资料所求土壤入渗参数验证其准确性,以期得到工作量小、计算精度较高的土壤入渗参数估算新方法,为灌溉水入渗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田间试验于 2011 年 4月上旬,在沧州市南皮县双庙村育种农场结合冬小麦春灌展开。试验畦田共10条,长 100 m,宽 3.7 m,均为南北走向,且北高南低。畦田北端为进水口,灌溉水源为潜水机井。1、2、3号畦田单宽流量 3.0 L/(s·m),改水成数0.85;4、5、6、7号畦田单宽流量 6.0 L/(s·m),改水成数0.80;8、9、10号畦田单宽流量 9.0 L/(s·m),改水成数0.75,对以上10条畦田地表水流推进消退过程进行观测。

1.2试验设计与观测方法

选择距试验田块6号畦田10 m处、试验田块8号畦田 50 m 处及80 m处土壤颗粒含量代表整块试验田的土壤质地情况。具体测定方法为:沿垂直方向从地表开始每20 cm为一层用土钻取土,用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每一层土壤的机械组成进行汇总,并按美国制分级标准对土粒进行分级。在田间选择平坦坚实处作为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从地表开始沿垂直方向分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 共7 层用环刀取原状土。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并计算土壤干密度,测定结果见表1。

1.3计算模型

1.3.1van Genuchten模型与RETC软件van Genuchten将水分特征曲线与估测土壤非饱和导水率K(θ)的Mualem模型相结合,得出了van Genuchten模型[14],见公式(1),后与Simunek等编制RETC软件,实现了输入土壤质地等级,或黏粒、粉粒、沙粒质量百分数以及土壤容重,即可得到van Genuchten模型中的5个参数θr、θs、α、n和Ks的功能,该软件可直接用于计算试验区土壤水动力学参数[15-16]

3结论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干密度及土壤初始体积含水率等物理性指标,得到土壤入渗的Green-Ampt模型,由此估算的Kostiakov模型,其入渗参数精度较高,所得到的入渗过程与通过畦灌水量平衡法得到的入渗过程之间,相关系数和模型效率系数均较高,吻合程度较好。由于水动力学参数基本由土壤质地决定,对于给定地区土壤,土壤质地、土壤干密度等参数属于地区基础资料,其值容易获得,水动力学参数值相对稳定,不必经常性测定分析[23-24],且土壤含水率方便测定,本方法有很强的适用性。在实际的灌水过程中,可利用该方法以较小的工作量估算出较高精度的入渗参数。但本研究土壤入渗参数的估算是在华北井灌区粉壤土条件下得到的,所进行的理论分析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需进一步扩大试验范围,在不同的灌区、不同的土壤质地条件下开展,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nlc202309030836

参考文献:

[1]王维汉,陈晓东,缴锡云,等. 土壤入渗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其变异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272-275.

[2]董孟军,白美健,李益农,等. 地面灌溉土壤入渗参数及糙率系数确定方法研究综述[J]. 灌溉排水学报,2010,29(1):129-132.

[3]许迪,李益农. 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 水利学报,2007,38(5):529-537.

[4]Elliott R L,Walker W R. Field evaluation of furrow infiltration and advance function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1982,25(2):396-400.

[5]Shepard J S,Wallender W W,Hopmans J W. One-point method for estimating furrow infiltr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1993,36(2):395-404.

[6]Esfandiari M,Maheshwari B L. Applic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furrow irrigation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other method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7,34(2):169-185.

[7]缴锡云,王文焰,张江辉,等. 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改进Esfandiari法[J]. 西安理工大學学报,2000,16(2):165-169.

[8]缴锡云,王文焰,雷志栋,等. 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改进 Mahesh wari 法[J]. 水利学报,2001,24(1):62-67.

[9]张新民,王根绪,胡想全,等. 用畦灌试验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法[J]. 水利学报,2005,36(1):28-34.

[10]王文焰. 波涌灌溉试验研究与应用[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11]费良军. 浑水波涌灌溉理论与技术要素试验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1997.

[12]冯锦萍. 用常规土壤物理参数确定入渗参数的方法研究[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3.

[13]王耀飞,缴锡云,王志涛. 根据畦田水流推进过程同步推求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2):77-79,84.

聚焦中考物理估算题解法 篇7

一、利用物理常量进行估算

【例1】 (2006年长春市中考题) 大气压对你的一只手上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值 ( ) 。

A.10 NB.100 NC.1000 ND.10000 N

解析:由F=pS可得大气压对人手的压力应该是大气压强与一只手的表面积的乘积。大气压取105Pa, 一只手的表面积取100 cm2, 所以F=105Pa×100×10-4m2=1000 N。答案选C

二、利用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例2】 (2007年山东省中考题) 登楼梯比赛时, 某同学从一楼匀速登上五楼, 共用12 s, 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 。

A.5 WB.50 WC.500 WD.5000 W

解析:根据生活的经验来设定已知条件, 学生质量约50 kg, 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 m, 上到五楼到达的高度是h=3m×4=12 m, 克服重力做的功率:P=W/t=Gh/t=mgh/t=50 kg×10 N/kg×12 m/12 s=500 W。故答案为C

三、利用物理量的转换进行估算

【例3】 (2007年淮安市中考题) 家庭中使用的电水壶, 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 ( ) 。

A.40 AB.4 AC.400 mAD.40 mA

解析:电流的大小不易判断, 可由公式计算电水壶的功率就容易判断了。A.功率:P=UI=220 V×40 A=8800 W与实际不相符;B.功率:P=UI=220 V×4 A=880 W与实际相符;C.功率:P=UI=220 V×0.4 A=88 W与实际不相符;D.功率:P=UI=220 V×0.04 A=8.8 W与实际不相符。故答案为B

四、利用取值范围进行估算

【例4】 (2007年山西省中考题)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在透镜另一侧12 cm处得到缩小的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

A.10 cmB.12 cmC.24 cmD.6 cm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 成缩小的像, 只能在f<v<2f的范围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f<12 cm<2f, 即6 cm<f<12 cm, 故答案为A

物理估算题 篇8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所谓的精算能力主要是一种程序化、精确化、相对更外部化的认知能力, 其认知过程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特点, 各步骤之间有着严格的先后顺序, 学生个体往往需要运用纸和笔或语言帮助计算, 所得结果比较精确;而估算能力的认知操作更类似于一个并行式的加工过程, 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和内隐化的特点, 其所得结果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答案的估计。学生利用估算能力, 可以节约认知步骤, 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并可以帮助个体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估算问题的合理性, 因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频繁。本文拟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对学生的估算能力的特点, 以及提高估算能力的策略, 提出自己的体会, 以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发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 估算型题目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题型。这一类题目主要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 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取值范围, 进行大致、合理的推算。它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 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所以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 估算能力在个体计算能力发展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 在教学中, 很多教师有意无意的忽视学生的估算能力, 就有可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片面发展, 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致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甚至只会机械计算, 缺乏必要的直觉, 成为所谓的“物理盲”。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 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目标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发展估算。

在物理教材的习题中, 有很多关于估算的习题, 主要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可以同步进行习题的估算, 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并且要对数量关系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从力学、热学、电学三方面来阐述估算题的解决。

1.在力学估算题目中, 需要估算的物理量有很多, 比如长度、质量、面积、压强、浮力、功、功率等。而在估计的物理量中, 最基本的估计当属长度和质量的估计, 其他物理量完全可以在这两个物理量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公式进行估算。因此, 解答估算题时必须认真审题, 仔细推敲, 从为数不多的字里行间挖掘隐含条件, 理出简明合理的思路, 作为估算的依据。比如估算一位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我们需要从公式p=F/S=mg/S来进行, 因此我们可以取m=50kg, g=10N/kg, 站立双脚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 s=25cm10cm,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压强的估算了。

2.在热学估算题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常见的估计量, 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家中温水的初温为20℃。比如让学生估计家里的一壶水烧开, 大约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本题要求同学们先估算一壶水的质量和水的初温, 然后再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家里一壶水的质量大约为3千克, 初温在20℃左右, 把这样的一壶水加热到100℃, 在不考虑热损失的情况下, 需要的热量为Q=cmΔt=4.2103J/ (kg℃) 3kg80℃=1.008106J。

3.在电学估计题中, 一般是估算家用电器的功率和正常工作的电流, 要求同学们了解常用家用电器如电风扇、电视机、空调机、电冰箱、白炽灯等的功率和正常工作的电流。要解决这类问题,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用电器的铭牌。比如让学生估计电冰箱的电功率。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公式p=UI来想, U=220v, I=1A, 这样, 学生很容易估计出来。

二、紧抓实验, 培养估算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 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 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亲身经历和学识限制, 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 并且会怀疑其客观性。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 掌握规律, 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 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实验, 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实验。在物理实验中, 无论在设计实验方案, 还是在测量过程中, 都要粗略估算被测量的数值范围或数量级, 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

比如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 需要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 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 再利用R=U/I就可以计算出电阻的阻值。而在实验之前, 我们需要估计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以选择合适的量程, 如在实验中有两节干电池, 意味着电压表要选择0—3v的量程, 灯泡的电阻大约是10Ω, 这样, 我们可以根据I=U/R算出电路的最大电流, 以此来选择合适的电流表量程。

所以, 在今后的物理教学改革中, 作为一名有先见的物理教师, 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 而应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促进学生估计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估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物理思考方法, 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潜在动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 很多老师有意忽视估算能力, 导致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有失衡的倾向, 所以, 我们物理教师需要重新认识估算能力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物理情境,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使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估算能力,教学目标,习题,实验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浅谈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2010年01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物理估算题】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题06-15

《估算》教案04-21

教案:估算06-13

估算工作05-16

估算技术06-10

估算过程06-20

价格估算07-09

经济估算07-29

估算应用08-01

遥感估算08-19

上一篇:多元课程下一篇:入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