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尺度

2024-08-24

文化尺度(精选十篇)

文化尺度 篇1

叙事性空间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建筑空间。虽然建筑叙事性是近年流行的学术语汇,但关于叙事空间的存在,自古以来不乏先例。仅就中国建筑而言,不论北京故宫的宏大空间序列,或是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皆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叙事的可能——“在环境空间中,人的移动及其知觉经验可以赋予其更多的环境意义(1)”。路径和场地也由此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流线的设定,转而上升到“叙事化”的境界。

然而,回顾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迁,建筑体验曾一度被置于极其边缘化的位置。建筑师和学者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一种近于“二元论”的哲学所牵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在一种相互博弈的“二元”状态——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甚至更为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可以追溯出这样一种哲学的思想渊源。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情结,使许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身心置于征服自然的自信之上,大量具备直接功能目的的建筑类型(如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相对含混多义的建筑(如宗教和文化建筑)风光不再。

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阵痛和反思之后,当代建筑思想呈现出从“二元”到“多元”的回归,判断文化建筑的优劣标准也不再是纯粹理性的演绎,而逐渐增加“置身其中”的实地感受——不论是建筑师还是文化学者,都意识到功能与理性并不能代替模糊的感性表达。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建筑现象学的反反复复的讨论,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反思的延续。从现象学意义上说,强调空间体验成为建筑设计最为本质的东西,只有体验才能产生场所精神(2),这对文化建筑尤其重要。

能够表现人文精神的文化建筑,其真正有趣之处不在于建筑的功能本体,而在“文化”二字之下蕴含着的变幻莫测、尺度各异的“叙事”空间,它们将建筑与人的关系带入到更为体验化的表达之中。国外一些建筑师率先尝试了大量亦繁亦简的手法,探索和丰富建筑与个人意识的内外联系,将建筑重新带到宽广的叙事境界;而近年来,中国本土的一些先锋建筑人物也不断创作出惊人的实例。当然,文化建筑也是最具包容性的建筑类型,有一千个文化建筑,就有一千种叙事空间的表达方式。

本文拟结合四个建筑实例,诠释我们对文化建筑的反思。在先锋与主流的界限交接处,我们似乎乐意选择一种中间状态——不断尝试建筑和空间的原创思考,也尽力让设计成果被社会公众所体验和感知。

二、尺度之下:收敛式的叙事空间

回顾2005年建成的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图1~图6),建筑师较好地解决新建筑了与城市轴线以及相邻建筑关系,并且深入探讨剧场的声学问题。但这些仅仅是前提,从建成环境看,真正打动来访者的是一系列建筑尺度和材质方面的精心构思,这些构思使得参观者接近这座建筑的过程成为美好的空间体验。建筑由一座4层的演艺中心和一座5层的培训中心组成,其中演艺中心又包含了一个1 35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50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集中式的布局容易产生压迫感,设计尽量以柔和曲面来减小建筑的尺度感,并在局部营造情绪化的空间节奏。每个参观者可能驻足的位置,不论是入口、等候、过渡、转折处,皆有相对应的设计表达和尺度控制,并在视觉上与相邻的孙文纪念广场形成呼应关系,也形成了一种恰当的文化主题。建筑表皮和材质的细节变化(石材与铝合金半透明幕墙及点式透明玻璃幕墙的结合),也同样迎合尺度与体验的需求。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意味着我们在文化建筑领域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建筑师试图探求一种更为关乎人本体验的设计手法。建筑并非由“叙事”而起,但一系列对空间尺度的营造和控制,非常自然地产生了叙事化的结果。

正在建设的盐城文化中心(图7~图11)延续了这样一种探索,其尺度处理也更为微妙。与中山项目类似,建筑本身依然是多个功能集中的综合体,包含了大小剧场、影视观演、艺术创作、商业消费等混合区域。考虑盐城所特有的苏北地域文化和建筑临近人工水域的外部条件,设计将“水”的意境定义为建筑叙事的主题,一系列空间布局也由此展开。一条从入口到人工湖的“水街”贯穿于整个建筑,灵动地维系着各个功能主题,创造出许多半开敞、互相交织的空间,有效柔化了内部尺度。建筑表皮的三维曲面和错缝肌理在外部层面上呼应了“水”的主题,却也对整体界面产生了一种“放大”效应——四层的体量被异化成十多层的错觉。在探访这座建筑的过程中,人们由远及近、由外至内,可以感受到建筑的尺度不断收缩、不断贴近人的尺度,对建筑的认知也更加强烈。盐城文化中心将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我们期待它跻身中国当代文化建筑的精品行列。

从前面两个实例可以看出,通过控制建筑尺度可以增强文化建筑的体验表达,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建筑手法,但也仅仅是一种比较收敛的方法。换个角度说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反其道而行之,通过突破尺度上的限定,也能表达强烈的叙事之意。

三、尺度之上:突破式的叙事空间

2008年,我们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竞赛(图12~图15)。设计中,建筑师不但要解决中国馆与周边交通和环境条件的衔接,还要梳理复杂的流线,满足超大量的参观人流需求,并充分展示文化内涵。方案放弃了惯用的“精致收敛”的思路,转而采用“超越尺度限制”的巨型构件,加上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异化,最终营造出质感强烈而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虽然后来这个方案没有被选中,但体现出的探索和思考却值得研究。

从概念构思上看,这个中国馆尝试将龙舞、烟火等传统意象凝聚在“天人合一”的深邃哲学之中,进而对传统意象和造型元素进行分解、异构、整合,而不是迎合“他者”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从空间上看,参观流线采用最适合大量人流的坡道,既有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又能较圆满地解决复杂情况下的垂直和水平交通问题。内部空间的多变和大尺度,出乎意料地形成“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既符合“世博盛会”的事件主题,也放大了人们对中国元素的想象。设计的遗憾之处在于没有对结构形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只要建筑空间能够超越单纯的功能性审美要求,就有可能凝聚在某种叙事化的表达之中。由于叙事性是对体验而不是对行动和事件本身的符号再现,这样看来,探寻和捕捉场所固有的特定逻辑,将其放大成某种特定的空间尺度,就能够出现更具张力的设计效果。这是“中国馆”给我们带来的收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后续一些作品的成功。

2009年,我们在深圳观澜版画美术基地的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图16~图18),这个看似唐突、极端的建筑造型,实则紧扣场所自身的内在逻辑,并在空间尺度上形成足够的放大效应。作品的好评和争议也验证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些思索。

观澜版画美术基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版画博览和交易中心。分析基地自身的各条线索:两座隆起的山丘和一山之隔的高尔夫球场是非常重要的地貌条件,山丘制高点连线的垂直线,形成一条具有某种空间递进关系的轴线;而场地的人文线索在于基地内有一条客家古街和一组旧厂房,形成另一条贯穿基地南北的轴线。旧建筑前的月牙形水塘代表了客家文化的特征。

参赛各家方案都关注到上述两条线索,但建筑造型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很多方案水准甚高,但多在试图营造一些“尺度适宜”的内部空间,或是追求某种贴合感和审美的图案化,却淡化了场所可被更大程度发掘的潜在信号。我们的方案则是将美术馆主体抬高架设于两个山丘之间,建筑恰好与山体形成一种连接关系;美术馆形体折起,形成虚空的体量,让出客家古街的轴线使之延续和山体相连。当两条线索都被戏剧性地放大到极致时,建筑造型以大尺度加以应对,不仅合乎情理,更是创造出独特的场所体验:当人们从窄小的客家老街步步行近架空而生的新美术馆,可以感受到“时空穿梭”般的心境。这次的方案既是出奇制胜,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对结构体系等技术环节的考虑也比较到位。可见,当建筑“超越”尺度时,也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叙事效果。

四、结语

建筑空间的叙事性是当代建筑,尤其是文化建筑最为迷人的话题之一,也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角度引发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营造。前文的四个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空间尺度对建筑体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论是放大还是收敛,繁复或是简略,清晰直接或是真假莫辨,都可以成为行之有效的空间策略。这些作品之间的传承和变异的关系,反映了CCDI对这类设计策略的反复实践。本文只求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分享和回顾,对于设计方法以及作为哲学理论基础的现象学,还是值得建筑师们再做更深入的思辨。

参考文献

[1]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06)

“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篇2

@:你觉得张丰毅他们麦子割得怎么样?

王全安:把式教了他们一段时间,但那个挺见功夫,是个寸劲,不是蛮力就能割麦的。所以老段(段奕宏)割麦的时候镰刀直接从手上割了过去,刀口特别深,但他都没有意识到。陕西的把式还是最好的,带到内蒙古海拉尔的十几个麦客跟当地的麦客比,果然具有秦军的骁勇。你说开拍,哗一片麦子(割掉),你不喊停就没得拍了。当年秦军打仗拿着刀割敌军的头挂在自己身上,我看这阵势完全能想象——所以你还能通过割麦这件事看到当年秦军的范儿。

@:段奕宏吃面那一段,是不能重拍的吧?

王全安:没有,吃了七八碗,不在话下!演员就是这么个事,陕西拉面都做得非常好,老段也喜欢吃。那是陕西饮食上的特点,女的也一样,看起来很小,腰也细,那么一大碗东西吃下去你都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怎么看张雨琦在其中的表演?

王全安:张雨琦的表演貌似要用很多技巧才能完成,但就是因为她的单纯,反而呈现出来很多变化。我也希望她能保持这种单纯,她携带的这种东西比演戏更可贵。张雨琦在演戏上能走得更远,我以她老公的身份,绝对不可能笨到说成天教她怎么弄。(记者:所以有时候挺难把握?)不难把握,只要你放得开放下你自己,就很好相处。

@:导演会额外给你补课吗?

张雨琦:导演找我就是演田小娥,因为没有别的女性角色了。

@:这个角色跟你以前的角色差别很大吧?

张雨琦:对。气质上倒没有多大不一样,反正我扮演的角色都是美,每个导演找我来都说这个角色是一个很美的女人啊,我说好好好,然后呢?但田小娥的美跟以前的角色的美不太一样。我觉得很多导演没有自信去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但往往去赢得成功的是我们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了了。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跟田小娥有相似的地方吗?

张雨琦:我哪儿知道田小娥什么性格呀?我觉得不能相提并论,因为我们的时代完全不同,她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你可以赋予她任何想象。

@:有人说情欲戏是这部电影的卖点,演情欲戏有障碍吗?

张雨琦:是不是卖点看你怎么看,你不让他看,他还不行,看什么都是情欲,比如看一个苹果,多可爱啊,他还觉得那是一个器官呢。这种东西,你的想法我控制不了。我也没觉得我拍过什么情欲不情欲的东西在里边,只是一些很正常的表演而已,如果说还让你觉得脸红脖子赤,那可能是你内心想太多了,呵呵。

@:这是你演过的尺度最大的一部戏吗?

张雨琦:我觉得还没有到达尺度那份儿上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尺度不是情欲不情欲,更大的尺度是看你能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那是你自己的尺度。说实话,露个胳膊露个腿我不觉得那是尺度,那是你的心放不下,你给自己的尺度太高了。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文化尺度 篇3

看来, 课堂教学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讨论一下教师的主体评价为什么会有“失度”或者“过度”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评价标准把握模糊不清和对评价对象缺乏了解。评价标准是什么?如果过分偏移于“只要表扬就好”的观念, 那就势必产生以表扬之“逸”来代以科学分析、判断的实事求是之“劳”。如果是这样, 那就使激励性的评价完全变成对学生的无目标地馈赠。于是,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当学生初次接受这意外馈赠时的情绪激动, 可能会引起短时间的正向反应:自励、自信, 从而配合教学活动;但另一种是当这种激励性评价重复多次后, 随着评价对象的他移, 受评对象情绪趋向低落, 不能达到总体的激励效果。即便是类似的激励性评价多次集中在一个或两个等少数人身上, 但因这种评价的无目标性、无内容性, 使得受评对象不能去反思品味这种评价的具体指向和具体内容, 于是便出现了一种类似医学上的抗药性, 激励性评价的作用逐渐淡化, 以致于无。同时, 我们还应该看到, 这种空洞而泛化的评价因为多是总体性的评价, 有些不能落实到个体身上。所以效应的发挥也是大打折扣的。如果从教育心理学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 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往往人们有一个错觉, 认为表扬只起正作用, 不起负作用;即便不起正作用, 但决不会起负作用。慎重而认真对待课堂激励性评价这件并不小的大事, 特别是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与单向的激励性评价还不同, 因为前者还有不是被评者, 即不是激励性评价的对象。这样, 在教师的心目中, 评价的对象就不仅仅是被评者, 还有更多的旁听者。任何过度过头的评价都是具有负向作用的。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位深有体会的老师, 听了两位教师的公开课。一位男教师经常这样来进行激励性评价:“你回答的真好, 恐怕老师也说不出来!”“老师还没有你想得周到!”“你概括得太棒了, 老师也自叹不如!”等这些话。她边听边想:“你这么不行, 干脆让学生来算了。”并认为她自己会这么想, 能保证学生不会这么想吗?而另一位女教师的课堂评价就相当精彩:“老师认为你是我们班的心理调剂师”, “你想得真细致, 搞科研工作最适合你了”, “你的想象太丰富了, 是未来的文学家啊!”这样, 既激励了学生, 又不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形象。应该说后者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但因没有把教师自己参加进去, 所以不失身份, 不失威信, 同时也显得不温不火, 恰到好处。

事实上,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是当代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生评价在理论和方法技术上是比较成熟、完善的, 主要有智力测验、学习潜能测验、学科学习成就测验, 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学习适应测验 (如AAT测验) 、个性测验 (如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 , 心理健康评价等。”当然, 这些是系统的科学评价, 与我们所讨论的随机性的课堂评价, 不是完全同等的概念, 但对我们是应有所启发的, 主要是告诉我们, 课堂的随机评价, 也要具有科学性和理性因素, 也要讲究评价的艺术和方法。这也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那么, 正确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哪些有效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呢?首先, 评价要有目的性, 要有的放矢。其一要选准评价的对象。一般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效果最好;对不善言谈、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进行准确而有力的激励性评价, 效果最好。其二要选好评价的时间。激励性评价, 不宜过于频繁, 可根据具体情况, 或选用抓住亮点, 随时评价的方法, 或选用记录组织、集中评价的方法。其三要留有余地, 适可而止。激励性评价切记过于口满, 无限拔高, 这样对受评者不利, 会使之滋长骄傲情绪;对受评之外的听者也不利, 会使他们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因此, 严格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度, 是非常必要的。其次, 评价要言之有物, 令人信服。其一要有公平感。因为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 所针对的不仅是受评者个人或若干人, 而是全班同学。因此, 必须使受评者之外的大多同学感到评价的内容和尺度恰如其分, 真实可靠, 既不使他们受冷落, 又使他们受到感染, 引为榜样。其二要有激励性。我们所强调的激励性, 绝不仅仅指受评者, 更多的是指受评者之外的大多数听者, 使他们能够从先进人物身上看到闪光点, 并映照出自己的某些差距, 从而激励自己迎头赶上。其三要有启迪性。有一位有心的教师在讲评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女孩的眼睛时,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当问到为什么是这样比喻, 学生回答“透明嘛”, 这固然不错, 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急于做评价, 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 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贞的纯洁与可爱。这个例子无疑说明, 课堂评价其实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延伸。好的、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 不仅能开启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操, 而且还能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 知识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不少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就是因为在学生时代, 特别是中小学时代, 受到一次老师的激励性评价, 而铭记终身, 焕发无穷的信心和潜能, 并通过不懈地努力而终于实现理想, 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彩丽.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8) (上) :28-29.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266.

距离诚信的尺度 篇4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诚信的人诚信的事,同样的,也有很多不诚信的人和事。

我阿姨是一名律师。这个假期,我去阿姨家小住了几天,阿姨正在处理一件案子,是老师殴打学生的案子,学生的父母将该老师告上法庭,而该老师却不承认他殴打过学生。此事件只有一位目击者,是该办公室里的一位年轻女老师。我当时听了,觉得很简单啊,只要这位老师将看到的情况如实说出来就好了啊。阿姨哑然失笑,“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咯,每次我去找那个女老师,她总是躲躲闪闪,不肯出庭作证。”我立刻火冒三丈跳起来问:“怎么会这样啊?怎么可以说谎呢?她是一名人民教师,人民教师是多么崇高的职业啊!我们班有很多同学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灵魂的缔造师呢!大家也正在为这个理想不停奋斗着,可这些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呢?怎么可以这样……”渐渐地,我的声音中多了些许哭腔。阿姨拍拍我的头,继续回答道:“不要哭,就说你是小孩子吧,大人的世界有五彩斑斓的一面,当然也会有灰色阴暗的一面啊,她也有自己的无奈,自己的立场。如果她替学生证明了,恐怕会影响以后她在学校的发展,我也相信,这次这位老师不肯出面,学校肯定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毕竟,传出体罚学生的丑闻,学校也不会袖手旁观。”听完,我沉默了,难道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适应环境吗?为了所谓的适应环境,我们就要把黑的说成白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宁愿不要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确实,社会可以离开我,而我却离不开社会。可是,我不愿向欺诈、虚伪的社会妥协,因为我深信,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我们不能让社会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像失控的列车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颠覆整个世界.我们不能让诚信活在记忆中,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过了几天,阿姨哼着歌回到了家,看着她满脸笑容,我知道,她们胜诉了,那位女老师到最后还是出现了,她还是很诚实的面对了大家,面对了自己。我急问:“阿姨阿姨,她怎么肯出庭的呢?”阿姨解释给我听:“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处事都不诚实不正直,比如,一些政客为了选票到处吹捧,一些商人为了利益弄虚作假,但是,作为一个老师,却不可以,因为如果这样做了,以后要怎么教育学生诚实正直做人?那位老师每次见我的时候都低着头,可见她是心存愧疚的,相信作为一位年轻的老师,她也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坚持,不会轻易向恶势力低头的。”我看到了阿姨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老师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呢!顿时,我的心中又对老师平添几份崇敬。虽然这位老师选择了诚实了之后,很有可能会失去她现在这份安稳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她的内心是坦荡磊落的,她的未来是阳光灿烂的。一个人最困难的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和别人,她做到了,克服了最大的困难。做到诚信真的很难!大家在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很多无奈、诱惑,很多人都会犹豫,如果我们放弃了诚信这个美德,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利益。反之,如果我们决定要诚信,那么,很多情况下,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也许还要放弃很多,才能得到一丝自己想要的。但是失去了诚信的人,还能心安理得的过完一生么?答案当然是不!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人生的明镜就会出现裂痕。

我相信,真诚质朴的我们都会选择做一名诚信的人。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让我们跨越诚信的尺度,一生与诚信零距离!

指导老师罗琨点评:

文化尺度 篇5

关键词:真理尺度,价值尺度,教学设计

实事求是地看, 大学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很多教学内容, 尤其是其理论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就不同程度地学习过。如何提升教学要求, 着力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是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们需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这方面,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去熟谙思想理论的原貌与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再创造能力, 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病。这里试以“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为例谈谈这种探索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1 原著导读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原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而且有助于展示思想理论的原汁原味, 增强理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当然, 在教学中, 要择取那些切合学生知识贮备与学习能力的经典著作, 并做好必要的引导与诠释。结合“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的教学内容, 笔者摘录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在课堂上, 笔者要求学生现场思考这段原著中如下一些关键词并作出解释:“尺度”、“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内在的尺度”。对于它们的诠释, 笔者主要是引导学生像做有的英语完形填空题目那样, 在文中去寻找相近、相似的词语来替换。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很容易找出原著中与“尺度”相近的词——“规律”或“需要”。同时, 这两个相近的词也表明“尺度”存在着两个不同维度的衡量标准:或是对象的“规律”, 或是主体的“需要”。在明确了“尺度”的含义之后, 学生更能够对“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内在的尺度”做出阐释:“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任何对象、客体自身的规定性和规律, “内在的尺度”——人、主体自身的需要与目的。在了解完这些核心词语后, 笔者让学生进一步对比思考动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 并导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动物只有一个尺度, 即它那个物种的本能和本性;人有两个尺度, 即对象自身规律与主体自身需要, 前者即是真理尺度, 后者即为价值的尺度。

2 原理分析

与讲授任何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样, 对于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分这样三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面是它们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第二个层面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第三个层面它们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真理尺度指的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断去追求真理;价值尺度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主体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断创造价值。在教学中, 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之不同外, 还以比较的视野揭示实践活动中这两大尺度的不同的指向与侧重点:真理尺度是外在的尺度, 价值尺度是内在的尺度;真理尺度是客体的尺度, 价值尺度是主体的尺度;真理尺度侧重物的尺度, 价值尺度侧重人的尺度;真理尺度追求的是合规律性, 着重回答的客观世界“是什么”, 价值尺度追求的是合目的性, 着重思考的是主体“应如何”。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首先,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互依存: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 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 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其次,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互渗透、相互引导: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 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 人们在哪个领域中获得的真理越多, 人们就会在哪个领域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再次,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 真理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 更全面地理解生活条件, 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加合理;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真理的发展, 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自觉、越合理, 也就表明人们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

理解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错误倾向是否定两大尺度间的区别与差异, 企图用一方完全消解与替代另一方。比如, 主观实用主义把真理归结为价值, 用人的内在尺度去消解和替代物的尺度, 主张“有用即真理”。另一种错误倾向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片面夸大两大尺度的差别和对立, 否认两者的统一性。如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实质上就是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外在表现:科学主义狂热地推崇科学和理性, 无视人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和意义, 人本主义则反对科学和理性, 片面宣扬非理性主义。

3 理论应用

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 笔者极其注重理论联系, 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也分析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限于篇幅, 这里拟每个方面都举一例证来介绍我们的教学思路。

当前,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最为紧迫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应全力让科学发展观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到这部分的原理, 我们应让学生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传统发展观的偏狭, 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其科学性。科学发展观是以对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前提, 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发展实践, 充分借鉴与总结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深入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的发展”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着力强调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要坚持“五个统筹”, 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体现了价值尺度, 克服了以往发展理念中见物不见人、片面追求GDP的局限。科学发展观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做到发展为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还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因而, 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文学科的功能与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3) :274.

[2]顾海良, 张雷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6.

尺度与比例 篇6

我曾问过一位老学长也是知名建筑师:“您一生设计了许多知名建筑,体会到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回答说:“在设计中没有比尺度更重要的了。” 因为建筑一旦建成,就难以修改,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居住建筑的卧室,其大小受到床的大小的影响,公共建筑有门厅,有许多人在这里进出或集聚, 所以厅堂的高度在四米上下,再低了就不行,尺度有一个参照系。不同建筑都要从功能出发,从其功能需求来定尺度。如剧场设计中舞台口是基本要素, 舞台设计时要考虑幕的分割和舞台机械的变动,所以除舞台尺寸外,要考虑舞台机械尺度的要求。人行的台阶在室外要有宜人的步行尺度,一般在320毫米 ×120毫米。从室内到室外,台阶宜于用毛糙的石料,不宜用光滑的面板,室外台阶每个踏步微微向外倾斜,不使雨天积水。(图2)

汽车及其停车场和车库也有尺度。小汽车的宽度,成为车道的尺度,如小汽车转弯半径为6米, 小客车为12米,大客车为22米,这样我们可以推算出停车场、停车库的大小。所以城市各种设施都有度,这样城市就有相关规范可查。一个熟练的建筑师或规划师,需要熟悉相关的规范,而对“度”, 尺度,定型化。特殊情况经相关部门批准才可采用变通的方法。

前面讲了人和车的尺度,而群体和环境设计中要环境的尺度(以群体为对象)。如果单体设计比例用1/150,1/300,1/100” 等, 那么群体为1/1000,1/5000,1/10000。在设计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那里有个桃花垠,是周总理小时候玩耍的地方,还有三个小湖面,怎么设计这个群体?不少方案从湖的一侧进行,我们最后在中央填湖,打30米的桩,夯土,建纪念馆。这么大胆的设想,考虑了人流、车流和纪念活动,并尽可能地节约投资。又不同于中山陵和美国林肯纪念堂等纪念性建筑的设计,采用了半开敞的四柱大厅,使纪念厅的四周与环境相融合,而高度与雨花台纪念馆、中山陵陵堂的高度相等,即23米, 符合中国人的象征思维(图3)。环境是相对的,地段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处在对比之中。又如我们置身于泰山,遥望那南天门, 其实南天门并不大也不高,但周围没有对比的建筑,绿色山体中的一点红,引人注目, 映入人的视野,很自然就放大了(图4)。 也好比意大利威尼斯的西诺利亚广场,呈“L” 形,大卫像在小亭廊及城堡之间,人们说大卫像的头太大了,但是在有对比下,人的头会缩小一样。设计者、雕刻家要把握这种尺度,即注意形体的有对比和没有对比。

在传统的建筑时代,当时没有现代交通, 人流和车马混杂,当时的规划师将街道和建筑的高宽比定为1:2等。现代的汽车交通,双车道,中间加上分隔带。一般林荫道宽达80- 100米,加上两侧的绿化,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带。道路的宽狭也显示出城市的尺度。

Proportion,杨廷宝和梁思成译成“比例陪衬”,它与尺度一起来使用,即尺度与比例陪衬(Scale and proportion),其意为尺度和相关关系的处理。传统建筑在西方文艺复兴后有严格的规则,而东方的中国则用明清营造法式比例来分析。在西方,自古希腊、 古罗马以来创立了五柱式等相关的比例。例如传统西方建筑墙面上有许多地方,如边柱, 其尺度与柱子的比例有关。建筑的形体与建筑的关系,水平划分的粗线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的细部花饰与墙体的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都在建筑的比例尺度控制之下。

一切与尺度相关都和比例相关。

现代的公共建筑有其个性,它们的尺度有自己的完整性,例如巴黎的蓬皮杜中心, 它的高度考虑到周围环境,注意了环境尺度; 它没有大的门厅,内部可以灵活隔断,适应不同功能的需要。再有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在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图5), 是扭曲的非线性建筑,也是非常规设计,但给人们的客观印象是具有空间尺度的。建筑师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图6),其内部有牧师讲台和信徒的座位,采光则用墙厚的变化, 使室内具有神秘感。可见适应社会的变化,考虑人的活动是基本的,但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现代建筑的高层,合理科学地运用人的尺度,使建筑使用达到极致。

时代变迁,功能使用也大大变化,功能是基本的,而以人为尺度是必须的。尺度一定要满足使用的要求,如苏州园林,原是由住宅发展起来,是为少数人使用的,其尺度宜人,人称“咫尺山林”;而今大量人流涌入,就失去了尺度感。公共的和私人的尺度需要分开来评价。(图7)

尺度与比例是指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大小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局部、细部与整体的关系。

(1)人们最接近的地方有门、窗、桌、凳、床。单人床的尺寸为1.2米 ×2.0米 ×0.45米,门高为2.1米。有大量的人通过,则层高宜3.9米,显示其高度。人与接近的物再到空间是为尺度。

(2)没有比犯尺度的错误更大的错误了。设计要重视“适用”,“适用”就要注意尺度,尺度错了难以修改,甚至无法修改,因为建筑是一种物质生产,有经济和使用价值。

(3)传统建筑绝大多数是由人手工制造出来,它接近人,有亲近感。我们参观武夷山的下梅古镇,住宅的垂帘柱各个不同,都是由工匠手工制作的,其木雕、砖雕等等也都是艺术品,有历史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4)工厂大批的产品由机器制造,正如戏剧大师卓别林所表现的,不是他的手在操作机器,而是一切活动由机器操作。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时髦品,当机器制造的产品成为艺术品或时髦的东西时,人们才认定它有价值。例如我架子上的模型,或难以得到的,或不断收集得来的,有的在当地不稀奇,而在这儿很稀奇,但是否有价值,就要看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5)人类塑造了使用的空间,如工厂、 学校、办公、图书馆,同时也塑造了纪念性的精神空间,如陵墓、纪念堂、纪念物等等。 另一种精神空间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殿、中世纪的教堂等,都是一种怀念、纪念的场所,用塑造一种空间、塑造一种精神氛围来感染人。现今的寺庙、教堂等等都是一种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不知这世界万物的由来而构成的产物,即使知道了也有一种祈求。使用和精神合二为一,如宾馆的大堂,制造一种氛围来感染人。功能使用的尺度由人的需要而定, 人称“人体工程”,如弯腰、并排走、坐、立等等所需要的尺度,而精神空间可以是十分巨大。如苏联伏尔加格勒的塑像有100米高, 巨大而使人感到震撼。是为打败法西斯敌人而塑造;北京人民大会堂有是非常大的空间, 既是需要,又会使人们产生一种崇敬感。

(6)空间的尺度是靠对比——与自然对比,与城市对比,与乡镇对比而得来的。在无比较和有比较的空间看,尺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把握,这是创作者的重要任务。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雕刻国王像时,国王说像的鼻子大了一点,于是雕刻家手上拿了刻刀和一把粉爬上去,假装在雕,而手中的粉洒脱,国王以为真的在雕刻,其实一点也未动,之后国王很满意。所以说,把握者在于雕刻家。

(7)空间感,对观者和塑造者都很重要。 人说:“跟着感觉走”, 不无道理。在实体的设计规划中,我们就跟着实践走,从实践中求得真知,从实践中取得统一,还要从前人的作品中取得知识,取得理论。人贵在实践, 有经验与无经验不一样,不断归纳总结,在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不出大错误,并严格按规范办事,因为规范是一个时期的总结和国家的规定。

(8)陪衬,是在一个整体中主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的关系,一般局部服从整体, 局部与局部相互匹配。在城市中高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铁塔、广播塔)等作为地标, 而从属的群体要匹配得当。城市和群体的美就如鲜花和绿叶,要得体适宜。比例陪衬, proportion,梁思成先生和杨廷宝先生共同译出这个词,这是很合理的。

(9)尺度和比例陪衬都是相对的,在外部空间是为环境的尺度,周围的建筑群要与自然山水相配合,所以有人的尺度。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画的人像就是典型事例。在做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设计时,我们就用了环境的尺度和建筑的尺度之间的关系,“门框”用的是他家乡的形式,大门框尺度大,而小门框是人的尺度,人可以透过小门框而感受大门框。

尺度 篇7

何以见得?太上老君以“管教不严”为由为二妖求情,孙悟空当然要给面子,是人情让孙悟空这位“执法者”也失去了尺度,更让二妖持着尺度的章尺任意挥霍,无法无天。

再看其它,俱是如此:玉兔精的后台是嫦娥,金鱼精的后台是观音,他们都因身后这层关系网逃脱了孙悟空的利尺,而白骨精却没有和神仙们搞好关系终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

当今社会,有多少掌权者视而不为,又有多少“妖魔”任意胡为?不幸的先人把那些神佛视为偶像,把神仙德行奉为处世之道,于是乎,一个个“神仙德行”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中也设起网,坐在上面当起“老好人”来。

我们不难看到,正义的戒尺如同钢丝般被任意弯曲、拧断。学生凭借坚实的“垫脚石”毫不费力地登上了高峰,一脚迈进了“精品班”的大门,其实却鱼目混珠,被激烈的竞争巨浪一下子拍打在岸,徒劳一场。职员凭借雄厚的后盾凌驾于众人之上,将领导二字向众人炫展,然而背后却隐藏着“无能”二字。作为领导,执权者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溜到某个无人的地方,将公平正义的戒尺一扔,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他们扔掉了戒尺,等于抛弃了尺度,等于摧毁了社会法制的脊梁,等于在无形中摧残了社会这块美丽的翡翠!

当孙悟空举起金箍棒,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老爷们如坐针毡,心惊胆战。他们的恐慌折射出内心的虚伪,也告诉我们:没有尺度的心灵终会被规则制服。周永康,摒弃了法,接过了情,淡化了尺度,滥用了职权,最终难逃坚利的铁棒,被一棒打入牢房。

然而,也有那些时候,孙悟空的金箍棒在“权”与“利”前黯然失色,浓郁的人情让他无力下手。房主、房奴层出不穷,金钱、名利铺天盖地。朋友、近邻称兄道弟,种种这些让他无以下手,只能暗自悲叹。

我不禁要问:现代社会的尺度都去哪了?我承认,社会是个关系网,中国又是个人情大国。然而,在种种有悖道德甚至法律的“情”面前,连孙悟空这个最严格的执法者也难以下手。连他手中最坚利的法律利器都无处施展。如果社会沿这条线谱进行,那么时代的乐章就会是陈词滥调!

作为执法者,领导只有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把内心那片庞大的关系网撕毁烧尽,才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良心。正如鲁迅所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会把他摔垮;为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竖起法律的底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我希望有一天,“神仙”能与“妖魔”一刀两断,更希望执法者能抡起尺度的铁棒砸向每一个“妖魔”的身上———毫不留情!

专家点评亮分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3G竞争需把握尺度 篇8

当网络工作成为一项日常工作,我们看到它充满了希望的时候,另一领域却透出一些危险的信号。网络从当前最主要矛盾的位子上暂时退下时,市场推广取而代之:怎么推广,什么时间推,推广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合理的把握。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太多的明智把握,反而是出现很多乱象,看到不少不合理、不正当甚至过激的因素。

近一周,从北方至南方,由东到西,我们对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地的通信业人士进行了调研,普遍认为一些人为因素如果不受到控制,可能将影响3G未来的良性发展:比如不惜代价的竞争手段,比如恶性的破坏行为,比如激进的推广计划,比如过大的任务压力……

残朽的尺度 篇9

李小筠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们所知是在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上,她的毕业作品《我曾经是一棵树》以清新的设计风格和独特的立意夺走了人们的眼球。这是一套精致的木制首饰作品,造型新颖却也简洁有力,没有繁复的色彩,也没有抢眼闪亮的金银宝石,只是大大小小成块的斑驳木块,却显得娴静而不落俗套。制作这系列作品的原料都是李小筠从废品回收站捡回来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回收站里的木头很多、很杂,并不是每次都会有收获,所以只能怀着一颗探寻的心,一次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找。“每当遇到心仪的材料时,都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心动感觉。”对李小筠而言,用这些回收来的旧木头做首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通过对废弃材料的重塑能够重新发觉那些被忽略的美感,使被丢弃的木制品重新获得往昔人体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考量废弃木制品的尺度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使它们在佩戴到人体时释放出独特的美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价值,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另一个对李小筠意义非凡的系列作品名叫“遇见”,这是她经过自我剖析之后的产物,是属于她自我世界的叙事。毛绒房子由黏土和兔毛制成,在眼睛的部位开了一个小洞,只有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才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两把小椅子代表设计师性格上的两面性,椅子的舒适度会影响到谈话的时间长短和深度,因此以珐琅为材料制作的椅子上坐的是对陌生人有所戒备的设计师,而用毛毡做的椅子上坐的则是与人促膝长谈的设计师;桌子在两把椅子中间起到了平衡作用,桌子上面有一排小孔,可以把烛台插在任何一个位置上,但只有插在中间桌子才会平衡,看来李小筠似乎想努力平衡她的两面性;床正面为白色珐琅,而反面则直接留下了铜被火烧过的痕迹;设计师用一双巧手通过包裹把残破变成美丽,让毁灭孕育新生。在这些作品里,李小筠选择了以手指的尺度来作为作品的基本尺度,因为手指是身体上最灵活也是最能在无声环境里准确表达情感的部分,因此几个作品大多以戒指的形态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套作品的主题是尺度的变化,把生活空间与指尖空间进行尺度的转变,当一个大尺度空间里的东西转变成小尺度空间里的东西时就会给心灵不一样的感受。”

首饰是一种沉默的语言,它是有性格的。李小筠在自己的设计经历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一件首饰都应该找到与其性格相符的佩戴者,将它们作为自己独特的性格语言来展示给别人。“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性格是‘哑光’质感的,因此我偏好自然材质和有沧桑感的首饰,也喜欢用这样的材质来表达我眼中的世界。对旧物感恩,相信就算美人迟暮也能风韵犹存,其实无论是对旧物还是对自己,都不应该轻言放弃,每个物品都有它的闪光点,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人们带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观。”

多尺度高效用水评价 篇10

一般而言, 水文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以尺度的大小通常分为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宏观尺度三类。不同的水文过程发生在不同的尺度上, 并且每一尺度上的 (主导) 优势过程不同, 随着尺度变化。在水文尺度转换问题中一个十分关键且尚未解决的难题是如何把不同的时空尺度联系起来, 实现宏观和微观的水文过程在尺度上的衔接与综合。在尺度转换存在的问题是不同尺度建立的基本理论和确定的重要参数不能互相移植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者对多尺度评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2]。白卫国等[3]应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首次对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西部-区域-地区三种尺度上进行尺度扩展作了探索。

学者对水资源的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4,5,6,7,8,9,10,11,12,13]。刘毅等[14]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构建了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四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城市节水的最佳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发展, 正确评价城市现阶段的节水水平对制定今后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计划、政策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的决策有重要作用。

目前, 对水资源效率的评价是从单方面进行的, 缺乏对水系统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多尺度扩展, 用水效率的多尺度评价尚不多见。本研究从器具、用水户、城市等多种尺度建立模型, 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加以评价。在识别出在器具、用水户、城市等不同尺度下影响水资源效率的主要因子, 建立安全高效用水基础理论体系的基础上, 从器具、用水户、城市多种尺度,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建立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1 城市高效用水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城市高效用水的主要环节为:自然水体、输入管道、供水厂、配水管网、用户、排放。城市节水的重点环节为供水厂用水、配水网漏失、各类用户的用水。城市的用水效率评价, 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用水情况。

城市节水水平评价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原则: (1) 力求全面。所选指标尽量涵盖城市用水的各个环节; (2) 体现层次。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 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 (3) 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 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所选指标即有定性描述的, 又有可量化的; (5) 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既有反映综合情况的, 又有反映单项情况的; (6) 可比性。一个城市的用水效率水平, 由于产业结构、水资源条件以及各个行业现状技术工艺的限制, 用水效率水平各不相同。

2 评价方法-理想点 (TOPSIS) 方法

TOPSIS首先是由Hwang and Yoon[15]提出的用于解决多准则决策问题的方法。TOPSIS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于多准则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来排序, 以确定各方案的优劣。“理想解”是指一设想的最优解 (理想方案) , 其各项指标值均达到各方案中的最优值;“负理想解”则相反。将各处理 (方案) 的实际解 (多项指标) 与理想解及负理想解作比较, 若某一方案的解最靠近理想解, 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 则该解即为方案中的最优解, 对应的处理即为最优方案。

对于本文的高效用水评价来说, 方案就是各城市 (用水户或器具) 用水情况, 多准则特性指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用xij表示, i=1, 2, …, m, j=1, 2, …, n, 则可得到有限方案的多目标评价矩阵X= (xij) m×n, 可用TOPSIS进行求解。

TOPSIS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A1, A2, …, An为各方案, 即染色体, C1, C2, …, Cm为评价准则, xij为Aj的第i个指标值, wi为Ci指标的权重。

其方法步骤如下:

(1) 对指标值作规格化处理。

为增加指标的可比性, 需对效益性和成本性指标, 分别用公式

(2) 计算加权规格化决策矩阵。

式中w为目标的权重向量, w= (w1, w2, …, wm) T, wi>0, i=1, 2, …, m。

③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4) 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和到负理想解的距离。

到理想点的欧式距离为

到负理想点的欧式距离为

(5) 计算每个解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Cj。

(6) 按照CCj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方案的优先次序。

3 多尺度高效用水评价

不同尺度上, 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代表的含义不同。不同尺度评价时, 所选择的指标也应有差异, 针对不同的对象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在考虑指标体系时, 主要考虑指标之间的非相关性和代表性。三个尺度的指标体系在框架上具有相似性和关联性, 但在具体指标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 从不同的尺度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在同一尺度下, 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也难以完全统一。通过单一尺度或指标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因此考虑从城市、居民用水户和用水器具多种尺度建立评价模型, 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加以评价。

城市高效用水的评价 (见表1) , 指标的选择既要反应整个城市的节约用水水平, 又要体现工业、农业和生活不同方面的用水状况。

反应整个城市用水效率的综合指标, 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量, 水质达标率, 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 再生水利用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自来水漏失率。

反应城市工业用水的指标, 主要有万元GDP耗水量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GDP耗水量, 是一项综合经济效果的水量指标, 反应了工业用水的宏观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够反应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程度, 是评价城市工业用水的重要指标。

生活用水方面, 节水器具的普及率。

城市居民用水户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2) , 包括饮用水拖地和扫卫生 (含餐具洗刷) , 洗浴, 洗衣服, 冲厕。

用水器具高效用水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3) , 包括用水量 (每日) , 价格, 用户的接受程度。

针对这些指标的特征值, 计算城市的高效用水评价, 则存在越大越优和越小越优两种情况, 采用相对模糊数学进行计算。选用8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对目标进行规格化处理, 对效益性和成本性目标分别计算如下:

越大越优型:rij=xij/ximax

越小越优型:rij= (1-xij) /ximax

规格化以后转换成相对隶属度矩阵, R= (rij) m×n

根据理想点法计算, 结果如下

据此方案的最优排序为:北京, 天津, 大同。

用水效率高低的排序是北京, 天津, 大同。

对目标进行规格化处理, 对效益性和成本性目标分别计算如下:

越大越优型:rij=xij/ximax

越小越优型:rij= (1-xij) /ximax

规格化以后转换成相对隶属度矩阵, R= (rij) m×n

用水效率高低的排序是用水户2, 用水户1。

对目标进行规格化处理, 对效益性和成本性目标分别计算如下:

越大越优型:rij=xij/ximax

越小越优型:rij= (1-xij) /ximax

规格化以后转换成相对隶属度矩阵R= (rij) m×n,

用水效率高低的排序是器具2, 器具1。

4 结语

通过对生活用水器具马桶的改变, 使用更节水型的马桶, 从器具、用水户和城市的不同尺度对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以下情境下的用水效率及其尺度转换, 将6L型马桶更换为3/6L型。根据对人的用水行为的调研, 人均日用大小便次数, 进行测算。每个人的器具日用水量由42L减少至24L, 用水效率提高。相应的用水器具改变后, 相对用水户尺度而言, 其指标值个人每日冲厕的平均水量减少, 其相应的用水效率提高。相对城市尺度而言, 其指标值居民节水器具普及率和每日人均用水量相应改变, 普及率越大越优, 而每日人均用水量越小越优, 因此马桶更换为更节水型马桶后, 城市的用水效率相应提高。

摘要: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水资源的瓶颈对我国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渐明显。我国的城市节水管理, 应尽可能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针对干旱的海河流域城市, 运用TOPSIS法, 从城市、用水户和用水器具的尺度进行了多尺度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化尺度】相关文章:

大尺度06-04

技术尺度06-18

园林尺度06-29

科学尺度08-29

把握尺度09-08

月尺度范文05-15

不同时间尺度05-02

大尺度设计05-10

多尺度分析05-19

运动模糊尺度05-24

上一篇:防潮措施下一篇:文学作品《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