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2024-07-28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精选十篇)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篇1

一、主要原因探讨

(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学习非常认真, 花的时间是别人的几倍, 但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究其原因, 我发现很多学生还像初中那样, 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学习不主动, 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 不安排作业就手足无措, 也不晓得回顾, 前面复习的知识长时间不去温习, 时间久了又忘记得差不多了。

(2) 学不得法。具体表现在:笔记本、差错本、典题集记了几大本, 问题也有几大本;课前课后只是忙着赶作业, 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技法一知半解, 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还有的学生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数学,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搞“题海战役”……

(3) 不重视“双基”。一些同学自视甚高, 认为成绩已经可以了, 于是将二轮复习时间全部放到后面的解答题上去, 对前面的选择、填空题“不闻不问”, 对一些“双基”知识也不去认真演算练习, 只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重“量”轻“质”, 好高骛远。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产生“高原反应”的原因。因为难题做多了, 一碰到不会做的题, 就会产生焦躁心理, 越做越烦, 慢慢地做前面的“双基”题就会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脑子一片空白。

二、解决意见

在高考复习中, 数学复习面比较大, 鉴于目前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 我们怎样才能复习出高效呢?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情况下, 我们要制订好合理的学习计划, 并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 循序渐进, 不能贪多求快, 囫囵吞枣;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既要看, 也要做, 既要“瞻前”, 也要“顾后”, 并且一定要“不耻下问”,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 要突出重点, 照顾一般。二轮复习, 我们不必平均使用力量。高考的主要考点集中在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立体几何、概率、数列、导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等章节。对这些章节, 我们复习时要求做到面面俱到, 如对函数这一章我们就必须对函数定义、求值、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零点等知识点作具体掌握, 这样才能做到考前心中有数, 考试时有的放矢。而有些考点, 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个大概, 只要点到为止, 记住主要知识点就行了。如“优选法”这一章, 作为新增章节, 而且是湖南省特有的考试内容。只有做到了“大” (重点) “小” (一般) 兼顾, 考试才能取得高分。

(3) 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的掌握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 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不可行的。总体来说,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大体上要做到:首先, 要经常回顾基础知识。由于第一轮复习战线通常拉得较长, 部分知识和方法可能有遗忘现象, 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 我们在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要经常回归基础, 做到“四回顾”:一要回顾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及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课后习题, 高考往往是“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二要回顾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求圆的方程我们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常用判别式法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比较法;三要回顾老师教学时或自己总结出来的常用结论, 如在立体几何中, 看到中点就要想到作中位线证平行, 看到等腰三角形就要想到“三线合一”等常用结论;四要回顾平时的常错题, 借此查漏补缺。同时在回顾的基础上, 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分类整合,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便于整体掌控。

其次, 要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作者通过研究近两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发现, 高考比较重视通性通法的考查, 淡化对技巧的考查。所以我们在复习时, 要重视对通性通法的训练和运用, 不必过于追求解题技巧。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时, 我们通常能掌握韦达定理法就差不多了。再次, 我们也要强调基本数学思想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打开数学题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应努力将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知识考点系统起来, 提升复习效果。如我们复习了椭圆后, 再复习双曲线、抛物线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用类比思想去复习了, 定义、几何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个个对号入座, 这样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篇2

1. 已知a,b是正实数,则不等式组xyab,xa,是不等式组成立的(B)

xyabyb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

2.如果1ab0,则有(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A)

11b2a2ba

1122(C)baab(A)

3.若x0,y0且11a2b2ba1122(D)ab ab(B)191,则xy的最小值是(C)xy

(A)6(B)12(C)16(D)2

44.实数x,y满足x22y26,则xy的最大值是(A)

(A)(B)(C)2(D)

2225.设实数m、n、x、y满足mna,x2y2b,其中a、b为正的常数,则mxny 的最大

值是_____ab________

6.实系数方程xax2b0一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根大于1且小于2,则2b2的取值范围是a

11(,1)

47.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的实数m、n,都有f(m+n)= f(m)f(n)成立,且对x>0时,有f(x)1成立.

(1)证明:f(0)=1,且当x<0时,有0f(x)1成立;

(2)证明:函数f(x)在R上为增函数;

证明:

(1)令m0,.n1f(1)f(0)f(1),由已知f(1)0 ,所以f(0)1.当x0时,x0 ,f(0)f(x)f(x)1f(x)1, f(x)

由f(x)10f(x)1.(2)任取x1,x2R,x1x2

f(x1)f(x2)f[(x1x2)x2]f(x2)f(x1x2)f(x2)f(x2)f(x2)[f(x1x2)1]0.所以f(x1)f(x2)得证

8.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ax+(Ⅰ)求f(x)的解析式; 1(a∈R). x

1,x(0,)时,求证:[f(x)]nf(xn)2n2.(nN*). 2

1解:(Ⅰ)设x∈(0,+∞),则-x∈(-∞,0),f(-x)=-2ax-, x

1∵f(x)是奇函数.∴f(x)= - f(-x)=2ax+,x∈(0,+∞).x(Ⅱ)当a

又f(0)= f(-0)= - f(0), ∴f(0)=0,12ax(x0),f(x)x(x0).0

(Ⅱ)当a11时,f(x)x.则 2x

11[f(x)]nf(xn)(x)n(xnn)xx 111n12n2n1C1xCxCnnnxn12xxx

n22n41C1CnxCn

nxn1xn2.n2n4n1令SC1C2Cnnxnx

1又SCn

n1xn2,1xn22Cnn1xn4n2C1x,所以n

n22SC1n(xxn4)C2n(xn21x1)Cn

n(n411xn2xn2)

2n12(C1

nCnCn)

2(2n2)

C1nC2n1Cnn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篇3

关键词:二轮专题复习;原态思维;最近发展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高三一轮复习结束时,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能力到达什么水平?哪些方面还可以完善和提高?应该如何开展二轮复习能获得最大效益?本人从原态思维的角度进行相关思考及应用,提高了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的原态思维,精心选定二轮专题复习课题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专题课题的选定就是方向性的问题,专题复习目标必须精准。我们备课组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学科主干知识,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发现所谓高考常考点其实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的能力点正是从事化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的现有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什么,专题就搞什么。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应解决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我们列出拟定的专题目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专题课题名称:(1)阿伏伽德罗常数;(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化学能与热能;(5)化学能与电能……(所有常考点)

你是否需要老师开设以上专题进行复习?

选项均为:A.非常需要 B.需要 C.无所谓 D.不需要”

按统计结果,最终选定二轮专题复习的课题。

二、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准确把握二轮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

确定专题课题后,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至少一个问题”的总体目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通过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找准每个专题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问题引出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录音分析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比,认为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型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从专题复习的进程上考虑,在课前准备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具体疑惑点,在课内使用课堂观察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在课后用访谈法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专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容易的采用问题引出法,难度大的采用录音分析法。

【案例1】探查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原态思维,用录音分析法。具体做法是,选取教学班中成绩分别在上、中、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给一道实验设计题,告知他们教师的意图,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在无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将从审题开始到答题的整个思考过程都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对录音的分析来了解该复杂的原态思维过程。录音分析法的优点在探查复杂问题的原态思维中最为明显,因为没有他人的提示,也没有来自他人的干扰和压力,这样呈现的原态思维最为真实。

【案例2】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笔者在课前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原态思维。问卷调查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你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存在的困难(多选)”

(4人)A.不能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2人)B.不记得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人)C.不会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12人)D.不知道应写H+、OH-、还是H2O,应该写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

(0人)E.不懂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15人)F.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8人)G.多写或少写“↑”“↓”

(23人)H.出现审题问题,没留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4人)I.结合流程图找信息则不会写,甚至不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29人)J.没有有序的思维,跟着感觉走

全班51人,统计结果见各序号字母前的数据。

参考该项统计结果,将该专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定为:(1)有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2)审题指导(结合流程图找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3)突破介质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有效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精选相应的题组,用学案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最近发展区渐行,从而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案例3】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中为了突破介质的难点,用学案呈现了以下的题组:

【题1】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2】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NaClO2)的流程如下: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原有思维,书写该题组中的3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通过展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即“四步法”:(1)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2)得失电子守恒配平;(3)关注介质;(4)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同时突破了处理介质的难点:介质不一定参与反应,若参与反应,作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要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进行判断。至此,学生实现了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沿最近发展区渐行,最终突破最近发展区,即出现了新的思维。

四、及时运用新的思维,坚守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果

对二轮专题复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思维,必须及时并反复运用,当其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专题复习中,设计“问题链”或提炼简单明了的总结性语句,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反复使用,可以有效实现新的思维成为常态思维,也就是成为学生新的“原态思维”。例如,前面提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在该专题后,每一次遇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笔者都引导学生按“四步法”进行有序地分析和书写,效果非常明显,笔者所任教的教学班(共51人)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由十几个上升到超过四十个。再如,在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时,学生一致认同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话,“能变的,不变了,就平衡了”,用之于解题,屡试不爽。

五、总结与反思

尊重学生的原态思维,对其进行探查,并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沿着最近发展区前行,从而建立新的“原态思维”,实践证明将学生原态思维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遗憾的是,对这样的专题复习效果只是粗略进行了教学班在平行班中的成绩比对,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作,对复习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吴建希.从学生学习的原态思维到最近发展区[J].化学教育,2013(8).

[2]徐泽忠,熊言林.“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5)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篇4

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它主要涉及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渗透着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培养等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但都是集中考查了函数、导数等重要知识.题型结构基本上都是以函数为载体, 以导数为工具, 考查函数性质及导数应用为目标, 其中运用导数确定含参数函数的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探索性问题中, 主要是求存在性问题或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的范围.

以2013高考试卷为例, 部分试卷中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的题目如下:全国I文第24题、全国I理第21题、全国Ⅲ理第21题、辽宁理第21题、重庆理第16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把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转化为函数最值, 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大数学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学习, 体会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哲学观点, 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理解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函数最值问题, 掌握解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转化与化归的方法来处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点梳理

“恒成立”的含义, 一定是比“比最大的还大”或“比最小的还小”.因此恒成立问题往往又可以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例如:

1.恒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恒成立⇒a>f (x) max;a≤f (x) 恒成立⇒a≤f (x) min.

2.能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能成立⇒a>f (x) min;a≤f (x) 能成立⇒a≤f (x) max.

3.恰成立问题的转化:a>f (x) 在M上恰成立, 若x∈D, f (x) ≥A在D上恰成立, 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小值fmin (x) =A, 若x∈D, f (x) ≤B在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f (x) 在D上的最大值fmax (x) =B.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4.设函数f (x) 、g (x) , 对任意的x1∈[a, b], 存在x2∈[c, d], 使得, 则fmin (x) ≥gmin (x) .

解题方法1:分离参数法:其基本步骤为: (1) 将参数与变量分离, 即把原不等式化为g (λ) ≥f (x) (或g (λ) ≤f (x) ) 恒成立的形式. (2) 求f (x) 在x∈D上的最值; (3) 解不等式g (λ) ≥f (x) max (或g (λ) ≤f (x) min) , 得λ的取值范围.该方法能解决的题型: (1) 参数与变量能分离; (2) 函数的最值易求出.

解题方法2:数形结合法:把含有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类函数比较值域来解决, 利用函数图像确定参数范围.

【设计意图】有关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教材与资料中很少有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把与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相关的考点系统地梳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极大地提高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效率.

二、2013高考考点聚焦及解题策略

1.可直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1:已知两函数f (x) =7x2-28x-c, g (x) =2x3+4x2-40x.

(1) 对任意x∈[-3, 3], 都有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2) 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3)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4) 存在x1, x2∈[-3, 3], 都有, 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解析: (1) 设h (x) =g (x) -f (x) =2x3-3x2-12x+c, 问题转化为x∈[-3, 3]时, h (x) ≥0恒成立, 故hmin (x) ≥0.令h′ (x) =6x2-6x-12=6 (x+1) (x-2) =0, 得x=-1或2.由导数知识, 可知h (x) 在[-3, -1]单调递增, 在[-1, 2]单调递减, 在[2, 3]单调递增, 且h (-3) =c-45, h (x) 极大值=h (-1) =c+7, h (x) 极小值=h (2) =c-20, h (3) =c-9, ∴hmin (x) =h (-3) =c-45, 由c-45≥0, 得c≥45.

(2) 据题意:存在x∈[-3, 3], 使f (x) ≤g (x) 成立, 即为:h (x) =g (x) -f (x) ≥0在x∈[-3, 3]有解, 故hmax (x) ≥0, 由 (1) 知hmax (x) =c+7≥0, 于是得c≥-7.

(3) 它与 (1) 问虽然都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但却有很大的区别, 对任意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圯x2圯成立, 不等式的左右两端函数的自变量不同, x1, x2的取值在[-3, 3]上具有任意性, ∴要使不等式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fmax (x) ≤gmin (x) , x∈[-3, 3].∵f (x) =7 (x-2) 2-c-28, x∈[-3, 3]∴f (x) max=f (-3) =147-c,

∵g′ (x) =6x2+8x-40=2 (3x+10) (x-2) , ∴g′ (x) =0在区间[-3, 3]上只有一个解x=2.

∴g (x) min=g (2) =-48, ∴147-c≤-48, 即c≥195.

(4) 存在x1, x2∈[-3, 3], 都有f x1圯圯≤g x2圯圯, 等价于, 由 (3) 得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题的四个小题, 表面形式非常相似, 究其本质却大相径庭, 应认真审题, 深入思考, 多加训练, 准确使用其成立的充要条件.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加以解决.

2.含有隐性条件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典题探究2:存在实数x, 使得不等式x+3+x-1≤a2-3a有解,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已知函数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函数f (x) 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所以

由得, umin (x) =-1.于是, a>-1,

由题设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1, 0) ∪ (0, +∞) .

【设计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如何辨析恒成立与有解, 即存在性问题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解后反思】“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转化为函数问题, 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 因此利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将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 从而求出参数的范围.上述例子剖析了近三年数学高考中恒成立问题的题型及解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 各种类型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要注意灵活运用, 虽然方法表现得不同, 但其实质却都与求函数的最值是等价的, 这也正体现了数学中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课堂检测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 (理) 试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两年高考压轴题的练习, 让学生深刻体会高考是如何考查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进一步辨析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解决方法.

四、归纳生成

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问题是函数最值的所呈现的三种不同形式, 它们的共同点是均能等价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先总结, 教师再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针对性专项练习 (略)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而“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 并逐渐成为最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而且其形式逐渐多样化, 出现的试题大多数以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为主.因此研究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篇5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2010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无机推断知识总结

一、解题思路和步骤:

无机推断题解题思路和步骤:

阅读题目→挖掘信息→筛选信息→寻找突破口→推断整理→得出结论→规范书写 ★阅读题目:注意限制性语句,尤其隐含的条件,找准找全。

★筛选信息:将试题信息与大脑或教材知识相比较,进行加工、筛选,找出有用信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这是解题的关键。突破口可以是反应条件、反应现象、也可能是特殊性质(如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溶解度、特殊反应等)

★规范书写的内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电子表达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二、寻找突破口需巩固的知识

1、物质的特征现象:(1)物质的颜色:

有色气体单质:F2、Cl2、O3 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蒸气为红棕色)、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暗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无色气体单质:N2、O2、H2

有色气体化合物:NO2(红棕色)

黄色固体:S、Na2O2、AgBr(浅黄)、AgI、Ag3PO4(黄色)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Ag2S、CuO 红色固体:Fe(OH)3(红褐色)、Fe2O3(红棕色)、Cu2O(红色)、Cu(红色)、红磷(暗红)

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CuSO4·5H2O、Cu(OH)2; 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FeSO4·7H2O; 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2+2+3+-有色离子(溶液):Cu(蓝色或绿色)、Fe(浅绿)、Fe(棕黄)、MnO4(紫红

2+

色)、Fe(SCN)(血红色)、(淀粉遇碘单质(I2)水溶液呈蓝色、3+

Fe与苯酚呈紫色)

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Ag2SO4

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焰色反应显黄色的是钠元素,显紫色的钾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2)气体特征:

常见的气体有: 单质:H2、Cl2、O2

氢化物:NH3、H2S、HCl、氧化物:CO2、SO2、NO、NO2、CO 有机物:CH4、C2H2、C2H4、HCHO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的气体是SO2;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不能恢复红色;滴有石蕊试液的CO2(或SO2)溶液加热后红色变紫色;滴有甲基橙溶液的CO2(或SO2)溶液加热后红色变橙色或黄色等。(3)物质的气味: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

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H2S、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5)物质的溶解性特征:

CO2(1∶1)、SO2(1∶40)、HCl(1∶500)、NH3(1∶700)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S和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6)熔沸点特征:H2O HF NH3形成氢键反常;原子晶体问题;离子化合物MgO、Al2O3熔点高可以做耐火材料。

2、转化的特征关系

反应规律特征:

2-如与碱反应能产生气体的单质有Al、Si、双水解;S2O3与酸的反应;Na2S与Na2SO3溶液反应;Ca2C与水反应;Na2O2与水或CO2反应;Al、Al2O3、Al(OH)3的特殊性质;弱酸弱碱盐、酸式盐的问题;电化学的问题;金属与酸、水的反应;非金属和碱的反应;+-3+-2-+连续与H或OH(或氨水)反应形式(如Al、AlO2、CO3、Ag);连续氧化形式(Na、H2S、S、N2、NH3、C、CH4、醇、烃等)

3、物质的数据特征:

(1)组成的数据关系:如分析元素X和Y元素按1:2组成化合物时,除了要考虑无机物外,还在考虑有机物中的烯烃,按1:3形成化合物还要考虑乙烷。形成1:1和按1:2(或2:1)主要有H2O2和H2O,Na2O和Na2O2,FeS和FeS2,CuS和CuS2。

(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情况:①式量为28:N2、CO、C2H4②式量为30:NO、HCHO;32有S、O2③式量为44:CO2、CH3CHO、C3H8、N2O④式量为78:Na2O2、Al(OH)

3、Na2S、C6H6;84有NaHCO3、MgCO3⑤式量为98:H2SO4、H3PO4⑥式量为100:CaCO3、KHCO3、Mg3N2⑦式量为120:Al2S3、MgSO4、NaHSO

4⑧式量为160:Fe2O3、CuSO

4(3)10电子微粒:①分子:CH4、NH3、H2O、HF、Ne;

++-2+3+-2-②离子:NH4、H3O、OH、Mg、Al、F、O;

③关系:OH+H3O=2H2O;NH4+OH

-+

+

NH3↑+H2O; CH4+H2O

3+

3H2+CO;

2F2+2H2O=4HF+2O2 Al+3OH=Al(OH)3↓ 3+--2+-Al+4OH=AlO2+H2O Mg+2OH=Mg(OH)2↓

+2+3-2---18电子微粒:K、Ca、P、S、HS、Cl、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4)数据差量关系:如连续氧化前后相差16;(5)题设的特殊条件: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3、归纳和熟记1-18号元素的一些“专用语言”。

(1)H:原子半径最小;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第IA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量的改变,对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影响不大;原子序数最小;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是形成酸、碱的必须元素;单质密度最小;单质可由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得到;单质是水电解产物之一;与氧可生成两种物质H2O、H2O2;(2)He:最外层属于饱和结构,但不是8电子;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3)L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形成过氧化物;密度最小的金属;保存于石蜡中。

(4)Be: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氧化物为BeO;价态为+2价。

(5)BF3属非极性分子;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

(6)C:尿素仿N质量分数为46%;除稀有气体外,是既能得电子,又难失电子,难以形成离子;可以和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7)N:单质空气中含量中最多;N2具有一定的惰性,通常情况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华化肥三元素之一;氢化物NH3;氧化物形式最多(六种);含氧酸有HNO3和HNO2;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碱一呈碱性;

(8)O:有H2O2 H2O Na2O2 Na2O等特殊氧化物。非常活泼,与除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形成氧化物。

(9)F:前18号元素中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能被任何物质氧化;能与水反应置换中水中的氧;没有含氧酸;HF水溶液是弱酸,并且形成氢键。(10)Ne: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装饰灯(霓红灯广告牌)。

(11)Na: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一半,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氧化物,Na2O2可以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

(12)Mg: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Mg可以和N2反应,生成的Mg3N2和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氨气。

(13)Al: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注意Al Al2O3 Al(OH)3 的两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4)S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数的一半;地壳含量中排第二位;SiO2是硅酸盐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是原子晶体的化合物。

(15)P:PH3可自燃(鬼火);有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磷酸为三元中强酸,磷酸可形成三种形式的盐;

(16)S:可形成SO2 SO3 两种氧化物,FeS2是黄色物质,其中硫呈-1价。

(17)Cl:单质为黄绿色;电解食盐水制氯气;HClO具有漂白性。(18)Ar:

三、特殊的转换关系

1、与水反应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生成的有关方程式: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Al2S3 + 6H2O = 2Al(OH)3↓ + 3H2S↑

CaC2 + 2H2OCa(OH)2↓ + C2H2↑

2、置换反应的类型

①金属置换非金属的反应: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2H2O3Fe + 4H2O(气)

Fe3O4 + 4H2↑ 2Mg+CO

22+

2+

Mg(OH)2 + H2↑ 2MgO+C,②金属置金属:2Al+Fe2O3 ③非金属置金属:C+2CuO ④非金属置非金属:C + H2O

Al2O3+2Fe Fe+Cu=Fe+Cu CO2+2Cu H2+CuO

Cu+H2O

CO + H2 2F2 + 2H2O = 4HF + O2

Cl2+2Br=2Cl+Br2

3、特征转换:A①NH3③C NO CO BNO2CO

2C

D(酸或碱)HNO3 ②H2SH2CO3 ④Na

SO2Na2O

SO3Na2O2

H2SO4 NaOH

4、三角转换:

四、重要的反应条件:

1、需催化剂的无机反应:

(1)氯酸钾的分解:2KClO3(2)过氧化氢的分解:2H2O2(3)合成氨反应:N2+3H2(4)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5)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6)水煤汽生产的第二步反应:CO+H2O

2KCl+3O2;(MnO2做催化剂)2H2O+O2↑;(MnO2做催化剂)2NH3;(可逆,高温高压催化剂)4NO+6H2O;(高温催化剂)

2SO3;(可逆,高温催化剂)CO2+H2;(催化剂)

2、必须控制170℃才能发生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

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

3、需放电才能进行的反应:N2与O2的反应:N2+O22NO;

4、需光照的反应:HNO3、HClO、AgX的分解;H2与Cl2混合见光爆炸;

五、重要的化工生产反应:

1、煅烧石灰石:CaCO3

2、水煤汽的生产:C+H2O

CaO+CO2↑;(条件:高温)CO+H2; CO+H2O

CO2+H2;

3、盐酸的生产:工业上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方法来生产盐酸: H2+Cl

22HCl;

4、漂白粉的生产: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反应来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电子转移数目为2e--)

漂白粉的成分是:Ca(OH)2·3CaCl(ClO)·nH2O,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则是次氯酸。

5、硫酸的生产(接触法):4FeS2+11O22SO2+O

22Fe2O3+8SO2(沸腾炉);

2SO3(可逆、接触室);SO3+H2O=H2SO4(吸收塔);

Si+2CO↑;

6、晶体硅的生产: SiO2+2C

7、玻璃的生产:

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条件高温)

8、合成氨生产:N2+3H22NH3;(可逆,高温高压催化剂);

4NO+6H2O;(高温、催化剂);

9、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4NH3+5O

2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0、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11、金属的冶炼:

(1)钠的冶炼:2NaCl(熔融)(2)镁的冶炼: MgCl2(熔融)(3)铝的冶炼:2Al2O3(熔融)(4)铁的冶炼:Fe2O3+3CO(5)铝热反应:2Al+Fe2O3

2NaOH+Cl2↑+H2↑;(条件:通电)

2Na+Cl2↑;(条件:通电)Mg+Cl2↑;(条件:通电)4Al+3O2↑;(条件:通电)2Fe+3CO2;

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6

1剖露解题过程

由于课外辅导丛书和各级各类的模拟试卷对一些综合应用试题的解答经常是“跳步”或“易得”等形式给出,不少学生含资优生无法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应剖析某步的来龙去脉和本质属性.也就是要剖露解题过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如何做到对问题的准确理解的;第二必须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如何获得问题的解法的;第三必须让学生看到教师是如何发现并纠正错误的.

3回归课本习题

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们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价值的资料.如果只在意辅导书的堆砌,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在高考总复习的始终,我们都要依靠课本,逐步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缩短遗忘周期,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特别在高考前夕,还要把课本再翻阅一遍,对有关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进行精确记忆..

作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每一道例(习)题,充分挖掘其价值,既可以摆脱题海的困扰,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例5人教版必修2第35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9题改编

改编方法:改变立意,以几何体为背景,设置概率统计问题.

改编试题:一个表面涂成红色的棱长是4cm的正方体,将其适当分割成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从这些小正方体中任意取出一个.

(Ⅰ)求小正方体的六个面均没有涂色的概率;

(Ⅱ)设取出的小正方体涂色的面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及其数学期望Eξ.

例6湘教版选修21第143页第12题改编

改编方法:组合与分解,并隐藏条件的已知数量关系.

图2改编试题:如图2,直角梯形SABC中,∠B=∠C=π2,D为边SC上的点,且AD⊥SC,现将△SAD沿AD折起到PAD的位置(折起后点S记为P)并使PA⊥AB.

(Ⅰ)求证:PD⊥面ABCD

(Ⅱ)若PD=AD,PD+AD+DC=6,

当线段PB取得最小值时,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ⅰ)求面PAD与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

(ⅱ)设G是AD的中点,则在平面PBC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FG⊥面PBC,若存在,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7人教版必修4第146页A5(1)改编

改编方法:改编试题背景,并条件与结论互换.

改编试题: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a-cb-c=sinBsinA+sinC.

(Ⅰ)求角A的大小;

(Ⅱ)是否存在常数m,使msin10°-2sinAcos10°=4,若存在,求出m的值.

4善于知识交汇

试题在交汇点处产生,解答也要在交汇点处着眼,重视解题的交汇点意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科整体的高度思考问题.

一方面突出并强调了对主干知识以及知识和知识之间相互交汇与综合的考查,另一方面向我们昭示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仍然坚持的高考命题视角.基于此,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

41突出主题

我们知道,评析一个问题的价值取向并不在于它的深奥,而在于它的功效;剖析问题最合理的途径就是对问题的迁移和转化,而迁移和转化方式的不同则取决于对问题情景的感受程度,因此,感受和体验也就成为了新课标理念的精华之处.因此,知识点的交汇,应突出主体,在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间的综合.如考查解析几何与向量的交汇,考查解析几何本质是主体,应立足于以解析几何为载体,以向量为工具,以考查解析几何本质问题和向量有关公式及其应用为目标,是高考在向量与解析几何交汇处设置试题的特点.若是在题设条件中过多地综合了向量的复杂问题(如角平分线的向量表示),势必冲淡主题,甚至达不到考查目的.

4.2自然和谐

知识点的“交汇”设计应做到,取材考究,立意独到,交叉渗透,融合自然,设问简明,要充分体现“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以及“能力立意”的原则.为了交汇而交汇,人为的“拼凑”试题,是高考命题之大忌.

4.3适度交汇

主干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理应成为考查的重点.突出主干知识是不出“偏题”、“怪题”的重要保证.为了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过多地选择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将产生矫枉过正,这也是高考命题所不愿看到的.总之,知识交汇处试题的设置,应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映衬着高考支持并服务于新课程的意向;应在把握数学本质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进行精心的构思和艺术化的“剪裁”;应以问题为中心,知识为纽带,横纵之间相互渗透、交汇,各种思想方法融汇贯通,彰显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试题的设置应体现高考不仅要检测考生的思维层次和数学素养,区分、选拔优秀人才,而且更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实质,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现列举自编的几道试题:

图3例8如图3,用一块长为a,宽为b(a>b)的矩形木板ABB1A1,在二面角为θ(0<θ<π)的墙角处围出一个侧棱与底面垂直的直三棱柱的储物仓,其中要求木板垂直于地面的两边与墙面贴紧.

(Ⅰ)问应怎样围才能使储物仓的容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若θ=π3,a=2b,求二面角B1—AC—B的大小

例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an-1,n∈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从数列{an}的前7项中任意抽取不同的3项,若这3项可构成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记该数列公比为ξ,试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Eξ

例10已知函数f(x)=ex+ax+sinx,g(x)=ex+cosx+1.

(Ⅰ)当a=-2时,求函数f(x)在[0,+∞)上的最小值;

(Ⅱ)若方程g′(x)=f(x)在(0,π2)上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Ⅲ)若对任意的x∈[0,π],函数f(x)的图像恒在函数y=g(x)图像的下方,求整数a的最大值.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要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清醒的头脑和有效的对策,能够对课程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地取舍和合理的运用;在知识与能力,稳定与创新等诸多矛盾的冲突中达到平衡,在把考纲要求转换为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表现出自由、和谐、开放和创新的状态.参考文献

[1]马进.一道数学模拟试题的命制历程及感想[J].数学通讯,2013(9)(下半月).

例说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 篇7

一、注重对相似知识、概念或题面表述的辨析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对某些相似知识、概念或题面表述产生混淆,此时我们可通过对平时练习的题目归纳抽取,罗列在一起与学生一同辨析,通过比对,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1.注重对相似题面表述的辨析.如恒成立问题的题组辨析 :

已知函数f(x)=8x2+16-k,g(x)=2x3+5x2+4x,其中k为实数.

(1)对任意x∈[-3,3],都有f(x)≤g(x)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x1,x2∈[-3,3],都有f(x1)≤g(x2)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3) 存在x∈[-3,3], 使得f (x)≤g (x) 成立 , 求k的取值范围;

(4)对任意x1∈[-3,3],存在x2∈[-3,3],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5)存在x1∈[-3,3],存在x2∈[-3,3],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本题组随着“任意”、“存在”这两个词组所在题面中的位置的不同,研究两个函数值域区间的包含关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注 重对相似概念的辨析 , 如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题组训练:

已知函数f(x)=x3+ax2+3.

(1)若f(x)的单调减区间为 (0,2),则实数a___;

(2)若f(x)在(0,2)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

(3)若f(x)在 (0,2)上存在单调递减区间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

(4)若f(x)在(0,2)上不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

本题组通过区间上导函数值的正负与原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辨析函数的单调区间、区间上的单调性及区间上不单调等相似概念.

3.注重对相似知识的辨析.近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高中数学中的考查成了各级考试试题命制的热点.如:

(1)若f(x)满足:x1,x2∈[-1,1],都有|f(x1)-f(x2)|≤|x1-x2|成立,则称f(x)∈ψ.对于函数,有 ( )

(2)已知函数(a,b∈R).若点A(x1,y1),B(x2,y2)(x2>x1>0)是曲线f(x)上的两点 ,试探究 :当a<0时 ,是否存在实数x0∈(x1,x2),使直线AB的斜率等于f′(x0)? 若存在 ,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均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为背景, 由于题型的不同在应用定理时又有不同的做法.对于选择题我们不能因为不用定理而把问题复杂化,对于解答题我们不能因为用定理而把问题简单化.

二、知识间的联系内化及实际解题能力的提高

如函数极值点偏移问题:

例1.已知函数f(x)=ln(x+1/4)-ax,其中a∈R且a≠0,

(Ⅰ)讨论f(x)的单调区间 ;

(Ⅱ)若存在-1/a<x1<0,x2>0,使得f(x1)=f(x2)=0,求证 :x1+x2>0.

评注:1.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x=x1,x=x2是函数的两零点,,说明极值点不在两零点的中间,即极值点偏移.

2.若 函数 f(x)的极值点为 x0,f(x) 的两零点为 x=x1,x=x2试比较x1+x2与2x0的大小关系的解题策略为:

(1)构造一元差函数F(x)=f(x0+x)-f(x0-x);(2)求导判断F(x)的单调性 ;(3)结合F(x0)的符号 ,判断F(x)的符号 ,从而确定f(x0+x),f(x0-x)的大小关系 ;(4)f(x1)=f(x2)=f[x0-(x0-x2)]>(或<)f[x0+(x0-x2)]=f(2x0-x2);(5)结合f(x)单调性得到x1+x2与2x0的大小关系.

解:(Ⅰ)f(x)在(-1/a,0)上单调递增 ,在 (0,+∞)上单调递减;

(Ⅱ)令F(x)=f(0+x)-f(0-x),x∈(-1/a,0),,f(x2)=f(x1)<f(-x1), 所以F(x)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 所以F(x)<F(0)=0,即f(0+x)<f(0-x),也即f(x)<f(-x),又因为x2,-x1∈(0,1/a),由(Ⅰ)可知原函数在(0,1/a)在单调递减,故有x2≥x1,即x1+x2>0.

高三数学第二轮及后期复习策略 篇8

一、研究高考, 把握方向

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评价报告”。它们从了解、理解和掌握, 灵活和综合运用两个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是指导高三数学复习的依据, 是指导高考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题是落实考试说明的载体, 要特别关注本年考试说明与去年、前年考试说明的变化。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偏大, 最后两题得分偏低, 我预计今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逐渐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考查知识的主干内容、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二、加强集体研讨

教研组要坚持每天在教学上碰到问题及时交流, 反思教学情况, 反思学生中的典型问题;深化教师备课笔记公开化, 取长补短, 提高业务水平。

三、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通过一阶段的复习, 利用备课组活动, 共同反思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以及教法、重点难点、测试有无不妥之处, 反思教学的成败;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学法, 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 反思解决这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 反思解错题的原因, 反思考试的得失成败。通过反思, 避免走弯路;通过微调, 不断优化教法和学法。

四、打造高效精品课堂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形势下, 高考的考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到“能力立意”, 陈旧的“题海战, 满堂灌”已不适应形势, 只有立足课堂教学,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 尤其是概念的教学, 要深入地理解概念;要掌握命题、法则、公式;在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 选编题组, 引导学生参与, 动手、动脑、动口, 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而不是把知识随意塞给学生。

2.渗透数学思想, 重视观念教育。怎样迅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三个层次的思想方法, 一是基本的数学方法, 如配方法、换元法、比较法等;二是科学思维方法与严谨的数学逻辑方法;三是数学思想, 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从而教会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审时度势, 培养其分析归纳探索能力。

3.把“问题教学法”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一直是全批全改, 对学生情况摸得很透。大多数题目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 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师生合作, 集中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点拨、启发、诱导、调控、归类、跟踪, 实现学生智慧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实现师生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4.切实处理好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 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有没有激发起学习情感;有没有讨论意识;有没有问题意识;敢不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敢不敢上台发表自己的思维见解;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有没有探索的亲身体验;会不会自己小结;课后会不会追上来刨根问底;会不会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有没有学习的小群体;会不会争论不休。即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课堂目标是不是在学生身上得到了统一。

五、科学训练, 认真讲评

全程跟踪检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复习的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 力争不使用成题、套题, 对各地试卷作分析比较后重组, 以达到通过精选精练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目的。

检测后的纠错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要重视讲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般来讲重大的考试讲评要进行“冷处理”, 留给学生分析错因、反省纠错的时间, 学生往往自己纠错后的第一感觉是我大多都会做的。课后教师要找学生面谈, 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型错误、方法型错误、思维方向型错误、运算错误、应试策略错误, 还是考试的心理素质问题。

讲评要做到以下几点:

1.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在评讲试卷时,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 及时跟踪二次检测。

2.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有些试题有多种解法, 对于这种一题多解的试题, 应通过教师评讲的机会向学生予以展示, 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对它的理解更加透彻, 应用更加娴熟, 还可以使全体学生都有收益。

3.分类化归, 集中评讲。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评讲, 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 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当然我们要注意重点突出, 兼顾一般, 详略得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篇9

高三第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时间短、任务重, 所以备考指导要紧紧围绕“提高”做文章,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二轮复习的高效呢?根据笔者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 谈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重视教材目录体系的把握, 构建通史知识体例, 宏观掌握历史线索

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 近代世界、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现代中国) 来编排考试范围的, 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 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 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 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

笔者将三本必修和两本选修内容分成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对以上内容,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如可以把“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细化如下:

二、整合各模块相关联的主干知识, 自拟主题重组教材, 深化理解知识

历史高考题中大多是根据某一主题挑选材料, 然后设计问题, 因此确定主题串联知识, 也是二轮复习中针对性很强的一种模式。但是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三点:宜小不宜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 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根据三本必修教材, 可以确定如下几个主题。

1. 政治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社会转型, 明清与晚清的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近现代的改革开放等。

2. 经济政策演变与发展过程: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等。

3. 经济运行模式与相互交融:

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4.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

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讨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5.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演变:

新航路开辟、资本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6. 计划与市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

另外, 可通过适度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 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按照各主题要求, 梳理单元知识, 归纳理性认识, 进一步巩固落实主干知识。

三、以热点问题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

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 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从而实现历史问题现实反思、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在复习中, 一方面要将近两年 (2012年和2013年) 国内外大事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 (切入点) ;另一方面, 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热点问题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直接呈现热点话题 (显性介入) , 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来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模式, 从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体现了命题专家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社会良知。二是更多的热点问题是隐性介入和考查,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擦边球”形式, 考生只有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采撷和领悟才能介入热点,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现将2012年和2013年两年所遇的周年大事整理如下。

四、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 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 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 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 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 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 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关注史学动态的特点。而运用新史观整合历史素材进行命题, 已成为近年高考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考生在复习中以“文明史”为总纲, 要求学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以“现代化”为主线, 要求学生用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化”为导向, 要求学生用全球史观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立体地考察,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所以复习时应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 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新发展, 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 从而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以“文明史”为总纲的知识体系。

五、规范训练, 精心讲评, 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期, 全国全省各地的模拟卷满天飞, 此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各种训练要适度, 要“精”, 应提高训练题的质量, 控制训练题的数量, 不要搞题海战术, 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模拟性训练都要少而精;二是训练方式要灵活, 各种训练要求有所区别。巩固性训练可当堂处理, 可采取口头提问、笔答、板演等形式;拓展性训练包括专题训练可量力而行, 由学生自主决定;模拟性训练要到位, 要定时定量, 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体现高考的特点与要求, 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答题纸的问题。各种训练都应重在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 这些尽管看上去是很细小的方面, 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篇10

一、按版块整合知识, 构建网络, 建构重组

1. 依据课本框架,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能选择新的视野,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 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 同时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

2. 采取主体串联法, 将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知识重新进行排列组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体系。

比如《政治生活》主要主体。政府: (1) 性质、宗旨, (2) 职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对人民负责原则——三条表现, (4) 依法行政, 科学民主决策——原因、意义、要求, (5) 自觉接受监督——意义、机制、体系, (6) 政府的权威。

公民: (1) 地位——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 (2) 政治权利和义务, (3)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珍惜选举权, (4) 民主决策——方式和意义, (5) 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 (6)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7) 有序的政治参与——三大原则, (8) 与政府的关系。

共产党: (1) 性质、宗旨、地位——原因, (2) 执政的实质——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 执政方式——具体内容, (4)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 将当前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比如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就业问题、结构问题、公平问题、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农村问题、金融问题、中日关系等形成相应的知识整合提纲。

质量问题: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3) 信誉和形象, 正当竞争, 经济效益。 (4)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 诚实信用原则。 (6)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安全权) 。 (7) 国家的宏观调控。

价格问题: (1) 市场形成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也影响供求。 (2) 价格的作用。 (积极、消极) (3) 市场经济的法制。 (4) 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 公平的原则,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 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中日关系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开放等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日本否认、歪曲历史, 置中日双方关系长远发展不顾, 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违背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势必给双方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2)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中日之间国家利益的相悖决定了二者的摩擦;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日本单方面行为使中日关系紧张不利于中日经济发展, 违背了当今时代主题, 势必受到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唾弃。 (3)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和有条件的,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日本政府的短视行为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发展的观点, 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4. 依据课本框架, 将相近知识重新进行整合, 构筑成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经济学常识》中相近的知识点整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修1) ;自由贸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及其评价。

二、抓核心知识, 突破重点

高考政治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三、提升四种应试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什么)

获取信息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信息, 解读信息即是对上述信息的理解。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 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 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过程, 考生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 求证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 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1) 区分“角度”即审设问的角度: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 抓“题眼”即抓材料或设问中的关键词、图表的名称、年代、注解等可以反映试题灵魂的信息。

(3) 弄清“题旨”即弄清是考“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考“怎么办”, 明确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其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法、分层法。

2.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什么)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 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调动知识:搜索知识的过程即根据试题信息, 寻找基础知识、课本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就是将调动出来的知识重新整合, 建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如何答——即表达能力)

(1) 描述: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是什么?怎么样?) 。描述事物的能力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简洁。

(2) 阐释: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为什么?怎么做?) 。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 要求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何答好)

上一篇:倒装句高考考点下一篇:税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