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把握

2024-08-02

节奏把握(精选十篇)

节奏把握 篇1

一、快慢有序, 浓墨重彩

快和慢是针对教学进程的速度而言的。教学进程的速度是对教学量的规定的概念, 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唱、演等能力的主阵地,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尽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果快慢失调, 学生紧张过度或松弛过度, 就会因此而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切忌抢时问、赶进度, 造成课堂教学整体节奏的失调, 让学生吃“夹生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 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是有“序”可循的, 是渐进的。因此, 教师要从整个教学计划、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对教学重点要浓墨重彩, 要突出讲反复讲而对次要的、学生易理解的部分则应轻描淡写。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突出重点,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快慢有序。

二、灵活多变, 敞开思路

所渭“动”, 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 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 要敞开思路, 广开言路,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所谓“静”, 是指由于某种教学目的的需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 以便让学生积极动脑, 思考问题。动是思维的外在表现, 静是思维的内化深人。好的课堂教学态势, 既要有动, 又要有静, 动静相宜。但是动并不意味着热热闹闹, 乱动一气。而是动中有静, 动中含有让学生深思熟虑、冷静思考的因素;静也不是松松垮垮, 没精打采, 而显静中有动, 让学生在不出声的前提下积极动脑, 启发学生思维的要求, 又是教学节奏所必须的。只有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灵活多变的和请的节奏美。

一堂英语课要获得成功, 教师要研究学生, 要研究学生心理.要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的,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落实到一堂课的安排, 要在教学设计上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以动静相生的节奏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有时要“动”, 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等,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 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等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由动转为静,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缓冲, 从而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了知识。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 精力旺盛, 学习热情高涨, 教学效果甚佳。

三、掀起波澜, 起伏有致

“起”,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 师生情感交流最灵通的高潮状态;“伏”, 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平稳, 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一起一伏的节奏, 将学生带入起伏跌宕的教学艺术情景中去, 使学生享受教育艺术的美。英语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 必须注意方法的多样、思维的起伏、形式的变化, 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调整, 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不失时机的掀起教学话动的“小高潮”, 并全力把教学的重点推向“大高湖”, 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设置波澜, 忌“平”忌“淡”、也应该给学生留下“空白”, 忌“直”忌“浅”。这样, 丰富多彩、新颖持久, 起伏有致的活动形式, 有力地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节奏感,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气氛优美, 张弛错落

“张”就是紧张, 急促, “驰”就是轻松、舒缓。如果英语课堂教学一味地“张”, 会造成学生紧张的心理, 影响其学习效果;如果一味地“弛”, 学生会精神涣散, 影响其听课效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课堂都是一个调子, 平铺直叙, 像流水般地淌, 淌, 淌, 学生就会感到乏味, 打不起精神。”

“购物”这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且学生平时就已积累了许多有关生活用品的单词, 围绕该方面知识组织竞赛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使用的能力。然后笔者播放一个多媒体有关“购物”的课件, 为学生展示一家购物中心内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 (标明单词) , 这步巩固了学生刚才所写单词, 并配上一首优美音乐, 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得以缓和,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暂放松。这样的课有张有弛, 形成了鲜明的节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握跳槽的三大节奏 篇2

时间节奏

“年底不太适合跳槽,春节之后为最佳时机。”成都人才市场信息部负责人吴传杰老师十分肯定地说,跳槽应该和人才市场需求的节奏合拍,一般说来,10月之后人才市场的需求转淡,提供的职位相对较少,这就缩小了跳槽的选择范围,而春节之后人才市场复苏,大量企业的新年招聘计划开始实施,岗位充足,为跳槽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更何况,如果在绩效年终结算之前走人的话,原公司的年终奖可能拿不全,而新公司也不可能为一个新人提供丰厚的奖金。”

在年龄层面上,吴老师认为刚刚毕业出来的人多跳几次无可厚非,这样可以多为自己积累经验,治治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是而立之年以后就不应该频繁跳槽了,这个时段应该准确自我定位,尽可能大地发挥能力为要。但是无论何人、无论跳与不跳,切忌“主要工作处于二流水平,而其他能力都非常好”的状态,要让工作成为自己最大的本事。

任务节奏

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人的一生总会在特定时间发生一些大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时间。当某些社会时间到来时,很多人感觉到压力,觉得任务突然多了起来,尤其是中青年朋友,社会时间交给他们的任务与本身的工作任务交织在一起,不少人都会乱了方寸,并将之归纳为职业危机,萌生跳槽之念。

“其实,通常所说的中年职业危机不存在。在面临多重任务的情况下,准备不足的话就容易解释为职业上的压力。”人们想问题有时候是用情绪在想,这样的思考往往是模糊的,比如评价《满城尽带黄金甲》,喜欢或者不喜欢就一句话,但是如果坐下来用笔写出一二三来,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刘向明教授建议,在多任务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任务用笔一项一项列出来,通过研究任务的变化来决定自己应该作何变化,如果跳槽确实是最佳方案就果断跳槽。

态度节奏

虽然跳槽已经成为司空见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都不太赞成为跳槽而跳槽的做法,尤其是“地皮还没踩热就跳”的“蝗虫”一族。“每个岗位都应该有相对稳定的时间去适应,去熟悉基本职责和技能,了解企业、行业的特点。”通威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加瑜认为,不管做什么,“蝗虫”一族都让企业不那么放心,从他们自身来讲,没有扎根到企业、行业,也难以做好工作。

在李加瑜看来,跳槽者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处于职业未定型阶段的人,他们的跳槽应该根据职业规划来进行,不要简单为公司的名气、薪酬的丰厚而跳,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企业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一致、自己发挥的平台空间等;第二类就是职业已经定型的人了,个人发挥平台和满意的薪酬对他们来说是并重的。

另外,跳槽时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可取。新加坡伊顿教育集团正在为即将在成都开园的国际幼儿园招兵买马,市场经理袁俨这段时间几乎天天都能接触到欲跳槽到伊顿的幼教人士,但他“最不欣赏的就是徘徊不定的人”,反复在新单位的好与不好的因素之间犹豫,是浪费双方的时间。

把握好生活节奏 篇3

肖泽萍,女,1966年6月20日出生。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请补充业务方面的主要成绩,约100字。)

春节将至,许多人开始拟定计划,把七天长假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天接着一天的探亲访友,彻夜不休地打麻将、唱卡拉OK或跳舞,把外出旅游的回程票订到上班前夕……原本的“放松”可能成为了“放纵”,既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反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现代人之所以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的观念不仅印在脑海里,已溶入血液中。“快节奏”在某種程度上会使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明显增加。举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在一些突发的重大灾难如美国“911”、印尼的海啸或空难、矿难、火灾、车祸后,亲身经历者大都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因为重创在他们的大脑组织结构上留下永久的"疤痕"……但除了这种"重创"之外,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引发的诸多心理应激因素积聚到一定的时候,同样也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人群涉及到各行业、各阶层、各年龄段。以抑郁症为例,北京、上海两市的抑郁症患病率已高达到4%-8%;在上海,各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已高达39.7%,接近四成。

再举一个例子:某高校一青年教师因工作出色,获得到香港进修的机会。在香港,他硬是把别人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1个半月内就完成了。鉴于他的突出表现,港方决定延长其工作时间,孰料刚接受邀请,身体就"罢工"了:突然间出现胸闷、胸痛、心区难受、头昏眼花等"焚尽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所谓"焚尽综合征",心理学上将之定义为:在过度工作后不作相应调整,导致精力殆尽,即使面对有兴趣的事也提不起精神,只感乏力、倦怠……

压力无处不在,而适当的压力有正面作用,但切不可积聚压力。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把握好生活节奏,在工作之余形成一个生活调适的平台,注重享受精神生活,建立好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慢一些、悠着点:如在快节奏的工作之外,不妨找三五知己,喝喝茶聊聊闲话,或看个展览,听听音乐;平时多问自己"我愉快吗?我开心吗?”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周末要学会丢开工作,与家庭成员休息嬉戏……

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篇4

一、善置情境, 制造学习高峰体验

不可否认,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学生喜欢上数学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这就是学习的高峰体验, 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愉悦感是催动他前进的原始动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置情境, 调整学习节奏, 使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高峰体验。

【案例1】苏教版小数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 (案例来源于2007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观摩) , 下面这个环节是教师在组织练习的实录。

1. 师: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 他一直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 2) , 你知道他是谁?

生1:他是钟鑫。

师:判断正确吗? (生齐答:正确)

师:接下来, 请大家来夸夸小伙伴。

出示:我要夸的同学在第 ( ) 列第 ( ) 行, 用数对表示为 ( ) , 因为他 (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我要夸的同学在第8列第2行, 用数对表示为 (8, 2) , 因为她学习非常棒。

师:判断她是谁?

生 (齐答) :她是张瑜。

张瑜: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肯定。

……

2. 师:

我还要夸一夸听课最认真的同学, 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4, Y) , 他是谁?

生: (鸦雀无声, 没反应)

师:他可能是谁?

生:杨波。

生:吴蔚。

师:他可能是谁呢?请站起来让大家向你学习。

(第4列同学陆续地全站起来了)

生:第4列的同学都有可能在教师的夸奖之内。

师:我很想夸夸坐得最端正的同学, 他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X, 1) 。

他可能是谁呢?能和老师心有灵犀吗?

(第1行的同学自豪地站起来)

师:大家同意吗?为什么?

生:因为第1行的同学都有可能被夸到。

师:我最喜欢的同学, 表示的数对是 (X, Y) 。

(全班同学都兴奋得站起来)

师:是呀, 对每个同学, 我都一样喜欢, 一样欣赏。

反思:学生在新授环节已经有所疲惫, 精力自然有所分散, 教师在这时把所学的内容与课堂组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维持了学生的注意力, 缓解了学习疲劳。“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 他一直积极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其他学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稀释了学习的紧张感, 使学习的节奏慢了下来。接着, 教师逐渐加快了提问的节奏, 加大了问题的难度, 不断把教学推向高潮“我最喜欢的同学, 表示的数对是 (X, Y) 。”结果全班同学都兴奋得站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教学案例, 由于执教者深谙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规律, 不断调整练习的节奏, 舒缓结合, 使学习活动出现了高潮,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对表示位置学习的兴趣。

【案例2】教学《圆的认识》, 课件演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师出示两个钉绳工具, 找两个学生与教师在黑板上比赛画圆。可是, 画好以后学生发现老师画得很圆, 两位上来表演的学生却画得不圆, 并且速度很慢。

师:怎么回事呢?你们有什么要讲的?

生:我们的线有弹性, 可以拉长缩短, 不好画, 您的线始终是一样的。

师:那么, 画好一个圆, 关键是什么?

生:绳子的长度始终要保持一样长。

师:用圆规画圆, 用钉绳画圆, 这些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要确定一个点。

生:长度不变。

师:你所说的长度在哪里。

生:两脚之间的距离。

生:这个绳的长度。

生:都要旋转一周。

师:固定的一点、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一些名称。你们知道吗?……

上台画圆的孩子一定会产生这样疑问:为什么我们画得不圆, 而老师用一样的工具却画得这么圆呢?仔细观察后他们发现绳子“弹性”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 自己在画圆时绳子的长度忽长忽短, 不好控制。通过这个画圆的过程, 在这个高潮迭起的课堂中, 孩子们认识到了圆的本质。

二、以情催情, 调整节奏适应学生

“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教师应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 以自身的语言、姿态、动作、表情为主要手段, 使他们精神振奋。在常态课上, 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十分民主, 学生就会比较放松, 积极性会比较高。尤其是在低年级, 很容易出现学生提前把解决问题的结果与过程提前“爆料”出来, 教师驾驭起来很困难, 如果不加以控制, 就容易把原来的“师灌”变成了“生灌”。如何使教学节奏慢下来, 避免一些学生处于课堂边缘的位置, 而不让其他学生感觉到教学节奏太慢,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践智慧。

【案例3】教学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再量一量, 看估计得对不对, 用毫米做单位各是多少。估计线段长度的方法是让学生一厘米一厘米地在线段上标出来, 估计大约是多少厘米。这道题既涉及有关长度的基础知识, 又涉及测量和估计线段长度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A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报得的结果非常精确, 而A老师却没能意识到学生没有进行估计, 而是直接用尺子去测量了事。一个训练学生估测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放过去了。

B教师同样是教学这道题, 在实施教学中, 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进行估计, 而是直接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师组织同学之间开展互猜游戏。一位同学随机画一条整厘米数的线段, 记下长度, 让对方去猜, 猜对者获胜。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小小的变动就让估计线段的长度落到了实处, 并且加大了练习的强度, 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三、张弛有度, 使学生能静思冥想

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 常见的景象是学生一分钟或者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一道题, 然后等着老师评价、反馈, 再做题, 再等着评价、反馈, 如此平行循环是有局限性的。固然, 这样可以让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也促使那部分拖拉的学生抓紧时间。但从长期效果来看, 学生形成的注意力是一种短、频、快的注意力, 很难持久。这样对学生思维的长度和深度的延伸是有害的。前面新授学习可以适当地快节奏, 后面的环节中, 老师可以延长做题时间, 让学生有较长的静下来做题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做完后再集中反馈, 动静结合, 给孩子们静思冥想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案例4】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 创设旅游的情境组织学生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本身这个情境是有些“闹”的, 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 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在此时安排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练习比较好, 比如课本上的试一试, 把指南针上的各个方位填写完整。可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却安排了一个非常吸引孩子眼球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捉迷藏的判断方向的练习 (如下图)

《把握学习新节奏》教案 篇5

1、知识: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刻认识的适当的学习方法将会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创造出一片学习新天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习管理者

2、难点: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观看视频《童年》

师:看了这个视频后,或许很多同学深有感触。诚然,童年是美好的,是无忧无虑的。但人总是要长大的,我们现在迈入了初中的校门,要开始我们新的生活。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拥抱这个全新的世界呢?

二、教学授新

《小洁的烦恼》贯穿课堂

1、初中学习新特点

烦恼一:进入初中之后,我发现学习的科目增加了,作业也多了很多,而且老师讲课的速度也很快,我真担心会学不好。

问:(1)在学习方面,你和小洁有类似的困惑和问题吗?

(2)你能说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同吗?

小结:初中学习的新特点:

科目增多.知识的难度、广度在加深,老师讲课速度快,自学能力有了 提高,学习知识的范围扩大了,课堂以外的知识需要大量涉猎。

2、做学习的管理者

烦恼二:小学时我的成绩不错,可是到了初中,尽管我一直很努力,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没有以前好。是我骄傲了吗?是我不好好学习了吗?

问:(1)你有过和她相类似的经历吗?为什么我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师:我们通过几个生活场景来看看小洁为什么成绩没以前那样优秀?

诊断:情景一:小学时妈妈帮助我把每天的学习都安排好了。到了初中以后,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帮我安排学习,制定计划、检查作业、整理笔记。我认为:有了妈妈的帮助,我省却了很多麻烦,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事情,还能够使我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问:你如何看待小洁的学习习惯?

小结:要学会自主学习。要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

情景二:我每天作业不多,可是每天都写到很晚才睡。原因就是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玩。

问:你如何看待小洁的学习习惯?

小结:要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方法

延伸拓展:学习“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研究最佳记忆效果

情景三:我放学后总是先看电视,看完电视后九点多才开始写作业,一写就到深夜,第二天上课犯困,不能集中精神,影响听课效果。

问:你如何看待小洁的学习习惯?

小结:科学安排时间。进入初中学习后,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深,因此科学、合理、具体的制订好学习计划,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延伸拓展: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总结:做学习的管理者就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这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烦恼三:我看见同桌张晓在自习课上背英语单词,我也跟着背;看见他在做数学作业,我也把英语书放下,开始做数学作业。一个月下来,张晓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但我的成绩却止步不前。

问:(1)为什么同样的学习方式,却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呢?

(2)你能帮小洁想想办法吗?请你给她一些好的建议。

小结: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延伸拓展: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4、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

烦恼四:语文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了,越学越有信心!数学老师上课太严肃,没意思,上课不想听,作业不会做,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下去,我的数学成绩肯定要下降了。

问:(1)小洁是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喜好的?

(2)如果你是小洁,你会怎么办?

小结:老师也有自己的个性,这在他们的教学中会自然反映出来。我们要积极沟通,增进感情;调整学习状态,适应老师的教学,感受老师的独特魅力。

延伸:完成《老师教学风格清单》

三、教学总结:

(1)黑板小结教学内容

学习新特点

做学习的管理者

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篇6

【关 键 词】 教学节奏;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实践证明:凡是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师,必定善于控制教学节奏。课堂教学采取适当节奏:一张一弛,张驰得法: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新颖多变,起伏和谐。可以撩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能力,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现。下面谈谈如何运用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

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

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而言,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要求更是“快”,而这个“快”又是相对的,也需要“慢”。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节奏密而不疏,学生就会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一般说来,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导人,语言操练形式的转换,教学中的过度和衔接,教学环节的变替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浅易的内容,教师可简略地讲,节奏宜快,还可以“跳跃”,让学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厌烦尤其是教师发出指令、评价性语言等,更应简化语言、加快语速。但是如果盲目追求过快的节奏,学生的各种感观难以对其充分感知,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进程,思维无法拓展,造成“消化不良”,效果适得其反。如果疏而不密,学生就会因过于松弛分散了注意力,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阻碍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分配时间。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节奏宜缓,缓而不松,疏而不虚,多层次、小台阶分步训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理解消化。这样的教学节奏,高低起伏,张弛得当,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高中英语阅读第一册(下)Unit22 Britain and Ireland Passage 2 British Festivals时,笔者设计的课件第一步是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给出相应的单词,因为本课单词多,枯燥,很难用英语解释,让画面快速闪动,引导学生快速认读、感知和领悟单词。接着多媒体课件呈现一组东西方不同节日的庆祝画面,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根据课件创设的情境,学生能迅速调节大脑神经和情感节奏,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快速感知本课的话题是与节日有关的,并全力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判断、归纳推理等能力。因此,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教学的坡度,笔者设计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确保课堂设计层次分明,节奏快慢结台,讲解详略得当,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善于把握学生心理节奏

节奏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人体中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是一起一伏、川流不息、自成节奏的,这种生理节奏又引起了心理节奏,即情绪的起伏、注意力的張弛。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节奏以紧张些为好。比较紧张的节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状态,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教师还须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来调控教学节奏。如果不少学生因熟悉正在讲析的教学内容而表现出松懈情绪,教师就要加速节奏,让学生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绷紧思维的弦,动脑筋思考问题,紧张起来。如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各种快速阅读技巧,用略读、扫读、跳读等处理文章中浅显的内容,查找相关信息。

三、恰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凡是比较好的课堂教学,其教学节奏必定是波澜起伏,清新活泼,张弛得当的。如果40分钟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定会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每堂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变换课堂教学结构,有时采用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纵式渐进的教学结构,有时采用横向联系、分层讲析的横式并进的教学结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讲练法、听说法、交际法、讨论法、辩论法、发现法、情境法等。一般说来,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两三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来调控,都必须使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传送到教师,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恰当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节奏变化活泼,富有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控制论的反馈原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丰富多彩、新颖多变、起伏有致的活动形式。并且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英语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于忠生. 教学课例评析[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纪大海. 论教学节奏[J]. 中国教育学刊,2000(4).

[3] 金绍荣,肖前玲. 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四要义”[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7).

如何把握散打中的节奏 篇7

节奏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奏表现形式。因为事物都有它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运动、变化、交替、转换, 就在形式上表现出了节奏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事物就体现出不同的节奏形式, 但各种不同事物节奏的形式变化, 都符合相同的变化规律, 这种周期性的变节奏化, 则形成了事物的节奏变化的中心环节, 是节奏变化的中心枢纽, 它决定节奏变化频率的高与低, 是区分对立双方的界限, 它是看不见、摸不见的, 只有通过节奏的变化, 才能表现出来。

1、节奏在散打中的重要性

散打中的节奏是随机的、复杂多变的、不和谐、不稳定的。散打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互以对方的技击动作进行斗智、较技, 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其节奏体现在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攻防速度、攻防的转换和相互制约, 踢、打、摔立体攻击, 攻防瞬间转化, 以及各种攻防技战术的变化。运动员要争取主动, 夺得比赛的胜利, 必须在比赛中控制节奏, 运用节奏变化达到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正确地把握节奏, 可减少体力消耗和无效行动, 对于在剧烈的散打比赛中夺取胜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散打比赛的节奏是战术灵活多变的关键, 是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场上战术意识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散打运动实践证明:谁能在比赛中运用节奏变化调动和压制对方, 控制场上节奏, 谁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 散打比赛节奏掌握得好坏, 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的攻防能力和比赛水平。

2、散打的技术节奏

散打踢、打、摔各种技法动作繁多, 不论是单招还是组合连招, 都存在着节奏。散打比赛中的技术运用, 按攻防性质可以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散打的主要进攻技术:拳击, 踢, 快摔技术等;防守技术以距离防守和躲闪较为常见。散打比赛中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反应时间、打击速度、保持距离、打击力度以及组合动作的稳定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通过与国外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等搏击术的比较总结散打技术动作特点, 可以用“快、准、狠、稳”来表述。“快”是指速度能力, 表现在运动员应变、判断、启动、变化、技术动作完成几个方面。速度的快慢是把握反击时机的决定性因素。“准”指准确性, 指动作发出后击到对方时, 自己发力点与攻击的有效部位的准确程度。“狠”指对动作力度的把握, 发力的效果以及打击效果。“稳”指稳定性, 包括技、战术的稳定性和保持自身平衡的稳定性两个方面, 稳定性关系到动作的质量好坏, 战术意图的运用以及反击机会的把握。在比赛中, 情况是瞬息万变的, 运动员双方始终处于发挥与反发挥、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对抗之中, 所以运动员能成功地保持自己的动作节奏, 破坏和干扰对方的习惯动作节奏, 对于提高攻防效果、把握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比赛中, 任何运动员的动作节奏都不可能不受对手的干扰, 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能及时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节奏。如在踢击时突然加快或有意识地放慢速度与对手的防守形成“时间差”, 就会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由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差异, 其动作节奏也千差万别, 也就反映出运动员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3、散打的战术节奏

散打比赛中运动员之间激烈对抗, 场上形势变化无常, 攻防转换节奏非常快。控制比赛的节奏成为取胜的关键。因此, 运动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采用不同的战术把握比赛。进攻是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打法。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把握进攻的节奏, 是取胜的关键。要掌握主动权, 就要运用多种进攻形式, 如佯攻、速攻、抢攻、退击等, 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各种进攻战术的交替运用和衔接关系实质上就是掌握节奏的关系, 具体体现在对攻守技战术的选择和运用上。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能审时度势、沉着冷静, 根据临场各种因素的变化, 精确分析、判断, 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克制对手, 而不能墨守成规。要机动灵活地运用快节奏的速攻或慢节奏的打法, 掌握快慢的辩证关系, 从而选择到和创造出最佳攻击时机, 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提高进攻活动的效果。

“防守反击战术”是散手战术里最为有效的战术, 在比赛中化被动防守为主动的进攻方式, 此种战术在应用时一定要善于把握时机, 趁对方尚未完全做好防范的情况下进行突然的打击。这种转化越突然越好, 也就是说防守节奏变化越鲜明越好。关键是时机把握, 怎样化解或打破的攻击, 从而给予反击。在寻不到进攻机会双方处于对峙或防守状态时, 此时要处处设防, 即有意识的主动变换步法、身形、速度、攻防技术等, 给对手造成心理影响, 用节奏变化来调动和压制对手, 扰乱对手的进攻节奏, 破坏其正常的技术发挥, 捕捉战机, 施以快速的反击。根据对手进攻的距离、速度、攻击角度、击打部位等把握节奏, 迅速而又准确的加以反击, 就要求运动员熟练掌握散打技、战术的核心规律, 对付各种攻击手段和防守反击的技、战术;提高技术动作的合理性, 特别是动作之间的衔接要精简、实用, 从而提高反击速度。总之, 防守反击的节奏就是要打破对手已经建立的进攻节奏, 转换成适合于自己的节奏。

4、提高影响散打节奏的各项素质

4.1 提高综合身体素质

散打运动的激烈对抗中所有技术、战术的发挥都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前提的。散打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力度、距离、速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是身体素质 (包含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 在比赛中的具体体现。在散打运动中身体素质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抗击打能力, 在训练中要进行专门的抗击打能力训练, 当身体遭受对手打击时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清醒的反应, 能否迅速恢复关系到比赛的最终结果。因此, 运动员各方面的综合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要求, 自身的技术特点在平时的训练中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时, 才有可能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自身的比赛节奏, 以达到控制整场比赛的节奏, 不失时机的发挥自身的特点风格赢得比赛。

4.2 提高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术和战术控制主动权的有力保证。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失控, 必然导致自身的节奏受到影响, 容易让对手把握主动权, 控制比赛的节奏。调整好心理, 对比赛的节奏运用起积极作用。意识是行为的先导, 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 散打比赛中意识支配着行为影响着比赛的节奏, 运动员需要统一意识与行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赛的节奏。

5、结论与建议

5.1 鉴于散打节奏的重要性, 运动员应该对动作节奏和战术节奏同等重视, 真正的掌握散打节奏。

5.2 增加适应比赛多变节奏的训练, 使运动员建立起适应多种不同节奏的运动节奏感。

5.3 加强散打的心理训练, 把握好散打比赛的节奏, 控制好节奏需要很好的心理品质。

摘要:节奏是武术散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谁能在比赛中控制节奏, 运用节奏变化来控制对方, 谁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最终赢得胜利。因此, 能否把握节奏对散打运动员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作节奏,进攻节奏,防守节奏,武术散打

参考文献

[1]张山等.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2]李明森.散打战术应用[J].中华武术

口译的节奏控制和删略的把握 篇8

双方出于时间和效率之要求, 当然不希望口译者拖泥带水。所以口译的过程考量的是口译者的敏锐, 速度, 记忆力程度。对于刚出校门, 初次踏入口译工作领域者来说, 往往由于口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加上各级领导到场, 性格上羞于大场合讲话;还有因同行或者懂得一些外语的人到场。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口译者的严重心理负担, 自信心受挫。缺乏实战经验的口译者如果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丢面子, 往往是片面地追求流利, 有点像脱了缰绳的野马, 出了门就飞跑。管翻不管懂。慌慌张张翻译出来的结果是来源语内容面目全非, 准确性大打折扣。

本人根据多年口译实践, 提出口译工作者如何把握翻译的节奏和控制现场局面以及可否对中方话语的删略提出一点看法。

1 先慢后快, 慢中有快, 快慢结合

中外双方到场会晤洽谈时, 首先要介绍双方到会者的身份, 职务, 学衔。讯息传达的准确与否;介绍的顺序是否是由高职位到底职位, 都对会谈效果有直接影响。如果主宾做了准确介绍, 而口译者对行政概念不甚清楚, 用词不当, 会谈开始的气氛就会逊色。恰当的翻译会使得到会者产生愉悦。否则被介绍者会心中不悦, 有不被尊重或不被重视感觉。高的职位翻低了, 会晤的另一方会有被怠慢感觉, 底的职位翻高了, 会影响会谈的严肃性。不同部门的领导到会自然涉及会议的主题和范围。因此, 初次踏入口译工作领域的, 会谈开始之前就要搞到双方到会者的名单, 眼睛扫过几秒钟。做到心中有数。参会的核心人物的介绍翻译速度要慢, 绝对准确;属于学术座谈, 到会者的研究方向, 学衔务求准确;政府拜会, 边界会晤, 领导的职位, 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职务要明确传给对方;如是经贸合作, 务求各部门人物一一说明。这样做是为双方有的放矢, 晓得自己的业务由谁来负责, 谁是具体经办人。既然双方到场人物介绍是会谈重要一环, 要慢中有快。多数情况下, 会后中外双方会自己找合作对象, 因为有些交流是商家直接对接。

会议主持者开场白会有激情话素, 口译者在翻译一开始要用中速, 中速的好处是给那些讲话略为紧张者, 特别是脱稿即兴讲话者帮了个忙。中速会给讲话者镇静作用, 使对方有了构思下段话的时间。反过来讲话者不紧张了, 也会对口译者自己从容地组织句子也有好处。如果讲话者的内容多为友好, 友谊之类的寒暄语, 口译的速度可加快。属于中方欢迎和答谢酒会场合时, 口译要以快为主。人员介绍口译要中速, 祝酒词力求快。拖泥带水自然影响到会者美食品尝扫兴。一般说, 宴会期间, 中外双方都有可能在兴致正旺时, 突然流露出新的合作打算, 尽管多为探索和意向性, 口译速度要降下来, 要记录下来, 备汇报用。

2 权重决定口译的速度

何谓权重。根据组织学概念, 权重即根据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小分别赋予的不同数值, 代表评价内容准则的重要性程度。如果是在外交会晤场合, 那么, 双方到场的人的身份是关键, 介绍要慢, 力求准确。商务洽谈时, 例如价格, 产量等数字务必绝对准确。速度一定要降低, 力求到会每位参加者都听清。以利于双方讨价还价。因为它关乎着谈判双方的利润。然而数字翻译往往是口译难点。口译者此时心绪不可浮躁, 速度慢下来时, 双方都会理解, 这恰恰见证了口译者的老道。外贸订单的交货期的时间极为重要, 务必慢速使双方明了。合同条款, 索赔说明等也要慢速度口译, 不能模棱两可, 没听懂讲话方意思, 要请其解释, 以免意思搞拧。

总之, 口译的第一标准是准确。如果译员只追求速度和流利程度而忽视了准确性, 那口译的质量不能保证。严重地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 准确性在口译中是第一位的, 越是资深的翻译, 口译的速度越是沉稳。只有准确无误地将一方讲话的内容传递给另一方, 才能真正达到口译的目的。准中求快。

3 口译的删略的把握

口译是双方语言交流的载体。是一仆二主, 要忠实于来源语, 也要对得起目标语言。译员是双重语言符号转换的“中介人”。忠实于内容是对口译的起码要求。我们谈口译对内容的删略是相对而言, 一是看场合, 二是看沟通双方对象。无论是会谈还是一般性会见, 如果多位讲话者内容无非是礼节性, 友好性的好客之词, 雷同之处可删减。如果是酒会上某些官员出现了酒后的语言上逻辑混乱, 口译可以略翻甚至不翻。从维护国家荣誉角度出发口译可以“偷工减料”。

此外, 如下情况可删减, 甚至拒绝翻译。改革的开放扩大了中外民间交往。许多国人接触外国人热情的温度甚高, 在中外民间交往过程中, 有些国人很想快速把个人意愿, 目的表达出来, 但无交流工具, 无奈, 只有借助你来翻译。这些国人自然没有学习过外事守则, 不懂得内外有别, 还要迫不及待地直白自己愿望。譬如希望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啦;暗示外国什么东西好而中国见不到, 语言流露对国外生活羡慕有加;有的求偶心切, 直接向外国异性表达爱意。诸如此类有损国格, 人格的交流内容口译者有责任拒绝翻译。

结束语

口译工作是艰苦的工作的, 口译会涉及多种专业, 多种场合。刚出道的口译者要牢记外事守则, 以免个人犯错误, 给国家造成损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提高, 要多向同行, 经验丰富者讨教。识别口译内容的主次, 逐渐就会自如地掌握口译节奏。

摘要:口译的流利和准确性之间关系的协调;对来源语的删略处理得当否, 是对口译者实践经验的考量。口译者根据外事场合的规格, 身份, 内容, 气氛等因素, 来确定口译节奏。根据口译的职业原则来把握内容翻译的删略。

关键词:口译,节奏,删略

参考文献

[1]Die grundlegende Theorie von Uebersetzung 2009 Pro.Dr.Gun-ther Hiller.

节奏把握 篇9

一、教学语言应有轻有重、有疾有徐

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化的教学语言, 不仅要做到简练、严谨、富有逻辑性, 而且要根据选择材料的内容不同, 做到有轻有重、有疾有徐。比如对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 教师在讲述时可以适当加快语速, 放轻音量。而对教材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 教师应该提高分贝, 放慢语速,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一课时, 笔者结合案例, 从小明钱包被偷的事件进行导入。在这一环节, 应适当加快语速。在随后的过渡语句中,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要学会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笔者适当提高了语调, 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也为导入新课做了准备。在最后的归纳、总结环节, 笔者放慢语速, 并语重心长地强调, 拥有一颗警惕的心, 一个智慧的头脑, 才能让侵害远离自己。

通过在教学语言上把握节奏, 注意轻重张弛之分, 渲染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内心相应的情感, 摆脱了政治课说理的单调与乏味,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应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如讲解、谈话、小品表演、视频欣赏等等。如果教学方式单一不变, 容易使学生早早产生听课疲劳感,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可以交替变换使用教学方式, 动静结合, 让学生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参与课堂教学,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会调控情绪》的教学中, 笔者首先引用了“秀才与棺材”的故事, 引出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恼, 如每天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一时间, 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做个问卷小调查:你和自己很久没联系的好朋友约好周末一同去打球, 可就在你刚准备要出门的时候, 天公不作美, 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 你会很生气, 还是会平心静气地和朋友改约或作其他安排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人的情绪原来是可以调控的。最后再结合课本66页的内容与学生一起为排除不良情绪出谋划策。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穿插了讲故事、自由谈话、合作探究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内容安排应疏密相间、有张有弛

疏和密是针对教学活动信息量而言的。疏给人以轻松、从容之感, 密则容易使人感到压力和紧张, 课堂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感受, 只有做到疏密相间, 才会让学生思维集中, 却又不疲劳应战, 保持旺盛的精力。因此, 教师应把握好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 重点难点要重锤敲, 把握好“张”度,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而对于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 可适当地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例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从小娇生惯养, 没吃过一点苦, 受过一点委屈。因此, 笔者在课堂第一环节“认识挫折”中, 让学生观看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礼中黄伯云、邰丽华、洪战辉的事迹, 让学生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这一环节, 语速可适当加快, 在学生简要说出自己遇到过的不如意事情的基础上, 以“你是如何渡过难关的?”的问题过渡至下一个环节“挫折的两面性”。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应放慢语速,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卧薪尝胆”, 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受挫折者有坚强的意志, 就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挫折转化为成功的契机, 正如“吃一堑, 长一智”。最后, “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时应放慢语速, 增强音量, 以起伏有致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积极思考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做到疏密相间的教学安排, 以体现“弛”中有“张”, “张”中有“弛”, 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也能使学生在合理的布局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互动教学法把握教学节奏的艺术 篇10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观摩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共振现象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百度百科中,“共振”指物体在受迫振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的一种现象。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脑力劳动过程,如果能够达到教和学双方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师生脑力情感共振激荡的层次,对于计算机教学无疑是非常理想的结果。那么,要达到这种效果,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来说,该怎样做呢?

1 知识内化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悉和掌握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进一步的则是知识内化。知识内化指的是经过认知活动,吸收和理解新知识,使教材新知识与学习主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建立内在联系,从而改变主体的认知模型,使知识成为人的内在素质的一部分,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生活、应用的认识结构。

技能教学课程,比如高职计算机课程,尤其需要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知识内化。如果教师能把课程知识体系转化为内在的认识体系,那么在教学中,活用教材,教导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正确的技能训练,就是从教师内心而发,自然而然的事了。

知识内化是对教师教学的较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自身的特色,教学就会有好的效果。帕尔默认为:“好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到工作中的强烈意识。”如果教学由心而发,教学方式和与教师的个性相合,教学内容与教师的认知体系相合,教学过程会变得更有生气更有魅力。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2 熟悉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中实现师生和谐共振就要熟悉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共振频率。就物理学方面来说,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学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类似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同样也是各式各样,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其中主要的需求和特点,并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进行合适的引导,才能引动学生的思维,达到共振的效果。

熟悉学生有很多方法,比如换位思考,细心观察,针对性提问,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课余时间多接触等。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用“换位思考”和课余时间多接触的方法,对了解、熟悉学生很有帮助。因为教学双方,由于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及所处角色位置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往往成了相互交流的障碍。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的位置,感受学生学习的环境,体会其情绪,揣摩其心理,并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课余多接触,则能更多的观察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可以更多的与学生相契合。这两种方法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3 掌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构成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教师必须掌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以下几种方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共振的课堂教学过程。

3.1 利用情境教学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教学,由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教师构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对于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非常重要。

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不同情境。(1)问题情境:在开始上课时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根据具体知识不断的提出相关问题,引动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形成开始振动的推动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动教师和全班学生的思考,达成思维共振。(2)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公司、社会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现场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共振的一种方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可以在工厂、公司、电脑城中完成,如计算机维修、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课程,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迫切需求与所学知识的运用产生的共振会更强化学习效果。

3.2 制造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之一,有了明确的学习需求,学生才能知道要学什么,才会思考怎样去学。构建迫切的学习需求会极大推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服从父母和教师安排,没有明确的学习需求和目的,上课时自然不会主动积极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用下面的方法制造学生的学习需求。(1)讲课前说明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课程即将结束时通过问答、测试、评分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2)模拟实际场景,提供学生表现和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教师则通过评判和赞扬,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完成相应问题的学习需求。(3)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需求。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需求。(4)通过与现实接轨,了解实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从而构建学生的远景性学习需求。

3.3 情感共振

教学共振也体现为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共振,也称情感共鸣。情感共振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一系列因果全面共振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情感过程和智能过程。教学共振是这三者三位一体的共振,而启动这三位一体共振的基础是情感共振。

情感并振首先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学生和自己所授课程的热爱,由此而引起学生对教师和对教师所授课程的热爱。这种爱将成为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持久的动力。为了形成对课程的热爱,我们有的教师不但不断的钻研课本知识,还在生活、工作实践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课程的实际应用;从书本的理论、教学中走出去,应用到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并得到了足够的收获。这样形成了正向反馈,构成了一个持续反复向上的良好循环。

3.4 互动反馈

维基百科中,振动(或振荡)是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当一个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并且这个力在破坏平衡后有一个与末态相同方向的回复力,则形成振动效应。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作用于学生,学生也会有相应的反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双方教育和学习的目标和轨道达到接近和完全相同,这样,教学共振就得以产生和正常地进行。

双向反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教学节奏,正如掌握自然共振所需的频率。运动中也是一样。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说他几乎在打完每一场比赛后,都在寻找一个6个字母的单词,他说:“这个单词是节奏(rhythm),是许多工作的节奏。如果我能找到一个好节奏,一切就能有条有理地进行,如果不能找到这个节奏,那么做什么事都很困难,一旦你发现这个节奏,一切就变得简单了。”实际教学中,我们体会到需要具备互动共振的观念,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并采用丰富的教学、激励手段,可以在双向反馈互动影响中使整个教学达到最好的良性循环。

4 总结

我们在高职计算机和其它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推广了共振教学法,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长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共振属于波动的一种契合表现,不止可以用于教学。共振源于物质波动的互相影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量子力学中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得任何物质在一定的环境下都能够表现出波动和微粒这两种性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太大,观察不到它们的波动性,但事实上波动是普遍存在的。深入研究工作、生活、教育甚至情感、思维、空间、时间中的波动特性并充分利用其中的共振,对于今后诸多领域的工作,影响将会极其巨大。

摘要:共振是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互动教学中,优秀的教师会巧妙的利用共振,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利用共振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节奏,共振教学法,知识内化,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农资供需对接下一篇:飞机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