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重症

2024-06-21

危急重症(精选五篇)

危急重症 篇1

1 临床资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9年—2014年共8 921例住院病人中出现危急情况抢救者17例, 发生率约为0.019%。其中颌面颈部大出血9例, 术后窒息3例, 间隙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3例, 严重肺部感染2例, 除2例原发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病人以外, 其余15例均为术后病人。16例在院抢救成功 (其中1例请外院重症监护室 (ICU) 会诊) , 1例转院后继续救治。

2 紧急应对措施

2.1 出血急救

我病区出现的急性大出血多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术后, 占本组病例近1/2, 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 出血最危险的境况为出血压迫或阻塞呼吸道导致病人窒息死亡。对口腔颌面部急性大出血者, 首先判断出血部位、性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 、评估出血量;如病人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干、呼吸浅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则失血量达800mL以上, 应立即抗休克治疗, 开通2路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输液, 根据病情进行压迫止血或缝扎止血, 使用药物止血。松开病人衣领, 根据病情取侧卧位、俯卧位或仰卧位, 取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以利于分泌物引流。病情稳定后取半坐卧位, 以减轻颌面部肿胀。

2.2 窒息急救

窒息急救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 病人一旦出现窒息的临床表现, 分秒必争, 根据不同的窒息原因进行急救。窒息发生的原因大致有2种, 一种是阻塞性窒息, 多因异物、分泌物、血凝块、舌后坠、软组织肿胀移位等阻塞咽喉部而致。另一种是吸入性窒息, 多见于昏迷病人, 因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入气管或支气管引起窒息。我病区较为多见的口腔肿瘤术后病人, 尤其是复发后或放化疗后再行手术的病人, 口咽部吞咽功能明显下降, 术后组织肿胀导致口腔内通气空间明显缩小, 以及术后口内切口的渗血渗液极易误吸入呼吸道[2]。

2.2.1 观察呼吸道情况

观察病人如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鼻翼扇动、发绀、喉鸣音及“三凹征”时表示可能窒息, 需迅速清除口腔内异物, 解除阻塞。用手指或止血钳伸入口腔咽喉部, 将异物取出或移动组织瓣, 用吸引器快速吸出分泌物、血液、血凝块等, 给予吸氧。舌后坠及意识不清病人可迅速撬开牙齿, 将舌拉出口外, 用穿好粗丝线的缝合针, 在离舌尖2cm处贯穿舌体, 将缝线固定于口外或放入口咽通气管。

2.2.2 急救措施

对出血不能立刻止住者, 在清理咽部分分泌物和血液的同时马上选择气管插管 (导管带气囊, 插入后立即经气囊注气, 防止血液、分泌物流进气管) , 以防窒息发生。对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经口鼻行气管插管者, 应果断采取床边紧急气管切开术开放呼吸道, 确保呼吸道通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按气管切开常规术后护理。

2.2.3 积极止血

窒息缓解后及早协助医生进行出血部位探查, 找出出血点, 严密止血, 避免可能引起出血的血管原因。应用有效止血药物和抗生素,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2.2.4 心理护理

病人因突然出血、呼吸困难导致的濒死感而产生极度紧张和恐惧心理, 护士镇静而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急救, 会给病人安全感。窒息解除后多与病人沟通, 对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多关心病人, 耐心予病人安慰和解释, 有助于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 早日康复[3]。

3 现状

近年来, 在国家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 各地口腔专科医院普遍完善了针对危急重症病人应急管理机制和各种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了应急抢救队伍, 并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但是, 口腔专业医生及口腔病区护士的急救知识与急救能力仍面临诸多问题, 表现如下。

据文献调查, 80%被调查的口腔医生日常工作以诊治口腔牙齿疾病为主, 虽包含一些颌面部的急性创伤救治, 但总体急救医学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欠缺, 突出表现为辅诊结果分析能力不足 (特殊血液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 不能综合考虑病人的全身性因素对局部疾病的影响, 因此在面对突发的、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全身性疾病救治时片面性较强, 对出现紧急情况的病人抢救的主动意识不足, 对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及切开、缺氧后复苏等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和准确, 全身用药的考虑不成熟。

口腔病区护士因结束实习后即进入口腔病区临床, 有关急重症病人抢救的实践经验较少或缺如, 而缺乏抢救经验的低年资护士又是病区护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病情突变及特殊病例护理时容易表现慌乱, 不能合理安排工作, 总体抢救流程不够流畅, 抢救操作技术不够准确、沉稳、快速、对应急预案流程适应较慢, 欠缺条理性[4]。

4 护理对策

我科在2010年成立了口腔颌面外科病区危急重症病人抢救小组, 明确分工, 随时为病情突发紧急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 并分别于2013年、2014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人员调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口腔颌面外科病区处理突发危急重症病人的流程加强管理, 介绍如下。

完善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急救预案, 加强科内医护人员急诊医学的“三基”培训和考核, 使他们拥有扎实的基本医学基础和急救知识, 能够胜任急救要求, 保证医疗安全。我病区12年开始组建针对性的急救培训小组:在护士长的监督下病区总带教为组长, 科室带教协助, 负责对本科所有护士, 尤其是进科不足3年的新护士进行急救理论培训及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根据科室颌面部病例的特点, 确定术后急性大出血及窒息的模拟病例, 制定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流程图、抢救配合质量评分标准。由总带教和高年资主管护师在演练过程中进行颌面部创伤性大出血病例相关的急救理论知识教学, 强化急救护理流程和常用抢救药物的剂量、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加深了护士对应急预案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应急能力和低年资护士的独立性, 有利于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提高了护士的团结协作性, 激发了护士学习的兴趣[5,6]。事实证明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参加应急预案演练的护士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 其基本技能操作时间逐渐缩短, 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每发生1例危急重症的抢救, 病区会组织全科护士在抢救结束1周内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 对此次抢救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找出抢救中应对不当之处, 复习该病例的临床表现、急救流程、抢救药物作用及物品准备, 提出对准备用物、护士组织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全科护士统一认知, 以更充分准备迎接下一次急救挑战。

不断完善抢救设施:根据病区现状每个楼层配备中心供氧及负压吸引、急救用氧气瓶、电动负压吸引设备、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切开器械、除颤器、心电监护仪等。 (2) 准备好抢救药品:心搏骤停所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升压药如多巴胺、间羟胺;心脏病常备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止血药物及足量的敷料。 (3) 针对我病区出现较多的出血、窒息的突发情况, 每个楼层除抢救车以外, 另配了紧急止血箱和紧急气切箱, 将所需的器械、一次性用物、材料按序放置于可携带的箱内, 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携至病人床旁开展急救;避免在紧急情况下找寻所需物品额外花费时间。

通过以上努力, 病区有效避免了严重的突发危急重症对病人生命造成不良影响, 确保了病人在口腔病区的安全, 今后拟针对全科医护人员开展急救演练 (包括住院医生和各层级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 , 以提高病区医护人员应对口腔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洋, 秦瑞峰, 胡开进.口腔外科门诊突发医疗紧急事件的回顾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 (5) :672-675.

[2]侯兆柱, 王玉英, 崔同珠.口腔颌面部损伤引起窒息的急救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 (4) :231.

[3]朱曼群, 邱斯妮.27例口腔颌面外科危急病人病因分析与抢救护理[J].广州牙病防治, 2008, 16 (4) :183-184.

[4]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 (2) :173-175.

[5]黄主宝, 苏凤花, 吴雯雯.应用情景模拟演练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 21 (8) :790-792.

危急重症的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篇2

一、根据原来预定的预案,3月17日成功地实施了外科病人(高处坠落,有腰椎骨折及可疑脾破裂)及内科病人(心源性猝死,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演练。

1、我院救护车接病人到急诊后,绿色通道及护士能一起去接诊,搬运方式及方法得当,并能立刻通知内、外科医生进行抢救。

2、内、外科都能及时到位进行抢救工作。

3、立刻给病人进行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并登记,记录生命体征,同时根据医生的医嘱开放静脉通路。

4、病人无家属时立即通知行政总值班,签字后及时给予B超、化验、摄片检查。

5、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能通知上级医生,并及时到位,确诊病情后马上送病人进手术室。

6、及时通知化验室备血,并能及时取血。

二、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

1、护士交接还不是很到位,只有口头交接,缺少交接记录。

2、护士对生命体征的记录在病历上未体现。

3、医生病历书写不详细,主诉不能反映第一诊断。

4、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的操作未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完成。

5、病人进抢救室无心电图检查。

6、抢救时内、外科医生缺乏协调性及沟通性,抢救动作不迅速。

危急重症 篇3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9例病人,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护士用平车护送,包括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氧气袋吸氧、静脉滴注等护理干预措施。

2提高护理干预能力

2.1业务学习与培训学习《护士条例》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護士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强化转运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定期对急救护士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定期对转运抢救应急预案进行操作演练,学习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2.2日常准备与维护每班常规清点抢救车,急救药箱内药品、物品,每班进行吸痰器、心电监护等设备的养护、试用及充氧、充电。每日督促、检查转运工具,如平车、抢救床等是否完好。

3转运前护理干预

评估风险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是否转运、何时转运必须经主管医生认真评估与权衡,护士对病情进行总体分析和判断。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意外不良事件、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及转运急救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等进行充分评估;转运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各系统评估,抓住主要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4转运前预处理:(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清除气道,困难的患者预先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的患者转运前给予0.5h高浓度面罩吸氧。(2)循环功能不稳定者需积极复苏治疗,待血压稳定后方可转运。(3)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受压清空尿袋;气管插管患者应检查插管的深度,必要时进行标记并加强固定,防止转运途中不慎致导管脱落。(4)有浅静脉或深静脉留置者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根据情况备足液体。

5转运中护理干预

5.1一般准备1~2名护送人员,其中1名为护士,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转运转运人员应熟悉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各种意外应急预案。

5.2根据病情携带急救药箱、急救设备便携式氧气瓶等,以及液体、静脉用药,并保证功能完好,药液性质完好。

5.3保证转运工具安全并能熟练使用,病情危重者最好整床转运。转运前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以便与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相对照。

5.4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将转运的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使其有思想准备,减少纠纷的发生。沟通与协调开通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检查优先,转运前10min通知接收科室做好准备,包括病情、所需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尽量缩短等待、交接时间。

5.5安全舒适体位(1)昏迷或呕吐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2)心力衰竭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取半卧位或坐轮椅;(3)躁动患者予以保护性约束,并拉上床栏;(6)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5.6保持呼吸道通畅(1)呕吐、呕血及咯血者,若清醒则嘱其想吐或咯血时要尽量呕出或咳出;昏迷或虚弱无力者则用戴手套的手或便携式吸引器随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2)痰多时要及时使用便携式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3)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根据病情使用氧气袋、氧气瓶

5.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途中护士始终位于患者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进行处理,必要时暂停检查,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同时做好记录。

5.8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滑脱扭曲、受压。

6讨论

危急重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将近几年来所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1]及《儿科急诊医学》[2]诊断标准的83例患儿作为分析资料。在83例患儿中男, 51例, 女, 32例;年龄1~3个月27例, 4~6个月49例, 7~12个月7例。其中, 肺部密集湿啰音83例, 面色苍白、发绀、烦躁不安65例, 喘憋及呼吸困难60例, 合并心力衰竭47例, 呼吸衰竭13例。所有病例血小板>100.00×109/L。排除出血性疾患。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诸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 (控制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对症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1~3mg静滴, 每日1~2次, 5~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

由固定的医生观察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变化并发症出现的时间, 并详细记录。7d复查白细胞, 判定疗效。治愈:经治疗后2~4d内体温恢复正常, 7d内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7d内内体温恢复正常,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咳嗽明显好转;无效:用药后7d肺部啰音和咳嗽情况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 治疗结果 (表1)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最常见病因为细菌和病毒感染, 也由于两者的混合感染, 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滋留, 使肺毛吸血管通透性增高, 使体液或蛋白从毛细血管间隙流向间质组织, 肺泡内间隙, 引起肺水肿, 肺泡内有较多细胞碎片, 病情加重可致急性肺损伤, 甚至ARDS发生, 由于重症感染, 致机体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 如组胺, 5-羟色胺, 缓脐肽, 白细胞趋化因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微小剂量肝素钠可降低血粘稠度, 疏通微循环, 阻止炎症介质的渗出、变性增生作用, 且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抗渗出和抗病毒血症的作用, 同时又能降低肺循环阻力, 有支气管解痉和祛痰作用, 它能直接抑制刺激醛固酮释放的血管紧张素产生, 而间接抗醛固醇, 实现排钠利尿作用, 同时能降低肺循环阻力,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消除重症肺炎的高凝状态。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促进肺部啰音吸收及肺炎的症愈[3]。

注:2组症状疗效比较有显示著性差异 (P<0.01)

肝素钠的作用: (1) 激活巨噬细胞对异物和病原体吞噬和吞饮作用; (2) 肝素作用于异物后可使该异物更易为吞噬细胞吞噬; (3) 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4) 抑制细菌毒素和自体凝聚素等; (5) 抗补体作用; (6) 与组胺、5-羟色胺、透明质酸酶、缓激肽酶、白细胞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结合[4]。

肝素钠的应用原则为早期、微量, 有明显出血者禁用, 不与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合用。微量肝素的静脉应用, 不需严密的血液监测, 无出血倾向 (仅2例有鼻出血) [5]。肝素治疗肺炎, 在缓解症状、体征及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 且未发现有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价格低廉, 患儿无痛苦, 家长易于接受, 可作为小儿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册)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1216.

[2]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40~246.

[3]傅文永.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4:100.

[4]胡皓夫.重症肺炎的抗炎措施及其他辅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 (10) :590~592.

危急重症 篇5

1 转运途中呼吸道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人工气道的移位:

转运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搬动时牵拉或固定的胶布松动等原因, 易致管道扭曲, 或与气管内壁成角, 或移位 (深度不够或过深至一侧支气管) , 从而影响到气道的通畅, 致气体交换受损。

1.2 气道阻塞致通气障碍:

其主要原因为呼吸道分泌物抽吸不彻底, 搬运时体位改变或牵拉人工气道刺激病人咳嗽致使分泌物涌入主支气管, 或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套囊充气不足, 口鼻分泌物流入气道引起阻塞。

1.3 肌松药物的应用:

镇静肌松药物可抑制中枢和呼吸肌致使自主呼吸不规则甚至消失或幅度减小, 且易出现缺氧。

1.4 原发疾病的影响:

脑挫伤、脑内血肿等病人由于牵拉气道等原因刺激病人咳嗽或搬动、转运时震动使颅内压上升, 诱发脑疝。颈椎损伤累及颈髓时, 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致呼吸抑制, 亦可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

2 转运途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

2.1 转运前评估:

重症病人转运可能发生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 转运前需主管医生认真权衡, 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 如果病人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 必须检查或治疗, 责任护士应坚持有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转运前对病人综合情况评估是安确保全的基础, 评估的内容如下。

2.1.1 呼吸系统评估:

对所有影响气道、氧合、通气的因素都要加以评估, 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痰液量、性状、气道有无阻塞、呼吸音是否对称, 对建立人工气道者, 应妥善固定, 气囊适度充盈, 并注明人工气道的位置, 评估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临床症状 (如皮肤颜色) 和状态, 判断氧合是否有效, 转运前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后充分吸净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 方法是:病人侧卧, 叩击者将手握成空心状, 利用手腕的力量在病人背部自上而下, 由外向内进行叩击, 每次5~10min, 清醒病人鼓励咳嗽排痰, 确保在转运前, 异常的血气、化验已得到处理, 呼吸不稳定者应暂缓转运, 或认真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2.1.2 循环系统评估:

通过心电图所示心率、心律、外周脉搏以及血压、皮肤颜色等来评估, 对转运途中持续用药或补液的病人, 还需要评估静脉通路是否通畅, 必要时保持两路静脉通道。在转运前, 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循环系统不稳定应得到处理。

2.1.3 神经系统的评估:

通过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活动等进行评估。急性颅脑损伤、颅脑手术、脑室引流48小时以内者尤应注意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应急处理。烦躁者适当镇静。

2.1.4 全身其他情况:

如有无应用影响呼吸的药物, 如镇静、肌松药;胸腔闭式引流的妥善固定。

2.2 用物准备:

包括具有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便携式转运监护仪, 便携式吸引装置 (带蓄电池) , 一次性吸痰管, 充足的氧源, 简易呼吸气囊以及连接设备, 必要时备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脱水剂、注射器等抢救药品、物品。

2.3 转运中:

护理转运途中注意保护气管插管吸同步。注意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氧饱和度、心率、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 呼吸道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吸痰, 如病人烦躁不安, 手足躁动时用约束带进行协调约束, 以防坠伤、擦伤、碰伤。保持管道通畅, 发现管腔阻塞、皮管扭曲、受压等情况及时处理。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 防止引流液逆流颈椎病人搬运时应向家属讲明注意事项和搬运方法;搬运时至少3人, 1人在头顶双手托住下颌及枕, 保持轻度向头方向牵引, 另2人在病人身旁一侧, 1人手托住胸背部, 1人在头顶双手托住臂部及下肢, 3人同时将病人平抬移动, 防止头颈伸屈及旋转。一旦发现呼吸不规则等情况, 应严密观察, 必要时做紧急处理。

3 小结

上一篇:官府下一篇: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