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

2024-07-09

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精选十篇)

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 篇1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 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1) 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的我国经济条件决定了体育需求的发展是有限的。从发展阶段上看,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化。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基础的体育消费对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个别比较发达城市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明显, 但就全国来讲, 在现阶段指望通过体育消费比较明显地刺激消费需求、刺激就业的作用恐怕不会太大。我国目前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度时期, 第三产业、服务业, 包括体育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况且我国1997年后面临通货紧缩, 整个中国经济需求不足。因此, 从我国居民目前的收人水平来看, 给体育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

(2) 我国体育市场的商品化程度决定了体育有效需求的不足。体育有效需求是指人们必须通过购买手段, 支付一定的货币才能实现的体育需求。体育消费属于弹性比较高的消费。随着收人的增长, 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随着价格的变化, 它的需求变化也很明显。要成为消费热点, 就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目前的收人预期。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国民收入水平低, 人口数量并不与体育消费数量成正比, 这就决定了中国居民的体育购买力低, 很难实现体育的有效需求。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影响了居民的体育消费预期。在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 对居民的消费心理造成巨大冲击。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示人们公共福利支出将大幅度减少, 个人支出将大幅度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支出预期, 迫使居民储蓄意愿增加, 消费倾向下降。同时, 为获得社会保障, 人们需缴纳各种费用以预防可能失业而带来的风险。总之, 消费者为了应付将来的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 边际体育消费倾向下降, 形成紧缩效应。由于国内巨额历史债务需消化, 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 我国很难迅速有效确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意味着, 我国的体育有效需求的发展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限制。

2. 市场运作因素

(1) 市场定位不准, 体育投资不足。由于受计划经济的束缚, 体育市场的开发多强调国家投入, 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从体育投资需求看, 买方市场的出现和价格竞争、成本竞争弱化了许多人的投资能力。从体育投资拉动的持久性看, 必须动员社会体育投资力量, 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质量推进的社会体育投资“方阵”。在体育市场化的投资环境下, 体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体育投资领域的多样化要求唤起社会各方面的体育投资热情, 但由于私人资本投资热情主要取决于资本回报率, 在新的体育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前, 私人资本对国内体育投资前景看淡, 谨慎的投资行为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体育投资扩张态势。

(2) 体育市场规范化程度不够, 相关服务不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生活方式及其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人们的体育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变化, 刺激了体育服务市场的迅猛发展。但是, 由于有关部门的责权界定不明确和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监管, 使得目前体育市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体育产业也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 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 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 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 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 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3. 政府管理体制因素

(1) 体育经济政策扶植乏力。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形成依托社会办体育的运作机制。但是, 现阶段我们缺乏推动体育社会化运作机制形成的实质性举措。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 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 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 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 缺少扶植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

(2) 体育职能部门工作重点与整个社会体育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目前, 我国各级体育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仍然以竞技体育为主导色彩, 开展社会体育的职能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和政策研究都势单力簿, 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程度不够。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政府行为, 在改革过程中, 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 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赛事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赛事投入越来越多, 而效益却每况愈下。这种只讲投入, 不讲产出的结局, 就自然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4. 体育经营人才因素

发展体育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目前, 我国体育市场主要缺乏两类经营人才: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开发策略

1. 建立体育经济辐射网络

体育经济辐射是体育经济中心通过经济各要素的供给, 对周围地区体育经济发展的带动过程。我们应当看到, 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小城镇, 体育经济都有投入与产出、生产与消费、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有效供给与最终需求等方面的开发空间。我们首先要确定体育经济辐射的中心, 然后利用辐射带动力, 形成由中心到边缘的体育经济开发系统。

2.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 规范财务运作, 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 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 集中建设, 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3. 健全法规制度, 完善调控机制

为了保证中国体育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 必须尽快健全与完善体育经济政策法规。我们必须通过高层次立法, 对于体育市场中的管理权限、法律责任、执法程序和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等予以明确界定, 尽快革除政府与行政部门的垄断经营, 治理体育市场权限交叉、越权管理的混乱局面。同时,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建立公平竞争和自我制约的市场经济机制, 从而提高我国体育市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 造就“两栖型”管理人才

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的途径主要有: (1) 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 (2) 对现有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 (3) 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5. 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

体育职业化的重要特征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 如俱乐部等;运动员是商品, 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要想实现体育的职业化, 必须使体育经济和产业真正面向市场, 无论任何部门如要开展体育经营, 则要朝着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 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权益, 改变过去以行政为主的做法,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体育的职业化进程和经济化进程才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参考文献

[1]郭悦杰:浅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集团经济研究, 2006.10

[2]陈晓春: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选择.经济问题探索, 2005.2

[3]李丰祥等:转型期我国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经济环境.体育文化导刊, 2005.1

[4]周兴旺:中国体育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与开发策略.商场现代化, 2007.3

[5]杨翠丽:浅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状况.集团经济研究, 2007.7

[6]叶桂萍等: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思考.商场现代化, 2005.9

[7]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5.10

[8]韩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生产力研究, 2007.9

[9]关于体育经济及其社会意义的思考.肖著乾.集团经济研究, 2006.12

巧用作文评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篇2

评语具有独特性,即是个性化的作文评语.评语如其人——首先是写评语的教师,如教师的人品和风格;其次是被评的学生,如这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评语如其文——对议论文的评语应该不同于对说明文的评语等等.同是学生的议论文,对思想评论,影评,读后感,短评等也不同.评语如其人,评语如其文,评语就具有独特性.

二.诱发性:

诱发学生是写作的内在动力.学生看了评语后,头脑中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或引起深思:我怎么不去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观察事物的方法,那样,不就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吗或引起顿悟:美到处都有,只是缺少去发现.

有位初一学生在《暑假里的一件趣事》中写道:“浮子动了,一上一下地,猛地一上,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喉咙眼上,拿起钓杆,哪,一条大鱼摇头摆尾地挣扎,我赶快地把第一次钓到的鱼从钓上取下来,放在篮子里.”这一段写实的作文,写得比较具体,但思路仍然不广,描写仍然不细.老师的评语该怎么写呢请看:写第一次钓上鱼的真情实事,好!但写得不够细,怎样才能写得细呢想一想:“适用多感官活动”的方法吧,所见所闻所作所想……运用眼,耳,鼻,舌,身多感官的活动来写事物,是使作文写得具体,细致的好方法.

这则诱发性的评语,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能拓宽学生思路,还能激起学生“再创造”的写作动机和兴趣.

三.激励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和表扬,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激励有利于学生克服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增强写作信心.特别对中差生更应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要给予激励.不只是只有表扬才是激励,如实地,有分寸地指出不足,也是激励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以《还乡》为题,把《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一段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一位平时作文态度不十分端正,但这次作文却很认真的同学,我对此文的评语是:文章行文流畅,描写也较细致.如木兰快马加鞭赶路的急切,看见亲人的激动,对镜贴花黄的欢悦,都写得较为形象生动.不足之处,文中部分语句不够简洁,准确,希望以后能认真作文,并在这方面能多加揣摩,作文水平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四.情感性:

作文要求真情实感,而评语绝不能冷漠无情.作文是学生的心声,评语是老师的贴心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对“文”的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改作文,如与学生促膝谈心;写评语则要用亲切,商量的口吻交谈,情感形绪于笔端.如缕缕春风,点点春雨,渗进学生的心田.

一位同学在《小小的我》中写道:“我是一位从小失去父母的女孩,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暑假里我去卖冰棍赚钱,有一次,小流氓们竟抢走了冰棍,敲碎了箱子.她在文末写道:”为什么一群群少女撑着花花绿绿的太阳伞,穿着漂漂亮亮的连衣裙,裸露出“S”型的身体,花枝招展地在大街上展览,而我也是姑娘,却要在毒厉的阳光下,靠卖一根根冰棍赚钱度日的权利也不给我.啊!社会啊!你太不公平了“最后一连用了三个问号,足见她有多大的愤慨,而又引起深刻的思索.但是,这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认识错误;所以老题要用以情动人的评语去感染,启迪学生.评语写道:”读了你的文章,好像一个小妹妹在向一个叔叔诉说,我的鼻子也酸酸的.特别是你的遭遇,我深感同情,更钦佩你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的性格.你在文后提出的问题,说明你在思索社会问题,这当然是好事.然而我认为,你还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要妒嫉人家呢我们总不能因为个别的社会现象而埋怨整个社会,仇视他人.希望你认真看,仔细想,美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缺少发现.

评语晓之以理,启发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及时地拨正了该生的思想认识偏向.

五.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枯燥乏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也不乐意看,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含义深刻的幽默评语,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易于接受,成为师生关系一贴粘合剂,达到笑过之后回味无穷“的效果.

一位同学在《自我介绍》中写道:”这就是我的性格,我也认为不好,我的一位朋友劝我以后对人温和些,要学会和别人相处.但是,我就是我,我也不愿为了别人的满意而改变自己.不和别人相处,我也照样活得很好.“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个同学的性格变得固执,不合群,思想认识模糊不清,境界不高.我在旁边写道:”善与亲人处者,常人也;善与疏人处者,中人也;善与敌人处者,上人也.“

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 篇3

关键词:金砖五国;成立因素;金砖合作

2014年7月15日,由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和俄罗斯五个金砖国家(BRICS)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联手成立了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发表的《福塔莱萨宣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将主要用于支持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其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相关国家解决短期流动性压力。

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因素

(一)金砖国家自身的优势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提供了前提条件

近年来,金砖国家通过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了一股挑战欧美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现实力量,在各项经济相关数据中,金砖国家占据了相当大的全球份额:贸易额15%、国内生产总值21%、金砖国家经济总量21%、国土面积26%、人口42%、十年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等。大量的人口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成为金砖国家经济持续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原因。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0年期间,金砖国家的经济平均增长率是8%,全球平均增长率是4.1%,发达国家则是2.6%。国际组织预测金砖国家在2014年的经济增长水平仍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是发达经济体的2倍。金砖国家强势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力军,全球经济重心开始转移。

(二)现行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没有兼顾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促使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全球金融环境,然而由于美国过会的阻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投票权改革方案迟迟不能落实,致使金砖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所拥有的国际话语权不成比例。尽管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达到一半以上,但在IMF中,五国表决权加起来仅有11%,低于美国的17%;在世行的投票权累计仅有13%,低于美国的15%。现行的国际金融秩序无法给予金砖国家相应的权益,促使金砖国家联合起来另行途径争取国际金融活动中更大的话语权。

(三)美国实施撤除货币刺激措施,需要金砖国家协作应急储备项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了经济的恢复,实施了三轮目的性不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市场上基础货币的超额投放,导致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引发了"美元泡沫"。为了扭转这一现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3年下半年决定实施缩减QE规模政策,推高了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致使大量美元从许多新兴市场撤出。由于受到资本外逃的冲击,致使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的经常性账目缺口加大,本国的货币纷纷下滑贬值,经济开始恶化。自美联储在2013年5月末首次暗示今年可能开始撤除货币刺激措施,截至8月底,印度卢比兑美元下跌了13%,而巴西雷亚尔同期下滑了15%,分别成为了亚洲和拉丁美洲表现最差的货币。预期的通货膨胀压力、失衡的国际收支以及国内疲软的股市和债券市场,促使金砖国家协力合作,设立国家开发银行应急储备池,以应对美元外逃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金砖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密切,成立开发银行有助于贸易结算的便利化及强化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

目前,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普遍用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然而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上起伏不定,给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重了贸易成本和不稳定,不利于双边贸易的持续和深化。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促使金砖国家贸易结算便利化,通过货币互换信用制度、协商贸易国本币汇率制度、指定贸易结算币种等制度,扩大了结算币种的可选择性,通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台,快速有效的结算相关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加强新兴经济体间的合作,增加彼此间的凝聚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之一是向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通过这一途径,金砖国家可以与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往来,建立良好的关系,从长远角度看,金砖国家将成为影响国际事务重要的力量。

(五)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利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作用

截至2014年3月份,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额是39480.97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除了主要投资低收益的美国国债来保值外,并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委员会制定的系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致使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低,美元贬值,中国因为持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避免被动的影响,将宝贵的外汇储备资源用于自身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渠道,中国可以将手中多余的资源投资于资金需求大的国家,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外汇储备资金运用效率和收益率。

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需要完善,组织协调能力需要加强

目前来说,由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刚刚成立,其制度和组织协调形式较为简单,一个特征之一就是权力结构设计过度分散。核定的100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由金砖五国均担,而组织架构中,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由此导致了行长、理事会主席和董事会主席三巨头并存的局面,决策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发挥银行作用,我们需要在以后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制度和组织协调形式进行纠正和补充,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组织及执行机构,完善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执行,并推动金砖银行的发展。

(二)需要打破美元的壁障,推动自主结算货币

由于美元是主导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而金砖国家在短期内难以找到能够对抗甚至替代美元的新货币,故金砖银行的计价单位仍然是美元。然而从长远来看,寻找新的结算货币来摆脱美元的影响,是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所必须做的事情。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保证了人民币的影响力和稳定性。可以在未来的某一时期,使用人民币作为金砖银行的计价货币,开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互换、人民币贷款、发行金砖银行债券等业务推广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其国际影响力,成为对抗美元的国际性货币。

(三)金砖银行的发展需要金砖国家的开放和包容

金砖银行的权力结构过于分散,领导权难以确定,为金砖银行的发展留下了隐患。金砖银行的发起人是五个主权国,任何一个主权国都不会轻易放弃在金砖银行的利益,五个主权国即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当出现可能打破均衡局面的情况时,成员国不可避免的将进行博弈,从而会影响决策效率和金砖银行的发展,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反复验证过的事实。金砖国家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从大局角度考虑,推进金砖银行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金砖银行目前处于开始阶段,相关的规章和制度还未建立,将来发挥的功效有待于实践证明。但是,成立金砖银行无疑是金砖国家开展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希望相关措施能够尽早的制定并落实,期待金砖银行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霁平.金砖银行重在"开发"[N].国际商报,2014-06-05(03).

[2]徐秀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借鉴与创新[J].中国外汇,2013(7).

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探索适合本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国外对科技人才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因分析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在动因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先后有Alfred Greiner(2000)对美国(1962.1—1996.4)和德国(1962.1—1991.4)的比较研究[1],Yasser Abdih和Frederic(2005)对美国1948—1997年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2],以及Doug Fuller(2010)对中国新兴技术中高科技人才的作用研究[3]。Lewin等(2009)通过分析创新活动的离岸性的产生机理,认为全球公司正在展开科技人才的争夺战,而这不再是出于劳动成本的考虑,而确实是由于高素质科技人才资源的匮乏,从而以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研究了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因素问题[4]。

国内学术界对科技人才开发问题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方面,较少涉及理论分析,且分析的视角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培养与评价、科技人才配置和科技人才流动等3个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以科技人才开发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Florida(2002)将地理经济学理论引入到对科技人才开发机制的分析中,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本获得的难易程度,同传统理论中的环境、便利的设施以及文化等因素一样,都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5];武忠远、范秀荣(2006)以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内容、途径和效果控制为研究对象,认为应认真分析西部农业科技人才的自身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满足西部的人才需求[6];杨敏(2011)以福建为例探讨了科技人才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了科技人才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7];邓金霞(2012)以上海为例,对科技人才开发政策法规进行了总体评估[8];王熠、孙健(2012)对影响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9]。

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将地区环境因素引入到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分析中去,通过构建Tobit模型,分析地区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影响,探讨科技产业集聚和科技企业规模在不同地区人才开发中的重要影响。

1效率测度模型构建与数据选择

1.1模型构建

DEA非参数模型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成为估测效率的有用工具。DEA相对于参数模型估计具有一些关键的优势,它不仅可以解决多重产出和生产前沿问题,还可以不必局限于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约束。

本文采用Banker、Charners和Cooper在1984年提出的BCC模型的投入导向模型,把CCR模型的固定报酬假设改为可变规模报酬,从而将CCR模型中的技术效率(TE)分解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TE)。投入导向是指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基于环境和公司资源的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各投入要素的数量以及负产出水平。假设有w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本文指各省份),每个决策单元有n种投入、生产p种产出,则其投入导向的BCC模型下的经营效率值为:

undefined

undefined

ur≥ξ>0;vi≥ξ>0;i=1,2,3,…,n;r=1,2,3,…,p;k=1,2,3,…,w

模型中,xik表示第k个DMU的第i项投入量;yrk表示第k个DMU的第r项产出量;vi、ur分别表示第i项投入与第r项的加权系数;ξ为设定的任意整数,保证所有投入产出项均获得正的权重;Uk表示规模报酬指标,hk表示介于0与1之间的第k个DMU的效率值。

1.2投入和产出数据

本文采用200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人才开发效果的累积和学习效应,本文利用滞后一期的自变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对因变量采取DEA方法计算时,本文选取R&D人员全时当量、R&D机构数、R&D项目经费和地方财政拨款四个指标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数、出版科技著作数、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四个指标作为科技人才产出的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见表1)。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剔除了西藏地区,选择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作为研究对象。

2我国分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Tim Coelli的DEAP2.1软件进行DEA分析,分别得到30个省(区、市)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见表2。

表2为2009—2010年我国不同省份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实证结果,数据显示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贵州、陕西以及宁夏在样本研究期间处于最高效率前沿,其2009—2010年的经营效率得分均为1.000。从区域位置来看,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贵州、陕西均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从各省份和地区的效率得分值来看,东部省份的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得分值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北京、浙江等东部省份地区其开发效率得分值不足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东部沿海省份地区科技人才的集聚度较高,其单位产出所导致的边际成本要大于边际收益,从而使得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值要小于中西部省份地区。

3基于Tobit模型的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在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构建中,将经营效率得分值作为因变量,对影响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相关控制变量与效率得分值进行回归,从而确定各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由于效率得分值在0与1之间,属于删失变量,因此本文选取Tobit模型用以估计效率的影响因素,将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将市场潜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网络、产业密集度等4个方面设定为相应的自变量,其形式如下:

TEr=β0+β1nomgdpr+β2pcgdpr+β3populr+β4hrstr+β5rdr+β6investr+β7iar+β8esr+εr

式中r代表我国内地30个省份(市、自治区)地区,被解释变量(TE)是我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值。市场潜力环境因素由名义人均GDP(pcgdp)和地区名义GDP总额(nomgdp)来表示。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价格较高,科技型劳动力的单位成本可能要超过单位收益而使科技人才开发效率下降,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科技型劳动力所带来的单位收益超过单位成本,有利于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提升,因此该变量在人均GDP较低地区预期为正,人均GDP较高地区预期为负。

人力资源由地区就业人员数量(popul)和科技人才数量(hrst)来衡量。地区就业人员数量反映了科技人才开发的可用资源,科技人才数量更直观反映了科技人才开发情况,也是人力资源质量的一种体现,人力资源可用性越好、质量越高,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就会越高。

基础设施和网络通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rd)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invest)来反映。道路网络密度(rd)描述了该地区的交通网络,可以用来衡量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水平,预期符号为正。基本建设投资总额(invest)关注的是该地区生活环境的优劣,生活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区各类设施的建设和生活服务软件完善程度情况等,其预期为正。

产业密集度由内部产业集聚(ia)和公司层面的规模经济(es)两个指标来反映。内部产业集聚(ia)的指标中包含产业集中度,更高价值意味着由行业雇员数量L来衡量的更高的产业集中度,产业集聚(ia)为地区科技人员数量与地区就业人数的比值。

企业层面的科技企业规模经济由es指数衡量,N表示该地区科技企业数量。这个指数越高表示企业规模越大,此变量的预期正负因地区具体情况而定。es指数为科技人员数量与科技型企业数量的比值。

表3为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系数的正负基本符合预期结果(由于自变量较多,损失了过多的自由度,在计算SE时,出现奇异矩阵,因此文中没有SE对所有变量的回归结果),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可由人均GDP(pcgdp)、科技人才数量(hrst)、产业密集度(ia)和企业规模经济(es)进行解释,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产业密集度和企业规模经济的系数为正,表明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有正向影响,科技产业的集聚和科技企业规模的提升有助于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提高,更易引起科技人才在此地区集聚。人均GDP和科技人才数量两个变量的系数为负,表明地区生活水平和科技人才数量的提升会增加科技人员开发的成本,同时降低企业科技人员开发的边际产出。产业密集度和科技企业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要大于对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表明人才开发技术和管理在纯技术效率中较之集聚和规模效应更为重要,科技人才数量和人均GDP在纯技术效率中的影响较大,表明其对人员开发管理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地区就业人员数量、科技人才数量和企业规模是影响科技人才开发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科技人才数量和企业规模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表明在目前的人力开发制度和管理下,科技人才数量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减少人力开发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距。

由表4可以看出科技型人才数量(hrst)、产业密集度(ia)和企业规模(es)是影响东部地区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产业密集度和企业规模经济的系数为正,表明科技产业的集聚和科技企业规模的提升有助于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提高,从而导致科技人才在该区域集聚。科技人才数量的系数为负,表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虽然科技人才数量多,但较高的居住成本、人力成本和已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使得科技人员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从而不利于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提升。

通过Tobit逐步回归得出,影响中部地区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为人均GDP(pcgdp)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

额(invest)两个变量,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下显著。两变量系数均为正,表明代表当地生活水平的人均GDP的提升有利于科技人才的集聚和开发效率的提高。较之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开发和集聚更关注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所代表的生活环境的优劣。在规模效率方面,科技人才数量和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两个变量更加显著,说明中部地区的科技人员当量不足,提高科技人员数量有利于缩小科技人才开发规模效率与最优效率的差距。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我们还可以得到,道路网络密度可以解决资源转移的时间成本问题,并为科技产业集聚提供便利,但回归结果显示系数为负,主要是由于科技人才的效率提升存在累积和学习效应。

影响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主要因素为道路网络密度(rd)和科技人才数量(hrst),且影响显著。道路网络密度(rd)的系数同样为负,表明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快速的城市化无法形成一定的科技产业规模,不利于科技人才集聚,提升人才开发的效率。但科技型人力资源系数为正,地区GDP在与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回归后系数为正,表明西部地区科技人员当量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当地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的提升。

4结 论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人才投入和产出变量进行分析,并得到各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将三种效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各地区市场潜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网络以及产业密集度四个方面的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产业集聚和科技企业规模在科技人才开发中具有正向的影响;中西部地区随着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的提升,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可得到相应提升;东部地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科技人员当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大于边际产出,科技人员开发效率下降并低于中西部地区。

注:*表示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t统计量。

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地区,科技产业集聚和科技企业规模对于科技人才开发具有更显著的影响,而只增加科技人员当量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不具有正向作用。市场潜力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于科技人才开发影响显著,同时基础设施和网络是另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在初期不利于科技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外部性,对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科技人员增加在中西部地区都是科技人才开发效率提升重要的影响因素。

开发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篇5

【关键词】情感 兴趣 意志

与学好其他学科一样,要想真正学会一门外语,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而且也要调动非智力因素,如:动机与需要、兴趣与情感、信念与意志。心理学分析,非智力因素是意向系统、情感系统、动力系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和形成学习动机和学习品质。因此,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能不断激发、推动、强化、感染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学生需要背记大量词汇、掌握繁复语法、进行反复操练才能获得语言技能,仅仅懂得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而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认真的学习态度、顽强的学习意志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是不能取得理想成绩的。

在英语学习中,既然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开发呢?

一、首先让学生喜欢英语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如果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他们就会学好这位教师教的学科。我们英语教师也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都喜欢我们,继而学好英语这门课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呢?

1.教态要做到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温文尔雅、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手势中柔曼隐含刚劲,徐缓透出坚定;整个神情要和蔼而严肃,可亲而可敬;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关爱、信任、期待;即使课堂上教学秩序乱;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出差错;教学过程遇到挫折;教师也要遇乱不急,受挫不躁。

2.语言要简明、准确,不滥用“啊”、“这个”、“那么”等口头语;说话有条理,有文采,不乏幽默;语调抑扬顿挫有节奏、有韵律;声音响亮、并伴有恰当的手势和表情,眼神诚实和善,多用礼貌用语,尊重学生。

3.善于运用勾画简单、表意传神的简笔画和图画图片,来教词汇、教句型、教语法;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配合讲授和组织教学,特别是利用电化教具,克服仅靠手势、表情等直观手段的局限性,增强教学过程的表演性。

二、开发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往往反映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情感及学习行为方面的倾向性,而学习目的是否明确也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首先要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会英语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兴趣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就能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用自己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選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使学生对每篇新课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品德。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就是意志力量集中的体现。学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靠坚韧不拔始终如一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经受磨炼和考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开发非智力因素促进高中英语教学 篇6

一、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引起学习的动机”,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德国的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高中学生的入学第一节课成为学好英语的开端, 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兴趣。具体做法是:

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形式多样化, 提高课堂教学的

趣味性、艺术性, 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在上新课时, 注意巧妙“导入”。在教学中据实际情况, 可进行值日生报告、答记者问、猜谜、游戏、讨论、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 使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使学习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寓教于乐。

2. 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给学生“成就感”。

信心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学生的自信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教师一句鼓励的话, 一声由衷的赞许, 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 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予学生肯定,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愉快, 不断获得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

3. 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经常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4. 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学习和需要, 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诵比赛、英语书写、翻译比赛、知识竞赛、学唱英语歌、开圣诞晚会等轻松有趣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养成高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好诠释。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

(1) 课前预习, 知晓课程的内容, 注意重点、难点, 记下难点或疑点。

(2) 课堂做好笔记, 突破重难点, 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 发散思维。

(3) 课后作业, 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 以形成技能技巧, 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4) 课后复习,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 使知识系统化, 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 考试, 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学习方法, 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力方向。

(6) 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搞好课内学习的基础上, 适当进行课外学习, 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 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英语教师和高中学生间良好的情感

教学中有三种教师:第一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愉快、开心;第二种是学生因为他的存在而痛苦、拘束;第三种是学生没有感觉他的存在。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 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 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一般来说, 学生情感生活不能接受你, 就不能接受你的教育;学生不喜欢你, 也很难喜欢听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 而信其道。”

1. 尊重, 信任。

尊重、信任教师与学生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演着不同的角色, 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信任才能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任学生就是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磨练中成长。教师一个蕴涵深情的举止, 一束充满期待的目光, 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 一个会心的微笑, 就像是冬天的暖阳, 使学生心灵的“坚冰”得以融化, 师生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2. 关心、爱护。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 最大的失败莫过与学生没有爱,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 这种爱是全面的、公平的。学习好的要爱, 学习一般的要爱, 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 内向拘谨的更要爱。

3. 赏识、赞美。

非智力因素及其开发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以认识和探究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 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 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激发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永恒的动力。教师通过巧妙的预设,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 积极探索, 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

1. 巧妙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材每一章节的开篇都有一小段序言。比如牛顿都没有发现电现象, 磁现象, 引导学生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去研究电磁现象,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力;再比如在学习磁场之前, 可以借助视频观看一下候鸟和海龟经过几千公里, 甚至上万公里的长途跋涉, 却不会迷失方向, 秘密在哪里?信鸽经过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飞翔, 也能到达目的地, 难道仅仅靠它头脑去记忆沿途的参照物吗?秘密在哪里?借助视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动物不迷失方向的秘密, 原来是它们对地球磁场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 交流日常生活中人类对于磁场的利用情况, 比如磁卡, 磁盘, 磁带等等,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既神奇又重要, 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每个章节开始的时候, 尽可能利用实验、视频、故事等把复杂、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 渗透历史, 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历史, 有时会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关于物理学史的故事, 物理学家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高屋建瓴, 对物理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有整体上的把握。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知识的脉络。如果和中国的一些历史故事相结合,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学到浮力的时候, 可以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和物理的互相补充,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

3. 利用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有很多实验, 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 兴趣很高。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怕麻烦, 而应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 借助实验, 把教材中涉及的物理学概念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让他们自己动手, 大胆地实验。实验室的实验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能总是落后于时代, 要把握时代、科技脉搏,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在教学物理之前, 要精心备课, 不仅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备教法和学法。做事情, 方法非常重要, 如果方法对头, 就会少走好些弯路, 如果方法不对, 也许就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因此教师备课时, 要巧妙预设, 使用的教学方法, 既要照顾到成绩好的学生, 还要兼顾后进的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跳一跳能够到的可能, 只有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物理学概念时, 如果只用讲解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感到太枯燥, 难以理解。如果能够穿插一些故事、视频、画面, 也许概念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

三、重视民主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心情放松, 而心情放松就可能思维活跃。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智力看做是种子, 学生的情感看作是土地。形象地说明了智力和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物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的言行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够精神饱满, 语言幽默, 学识渊博, 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关键时刻一语点醒梦中人, 学生就会觉得收获良多。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肯定会大大增强, 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肯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如何开发化学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 篇8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学

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 但这种差别不大, 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说对某一个学生来说, 他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 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发的。中学化学是一门综合文理科的基础学科, 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与尝试。

一、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中, 如果智力水平大体相同, 非智力因素则会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 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 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 大发明家爱迪生, 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 没出息的人, 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它主要起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弥补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例如, 在化学教学中,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怀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转为学习化学的动力, 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专注学习, 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但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强大的学习热情、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只有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时, 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在化学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 只有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学有所成。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初三的化学课是启蒙课程, 学生渴望学好化学, 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的做法是在课中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引导新课激发兴趣

笔者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 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去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矛盾, 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最终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实验引课, 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 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变化明快的小实验,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在上初三第一堂化学课时, 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张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两个大字的白纸 (晾干) 挂在黑板上, 再用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喷射白纸, 白纸上立刻显出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变化, 无不惊叹, 学习这门新课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

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好奇中摸索推断答案, 也是引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这节课, 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一个山洞。有一天, 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 走着走着, 几条狗便瘫倒在地, 四肢抽搐, 相继死去, 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 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 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 人们称之为“魔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2) 采用形象比喻方法激发兴趣

化学的理论教学往往显得抽象和枯燥, 教师更应在语言上下工夫, 想方设法变无形为有形, 变无味为有味。例如在讲述“催化剂”这个概念时, 把“催化剂”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物质, 它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而自己不发生变化形象的打个比喻,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 在队伍里又跳、又闹、又推别的孩子, 自己却安然无恙”。这种比喻方法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容易让学生在轻松的精神状态下接受知识,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使之持久化

在学习化学之前, 有些动机是潜在的, 但更多的是随着化学课的开设并不断地获取学习成功才日益增长的。教师必须保持和利用学生初学化学时那种朦胧的、不明确的好奇心, 逐步诱导他们形成定向。

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篇9

教学训练中, 我们有时只注意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优劣, 只专心与传授知识与技术, 并未去剖析教学中深含着智慧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结果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智力水平的挖掘和开发。在教学训练中, 我们常遇到有些学生面对难度大的动作, 或艰苦的项目往往退缩不前, 表现为心慌、失去自信心、怕吃苦、无毅力、缺少拼搏精神等。实验证明, 智力因素在教学中主要起观察、掌握与巩固的功能, 而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动力定向与强化功能, 二者缺一不可。那么,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 如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配合, 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笔者认为, 要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特殊功能, 在发展智力的同时, 重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明确动机。

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核心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它是可以直接推动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 是指导、支配体育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要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强烈求知欲等都是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体育学习动机有效地成为体育学习的推动力, 还要重视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体育学习动机变为体育学习的推动力量。如使学生认识、了解、体验具体学习课题的目标和意义;新颖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及时的学习反馈与评价;适当的批评和激励等都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常用手段。

二、增强意志力。

意志是表现在行动中为达到目的而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成体育教学训练的保证。但是顽强的意志并非每个学生都自然具备的, 必需经过反复磨练方可获得。在复杂的教学训练中, 教师要不断的培养与训练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体育健儿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来有意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健康向上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 在高难动作面前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在运动负荷面前要树立应战的信心, 培养他们自觉、果断、坚强、自控的良好品质。

三、激发情感。

人的情绪优劣对智力活动有一定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情绪饱满, 心情舒畅, 大脑皮层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头脑就变得聪明, 对动作要领接受得就快, 否则会出现厌练情绪, 失去自信心。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开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教师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 讲话明白、简练, 尽量使用幽默语言, 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感环境。同时也要利用多样化的动作练习等方法诱导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 达到焕发精神完成任务的目的。

四、培养兴趣。

兴趣是指人在认识某种事物及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就会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 又苦又累, 极易产生厌恶情绪。反之, 如果他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 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教师应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1. 利用竞争机制, 组织竞赛。

青少年的好胜心强, 喜欢表现自己和跟别人比试高低, 爱奋勇争先, 不甘落后于人。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组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竞争活动, 能增加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激活其体育兴趣。但组织竞赛要合理, 准确的运用竞赛规则, 如竞赛的要求具体合理;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 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动作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竞赛失败的一方,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认真帮助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取再赛的胜利。

2. 结合具体教材、教学任务、学生实际和客观条件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一般来说, 男生对球类、武术比较感兴趣, 而女生则对艺术体操和韵律感较强的项目比较爱好。因此, 教学中要根据男女生发育、生理上的差异进行教学, 安排教材, 选择教发。在大纲的统一要求下,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爱好, 同时把学生的爱好加以引导。

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任务、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 力求从实际出发, 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 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和身体发育水平等情况, 使得学生能够接受。

3. 寓教于乐。

在体育教学中, 采用灵活多样、手段新颖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练习篮球运球技术, 安排绕过障碍的游戏;在长跑教学中, 运用游戏追逐跑、反贴跑等形式, 使得学生在笑与汗水中, 在娱乐和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 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需要。

中职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这一问题,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促进。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教学实践与不断地反思,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和意志。它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学习方法能发挥高效作用。”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旨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潜力。亦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 开发中职学生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学生生源的基础薄弱,尤其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呈逐年递减趋势,高中学校也放低了门槛,进入中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我管理和控制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中职学校生源情况复杂,有因经济原因而读中职的,有因成绩差读不到普高而就读中职的,也有因为想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的。结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并缺乏真诚的求学意愿,认为考不考大学,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好就够了。表现在作为基础课的英语课程上,情况尤甚。每逢新学年的入学之初,我校都会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查:有些同学把26个字母读成汉语拼音;思想上持典型的“英语无用论”,认为学英语没必要,不会英语很光荣。“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我爱国。我不崇洋媚外”,“它们(英文)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们”学生们这些自嘲式的调侃集中地反映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基于此种情况,又何谈他们能热爱英语呢?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着手,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们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知识观和自我认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其自信和自强的性格。引导他们养成追求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影响语言活动的质量。

因此必须重视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对此,应重视下面两点:

1.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引导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情感上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的欲望,甚至反感的话,他就很可能在英语学习上“恨屋及乌”,所以老师要用满腔的爱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双向反馈”。简言之,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过程有端正的态度。

2.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注意引导。中职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也容易随客观情况迁移而变化。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观的好恶,不经过理性的分析。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机的教育,把握好学生的思路脉络、心理状态,通过察言观色随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容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征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坚强、乐观、上进、豁达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时的心理素质。

三、非智力因素开发的保证——愉快的课堂气氛

一次上关于购物内容的课,新单词都和穿着有关,像裤子,T恤衫,裙子,牛仔裤等,我没有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读,记忆、然后提问。而是说:“今天们要考察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把你平时喜欢的服装用纸剪出来,有创意的,可以得到加分奖励。当然了,顺便还要记住它们的英文表达。”结果大家一下子就有了热情,画的画,剪的剪,忙得不亦乐乎,乐颠颠地把剪好的衣服甚至鞋帽拿给我看,我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上,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后得奖的是班里英语成绩很差的一位同学,但他这次充分地参与进来验到了成功,并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当他无意中说:“原来英语课也挺有意思的!”时,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由此可以看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启发,多表扬、鼓励学生。2、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模式单一,课堂就会陷入枯燥,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做游戏、猜谜语和角色扮演等。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就“cooking”这一话题,可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最拿手的菜,甚至要该同学请大家品尝他的拿手菜,实际的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冬至那天我给同学们带去了饺子,大家也都记住了“dumpling”这个单词。3.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兼顾背景知识教学。中职教材取材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实际生活情境融入课堂,如讲授天气时,可以让同学们表演在不同天气里的感受,让其他同学猜这是什么天气,也可以让同学们来一段英文版说唱形式的天气预报。这样就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延伸——课外活动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所以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所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例如,英语角,英文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英文读物或电影的推介,课前英语三分钟演讲,英语兴趣小组。等等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尽可能地学好英语,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与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五、结论

1.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 “新能力”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中职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2.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姚青萍

[2]《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田慧生

上一篇:冬春养鸡应注意的问题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