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2024-05-24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精选十篇)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1

一、重视起步, 引发兴趣

小学生系统地作文是三年级开始的。“作文”为何物, 学生不清楚。所以第一节作文课就显得特别关键。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会说话吗?你们会写字吗?学生都觉得奇怪, 在他们惊讶之际, 教师告诉学生, 把想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拉开作文学习的大幕, 学生就会觉得作文其实很简单, 就跟说话写字一样简单, 从而引发起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读学例文, 典型引路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 主题鲜明, 文字优美, 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完之后, 分析文章的主要优点。时间一长学生心中就留下了一个个例文的影子, 写作时便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三、积累素材, 言之有物

作文其实就像做饭一样, 如果缺少做饭的材料, 厨艺再高明的师傅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作文也是如此,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时, 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1.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积累。第一步,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 如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风和日丽……第二步, 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 细心观察。第三步, 分析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不同之处, 避免写作上的雷同。如“雨”, 北方一年三季有雨, 春雨的特点是多而大, 来得快, 去得急;秋雨的特点是淅淅沥沥, 没完没了。第四步, 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和物, 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 并从中挖掘出其思想意义。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 人与人, 物与物, 人与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例如, 一名学生记录一群蚂蚁战胜大青虫这一现象, 我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和他交流:“蚂蚁这么小, 为什么却能打败比他们大好多倍的青虫呢?”该生发现这件事带给他的启示, 得出结论:团结就是力量, 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 这就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 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 如拔河比赛、科技小制作、读书节等, 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四、强调字数, 保证篇幅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有了写作素材但并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同一题材, 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文章, 而有的学生仅只言片语便无话可说。这时我就通过强调字数来保证篇幅, 需要说明的是, 强调了字数, 便不限制所写的内容, 可天马行空,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学生都有话可写了, 再一点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写, 哪些内容应删掉, 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高就应该不惜笔墨详细写, 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不高就可以一笔带过, 甚至不写。

五、加强朗读, 修正错误

句顺文才通, 而三年级学生能做到“文通”并不简单,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不强, 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次作文一写完, 就合上本子, 交给老师完事, 从此与自己再无关系。为此, 每次作文写完之后, 我都要求学生要轻声地读一读, 发现错词病句等问题要及时改正。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 一些较隐晦的问题发现不了, 所以学生自己读完后, 我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读, 或者在学生交作文时, 让他们读给我听。我听出问题后, 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六、互评互改, 提高质量

通过朗读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 我采取互评互改来克服修改作文的片面性。

1. 教师示范修改。

从学生习作中找出典型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 有时抽出好、中、差几篇文章, 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对比, 联系习作例文的相关例证, 边讲边改。同时, 教给学生修改的要求步骤和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做铺垫。

2. 学生互评互改。

这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修改时, 一人读, 小组内其他学生听, 听后集体评改。一方面, 可以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 取长补短;另—方面, 他们在评改别人作文的同时, 也懂得了如何优化自己的习作。

3. 集体评改。

组内评改完, 再拿到班上, 由各组选一名代表读作文, 讲评改意见, 引导其他学生对评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评改意见更完善。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篇2

汪丹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搞得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一、扎实字、词、句教学关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学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文章都是有字、词、句组成的,只有把每个字都写对了,每个词都用好了,每句话都写通顺了,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这样文章才可能越写越好。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在构成学生表达能力的各项基本功中,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所以在作文起步训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都要十分重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的训练。只有通过严格的词、句训练,使学生学会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写好。

二、学说,为写打基础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学会说话,哪怕口头不说心里也要有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声音小,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

1、丰富学生生活,激发表达欲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他开口说话或写文章,必须得让他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就是说首先他肚里要有货,脑子里要有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肚里有货脑中有事就是对身边的客观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生活有所感悟。小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也可以说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时间多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天文地理、生态物象、文化礼仪、民族风情、人情世故等等,让这些丰富的内容去充实学生的头脑,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的基础。第三、和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多看多接触: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听美妙的音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旅游、摄影、逛书店,去动物园等等。肚里有了货,接下来就要引导和激发学生产表达的愿望,训练学生大胆说话,注意训练时要求学生表达清楚。

2、充分利用说话课,多给不说、怕说、不愿说、说不好、声音小的学生机会。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先说,然后启发、调动鼓励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大胆说。声音小的没关系大声点儿再说一遍……说错的听听别人怎么说再来一次……无论内容如何,多表扬肯定,这样他一定会慢慢进步的。对说话不着边儿的学生不要一下全盘否定,先发现闪光点,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让他体会。教师的语言要委婉动听,带商量的口吻,也可让其他同学帮着指出优缺点,再让他体会修改。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一天强过一天……课堂发言活跃了,想说话的人多了,会说的也越来越多了。

3、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例如:爱看什么动画片,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8岁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摆故事讲笑话猜谜语背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鹦鹉学舌结对子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的途径。

三、“说”是过渡,“写”是归宿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要求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最初的训练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实验写话、游戏写话、想象写话等等)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语言的能力发展在后,起步的前后不同,因而能力的高低也不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高得多。所以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做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做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之前,尽量留出一定的时间先启发学生说,说了再下笔。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学了汉语拼音,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之后,可先让学生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当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可采用汉字夹拼音的方法学习写话。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和生字词,还能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等学生的识字量增多,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看图写话、想象写话、观察写话等。由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上升到写意思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几句或一段话。

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用“月亮”一词说一句话并写下来。学生能想出的句子如“月亮挂在天上。”这是一个较简单的单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天空像什么?什么样的月亮挂在天上?挂在什么样的天上?“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弯弯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你还可以怎样把这句话写长?(写具体写生动)“一轮弯弯的像小船似的月亮挂在高高的黑黑的布满星星的天上。”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都不丰富,所以训练时要让他先说或写内容和句式都比较简单的句子,等掌握的字词及学习的句型多了,就可以让他学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不同内容和句型的句子,如用“喜欢”一词造一个疑问句,一个感叹句;用上“很多、喜欢、游玩”三个词写一句话,一段话……训练时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写错别字,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意义,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此外,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写话训练的方法,很多教师在作文训练时都喜欢采用,只是起步时间的早晚和训练要求不同而已。

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总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样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发展过程。

浅谈三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3

一、重视起步,引发兴趣

小学生系统地作文是三年级开始的。“作文”为何物,学生不清楚。所以第一节作文课就显得特别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会说话吗?你们会写字吗?学生都觉得奇怪,在他们惊讶之际,教师告诉学生,把想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拉开作文学习的大幕,学生就会觉得作文其实很简单,就跟说话写字一样简单,从而引发起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读学例文,典型引路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文字优美,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完之后,分析文章的主要优点。时间一长学生心中就留下了一个个例文的影子,写作时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积累素材,言之有物

作文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如果缺少做饭的材料,厨艺再高明的师傅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作文也是如此,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1.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积累。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如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风和日丽……第二步,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细心观察。第三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不同之处,避免写作上的雷同。如“雨”,北方一年三季有雨,春雨的特点是多而大,来得快,去得急;秋雨的特点是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第四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和物,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并从中挖掘出其思想意义。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例如,一名学生记录一群蚂蚁战胜大青虫这一现象,我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和他交流:“蚂蚁这么小,为什么却能打败比他们大好多倍的青虫呢?”该生发现这件事带给他的启示,得出结论: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这就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科技小制作、读书节等,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四、强调字数,保证篇幅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了写作素材但并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同一题材,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文章,而有的学生仅只言片语便无话可说。这时我就通过强调字数来保证篇幅,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了字数,便不限制所写的内容,可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学生都有话可写了,再一点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写,哪些内容应删掉,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高就应该不惜笔墨详细写,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不高就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五、加强朗读,修正错误

句顺文才通,而三年级学生能做到“文通”并不简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不强,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次作文一写完,就合上本子,交给老师完事,从此与自己再无关系。为此,每次作文写完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要轻声地读一读,发现错词病句等问题要及时改正。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一些较隐晦的问题发现不了,所以学生自己读完后,我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读,或者在学生交作文时,让他们读给我听。我听出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六、互评互改,提高质量

通过朗读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我采取互评互改来克服修改作文的片面性。

1.教师示范修改。从学生习作中找出典型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有时抽出好、中、差几篇文章,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对比,联系习作例文的相关例证,边讲边改。同时,教给学生修改的要求步骤和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做铺垫。

2.学生互评互改。这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修改时,一人读,小组内其他学生听,听后集体评改。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另—方面,他们在评改别人作文的同时,也懂得了如何优化自己的习作。

3.集体评改。组内评改完,再拿到班上,由各组选一名代表读作文,讲评改意见,引导其他学生对评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评改意见更完善。

另外,在教师单独批改时,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语言基本通顺,事情基本清楚,就应给予表扬,让他们感觉写作其实并不困难,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4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作文起步练习的重点是写好句子。所以, 学生首先要养成阅读并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理解并熟读成诵课文里的优美词、句、段, 以便在习作时有话可写。新教材的内容形象鲜明, 文质兼美, 富有童趣, 并且阅读与作文结合比较紧密。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即从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知识和方法。而由于写作的需要又带动了大量的阅读, 则能够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从古到今, 人们如此重视阅读与诵读, 是因为诵读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提供范例。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 不但要求诵读教材中的佳词美句, 而且要引导其诵读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同时, 由于二年级儿童识字少, 他们最初的阅读是从一些拼音读物开始的。因此, 笔者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 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 也适当推荐一些古诗词、童谣、儿童诗让学生大声诵读。如春天到了, 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 春天多美啊!花朵是新的, 叶子是新的, 连小鸟的叫声也是新的, 这么好的春天, 我们一起来读诗是最好不过了!可以出示日本金子美玲的诗《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也可以出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柳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诵读过程中, 不断变换形式、创新游戏, 采用多种方式, 让诵读过程充满乐趣, 如跷跷板读、推浪读、拍手读、对歌读、表演读等。这些诵读形式简单易行, 虽然大多只是形式上稍作变化, 但是好听的名字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老师生动性的命令一起:“小小波浪推起来”、“小小板儿翘起来”、“小小手儿拍起来”、“小小火车开起来”……学生咿咿呀呀的诵读声便此起彼伏, 煞有乐趣。潜移默化中, 学生就从课内外阅读中汲取了营养, 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可以这样说, 学生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 是写作时构思行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最直接、最原始的素材。

二、培养说话的兴趣

小学生作文大致要遵循“思维———说话———写话”这样的顺序。而思维是说话的基础, 写作是将说话进一步明朗化的过程。因此, 在低年级阶段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对于作文起步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已经具备了初步听说能力的二年级儿童,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并消除方言, 规范口语, 定期留给学生课堂说话的时间, 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刚开始是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儿童喜欢的故事讲, 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复述。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 听起来就特别认真。听了故事后, 让学生先分组复述故事内容, 再从每组中选一名学生到班上讲, 促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习叙述。这样通过学生全员参与复述故事内容的手段,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学生能复述老师讲的故事基础上, 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为今后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如看单幅图想象故事的情节, 观察多幅图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或故事的结尾, 延续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凡看图作文, 都可根据画面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如果说图片能激发儿童的思维, 那么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 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作为抓手。如在“夸夸我的文具盒”活动中, 教师着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静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摆在面前, 然后提示他们从形状、颜色、图案、构造、作用等方面观察。其步骤是先学生自己说, 再分组介绍, 然后举行班级讲演赛。在进行静物口头叙述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学生口头叙述动态事物的能力。如在“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操场场面与升旗情景这两个有发展顺序的事物。在课堂上的说话练习中,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 踊跃发言。如顾之昕同学是班上的高个子, 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观察得最全面。她娓娓动听地讲道:“早上, 我们和着音乐的节奏, 踏着有力的步伐走向大操场。不一会儿, 在升旗台前形成了几十条整齐的队伍。庄严的国歌响起来, 升旗开始了!两位升旗手有节奏地牵动着绳子。国旗沿着银灰色的旗杆徐徐上升。我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当上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当国歌奏完时, 国旗正好升到旗杆的顶端。一阵风吹过, 国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在蓝天下迎风飘扬。”

三、培养写话的兴趣

当二年级学生有了丰富的口语基础时, 就要及时引导他们去写。教师在指导时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让他们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即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只要通顺就行。在训练中, 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操作。一是逐步练习把说话课上说的一段话写下来。如前面谈到的把看图说话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把“夸夸我的文具盒”这个口语交际活动继续下去, 写成题目为《我的文具盒》的小片段;在“我看升旗仪式”的观察活动中进行口头交流后, 鼓励学生写一篇观察笔记《升旗仪式》。学生的想象通过这些练习, 既巩固了以前听说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又开启了习作的大门。二是有机运用课文中生动的故事情节, 续编作文。教材中选编的各类课文, 紧贴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兴趣, 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随机地诱导学生, 给课文中的人物想象结局, 给故事发展过程添画一个场面,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片段练习也是作文题材之一。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思路发展故事、创作故事。特别是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以后, 教师可将“听故事, 说故事”的形式变成“续编故事”, 思维训练的强度逐步加大。一些优秀篇目, 比较适合学生进行续编。如学习了《蜗牛的奖杯》后,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续编童话故事《蜗牛又得奖了》;读懂了《狐假虎威》这篇成语故事后, 启发学生续编《狐假虎威后》或《狐狸神气不了啦》;读《会走路的树》后, 续编童话《小鸟作客》;理解《狼和小羊》时, 引导学生把课文结尾一句“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中的省略号补充具体。在操作时, 笔者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越具体越好。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 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指定内容写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放手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谁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譬如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颜色、形状, 尝尝它的味道, 把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说一说, 再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当然, 这样的作文虽然稚嫩甚至有点可笑, 但毕竟是起步。赞可夫曾经说过:这些作文虽然幼稚, 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另外, 为了配合作文起步训练, 教师还可在班上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如为自己的写话配插图。在文字旁配以鲜艳的彩画, 学生显得很有兴趣, 也愿意修改自己的文章。经常选读学生的优秀习作, 或布置在班级“学习园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能收到大成效, 它不仅能很好地激发习作优秀学生的荣誉感, 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羡慕心, 更重要的是这两者都能激发出学生想写出好文章的主动心态,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其浓烈的写作兴趣。

起步作文训练之日记教学 篇5

四川什邡元石中心小学 刘德蓉

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选择其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有重点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是练笔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起步作文训练的终南捷径之一。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初步接触了日记,基本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可写的内容等。寒假中我为学生布置了几则日记作为假期作业,本以为春节里的趣事很多,学生可写的内容广泛,日记效果一定不错。然而,开学一检查,却十分不尽人意:一大半学生找不到主题,记的尽是流水帐;还有几名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临时赶了几则日记,内容散乱,毫无意义;更有甚者,连笔也没动,问其原因,答曰:不知怎么写。只有几名平时十分优秀的学生,写得还有趣,内容也真实,语言也较生动。检查的情况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是啊,学生初步接触日记这个新鲜事物既有因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又有因恐惧而产生的高不可攀心理。那么,如何在这一阶段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留住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兴趣盎然,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呢?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鼓励和指导相结合,激发日记兴趣,让学生敢写。开学初,我认真的阅读了孩子们的假期作品,并从孩子们的日记中选择了几则优秀作品作为范文在全班进行讲评,让学生参与评议:说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以作怎样的修改。教师同时也作一些点评和修改。教师在讲评中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选材、甚至一个标点。称赞这些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是一个作家材料呢!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心里就会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就会感到写好日记并不难,于是写作热情也就会得以激发。没被选读的学生,也从听中了解一些写作方法,同时也有了努力的目标。就能变怕写为敢写,这也就迈过了写作的第一道坎。

二、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写;介绍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拿起笔,首先碰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知日记该写些什么。我们要告诉学生: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的素材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只要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习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培养学生观察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人、事、物开始他们的观察,并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教给观察方法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除了用眼看,还可以用耳朵、用心。于是,在老师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后,一则则形象生动的观察日记《钻笔刀》、《我家的小猪》、《小白兔》、《鸡冠花》……在学生稚嫩的笔下诞生了。其次,可以通过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内外阅读量明确规定:

一、二年级学生每学年至少要读五万字;

三、四年级学生需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读一百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多读书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建立课外阅读小组,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为学生读一些优秀作品。都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开始写日记时,往往不知道怎样用书面语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会模仿,比如:学生学习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就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来写《假如》,学完小诗《谁和谁好》一文,就可以让学生仿写诗歌,同时学会运用课文中语言形式来写作文。当然,模仿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精品,探索写作规律,尽快进入更高的创新层次,而绝不是永远趴在前人或他人的脚下爬行。要想模仿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认真阅读,语言精品读得多了,受到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自然就能做到文从字顺。

三、及时展示,及时评价,让学生乐写。

教师要求学生勤于动笔,每天写一则日记。要写好日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 “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教师及时批阅,并坚持每天选出几则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学习,同时将孩子们的优秀日记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让全班同学学习、品读。这样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时,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被大大的激发出来了,精彩也就逐渐生成。每天总有几个孩子围着我问:“刘老师,我的日记被选上了吗?”“这是我昨天写的小诗,请您帮我看看。”

四、老师和学生共同动笔,记下每一“心动”时刻。做到师生同写。

教师布置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而教师只是检查评定,仍然体现教师高高在上,是“检查官”、“监督员”,学生的主动性也不会太高。为了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体现师生平等,教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学习的范本,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作业”。教师日记可写的内容很多:班上的有趣事件、突发事件、学生的进步表现、对孩子们的期望,建议等。学生既能从教师日记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又能通过日记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作好作品的收集与保存,建立班级作品库。

每学期将班上学生的优秀作品和老师的部分作品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编辑《我们班的成长故事》一书。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校刊、校园网站、各级报刊杂志进行发表。告诉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班、我们学校、甚至全市、全国的“著名作家”。有了奋斗目标,学生的创作热情就更高了,创作潜能也被大大的开发出来了。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班上学生写日记的兴趣都特别浓,写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写人的、记事的、写动物植物的、写景的、编故事的、写心情感受的…...。写作语言越来越准确生动了。如今批阅孩子们的日记已成为我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快乐时光。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6

一、大量阅读,强化语言储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胸中有了文化沉淀和文学积累,才能在写话时顺畅表达。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就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才能在写话时顺畅表达,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模仿性强,他们需要一些作品去吸收、参照。为营造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在班内建立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推荐了《三字经》、《百家姓》、《小布头奇遇记》、《古诗文诵读手册》、 《365夜知识童话》、《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中华歌谣100首》、《寓言故事三百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狐狸列那的故事》、《淘气包埃米尔》、《伊索寓言》等优秀图书;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为学生制定了读书规划,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师推荐的优秀图书,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的读书积极性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学用结合,强化词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潜能,因为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也要在课上或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在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学过的词句,引导启发学生的记忆,学用结合,使之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并要求学生不论在与同学交流,还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定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完整、通顺地表达出来。另外,还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把所积累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三、自由写话,让学生尽情倾吐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培养他们对写话有兴趣,首要的一点是降低写话难度,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由地表达。这样,对写话内容感兴趣,他们就有话可说,有话爱说,愿意说真话,说实话,自由地倾吐心声。如学完《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师让学生自己写一写有关四季的文章,学生写出了许多好的文章:有的仿照写了自己眼中的四季,有的把自己喜欢的季节写了出来,还有的对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进行了对比写。学完《炮手》,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有的小朋友写了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进行了建设,比以前的房子更大、更好,有的小朋友写出了炮手回到家乡后,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又把自己的房子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了重建等。还有的小朋友还写了夏天看瓜的事情,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坐在瓜棚里,吃着甜丝丝的西瓜,偶尔一阵微风吹来,真是“仙人”一般的享受;有的小朋友写了假期里跟着妈妈到外地看望在外打工的爸爸等。看来,学生只要对所写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提倡学生写话自由,并非放任自流,不管怎样,教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学生写了邻居之间的事,有的写了自己父母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事等,这样,才能体现新的教材特点,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交流展示,增强习作动机

交流是写话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写话之前要交流,做到说写结合。写话之后要有交流,每次批完写话,教师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传看,看老师用波浪线标出了哪些好词好句,把自己最得意的地方读给别人听。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这次练笔中出现的有个性、有新意的优秀作品,并把每次的优秀写话集订成册,让学生去互相传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对获奖的作文进行统一编排,统一打印,统一装订,编印成优秀作文集,发放给学生阅读,学生的习作一旦被编入作文集,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鼓起写好作文的勇气,进一步调动了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鼓励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着鼓励为主的原则,批阅学生的写话时,应从整体入手,采取“五星加鼓励性评语”的方式,做一个总体评价。①采用“星级制”,一星保底,上不封顶,不管写话水平如何,只要学生认真对待,老师就给予肯定,得一颗“基础星”,写得越出色,得星就越多。②学生的思维、写作水平不同,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应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并在评语后面画上一些有趣的符号。

怎样抓好低年级习作起步训练 篇7

一、激发兴趣, 培养习作习惯

低年级习作, 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让他们认为习作是件趣事, 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儿童喜欢听故事, 因而, 教师可经常讲小故事给学生听, 让学生复述或写下来, 他们乐意做。“我写我口”, 让儿童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 教师对他们要降低要求, 并时时给予鼓励。这样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促使他们想写、爱写。儿童好奇心较强, 鼓励他们把听到的、看到的写成日记, 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会说话, 训练表达能力

1. 纠正方言, 学会说话。

农村儿童, 大多受方言的影响, 语言不够规范, 甚至还带来方言土话、白话。因此, 教师必须善于引导, 及时给予纠正, 指导他们说普通话。

2. 重视字、词、句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说一句或说几句简单的话。

在识字教学中, 我不但要求学生会读、会写, 而且重视会运用。我常把每一课中一些能扩词的生字组织学生进行“字开花练习”, 有些重点的词则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话练习”。如教“学”字, 引导学生扩词, 学生组出了“学习”“学生”“学会”等词。然后逐渐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说话:“我要好好学习”, “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我要好好学习”等。另外课后要求造句的词, 我同样要求他们用不同句式造句。这样经常进行扩词、说话和写话练习, 既巩固了生字词, 又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起步做了准备。

三、学会摘抄, 丰富语言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低年级学生语言贫乏, 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机, 教师除了鼓励他们背课文以外, 还要学会摘抄。这样日积月累, 形成习惯, 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文化底蕴也定能越来越厚。

四、指导观察, 学会具体表达

1. 实地观察训练。

如, 带学生观察校园的旗台:旗台位于校园的什么方位?旗台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旗台什么颜色?大约有几米高?每当星期一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时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对校园有个总的认识, 然后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一说, 完成一篇口头作文。

2. 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观察训练。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 图文并茂, 插图生动感人, 是课文内容的形象反映。教学时, 我是这样训练学生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的。如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各有什么本领?有一天,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出去玩, 它们发生了什么事呢?除了结合课文, 我还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把句子说具体的活动。

五、留心观察, 激发创作欲望

大自然绚丽多姿,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它是学生说话、写话的源泉。小学生好奇心强, 他们所见所闻是很多的, 但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和表达, 往往感到无话可说, 或者表达意思不完整, 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如观察“月季花”, 要引导学生抓住月季花的颜色、形状、茎、叶以及气味,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形成良好的习惯。

低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8

一、关注文本“语用”点, 学会遣词造句

语文学习是终身的, 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 都是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那么, 我们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就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进行语言迁移的意识和实践, 与学生特定阶段的读写活动相适应。 在识字读词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明确向我们指出的关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

教学《北京》一课生字, 其中“矗立”这个词, 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怎样处理好这个词语的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运用呢? 一番思考之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师:大家看这个“矗”字, 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牢牢记住它呢?

生 (争先恐后) :这个字是由三个“直”组成的, 品字形结构。

师:嗯, 我记住了。 三个直, 这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是?

生 (相当肯定) :站得特别直!

师:三个直叠在一起, 看来这东西不但直, 还要…… (师手势提醒)

生 (兴奋) :高!

师:对! “矗立”就是指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 一般不用于写人。 书上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呀?

生: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你在电视上或是在什么地方看过哪些东西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呢? (多媒体出示法国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泰山、高楼等图片, 引导学生遣词造句)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落实了“语言运用”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设计, 既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又提升了识字教学的层次, 增加了汉字的厚度。 如此长期积累, 学生的“语言贫血病”不愁得不到根治。 手中有粮, 心底不慌, 写作, 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巧借文本读写点, 激发习作兴趣

低年级的课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就是入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 有天真烂漫的儿童诗, 有洋溢着真善美的童话, 学生读来朗朗上口, 喜欢异常。 课文的插图都很精美, 特别适合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自在地遨游在语文天地。 教师备课的时候, 如果能进一步挖掘教材的典范功能, 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初步要领, 必将成功地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有一首儿歌, 写得真好:“三个圆圈, 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 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 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 你来试试看。 ”课堂上, 我让学生大声朗读了这首有趣的儿歌, 要求他们读得准确通顺, 然后, 我热情地向学生提出我的邀请, “同学们, 我也能用几条简单的线条, 变出可爱的图画。 ”我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几笔过后, 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刺猬就趴在黑板上睡大觉了。 学生当然是惊叹, 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笔, 准备模仿。 学生画完刺猬, 我再次向学生建议, 咱们也来编首儿歌, 学生一听, 兴致更高了, 随着我的再次示范, 学生说出了画刺猬的步骤:“一个半圆, 一个小角, 画出刺猬。 ”我鼓励学生:“再加上哪一句, 儿歌几乎就成功了呢? ”有个学生特别聪明, 看着小刺猬全身尖尖的刺儿, 大声叫了出来:“刺儿尖尖! ”哎呀, 这简直就是精品儿童诗呢, 这效果, 都比我预期的好了不知多少。

接下来, 我让学生动脑动笔, 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 这是学生喜欢的事情, 所以没几分钟任务就超额完成, 学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我们齐心选出几幅最出色的, 贴到黑板, 然后根据小作者的提示创作儿歌。 完了我郑重其事地把这几首儿歌记录在一本漂亮的本子上, 告诉学生, 这是你写的第一首诗, 非常精彩, 等你长大了, 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的。 学生兴奋得小脸蛋都红扑扑的。 我也笑了, 我知道, 我已经将创作的种子成功地播在他们的心田, 那么,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 就是不时给它浇浇水, 施施肥, 等待它开花结果了。

三、巧抓文本典范性, 实施写法迁移

一切创作的开始离不开模仿,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好奇心强, 模仿能力远远超出高年级的学生, 但是, 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具体为主的, 加工能力有限, 在表达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然后, 教师有意识地加以仿说仿写训练, 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形成迁移,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北京》一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 备课时我就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上次的单元测试中, 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看图写句话, 介绍图片中的一处景物, 许多学生都写得不甚理想。 是不是可以借助这次的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 于是,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课文要求背诵。 当然, 简单的重复读书是会让学生厌倦的, 我和学生合作, 采用各种有趣的形式朗读, 努力做到熟读能诵。 接着, 迁移开始了。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周末在良峰公园拍摄的几幅照片:公园的假山喷水池, 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大片灿烂的野菊花… …学生对这些景物都不陌生, 但如何引导他们把所见所感表达出来呢? 我建议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然后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优美词句来描述, 马上就有学生把书本上的“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句话迁移变成了“公园的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 灵感滚滚而来。 “公园里到处是绿树, 到处是鲜花。 ”“公园里绿树成荫, 鲜花盛开。 ”“元宵节, 到公园来看花灯的人群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句子从学生的笔尖流淌, 汇成一股激流, 荡涤人心。 甚至有位学生在文章末尾感叹:“良峰公园真美啊! 我们爱家乡, 我们爱诏安的良峰公园! ”

摘要: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 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

强化训练,迈好起步作文 篇9

一、挖掘课内素材, 有效读写

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比较大的问题是, 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作文辅导时辅导谋篇布局的多, 指导如何表达的少, 指导学生如何发现素材, 如何发现写作素材就更少。三年级和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可等闲视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设计写话训练:或让学生运用文本语句写一段与理解文本有关的话;或让学生把对文本语段的感受写下来;或让学生想象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对话, 再写下来;或让学生续写, 或让学生补白, 或让学生把某一处写具体……这些阅读教学中的写话训练起到了双重功能:一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深化对文本本质的把握;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现行语文课程设置不能改变的状态下, 必须强化阅读课所承担的语言学习的任务, 注意语言积累的精神, 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凭借教材, 以课文的内容作为写的素材, 主要进行优化词语、句子、段落的训练,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箭双雕, 使理解和运用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在读写结合方面, 通过对教材的钻研, 发掘课文中可仿写的元素, 随机进行仿写。有仿写句的, 有仿写段的, 有仿写篇的, 有短的, 有长的—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 教师可以提出:天空中的火烧云的形状只有这三种吗?这些形状都是作者的, 那么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再观察图或回忆平时看过的火烧云, 大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再把他想象成其他动物、植物。学习作者把你想象的火烧云的形状按样子——变化——消失的思路写下来。有了教师的引导、范文的引领, 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他们的笔触下, 火烧云变成了公鸡、老虎、菊花、荷花……是那样的惟妙惟肖, 生动有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这种同步结合的优化训练, 理解促进了运用, 运用深化了理解, 形式与内容兼顾, 是一举两得、切实可行的写的训练的途径。

二、创设情境, 有效进行专项素描训练

小学中年级, 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 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不断加强, 能通过观察, 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 可以说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 中年级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吴立岗教授与特级教师贾志敏创造适合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形式——素描作文, 成为这一阶段作文训练的首选。即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 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 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 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因此, 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 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 使人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在教学中, 我主要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等。这样从点切入, 夯实基础。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为作文表达具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专项训练一般是这样做的:首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其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小词库, 词库里分类排列着学生可能用得上的各类词语, 丰富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在学生表达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 将观察所得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交流, 评议修改, 从炼句到构段逐步实现具体表达。

(一) 动作素描的训练:如让学生表演哑剧, 让生上前擦黑板等, 学生观察后当堂描述, 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动作的词进行细节描写。学校组织系列体育节活动, 如乒乓球颠球比赛、跳绳比赛, 都采取再现乒乓球颠球、跳绳的动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本处的素描时, 提供相应的好词句, 进行有关细节的表达指导。

(二) 对话素描训练, 通过课文《陶罐和铁罐》中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阅读赏析, 再引导学生明白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位置及提示语后标点的变化, 然后设计对话情境让学生当即描写。也可以让生表演小品, 当即描写。回家后, 将自己与家人的对话, 或在路上听到的对话描写。这样的训练, 使全班同学都掌握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尤其是提示语的写法及相关标点的使用方法, 起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实效。

(三) 心理素描训练, 在创设情境《发考卷》的作文课上, 因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吻合的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激发了学生说写的兴趣, 也是很好地进行了心理素描。如发考卷前自己心里怎么想?发考卷中, 当听到一向基础差的同学考了90分时, 自己却只考69分, 心里怎么想?看到自己的考卷, 发现成绩与老师练的不一样时, 又是怎样想?学生因有切身感受, 把自己在发卷前后的心理变化真实具体地写了下来。

三、镜头定格, 及时指导细节表达

创设情境作文中采取“镜头定格”, 并给予表达的指导, 学生兴致勃勃, 习作的效果事半功倍。如“斗蛋比赛”“发考卷风波”“扳手腕比赛”“种豆”等等。多是先让学生们去做一做, 然后进行有关细节的表达指导。如“斗蛋比赛”的作文, 就可进行这些细节描写“蛋的外形和名字及由来”“赛前中后, 我的心理变化”“比赛者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心理”“观众的反应”“采访斗蛋王的情景”。每个环节都定格, 让学生及时当场描述, 在描述中互相补充, 从而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表达。这样在活动中写作学生记录的是“现在时”, 靠回忆建立的场面永远不如正在发生的来得新鲜, 尤其是同学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心情等等。在活动中,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所以, 在作文指导时, 可以提醒学生: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看看他是怎么走上了讲台, 注意看他的表情多有趣等等。尤其在选手将进行比赛时, 教师采访他们, 这时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同学们描述选手怎么走上讲台;比赛的动作神态怎样。自己的心理怎样?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对正在发展的事情叫停, 也就是电影中的“镜头定格”, 为的是告诉学生此处要注意观察。又像把一个比较长的连贯的生活划分成一个个阶段, 就像电影胶片一样, 把一件事情分成了若干个镜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 把本来瞬间即逝的生活拉长了、变细了,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 知道什么时候该仔细观察, 该观察什么, 怎么观察!重点段解决了, 篇章的完成便水到渠成。虽然, 在这样指导下的作文可能会大同小异。但今天的相似是为明天的百花齐放做准备的, 没有今天这样的指导,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是一纸空谈, 尤其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 更应该如此。

四、突出重点, 注重各种结构段的训练

中年级的分类素描从形式上说, 正是一种“段的训练”。段的功能举足轻重, 前连词句后举篇章。写段是低年级说话、写话的继续, 是高年级成篇作文的铺垫。写段有利读写结合, 可以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费时少, 见效快。因而, 中年级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写具体”是一种常见的段的结构。基本形式有“总起 + 分叙、分叙 + 总结、总起 + 分叙 + 总结、全分叙”, 在教学中, 渗透从多方面来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段方法, 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习得方法。如“天气真热呀!引导学生从树、动物的表现、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多方面来写……“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听课”, 引导学生从老师、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学校正基建, 可指导学生围绕“校园真吵呀!”引导学生从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多方面来写具体。

总之, 只要在中年级进行这样系列扎实而有效的训练, 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说得具体就不再是难题。“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便会减少, 就能写出条理清楚、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摘要: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不会观察, 不会想象, 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为此, 本文着重从挖掘课内素材, 有效读写;创设情境, 有效进行专项素描训练;镜头定格, 及时指导细节表达;突出重点, 注重各种结构段的训练等四个方面, 论述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从而迈好作文的第一步。

低年级起步作文的思考 篇10

(一)重视字词教学,积累词汇

一年级教学以字词为主。词是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学英语时,人们会花很大工夫去背单词,因为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句子的理解和表达,学习语文也一样。

学生刚接触汉字,是通过色彩明亮的插图、象形文字的引导,使他们一下子感觉到汉字的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启发他们根据字意,结合生活实际练习组词,这是他们特别喜欢的事情。例如在教学“山”字时,他们的组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大山、青山、山泉、群山、上山,还有人组了“泰山”“黄山”,此时我便称赞:“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啊!”再以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来赞美祖国,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江山的向往之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其实孩子比成人更喜欢被肯定和赞赏,对于老师给予的赏识和令人鼓舞的重视,是他们强大的内动力。

( 二 ) 重视句的教学,运用好句

二年级的教材中,编入了很多造句练习。教师可以通过造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用掌握的知识去表达、创造新的生活。造句练习是先凭借课文内容,理解掌握词语的意思用法,然后跳出课文,迁移运用,由仿到写,形成能力。第四课《日月潭》中有这样一句话 : 一边像圆圆的太阳 , 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我要求学生用“一边……一边……”仿写句子。他们很快写出:菜园里,一边种着青菜,一边种着黄瓜。由于是仿写,他们对于“一边……一边……”只能理解到这步。于是我告诉他们这个词还可以这样用: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接着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好句。例:爸爸一边喝啤酒一边看足球比赛。妈妈一边盛饭一边对我说:“快洗手,吃饭了”。鸟儿在天空中一边飞翔,一边唱歌。现代汉语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

( 三)重视段的教学,培养习惯

在对字、词、句的学习和理解之后,便是向段篇过渡的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听话说话、看图写话练习,要求学生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说得明白,有步骤地写作。不仅要让学生做好每一篇习作,而且要积累说话、写话的方法。

作文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学习,还应与课外阅读、学习紧密联系。我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无论国内外的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科普知识、寓言等,凡是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健康的作品尽管让他们去读。不仅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同时也为写作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以生活为基础,选好写作内容

(一)趣味性

孩子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也有属于自己的充满情趣的文化世界。午休时,我发现同学们拿着好多小卡片在传阅,上面印着:小樱、王小明、小可、皮卡丘等卡通人物。我灵感突发,这不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会,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卡通人物,为什么?然后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作文。

陈聪聪:书桌上出现了一阵白烟,我的玩具机器猫活过来了。我高兴地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机器猫摇摇头说:“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帮助你复习功课吧。”我听了惭愧地低下头……

杨鸿飞:我打开门一看,蓝猫拿着几本课外书站在外面。我惊喜地问:“你是来找我的吗?”蓝猫把书放进我的手说:“这几本科技书送给你,愿你学到更多科技知识 , 变得更聪明!”我看着这些书高兴极了,当我想起道谢时,蓝猫不见了……

吴丹妮:我刚睡着,小樱就用魔棒把我敲醒。她笑眯眯地说:“我是来帮你达成心愿的。快把你的愿望告诉我。”我想了想说:“奶奶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又要做家务,很辛苦的。请你让奶奶每天晚上睡个好觉吧!”小樱点了点头。只见她拿出“眠”骷髅牌……

批阅了孩子们生动的文章,想到他们神采飞扬的交流情景,我想:对于孩子们的文化活动何必一定要严厉训斥、收缴封锁呢?若能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并使之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不是更好?

(二)探究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独立思考,提高质疑能力。如新教材《两只小狮子》中,一只小狮子整天刻苦练功,另一只却懒洋洋地说:“就凭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大王,我以后会过上好日子的,不用担心。”课堂上,孩子们就这句话说得对与不对展开了争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既提高了能力,又懂得了道理。

( 三)综合性

平时,我常常把写作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例如兴趣课上,我让学生们开展折纸活动。活动中,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跟着兴趣走,折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若有不会的,可向家长讨教,从书中模仿,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达成目的。

三、以写作为桥梁,开发学生潜能

(一)通过写作挖掘潜能

这学期,学校要求“个性化”教室布置。我便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并把这一职业画下来,并且剪下自己照片的头像,贴在画上,看上去又逼真又有趣,然后写一篇习作《我的理想》。从中我发现了他们的兴趣所在。我想何不好好利用和培养一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于是我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参加黑板报活动,他们自己排版,自己找图画,自己确定颜色,没想到黑板报出得还真不错,排版合理,图画新颖,颜色鲜艳。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挖掘了他们的空间智能。陈瑛同学的理想是体育老师,我发现她的广播操做得特别好,动作到位,很有节奏。领操这项工作她一定能做得非常好。

(二)通过写作发展智能

上一篇:小叶女贞下一篇:矿井轨道的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