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者

2024-06-26

群众文化工作者(精选十篇)

群众文化工作者 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工作者,地位,素质

作为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得到什么地位?具备什么素质?借丹冬同志关于《文化工作的地位、作为、地位》一文的有关论述, 联系本人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积累的经验, 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 就是文化工作的地位和素质, 通过探讨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群众文化工作应有的位置

有人说, 群众文化工作应摆到“应有的位置”, 忽视或强调到不适当地高度都是不对的, 这是千真万确的。然而, 什么样算是“应有的位置”, 实在难说;没有得到“应有位置”看法也不一。但现实社会生活的大量事实, 却让人悟出一个道理, 群众文化的发展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特别是经济基础的制约, 但在客观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 领导的认识起着关键的作用。领导的认识到位, 群众文化工作就有“应有位置”, 领导的认识不到位, 群众文化工作就没有“应有的位置”, 从我区的许多事实说明, 领导的认识到了位, 群众文化工作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再进一步看, 有了位置, 也就会落实经费。事实上我们经历过几次波浪式的发展高潮, 50年代初建成极其简陋的文化馆 (站) , 确实是人们心灵的窗户, “嘴里啃着窝窝头, 坐在地上看大戏”, 这是人们解放后释放出的一种最纯真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 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在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 文化随着经济的大军南下北上, 无论是群众文化还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有了“应有的位置”。就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我们争论十几年, 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又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新的定性, “在前进的道路上, 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党的十八大对文化有了正确的定位, 因此产生了文化软实力。习近平2014年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中共中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我们回想,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到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三个文明”一起抓, 又到今天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同步发展这一历史性的过渡, 这足以说明了文化“应有的位置”, 而是相当重要的位置。仅一个小小的县 (区) 近几年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达到亿元, 已经实现了县 (区) 有文化馆, 图书馆, 美术馆, 乡镇有综合文化站, 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文化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实现了全方位“免费开放”这一巨大的跨越,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在经济发展中有了主导地位。推而广之, 看全国情况, 也是如此。从出生于60年代, 工作于80年代, 在群众文化岗位上干了近30年, 经历了上述所谓的两个时期, 经历了干群众文化的“酸甜苦辣, 荣辱成败”, 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 在我们来说也有了“应有的位置”, 是文化行业中的“幸运儿”, 赶上了末班车。但我们毫不掩饰的要说, 为什么在大的背景形势下, 个别人还对群众文化的认识持模糊态度呢?作为我们的个别文化干部还在持观望的态度呢?以前有种种理由, “温饱解决不了”“经济上不去”等, 现在我们没有理由, 难道我们对社会没有一点责任吗?值得我们去思考。关于对文化的热爱, 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实际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干部, 尤其是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 必须带着强烈的愿望和激情才能干好群众文化工作, 没有激情和梦想是绝对干不好工作的, 只要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这个岗位上就必须承担推动社会的这个责任, 这就是每个人“应有的位置”。所以社会的需要给了你这个位置, 聪明的人, 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和干部决不会忽视其“应有的位置”。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群众文化工作, 能否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个条件缺一不行, 其一是领导重视;其二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三是有得力的文化干部。其第一位的领导重视, 就是领导能够把群众文化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克服官僚主义思想。“应有的位置”是一个客观的要求, 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 各项事业都必须处于合理的位置。

二、群众文化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所谓素质, 就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群体所积淀的内在的本质力量, 即自觉地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智慧与技能——承接传递的一种方式。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人有高级的精神需求, 一种接受素质教育的本能, 具有对思想与物质精神需求的超越。因此人不是单个的人, 更是社会的人。“应有的素质”在承认个体差异, 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使人们的思想道德、个性心理、文化科学、审美能力、劳动技能、体力体魄等各方面, 都得到自由、和谐、创造性地发展和教育, 以求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我们必须明确, 每一个人必须通过素质教育而达到应有的素质, 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审美的人, 创造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 在得到“应有的位置”之后, 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 没有文化概念的文化人是没有素质的人, 要有“应有的素质”就要懂得什么是文化这个概念。在我们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在今天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背景条件下,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物质与非物质基础条件下必将产生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这就更加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关系地位, 所产生的共同效应。做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 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 就是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作为每个人来说, 都是“应有素质”的实践者, 以坚持不断学习进取,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作为增强素质的基础, 逐步得到体现和提升, 有的人虽然还没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但基本具备了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虽然还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但基本具备了做人的原则;虽然还没有较强的业务水平, 但基本具备了干事创业的精神。我们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实践过程中, 必须懂得明白在这“应有的位置”基础上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基础的道理。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作为与地位

有素质才有作为, 有作为才有地位, 这对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关于“应有的位置”, “应有的素质”,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群众文化工作已经摆上了“应有的位置”,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条件, 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广阔的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戏剧。还要具备“应有的素质”, 没有“应有的素质”, 演绎不出一幕幕生动的戏剧, 则一事无成。另一种是群众文化工作还没有“应有的位置”, 正处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发挥你“应有的素质”, 创造条件, 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 扩大自己的影响, 证实自己的作用和实力, 争取领导的重视, 争取“应有的位置”, 这后者, 虽然是艰苦的、困难的, 但也是更有意义的, 更值得推崇的, 有绝大多数的人, 就是属于这后者的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同志,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 每时每刻都在磨练着自己, 证明着自己的能力。

群众文化的性质、功能决定了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找准自己的位置, 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 这个角色的担当者应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样才能非常投入的把他扮演好。现在农村文化站干部队伍里, 还存在着“荒了自己的地, 忙于种他人的田”的现象, 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未能争取到领导的支持, 存在着自己无信心、无能力干群众文化的问题, 这种矛盾正是我前面讲的“应有的位置”和“应有的素质”的关系未能解决的问题, 也是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条件下不能存在的争议和危机。

四、结语

地位、作为、地位其关系是辩证的, 有了地位和素质才能更好的有作为, 有了作为才有地位。当前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还面临的困难很多。然而, 等待是没有出路的, 等待是没有希望的, 成功之路在争取, 希望之路在奋斗。我们历来有“自出题目、自加压力、自讨苦吃、自得其乐”的优良传统, 还需我们在群众文化这个工作岗位上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这是我们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一点浮浅认识, 也是一种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新平.《浅谈群主文化工作的创新与思考》.学理论, 2010.

[2]黄伟鹏.《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功能》.戏剧之家, 2010.

群众文化工作论文 篇2

摘 要: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辅导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路径选择;具体举措

群众文化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场所、服务等城市文化现象。我国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而成长起来的。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呢?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和目标

群众文化工作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在职业以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娱乐的社会性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依靠其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培养和教化人,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要想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辅导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运用经济、舆论等手段,扶持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困境和劣势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业,把群众文化引导到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群众文化工作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广泛参与的大众性,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活动的全民性和普及性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社会性。文化娱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得以开展的基本内在动力,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文明的进步表现在文化上,最明显的就是人们的参与意识的增强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且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各种充满新时代风味的卡拉OK晚会、家庭文艺大赛、亲子活动展示以及读书节、故事会等,总是热闹非凡,观者如云,人们在观赏和参与中不仅愉悦了身心,同时也提高了艺术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群众文化工作应着眼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群众文化起源于民间文艺,与民间文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民间文化,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民间文艺是群众文化的源头,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早期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较为简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民间文艺涵盖的内容逐步广泛起来,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民间文艺成为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体现着民族情感和理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可以为群众提供健康的活动内容,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也最为群众所欢迎。群众文化是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载体,所以,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着眼于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群众文化工作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群众文化反映道德实践,群众文化工作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推动社会道德进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群众文化的重要任务,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人民群众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进而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彰显先进文化,反映社会风貌,贴近社会生活和群众的精神需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体现民族气魄和鲜明时代气息,表现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以先进的群众文化去教育人、激励人。

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普及的群众文化。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没有理论,群众文化建设将处于混乱状态,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完善,特别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文化更是这样。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体制深入的改革,我们的.群众文化生活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已经从单纯的传统群众文化模式中走出来,群众文化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讲,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文化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逐步加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但任何工作和实践都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前行,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是这样,不能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盲目展开。群众文化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新的突破。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新的挑战与机遇,群众文化的发展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必须打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的文化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商业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头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是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我们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群众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对提高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高层次的群众文化队伍

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拓宽思路,对文化院校有关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应仅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而应结合业务技能和业绩综合评价,营造不拘一格评价和使用人才的行业规范和社会氛围,这也是队伍建设尤其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群众文化管理机制。上级文化部门要把培训群众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帮助群众搞好文化队伍建设和业务交流。

(四)提供多种社会参与方式

群众文化活动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社会化运作中,要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争取群众和民间文艺团体以及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文化事业的共建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需要在政府引导与群众配合进行社会文化资源和群众文化消费等方面的整合,同时应鼓励非文化机构和境外资金投入群众文化事业,最终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共同参与,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态势。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是由政府保障的人民群众享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提供的服务。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坚持面向大众作好社会文化工作,我们每一个群众文化的工作者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一心,尽职尽责为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持久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文化工作者的文化生态意识 篇3

关键词:文化生态 引导培育 思考探索

任何生命只有不断地从环境中补充转换和积蓄能量,才能充满无限生机与蓬勃活力。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与其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且相辅相成。特别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影响和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软实力。假如我们文化工作者能够努力探索,寻找出一条既适应时代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途径,不仅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势,并且对于推动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工作者应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生态视野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定义,所谓文化生态,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化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简单地说,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即文化生态,主要构成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如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与社会制度环境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与人类及其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变化的。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可以从自然环境获取强有力的影响文化生成;另一方面,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环境则更加深刻广泛地渗透进人类生活。其实质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价值,即文化产品创作与人自身心智塑造的统一,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确切地讲,文化生态观既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对于不断变化创新的时代主题,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文化工作者不可能置身于外,首先自己必须是文化的承担者、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次自己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技能与较好的文化素质,并用文化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自己必须面对生活及时调整转换自身的文化生态观念。因为在当代社会现实中,文化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虽然观念的东西不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立即变化,但社会文化的倡导和文化生态的推动,则可以促进其加快更新与时代同步发展。所以,文化工作者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生态视野,把握时代的前进脉络,领会时代的精神本质,激励时代的文化生态,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才能把人类的知识、教育、文化力量动员起来,在时代发展的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引导人们创造多元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从而转化为社会进步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二、文化工作者应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本来就包括关于人自身的教化、教养、陶冶、修炼,使人脱离单纯的自然状态而成为有文化的人,成为具有文化品质和文化创造能力的文化存在物。然而,文化存在物的延伸发展,离不开作为影响人类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文化环境要素。因为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人的潜能只有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发展,人的本质能力只有在文化的世界中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生态是社会文化的深层纬度,它追求的是人类更完整美好的一个生存状态。文化盘根错节地根植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则悄无声息地溶化在文化之中。尤其是人作为文化的前提,文化的进步来源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由于人存在于社会中,也就是存在于文化中,其全部生活和活动也均具有了文化的性质和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因为文化活动存在的价值在于带给人感动,有的时候是活动的内容,有的时候是形式的运用,有的时候则是参与过程引发的思考,以内在的、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中,需要思考究竟哪些活动有利于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哪些形式有利于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要营造一种健康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让文化艺术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与文化实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例如,由广州市文化馆承办多年的广州市学校舞蹈节和广州市学校艺术节,设小学、中学、中专(含职中)组别,包括声乐、器乐、语言艺术、美术、书法、摄影、舞蹈等七大类型的比赛,就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城市文化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成功运作。

三、文化工作者应发挥资源的文化生态优势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或者说,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信息资源等。笔者认为,文化生态研究的资源,主要是指人们在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生活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性资源,这种资源为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关键是工作者如何把握与利用。文化艺术其实就在人们身边,它一方面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们在最基本物质生活满足后的必然追求;另一方面它又在美化改造着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文化艺术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甚至可以令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化生态的价值表现在使社会趋向于和谐和美,让人们在文化生态氛围里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事实上,单一的文化生态观念已经落后,因为文化总是以多样的形态传承繁衍。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些不同特质的文化形态在交融、冲突、博弈中,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亮丽的文化生态景观。

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告诉人们,如何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人生。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作为人的生存发展方式的文化,当然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在这个文化生态世界中,人们获得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能力和本质力量,在物质和精神的领域生产和创造它们对象性的存在,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方式,使文化生态成为一种渗透到人之生活的所有领域,并摆脱作为人的人之有限工具和手段的地位,成为一种永无止境的文化生态循环过程。例如,深圳、惠州、东莞在2009年2月签订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快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深、莞、惠之间的文化假如跟随经济一体的脚步,充分利用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各自现有的文化形态,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使文化资源如深圳的客家山歌、沙头角鱼灯舞、粤剧,惠州的客家文化、东江文化,东莞的广场文化,以及三地的文化场馆、文艺演出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实现互通互补。并且,三地的文化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和不同的艺术表演,将其文化进行交叉组合,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文化资源的相融共享,这无疑是整合多种文化财富,形成文化生态氛围,丰富文化生态环境,提升文化生态质量,推动文化生态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文化生态已纳入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规划

为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在2010年7月,广东省委召开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门研究部署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会议,出台了未来十年广东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华侨文化、禅宗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还提出,要实施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工程,整合珠三角文化资源,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一体化的都市文化生活圈,辐射带动全省公共文化的发展。此举充分说明,文化生态的重要性,不仅是文化工作者需要具有文化生态意识,而且各级政府也需要具有文化生态意识,因为文化生态的优劣,已经关系到我们大家的文化生活环境和质量,同时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和谐发展的整体文化形象。假如我们能够善用文化生态,并将资源转化为财富,想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岭南文化本身是由水孕育的,珠江是岭南人的母亲河。在最近落下帷幕的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根据广东特殊的地域环境,文艺表演首次将场地选择在了体育场以外的空间,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将主会场确定在了珠江中心的海心沙岛,将看台和舞台打造成一艘扬帆远航的和谐号航船,充分利用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尽收其中,利用激光、焰火、喷泉、船、帆、塔六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在充满童年记忆的广东民谣《落雨大》的优美歌声中,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清水到滔天巨浪,演员在水下、水面、空中、江上,把具有岭南特色的红棉、海浪、鱼灯、芭蕉等文化元素演绎其中。还有在开幕式之前珠江巡游文艺演出中,精彩纷呈的龙舞、凤舞、狮舞、鳌鱼舞等广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均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岭南舞蹈舒展柔美、飘逸轻盈的魅力和神韵。确切地讲,这个在珠江上进行的开幕式,不仅突出了广东浓郁水乡的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同时也向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展示出了广东文化艺术天人合一的独特风采。

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生态在吸收积累递变融合的基础上,已经成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普洛洛·贝茨(美).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斯图尔德(美).文化变迁的理论[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5]拉兹洛,李吟波译.决定命运的选择——21世纪的生存抉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浅谈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篇4

一、群众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要求

(一) 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群众文化工作者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 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认识。能够与党的大政方针严格一致, 特别是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 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要求, 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做好国家党政方针的宣传引领, 真正起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服务、为国家建设发展服务的作用。

(二) 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

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代表党和政府为基层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互动, 群众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因此, 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结合工作的实际需要, 培养提升艺术修养, 既有一技之长, 又可以一专多能, 真正通过精湛的艺术修养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三)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开展村、社区文艺人才的培训、组织各类文化艺术节目培训、辅导基层文化艺术活动也是群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对于文艺演出、晚会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具有较好的规划安排与控制能力。

(四) 群众文化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就是直接面对群众, 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 在一些工作内容上非常繁琐, 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群众文艺活动,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就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好的身心素质, 在关键时刻能够稳住神, 沉着应对各种情况, 时刻保持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心态。

(五) 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人员, 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上能坚持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对待群众耐心细致, 不断的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

二、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 不断的提高思想认识,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要意识到群众文化工作接触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重大, 也是群众称赞和肯定的服务工作, 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自豪感与积极性。同时,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应该明确群众文化工作就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思想,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应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把握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做好新时代党的政策精神的引领以及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真正的起到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作用。

(二) 全面更新文化工作者的知识体系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结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势发展, 积极的参加各种继续教育, 引领时代潮流, 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需要。应该注重积极的参加各种继续教育, 为自己充好电, 增强对于文艺新知识、新技能、新表演方式的掌握能力, 提高自己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曲艺、文学等多方面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能与艺术创造力, 真正的能够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三) 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深刻的把握好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以及要求,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对文化品种、样式、载体以及风格大胆的创新, 让群众作评判, 真正打造出一批能够贴近群众、接地气的艺术作品, 推动党的宣传工作和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抓住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契机,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艺术修养以及理论水平, 不断的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 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强国建设事业发展, 为国家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辉.新形势下城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创新[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1 (01) .

群众文化工作优秀论文 篇5

关键词:城市化;群众文化;优化

随着农村经济、人口与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城市化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业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根据本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群众文化工作路径优化研究。其研究的目的,一方面确保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群众文化发展优势,提高农村城市化发展质量。

1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短板

在太仓市文化工作城市化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中的短板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群众文化质量与未来发展。

1.1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缺乏创新

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拉抬唱戏、庙会表演、歌舞比赛等文化形式,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固定内容。但这些固定的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降低了群众文化活动兴趣。在实践调研中基层文化工作者发现,群众对于农村文化活动的兴趣,以及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出现了下滑趋势。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过于单一,进而造成农村群众,特别作为文化活动主要力量的农村青年对于文化活动兴趣的降低。第二,使文化工作无法适应城市化进程。经济与文化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两个有力支柱。但是在农村基础文化活动中,因为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意识,内容陈旧单一,进而使基层文化工作难以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最终造成城市化过程中经济与文化发展脱节的情况出现。

1.2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较差

第一,表演场所较为落后。文化演出场所是文化活动的阵地,也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部分文化场馆中,演出的舞台大部分已经使用以上,其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如部分演出场所灯光与音响设备依然落后,为进行数字化控制技术改造,影响了演出的整体质量。同时部分演出场所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已经出现了安全隐患,进而造成了演出事故的出现。第二,缺乏新型文化设备。部分农村文化场馆与组织,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文化设备长期未更换,或是更换的文化设备缺乏技术支持,难以发挥文化设备作用。如在调研中研究者发现一处农村文化演出场馆出资购买了数字化灯光设备,但是由于场馆电力设备较为陈旧,难以支持灯光设备用电;同时场馆灯光师缺乏数字化灯光设备使用技术,进而造成灯光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

1.3文化活动存在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

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现状;困难;问题

1.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及城乡的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县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在社区、乡镇建立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文化示范户、农家书屋等,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后”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是当代文化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专职人员不专职,人才流失跳槽,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商业化。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

2.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1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

此种现象部分乡镇目前仍然存在,没有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的影剧院已破漏不堪,有的把影剧院、文体广场拆除作农贸市场,大部分乡镇没有群众文艺广场,更困难的是连一间文体中心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有,专干在其它职位的办公室办公。按“三个代表”,小康社会的文化要求来衡量,差距很远。

2.2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正常开展

经费是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得到保障,乡镇搞好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拉企业赞助、搞校园文化、镇里补助等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2.3队伍配备不健全

乡镇文化站人力资源紧张,文化站工作人员多参加乡政府工作,缺少时间来专门抓文化工作,本职工作需要时偶尔应付对待;行政村级尚未配备专职文化专干,使镇村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发展。

2.4市场管理不到位

受乡镇文化执法权上移、工商部门上挂的影响,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

3.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文化,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谈谈以下看法。

3.1为“地域文化品牌”备足光源

要使“地域文化”更璀璨,只有备足光源,才能有多彩的光环,才能使“地域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更合理、更充分。

3.1.1阵地上要创新活动载体

“地域文化”阵地活动创新载体是阵地活动增添活力的基础,如开展地域文化品牌资源进乡村活动,电影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有力地推进“地域文化品牌”资源的利用。坚持把拳头文化品牌送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欢乐莲城”乡村艺术节、“欢乐莲城”社区艺术节。

3.1.2艺术上形成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资源之一是特色文艺,构成特色文艺的即可成为文化品牌,就是所谓的“一乡一品”,如我们莲都区大港头镇推出以古堰画乡、处州乱弹为特色的品牌文化;黄村乡推出以白羽王鸽、孔明灯为特色的品牌文化。

有了品牌就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打得响、打得出的拳头产品,给“地域文化”增光添彩。

3.1.3组织上健全业余团队

业余团队是骨干,是中坚,是镇(街道)文化资源中的关键性资源。业余团队建设好了,文艺创作有人撰稿,书美摄影有人创新,锣鼓琴声有人敲拨,唱歌跳舞有人上台,文化艺术才能丰富生活。业余团队要健全组织,贵在坚持活动,不断推出新人,开展传帮带,普及提高文化艺术,推动乡镇文艺繁荣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地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盘活鎮(街道)文化资源,也给了“地域文化”充足的光源,使拳头文化产品闪光久远,光环多彩,如 我们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

3.2让“地域文化”光射四方

既然是品牌就要让它闪闪发光,辐射四方,一个乡镇集镇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文化建设达到品牌乡镇,标志着文化建设已有相当的层次,因此要向外、向基层辐射扩张,用先进文化占领整个农村阵地。

3.2.1文化进村抓扩张,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继续抓好“四五六”。“四”即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县有文化馆主阵地,乡镇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组有文化特色户;“五”即文化“五进村”,也就是图书进村、文艺演出进村、电影进村、科技进村、宣传进村;“六”即村级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做到“六有”,有综合活动室、有图书室、有电子阅览室、有电教室、有体育室、有宣传栏,并坚持经常开放,使现有的文体设施得到有效利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

3.2.2文企联姻促发展,推进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品牌”要实现辐射,须向企业渗透,因为现代农民中在企业工作的占很大比例,文企联姻能促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文化的智力支持。方法上:一是协助企业办文化;二是平时活动搞杯赛;三是大型活动做冠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3.2.3校园文化育新苗,群众文化长久远

校园文化是乡镇文化的摇篮,“地域文化”要为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文化站文艺辅导进校园,培育新苗;各类文化活动进校园,让师生共同参与,打造群众文艺的深厚根基,使“地域文化”之光久盛不衰,使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贡献。

3.2.4打造文化品牌,抓特色文化建设

第一,继续抓发展,抓投入,以抓好文化中心、文化影院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二,以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为特色,特别是注重“农家乐”和农业生态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投资,扩展领域,开发项目,不断做大做强。第三,以镇(街道)所有的古文化遗址为重点,开辟古镇、古桥、古庙文化,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第四,以镇(街道)的特色文艺节目为重点,完善民俗民间文艺,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在艺术上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繁荣农村文化之目的。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还很落后。特别是人口占70%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而群众文化具有覆盖面广、社会性强,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特点,符合群众自我选择,主动参与的心理,解决和满足县以下农村人口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会快速发展,最终会逐步成为文化事业的主体部分。从发展趋势上看,群众文化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全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亮.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城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群众文化工作漫议 篇7

群众文化工作面对千家万户, 是一种扎根于基层群众、扎根于百姓中的大众文化。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做群众文化工作时, 在与群众的互动中,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传递方式, 从而产生无法取代的、特殊的“文化亲和力”。广大群众, 不论民族、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 都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 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体, 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广泛性决定的。同时, 群众文化的门类也有广泛性, 它包括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等等, 总而言之, 广泛性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文化属性而言, 群众文化工作属于普及文化的范畴, 与专业文化工作不尽相同。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话说, 群众文化就是“下里巴人”, 专业文化则是“阳春白雪”。当然, 普及与提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做的是, 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并力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但归根结底, 群众文化工作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应该定位在普及上。在普及性的原则下, 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覆盖面, 要尽量大一些;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活动内容的易于接受、易于推广和易于普及。要追求短、平、快, 要以自娱自乐为主, 而不要大、难、全, 不必讲究“专业性”, 群众文化工作切不可犯“曲高和寡”的错误。毕竟, 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可以说, 不论是农民群众参与的农村文化, 还是部队官兵参与的军营文化, 即使是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 都不必过分强调“专业性”, 因为, 大而言之, 群众文化是专业文化的母体, 说白了, 群众文化也只能是专业文化的基础, 这种基础地位, 在于群众文化的普及性和广泛性。群众文化可以看做是专业文化的“预备队”, 但预备队就是预备队, 不能按“正规军”的标准来要求, 否则, 势必会损伤群众文化参与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最终将影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总而言之, “普及”是群众文化的主基调, “提高”只能在“普及”的基础上实现, 这就好比金字塔的塔尖与塔基的关系。

强调群众文化的普及性和广大群众的自娱自乐, 并不是说群众文化的地位不重要, 更不是说群众文化只是老百姓凑在一起随便玩玩而已。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早就说过:“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见, 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 并使他们得到发展。”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2卷第912页) 列夫·托尔斯泰说, 人民的文学就是从人民里边唱出来的。无数事实早已证明了上述论断: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来自民间的民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民歌 (楚辞) 的孕育下成长起来的;明代的四大古典小说名著, 每一部都是在民间文学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著名的民族歌唱家郭颂原来也是业余歌手。更不用说我们身边的歌唱家、版画家了, 哪一位不是从文化馆走出来的!再看看活跃在基层的、我们所熟识的专业演员, 有多少不是从群众文化的队伍中脱颖而出的?

普及的群众文化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文艺人才, 一些有潜质的参与者, 通过不断的实践, 并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最终走上专业之路。这也是群众文化的广泛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决定的。群众文化的实质是社会美育文化, 这种文化的审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实践对人进行培育, 开阔人们的审美视野, 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 规范人们的社会价值观, 从而培养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完整性、和谐性的人。

我们提到群众文化在培养、造就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 是想强调群众文化有自娱自乐的特点, 但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 是想强调群众文化之于专业文化的基础作用。诚然, 我们必须看到, 随着群众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逐步发展, 群众文化已经具备了新的文化内涵。一是群众文化的组织、创作、辅导、研究都扩大了文化视野。二是通过其社会美育职能, 不断地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形态, 共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使群众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意义, 即社会文化中的美育文化整合作用。同时, 由于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 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 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 其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民间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群众文化往往不具备民间文艺的原生态属性, 群众文化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传承。也可以这样说, 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 延续传统文化精神, 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文化。

浅谈文化馆工作者的文化素质 篇8

文化馆人是指那些先进群众文化的引导者、传播者, 只有我们自身具备了很高综合素质, 才能够胜任文化馆的工作。作为文化馆工作人员中的一员, 我们的工作就是文化宣传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责任重大, 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一个城市经济是形, 文化是魂, 只有形神兼备, 才能有活力, 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文化馆工作者怎样更好的去进行工作呢,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身素质是否过关。首先, “文化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其次, “怎样提高文化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一、文化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首先是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对文化工作者的要求是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修养以及政治立场, 即要有政治家般的思维、外交家般的敏锐。文化工作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因此, 文化工作者代表的是为人典范的社会的形象。因此文化作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必须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开阔的思路, 坚定的政治立场, 又要具备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总之, 就是能够通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就不可能在大是大非和纷繁复杂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引导群众走向正确走向。

我们的文化馆会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广大群众, 使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能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 还能加强他们的修养, 提高他们的素质。当然, 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本身, 受益的也不只是参与了活动的群众, 它的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文化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组织这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进而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文化宣传事业是一种政治性、文化性特别强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工作人员, 都应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 并且要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基本常识。因为我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 才能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文化馆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是文化, 是智慧, 是一种综合的美德, 也是一种崇高人生的内在力量。我国自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就必须从塑造自身的形象开始。提高自身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锻炼能力, 包括应用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奉献爱心, 包括助残、扶困和志愿者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锻炼能力, 就要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约束。

文化馆工作者的素质对加深沟通交流, 提高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它决定着文化馆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

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质, 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从“改”“学”自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 怎么“学”呢?

1. 找不足, 加以改正

提高素质它是一种觉悟, 只有从心中能认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性, 才会在各方面注意、做好。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方式就是语言, 因此如果我们说话不得当就会很难让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假如在性格上习气很重, 我们在道德修养上就会很难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不断的改进, 不仅要改言, 要改性, 还要改心,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 勤学习, 积极进取

文化馆人员要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学习习惯。同时, 要注意学习的系统性。一要重理论学习, 随时注意对上级精神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二是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 开拓创新, 思而进取, 这对文化工作尤其重要。有的人为什么能不断的进步, 而有的人却不进反退呢?这和读书是同样的道理, 有的人进步很快, 因为他乐于接受、钻研;多学, 多看书, 多动脑。三是要多实践, 多深入基层, 踏踏实实地锻炼, 不浮躁、不虚荣, 真正把本事学到手, 积累经验, 立足本岗, 争创优异的业绩。四是提高素质是人的自觉行为, 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交流中形成的良好习惯, 能主动做些尊重他人的事情。

3. 善于思考, 顾全大局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 重细节, 养成习惯

一个人的素质会体现在修养上, 而修养通常又来自于细节。行为会使我们养成习惯, 习惯又会让我们形成品质, 品质进而决定我们的素质。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从细微处着手, 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 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 从而来成就我们的魅力人生。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文化馆作为全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指导中心, 文化艺术的培训、展示、交流的平台, 文化馆工作者的高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 是决定着文化工作高效的保证。

群众文化工作五论 篇9

一、事业与产业的关系

现在人们常把农业、工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划为一、二、三产业。文化产业, 口号已被响亮地提了出来。现就我们中国的国情和现实状况来看, 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必须要有一个过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 文化 (不论是专业文化还是群众文化) 一直是作为事业来办。作为产业, 其产品应以等价交换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 而文化市场的培育、发展必须有一个过程。文化馆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眼下必须要朝着文化产业化方向努力, 但是还要抓住事业不放。这并不是说要躺在国家财政饭碗里混日子, 而是要行使好国家事业机构职能, 实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上述事业与产业的关系, 就其实质来说, 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多方面是重合的。

二、先进文化与一般文化、落后文化的关系

何谓先进文化, 应该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即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主旋律。何谓一般文化?笔者认为, 即整个人群中为数最多的人, 以平视的角度看待社会, 看待人生的大众心理状态, 精神需求。一般文化以普通娱乐性为主要形态。例如, 无益无害民间的口头艺术 (笑话、歌谣等) , 自娱自乐的卡拉OK、舞厅、茶座、通俗音乐等等。何谓落后文化?那就是将人引向堕落的、反动的、凶杀的、色情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例如黄色光盘、色情服务、吸毒、赌博等等。毫无疑问,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 应坚决杜绝这些落后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一般文化。在这两者之间, 应该坚决贯彻落实好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然而, 先进的文化, 其产品的产生不容易, 而它的消费, 同样不像一般文化那么容易被接受。因为先进的东西, 需要人们仰起头来观看, 这无疑给我们增加了难度。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停留在人们现有思想觉悟的水准上, 必须引人向上。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任, 是时代对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现实的、也是历史的要求。

三、配合党和政府工作与文化同社会联姻的关系

为什么要提出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里做得非常成功的。可惜, 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 在各种思想的渗透下, 文化馆没有非常有效地配合党和政府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其原因一是政府忽略了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 二是群众文化部门没有主动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所以, 这里我们要重提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如今全国各地文化馆都在兴办文化产业的浪潮中各自发挥自己优势, 奋力拼搏。许多文化馆在文化同社会联姻上闯出了新路, 这条路必须很好地走下去。但笔者认为若在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与开展文化同社会联姻两者之间比较, 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前者, 并且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前者, 只有党和政府重视了, 群众文化工作也就好做了, 日子也就好过了。这是同“干红了事业, 干厚了家底, 干富了职工”的精神是一致的。

四、阵地活动与其它活动的关系

广义讲, 一切文化活动都属于阵地活动, 要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阵地活动, 要么是其他思想指导下的阵地活动。狭义的阵地活动是指文化馆自身举办的有固定场所的经常性的活动。近些年来, 我们的阵地活动受经济条件制约, 全面萎缩。新世纪到来, 这一传统的办馆模式还应该继续运用, 并要使之发扬广大。只有有了馆办阵地活动, 才能在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持久的良好形象。至于馆办活动的项目, 各馆则应根据各自的内在优势, 重点突破, 带动其余。馆办阵地活动坚持下来, 加上其它文化活动, 文化馆的自身地位就提高了。

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与生产文化精品的关系

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 篇10

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呢?新时期的文化工作又给我们带来那些新特点、新要求呢?

一、了解好什么是群众文化, 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广义上讲就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 是指人们职业外, 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 是自娱自教为主导, 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 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 客体为活动;第二, 群众文化内容广泛,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 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1) ”。

当今我们所理解的群众文化工作内容内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用党的先进文化去武装群众, 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教育人民。只有真正做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样, 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才能达到高水平、高质量。

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 在于它是架在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群众的工作、生产、生活需要它, 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的地方, 不论是工厂、学校、社区乃至公共活动场所, 那里的人文素质就高, 团结就稳固, 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强。群众的业余生活充满健康有益的东西就多, 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会才能真正达到长治久安, 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也就高。

群众的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还在于, 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高度富裕后, 转而追求精神文明程度也越高, 精神文明的发展一定要与物质文明发展并驾齐驱, 不可偏费任何一方, 否则社会畸形发展。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也正是在欧洲完成了工业化大革命之后出现的, 我国盛唐时期, 国家鼎盛因此出现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 物质文明造就精神文明, 摧生精神文明。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电子工作革命, 电子图书和多媒体的出现, 使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这样的事例不败胜举。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国外敌对势力, 与非法商贩勾结在一起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向我们的群众渗透西方腐朽文化, 毒害我们下一代青少年, 所以要借经济腾飞之时, 把握群众的需要, 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文化娱乐, 健身活动尤其重要, 监管到位, 使群众文化娱乐, 健活动步入正轨。由此可见, 群众文化工作重要性不可忽视。

的内涵之所在了。

4.功在当代, 荫及子孙

尽管千年光阴流逝了, 而在这千年光阴里, 我们飞钱传说却永远留传, 飞钱族系却永久不衰, 飞钱陈子孙传播五洲四海, 飞钱公妈是精神永远为人长歌。

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 要提倡荣辱观, 就更需要成千上万飞钱公妈这样的有贤德的人, 也更需要飞钱文化再发扬、再光

二、积极关注了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我们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建设30年的今天经济发展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进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三, 农村贫困人口从二亿五千万减少到一千多万, 经济稳定且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2) ”, 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如人们所说:“思想观念更新了, 思维方式活跃了;学习氛围浓厚了, 知识水平提高提升了;文明程度上升了 (3) ”, 但是不容忽视的现状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文化阵地大量丧失, 文化消费有呈畸形发展现象, 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新时期广大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有那些要求呢?以前我们传统的一些群众文化娱乐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棋牌室、投影、电影、戏剧群众歌咏比赛、台球、图书室、灯谜、字谜、报刊阅览室都是老一辈人所喜爱的活动项目,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电视、广播、手机等新兴大众媒体为群众所接受, 群众文化呈多层次, 需求呈现多文化, 逐步向娱乐、健身、休闲转化、群众欢迎一些活动项目应设为公益性, 开展无偿服务或收费标准定的低些, 他们才有机会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低收入群众文化需求, 只有普及大众文化才能提高国民素质。

三、把群众文化娱乐健身活动落实到位。

群众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的开展需要我们走入群众之中, 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喜爱的文化娱乐健身项目, 把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渴求放在第一位, 使文化工作的开展有会对性和实效性, 以往我们的工作都做了哪些, 还有哪些不足, 怎样改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们应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1)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 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 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职业首先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提高专业化水平。活动的特点, 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 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向大众传播, 使他们在学习中娱乐中休闲时及时了解祖国建设成就, 国家方针政策。辅导基层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 起点要高开拓性要强, 把好的典型、好经验进行推广、进行总结, 打开群众文化活动新局面。

(2) 取得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开拓文化娱乐健身园地, 加强文化娱乐健身设施的投入, 使得群众能消费得起, 只有广大群众参与进来, 群众满意了, 我们的工作才真正做到位了, 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 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如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中来, 抵御外来颓废、庸俗、迷信、愚昧的消极思想腐朽文化, 才能打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进行的破坏活动和渗透。为此, 搞好群众文化娱乐健身活动进行文化创新, 发扬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 提倡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集中全社会的力量, 办好群众文化, 才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截自百度网

[2]载自科学发展观文件

上一篇:自由与繁荣下一篇:植入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