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培养

2024-08-23

三维培养(精选十篇)

三维培养 篇1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转变观念

一流的教师来自一流的教学, 一流的教学来自先进的理念。所以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新课程下, 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确立“学生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 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学生自信、自尊时, 教师要首先尊重、关注学生,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要想切实落实好三维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帮助学生在智力、德行、感情、体格等多方面达到和谐的发展。这样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转变角色

平等是实现教育的灵魂, 是我们对尊严的需求与觉醒。平等的理念是将学生当作人来看待, 是以善良的情怀, 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困惑和问题, 是主体精神的核心。只有在平等、民主化的课堂上, 学生才会感觉不到“威胁”, 才会大胆质疑、批判、创新。所以,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只有教师从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 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导趣、导思、导法下, 实现乐学、活学、会学, 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 实现互动合作自主学习, 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学生也会在主动的地位中, 培养起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要求培养出“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及环境意识”的人, 这是新课程的根本目的。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还给学生个性, 特别是要使学生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自由表达的个性。“闲能生智慧”, 有了充分的时间, 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 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多挖掘人文教育资源

教学内容是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 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真实精神、自由精神。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不受外界影响下, 自由、真实地表达对一篇文章、一个现象、一种事物、一个人的看法, 这就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要使教育达到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 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内化”上下功夫, 使之成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这种“内化”就是吃透教材, 深入挖掘和领会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丰富资源, 并从中过滤、升华出人文精神的闪光点。

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改革教法, 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 课堂教学应该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 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创性, 以及敢想、敢说、敢做的人文精神。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 运用恰当的方法突出学生参与, 突出学法指导, 突出启发思维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创设情境,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眼观其形, 耳听其声, 身临其境, 心通其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培养情感, 启迪思维, 发展想象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在小组内无拘无束地“说”, 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把学生置于一个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解除思想的禁锢, 在畅所欲言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小组合作学习能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活跃学生的思维, 形成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等。 (3) 组织活动课。活动课的实质是, 通过活动验证所学的知识、原理, 进而灵活地运用, 从而获得觉悟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在活动中, 学生必然有一些自然的人性流露, 教师要善于捕捉, 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 从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4) 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之下, 学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解决问题和矛盾, 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变成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课, 将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更高层次。这既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又能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境界,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敢于说话, 敢于说真话, 在学习过程中, 实现个人人格的完善。

总之, 好的思想品德课能引导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 伸张正义, 使灵魂升华;它激励学生寻求光明, 探索真理, 向往完美的人格……这正是秉承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更是我们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之处。因此, 我们有责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不断实践, 探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深挖思想品德课的人文价值, 最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红, 郭东歧.走进校本教研.

[2]吴一凡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三维培养 篇2

三维彩超检查什么

三维彩超究竟要检查什么?据相关专家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子宫: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

(1)测量切面

子宫矢状切面。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

(2)测量位置

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

(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宫颈2.5-3.0cm。

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

(1)测量切面

子宫冠状切面。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

(2)测量位置

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

(3)正常值

4.3土0.73cm。

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

(1)测量切面

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

(2)测量位置

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

(3)正常值

4.3士0.9cm。

卵巢

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

01、测量切面

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

02、测量位置

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

03、正常值

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ml。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 4cm×3cm×1cm。

0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

三维彩超检查的优点

三维彩超主要是用最直观的方法看看你的宝宝外观和内在器官发育是否完整健康。出来的效果就类似科教片或者彩色科教书上的那些胎儿的照片,清晰度很高,而且器官发育一目了然。

三维彩超实现了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立体成像,可用于腹部及小器官的容积扫描,准确测量局部组织器官,如通过检查胎儿颈背部皮肤及测量皮下组织的厚度,可以在怀孕9―13周期间发现遗传性(染色体)畸形。三维彩超突出的特点是可拍摄到不同孕周的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局部立体图像,从三维画面中可清晰看到宫内沉睡胎儿的左耳和小拳头以及面部生动鲜明的表情。 这些是普通的B超无法达到的。

怎么看三维彩超检查单

准妈妈们不是专业医生,不熟悉各项专业名词,因此也不懂得如何看三维彩超检查单。下面列举出彩超单上一些值的正常范围,供各位准妈妈参考。

胎位:胎位是LOA,头位,即胎儿的头部朝下,是最佳的、适合顺产的胎位。具体说是“左枕前”。

胎盘厚度:胎盘厚度介于2.5--5cm均属正常。胎盘的位置处于“宫底右侧壁”,也是正常的位置。

胎盘成熟度:一般怀孕30周之前,均为0度;怀孕30--32周,可达1度;怀孕33--36周,可达2度;怀孕36周以上可达3度。度数越高,就说明胎儿越趋成熟。

羊水暗区(深度)介于3--7cm之间均属正常。

胎心率159次/分钟介于120--160次/分钟之间均属正常。

脐带绕颈一周,是常见的现象(由于胎儿是生活在羊水之中,难免发生脐带绕颈的现象),这在胎儿产出时,医生会处理好的。

至于胎儿的性别,并不是由上述各项数据看出来的。胎儿发育到四个孕月(28周)时,胎儿的性别是可以在B超屏幕上看出来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政策上不允许医生把胎儿性别告诉孕妇及其家人的。可是如果与医生关系好一点,孕妇在产前就知道所怀的胎儿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决不是个别的。

三维培养 篇3

【关键词】落实教学目标 培养探究能力 拓展创新 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这里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研究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学生的兴趣情感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教师通过深入钻研三维目标间的联系,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一些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成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并把学生引入情境,主动去探索问题。使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氛围。比如:在学习分式方程应用一节中设计例题如下:为了帮助四川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我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数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数为5000元,第二次比第一次捐款人数多20人,且两次人均捐款数相等,求第一次捐款人数?这种牵动亿万人心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同情之心,互动之感,从而形成探究动机,进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达到提高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二、提高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含量

面对21世纪的学生,数学方面发展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洽。它为数学课改提供了切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若能将这种兴趣及时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会更好。比如:讲《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时,可用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水车,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一性质导出本节内容。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可化静为动,突破重点和难点。数学内容有的比较抽象,而计算机恰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克服重点、难点。比如:平面图形中的平移、翻折、旋转等位置变化,用多媒体能够发挥它们特有的优势,抛物线的平移、旋转可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鼓励质疑,变“多”为“巧”,拓展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习贵在置疑,目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中心,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目标问题化,重视目标的启发性和置疑性。同时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改变以往的“多”和“杂”的模式,注重练习的综合性、新奇性和开放性。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些书中例题是针对单一知识点设计的。老师通过拓宽,可多方位、多层次地发挥作用。比如:(1)

解不等式组5x-2>3(x+1)x/2-1≤7-3x/2、可拓展为: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

像经过(-1,10)、(1,4)、(2,7)三点,求其解析式。可拓展为:①将条件改为当x=-1时,y=10,当x=1时,y=4,当x=2时,y=7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当x=6时,求二次函数的值。

四、将导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将新课标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形成一系列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与发现,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学生在极想知道的状态下去尝试、去探究、去实验、去发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进而在组织的引导下,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比如:在讲分母有理化时,教师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计算1/2、1/8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这样一大部分学生感到分母是多位小数时运算起来相当困难,这时教师可趁机当一回“救世主”启发学生结合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式的值不变,而此时学生的探索欲望被这个关键性的提示所唤醒,迫不急待的去尝试,这时的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提问:为避免计算的麻烦,应如何去做?学生们都回答使分母不含根号,利用分式的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根式,使分母中的根号转移到分子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通式:这时很自然地导出分母有理化和有理化因式,而后进一步探索1/(a+b)、1/(a+b)1/(ab+ba),通过不断探究,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分母有理化。

五、激发学生的猜想,引导反思是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的所在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猜想比教证明更重要”,在导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把数学内容设计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测,从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巩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MN切☉o于点B,C是☉o上的一点,那么①:∠A与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为什么?②:若圆心在△ABC的内部,试猜想: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试证明。③:若圆心在ABC的外部,试猜想:①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试证明。

六、目标教学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矫正,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它不仅能使学生反应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与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同时通过反思,常常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比如:一题多解(证)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m、n且m/n=3/4求(m+n)/m的值。又如:△ABC∽△DEF,且相似比为2/3,△DEF∽△HMG ,且相似比为5/4,则△ABC∽△HMG的相似比为多少?这样的题目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探究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广电行业人才三维动画能力培养刍议 篇4

1 广电行业对人才三维动画相关能力的要求

三维动画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某一个软件,学生们更需要学习剧本编写、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分镜头设计、灯光材质表现、动画安排、后期特效等多方面的、成体系的课程。

但受限于广电新闻等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时间安排等,该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像动画或艺术专业的学生一样去学习大量的相关课程。但在新闻行业的实际工作中,有时又会牵扯到三维动画视频的制作,如电视频道某个栏目片头动画的制作,或者是对某个交通事故场景的画面演示。而原有编辑人员对这些工作要求往往力不从心。

2 传统三维动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环境难合要求

高校由于资金、资源的限制,对广电新闻等专业学生在三维动画教学平台配备上不可能像对动漫、艺术专业学生一样有较大投入。

2.2 实训教学分配时间少

在传统教学方案中,实训教学分配的时间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欠缺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多采用先讲理论要点,再让学生看教师演示并实做,后布置作业评分的办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三维动画设计工作流程的体验、项目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则无法兼顾。

基于对以上缺点的考虑,应用型本科高校广电新闻专业应先确定本专业学生在三维动画课程方面的教学目标,再辅之以项目教学法并督促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来弥补以上缺点,提高学生们的核心能力。

3 以自主学习配合项目制培养改进广电专业人才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效果建议

3.1 广电新闻专业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广电新闻专业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专业教师应积极走访行业的从业人员,探询他们对人才在新闻行业动画视频设计、制作能力上的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确立教学目标。而这个教学目标大体上应该定位在电视频道栏目的片头制作、新闻现场的事件演示以及人才的快速制作能力上。

3.2 项目教学法与自主学习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相对独立、有计划地完成一个完整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外界干扰地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行为方式。

3.3 以自主学习配合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建议

3.3.1 自主学习时间的分配及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要确定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时间,而不能占用课上教学时间,而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应不少于教学时间的一半。另外,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讲解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团体工作方法,及在剧本编写、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分镜头设计、灯光材质表现、动画安排、后期特效等环节,学生们应如何配合工作解释明白。

3.3.2 布置项目任务并制订工作计划

讲解清楚之后,任课教师将全班同学按每组9~10人的规模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每个小组都必须完成10~30秒的动画视频制作。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就是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时间,而每个小组的内部分工由学生自行协商决定,教师给予适当建议。每组设计方案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审阅。

3.3.3 分组实施项目

方案确定后,各小组自行制作分工表和进度计划表,各小组应根据成员各自兴趣、专长、技术水平和任务难度综合决定每个人的工作项目与工作量。教师在此阶段要督促学生们按期完成工作进度,对学生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并引导学生们多做思考与尝试,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技术能力。

3.3.4 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评估

各小组都在课程结束前必须完成原定项目计划,再以PPT阐述和动画作品视频播放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逐一汇报;教师需要进行简短点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待作品修改完后教师再进行评分。

3.3.5 作品材料及时归档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全班各小组的工作材料及视频进行汇总归档。

摘要:本文阐述了广电行业对人才三维动画方面相关能力的要求,提出了相关专业三维动画课程和培养目标,及运用自主学习配合项目制培养改进专业人才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广电行业,人才培养,三维动画能力

参考文献

三维培养 篇5

大规模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一直是影响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UGIS)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3DUGIS中景观模型的表达原则与分类,分别针对抽象的点、线、面状对象提出符号匹配和三角剖分的批量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这种建模方法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中地面、河流、道路、绿地、规则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地物的.三维建模.通过对上述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法的实现,验证了三维模型生成的效果和效率.

作 者:朱国敏 马照亭 孙隆祥 李成名 ZHU Guo-min MA Zhao-ting SUN Long-xiang LI Cheng-ming 作者单位:朱国敏,ZHU Guo-min(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义乌,32)

马照亭,孙隆祥,李成名,MA Zhao-ting,SUN Long-xiang,LI Cheng-ming(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三维培养 篇6

三维动画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一、三维动画教学现状分析

一方面,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大多属学院派的创作风格,喜欢玩技术搞创意,完全自娱自乐的状态,对于商业性市场运作认识不足,导致了很多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多教育机构由于对三维动画行业的不了解、不熟悉,断章取义,认为三维动画教学就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学习的认识误区。传统的三维动画教学注重对动画软件结构的认知,课程教学设计通常从软件自身模块进行划分,侧重于软件命令的讲解和操作,纯粹的知识性结构教学容易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则,学科性教育仍然主导着高职教学思维,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没能很好的结合,软件技术就不能转变成应用能力,工作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三维动画人才培养就成空谈!三维动画人才培养不是单纯的三维动画软件教学,它应该按照三维动画生产流程和岗位职能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把市场属性和教学系统有机地结合,构建符合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出路。

二、三维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工作室”教学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学科性教学思维,把课堂教学转变成工作室教学,工作室成为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课程设置不再以章节式知识结构划分,整个课程以三维动画项目制作为依托,按照项目的生产流程实施教学。在其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费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日后竞岗打好坚实的基础。

1.开放式教学,企业管理。在工作室的教学状态下,没有严肃的课堂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一切以项目制作为中心,按照岗位小组划分工作任务,边学边做。在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由讨论,构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教室的封闭,把课堂延伸为工作环境。工作室建立了如上下班式考勤制度、奖励与淘汰机制、工作任务责任制等企业管理制度。

2.项目流程化,任务小组化。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不再以知识章节进行划分,整个教学进程按照项目制作流程推进。工作室按项目划分工作岗位(部门),再由各岗位部门划分任务小组,层层监管,落实工作任务。

3.师生互助互学,教学相长。专业老师在授课方式上由课堂讲授转变为实践指导,老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而是指导性的作用,更多培养学生自助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工作室制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探讨、交流、探索的过程。教师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自助学习和工作。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项目执行的工作者,一切以项目制作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4.强化校企合作,岗学无缝接轨。以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互助互赢。为学生创造实践项目和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企业的生产,加快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努力搭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在校融入社会达到无缝隙衔接。

三、三维动画“工作室”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三维动画项目工作室环境建设

工作室的设施、设备既要满足三维动画项目制作要求,又要兼顾专业课程教学系统。三维动画制作流程结构庞大,学院教学性工作室本身的承载量是有限的,除了工作室的基本设施配置外,还需要多方面的硬件环境支持。尤其在三维动画捕捉技术、后期与特效制作方面需要专业性高的仪器,其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这时就得跨专业学科、跨行业领域,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原则,完善和补充工作室硬件设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能很好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接軌。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为工作室教学争取、引进一系列商业项目,还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创建平台。通过引进商业项目,可以把企业一线专业技术、工作标准、管理模式等职业能力和规范传导给学生,为其面向社会和企业接轨缩小距离。

3.师资力量的构建

师资团队要做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尤其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老师挂职锻炼,参与行业、企业专业实践工作,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和聘用,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4.三维动画工作室职能划分

三维动画技能培训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一新生,用于培训学生的三维动画专业基本技能。

三维动画项目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二学生,他们可以按照各自能力特点,竞聘工作室工作岗位,该工作室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中心实施教学,在企业项目负责人和课程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培养学生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

三维动画原创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三学生,是以设计与创作为主体的项目工作室,学生自助学习,老师作指导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三维动画原创能力。

大一是基础、大二是实践、大三是提高,三类工作室分别承担着各自教学阶段的职能,具有相对的独立又可以相互渗透和交差培育功能。大一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大二的项目工作室进程学习,大三的个别专业基础不牢固的学生,也可以转移到大一的技能培训工作室巩固学习。

三维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十分灵活,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使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位,注重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三维动画人才培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文静.三维动画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众文艺,2011.

[2]孟男.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三维动画课程开发与实践.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

[3]范长坡.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艺海, 2012.

培养学生三维设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篇7

一三维设计概述

将人们头脑中思考的物体变成实际物体形式, 为此而做出全部信息数据的工作就是设计。三维设计是将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数字化, 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 建立三维设计理念

将产品的三维设计模型进行数字化模仿。通过造型方法的选择、创建基于特征的三维模型、图形图像理论、模型的数字化和参数化等方式, 充分了解三维模型的设计要点。

2. 建立三维模型

应用相关的工程软件对产品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 创建模型的同时要考虑生产制造过程, 规划产品对象的功能要求、材料的选用、校核、加工工艺结构合理性、经济性评价等多方面因素, 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信息进行综合审议。

3. 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及仿真

利用三维模型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 可以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装配检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工程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快速修改设计方案, 最终获得满意的设计结果。

二三维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

UG与三维设计实践课程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 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应按照建立设计理念——模拟性设计——创新性设计的全过程培养, 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1. 培养三维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创造力, 必须让学生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感受三维设计的魅力、牢固专业志向。在UG与三维设计实践课程教学阶段, 精心安排好第一堂课, 使学生一开始就对三维设计的特点和强大功能有直观而全面的认识, 通过展示历届学生的设计实例, 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三维设计的主要功能, 激发起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实例展示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 树立学生的三维设计理念, 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 体会设计的乐趣, 为学生的思维、表达、设计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UG与三维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软件的基础模块, 如曲线绘制、实体建模、装配、工程图等。通过教师对基础模块的讲解, 重点训练学生掌握三维设计基本技能。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库, 利用UG软件完成各模块的实践练习, 零件的特征建模, 零件装配以及工作过程的动态模拟。在完成三维零件设计及其装配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二维工程图的读图能力, 还加强了对零件功能、结构及其装配关系的理解, 使学生具备了三维设计的基本能力。然后, 学生在所学建模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兴趣, 完成个性化的作品创新设计, 设计出了如自行车、飞机、汽车、手机等作品。通过不同的训练, 加深了学生从理性上对何为设计、如何设计的理解,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三维设计技能, 掌握三维设计技术, 提高三维设计能力。

2. 培养模仿性三维设计能力

通过软件模块化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模仿性三维设计能力。在UG软件基础模块理论讲解后, 针对各模块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学生可利用UG软件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和其强大的参数化功能, 完成已知零件的设计和装配。实践操作是在已知各零件尺寸和各零件装配关系的情况下, 学生进行零件设计和装配, 主要培养学生的模仿性三维设计能力。零件设计完成后进行虚拟装配, 学生检验零件干涉与否, 可方便地修改设计参数, 使设计达到最优效果,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在UG软件中对某些结构进行校核、修改时, 只需修改零件的某个参数的数值即可完成整体修改, 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零件的形状及其加工工艺, 清晰地了解零件间的装配关系, 对装配的技术要求也有深刻地理解。学生还可应用UG的机械运动功能, 直观地观察各零件的运动状态。通过模块化实践, 使学生熟悉软件的运用, 掌握建模和装配的设计过程。

3. 培养创造性三维设计能力

UG与三维设计实践课程采用“课题式”教学模式, 设计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给予学生技术指导, 本过程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学生自主选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三维设计可进行单机的设计、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过程的模拟仿真等, 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宽、综合性更强, 因此,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 综合能力可得到极大地训练和提高。三维设计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三维设计后, 还要将其直接转换生成二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最终完成课程设计所要求的图纸。这样, 学生对三维设计与二维工程图之间关系的理解会得到进一步地加深。整个设计过程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设计内涵, 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设计想象力。

三培养三维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

1. 以传授方法为主, 传授知识为辅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传授方法为主, 传授知识为辅, 通过传授知识的过程, 达到传授方法的目的, 做到“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不能单纯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由于UG软件具有多个模块, 在学时有限的课堂上, 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软件中的所有知识都讲到, 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利用软件的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三维设计时, 能分析出零件的建模思路, 并将零件的建模思路转化为可用的具体命令, 完成零件的三维设计。如对弹簧进行建模时, 首先要建立螺旋线作为引导线, 再建立端面曲线 (圆、正方形) 为截面线, 最后利用扫描功能完成弹簧的实体建模。只要学会建模思路, 在任何三维设计软件中都能行得通。

本课程中的实体设计模块采用参数化的、全新的思维和方式来进行模型的创建和修改, 参数化是用约束来表达模型的形状特征的方法, 通过调整参数来修改设计模型, 是本课程建模设计的精髓, 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讲解实体设计模块时, 不仅要讲建模所需命令的概念和用法, 更要将建模手段传授给学生, 侧重介绍平时容易忽略但很重要的问题, 以及遇到问题的处理技巧和解决办法。如基于特征的建模, 建模过程实质是仿真零件加工过程, 从生成毛坯到对毛坯的粗加工, 最后进行精加工的过程。

2. 以上机实践为主, 理论授课为辅

由于三维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理论教学只能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得到提高, 为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 提供上机实践操作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填写申请表并办理门卡便可随时到实验室上机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做到问题随时解决,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大量的实际上机训练, 不仅能快速地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软件的能力, 更有利于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 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自选课题, 在进行三维设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每组在开课2~3周后, 开始进入三维设计课题研究。学生可选择各种模型作为三维设计的载体, 如自行车、直升机、遥控车等。确定小组研究对象后, 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开题报告, 教师利用1~2堂课为学生举办开题报告会, 帮助每个小组分析课题的可行性, 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学生在进行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互相协助、取长补短, 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的研究。在学期末, 每小组要对完成的课题进行答辩, 答辩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考核指标。结果表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三维设计,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软件类的课程都离不开投影仪和大屏幕, 利用投影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身说法”, 现场操作应用程序, 演示零件设计的操作过程, 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 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仅讲述命令的概念和用法, 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理解上, 在实际应用时很难达到学了即用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操作UG软件, 让学生看到命令的操作过程、看到教师操作时的细节,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提前做好教学案例设计, 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案例制作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曲线操作时, 以工程制图中的二维图为例, 给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曲面操作命令绘制二维图;在介绍装配模块时, 演示各零件是如何装配的, 各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装拆顺序, 让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UG软件, 还明白了装配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正确示范, 培养学生合理的设计思维, 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与教师的双重作用。

4. 运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充分利用绪论课。在绪论课上让学生观看用三维设计软件绘制出的各种机械零件、装配动画和模拟仿真加工等教学资料, 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图1是发动机的三维装配模型, 图2是可变轴铣仿真过程图。

第二, 利用学科前沿知识。每节课前给学生观看三维设计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视频资料, 如快速原型技术、宝马车的制作过程、产品检测软件、Free Form触觉式设计系统等, 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先进技术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合理利用教学案例。课堂上将常用机械零件的三维设计过程作为教学案例, 如齿轮、轴承、弹簧等。通过学生比较熟悉并有感性认识的零件作为切入点, 逐步完成设计过程, 使学生掌握各命令的使用方法, 为课后学生自主练习奠定基础。

第四, 适当利用视频录像。通过案例视频录像, 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教学的难点更加清晰、生动、形象。并为学生提供示范标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软件的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 让学生边学边练, 没有掌握的内容可反复播放。在讲“装配模块”时, 把发动机、摩托车等的零件装配过程做成动画, 使学生看到形象、动态的拆装过程。

四结论

三维设计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通过课程实践表明, 学生明显提高了零件设计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开设UG与三维设计实践课程, 培养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金英.数字化CAD/CAM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展望[J].机床与液压, 2009 (4) :159~161

[2]王全先.机械类专业人才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 :114~115

三维培养 篇8

一、老师淡化分数细改, 侧重讲评欣赏

作为学生写作的重要引路者, 教师的评改尤为重要。但在小学语文的写作阶段来说, 教师应注重的是维持孩子的写作兴趣, 增强孩子写作的自信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教师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评改思想。孩子毕竟是孩子, 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慨, 他们的写作多数来自于生活小事和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于孩子写得好的地方, 能得到老师红字标语的表扬, 或者会成为孩子写作的驱动力, 对于用词或者其他地方错误使用, 没有必要有错必改。如像前文所说的那样,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的作文, 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 笔者深感鼓励对孩子的推动作用之大。在教导孩子进行书信格式写作时, 笔者多番强调:这次的写作想要得满分很容易, 只要大家按照老师教的写作格式进行书写, 把信的格式都认真填写正确, 就能得到满分, 老师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的。听到这个鼓励,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的写起来, 然后笔者进行当堂评改, 2/3的同学都得到了我承诺过的满分。而未得到满分的同学经过二次修改也得到了满分。显然, 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是亟需机会去培养发展的。

二、学生自改互改, 学习互进借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学生要学会自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可见, 学生自评自改或者与同伴们互改习作很重要。老师在此也让学生明白自改的意义, 教会学生基本的评改方法, 使学生乐于自己的习作评改, 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的习惯。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互改。

1.教师通过作文训练的要求, 对某一例文进行全班“合作式”修改, 引导全班同学对同一篇文章进行讨论, 在修改例文实践中获得修改习作的技能方法。

2.学生自行修改, 习作的初步编创是学生们真实体现内心想法的表达,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明白想要表达的意图, 学生经过几番朗读, 再次体会, 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 想出更好的表达方式。

3.小组评改, 学生的习作水平及评改能力都有所不同, 有利于学生借鉴同伴们的写作方法, 对不同的习作自由发表意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内对写作的感受或者方式都可互相交流讨论, 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三、家长参与评改, 关注孩子写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可塑造性强的小学关键阶段, 家长给孩子营造的写作氛围对孩子也产生着巨大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 容易与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如果方法得当, 家长辅导孩子的效果远比教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辅导明显。因此, 教师大可好好利用家长这个有利因素, 让家长不失时机地担当起孩子写作的“引路人”。

首先, 教师可通过“校讯通”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本学期的习作目标, 关注学生的习作作业情况, 然后把评改写作的方法和标准发送给家长, 便于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习作评改。在家长评改中, 教师必须提倡家长以鼓励为主, 习作的好坏并不在于文笔有多好, 我们要看到的是孩子的进步, 要勤于给表扬, 给孩子信心, 才能在促进亲子关系的同时逐渐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我的家”写作中, 便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的好题材。家长在孩子的习作中能看到他们心目中的家究竟是怎么样的, 写的好的地方, 家长们应及时给予赞扬, 有错的地方适当指出即可。孩子要的是真实的内心表达, 而不是规规矩矩的文案写作。

四、结语

上述作文评改方式并不是最有效的培养孩子习作能力的途径, 孩子的学习特点千变万化, 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采取教师、学生、家长三维度评改方式, 用孩子的角度看作品, 注重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鼓励孩子多写、乐写, 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从而培养新境界的写作兴趣。

摘要:作文批改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批改方式对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也会随之改变。教师通过作文批改, 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和语文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但当前小学作文的批改形式仍较为单一老套, 实效性差。本人从“老师淡化分数细改, 侧重讲评欣赏”“学生自改互改, 学习互进借鉴”“家长参与评改, 关注孩子写作”等三维度来阐释多元化评改方式, 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多元化评改

参考文献

[1]刘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年02期

[2]李晓玲.浅析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四个维度[J].小学教学参考.2010 (19)

三维培养 篇9

一、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必要性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以及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铁路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大秦线作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2011年实现了年运量4.4亿吨,再次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输史上的记录,而2万吨重载大轴重列车大密度的开行,以及3万吨的实验,给设备养护维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运输技术以及装备的升级同时需要具备同等专业技术水平、安全防护知识、专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而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人才的招聘,这需要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人才管理体系的支持。

通过对于秦皇岛西工务段人才培养的现状的调查,铁路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仍未完善,虽然全段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长期的规划,努力为进段人才打造适应其发展的职业发展通道。然而,国企的一些陈旧理念加上管理方法的落后以及历史沿革等问题导致全段乃至整个铁路系统的人才进入渠道窄,上升通道相对封闭且人才梯度深度不够。造成了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的缺失,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人力资源管理诸多困境。以下是一组实例:秦皇岛西工务段现员1014人,具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53人,高技能人才396人(指具有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合计仅占到全段的人数的一半;大专以上学历(包括在职学历)261人,占25.74%,具有中专、 高中、中技文化程度的有624人,占61.54%,初中及以下129人,占12.72%。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铁路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养不高,人才存量的匮乏、人员的难以进入以及有效培养构成了人才培养的两大发展难题。人才匮乏、分布失衡等结构性问题也导致铁路整体向“高、新、快”发展的布局失衡,

这一人才培养现状显然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的整体结构优化。

对此,本文通过对前人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维度来分析铁路人才培养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由此设计出符合铁路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通道。以下是这三个维度的具体图示:

二、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录用通道狭窄单一,方式手段不够灵活。目前铁路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多集中于传统的以点对校的方式,招聘信息的发布涵盖范围小并且缺乏对于铁路企业整体文化以及工资薪酬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介绍,使得优秀毕业生难以获得招聘方面的信息,并对铁路单位缺乏了解甚至会导致误解,且招收学校集中于几所铁路院校导致难以获得更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铁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也需要具备受过完备大学教育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财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整体的运营管理等领域均需要复合型人才担当重任。渠道的单一也导致了人才类型的单一,同样不利于人才流量的扩容。

2. 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健全,对于现有人才的挖掘塑造力度小。基层站段对于干部职工的培训停留在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技术规章等基础培训,并且这些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提升,缺少诸如业务培训等提高企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岗前以及岗位中培训;对于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扶持力度不够。在当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铁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必不可少,这便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深造获取最前沿的技术,这不仅关乎铁路作为经济的大动脉能否又好又快地为国家输送血液, 也关乎着铁路核心的安全生命线。静态的人力资源存量虽然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生产力,但不断变革的技术技能让生产力的效率减弱,只有持续地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才能将静态的人才转化为适应形势发展的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3.铁路单位没有形成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这一点对应三维度的第三点,首先,铁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控股的产业,其本身缺乏活力,竞争力不强;其次,铁路的管理观念体系相对陈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缺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职工缺乏对于单位建设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同时,职工与单位的关系仍停留在最基本雇佣关系当中,而对于职工的管理停留在军事化的指令式服从,这种管理方式虽然简单易于稳定,但也限制了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人才的激励机制,能者和庸者的待遇差距小,职工缺乏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何谈展现自我的平台呢?同时晋升渠道的单一消磨了很多优秀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想要施展拳脚的信心,久而久之,人才流失的问题严重,且使铁路作为雇主的声誉下降,人才招募形成恶性循环。秦皇岛西工务段目前高级政工师仅有一名,而工程师与助理工程师的数量也少之又少,这便是目前人才稀缺,后备力量不足的真实写照。

三、招聘、人才培养、柔性管理三维通道的设计

三维通道设计的总体原则:打造铁路单位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动力。

1.建立全面立体的招聘通道。针对第二节所阐述的问题,扩宽人才的招聘渠道是人才培养的基石,铁路单位对于应届以及非应届全日制本科学生的招聘不应仅仅停留在毕业季撒网式的招募,而应根据所空缺的岗位以及所需职工的类型实时地进行人才的招募,建立动态的人才招募信息化平台,并将招聘的信息公正、公开地发布在所建立的招聘平台上,将招聘的人才基数扩大,通过审核简历,笔试以及面试的层层考核,甄选出符合每个岗位要求的专门型人才以及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铁路企业可以与各专业类高校签订预约式的培养方案,预先向高校提出所需人才的类型以及期望掌握的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高校根据这一方向制定更为详尽的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便获得了真正走向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这样高校便从源头为各单位孕育人才,而在毕业季单位通过双选会选拔招募符合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节省了单位培养人才的时间与教育资源,同时又有利于各单位招募到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可谓是一举两得。

2.人才的培训提升通道。人才培训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步, 不仅关乎对于人才能否“人尽其用”,也关乎人才的未来发展。对于现有人才的培训再提升,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1)为新入路职工提供丰富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让职工迅速地融入工作岗位并对整体的铁路单位有全面的了解,不仅应包括安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还应包括职业愿景的设计,以及对于铁路企业文化的了解熟悉。让新入职的职工从内心产生我为“铁路人”的自我定位。职前培训要做到让新职工迅速建立与同事以及工作团队合作关系,并且消除新到一个单位所具有的焦虑感。

(2)建立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与新职工的互动体系。老职工是每个企业所应珍视的财富,单位可为每位新入路的职工选择一位甚至几位“领路人”,而“领路人”的职责在于迅速的地帮助新人融入正常的工作,而新人在初期考核期间的表现同样纳入老职工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便解决了老职工担心位置被顶替的担忧。同时经常召开优秀人才的经验分享会,激励新职工更好更完善的工作。

(3)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针对化的培养。根据铁路单位战略目标以及人才自身的人力资本的考量,将所招聘的人才分为管理型、技术型以及技能型人才。一是对于管理型人才,包括现有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要进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培养其管理的创新能力,更好地激励周围职工的工作效率。二是对于技术型人才,重点培养其对于新技术的立项攻关能力以及对于现有技术的熟练程度,通过现有的技术力量传帮带、通过技术职称的晋升,提升技术队伍的整体能力。三是对于技能型人才,应该根据文化程度进行分层次的基础技能培训以及文化素养培训,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实务能力并为其提供继续发展的机会。

(4)为专业人才提供全面的继续教育机会。利用铁路的整体资源优势,与各大高校对接,开展短期与长期的培训班,不仅为职工提供学历的进阶,也将提升管理队伍以及职工的综合素养。

3.柔性管理的全面发展通道。铁路企业历史传承下来的半军事化管理理念以及国有企业政企合一的企业管理体制,使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弹性,目前的刚性管理更多地用规章制度约束职工的行为,强调制度为核心,僵化的管理模式导致的必然是职工积极性的下降。而柔性管理更强调以人为本,以职工为着眼点,完善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解放个性、挖掘潜能,为每位职工营造积极畅通的发展环境。

(1)激励机制的改革,职工激励机制是现代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能激发职工工作潜力,增强职工对于单位忠诚度的重要方法,而目前铁路单位基本缺乏对于职工的激励,职工的工作相对稳定,但也使职工缺乏晋升的动力以及工作的活力,绩效考核力度的缺乏又使单位出现大量的冗员难以解决,而这严重影响了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健全绩效的考核机制,对于日常的工作要有详细的记录保存,为每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绩效档案,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并健全段内优秀人才评审体系,对一年中获得优秀成果、优秀述职报告、优秀论文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加强岗位的流动,将在绩效考核中的表现纳入流动的机制,让职工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效力。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最大化地减少单位中的冗员,这样才能在每个岗位分配到数量以及质量合适的人才。

其次,要建立通畅的晋升通道,有完备的人才发掘体系,在重要的岗位上敢于使用新人,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以及自主性, 摒弃传统的以资历取人的晋升方式,通过考核与推荐的方式让人才不拘于小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用。同时,职位晋升作为一种激励的方式增强职工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

最后,薪酬的设计有待科学化、规范化,而薪酬体系的设计主要涉及薪酬的水平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构成,而这其中薪酬的结构最需要改革,结构的调整包括将薪酬与职工绩效相关联。绩效激励模型认为:职工的努力会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工作绩效提升会得到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会带来职工的满意度提高,从而形成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而薪酬管理正是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 通过奖金的再分配,突出业绩、成果、年终评选,激励职工创造更好的业绩,通过奖金的分配与绩效挂钩薪酬结构,有助于对于人才的持续激励,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2)企业文化的建设,现代的管理体系认为让职工长久地保持对于企业的信任忠诚,不仅仅需要高的薪金待遇以及发展机会,同时需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去感染每一位职工,这便是一种更长效的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首先,建立企业的诚信文化,让诚信之风树立在工作当中;其次,建立宽松的工作氛围,“以人为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及知识竞赛;最后,发挥党建、 工会、团委的职能,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一线。

四、结束语

“招聘、培养、柔性管理”三维通道,从源头上发现人才,从过程中培养人才,并且从制度上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摘要:文章分析了铁路企业人才培养的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障碍,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三维通道——招聘、培训、职业规划,通过对于人才的发掘,培养,再到人才的激励以及忠诚度的养成,全面打造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铁路企业培养坚实的人才队伍,实现铁路企业的长久可持续性发展。

三维培养 篇10

迄今为止, 在立体环境中培养细胞的尝试已有不少, 其支架建造大多采用琼脂糖、胶原纤维或是基底膜。它们模拟三维现状的灵活性, 以便进行比利用“二维培养皿”更贴近现实的试验。但是所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 即它们的组合是非均一的, 孔径大小具有偶然性, 因而在结构与生化方面性能欠佳。

Mastmeyer教授科研团队的目标是, 为细胞的培养, 研发有明确定义的三维生长基板。细胞在其中不是偶然、而是仅在一定的位置附着, 如此可以利用其对外部几何形状环境的依赖, 对细胞形态、细胞体积、细胞内力量发展或是细胞分化等参数做系统规定。这个成果为今后有目的地培养生物组织——如再生医学所需要的那样——而较大规模地制造三维培养环境非常有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维培养】相关文章:

“三维一体”——健康人格培养环境的研究09-10

器官模拟物的三维培养技术解析论文04-18

三维技术06-09

三维格式05-01

三维投影05-02

服装三维06-10

“三维”理念06-11

三维地形06-24

三维优化06-27

三维零件07-06

上一篇:区域聚类下一篇:水泥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