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2024-07-08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精选十篇)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1

2014年3月至7月,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深化发展,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政府共建的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围绕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等方面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鄞州实验区中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选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正职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82.0%。其中,男校长109名,女校长14名,分别占样本总量的88.6%和11.4%。具有高级职称者65人,占样本总量的53.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108人,占样本总量的87.8%,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人,占样本总量的1.6%。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

阅读量高于国民人均,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调查表明,有13.8%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1至3本,有43.1%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4至6本,有13.8%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7至9本,有29.3%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10本以上。总体而言,有近八成的校长年阅读量在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以上———2013年全国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校长在阅读的书籍类别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类、管理类、文史哲类,分别占样本总量的91.1%、67.5%、56.1%,这说明,校长所阅读的书籍类别与其教育领导者的身份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校长需要进行更多的阅读,但阅读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与研究,校长的科研水平较阅读情况来说,其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在校长的学术研究成果调查中,有9.8%的校长出版过专著,有74.6%的校长公开发表过论文,有63.9%的校长有区级以上获奖论文。在主持科研课题情况的调查中,有1/3的校长没有主持过课题,有1/2的校长没有参与过各类课题。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作为小学校长,整天忙于各种杂事,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做点研究,有时自己可能会写点东西,但由于写出来的大都是经验总结性的,杂志根本不予发表,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搞研究的欲望和动力了。”也有校长指出,“对于课题研究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选题、怎么撰写文本,尤其是不知道在实践中怎么开展课题研究。”

校长培训项目多,培训形式有待改进创新

校长培训是校长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校长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对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长接受过的培训调查显示,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占54.1%,接受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的占78.7%,接受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占50%,接受专项、专题培训的占62.3%,另外还有7.4%的校长接受了其他形式的培训。这表明,全区校长接受培训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但通常主要是以专家讲座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需要在培训形式上不断改进与创新。访谈中,有校长指出,“现在培训项目较多,但培训形式较为陈旧,虽然自己参加了很多培训,感觉收获不是很大。”关于校长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调查显示,依校长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研讨相结合、国内外参观考察、异校跟岗学习、课题研究与学校改进相结合、专家理论讲座、读书交流,其百分比分别为76.4%、60.2%、46.3%、37.4%、34.1%、22.8%。

学校工作受干扰多,办学自主权有待加强

学校是一个系统,会受到校内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关于经常干扰学校正常工作较为突出因素的调查中,有88.6%的校长认为是各类检查评比,后面依次是各种会议、各种调研、各种社会事务等,百分比分别是44.7%、37.4%、31.7%。的确,频繁的各类检查评比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这无疑也隐含着校长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在关于实现校长办学理想还需要什么条件的调查中,有80.5%的校长认为需要更科学和更创新的评价制度,有69.1%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多的人事权,有61.8%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少的行政干预,另有30.1%的校长认为需要有更多的财权等。在关于办学自主性受限制的调查中,限制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自主决策、教师管理、人才选拔与任用、生源、办学经费、培养人才规格及教材,百分比分别是65.3% 、48.8% 、44.6% 、43% 、28.1% 、21.5%、20.7%。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比如在人事权上,自己想要的人要不到,不想要的人也没有办法处理;在财权上也是如此,绩效工资实施后,几乎没有可以支配的经费,学校的激励机制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校长的办学自主权的确有待加强。

提升校长综合素养,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指出:“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为此,我们针对调查情况,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加大对校长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

调查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开展对校长进行培训的项目已经很多了,包括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以及专项专题培训等。尽管如此,很多校长还是反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校规划能力、顶层设计能力、文化领导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领导能力、人际领导能力等。比如,关于校长希望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调查显示,有的校长指出:“对于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师生管理中‘人’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有校长指出:“在学校规划的综合能力和学校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便能给学校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有校长指出:“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文化领导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上述调查均表明,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不是很高。看来,创新校长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认为,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着重强化校长的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等素养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校长能够真正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借助于外在行政权力的推进来办教育。

第二,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2

《教育领导学》对当代教育领导经常面临的两难性困惑作了阐释,它研究作为教育领导如何把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问题,探索教育领导专业发展以及中小学校长研修的特殊性规律,力图呈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导养成、选拔和研修体系之愿景;文中所论谈的教育领导力,意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运营能力、各类学校机构的管理经营效果,当然也包括班级课堂教书育人的启蒙引导作用;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教育行政部门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有效地运作与治理,这是一门重在于研究如何去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应用性科学。《教育领导学》从多视角来构建“教育领导学”,包括学科导论、建构纲领、研究方法论、理论进展、基本课题、文化要素、价值关切、性别意识、组织目标、评价指标、选任制度、决策机制、终身学习、教师领导、国际比较、教育领导力之均衡论等内容。而《校长角色把握与办学领导力》一书则阐述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由于主客体的特殊性,环境和目标的特定性,要实现校长的高效领导力,关键在于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校长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力,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改革引导者的角色,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的领导力。

通过对这两本书的学习,我的感觉是:校长是学校之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之魂。”这句话毫不夸张地概括了校长这一角色在学校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校领导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规模日渐扩大,教育目标日益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日益增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校长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职能越来越重要。他们既要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又要组织教学,还要协调内外各种关系,其主要承担的是一种管理者的角色。

首先,我们知道,领导力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多维的影响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在学校愿景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创造者和实施者,校长应当与教师共图事业,共谋发展,发挥每位教师的领导力,与全体教师共同实现校长领导力。当然,今天变革中的社会以及我国特有的国情还要求校长承担起一些其他角色,如:资源短缺是我国学校所普遍面临的困难,校长应随时抓住机遇,盘活教育资源,谋求学校发展,使学校的经济、人才资源长盛不衰,这时校长应成为学校资产的经营者;同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认同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为此,校长又不得不成为一个公关者等等。

其次,一个校长的领导能力,首先表现为较强的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能力。提升校长的领导力,首先要提高校长的这种能力。所谓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是制定学校总体目标和寻求学校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谋划和方略,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是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的描述。它是一所学校领导活动的核心。所以,校长要学会从学校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特征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好的远景,在“正确地做事”之前必须先坚持“做正确的事”,从中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第三,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校长的领导力有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要提升这种能力,一方面,校长要树立校本的课程哲学观,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实施革新的教学方式,推行革新的课程评价,再造学校课程文化;另一方面,校长要吸引教育行政人员、高校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社区人员、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当然,校长要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的典范,在引导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

现自我反省,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促进课程成熟,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领导的终极目标。

校长技术领导力:内涵与结构 篇3

一、技术领导力的基本概念

领导是任何教育变革、改革以及革新的成功元素。要使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必须提供强有力的领导。要融合教育技术于教学中,需要校长对现有的学校模式做出变革。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指的是校长作为学校的技术领导者为学校建立一定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成功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使用。

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校长在推动技术使用方面是否容易满足;校长能否找出学校技术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校长能否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校长能否解决那些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在有效利用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需要关注自己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和已有条件对信息技术设施进行再分配;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减轻自己和员工的技术恐惧;领会面向学校管理者的技术标准;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学习以及寻求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等。

二、国际上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

美国从1990年开始逐渐重视技术领导力的研究,Ray在其标题名为《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再造时代》研究中指出,优质的教育技术领导力需要精炼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及技术能力。Bailey在其标题名为《信息化领导者在技术整合的21世纪所必须了解的十项基本概念》的研究中发现,比较过去,技术内容正快速地改变,行政人员需要了解他们在技术上的领导角色:(1)变革;(2)技术计划;(3)伦理;(4)教导与学习;(5)安全与保安;(6)课程;(7)成员发展;(8)基本设施;(9)技术的支持;(10)技术领导力。Anderson 和Dexter在其标题名为《学校技术领导力:影响与冲击》的研究中提出,技术领导力是以下八个指标的总和:(1)预算;(2)学区支持技术;(3)补助金;(4)智慧财产权政策;(5)校长奉献于技术的时间;(6)校长使用电子邮件;(7)人员发展政策;(8)技术委员会。而技术领导力可分为五个领域:(1)发展愿景;(2)计划与评价;(3)确定技术应用于所有内容领域;(4)确保所有学生群(例如危机边缘学生、特殊教育学生)能参与使用技术;(5)评价外部因素的冲击(例如软硬件工业的趋势)。Aten在其《加州学校再造的教育领导分析》博士论文中指出,学校中的技术领导力本质包括:(1)共同领导(例如合作式决策、不同的人领导不同的工作);(2)额外补偿;(3)技术整合(例如课程整合、支持再造、支持学校运作、支持教师使用、了解未来趋势);(4)人际关系技巧。Aten进一步发现,教育技术领导者必备的行为特征包括:(1)良好的沟通技巧;(2)幽默感;(3)根据需要按优先顺序排列工作;(4)良好的组织能力;(5)促进其他方式的领导;(6)说明技术如何支持学校变革;(7)应用技术解决学校问题;(8)妥善管理时间;(9)妥善处理模糊性;(10)追求专业发展。

Robinson在有关英国的技术领导力研究中指出,学校行政人员必须要协助教师了解技术的潜能,辨认可用的软硬件设备;让学校成员通过工作坊、团队教学和其他资源等方式,交换使用信息技术的想法;行政人员也要确认需要在职训练的学校成员,并考察所有学校成员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成效。

香港给小学校长提供实践训练。例如,香港教育统筹局专为小学校长设立了技术领导力培训课程,目的是协助校长建立知识、技能及对在教与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事项和影响增进了解。该培训课程提供电子领导网上学习平台实作、建立电子信心与愿景等工作坊,让小学校长在课程结束时,能有以下的学习成果:(1)会建立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网站;(2)对最新信息技术的各重要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3)会拟定一个新学年的信息技术行动计划;(4)会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于教与学的不同模式;(5)通过观察和辩论,认识如何运用本课程的学习经验,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学校课堂,以达到课改的目标;(6)了解教育领域最新的信息技术。

三、校长技术领导力的结构

如何提升校长的技术领导力呢?首先需要明确校长技术领导力的结构。目前,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的阐述很多,本文仅仅介绍国际教育科技协会和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类)和台湾地区张奕华博士所提出的校长技术领导力的结构体系,并提出笔者所认同的校长技术领导力的内涵。

1.ISTE开发的校长技术领导力任务

2001年国际教育科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所开发的绩效指标指出,学校行政人员应具备六个层面的技术标准,才能实现有效领导。同样,ISTE(2001b)也开发出校长的技术领导力任务,使校长能够有效整合技术,其任务与指针如表1所示。

2.张奕华博士归纳的技术领导力的五项内涵

台湾地区的张奕华博士归纳出技术领导力的五项内涵:(1)愿景、计划与管理;(2)人员发展与训练;(3)科技与基本设施支持;(4)评价与研究;(5)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具体细节指标如表2。

3.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的设想

通过ISTE开发的校长技术领导力任务和台湾地区的张奕华博士归纳出的五项技术领导力的内涵,我们大体发现,校长技术领导力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规划的能力,即制定学校技术发展规划的能力,并能够为实现此规划提供有效的策略;评估的能力,即要对各种信息化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信息化的有效推进;交流与协调的能力,即能够协调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与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支援的能力,即要为各种信息化建设力量提供支援,帮其克服困难。虽然校长技术领导力大概包含以上内容,但是由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社会环境及教育系统结构不同,都导致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所需要的能力各不相同。

我国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其中面向管理人员设计了技术领导力的有关内容,包含决策与规划、组织与运用、评估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这也是我国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的有益探索。

四、提升校长技术领导力的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在投入经费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之后,也应该适度评价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效能,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落实。美英两国以及香港、台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定位与强化技术领导力的研究

目前,我们对于技术领导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就提出了“学校信息化教育领导力发展”的研究方向,并带领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达国家研究较早,美国对于技术领导力的研究已有15年的时间。基于研究先行的理念,我们迫切需要开展基于本土文化进行的校长技术领导力的研究。例如,学校领导者对于技术愿景的说明、在技术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确保公平使用技术的机会、确认教师可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利用评价改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技术的使用、提供教职员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发展策略性的社群关系、了解技术使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等等。

2.开设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课程

美国现阶段有25个州设立了技术领导力学院,发展校长等行政人员的技术领导能力。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密苏里大学等,也开设了教育技术领导力硕士课程、学校技术领导力培育计划和技术领导力课程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技术领导力上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培训课程,例如上海浦东区就开办了“面向信息化的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但是这仅仅是个特例。全国都开展校长培训,但是校长技术领导力尚未得到重视。我们需要参照美国的例子,在校长培训课程中增加有关技术的内容。

3.评价各校的校长技术领导力状况

国家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落实状况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特别是校长技术领导力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从目前中小学校长评价项目和内容来看,有关技术方面的评价指标并没有得到体现。我们必须要开发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能够将此指标纳入到校长评估指标体系中。

迈入信息化时代,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校长的技术领导力效能更是教育技术政策与计划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尽快定位与强化技术领导力的研究方向,设立技术领导力课程,以提升校长的技术领导能力,并通过评价各校的校长技术领导力现况,追踪信息教育的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奕华.美国中小学校长领导的新趋势:科技领导[J].教育研究月刊,2003,114:83-95.

[2]叶连祺.科技领导[J].教育研究月刊,2003,112:151-152.

[3]肖玉敏.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J].教育信息化,2006(7):66-68.

[4]Anderson, R. E. & Dexter, S. L.Schoo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cidence and impact. Teaching, learning, and computing: 1998 national survey, report 6.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9786).

[5]Aten, B. M..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in California’s SB 1274 restructuring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4

一、“教育家办学”理念的分析

何为“家”?很多学者通过《新华词典》的解释认为是“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延伸到“教育家”的理解就成为了“从事教育工作, 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且有较高造诣、成就和影响的人”。笔者认为, 对“教育家”的解释不应当只局限于已有的成就和影响, 例如, 能够被称为“教育家”的有陶行知先生、蔡元培先生等, 试想, 在当时的背景下, 蔡元培先生并不知道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这个“教育家”的头衔显然是后人对蔡元培先生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给予的评价, 那么, 现今的“教育家”亦不能要求做到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因此,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对“教育家”的要求应当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家办学”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 “教育家办学”可以是由已成为教育家的理论家参与到办学的实践中去, 更好地完善理论,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把教育思想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其次, “教育家办学”也可以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参与办学的过程中, 加强理论的学习, 总结实践经验, 二者所指的对象并不矛盾, 并且是统一的整体。前者可以促进教育的转型, 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教育的理论家, 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教育领域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不付诸实践, 他们的理论永远只是纸上谈兵。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忽略了他们的理论在实践中是否可行。所以, 应如陶行知先生一样, 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到实践中去, 让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或如杜威, 在自己的实验学校中实践“做中学”。教育理论家参与办学符合国人的思维定势, 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家是能够给民众信心的, 另外, 也促进了理论家的转型, 从理论走入实践中, 促进教育内部的转化。

教育实践工作者加强理论升华是现在很多学者容易忽略的地方,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才能作为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 才会有所作为, 但是, “教育家办学”作为一个动态的内在成长理念, 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是教育领域中坚实的后盾, 办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在参与到办学实践中能够得到尊重, 在实践的过程加强理论的学习,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成长为教育家。而且, 在办学过程中, 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相互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创理论, 成为教育家, 校长在实践过程中, 完善理论, 同时重视基层教师专业发展, 亦逐渐成长为教育家。那么, 校长在基础学校中如何在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呢?笔者觉得关键是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二、如何提高校长的领导力

“教育家办学”其实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是需要长期追求的目标, 现阶段非教育家办学现象的存在是教育发展的常态。因为, 很多基础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是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功利主义, 升学率、优秀率已经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 也成为校长所要完成的任务。“教育家办学”的理念要求办学者拥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 行政干预少而又少, 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少而又少, 使教育规律在学校发展中起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 就需要具有高超领导力的校长, 引领学校走向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的道路, 也只有真正使学生的人格得以成功塑造和全面发展的校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1、提升愿景规划能力

在旧有教育体制下, 学校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把举办学校变成了代替学校决策, 校长只是行政决策的执行人, 所以在过去的校长培训中重视强调提高校长的执行力。校长要想成为教育家, 只有执行力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领导力, 必须能决定学校的发展前途命运, 这样才能使有胆有识的教育家脱颖而出。

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基础就是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领导者, 这就需要校长能够在学校运行的过程中处理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科学树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愿景, 深化对政策法规的理解, 确保学校办学的基本方向。校长在办学的过程中, 要能从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 把握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师生树立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愿景, 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教育领导和其他人类涉足的领域中的领导一样, 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新的职业生涯:你必须不断有新的、适应性强的反应才能应对将来不断出现且无法回避的挑战”, “学校管理者如果没有明确的经过深思熟虑而构想的愿景, 就不可能成为至少是很难成为一位高效的教育领导”。

2、强化课程领导能力

基础学校以育人为主, 那么,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育专家。作为优秀的教育专家, 必须具备课程领导能力和教学领导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是指校长在学校课程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内容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引导, 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领导能力是指校长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深入教学科研一线, 亲自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提升这种领导能力, 校长就要多走进课堂, 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使教师逐渐在实践中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领导多年的巴甫雷什中学的经验时, 饶有兴致地指出:我坚持每天听两节课, 并与教师、学生在一起认真地分析教学。

3、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不仅要求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投身到实践中去, 更需要校长能够与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一起合作办学, 即校长要增强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改善学校人际关系, 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往往自视清高, 轻视人际交往, 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校园空间里。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现代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 校长只有努力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和未来, 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变革的教育家。

要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首先, 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的沟通渠道, 与教师职工的沟通需采取正确的方式, 使教师能够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校长要理清思路, 明确在办学过程中教师之间难免会有利益冲突, 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 会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 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扫除障碍, 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其次, 校长不仅要与校内教职工进行协商沟通, 也不能忽视学校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联系。不论是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热衷教育的企业家, 还是教育理论工作者, 校长都需要与他们保持密切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待, 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走向开放。

4、增强道德感召能力

一名教育家的成长体现了他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锤炼校长的领导力, 重在塑造校长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人, 往往心胸开阔, 有优良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 能善解人意, 严格要求自己, 更能尊重别人。校长的人格魅力是通过他领导的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体现出来的。他能够以坚定的信念鼓舞师生, 以高尚的道德感召师生, 以突出的能力办学, 以创新的精神办出学校特色。道德感召能力不是校长的威严, 也不是对师生的逼迫, 而是通过校长的道德感召力带动师生主动的互相尊重, 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学生能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完善品格, 健康成长。

“教育家办学”的理念要求校长具有教育家的情怀, 国人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一理念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以一名“教育家”应有的姿态从事教育工作。需要强调的是, “教育家办学”只是一种理念, 不是要求所有的办学者都是教育家, 更多的是广大教育工作实践者的一种内在的成长过程。因此, 校长在办学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遵从教育规律, 塑造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才是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理念的关键。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家办学”理念的内涵分析, 探索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校长如何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

关键词:教育家办学,校长,领导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任强.“教育家办学”的内涵、现实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1.

[3]陈祥龙.“教育家办学”的内涵及启示[J].基础教育, 2012, 2.

[4]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何冲.关于校长领导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程度中医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3.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5

当前,有效教学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被广大教师广泛实践,相对而言,有效教学领导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将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和教师的有效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李森:新课程改革呼唤校长的有效领导》一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理论内涵和现实针对性,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长有效教学领导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于当前我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凤凰镇实际,我谈一下关于校长教学领导的看法。

一、当前校长教学领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李森教授指出的当前校长教学领导中存在的问题,在我镇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长领导以行政领导为主,繁杂的事务占用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教学领导被忽略;二是校长教学领导的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领导的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以“大一统”模式为主;三是教学领导体系缺乏开放性,属于单一的自下而上的领导。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校长(农村学校除外)一直由政府任命,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二是校长对自身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校长就应该抓大放小,教学是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的事;三是校长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事务,外部关系的协调、内部的师生管理、迎接上级检查考核、组织开展上级安排的各项活动等等,使校长事实上无暇顾及教学。校长脱离了教学,自然就谈不上校长的教学领导,更谈不上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

二、新形势下校长教学领导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校长应该是什么

新形势下,加强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观念是关键。观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空谈。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明确“校长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校长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从人事制度的角度看,随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校长的行政级别将随之取消,校长的行政职能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校长将不再是行政领导。从专业的角度看,学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地方,教育教学属于专业技术,因此,校长的领导更多的应该是业务领导。也就是说,教学领导才是校长的本分,而有效的教学领导应该是校长的追求。

为了转变校长的观念,凤凰镇建立起了校长培训长效机制,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镇中心校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全镇校长做报告。同时,镇中心校还通过理论研讨、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效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校长的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校长逐步由行政领导角色过度为教学领导角色。

(二)校长应该做什么

明确了校长是什么,接下来就应该明确作为校长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校长领导的工作定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高升学率,已经不应该是校长工作主要目标。新的形势下,校长应该的工作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作为校长,应该通过教学领导,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

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凤凰镇中心校制定出台了《凤凰镇中小学教学质

量评价实施意见》,将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纳入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使评价办法更加科学,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在全镇中小学实施“艺体带动”战略,通过艺体带动,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发展更加全面。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发展,教师就必须发展。因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作为校长,应该对教师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争做学习型教师,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凤凰镇中心校连续两年开展了“教师读书年”活动,投入4万多元为全镇教师购买了专业书籍。中心根据自身需要,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能手评选、树标学标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主题教育,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改革了师德考核办法,师德建立得到进一步强化。

3、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如基础建设、硬件配备、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等。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优势劣势各异,作为校长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同时,应该立足现实,善于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校的发展成为特色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凤凰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方向、强化措施、考核奖惩等办法,积极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基本形成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大好局面。如路山中学的艺体特色、召口小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南坞小学的感恩教育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校长应该怎么做

明确了校长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校长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要明确校长领导的方法定位。校长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高质量完成一系列工作,决不能是一团乱麻,而应该主次分明,有条不紊。这就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

1、明确发展愿景。李森教授认为,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学校发展愿望的共同景象。学校发展愿景的设定,是校长教学领导的首要工作。有了发展远景,就有了发展目标和动力。作为校长,要和师生共同确立发展愿景,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发展愿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凤凰镇中心校成立之初,就在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愿景,把优化教育资源,遵循两个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建“务实、创新、和谐”的凤凰教育作为发展愿景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始终坚持发展愿景,并不断向发展愿景迈进。先后成功合并了中金小学、中金幼儿园和南金小学,使全镇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转变领导方式。李森教授认为,作为有效教学的领导者,校长要改变过去以科层制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代之以服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教学领导,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权力。作为教学领导的校长应该是教学服务者,校长应该通过教学专业能力来引导教师向目标迈进。

近年来,凤凰镇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了一批精通业务的年轻校长,并要求校长必须上课,规模小的学校校长则必须上主课,使校长的领导由行政领导逐步过度为以教学为主的领导。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校长的教学领导,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式的领导方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工作,单靠校长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校长需要

团队作战,而不能单枪匹马。作为校长,必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目标。李森教授称之为“建立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既包括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也包括家长和社区。

凤凰镇历来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把“团结、实干、创新”作为班子建设的首要条件,并大力推行民主管理,让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形成了一个以校长为中心的内部支持系统。各学校还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与学校所处村队、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各村队、企业为凤凰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外部支持系统。支持系统的建立,为凤凰教育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凤凰教育呈现出健康和谐的良好发展势头。

校长教学领导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新课题,它既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也需要脚踏实地的长期实践,今后,我们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校长教学领导,推动凤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凤凰镇中心校

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篇6

摘 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新时期搞好课改的新课题。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而课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领导力则是校长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如何提升这种能力?本文扼要作了阐述。

关键词:课程 领导力 教育质量

校长必备的课程领导力,它不仅是校长职业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也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根本性指标,更是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将以所在的丰城市剑声中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夯实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础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仅要有理念,关键是要将理念转化成行动。学校课程建设不应该千篇一律,也不是盲目模仿或凭空想象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基于学校特点的一种创新。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其中对校情学情师情的准确分析、定位,对理念新、专业精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要。

1.精准定位,确立学校的发展愿景。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远见卓识可以使学校“领先一步,则领先一个时代”。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教师的行为,它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剑声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年合规范,两年成示范,三年铸品牌”的学校近期发展愿景。学校本着“全面发展育人,学有所长塑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崇德尚学,知行并进”的育才目标。

2.文化传承,构建课程开发的基调。学校的课程开发应符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剑”是丰城的图腾,而位于剑邑大地的剑声中学,浸润着悠久的剑文化,在开发剑文化上有着其他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其延续百年的历史,还是校歌校徽都散发着丝丝缕缕的剑文化气息。为此,学校确立了“精神立校,文化育人”总体文化建设目标,不断创新活动模式,先后开展了“溯剑源”——丰城名人故事讲述比赛,“释剑涵”——校训校徽解读大赛,“砺剑锋”——教师素养大赛,“展剑芒”——学生演讲征文比赛,“品剑韵”——教室办公室文化设计评比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还开设“剑操”“跑操”等特色课程,将剑文化深刻于师生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依托资源,实现阶段教育无痕对接。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发挥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完整性的优势。在小学学段积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以求孩子勤学善问,通过“书法课”“国学课”“武术课”等拓展课程为载体,践行“快乐学习”,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初中学段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注重方法的指导,倡导“励志教育”,开展学科知识竞赛,逐步形成学校的学科特色。

在课程管理上,以高效课堂为原则,把小学六年级纳入初中部管理,使学生提前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开创出了直升班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新举措,把中小学的教学研讨全面融为一体,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二、参差多态,幸福成长,彰显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魅力

一位哲学家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但从“管理”的角度,参差多态的侧面或个性,须放在一幅整体的框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因此,剑声中学选择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生命本源,幸福本源。

1.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四字”见真金。教学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在“活”字上找出路,在“严”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看效果。建立了缜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在规范创新中提升。

教学形式“活”。学校实行校长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的组合形式教学,力求资源共享,既达到优劣互补的教学配置,又推动强强联合,形成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此外,学校长期坚持开设名师课堂和名师讲座,同时通过“师徒结对”“同课异构”活动,让教师在名师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推门听课“严”。学校每天对每个教师实行不定期“推门听课”,通过“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情、学情,运筹帷幄调控教学管理策略与方向。

检查全面“细”。学校实行集体备课,不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力堵教学中的每一处漏洞。检查力求全面、细致,使教师及时明确工作中的失误和取得的成绩,以便改进方法,调整思路,迎头赶上。

效果评价“实”。遵循“多元、实用、科学、开放”的八字方针,科学构建了一种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剑声中学教师绩效评价奖励制度。创新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评教、家长议教、教师互评等评价方式,全面检查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学校每学期还选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进行通报表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夯实特色品牌根基,“四化”促成效。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扎实进行课改实验,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技术,潜心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程创新“多元化”。有专家说过,一个学校有了基于学校特色而建立的独特课程,那才是叫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办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专长,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整合各类特色独具的校内外优质文化资源为课程资源,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编排了校刊《剑声报》《华山论剑·教师论文集》,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读物《剑邑之光·名人篇》,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读物《剑声风采·剑文化》《剑声风采·剑操篇》。因为我校大门地处105国道上,校本课程读物《安全第一·交通篇》也正在紧张的编辑设计中。

专业成长“系统化”。 教师的专业成长来源于学习和培训。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校分批组织教师到九江、宜春等地的名校实地学习,与鹤湖中学、宜阳学校等名校结对,拓宽学校办学视野。开展了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成长读书活动,给教师们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等书籍,帮助教师用多元成功的理论打开了发展的新视角,推动了教师的精神成长、理念提升、师能进步。学校创办仅一年,就承办了三次市级赛事活动,5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我校开展了PPT课件培训、电子白板教学培训、微课制作的全员培训,并以电子白板教学为教研亮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城市进修学校多次聘请学校教师为小学语文、初中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上白板示范课和教学技能等专题讲座,在2013年中央电教馆全国电子白板教学大赛中获得了宜春地区唯一的四个全国三等奖。

幸福管理“人文化”。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增强学校凝聚力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去年,学校举办了“砺剑杯”教师素养大赛、庆元旦教师才艺大赛,还围绕“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相约中国梦”等主题积极开展了师生系列活动。在三八接力赛、学校田径赛、师生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中老师和同学们也是挥洒汗水,共同进退,既加快了感情的融合,又体味了教育的幸福。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进一激发了师生的自豪感,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师生的各项能力,使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正确,更有正能量。

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策略与方法 篇7

一. 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时代的呼喊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校长专业水平高低的根本性标志。作为一校之长, 一定要深入课堂一线, 与广大教师一起, 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为构建学校课程文化, 促进有效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 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调查, 目前, 世界各国对校长领导力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与政策。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曾撰文指出:“就中小学的专业技能而言, 校长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明显高于以往的校长, 但在领导课堂教学、学校课程编制等方面, 中小学校长区别于其他行业管理人员的核心技能, 也就是中小学校长应具有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能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升教学领导力, 业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呼唤, 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 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与方法

1. 在教学思想的引领中提高教学领导力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 而是相反, 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所以管理者通过目标对下级管理。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一所学校的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方向。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人物, 在领导教育教学时, 要深入了解本学校、本地区的教学现状, 一定要正确把握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向, 明确自己的教学主张, 将发展中的一个个小的、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 最终集合为学校的大目标、终极目标——使命和愿景。使命和愿景就像北极星一样, 能让学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

2.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领导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任何教育教学的改革, 必须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它才可能走向成功;任何教育教学成绩的取得, 也必须立足课堂教学, 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校长对课堂教学的领导, 首先体现在课堂上。

校长要具备“课程领导力”, “进课堂”是最基本的要求。校长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 通过上课、听评课, 能够摸清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 分析学校教学的动态, 抓住主要矛盾, 研究如何改进教学;不进课堂, 就会脱离教学、脱离教师, 教育研究少了直接体验, 好比中医不懂把脉, 长此以往校长会“荒废武功”, 丢了看家本领, 丧失对教学的领导。因此, 进课堂也是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有些校长坚持每天第一节课雷打不动去听课, 其余时间处理其他事物, 这种工作安排值得借鉴。

3. 在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领导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有怎样的教师队伍, 就有怎样的教学水平。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校长对学校校本研修的领导, 是校长教学领导的着力点。要按照“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进行, 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策略思想, 以校为本, 聚焦课堂, 发现问题, 以“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行动研究”等形式开展开放式教研活动, 促进式教研活动, 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针对式教研活动, 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 以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在教科研中提高领导力

教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是提高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办学水平, 提升办学品味的重要举措。校长要树立“以科研促发展”、“让科研进课堂”的理念,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身先士卒, 领导学校教科研, 努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的教育发展态势下, 校长必须清楚教学领导的意义, 提升自身的教学领导力, 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作为校长, 对这一点不可模糊, 更不可忽视和漠视。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8

后来,我了解到,这位校长在开学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已经听了二十多节的课。上课铃一响,他总是拿着一本听课笔记本,穿梭于教学楼道之间。他走进初三课堂,又转到小学课堂,低中高各个年级,他都听了一遍,语文、数学、英语、思品、体育……任何学科,他都听。他宽宽的后背,魁梧的身材,总是与师生一起出现在课堂上。每次听课后,总能看到他与上课老师沟通、交流的身影。

一个学校,最具活力和最有魅力的地方,除了课堂,还是课堂。课堂是彰显师生生命活力的地方,在这里师生共同感悟文本,演绎生命激情,撞击智慧火花,锻铸精神成长,课堂成了师生理想的家园、精神的桥梁。叶澜教授说得好,“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作为校长,理应成为课堂参与者中的一员,和师生共同感受课堂生命的张力。校长这一行为,无疑锦上添花,让课堂生成出更多的精彩,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

校长参与课堂,主动听课,其好处多多。校长听课,传递的信号很简单,那就是学校坚持的是向课堂教学要质量,通过科学高效的课堂,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校长深入一线,进入课堂,主动听课,有利于校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策,有的放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听课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将注意力转向教育科学研究上来,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实效性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在教科研方面,为教师们树立了榜样。校长听课更是凝心聚德,增强学校活力,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学校竞争力与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调查与评估 篇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行政权力不断下放,中小学办学自主权不断提高,赋权增能带来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将校长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校长逐渐由传达上级教育政策和行政命令的被动管理者,转向了掌舵学校事务及谋求自主发展的主动领导者。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领导力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不断提升和发展校长教学领导力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和家长对校长教学领导 力的要求 越来越高。然 而,在理论上 “我国关于 校长教学 领导的研 究起步较晚”[1,2],在实践中“教学领导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校长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3,4]。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将“领导课程与教学”纳入校长聘任和考核的重要指标,这表明客观分析我国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表现,发现表现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是进一步办好让人们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所采用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涵盖了学校位置、学校性质、学校阶段和学校层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关于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调查题项,主要从专业理解与认同、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等几个方面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进行描述。在参阅相关文献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校长教学领导力划分为5个维度,即构筑教学共同愿景、管理课程与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调适教学支持环境,问卷共50道题项,均采用Likert 5点量表正向计分法,以5分制代表其符合程度。

为了保障调查问卷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信效度分析。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总题项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0>0.85,各维度的系数在0.87~0.95之间(见表1),问卷的折半信度为0.928>0.85。表明该问卷的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稳定性。效度检验通过因子分析判断其结构效度,其KMO值为0.976>0.90,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0<0.001),提取公因 子后总体 解释率为66.383% >45%。各维度 之间的相 关系数在0.545~0.733之间,呈中偏低相关,说明各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20~0.802之间,达到了中高度相关,说明各维度能较好地反映所测量的内容,检验结构表明调研工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见表2)。

注:维度1表示“构筑教学共同愿景”,维度2表示“管理课程与教学”,维度3表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维度4表示“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维度5表示“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总题项表示“综合指数”,下同。

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同。

2.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成渝两地选取了20个区(县)60多所中小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 600份,回收问卷3 256份,有效问卷2 84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4%和87.4%。就有效问卷而言:在学校性质方面,公办学校2 530份,占88.9%;民办学校317份,占11.1%。在学校阶段方面,高中628份,占22.1%;初中1 106份,占38.8%;小学1 113份,占39.1%。在学校位置方面,城市学校801份,占28.1%;城镇学校858份,占30.2%;农村学校1 188份,占41.7%。在学校等级方面,优质学校(包括省/直辖市示范学校、地级市示范学校)698份,占24.5%;普通学校(包括地级市一般学校、区县示范学校)978份,占34.4%;薄弱学校(包括区县一般学校、农村教学点等)1171份,占41.1%。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总体状况

将每位调研对象为校长教学领导力评分的50道题项相加求取平均分,得到该调研对象对本校校长教学领导力表现的综合指数。统计结果发现,所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综合指数的均值M=3.79,标准差SD=0.75。接着将校长教学领导力综合指数(X)进行可视化分段,从高到低划分四个等级,即“优秀(X≥4.5)、良好(4.0≤X<4.5)、一般(3.5≤X<4.0)和不足(X<3.5)”[5]。统计结果发现,21.8%的调研对象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优秀”,17.2%的调研对象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良好”,26.0%的调研对象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一般”,34.9%的调研对象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不足”。这表明现实中校长教学领导力总体上较为一般,且内部差异较为不合理,具有一定的非正态差异现象。

从各个维度来看,调研对象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M=3.87,SD=0.84),促进学生学业进步(M=3.86,SD=0.83),管理课程与教学(M=3.85,SD=0.85),构筑教学共同愿景(M=3.75,SD=0.86)和调适教学支持环境(M=3.64,SD=0.74)。这表明现实中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教师、学生和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领导力较强,而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对于教学愿景、支持环境方面的领导力较弱。在现实中,中小学的管理者更加重视传统的教学管理和片面提高升学率,而不是通过教学领导行为实现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

2.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差异状况

以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综合指数以及5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对学校性质、学校位置、学校阶段和学校层次进行方差分析(三级水平变量进一步使用Post Hoc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和图1。

(1)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状况。总体上看,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之间的差异不大,民办学校还占有微弱的优势。具体来看:在综合指数方面,公办学校略低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815>0.05);在构筑教学共同愿景方面,公办学校略高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186>0.05);在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公办学校略低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899>0.05);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公办学校略高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521>0.05);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方面,公办学校略低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577>0.05);在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方面,公办学校低于民办学校,两者差异较为显著(P=0.013<0.05)。近年来,成渝两地政府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名校办民校”发展模式下,优质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起到了良好的带动辐射作用,加之民办学校主要位于成都市区、重庆主城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民办学校良好的福利待遇对教职工也更具有吸引力。这使得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整体上并不比公办学校差,故民办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还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

(2)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阶段上的差异状况。统计结果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阶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高中阶段校长教学领导力在综合指数和各个维度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初中和小学阶段校长教学领导力则表现出交错状态。在综合指数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5<0.05)。其中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显著(P=0.011<0.05);初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不显著(P=0.849>0.05);高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显著(P=0.019<0.05)。在构筑教学共同愿景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3<0.05)。其中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显著(P=0.037<0.05);初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不显著(P=0.129>0.05);高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显著(P=0.001<0.05)。在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高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较为显著(P=0.049<0.05);小学高于初中,两者差异不显著(P=0.109>0.05);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2<0.05),其中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显著(P=0.010<0.05);初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不显著(P=0.318>0.05);高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显著(P=0.001<0.05)。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方面,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214>0.05),其中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不显著(P=0.121>0.05);初中高于小学,两者差异不显著(P=0.930>0.05);高中高于初中,两者差异不显著 (P=0.160>0.05)。在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方面,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P=0.121>0.05),其中高中高于小学(P=0.588>0.05),小学高于初中(P=0.421>0.05),高中略高于初中(P=0.113>0.05)。

(3)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位置上的差异状况。由统计结果可知,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位置上差异非常明显,城市学校在综合指数和各个维度上都明显高于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则较小。在综合指数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显著 (P=0.000<0.05);城镇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 (P=0.988>0.05);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构筑教学共同愿景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23<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8>0.05);城镇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497>0.05);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23<0.05)。在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 (P=0.000<0.05);农村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 (P=0.574>0.05);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农村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412>0.05);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农村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693>0.05);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城市学校高于城镇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城镇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121>0.05);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

(4)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层级上的差异状况。调查研究发现,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层级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优质学校在综合指数和各个维度上都明显处于优势,普通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则较小。在综合指数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构筑教学共同愿景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5<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不显著(P=0.674>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在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0<0.05),其中优质学校高于普通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普通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优质学校高于薄弱学校,两者差异显著(P=0.000<0.05)。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通过他评式问卷调查评估中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考察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总体状况和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差异状况,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校长教学领导力总体水平较为一般,且教学领导力结构不均衡,其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领导力较强,而构筑教学共同愿景、调适教学支持环境方面的领导力较弱。第二,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性质上差异较小,民办学校在综合指数、管理课程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调适教学支持环境上还占有微弱的优势。第三,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阶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高中阶段总体上明显处于优势,三者在综合指数、构筑学校愿景、管理课程与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差异较为显著,而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调适教学支持环境上差异不显著。第四,校长教学领导力综合指数和各个维度在学校位置、学校层级上差异非常显著,其中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差异极大,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差异相对较小;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差异极大,普通学校与薄弱学校差异相对较小。研究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学领导力呈现急切性、差异性和结构失调等特征。急切性表明提升教学领导力的总体水平已刻不容缓,差异性表明缩小教学领导力的校际差异已迫在眉睫,结构性失调表明实现教学领导力“传统元素”向“现代元素”转换已是当务之急。

2.教育建议

(1)加强校长培训的实效性,提升教学领导力的总体水平。我国中小学校长多从一线教师中选拔聘任,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本研究结果发现当前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严重不足,而一些校长也反映现有的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缺乏教学领导力的专门指导。因此,明确提升教学领导力的急迫性,通过实用、有效的培训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总体水平,是当前校长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第一,按需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前通过训前需求问卷调查和对个别学员进行电话访谈,充分了解学员最关心、最急需解疑的问题,然后对专家设置的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培训过程中及时收集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反馈,对后续的课程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培训后立即组织学员填写“课程内容满意度”和“主讲教师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二,课程实施多样化,提升培训效果。培训工作要本着“学用结合”、“学研结合”、“操作与体验结合”的原则,采用“讲授、参与、合作、体验”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一是聘请理论研究的知名专家和一线实践的优秀校长做讲座,既讲授教学领导力的知识体系,又展示教学领导的典型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组织学员与专家深度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所关心的问题;三是开展学员论坛,让学员展示自己,实现学员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第三,培训后续跟踪落到实处。培训结束后,承办单位应组织专家,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分区指导学员继续学习,通过网络在线答疑、提供理论咨询、共同开展科研等方式巩固和深化培训成果。

(2)实现校长合理有序流动,缩小教学领导力的校际差异。成渝两地是全国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混合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在学校位置、学校层级上差异显著。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消解的条件下,实现校长合理流动,是弥补弱势学校教学领导力的现实选择。第一,合理确定校长流动的范围。一是流动的距离要合理,流动的地域主要限于县(区)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探索跨区域流动;二是流动的时间要合理,流动时间为一年比较适宜,时间过短效果不佳,时间过长校长多有畏难情绪;三是流动人员要合理,优质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优秀校长,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第二,有序规划校长流动的方式。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对口支援和学区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有序实现校长流动。有乡镇和乡村学校的县(区),重点推动由城镇学校向乡镇和乡村学校流动;没有乡镇和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乡镇范围内根据学校布局,重点推动由中心校向村小、教学点流动。第三,健全校长流动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校长合理有序流动还需要政策引导,各地应在职务(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在职务(职称)晋升工作中,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经历作为副校长晋升校长、高级教师晋升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业绩考核工作中,适当倾斜绩效工资分配,优先使用周转房,切实保障参与流动校长的福利待遇;对于参加流动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校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10

一、价值领导力的内涵

何为价值领导力?即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原则, 去规范、引导和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观念, 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和远景的能力。校长应不断强化自己的价值领导意识, 不断推进自己的价值领导实践, 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领导能力。

二、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的逐步推进, “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变得日趋重要。教育困境的改变, 教育质量的提升,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教育家。而在其中, 校长成为教育家更是重中之重。一名普通的校长和一名教育家的校长治理下的学校常常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教育景观。毋庸置疑, 二者在对教育规律的领悟、教育本质的把握、教育价值的追求及办学理念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 但二者价值领导力上的差异应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这也成为很多研究者的共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所强调的那样, 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 后者则可能连价值领导的意识都没有。

不少学校致力于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 并倾力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但一些学校也存在办学理念缺失的现状。尽管各个学校存在的情况不同, 但都可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理想型、口号型和刻板型。无论是理想型、口号型, 还是刻板型, 都偏离了当前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办学理念的要求, 不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而之所以出现办学理念不当的关键原因, 就在于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 反映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哲学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校长) 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价值领导力必然体现在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上。每一个学校都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历史, 校长要对学校过去的办学理念进行价值判断, 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其次, 校长善于运用人类基本价值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对学校的价值理念进行价值整合, 提炼与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的提炼和形成更重要的是实践和运用, 更需要校长对于价值理念的得力引导和实践。办学理念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此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对校长的价值实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校长有坚定的价值理念和将理念付诸实践的决心。从价值判断、引领、整合到实践, 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是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完美体现。换句话说,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办学理念提炼与形成的关键, 这也是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校长如何提升价值领导力

1.阅读与思考,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且作为一名校长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首先, 校长要学会阅读。阅读一些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著作和传记, 学习古今中外名校长的治校之道和办学理念。其次, 校长要学会思考,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 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反思与借鉴,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必要环节

校长的成长也需要反思, 反思自己是否具有价值领导力, 总结学校成败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其次, 校长要学会在相互借鉴中发展。校长学会在反思与借鉴中整合出具有自己和学校特色的理念和共识, 并将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才能办一所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

3.沟通与倾听,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良好的人际交流, 以获得广泛的理解与认可。校长要学会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 倾听他们的困难、他们的幸福, 感受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在良好互动的过程中, 校长成全了教职工, 教师也成全了校长, 进而促进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

4.实践与检验, 是提升价值领导力的根本保障

实践是检验校长价值领导力的重要标准, 校长价值领导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理念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经历从理念到实践、实践到理念反复的过程, 为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办学理念是校长源于办学实践又反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与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的提炼与形成不仅需要校长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也是关键的因素。校长应通过阅读与思考、反思与借鉴、沟通与倾听、实践与检验等路径, 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领导力。

关键词:价值领导力,办学理念,实践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中小学管理, 2007 (07) .

上一篇:社区现状下一篇:商务部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