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执行力

2024-07-22

重组执行力(精选三篇)

重组执行力 篇1

一、新债务重组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的方式包括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和债务重组。与其他两种方式相比, 债务重组行为本身能减轻债务负担, 因此成为公司摆脱财务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新债务重组准则颁布后, 债务重组公司很可能利用准则的实施进行利润操纵, 以达到扭亏和“摘星”、“摘帽”的目的。那么, 在新债务重组准则正式实施之前, 重组方式的选择如何?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债务重组在几种重组方式中被选取的比例有什么变化?债务重组有没有被恶意使用?本文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总计数呈现递增的趋势, 三种重组方式的交易数量较之以前分别都有增加。2007年以前, 重组方式的选择基本是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 债务重组涉及的很少;在2007年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以后, 债务重组数量与之前相比, 有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2008年。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债务重组交易数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即2007年与2005年、2006年相比较甚至还略有下降;2008年债务重组比例虽然有小幅上涨, 但是也并不呈现突破性的变化。

这表明, 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债务重组被更多的公司尤其是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所选取;另一方面, 债务重组所占的比重并未大幅提升, 绝大部分公司在对重组方式进行选择时, 仍然是以资产重组或者股权重组为主, 债务重组仍然不是公司使用最频繁的重组方式, 企业的重组方式没有因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而发生大幅倾斜。

另外, 对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执行状况, 从沪深两市2006年亏损的168家上市公司及2007年、2008年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 债务重组利得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给亏损上市公司盈余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亏损上市公司中, 发生债务重组业务的公司比例占一半左右。发生债务重组业务且产生债务重组收益的公司比例更高, 在70%以上。这些公司的债务重组损益占营业外收支的比例由2007年度的44.16%上升到2008年度的91%, 占净利润的比例由2007年度的38.48%上升到2008年度的81.27%。这充分说明债务重组业务对盈余有调整的作用, 且影响较大。但是, 其对中小企业板的影响并不大。统计数据表明, 2007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共实现债务重组收益3 884.31万元, 仅占中小板利润总额比例的0.16%。

二、新债务重组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从新债务重组准则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 债务重组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减轻公司负担, 保护优化资产配置, 又有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但新债务重组准则在执行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 从新债务重组准则本身看, 2006年准则修订中对债务重组的定义增加了“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下”, 但是这个前提条件很难去衡量和判定。这给企业提供了利用财务困难之名借助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此外, 新会计准则中将债务重组收益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导致需用当期资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大大增加, 会造成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不合理, 有悖于资本保全的观念, 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

(二) 税收对现金流的冲击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对于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业务,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仍旧存在差异。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以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减去将来应付金额现值确定重组收益, 所以期末进行所得税调整时, 企业应按将来应付金额减将来应付金额现值的差额调减应税所得, 减少期末所得税的支付;税法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债务重组所得。与此同时, 债务重组收益所形成的“营业外收入”并不能带来经营现金流量的实际增加, 而税赋的支出却会实际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负担。因此, 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具备重组的能力, 那些试图利用债务重组利得获得巨额利润的企业, 不得不同时面对税收负担增大的问题, 基于此, 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重组时都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这也是债务重组方式并没有因为准则的修订而被恶意使用的一个原因。

(三) 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债务重组面临的现实问题。例如*ST长控 (现名浪莎股份) 在2007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确认了巨额的债务重组收益, 导致了2007年4月13日长控复牌第一日高达849.3%的涨幅。事实上, *ST长控的债务重组是由宜宾市国资公司牵头进行, 其实质是政府主导的债务重组行为。由此可见, 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行为依然存在。政府主导或介入债务重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时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的建立, 限制资源流动, 形成市场分割, 降低市场效率。

三、新债务重组准则完善的建议

(一) 对债务重组中财务困难的定义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根据持续经营假设对财务困难的存续期间作出一定的要求, 比如连续3年亏损, 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严重低于一定水平等等, 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的合理性可以防止上市公司恶意使用债务重组来粉饰利润。

(二) 将债务重组收益分期确认或者将其计入递延损益, 以有效抑制债务人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比如:根据发生的债务重组收益金额的大小不同, 对金额较小的债务重组收益,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金额较大的债务重组收益, 分期计入企业损益。这种处理方法既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又能避免债务人的利润因债务重组而产生大幅波动, 同时, 也解决了债务人的资金紧缺问题。

(三) 弱化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应转换职能, 政企分开, 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可以通过制定有关政策, 给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 准则制定机构除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债务重组准则外, 还需要加强准则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 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企业重组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新会计准则下预留的利润操纵空间高度重视, 使债务重组有序地进行。除了加强政策力度, 搞好机构建设和发挥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也有助于完善债务重组行为。

(四) 监管机构应采取相关措施, 加大监管的力度。要充分发挥证监会、社会审计以及国家审计的作用, 创建一个良好的准则实施环境, 对违反制度规定滥用债务重组的企业增加处罚措施, 防止*ST、ST或亏损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重组执行力 篇2

国税发〔2009〕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已发布实施,根据各地在政策执行中反映的情况,经商财政部同意,现就若干具体问题明确如下:

一、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条中规定的“股权转让”,仅包括股权转让后企业法人存续的情况,不包括企业法人注销的情况。在执行中,应根据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登记认定,即企业不需办理变更和新设登记,或仅办理变更登记的,适用该条;企业办理新设登记的,不适用该条,对新设企业承受原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应征收契税。

二、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三、四条中的“企业”,是指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三、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七条中规定的“行政性调整和划转”,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的资产划转。

四、以出让方式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承受原改制重组企业划拨用地的,不属于财税〔2008〕175号文件规定的免税范围,对承受方应征收契税。

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9号)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

六、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1号)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于2008年12月31日执行期满。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国税函〔2006〕844号)相应停止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重组执行力 篇3

一、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条中规定的“股权转让”,仅包括股权转让后企业法人存续的情况,不包括企业法人注销的情况。在执行中,应根据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登记认定,即企业不需办理变更和新设登记或仅办理变更登记的,适用该条;企业办理新设登记的,不适用该条,对新设企业承受原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应征收契税。

二、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三、四条中的“企业”,是指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三、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七条中规定的“行政性调整和划转”,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的资产划转。

四、以出让方式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承受原改制重组企业划拨用地的,不属于财税[2008]175号文件规定的免税范围,对承受方应征收契税。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9号)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

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1号)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于2008年12月31日执行期满,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国税函[2006]844号)相应停止执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组执行力】相关文章:

重组06-27

结构重组05-14

基因重组05-16

行业重组05-17

选择重组05-22

合并重组06-03

机构重组06-04

重组分析06-14

重组知识06-21

重组策略06-24

上一篇:手绘与工业设计下一篇:灯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