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教学

2024-07-15

并行教学(精选十篇)

并行教学 篇1

并行工程在教学中的延伸

学校是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从入校, 到离校, 完成了从无知, 到有知的转变, 也完成了从无社会价值, 到有社会价值的改造。为了给社会培养出知识全面、理论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学校会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厂里的产品从毛坯入厂, 到成品出厂, 需要经历概念设立、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开发环节以及成型制造和质量控制等生产环节, 才会获得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价值。在这一点上, 学校与工厂是相通的。学生如同学校制造的“产品”, 需要经历在专业领域里学科概念化、知识结构化的“设计开发”以及个人能力锻炼和价值挖掘的“定型加工”。在这里, 教师就是“产品”开发人员, 社会就是“产品”面向的用户。既然如此, 在产品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并行工程方法是否也能应用于学校教学呢?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 (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 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 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 并得到解决, 从而使产品在设计阶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及回收再生等方面的特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反复, 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时间。并行工程的这些先进性和优越性特点使其技术非制造领域也逐步拓展和外延。

并行教学方法的原理

基于并行工程的原理, 结合学习认知的规律, 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教学方法, 即并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关注对象, 结合教学任务和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设置课程, 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课题、项目) 关联起同一课程的前后章节或者不同课程的相关内容, 从而以点带面地实现一科课程内容的并行教学和多科课程内容的协同教学。同时,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平台, 完善并行教学的沟通、反馈、监督、管理和控制, 实现系统教学, 并最终培养出知识掌握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并行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课题、项目) 实现专业课程的并行教学和协同教学, 使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生动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培养出良好的工程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节点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对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打包, 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而设计的具有特定教学目的的课题或项目。每一个具体的课题都会应用到课程中的某些具体概念和知识, 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也都需要引入某些具体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教学节点的大小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少, 教学节点的难易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浅。若干个教学节点贯穿起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按从简单到复杂、从浅显到深入的逻辑顺序排列, 从而覆盖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

并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 建立并行教学的框架

并行教学组织机构可划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管理层, 由教务、教学、教研及督导等相关部门及专业学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负责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监督、教学质量和教学人员等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和指导教学人员按照并行工程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学生的各门课程协同、并行、一体化教学。第二层是执行层, 由教学人员组成, 按照学科分类和课程关联度又可分成不同的教研室或教学小组, 在管理层的组织和指导下, 依照并行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实施并行教学。第三层是支撑层, 就是开发一个实现并行教学的管理信息平台, 将所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在一起, 为并行教学提供一个集目标管理、进度监控、调查反馈、信息集成和知识共享的工作环境, 保证参与并行教学人员之间的协调活动能正常进行。

(二) 实施并行教学的步骤

首先,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科技发展推动着各种专业技术快速更新,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围绕着新形势下的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应科学合理地选定专业课程。一方面, 课程设置应注重基础、突出特色、贴近需求, 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基本的、适合的、应用性的;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注重关联、互相补充、集成一体, 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是相关的、系统的、结构性的。

其次, 基于并行工程方法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 教学内容得以整体优化和系统集成。一方面, 对于单科课程, 改变传统的串联 (即第一章讲完才讲第二章) 授课方式, 采取“课题驱动、按需教学、不用不学”的一体化授课方式。通过不断地抛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还能在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际上,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 大处以完成课题推进, 小处遵循认知规律;课程后面章节内容可能因解决问题而需要提前学习, 如此反复而使课程的内容前后贯穿、综合交叉。另一方面, 对于多科课程, 改变传统的分散独立、缺少融合的授课方式, 采取“项目捆绑、统一进度、同步教学”的一体化授课方式。通过设计教学节点 (如项目) 将多科具有逻辑相关性的课程捆绑在一起进行并行教学, 使课程内容横向贯穿、并行交叉。基于以上并行工程方法,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最后, 根据教学计划实施并行教学, 由各个教研室或教学小组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同时依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接受统一的管理, 定期或随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例如, 通过系统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 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在信息平台上的交流, 了解课程内容的疑难点, 等等。这些反馈与信息都将指导和改进后期教学。

综上所述, 并行教学法应用了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行工程技术的先进理念, 可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有利于营造出学生主动求知和生动认知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 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 又培养了工程素养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光楞.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8-9.

[2]陶春虎, 习年生.并行工程在失效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实施要素分析[J].材料工程, 1999 (2) :43-47.

[3]真虹, 朱云仙.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物流系统方案设计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 2006 (5) :23-26.

并行教学 篇2

课件出示喜羊羊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他想带小朋友们去羊村去参观游玩,大家愿意吗?

那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喜羊羊动画音乐)

课件出示羊村大门。(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解答问题进入大门)

1+3+44+4+42+6+85+5+5+58+1+52+2+2+2+2

(1)口算出结果。

(2)观察这些加法算式。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

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1+3+42+6+88+1+5

4+4+45+5+5+52+2+2+2+2

师:你是怎样分的?

(上边一组加数不相同,下边一组加数都相同。)

师:我们来看下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拓展举例: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同桌互说,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说的在黑板上。

[意图说明:可爱的喜羊羊,熟悉的动画歌曲,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感知“几个几”

出示羊村游戏场。

1、观察感知。

(1)师:游戏场里有哪些动物?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数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

师: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3+3+3+3=12)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课件播放喜羊羊: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意图说明:“几个几”相加是乘法的生长点,学习乘法需从认识“几个几”相加入手。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从一组加法算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的实质。]

3、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美羊羊来游戏:

(1)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

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4、教学“试一试”。

动画:大灰狼拦住去路。(挑战我成功,才能离开)

出示花片图(每行5个,3行)。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花片?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列式)

交流:你是怎样看图的?是几个几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3+3+3+3+3。

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为什么?

[意图说明:通过观察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的特点,用方块摆出几个几的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重的活动中,清楚的认识“几个几”相加,逐步建构乘法概念。]

二、在问题解决中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师:羊村的小羊们喜爱学习,我们一起去学习中心看下吧。

提问:学习中心有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再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板书:2+2+2+2=8)

提问:(将电脑增加到6个2)

现在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很快地写出加法算式吗?

(将电脑增加到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师: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这样(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

(板书:4×2或2×4),4×2读作“4乘2”

(板书:读作4乘2)。

提问:那么2×4可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

(板书:读作2乘4)

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读写乘法算式,体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

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和“2×10”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

(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4、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意图说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不揭示乘法概念,但在强烈对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加法算“太麻烦”,用乘法算“简便”,感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算式的结构。]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2、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画○: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3、改写算式。

出示课开始时让学生分类的连加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4、出示羊村玩具汽车装配厂。

提问:一辆车有几个轮子?3辆呢?怎样列式?5辆呢?20辆呢?

为什么不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意图说明:谈祥柏先生说过:“书本不如故事,故事不如戏法。”通过游戏,再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的过程中,不断的巩固乘法的知识,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的形式活泼多样,题材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有序、有效。]

四、课堂总结

师:在羊村,我们学习了不少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教学做合一 读思悟并行 篇3

一、走进文本,在活动中读

教师要学会科学地使用教材,不能为教教材而教课文,而是要将教材中所提供的课文作为某个活动的主题或核心,进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2”“读读背背”中出现了四个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那天语文课上,我带上事先做好的四张成语卡片,领着孩子们去校园里感受春天的气息。一出教室门,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我说:“孩子们,你们看,我们学校的大花园多漂亮呀!谁来夸夸大花园?”孩子们高高地举着小手说:“花园里的花真多!”……我说:“真好!小朋友们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了!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各种花都开放了。”“这就是春暖花开啊!”立即有孩子在旁边脱口而出。(出示“春暖花开”,生读)哦!是的,“读读背背”中那个纯粹的成语凭借着大自然的魅力在孩子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了。我就势引导:花园里万紫千红,蜜蜂嗡嗡叫着,香气扑鼻,多美呀!(出示“春色满园”,生读);阳光下,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学习、玩耍,个个觉得——(出示“春光明媚”领读,生练读);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到处都是春天的脚步,到处都有春天的气息,这真是春意盎然(出示“春意盎然”领读,生练读)!“我们刚刚学会了四个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通过活动不仅理解了文本,更创造出文本的新价值,这是一次较完整的“教学做合一”。

二、走出文本,在实践中思

陶行知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间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教学《螳螂和蜘蛛》一课,课堂上,当我们通过学习了原来蜘蛛是利用织网的方式来捉害虫时,对“蜘蛛的丝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吐出来的?”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论,孩子们有的说是从嘴里,有的说是屁股里,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理由。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询问家长,利用电脑或其他手段去查一查资料。第二天,满载而归的孩子们用一本厚厚的大字典,证实了蜘蛛的丝是从屁股里吐出来的。有的学生上网查资料,虽然没能直接找到答案,却带来了许多蜘蛛其他方面的知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进入复习阶段,天气闷热而潮湿,常常会有蜘蛛到我们的教室里来访问,而它,就成了孩子们最珍爱的小客人,他们热情地围着它,期望亲眼看见蜘蛛吐出丝来。

三、深化文本,在生活中悟

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中“想想做做”的内容是:在“三八”妇女节,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结合学校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开展的“给妈妈和奶奶献上一个拥抱或一个吻”的活动,在班级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给妈妈梳了一次头,因为每天妈妈都是一大早起来,为全家做好可口的早饭,特别是为了我的身体健康,每天的早餐都不一样,等我吃饱喝足了又赶紧送我去上学,自己的头发都没有好好梳过,我给妈妈梳好头,她的头发一根都不乱了,我拿来镜子给妈妈,她高兴地说:“真好看!以后你就经常给我梳梳头发吧!”有的说:“爷爷奶奶每天放学都来接我,还要帮我背书包,昨天我就给他们捶捶背,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爸爸妈妈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的发言令人欣慰!通过他们的交流,再现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孩子们在这样的亲子活动中,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懂得了孝敬长辈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努力从生活实际出发,最终又融入生活。联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陶行知先生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具有先见之明,其理论和课改理念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带给我们无尽的思索……

并行计算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篇4

关键词:局域网,Matlab,并行计算,实验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都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如背包问题,邮递员问题等一系列NP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并行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并行计算教学已成为许多本科学校数学专业必修课程,为使并行计算的本科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教学环境[1]。

PC机群[2]是最容易实现的并行计算环境,Matlab是高校数学系学生常用的软件,大多高校数学系的学生都掌握Matlab的基本使用,因此本文考虑用Matlab搭建并行计算实验教学环境,其目的是服务于高校数学系并行计算教学和学习。本文通过实践给出并行计算实验教学环境的搭建过程,先搭建局域网,然后通过局域网搭建多台PC机并行计算环境,此方案适合并行计算实验教学和集中上机实习。

1 基于多台PC机实验室并行环境搭建

1.1 基本配置及原理介绍

在本文搭建的并行环境中,涉及的硬件有四台PC机、路由器、双绞线。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一台PC机为主机,其余三台客服机。

在Matlab并行机群中,每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中都需要启动一个叫Matlab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gine(MDCE)的服务[3]通过Matlab R2009b构建的PC机群并行环境如图1。

1.2 实验室中Matlab并行计算机环境配置

先通过路由器将四台PC机连成局域网,然后通过Matlab在局域网搭建PC机群并行系统。在Matalb 2009b测试局域网及相关服务的连通性及配置PC机群。最后配置并行环境,Matalb的Parall菜单中Manager Configuration新建Job Manager配置,在Scheduler输入Job Manager名和所从属主机名,所选Job Manager必须是Admin center中已创建的,在jobs菜单下,输入job计划使用Worker的最大最小数目,设置完成之后,全部测试通过如图2,在窗口下放所有项显示为“passed”。

2 并行计算实例

首先通过J o b M a n a g e r传输代码:s e t(j o b,'FileDependencies',{'fun1.m','fun2.m','main.m'})其次设置文件关联,让Worker node访问网络文件和本地文件set(job,'PathDependencies',{'ipsharedir','/mnt/'})接着使用Configurations Manager设置.在matlab的菜单栏上选择Parallel->Manage Configurations...,启动Configurations Manager,设置jobmanager的属性(Properties...)

以简单实例测试PC机群并行计算环境的可行性,例求2+4,5+8和1+7的和,在PC机群并行计算环境2+4,5+8和1+7可分别由三台电脑独立完成,再由服务器将各电脑求得的值汇总后再计算如图3。具体操作如下:

⑴资源查找,创建对象:jm=findResource('scheduler','t ype','jobmanager','name','myjobmanager',…‘LookupURL’,‘node5’);需要修改的是有下划线参数,第一个即前面jobmanager的名字,第二个即本地主机的名字;

⑵创建工作,并将该工作所需的数据、程序发到各个worker处.job1=create Job(jm);%工作名为job1.

set(job1,‘FileDependencies’{‘bb1.m’,‘bb2.m’,‘bb3.m’,…'W_FDJ1.mat','W_FDJ2.mat','W_FDJ3.mat'})注:set()函数就是将该工作所需的数据、程序发到各个worker处,本程序不需要用到;

⑶创建任务c r e at eTa s k(j o b1,@s u m,1,{2,4});createTask(job1,@sum,1,{5,8});createTask(job1,@sum,1,{1,7}).为job1创建了3个任务,@sum代表函数头,1代表返回参数个数,此处为1个,{2,4}代表函数sum的输入参数。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以Matlab软件为基础的并行环境的构建.给出了构建并行环境的搭建过程,并进行了优劣对比。对于本科院校开设《并行算法设计》课程教学有所帮助,在计算机实验室内搭建并行系统,有利于对并行算法的验证以及对并行算法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并行计算简介[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66.htm,2012-3.

[2]百度百科.Windows环境下的Matlab并行机群计算配置及应用[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042ee4ecf84b9d528ea7a5a.html.

职务职级并行细则 篇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在京中央机关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将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拓展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进一步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

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天津市市级机关及和平区、西青区各级机关,山东省省级机关及青岛市、潍坊市各级机关,湖北省省级机关及宜昌市、襄阳市各级机关,四川省省级机关及绵阳市、内江市各级机关,以及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统计局本级机关(不包括直属机构)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工作,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法关于非领导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具体试点办法由国务院作出安排,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试点期限为2年。本决定自2016年12月26日起施行。

职级晋升提出具体条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人社部、中组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5部门部署了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工作。

《意见》提出,将对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设置5个职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办事员任满8年未提拔的,可享受科员待遇;科员任满12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科待遇;副乡科级、副主任科员满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科级待遇;正科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副处级待遇;副县处级干部15年未提拔的,可享受正处级待遇。

职级晋升后,可以享受相应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但工作岗位不变。

高于正处级县区市不在列

《意见》对“任职年限”作了解释,指从晋升职级或正式任命职务之月起按周年计算,满12个月为1周年。

《意见》规定,任现职级或职务期间每有1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每有1个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等次,任职年限条件延长1年。

对实施职级晋升制度的机构范围,《意见》作出了明确限定,即县(市、区、旗)和乡(镇、街道)机关和参公管理单位的在编人员;机构规格高于正处级的县(市、区),其所属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等不列入实施范围。

形成职务与职级两个晋升通道

有关部门表示,在公务员管理制度中,职务与级别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职级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务员的各种待遇仍主要与职务挂钩,造成过分看重职务的问题。特别是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受机构规格等因素限制,职务晋升空间小的矛盾更为突出。

据有关部门介绍,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形成职务与职级两个晋升通道,是对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调整和改革,也是对公务员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可鼓励他们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县以下机关公务员是做好基层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巩固基层政权的骨干力量,在县以下机关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于调动和发挥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新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在京中央机关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课程)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将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拓展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进一步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

该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天津市市级机关及和平区、西青区各级机关,山东省省级机关及青岛市、潍坊市各级机关,湖北省省级机关及宜昌市、襄阳市各级机关,四川省省级机关及绵阳市、内江市各级机关,以及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统计局本级机关(不包括直属机构)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工作,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法关于非领导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具体试点办法由国务院作出安排,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试点期限为2年。本决定自2016年12月26日起施行。

并行教学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93-01

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采用的是逐字逐句翻译、先翻译再概括中心思想的方式,课堂气氛沉闷。笔者认为,文言文的语言与思想是一个整体,“文”与“言”不存在讲解先后的问题。要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兴趣,必须做到“文”“言”并行,即教师在重视字、词、句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文章思想内涵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此方面的做法。

一、根据文章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从课程标准不难看出,教师教学文言文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传统教学文言文的过程是:导入(有时甚至省略)—介绍作者及背景—朗读课文—翻译字词句—分析内容、主题—练习巩固。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关注文言字、词、句的理解,而忽视了品析鉴赏这一方面,更不用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因此,教师应在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生文言文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立教学目标;更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等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对于《陈太丘与友期》《夸父逐日》这一类短小易懂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的方式,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既解决了语言问题,又让学生领会到课文的思想内涵。

二、将诵读贯穿于课堂始终

文言文教学要特别注重诵读。诵读是文言文教学常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教师不要仅将诵读视为一个教学环节,而要把诵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切忌“以讲代读”。例如,在执教《答谢中书书》时,笔者采用“诵美文—寻美点—探感情—背美文”的方式来授课。课前让学生欣赏几幅有关课文内容的美丽画面,然后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随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美文,诵读后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谈感受时都说“文章很美”,但当笔者问及“美在何处”时都不太说得上来。笔者顺势而为,进入课文品读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美点寻踪”之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活动时间充裕,活动充分,边读边找,边译边读,边研讨边解答,教师巡视,答疑解难。而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如“歇”“颓”“乱”“与”等,在品读中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理解。学生寻找到的美图是“石壁图”“翠竹图”“晓雾鸟鸣图”“鱼儿竞跃图”等,也从这些“美点”及文中最后一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最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美文。可见,诵读既能培养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品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注重方法引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教给学生准确运用课文注释理解文意、联系旧知识推断词义、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等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便能进行自主阅读,课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满堂灌”“一言堂”现象。《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主要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教学容量很大。但在教学中,笔者运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只用一个课时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课前,学生已结合注释通读课文,所以一开始笔者就让学生采用个人自由朗读的方式揣摩妻、妾、客所说的三句话,然后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揣摩到的语气,让笔者惊讶的是,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妻子对邹忌是不假思索的赞美,妾是小心翼翼的肯定,而客是迎合讨好,且通过朗读惟妙惟肖地将三者的语气演绎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这与学生掌握方法、具有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分不开。接下来,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重要字词的意思,当笔者出示“讽”“谏”“刺”“谤”“讥”这几个词让他们辨析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表现得很浓,反复地细读研讨与此相关的句子,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已不仅仅停留在“言”的层面了。而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更理解了这些词的微妙含义,明白了课文的深层内涵。最后,笔者请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来品赏人物,这时学生又一次进行阅读探究,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找出邹忌的“思”,说从这个字看出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关心国事、诚心进谏的贤臣;而从“善”字看出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广开言路、革除弊端的明君。正是有了“思”才有“讽”这一行文的转折,即由家中小事转为国家大事,突出邹忌的智者形象,而“善”字更是全文的高潮。通过对“思”、“善”的精讲,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齐国“战胜于朝廷”靠的是明君和贤臣的完美结合。

教无定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没有必要句句翻译、“先言后文”,而应该“言”“文”并行。这样学生的“怕学”将变成“乐学”,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

中职数控专业课程并行教学改革探讨 篇7

一、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 实训教学组织不合理

调查表明, 多数学校采用串行的教学组织方式, 即先理论教学, 后集中进行实训教学。由于教学组织和计划制定不合理造成设备闲置, 利用率低。学生在上理论课时, 实训设备闲置, 有时会出现半学期甚至整学期的闲置;当学生开始实训时, 特别是学生较多, 几个班级同时实训的时候, 实训设备又显得紧张。经常见到很多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形, 学生“真刀真枪”动手操作机床的实训时间不足。这种情况下, 教师很难组织教学,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 理实教学衔接不合理

实训时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已提前结束, 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很难理解和掌握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还要重复原理论教学的部分内容和补充理论教学中欠缺的知识。这样, 就出现了教学和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衔接不合理, 实训中要给学生讲解很多工量具使用、零件加工工艺、刀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学生真正操作机床的练习时间减少, 进一步加重了设备实际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实训设备利用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等问题。宁波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借鉴“并行工程”的思想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以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二、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在教学组织上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增加学生的实训学时;在教学内容上做好理论和实训教学的衔接,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这是解决前述问题的根本方法。实训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理论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上。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实训的要求进行整合, 强调为实训教学提供保障和服务功能。理论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实训教学需要的机床操作以外的知识和技能, 避免简单地重复实训教学内容, 为实训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使实训教学有更多的时间训练学生的技能, 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措施如下:

1. 引入并行教学机制

(1) 并行教学概念引入。1992年6月日本东京CIRP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或Simultaneous Engineering) 的概念。 (见图1)

将现代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并行工程”思想用于教学改革中, 实行以实训为中心的并行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增加实训课时, 实训贯穿整个学年, 按照实训车间所能接受的最大容量组织教学 (见图2) 。数控加工实训以周课时6为例。各门课程的开出时间、教学进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根据实训需要展开。理论教学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

(2) 并行教学优点阐述。传统方法将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串联步骤, 忽视了各个步骤, 特别是不相邻步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这与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类似。并行工程是组织产品开发过程的一种新的工程理念,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有关人员同时在线, 有关信息同时在线, 工作步骤交叉平行, 这是工作群组方式区别于传统串行工作方式的鲜明特点。

打破传统的串行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中引入并行教学机制, 以实训为中心展开并行教学。理论教学以实训科目和要求为中心制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 突出理论教学为实训教学服务的功能。理论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及时、准确地解决实训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这里的知识和能力是指除机床操作和零件加工技能以外的内容) 。当然, 理论教学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 也要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 调整数控专业教学方案

基于以上思路, 制定了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第三学年教学方案 (见表1) 。

此表反映的教学方案改革, 避开了传统教学方案中, 先系统理论教学后工种实训教学的弊病。改革带来了课程设置的改变。实训课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 而且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应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数控实训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3学期, 《数控加工工艺》、《CAD及识图》、《手工编程》等课程教学先行, 课时较多, 目的是为实训提供及时的理论支持。此时, 实训以简单的机床功能、面板操作等入门训练项目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 (5周后) , 理论教学的深入, 学生具备了加工简单零件的理论基础, 实训也恰好完成入门训练, 转为零件加工的单项训练。随后, 《数控加工工艺》和《CAD及识图》课程的教学课时适当减少, 《模拟仿真与程序调试》课程具备了开出条件, 该课程开始帮助学生进行零件编程仿真及验证工作。

第4学期, 《数控加工工艺》和《模拟仿真与程序调试》两门课程仍然开设, 但《数控加工工艺》已经减到周课时2, 每周上课内容主要是配合实训练习的综合件进行工艺分析;《模拟仿真与程序调试》也是围绕实训内容进行授课, 学生先在仿真软件上完成实训零件的仿真, 然后再到机床上加工零件, 这样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实习效率。此外, 还陆续开出《CAM》、《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机床电气运行与控制》、《液压传动与PLC》等课程。

很多课程的周课时都是变化的, 有的先多后少, 有的先少后多, 这是根据实训教学需要和进度制定的, 目的是为实训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撑, 保证充裕的实训教学课时, 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3. 开发数控加工实训课程

“并行教学”主要解决教学组织问题, 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因此, 课程开发成为关键所在, 其中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开发最为重要。

根据岗位工种及职业资格要求, 确定实训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为主线索,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复合的顺序, 采用专题制或案例教学方式进行训练。实训内容围绕职业岗位技能进行开发, 根据实训需要, 对理论教学提出具体明确的基本要求。实训需求是理论教学的核心, 理论教学为实训提供支持。

根据这条主线, 数控专业组分成数控铣组、数控车组。按照方案要求, 我们先后编写《数控铣床入门训练》和《数控车床入门训练》、《数控铣中级工应知汇编》和《数控车中级工应知汇编》等校本教材, 而《数控车床中级考工技能训练》、《数控铣床中级考工技能训练》等校本教材正在编写中。另外,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省部级课改, 先后参与编写《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等教材, 并运用于我校的数控实训加工教学组织中。

三、并行教学改革效果

相关调查表明, 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至少要有8周 (2个月) 独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的实训时间, 才能满足企业的基本上岗要求。每台数控机床全年可为4名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若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 减少每个学生实际占用机床的时间, 预计能增加1倍左右的实训能力, 即每年每台数控机床可以培养约8名学生。我校数控实训中心有20台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 全年可完成160人的实训教学。若采用双班制工作时间, 再加上节假日, 全年预计可完成8~10个班, 320~400人的实训任务。

在单班制、节假日不加班的情况下, 原教学计划的串行教学组织方式, 实际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160人的教学任务。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三年级上学期至少要有10周左右的理论授课作为基础, 学生才能进行实训。显然, 在此期间数控机床处于闲置状态, 全年设备利用率最多75%。以四个平行班 (160人) 的教学组织为例, 上学期前10周进行理论教学, 后9周开始实训, 再加上下学期的19周, 全年共有28周用于实训, 每班平均实训时间只有7周, 占总学时的23.4%。

采用并行教学组织后, 一开学就可以进行实训, 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时、同步、并行展开。根据表1的课时计算, 全年数控设备的使用率可达到93%, 可完成160名学生的实训。实训课时 (6*38=228学时) 达到了总课时 (22*38=836学时) 的27.3%, 每周按28课时计算, 实训相当于8.1周的教学课时。设备利用率和实训时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提高学生实操技能非常有利。教学期间设备的利用率理论上可提高到100%, 但考虑到设备的维护、维修等工作占用的时间, 在制定实训方案时要留有一定的余量。

课改后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效率、效果及质量, 要远高于以往的集中实训。这是由于“并行教学”的实训是以操作数控机床、熟练加工零件、提高技能为实训目标, 与之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已合理地分解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去了, 所以学生有了更多的操作机床和加工零件的练习时间, 设备的实际使用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实践表明, 学生技能比以往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仅上学期教学试点结束后, 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已达到了以往学生三年级毕业时的水平。

进行以实训为中心的并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率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行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组织上的并行;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并行。

以实训为中心的并行教学改革, 先围绕数控加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实训课程开发, 再进行理论课程开发。最后通过并行教学的组织方法,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最终融合, 并行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环节的协作, 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互补, 把理论教学和实训紧紧的捆绑起来, 一起向前推进, 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王姬, 徐敏.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马昭坚.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 2006, (12) .

[4]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并行教学 篇8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不像其他专业教学一般,多以理论为主,机械类专业较为偏重的是实际操作,多上手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才能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由于扩招政策的推行,导致了现今大学生的可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显著减少,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一些小小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先进行机械设计的理论课教学,待理论课教学进行两到三周之后,再加入实践设计课程。这种教学课程安排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会造成知识的断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的教学模式。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

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分开进行的,这是一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带教老师有着长达数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实际操作的欠缺仍旧是一大硬伤。这是现今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学轻用现象。正因为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看起来好像完全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样子。开展这两门课程的初衷是为了使他们相辅相成,使得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可以更好的理论知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很好的指导实践操作。但这一目的似乎并未达到,反而有所背离,致使学用脱节。学用脱节是导致学生尽管很好的学习了理论知识,但仍不能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根本原因。当学生开始课程设计时,因为前面所提到的这些原因,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程设计中去,也不知道该从那个点着手,不能深究问题,最后只能仓促了事,着实令人惋惜。这便是这种分离式教学所带来的不好之处,虽然就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其可取之处,但笔者认为,瑕不掩瑜,只有进行完善与整改,才能使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

三、对并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任意选取一班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模式的试点班级,以下为主要做法:

(一)同时进行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开展是有时间差的,在本次探索实践中,打破了传统的桎梏,两项教学工作同时进行,即开课就开始布置课程设计,使得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更为紧密。这将以往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拆分重组,目的是为了更符合这种两者同时进行的新模式。

(二)以具体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工作

设计项目的选取要选取涉及面较广,最好可以综合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其进阶。减速器设计极为符合这一要求,这一项目包括了教材中的诸多内容,比如教材中所提到的零件的传动,连接部分以及零件承受外界压力的程度等[1]。选取这一项目作为主线,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对一些通用常用的设计方法也可以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将减速器设计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是很可行的。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应该整合课程与项目,确保项目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设计知识尽可能都的包括在教学内容当中,在进行教学安排时也应考虑项目的工作进展,争取“知”与“行”可以达到高度统一。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讲解。

(三)以学习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产生兴趣

将全班进行分组,并将减速器设计的项目进行拆分,拆分所得的几个小项分别分配给各个小组,并保证小组内成员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此项目的设计当中来,并在设计当中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任务分配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这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极有益处的。此外,还可以增加答辩之类的项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站到讲台上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设计,这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四、模式变革的效果

通过模式变革的实验,所得结果多积极向上,改善较大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学生主导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传统学习模式多由老师主导学习进度,进行模式变革,采用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教学的模式后,学习进度变为由学生主导,增强了灵活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更为主动,之前所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开小差,打瞌睡等小动作[2]也有所减少。

(二)师生之间交流增多,效果显著

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便也越多,此时便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和老师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也能给对方带来灵感的火花,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极有帮助。

(三)拥有足够设计时间,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留给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间并不充裕,经过变革之后,课程设计的时间被大大拉长,也给了学生能够深入探究的机会,这对设计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论

虽然本次实验只是初步尝试且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教学模式所带来可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一模式同样也应用到机械类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去,唯有使知行合一,才能更好的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最不应该空怀宝藏却不知其应用之法。知理论,懂实践,才是上佳之道。

摘要:虽然传统的机械设计理论教学模式确有其优势,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却有所欠缺,故应有所革新。本文综合我校当前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现有的机械设计的教学模式,从相关方面详尽说明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理论教学,并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迎春,王利华.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并行教学模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12(21):14-16.

[2]庞兴华,解芳.CDIO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22(33):134-138.

并行教学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信网络广泛覆盖, 网络化的消费生活和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旋律。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生活的丰富和工作的便捷, 还有更为高水平的网络攻击和信息诈骗, 对人民的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 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

另外, 2013年6月斯诺登事件和“棱镜”计划的曝出, 也让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在国家层面的影响。由此看出, 网络安全面临威胁日益严重和风险逐步扩大;强度高, 规模大, 组织严密的国家级网络威胁已经逐渐明显。信息安全学科的设立, 不仅在于维护广大公民的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也与保卫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已经作为国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2月27日的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中, 深刻阐述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 提出了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 使国家网络空间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培养业务水平高, 综合素质好的网络安全人才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基础。因此, 在信息安全学科教育过程当中采取理论实践与素质培养并行方法, 使学生兼备高水平的网安全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信息安全素养, 至关重要。

1 学科特点

信息安全学科作为一门涵盖网络, 通信, 电子商务, 法律等的交叉学科, 涉及行业及领域较为广泛, 综合性强, 具有以下特点: (1) 课程涵盖丰富冗杂, 涉及高等数学, 代数与逻辑,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网络,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等, 除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 信息安全学科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法律底线和是非观念。 (2) 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更新换代时间短。课本上的原理和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细节, 但当前面临的问题及需求的技术和相关原理短时间难以呈现在课堂上。 (3)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仅仅通过试卷上面的分数来现。

针对以上特点本文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课程改革。 (图1)

2 学科教学改革

2.1 信息安全素质教育的普及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开篇之语就点名了创办大学, 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发展科技,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培养能够为能够肩负社会责任德才兼备的青年力量。信息安全学科旨在培养兼备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和维护网络稳定安全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加深其对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作为一个拥有6.88亿网民的网络大国,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购物、订票、学习, 求职、同城交易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安全问题素质教育却存在严重缺失: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通常靠自觉, 而信息诈骗靠标语提示还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具有威胁的链接常常因好奇被点开等, 各种人们面临的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基本靠个人的安全意识, 很难识别, 一旦爆发, 即使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进行溯源或防御, 损失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在本科教学中普及信息安全常识, 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进行推广, 全面提高国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防范各种网络威胁最基本的措施。

2.1.1 在高校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

对于全体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应从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开始。网络安全是动态的, 开放的, 相互之间关联性强;在信息飞速流通, 通信网络发达的今天, 任何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而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将信息安全素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普及和推广, 不仅要让全体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更要教会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学会分辨各种信息, 使“徐玉玉”等大学生被骗身亡的悲剧不再重演;从而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安全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 对网络技术从“会用”变为“用好”。

2.1.2 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增加相关法律和心理学教育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在应对安全挑战时需要与不法分子斗志斗勇。因此, 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一些心理学和法律相关知识, 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强化, 不能一蹴而就, 要将它渗透到每节课中。对每一个相关知识点有实例引入, 并进行相关心理学和法律知识延伸, 让学生全面了解每一个问题, 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 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课堂留余, 给学生展示交流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思考是真正学习开始, 只有学生开始思考问题,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传统教学, 以老师为中心, 学生为听众, 被动的复制和记忆, 缺乏思考。教学中, 在课堂留出十分钟时间, 布置相关课题, 搜索相关资料, 进行展示交流, 促进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针对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 展示和报告的课题可有以下选择: (1) 对于目前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做出总结和分析; (2) 以小组模式进行选择实际网络威胁案列进行介绍; (3) 分两个大的组“攻击方”和“防御方”, 进行攻防模拟。

这种课堂互动性较好, 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 并对相关知识做出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会, 使学生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2.3 设置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实验课支撑,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众多, 机房空间较大, 不易管理。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分身乏术, 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而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相似, 但由于座位分散, 很难统一进行讲解。

为了使学生最大范围的得到解答,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参考一些大型考试, 如“信息安全大赛”设置带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 对个别难点进行讲解, 在同学多次错误, 无法进行的时自动提示。 (2) 可简单在线统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在得到老师准许的情况下, 让率先正确完成同学辅导有困难的同学。

这种实验课方式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解答, 同时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无纸化考试

线上学习, 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可方便快速获取所需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 且上机练习及考试能够自动记录学习中的错误, 辅助学生不断提高。

就信息安全学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来说, 学生的专业水平, 需要用上机实践检验所应用理论正确, 算法精准, 程序无误才算真正到位。在平时练习和期末考试采取无纸化的形式考核, 可以同时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5 增加寒暑假实践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 虽然有实验课辅助, 但像毕业设计一样综合性强, 能够系统深入体现专业技能的设计较少, 不能真正锻炼学生实际处理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业精于勤荒于嬉, 寒暑假漫长的假期, 如果疏于练习, 很可能将之前的知识遗忘, 新学期在学习上衔接困难。增加寒暑期实践课题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状态, 结合理论, 提高实践能力。

寒暑假实践课题可以有以下选择: (1) 对信息安全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 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前景和当前前沿热点。 (2) 选择历年毕业设计进行学习和分析, 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兴趣点和信息安全学科特点做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发散思维, 寻找创新点。

3 结束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把素质培养和传授知识同时进行, 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同时具有良好信息安全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优化信息安全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以上原则,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 积极探索, 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为我们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过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网站, 2015-12.

[2]朱薇.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7) .

[3]黄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会与案例[D].中国传媒大学.

[4]李丹.“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 2015 (34) :208-209.

[5]贾学明.基于信息安全素养的《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云南警官学院报, 2016 (03) .

并行教学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组教学法是按一定的规律将教学对象 (学生) 分成若干小组, 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细分, 采用同步或异步方法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和灵活性。通过合作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 项目教学法已经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广泛应用, 改变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程的可控性降低。

(2) 项目选择不科学, 缺乏与真实项目的对接, 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和技能覆盖不全, 难度把握不够。

(3) 多数以学生个体独立实施项目, 由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课程项目, 特别是职业岗位综合课程项目。

(4) 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 以教师评价为主, 小组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较欠缺。

如何在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中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进程有效可控的项目教学法是信息技术类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 专业教师不断探索, 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 结合分组教学法, 在核心项目化课程中逐步推行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分为项目立项、分组、并行实施和角色轮换4个阶段。

(一) 项目立项

教师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师资、教学设备) 配置, 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 并根据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 尽量涵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 并最终确立为教学项目, 划分若干子项目, 制定实施计划。

(二) 分组

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以及各类教学资源将学生分成合适的几个大组, 再按照项目实施所需岗位角色把大组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5-8人, 各小组指定1名小组长 (项目经理) ,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任务细化到人。

(三) 并行实施

根据课程项目需要, 由1名或多名教师组织学生实施项目教学, 教师既扮演组织、引导的教师角色, 同时也扮演管理、监督的职业岗位项目总经理角色。学生各大组同步实施相同项目, 各小组根据子项目并行完成各自的阶段任务。

(四) 角色轮换

并行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展示评价后, 每大组中的各小组交换角色, 重新实施项目, 直到完成不同角色的轮换。

三、课程设计案例

下面以四川省商业服务学校2012级计算机应用专业1班《商务网站组建》课程教学为例, 设计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一) 项目立项

选择来自企业网站建设的真实项目, 完成周期约6周, 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涵盖学生现有基础, 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师资、教学设备) 配置要能够保证项目地顺利实施。

(二) 分组

全班学生39人, 将学生分为2个大组, 每1大组分为3个小组, 每1小组5-6人, 第1组为前台开发小组、第2组为网站美工小组、第3组为后台开发小组, 每组由1名学生担任项目经理。

(三) 并行实施

由3位教师扮演项目总经理的角色, 1位教师重点指导网站后台开发, 1位教师重点指导网站前台开发, 1位教师重点指导美工, 项目授课进度如表所示。

本课程周学时为6节, 前6节由3位教师共同指导, 后续课时3位教师每周各担任2节。教师根据课程实施计划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同时指导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采用诸如“头脑风暴法”等确定最佳实施方案, 各小组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执行, 小组每位成员积极参与, 协作探究, 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必要时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并指导学生不断对照拟定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检查项目进度, 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注:表内项目教学内容的细化可根据不同情况确定。

(四) 展示评价

各阶段项目完成后,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最终作品, 各小组对承担的任务进行自评和互评, 分析项目实施的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3位指导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情况给出总结性评价, 并指出各小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为各小组角色轮换后更好地实施项目打下基础。

四、实施成效

(一) 教学过程紧凑可控

实施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始终围绕同一项目开展工作, 亲身体验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的全过程, 项目融合度较高, 教学和实训过程更加紧凑可控。

(二) 教学效率高

教师精心选择和设计项目, 项目贴近职业岗位和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任务, 在任务驱动下采用协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明显的作用。

(三) 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相互协作, 同学之间逐渐养成相互帮教的习惯, 团队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基础好的学生在相互帮教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尊重, 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 增强了自信心。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在得到他人帮助的同时, 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相互团结友爱的良好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五、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配备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要求较高, 强调“双师”素质, 要求教师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具有跨学科的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具备较强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实施和管理能力, 适应角色转换。同时, 对多名教师承担的课程, 还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将从个人教学走向集体合作。

(二) 选取和设计合适的项目

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作项目,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调整和优化, 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相关知识和技能, 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难度适中, 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综合性。

(三) 科学分组, 营造协作学习的氛围

综合评估每名学生的能力, 分组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操作能力均衡, 特别是要尽量保证每个小组针对不同的岗位角色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均有较擅长的学生。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有矛盾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 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状态。项目经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理解能力, 操作熟练程度高, 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分组强调协作学习, 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营造协作学习的氛围, 发挥团队的思维和智慧优势,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提高。

(四) 注重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 体现理实一体、学做一体。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体现层次性、启发性。评价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总体情况来评定, 尊重学生的成果, 体现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六、结束语

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当前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我们将通过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在更多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推广运用, 同时也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摘要:目前, 信息技术类课程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法, 如何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进程有效可控的项目教学法是广大计算机教师十分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近几年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 结合分组教学法, 推行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学方法——分组并行项目教学法, 并通过一个真实的课程设计案例, 对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同时还提出了应注意的事项, 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组,并行,项目教学,角色轮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杨建中.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 .

[3]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并行教学】相关文章:

并行检测05-01

双轨并行05-04

并行配置05-17

并行开发05-22

并行接口07-27

并行调度09-02

并行优化09-12

并行模型09-13

并行编程09-15

网络并行计算05-11

上一篇:民族药用植物下一篇:拟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