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操作成本

2024-06-14

单位操作成本(精选八篇)

单位操作成本 篇1

1多元线型回归模型理论概述

设影响因变量y的自变量为, 它们满足下述关系:

式中ε是零均值的随机变量, 是未知参数。

式 (2.1) 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m>1) 。

假设对进行n次观测, 得n组观测值, 得

通常假定ε1, ε2∙∙∙εm独立同分布N (0, σ2) , 令

则 (2.1) 可以表示成

则式 (2.2) 为线性回归模型

在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后, 方程是否有意义必须进行显著性检验, 包括: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F检验)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T检验) 和拟合优度检验 (R检验) 。如果方程未能通过这些检验, 原因可能是选择自变量时漏掉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也可能是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则应该重新进行预测, 建立预测模型。

2 逐个剔除法概述

逐个剔除法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因素都引入方程, 建立模型, 然后依据每个回归系数的T的绝对值大小, 逐个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直到模型中包含的变量都是影响预测对象的显著因素为止。当不显著的变量较多时, 不能同时删除, 要从T的绝对值最小的那个系数所对应的变量开始逐一剔除。

3 单位操作成本预测模型

操作成本是指对井进行作业, 维护井及相关设备设施生产运行而发生的成本, 也称作业成本, 它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操作成本等于操作成本总额除以油气生产当量, 通常以美元/桶作为计量单位。本文选取了与单位操作成本相关的财务和油田开发生产中的13项指标 (措施增油比重、油水井开井率、综合含水率、注采比、平均单井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资产新旧系数、吨油资产占比、平均泵挂深度、吨油单井集油线占比、平均注水油压、吨液拉油费) 作为自变量, 对某油田六个厂相应的历史数据运用逐个剔除法进行回归分析, 先得到单位操作成本和1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 在这些指标中按照T值从最小到大, 逐个删除措施增油比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自然递减率, 最终得到10个指标的方程:

其中:

方程 (4.1) 检验的结果如下:整体的F值为252.75;拟合优度R为97.5%, 拟合优度R (调整) 为97.1%;油水井开井率T值为-4.75, 综合含水率T值为2.35, 注采比T值为2.99, 平均单井产油量T值为-3.75, 资产新旧系数T值为6.28, 吨油资产占比T值为10.65, 平均泵挂深度T值为-2.61, 吨油单井集油线占比T值为3.82, 平均注水油压T值为-2.98。结果表明此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而且每个指标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小于10, 消除了共线性的影响。表明此方程是有意义的并且拟合度高, 可用于预测单位操作成本。

用2010-2014 年六个厂的数据对此方法进行实际检验, 得到每年每个厂的预测数据, 与实际数据对比, 预测单位操作成本平均相对误差为4.33%, 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结语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逐个剔除法得到了某油田单位操作成本关于财务和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多项指标因素的预测模型。此模型既符合理论检验又通过了实际数据的检验, 是有效可行的, 从而为某油田单位操作成本的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何晓群等.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方庚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公路客运量发展预测模型[J].工程与建设, 2011, 25 (2) :164-166.

驴妈妈:将个性化服务低成本操作 篇2

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驴妈妈旅游网后来居上,截至目前约有5000多家旅游家景区和5000多家特色酒店加盟驴妈妈。驴妈妈所提供的产品不仅有景区门票,而且包含景区+酒店的自由行产品、旅游团购、国内游、出境游、精品酒店等多品类产品。

驴妈妈之所以能仅用三年时间就成为中国领先的新型B2C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主要取决于它将个性化服务进行低成本运作。

个性化服务

驴妈妈将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为喜爱自助游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崇尚个性;喜欢自助、自驾、背包旅游,不愿跟团受拘束;对新事物好奇,喜欢接受新体验;偏爱省时、省力的互联网网上消费……

针对个性十足的目标群,旅游服务公司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诸多个性化需求,才能得到他们的喜爱和信任。驴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旅游要组团才能享受门票打折优惠,这让越来越多的散客开始产生抱怨。驴妈妈创始人洪清华就是在听到市场的抱怨声后,洞悉了“自由行”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将驴妈妈准确定位在服务散客上。“一个人、一张票也打折”,这是驴妈妈最核心的服务。比如想去杭州晚上看印象西湖,一个人或几个人去窗口买票都是220元/人,如果从驴妈妈旅游网订票,一个人160元就可以了。

驴妈妈的付费形式与国际接轨,即“先付费再旅游”的模式。游客在旅游前先将费用通过网站的支付宝或网银进行支付,省钱、省力还省时。在国外,“先支付再体验”的模式已经被广泛采用,但国内很多人刚开始,并不习惯这样的消费模式。驴妈妈为了培养游客习惯这种消费模式做了很多辅助工作,比如说,实行双倍赔偿制度,专门成立了质量保障部门等措施。

电子商务几乎都有“物流”,但驴妈妈的“电子门票时代”实现了零物流。这不仅节省了纸张和能源,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游客只要在驴妈妈平台上预定旅游产品,就会收到一条手机短消息,客户根据这个含有二维码的手机短信,就能顺利地通过景区驴妈妈的专用通道,实现数字化通关。

那么,合作景区的数量激增之后,驴妈妈又是怎样把游客和景区“无缝对接”在一起的呢?有些高端客户想要更自由的旅游方式又是如何满足的呢?

驴妈妈开发的“E景通”软件免费将景区的后台与驴妈妈网站对接。平台对接后,通过“E景通”可以直接把信息推送到驴妈妈网站指定的页面上,让更多需要查找信息、安排行程的“驴友”看到;而诸如“因大雪要封山”、“部分游乐设施正在维护中”等来自景区的临时性紧急信息,经由“E景通”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已经买了票的散客。

驴妈妈iphone客户端能满足游客对目的地的更多资讯,只要登录驴妈妈iphone客户端不仅能享受到精美界面带来的超凡体验,更能随时随地获取目的地旅游资讯。此外,该客户端还特别根据iphone用户的使用特点,添加了许多实用功能,如“目的地的丰富信息”、“推荐的景点和酒店”、“每周团购”等。驴妈妈iphone客户端甚至堪比一本精心编辑的旅游杂志。同时,客户端依托驴妈妈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提供便捷的“景点门票预订”、“酒店预订”、“自由行产品预订”、“订单管理”等贴心服务。

线上线下低成本营销

驴妈妈旅游网自成立以来,不仅采取线上精准营销策略,还整合各种渠道进行联合营销,比如:2010年最佳世博游特色景区评选,免费送上海世博会门票;携手速8爱上大自然活动;入驻淘宝网;携手腾讯助力“抄底游”;与百事可乐联手给力全民7亿瓶可乐游;参与宁夏卫视、上海第一财经制作的《中国职场好榜样》,驴妈妈首席自助游体验师亮相并获得十大“好玩”岗位之一等等,这些联合营销加上线上线下低成本的营销手段,让驴妈妈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

过去社区营销,就如同传统的地面军队进攻,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导致延误战机甚至失利。而和各大社区网站联合的社区营销,就如同信息化的现代作战模式,陆军、空军协同配合,中央司令部统一指挥,从而确保营销战役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对于旅游场所,最好的营销方式其实是口碑传播,而博客、微博正是口碑传播的天然集散地。 “口碑传播”,为驴妈妈找到消费者中的“意见领袖”,并通过这些“引爆点”将某一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迅速扩张,并且形成流行。

博客互动性强,成本低廉,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知识性、自主性和共享性,正是博客的这种性质决定驴妈妈把博客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在游客、成本、方便和可信度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

“十大商圈”地推活动,是驴妈妈从线上营销转到线下营销的一次重大举措。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线下互动的实体店环境,也将旅游新理念带给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店相对于线上更侧重提升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展示、便捷的网上流程演示、有效解决大额支付等问题,方便不熟悉网络操作的消费者能享受到驴妈妈的服务。

大学生是未来消费能力最强的潜在消费人群。驴妈妈“校园推广大使”活动,激发了学生旅游热潮: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礼品,还能享受到比会员还优惠的价格,目前驴妈妈“校园推广大使”活动已经覆盖上海地区所有大学。

2011年8月1日,驴妈妈携手中国银行于推出“旅管家”服务。只要订购驴妈妈旅游网境外游产品的游客就可以享受中国银行“旅管家”业务提供的旅游保证金服务、代收签证材料服务和外汇兑换等一站式服务,为广大游客出境游提供了极大便利。

油田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模型研究 篇3

关键词: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井深,综合递减率,单井日产量

1 问题的提出

面对全球化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石油作为一种同质产品,石油企业效益的好坏除了受市场供需的影响外,成本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石油企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本的竞争,何如有效地控制成本是石油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衡量石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油田的操作成本属于可变成本,是随着油气生产的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的,它是油田企业的可控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对油田生产成本的研究也就是对操作成本的研究。在实际中,油田一般按经验分配操作成本,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本文通过对操作成本的经济界限进行研究,对油田今后合理的分配操作成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模型的构建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是在油气藏开采过程中,使企业不会亏损的最高的操作成本,如果油田开采高于最高的操作成本,则企业开采是不经济的。本文是从盈亏平衡的角度,结合油田产能建设的收入、支出和投资情况,建立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关系模型,得到井深、综合递减率、单井日产量与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之间的关系式。

模型构建:

2.1 收益净现值

式中:IR——收益净现值,元;

q———单井日产量,吨/天;

T———年生产天数,天;

D———综合递减率,%

t———开采时间,年;

P———原油价格,元/吨;

K———原油商品率,%;

Tx———综合税率,%;

Ir———基准收益率,%。

2.2 收益性支出

IC———收益性支出,元;

C操——单位产量操作成本,元/吨;

C探——单位产量勘探费用,元/吨。

2.3 资本性支出

C钻———单位钻井进尺综合成本,元/米;

f———钻井成功率,%;

λ———注水井比例,%;

M———单位地面建设费用,元。

2.4 资本性支出=收益净现值-收益性支出

3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测算参数和计算模型

3.1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测算参数我们把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测算中所涉及的参数如下表1所示。

3.2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测算结果

根据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模型和表1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参数,可以得到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测算结果如表2。

根据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与井深、综合递减率、单井日产量,存在紧密的关系,在井深和综合递减率不变的情况下,操作成本经济界限随着单井日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单井日产量越多,操作成本的经济界限也越大。在井深与单井日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综合递减率的增加,操作成本经济界限越低,也就是说,综合递减率与操作成本的经济界限成反比。在综合递减率和单井日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井深的增加,操作成本经济界限越低,井深与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成反比。随着井深的增加,操作成本要越来越低才能使油田的开采处于不亏损的状态。

3.3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计算模型

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与综合递减率、井深和单井日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02,说明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与综合递减率、井深和单井日产量存在高度线性相关,且回归估计标准误差为207.02235说明残差与自变量之间的独立性很高。

从表4我们可以发现,因变量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拒绝综合递减率、井深、单井日产量三个自变量的概率小于0.001。

从表5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单井日产量,井深二个参数的相伴概率值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和t检验统计量的绝对值都大于临界值tα/2(3)=3.1824,说明这二个参数与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存在相关性,井深对操作成本界限反向影响,单井日产量对操作成本经济界限正向影响;标准差是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平均差异情况,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通过表5中标准化系数的比较,综合递减率对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变化的影响最大,单井日产量对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变化的影响最小。

经过前面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和单井日产量、井深、综合递减率的线性相关模型为:

4 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我们可以得知,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与井深、综合递减率和单井日产量呈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02。其中综合递减率对操作成本经济界限变化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井深,最小的是单井日产量。得到操作成本经济界限与单井日产量,井深,综合递减率线性相关模型:C=1996.2+104.291q-0.266h-16.245D。

参考文献

[1]公维龙.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经济储量界限及应用研究:[硕士论文]西南石油大学,四川,2010.

[2]叶志瑾.油田产能建设投资效益及风险研究:[硕士论文]西南石油大学,2009.

成本法合并报表的实务操作 篇4

在新准则颁布前, 我们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都是按权益法进行核算,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按照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母公司账面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经过权益法核算后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有着直观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编制合并报表思路清晰且容易理解。在新准则颁布后,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规定,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按新准则规定,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母公司确认投资收益, 仅限于子公司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及资本公积的变化在母公司账簿记录上并不体现, 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一条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他有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由母公司编制。按此规定,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模拟调整后, 再按照合并报表的抵消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权益法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指出, 合并报表准则也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但是所生成的合并财务报表应当符合合并报表准则的相关规定,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成本法合并。

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这两种合并方法的实务操作。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得乙公司60%的股份 (假定甲、乙公司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甲公司备查簿中记录的乙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资料如下表列示:

注:国家资产剩余年限为20年。

假设乙公司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 提取法定公积金100万元, 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按成本法核算, 假设不考虑减值因素, 其账面记录如下:

甲公司取得投资时的账务处理:

确认2007年乙公司已分配的现金股利:

甲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首先应以备查簿中记录的乙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调整乙公司的财务报表, 使纳入合并的乙公司的报表按公允价值基础反映 (此处, 我们假定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如果是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则不需要对子公司的报表按公允价值调整) 。

甲公司编制调整分录:

1、调整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2、以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对乙公司净利润进行调整:

3、将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00-5=995万元) :

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 甲公司按比例享有240万元, 同时抵消成本法核算账面确认的投资收益:

经过权益法调整后, 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余额为2357万元 (2000+597-240) 。

4、编制抵消分录, 进行报表合并:

假设不存在内部交易与往来事项, 编制利润表及利润分配项目的合并抵消分录如下:

下面, 我们用成本法直接进行合并抵消。

1、抵消乙公司的股东权益

注意, 应将乙公司累计实现的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中母公司享有的部分直接贷记未分配利润。另外, 此例中未假设乙公司资本公积发生变化, 如果在实务中遇到子公司资本公积变化的情况, 此笔抵消分录的贷方应增加资本公积, 金额为母公司按持股比例应享有的部分。

2、抵消利润表及利润分配项目

注意, 因为我们在抵消乙公司股东权益的时候, 将乙公司未分配利润全额抵消了495万元, 同时又将乙公司留存收益中母公司享有的部分直接增加了未分配利润357万元, 所以此处在抵消完乙公司利润分配项目后剩余的138万元也直接增加未分配利润。结合两种方法来看, 在抵消股东权益和抵消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分录中, 直接抵消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借方和贷方金额合计是相等的。

另外要强调的是, 对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按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不论哪种合并方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通过比较少数股东权益来简单验算一下成本法合并结果的正确性, 权益法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为1478万元, 成本法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也为1478万元。权益法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为398万元, 成本法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损益也为398万元。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这种改变也对编制合并报表产生了影响

降低实训成本提高中职操作技能 篇5

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要, 我校也购置了44台普通车床和36台数控车床, 4台数控铣床, 2台加工中心, 以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对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目前, 中国企业正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 企业要在激烈的竟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精选员工, 中职毕业生是企业的首选员工。但是, 据企业反馈的信息, 有些中职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 这些中职毕业生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悉练、不能独立完成工作, 加工速度较慢, 质量不稳定。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知识基础较差, 进行理论课学习困难较大;原因之二是学生入学时没有到企业考察, 不知道要掌握何种技能及工作待遇与前景, 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原因之三是学生担心毕业后工作无法对口, 学好学坏都一样。原因之四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 无心学习、怕苦怕累。原因之五是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操作训练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一是, 生产实训时间过少。二是, 训练时缺乏连惯性。三是, 缺乏生产产品意识。四是, 未能作出严格的时间要求, 使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 做得多少算多少, 不讲速度、效率, 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五是实训成本太高, 没有按要求进行训练。以上种种原因都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其中实训成本影响最大, 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必须降低实训成本, 如何降低实训成本, 下文阐述我校的具体做法。

1 如何降低实训成本

机电、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实训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刀具和加工耗材, 如果用钢材作为实训用材, 刀具损坏很多, 费用很高;如果选用铝材, 材料用量很大, 成本也很高;在经过多次实验后, 我们选用自制的热塑塑料棒作为实训用材, 如果塑料棒只用一次成本也很高, 关键是我们采用了“重复使用法”来降低成本。为了使塑料棒能多次使用, 我们引进了塑料棒加工成套设备1套。

我们将 (塑料棒) 实训后形成的塑料屑经过清洗、晒干、装袋;将回收或加工余下废塑料棒经过清洗、粉碎、晒干、装袋, 这些塑料碎屑作为挤塑的主要原料。将固体颗粒或碎屑加入挤出机的料斗, 在料筒预热, 干燥;物料在运动过程中与料筒、螺杆、以及物料与物料之间相互摩擦、剪切, 产生大量的热, 这时物料由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转变;熔融物料被螺杆输入通过具有一定形状口模后成型, 进入冷却定型装置, 再经过牵引, 获得最终的制品尺寸。最后根据需要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制品, 再堆放在堆放架上, 就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塑料棒。用过的塑料棒经过这些工序又能重复使用。

2 如何提高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对于中职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要加强思想教育, 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实训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培养实训兴趣, 让学生肯动脑, 肯动手, 肯学肯钻研, 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恢复自信心, 提高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2.1 采用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 生产实训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是实训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必须积极互动, 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采用一体化的教学, 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 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让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教学的效果非常明显。

2.2 规范基本操作的动作

在进入车间实习操作时, 注意循序渐进, 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 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怎么做, 要按规范动作进行操作, 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 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 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 因为基本功不规范, 就算学会某一操作技能, 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 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如车工专业训练中, 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 都从“规范”入手, 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 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等, 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 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 应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 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例如装得不正, 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等;粗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 操作效率就低。由此可见“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做好巡回检查和细心指导

在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加工方法后, 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方面下功夫, 不仅要求正确、规范操作, 还要在规定的时间上完成规定的操作, 并达到技术要求。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 所反映出来的实习好坏程度也不一样, 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 逐渐掌握操作技能。学生动作熟练后, 然后再增加实训难度, 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 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应多巡回检查和细心指导, 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 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 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 教师不应多加指责, 应耐心指导, 并加以纠正, 让学生知其利弊, 以便学生及时纠正。要注重学生个性, 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 因势利导, 多加鼓励, 正确引导,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 敢于多问, 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训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 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 应及时集中讲解, 不能让其漫延, 应向学生说明原因, 讲清道理, 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会对实训有厌倦的心理, 或认为车工操作不过如此, 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 实习教师就要采取一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技能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生产实况、新产品、新工艺等更深刻的了解, 或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竞赛, 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 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通过上述的多方面的工作, 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好操作技能, 还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这样就能更好地和企业的生产进行衔接。

2.4 做好技能操作测试, 完成考证工作

每期实训后都要安排技能测试, 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安排参加技能考证工作。测试不合格的学生, 要重新参加技能训练, 直到合格为止, 如果经过两次培训仍不合格的, 要找出具体的原因, 针对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制定解决方案, 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按该方案再进行培训;若仍不合格的, 取消该生参加技能考证的资格, 劝说他改学其它专业技能。

3 结束语

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必须在和生产情况相近的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并严格按职业岗位标准进行训练。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技能实训的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目前, 中国企业正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 企业要在激烈的竟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精选员工, 中职毕业生是企业的首选员工。但是, 有些中职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 这些中职毕业生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悉练、不能独立完成工作, 加工速度较慢, 质量不稳定, 对工厂的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中职教育必须加大实训力度,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技巧, 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进行衔接。但是由于耗材和培训成本太高, 很多学校只能缩短实训时间, 因此学生的操作技能无法提高, 本文对降低实训成本进行探索, 尽量提高中职生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学生技能,衔接

参考文献

单位用工成本知多少 篇6

一、单位用工成本的组成

单位用工成本指用人单位为保证生产、服务等顺利有效开展, 用于职工工资、保险、福利、管理等各种费用的总和。其中单位用工成本最重要的部分为职工薪酬,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 职工薪酬是指用人单位为获得职工提供的生产、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职工薪酬具体项目有: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等。

二、用人单位用工成本的核算

下面以职工薪酬中可量化计量、占比例较大且比较稳定的项目来计算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 以在北京市工作的职工为例。

(一) 职工工资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北京市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自2014年4月1日起北京市的职工最低工资调整为每月1560元。各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 此处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核算。

(二) 社会保险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险种。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为北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2014年缴费基数尚未下达, 此处以2013年缴费工资基数下限2089元为基数) , 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20%, 应缴纳417.8元;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 应缴纳20.89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2013年缴费工资基数下限3134元) , 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0%, 应缴纳313.4元;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分为0.5%、1%、2%三个档次, 此处按1%计算, 应缴纳31.34元;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8%, 应缴纳25.07元。以上五险单位缴纳部分合计为808.50元。

按照最低工资的规定, 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不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 即职工工资为最低工资的,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8%, 应缴纳167.12元;失业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为0.2% (城镇职工缴纳, 农村职工不缴纳) , 应缴纳4.18元;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2%+3元, 应缴纳65.68元;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个人不缴费。以上保险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为236.98元。

职工工资为北京市最低工资的, 用人单位须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共计为每月1045.48元。

(三) 住房公积金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此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以1560元计算, 缴存比例为12%, 用人单位缴存公积金每月187.2元 (工资为最低工资的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缴存部分不再缴存) 。

(四) 其他职工薪酬———经济补偿部分

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除个别情况 (如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 营私舞弊, 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 用人单位要给付职工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按照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每满一年向职工支付一个月工资。此处按北京市最低工资1560元的1/12来测算, 即每月130元。

仅以上四项用人单位总计为职工支出2922.68元。

地勘单位成本核算浅析 篇7

一、地勘单位成本核算对象

从资金来源上分:一、地勘拨款地质项目(简称地勘项目),是国家财政拨入计划投资,一般都有政府部门专门下达的计划批准文件,地勘单位承担这部分投资完成的地质勘查业务,该项目支出按规定用途、预算比例进行成本费用归集;二、社会地质项目是地勘单位用自有资金投入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这部份项目支出和企业的成本会计科目设置一致,通过经营成本,经营税金进行成本费用归集核算。

二、地勘单位成本费用的构成

地勘项目成本费用是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分主要有: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其他等。正确归集成本费用,能更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执行项目预算支出;能真实反映生产服务费用的使用方向;为编制项目预算提供依据,以取得更多的地质项目。

三、地勘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地勘地质项目和社会地质项目成本费用归集不清,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

人员费归集不清,因地勘地质项目和社会地质项目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性质大体上都是一致的,人员在工作上存在交叉、重叠,发生的人员费很难具体归集到某个项目。

电子、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归集不清,电子、仪器设备在使用上也是为多个地质项目服务,很难准确核算为那个地质项目服务的数量,也造成了折旧费归集不清现象。

劳保费、差旅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也存在费用归集不清的现象,劳保的发放使用是年限的,但在购买发放时,是一次性进成本费用的,在劳保使用的期间要涉及多个地质项目,也很难具体计算为那个地质项目服务的数量,也会造成费用归集的不准确或随意性。人员出差到某个区域,该区域既有地勘项目又有社会项目,差旅报销单上出差地点只写某个地区,未注明具体项目,也造成差旅费随意归集现象。交通费和业务招待费也有类似情况。

地勘项目都是公益项目,要求全成本核算,结转资金要求在次年用完,否则按结余资金管理,收回。由于成本费用归集的随意性,这就导致在项目实际实施中存在着超比例、超预算、扩大支出范围的现象和预提支出的违规操作,甚至还存在很多与预算内容无关的费用。如社会地质项目的成本挤占地勘项目预算支出,减少了社会地质项目的成本费用,增加经营利润,用于内部分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社会效益。或者地勘项目的费用支出列支挤占社会项目的成本费用,增加社会项目的成本费用,减少经营利润,影响经济效益;另外减少地勘项目的费用支出,使地勘项目的预算支出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不管是那种情况,都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核算不准确。所以,正确归集费用,对成本核算非常重要。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地勘单位项目承担的单位体制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采用的会计制度多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并存,众多的客观原因导致项目归集统计困难重重,发生交叉归集、错误归集如业务招待归集到差旅费,交通费归集到材料费、科目混用等种种现象。财务核算普遍不规范,基础工作薄弱,部分单位的经费报销审批程序不严格、手续不完整,原始凭证不充分,报账不及时。这些现象使得成本核算无法准确计算。

(三)内部管理意识薄弱

部门间(缺少)沟通,当上级部门批复项目到相关部门没能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设置项目账,导致成本费用不能及时归集到相关项目,造成后期费用分摊缺少充分依据。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四)会计制度不完善

今年8月31日预算法通过前,预决算不公开,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与会计处理脱节,项目预算编制与会计处理成为二个不相关环节,会计处理不清楚项目预算数,导致费用超预算比例、超范围开支,到决算时人为调整费用,不但增加整改处理问题工作,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成本支出。

上述不规范现象对地勘单位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成本核算工作。

四、关于有效加强地勘单位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规范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合理归集成本费用

会计基础规范从人员配备、会计科目的建立、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录入、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都作了具体要求,只有按照要求的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才能避免不当操作引起的成本核算问题,引起其他无可预知的结果。

(二)加强内部管理,树立正确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的好坏不仅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而且将影响到单位能否生存和保持续良性发展。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成本管理贯穿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要使成本管理活动成为群众性,全员性、灵活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助、配合工作。

(三)设立关键控制点,加强财务管理

地质勘查专项经费承担单位数量多,项目经费数额大,因此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地勘单位应在资金支出的重要环节要设立好关键控制点,完善原始凭证、严格履行财务审批程序和手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

(四)健全成本核算体制

为了更规范成本核算在地勘单位中的工作开展,健全完善成本核算体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一定要对成本核算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明确其使用办法,它是以费用归集与分配为目的,采用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地勘单位的工作成本进行核算,现有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全成本核算法、目标成本核算法等,建议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可以引进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如制造成本法、项目成本法等,来对自身成本进行更有效的核算。其次,要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转变成本管理观念:一、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二、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人们在讨论成本管理时可能更多地关注各环节中各个“独立发生”的成本项目,以期求得独立发生的各成本之和最低。但事实上,成本在不同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例如,在提倡无纸化办公的方式下,可能会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极有可能减少了使用纸张等材料的办公费用;增加对设备的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因此,单位需要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进行成本核算,做好成本控制。根据自身特点,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结合实际来对各种原材料或者其他资源,以及设备使用和资金占用方面都进行开支定额管理,以规范资金的使用,减少超额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提高地勘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会计制度的不继更新、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预算法的出台、地勘单位的改制,对地勘单位财务人员的知识和实务操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难度,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只有加强财务知识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勘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灵活的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方法,因此在地勘单位中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是保障地勘单位稳定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更要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改进办法,总结经验,才是推进地勘单位顺利发展的长期之计,并完善我国经济发展下的保障体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摘要: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地勘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了地勘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实务操作 篇8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

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中占据较大的数量,涉及到政府及科教文卫等各个部门和单位,其拥有的资产大部分属于国有,金额巨大,规模增速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财政模式也随之由生产建设模式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对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继《企业会计准则》后,我国又对政府会计改革进行了研讨,这对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我国事业单位现存的问题也是促使新制度出炉的重要原因。首先,旧制度已不能满足新实务的要求,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复杂程度的加深,旧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单位核算和管理的需要;其次,会计核算不规范,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的开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会计核算不够规范,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再次,会计信息不全面,事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较简单,尤其是关于基本建设的信息,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全面反映,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够正确的反映,导致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不利;最后,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科目较为简单,核算内容不全面,计量标准不明确,披露的内容不充分,这对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

总之,事业单位在面对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自身新业务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新制度的规定,实现管理的新突破。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实务操作的影响

(一)资产类

对于资产的核算,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旧制度对于盘盈、盘亏、捐赠等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入账规定较不明确,导致实务中不能准确的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或者不入账的情况,对此新制度规定,有相关凭据的,按照凭据记载的价税记录;无相关凭据的,参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进行计量;若不符合前两种情况,则按照名义金额“一元钱”记账,该规定明确了无偿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为了体现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制度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会计科目,并规定了计提的方法,该规定体现了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旧制度在处理购入固定资产业务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并且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不计提折旧,进而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而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这就能够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支出和固定资产价值。为了反映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对于严格控制国有资金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新制度还对存货科目进行了修改,取消了“材料”科目,新设“存货”科目,简化了存货的处理。除了以上的变动,还涉及到长短期投资、在建工程等账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具体和标准。

(二)负债类账户

为了体现权责发生制,明确事业单位现时的义务责任,新制度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科目,去除了“借入款项”、“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账户。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职工薪酬的核算与企业渐趋一致;从长短期借款科目的设置可以看出,负债流动与非流动性的区分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进行;长期应付款科目的引入使负债业务的核算更加精细和准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该准确区分长短期负债业务,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

(三)净资产类账户

新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用于核算财政部门下拨资金的结余情况;增设“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外的专项资金的结余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新增的科目对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取消了“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重点关注长期投资。期末结余时,将按照资金的性质分类结转到结余账户,然后将可以参与分配的“经营结余”和“事业结余”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最后再转入“事业基金”科目。新制度对资金的性质做了明确的区分,通过结转和分配程序将各种限定用途的资金从事业基金中剥离出来,这样的思路与企业会计制度有相似之处。

(四)收入

新制度取消了“拨入转款”科目,增设“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科目,另外将“附属单位缴款”改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除了科目的设置外,还对财政补助收入的内容进行了界定,该科目只核算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进而将其与上级补助或者其他补助收入区分开来。例如,收到财政补助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若收到的是上级补助,则贷记上级补助收入,对于其他经营收入则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五)支出

增设了“其他支出”科目,除了旧制度规定的四项支出外,对于利息、捐赠等支出则通过该科目核算;同时还强调了支出管理的重要性。取消了“拨出专款”、“专款支出”、“拨出经费”、“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不同来源的拨款核算。从收入和支出的科目设置来看,新科目的设置是相互匹配的,并且对资金来源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这对于正确反映会计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财务报告体系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对于财务报告体系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主要表现为:

1. 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内容。

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报告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而新制度除了旧制度规定的报表外,又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算表等。新制度对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指明财务报表包含会计报表;同时,收支情况说明书予以取消,而是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突出了我国同级财政补助披露的重要性。

2. 改变了报表的项目结构和内容,提高了报表的合理性。

首先,新制度取消了资产负债表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改进了表的结构。旧制度的平衡关系为“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支出”,而新制度则表现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和企业会计等式更为接近,更能反映会计原理;其次,仿照企业做法,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或负债)和非流动资产(或负债),因此,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应该深入了解政策变化的影响;最后,新制度改变了收入支出表的格式,由横式转变为纵式,体现了多步式结构的特征,具体列示顺序表现为:财政补助收支结转结余、事业收支结余、经营结余、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经营结余、本年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本年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基金。通过多步式的计算能够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动向,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有更好的控制,也体现了国际趋同的特征。

3. 注重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

旧制度中关于会计报表附注的说明较少,只体现附注是会计报表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对于附注的披露更是微乎其微,甚至直接不提供该方面的信息;而新制度对附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事业单位在重大投资、借款等重大的事项方面要在附注中进行说明,对于附注的强调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对于预算、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新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算表,对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以及国家财政资金的投资方向有了更详细的说明,有利于国家资产的合理使用。

三、总结

上一篇:微波手术治疗下一篇:Harris角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