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情感教学

2024-07-20

高中数学的情感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数学的情感教学 篇1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渗透积极的情感因素, 始终以一颗爱生之心对待学生, 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自然就会形成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从而促使其热爱自己的教师, 这样, 我们的教学就会在爱的氛围中,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进行。面对学生犯了错误, 我们坚持以爱为本对学生进行批评,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 从心理上能够明白教师的批评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而不是伤害。缺乏爱的情感的投入,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教师的批评可能就会显得生硬和严厉, 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困难得多, 从心理上可能就会认为教师是在成心和自己作对。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使得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 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甚至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阴影, 使得学生一直不理解教师。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 语言可以严厉, 但是眼神里一定要透出爱的光芒,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真实的情感因素, 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批评, 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

2.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教与学, 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积极的合作,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尊重教师、尊重同伴, 如何与其他学习成员进行正当的竞争, 如何在别人取得成绩时去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别人, 如何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去团结别人、关心别人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合格的社会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对学生走入社会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情感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可以尽情表达的, 与人合作交往, 积极动手探究, 自觉参与活动的平台, 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

二、情感教学的运用

1.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数学学科属于基础学科, 但高中数学的难度对于一些学生来讲, 还是有些过大。像立体几何的学习, 就需要极强的空间构建能力。尤其是一些文科的学生, 由于学习数学的难度更大一些, 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该怎么办?总不能抱有“你不愿学, 我也懒得教”的错误思想, 应该树立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坚信:事在人为, 唯其难教, 方能见真功夫。除了想方设法将知识尽量变得通俗易懂, 还要在教学中倾注丰富的情感, 对学生多加鼓励, 少一些责备, 使学生能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中激发热情, 树立自信。

2.以情明理。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使学生接受新知更加顺畅, 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教学, 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娓娓道来, 使学生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使得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 从而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氛围中, 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情感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和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 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内聚力和感召力。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和方法, 不断优化教学课堂环境, 增进师生情感, 实现高效的教与学。

高中数学的情感教学 篇2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们大多是将精力放在了知识内容教学本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每时每刻的情感状态.实际上,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是与他们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的,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学生情感,渗透情感教育,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提升来讲意义重大.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加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当中蕴藏着丰富而灵活的生命力,如果能够将其挖掘出来并予以呈现,将会促使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产生全新的认知.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情感加工,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以此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为了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会采用组织课堂小活动的方法.将学生们科学分组,并为其分配探究任务,使学生们在分组探究的过程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情感点,从而对数学探究活动产生热情.

二、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渴望

为了加强学生们在高中数学学习当中的情感认知,知识内容真实性的加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产生真实的情感感受之后,便会从内心深处拉近同数学课堂的距离,进而强化自己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这种渴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是十分珍贵的,它将会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笔者不断地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们逐渐发现了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数学,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主动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起来了.

三、寻教学内容当中情感因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篇3

曾经在网上看过“你最喜欢的教师类型”的投票,结果获得票数最高的为“风趣幽默的老师”,而在“最不喜欢的老师类型”投票中,获得票数最多的是“动不动就讽刺人的老师”.风趣幽默类型的老师,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状态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大家喜欢并乐于接受,并且教育效率高,效果明显而长远;而喜欢讽刺人的老师,则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压抑、沉闷的情感体验,尽管可能这样的老师本身知识、才能也不错,但明显的,因为在这样一种负面的情感环境下,效果可想而知,甚至从长远来看,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消极与负面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需要怎样的情感?总体来讲,轻松愉悦、信任肯定、成功与快乐等正面情感是必须的,再加上一点适当自嘲与反省.

一、轻松愉悦的课堂

有人说过“好教师也是一名好演员”.在每一个场景中,一名好的演员都会通过自己的精神状态、表情、动作、语言与服饰等因素实现需要的效果,以达到打动感染觀众目的.作为一名好教师,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因素,感染与调动所有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案例1:在进行高二数学《椭圆》第一课时教学时,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先聊一聊生活中看过的椭圆形状事物,通过一些同学不断地说出各种物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接着在这一气氛下,我再让学生尽量地在白纸上画出一个漂亮的椭圆,并通过投影展示评比,作适当评点,如“更像鸡蛋”“有点像土豆”,使课堂气氛达到热烈程度.

最终评选出画得最标准漂亮的椭圆,并请该生谈谈画得这么标准的秘诀,该生承认是用带椭圆的尺作出的,大家发出会意的笑声.

这时我故意用有点不屑的语气说:“用尺只能作固定大小的椭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需用一根细绳就可作出任意大小的椭圆!”学生们都表示不信,甚至那位学生叫起来,“那你给我们作作看啊!”当然,我拿出已准备的一根细绳在黑板上连续作了几个大小不同的椭圆,引起学生一片惊叹与议论,课堂气氛出现一个高潮.

把握住这一机会,我又用略显低沉而神秘的语调说:“我的作法中其实蕴含着一个神秘的原理,你们想不想知识呢?”“想!”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情感被调到了最高,当然,抓住这一契机,几乎是水到渠成般,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推演了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方程.整堂课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案例2:高三复习时,一次到班级上课,课是在下午第三节,当时学生已经上了六节课,都有些疲惫,情绪低落.

我没有立即开始上课,而是简要分析了下模拟考试成绩,并得出结论:如果数学成绩再提高十几分,很多同学都将达到理想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而这一差距只需数学考试中数列这一得分比较低的题完整做出来就可以.这一结论明显让学生有些触动,他们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情绪与注意力也明显提高了.

这时,我介绍说:“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数列的应用》内容的复习,能不能真的达到要求,就看大家有没有信心了,大家告诉我,有没有?”

“有!”部分学生说.

“再大声一点!”

“有!”更多学生喊道,声音也更大了.

“那让我们把我们的信心与决心一起喊出来吧!提高十五分,我行我也能!开始!”套用一句广告词,我用激昂的声音鼓动大家.

“提高十五分,我行我也能!”高昂的声音远远传了开去.

当然,在笑声与他们眼里热切的期望里,我们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这一堂课一扫下午这一时段课堂的疲惫与沉闷,全都是在一种激昂与专注情感状态中进行,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效果与效率当然也是大大提高的.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情感也感染着教师,有我有他,浑然一体.

二、信任肯定的课堂

信任和肯定是成功的原动力.有很多成功公司都把沟通、信任与尊重肯定当成公司经营的核心理念.把信任与尊重肯定引入课堂,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又是培养创造与发展性人才的土壤.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社会个体,发展性与不确定性的这一特点更加需要我们利用信任肯定去促进与培养.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次的肯定与信任都会将学生向成功推进,更能影响他们,让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案例3:在上《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

已知函数f(x)=-x3+x2+b,g(x)=alnx,若对任意x∈[1,e],都有g(x)≥-x2+(a+2)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首先请了一位基础比较薄弱且较内向的学生甲进行分析,有点意外的是,这位同学站起来后,嚅嗫着说“我没有想到该怎么做.”边上同学都笑起来了,见此情景,这位同学显得很不好意思,也比较沮丧,头也低了下来.

我问:“你认真看过这道题了吗?”

“是的,我把这道题看了好几遍,就是没找到思路.”

我看了看这位同学的这道题,注意到他不仅认真看了并思考了这道题,并且还把题中一些关键条件,如“任意x∈[1,e]”“恒成立”等关键条件用笔圈了出来.

我用略高的声音,带着欣喜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这位同学没有把思路想出来,但他审题时的认真仔细、重视关键条件的做法很棒,值得我们学习!”并把这位学生审题方法给所有同学展示出来.

边上学生的笑声变成了赞叹,这位学生的头抬了起来,脸上的惭愧与沮丧变成了自信与兴奋.并且他的这种状态在整堂课里得到体现,显得自信了许多.

三、成功快乐的课堂

毒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直接刺激脑干和中枢神经,产生一种叫多安朌物质,这种物质对在人们获取成功时大脑产生的一样,可使人得到无与伦比的巨大的快乐感觉.很多人沉迷于毒品不能自拔,其实就是沉迷于这种巨大的快乐感觉中不能自拔.从生理学上来讲,在学习中,在课堂上,如果能尽量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他们就会由此产生再次获得成功的巨大需求与动力,并为之不断努力.

在课堂中,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适当的反馈评价体系,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

案例4:在每一章节内容学习完,进行知识检查与反馈时,我一般都会设置一份统一的测试题,另外再加适度加深难度的补充题,并明确评价标准:获得80%以上分数的就表明这一章节内容学习是成功的,获得100%分数或者把补充题完成的就是十分成功.通过对试题难度的控制,可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达到“成功”这一标准,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则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十分成功”的标准.在每次测试反馈结束,我都会把达到这两个标准的学生当众宣读名单,并隆重表扬.通过这一机制,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快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渗入的探讨 篇4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具有目的性的, 因此每一种教育方式, 每一教学内容都会有它的教学价值。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自然也有其重要价值所在。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根据心理学是研究, 我们知道, 其实人的情感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般来说是按照情绪—情感—情操的进程有序的发展的, 因此,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 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并对学习数学知识有更高的认识, 即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宝贵”。而现代教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也表明, 情感具有动力, 能让提高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并导致认知的优化和深化。学生只有在对数学具备情感的基础之上, 才可能从策略上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而不是从经验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去对待数学学习。

(2) 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是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彻底的改变, 只要有高考存在, 高中学生就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消极性的。而教育本身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 提高人的素质的, 不是摧残人的心理。为此, 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也就是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尊重,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 这是教育应该做到的, 也是教育为人所尊重的原因所在。

二、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措施

情感教育是感性的, 但也绝对不是非理性的。因此, 从这一角度上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需要具体的教学行为作为支撑, 需要数学理性的、具体的知识作为支持。因此, 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 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 从生活情景入手, 超出学生预期思维。进行情感教育, 不是一定要从感性的情感说教入手, 毕竟数学教育是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基本核心的, 不能因为要进行情感教育, 而忽略数学的本质。因此, 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换给方式进行, 如从生活的角度切入, 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找到数学, 并让学生从超出预期思维的数学知识中, 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是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景:“现在我有个消息, 需要你们向60万人传递, 但是有个限制条件, 即每位同学只有两分钟时间同时告诉两个人, 信息从班上一名同学传播开始, 请问大家需要多少时间可将此信息反馈传遍所有人?”在这样的问题提出后, 学生们就会进行猜测, 答案各种各样。但是学生们不会想到答案是“只需40分钟”, 这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猜测。在这样的惊诧之下, 学生必然会对问题产生感情, 想知道原因何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表现, 顺势推出“等比数列的求和”的问题。在这一策略中, 生活情景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而超出想象, 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诱发”学生的情感, 并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 进而根据学生情感疏导的需要, 进行数学教学。这样, 教师就完成了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导入的工作, 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解”的情感。

(2) 从文化情感的角度入手, 用文化因素感染学生。如前所述, 数学的发展过程, 其实也是广大数学研究者的情感积累过程。学习数学, 也是对前人思维情感的探索。高中数学教师要进行情感的教学渗入, 可以积极的利用各种数学文化因子, 从文化的角度去感动学生, 感染学生, 让学生立志于数学学习。如教师可以以希伯索斯的故事为导入:“在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学派统治着当时的数学界, 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的长度都可以用整数和分数来反映, 但是该学派中叫希伯索斯的人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这一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的基础, 引起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恐慌, 为了维护他们的威信, 他们残忍地将希伯索斯扔进地中海活活地淹死。但真理毕竟是真理, 最终毕达哥拉斯学派得不承认不是有理数。通过这样的感人故事, 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 学习数学需要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 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取得更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 高中数学学习是充满情感的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 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变化, 是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渗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渗入

参考文献

[1]的卢家嵋著.以情优教一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 2002年12月:p3一4

[2]卢家媚著.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P19

关于数学情感教学的论文 篇5

【关键词】情感; 教学; 策略; 实验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在我国有关通过情感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 已有的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巨大影响, 实施良好的情感教学策略能显着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效果[1 ] ,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能使数学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积极体现。

为了印证已有的研究结论在本地区的适用性, 更为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情感教学策略, 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现状的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教学实际与调查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共12 个班) 564 人显示, 在学校设置的九门课程中, 最喜欢学数学的仅占2916 % , 认为学习、研究数学有实际用处的占15 % , 认为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努力了的占43 % , 努力学习数学但成绩还是不好的占27 % , 数学学习上没有努力是因为自我原因不努力的占40 % , 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影响自我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占78 % , 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占4713 % , 认为自己数学课上注意力基本上能集中的占3318 % , 做数学作业时常感到没劲的占5319 %。

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大部分学生(约占60 %) 数学学习情感特征的现状中往往表现为: 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数学学习动力不足, 对数学价值认识缺乏, 数学学习毅力不足, 对数学有畏难心理, 对数学教师有情感依赖现象等。因此一致认为, 了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相关因素, 针对当地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些共性, 从而对症下药, 选择和调整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师从情感角度来优化当地数学教学, 构建出适应当地学生的情感教学策略, 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突破点。

2 实验研究及其结论

2. 1 实验理论与设计本研究中优化教学的情感策略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在以往各教学变量注重或偏重认知因素的状况下力图从情感维度上进行优化, 以求情知互促并茂[2 ] 。这里仅以建议的形式提供情感教学各策略的操作思路。以下策略的划分是相对的, 仅仅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便于教师本人更好地掌握要领、易于运用。

211 匹配认知心理策略基本原理: 尽可能的使教学内容成为能匹配学生认知心理需要,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诱因,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所谓心向, 也就是学生学习有关教学内容的意愿, 即主观上是否乐意去学。

操作要点: 1、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采取相应的形式, 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一般来说, 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富有成就、自我表现的形式选择。

2、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启发、诱导, 来改变学生原来的对教学内容与自己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使之认识到所接触的教学内容是符合其需要的, 从而达到调节学生学习心向的目的。

212 超出预期思维策略基本原理: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 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 引发学生的兴趣, 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要点: 1、将看上去似乎是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2、将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趣味性, 产生学习的兴趣情绪。3、将看上去似乎是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 出乎意料地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 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深层内涵, 产生欲进一步琢磨、推敲的兴趣情绪。

213 发掘文化情感策略基本原理: 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品味, 寓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于情感化的讲解之中, 以赋予其情感色彩, 让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隐性情感因素或内容背后的历史素材得以尽可能地发掘, 利用情感的信号与感染功能, 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并有陶冶情操的目的。

操作要点: 1、教师本身要不断钻研, 塑造自身科学文化素养。2、对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欣赏要有一定的品位。3、要了解和善于发现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和历史素材。4、要善于通过想象引发情感, 要善于表达情感以引发感染。

214 诱发美感情感策略基本原理: 是指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加工提炼, 让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悟性情感因素为学生所尽可能地感悟到, 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该策略所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认知评价在情绪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操作要点: 1、需要教师把自己对该教学内容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向学生表达出来,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2、一些教学内容完全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 本身不含显性情感因素, 但却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种因素。如和谐的美、对称的美、简洁的美和奇异的美等, 在教学中则往往需经教师点拨才能使学生感悟到。3、要帮助学生建立评价美的标准。即启发学生运用诸如和谐、简洁等特定的科学美的特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想象、去判断。

215 积极性评价策略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性地评价学生课上课下的表现, 来表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各种反应的积极肯定态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德国的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

操作要点: 1、对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 教师要以学生自己原有的成绩为背景而不是以学生同伴的成绩为背景描述他们现在的成绩,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点滴进步, 都要予以及时的鼓励。

2、对那些取得成功的学生, 尤其是当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才完成困难的学习任务时, 教师则更应该给予表扬, 而且在表扬时要注意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 暗示将来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 注意鼓励他们进行内源性归因。3、当学生的课堂回答基本正确时, 固然要予以积极的评价; 当学生的回答只有部分正确时, 也应肯定其合理部分, 鼓励其发扬优点, 弥补不足; 当学生的回答基本错误时, 也要肯定其有敢于回答的勇气, 并告知如何得到正确答案。

216 师生角色转换策略基本原理: 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组织学生暂时充当“教师”的角色, 通过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以达到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感融入的效果。

操作要点: 要求教师改变惯常的角色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担当“教师”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协助、纠错, 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双向的信息交流。

217 有张有弛调节策略基本原理: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激发和调控课堂气氛, 使不同的课堂气氛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并与认知活动相对应, 从而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丰富和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知情互相促进和交融的效果。

操作要点: 要求教师在课的设计中将一节课的不同认知活动阶段与张弛不一的氛围组合, 并在教学中有效把握。随着不同的认知活动而产生相应的交替, 使学生处在一定的情绪氛围中。在一个课时中安排多种认知形式或活动形式, 为每一种不同的认知形式或活动方式设计一种情绪氛围(紧张、好奇、有趣、轻松) , 教师应有情绪化和感染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出相应的情绪氛围。

2. 2 被试对象被试对象是德宏民族中学高中一年级172 班学生。选择在男女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171 班作为平行班, 他们都由笔者执教数学教学。学校在高一新生入学编班时, 已作了严格的平均分班工作, 各班的情况基本一致。实验班(171 班) 53 人, 民族生10 人。对比班(172 班) 51 人, 民族生13 人。

2. 3 工具(1) 教学材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 必修) 第一册(上) 与第一册(下) , 教师根据各情感性处理策略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

(2) 测试材料认知前测和后测: 以实验开始前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前测成绩, 实验过程中的德宏州民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分数为后测成绩, 比较认知方面的数学成绩变化。两份试卷均由出题组提供, 校教科处审定, 难度适中, 略高于会考水平。课后认知测试题: 用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中的《高中15 分钟随堂训练》中该小节课测试题。每节实验课后进行认知测试, 以观察出策略在该课中对学生的影响。

情感前测和后测: 在实验前和实验末分别进行同一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 用以比较学生在数学学习情感方面的变化; 课后情感问卷调查表: 自己设计、编制的, 主要用于调查学生情感在教学中受感染的程度和对教学内容的倾向程度。

实验变量: 对实验而言起主要制约与影响的变量。自变量: 优化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策略。因变量: ①学生的认知因素变化, 主要是认知学习方面的成绩变化; ②学生的情感因素变化, 主要是实验期间的情感变化。

2. 4 处理过程实验周期一学年(19 —15) , 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数学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认知方面的要求在两个班上也是一样的, 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题、相同的认知和情感测试反馈方式。所不同的是, 在实验班上, 教学中运用了情感策略进行教学, 而在对照班里, 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均不知道正在进行实验。

2. 5 数据分析和结果 用SPPS15 统计之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学成绩及格率、数学成绩平均分前测和后测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实验班还出现了滑坡趋势, 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 及格率方面从相差2148 %下降到了812 % ,平均分从相差2137 下降到了6104 分。但经过一学年后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提高及格率方面, 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 及格率从相差812 %提高到了12148 % ,平均分从相差6104 提高到了7109 , 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 实验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从第6 升到第2 名, 对比班学年前测平均分级名次保持第5名。

第三, 对平均分差异进行了Z 检验。前测平均数差异不显着( Z = - 01669 , P >0105) , 而后测平均数差异显着( Z = 31203 , P < 0105) , 说明该教学实验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方面效果是明显的。

(2) 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前后测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前后测.情感教学策略实验, 对汉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同样, 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 前测平均分差异不显着( t = - 013445 , P >0105) , 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 t = 31312 ,P < 0105) , 说明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实验, 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是明显的。

(3) 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情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情感问卷调查表在实验班与对比班分两个时间段发出, 第一时间段是2004 年9 月25 日, 实验班发出53 份(实有人数) , 收回52 份; 对比班发出51 份(实有人数) , 共收回51 份。第二时间段是 年5 月22 日, 实验班发出53 份(实有人数) , 收回53 份, 对比班发出51 份(实有人数) , 收回51 份。2. 6 结论从上述统计的结果分析来看, 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 其教学效果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发展两大方面。

(1) 情感策略对学生认知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验班上运用各种情感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情感处理, 一改传统的理科教学的风格, 提高了学生认知学习的效果。在认知前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认知成绩没有显着差异( Z = - 01669 , p>0105) , 但经过9 个月的实验教学后, 实验班学生在有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比对照班学生好, 认知后测的平均分成绩两者相比有显着的差异( Z = 31203 , p < 0105) 。

(2) 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发展有促进作用情感策略的综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对学生的情感积极发展有促进作用。从情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参见实验结果分析表3 ] , 可以看出,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提高, 数学学习信念增强, 数学学习情绪能在学习过程中比以往有了良好的体验。进一步分析发现, 情感策略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还有影响作用。(3) 情感策略对民族学生的认知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 由表3 的数据分析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较, 前测的平均分差异不显着( t = - 013445 , P >0105) , 而后测平均分显着差异( t = 313126 , P < 0105) , 表明实施情感策略对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建议

(1) 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教学素养。教师的情感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在情感教育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和修养, 可从情感态度、情感能力、情感品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其中情感态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简述: 1、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 循循善诱, 升华魅力。3、刻苦钻研, 提高水平。4、互相尊重, 团结协作。

(2) 要钻研教材, 领悟其情感内涵; 要能通过研究学生, 掌握其情感表现; 特别要注意和认知目标和谐统一的情感目标, 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设计符合教材内在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3) 在数学教育中,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握住“抓联结点, 以激发情感为动力, 启发主动性”这一“维度”。其做法是: 在引入新知时, 创境激情; 在引导学习中, 启智动情; 在培养习惯时, 晓理定情; 在渗透思想时, 以意示情。

(4) 教师自身不良情绪因素的调控: 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 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1 调控的方法有: 1、理智调节法: 理智地对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 既看到问题的本身,又看到它发生的原因; 既看到其危害性, 又看到转化的可能性。2、言语调节法: 当激情快要爆发时,通过内部言语加以控制。也可轻声提醒自己: “冷静”、“制怒”。3、注意转移法: 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 可快速回忆一件愉快的事或转换一下教学活动方式, 也可利用请学生读、讲、写之机, 赢得控制自己的时间,平息愤怒。4、爱心化解法: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 很多事情皆易化解。公务员之家

(6) 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有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的趋势, 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体验的机会逐渐减少, 学习积极态度也逐渐下降,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学习成功体验、保持持久性的情绪注意力。情感教学策略的应用是一种选择的理想教法。

(7) 在研究实验中, 有些实验课是须花工夫的, 课前须做一些必要的教学准备(如道具、画图、分组、学生准备任务等) , 因课堂时间的限制与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各教学因素的权重, 应有恰当的安排。

(8) 实施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的检验与评价时, 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测试评价,往往更为可取. 因为无论如何, 我们也不可能把一节课或一阶段数学教学达到的目标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3 ] 。

(9) “以情优教”中的“情”是教师应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教学因素, 要据情况“用之有度”。不要为了讨好学生使用此法, 结果可能使得其反。有时真诚的消极评价也会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10) 现今教育教学方法可谓百花竞放, 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信息的多元化, 不能以某种固定眼光与教学模式看问题, 尤其是对数学教学来说, 重要的不是你使用什么手段策略, 而是你是否达到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数学内容, 是否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影响, 是否促使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形成这一目的。

本论文网专业从事教育论文发表业务!如需请保留一个链接:数学论文

参考文献:

[1 ] 王汝发1 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J ] 1 数学通报1 (2) 1

[2 ] 卢家楣1 情感教学心理学[ M ] 1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 P19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渗入的探讨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渗入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不是苍白的,而是充满情感的。数学科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数学理论和枯燥的数字。相对于语文等人文学科,数学的确是显得较为单一,学习目标较为明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就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数学和图形的排列。高中数学教育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其自身不仅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也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情感教学的渗透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数学,增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每一种教育方式,每一教学内容都会有它的教学价值。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自然也有其重要价值所在。

(1)有利于促進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根据心理学是研究,我们知道,其实人的情感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来说是按照情绪—情感—情操的进程有序的发展的,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并对学习数学知识有更高的认识,即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宝贵”。而现代教学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也表明,情感具有动力,能让提高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并导致认知的优化和深化。学生只有在对数学具备情感的基础之上,才可能从策略上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而不是从经验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去对待数学学习。

(2)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彻底的改变,只要有高考存在,高中学生就不可避免的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消极性的。而教育本身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提高人的素质的,不是摧残人的心理。为此,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对学生个人情感的尊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应该做到的,也是教育为人所尊重的原因所在。

二、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措施

情感教育是感性的,但也绝对不是非理性的。因此,从这一角度上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具体的教学行为作为支撑,需要数学理性的、具体的知识作为支持。因此,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从生活情景入手,超出学生预期思维。进行情感教育,不是一定要从感性的情感说教入手,毕竟数学教育是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基本核心的,不能因为要进行情感教育,而忽略数学的本质。因此,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换给方式进行,如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找到数学,并让学生从超出预期思维的数学知识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是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景:“现在我有个消息,需要你们向60万人传递,但是有个限制条件,即每位同学只有两分钟时间同时告诉两个人,信息从班上一名同学传播开始,请问大家需要多少时间可将此信息反馈传遍所有人?”在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就会进行猜测,答案各种各样。但是学生们不会想到答案是“只需40分钟”,这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猜测。在这样的惊诧之下,学生必然会对问题产生感情,想知道原因何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表现,顺势推出“等比数列的求和”的问题。在这一策略中,生活情景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而超出想象,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诱发”学生的情感,并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进而根据学生情感疏导的需要,进行数学教学。这样,教师就完成了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导人的工作,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解”的情感。

(2)从文化情感的角度入手,用文化因素感染学生。如前所述,数学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广大数学研究者的情感积累过程。学习数学,也是对前人思维情感的探索。高中数学教师要进行情感的教学渗入,可以积极的利用各种数学文化因子,从文化的角度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立志于数学学习。如教师可以以希伯索斯的故事为导入:“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统治着当时的数学界,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的长度都可以用整数和分数来反映,但是该学派中叫希伯索斯的人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这一发现动摇了毕达哥拉的基础,引起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恐慌,为了维护他们的威信,他们残忍地将希伯索斯扔进地中海活活地淹死。但真理毕竟是真理,最终毕达哥拉斯学派得不承认不是有理数。通过这样的感人故事,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学习数学需要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取得更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学习是充满情感的学习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的卢家嵋著,以情优教一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2002年12月:p3-4

[2]卢家媚著,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P19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篇7

一、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 让数学有了展示的载体, 让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形象, 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深刻感受数学知识建构过程。因此, “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实践的机会, 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空间。

案例1.高中数学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中讲充要条件问题。

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简易逻辑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 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正确又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了解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笔者引用电路图, 将“开关A的闭合”作为条件, ”灯泡B亮”作为结论, 通过观察A, B的关系。

根据电路图, 学生很容易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个概念, 同时, 借助上图, 让学生对物理电路图有全新的认识。为此, 跨学科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又如, 徐利治教授借助“孤帆远影碧空尽”意境来描述数学中极限概念,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境设计, 让学生深刻理解极限的内含和本质。

2、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 简单说, 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 除了上述内涵以外, 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1]

案例2.数列《递推公式》中有一道题:

如果一对成熟兔子每月能生一对小兔子 (一雄一雌) , 而每一对小免子在出生后第二个月成熟, 第三个月就能生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 由一对初生小兔子开始, 8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小兔子?

该数列其实是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 “数学文化”虽很难被发现, 但无处不在。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中, 通过数学内容体现出来。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数学应用为链、以教学语言为渠、以数学家为鉴、以数学史为辅等方式, 通过教师的“传”, 扩大学生的文化感知面。在教学中创设数学文化氛围,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师所教的数学知识, 又能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念,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融入社会、生活的体验。

3、进行例题变式教学, 培养学生灵活、严谨的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 就是在把握知识的核心思想、方法时, 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述,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形象的表达, 在“变”中把握“不变”的内容, 万变不离其宗。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运用变式教学, 通过对例题的变形, 如:改变条件、改变结论, 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认识例题的本质内容, 因此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 变式教学讲究万变不离其宗, 学生通过变式训练熟练掌握各种公式、原理, 能在变式中灵活地发现例题的数学本质。

4、开展引导探究式教学, 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围绕某个数学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这就是探究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的会标图展示给同学观看, 并组织学生根据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图形, 看看面积有什么关系, 能用数量表述其关系吗?当某些发生变化时, 又会得到怎样的不等关系?

问题2将不等式a2+b2>2ab中的正实数a、b换成实数a、b, 大家思考一下, 在实数条件下, a2+b2与2ab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用引导探究法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从图形中发现数学问题, 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给出证明并推广到一般结论。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新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结论产生的过程, 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建立自信心。[2]

二、结语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实施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正如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说:“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 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因此, 我们要努力探索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 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 9-13

高中数学的情感教学 篇8

一、结合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目前高中学生来说, 觉得数学学习过于枯燥的不良情绪是限制其数学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 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挖掘数学问题背后的生活背景, 只有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 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更为关键, 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并且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其基础知识缺乏会影响后期一系列的学习, 学困生对于数学问题一般是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零散记忆来解决, 而难以应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这一特征, 将教学任务制定的重心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移, 从而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排列组合的练习课堂中, 教师可以打破传统书本中的习题机械式灌输模式, 更换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题型, 即将举行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便是融入习题练习中的例子, 有32支球队参加比赛, 每组4支球队, 一共八组进行比赛, 教师可以由此延伸出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 即有多少种分组方式、小组内出现要经过几场比赛等等。

二、利用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成就感需要其具备较为深厚的相关经验, 其解决问题的成功次数与成就感的高低呈正比。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成就感, 才能在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勇于面对, 从而为其数学能力不断提高创造条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取得成就感创造条件, 对于学生积极学习的现象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完成条件优异, 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让学生觉得付出受到了回报。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成就收集袋等方式, 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优异成绩保存起来, 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除了直接的成就感引导之外, 还可以通过成功的替代经验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替代经验指让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间接评估, 使其明白自己如果处于获得成功同学的相同环境中一样可以得到相同的成就, 具体的做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协助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是指个体对造成此结果根源的知觉, 即学生遭遇挫折或者成功时, 会如何分析造成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 包括任务难度、自身能力、学习态度等等, 对于归因优生和学困生存在明显的差别。优生习惯把成功的因素归结于自身的能力, 把失败的因素归结为外部客观因素, 这正是由于优生长期吸收自身、教师的鼓励带来的成就感, 相比学困生更有自信心;学困生则是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的辅助, 而不是自身能力的体现, 同时习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缺陷, 长此以往, 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消磨掉, 甚至会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情绪。所以数学教师应该矫正学生的不合理归因, 一方面避免优生过于骄傲, 另一方面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兴趣, 使学生正确认识困难与挫折的因素。例如课堂中进行提问的时候, 对于利用自己思维运作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而回答错误的时候, 要协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是基础概念理解错误、题意理解错误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量消除学生的挫败感,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 应该尽量将错误原因归因为问题难度较大或者努力程度不够等, 避免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导致的自卑心理。然后还要帮助其解决问题, 保证学生在一定自信心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学习, 而优生要矫正其对于受外部因素导致失误的借口, 而是要强调自身能力和状态稳定的重要性。利用以上方式控制学生的得失心, 能够使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的学习状态。

四、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 这些个体差异会导致在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态度也不同, 有的学生乐于接受挑战, 喜爱思考以攻破难关, 而有的同学则会产生逃避心理, 产生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最终放弃。因此学习的意志力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而学习态度决定学生的能力能否提高。教师必须从数学角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由于校园生活的群体性, 所以学生容易被外界的言语信息所影响, 教师此时就应该协助学生建立面对困难的勇气, 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举例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某位数学家为了攻破一道难题所付出的努力, 这些方式对学生建立面对困难的意志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情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同时开展, 情感教育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推进作用, 也是为了学生德智能力的全面提高。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态度、意志力和情感的锻炼, 挖掘学生的兴趣, 并以兴趣为主导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模式转变。情感目标的实践完全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当前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 使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本文对如何利用情感引导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探讨,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实践

参考文献

[1]左新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 2013, (12) .

[2]刘艳莉.高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 (12)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 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 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当今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而情感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高层次要求, 是当今教育的迫切需要。

1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积极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振作他们的精神。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1.1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 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 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 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 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2 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过去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要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 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 有一定的幽默感, 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 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当然, 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1.3 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法时, 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 (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 , 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 (情感性、体验性、表情性) , 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 首先, 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其次, 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 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第三, 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 诱发学生联想, 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 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第四, 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 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激发数学学习情感

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成为有用之才, 名人的成才之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数学发展史上, 由热爱数学到做出惊人成就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如伽利略的父亲要求他学习医, 但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 经常偷偷地在医学书中夹着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德的数学书。这种浓列的兴趣使他勤于思考, 后来发现了摆的理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 在初中考试数学曾不及格, 中学毕业后父亲安排他做生意, 可他违背父愿, 酷爱数学, 后来一举成名。

了解数学重要性及应用广泛性, 能博得学生对数学的好感。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 从小到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学都要接受不同层次的数学教育, 可见数学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思维体操, 它可以使人的思维具有严密性、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有组于我们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我们学习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如果每个执教者能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 从身边数学讲起, 学生从需要出发, 对数学产生渴望感, 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教师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 既能传情达意, 感染学生, 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引发兴趣, 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 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 创设某种教学情境, 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 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 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 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 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 感受到某些情趣,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4 调节愉快的课堂气氛, 融洽师生情感

数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热烈、融洽、紧张、愉快于一体的课堂气氛, 创设良好数学环境, 让师生之间友好情感贯穿始终, 对提高课堂效率益处匪浅, 这是艺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可消除疲劳, 保持旺盛精力, 产生浓厚兴趣。“愉快教育”思想要求打破生硬、僵化的注入式授课方法。此外, 要注意课堂结构紧张而有序, 可根据讲授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共同讨论。允许学生提出教师讲课中的问题, 培养积极听课习惯, 改变被动接受方式, 培养参与意识, 讲课要深入浅出, 环环相扣, 多联系实际, 适当应用比喻, 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使学生在愉快中突破难点。同时要注意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调节课堂气氛。

5 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激发社会责任感

说到数学, 不少人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 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 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就必须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 要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同样, 人类也离不开数学, 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其次, 要让学生认识数学是一种文化, 有着社会价值, 是与其他科学一样, 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 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 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积极挖掘数学的社会价值, 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和数学里包含的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束语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情感教育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课更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 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 也提高他们学习的责任感, 自觉地养成积极、勤奋地学习行为, 刻苦钻研, 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兴毅.浅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2.

[2]郑毓信.数学文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 (1) .

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师生

前言

新课改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改变以往“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关系,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是高中数学教师长期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数学情感教育概述

(一) 数学情感教育的含义

所谓数学情感教育,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其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可以说, 情感教育弥补了数学教育中的不足, 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被充分调动起来, 消除内心对数学的消极情感, 不仅能够改变课堂氛围, 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还能够改善师生关系,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1]。

(二) 数学情感教育的目标

数学情感教育的具体目标如下:首先,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不仅要促使其掌握基本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使学生的心里素质水平得到提升;其次, 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提升其团队合作的精神;最后, 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不断拓宽其数学视野。

二、高中数学情感教育的原则

(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只有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内心真正发生改变才能实现, 如果要依靠外力去强制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情境, 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通过自己的引导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

(二) 注重愉悦性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相对复杂, 很多概念和计算过程比较枯燥, 学生很难提起兴趣, 情感教育的作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将枯燥性与愉悦性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一些枯燥符号背后的内涵, 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不是去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是愉悦的、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真正消除学习数学的负面情绪,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数学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及实例

(一) 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对学生的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 如果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的负面情绪就会增多, 长此下去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 教师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来点燃课堂, 在复习三角函数知识时, 可以设计这一题目:一个三角形中存在sin2B=sin2C的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教师可以自己这样解答:由已知条件得出2B=2C, 所以B=C, 得出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问大家, 有哪里不对的地方吗?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找出老师的“错误”, 根据诱导公式得到2B=π-2C, 此三角形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这样,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的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二)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要求教师利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探究, 主动融入到教学情境中。首先, 教师要确定目标, 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力求将所有教学方法的长处都结合起来[3]。

例如, 在研究“七桥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a, b, c, d代表小岛, 七座桥用七条线来表示, 并将这一情景呈现在课件中, 问:怎样才能一笔画出图示的图形, 这样就将原本“走过七座桥, 但是不允许重复”这一枯燥的问题巧妙的转化了, 学生的兴趣马上就会被激发起来,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一笔画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的引出奇点和偶点的概念。

(三) 改善评价机制

教师对学会的评价同样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要改变以往完全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习惯, 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个人兴趣、性格特点等综合因素, 以赞美、鼓励的方式为主, 即使学生做错了也要肯定他的努力, 然后帮助其找出做错的原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有进步和提升的空间, 通过情感教育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同时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发挥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就是不能将学生当做知识容器, 而是将其视为具有丰富情感的主体, 通过情感引导以后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主动探究知识, 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艳红.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 10 (12) 07:113+120.

[2]李敏.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 2015, 8 (10) 16:47.

上一篇:病原菌谱下一篇:交流发电机波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