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2024-09-05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精选十篇)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1

一、小微企业成长的特点

2014年3月, 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发布了《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 报告指出了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四大特点, 现分述如下:

1. 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

小微企业涵盖城乡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在这三种所有制形式中, 小微企业分别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其中, 在私营企业里, 小微企业所占比例最高。由此, 我们看到,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 带动了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改善了民营经济的成长环境。

2. 劳动密集度高, 存在产业结构性矛盾

小微企业资产总量相对不高, 经营方式相对灵活, 具有敢于创新、追求变化的特点, 在各类新兴行业中不断涌现;但是, 小微企业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产品初加工、低层次服务为主的传统行业, 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详见表2。

3. 发展不平衡, 优势地区集中

从整体上看, 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广泛, 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政策导向等存在差异, 呈现明显的地域集群特征, 因此, 不同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很大的差别, 具体表现为小微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小微企业产业集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4. 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小微企业通常规模较小, 抵抗各种风险能力较弱, 对外部信息、政策的敏感程度较高, 在各种经济政策、社会资源普遍倾向于规模企业的大背景下, 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举步维艰。

二、小微企业成长性因素分析

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 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企业的各项指标数据通常没有明显的上升;当企业进入成长期, 由于经历了初创期的积累, 企业成长能力不断增强, 各项指标增长迅速, 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之后过渡到稳定期, 企业的管理日臻完善, 各项指标相对稳定, 并实现整体质的飞跃。企业发展的目的经济数据增长, 而企业增长的动因和手段才可称之为企业的成长。

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中, 内部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复杂性[1]。

1. 内部环境因素

(1) 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它决定企业成长的方向与速度, 包括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企业要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手段, 契合不同的管理方式或管理制度。企业的目标决定企业存在的方式,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要充分依赖于企业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2) 企业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可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发展水平与竞争状况, 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的素质, 包括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也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与信心等, 员工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营成果, 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

(3) 企业制度。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设计, 制定恰当的企业规章制度,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沟通效率, 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4) 企业创新意识。企业创新, 特别是技术创新, 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成长的动力源于企业创新的动力, 虽然企业创新的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的成长, 但是保持良好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

2. 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理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环境, 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地域、人口等, 小微企业几乎不能对外部宏观环境施加影响, 只能调整自身以谋求适应。

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与外部微观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包括行业内部信息、市场竞争状况、产品市场评价等, 企业要对变化的外部微观环境及时做出调整, 以获得更高的利润。适当的外部微观环境压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这就要求企业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通过不断成长, 增强抗风险能力, 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三、小微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建立

小微企业的成长反映了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企业业绩不断提高, 经营成果不断攀升的前提和保障。在业务运营过程中, 企业规模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经济效率稳步提升, 组织结构不断完善, 同时企业与外部环境逐步协调适应, 相互影响逐渐增加。

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反映的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对这种趋势的客观评价, 则通过考察企业现有内外部资源的配置, 获得一系列相关指标, 进而通过指标测评, 建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表3即根据分析小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成长性因素, 提炼出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这些指标做出综合评价, 最终得出小微企业的成长性状况[2,3]。

四、小微企业成长性对策建议

1.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小微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 就需要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 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 找出本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不断创新, 并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小微企业的员工相对大企业较少, 管理人员大多非科班出身, 管理方式比较灵活, 鉴于此, 企业管理层应注意, 适当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 以便更高效、更完善地管理日常生产运作。

参考文献

[1]徐歆.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9:13-14.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2

宁波市北仑区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

认定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 宁波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北仑区(开发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通知》(仑政„2015‟38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认定目标:每年择优10家科技型企业认定为北仑区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做专,并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

第二章 培育对象与条件

第三条 认定对象:北仑区(开发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纳税,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国家、省“千人计划”、市“3315计划”、北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重点科技人才创办的企业、高新技术苗子型企业及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可酌情优 先考虑列入。

第四条 列入培育企业的主要条件:

(一)企业应属于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具备有产业潜在引领方向和模式创新的企业。

(二)企业原则上上年度销售收入不高于5000万元,年销售、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申报前一年度新注册成立的企业除外);

(三)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建有区级以上研发机构,上年度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6%以上或100万元以上;

(四)企业大专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20%以上;

(五)近三年内每年完成的研发项目数在2项以上,且近三年承担过1项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六)近三年内在其所属技术领域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或3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软件著作权)。

第三章 支持措施

第五条 支持措施包括:

(一)专项资助:认定为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的,认定当年给予10万元资助。

(二)投融资资助:对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优先纳入风险池资金支持,享受优先推荐天使投资基金等科技金融政策 支持。

(三)在同等条件下,区科技局将优先推荐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申报各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工程(技术)中心;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区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四)优先在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科技培训和要素制约破解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服务和协调。

第四章 申请、受理与认定

第六条 申报和受理:

(一)凡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均可向区科技局提出申请,填报《宁波市北仑区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认定申请表》,同时提交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材料经申请企业所在街道(镇)、园区签署意见后,上报区科技局。

(三)区科技局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间及具体要求按每年的申报通知执行。

第七条 认定:

(一)区科技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二)区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对通过初审的企业进行评审。

(三)区科技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通过评审的企业进行实地抽查。

(四)区科技局根据评审和考察结果确定认定对象,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

第五章 附则

第八条 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套取资助资金的单位,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 已认定为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不得重复申报认定

精准定位 与小微企业共成长 篇3

随着信贷重心的转移,市中区联社完整地建立起了以个贷、微贷、小贷、公司贷为一体的专营化信贷架构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和效率性。截至5月20日,累计吸收存款4127万元,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共投放贷款81笔,总金额9609万元。其中信用、保证类贷款3389万元,占比达35%;所有贷款无一次本息逾期情况出现;储备贷款15笔,金额3080万元,存款余额4127万元,综合服务回报率达43%。

谋划先行

精准定位服务市场和对象

“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和我们在全面铺开小贷业务前进行的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分不开。”市中区联社理事长谭郁川告诉记者,内江有三县两区,市中区是内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全省5个“星火西进工程”示范县之一。全区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辖8镇、6乡、6个街道办事处,172个村;区域内有各类市场50余个,商业服务网点11000余个,农村中心场镇13个,其中,城区内有专业市场4个,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各1个,中小企业110余个。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一直是市中区信用联社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我们经过多方学习,决定引进哈尔滨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致力于以专业的团队、单独的绩效考核、灵活高效的信贷审批技术,为小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灵活、实惠的金融服务。通过对区域内的小贷业务市场发展前景的调研与分析,我们找到了与市中区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契合点,让小贷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谭郁川说。

市中区信用联社从国家统计局内江调查队了解到,内江小微工业企业在两种融资方式上呈“四六开”特点。自2013年以来,有融资行为的小微企业中,通过民间融资的占近六成,融资金额约占35%;通过银行融资的则占四成,而融资金额所占比重超过60%。由于民间借贷仅凭企业信用,无抵押担保,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优势较为明显,已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但是,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银行,内江小微企业民间借贷月利率普遍在2%~3%之间,个别企业借贷利率甚至达到4%以上。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产生民间借贷的企业中,今年一季度民间借贷平均月利率达2.55%,是同期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的3倍左右。“企业普遍反应还款压力较大,实际利润影响严重。”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开展小贷业务的市场潜力,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小企业在融资上的特点,这也在设计小贷产品上产生了直接影响。”

首先,小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担保物。相比大中型企业,小企业经营风险更大。遇到市场调整或者政策变动时,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倒闭破产可能性更大,容易形成银行不良资产。而小企业本身又经营规模小,可抵押资产较少,又面临银行风险控制严格,通常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进而演变成抵押担保难。其次,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银行对企业贷款都有严格的审核流程,贷前调查项目繁多,一笔贷款从受理审核到放款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数月。而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为“短、频、急”,银行审批时间过长,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从银行的角度,小企业贷款资金小,收益低,银行同样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调查审核和管理。最后,小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担保物,且信用普遍不佳。稳定的经营和良好的信用是银行放贷的主要决定因素。银行信贷投入产出效应差及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致使小企业取得信用支持难。

瞄准靶位

以周到服务换口碑

“我们锁定以小微型以及产业链、商超链企业商户为主要客户群体,使用先进技术,遵照‘重信用、轻抵押、手续简、放款快’的宗旨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市中区信用联社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说:“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小企业抵(质)押循环贷款等12款信贷产品,且大部分产品还能进行产品组合,方式灵活。”

为将这一新型业务推广出去,市中区联社小企业条线人员做了不少努力。为把握开拓市场的关键时机,从挂牌成立起,联社相关人员便积极参加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开盘营销活动及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年会、内江市民营企业商会年会等活动,积极宣传小贷品牌;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资源实施“才升道”小贷品牌的宣传推广活动,有效地扩大市中区联社小企业金融业务乃至市中区联社自身在内江市小企业客户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商机是稍纵即逝的,‘手续简、放款快’是我们的杀手锏。”小企业条线工作人员说。记者了解到,市中区联社在开办小企业金融业务后,将审批权限下放、实行一级审批模式,在权限范围内,由小企业金融部3人审批小组委员会对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报贷款进行审批,如抵质押类贷款不超过500万元的均由3人审批小组委员会审批、发放,一步到位,高效快捷,有效缩短了办贷时间,使小企业贷款客户能频频抓住商机,赢得发展。

老黄是当地的一位饮料批发商。去年年末,饮料厂家临时开出的“一次性缴纳下年销售保证金可有2%的返点”的促销让他动了心,但300万元的周转资金却成了难题。市中区信用联社小贷中心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对客户展开调查,并结合老黄长期以来良好的经营情况,制定了抵押加保证的金融服务方案,3天内完成了资金发放,帮助老黄保住了这笔可观利润。

获得了切身利益的老黄高兴地说:“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感到了信用联社对我们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支持,以后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人遇到了资金问题,我都会推荐他们到信用联社来找出路。”

遵照小企业金融服务即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这一理念,市中区信用联社力争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在当地有了知名度。

金融支持县域小微企业成长的思考 篇4

(一) 县域金融机构与服务覆盖不足, 实力较弱。

县域金融机构总体上实力不强, 与城市金融机构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金融产品开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约束, 从而影响其为县域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信贷支持。

(二) 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融资渠道不畅通, 融资成本高。

县域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自身积累、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县域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多是农民, 其自身财力较弱, 资金积累有限。由于县域小微企业规模小, 经营不稳定, 抗风险能力差, 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正规的融资渠道受限, 一些县域小微企业不得不借助民间借贷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 这些融资方式往往伴随着高利率、高风险,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县域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负担。

(三) 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县域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 财务报表失真等现象。如通过个人账户购销企业产品, 从而使得银行难以根据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来判断企业还款来源的可靠性, 因此不会轻易向其发放贷款。

(四) 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

县域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主要以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然而县域小微企业缺乏抵质押物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县域小微企业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不动产抵押品而被金融机构贷款拒之门外。在风险约束的情况下, 县域金融机构不愿意对缺乏有效担保的县域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二、缓解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设

为缓解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难,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三方应通力合作, 共同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具体建议如下:

(一) 从政府方面讲。

第一, 制定《支持县域小微企业法》, 通过立法扶持和促进县域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落实相关金融扶持性政策, 惠及县域小微企业。引导各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增加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 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第二, 大力发展与县域小微企业相匹配的县域中小金融机构, 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应当进一步鼓励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引导其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实力, 同时可以适当对农信社注入资金, 充实农信社的资金力量,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县域小微企业服务。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县域金融机构, 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入股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门槛, 提高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金比例, 探索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转让, 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每年必须在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第三, 设立服务县域小微企业的政府投资公司, 由这类公司向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贷款, 由乡镇政府和社区街道利用信息优势向政府投资公司推荐项目, 形成支持县域小微企业的投融资体系。第四, 鼓励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加大对县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对农业龙头企业、较为优质的成长性企业和个人给予全程担保。第五,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完善差别化准备金政策, 对年末县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达到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执行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出台配套的激励政策增强财税对县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建立县域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县域小微贷款的积极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 财政按当年年末余额比上年末余额增加部分对金融机构给予奖励。第六, 减免税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适用范围, 对县域小微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对银行发放县域小微企业贷款实行营业税与所得税优惠。建议对银行专营县域小微企业贷款的营业税适当减免征收, 对银行县域小微企业贷款的经营利润的所得税税率适当下调。第七, 创优金融生态环境, 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债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二) 从金融机构来讲。

1.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县域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 改进审批方式, 设立县域小微企业贷款专用窗口, 开辟县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县域小微企业设立独立的信贷准入和审批标准, 建立工厂化、流水线化的授信审批模式, 从授信业务发起到审批, 实行一条龙式的高效服务, 简化业务流程, 缩短放款时间, 提高贷款效率。针对县域小微企业不同的行业特点, 形成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制定专门的信贷准入标准和评价办法, 实行差别化利率。

2.实行不同于大型企业的贷款考核机制, 提高县域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县域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 财务机制不健全, 市场竞争力弱,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型企业出现不良即启动问责, 不良容忍度为0;而县域小微企业贷款按照“尽职免责”原则进行问责, 并设有一定的不良容忍度, 在考核整体质量和综合回报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追究和免除有关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消除县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人员顾虑,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创新融资方式, 拓宽县域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要扩大抵押物范围, 可抵押物的范围逐渐涵盖住宅、商用房产、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二是开发其他担保方式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融资、商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小额信用等。供应链融资服务是一种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的订单或货源作保证, 经营相对稳健, 风险相对较低, 不但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及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粘连度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县域小微企业用款时效强, 仅凭结算流水和账单即可申请小额信用贷款, 有效缓解了县域小微企业主的融资困境。三是继续加快商业承兑票据的推广和使用, 拓宽县域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4.关注生命周期, 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

根据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不同的资金需求特点, 设计系列金融服务方案供县域小微企业客户选择。将县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切入县域小微企业发展周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县域小微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 其资金需求特点也不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多种融资产品适应县域小微企业初期的发展现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 担保公司保证、房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等多样化担保方式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5.关注特色行业, 提供特色服务。

研发适合特色行业企业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深化县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一步。金融机构根据其所处区域特色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资金需求特点, 开发出不少特色金融产品供特色行业企业选择, 在标准化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同时兼顾特色企业服务需求, 更加人性化地满足县域小微企业产品及服务需求。

(三) 从县域小微企业自身来说。

第一, 发挥自身功能, 努力提高获贷条件。第二, 努力提高信用等级, 尽量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第三, 不断强化财务管理, 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 努力提高信用等级, 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第四, 聘请银行财会人员和征信管理人员为企业讲授财务会计知识和征信知识, 帮助其健全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和诚信建设规划, 不断强化公司高管人员及其全体员工的诚信观念, 并及时归还拖欠银行的贷款本息, 密切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新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县域小微企业发展[J].西部金融, 2012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5

“北京市小微企业成长大赛” 是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的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以在北京地区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为目的而组织发起的一项新赛事活动。大赛首次提出了“名师指点+朋友互助+公共扶持”的立体式培育体系,通过组织一支“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导师团”,筛选有潜力的创业团队或企业,辅助以“小企业大学”、场地、资金、法律援助、会计记账等免费或低收费的公共服务,提高创业团队或企业创业成功率,同时提高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的成功率。

首届赛事活动将在全市设置10个分赛区,地理范围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涵盖节能环保、TMT、大健康、文化创意等北京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领域。参赛入围团队将获得“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导师”的贴身辅导,以及三个月“小企业大学”免费学习和包括免费工商注册、免费代理记账、免费法律援助在内,对初创期小微企业来说非常实用的配套服务、产品支持的机会。此外,入围企业还将被纳入北京市经信委正在打造的“北京市百千万小微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企业库中,即使参赛结束,也可获得政府持续性的政策和服务的保驾护航。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6

1.研究背景

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目前中国4200万家中小企业中, 有3000多万家微型企业, 约占78.5%, 小型企业约占18.5%, 两者共占中小企业的97% (焦桂芳, 2012) [1], 小微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可见一斑。目前, 品牌已逐渐代替产品、价格、技术和资源等竞争要素, 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或企业家意识到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的重要性 (易金等, 2010) [2]。然而, 现阶段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外部环境有诸多因素阻碍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比如, 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融资环境差等;中小企业缺乏创建品牌意识, 即使有了品牌, 也由于品牌战略执行力不足, 不能科学地进行品牌管理 (樊友恒, 2007) [3]。由于性质特殊, 小微企业品牌的创建、成长路径和影响因素均有其特殊性, 目前这方面理论和实证研究较缺乏。本研究借鉴中小企业品牌创建模式, 结合小微企业特殊性, 基于生态位视角, 构建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模式, 并以江苏为例, 对小微企业的品牌成长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2.相关概念界定

(1)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 增加就业,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4]。

(2)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 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最早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2011年6月1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数据显示,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占全部法人企业从业人员的38.7%。本文按此规定对小微企业进行界定。

3.文献综述

(1) 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研究。观点一:中小企业不需要创建品牌。钟玲 (2000) 、潘健廷 (2002) 认为,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人员素质、企业财力、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没有实力创建品牌, 应采用无品牌策略[5]。

观点二:中小企业需要创建品牌。 Hongwei He和John M.T. Balmer (2006) 研究发现, 品牌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吸引力、获得更多产品支持, 并能提升企业凝聚力。同时, 品牌能增加企业价值, 比如, 可口可乐、迪斯尼、麦当劳的59%、61%和64%的资本是由其品牌产生的[6]。因此, 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建立自己的品牌。

(2) 品牌成长理论研究。企业创建品牌的路径应遵循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时, 较成熟的企业品牌可延伸至新的产品品牌, 实现品牌延伸战略 (潘晶, 2007) [7]。徐希燕 (2007) 从企业规模和企业自主创新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路径[8]。

(3) 中小企业品牌生态位研究。1品牌生态位概念。王兴元 (2006) 将生态位概念运用到品牌研究领域。据此, 形象描述与分析了多种市场现象及品牌发展规律, 清楚地解释很多与品牌相关问题[9]。 王兴元 (2008) 认为, 品牌生态可界定为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本身的生存状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互动关系[10]。

2品牌生态位的影响因素。马小森和韩福荣 (2006) 认为, 影响品牌及品牌企业的生态位适宜度的要素包括资源、需求、技术、制度、竞争状况等[11]。 易金 (2010) 构建中小品牌生态位成长模型, 并提出该模型的5个关键因子, 包括消费者品牌价值需求、品牌生态系统中的品牌合作、中小品牌创新能力、中小品牌企业家作用以及中小品牌栖息地政府作用[12]。

3品牌生态位的测量维度。王启万和王兴元 (2011) 实证研究后提出品牌生态位构成要素的10个维度:品牌环境、品牌资源、品牌市场、品牌企业、品牌载体、 品牌属性、品牌资产、顾客战略、品牌传播和顾客感知[13]。

目前, 小微企业品牌研究成果较少。 本研究将借鉴中小企业品牌成长的研究成果, 对小微企业的品牌成长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旨在对小微企业的品牌创建和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三、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1.模型构建

基于品牌生态位理论,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本研究从小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 选择企业自身努力 (企业家作用、 企业创新能力) 、消费者品牌价值、政府政策支持及品牌关系合作四个因素作为小微企业品牌成长的影响因素, 构建小微企业品牌成长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研究假设

(1) 消费者价值需求对品牌成长的影响。王成荣 (2008) 研究发现, 品牌可保持独特的核心价值, 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 即在品牌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定生态位,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品牌关系[14]。王宇露 (2008) 认为, 企业带给用户的除了产品和服务外, 还有独特价值[15]。因此, 提出假设1。假设1:消费者价值需求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小微企业的企业家作用。企业家作用是小微企业品牌成长中的重要因素。企业家受教育水平、品牌战略思维及行业经验会直接影响小微企业品牌成长路径和过程。因此, 提出假设2。假设2: 企业家作用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小微企业创新能力。Statistics (1994) 提出区别成功和不太成功的中小企业的指标之一是创新[16]。研究表明, 企业的学习能力能促进品牌成长。中小企业营销时要认识消费者参与行为的重要性, 改变原有的营销理念 (Peter wells, Tim Hollins, 2005) [17]。因此, 提出假设3。假设3:企业创新能力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品牌合作关系。本研究基于生态位视角, 将品牌合作界定为:基于品牌价值链, 小微企业品牌成长过程中, 与供应商品牌、零售商品牌、销售渠道品牌等之间的合作联盟。Buchanan等 (1999) 提出, 中小企业品牌与零售商品牌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树立中小企业品牌形象, 提高消费者认知, 提升品牌形象[18]。因此, 基于品牌生态位视角, 提出假设4。假设4:品牌合作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 栖息地政府支持。借助生物学, 本研究的栖息地指小微企业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形成地, 是小微企业品牌生存或发展的微小范围环境。王成荣 (2008) 提出, 栖息地政府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及政治营销对中小企业品牌成长有积极作用和影响[19]。因此, 基于品牌生态位视角, 提出假设5: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量表开发与设计

(1) 测项发展。按多维量表开发过程, 本研究共确定19个测项, 其中品牌成长测项2个, 消费者价值需求测项3个, 企业家作用测项3个, 企业创新能力测项5个, 品牌合作关系测项3个, 栖息地政府支持测项3个作为量表初稿[20]。

(2) 预调研。在初始量表的基础上, 加入被测的人口特征项目, 形成预调研问卷。问卷采用5点Likert量表测量。预调研主要是利用网络通过滚雪球便利样本方式收集问卷, 共发布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0份, 有效回收率为80%。应答者中, 男性35人, 占43.8%;女性45人, 占56.2%。对预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问卷测项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对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接受, 同时区别效度较好。

(3) 正式研究。基于预调研结果, 修正了测量量表, 并根据被调研者建议, 修改了某些题项用语, 形成正式调研问卷。 正式问卷采用5点Likert量表, 共收回250份, 其中有效问卷208份, 有效回收率83%。

五、数据分析结果

1.信度与效度检验

正式研究回收数据信度分析结果显示, 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家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栖息地政府支持和小微企业品牌成长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26、0.852、0.932、0.897、0.763和0.611, 说明变量的测量有效, 具有较好的信度。

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其区分效度。 对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家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及栖息地政府支持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KMO值为0.920,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χ2值为1675.816, p<0.0001, 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较好表现了需要测量的各变量。验证区分效度最简洁的方法是因子之间相关系数应低于0.85。另一方法是某因子的AVE值 (平均方差析出量) 的平方根应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可利用因子间的相关矩阵进行检定。从表1看出, 影响因素的AVE值都大于0.5, 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此外, 所有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都明显高于Bagozzi等人建议的最低临界值0.60, 显示了较强的一致性效度。

注:斜对角数值代表平均方差析出量的平方根, 非对角线数值代表各维度相关系数之值

本研究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确定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 总体测量模型的χ2/df值小于2, 模型拟合较好。CFI值是0.97大于0.9, NFI值是0.95大于0.9, NNFI值是0.97大于0.9。各项测度指标都接近标准值, 表明测量模型拟合较好, 拟合效果符合要求。

2.假设检验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家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及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的统计关系, 并逐一检验本文提出的各项假设。用LISREL8.7对构建模型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看出, 文中5个假设有4个得到支持, 即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及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 而企业家作用则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没有显著影响, 假设2未得到支持。从影响程度看, 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影响最大, 其次是消费者价值需求, 然后是企业创新能力, 最后是品牌合作关系。

3.概念模型的路径分析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对变量路径分析。通过构建“路径图”, 以路径系数 (标准化后的载荷系数) 估算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家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及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品牌成长的作用路径, 进一步明确影响因素与品牌成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验证和完善了本研究提出的概念模型。

六、结论和启示

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合作关系、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四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按作用程度大小依次为栖息地政府支持、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合作关系。而原有假设中的企业家作用则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没有显著影响。

鉴于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出小微企业品牌创建和发展的营销启示:栖息地政府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品牌发展有重要作用。当地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 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比如,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 帮助他们建立融资渠道;完善企业服务, 主动与小微企业建立良好关系, 鼓励他们创建自主品牌, 增加品牌建设投入, 为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配套[21]。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小微企业生存根本。小微企业在品牌成长过程中必须围绕消费者价值需求, 运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动态, 迅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小微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必须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时时创新, 为顾客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因此, 本研究提出全面创新, 即在技术之外, 对企业制度、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小微企业需要与供应商、零售商及渠道品牌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小微企业规模较小, 实力有限, 需要借助整个产业链提升自己的地位和竞争力, 与产业链上的其他成员建立合作关系, 达到共赢。

摘要:中小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占比达95%以上。本文基于生态位视角, 选取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家作用、企业创新能力、栖息地政府支持及品牌合作关系作为小微企业品牌成长的影响因素, 构建影响因素对品牌成长的作用模型, 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践调研, 对构建的作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按影响程度大小, 栖息地政府支持、消费者价值需求、企业创新能力及品牌合作关系对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

小微文化企业应加快发展 篇7

当前, 小微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文化产业相对集聚的城市区域, 小微文化企业不但是文化创意的蓄水池、消减文化投资风险的避震器, 还是产业运行的润滑剂。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 小微文化企业更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的主力军。小微文化企业在活跃市场、激发活力、促进创新、增加就业、丰富供给这些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看似遍地开花的小微文化企业, 其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投融资难无疑是个大问题, 而文化企业的财税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应该说, 这次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 会使一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小微文化企业受益不小。而且, 对于有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业想法的创意人才来说, 也可以打消税收过重的顾虑, 这将有助于壮大文化产业的新生力量, 增强文化产业的生命力。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8

一、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导向、规范、激励、凝聚的功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中, 企业文化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一) 在企业价值观的影响下,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具有远瞻性和预见性

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之初, 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文化, 则所制定的的人力资源战略性规划就具有了长远性和正确性。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 对待问题有能动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 可以反映出制定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企业最合适。

(二) 在招聘与选拔人才中, 选择与企业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应聘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 如果在一开始就筛选与自身企业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应聘者, 员工与企业有着共同的意识, 共同的追求, 共同的价值, 共同的利益, 会使得大多数员工意识到自身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挑选出与企业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员工, 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任何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不管对的或错的, 都具备指导的功能, 引导着人们克服困难追求属于自己的目标。企业也一样, 企业文化一开始建立, 围绕展开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政策及一切企业活动都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 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也能进一步发挥。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思想和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融合在一起, 员工的工作与行为准则都会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展开。建立有共同价值基础的企业文化, 可使员工能更好的服务企业, 管理者也能更好的贴近员工。

(三) 将企业文化作为培训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准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中, 将企业文化的培训作为首选, 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作风、价值体系等文化观念潜移默化员工的行为, 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就有着共同努力的方向, 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 使全体员工在思想上一致, 志同道合。对于员工长期在相同的文化熏陶下, 也会形成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行为, 共同的意识, 形成相似的习惯, 从而对彼此有一定的依赖性, 也就可以减少员工的流失率。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的行为, 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得到了员工的认同, 能使员工的忠诚度增强。员工认可企业, 企业善待员工, 会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企业的竞争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企业在解决我国现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时, 需靠着企业文化的调控, 企业文化会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发挥出企业文化的四大功能, 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得以提升, 使企业在竞争中能脱颖而出。

二、企业文化缺失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提升

(一) 没有积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影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会受当地的经济政治制度, 精神文化, 风俗习惯以及地理坏境的影响。因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制定之初就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 此基础上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由管理领导层、资金、物质等方面来确定公司的战略规划, 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方面总是放在最底层。许多小微企业往往更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对待员工的离职也是走一个再招一个, 遇到突发状况就导致工作无法交接。企业没有做好长远规划, 人力资源部门也是被动的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 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的预测, 提前做好准备, 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往往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 企业文化培训没有纳入员工培训体系

在培训中, 企业注重的是技术性工作的培训, 文化内涵总是蜻蜓掠水、点到即止, 没有将企业文化的培训持续纳入培训体系。在培训期间, 只关注对技术性工作的熟练, 没有使员工从心里感受到本企业的价值观念, 使企业文化从一开始就没有融入到员工的思想里面。并且企业管理者往往把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中, 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很少。据一项对我国主要城市100多家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 我国有30%以上的小微企业年人均教育和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 将近20%的企业在10-30元之间。[1]而且在大部分企业, 培训只是一个形式, 只有在新员工入职时花一个星期或更少的时间进行培训, 并且培训的内容往往都是技能方面的, 企业文化提及很少。培训往往是针对管理层而言, 基层受培训的机会少, 而且质量也不高, 培训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造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领导层决策观念没有转变, 企业创始人很多都被限制在目光短浅中, 总是盯着眼前的物质利益。

(三) 企业价值观未纳入员工招聘结构化面试

小微企业面对高离职率的困境, 员工招聘是困扰着小微企业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然而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在招聘前都没有制定一份严谨可行的计划。人力资源部门每次都是被动的进行招聘, 没有有效地将企业价值观纳入到员工结构化面试过程中, 最后, 录用的员工对企业和员工都不适合, 员工干一段时间后, 发现小微企业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高大上”, 在工作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 人际关系紧张;而企业管理者经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所录用的员工总是斤斤计较、做事讨价还价, “企业是大海航行中的一艘船, 所有员工都是船员, 船刚起航, 船员就想逃离”, 因此, 小微企业很难招聘到风雨同舟的员工, 与企业共成长的员工。同时, 企业往往重视的只是学历和工作经验, 很少会从自身企业的价值观念出发, 选取与企业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应聘者。这既浪费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也使得企业选拔不到合适的员工。根据中华英才网的统计, 小微企业所花费的招聘成本大约占企业成本的1%-5%。而且现在大部分企业选拔的方式还停留在单一的面试方式, 很少会采用笔试, 心理测试等方式来考察面试者, 没有全方面的了解面试者的能力, 这样很难选取到真正适合本公司的人才。

(四) 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

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还只是一句口号, 一种形式, 意义也只是悬挂于墙壁或走廊, 很少付诸于实践。在一个企业中, 企业文化往往都排在最底端, 管理者注重的总是产品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淡薄。据银河人才网的调查, 在我国小微企业聚集地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者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三、企业文化提升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可喜的是, 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对企业管理层次提升的重要性。然而, 由于受外部客观坏境的影响, 使得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凸显较慢。小微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认识不够深入, 有待进一步改进。应根据实际出发, 将本公司的价值理念渗透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过程中, 使得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如何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提升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从人力资源规划出发, 在进行战略规划, 组织规划, 制度规划, 人员规划等方面中就要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从企业文化出发,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规划。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制定正确的企业方针, 从源头上, 大局上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就从战略上引导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从开头就避免了走向歧途, 使以后的工作更能走向便捷、正确的道路上来。

(二) 企业文化培训纳入员工培训体系

1. 将企业文化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应该将企业文化与技能性工作放在相等的地位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思维观念中, 在企业文化的培训中潜移默化员工的行为, 让企业的价值观念与员工的思想观念整合为一体, 使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软约束”与“软规范”, 使员工的做事风格、价值观念、管理思维随着时间的渐长而与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致, 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2. 加大培训投入, 完善培训体系

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小微企业各部门按自身的培训需求支付培训费用, 合理利用培训资金, 使培训效果最大化。譬如, 蒙牛的企业文化培训有效纳入到员工培训体系值得当下小微企业管理者借鉴。 (1) 完善的培训体系。蒙牛自创立之初, 就坚持从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培训体系、培训制度, 并且将企业文化培训作为主线。蒙牛商学院因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管理办法, 详细规定了企业文化的目的, 意义和实施部门, 培训范围, 考核标准等。还为了新员工从理念上更快的与企业文化融合制定了新员工入职培训, 保证了员工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致。 (2) 坚持培训项目制度化。蒙牛企业一直走在其他企业的前头, 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蒙牛总是针对一件个别案例进行利弊总结, 制成一套可行的操作准则。为以后碰到相同事件提供理论基础, 最终成为蒙牛企业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蒙牛有着自身的培训形式, 通过每周二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蒙牛形成了两个独特节日“学习节”“感恩节”, 经过持续不断的实践, 也成了蒙牛人雷打不动的培训项目。蒙牛企业的培训每周都有, 每时都有, 与其他企业一年一次的培训有着鲜明的对比, 而且蒙牛企业每周的培训都是适合本企业的, 所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新的培训内容。蒙牛企业不仅针对员工自身的企业文化培训, 还提出了创建和谐社区, 融入和谐社会的项目。培训以“补习传统文化, 寻找和谐之根;提高生命意义, 建设和谐家庭”为主题。培训用《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以及《西点军校》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培训企业员工家属, 甚至还安排社交礼仪, 教子之道等内容。蒙牛还注重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 高层都设有专用邮箱收集和回复员工的问题。

(三) 有效地将企业价值观纳入员工招聘结构化面试

1. 招聘前进行全方面调查, 做好充分准备

从公司的未来发展状况和现在的人才储备来确定公司还需招聘的人才。减少盲目乱招员工而带来的直接间接的成本浪费。

2. 树立人岗匹配的观念, 注重应聘者的价值理念

在选拔聘用人才之初, 就应该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不以学历经验为主要评价要素, 也应该了解面试者与企业的价值观念是否一致还是背道相驰。在岗位配置中也应该遵循企业文化, 不要任人唯亲, 要任人唯贤。要使人岗匹配,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企业为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空间。

3. 采用多种测评方法, 找到合适人才

现在的测评方法多样, 应该摒弃单一的面试方法。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应该运用多种测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全方面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岗位所需的能力来选拔人才, 不是挑选各方面能力突出的, 而是挑选最适合这个岗位的。

(四) 构建小微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未来者, 吸纳了我国大部分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然而小微企业的高离职率是一直困扰着管理者, 招工难用工难在小微企业尤为突出。因此, 相较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更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才能降低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 从源头有效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的困境。笔者认为小微企业管理者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文化应贯穿小微企业发展各阶段。小微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经营业绩不高, 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家族人员为主, 企业设立之初, 家族文化就等同于企业文化, 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最高管理者要推行企业文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 小微企业在设立之初, 作为企业的创立者就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 以实际行动来创建企业文化。九阳电器的企业文化建设值得小微企业管理者借鉴, 公司董事长王旭宁主张企业不论大小, 都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认为从创业之初就应该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底蕴就有多深, 企业的发展就有多大。二是企业文化应接地气。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在企业规模、经营业绩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有显著差异, 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应照搬固有模式, 尤其不应为使企业形象好看而构建所谓的“高大上”文化, “高大上”的文化最终很难让员工有效接受, 企业最高管理者经过较长时间后, 必将因其不接地气而逐渐厌烦, 最后企业文化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走下神坛。只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平常的工作实践中, 不只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一句标语, 而应该从小事做起, 慢慢的将文化转变为实际, 从而影响其他同事, 发挥企业文化的效用。九阳电器企业文化“人本、团队、责任、健康”就是接地气的典范, 在其指引下, 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正是因为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 使九阳电器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并持续发展壮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然而,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不成熟阶段。企业管理者总是被限制在目光短浅, 思维固执, 空喊口号而无实际行动等因素中, 从而使得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功能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通过依据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培训纳入员工培训体系;有效地将企业价值观纳入员工招聘结构化面试;构建小微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等路径实现企业文化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吴灵敏.对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6) .

[2]梅强, 孙旭雅.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15) .

[3]解祥华, 张通拉嘎.蒙牛的创新型人才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 (5) .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9

然而,在现实中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种种限制,可持续成长壮大面临诸多困难,平均寿命仅有短短的2.6年。根据2013年北京等多地统计局调查结果,七成小微企业称扶持创新政策“没用”。因此,加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成长的深入研究,是政府、企业界、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区域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来源于创新与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被当代经济理论达成共识。中国经济增长正从原来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阶段,创新驱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已成为企业研究的重点[4]。同时由于环境的变迁,以往的研究范式已无法系统、准确地揭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5],忽视了要素之间集合的动态转化过程及要素的合力作用,如何成长的路径还不是很清晰,理论研究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前沿的研究重点转入企业如何成长、怎样成长的动态过程机理;剖析过程动态中各种创新驱动的协同作用;企业成长路径与模式的选择,组织特征的演变,打开企业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黑箱”[6]。

本研究将从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短命”的现实困境出发,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探索其成长内在机理,为此类企业在成长道路上准确抓住管理环节与要素,并形成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匹配的成长扶植体系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1.1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相关理论

现有企业成长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分为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主流脉络,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把企业成长认为是从非最优规模向最优规模调整的过程,企业被抽象成黑箱,从这个意义上讲,并没有独立的企业成长概念[7]。在这些众多的流派理论中,无论是经济学派还是管理学派都一致认为创新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学派偏向于强调创新的经济学本质,管理学派更关注创新在管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创新管理理论从成长机理和实现机制两个视角对企业成长进行阐述,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其他理论流派则多是从某一个视角进行研究[8]。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企业成长从原有的需求拉动、投资驱动步入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理论在企业成长研究中的地位更为凸显[6]。

学者们压倒性一致充分肯定了创新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和战略管理能力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从创业到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它的持续成长即是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9],技术创新是其成长的基本驱动力[10],在成长中处于绝对的核心与支配地位[11]。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理的相关研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创业者特征(管理能力与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源、产品与市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融资与财务、集群与孵化、生产运作、研发、信息交流、外部竞争环境这11项[12,13,14]。

综上,无论是哪个流派与视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绝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独作用的,成长机理蕴含着多因素的复杂协同作用。

1.2 协同创新驱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多数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并在成长中呈中介效应[15],然而,现实的情境是我国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化效率低,出现“创新困境”,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成长性不一定高。王勇等[16]研究认为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成长性呈倒U型关系,这与普遍认同的研发投入与成长性的正向关系不一致。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充满了不确定性,跳跃性、突发性、离散性,企业要想获得卓越的效益,需要通过整合内外部所有资源,实现全时空范围内的全面协同创新。单凭企业自身力量的创新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共同开发与相互协作,实现单一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17,18]。这不仅会增强中小微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交换,增加灵活性,而且有助于促进异质性资源的流动与整合,降低不确定性,有效协同各种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形成创新合力。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自身实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协同创新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组织互动学习,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风险,发掘升值潜力和空间,最终迅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协同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主流模式[19],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期企业提升效率和增强竞争力的最佳创新模式[20]。

从实现途径来看,协同创新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内部协同创新依赖于企业内在要素之间的互动而实现的,外部取决于企业和其它相关主体的互动。关于内部协同创新层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相关支撑要素(制度、管理、组织、文化等)和核心要素(市场与技术)的协同创新模式、影响因素与效应、机制与过程模型,研究协同创新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和机制,对企业持续成长有着积极影响,证实了协同作用对企业成长的正相关性[21,22]。关于外部协同创新,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横向和纵向协同创新展开研究。在横向方面,主要围绕各主体(企业、大学、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横向协同创新模型与运行机制、模式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23];在纵向方面,主要围绕各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客户服务提供商)纵向协同创新模式、模型、收益分配、实施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24]。

综上,科技型企业创新与成长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已成为共识,研究的重心几乎集聚在中小型企业,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会成长的问题,小微型企业标准已经从中小企业中单独分离出来了,而且具有不同于中小企业的很多特征,对于小微企业的创新与成长性的专门研究才刚刚开始。大多还是从宏观的思想性、理念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而对内在成长机理研究缺乏,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不足,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的专门研究更是甚少涉及[25]。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问题将急需有待展开研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驱动其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来源及其作用规律,根据I(Input)-P(Process)-O(Output)模型,识别企业可持续成长投入的基础动力影响因素,探寻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创新驱动过程,进而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力图探明投入要素———过程作用———企业可持续成长这一过程的相互作用与机制,突破现有成长的 “黑箱”,明晰企业成长路径。

2 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征及基础投入要素识别

2.1 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征

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组织,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特征。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及对浙江省5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深度访谈调查,整理如表1。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与调研整理。

2.2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基础投入要素识别

对于具有开放与复杂系统属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是内部要素耦合的拉动与外部要素的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先对近10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设计初步调研问卷;然后选取10位企业高管5位学术专家进行筛选与修正;最后对浙江省内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采用主层次分析法提炼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基础投入要素,分别为企业家特质,人力资源,产品与市场,外部环境,具体见表2。

通过上述的文献梳理归纳,大样本的问卷调研,再经过数据挖掘,本研究认为企业家特质,人力资源,产品与市场,外部环境四个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基础、直接的作用,并将作为理论模型构建的依据。

3 基于I-P-O模型的科技型可持续成长机理与理论模型构建

现有企业成长的前沿研究将企业视为从输入到输出的“黑箱”假设转为资源要素之间的动态转化与集合,成长过程中各种创新驱动,剖析企业如何成长,怎样成长的动态过程。基于过程机理视角的研究为打开这个“黑箱”提供了富有见地的新思路,对蕴含于复杂的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机理作出新的解释逻辑[26]。他们认为企业家及其团队基于现有的资源要素是小微企业成长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通过不同层面的协同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获得成长。

企业成长不仅要基于现有资源的积累与扩张,更是对其结构调整和特性革新,对新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协同创新过程。一个企业的运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市场层面,企业在所处的竞争对手中运行效果,这取决于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与综合竞争力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第二,技术层面,介于企业内部与市场之间,是市场层面的保障,运行效果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能力,对行业技术发展的远见与判断。第三,管理层面,属于企业内部,这是资源配置与企业运行的最基本的保障,其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学习能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完善产品与服务质量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企业通过市场创新识别新的市场机会,为产品或服务开辟新的市场,扩大目标市场,发展新客户,获取新需求;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有效整合与创造新的资源满足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要素资源。由此可见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现实中大量的案例表明单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一定具备持续竞争能力与企业可持续成长。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市场和管理三个基本层面协同创新将成为可持续成长路径的直接驱动力,才能驱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鉴于以上文献推理及实践的调研,考虑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受产业类别、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年龄等因素影响,构建基于I-P-0分析框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理论模型(见图1)。根据此理论模型,本研究提出以下验证假设:

H1:验证核心基础要素对成长是否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不同要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H2:验证核心基础要素对企业的协同创新是否存在显著影响。

H3:验证协同创新对成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验证不同的协同创新是否存在差异性,对企业成长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在研究各变量间的关系同时还受产业类别、企业年龄、环境不确定性等三个调节变量的调节(H4、H5、H6)。首先:探索不同产业类别、企业年龄对成长的影响。其次:验证市场力量(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及成长活动存在的影响。

企业成长是个动态的过程,各种资源要素,能力与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观察、探究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在不同资源要素水平,不同协同创新能力情境下,企业成长是否出现差异性的规律?还是现有的资源或能力成为企业成长新的起点,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规律?

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以下几处:首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独特性进行深度的剖析与精准的把握。如,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资源约束,高不确定性等。本研究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特有的特征开展理论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因而能提出不同以往的企业成长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其次,从企业成长的过程视角出发,不仅识别了输入与输出,而且打开成长“黑箱”。认为核心资源要素投入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基础,企业家及其团队通过协同创新的创造性行为获取资源,创造机会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过程的核心驱动,这些针对企业具体特征展开的理论构建具有独特价值。最后,本研究不仅提出企业成长过程机理的创新性理论,而且揭示了富有启发的成长路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理论价值。

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 篇10

关键词: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20-2

0 引言

目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喜忧参半,在带给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据统计,河南小微企业占船业企业比例超过九成,小微企业的发展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更是万众创新的关键。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对河南省经济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作者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寻找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企业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小微企业融资难,这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大部分银行并不是十分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是最困难的问题。

1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特征

科技型小微企业按照其发展状况,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创办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按时期不同企业具备的特征也不同。

第一,创办期特征:小微企业创办初期资金需求并不大,更多的科学技术的投入,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销售盈利能力较差、筹资难以得到融资机构认可、员工数量较少、组织机构简单、创业风险较大,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小微企业生存难。

第二,成长期特征: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这个时期的目标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核心竞争力,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科技研发优势,保持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资金需求;组织机构相对健全,便于部门沟通和配合;面临的风险多为管理和财务风险。企业应关注客户需求变化,调整经营服务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成熟期特征:该时期企业已经具备相对稳定的规模;发展速度变得较为缓慢;科技优势减弱;经营收益相对稳定;组织结构更加合理;技术淘汰风险加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该时期应集中力量占领细分市场。

第四,再生期特征:科技企业在后期会走向衰退,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失去、人才大量流失、面临较大的还债压力和财务风险。该时期企业应积极寻求优势新型技术,及时推陈出新,发挥新活力。

2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影响因素

第一,受政策大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发展往往受到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因为国家的大力支持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从企业调查资料来看,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任何一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被政府重视,得到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就可以健康快速成长壮大。

第二,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小微企业获得相对竞争先动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成長机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获得独特优势资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显著作用。创新能力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使企业实现不确定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机会。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技术是维持其经营的核心。只有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才有可能在同行业中站稳脚跟。

第三,企业的融资能力。困扰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有金融融资压力,在小微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压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的活动和运营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所存在的高技术开发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获取银行贷款的支持比较困难,所以企业的融资能力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1]

第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管理,作为投资人的企业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决定小微企业的命运。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善于发现和抓住机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性也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会,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企业成长。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兴起,各种小微企业崛地而起。科技型小微企业也是每天都在涌起,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

3 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第一,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合法经营。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重视企业的自身经营和管理。诚信经营是第一步,合法经营是第二步。只有不断完善积累并总结经验,企业才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注重经营和管理,才能带领小微企业逐渐走向康庄大道。

第二,启用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我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就是财富的源泉。科技型小微人才聚集的群体往往是技术型的人才,在科技方面有所造诣的人才是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启用管理人才,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有序开展;企业要启用技术人才,在高科技创新方面对企业作出贡献。

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小微企业的人员少,制度不严格,所以往往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主要职能是生产经营,有明确的盈利目标,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所以,在经营过程中,很多小微企业往往只是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经营的长远发展之道。在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下,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涌现,但很快就有一大批小微企业倒闭。究其原因,还是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该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立生产部、研发部、市场部、人事部、财务管理部等重要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不同,行之有效地将企业运转下去。

第四,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信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企业文化能够起到团结员工共渡难关的作用。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小微型企业中并没有形成风尚,所以小微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大,凝聚力比大企业要弱。

第五,健全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比起大企业来说,小微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会比较随意。在加强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小微企业应该加紧跟上大企业的步伐。例如,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规范工作制度、提高办公标准等多方面。要争取更多的机会为小微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所以小微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加大产品创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借助银行提升自己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打造优良企业的良好形象。

在河南科技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完善相关的企业制度,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服务标准、增强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规范化的制度和对策,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小微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3]

4 结语

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也采取多种对策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保护。然而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战略、企业文化等相关的举措作为依托。小微企业作为万众创新的先行者,期望政府部门着力帮助企业突破生存瓶颈期,让企业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很好地成长,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对策希望对促进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2014(06).

[2] 高超民.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期风险测评研究[J].广西大学,2014(05).

上一篇:电能检定装置下一篇:心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