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i协同作用

2024-07-26

Ni-Bi协同作用(精选三篇)

Ni-Bi协同作用 篇1

在硅钢热浸镀锌中, 钢材中的Si元素导致热浸镀锌层颜色灰暗、厚度明显增厚、黏附性下降, 即为硅反应性 (圣德林效应) [1]。为了抑制硅反应性, 往往采用向锌浴中加入合金元素Ni[2,3]和Al[4], 以有效地抑制Fe-Zn反应, 消除ξ相的异常生长, 提高镀层的黏附性, 并使镀层平整光亮。但Ni2+的加入只能抑制低硅钢的硅反应性[4~6];加入Al[7]能降低镀层厚度, 但会出现漏镀, 且对硅反应性的抑制效果也不明显[8];同时加入适量的Ni和Al, 虽对硅反应性的抑制效果良好, 但仍会出现漏镀现象[9];加入0.3% (质量分数) Co能部分抑制高硅钢的硅反应性[10], 改善镀层的耐腐蚀性能[11], 但抑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且价格昂贵。

目前, 含Si钢热浸镀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锌的流动性差。传统的镀锌工业中经常向锌浴中加入元素Pb, 以提高锌浴的流动性, 减少锌的损耗, 但由于铅的毒性, 其使用越来越被严格限制[12]。在锌浴中加入Bi同样可以降低锌液的表面张力, 提高锌浴的流动性[13~15], 并且对镀锌锅体有保护作用, 可延长锌锅的使用寿命。因此, Bi作为Pb的替代品受到重视, Zn-Bi合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Zn-Ni合金浴中添加Bi元素, 效果不明显[16];锌浴中同时加入Ni和Bi, 只对含硅量低的Q235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含硅量高的Q345钢抑制作用不明显[17];使用含0.04%Ni+0.10%Bi的锌浴的效果要比Zn-Ni浴更佳, 且在高硅钢热镀锌时, Ni和Bi的协同作用能够抑制其硅反应性[18];而当锌浴中含1.0%Ni+1.0%Bi时, Bi对镀层的影响作用可疑[19]。总体而言, 有关Ni、Bi对镀锌层组织的协同作用影响研究并不多, 且结论不相一致。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Ni-Bi协同作用对Fe-Zn反应的影响, 以为含硅钢特别是高硅钢热浸镀锌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试验

(1) 铁硅合金基材的制备采先利用FZH-2BK3型磁控钨极电弧炉熔炼3种铁硅合金 (含硅量分别为0.1%, 0.2%, 0.3%, 质量分数) ;于800℃均匀化退火15 d后水冷淬火;线切割成12 mm×10 mm×2 mm用作基材。

(2) 热浸镀锌采用烘干溶剂法进行热浸镀锌:基材 (纯铁及含Si 0.1%, 0.2%, 0.3%的Fe-Si合金) →砂纸打磨→碱洗 (70~80℃, 100~200 g/L Na OH, 15s) →水洗→酸洗 (100~200 g/L HCl, 15 s) →水洗→稀盐酸 (0.5%~1.5%) 处理→助镀剂 (NH4Cl∶Zn Cl2=3∶1的混合水溶液) 处理→烘干预热处理→热浸镀锌→冷却。为了配制不同成分的锌浴, 先自制熔炼锌镍合金 (含2%Ni, 质量分数) 和锌铋合金 (含5%Bi, 质量分数) 。加热设备采用KGPS-30.8型中频电磁感应炉。首先将纯锌块置于处在被加热位置的石墨坩埚中, 待锌块熔化后将热电偶置于壁薄且底端封闭的石英管里, 再插入锌浴中, 用来校准锌浴的温度, 待温度稳定在450℃时进行热浸镀得到1~4号试样 (纯Zn浴) 。用同样方法进行热浸镀得到20种试样 (5~8号:Zn+0.1%Ni;9~12号:Zn+0.1%Ni+0.1%Bi;13~16号:Zn+0.1%Ni+0.5%Bi;17~20号:Zn+0.1%Ni+1.0%Bi) , 为了提高精度, 5种不同成分的锌浴单独配制于5个石墨坩埚里。

(3) 测试表征由于试样是片状, 为观察其横截面, 采用硬质塑料热压镶嵌, 一次镶入2或3片试样, 并用铜片隔开;由于镀层外表面的纯锌层受镀件提出速度影响较大, 且镀层质量主要取决于中间相, 因此只研究不同条件对镀层中间相的影响。通过XJL-01型立式光学显微镜、JSM-6360LV型扫描电镜、OXFORD-INCA型能谱仪对镀层中的各合金相层及颗粒进行观察及分析, 确定其组织, 并测量其厚度, 各合金层厚度取5处测量后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镀液成分对热浸镀合金层厚度的影响

表1为不同浸镀条件下 (锌池成分和基材成分不同) 各样品合金层的厚度。根据基体成分和锌浴成分所对应的合金层δ+ζ层厚度作折线图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合金层厚度与铁硅合金中Si含量的关系与圣德林曲线基本一致。锌浴中加入Ni, Bi后镀层厚度明显降低, 其中同时加入0.1%Ni和0.5%Bi时效果最明显。

2.2 基材中Si含量对热浸镀纯锌层的影响

图2为不同Si含量的Fe-Si合金镀纯锌层的组织形貌。图2a的基体为纯铁, 其合金镀层为致密δ层+致密ζ层;硅含量为0.1%时镀层厚度明显增加, ζ层异常生长至136.5μm, 靠近δ层的ζ晶粒破碎、疏松、不连续, δ层裂纹也增多, 这是典型的硅反应性组织;硅含量为0.2%时, 镀层厚度下降, δ层和ζ层恢复接近正常;硅含量为0.3%时, ζ层异常生长, δ层没有机会生长近乎消失, 但合金层总厚度明显增加。

2.3 锌浴中的Ni和Bi对纯铁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影响

从图3a可知:当基材不含硅、锌浴只含0.1%Ni时, Fe-Zn合金层δ和ζ都受到抑制, 合金层厚度下降, ζ层变得致密, 晶粒细小, 呈层状分布;锌浴中加入Bi后即同时含有Ni和Bi时, 对ζ层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如图3c中的ζ层厚度小于图3a和图3b中ζ层厚度。最外层ζ相中Ni含量可达1.0%, 与文献[16]相一致。

2.4 锌浴中的Ni和Bi对Fe-0.1%Si钢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影响

图4为Fe-0.1%Si基材在不同锌浴中得到的镀层组织形貌。从图4可以看出:当锌浴中只加入0.1%Ni时, 硅反应性基本上被抑制, 组织中ζ层晶粒变为致密, 和镀纯锌相比较, 合金层厚度明显降低, 合金层厚度接近60μm;同时加入Ni和Bi时, 以0.1%Ni+0.5%Bi时效果最明显, 此时合金层组织更致密, 块状ζ相数量更少, 镀层厚度更薄。但是当Bi含量较低 (0.1%) 或较高 (1.0%) 时, 其对ζ相的抑制作用反而减弱。

2.5 锌浴中的Ni和Bi对Fe-0.2%Si钢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影响

图5为Fe-0.2%Si基材在不同锌浴中得到的镀层组织形貌。对比图4和图5可以看出:当硅含量较高时, 往锌浴中单独加入0.1%Ni时, 组织中ζ层晶粒变为致密, 但δ层开始部分失稳分解, 硅反应性只能部分被抑制;与镀纯锌相比较, 合金层的厚度没有明显变化;再加Bi, 当其含量较低 (0.1%) 时, 对合金层的形貌和厚度无明显影响;当其含量达到或超过0.5%时, Bi显著地抑制了ζ相的生长, 增加了其致密性, 合金层的厚度明显降低, 而且δ层也变得整齐连续。随锌池中Bi含量增加, 在纯锌层的晶粒和晶界处有纯Bi析出。

2.6 锌浴中的Ni和Bi对Fe-0.3%Si钢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

图6为Fe-0.3%Si钢基材在不同锌浴中得到的镀层组织形貌。从图6a可以看出:锌浴中只加入0.1%的Ni已不能抑制镀层的过快生长;只有Ni和Bi的协同作用才能抑制ζ相的生长, 控制硅反应性, 见图6b和6c。但当Bi含量到达1.0%时, 其对ζ相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反而降低,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锌池中加入Ni或同时加入Ni和Bi, 都能降低纯铁或Fe-Si合金与熔锌的反应速度, 降低合金层厚度;对于纯铁, Ni与Bi的协同作用对镀层厚度降低的效果优于纯Ni;对于Fe-0.1%Si合金, 同时加入Ni和Bi的效果并不明显优于纯Ni;对于高硅钢, Ni和Bi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纯Ni。Ni和Bi对Fe-Zn反应抑制作用的效果主要源于Ni抑制镀层中δ相生长, Bi抑制ζ相生长。Bi对ζ相生长抑制有1个最佳浓度范围, 本研究中为0.5%。结合镀锌工艺, 在浸镀含硅钢时, 锌浴中同时加入0.1%Ni和0.5%Bi效果较理想。

3 结论

(1) Ni或Ni-Bi的协同作用可以减缓热浸镀锌过程中Fe-Zn反应速度。

(2) 对Fe-0.1%Si钢, Ni能完全控制硅反应性;对高硅钢, Ni-Bi协同作用对硅反应性控制效果优于纯Ni。

(3) 在浸镀含硅钢时, 在锌浴中同时加入0.1%Ni和0.5%Bi效果较为理想。

摘要:目前, 对热镀锌浴中加入Ni, Bi后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多, 且认识不一致。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DS研究了锌池中的Ni和Bi的协同作用对Fe-Si合金基体热浸镀锌中间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纯铁基体, Ni或Ni-Bi的协同作用可以减缓Fe-Zn反应速度;对于含硅量为0.1% (质量分数, 下同) 的基体, Ni能完全控制硅反应性;对于高硅合金基体, Ni只能部分控制其硅反应性, 而Ni-Bi协同作用对硅反应性的控制效果明显;对于含硅钢镀锌, 为了控制硅反应性, 在锌浴中加入0.1%Ni+0.5%Bi效果较理想。

Ni-Bi协同作用 篇2

4未来发展展望

早在,我国就开始重视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的搭建,这标志着我国协同设计管理走向了新高度。经过的不断完善以及改善,协同设计管理平台已经在各行业中予以推进,并逐渐得到相关领域和行业的认可。笔者作为运营建筑设计规范文献的第一线工作者,对于相关内容也同样非常关注,并积极探索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路径,希望将标准化体系引入协同设计平台之中,一方面强化建筑设计文献的管理优化,另一方面对相关设计文献予以充分应用。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与国际水平接轨,用户对相关建筑设计行业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现在在任何行业领域都可以应用到设计,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对于设计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该系统平台由于发展不成熟,暴露出目前难以避免的问题,为此,可知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的搭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不断与时俱进,设计院通过不断拓宽模块内容、增加新的技术专业,如岩土设计专业、概预算设计专业、规划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专业来拓展解决问题的渠道。另外,对文献数字化管理过程实现全程的监控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及设计的效率,将协同设计管理平台打造成高水平、人性化以及服务化的数字化平台。

5结束语

建筑设计文献资料的管理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相应的信息技术则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其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升。相关人员还需要从文献资料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更好地协同平台建设,让建筑设计文献资料发挥更大作用,让其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展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晔华,张尚,陈静静.《建筑经济》十年文献统计分析(二)――基于作者和研究机构贡献与合作的视角[J].建筑经济,,38(2):91C95.

[2]李灵凯,冯仕达.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文献书目[J].城市环境设计,(6):283C285.

[3]高江丽.高校图书馆建筑研究文献(C)的计量分析[J].晋图学刊,(6):66C71.

[4]曾巧巧,李翔宁.中国20世纪80年代建筑观念演变基于建筑专业期刊文献话语的文本分析[J].时代建筑,2014(6):35C39,34.

[5]杨玲.服务重点学科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S1):46C48,52.

[6]杨延萍,陶文博,郑志敏.广州大学图书馆中庭热环境测试分析[J].建筑技术,,46(6):514C516.

[7]赵晖.严寒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体形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44(11):1004C1008.

[8]沈晓伟.图书馆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筑技术,2013,44(5):466C469.

管理中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 篇3

关键词:管理;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组织管理,是指在组织中以人为管理的核心,有效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完成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平台是以一个组织为单元,这个组织可能是国家,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能是一个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组织管理中的资源要素主要有7个方面: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财(各种资金流)、物(有形或无须资产)、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有效信息)、机构(组织机构链)、规章(组织中的各种规章制度)、环境(空间,硬、软环境)。各种资源要素不仅有其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的特有作用,也有紧密协同作用的关系。

人(有用、适用、可信赖的人)是管理中的财富。管理者要正确看待和管理好人是个有挑战性的重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应该正确理解和把握现实管理中人的因素。一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人才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人在一个管理中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才,与管理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要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三是人的个体文化与企业组织文化深度融合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可以通俗理解为人个体与组织的管理灵魂融通;四是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必须是畅通的。管理中被管理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做事,承认自己是被管理者,无论管理者是谁,都要想管理者之所想,做管理者之所想做,尽你所能地得到管理者的认同。

资金管理。有效的资金管理有利于资金的流动,提升资金的利用率,资金的流动动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管理中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因此,加强资金管理,就要做到资金的使用不过于分散,有规划有调理的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建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财务的被管理者的人员素质,使企业经济活动运行的更加规范、健康,防止管理时内部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管理的持续进行和长远发展。

物资是进行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物资管理是对管理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源的供应、保管、合理使用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的具体要求是:組织好物资供应,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缩短物资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物资利用率,促进提高组织经济效益。

信息化时代及时掌握信息是管理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所以管理需要在这个信息化时中代迅速掌握信息,并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根据这些信息作出判断并最终作出决策。

关于管理中的机构、规章和环境这三个资源要素来说。机构是管理中的组织实体,是组织目标实现的载体。组织机构相应地由纵向不同层次、横向不同部门组成。组织机构体系的设置及权责划分是否合理、明确,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关键性因素。规章,即组织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组织机构极其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章制度是否完善是一个组织成熟度的重要标志。管理中的环境从范围来说,一般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有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内部环境有人力资源环境、物力资源环境、财力资源环境以及内部文化环境。从功能来说,环境还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

管理与人密不可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人,人来对资金流和物进行管理,人收集影响管理的各种信息来实现正确的最终决策,人处在机构中也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人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实现更好的管理。人收集到信息之后,管理层结合大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切合实际的内部环境做出正确决策,组织机构中的各层人员行动起来,协调资金流,合理运用物资,实行新决策的同时遵守规章制度,实现新决策的管理过程。管理与人密不可分,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其它的要素均由人进行调配和使用。人能够对资金流和物流进行管理,人通过收集各种信息来实现正确的最终决策,人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科学地设计组织机构,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等。因此,只有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源协同作用系统,才能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人、财、物从一般意义上说都是管理活动中的客体。管理学一般把人、财、物作为三个平行的要素加以探讨,认为管理的内容就在于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对人、财、物加以合理的配置,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实,在管理系统中,人与财和物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在人的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主动和被动是统一的。对财和物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是不同的,因为财和物都是一种客观的、完全由人支配的物质性因素。人是一切管理系统中的根本,但物则是基础,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来实现。物资是进行组织活动的基本条件。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信息与管理的重要关系。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有效信息影响人所实施的管理。可以说信息是现代管理决策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结构,彻底改变了数据的生成方式和以往的线性传递模式,提高了管理信息的效能。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可以缩短决策时间,加快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现代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管理系统规模越大,结构越是复杂,对信息的渴求就越加强烈。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要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各要素之间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相互传递信息。管理者对组织的有效控制,都必须依靠来自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有效的信息管理内容包括:建立信息集约,实现信息流的数量控制,对量化信息进行整序与开发,以实现对信息的质量控制。其中伴随着宏观信息活动管理和社会整体信息资源配置管理活动。

最后,讨论一下人、机构与环境的关系。机构是指组织的框架体系,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的安排,而机构的运行则是依靠人来实现的。组织中的人和组织中的环境具有更为紧密的交互作用,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发生作用和影响。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依赖于环境中生存,同时,组织有能力改变环境和对关键做出反应。管理者像管理组织一样管理环境。而且后面的活动的重要性不小于前面的活动。该理论揭示了组织与环境的依赖关系,使人们看到了组织采用各种策略来改变自己,选择环境和适应环境。

综上所述,管理中的各资源要素之间都有一些相关紧密的联系,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各个要素之间的共同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管理的造成损失困扰,管理人做到收集信息随时了解社会大环境合理运用资金与物资做出正确决策,各个要素之间相协调,相影响,共同影响管理的进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国祥.管理心理学高级教程[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2] 王凤彬;郑晓杰;陈公海;王璁. 管理要素联动效应与中央企业管理提升——基于管理系统网络特征的跨层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3] 周莉;谢涛.商业生态系统核心型企业的领导者素质浅析[J].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核心要素探讨.2015.(8).

上一篇:中国消费者下一篇:城市立体绿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