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2024-08-08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精选十篇)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篇1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的形式丰富多彩, 各具特色。比如, 我在上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时, 开始让学生听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歌, 接下来由学生演奏了一首《牧民新歌》, 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情绪一下就调动起来, 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题。又如, 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我介绍作品说道:《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交响乐”, 作品被看作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这样让学生首先认识到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即作品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再如, 欣赏声乐组曲《黄河大合唱》、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黄河的咆哮、江南的美景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就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及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可见, 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目的是非常有成效的。

二、了解作品

每一首音乐作品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教师应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作品的相关的知识, 如作者、创作背景等,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为欣赏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 仅仅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是不够的, 教师还应给学生讲授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使学生明白这首曲子的含义, 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聆听作品

这是欣赏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实际教学经验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介绍作品时, 往往对作品的作用、艺术价值、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 但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 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甚至很难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因此, 教师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应做到教师精讲, 学生多听

聆听者要想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首要前提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而获得灵敏的感知能力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才能完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 但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听”后的信息反馈, 即学生聆听后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 然后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做到精炼总结与分析。教师要切记说得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也会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尽量富有启发性。

2. 运用合作教学, 强化学生主体想象活动,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合作教学中, 由于营造了一种独立思考与合作互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 在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 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与藏族、蒙古、新疆等民族相关的风土人情、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本身的直接讲授, 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教师的提问、学生间的讨论、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 使学生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 如节奏、旋律、音色等分析、总结出这些知识。所以, 要想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 一定要教授准确的知识, 要联系实际,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 在聆听欣赏《梁祝》时, 体验音乐情感要紧紧围绕音乐要素来展开,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视唱来体验音乐的内涵。又如,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 作品音乐结构特点是采用了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 可学生不知道换头合尾的意思, 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聆听每段结尾、学生练唱一两次, 这样不需要教师更多的提示, 学生就熟悉了这种手法的特点。曾经有位教师在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讲的是少数民族音乐, 他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演奏一段音乐、跳舞、学摔跤、练习献哈达等活动, 使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虽然他所在的学校当时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 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更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 效果很好。上述几点就是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体现。

四、听赏中的“辨”

这是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力,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说, “辨析”的方法贯穿在作品的各部分当中, 是高中教学区别初中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具体来说, 就是学生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 (音乐的要素) 来进行情感的体验, 作品的分析紧紧围绕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具体教学中, 就是指教师将不同的模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分析其不同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 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例如, 景金立老师将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 分析异同。再如, 在教学歌曲《保卫黄河》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三种演唱形式, 齐唱可以展现游击队员高昂的战斗精神;二部轮唱展现游击队员神出鬼没, 奇袭敌人;三部轮唱可以塑造千军万马驰骋在抗日战场的形象。再如, 教学《梁祝》时, 优美抒情的爱情主题与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的对比, 楼台相会中小提琴的如泣如诉与展开部中小提琴坚强的反抗及撕心裂肺呐喊的对比, 优美朦胧的弦乐音色与残暴的管弦乐音色的对比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 可以使学生在听赏、辨析、比较中掌握知识。这种探究式学习贯穿在听赏教学中, 这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五、加深理解, 在“练”中提高音乐鉴赏力

例如, 在对《梁祝》的爱情主题、《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进行反复聆听和背唱中, 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 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使学生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 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让他们体会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 这是新课标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现。比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艺术特点表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让学生通过欣赏进行分析、总结, 如作品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 (大小提琴对话形式、京剧的摇板、越剧中紧拉慢唱等) , 小提琴的演奏吸取了二胡的某些技法, 奏鸣曲式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等。此外, 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社会价值, 即作品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 还表现了人民的意志。它不仅写了悲剧, 还写了理想, 这个理想推动中国这个民族生存下去。教师还可以用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学生视野, 了解作品, 如让学生观看芭蕾舞《化蝶》。

高中音乐选修课程 篇2

依稀记得那是2008年的暑期,在北京一家并不起眼的音像店,无意间翻到了《绝美的颤音》(六人无伴奏清唱“国王歌手”合唱团跨界精选)专辑,封面上印着“世界一流的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组合”、“用人声模仿各种乐器,惟妙惟肖”这样令人惊鸿一瞥的词句。自此,“阿卡贝拉”进入了我的视线,而这张《绝美的颤音》专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伴奏人声天籁的喜悦。

随着资料的挖掘,曾经禁锢在好奇迷雾断层里的“阿卡贝拉”被逐一拨云衔接。联想到目前我们的高中学生音准、节奏能力的欠缺;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意识的淡薄;多声音乐思维的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培养等问题,我一直在找寻一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多声部歌唱能力的教学载体和方式。我相信,作为人声艺术的典范,“阿卡贝拉”蕴含着的宗教、无伴奏、多层次、B-box等元素,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更能 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主动性;它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因子,又能为学生个性发展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2012年,乘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春风,我开始了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的开发和实施之路。

一、设计以“阿卡贝拉”为教学内容的高中音乐歌唱教学选修课程开发方案

1.切实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人声极致“阿卡贝拉”》作为国家设置的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一个类属,除了“歌唱”模块应具有的歌唱基础技能及歌唱表现力,更强调在良好的音准训练、准确的节奏练习、理想的音色变化、多声部作品训练等方面全面拓展作为“歌唱”模块的知识深度和趣味性。为此,我制定了全面的学习目标。比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我紧紧抓住“阿卡贝拉”的显著特征,选取典型的音乐风格进行作品的风格把握训练,包括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乡村风格、布鲁斯风格、RAP风格、节奏布鲁斯、Reggae风格和拉丁风格等,而每首练习曲都由旋律、节奏、贝司和鼓四个声部组成,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的律动中表现同一首作品时做出不同的处理;而在过程与方法上,尤其注重通过欣赏、演唱、创作及表现进行多元性拓展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创造活动,从而能及时根据作品的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合作伙伴和音色变化,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在亲身参与歌唱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初学“阿卡贝拉”者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而高中生年龄和性格的矛盾性特征使他们想表现,又害怕出丑。因此,选取合理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是很重要的。学习初始,通过让学生聆听优秀的“阿卡贝拉”歌曲获得对“阿卡贝拉”直观的听觉感知和兴趣后,我尽量避免对初学者而言还显专业生涩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代之以用简单的模仿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歌曲的表现中来。带领学生玩切分节奏,体验不同速度、不同风格的切分节奏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比如,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和声,让学生体验和谐音程的色彩和泛音带来的神奇听感,然后把节奏与和声结合起来,配上歌曲旋律和人声打击,一首简单的“阿卡贝拉”歌曲就编配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演绎,使学生明白在“阿卡贝拉”歌曲中,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哪怕自认为自己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在人声打击声部中体验到表现音乐的快感,从而在这样一期一会的精彩中,感受学习“阿卡贝拉”的快乐。

3.认真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高中生喜欢“阿卡贝拉”的潜台词可能还是流行音乐,学习之后他们还会发现,阿卡贝拉的渊源、流派以及对现代合唱的影响等,其实远不止于流行音乐的浅层表象,这恰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引发思考的角度。于是,我依据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编写了一本符合高中生兴趣、能力和需要的“阿卡贝拉”教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教程内容分美丽的“阿卡贝拉”、准确的节奏练习、良好的音准训练、理想的音色变化、多样的风格演绎五章,涵盖了“阿卡贝拉”的起源及发展、简易节奏创编、卡农多声部练习、人声打击、器乐模仿、古典风格和流行风格等13节共18个课时的内容。在歌曲的选择上,注重吸收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比如,我们既有《绿袖子》、《寂静之声》这样的传统民谣,也有Hey Soul Sister、Butterfly这样的现代金曲;既有《卡农》、《剧院魅影》这样的经典传颂,也有《甩葱歌》、Rolling in the Deep这样的流行歌曲;既有《夜来香》、《南海姑娘》这样的国语经典,也有Rhythm of the Rain、《天空之城》这样的外国曲目;既有When a Child is Born、Alleluja这样的宗教天籁,也有《植 物大战僵尸》、《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音乐„„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潜藏着“阿卡贝拉”的发展脉络以及宗教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对抗、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微妙关系,使“阿卡贝拉”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多声部歌唱教学,更是一种浸润着文化、承载着跨文化意识培养希冀的有效载体。

二、构建以“阿卡贝拉”为特色的高中音乐生本“动态选修”课程实施方式

1.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

现代“阿卡贝拉”的表演形式除了传统的合唱队形式外,还可以是两三人的重唱形式,结合舞蹈或表演的三至八人小组合演唱形式,也可以是现代化的、根据声部需要而配置人数的“人声乐队”演唱形式。为使单

一、单项的歌曲教学变得灵活互动,我让学生根据每首歌曲各自音高、声部和风格等特点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形成自助合作。这种自主自助的动态分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们在除音乐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外,更以乐见其成的方式参与其中,了解到自身的所长所适。课堂中,我积极发挥每位学生的歌唱热情,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动态合作方式,力求人人构成和声、随时变换伙伴。学生在个人歌唱到多人小组再到全班合作歌唱的多种形式中,感受到每一位个体的重要性,整个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歌唱水平,课堂的展现永远是流动、清新而生机勃发的音乐场景,教学也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

2.充分估计学习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的学习方案

由于学生从小接受的音乐教育程度及自身音色特点、歌唱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更正视学生的差异,抓住学生认知心理、量力分层、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层层设疑,使学生在参与、讨论、交流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喜悦和认知心理的满足,做到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歌曲的特点,按照各个学生的演唱能力及表现能力水平,提供弹性的学习方案,按照歌曲的音准节奏、音色情感和创编合作等方面逐层提出要求,设计出符合歌曲演唱特征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方案,实行阶段性达成,使学生们在歌唱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3.适时更新考核方案,为学生完善多元的评价体系

歌唱考核常常是一种伴随着紧张的回溯教学效果的手段。因为紧张,学生往往享受不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他们的表现也基本与个人歌唱素养和音乐美感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以往歌唱考核中内容单

一、形式单调的现象,我制订了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案。考核以专场演唱会的形式,侧重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合作能力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有两两合作的现场抽签考核方式,如《欢乐颂》旋律的演唱,现场抽签决定唱单音和唱旋律的人员,再由唱单音的同学抽签唱哪一个单音,这种随机合作的方式,会让学生在表演中认识到自己的所欠所缺;而各小组合作表演的专场演唱会,我更能从他们的歌曲选择、默契程度、表现能力及演出效果等方面看到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诸多方面,从而做出真实合理的评价。

以演唱会的形式进行考核,从学生的表演中回溯教学,教学中所执着的一切,都将会有具体的浮现,这是放松的,也是真实的。或许,直到要考核,学生们依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程度,但是,在他们歌唱着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这种超越本身就是最完美的成绩。

三、探索以“阿卡贝拉”为演唱技巧的高中音乐个体“复合演唱”训练路径

1.分层训练听唱能力,为学生夯实基础的自我积累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歌唱学习的基础。

高中生平时听惯了流行歌曲,对音高的听觉积累较少,且歌唱练习缺乏,音高概念模糊。所以,唱歌跑调普遍存在。

为夯实学生的听唱能力,我将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培养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多种形式的听觉练习,除了听自己的唱,更强调“监听”其他声部,仔细分析其他声部的音高、音色、吐字、换气的特色,听整个音乐的纵向(和声)结构与横向(乐句)发展。我曾用最朴素的《闪烁的小星星》主题,通过以一位同学只唱同一个单音,另一位同学唱旋律的两两合作的训练方式,培养他们对音准的敏感度。经过“听”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敏感度有了较快提高,在音乐的表现上,无论是音准的把握、音色的调整、乐句的呈现、情感的表达等也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的歌声也具备了较好的融合性。

2.不断拓展多维技能,为学生提升全面的歌唱素养

再高涨的热情,没有音准、节奏、视唱、练耳和声乐等技巧的熟练运用,同样会在“阿卡贝拉”的前行中止步。因此,在技术、音乐和创作等方面不断拓展多维技能是提升歌唱素养并唱好“阿卡贝拉”的关键。

在歌唱的技术面上,我侧重进行呼吸练习、共鸣空间的练习、母音统一的练习、音域扩展与音域统一的练习、花腔练习等发声训练,并进行圆滑唱法、断奏唱法、滑音唱法、持续音唱法、力度变化练习、音准练习等多种风格的演唱,与此同时,突出“阿卡贝拉”的歌唱特点,加入了鼓与Bass两种人声乐器伴奏的演唱训练;在歌唱的音乐面上,注重在和声音准、声部的平衡度及音色的融合度等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声部和谐练习,做到多维度、多技术、多风格的训练提升,以达到“阿卡贝拉”精致融合的人声效果。比如,为把握声部的平衡度,需要深入分析歌曲的音乐织度、各声部的音域、曲风的差异,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然后去协调声部间的音量比例。比如,早期音乐不着重于浑厚的低音,而黑人灵歌却需要浑厚的低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歌曲风格的不同,调整声部的平衡比例;在歌唱的创作面上,这是“阿卡贝拉”最自由、灵活也是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在。节奏如何变化、伴唱的每个音节是唱有词意的歌词或唱一些没有意义的词、乐器如何模仿、歌曲风格如何变换、B-box如何加入„„这无穷的创作乐趣和联想的空间早已超出了学习初始学生仅仅基于兴趣的选择,而成为学生拓展多维技能,提升歌唱素养,发挥创作才能的有效手段。

3.用心捕捉艺术意蕴,为学生积淀深远的艺术文化

优秀的歌者展现给我们的不只是美妙的嗓音,更是一种诠释、一种文化。西方中古时期的教堂调式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应属最简单不过的单音歌曲了,可是唱过的人大概都觉得其旋律虽简单,要唱出意蕴却很难。李振邦神父曾说:“这些不依固定拍子进行的自由节奏歌曲,听 起来是一尘不染的纯精神体,没有笨重的脚步,只有热情的祈祷,最适于表达脱俗的宗教情愫。”我想,任何纯娱乐性或功利性的歌唱,定然无法诠释出深藏在作品中的那份哲理、诗情或神韵。对于每一首歌,我要求学生不仅仅只是表现出歌曲的音韵美,更要表现出歌曲的情韵美;既要有原作品风格的保持,也要有自身演绎的新意,养成深入理解歌曲,进一步内化歌曲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诠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蕴,我通常与学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歌词、乐思、结构设计和表情记号等音乐元素,并设法了解词曲作者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努力感觉作者创作本意的暗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转换成歌声。比如,When a Child is Born这首歌,了解中发现,以此曲作词的歌有好几个版本,但是只有强尼・马修(Johnny Mathis)演绎的英文版本常作为圣诞歌曲来演唱,因此就明显地带有宗教色彩和西方基督文化的印记。为了表现这种文化的氛围和风格,演唱时就需要清晰柔美的音色,吟唱的语调,细腻的波浪式的起伏推动,以增添歌曲的静谧感与圣洁感。

四、促成以“阿卡贝拉”为兴趣视角的高中音乐群体“多元合唱”自主发展

1.深度唤醒歌唱意识,为学生增强无穷的学习动力

“阿卡贝拉”的发展从宗教到流行,虽历经几个世纪,却依旧保持了歌唱艺术生态的绿色。当大多数学生听着千篇一律的歌曲,“阿卡贝拉”凭借其特有的无伴奏、多声部、纯人声,神秘而迷人地独自绽放。

为了有效唤醒歌唱意识,增强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我们充分利用“阿卡贝拉”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搭建学习的平台。

(1)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通过动画的虚拟爵士鼓,引导学生模拟鼓、开合钹等声音,使这些原本很枯燥的专业练习变得生动而富有韵味,这也是“阿卡贝拉”中人声取代打击乐后,体现表演者音色的灵活多变、模仿乐器的栩栩如生并最令人称奇的部分;借助生活中听到的自然声响来模拟发声,使多声部的人声伴奏变得亲近而易操作,辅之以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浓浓的表现欲。

(2)丰富课外平台多元性。通过教师节文艺演出、元旦文艺会演、社团展演及“阿卡贝拉”专场演唱会等为学生搭建歌唱表演的舞台。广泛运用校卡拉OK比赛、校英语歌曲比赛、各级各类合唱比赛等赛台促进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同时,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广播教歌、艺术馆开放、校外表演舞台等,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艺术才能的绽放提供机会,以比赛、表演和自我练习等多种手段,促进歌唱形式的多元化。

2.有效激发内驱力量,为学生释放无限的学习潜能

选报《人声极致“阿卡贝拉”》课程,可以是为了培养兴趣,可以是为了调剂课业,可以是为了追赶潮流;也可以是为了结交新友,更可以是为了获取学分„„学生学习的初衷可能不尽相同。然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我从不忘时时自问:我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课程的开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显然,尊重学生兴趣绝不是兴之所至的随性歌唱。选修课程的开设要实现高效、高质,首先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不断质疑、碰撞,从而提升思维品质,释放学习潜能。“阿卡贝拉”以动态选修、同伴互助、师资交流、交流互访、参赛办赛等方式,以“阿卡贝拉”清唱社团、校合唱团为交流平台,学生从听歌、唱歌到记歌谱、配和声;从自娱自乐的演唱组合,发展为有使命、有任务、有规模、有管理的社团组织;从被动的学唱到专场演唱会的组织;从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到同伴间快乐的自主合作„„这一切的成长,是教与学平衡推进的自然的教学状态,也是“阿卡贝拉”选修课程所追求的理想和境界。

3.积极提供个性辅导,为学生建立终身的学习趣向

高中阶段是最美丽的青春时光,但是高中生涯却充满了忙碌和无奈。学业繁重高考压力之忧;无闲暇练习时间之难;频受家长和主课老师压制参加音乐活动之伤;只以流行歌曲为音乐全部内涵之悲„„音乐教师,纵使再以苦行者的姿势恪守音乐教学之职,也无力改变。但是,一条路要走下去,最初的梦想和精神一定要立于一尊而不偏不移。开设“阿卡贝拉”课程的初衷,正是希望学生能在提高多声部歌唱技能、享受多声部合作的过程中,让音乐成为学生掺揉着血肉、刻印着文化的精神支柱,为学生建立终生的学习趣向。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兴趣爱好、已有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积极提供个性辅导,针对性地找出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及所存在的弱点,提供相应的训练改进方法,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针对有器乐特长的学生,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和声的编配或人声乐器的即兴模拟和伴奏;针对有表演才能的学生,邀请他们对歌曲的表演进行动作的编排;针对音准、节奏感掌握较好的同学,安排他们担任和声部分的演唱,使他们在自己创造的多声部叠加的和声效果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针对独唱表现欲特别强的同学,则训练完善他们嗓音的个性和张力,使他们唱得有风格,唱得有品位。这样的个性辅导,是对学生已具特长的释放和加深,也是促使学生在已有水平上进一步学习,从而建立终生学习趣向的刺激和强化。

《人声极致“阿卡贝拉”》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之路,恰如我给自己铺设的一条芬芳的音乐小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笑着走来,一路满是惊奇的发现。此刻,浮于脑海间关于音乐的最美丽的记忆,不是坐于音乐厅聆听音乐时的激动,也不是登台演出接受掌声时的炫目,而是在学校的艺术馆,在那间已显简陋的音乐教室,我和我的学生们沉浸于“阿卡贝拉”时的纠结挣扎和乐此不疲。曾经,“阿卡贝拉”只是我不经意的偶遇,却这样随课程走进了我的心间,走进了学生的心间,平淡而绚烂。那一首首我们一起唱过的歌,演绎着的是同学们的快乐、执着与智慧,留下来的,却是课程开发实施路上从稚嫩到渐渐沉稳的串串脚印„„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篇3

关键词: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改革;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56-01

一、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在推行上较为困难,第一次在中国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在2004年,随着中国课程与教学方面改革的范围逐渐扩大,我们国家的音乐课程改革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课程的发展使音乐课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当国家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提出了一般改革所需要的基础,将教学课程的结构,转变为多样化,并且进行了综合调整,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同时,教师普遍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是更复杂的过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高中音乐教育改革都将会受到影响,造成音乐新课程改革失败。

另一方面,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之中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中学音乐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作为确定教育水平是否有实质性的提高是不够的,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不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体现。如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因此,许多教师会在少讲或不讲音乐教学的原则下,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说明问题,所以,仅仅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目的进行课堂教学是扭曲的,使学习效率下降,学生所获得的也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反而使课堂效率下降,此外,对音乐教师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形式,对于教学的本质缺少追求,只是片面追求课堂生动活泼,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获得知识,那么,这也就成为了对新课程标准原本精神的严重违背,可见,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二、对于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改革提供的相应对策

1、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以及其对于高中音乐的理解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振兴教育是我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中,音乐教育者应当是教学改革这个艰巨任务的执行者。高中音乐需要他们尽职调查每个高中音乐文化,与实际相结合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一个普通一线教学人员为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提高高中阶段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一些较有条件的学校之中,应该从正规的学校或专业选拔音乐教师,并且根据其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录取。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应当从音乐学院或专业音乐院校聘用几个不同专业、不同音乐方向的音乐教师。那么在建立新的音乐课程中这样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选修课程,促进音乐课程的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校甚至可以聘请兼职教师。与此同时,学校对于现有的音乐教师,应该及时的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不再拥有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得以增加,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自身也要形成学习的意识。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可以开设新的音乐课程,由于农村学校的数量少,条件比较差的,相对分散的特点。这是因为资金问题,农村音乐教师是相对较少的,同时其教学环境也是十分苛刻的。因此,我们应当将城市音乐教师定期送到农村去锻炼,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人,促进其他学科教师参加音乐课的教学。这些方法都能够成为所有的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参考,我们需要对于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

3、对于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音乐教学的锻炼和提升,以及音乐审美和对于审美的本质的理解,对音乐教学观正确理解,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是音乐家,而是在于教育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所以教育的重点是人,不是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其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概念。但为了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教师应当掌握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删除,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控制方面教师应当仅起到辅助类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掌握音乐知识的主要接受者,通过对一个简单的教学知识的研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自主掌握音乐知识,进而发展到课堂知识的决策者。并促进学生在音乐欣赏之中能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学会学习、学会选择、给予鼓励、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从单一的学习转变为学生的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对于学生审美情趣与艺术品位的追求,随之而来的是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音乐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笔者主要根據是我国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相信本文对我国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2] 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 汪霓.对当前音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 山东教育科研 2002年05期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课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营造自由轻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知识的探索及创新欲望。音乐课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创新意识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完善,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学生兴趣的缺失,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 作为副科存在的音乐课未能得到教师、家长的重视,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学生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高中音乐教学普遍存在平面化、形式化现象。任课教师仅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再次,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枯燥。音乐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仅将教学活动停留在教学歌曲的层面,而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等很少涉及,直接导致音乐课课堂教学活动枯燥单一。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实现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 )充分挖掘教学素材 ,提高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和应用, 对音乐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素材的挖掘,适当地将其应用于相应的教学活动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肖邦钢琴曲赏析过程中,教师可用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萧邦》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这首歌学生都很熟悉,周杰伦是大部分学生的偶像。因此,在课堂上听到他的歌曲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起来,并对这堂课产生浓厚兴趣。在学生欣赏《十一月的萧邦》的过程中,教师可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进而引出肖邦,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转移到肖邦上,从而顺利进行课题讲授。此时,教师可以将肖邦创作过程中的相关励志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其音乐作品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多门学科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因此,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多门艺术类课程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综合多门学科实施音乐教学,可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提高。同时,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综合性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将场地、时间、空间等限制打破,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提供便利,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求知欲[2]。如在欣赏德彪西音乐作品《海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相关书籍, 对德彪西的音乐创作风格进行了解, 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可欣赏到充满想象空间的美术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将对学生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进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增强其艺术鉴赏能力。通过音乐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为国家培养时代特征鲜明的综合型人才。

(三 )充分将形体教学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

形体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实现对学生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塑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如在《非洲拍手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 可引导学生做与音乐节奏相匹配的律动。非洲舞蹈音乐节奏鲜明而强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亲身感受到非洲音乐的特点,进而降低音乐鉴赏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篇5

音乐是可以使情感得以表达,如果利用好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释放,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在现阶段,高中音乐课还不是高中众多课程之中最重要的课程组成,因此,它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高中音乐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过于形式化,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些高中的音乐课,音乐老师在课下无须备课,只需要在课堂上随机教一首歌曲或者问一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歌曲,然后进行教唱,更有一些老师,直接利用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音乐,称之为音乐欣赏,通过这样的形式上一节课,然后就说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顺利进行了教学计划。学生通过一节音乐课可能学到的仅仅是一首歌而已,其它的有关音乐任何知识都没有学到,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会越来越不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产生反感。第二,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最后高中不考音乐,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对音乐课多么上心,只是随便学学,有的学生还在音乐课上写其它科的作业,或者进行小声地交谈,从内心里不重视,久而久之,音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认真了,因为不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家长也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学校对音乐课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不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学校、家长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在音乐课的现状。第三,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现阶段高中的音乐课主要是以一种方式存在的,要不就是单纯教歌曲,要不就是音乐欣赏,半个学期都是这么上的,因此,本该多种形式并存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音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情感特别多,也特别复杂,如果只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读懂里面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寄托,所以,现阶段的音乐课没有释放音乐带给人的情感上的享受。

二、现阶段情况下高中音乐可创新的措施

根据目前的高中音乐课普遍存在着的状态,应结合新课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于老师来说应充分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备课,让学生学到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如何通过音乐来缓解压力,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第一,充分利用教材,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一本音乐教材的选择与利用,决定了音乐课的课堂质量,所以作为高中音乐老师,应该在选择教材时,进行对比,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关键。选择好教材以后就是在课上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问题,这时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进行内容上的梳理,深度发掘教材内容,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相应的课堂情景的创设。例如:在进行《民歌》的讲授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等到学生听完几首民歌演唱,老师进行提问,问学生知不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这几首民歌都是哪几个地域的民歌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来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民歌,甚至喜欢上唱民歌,从而展现出我们民族自信。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其他学科进行音乐课的.讲授。由于音乐课有特别多的内容,因此可以与一些其它的学科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多媒体的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打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不懂的音乐知识急于找到答案,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进行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的时候,众所周知,这是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就可以把梅兰芳的一生通过幻灯片展现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幻灯片介绍京剧的特点等等。在进行欣赏时,可以要求学生想象梅兰芳的一生,去理解梅兰芳想表达的情感,欣赏完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然后在课堂上,作为音乐老师,要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

三、总结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音乐鉴赏;通俗音乐;高中

通俗音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的一种,通俗音乐除了流行音乐之外,还包括摇滚乐、爵士乐等。由于通俗音乐的旋律朗朗上口,结构较为简单,通俗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也更高,也更受年轻人喜欢。很多的高中生对通俗音乐也有很大的兴趣,而且相当部分的高中生支持将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引入通俗音乐,由此可见通俗音乐的魅力。

一、通俗音乐进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大部分的古典音乐,高中生难以完全接受,理解古典音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通俗音乐,高中生接触得更多,而且很多通俗音乐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反应了特定时期的特定意义,可以寄托更多大众的情感。高中生处在感情丰富的阶段,很多高中生喜欢的歌曲都属于通俗音乐,通俗音乐虽有“俗”一字,但是优秀的通俗音乐其实并不粗俗或者俗套,其中蕴含的内涵并不亚于传统的古典音乐。而且从音乐本身的审美来看,优秀的通俗音乐旋律优美,情感深切,能够传递给听者更加直接的感受,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在聆听通俗音乐之后,人往往会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得到了排解,这对缓解高中生紧张繁忙的课程压力升学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将通俗音乐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之中

对于通俗音乐的选择要比其他的古典音乐、民乐更加慎重,因为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也就说明了音乐水平的参差不齐,音乐表现的情感有的粗俗有的高雅,因此在引入通俗音乐时也要特别注意通俗音乐的质量和旋律是否优美动听。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里就有专门介绍一些优秀的群众音乐,如《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这些优秀的通俗音乐不仅不会让人感觉到肤浅粗俗,反而会在这些群众音乐中感受到很多人世间的

美好感情。

而音乐世界丰富多彩,应该让学生全面接触,既然通俗音乐是音乐体裁的一种,也广受群众喜爱,那它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将通俗音乐进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施栋梁.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J].科技信息,2011(04).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中学)

高中新课程音乐鉴赏模块教学探讨 篇7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目标,实施计划

(一)学习中应抓重点、记纲要,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除掌握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等内容外,还要深刻地领会“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标准”。牢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在信息量较大的鉴赏模块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与体会,要求上好每一课,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们能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二)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只有明确其目标意义,才能增强对新课程教学的信心,才能为新课程鉴赏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与之相符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鉴赏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等,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时间和目标上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听课互评,反思教研,促进教学

(一)课前集体备课。

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围绕目标,探究目标过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教学的时效性,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另外,集体备课,除确定中心发言人外,其他教师也要求发言,说出不同的观点、建议。备课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内容:

1. 说出你所理解的教材思路是什么?

为什么选择该作品,目的用意所在,说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例如:《音乐与人生》这一课,为什么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主题音乐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放在同一课题中?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什么?音乐的语言又都有哪些特点?音乐用怎样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感的传达、体验……

2. 说出预设学习目标和实践中的难点;

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确立目标,应具体、易于操作,明确管法,要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等,所定的目标教学起到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目标做一些创新挖掘和提炼。

3. 说出目标过程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

所谓目标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目标学习的过程。即第一、第二、一切是学生实现哪一个目标的学习或者是为哪一个目标学习进行的铺垫,结合的又是哪一个音乐作品、哪一个问题实现的。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否体现出体验、比较、探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等等,要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学生的学法过程是什么?

4. 集体交流探讨,综合优势设计,确定课前教学目标和目标的学法过程。

而这一切都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其可行性。

(二)课堂教学实践与听评课。

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学习目标变成一种情境、一种挑战、一种发现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并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首先,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结合点,努力营造最佳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及听评课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所有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能否激活学生思维,能否让学生感兴趣,并逐步引向深层思考。

2. 教师课堂的导语、连接语、证据、表情等,能否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 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回答问题中看是否抓住了音乐内容所在。

4. 在教学中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

5. 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也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 课后要及时总结或交流。

对教学目标实践中的可靠性及设计过高、过低等现象进行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用反思性教研提高教学。

反思性教研,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制定与实施的检测,更是对有效教学提出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建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集体教研中,尤显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反思性教研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有无效、低效或资源浪费的情况?是否需要有补充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生成目标?

3. 对教学内容、容量有无增减、补充意见?

4. 存在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集体反思性教研,使其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心理、情感、意愿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并把反思中的收获转变成了教学行为并落到实处,形成了教学教研的宝贵资料。

三、考核评价、完善机制、关注学生、检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学校的考核办法,考虑音乐学科特点,具体考核如下:

(一)出勤考核:记录学生的缺课的原因、次数、学号、姓名。

(二)学习态度考核: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理解想象、实践运用及联想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作业考核:由于音乐学科特点没有固定作业要求,但由于新课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深层性,课后的一些具有情感认知价值取向意义的拓展与探究题有时在课堂难以完成,若作为课后作业,是很好的教学延续。每半学期可留2—3次作业。另外,也可将校本教学所探究的内容留为作业。

(四)期末试卷考核:音乐鉴赏模块,除考核学生应知应会及具有独立见解的问题外,更应注重考核学生对音乐的听辨、比较、感悟与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试卷中,要设计好听音乐回答问题。试卷中所设计的听音乐回答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答题很有兴致,90%同学达到80分(良好)以上。

(五)通过对学生的各项考核,教师应对比、分析,评价自身教学,形成经验总结。

高中音乐鉴赏课课程导入方法探讨 篇8

一、情境创设的导入手法

情境创设导入法主要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课本的音乐内容而营造出相应的气氛或者创设出与音乐相似的情境, 用以引起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所带有的情绪的一种导入音乐课程的手法。这种导入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里面感受音乐, 在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之中学习音乐, 最终能够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音乐课程的教学里, 对各种多媒体的操作利用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特殊错觉感受, 发挥了有效的创设音乐情境的功能作用。

二、名言诗词的导入手法

对中国有名的古诗来说, 它们的意境一般都只能用心去感受, 说永远是说不明白, 道不清楚的。通常情况可以看出, 从对美妙的古诗词的阅读, 学生可以想象出那些无法用复杂语言表达出来的诗词意境。所以音乐就和诗词一样, 我们可以把歌词当成一首诗来理解, 了解它所处的环境, 从而应用理解诗词的方法来理解音乐, 思乡的音乐就得表达感伤怀念的心情, 恋爱的音乐就得表达甜蜜与痛苦并存等之类的复杂情感。理所当然, 多加练习的话, 就能增强对音乐的情感理解。

三、引思质疑的导入手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习、思考、疑问各个方面都是密切地进行联系的, 并且是相互辩证而统一的。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巧妙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思考的兴趣心理, 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非常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音乐老师这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学生带进音乐文化的知识海洋。对多数的学生来讲, 欧洲绝大部分的古典乐都是让他们感到极其陌生的,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来说, 我们既不能很好地了解欧洲较为久远的音乐文化历史背景, 也了解不了欧洲当地的风俗习惯, 更加了解不到欧洲音乐那较为复杂的歌唱技术方法,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这些地区的音乐作品呢?所以作为音乐老师, 我们最好能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音乐作品。通常情况下, 老师可以让学习的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个作品, 以及对这个作品的音乐家的了解感受。

四、对比探究的导入手法

在教学音乐鉴赏的课程中, 如果老师能够采用用对比得出结论从而进行探讨研究的导入手法的话, 就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被对照比较的事物, 它们的形象会变得更加的鲜明突出、更加的生动具体, 在不断实行这种方法的情况下, 学生才会对所学到的音乐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并更容易将音乐记在心里。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教学里, 很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都跟现实的人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差距, 想将学生带进一个陌生的领域, 就必须要在我们的现实日常生活里去挖掘、去搜索与之类似的影像, 再将这两种事物进行一些关键点上的对照比较, 如此一来, 我们的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从陌生到熟悉, 从不理解到理解得很透彻。

总之, 作为音乐老师, 必须不断地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实践, 把高中音乐课程新的理论概念、新的思想文化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观点里面, 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好新的理论课程, 使自己成为对新音乐鉴赏的执行人员和积极的音乐建设人员。每个教学高中音乐课程的老师, 都得结合新的音乐鉴赏课程的特殊点, 不断跟学生去钻研、去探讨并进行相互之间的思考,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要善于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要善于开动脑筋, 要善于做音乐方面的总结, 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被时代所接受的一些音乐。

参考文献

[1]张丽媛.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导课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 (12) .

迁移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 篇9

分析目前各个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状况, 主要呈现出学生不积极参与, 不愿意听讲的状况。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鉴赏课, 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鉴赏的课程学习中来。大多数学生只重视考试会考到的主要科目, 除了个别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喜欢参与音乐鉴赏课之外, 大多数学生都对这门课程比较排斥, 所以,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学生实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整体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学生不积极参与音乐鉴赏课程的根本原因

分析学生对音乐鉴赏课课程不够重视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 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音乐教学没有自己的特色, 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 不能使学生产生参与兴趣;第二点, 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过于随意, 音乐本身不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成绩的评定随意性过大, 评价标准不统一, 这两点是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发展受到阻碍的关键原因。

三、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1. 改变教学形式, 分析学生心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尊心都很强,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 实施竞争模式教学。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每次上音乐鉴赏课之前向学生布置一些有关课程内容的思考题目,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查找资料, 探讨结果, 总结答案。在鉴赏课程开始的时候由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布置的问题, 之后由教师或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要注意在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 要重点肯定学生的优点, 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 提高其参与音乐鉴赏课程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提高学生竞争学习的意识。

2. 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适当延展课堂内容, 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教师可以选择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 确定固定的演唱主题, 组织学生根据鉴赏课程的内容, 进行歌唱比赛。学生可以自主参与, 也可以由小组派出优秀队员参与比赛。学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所学习的歌曲当中选择演唱曲目, 也可以根据鉴赏风格自行选择课外歌曲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通过独唱, 重唱, 对唱, 合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唱, 所演唱的曲目也是自行选择的, 这种比赛形式的鉴赏课程开展更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可以提高学生对选择曲目类别音乐的了解。

3. 教师要展现个人素质能力, 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内容当中有部分内容会比较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比如民间乐器和京剧鉴赏教学部分,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表演一段京剧演唱或民族乐器弹奏表演, 这样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顺利展开鉴赏课程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的曲子, 学生会不自觉的被教师的才华所吸引, 由此关注教师的举动, 老师可以适时的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中, 由此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情感体现, 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达到教学目的。

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让其自主完成一节音乐鉴赏课,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行选择内容, 不限年代, 不限风格, 不限课堂形式, 但是要保证其所选择的内容有益于同学对音乐的欣赏。学生要说明选择原因, 并且做出自我评价, 如此完成一堂独立的音乐鉴赏课程。在此之后, 教师可以带领其他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 在独立完成鉴赏课程的过程中, 学生为了证明或表现自己, 会使用多种方法提高鉴赏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做以适当的指导, 使学生能够尽量都参与进来, 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艺, 发挥各自的特长。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对学生鉴赏兴趣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同时对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五、构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构建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是使学生放松心情, 降低束缚的重要方法, 自由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强化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 可以走入学生当中进行教学, 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座位安排开展教学, 这些方法都是构建宽松的教学环境的途径。

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结合使用

新课改环境下的素质教育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在音乐鉴赏课进行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则更为频繁。使用电脑播放鉴赏内容, 能够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 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 能够保证期更为透彻的体会作品情感。

结论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学工作,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要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展开音乐鉴赏教学。另外教师要努力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展现, 为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积极地努力。

参考文献

[1]车昕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初探》, 《基础教育研究》, 2008 (05)

[2]田春荣:《体验式个性化比较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三策略”》, 《文理导航》 (下旬) .2010 (06) 。

[3]牛小磊:《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谈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四化”》, 《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3) 。

[4]张欣:《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 《黄河之声》, 2008 (21) 。

[5]梁栋杰:《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才智》, 2010 (27) 。

[6]曾艳芳:《浅析怎样上高中音乐鉴赏课》, 《黄河之声》, 2010 (22) 。

浅谈高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因此,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合理开发和利用下面这些资源:

一、校园和家庭音乐资源

校园, 不光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 也应该是充满情趣、充满美感的审美殿堂。我们应很好地开发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 营造充满音乐和人文气息的环境和氛围。

(1) 广播播放“每周一歌”。“每周一歌”包括优秀的传统歌曲、影视歌曲、民歌和各种风格的乐曲。让“每周一歌”学生每天在悦耳的音乐中, 得到放松和熏陶。同时, 因为乐曲的连续播放, 学生在无意的聆听中, 熟悉乃至记住旋律或主题, 丰富了音乐体验, 慢慢形成善于倾听的音乐耳朵。

(2) 每周出一期“音乐在线”墙报。同期介绍“每周一歌”的内容及欣赏指南, 并让学生自主设计版面, 自行组稿, 内容可以是简报、剪报, 也可以是照片, 自编的音乐小报等;围绕墙报内容, 定期开展音乐竞赛等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3) 音乐小沙龙和小讲座。安排音乐教师、本地区音乐专家、歌手、有音乐特长的其他科教师、特长学生、特长家长等作为主讲人, 定期举办讲座或示范表演。如《怎样欣赏影视音乐》《客家山歌》《粤曲小调》等。

(4) 利用家庭音乐环境。中国的人文环境, 是具有重视家庭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与风气的, 如经久不衰的“学琴热”“考级热”。但是很多家长不懂得从听觉上引导孩子学琴, 导致许多孩子在枯燥的技能训练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逆反心理, 一些家长愿意花上千甚至上万的金钱买钢琴、交学费, 却没有花心思为子女买磁带、买CD, 让子女熟悉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利用校报、家长报等, 指导家长从“听”入手, 从兴趣开始, 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我们还定期下发曲目欣赏指南, 指导家长为子女购买磁带、CD、VCD等;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音乐课程中, 如我校有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家长, 萨克斯管吹得非常棒, 被邀请到学校表演后, 受到学生的热捧, 现在有多个学生在拜师学习萨克斯管。

二、教师和学生音乐资源

课堂中, 教师诗般的语言、生动的表情、优美的动作、悦耳的讲解会让学生沉浸在艺术氛围中, 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学习, 所以教师内在的音乐素养, 对艺术的热切追求, 都是音乐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是学生最关键的“引乐人”, 教师要善于在音乐艺术作品和学生中搭起桥梁。同时, 教师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音乐老师, 还可以是当地艺术家、民间艺人、家长等, 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他们喜欢的“引乐人”, 增强艺术的亲和力, 激发学生持续的兴趣和热情。

(1) 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音乐活动, 如学生音乐社团、五四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歌唱节、器乐节、慰问演出, 等等, 校园音乐活动还应与时俱进。这些活动大大接近了学生与“引乐人”之间的距离, 受到学生的追捧, 大大提升了音乐课程的价值。

(2) 经常举办小小音乐会、校歌创作、音乐网页制作等比赛或活动, 吸引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如本学期, 我校举办了校歌创作活动, 其中《圆中, 我为你自豪》《梦想在校园飞翔》等歌曲深受师生欢迎。

(3) 利用个别音乐特长学生, 让其在课堂上为同学演奏。现场演奏是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很有亲近感、亲切感, 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 能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得到大家的共鸣和赞许, 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成功体验。

三、多媒体和学科综合音乐资源

多媒体能够做到视听结合, 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高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处于音乐与情景相结合的气氛环境中很快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用音乐软件讲解乐理知识, 如低音谱表、协和和不协和音程、移调等知识, 直观而又有音响效果, 学生能马上感受到它们音效的变化。同时, 引导学生运用“GoldWave音频剪辑软件”“会声会影”“唱吧”等多媒体制作软件,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可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 横贯东西几万里, 各类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 丰富多彩,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可以设计音乐与戏剧、历史、文学、美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综合教学,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时, 我们如果能把它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写的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联系起来, 那么, 将更容易让我们理解乐曲所描绘的意境:皓月当空, 春波泛平, 泛舟中流, 萧鼓欢乐……

上一篇:通讯技术创新与应用下一篇:神州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