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快乐学习

2024-06-06

初中化学的快乐学习(精选十篇)

初中化学的快乐学习 篇1

如何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化学, 我把自己从事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通过实验轻松直观的认识化学、感悟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轻松理解化学知识。

实施实验,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想别人不敢想的, 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做别人不敢做的, 你就会成功另一半”。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问题引发的主题探究活动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然后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主主题实验探究。人常说:读十遍不如手动一遍。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动手, 自主探究, 身临其境, 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试验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自身做实验, 引发学生兴趣, 就能专心致志地观察实验, 能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兴趣盎然, 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

最后让学生进行结果反思——升华实验的主题, 实验中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记录现象, 进行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 获得实验结论的同时, 还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品质的养成,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仅完成课文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 还必须创造条件, 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 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使学生寓教于乐, 以趣激学。

二、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稳定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虽然生动有趣, 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不但能引起学习的兴奋感和愉快感, 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试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法, 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 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 都可以用此法, 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 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每学完一章, 教师实现拟定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 布置学生课下准备, 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 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 学生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 化学游戏法。初中阶段,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 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 反复练习外, 采取游戏法, 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突破难点。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 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教师采取游戏的方式, 而不是采取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而且效果很好。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 课下积极准备, 同学间互相提问, 通过游戏,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三、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深入到深层化学中去

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育, 它通过整集声音, 图像文字, 图形数据, 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手段为一体, 感悟材料发现或声生成的过程, 体验发现与生产的喜悦, 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师生带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 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性质变化规律。

多媒体与课堂化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既增大了课堂容量,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还可以模拟那些无法操作、具有危险性, 或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作出更好效果的实验:如模拟粒子的运动, 分子形成, 溶解过程已达到深入浅出体验感悟的境界。

四、通过日常生活现象重现化学,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生活处处有化学, 化学就在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 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 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包括自身无时无刻都与化相关联,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化学变化, 让他们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化学变化, 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能愉快、轻松的学好化学了, 也可以从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中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从重庆氯气泄漏事件中, 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性质。这样学生就能直接直观的认识化学了。

五、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 自由, 安全的学生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主体发挥的保证。营造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理解体贴关心学生, 学生尊敬老师, 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自由的学习时空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 充分发挥元认知的作用。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篇2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1老师指点,短期补上关键知识点。

尽快去找学老师指点最关键的知识点,短期内补上能更好接受新知识点。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这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实际上,研究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研究完课本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60%。因此,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

2课堂多表现,讲出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那么,身为“差生”的我,该怎么听课呢?策略是:“抢答”。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

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3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

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影响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主动的参与者。

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走神,你才能进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阴影,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

4避免总是被老师“伤害”

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愿意伤害学生。但是如果你经常被老师“伤害”,那就离“差生”不远了。老师怎么会“伤害”学生呢?

学生还没有认真、细致地思考,就听到了答案,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大是伤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上课时没有紧跟老师的思路,没有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设问性问题”,在老师把答案说出来之前你还没有进行任何积极的思考,对你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如果经常受到这样的伤害,你听课时就会觉得“稀里糊涂”、“听不懂”,这时,你要及时的解剖自己:“我是否跑神了?!”。

5与老师交流,讲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

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再做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不很顺手。这说明你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

这时,我建议你去找老师,把你的理解详细的说出来,老师一听,就会发现你知识上的缺陷或解题方法上的不当之处。

老师的三言两语,就会使你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事实上,这才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6记住化学方程式,化学容易大半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

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

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7准备一个“备忘本”,把知识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

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

除此之外,备忘本上还可以记其他知识,如规律性的知识、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

提高化学成绩方法

一、掌握好化学方程式

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太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考试中,化学方程式出现的是最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清楚。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要多练习配平,配平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拉开距离的分数,多做一些训练的题目,把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化。

二、重视化学实验

其实记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反应,有很多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我们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尽量整节课都听老师讲解,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很多的化学题,也不如把老师的所讲的内容听好,理解好,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四、争取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学习兴趣;培养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128-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重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化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没有系统地学习化学前,学生往往不知道原因。在系统学习了化学后,学生明白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的内部含有杂质碳在水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水是罪魁祸首。故而防止铁生锈的办法可在铁的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或镀上别的不容易生锈的金属作为保护层。这样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可不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一瓶是氧气,一瓶是空气,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一氧化碳毒性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一氧化碳气体通入放有一只小白鼠的洗气装置中(尾气需处理),过一会儿发现小白鼠死亡,让学生牢记住一氧化碳有毒。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

开展好化学课外活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建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进行社会调查、家庭实验等等。如在学习了酸的通性、pH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试肥皂水、食醋、矿泉水、碱水等液体的pH值,以此来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酒精是否有水。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厨房里没有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通过化学兴趣小组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化整为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識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初中化学的快乐学习 篇4

一、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分析比较的思维

随着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新概念的大量引入, 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同样的道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探索和比较, 抓住学生容易弄混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准确无误。长此以往,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准确可靠, 还可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思路清晰,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抽象概括的思维

课本上的很多概念实际上是人们将客观存在的现象抽象化的结果。比起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学生先概括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再来进行概念讲解的方式, 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 在学习《溶解现象》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对比NaCl、KMnO4、CuSO4分别溶于水的实验现象, 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这个实验要说明的问题。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跟书本上几乎一致的结论。最后教师再对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3. 推理能力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已知的判断来推导一种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推理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情况。

归纳推理是通过多种事物的共同存在的客观事实来推导出一般结论, 比如根据金、银、铜、铁、铝等金属的导电情况推知所有金属都导电的结论;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一般结论来推出个别事物的特殊属性, 与归纳推理相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

4.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将化学中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和直观, 一旦被很好地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二、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体思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中心, 让学生的思维朝多个方向发展, 意在扩宽学生的思维面,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整体性思维

由于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 与工农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使学生的思维面更加广阔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把握全局的能力。

2. 动态性思维

动态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逆向性思维

可见, 逆向思维的训练是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从熟悉的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去进行质疑和探索,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甚至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

4.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思考后经过讨论收获多种思考结果,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面。收敛性思维则是将学生发散思考的结果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查比较, 使思考的结果正确可靠。比如将学生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检验, 寻找最优的实验方案。

通过将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统一, 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又可保证学生的思维品质, 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思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

摘要: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而言, 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 结合相关案例, 探讨了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该培养的若干化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化学思维,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初中化学教学应多些思维性内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3) :23.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篇5

最小公倍数法

1、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以磷燃烧为例,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数据较大,所以我们选择氧元素计算最大公倍数。左右两边氧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所以应有10个氧原子参与反应。在将10除以每个化学式中氧原子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化学式的系数。

4、最后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系数。由已知的系数可得参与反应的磷原子的数量为4,所以P前的系数为4。最后将箭头改为等号,配平完成。

5、氯酸钾分解等方程式,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配平。

观察法

1、观察法也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用观察法配平的关键是搞清反应的实质。

2、例如,一氧化碳燃烧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观察一氧化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可以发现一氧化碳燃烧实质是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

3、因为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每2个CO从一个O2分子中各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2个CO2分子。因此反应方程式中CO,O2,CO2的系数分别为1,2,2。

4、过氧化氢分解也可以这种方法配平。其反应实质是每个过氧化氢分子失去1个氧原子,变成1个水分子。

5、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中和,其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因为每个H2SO4中有2个氢离子参与反应,所以每两个NaOH与一个H2SO4反应,生成一个Na2SO4和2个水分子。

待定系数法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无法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也很难采用观察法,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待定系数法。采用待定系数法,并不是每个化学式前都设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数量越少越好。

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可先设K2MnO4前的系数为a,则显然有2a个K参与反应,所以KMnO4前的系数应为2a。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

最后求出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为a,各系数都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KMnO4,K2MnO4,MnO2,O2的系数分别为2,1,1,1.

再看一个较为复杂的反应:

XeO3+MnSO4+H2O→HMnO4+Xe+H2SO4

可先设XeO3的系数为a,MnSO4的系数为b。

由Xe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Xe前的系数为a;

由Mn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MnO4前的系数为b;

由S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2SO4前的系数也为b。

由H元素质量守恒可得H2O前的系数为1.5b;

O元素前的系数为4b-3a;

显然1.5b=4b-3a,变形可得6a=5b。

根据6a=5b,将所有的a替换为b,然后去分母。最后除以最大公因数,配平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的“系数"均指化学计量数。

提升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力 篇6

一、为什么要进行化学作业管理

学生完成化学作业的过程既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认同—内化”,也是“掌握—巩固—升华”的过程,更是“整合—拓展—应用”的过程。传统的化学作业显示出了诸多的问题:作业量大,质量低,机械重复性多,缺乏灵活性,作业形式单调,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少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探究过程,缺乏探究性;作业批改形式单一,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激励性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每天的化学作业就是:课本XX页,完成第几题;或者完成练习册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内容。有时候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由于各种原因就这样堆压在老师的办公台上。一放就是几天,如果是用作业本做的作业,做了几次后,有的干脆就堆放到期末甚至一年,学生毕业了,这些本子也就成了垃圾了。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必须改正。因此在重视课堂改革的同时重视化学作业管理非重必要。

二、如何进行化学作业管理

学习心理学家Sweller等人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证实:“问题解决或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活动消耗任职资源越多,超过了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则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作业能获得一种肯定、满足和学习动力,家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1. 管好作业的量

“报酬递减”律说明:重复学习的频率增多,则保持的效率愈益递减。因此过量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兴趣乃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作业的量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学生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每个人能够完成的作业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对作业量进行管理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笔者尝试将班内的学生分成ABCD四种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有一份统一完成作业量的协议。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分成四人小组。规定每次作业的最低完成量,每月将达成的协议公示,形成小组竞争制,目的是起到监督的作用。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作业量的管理,这样学生既可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 管好作业的度

笔者所说的作业度,指的是作业的难易程度。这需要配合上面的作业量,布置的作业有必做题、选做题、自选题。其中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供优生完成,自选题则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拓展的题目。

3. 管好作业的质

质就是质量,作业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但多变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负载深刻的内涵。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笔者作为科组长,引领化学科组进行了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尝试。

集体设计作业备课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师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做到:(1)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进度确定作业目标;(2)遵循分层设计的原则,每一位教师都设计出一些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3)将教师设计的作业呈现讨论,达成共识;(4)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布置的作业。

4. 管好作业的评价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就必须对学生辛苦完成的作业进行信时的批改与反馈。将错的较多的题目进行重新编辑,进行二次作业布置,而对于少数的错误则进行个别辅导,以期达到培优辅差的目的。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反馈信息,调节作业设计并把高质量的作业存档。

三、作业管理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笔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成了优化作业设计、实施、评价等诸环节,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化学作业的有效作用。既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更提高了学生完成化学作业的欲望,最终在不断的尝试成功的过程中提高了化学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

初中化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化学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 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对象具有庞杂性, 知识较零碎, 记忆的内容多, 概念性较强, 所以影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同时, 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化学。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呢?笔者主要是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小结归纳五个环节抓起。

一、课前预习

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一门学科, 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全都是新的知识, 那么学生课前阅读课本、了解内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会感到茫然。

那么, 化学教师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呢?我们知道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课, 有很多学生“不会读”或“不愿读”。他们认为, 课文简单容易, 上课老师会进行讲解, 没有必要提前阅读。化学教师要指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并布置预习性作业,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预习意识和预习行为。在学生“粗读”课本时要求学生在疑难之处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进课堂, 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深化学习内容。

二、课堂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 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等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上课只听老师讲, 不动脑筋去分析、思考, 学习处在一种被动状态。

那么, 如何组织学生听课, 使其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呢?这里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而客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 如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等。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 将实验、化学史、故事、多媒体、当前化学前沿高尖端事例等带入课堂。这样, 才能让学生变被动地去“听”为主动地去“学”。只有当学生乐意去听课了, 才能引导其改正学习方法。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 笔者认为要做到:眼、口、耳、手、心五到位。有些学生上课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笔者上课要求学生直接在相应知识点的空白处记笔记, 这样课后复习课本时省去翻阅另一本笔记本的麻烦。学生上课要养成边听边想边记边说的好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 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手、脑、口并用的积极工作状态, 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 教师能不做的尽量不做,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总结。

三、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弥补上课时听不懂或未能完全理解的部分知识。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 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的规律。因此, 只有趁热打铁, 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复习时要注意, 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花工夫, 比较模糊的内容要重点复习。通过预习、听课、复习, 使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学生做起作业来才能胸有成竹。有些学生还没复习就急于做作业, 这里所说的复习, 就是课后“细读”。正确的顺序是先复习后做作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作业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它的目的是为理解和巩固知识而做作业, 不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

四、完成作业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是课后复习的又一次提升, 是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 这样在作业当中才能有所收获。在练习过程中, 遇到疑难问题, 要反复阅读课本内容, 即“精读”。找出解题的根据、原理、知识点。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讲评, 讲评时要留时间给学生去反思, 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错的根源是什么。如果教师急于点评,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与教师所讲的认识上的冲突, 学生没有完全理解, 课后很有可能又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 讲评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课本相应的知识点, 阅读有关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 解答疑难。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另外, 学生要有一本错题集, 养成摘抄错题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 尤其是中考复习备考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进行强度较大的大量的练习, 要注意收集错题, 进行反思, 克服常犯错误。

五、小结归纳

如何培养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篇8

一、缩小师生距离, 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 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 融洽的师生情感, 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 真挚的师生情感, 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 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 我认为, 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 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缩小师生距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 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 与以往的教材不同, 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 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 说笑话, 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 不切实际的调侃, 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 只有博览群书, 深挖教材, 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 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 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 披文人情, 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 才能理清教材思路, 融会贯通, 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 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 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 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1、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新奇性

新鲜的教学内容, 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 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3、游戏性

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 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 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 只要吃透教材, 把握要点, 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 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 一个定理的形成, 做不做实验, 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 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 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补充一些趣味实验。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做好学生的“知音”, 才能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知其心, 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 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 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

兴趣, 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 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 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 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 应设法激趣, 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 深掘教材知识精髓, 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而, 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提高教学成绩,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初中化学课中的合作学习 篇9

一、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 完成合作任务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组建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合作成效。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 将全班学生依其认知水平、对化学兴趣程度、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每组4-6人) 。尽量达到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保证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相对公平的竞争。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为了兼顾到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情况, 我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其迅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必须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同学和整个小组学习的进程, 因此就会增强责任心, 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 不同的学习内容, 小组内的角色要进行调整互换, 使每个学生都尝试不同的任务, 这样才能使小组的各成员个性得以张扬, 合作学习更见成效。

二、学生之间交往训练,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研究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 是个性形成和活动的因素。学校乃至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群体, 师生间, 学生间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学校, 班级群体中的学生需要交往, 合作学习更需要交往。同学间的交往, 尤其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 这有益于学生的规范意识, 任务意识, 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交往, 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群体的归属感, 认同感,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现阶段独生子女众多, 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 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 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说, 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在合作学习中更有助于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自我意识和合群利他的社会品质及众多的社交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 如遇到障碍, 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 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 做到人人动手, 个个进入角色。一遇意见分歧, 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 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 如此反复、滚动, 使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最后达到实验的学习目标, 形成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整个过程, 生生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 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

三、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例如:我们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时, 就可以对以前学过的氧气的实验进行比较、归纳选择出实验室适合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 这时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面对面地用同龄人所理解的思路和语言交流, 使学生不仅知道结果, 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做一些实验探究题时, 我总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完成, 再让首先完成任务的两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相关问题, 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直至完成后再参与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 互相打开思路走出思维误区, 较快、较好的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学生实验时开展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分工负责, 团结协作, 培养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四、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研究》时我把时间给与学生, 让学生分工合作探究, 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 如实验中遇到障碍, 应当有的负责查资料, 有的负责请教师指导等, 做到人人动手, 个个进入角色。一遇意见分歧, 心平气和地分析、提炼, 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进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然后带着一系列新问题再查阅、再思考、再组织。教师巡视, 并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操作上的错误, 引导学生沿设计的思路走, 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 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对自己的总结报告自评, 然后各组互评, 评判以“实验方案是否科学, 装置是否合理, 效果是否达到目的, 是否具有合作精神, 报告语言流畅与否”等五个方面作为标准。评价之后教师应让出一定时间给各实验小组讨论, 总结每次实验的经验, 成功在哪里, 失误在哪里, 并提出弥补的方法。这样, 让每个参与者在课前查阅时扩大知识面;在实验中充分展示自我, 得到发展, 在课后增进团结合作。这种具体反思使学生能总结得失, 认识协作精神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成为合作者、参与者

对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探讨 篇10

现代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重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实验课教学有着直观的现象, 是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对理解化学知识及其原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三学生刚接触到化学, 看到“白纸显字”, “魔棒点灯”等一系列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后, 都表现出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开始向往化学, 体会学习的快乐。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 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时, 增做小青蛙下“沸腾的油锅洗澡”的当堂实验, 使一个个同学睁大了求知的双眼, 实验的原理是:油锅中的“小白龙” (大理石) 与“仙水” (上层漂浮植物油, 下层为稀醋酸) 反应, 产生大量气泡, 看似沸腾的油锅, 由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挥发时带走热量, 温度其实不高。奇妙的实验使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 解决问题的力量来源。化学实验中的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 使得学生对于化学产生兴趣,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有着重要意义。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想要完成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在认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关注实验现象, 最初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 总是只关注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如镁与盐酸的反应只关注有气泡, 忽略了放热, 镁条的减少;红磷燃烧不加区分实验中的烟和雾。随着实验课的开展, 教师的指导, 学生逐渐掌握了观察方法, 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 从而运用到其他学科乃至日常生活中去。

三、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化学规律, 形成化学概念, 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有重要意义。

如:研究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需要设计实验来检验。如何说明不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现象?学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多种方法: (1) 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分别加水和氢氧化钠, 观察现象的不同; (2)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后形成的液体加稀盐酸, 并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后形成的溶液中加盐酸, 然后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由观察到得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 去想和书上不同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出的学生不是“高智低能”的“书呆子”, 而是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的实验,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不上的时候, 总是武断地认为这个学生的能力差, 从而对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 学生在得到教师比较差的评价后, 也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化学, 逐渐放弃学习。而有了化学实验, 就会发现不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动手过程中, 展现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 甚至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能让教师更充分地认识学生, 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得到提升, 学生也能从中得到鼓励,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学生自然会达到“亲其师, 则信其道”的境界。

实验课氛围十分活跃, 多数学生上实验课时热情高涨, 如果教师在实验课上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一定会明显得到较大提高。

五、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结果, 总结规律, 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长期开展实验教学, 必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实验课中,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些相似或相近仪器和药品, 供学生挑选自己所需的仪器药品来完成一系列实验设计。学生在完成设计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让其充分交流产生不同的看法, 或学习心得, 教师再适时点拨, 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学生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从而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多次实验后, 学生乐意设计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多一种设计, 意味着学生多做一次实验, 多“玩”几次实验装置。设计实验要循序渐进, 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变化的过程, 并能运用到以后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去。

总之, 化学学科是离不开实验的, 实验是传递知识, 培养能力,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最好的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此, 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重视化学实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化学实验最具魅力,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起着重大作用。

上一篇:筛选与整合下一篇:北京残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