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管理

2024-08-22

统计信息管理(精选十篇)

统计信息管理 篇1

一、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统计工作正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其内容、范围及服务对象均有较大的延伸和拓展。医院统计工作是实现医院内部发展的中心环节,但如今的统计工作却远远满足不了医院科学管理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医院统计专用程序体系相对落后。

医院医疗管理是多层次的,是需要统计系统不断更新与完善的,并不是医疗报表的固定模式和单一的统计所能满足的。误导医院领导的决策,医院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得不到展示,这些都是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不完善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国内医院的统计方式大部分是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使得一些统计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2.统计数据检验方法匮乏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的失真。

国内医院统计数据方法单一,各科室按日或按月定期报送,统计人员再按其所报数据进行录入整理。虽说数据统计完成了但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却无从验证。而个别临床科室为患者办理“假出院”,让病人中途再次办理入院手续,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人为增加医院出院病人数量,使统计的数据失去真实性与准确性。

3.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尚未得以充分认识。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在医院当中的重要性,认为统计只是简单地进行数据收集、审核、汇总而已。没有想到其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甚至将统计科室归类于后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舍不得投入,导致使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常少,大大降低了统计人员的主动与积极性。

4.统计队伍人员配备不合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

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统计人员大部为专业者,医学理论匮乏,知识过于陈旧,卫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对统计的大量数据只能说“是什么”,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由于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导致其对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要适应医院的深化改革,同时将统计改革作为重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代齐步改善和提高医院统计工作水平,从而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1.明确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医院统计工作机构。

目前部分医院还未组建专门的统计部门,有些甚至是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过来的兼职人员。这样不但轻视了统计部门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统计部门的效果性。通过设立一个统计机构,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组织、监督、协调、指导、汇总有效地实现统计工作主体明确化、统计职责具体化、统计工作责任化。

2.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统计工作的水平要想得以提升,还得是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具有肯干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贯彻《统计法》,遵守统计工作职责,熟悉统计业务,掌握与医院统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增强统计服务意识,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了解管理上的需要,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调整统计项目,认清当前形势,满足不同需要,不能被动等待,应积极地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3.加大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现代化管理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使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重新认识统计将统计视为重点工作,并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预测、监督、咨询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必须从单一业务分析向全面综合分析转变,建立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决策层对医院情况全方位把握,将医疗效率统计、医疗质量统计、社会效益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比较分析法、成本性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手段强化成本效益的分析,建立起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

5.制定可行的统计数据核查体系,把好统计信息质量关。

统计数据的生命在于其准确性。统计口径不统一、制度不健全,势必导致医院统计数据误差,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要完善内部统计制度,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账和报表制度、统计监督制度、统计周期数据普查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数据处理现代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水平。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对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控制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将面临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将统计工作与医院现代化管理密切联系起来,使统计工作更受重视。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和资源共享,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稳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程辉.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病案.2009, 10 (3) :31—32

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篇2

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实例

一、总则

1.为加强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和及时性,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此制度。

2.企业实行班组统计、车间统计和企业统计三级结合的统计制度,并按部门归类不同,分别予以统计汇总。

3.企业的统计工作由企业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企业的统计工作。

4.企业各部门根据计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本部门业务统计需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稳定,不可随便调换调动。

二、统计管理与人员分工

1.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和企业相关部门颁发的报表,按报表内容,确定相应责任部门进行编制。报表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时,由责任部门自行沟通协商编制。

2.企业内部因需求填制报表时,需经总经理审查同意,定为正式统计报表,分发到各部门执行;未经总经理审查批准的报表,各部门有权拒绝填写。

3.统计报表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印刷、发放、收回。填好上交后的统计报表,填制部门发现错误时,可直接与计划管理部门沟通修改,不必重新填写申报。

4.经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后的本部门统计报表,各下级部门应相互传阅。各主管部门上报报表时,必须认真审查,签字后方可上报。

5.需上报给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的统计报表,需经总经理签字后报送,并且还应留有备份备档。

6.各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统计制度流程进行,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拒报。

7.各级部门领导必须严格的重视统计工作,各部门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部门相关行政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三、统计资料的管理/

31.各部门对外提供、公布的统计资料或数据,各部门领导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应由部门统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统计资料提供,不得乱用、伪造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

2.各部门、各车间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计划管理部门人员安排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各种统计资料不得损坏和遗失,对于确实无保管价值的资料,应呈请领导核准后,方可销毁。

3.管理人员应将统计资料以卡片台帐形式,按时间、项目进行整理分类,以便查阅使用。

4.企业内部各部门如需查阅统计资料,应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持批准证到计划管理部门查询。

5.企业外部单位需查询企业统计资料时,必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统计局介绍信,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接洽提供。

6.属于企业机密的统计资料,相关人员必须严格的保密,严防丢失;管理人员在提供统计信息时,应按照企业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统计错误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生错误,如当天发现,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查询修改或自行修改并注明;如次日发现,应在修改后的报表上详细说明。

2.统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填写《统计数字订正单》,予以修正;同时将《统计数字订正单》贴在原报表上,以防日后查阅时误用。

五、统计工作的交接

1.统计岗位和统计人员原则上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专人专职,不可随便或经常换人换岗。除非因特殊情况,统计人员才可调换工作。

2.统计人员调换工作,必须做好交接工作。统计人员调换岗位前,须在1周之内,培训接替人员,使其能独立的工作;必须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向接替人交代清楚;必须将手头上或实际工作中的所有的统计资料与统计工具列出清单并移交。

3.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统计工具主要包括计算机、绘图仪、书刊等。

4.统计人员在交接工作未办妥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因工作调换或交接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3六、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1.统计报表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未附有文字说明和统计报告的报表不是正式的统计报表,不能备案存档。

2.文字说明是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后果的,它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

3.分析报告是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分析报告使文字说明更加的深化和详细。

七、统计工作的考核

1.为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企业将对统计人员的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每月一次,考核成绩与薪水相挂钩;同时,企业每年7月和12月将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

2.考核的具体标准为:

(1)考核采用倒扣分制,每月初每一个统计人员的标准分数为100分。

(2)扣分情况有:

①错报、虚报、漏报、迟报、瞒报或拒报一次,扣5分;超过三次者,每次扣10分;

②未按企业要求统计的或统计形式不规范的,扣8分;

③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未附文字说明或统计报告的,扣10分。

(3)加分情况有:

①根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加分,每篇最高加15分;

②统计分析准确程度高的,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的,每篇最高加20分。

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篇3

关键词: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导入;数据查询;数据库

0引言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电力公司,电力行业协会和发电公司都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统计信息部报送和电力相关的数据,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则根据基本的检验规则及汇总规范对报送来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分析,最后编造成册备案。电力公司等部门主要使用的报送方式是电子邮件,个别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地区(如新疆自治区)采取传真的方式,快报和个别数据的校对和调整则使用电话。中电联各专业的统计人员要用EXCEL对电力公司等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排错、排重、汇总,编制报表。

1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工作业务流程

中电联统计信息部的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①各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统计部上报原始的Excel数据文件。②统计人员根据上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格式校验和数据汇总)。③整理完毕之后再进行数据的核准,校验和修改。④数据校验以后再发布到网页上、或打印成为纸张、或导出相的Excel报表、或印刷成相应的文件。由于是全国大规模的报送,报送方式多样,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报表格式不统一,数据量大,缺乏校验手段等。因此整个过程操作非常繁琐,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

为了提高统计效率,确保统计信息质量,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迫切需要有一套全面、有效的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全国供用电专业泼电专业、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专业和电建专业数据的报送、汇总、查询和统计工作。2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要求开发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主要是:能及时掌握供用电,发电,和电源投资及电网投资四个专业的情况,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用最短的时间保证统计工作连续进行;帮助各专业统计人员做好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减少检查数据、核对数据、整理数据的重复劳动;消除各专业数据换个人“占有”的现象,使全体统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料,提高统计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电力统计管理信系统的开发要满足以下要求:①简易的操作界面、人性化的操作流程。能方便地将EXCEL文件导入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可以方便地将错误数据分辨出来,以便进行修改。②提供以报表为核心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一体化的管理过程。③用户可以在Ⅲ里查看报表信息,也可以将数据以Excel文件形式导出。④快速生成报表,提供丰富的报表打印和自定义报表功能。⑤系统功能分配灵活,不同角色使用不同权限的功能,安全性好。⑥采用B/s结构和丰富的在线帮助、自动安装功能,易于用户操作,便于管理和维护。

3系统的总体设计

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的系统总体架构图中。电力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①客户端要实现数据的导入、检索、查询、组合查询、对比查询等功能。②以Web浏览器的方式进行数据汇总发布,在所有中电联的内部网络都可以浏览查看。

3.2设计内容

本系统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设计方式,C/S(Cent/Sever)部分主要实现四个专业(电源专业、电网专业、供用电专业电专业)的ExceI,DBF文件数据导入,数据的排错、排重、检验、自动识别、自动换算、查询、基础数据的维护等功能;B/S(Browse/Server)部分主要实现各专业所需的报表汇总,方便用户在任何机器上浏览汇总发布数据。

系统分为五个大模块:①系统管理模块:权限管理,参数维护,日志管理;②供用电专业:③发电专业:④电源投资;⑤电网投资。

3.2.1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运行与使用的基础模块,涉及到系统使用前的准备与系统使用时的维护等。

(1)权限管理实现了给不同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的功能。它提供系统权限设定、部门人员的维护、组权限及人员权限的分配;保证系统的用户的合法性、安全性及数据库安全性。图3和图4分别是权限管理模块整体流程图和功能分解图。

权限管理功能分解图说明:

用户定义将用户分为固定的三个工作组(分别为开发用户组、超级用户组、普通用户组),分别实行各组下的权限和功能,如:增加、删除、修改用户及口令等。开发用户组的用户具有超级管理员的权限,超级用户组的用户具有超级用户组的权限。普通用户组需要分配相应的权限。

用户组定义定文定义各专业及领导可能出现的各用户组情况,并可以对工作组进行删除、修改。

部门维护增加、删除、修改各级部门,并可以分配其部门的组。

用户分配将用户分配到各部门的相应组下面,其权限就具有此组级的权限。

权限分配分配各组的权限或用户的权限。

功能模块维护用户任意选择图片。并定义各功能模块的优先级。

(2)参数维护模块可以进行参数的查询、打印。本模块集成了所有系统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区、省份、城市、上报单位、能源类型、项目指标代码等等。该模块涉及到系统所运行的必要基础数据,必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否则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3)日志管理主要是记录系统所出现的前后台错误信息与客户端操作人员的所有操作信息。①日志管理:可以删除清空日志信息。②日志查看:仅可以查看错误日志信息与操作日志信息。

3.2.2电网投费等四个专土的设计

供用电专业,发电专业,电源投资专业,电网投资专业的模块功能差不多,我们选取电网投资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图5和图6分别是电源投资专业的整体流程图和功能分解图。

功能分解图说明:①报表导入:将中电联制定的标准格式的报表数据导入到应用系统中,同时进行数据的校核、计算。②报表查询:按照各上报单位及时间查询相应的原始数据。③按单位查看项目:根据所属单位查询相应项目的详细信息。④上报单位维护:对上报单位进行增加、删除、修改。⑤电网指标维护:对电网投资专业导入的指标代码进行维护。⑥基本建设项目查询:查询220千伏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详细情况。⑦报表组合查询:对月报、年报的指标可以分省份、单位,可选择性地组合查询。

4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程序界面设计应遵循友好性、交互性、易用性原则,在不牺牲功能的前提下,界面布局尽量合理美观,使用资源尽量达到最小、最合理化,运行速度最快,用户能最方便地使用,即达到功能和界面的完美结合。为了界面上能尽可能多地显示信息和反映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及层次感,本系统采用现在

比较流行的一树多视图的结构,左视图为功能列表,右视图显示对应功能的界面。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两种显示界面。一种是传统的资源管理器的显示方式,一种是采取图标、feHt的显示方式。这些方式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界面个性化与人性化。使操作直观明了。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界面风格也遵循界面友好美观的原则,保持统一,并提供用的快捷操作键;操作方法符合日常习惯。前台大量的输入操作尽可能让用户在小健盘上完成。系统不仅提供了规范、准确、中文的帮助,而且对不规范操作或误操作具有较强的容错性,能够及时反馈各种准确的、统一规范的冲文的提示和警告信息,并可以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5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的选择和设计

数据库设计遵守了第二范式与第三范式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的选择需要结合数据量和数据的保密性,从性能、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与系统兼容性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考虑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的桌面计算机配备情况良好,相关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比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因此在充分满足现有需要的情况下,应该认真考虑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流行的数据库平台主要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和Sybse。Microsoft SQL Server的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很难处理较多的用户数,安全性一般。Sybase的不足主要在于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使用者进行专门的培训。Oracle9i的并行处理体系结构能够支持大量并发用户,而且可以管理不同类型的用户,性能和安全稳定性都很高,因此我们采用了Oracle9i。

C/S部分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er。由于它是完全按照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的,采用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提供可视化的应用开发环境,因此利用PowerBuilder,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发出应用程序。B/S部分用炎鼎报表工具(Max@XAnalyser)绘制报表。Max@X Analyser包含了一套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的专业Web报表工具,除了解决传统工具已经涵盖的B/S架构报表制作、预览、打印及导出文件等方面外,在复杂报表的设计处理、特殊样式的扩展、海量数据的快速响应等方面,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性能。

6结束语

依托信息系统提升统计管理 篇4

一、信息系统架构

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大规模信息化工作起步于2004年上半年, 是以ERP系统实施为标志的, 紧随ERP系统之后上线实施了MES系统、TBM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等系统。通过对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原料采购、计划统计和设备管理等专业的整合, 特别是通过将ERP系统与MES系统、TBM系统及计量管理等系统有效融合, 从而实现了信息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使全厂上下原本相对孤立的业务部门紧密地联系起来, 并相互牵制和监督,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下图为荆门分公司信息平台简图 (部分) :

二、数据传递流程

通过实施数据库系统自动采集基础数据, 利用MES多层递阶的物料平衡技术, 装置投入产出数据先经一线班组进行班组级装置平衡校正, 再由调度结合装置校正数据和罐区油品移动数据进行全厂油品的节点平衡, 车间统计员根据调度每班平衡结果汇总每日平衡数据, 并对数据镜像中的燃料和仓库等数据进行校对和补录。公司统计员根据车间统计员确认的装置、罐区运行数据并归并计量管理系统的产品销售数据再综合生产运行过程实际情况进行全厂物料平衡, 生成生产装置流程和物料平衡报表。然后将平衡后的数据信息导入ERP系统和统计系统, 从而实现“班跟踪、日平衡、旬确认和月结算”。下图为荆门分公司数据传递流程简图 (部分) :

三、统计管理工作

企业统计管理就是在统计调查基础上, 通过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统计指标和统计研究方法, 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 在第一时间以报表或报告的形式向管理层提出意见或建议, 对生产形成全面系统的检查、监督和预警, 以保证企业按预定目标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使企业统计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统计管理模式的转变

信息系统使企业的统计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统计管理层级的延伸。由过去单一依靠车间统计员转变为垂直管理到基层操作人员, 形成操作员——班长——调度员——车间统计员——公司统计的数据传递和管理体系, 通过程序控制和过程考核, 使每个层级之间形成牵制。其次是数据采集和传递模式的转变。由过去车间统计员定期采集、集中上报转变为按班采集装置数据、按点采集油品移动数据, 通过集中服务器, 运用数据处理模型, 自动将数据传递到公司统计, 统计平衡从周提升至日。第三是数据处理和展示形式的转变, 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处理关系复杂的连续性生产数据, 比手工处理来得更合理、更快捷, 通过综合性的图形展示, 更方便统计人员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同时让领导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生产情况。

(二) 统计管理职能侧重点的转变

企业统计管理职能概括来讲主要有三大职能:信息、咨询和监督。由于传统的统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影响, 造成企业目前统计管理职能还是偏重于信息收集和提供, 体现在形式上就是收集大量基础数据再整理成统一报表呈报给领导。如何利用信息系统来强化统计的咨询和监督职能是我们每个统计人员要思考的。近几年, 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1) 利用信息平台开发分析报表。公司统计以往提供给领导的数据是一大本统计报表, 里面的数据量大且专业化程度较高, 对他们而言, 无外乎就是数据的堆砌, 没有技术含量。领导真正关心的进度数据、对比数据及结构性分析数据却没有呈现。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对统计报表进行提炼和组合, 同时导入计划和达标等数据, 形成了产品产量完成进度及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标情况、原油及石油产品和组分库存变化情况、动力介质单耗及装置能耗份额情况、主要装置指标完成情况等六部分, 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导关心的各类生产数据, 形式简洁清新, 非常适合领导快速全面了解生产完成情况。

2) 全面分析生产经营情况。站在综合统计的角度, 全面分析生产经营完成情况, 双向比较找差距, 比沿江先进指标, 学总部先进指标, 赶总部平均水平, 超历史最好水平。对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有可能对指标完成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 并提出下一步完成指标的意见或建议, 重点对目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这部分文字材料是对前面分析数据的补充延伸, 它是统计人员在充分掌握生产情况后对规律的归纳和预判, 也是统计咨询职能的集中体现。

3) 对生产经营进行过程监督。统计通过日平衡、旬确认和月结算的管理体制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监督, 其中重点放在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环节。以储罐盘存量为基准, 对原料进厂损失和产品出厂损失设置内部考核指标, 并将指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 计量部门负责不定期抽查并汇总比对数据报公司统计部门, 公司统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月考核, 年兑现。为此, 公司统计部门专门出台了“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监督管理办法”, 设置各类控制指标对损失进行监控, 通过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使公司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损失逐年下降, 近几年一直排在集团公司优秀群组, 这也是统计监督职能的成果体现。

(三) 统计管理理念的转变

很多企业的统计部门都很弱势, 不受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统计人员, 第一, 要让企业领导明白统计工作不是简单的算术运算, 而是一项专业管理, 是企业过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第二, 统计工作本身的可替代性并不强, 在如今全面信息化的背景下, 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才能熟练使用系统, 特别是要能进行系统基础配置和处理简单系统故障更是要经过多层次的系统培训。第三, 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管物料平衡的统计人员要对全厂生产流程及库存库容结构了如指掌, 管公用工程平衡的统计人员要对全厂水、电、汽、风各系统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 特别是管全面分析的统计人员更是要对全厂生产经营各方面了如指掌, 因此, 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是无法胜任的。第四, 统计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通过咨询与监督职能, 主动、全面地参与企业管理, 提高管理意识。

四、统计管理提升

(一) 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全面理顺和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从统计岗位设置到统计工作检查全过程, 形成一个完整的统计管理网络, 特别要给各级统计负责人灌输统计管理理念, 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 通过取证、培训和检查评比等工作提升统计的形象和软实力。

(二) 制定统计管理细则

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 制定企业“统计管理细则”, 明确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管理体制, 规范统计机构和报表设置, 明确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工作, 细化统计过程管理。通过统计检查和评比来强化统计管理落实, 使“统计管理细则”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舵手和指南针。

五、结语

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服务的, 它在改变管理模式的同时, 也会提升管理理念。企业统计工作绝不是数字加减工作, 它是管理, 只有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并将统计管理工作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当中, 才能出效益、出成果, 才能受尊重。

摘要:“十一五”期间, 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依托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提升, 在统计信息、统计咨询和统计监督方面充分发挥着专业管理职能。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2号线 篇5

(1)项目部设置计划统计机构并配备计划统计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的计划统计工作,在计划统计业务方面,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与协调。

(2)统计报表数字做到真实、准确,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法的规定执行。统计报表应加盖承包单位、主管领导、统计部门负责人、制表人的印章方属有效。

(3)严格按本规定的完工工期,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提交发包人和监理人审批。依据已审批的合同进度计划,依此编制年、季、月进度计划报监理人审批。提交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同时,按发包人规定的格式,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提交按月的资金流估算表(估算表包括承包人计划可从发包人处得到的全部款额,以供发包人参考)。并按发包人和监理人提出修订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限内提交修订的资金流估算表。

(4)按规定的计量办法,按月对已完的质量合格的工程进行准确计量,按《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分项向监理人提交完成工程量月报表和有关计量资料。

(5)按相关条款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监理人和发包人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文本文件采用WORD2003,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R2007,报表及各种形象图表采用EXCEL2003,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2003。

计划主要为施工进度计划,以及为实现施工进度计划而所制订的设备、配件、材料等供应计划。统计报表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等统计报表。

1.1.1计划的编制、传递与保障

1.1.11.1.1.1编制合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1)根据控制性工期及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编制总的施工进度计划,建立目标工期计划,重点对影响本标段直线工期的单项工程的关键线路进行控制。达到全工程按动态管理来进行控制,最终实现预期的工程进度计划。

(2)对总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分解,从总进度逐步分解成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实现以以周计划保月计划、以月计划保季度计划、以季度计划保年计划、直至以年计划保证最终计划的完成。

(3)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工期保证措施,施工中随时跟踪进度实施情况,各部门及时反馈信息,由工程技术部协同有关各方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4)制定各施工队伍的作业进度计划,使各施工队伍都有明确的进度计划目标。

1.1.21.1.1.2 制订及时的供应计划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人员、设备、配件、材料的供应计划。对于大型设备、较难购买的设备配件必须提前制订计划,以保证及时供应。

(2)加工设备、配件、材料等按业主和监理指示的时间制订计划;一般材料、配件按月编制计划。

(3)各种供应计划应及时、合理,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按计划及时采购,并建立仓库,储存部分备用材料、配件。

(4)根据进度计划的安排,合理组织劳动力进场。

1.1.31.1.1.3计划的传递

(1)经审批后的书面计划,及时送交有关单位和个人,并作好记录。

(2)对计划做好必要的技术交底。

(3)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控和信息反馈。

(4)计划的实施出现偏差,及时予以调整。

1.1.41.1.1.4计划的保障

(1)工程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加强管理考核,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从组织和管理制度上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实施完成。

(2)加强沟通。坚持每周生产会、每月生产计划总结会;参加业主、监理组织的各种协调会,积极配合业主和监理;出现情况,及时调整。

(3)加强采购的配件、材料等的及时供应和质量控制,人员的技术水平、上岗资质、健康条件等符合要求,确保人员数量和素质及物资供应不拖施工进度的后腿。

(4)做好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等服务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现场巡查,尤其质检人员要实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及时发现、收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分析等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1.21.1.2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

统计报表是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依据,也是监理人、发包人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统计基础资料。

(1)根据业主和监理的要求、上级的指示、工程施工及管理等需要及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

(2)工程、质量、安全等统计报表的数据必须及时收集、整理,且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统计报表负责人必须对所提供的报表负责。

(3)统计报表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做好发文登记。

2.1.2施工信息管理

2.11.2.1信息管理的目标

通过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使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目标:建立一个以业主为中心,按照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以信息的传递、审批、汇总为手段,以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为目的,结合工程网络图、合同通用条款及专用条款对工程项目进行多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

2.21.2.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2.2.11.2.2.1信息流分类

(1)完成合同所需的信息流;

(2)完成现场施工准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解决重大施工方案及采取先进技术方面的信息流;

(3)疏通物资渠道及解决急需物资方面的信息流;

(4)按时提供完好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所需要的信息流;

(5)指导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方面的信息流;

(6)及时调配项目缺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方面的信息流;

(7)为解决流动资金、控制项目成本及经济核算方面的信息流;

(8)保证完成工作形象进度及进行网络进度计划控制方面的信息流;

(9)施工全过程完成各项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指标情况的信息流;

(10)上级主管部门及管理层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等方面的信息流;

(11)外部环境、国家政策、行业行情、银行、设计、材料、设备等协作单位方面的信息流。

2.2.21.2.2.2信息管理系统子系统

(1)施工活动信息(施工形象进度、完成工程量等);

(2)工程质量信息(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情况表、竣工质量评定表等);

(3)劳动工资信息(劳动统计及出勤率、劳动生产率及产值等);

(4)机械设备信息(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机械维修情况报表等);

(5)财务及成本信息(会计报表、标价执行情况分析等);

(6)安全生产信息(工伤频率统计报表、安全措施执行分析等);

(7)其它信息(如文明施工信息、环保措施实施信息等)。

2.31.2.3 信息管理措施

(1)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信息管理特点,理解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为使信息网络统一规划,形成制度并使之规范化,项目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3)确定并实施信息收集方法,包括信息的来源(内部或外部信息,也可

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收集的频次和对信息的分析评价。

(4)加强合同管理,重点是对合同条款的履行及变化情况的处理,资料的收集;加强统计管理,及时编制和报送统计报表;加强沟通交流,从多方面、多渠道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

(5)及时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有关的人员、部门和场所,使之得到改进提高的机会。

医疗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篇6

■ 为医院资源配置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

医疗统计信息是医院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领导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监测各项活动的重要手段,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统计工作的参与。在医院的管理中,医院领导要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财、物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统计信息作为医院信息的主体,将有利于医院改善各类资源的配置,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分析区域内医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人员的结构,可以找出本医院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并以此进行医院的改革工作。为了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和医院整体功能协调一致,就需要设置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地体现综合统计的作用。其中既包括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统计与分析,也有成本核算、资金周转、人员流动、科研进展、器械购置、仪器使用情况等统计与分析。使领导对医院各方面的经济情况能及时、准确、全方位地进行监控,以最优方式进行调节,以促进医院效益目标最大化。

■ 为医院各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统计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统计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统计工作,而且要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疗、住院和医疗辅助科室等各内部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首先,建立综合信息台账,全面收集医院的各类数据,密切关注各项统计指标,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年度新业务新技术开展量等统计指标被广泛运用于医院要素分配中。也可将医院完成的各项数据、质量指标与《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相应指标的标准值比较,得出准确的数据,使领导者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有针对性地做专题分析,如门诊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单病种疗效、费用分析,工作量指标趋势分析,每出院人数的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相关分析等,寻找到科学的数据,为医院管理、临床科研和医疗保险等各要素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

■ 为医院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篇7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常规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竞争时间越来越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革命也进一步加速了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当看到,在当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方式愈来愈复杂,信息量日益增大,速度越来越快,丝毫不亚于企业的物质、能量交流。信息流在企业系统中所占份额逐渐上升,越来越举足轻重。这样一来,企业信息管理才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管理的产生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成为企业信息管理能力的竞争。那么,我国现在的信息管理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衡量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就需要一整套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1 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

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生产等服务而进行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储存、交换、检索、利用、反馈等活动的总称。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对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是企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存储和利用的过程,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战略规划,对信息活动中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决策过程,力求资源有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行、以最少的耗费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信息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形式,把信息作为待开发的资源,把信息和信息的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在企业信息管理中,信息和信息活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所有活动的情况都要转变成信息,以“信息流”的形式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运行,以便实现信息传播、存储、共享、创新和利用。此外,传统管理中企业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价值流等,也要转变成各种“信息流”并入信息管理中。企业信息管理的原则必须遵循信息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完成的各项管理职能。企业信息管理过程又是一个信息采集、整理、传播、存储、共享、创新和利用的过程。通过不断产生和挖掘管理信息或产品信息来反映企业活动的变化,信息活动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意图力求创新,不断满足信息管理者依靠信息进行学习、创新和决策的迫切需要。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利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必要条件,也就是企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致任务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建立与因特网的联接等);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的运用);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KM等);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等)。

企业信息的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企业信息的良好利用,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有效提高。

2 企业信息管理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2.1 构造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我国企业信息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的反映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情况的同时,能够让我们看到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结构。所以构建这一指标体系应注重体现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工作的共同准则,企业信息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这是首要的原则。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对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情况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抓住最重要、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因此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首先应能全面反映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其次,各指标的设计应规范、合理,经得起推敲,理论上行得通,并且符合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规范要求。(2)可操作性原则。在指标设计时,各种指标的设置要注意可操作性,防止一些无法统计的指标进入体系之内,致使有些统计指标企业填报困难,要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尽量做到简单、方便、易于理解,有具体的指标计算方法、统计方法、描述方法,便于后续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企业信息管理指标

体系的设计。本着实用、简洁、规范、系统的原则,设置政府急需了解和对企业自身比较有用的一些指标,提出了以下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2.1 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指标

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人力资源条件,是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具体的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1)基础建设水平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信息管理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载体。通过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建设水平的统计,可以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2)人力资源指标。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人的劳动是决定性的要素,技术人员对统计数据的处理,是对信息利用的基础。人力资源统计,对于充分发挥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合理安排和使用各方面技术人员,提高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2.2.2 信息管理成果指标

企业信息管理的成果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是信息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成本的降低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具体的指标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1)应用程度指标。了解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的成果情况,我们是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去了解的,而应用程度描述的就是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2)效应指标。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企业信息管理,是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管理的参与。那么信息管理对这些环节都起到了何种作用,这种作用又达到了何种水平,都是我们需要调查和了解的。

2.3 信息管理统计指标的计算及释义

2.3.1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2.3.2 信息管理系统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重

信息管理系统投入包括企业购买的或者自主开发的人工操作系统、机械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所花费的费用的总和。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的PC机。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4 计算机联网率

计算机的统计口径与指标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相同。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5 精通计算机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占比

精通计算机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指业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6 计算机技术人员占比

计算机技术人员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队伍,它的占比反映了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能力,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7 非计算机专业员工信息技能培训占比

非计算机专业员工中,凡是在企业开办的计算机培训课程进行学习的,并且学习时间达到两小时以上的,我们就纳入统计范围。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8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指标值计算方法如下:

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得0分;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的得5分,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的得5分,每实现一个其它功能(见下列举)得6分,满分为100分。其它功能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报管理、周报(月报)管理、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程安排。

2.3.9 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

企业的门户网站是企业在网络世界里的载体,它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对网络的掌控力。指标值计算方法如下:

(1)对以下服务对象覆盖一个得7.2分,满分50分。

服务对象列表: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者、决策者、最终客户、供应商、其它合作伙伴。

(2)对以下服务功能覆盖一个得6.25分,满分50分。

服务功能列表: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

指标值等于(1)与(2)两者之和。

2.3.1 0 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反应信息管理所涉及的业务范围,指标值计算方法如下:

(1)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覆盖率,计分方法:覆盖1项加6.25分。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包括: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

(2)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整合水平,计分方法:

以下数据库,有2个实现共享为2分,3个实现共享为3分,依次类推;结果乘以6.25。数据库包括: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分销、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指标值为(1)和(2)的分数相加。

2.3.1 1 网络交易应用率:

计算口径:以下两点满足任何一点,即认为是经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额,其一,线上沟通并达成交易;其二,采取在线支付方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1 2 销售增长率:

反应信息管理对企业销售额的促进作用。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1 3 成本减少率:

反应信息管理对减少企业成本的贡献情况。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3.1 4 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率: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2.3.1 5 资金周转次数增长率:

反应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的增长幅度。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的设定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共包含两个一级指标、四个二级指标以及十五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是,由于时间、篇幅和作者水平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所构建的企业信息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还需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完善和接受实际工作的检验,对一些指标的计算未进行深入探讨。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已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信息管理成为企业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该朝着那个方向去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的能力,就需要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去描述与指导。

关键词:企业信息管理,指标体系,信息化,信息利用

参考文献

[1]韩姝,钟斌.浅析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07).

[2]扈瑜,杨富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

[3]龙腾.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进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0).

完善信息统计工作适应医院管理需求 篇8

1信息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具有前瞻性的信息统计能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统计工作人员通过广泛而及时地收集数据, 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比, 汇总成数据质量分析报告上交管理者。 医院管理者以此为依据能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医院运作状况,准确掌握市场的发展动态,客观科学地分析本医院的具体状况,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 因此,信息统计工作关系医院的重大决策, 具有前瞻性的信息统计能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信息统计工作有助于医院合理规划,确保医院平稳发展

信息统计工作有助于医院的合理规划,确保平稳发展,主要表现在:根据各科室近年来的指标和具体任务完成情况,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统计,为下一步的工作制定预期目标,并实时监控其进度和完成情况。 实际工作当中,现代医院管理常应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来衡量一个科室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 而目标制定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各科室工作进度。 实施目标管理需要以信息统计人员出具的统计数据和报告为依据,这样制订的短期计划和长远目标才更加合理,使医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3 信息统计工作有助于加强医院的质量控制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将医院统计的各项数据资料,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当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 比如,可以把床位使用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及治愈好转率等相关考核指标下达到具体的科室,明确不同科室的指标和任务。 医院有关部门定期通报科室指标完成情况,帮助各科室监控指标完成情况,查找未完成指标的原因。 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是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信息统计工作进行期末质控和环节质控,确保医疗质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信息统计工作,适应医院管理需求

2.1 完善相关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信息统计工作涉及医院的大小事务、方方面面。 从大的方面来说,信息统计数据报告能够严重影响医院管理层的重大决策。从小的方面来说, 信息统计关系到各个科室的日常工作。 可以说,信息统计工作是各项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因此,信息统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 从医院的层面来说,应当为统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参加培训的机会,培训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座、外出随岗培训或者其他培训班等。 培训的内容方面应广泛,比如,专业技能与法规、法律知识等方面,为统计人员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2.2 信息统计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高质量的信息统计数据才能在医院管理决策中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要提高信息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对数据实现智能化提取和制表,随时满足医院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另外,信息统计人员还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跟踪医院管理,全方位、 多层次地进行综合信息汇总和搜索, 不断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2.3 利用好信息统计,不断适应医院管理的各项需要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日趋激烈的竞争, 医院管理层必须及时而全面地掌握涉及医院命运的各项信息资料, 并作为科学合理决策的依据。 信息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掌握大量可靠数据的基础上, 对医院以及各科室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其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方法。 另外,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做好各项专题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 比如,着重分析加强专科建设, 提高各专业学科诊疗技术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等。

3结语

统计信息管理 篇9

一、医院统计信息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

医院是进行医疗工作的场所, 其医疗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评价、医疗效果以及医院的工作效率等等, 这些都是评定医院的重要指标。医院运用统计信息工作来对医院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和分析, 以保证医院医疗的质量, 以及医疗情况, 是医院内医疗信息的准确来源。运用统计信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诊断质量、医疗设备管理情况以及工作效率等进行评定, 以此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含量, 并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二)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医院管理也朝着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方向进行着转变。因而, 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管理, 需要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手段, 而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手段则不能够离开准确而全面的信息数据。医院通过统计信息工作将医院内的管理活动以及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反映, 根据统计信息来进行阶段性的指标和计划制定, 使医院管理工作更加的清晰、合理和科学。而医院可以根据统计信息来进行医院的发展决策, 并进行医院的管理和领导。医院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统计信息获取医院的及时、准确以及全面的信息数据, 并通过这些信息数据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问题的分析研究, 寻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对策。譬如说, 医院管理层可以根据统计信息所得到的的诊断质量指标的信息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是否需要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等。再如, 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医院资金的统计信息, 分析和制定资金使用的预算管理, 使医院的资金管理更加的清晰和明确, 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寻找发展方向和获取收益。

(三)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的科学依据, 而完整的统计信息分析体系则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进行管理时, 需要具备管理的依据, 而这个依据就是统计信息分析体系。它可以将医院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而医院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的结果, 与其他医院或是上阶段医院管理情况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并进行分析, 从而为医院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建议。此外, 医院还可以根据统计信息分析来体察社会对医院医疗的需求方向、医院发展的趋势、医院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及医院各部门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等, 是医院保证医疗质量, 科学管理和获取收益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医院统计信息和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 医院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没有被重视

医院内部人员对统计信息工作的认识不足, 认为统计信息工作就是医院财务管理, 使得各个部门对于统计信息工作不能够进行广泛的重视, 最终导致统计信息工作难以执行下去, 使得统计信息工作的作用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此外, 也因为医院内部人员对于统计信息工作的认识不足, 致使统计信息工作所获得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更多的是对统计信息工作的敷衍。对此,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院内部人员进行统计信息工作的培训, 使医院内部人员能够清楚的明白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二) 医院统计信息人员专业性知识不足

统计信息工作不但需要本专业方面的知识, 也需要医疗相关的知识。但在一些医院中, 普遍存在着具备统计信息知识的员工缺乏医疗相关知识, 具备医疗相关知识的员工缺乏统计信息知识, 知识统计信息工作无法有效的在医院中开展。因此, 医院应该定期的为统计信息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统计信息知识的员工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在处理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能够游刃有余, 更好的为医院管理提供有价值、全面和准确的医疗信息和质量指标。

(三) 医院管理对统计信息的划分并不清晰

一些医院对于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其划分情况并不清晰, 使得这几种管理形式并存, 却界限并不分明, 使各项工作内容严重重叠,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工作质量不高, 员工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对此, 医院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统计信息分析体系, 专门负责信息的获取、存储、检索和分析。而医院在进行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时, 都可以从统计信息分析体系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 用于医院的管理决策。

(四) 现代信息技术没有与统计信息工作有效的融合

虽然信息化办公已经在日常办公领域得到广泛的普及, 但是其信息技术在医院的统计信息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为医院信息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匮乏;其二是信息集成化系统不能够有效的建立起来, 即便建立起来缺乏系统性, 不具有信息统计的工作效率, 以及分析能力, 以及信息集成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水平有限。对此, 医院应该多聘请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来进行信息集成化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 其各种信息的输入、检索和分析操作都应该设计的简单一些, 方便于其他医院员工的操作。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以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医院统计信息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准确而全面的信息供医院进行管理和决策。医院统计信息工作是现代化医院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环节, 而在现代的医院管理中, 仍存在着很多统计信息工作管理不当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院,统计信息,医院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田洪尧.论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经济视野, 2012 (10) .

[2]赵洪茹.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统计与咨询, 2012 (6) .

统计信息管理 篇10

一、开发利用财务统计信息的途径

1、健全并完善相关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致力于财务统计信息的健全和完善,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确保医院财务统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监督职责,这就要求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日常的财务基本工作,还要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仔细整理,逐步建立起财务数量信息整理和反馈制度以及医院财产的清理和审查制度,科学安排和协调核算、财务以及统计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转变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通过对财务统计信息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不能在单纯的停留在以往的记账和算账的层面,而是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核算以及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学习财会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真正认识到财务统计信息对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财务人员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3、抓好基础性工作

对于医院而言,财务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收集原始性资料、建立并完善医院的财务报表制度、维护并核算财务数据等,为了确保医院财务基础性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将责任切实落实到人。第一,指派财务部门专人负责本院计算机安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安全,通过日常的安全维护工作,杜绝病毒感染以及外界的非法侵入,维护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安全;第二,促进医院财务报表制度的不断完善,抓好收集及整理财务数据的相关工作,确保财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要尽力完善的监督控制机制,有效控制财务信息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确保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质量。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会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统计信息的服务质量,也必须建立一种适合的财务统计信息制度,从而完善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体系。我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了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日常工作,还要逐步建立财务数量信息、定期整理和反馈财务制度、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负责财产清查制度、会计报表分析和资料存储等工作,同时能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的关系,做到积极开发和利用财务统计信息,以加强财务信息与核算、统计的联系。

二、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作用

1、配置医院资源的依据

医院管理工作的一大主要问题就是实现对所拥有的人、财、物等宝贵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解决该问题前提就是具备完善且真实可靠的财务统计信息,可以说医院财务统计信息是实现现有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依据。首先,根据财务统计信息,可以合理协调资金流向,集中发展对于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从而从宏观上合理调控医院的发展;其次,医院财务统计信息还可以作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依据,从而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当地医疗需求,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最后,对于医院的管理者而言,还可以从医院财务统计信息中了解本院的门诊量以及收入和支出的相关信息,从而根据现实需求和能力,合理规划床位规模,改进医疗条件,实现患者就诊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2、管理决策的基础

医院管理层做出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条件以及切实保障之一就是财务统计信息。对于医院领导而言,通过对财务统计信息的深入分析,可以掌握本院的收入、支出以及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此外,还能了解所在地区的医疗需求、就诊患者的医疗费用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制定科学性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并且还有助于实现对科室的合理性调整,尽可能的保障现有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除此之外,医院可以依据相关的财务统计信息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根据现实需求适当的扩大医院规模,并集中主要力量打造医院的优势科室,增强医院的竞争优势,为医院赢取有利的市场地位。信息化的到来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信息化的到来提高了财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速率,有效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复杂繁琐,同时也降低了错误率。我院财务部门很早就开展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并且根据医院HIS系统的完善程度,计划逐步加强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使得统计出的财务数据更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管理。转

3、管理水平评价指标

对于医院而言,各类医疗及经济指标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具体来说主要指的是医院门诊的就诊人数及费用、住院人数及费用、医院收入中药品费用所占的比例等。以医院财务统计信息为基本依据,以患者为本,对医疗费用结构加以调整,特别是将药品费用在医院医疗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的减轻患者就诊的经济负担,这样既可以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能为患者谋实惠,树立医院在患者中的口碑,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取竞争优势。

摘要: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充当着医院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 另一方面, 还是统计医疗需求以及相关费用的主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价值。

关键词:财务统计信息,医院管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四平.县级综合医院规模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10;5

[2]朱宪花.医院网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山东大学, 2008;10

上一篇:半刚性基层裂缝下一篇:供热系统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