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控制

2024-08-10

浅析控制(精选十篇)

浅析控制 篇1

一、电力调度控制的现状解读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 电网的特征、运行特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系统运行更加复杂, 给电网运行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电力调度运行风险控制不当, 就会导致电网运行出现严重的故障, 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产生威胁, 进而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发生, 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我国的电力调度系统共分为:国家电力调度数据一级网、区域二级网、省级三级网、城市四级网和县级五级网五个层次, 并将各级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纳入了工作管理中。纵观近几年我国电力调度安全的发展状况, 电力调度的安全处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电力设备的、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不安全的环境等因素, 导致电网调度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无法有效的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 给人们的安全用电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问题。

二、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分析

结合当前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深入分析发生电力调度事故的原因, 不难发现导致电力调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在具体的电力调度的工作中, 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电力设备维修的规定, 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是电力设备存在隐患的基本原因。另一方面, 参与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 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对从事的本职工作缺少应有的责任感, 很难发现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长时间的发展下来, 致使电力调度风险控制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 是电力调度风险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的根本原因。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问题, 逐渐成为影响电力调度工作的主要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电力调度控制的安全隐患问题, 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很难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生活中, 电的生产和社会公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力控制系统的安全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合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进一步探究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 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综合目前电力调度工作的现状发展, 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 是相对有效控制措施,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 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

在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工作中, 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 是电力系统适应社会科技发展与更新的重要表现。社会科技的发展, 促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工作中, 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电力调度工作中, 设备作为其核心基础,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是电力调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在电力调度的管理工作中, 必须严格的按照规定, 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 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 以便可以及时的更新设备。此外, 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与考核, 也是有效避免设备违规操作的主要措施之一。加大硬件设备与专业技术的投入, 能够促使电力部门及时的更换先进的设备, 有效的改善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 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恶劣环境下, 电力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最终导致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发生。

(二) 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

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 加大对电力调度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电力设备、操作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责任方面重点进行强调。同时, 利用现有的条件建设一系列的运行监管与管理机制。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 能够在意识形态方面, 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工作的责任感。结合实际工作状况, 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 对员工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制度, 加强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 严格考核员工的职业素质, 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工作, 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原因导致的电力调度安全事故。在实际的工作中, 通过严格实施规章制度, 明确各方的工作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工作的细节处, 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 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此外, 加强电力调度现场的监督,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 强化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控网络的建设工作, 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安全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 供电的安稳运行, 与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具有重要的关系。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工作中, 电力调度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风险系数较大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如何针对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的问题, 探究有效的措施, 是确保电力调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 基于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是电力系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摘要:现阶段,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设施之一, 其自身系统的发展,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基于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 旨在通过合理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更好的促进电网系统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电力,调度控制,安全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叶芸.浅议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J].科技传播, 2011 (08) .

[2]孟炜, 李巍, 杨建民.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控制的思考[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4 (05) .

路堑边坡控制爆破浅析 篇2

路堑边坡控制爆破浅析

本文主要根据同三高速公路两汾段二合同路堑边坡控制爆破的.实例介绍了边坡控制爆破的基本方法、技术要求以及基本要点.

作 者:郜启印 孙丙辉 作者单位:日照市公路局工程处,山东日照,276800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U412.36+6关键词:高速公路 路堑 边坡 控制爆破

浅析工程投资控制 篇3

一、我国工程投资控制现状

在我国建设工程投资管理中,长期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而工程投资控制,就是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方法将项目投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投资规模得到最有效控制。

投资控制是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要通过从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来控制投资。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 ~95% ;设计阶段35% ~75% ;施工阶段5%~35% ;竣工决算阶段0~5%。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实行有效控制就应把握好以下环节: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2)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概算;3)编制施工图阶段的投资预算;4)项目完成后的工程结算。这四个环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围绕着投资控制的目标,以达到工程项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效益。

二、工程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前期忽略投资控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都未对建设前期的投资进行控制,投资控制都是从施工阶段开始进行的,即在设计阶段结束后,根据施工图纸算量、计算造价,得出工程预算价格,作为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但是由于设计常常未按照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未按照设计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设计变更记录不明确、责权不清等问题,造成了工程的“三超”。

(二)设计多数依靠专业设计院完成,设计时间太短

目前,绝大多数建设单位没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依靠专业设计院。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有效竞争,而且缺乏完整、有效的投资控制指标加以规范,使设计人员忽略了投资控制,在设计时大多未针对投资进行方案优化。而且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开始施工往往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导致错、漏、缺等现象严重存在于设计图纸中,使得施工过程中大量发生设计变更,从而大幅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投资控制,附加费用经常发生

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投资主要由项目的成本部管理,而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则由工程部管理。各管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便经常出现一味的追求建设速度,把施工工期作为唯一目标的情况,造成施工过程中费用控制不严,附加费用大量发生,再加上缺乏详细的设计、图纸错误多等问题,导致预算与决算相差甚远,投资失控。

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原则

投资控制的主要原则分别是: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决算不超预算。一一对应于“三超”问题。

建設工程投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可以降低投资。

2、保证实际不偏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要预先分析各种因素可能对目标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拟订相应防范措施,在必要时进行实施,尽量避免实际与目标发生偏离。

3、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投资控制,应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谋求最高的效益。

四、投资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避免盲目投资。

2、在选择编制单位时,要排除人为因素,客观地选择最合适的编制单位,并将自己的意图全部告知编制单位。

3、结合市场行情,对建设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

4、选定合适方案后,要结合实际,准确计算工程量,确定合理的投资估算,作为项目的投资控制价。

(二)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设计阶段应采用设计方案招标或者方案竞选,选择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有效减少工程投资。

(三)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要有合理的工程投资控制目标,做好实际与目标的比较工作,找出其中的偏差,采取相应对策进行的控制,促使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

竣工决算时,决算工作人员须对各项内容进行核查,首先要核查工程内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其次要按合同约定的对工程竣工估算进行审核。发生超出概预算状况时要核实其金额并找出原因,对施工单位要以承包合同为基础,结合设计变更等状况,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竣工造价。

五、结语

工程投资控制是工程投资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贯穿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项目建设全过程。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投资,确保顺利完成投资目标,使投资估算、工程概算、设计预算等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工程实际发生额,有效避免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协调好各方面资源,最大程度地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创造最佳的效益,使得企业自身得以发展。

医院支出控制浅析 篇4

一、支出控制目的及意义

(一) 支出控制的目的支出控制具体应达到以下目的: (1) 合法性。严密的支出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医院支出业务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政策及规章制度。 (2) 真实性。健全的支出控制可以保证登记入账的支出确已存在或者已经发生, 所有支出的确认正确, 支出真实可靠。 (3) 完整性。完善的支出控制可以保证支出及时记录, 且均已登记入账, 登记入账的支出的确已办理相关手续, 无虚增支出或转移支出现象。 (4) 正确性。科学合理的支出控制可以保证支出核算分类正确, 保证支出正确地记入明细账, 并经正确的汇总, 在会计报表上正确地披露。完善财务基础工作为日后的分析、决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支出控制的意义目前个别医院支出控制状况存在以下问题:未建立严格的预算支出控制制度, 没有明确费用开支定额标准, 开支随意性大, 甚至将个人消费列入公务消费;缺乏对支出的有效控制和监督, 导致支出管理失控, 影响了资金的效用。在目前卫生费用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加强支出控制, 降低耗费, 节约卫生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支出控制范围

(一) 支出的管理医院的支出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划分责任中心、制定支出范围和标准等。支出的原则应该严格按照支出预算, 制定各种定额指标和标准, 努力降低消耗, 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保证其合法、合规。

(二) 支出的授权审批医院的各项支出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明确授权及审批程序, 规定支出审批人员及其审批权限、审批金额额度、审批的级次和流程等, 保证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三) 成本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及时核算相关成本, 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计算相关对象的成本,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使领导和员工都重视成本的投入,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使成本费用从投入开始就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 支出的报告及分析医院应定期编制支出报告, 并分析支出的变动情况, 寻求降低支出的途径, 定期对支出的执行情况实施全面审核和评价, 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 针对发现的问题, 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三、支出控制方法

(一) 支出岗位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建立支出岗位责任制, 这是支出控制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为支出控制的贯彻和落实提供基础制度保证, 对于加强支出各岗位的相互制约和监督, 保证支出的合法、合规、真实和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岗位控制的内容和关键控制点。岗位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建立健全支出的管理制度及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支出岗位责任制。岗位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包括支出申请、支出预算、支出审批、支出执行、支出审核、支出结算等, 这些关键岗位要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岗, 确保相互制约和监督。 (2) 支出岗位控制的设计与实施。其一, 支出管理制度包括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支出核算岗位责任制、支出定耗定额制度、支出申请制度、支出审批制度、支出审核制度、支出结算制度、支出分析制度等。建立支出预算制度, 即医院的所有支出均应纳入预算管理, 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支出的计划、申请款项报告, 均应报送财务部门审核, 依据财务制度综合考虑财力可能, 对项目可行性、效益性进行研究分析, 提出最优方案, 报请审批后编制预算。建立支出业务岗位责任制, 即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根据支出岗位配备相应人员, 结合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 建立岗位责任制。支出定耗定额制度, 即根据支出性质制定支出定耗、定额控制指标, 实行预算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控制。支出申请制度, 即医院的一切支出必须事前提出申请, 防止无计划支出发生, 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支出审批制度, 即明确规定审批人员、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规范, 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定额和标准执行。支出审核制度, 即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审核, 认真审核签字手续是否齐全, 是否存在无预算支出。建立支出结算制度, 即一切支出结算必须凭经审核批准的支出申请、协议、合同、发票及有关凭证办理。其二, 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医院的所有支出业务均应建立岗位责任制, 实行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岗位, 明确与支出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支出审签的流程为:经手人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签字→财务部门审核→院长签批同意→办理支付结算。所有审签人员根据岗位责任制对自己签字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负相应的责任。其三,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医院在办理各项支出业务时所涉及的人员有申请人、审批人、审核人、出纳员、记账员等, 这些均应配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员, 实行合理分工, 确保支出岗位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申请与审批岗位分离, 即支出审批人不能同时又是申请人, 审批人需要申请支出的应由其他审批人审批。审批与执行岗位分离, 即支出的审批人一般不得办理支出业务的执行, 支出业务审批人负责监督支出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 如果审批与执行岗位不分离, 监督就形同虚设, 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二) 支出合规性控制医院的支出关系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关键控制点是支出是否按照《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确认及核算。

(三) 支出程序控制支出的程序控制主要是指支出的审批程序控制, 包括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以及支出的支付结算等。 (1) 支出程序控制的关键点是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明确支出审批人员、审批人员的权限、审批金额、审批级次以及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2) 健全支出申请管理制度, 使支出有计划, 严格按预算执行。医院各部门或各科室需要发生支出, 需部门或科室负责人递交开支申请报告。加强申请早间控制, 即一般支出应列支出预算, 特殊情况需追加支出时, 应在开支发生前申请, 支出的申请报告要列明支出项目、支出金额、用途、预计开支时间、预算定额以及部门或科室负责人签名等。支出申请批准控制, 即申请报告应根据医院的申批程序逐级申请审批, 严格按审批管理制度规定的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执行, 为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建立了监督机制。 (3) 明确支出审批权限、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支出的审批形式各单位不尽相同, 有的采取一支笔审批, 有的采取分级一支笔审批, 有的采取会审会签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审批方法, 基本的原则是必须明确支出审批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要建立起对支出审批权的监督控制机制, 特别是对一支笔审批制度下的一支笔的监督。一些医院实行财务支出由领导班子、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组成的会审会签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值得借鉴。 (4) 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医院的重大支出要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对未经集体决策的重大支出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医院应根据授权额度情况, 针对超过主要负责人审批额度的所有重大支出, 建立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 并详细记录集体表决意见。一切重大支出决策均应报请批准后纳入医院预算管理。未经集体决策的或因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后果, 应对决策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四) 支出审核控制支出审核控制的内容包括原始凭证要素审核、支出记账凭证审核、支出账目审核、支出预算审核、支出所附合同或协议的审核。

(五) 成本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完善成本责任制、预算定额控制、会计核算控制、日常管理控制以及分析考核控制。医院的成本控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实行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 正确评价成本管理绩效。把成本考核与工效挂钩, 与效益工资、奖金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成本考核的控制作用。主要的考核指标有成本收入率、人均成本收入率、成本收益率、管理费用率、诊次床日 (出院病人或单病种) 负担水平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与成本费用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 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加强医院成本费用支出标准及定额和定耗指标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价、考核, 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保证指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董立友、黄龙梅:《加强支出控制力度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医院院长论坛》2006年第3卷第3期。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浅析 篇5

新能源企业在发展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让新能源利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与效用作出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探索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生产对能源的使用需要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代替了传统能源的使用。

新能源企业在运营发展中需要控制成本、缩减开支,实现利益做大化。

成本控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内容,直接关心企业经济实力增长与经营规模扩大与否[1]。

一、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1.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效益控制的关键,新能源企业主要的运营成本在新技术的开发和沿用上,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人员与部门较多,管理系统复杂。

企业控制成本需要对各运营中心、组织机构、管理部门的责任中心进行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分解,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单一的认为成本控制工作仅局限于部门内,忽略总体成本的控制,造成企业目标难以达成。

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意识不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期望完成单一部门成本目标来控制企业整体目标,工作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不具实际意义。

2.控制环节设置单一

企业完整的运营过程包括生产、销售和效益回收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还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后期服务等环节,因而企业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贯穿始终。

新能源企业发展中需要进行能源开发、使用开发和销售利用等,不同环节的运营成本差异较大,成本控制范围也不断扩大。

实践发现,新能源企业控制成本主要集中在能源生产环节,因为能源生产成本消耗最大,这种成本控制理念过于极端化和片面化。

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要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就要实现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成本控制,严格把控资金流向,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利用率,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规模壮大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3.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现代科技技术也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广阔,企业要在经营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在成本控制中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严格科学规划生产活动。

企业智能部门较多,许多部门之间的工作有交叉性,部门作业重复率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在资产管理中,流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管理目标不明确,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员工在能源设计、产品促销等环节基础性的物质支持条件不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方法

1.促进技术创新

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快、效益高,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大,新能源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加强能源开发技术创新,减少运营成本。

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方法,不同企业科研水平不同,能源开发投入成本差异大。

例如,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发电,代替传统的燃煤发电,环保且高效。

风力发电中将变流器安装设置在塔架底部,能够减少人工检修时的攀爬时间,提高风机发电速率。

在风能发电控制中,通过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实现智能控制,促进标准化、模块化和规范化的风能生产与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中通发挥巨大效用,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减少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人工操作失误率,维持企业正产生产秩序。

其他类型新能源如地热能、生物能、核能等通过先进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也能有效提高其产出效益。

新能源企业要在竞争中寻求发展,需要以资金为动力,以技术为保障,加强技术研究是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的关键措施[2]。

2.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新能源企业作为新型企业,在投资发展中资金、技术压力较大,初期经营状况不佳,发展动力不足。

新能源的利用不仅经济效益产出大,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

对此,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经济、技术和经验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经济发展。

经济方便,政府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对新能源企业融资费率予以优惠支持;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适当调整新能源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比例,鼓励能源开发、产生和利用;技术经验方便,则需要地方经济管理部门组织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企业合作、教育合作等形式增加研发设计人员学习、培训的机会。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助力和动力,有利于企业减少它项费用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3.多举措监督控制成本

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需要在生产各环节集中体现,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成本控制中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控制生产成本主要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综合考虑,依照市场发展规律,企业在投入资金时要进行科学的调研分析,选在最有投资方案;对于内部运营秩序的调整也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以部门为单位,将成本控制的目标任务分配到员工身上,并实行奖惩制,及鼓励员工参与有督促其责任。

新能源经济的产生伴随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需要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多举措的实现成本合理规划与投入[3]。

三、结语

新能源的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由于开发技术等尚不成熟,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合理的成本控制不仅降低企业内部资金投入,还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动力。

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产品竞争,还体现在经济实力竞争,控制资金流向、缩减企业成本,提高成本利用率,是促进新能源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陈文锋.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探索[J].财经界(学术版),,(7):113,115.

[2] 洪宇.基于企业成本分析思考和成本控制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17):152,200.

浅析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篇6

【关键词】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医院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医院内部控制具体的控制方法,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规范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合理保证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更是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医院管理层不够重视,医院领导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发展的枷锁,院领导就是单位的负责人,实行“一支笔”制度才能体现院领导的权威,显示出领导的实权,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阻碍领导权利的实施、妨碍工作的开展,桎梏领导的手脚,失去发展的机会。

2.医院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医院。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甚至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无证执业,会计岗位分工不合理,会计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认为只要领导签字,会计就可以报销。

3.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医院是看病救人的地方,医生是医院的主力军,医疗护理是医院的主业,医疗收入是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医院只需制定医疗护理院内感染等相关方面质量管理的制度,管理好医生护士就行,经济管理仅仅是医院的辅助系统,不用下太大的功夫。因此未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信息化系统支持。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和控制,而人是有感情的,不免在内部会计控制的业务流程中融入人情账、关系账,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5.缺乏有效的内部评价监督,使每一项业务都经过两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才能完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衡,避免一个人彧部门独自操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否有效,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能由自己评判,缺乏一个外部评判的依据。

三、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医院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认识,医院管理层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建立和实施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第九条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此可见医院领导人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总负责人。①医院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医院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能接受的风险承受度以及可能采取的内部会计控制方式方法。②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涉及内部会计控制的机构设置、责职分工、人事制度、文化建设、业务流程等方面,只有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将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分工合作,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要加强医院会计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程度,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其中监督职能就体现在会计人员在参与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⑴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⑵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学术技术交流和培训,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把握新的会计发展方向。⑶建立医院会计人员业务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医院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二条第六款会计控制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制度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会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控制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立健全应函盖医院经济活动的全体人员,全业务、全流程(体现全面性原则),针对重要业务和事项采取集体决策的彧联签制度(体现重要性原则),要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单位不断发生的新的业务(体现适应性原则),在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由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有效实施,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五个目标。

4.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自动化,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显现出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电子信息化技术与内部会计控制结合起来,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固化到电子信息化系统中,运用会计电算化、医院HIS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从传统的“人工控制”向信息化系统的“机器控制”转变,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使各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置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监督之下,从而对操作人员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使内部会计控制高效运行。

5.加强内部评价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十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会计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不能由内部会计控制部门自己来判断,那样岂不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决员,依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原则,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防止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检查、测试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真正做到位,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的控制缺陷,杜绝重大缺陷的发生,对发现的控制缺陷要采取有效的替代措施,保证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持续而有效地运行。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医院管理层。

参考文献:

浅析材料费用控制 篇7

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控制是对客观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借助信息对其施加影响以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的共性规律是控制主体对受控客体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 借助于控制组织系统, 利用信息反馈系统, 实现预定的目标。成本费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应该符合这一基本规律。

材料费是构成油气生产单位成本费用的重要项目, 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材料费用的支出, 降低材料消耗, 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材料费用的控制与研究, 笔者认为, 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

一、加强材料费用的事前预算

预算是费用控制的前提, 是关系到成本费用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首要问题。针对油气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该首先加强材料费用的事前预算工作, 供应部门负责协调全厂的材料预算工作, 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严格预算权限管理, 先纵向由各材料消耗单位根据一下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提报各种物料消耗明细, 由供应部门统一汇总后, 再横向组织各分管科室和部门, 召开物料平衡会, 在保证各种生产必须的情况下, 对各消耗明细进行平衡。

二、强化材料消耗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 是费用控制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关系到最终费用的确定, 一旦发生了, 就将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因此加强事中控制是材料费用控制的重中之重。首先应该严格按照预算组织材料的采购和领用,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必须使用而又无预算的材料, 应该严格审批制度, 需经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核实后, 方可采购、领用。并对这种无预算的材料消耗情况加以重点分析, 找出漏报预算的原因, 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减少甚至杜绝计划外用料情况的发生。其次是各材料消耗单位, 将材料领至本单位后, 要严格材料保管和领用消耗制度, 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材料收、发、存制度, 建立内部材料消耗明细台账, 同时要加强修旧利废活动的开展, 并积极宣讲节约成本意识, 使每个职工都能树立起“节约成本就是创造效益”的观念。最后, 是对当期材料消耗的情况, 做好盘点工作, 以便结合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在总结上期预算提报情况的基础上, 提报下一期材料消耗预算。

三、做好材料消耗的事后分析

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应用学科, 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理论体系、健全的分析方法, 做好分析工作,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针对材料消耗, 我们应该加强事后分析。首先应由各具体材料消耗部门, 对本单位上期材料消耗情况进行统计, 组织相关生产、地质人员对当月材料消耗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找出超预算消耗的原因, 并加以改正, 以提高下一期所报预算的准确性;同时结合生产实际, 找出材料超预算的原因, 制定具体的降本增效的办法, 并在生产实际中加以推广和应用。最后应由供应部门汇总全厂材料消耗分析情况, 从全厂的角度, 并与各分管部门相结合, 找出全厂材料超支原因, 针对超支原因提出下步具体改进措施, 并加以推广应用, 针对节约的原因, 也应该加以推广, 以有效降低全厂材料成本。

针对材料费用的控制, 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油气生产单位近几年材料核算的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全员成本意识, 营造人人关注成本, 处处降本压费的氛围。

要使大家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 而是人人有责, 每一名员工都有义务也有责任, 从点滴做起, 从我做起。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借用目视化管理的办法, 以生动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 体现成本费用控制无处不在、成本费用控制靠你、靠我、靠大家的氛围。

2. 按照各生产经营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 界定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由财务牵头,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发挥集体的智慧。

各部门作为成本费用中心要根据各自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逐项进行细化分解, 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突破口, 挖掘降本压费的潜力。通过预算管理, 在事前审批环节和事后偏差纠正环节严格把关。

3. 加强费用预算, 进行费用分析, 强化费用考核。

浅析审计风险控制 篇8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审计程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审计风险, 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 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 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本身风险和审计人员专业判断风险二者的结合。在审计实务中, 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 有时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和判断审计事项, 以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审计风险就是审计过程中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该风险虽不能完全消除, 但可以控制和降低其水平,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审计各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便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

审计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产受托人虽然是审计的作用对象, 但他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市场经济越发达, 各种经济组织与外界的联系就越丰富。在审计取证中, 经常由于被审计单位不配合, 管理当局怕问题被揭露, 有意使信息资料和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其全部经济活动内容, 致使审计证据要素不全, 过程不清, 引用法规不当。加上有些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不遵守职业道德, 有的甚至于直接运用企业的自我陈述, 未加以判断、分析、复核而作为审计的证据。这都直接影响了审计取证的可靠性和证明力, 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方法不恰当。

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受审计成本限制, 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目前, 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抽样时可能出现:一是对被审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二是只求样本数量, 不求质量。如存货审计, 往往只对存货的品种数量进行抽样, 而忽视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质量、现行价格、所有权等方面进行审核, 因而可能使审计人员对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误判。加上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遵循审计工作准则, 忽视遗漏一些审计事项, 都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3、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

现代审计的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经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会计核算中出现记录不当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 而且这种记录不当很容易被大量的其他信息所掩盖, 在抽样审计中被忽视的可能性亦增大。另外, 随着交易日趋复杂, 对其进行恰当记录也日见困难, 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更高。

4、社会对审计需求和依赖程度扩大。

政府和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 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 依赖审计意见的人也越来越多, 除证鉴会等政府部门外, 还有投资人、债权人, 甚至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 他们都会关心审计, 并且聘请审计人员, 提高信息可靠性, 以降低他们的投资风险。因此, 审计不但要克服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结合的审计风险, 同时更增加了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负有提供准确审计信息、维护国家及公众利益的责任。

二、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有固有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检查审计风险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固有审计风险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检查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 审计人员在决定是否承接某一审计项目时, 可以将固有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与检查审计风险进行比较, 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决定取舍。在审计过程中, 应尽量严格执行所设计的审计程序, 使终结审计风险等于或小于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审计风险。

另外, 特别要提出的是, 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要建立融洽协调的工作关系。实践经验说明, 在审计实施前, 要对被审单位进行全面了解, 审计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与被审单位公平对话, 多方面听取情况, 及时沟通和协商, 以征求意见的态度出现, 才能消除对方对审计带来的顾虑, 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 这样也更有利于了解到实际情况, 更好地实施审计和及时纠错。

2、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规范。

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规范, 制定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准备, 对审计工作各程序进行规范性控制, 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如, 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除对企业会计六要素财务上的正常审计外, 还须考虑对企业的核算体系、生产流程、销售、仓库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 确保审计程序和内容上的完整性。

作为审计组长或主审, 对组员的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审计人员还要善于选择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方法, 对一些企业内控管理薄弱、资产流动性较强、所有权难以确定、企业经济状况不佳、经营业务繁杂等风险高的审计事项,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抽样和详细审计程序有机结合, 适当增加样本量, 扩大审计覆盖面, 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灵活的审计手段, 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3、建立各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各级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强化工作职能分工。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主审负责制、复核制、集体审理会议审定制的三级负责制, 把好审计证据质量关, 突出证据的有效性, 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取证;二是实现内部管理控制。如建立对审计人员质量考核制、审计目标责任考核制、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 对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约束。另外, 在审计工作中要树立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倡导敬业精神, 正确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使之恪守审计规范。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 加速知识更新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审计报告, 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 也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注册会计师聘任是由公司股东大会决定的,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国有股东缺位问题, 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会计师事务所聘任与解聘实际上也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来决定, 这种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因此, 审计风险的降低不是单靠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就能解决的, 一个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

5、加强职业界自身建设。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应进一步改革, 逐步向“法律规范, 行业自我管理, 政府监督”的模式转化, 强化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业监管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其在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审计质量的检查、职业后续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外, 还可设立“同业互检委员会”, 加强职业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惩戒。完善的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 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等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出版社, 2008.

[2]郝新春.关于审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 2006.1.

[3]万霏, 王芳.新会计准则研究.会计研究, 2006.5.

浅析噪声及其控制 篇9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0 dB相当于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

2 城市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2)工业噪声: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3)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家庭娱乐、室内整修产生的噪声。

3 噪声对人的危害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4 噪声的允许标准

4.1 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最高限值见表1。

dB(A)

4.2 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 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 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 h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见表2。

2)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dB(A)

3)具有脉冲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

4.3 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1)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室内的允许噪声级见表5。

2)各种建筑室内允许噪声值见表6。

dB(A)

5 噪声的控制

为了防止噪声,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声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声的允许值在75 dB~90 dB。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声的允许值在45 dB~60 dB。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 dB~50 dB。

控制噪声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声源、传声途径、接收噪声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声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从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方面来说,控制噪声分为城市噪声控制、建筑设计、构件隔声处理三个方面。

从各种噪声的控制效果来看,总体布局及平剖面合理可降低15 dB~24 dB;吸声减噪处理可降低6 dB~10 dB;构件隔声处理可降低10 dB~50 dB;消声控制处理可降低15 dB~40 dB。

6 结语

我们粗略地了解了噪声的主要来源,明晰了噪声对人体及社会的危害,也罗列出我国对于噪声在各领域中的限值和控制法规,针对如何进行噪声的控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只要我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和每个居住、工作的工程建设中对此都加以注意和采取措施,就会慢慢地减少噪声对人和社会的影响,让我们远离噪声的困扰。

摘要:通过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明确噪声的危害,对国内噪声在各领域中的限值和控制法规进行了总结,针对噪声的控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减少噪声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噪声,限值,噪声控制

参考文献

[1]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

[2]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浅析控制 篇10

要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企业有必要建立以下内部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与财产安全目标相联系、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建立与健全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若没有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与制度, 企业的战略目标就难也实现。

单位应当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 具体业务与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通常包括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下面就几种常见业务与事项的内部控制作出具体看法:

一、货币资金控制

货币资金控制应建立: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制度、现金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印章控制、监督检查等。

(一) 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

位的职责权限,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配备合格人员, 进行岗位轮换。建立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出纳人员。

(二) 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

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实行大额资金联签制度, 审批人不得超越审批权限。明确经办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 并及时准确入账。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三) 实行现金库存限额管理制度, 明确现金开支范围和支付限额并严格执行。

现金收入及时存入银行, 严格控制现金坐支;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收入及时入账, 不得账外设账, 严禁收款不入账。并定期盘点现金, 做到账实相符。

(四)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按规定办理存款、取款结算。

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严格遵守银行支付结算纪律, 定期获取银行对账单, 查实银行存款余额,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五) 票据控制, 票据控制应当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

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六) 印章控制, 印章控制包括:

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 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七) 监督检查, 定期检查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

设置情况、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印章保管情况及票据保管情况。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

采购与付款控制应建立: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请购控制、审批控制、采购控制、验收控制、付款控制、监督检查等制度。

(一) 建立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

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二) 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加强对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的管理和相互核对工作。

(三) 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 由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办理请购手续。

(四) 建立请购审批制度, 明确审批权限, 并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事项进行审批。

(五) 建立健全验收制度。

根据制度规定验收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 并出具验收单据或验收报告。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六) 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合同等有关凭

证, 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业务。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 已到期的应付款项经批准后办理结算与支付。建立退货管理制度, 发生采购退货的, 及时收回货款。

(七) 定期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

况、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情况、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三、销售与收款控制

销售与收款控制: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销售与发货控制、收款控制、监督检查等制度。

(一) 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

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办理销售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 (或岗位) 的单位, 应将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分设。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二) 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审批人员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金额较大或情况特殊的销售业务, 实行集体决策。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

(三) 建立销售预算管理制度, 制定销售目标, 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 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并严格执行。加强赊销管理。对于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赊销业务, 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 并严格执行。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 加强对销售合同、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的核对工作。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

(四) 销售收入及时入账, 不得账外设账, 擅自坐支现金。

销售与收款职能分开, 销售人员避免接触现金。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有关决策机构, 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发生的坏账应查明原因, 明确责任。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 做到账销案存。加强对应收票据的管理, 其取得和贴现必须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书面批准。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 如有不符, 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五) 定期检查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

况、销售与收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销售的管理情况、收款的管理情况、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业巨灾保险下一篇:业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