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液

2024-07-18

静脉血液(精选十篇)

静脉血液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均为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 、心血管科、肾内科等住院的危重病人, 男6例, 女3例;平均年龄75岁;其中慢性肾衰竭 (CRF) 合并急性心力衰竭6例, CRF合并脓毒血症1例, 重症狼疮性肾炎1例, 药物中毒性肾炎1例;CRRT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少尿或无尿, 水负荷过重, 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代谢性酸中毒, 高分解代谢状态等临床症状;每次CRRT治疗时间持续4 h~ 8 h, 共行28例次。

1.2 方法

1.2.1 血管通路

股静脉置管5例, 颈内静脉置管2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1例, 内瘘穿刺1例;血流量150 mL/min~200 mL/min。

1.2.2 CVVH配备

德国贝朗Dilpact CRRT机, 配套管路及由Fresenius公司生产的AV-600s聚砜膜血滤器, 采用前稀释补充置换液 (调节预热温度36.0 ℃~37.0 ℃) , 置换液配制采用南京军区总医院配方[2]。

1.2.3 抗凝方法

无出血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全身肝素化抗凝, 凝血功能差或出血倾向明显者行无肝素透析, 并定时予生理盐水冲管观察透析器有无凝血。

1.2.4 CVVH方法

常规自检机器, 选择CVVH模式, 建立血管通路, 引血治疗, 经外周静脉应用输液泵输注碳酸氢钠。上机后每隔2 h抽血检查血清生化及血气分析1次, 按需调整置换液配方及碳酸氢钠用量, 使病人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1.3 结果

CVVH治疗均顺利达到目标超滤量, 病人血清生化指标改善, 未见原有电解质失衡加重和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等并发症;无一例出现导管感染、血栓栓塞、导管脱落;1例病人CVVH术中发生血管通路、血滤器凝血需更换管路和滤器, 2例病人因血压持续偏低, 难以纠正, 报告医生后遵医嘱给予提前收机。

2 护理

2.1 CVVH治疗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接受CVVH病人均为急诊、危重病人, 由于病情危重, 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心理[3], 护士应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巧, 同时注意自己的语言, 给病人和家属安全信赖感。对清醒病人应给予鼓励、安慰, 使病人消除顾虑, 让病人了解CVVH治疗过程是在严密的检测系统中完成, 减轻其心理负担, 讲解成功救治的病例,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病人的主诉, 及时联系医生并妥善处理。

2.1.2 环境准备

一般在基础护理后开展血液净化治疗, 病室行空气消毒30 min, 每天2次, 地面、桌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洗, 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以防交叉感染。

2.1.3 物品准备

备好抢救药品及氧气、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设备。德国贝朗CRRT机、配套血路管、AV-600s血滤器、静脉高营养袋等处于备用状态。

2.2 CVVH治疗中的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随时观察病人心率、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 每半小时记录1次。如血压下降可减慢超滤率, 适当降低置换液温度, 应用升压药物, 或给予血制品外周静脉输注。如引血前病人血压偏低或不稳定可考虑将预冲液保留, 全预冲上机。

2.2.2 正确记录输入量、超滤量 Dilpact CRRT机具有自动液体平衡系统, 为保持治疗顺利进行及出入量的平衡, 治疗进行中防止碰动仪器的称重装置, 以免破坏平衡。

2.2.3 预防高乳酸血症 通常情况下因置换液中为避免碳酸氢钠与钙镁形成沉淀而不含碳酸氢钠。我科使用输液泵持续外周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来预防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用量根据抽血检验结果及时调整。

2.2.4 预防凝血和出血 行CVVH治疗时对凝血机制异常、有明显出血倾向病人常采用无肝素治疗:治疗前先用肝素盐水闭式循管20 min, 以润洗滤器及管路, 再用生理盐水冲净肝素后方可开始治疗。治疗过程中每隔30 min~40 min用生理盐水150 mL~200 mL冲洗管道及滤器1次。对出血倾向不明显者一般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静脉压 (PV) 及跨膜压 (TMP) 的参数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滤器内血色暗沉、PV及TMP明显上升提示有凝血发生, 此时超滤率下降, 机器显示置换液流量自动减少, 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以确认堵塞程度, 必要时更换滤器。当病人由于病情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等血制品时应经外周静脉输注, 并密切关注滤器性能, 适当增加冲水频率, 如有堵塞应及时回血, 更换滤器及管路后重新进入治疗。

2.3 血管通路的护理

2.3.1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导管使用前首先要观察敷料有无潮湿、破损、渗血等, 然后打开敷料及封管纱块, 观察有无感染、渗血、分泌物等, 常规消毒穿刺口, 铺巾, 用I型安尔碘消毒管口2次, 抽出封管的肝素弃去, 确定导管内无血栓, 且血流量理想后方可进行治疗。各管路连接处必须保证无菌、紧密。治疗完成后使用4 mg/mL的肝素生理盐水根据置管长度标识按管腔容积封管。置管穿刺口严格消毒, 并予无菌敷料覆盖。保持局部敷料干燥、清洁, 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潮湿, 有污染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预防感染。

2.3.2 内瘘护理

本组1例病人使用内瘘进行CVVH治疗, 常规选用绳梯式穿刺法, 有计划地选择穿刺点, 治疗结束后正确压迫出血点。密切观察内瘘性能, 预防血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指导病人及家属加强保护, 并向病房护理人员交代注意事项, 做好交接班。

2.3.3 严格无菌操作

导管的开启与封闭、内瘘的穿刺与止血以及置换液的配制与更换等各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更换置换液接头时要严格消毒并以无菌纱块覆盖。

2.3.4 保持管道通畅

引血前要保证管路通畅, 如果深静脉置管采血不良可适当调整病人体位或导管角度。如果出现血栓, 报告医生后使用尿激酶溶栓[4]后方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防止管道牵拉、挤压、脱落、断开, 长期卧床病人给予翻身时避免管路扭折, 躁动病人予以适当约束,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

2.4 皮肤护理

由于病情危重, 病人大多数卧床, 常伴有水肿及循环障碍, 皮肤弹性较差, 加之行CRRT时病人活动受限, 极易发生压疮, 故应每隔2 h协助其翻身1次, 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对皮肤潮红病人给予氧化锌油外涂。

2.5 CVVH对药物的影响及护理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 通常要应用多种药物治疗, 这些病人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有些药物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或维持有效时间, 不仅不能产生疗效, 反而容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造成药物使用不当。而CVVH治疗一般选用高通透性滤器, 孔径较大, 分子量<30 KU的药物或毒物不与白蛋白结合都能被滤过清除[5]。因此建议治疗时暂时不用抗生素或选用不通过滤器的抗生素, 必须使用时应在有经验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后进行。如有升压药或呼吸兴奋剂维持生命体征时应注意置换液的清除会引起药物浓度下降, 也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CBP) 的应用已日趋成熟,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病的救治。而CVVH治疗因其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能够平缓、持续地清除多余水分、炎症介质和内毒素, 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成为抢救危重病人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但由于病人病情危重, CVVH治疗过程中需要全程看护, 因此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徐文君, 吴国伟.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22例危重病临床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 2009, 21 (2) :91-93.

[2]季大玺, 谢红浪, 黎磊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 1997, 6 (6) :415.

[3]李彩梅.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3) :305-307.

[4]钱丽萍.长期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 2011, 31 (5) :397.

血液净化治疗深静脉置管记录 篇2

血液净化治疗深静脉置管记录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族别:

诊断:置管部位:左/右、股/颈内静脉。

该患者有血液净化的指征,患者本人/家属已签署血液净化及深静脉置管知情同意书。于时分在局麻下行置管术,置管过程顺利/不顺利(),置管局部血肿(有/无),渗血(有/无)。

请所在科室值班医生注意观察置管部位渗血、出血及血肿等情况,若有出、渗血、血肿,请给予密切观察其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局部加压止血等),必要时与我科值班医师联系。

置管医师:

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研究 篇3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3-02

血液透析深靜脉留置导管可以促进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多种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延长留置导管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32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1.67±6.94)岁;静脉穿刺情况:股静脉穿刺8例,颈内静脉穿刺24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81岁,平均(51.54±6.83)岁;静脉穿刺情况:股静脉穿刺9例,颈内静脉穿刺2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即协助主治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加强访视,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的事项,加深其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了解。研究组3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整理护理方法,其具体措施如下:

(1)留置导管前的护理干预。留置导管前,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留置前,患者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成功案例讲解,减少其对留置导管的恐惧感,提高其治疗的信心。此外,需加强访视,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其述说,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开导,告知患者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才能更好地留置导管。

(2)透析使用导管中的护理干预。在留置导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全力协助医生,共同完成各项操作,同时需加强生命体征地观察,若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减少不良症状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于无菌环境下完成,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1]。

(3)透析后导管的护理干预。透析完毕后,需选择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管腔内不存在任何血液后,可打开无菌纱布,选择适量的洗必泰,将其轻轻地喷洒在患者的伤口位置处及附近皮肤组织位置处,待上面的消毒液全部干燥后,方可选择敷料对管口实施消毒处理,之后选择肝素盐水顺利封管。同时必须更改肝素帽,小心谨慎地将夹子关闭,然后再闭合导管,确保官腔中存在正压,这样可以达到减少或避免血液反流的现象,应用无菌纱布将导管头妥善地包裹好,并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组间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留置导管时间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而在留置导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临床护理,临床护理是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患者的机体康复意义重大。常规护理虽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其护理效果不够明显,护理满意度低,仅仅运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机体康复意义不大,对此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应用整体护理干预。

整体护理贯穿于留置导管的全过程,留置导管前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中,为留置导管做好充足的准备;透析使用导管中的护理干预,可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减少意外事件的产生,提高临床疗效;透析后导管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机体康复。我院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对31例行常规护理,另对32例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后者留置导管时间[(4.71±1.30)月]长于前者[(2.17±1.53)月],后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52±5.23)分]低于前者[(56.82±9.75)分],后者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前者(38.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有效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正湘.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46.

静脉血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标本共61份, 来自本院行脾大部切除大网膜胸骨后固定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5例为脾静脉组, 男9例, 女6例, 年龄34岁 (26~42岁) 。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8例, B级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病程5~8年。设外伤性脾破裂者13例为对照组, 男9例, 女4例, 平均年龄33岁 (21~44岁) 。行高位结扎剥脱加旋切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1例为曲张组, 男13例, 女8例, 年龄32岁 (25~43岁)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确诊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按CEAP分类选取C2~C3, 病程5~7年。设外伤行截肢术大隐静脉正常者12例为对照组, 男7例, 女5例, 年龄31岁 (28~41岁) 。

1.2 实验方法

制备石蜡切片。术中分别取脾门处脾静脉主干3~4 mm和膝关节下方大隐静脉主干3~4 mm各1段。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脱水、包埋, 4μm厚连续切片, 备一张行HE染色。每个标本切片15份, 每5份一组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

1.2.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凋亡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切片脱蜡:二甲苯1 (1 h) , 二甲苯2 (过夜) , 二甲苯3 (1 h) ;水化:100%, 95%, 80%, 各2 min;水洗5 s×1次;1×PBS洗5 s×2次;擦干后, 滴加蛋白酶K (1︰10 PBS稀释) , 37℃, 10~20 min;1×PBS洗5s×2次;置冷90%乙醇脱水15 s;滴加20μL/切片反应液 (apop A液18μL, apop B液2μL, 用前配制) , 放湿盒中37℃, 1~2 h保温;Buffer I洗5 min×3;HS (1︰100 Buffer I稀释) 封闭, 室温30~60 min;P-AP (1︰500) buffer I稀释, 50μL/切片, 室温, 1 h;BufferⅠ洗15 min×3次;BufferⅢ洗1 min×2次;NBT-BCIP显色。结果判定, 细胞核或浆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凋亡细胞。每张切片选择5个高倍视野 (400倍) , 分别计数单位视野内凋亡细胞所占百分比, 求平均值得平均凋亡细胞比率 (凋亡细胞数/高倍视野细胞总数) 。蛋白酶K、Apop A液、Apop B液由瑞士罗氏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2.2 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

石蜡切片脱蜡二甲苯×2次各10 min, 100%乙醇×2次, 95%乙醇, 80%乙醇, 至水。0.01 mol柠檬酸缓冲液p H 6.0, 微波500 W, 3 min, 快速冷却。PBS×3次, 5 min。用羊血清37℃封闭, 30 min。Roche细胞凋亡试剂37℃, 1 h。PBS×3次, 5 min, 避光, 甘油PBS封片。结果判定:荧光显微镜下阳性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高倍镜视野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 方法与上述相同。同时与TUNEL染色结果比对。羊血清由中杉金桥公司提供;微波缓冲液自配, 试剂由北京化工厂提供;Roche细胞凋亡试剂由瑞士罗氏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同种静脉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利用Bootstrap方法计算静脉发生病变后凋亡细胞比率变化的比率和置信区间, 两种静脉间的变化比率比较采用Z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脾静脉组和曲张组静脉管壁细胞凋亡分布情况

TUNEL法和免疫荧光法结果相同。脾静脉组和曲张组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偶见单个细胞凋亡, 两组细胞凋亡分布基本相同。对照组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可见较多细胞凋亡, 以内膜和中膜内层明显 (见图1~8) 。

2.2 脾静脉组和曲张组静脉管壁细胞凋亡比率测定

脾静脉组和曲张组管壁内膜和中膜细胞凋亡比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间内膜与中膜细胞凋亡比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

(%, ±s)

注:覮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KERR等[10]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 即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细胞内有规律的自我消亡过程, 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 受诱导基因 (P53、Bcl-xs、Bax) 、抑制基因 (Bcl-2、Bcl-xl、Mcl-1) 及参与基因 (C-myc、C-fos) 的调控[11,12]。细胞凋亡的作用是维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以减少细胞的更新[13]。细胞凋亡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通道。内源性通道又称线粒体通道, 调节细胞凋亡启动蛋白 (Bax或Bcl-2) 及特异胱门蛋白酶 (Caspase-9) 刺激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进入胞浆与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 (APAF-1) 结合引发细胞凋亡。外源性通道又称跨膜通道, 在细胞凋亡信号的刺激下, Fas L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作用相应的受体导致细胞凋亡[14,15,16]。组织内环境的稳定依赖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平衡, 失调的细胞凋亡与静脉管壁病理状态有关[13,17]。转化生长因子β1可维持静脉管壁细胞凋亡和细胞异常的平衡[18]。缺氧可诱导静脉管壁内皮Bcl-2呈高表达, 有助于抑制细胞凋亡[19]。静脉后续研究又发现, 曲张组管壁Bax基因呈低表达, 曲张组和正常组滋养血管细胞Bcl-x基因呈高表达, 曲张组管壁内膜和中膜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呈低表达, 正常组呈高表达[3]。DUCASSE等[6,2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曲张组管壁过氧化酶、Bax、Caspase-9表达含量均低于正常组, 证实曲张组管壁细胞凋亡下调。LEE等[19,21,22]研究精索静脉和曲张静脉管壁的细胞凋亡, 认为静脉高压和缺氧可导致管壁细胞凋亡指数下降。有学者[23,24,25]则认为, 曲张组>50岁静脉管壁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Bax、Caspase-3、Bcl-xl、Bcl-xs、Ki67基因呈高表达。曾金华等[26]则发现, 高压性脾静脉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由此推断, 高血流动力影响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的细胞凋亡指数和凋亡基因的调控。

本研究发现, TUNEL法和免疫荧光法结果相同。脾静脉组和曲张组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 两组细胞凋亡分布基本相同。定量分析表明, 脾静脉组和曲张组管壁内膜和中膜细胞凋亡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各组间内膜与中膜细胞凋亡比率无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2,20,21]有相同之处。结果提示, 高血液动力会影响静脉管壁细胞的新陈代谢 (包括凋亡细胞和凋亡基因的调控) 。静脉高压时, 静脉管壁的构建发生改变 (内膜增厚, 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 外膜滋养血管增多, 管腔扩大并向中膜迁移) , 以适应组织缺氧的需求[27,28]。高压性静脉管壁内膜和中膜内层细胞凋亡减少, 分析可能与内膜和中膜的相对增厚, 滋养血管对其部位的氧供降低, 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凋亡基因的调控有关。这种现象与高压性静脉管壁结构紊乱和胶原、弹力纤维分布异常有关[29,30]。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 凋亡的细胞质碎片作为基质小胞存留在斑块中, 这种含钙小胞能引起斑块的钙化, 由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基础[31,32,33]。静脉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 是因高压和缺氧情况下, 抗细胞凋亡蛋白 (Bcl-2) 和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 的抗凋亡作用增强, 导致内源性细胞凋亡通道失调, 并促成静脉管壁扩张、增厚[6,19]。笔者认为, 静脉高压和缺氧是抑制静脉管壁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 是组织适应缺氧环境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由此来维持静脉管壁细胞代谢新的动态生理平衡。研究高压性静脉管壁的细胞凋亡, 对认识静脉管壁重塑学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致谢

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张波教授和侯琳副主任技师的大力帮助, 谨表致谢。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液动力对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高压性脾静脉标本15例, 曲张大隐静脉标本21例;另设正常脾静脉标本13例和正常大隐静脉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TUN EL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静脉管壁细胞凋亡的分布并计数。结果 脾静脉组和曲张组管壁内膜和中膜细胞凋亡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间内膜与中膜细胞凋亡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压性脾静脉和大隐静脉管壁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 提示高血流动力影响管壁细胞凋亡的调控。

静脉血液 篇5

【摘要】[目的]总结22例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观察我院22例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的使用及护理。[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8例,导管位置不良3例,导管接口裂隙2例,9例经相应处理后恢复使用,4例重新置管。[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的正确使用和护理,对延长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关键词】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09-0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首先要建立一个永久性血管通路,理想的血管通路条件是:血流量充足大于200ml/min,无感染,无阻塞,保证患者透析充分性。最合适的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但在病人血管条件或健康状况不能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情况下,或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统计我科自2004年4月至2014年11月对22例患者应用带涤纶环长期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62~83岁,平均76.2岁。治疗期间病逝16例,最长使用期限28.5月,最短使用期限9.0月,平均23.1月。6例患者仍在继续使用中。

2 方法

2.1 置管 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例,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偏向左侧充分暴露右侧颈部三角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处及皮下隧道处局部浸润麻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在导丝出口处作1个1.5cm长的皮肤切口,然后在同侧锁骨下3cm~4cm处作长1.2cm的皮肤切口,用隧道针在切口间作一弧形皮下隧道,把双腔导管从锁骨下隧道口放入,从另一隧道口拉出,管壁涤纶cuff进入皮肤2cm,擴张器从导丝处放入,扩张后将双腔导管套导入颈内静脉,再将双腔导管自导管套内植入并边送边撤去双腔导管硬质层,拔出导丝,抽吸通畅后按导管标记的容量用肝素封管,缝合伤口,固定导管,用无菌敷料覆盖。

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讲解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如果淋浴时,要将留置导管皮肤出口处用敷料贴密封,淋浴后要立即换药。置管侧上肢应避免提重拉物及进行剧烈活动,禁止牵拉导管,妥善固定好,防止拔出。同时可将置管处衣服剪开并上拉链,以便透析时拉开拉链使用,避免受凉、污染等。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严格限制其他医疗应用,如抽血,输血、输液等。 如一定要用,使用后必须按血透后导管的处理要求封管,以免堵塞。

2.3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前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去除肝素帽,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两遍。用5ml注射器分别抽出动脉、静脉管腔的封管肝素和血液2ml,观察抽出液中是否有血栓,确定管腔通畅后,连接管路进行透析。透析结束后,再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两遍,用生理盐水20ml分别冲洗动、静脉管腔,根据导管标记的容量用肝素封管,更换肝素帽。用安尔碘消毒导管皮肤出口处,消毒直径超过5cm,覆盖无菌纱布,用透明敷贴封贴。消毒导管体外部分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固定在胸壁上。

3 结果

3.1.血栓形成

3.1.1 原因 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是导致导管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封管浓度及剂量不准确、封管方法不规范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另一因素。本组血栓形成8例。

3.1.2 护理 血液透析前用10ml注射器抽取导管动脉或静脉端血液,当抽吸困难时,用5ml注射器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若盐水可无阻力顺利推注,则提示存在导管贴血管壁现象或导管周围纤维鞘形成可能,否则提示导管内血栓形成。考虑血栓形成时,给予溶栓处理,采用的溶栓方法是:25×104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10ml配制成尿激酶浓度为2.5×104u/ml 的溶栓液。用5ml注射器尽量抽出导管内肝素封管液,然后按长期导管标记的动、静脉容量注入溶栓液,肝素帽封闭导管口,保留30min,抽出被溶解的血凝块,效果不佳者可重复上述步骤2~3次;考虑纤维蛋白鞘形成时,将上述溶栓液保留24h,尽量延长尿激酶和纤维蛋白鞘作用时间。本组8例导管内血栓形成,经处理后,导管通畅,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

3.2导管接口裂开

3.2.1原因 连接管路时用力过大或施加不当外力损伤,本组发现导管接口裂隙2例。

3.2.2护理 透析时连接导管对接准确,用力适当,提示病人注意管路位置,活动时切勿按压。本组发现导管接口裂隙后2例均给予更换新的插管。

3.3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

3.3.1原因 导管感染因素很多,包括血液透析操作不当、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轻者导管出口皮肤、皮下隧道感染,严重者血性扩散至全身感染。本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例,均为皮下隧道感染。

3.3.2护理 导管出口部位2cm范围内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培养阳性为导管出口感染。血液透析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0.5%碘伏消毒皮肤,以双腔导管为中心,消毒直径>5cm,并清除局部的污垢,覆盖透气性较好的敷贴,外露导管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0.5%碘伏消毒,铺无菌巾,打开肝素帽,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口,抽出封管液后注入首剂肝素,分别连接动脉、静脉导管,最后用无菌巾覆盖并固定,将肝素帽浸泡在75%酒精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置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渗出,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本组2例患者血液透析1个月后,导管出口皮肤发及黄色分泌物,局部加强换药并使用百多邦软膏局部涂抹均在1周后治愈。

3.4 导管脱落

3.4.1 原因 外力牵拉,固定不牢。

3.4.2 护理 在置管时应特别注意导管的固定,除了cuff 环固定外,导管隧道口处的缝线保留4周左右再拆,另外将导管末端的两翼缝扎在皮肤上,4周拆除。每次透析之前观察外露导管长度有无变化。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拉扯,治疗后导管外露部分妥善固定,本组1例病人因导管固定不牢cuff受到外力牵拉脱出皮下,重新插管。

3.5 导管位置不良

3.5.1 原因:经右颈内静脉导管位置不良一般是因置管过深,顶到三尖瓣开口所致;经左颈内静脉导管位置不良一般是因置管在上腔静脉入口处贴壁所致。本组导管位置不良3例。

3.5.2护理 置管时注意调整导管的位置,如不是在透视下置管,侧根据病人体型预测置管深度及设计隧道程度,在导管固定前反复变换病人头部的位置,尽可能达到任何体位导管均畅通无阻。如伤口愈合后出现,可在隧道的后上方切口,向后上方延长隧道,以便在不改变导管cuff位置的情况下,调整导管位置。

4讨论 隧道式颈内静脉留置长期导管给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病人开辟了一条生命线,血液透析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长期导管的血流量>200ml/min时都能够透析充分,血流量的增加不会对心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临床上导管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导管功能不良、感染、导管脱落。右侧颈内静脉途径较直,内径较宽,是首选的留置血管,避免导管成角太小使得导管 扭曲狭窄。当发生导管血流不畅时,正确判断及时处理,一旦形成血栓,按医嘱进行溶栓治疗,并采取措施防止血栓再形成。 加强护士无菌操作教育,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 生率。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给予足够疗程 抗生素治疗。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加強病人健康教育,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延长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中国科技出版社.

[2] 杨晓梅等,血液透析中心培训手册.

[3] 张素华,宁敏,李峻.血透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3):77-77.

[4]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8-499.

静脉血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5月收住院的CHF患者29例,入选标准:心脏基础病病程>6个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合并重度以上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VVH分成两组。CVVH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9.71岁±8.71岁;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7.24岁±8.51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构成比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如洋地黄、利尿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CVVH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签知情同意书后行CVVH。

1.3 CVVH 方法

1.3.1 血管通路

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1例,应用锁骨下静脉留置双腔导管2 例,应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11 例。

1.3.2 CRRT机器

采用BAXTER 公司BM25 机器,HF1200血滤器,置换液采用PORT配方。

1.3.3 CRRT方法

全部在床旁治疗,1 次/日,每次8 h~10 h,血流量180 mL/min~200 mL/min,置换液速度为2 L/h~3 L/h,净超滤量根据患者水负荷情况设定,为1 000 mL/d~3 000 mL/d。

1.3.4 抗凝方式

透析器先用肝素盐水预冲。无出血倾向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0.4 mL,每4 h~5 h追加0.2 mL,有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者不用抗凝剂。定时用置换液冲洗滤器。

1.4 检测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CVVH治疗过程置换液结束后重复上述指标。治疗及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治疗前后检测两组AngⅡ、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盒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按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体位、肺部啰音、肝颈静脉回流征和皮下水肿等的变化。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心功能改善1 级以上或心功能为Ⅰ级者;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或心功能改善1级者;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或心功能无变化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两个独立样本的 t 检验,治疗前后用配对 t 检验。疗效评定分析用χ2 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电解质浓度比较

经CVVH 治疗后12 h 起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得到纠正。详见表1。

mmol/m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2.2 两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CRP浓度比较(见表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尿量及AngⅡ、BNP比较(见表3)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2.4 临床效果与转归

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水肿等症状改善,CVVH组NYHA 心功能Ⅰ级1例,Ⅱ级9例,Ⅲ级4例,显效10例,有效4 例;对照组心功能Ⅰ级0例,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1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VVH是一种较新的血液净化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治疗CHF有以下优点:①可以连续、缓慢、等渗清除水、小分子毒素,因此体液的容量和成分变化是稳定的,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避免像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溶质浓度、腔隙液体快速变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甚至心搏骤停。②CVVH治疗中不需要透析机及复杂的操作技术,简便易行,可床旁进行。③CVVH 置换液的离子与正常血浆的离子相同,通过置换液的量及溶质浓度的调整,能更快、更准确地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更有利于内环境的稳定。在本研究CVVH组14例患者,通过置换液量及溶质浓度的配置,结合CVVH治疗时间的调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均纠正,BUN、Cr明显较常规治疗组下降。

充血性心力衰竭都存在低心排血量,肺循环或体循环过度淤血,导致肾脏灌注不足,继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肝淤血又促使醛固酮生物降解能力下降,使该系统处于更活跃状态[1] 。激活早期作为一种代偿机制对机体产生有利的作用,过度激活RAAS与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心脏射血阻力,更重要的是共同促进心肌和血管增生肥大性改变,即心肌与血管重构。目前研究表明,CVVH 治疗实质是切断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它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楔嵌压,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患者的氧供、心功能;通过清除体内水钠潴留,减轻脏器细胞水肿,恢复肾小管对利尿剂的反应,恢复肾功能[2] 。Agostino等[3]认为,CVVH 超滤每日去除1 600 mL的水同利尿剂每日去除1 600 mL水相比,CVVH 可以使反应神经内分泌活动的指标肾素、醛固酮、去甲肾上腺素逐步减少甚至恢复正常,重新恢复对利尿剂的敏感性。肾素、AngⅡ可通过血液滤过直接清除,用于治疗高肾素型顽固性高血压 。

脑钠肽同心钠钛(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内分泌系统,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RAAS的缩血管作用。心功能障碍时,心室负荷增加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导致BNP 释放。最近研究证实[4,5,6],血浆BNP 水平是评估CHF 的预后和危险分层中重要的标志物,也是心功能恶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预测物。Hartter等[7]采用CVVH治疗CHF伴肾衰竭患者, 国外CVVH治疗后ANP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体液潴留,血容量扩张经CVVH治疗改善相关。ANP由17个~28个氨基酸链组成,为中分子大小物质,过度激活可致心肌凋亡,已证实血液滤过能直接清除ANP[8]。本研究CVVH治疗前后AngⅡ、BNP水平的明显下降,与上述报道一致。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的损伤和坏死,引起局部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和激活,TNF-α、IL- 6 等释放增多,诱导肝细胞合成较多的CRP 等急性期反应蛋白[9,10]。由于CRP 的大量产生,并激活炎性细胞,通过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产生细胞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下降、刺激心肌纤维化,促使心肌细胞重塑[9] ;同时,CRP 能与损伤的细胞膜相结合,激活补体,启动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11],使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加重。已有相当数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CRP 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程度,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Ronco等[12,13]指出,CVVH能通过对流和吸附清除体内的炎症递质,降低其在体内的浓度,减低启动炎症递质反应网络,使SIRS、败血症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进程得到遏制。本研究中CVVH组CHF患者IL-1、IL-6、TNF-α及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水平更明显,推测其机制也与清除大量的炎症递质和下调了炎症反应有关。

静脉血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入选60例患者,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全部符合AOPP中毒诊断标准[1],且均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17~73岁,平均32岁,其中敌敌畏中毒21例,氧化乐果10例,甲胺磷17例,乐果7例,甲拌磷5例。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表1)、药物种类、服毒量、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常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接诊后即刻洗胃、导泻、静注解磷定、阿托品等综合治疗,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加用CVVH+HP, HP采用珠海丽珠HA330树脂血液灌流器,CVVH采用百特BM-25血液净化机,F1200聚砜膜血滤器。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予临时插入单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常规肝素抗凝,如有活动性出血或凝血功能极差的予无肝素化,HP血流量为100~200mL/min,时间1.5~2h,结束后行CVVH治疗,血流量为150~250mL/min,时间为8~10h。必要时可次日重复治疗1次。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应监测生命体征、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记录清醒时间、ChE活力恢复时间、阿托品用量、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治愈率、死亡 (例、率) 。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一般服毒量多,时间长,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多可累及心、肝、肾、脑、血液等各种脏器功能损害,单独采用洗胃、导泻,胆碱酯酶复活剂及抗胆碱酯酶剂等综合治疗,能使大部分毒物排出体外,但不能清除进入血液的毒素,病死率仍高[2]。

血液灌流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3],最常用于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对脂溶性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或毒物清除效果好,但对尿素等小分子,水溶性毒素清除差,对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和水负荷等方面无作用。重度AOPP患者多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心脏受损、休克、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而CVVH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水溶性药物或毒物清除效果好,可平稳、持续、缓慢地清除废物、水分及清除炎性介质,调整体内免疫和内环境稳定,对急性中毒引起的MODF或MOF有良好的效果等优点。因此,CVVH+HP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不仅能很好的清除毒物,而且能减轻肺水肿、脑水肿、肾衰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在本组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CVVH+HP在清醒时间等观察指标与常规治疗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可以看到CVVH+HP在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有治愈率高、病死率低,神智转清时间短,CHE恢复时间短,阿托品用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但是在行CVVH+HP过程中应监测出凝血时间,特别在HP时肝素用量大,为防止出血,在治疗结束时可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下降,应减慢血泵速度,提升血压、纠正休克。灌流时间1~2h为最佳,因2h后吸附剂接近饱和[4]。有机磷药物为高度脂溶性毒物,在体内分布容量大,在灌流后几小时或1d后,外周组织(尤其脂肪组织)中毒物再次释放入血,可导致患者再次昏迷及病情加重,应严密观察,应继续灌流或多次灌流[5,6]。

总之,CVVH+HP具有操作简单,对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好等优点,对能开展血液净化的基层单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徐方林, 陶惠明.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 (4) :279-280.

[3]李增禄, 王秀玲, 刘健, 等.血液灌流抢救重症外源性中毒的体会[J].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8, 21 (1) :82.

[4]沈瑞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7.

[5]于笑霞, 韩和平, 李培新, 等.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18 (1) :54-55.

血液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观察 篇8

关键词:血液肿瘤,静脉留置针,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62例做静脉留置针操作。其中急性白血病24例, 慢性白血病16例, 多发性骨髓瘤14例, 淋巴瘤8例, 年龄14~72岁全部接受化疗。其中已行1疗程化疗22例, 2疗程化疗11例, 3个疗程以上疗程6例, 患者均意识清, 能配合静脉置管术。化疗方案:环磷酰胺 (CTX) +长春地辛+柔红霉素 (DNR) ;米托蒽崑 (MTZ) +阿糖胞苷 (Ara-c) ;阿霉素+长春地辛;阿糖胞苷+三尖彬酯碱 (Harr) ;去甲氧柔红霉素等。其中有3人置管3天有渗药拔管, 2人穿刺未成功, 其他人顺利完成化疗。

1.2 方法

(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 注意事项, 配合方法, 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 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操作。

(2) 选择合适的血管, 通常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注意避开关节、神经、韧带、肢体受伤部位, 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止穿刺。对长期输液, 易损伤血管的病有计划地使用和选择静脉血管更重要。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选择前臂弹性好无静脉窦的血管。

(3) 根据病情及年龄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 确定穿刺部位。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 2%碘酊消毒2次, 范围大于10cm, 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角为宜, 进针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 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2~3mm送管。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固定针翼。在送管过程中如果遇到阻力, 不可硬性推进, 否则可能导致血管发生折叠, 弯曲或刺破血管, 造成穿刺失败。

2 护理要点

2.1 应用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短是重要问题, 留置时间过长, 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费用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 我科置留时间5~8d。平均7d。

2.2 预防感染

每日做静脉置管护理:隔日更换无菌胶贴1次, 用碘酊消毒穿刺部位,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禁止沐浴。

2.3 静脉炎防治

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化疗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 一是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造成细胞内膜的直接损伤引起的炎症。可采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以消除炎症。二是长期输液或输入药物浓度过高干扰了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技能, 是血管通透性增加, 导致炎症反应。可采用如意金黄散和醋调成糊状外涂于患者皮肤上, 效果显著。三是留置针管过程中对血管壁的撞击作用, 造成血管的痉挛和机械损伤, 引起炎症。可采用如意金黄散配合红外线照射, 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 达到治疗的效果。

2.4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 用生理盐水20m 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后, 用肝素盐水2m L封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

3 结语

在血液科的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00.

[2]韦杨智.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9) :80~81.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 篇9

1 动静脉瘘管的护理措施

1.1 建立瘘管前血管的护理

向病人介绍内瘘的优点, 如很少发生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使用寿命长, 病人可自由活动等。术前内瘘侧皮肤保持清洁, 防止感染, 保护血管禁忌做动静脉穿刺[1]。切勿用准备造瘘的肢体提重物、测血压、戴手表或过紧的首饰等。

1.2 建立瘘管后血管的护理

①术后避免患肢受压, 初期抬高术肢前臂24 h~72 h, 防止末梢水肿, 保证血流通畅。②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术后5 d~7 d, 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红肿及血管搏动情况。若发现渗血、疼痛难忍或血管呈条索状、无震颤、无杂音, 应怀疑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内瘘血管栓塞, 可立即用尿激酶溶栓, 药物注入栓塞部位, 每日3次, 连续3 d[2]。③保持局部无菌。病人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 避免潮湿, 一旦纱布潮湿, 必须及时更换, 防止感染。④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 抬高术肢, 减轻肿胀, 注意保护动静脉瘘, 避免其他外来压力, 以免造成内瘘闭塞。⑤促使内瘘尽快成熟。内瘘成熟是指在动脉血的冲击下, 内瘘静脉扩张、静脉壁肥厚, 一般需术后4周~8周。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 通常让病人在术后1周~2周, 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 做一些健瘘操, 如用术侧手捏橡皮健身球或者每天热敷等, 均有助于内瘘成熟。但如果超过3个月, 静脉无明显扩张, 血流量仍不充分, 则表明内瘘失败, 需重新造瘘。

1.3 瘘管穿刺时的护理

1.3.1 正确选择穿刺点

内瘘初次穿刺时, 要观察血管走向, 穿刺时选择离内瘘最远且能保证血流量的部位。动脉穿刺点应离开吻合口5 cm以上, 静脉穿刺点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 一般在8 cm~10 cm以上, 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 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1.3.2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

首先暴露病人扩张的静脉瘘管部位,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用碘酒消毒2次, 在距离吻合口5 cm以上的部位, 穿刺针与皮肤成10°~15°角, 于瘘管上顺血流方向刺入皮肤, 不可来回进针。在穿刺点上贴无菌创可贴, 起到消炎和促进穿刺点愈合的作用, 防止穿刺点感染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1.3.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医源性感染[3]

内瘘后期感染常与穿刺点污染有关, 严重者将导致败血症。因此, 操作人员穿刺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血液透析结束时, 压迫止血也要用无菌敷料。

1.3.4 防止阻塞

穿刺前在穿刺针上连接1支5 mL注射器, 内充满肝素盐水再穿刺, 防止针头堵塞致穿刺失败, 出现水肿。

1.4 进行血液透析时的护理

①上机后护士每30 min巡视1次, 血流量保持在200 mL/min ~250 mL/min, 超滤充分, 注意观察穿刺针是否固定妥当, 有无渗血等,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确保透析充分和病人安全。对低血压的先兆, 如打哈欠、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可采取停止超滤, 减慢血流量等措施。如紧急处理效果不佳, 血压80/50 mmHg (1 mmHg=0.133 kPa) 不升者及时给予回血。②密切观察血流量, 当流量低于180 mL/min, 超滤量大时, 应特别注意防止内瘘堵塞。③透析病人多数有高血压、冠心病、血液高凝状态等, 血液凝固性高, 所以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量要足够 (有出血倾向者除外) , 防止血液过于黏稠。心肌梗死、多发性血栓的高危病人, 除透析过程应用足量抗凝剂外, 可加用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 降低血液黏稠度, 防止内瘘血栓形成。

1.5 血液透析结束时的护理

血液透析结束时, 压迫止血的方法和压力也是影响动静脉瘘使用的关键[4]。临床上常用的是无菌纱布卷法:血液透析结束后, 操作者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 针头慢慢向外拔出, 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 左手用力压住穿刺点可明显减少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从而减少渗血的发生。一旦血管壁损伤产生血肿或穿刺部位炎症时, 内瘘易发生堵塞, 应及时处理。

2 血液透析间期病人的自我护理

2.1 预防感染

教会病人保护自身内瘘, 做到血液透析前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 减少瘘管感染的机会, 血液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

2.2 自我检测

病人自己每日检测2次或3次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 以免瘘管闭塞, 发现问题立即来医院就诊。如有假性动脉瘤, 应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 避免继续扩张或意外撞破。

2.3 防止瘘管受压

避免瘘侧肢体受压、提重物、戴手表, 睡眠时不压向瘘侧肢体, 禁在瘘侧静脉注射、测血压、输液, 防止发生静脉炎。

2.4 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瘘侧肢体适当活动, 但要注意防止外伤。经常活动未造瘘肢体, 以促进血液循环。穿刺点愈合后可洗澡和从事日常活动, 注意防止感染。

3 体会

健康畅通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病人得以有效透析, 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5], 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阻塞, 有报道在内瘘使用的最初3年内, 其阻塞的发生率为22.4%[6]。因此, 正确护理动静脉瘘, 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除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外, 还要做好血液透析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 使病人提高自我护理意识, 合理膳食, 充分透析, 适当运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晓宇.血透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要点[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7) :1624.

[2]尹秀琴.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2) :58.

[3]刘平.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62.

[4]张卉, 李兵, 陈丽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07, 18 (1) :56.

[5]李晓风.动静脉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 (17) :1616.

静脉血液 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7-03

护理长期静脉置管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存在着感染、栓塞、出血等缺点,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在工作中通过及时良好的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至2013年对4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期静脉置管,11例发生导管感染。

分析原因,及时加强护理干预,有效进行药物治疗。(1)根据血培养及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导管感染病原菌类型:细菌感染8例,真菌感染3例。其中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无菌操作不严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2)临床表现。包括导管创口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败血症,2例患者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出现与透析相关的周期性畏寒、寒战、高热、血象升高。(3)护理干预。①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③加强局部皮肤导管皮下隧道换药。在充分清洗感染创面时,需用消毒棉签,从针眼处以顺时针消毒皮肤,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及有无分泌物流出,再用安多福彻底消毒皮肤及导管,消毒面积要超过敷料覆盖面积。(4)长期静脉置管每天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透析后、封管前,先用注射器抽取20 ml生理盐水,加速将管腔内的血液完全推入,以免血细胞黏附在管壁,影响用药效果或造成管腔狭窄。再用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但应注意按导管容积封管,以免发生出血性并发症。(5)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强调保护导管的重要性,耐心指导患者注意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勿搔抓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6)协助做好血培养,感染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查,有效使用药物行局部、全身抗感染治疗提供帮助。

2 结果 11例导管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除1例在导管感染治疗过程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仍能使用此导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平均导管使用寿命为2.5年,最长使用寿命已达3.5年,并仍在使用中。

上一篇: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下一篇: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