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2024-06-04

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精选十篇)

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篇1

一、当前海外应收账款的成因及风险表现

(一) 海外应收账款的成因

1. 竞争环境的压力

近年来, 我国进出口总量及贸易额呈井喷式增长, 但出口质量的提高却并未显著提高, 再加之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迅速, 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也促使了海外应收账款数量的急剧增长。迫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出口企业当前已从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上的优惠延伸到了出口信用的优惠, 许多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大量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 甚至为节省少量信用证手续费而选择汇付、托收等商业信用结算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此类结算方式很少在出口贸易中使用。此外, 该结算方式还极易引发合同风险, 进口商常通过设置一些软条款或模糊条款, 来增加出口方的违约风险, 致使出口企业的违约压力大增。

2. 相关政策的制约

一直以来, 我国对海外投资和外汇管理执行着严格的管制政策, 由此使得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频繁操纵海外应收账款规避审批, 以缓解海外公司的资金压力。例如, 企业在决定对外投资时, 可以以海外应收账款的名义将出口收入匿留境外, 并可假借出口应收账款的名义向境外子公司注入资金, 以避开国内繁杂的审批过程。若遭遇汇率大幅度波动, 出口企业还可以增加以升值货币计价的资产, 减少以贬值货币计价的资产;或者增加以贬值货币计价的负债, 减少以升值货币计价的负债。而在其他很多情况下, 企业也需保持高于正常水平的海外应收账款, 以灵活调整应收账款规模及币种结构,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 出口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 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主要是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消耗型产品为主, 技术含量较高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少。在目前所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 87%是通过加工贸易承接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 其核心技术、高附加值环节却并不在我国, 大多数国内出口企业只相当于代理加工厂。另一方面, 采取融资租赁的出口企业缺乏话语权, 其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处于不利境地, 因而无法对所出口产品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在这种同品质、低层次的竞争环境下, 某些较优惠的价格、赊销策略, 也就成为了出口企业的救命稻草, 由此增加了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4. 企业监管不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出口企业对于赊销策略一般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 这也加大了应收账款催收的难度。据不完全统计, 当前国有企业是产生海外应收账款及坏账的主体, 而国企管理效率的低下也成为了所诟病的主要对象。例如决策层的更迭, 继任者对于前任所产生的逾期应收账款一般采用冷处理的策略, 不愿积极追收。从理论上说, 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越长, 其回收可能性就越低, 逾期6个月的应收账款成功回收率只在50%左右, 逾期超过1年的不超过20%, 逾期超过2年的则还不到10%。此外, 很少有企业将应收账款回收率纳入考核范围内, 这也加剧了坏账风险的发生。

(二) 海外应收账款的风险表现

1. 资金周转风险

从目前来看, 海外应收账款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延长其资金流入时间, 增加其资金周转风险, 诱发资金链危机。例如, 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出口企业需通过市场拓展扩大其市场份额, 增加其产值和利润, 因此必然会采取宽松的赊销策略, 加重其资金链压力。具体来讲, 这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下降, 降低其资金支付能力, 提高不良资产率;而另一方面则会增加企业应收账款的履现成本, 加速资金的流出, 由此形成对现金流量的冲减。从这两点上看, 处于成长期的出口企业较之成熟期企业其应收账款风险应更高。

2. 坏账损失风险

与上述资金延迟所产生的风险相比, 坏账损失风险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危害更严重, 这不仅会加大企业短时期的资金压力, 从远期来看更会导致企业总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而言, 应收账款的形成来源于企业所选取的赊销策略, 具体而言包括生产成本、毛利润、期间费用等因素;若坏账损失一经确认, 上述因素便成了沉没成本, 无法转回。从另一角度来看, 坏账损失经确认后必然会转入管理费用, 从而形成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冲减, 这种对其即期盈利水平的巨大冲击极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3. 机会成本风险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任何企业因持有应收账款所产生的成本, 应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催收成本3类。首先, 就机会成本而言, 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即为债务人对其资金零成本的占用, 企业因此丧失了将该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而赚取收益的机会。其次, 就管理成本而言, 其主要由制定信用政策的费用、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调查与跟踪的费用、信息搜集费用, 应收账款记录簿以及其他与应收账款有关的费用所构成。最后, 企业在应收账款形成后, 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向债务人追讨该款项, 而任何追讨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二、现阶段海外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 构建企业信用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 政府机构会对注册企业进行完善、及时、准确、透明的信用评估, 若企业在评估系统中处于“低信用”层次, 便会被警告或定期公布。但国内却普遍缺乏这样一套行之有效、客观实际的信用系统, 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虽已着手建立, 但其发挥作用形成还需假以时日。为此, 出口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加快建立完善自身的信用体系, 并在其行业内部形成企业信用联盟, 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 力求将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

除了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之外, 出口企业还可将资信调查委托给专业咨询公司。在标准资信报告中, 通过调查注册情况、法律性质、企业历史, 确定被调查企业的性质、背景;通过调查财务报告、付款记录、抵押记录, 确定被调查企业的规模和偿债能力;通过调查涉诉记录、付款记录, 确定被调查企业的信誉状况;最后将上述记录加以综合与整理, 可得到最为可靠的资信评价报告, 由此形成对被调查企业信用的最优评价, 并据此制定赊销策略。

(二) 充分利用金融工具

1. 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也被称为出口信贷保险, 是国家为了推动出口贸易发展, 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 而这也是世贸组织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政策手段。就我国而言, 出口信用保险除了涵盖买方无力偿还债务等各类商业风险外, 还涵盖其政治风险, 如贸易管制、征收或没收财产、颁布延期付款令、战争内乱、自然灾害等, 参保后可极大地抵消应收账款风险。

2. 福费廷 (Forfaiting) 业务

福费廷业务是一项与出口贸易密切相关的新型贸易融资产品, 其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无追索权从出口商处购得因出口商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福费廷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应收账款保理, 但它实质上是一种由进口商承兑、并经进口地银行担保的、无追索权的中长期应收票据融资行为。通过办理该业务, 出口企业可有效的解决应收账款资金的占用问题, 增加资金的流动性, 并且还可充分规避利率、汇率、信用等风险, 为企业赢得生存空间。

3. 国际保理业务

所谓应收账款保理, 其是指卖方、供应商或出口商与保理商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 卖方或出口商可将一部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 并由后者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坏账担保等服务。通过国际保理业务, 出口企业可有效的解决应收账款催收难题, 融通其资金, 这类似于福费廷。但是, 保理商同时也可为企业应采取何种赊销策略进行有效判断, 并制定其相应的催收策略, 这有助于企业债权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 尝试借助国际仲裁

从目前来看, 海外应收账款的追账成本是很高的, 且环节复杂, 加之我国当前与许多国家并没有在债务追讨方面签订相互认可或制约的司法行政协议书, 即在国内起诉欠款的海外企业胜诉, 其结果也很难被所在国法院认可。另一方面, 即便已签订相互认可的外国仲裁条约, 其执行成本也过高, 如美国需支付高额的律师费用, 且还需向其支付欠款总额的30%~50%作为佣金。为此, 借助于国际仲裁是当前一条最为稳妥、现实的追讨途径, 其执行成本也可承受。

国际仲裁是在法律框架下, 仲裁机构基于仲裁双方的仲裁协议, 按照所规定的仲裁程序, 对争议事项所做出终结性裁决。当前, 我国作为《纽约公约》的成员国之一, 其仲裁裁决可在140多个成员国间执行, 其范围较广, 效率较高。为此, 建议国内出口企业在订立涉外合同时, 务必加入以仲裁方式解决债务纠纷的仲裁条款。此外, 国内当事人从减轻费用、熟悉环境、公正裁决等方面考虑, 也应在其订立仲裁条款时尽量选择我国的贸易仲裁委员会实施仲裁。

参考文献

[1]于团叶.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10 (4) .

[2]沈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同盟会”的应用[J].当代经济, 2009 (14) .

[3]仪垂林.海外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防范销售风险 篇2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缺少血液,轻则“营养不良”,重则“奄奄一息”,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现实中很多企业正是因为资金周转不良而破产倒闭。所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账款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缺乏经营理财观念和意识。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客观因素。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有受政策因素影响成分。如前几年国家紧缩银根,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购货单位不守信誉,发货后不能及时付款等等。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主要还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要采取先发货后付款方式。

(2)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清收。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发出,而不注重货款的收回,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还有些企业就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没有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的问题了。

(二)准确把握应收账款的本质。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的下列3项成本:一是机会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二是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三是坏账成本,因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

(三)应收账款销售风险的本质是“风险损失”。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是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坏账成本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应着力应收账款投资的规划与控制,制定有利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投资成本与收益并存。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要耗费一定代价,但也可以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为双边衡量应收账款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十分必要。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第一,应加强事前评估,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决策时,应考虑信用销售对销售收入、对成本、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调适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3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2)判断企业的信用品质。企业与某一新客户打交道,应首先设定其信用标准,评估其赖账的可能性,看它的信用品质。这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方法确定:一看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能按期如数付款,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二看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能力是指其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客产的流动资产越多,其转换为现金支付款项的能力就越强。同时,还应注意客户流动资产的质量,看是否会出现存货过多过时、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情况。三看客户的抵押能力,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一般附有抵押条款,客户的抵押能力是指当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四看客户的经营条件,经营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看其履约情况,以确定风险等级。

第二,应强化事中监控,化解应收账款风险。

其一,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判断。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优惠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其二,设定信用额度。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和信用情况,为每一客户设定一个信用额度。信用控制单位必须从每日的发货中,审查是否超过信用额度,是否该客户有逾期账款未收。如果有,则应停止发货。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门每周都应以内部催款通知书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了解其负责客户的欠款和信用状况,并提醒重点关注接近信用限度客户的动态和经营状况。

其三,应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信用报告会议。由最高财务主管或管理当局参加的报告会议,主要讨论目前信用控制的运作情况、企业所遭遇的困难和信用风险预测、企业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措施。由信用控制单位和业务单位联席召开的信用控制会议,主要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目前危险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信用控制部门内部召开的会议,主要研究信用控制部门的运作是否正常、过去两周的工作绩效和未来两周的工作内容和规划等。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企业财会部门还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以及时催收欠款。

第三,应加强事后监督,减少应收账款风险。

一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怎么办?自古以来,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所在。但是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气候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果企业直接向法院起诉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账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二是准确使用法律武器。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客户,企业应组织力量督促经销人员加紧催收,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客户,需有专人负责。催收时,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提供赊销客户的详细原始资料,如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对账单、欠款金额及发生时间等,为催收工作提供依据。企业供销部门应组织人员,积极与客户联系,及时收回欠款;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赊销客户,应要求对方制订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使其能逐步还清欠款。对那些既不制订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给予解决。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收账策略。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予过多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对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地催款;对过期较长的客户,则应频繁地信件催款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久的客户,可在催款时措辞严厉。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则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补偿。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到以下情况不必起诉: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清偿额;客户抵押品变现后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起诉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起诉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

第四,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严防应收账款风险。

企业领导要带头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约束某一个人的,而是约束所有人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在一定的时期起制约作用,而是要长期起作用的。企业的赊销行为必须在内控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不能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和各个环节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应收账款方面出现潜在的问题,要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并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企业的各个部门也要同心协力,共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和化解应收账款风险中的作用确实得到应有的发挥。

第五,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

(1)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2)认真对待应收账款的账龄。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3)满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企业为了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必须要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入总额。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额扣出同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额(包括可随时支取的银行贷款、短期证券变现净额等)后的差额,就非要通过应收账款的有效收现才能得以保证最低现金需求。可以这样说,应收账款未来的坏账损失对企业当前经营并非最为紧要,更关键的是现期实际现金到位的应收款要能够填补同期现金流量缺口,特别是要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工资支付及偿付不得展期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篇3

摘要:应收账款是伴随赊销行为出现的必然现象,管理不当将会带来降低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夸大经营成果,增加税费支出、增加机会成本,耗费大量资源等一系列风险。防范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出现,一是要签订销售合同,严格依法办事;二是要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机构;三是要维护客户关系,改善运行机制。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防范 财务管理

应收账款风险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提供劳务或者销售产品所形成的债权不能到期实现而给企业带来的可能的损失。赊销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管理得当有利于企业产品销售量的迅速提高,对快速占领市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失控,则不仅可能降低资产使用效率或者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时甚至有可能把企业拖入危险的泥潭。

一、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

(一)降低资产效率,增加融资风险

赊销会使大量的现金因不能及时收回被沉淀在销售环节,造成企业现金储备极其缺乏,资金周转速度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如果企业不能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里把出售的商品的价值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供企业使用,将会使企业丧失潜在的投资机会,致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因资金的短缺而无法实现。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把握投资机会实施预定的投资计划,企业只能被迫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的途径来缓解资金紧张的困境。而向金融机构融资必将导致企业财务费用的增加,在企业现金流不畅的情况下,企业负担的突然增加将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风险。

(二)夸大经营成果,增加税费支出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中仍然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的基础,赊销行为发生后虽然商品的销售收入并未形成现金流进入企业账户,但发生的赊销金额必须全部记入当期收入。这样,从账面上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比较丰盈,但实际上并未实现现金的流入,大量的应收账款仅仅是虚增了账面收入,是对尚未实现的经营成果的夸大。很明显,大量的、持续增加的应收账款将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入日趋减少,出现账面上有利润而实际上无现金的想象。账面利润的存在,迫使企业不得不面临一方面缺乏现金,另一方面却又要交税的窘境。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完成纳税义务,只能以营运资金来应付各种税金和费用的支出,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三)增加机会成本,耗费大量资源

一是增加机会成本,造成较大损失。与一般的资本一样,以应收账款的形式被商品购买方占用的资金也需要加速循环以实现资本的增值。但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按计划及时回流,则企业希望该项资金加速周转并得到相应回报的希望就会落空。在实践中如果处于逾期状态的应收账款的比例过大并且逐渐积累不断提高的话,这部分被占用的应收账款的时间价值将会大大的缩水,给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二是消耗资源,减少利息收入。资金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市场上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要想及时回笼应收账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催收应收账款费时费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巨大的各种资源。与此同时,数额巨大的销售资金被逾期沉淀在销售环节,将会导致银行借款利息的增加,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

(一)签订销售合同,严格依法办事

销售合同是记录买卖双方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的经济往来和业务内容的法定载体,一旦发生经济纠纷,销售合同对于依法处理应收账款,维护销售方的合法权益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凡是发生商品或服务等经济交易行为的,除了以现金形式发生的交易之外,买卖双方之间都应该主动签订销售合同 ,以合同这种法律文书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因为经济实践证明,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只凭借对对方的信任而不签订书面购销合同,最终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纠纷,最终酿成法律难以出面保护的应收账款损失。

(二)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机构

长期以来,应收账款究竟应该由业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来管理更为合理的问题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答案。业务部门虽然对客户的情况比较了解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可以把握哪些客户有获得赊销的资格,赊销的规模和金额保持多大合理,哪些客户属于风险较大的交易对象坚决不能够进行赊销,但如果由业务部门来管理的话,会出现运动员兼裁判权于一身的弊端,不仅违反现代企业制度中关于独立稽核的规定,而且有可能出现销售人员与对方相互勾结,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如果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的话,虽然财务人员对账务活动及其规律轻车熟路善于驾驭,但他们对交易方的情况和细心并不了解更不掌握,也无法承担管理责任。因此,建议应收账款管理应有第三方负责,即考虑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现有的部门均不能独立负责,最好的选择是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专司负责应收账款管理事务。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应收账款不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还要在部门内科学设立岗位,培训、安排专职的资信管理人员专门承担对交易对象信用记录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三)维护客户关系,改善运行机制

加强购销联系,维护好客户关系是加快回款速度,减少逾期应收账款的重要因素。而密切客户联系就要把执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实施灵活的管理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既做到坚持原则,又保证客户的根本利益。当前,搞好客户关系的重点是要建立顺畅、有效、良好的运行机制,依靠根据客户特点构建的运行机制,全力维护客户的市场声誉。在这里,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由销售部门根据客户所在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制定富有针对性的销售方案,派遣适宜的销售人员负责所在区域的销售及客户维护工作,在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同时加快回款速度。■

参考文献:

[1]余志勇.加强应收账款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2(04)

[2]蒋冗.浅议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01)

[3]田利.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篇4

(一) 国际环境原因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市场波动, 导致应收账款的收账风险不断加大, 出口赊销交易的长周期加剧了这种风险。同时, 国际犯罪集团充分利用各国对信用政策在法律上的认定不一致、对诈骗的惩戒力度严重不足以及缺少对受骗企业的救援制度等缺陷, 在国际赊销方面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案件, 我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收账风险也越来越高。

(二) 国内形势原因

国内企业为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争夺国外客户订单, 逐渐扩大了赊销结算方式的范围;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低附加值的出口由于其低劣的质量迫使企业在出口时选择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 从而使得应收账款增加;即便企业知道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但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海外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制度, 没有国家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和了解海外企业信用信息的检索渠道, 同时企业自身调查海外客户的信用风险成本较高, 致使企业无法对海外企业的资信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进而影响了企业出口时的理性选择, 加大了应收账款的收账风险。

目前能够对国外企业提供信用评估的社会机构较少, 信用产品价格偏高、提供的服务范围有限、服务质量欠佳;同时保理业务及债权保障机制不发达, 出口企业一旦遭遇出口信用风险, 海外应收账款难于追讨时, 企业也无法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规避风险。

企业内部职责不清, 致使风险产生之前, 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制约机制, 风险产生之后, 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协调机制;对于已经产生的海外应收账款, 由于缺乏风险考核机制, 很多企业没有进行风险跟踪;由于缺乏责任机制, 国有企业利用与外商串通为自己提供海外旅游、子女海外留学进行等价交换或者借壳转移资产、谋取私利等也是海外应收账款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

二、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一) 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

我国应尽快与主要出口国家之间就信用政策在法律上的认定方面达成一致, 减少国际赊销金融诈骗的空间, 并加大惩罚力度;落实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建设, 出台对海外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法律;建立一套透明、完善、快捷的查询系统, 对海外欠账问题进行跟踪, 及时公布“低信用”公司名单, 降低出口企业坏账的风险。

(二) 建立健全保理业务法律法规

我国应参考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吸收发达国家对保理的判例和经验, 为保理业务发展建立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规范的法律制度和业务操作细则。同时, 还要尽快完善包括金融法规、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和担保法、会计法规在内的有关法律法规, 使我国保理业务在法律的保护下发展壮大。

(三) 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领导要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不受短期利益的驱使, 不片面追求合同的数量, 不盲目扩大商业信用, 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首位。通过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 力争在员工层面普及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程度, 降低应收账款的操作风险。

(四) 重组应收账款业务流程

从应收账款的操作风险管理入手, 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组织, 使流程中的绩效增值最大化, 风险最小化。应收账款的业务流程重组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通过质量管理的标准体系等来规范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通过定量建模来测度自评风险值;三是按照PDCA循环方法 (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来控制与缓解风险。

(五) 加强应收账款全面风险管理

通过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理财措施, 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 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具体而言, 风险管理的体系应该包括海外应收账款的审批权限和手续;信用管理政策;合同管理体系;有效的考核评定机制;部门之间的分工制度及其责任制度;开展信用保险等。而且, 在实际赊销之前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海外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等级评估, 全面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市场网络、销售能力组织管理等, 据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海外客户的标准模式和预警机制, 才能加速海外应收账款的回笼, 有效降低坏账率。

(六) 开发客户账户管理与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系统

通过开发客户账户管理和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系统软件, 对海外应收账款建立动态的资信评审和风险跟踪, 随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给予监控, 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做到月评、季检和年审, 确保每一笔客户账单和账款得到有效处理。同时也可依托我国或国际的商业信息数据库, 为调查海外债务人状况提供强大信息支持, 实现“高效收款、客情关系和成本控制”三者之间的平衡, 切实规避由于海外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而带来的坏账风险问题。

(七) 转移应收账款风险

通过信用保险公司或保理业务可转移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风险出口信用险的承保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 可以保障收汇安全, 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国际保理业务使得企业可以把因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 银行再为企业提供资金, 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它有助于企业识别和了解进口商的资信, 增加交易机会, 并可以保障货款的安全收回, 提高收汇速度, 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

总之, 海外应收账款是出口企业经营往来中的正常现象, 但是海外应收账款比例高达5%~30%却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要真正摆脱高比例海外应收账款的泥潭, 就必须加强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 提高发现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 以使出口销售成为真正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篇5

【摘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治理不善、不注重商业票据结算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应收账款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贴现成本高,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调整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治理,加强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监控,实行有效的资信治理与控制严格核销售部门,采取灵活有效的清欠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分析 防范 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提高产品价格、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传统的策略外,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提供商业信用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得应收账款,造成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形成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还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风险由于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准备、资金成本和治理成本的增加。具体而言,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易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的情况下,以大量举债为生。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业迈向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二)现款回收率低,贴现成本高

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不足10%,承兑汇票占了70%以上,为了及时变现应急,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三)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抹账来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在高出当前市场价格的40%以上。抵回的实物,企业一方面再以高价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资金,但承担了巨额损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四)贴现换钱应运而生

近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有的月平均余额甚至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不得不借助一些私营企业的“灵活”手段,将应收账款以15%—25%的巨额损失换取所谓的“贴点”换钱。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恶果不容忽视:一是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二是助长了腐败之风;三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治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治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部分。

1、确定正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假如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可见,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治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治理方便,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利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非凡巨大的,需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加强财务监督治理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赊销业务产生时,财务按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并据此设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坏账准备”等账户,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相互控制。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把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预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支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负责营销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作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吿清欠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治理工作,应一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治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 考 文 献

[1]田淑萍.《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社科纵横》2004年第6期。[2]唐文华.《如何衡量应收账款风险》,《辽宁财税》2002年第4期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6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加剧,应收账款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途径。虽然赊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销售规模,提高了盈利水平,但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张也给企业稳健发展留下了隐患。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增幅与销售收入增幅基本持平甚至超出;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应收账款占用营运资金量越来越较大。应该说应收账款存在的这些问题已不是困扰少数企业的个别问题了,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能否平稳向前的重要问题。

二、应收账款状况恶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流动资金出现短缺,迫使企业举债经营,大量举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有的企业更是为了能及时回笼货款大量接收承兑汇票,为了及时变现又将票据贴现而承担高额的贴现息。借贷资金成为企业保证正常运营的重要的手段,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随着负债水平的逐渐提高,现金流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财务风险加剧。以2010年来说,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应收账款快速增长是很重要的原因。

(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随时可能引起企业盈利状况的变化

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有关资料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同时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里普遍存在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

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未能到账的利润,由于会计政策操作的结果,它成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这点上看,应收账款无疑虚夸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会使主营业务利润有潜在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环境恶化对债务人经营活动的影响。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而给企业带来坏账,那么,企业账面上再好的业绩也不过是镜中之花。

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常常采用赊销手段进行促销,特别是企业推销新产品时,赊销对于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时间不长,经济立法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恶意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钻法规的空子,利用破产兼并重组等情况转移资产,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另外,在执法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是官司胜诉了,但货款却依旧收不回来。由于犯罪成本不高,造成了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二)内部原因

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对应收账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应收账款管理纳入企业核心的管理内容的情况。营销中往往把扩大销售量放到第一位,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应收賬款对现金流及盈利的潜在影响;对相关责任人考核时,往往更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等,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坏账发生额等指标考核力度不足;日常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应收账款及赊销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职责不清,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人追究、无法追究责任,缺失管理造成应收账款的更加恶化。

四、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对应收账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按照风险程度将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客户,这类客户一般都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该类客户是我们管理的重点。第二类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的客户,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保证,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我们要及时关注该类客户的情况,以防他们变成第一类客户。还有一类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客户。一般情况这类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所以我们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第一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建议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第一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催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第二、三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信用政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增加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应该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多种渠道在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

2.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信用期限的变动必须以变化前后边际收入的新增量是否大于边际成本的新增量做为判断标准;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是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三)从控制应收账款的角度出发制定销售政策

在制定销售政策时以客户的资信状况为起点,在充分考虑资金的回笼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销售政策。对资信差的客户一律采取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资信较好但尚未进一步证实的客户,在现款交易不被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对资信好、实力强、有前景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付款和赊销的方式,但在付款期限和累计金额上应有明确规定,并应坚持清旧款、发新货的原则;无论何种客户,当其提前付款或现金交易时,可考虑给予信用优惠如现金折扣等,以鼓励客户及时付款。

(四)明确划分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范围,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增设应收账款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预警指标。总量预警指标即对公司应收账款总额设定一个最高限额,这一最高限额应低于各下属企业最高限额之和。比例预警指标即规定应收账款总额不得突破流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确立预警指标报告制度,常规报告定期进行,如按月或按季。当某一客户突破或面临突破预警指标时,应紧急报告以采取措施;当总量预警指标和比例 预警指标突破或面临突破时,也要紧急报告。

(五)确保所有记录在册的应收账款都有法律依据

由于赊销制度不严谨、应收账款账期较长等原因,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与客户针对同一笔应收账款在金额及到期日等方面存在异议的情况,增加了清欠的难度和坏账的风险。为了降低逾期坏账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合同订立、收货单据保管、发票凭证保存等环节应该以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对应收账款在金额和时间上的权利主张得到法律保护。

(六)建立健全对账制度

建立应收账款催讨制度是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对账工作时,企业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时间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核对,由专人负责定期寄送对账单和审查客户回函,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

(七)通过账龄分析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分析

编制账龄分析表,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通过账龄分析计算出处在各个账期的应收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同时如果有客户的大部分应收款项都超期了,还应检查其信用政策是否合理。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参考文献:

[1]白杰松.CFO实战:狙击应收账款六部曲.首席财务官.2011(11).

[2]麻云福.关于控制和管理好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思考.魅力中国.2011(18).

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篇7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 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 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狭义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应收销货款。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

通常情况下, 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正比例增长, 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 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市场竞争因素

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使产品以买方市场为主, 企业不

得不以赊销或延期付款等方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于是应收账款大量产生。

2.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 发货和收到货款往往不能同步进行, 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 所需时间就越长。企业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在形成财务费用的同时产生了应收账款。

3. 减少存货的考虑。

企业持有一定量的存货, 相应的要追加管理费, 仓储费和保险费等开支, 特别是那些大量产品积压的企业;相反, 如果企业通过赊销和代销, 把存货变成应收账款, 则能够节约各种费用支出, 同时减少存货风险。

(二) 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为了扩销, 某些企业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 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 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 对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没有足够的重视, 从而成为应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

(三) 企业财务管理监控体系落后

某些企业为了促销商品, 对销售人员工资实行按销售额提成的方法, 而不是按应收账款的回收额提成。造成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大量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促销商品, 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 应收账款账龄老化, 难以催收。

二、我国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大、账龄老化、坏账比率大。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 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企业坏账率是0.25%-0.5%, 而我国企业的坏账率是5%-10%, 相差10倍到20倍;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 我国平均是90多天。

(一) 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1. 应收账款总额逐年递增。

应收账款年平均递增率为15%, 主营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2006年, 1334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为4319亿元, 平均每家公司的应收账款为3.24亿元。

2.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递增。

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天数, 年平均递增率为12.8%, 年应收账款回收天数为109天。而在北美, 各行业回收天数平均为15天。

3. 应收账款账龄老化。

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间长, 账龄结构不合理, 蕴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如2005年末, 上市公司3年以上应收账款金额总计为234.55亿元, 占应收账款的5.4%, 而当期坏账准备金为86.38亿元, 只占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的37%。

4. 关联交易中应收账款发生额过大, 利润操纵迹象明显。

2005年度部分上市公司63.43%的应收账款是关联交易发生的, 其中与控股公司发生的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达到1087.87亿元, 占总额的39.71%。

(二) 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1.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大。

2006年末全国乡镇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高达3854.4亿元, 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总额的1/3以上, 该比例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 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大。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 这一比重一般不高于10%, 而在我国乡镇企业, 这一比重高达35%。

3. 实际坏账率高且坏账准备未充分计提。

大部分小企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重视不够, 根本不计提坏账准备。许多企业在确认坏账时, 采用直接转销的方法。部分企业不确认坏账损失, 一些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按原值长期挂在账上, 不做任何处理。

根据对企业应收账款现状的分析, 不难看出我国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认识不足, 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三、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危害

应收账款风险, 是指由于应收账款被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的坏账损失, 资金成本和收账费用等增加, 甚至为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具体而言, 应收账款风险及其对企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易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 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 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的情况下, 以大量举债为生。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致使经济效益下降, 而且也使企业脱离良性循环的轨迹, 逐渐迈向资不抵债的边缘。

(二) 现款回收率低, 贴现成本高

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 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不足30%, 承兑汇票占50%以上, 为及时变现应急, 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三) 易货交易相互抵账, 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易货交易相互抵账、抹账来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 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高出市场价格的30%以上。抵回的实物, 企业一方面再以高价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 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物资或资金, 但都承担了巨额损失, 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四、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 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 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 采取不同的收款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款政策三者结合起来, 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二) 严格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赊销制度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式, 建立内部赊销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管理或销售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 同时, 应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各经办人员应对经办的赊销业务负责, 并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财务部门对每一经办的业务都要进行监督, 直到收回赊销资金。

(三)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 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四) 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后控制

当应收账款不可避免地发生时, 为了尽快将其收回转化为现金流, 提高资金周转率, 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将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 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1.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 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核算和分析, 确保应收账款账账相符。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 进行合理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 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 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销售、财务主管和企业主管, 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2. 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责任制。

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账款, 根据款项及金额大小, 可以采取多种恰当的方式催收, 如:采取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等方法, 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对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 企业应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给以警示, 并纳入相应的考核体系。

3.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金融机构应积极做好各项结算和金融服务业务, 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对资信好的企业逐步开展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出售试点工作。

五、结束语

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管理体制, 是企业管理好应收账款并降低其风险的有效途径, 尤其对应收账款数额较大的企业来说, 更要引起高度重视。销售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 正确判断客户信用, 并对客户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更新, 加强应收账款授信管理、过程控制、积极催收不良债权;财务部门应强化监督职能,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而尽量避免呆账、坏账发生;领导部门应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协调好企业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关系, 确保企业流动资金健康地循环与周转,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崔琳.如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J].会计之友, 2007 (1) .

[3]马惊鸿.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 2006 (4) .

如何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篇8

一、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及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为了促进销售而产生的短期债权。该资产被对方经营所用, 本企业却无法控制, 只有变现为现金流入本企业后, 才能参与到本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 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而这一过程的长短, 对企业经营效果来说影响较大, 令企业管理者感到棘手, 难以操作。

企业界有种说法:不赊销是等死, 赊销是找死。赊销是件很无奈很心酸的事, 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心中永远的痛。尤其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在国内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如医药保健、纺织、机械等, 以赊销方式完成的交易额已占60%~90%。其中赊销重灾区大多发生在中小企业及不知名品牌身上。这些企业及其品牌由于在规模、产品、技术、网络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不具备优势, 对经销商也难以形成足够的号召力, 在市场处于不利不平等地位, 生存压力愈来愈大。为了获取市场立锥之地, 为攀结更多客商, 将来“迎头赶上”, 在“先市场后利润”的经营思想指导之下, 许多中小企业只好委曲求全, 忍气吞声, 不同程度地进行赊销活动。企业持有较多的流动资产, 虽可以增强企业的流动性, 减少资产变现损失, 并且可以减低财务风险, 但是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占有比例过高, 逾期又不能采取相应措施收回账款的话, 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短缺, 从而影响企业的日常开支和日常生产经营。

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 使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赊销犹如一具无形的枷锁, 久拖不决, 会把企业拉进泥淖而不能自拔, 窒息而死。原因何在?许多企业不敢直面坏账, 好大喜功, 急功近利, 对死账、呆账轻描淡写, 对应收账款 (欠款) 遮遮掩掩, 讳莫如深, 最后欠款无法收回, 资金沉淀, 生产没米下锅, 企业就如一个放血过多的人, 无以聊生。

据有关调查, 美国的企业坏账率是0.25%~0.5%, 我国企业的坏账率是5%~10%, 相差10倍到20倍, 差距大得惊人。另外, 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37天, 我国平均是90多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是销售收入的14%。无效成本就是指企业经营中的坏账、拖欠款损失和管理费用三项的总和, 而美国只有2%~3%。14%是什么概念?举一个例子, 我国一个销售收入1个亿的企业, 要支出1, 400万元的费用, 而美国企业只要200万~300万元。我们比西方企业高出1, 000多万元的费用。面对远远高于目前平均利润率的无效成本, 我们的企业拿什么赢利?

二、形成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

(一) 对销售客户缺乏必要了解。

企业会过分信任一些大企业, 总认为大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就放心地赊销产品。殊不知, 正是在那些“名牌企业”光环的作用下, 供货方没有任何的戒备心理, 而不断的供货, 致使大量货款难以回笼, 最终导致呆账、坏账。众所周知的“双汇”集团, 我们都认为他是名牌企业, 生产出来的火腿不会有任何问题, 然而最近确报道了双汇生产的火腿里添加了瘦肉精。所以, 即使是名牌企业, 也要了解清楚。

(二) 盲目信任老客户。

有些企业一年两年信誉好, 不代表永远信誉好, 不经常走访用户, 更不了解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 便放心地把产品赊销给对方, 致使大量的货款无法按期收回, 形成应收账款。对对方单位财务状况不做分析, 直到客户无力偿还欠款时再去认清, 自己的资产也随之流失。

(三) 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

企业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 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 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 甚至拒付。

(四) 以批次押货结算的方法销售。

现在很多供方与需方签订协议, 供方第一批产品作为需方赊销使用, 待下一批次产品发至需方后, 结清上批次货款, 以此类推, 但需方的后批次需量总比前批次增加, 环比增大的销售量给供方带来有利可图的单向思路, 随着销售的不断增加, 赊销的金额在不断增大。这样, 往往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 且这部分应收账款是很难收回的。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一)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一般业务流程主要是接受订单、审批赊销额度、按销售单发货、向顾客开具发票、销售、资金回笼等环节组成。收到往来客户订单后, 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信用政策, 审核该顾客已核定的赊销信用额度及其尚欠的账款余额, 并对每一个新顾客进行信用调查, 根据调查的客户资信状况和相关信息, 信用部门决定是否对该客户进行赊销, 并在销售单签署明确意见。销售部门根据信用部门客户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资料与意见决定是否批准发货。那么, 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回笼业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的现象并不少见, 这就为以后款项的回收埋下了不良种子。为了加强已销货款的回收, 减少坏账的风险, 企业有必要对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二) 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 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 信用、销售、财务、采购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明确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责, 防止因盲目决策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老客户, 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 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分析, 便盲目的赊销, 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商品之前, 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 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 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 对提供信用的客户, 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 经营状况不佳时, 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三)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除了信用管理外, 企业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多下工夫。在产品质量上, 应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 聘用先进技术人员, 生产出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应收账款就会大幅下降。在服务上, 企业应形成售前、售中、售后一整套服务体系。如国产电脑“联想”就是典型的例子, 它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注重售后服务, 打个电话, 24小时内必定上门维修。

(四)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有了激励机制, 应当落实企业内部催收款项责任, 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 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 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 企业应当按照考核机制相应扣减工资。

(五)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 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 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 称为坏账损失。全额确认坏账损失的情况:有确凿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有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以及未到期的款项;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 或以其他发生进行重组;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 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账龄分析法。

账龄分析法是依据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来分段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积极措施。

2、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可以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

在此方法下各年度末的坏账准备余额和应收账款余额相配比, 保持一定的计提比率,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 避免了资产虚增, 符合谨慎性原则。

3、赊销百分比法。

赊销百分比法是指坏账损失的产生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 坏账损失的估计数应在赊销净值的基础上乘以一定比率来计算。赊销百分比法的基础是赊销净额, 它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数字, 以其为基础计算出的坏账损失估计数也是时期数, 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 为企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四、总结

有一句商业格言说得好:“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 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只有那些有偿付能力的客户才是重要的客户。在经营活动中, 应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客户真正变成财富的来源, 而不是灾难的来源。企业应把应收账款当作一项长期的、制度化工作来抓,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 使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把坏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白慧民, 魏阿姝.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采取的有力措施.辽宁经济, 2008.1.

[2]陈冬菊.坏账处理中的伦理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殷俊杰.浅议应收账款分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4.

[4]陈衡华.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与风险防范.2009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 2009.

[5]侯红英.浅谈企业应收账款全面管理.财会通讯, 2010.7.

[6]严飞.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财会通讯, 2009.10.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 篇9

一、引言

应收账款是施工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控制、管理防范,能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笼,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改善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加速资金周转,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及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可能。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回笼的主要障碍

1. 我国还未建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誉度差。

受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环境的影响,我国尚未建立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一套完整的资信评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无限制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企业不守信用,长期相互拖账欠账的现象,甚至一些商人突破道德底线,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惜违反法律。经常出现建筑商、总包商恶意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资金迟迟不肯到位,甚至私吞、携款潜逃的事件。

2. 施工企业领导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措施。

一方面,施工企业老板在开拓市场、争抢项目时,往往认为只要先赢得竞标,日后就能实现收入,从而忽视对甲方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财务、信用等情况,签约时对合同的审查也不严格。这就很可能会签下不公平的合约,以后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垫付大量资金,甚至企业没有足够流动资金时需要贷款以确保工程进度,一旦遇到建设单位财务恶化,或者建设单位信誉度差,经常拖账、赖账,这些垫资很有可能收不回。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未设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部门。施工企业重视施工部门,采购部门,而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则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即便有的企业设有财务部门,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催款措施,保证欠款在未逾期的时间内收回。

3. 应收账款数额较大、账龄偏长是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

建设单位一般先支付一小部分预付款项给施工企业,剩余款项部分根据完工进度发放,更大一部分直到竣工后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施工企业,而工程建设的周期通常较长,所以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偏长。为了承揽工程项目,拥有市场,施工企业前期不得不垫付大量的资金购买钢筋、水泥、砂石、砖块等原材料。施工单位不断承接工程,进行施工,被欠的款项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建设工程款的数额通常很大,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财务恶化,资金链断裂将会影响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4. 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施工企业进入“买方市场”。

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兴盛,施工企业随之兴起,出现很多小型施工企业。最近房地产行业不景气,这些企业生存困难,前景不乐观,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容易盲目接受建设单位苛刻的垫资条件,有时即使知道款项不容易收回,施工企业也会冒险行事。

三、应收账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

1. 机会成本增加。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没有收回应收账款而使资金被占用所失去的潜在收益。施工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大量资金被其他企业占用,而施工企业自身往往缺乏资金,周转困难。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使企业无法承接新项目,扩大作业,获取更多利润。

2. 坏账成本增加。

长期存在的应收账款很有可能无法收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造成的经济损失即为坏账成本。这种成本的大小与公司信用政策有关,与应收账款的数量成正比。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比例较大,如果建设单位不能遵守约定,拒付应付款项,施工企业将会发生坏账,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果连成本都收不回,将会造成亏损。

3. 夸大经营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所以应收账款并未以现金形式流入企业,但却计为当期收入。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上升,表面上扩大了收入和利润,从利润表中看到利润可观,但现金流量表中并没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应收账款使得企业价值虚增,损益虚列,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应收账款既然带来了收入、利润,那就要以营业收入、利润为依据,按时以现金缴纳流转税、所得税,大额的应收账款,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

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1. 建立客户资信评价机制。

施工企业要在增加收益和发生成本之间权衡,制定合理的客户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信用标准、现金折扣和收账政策等。大型施工企业可以对建设单位用5C分析法,从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对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分析。小型施工企业也应根据建设单位按期回款情况、经济实力、偿债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评估,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和垫资额度。在投标前,通过建立的一套评价制度根据分析情况对建设单位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提供给甲方相对应的信用期限和信用政策,并在合同、协议里明确下来,这样既能表现出完善可靠的企业管理,又确立了谨慎严明的应收账款制度,能够保障应收账款日后的收回。

2. 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

(1)加强中间结算,对于工程项目工期长这一行业特征,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的完成进度,每完成一定阶段的工作量,就要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这样中间环节的收款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建设单位协商解决,若是解决不了,可以采取减慢工程进度等措施要求对方付款。要是等到工程完全竣工后再结账清算,出现建设方拖欠款项、拒付少付的情况,可能就很被动,很无奈。(2)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每隔一定时间同甲方核对一次账目,查看各项应收账款的拖欠时间和金额,对过期的应收账款,分析债务人是故意拖欠债款还是有付款意愿但无支付能力,对故意拖欠账款的行为应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公司合法权益。(3)采用备抵法,做好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日常计提工作,以防坏账发生时,猝不及防。避免利润表利润虚增,企业明盈实亏,将坏账风险分散到企业经营的各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 改善企业施工结构,走多元化道路。

针对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商品房施工型企业经营,房屋施工单位应该调整施工方向,积极探索方法,从根本上改善生存困难的劣势,而非一味迁就建设单位的苛刻要求。例如,现在我国许多城市正在或即将建设高速铁路,施工企业可以顺应市场需求,转向高铁建设,考虑桥梁筑造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升施工技术,合理的组合各项业务。小型施工企业可以加强合作,抱团经营,形成一条从施工到建筑材料供应,以及物流运输的完整产业链。国内市场不被看好,特大型施工企业可以考虑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承接工程,但要事先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五、结语

施工企业存在应收账款是必要的,它能促进企业扩大经营,提升竞争力。但如果外部环境恶劣、内部管理懈怠,拥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应收账款难以回笼时会降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坏账成本,增加企业税负。所以施工企业应重视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合理筛选合作单位,从源头控制坏账的发生,加强应收账款的记账、收账管理,企业还要改革创新,提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J].冶金财会,2009,(3):37~39.

[2]吴守东.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初探[J].财会研究,2010,(12).

[3]祝勇.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74.

[4]钟莉.浅议企业如何有效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2,(20):198.

[5]李大成.浅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范[J].中国科技纵横,2012,(9).

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篇10

一、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风险评价

出口企业国际结算包括信用证结算和商业信用结算两种基本形式。其中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国际结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算方式, 也是最安全稳妥的一种结算方式, 企业国际结算中约80%采用信用证结算。但由于出口销售利润微薄, 很多企业为节省信用证开立手续费, 宁愿选择风险较高的商业信用结算方式, 如采用付款交单 (D/P) 、承兑交单 (D/A) 以及赊销 (O/A) 等进行结算。基于出口企业自身的条件及国际市场环境要求, 商业信用结算的比重逐步增大, 并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方式。

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的大小与企业采用的国际结算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熟谙并适当选择国际结算方式, 能够有效防范海外应收账款风险。

1. 银行信用结算与应收账款风险评价。银行信用结算包括信用证结算、备用信用证结算及银行保函结算等方式。

(1) 信用证能保证出口企业凭单取得货款, 还能给出口企业提供资金融通, 并借助银行信用, 最大限度地避免托收结算产生的各项风险。对出口企业而言, 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面临的主要风险有进口商不按期开证或不开证使出口商无法按期交货、开证行倒闭、无法承兑出口商货款等。

(2) 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 对受益人来说是备用于开证申请人发生毁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备用信用证通常不直接用于贸易货款和相关费用支付, 而是与汇款、托收等商业性支付方式共同构成支付组合机制。

(3) 银行保函则是在国际间银行办理代客担保业务时, 应委托人要求, 向受益人开出的保证文件, 是银行有条件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契约文件。当开证申请人未能履行其所承诺的义务时, 在保函有效期内, 银行负有向受益人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银行保函作为第三者的信用凭证, 可使出口企业控制出口贸易信用风险, 促使交易顺利进行, 是出口企业为了控制出口贸易信用风险而采用债权担保的手段之一。

2. 商业信用结算与应收账款风险评价。国际商业信用通常包括国际托收、国际汇付、国际保理及福费廷等方式。

(1) 国际托收是出口商在发运货物后签发汇票委托出口银行通过其国外往来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适用于跟单托收结算方式, 具体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两种结算方式, 不同交单条件对出口商来说, 承担的风险是不相同的。具体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口方因清偿能力不足而无力付款赎单, 进口国外汇管制、政局不稳或其他管制而引起的收汇风险等。

(2) 国际汇付是指由付款人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 将款项汇交收款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国际结算时, 全凭买卖双方根据贸易合同互相提供信用, 银行只提供账户划拨款项的服务。国际汇付方式包括电汇 (T/T) 、信汇 (M/T) 和票汇 (D/D) 三种。国际汇付的风险表现为:一旦发了货就失去了约束对方的条件, 完全失去了对货物所有权的控制, 将面临钱货两空的风险。

(3) 国际保理是集企业资信调查、账目管理、贸易融资及信用风险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它可以使出口商扩大出口业务量、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现金流动性及改善资产负债比率。国际保理能消除在承兑交单、付款交单甚至是赊销等结算方式下出口商不可避免的、固有的出口贸易信用风险。但保理结算方式下保理商对未核准应收账款不承担任何责任, 出口方会面临赊销及托收方式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4) 福费廷是对未到期的采用商业汇票或本票形式的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福费廷将企业的远期收款变为当期现金流入, 并且可以提前办理出口核销、出口退税等手续, 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有利于出口商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清偿能力。而且出口商不再承担应收账款管理与回收的责任, 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办理福费廷业务后, 企业规避了出口信用风险、收汇信用风险等。

二、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1. 选择适当的国际结算方式。

(1) 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 根据客户的征信水平选择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必须选择资信可靠、经营能力强的客户进行交易, 为成功交易及规避各种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客户的征信调查和评估, 主要是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以往交易记录、企业信誉、与银行往来情况以及银行对企业的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当客户的资信度较低时, 应采取安全性高、风险性小的结算方式, 如采用信用证结算。如果面对的是新客户或者收汇风险较大的客户, 采取承兑交单和电汇结算方式时, 应当投保出口信用险。对于多批次大额交易的赊销, 还要同时采用国际保理结算方式。对于一次性的大额货物的出口, 尽量不要采用赊销方式。如果进口商付现的确有困难, 则要求对方提供银行的保函, 方可先货后款或者采取福费廷结算方式。

(2) 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选择结算方式。当客户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较好时, 可以选择风险较高的结算方式, 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扩大销售网络, 提高竞争能力。反之, 对于情况不熟悉的新客户及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 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

(3) 根据合同货物的市场销售状况选择结算方式。合同货物处于卖方市场状况时, 出口企业可选择预付货款、信用证及银行保函等对其有利的结算方式。合同货物处于买方市场状况时, 出口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 会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一般会接受进口商提出的赊销、托收或承兑交单等结算方式。

(4) 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选择结算方式。当出口企业资金充足且收汇风险较小时, 一般采用汇付及托收等结算费用较低的结算方式。当出口企业资金紧张、急需周转资金或收汇风险较大时, 一般选择信用证、国际保理及福费廷等有银行信用保障的结算方式, 以降低结算风险, 获得融资便利。

此外, 各种国际结算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 可以将各种结算方式结合使用, 以减少海外应收账款风险, 如先收取一定的预付款或定金, 余款通过银行托收的跟单托收与汇付相结合的方式收取。

2. 投保出口信用险。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权威的客户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全程风险跟踪和控制服务, 帮助追收海外应收账款, 提供无需抵押或质押的融资贷款, 帮助出口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状况的出口风险管理体系。因此, 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可以规避进口国政治风险和进口商商业风险而引起的收汇损失, 保障企业安全收汇, 既有利于企业采用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及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也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便利。出口信用险主要为规避承兑交单、付款交单及赊销项下的非信用证贸易结算方式下所产生的风险。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转移意识不强, 据统计, 我国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投保率不到6%, 远远低于国外12%~15%的投保水平。我国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对外销售的增长速度, 应收账款风险集中, 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力度, 是出口商转嫁信用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3. 掌握国际结算规则, 注意贸易结算术语。

由于国际结算风险已渗透到结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应对结算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全的考虑, 防范由于细小的问题造成较大的风险。在贸易实践中, 国际贸易惯例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WTO成员国普遍接受, 并能得到严格遵守。因此, 不仅要熟知国际贸易惯例的条文、贸易术语, 掌握有关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增强风险意识, 而且要在贸易实践中灵活运用国际贸易惯例。例如: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时, 谈判中要注意正确选择价格术语, 选择有利的支付方式;在订立合同时, 采用规范的贸易术语, 明确规定结算方式及信用证的内容, 以免进口商不依照合同开证及日后发生不必要的争议;在审查信用证时要规范审单程序, 逐字逐句审查信用证条款, 确保信用证中无“陷阱”和“软条款”, 既要从政策、资信、有效性等“大处”着手, 又要从金额、日期、货币、装运、签字等“小处”着眼, 发现对方或己方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真正做到有效防范结算风险。

4. 建立国际结算及国际信用管理的信息平台, 提高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企业海外应收账款不仅涉及出口企业及经销商利益, 还涉及到政府、银行、保险、运输、司法、仲裁等相关行业及机构, 远比国内应收账款管理复杂得多。只有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行动, 才能有效地防范海外应收账款风险, 保护出口企业利益。政府应尽快制定防范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制度和规则, 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培育信用信息服务业、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引导和促进出口企业防范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等。出口企业应加强货款结算方式的管理, 根据业务需要确定结算方式, 对自身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必须从严掌握, 并经相关审核部门审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及社会中介机构应提供优质的资信调查和评估及应收账款追收与管理等业务;结算银行要给予客户最详尽的咨询服务, 发现疑点应及时通知客户修正;司法仲裁机构要完善工作机制, 增强办案能力, 为出口企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咨询服务。同时, 银行业、运输业要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拓展海外业务, 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 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值得信赖、更安全高效的结算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晓明, 刘录敬.浅析国际结算方式风险的防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4

[2].傅余.我国企业出口结算方式的优化选择.商业时代, 2007;36

上一篇:秸秆还田机集锦下一篇:软件工程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