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仪器

2024-06-22

医用电子仪器(精选十篇)

医用电子仪器 篇1

1 基础绝缘

对医用电子仪器的电路部分进行绝缘:通常采用金属和绝缘外壳将整个仪器覆盖起来, 使人接触不到。电路的保护如图1所示, Rp位人体的等效电阻;Zi为绝缘的阻抗, 用Ri和Ci并联表示。由于绝缘使流过人体的电流减小, 在很多场合下可以防止电击事故。

基础绝缘即使是正常的, 也存在引起事故的危险。这是因为Zi不够大, 因而漏电流增大引起电击事故。医用电子仪器的暂定安全标准中, 对医用仪器正常工作时不引起微电击的漏电流允许值取为10μA。如果电源电压采用220V, 绝缘阻抗必须在5MΩ以上, 如果分布电容很大, 加上基础绝缘老化, 造成微电击的可能性就很大。

2 附加保护

如果绝缘阻抗Zi值很小, 则通过人体等效电阻Rp的电流就会增大。为了使Rp上的电流在允许值以下, 就要采取附加保护措施。通过在Rp上并联一个小电阻, 或者在Zi上串联一个大电阻, 或者把电源电压减小, 或者把电源接地线拆掉等措施来实现。

3 保护接地

将仪器的金属外壳等容易接触的导体接地, 当人再接触到金属外壳是, 相当于与人体并联一个接地电阻。当有保护接地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应远远低于无保护接地时流过人体的电流, 而且接地电阻越小, 流过人体的电流也就越小。

4 漏电断路器

在电路上加装漏电断路器, 使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动作, 切断开关, 从而防止人身触电。根据资料显示, 即使在强电击时, 如果只在0.1S内有100m A的电流流过人体, 仍可保证安全。

5 地线的配电方式

从系统接地点引出配线连接到仪器的外壳上, 使接地电流流过导线, 已降低接触电压。另外接地电流增大后, 流过漏电断路器可使电路切断。

6 等电位化

当有接地电流流过时, 假如产生的接触电位和人体的电位相等, 电流就不通过人体, 为此把仪器周围的所有导电体和仪器外壳用低电阻线连接在一起。此时, 人体即使接触到仪器, 因与外壳之间不存在很大的电位差, 也能够防止电击事件的发生。把为了得到等电位的导线称为等电位化导线或等电位接地线。在测量仪器周围会有很多金属, 将这些金属物和仪器外壳连接后再接地就成为等电位化方式。当合等电位接地线连接有困难或禁止连接的情况下, 可用绝缘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 防止人体和它接触。通常要求患者2.5m范围内要取得等电位化, 这个范围成为患者环境。

7 辅助绝缘

在基础绝缘的基础上, 再加强一层绝缘, 成为辅助绝缘。

8 医用安全超低压电源

一般情况下, 医用电子仪器应尽可能的采用医用安全超低压电源。这个电压值一般在25~50V之间, 应尽可能的把电源放在仪器内部, 和外部切断联系, 即使人体接触到外壳, 产生的电流的危险也会大大减少。

9 患者保护

去掉或改进人体接地也是保证安全的常用措施。⑴人体小电流接地。正常情况下, 人体通过一定的电阻接地, 一旦人体受到了电击, 电阻则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使之成为安全电流, 这样使人体电位既保持为零电位, 又对患者没有潜在的危险。⑵信号隔离器。在绝缘部分中, 触体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进行了电路绝缘, 但还必须能够传送信号, 能实现这个功能的就是信号隔离器。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声波、超声波和机械振动等介质来传递信号。

1 0 总结

综上所述, 医用电子仪器电击防护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病人与所有接地物体和所有电源绝缘起来;二是将病人所能够接触到的导电部分表面都保持在同一电位。两种方法在大多数实际环境中都能实现, 如果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则实际情况会更好。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医用电子仪器的电击防护措施。防止电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使病人与所有接地物体和所有电源绝缘起来;二是将病人所能够接触到的导电部分表面都保持在同一电位。

《医用电子仪器》课程考试大纲 篇2

一、参考书目

1、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余学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邓亲恺.科学出版社,2004.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2004.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医学仪器概述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信息的基本特性,医学仪器结构、工作方式、设计原则、特性及分类。〔考试内容〕

1-1生物医学工程BME

1-2生物信息知识简介

1-3医学仪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1-4 医学仪器的特性与分类

1-5生理系统的建模与仪器设计

1-6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原则及发展展望

第二章 生物信息测量中的噪声和干扰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理信息测量的干扰、噪声、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考试内容〕

2-1人体电子测量中的电磁干扰

2-2测试系统的噪声

2-3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第三章 信号放大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及隔离级设计。

〔考试内容〕

3-1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原理

3-3隔离级设计

第四章生物电测量仪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测量仪器设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性能参数,了解脑电图机的辅助仪器,脑电测量的最新技术实现及应用。〔考试内容〕

4-1生物电位基础知识

4-2心电图机

4-3 ECG-6511型心电图机

4-4脑电图机

4-5肌电图机

第五章血压测量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血压的间接测量(柯氏音法)、血压直接测量的标定方法,了解血压的自动测量原理、血压的概念。

〔考试内容〕

5-1概述

5-2 血压直接测量

5-3血压传感器标定

5-4血压间接测量

5-5 血压的自动测量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床边监护仪的工作原理、生理参数的测量及监护仪的主要指标。了解远程监护及动态心电图技术。

〔考试内容〕

6-1监护仪概论

6-2生理参数的测量及监护仪的主要指标

6-3 床边监护仪

6-4中央监护系统

6-5动态监护

6-6监护仪的发展动态

第七章心脏治疗仪器与高频电刀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心脏除颤器、起搏器和高频电刀工作原理,了解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及电极。

〔考试内容〕

7-1心脏起搏器简介

7-2固定型和R波抑制型心脏起搏器

7-3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和电极

7-4心脏除颤器的介绍

7-5高频电刀

第八章医用电子仪器的电气安全

〔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医用电子仪器系统的电气安全知识,了解电气安全参数的测试和检验。

〔考试内容〕

8-1医用电子仪器的电气安全概述

8-2电击

8-3医用电子仪器的接地

医用电子仪器 篇3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1 引言

随着国内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对引进医用电子仪器的投入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想确保医电仪器能够可靠运行,必须有强大的医电仪器生产、维护人才作为依靠,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效带动了医电仪器相关行业的兴起,也直接刺激了当今高职教育对于医电仪器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则是高职院校医学器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学科的实践性极强,对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以及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新的医疗器械不断研发成功,并投入到现今的市场之中,这也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医疗器械专业学生要求越來越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注重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以适应现今市场对于人才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

基于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2.1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作为医疗器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其知识构建上应该注重与实践技能、市场能力需求相一致,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于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统一,体现课程的实用特性。

2.2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

现今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人才多是高级应用型人才,以一线操作动手为主。特别在开展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时,更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该专业所面临的就业方向,对于就业方向的各个岗位需求进行深刻剖析,确定未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标准,比如岗位的专业能力需求、社会能力需求等。按照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实现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与岗位能力的匹配。

2.3符合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都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其个性、兴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化这一因素,结合现实学生对于课程的需要来进行有效引导,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构建

3.1对接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准确定位现今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到一线医疗器械厂家、维修等行业进入深入调查,实时掌控现今岗位性质变化趋势,并且对于毕业学生进行相关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性质、任职能力需求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汇总,筛选出有用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高职院校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知名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对于医疗器械就业方向、岗位需求变化进行有效探讨、分析,确定未来岗位需求变化,找准现今市场需求,比如对于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等先进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相关技能。

3.2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契合现实企业真实工作,教师可以有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现今企业的项目计划有效借鉴到当今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学到的知识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项目困境。比如在对于学生进行模拟医疗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设置成可控放大器、调光灯、稳定电源等项目,对其学生进行分组,并委派相关任务,由学生自身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查阅资料、设计、选择元器件进行组装实验,而后由教师进行验收点评总结。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受到企业工作任务,拉近与现实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3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

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仿真工作环境的投资力度,确保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通过模仿当今医疗器械企业的车间布局以及现场生产管理模式,创建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在实训室内科学规划成资料区、实训区以及教学区等各个区域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角色进入实训室,体验正规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真实感受现实的工作氛围,并在学校教师以及企业专家共同引导下,完成医用电子仪器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医用电子相关行业崛起速度可见一斑,但是现今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却难以胜任岗位需求。而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是医疗器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基础课。所以,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现今对接岗位需求的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课程设置特点,并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以及对接岗位培训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唐琳.项目教学模式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董海新.浅谈医用电子维修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J].职业,2010(5):109-110.

[3]冯奇,毛伟,徐茂,等.完全开放式的医用电子仪器综合示教仪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2(9):30-32.

[4]吴德贻.医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前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3):53-55.

医用电子仪器 篇4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 从物理学和医学派生的各种应用技术已经紧密和医学仪器结合。医学电子技术是所有医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技术, 医学电子仪器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检验、诊断、治疗等领域和基础研究工作中。有关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典型的医用电子仪器设计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是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为必修、考试课。主要学习讨论医学仪器的设计和常用医学电子仪器的原理。我校安排的总学时为90, 其中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36。在学习这门专业课之前, 学生在工程方面已经系统学习了普通物理学A、高等数学A、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 在医学方面学习了与专业相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等课程, 因此, 可以说《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是上述知识的汇集点, 也是工程学与医学基础教育的结合点, 这正是本课程学习的特点, 而这也正是医科大学的优势所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突出本课程学习的特点, 发挥优势, 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避免学生的被动学习,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是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改进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1]。

1 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动力

我国光学界的元老王大绗先生曾说过:“仪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医学电子仪器是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特殊工具, 借助这个特殊的工具, 使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体力技能都得到极大的拓展。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学电子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 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医学的深入发展。所以, 医学电子仪器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 而医学的发展又成为医学电子仪器发展的发动机。

医学与医学电子仪器相互依存, 交叉融合, 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要具有宽厚的学识基础, 丰富的专业知识, 医学电子仪器的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变化, 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典型仪器的解剖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仪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将以前学习的分散知识, 汇集到对仪器原理的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 不断巩固原有知识, 串联新的知识, 形成完整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而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研究讨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适应医学电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原动力。

2 教学改革主要探索的内容和实效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 教学改革一般涉及教学内容及其优化、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2], 本文尝试从新的视角研究讨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根据医学电子仪器的发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医学电子仪器的种类众多, 涉及的技术面广, 任何一种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医学电子仪器的更新换代。因此, 发展十分迅速, 技术更新速度快是医学电子仪器一个显著的特点。由此产生不断增加的新内容与有限教学时数的矛盾。因此, 必须紧跟学科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删减已被淘汰仪器的相关内容。教学的重点仍然在对典型仪器的基本原理理解之上, 使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充分讲授医学电子仪器设计中的最新技术特点。

2.2 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基础课的学习, 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具备了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分的学生还参加过科研实践的锻炼, 因此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普遍不足的是对临床使用的医用电子仪器接触和了解得很少, 特别是在临床如何使用缺少了解, 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仅仅依靠平面媒介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仪器工作的动态过程, 既浪费时间, 又影响效果。而通过制作微视频和动画展示医用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动态过程, 形象而又生动, 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提升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 有助师生之间展开交流, 深入讨论仪器的科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例如, 在讲解激光治疗治疗机的过程中, 同学们对为什么有十几种不同波长不同工作模式的激光治疗机都用可于临床治疗, 而对特定的适应症又只有一种最适合的治疗机, 感到难于理解, 为什么一种治疗机不能用于治疗多种适应症, 这是教学中出现的难点, 以往需要通过介绍大量的图表和照片, 占用较多的学时才能够讲清楚, 而通过微视频, 很容易观察到激光与靶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及不同治疗机在临床治疗中的区别, 用较短的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激光治疗机的原理、作用过程和治疗效果,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容易对比微视频进行解答, 通过学习, 学生也积极想参与实验活动。

2.3 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的相互促进

与理论课程同步开展的实验课程的初衷是围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安排学生通过使用接近实际临床医疗设备的实验模块试验, 掌握人体常见生理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及分析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但存在的缺点是学生自主性较差和实验缺少设计环节, 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由于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是离不开实验的, 一方面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 通过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可以说, 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 实验课对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两种方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种方法是按原有的实验课安排, 对学生提出实验项目名称和实验器材清单, 由学生设计实验, 提出实验目的、方法、测试对象, 给出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在学校提供的开放式实验室, 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医学电子仪器的实验, 报告结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实验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实验次数要求, 获得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 参与更多的科研活动, 获得高于第一种实验方法的评价分数。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2.4 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

兴趣是学习第一益友, 对有兴趣学习和研究医学电子仪器的学生, 教师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 注意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第一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承担一定科研工作或辅助教师进行科学实验, 更多地了解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开发过程, 培养潜在的科研人才。第二是开设第二课堂活动, 开阔眼界, 补充更多的知识。也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医学电子仪器的专业知识参与高校的科技竞赛, 展示学生的科研才能和学识素质。从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可以发现专业课教学的亮点, 为教学改革指出方向, 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富有成效。

2.5 教学应当结合学科建设

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依托基础, 承担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成员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方向,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 反而比处于单一学科的教师教学效果要好。一方面这是由于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 教师十分熟悉自己所处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发展状况, 使教学的相关内容更贴近实际, 精简课程教学内容, 更容易串联相关课程的知识点, 使教学内容不断跟上学科的发展。多学科的参与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对多个学科方向的了解, 从而为其结合自身实际, 参与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 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兴趣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 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作为该学科重要的专业课, 成为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汇集点, 对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 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由于医用电子仪器在不断更新换代, 快速发展,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改革, 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 满足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为此, 在教学中, 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教学手段, 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促进, 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 充分依托学科建设的成果。总之, 教学是一门艺术, 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从适应医学电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 探索《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课程学习的特点, 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矛盾, 讨论了课程改革主要探索的内容和取得的实效, 尝试从新的视角研究讨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凯, 吴效明.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改革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7, 6 (24) :461-463.

医用电子信息系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5

通过人才测评分析结果以及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朋友对我的评价,我更加的认知了自己,

个人特征: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很善于与人交流,人际关系也比较好,但是很多时候在一些场合缺乏大众的积极支持,有的时候患得患失,总是考虑的太多,而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从小到大就比较要强,不服输,总想比别人做的更好,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做事踏实认真,大家交给我的事情总能很好的完成,一丝不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挑战自我,更喜欢挑战这个现实和残酷的世界。

我的兴趣:喜欢看书,看励志电影,聊天等。特喜欢读书和聊天,但是也很关心国家的大事和一些时事新闻,可以说爱好广泛,尤其是在交际方面我特拿手。

职业价值观: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我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我的职业选择:第一,网络工程师;第二,是营销经理。

我的价值观:我自己感觉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比较正确,信仰共产主义,而且一直坚信,只有好好地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这样肯定会被别人认可的,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我正确的人生之路。

职业兴趣:销售型,希望日后能在营销方面工作。

职业选择:在选择职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我现在学习的专业是网路管理,如果我从事本专业工作,那么就需要我有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基础,但是现在我所学习的编程等内容对我自己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对这些内容并没有很深的兴趣,只是在一点点的在争取和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第二,现在全国开展此专业的学校有很多,而对于此专业我们学校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不知道自己以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知道今后能不能胜任远程医疗专业的工作。

职业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有点差,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同时也喜欢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周到点,不知道这是不是多虑了。

我自己认为所具有的能力:现在班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所以在这一年里,自己的很多能力都有所提高。比如,在协调班级工作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并提升了统筹规划的能力,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摩擦,在解决这些小摩擦的过程中,我也提升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与人交流沟通和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自我分析小结:

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及方向,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譬如,要经常换位思考多替别人考虑,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交一些朋友等等,

二、职业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于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生活环境一般,教学设施齐全,且比较先进,教学水平也较先进,远程医疗专业虽不是全校最好的学科,而且我们专业开设的也比较晚,但专业课的科目开设受到一致好评,毕业的就业率百分九十几;教学质量高,师资一般,总的来说,整体教学还是蛮不错的。

社会环境分析:

对社会环境因素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政策,主要是人事政策和劳动政策;2. 社会变迁,比如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会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3. 社会价值观,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会影响社会对人的认识和对职业的要求;4.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会带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变革、技能的补充等,而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不过,政府愈来愈重视我们这个网络专业,我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以在千万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我所学的是远程医疗专业。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未来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远程医疗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虽然现在的远程医疗专业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但是如果在专业课程上学到了过硬的技术,其实也很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的。

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而在大学专科阶段有很多东西都学不到,所以我要升本考研,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争取能够在对口专业找到一个工作。虽然,学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坚定了信念,并努力把它学好,应该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今后的几年里,我也要努力的学习网络管理专业就业时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争取能够在三年里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找到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职业定位

医用电子仪器 篇6

1 医电专业现状分析

1.1 缺乏理想的专业课教材

目前, 适用于医电专业的教材非常少, 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医电专业是以理工科为基础, 又融合一定医学知识的新兴边沿学科。该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知识覆盖领域较广, 加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发展较快, 与之配套的专业资料少之又少, 更不用说教材了。 (2) 由于行业自身的特殊性, 医疗设备相关的配套资料较少, 且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3) 由于行业内部竞争性和技术保密性, 很多医疗仪器的内部结构图和故障维修图都被厂家保留, 使教材编写缺少实用性内容[3]。

1.2 缺乏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对一个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医电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跨度较大, 从模拟化、数字化电子知识到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知识, 从计算机、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到检验、诊断的常用医疗仪器, 是名副其实的边沿学科[1]。这么庞大的知识体系, 对教师的要求可想而知。目前, 很多学校医电专业的教师能够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 但是承担专业课教学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专业课教师大都是聘请相关医院或者企业的专家来担任。有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但是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 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

1.3 缺乏能满足需求的实训基地

医电专业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反复的操作训练, 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一环节对培养医电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由于专业特点, 如果需要的实训设备都购买新的, 则价格过高, 投入过大。如果使用医院淘汰或者报废的仪器设备, 则无法实现教学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因此, 很多学校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式进行实践, 这种方式时间短, 而且需要医院方面的配合, 效果也很一般[4]。

1.4 毕业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融入本专业的就业环境, 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 同时学习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然而, 近年来, 教育部把就业率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在这种大环境下, 学校和学生很早就为就业而到处奔波, 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医电专业目前实习主要安排在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 医院带教教师的认真程度差别较大, 而医疗器械公司又良莠不齐,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实习并能真正达到实习效果的机构很难。

2 医电专业发展探索

2.1 开发精品教材和课件

要办好医电专业, 就必须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和课件。这项工作费时费力, 需要有相关医疗器械维修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合作完成。医院设备科的专家和临床一线技术人员有着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和临床宝贵经验, 可以聘请他们参与到教材和课件开发中来。例如, 心电图机、监护仪等设备, 根据目前医院的使用情况, 编写成有独立模块的校本教材。围绕每一个模块, 再设立若干个项目, 将知识点融入到每个具体的项目中去。这种教材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 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 非常实用。

2.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较高的教师群体。“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资队伍建设, 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医电专业教师, 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实践经验, 应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进入医院或企业进行深入学习, 将最先进和最实用的技术带回学校并传授给学生。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应安排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 最好是脱产进修, 制订好进修计划, 在短期内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医电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动手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学校的实训课中进行。实验室是培养“一专多能”医电人才的摇篮。国家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非常支持的, 投入也很大。以我校为例, 迁入新校区以后, 医电实训中心购置了心电图机、监护仪、口腔治疗仪等设备, 花费数百万, 目前这些已成为医电专业课教学的主要设备。同时, 通过有合作办学关系的医院, 可以优先购得一些医院即将淘汰、但仍可以正常使用的设备用于教学, 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2.4 注重专业实习效果

专业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不能因为就业率的要求而忽视了专业实习。为了兼顾就业率, 学校可以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课时间, 将其提前到前面几个学期, 并将专业实习时间提前, 在最后一学期进行论文答辩、联系就业等工作。这样做既保证了医电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的质量, 也兼顾了教育部对就业率的要求。

2.5 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就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东西, 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历练, 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以便及早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学习一些职场经验, 为就业做好准备,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校企合作的原因。2009年,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北京万东公司开始联合办学, 成立了“万东班”, 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到最终的实习都是围绕万东公司的设备进行, 万东公司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学校大力支持。医电专业办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3 总结

总之, 医电专业在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医电专业人才。而合适的专业教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训基地、明确的实习要求、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是建设好医电专业的基础,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摘要: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目前发展迅速。本文从教材、师资、实训基地、毕业实习4方面对该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材,师资

参考文献

[1]吴玉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12 (17) :183, 185.

[2]李宗武.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1) :48.

[3]罗斌, 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 (3) :13-15.

医用电子仪器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

伴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的逐年提高, 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的快速推进, 以及全民对健康认识的全新变革, 促使了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 引发了本领域专业人才紧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在数量、质量两方面都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培养本领域的合格技术人才是成为本行业的当务之急。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人才的需求, 纷纷开办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起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 但人才的培养质仍与市场用人标准有一定的差距[1]。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全面分析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本专业如何推进本专业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做法。

1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分析

参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五个度”对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五个度”即 (1) 即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2) 提高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3) 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各环节与定位的吻合度, (4) 提高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5) 提高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作为考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内容[2]。经过分析, 总结出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距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 缺少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无论是学科教育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是职业教育中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都存在专业师资队伍紧缺的现状。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知识体系跨度较大, 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知识密集性的特点[3]。其集机械制造、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临床检验、诊断知识于一体, 可谓地道的边缘性学科。如此众多专业知识都集中体现在医疗电子仪器当中, 必将对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是本校教师承担, 而与临床有关的专业课都是从医院外聘, 专业课的专职教师匮乏, 更不用说专业教师队伍了。这样, 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难免会有问题, 教学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目前急需的就是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1.2 缺乏适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面极为宽广, 既包括小型的诊断、监护、治疗类设备, 也包大型的检验、影像类设备。但是由于设备本身的复杂性、行业竞争的保密性, 与之配套的专业资料大多为简单的用户手册, 出版可用的专业教材少之又少。即便有, 也是知识陈旧、案例设备已从市场退伍, 不能满足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1.3 医电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投入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职教育强调理论够用为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完善建全的实验、实训教学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 然而因医疗设备的价格昂贵, 给众多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全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难度。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依靠医院淘汰、废旧的设备捐赠, 因设备的陈旧必将导致实践技能教学的落后, 偏离了零距离上岗总旨。二是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此种途径存在学习时间短, 大多以参观性教学为主, 学生只知其貌, 不知其理。

1.4 顶岗实习与就业不能对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至关重要, 因企业注重自身的经营效益, 大都不愿意接受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 给本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造成了相当的难度。实习过程的不对口, 必将给就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与高职教育中提出的“实习就业一步到位”相背离, 不能实现一步到位。

2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

2.1 基地培养模式

在此种模式中, 通常是院校为主, 企为为辅。学校根据市场用人标准独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一定的知识、技能结构对课程的开展进行排序, 通常采用“2+1”的培养模式, 即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由学校2年的教学时间完成, 最后1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职态度的形成, 将其安排到本专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使学生能在就业前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 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2 工学结合模式

其是一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按一定时间周期交替进行的模式。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 然后到企业进行实习, 学习一段时后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在3年的培养中, 进行多次工学交替, 最终完成学业。学生将在校的理论学习, 在实习环节进行应用, 以便进一步加深理解, 并发现新的问题, 实习结束后再次回到学校进行相关学习, 以便解决实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订单培养模式

此种模式, 是一种企业与不校双向互动, 共创多赢的培养模式[4]。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人才要求, 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 联合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教学中企业给予学校师资、实习实训设备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当学生毕业后企将其纳收为自身的员工。

3 推进医电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 可知面对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在开办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难题, 无论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紧缺问题, 或是实验实训场所的匮乏问题, 或是教学教材内容的陈旧问题, 还学生实习就业的不对接问题, 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走校企合作之路, 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无论采用哪一种校企合作模式, 只要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就是好模式, 但是如何将校企合作做精、做深, 均应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3.1 要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选择合作企业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市场现有医用仪器为案例进行开展的, 案例选择的典型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及就业后的发展替力。医用电子仪器的种类众多, 层次不穷, 如果所选校企合作单位所经营、生产的仪器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目的多少。因此, 在选择校企合单位时, 理应坚持宁缺勿烂的原则。

3.2 校内实训基地仍应完善

实验、实训基地完善, 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至关重要, 但不能完全依赖企业提供, 为了满足校内正常的教学需求, 学校可采用如下的建设方法: (1) 小型设备学院采购建设;如:心电图机、监护仪、彩超、部分检验仪器等花费数百万的设备, 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设备。 (2) 其次, 对于大型昂贵设备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如与医院、企业加强合作与联系。

3.3 师资培养工作要做实

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比, 各有优势, 各有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高, 其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企业工程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但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弱势。因此, 切记在校企合作后, 出现校内教师主讲理论, 企业工程师主攻实践的情况, 一定要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 让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取所长, 让双方通过相互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打造一支真正的“双师”队伍。

4 结论

面对医疗器械人才紧缺的现状,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要想走出困境, 为本领域培养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 最佳途径是走校企合作之路, 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仍需积极主动与企业加强沟通, 不断深化合作深度, 着力寻求多赢良好局面, 不断完善自我,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输送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素文, 蒋志勇, 宋美杰.开办高职高专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几点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 2012, (23) :152-153.

[2]李和平.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教育厅, 2012.

[3]丛茂柠.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87.

医用电子仪器 篇8

医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缺少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医电专业的知识体系跨度大, 从模拟、数字的电子知识, 到解剖、生理的医学常识;从计算机、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 到检验、诊断的常用医疗仪器, 可谓地道的边缘性学科。这么多专业知识都集中体现在医疗电子仪器当中, 这对医电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是本校教师承担, 而与临床有关的专业课都是从医院外聘, 专业课的专职教师匮乏, 更不用说专业教师队伍了。这样, 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难免会有问题, 教学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目前急需的就是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 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缺乏好的适合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医电专业的专业课涉及的面较多, 有诊断类的心、脑电图仪及监护仪, 还有治疗类、检验类的仪器, 甚至还有超声、影像类的设备。由于行业的特殊性, 与之配套的专业资料少之又少, 更不用说教材了。我校2000级以前的学生所用的教材, 大部分都不适应现在的发展, 2002、2003级学生用的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现代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修》;到2004级就改为科学出版社的《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 该教材理论偏深, 实例太少, 不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2005级以后更是找不到合适的教材。

医电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投入的两难职业学校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 更强调的是动手能力, 有一个完备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是相当重要的。医电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有其特殊性, 新的医用设备的价格都较其他教学设备贵得多, 如果教学要用到的主要设备都买, 投入太大;用淘汰、废旧的设备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不感兴趣。基本上学校都是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学习, 不仅时间短, 而且需要院方的配合设备的使用, 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毕业实习的安排不尽如人意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 熟悉今后的工作岗位, 用相对长的时间到相关用人单位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一年的实习时间几乎都安排在医院设备科、器械科, 但因为各种原因, 实习期间的时间利用率不高, 带教教师的认真程度差别较大, 导致实习的效果差强人意。近些年, 由于就业的压力和市场的需求, 学生实习逐渐分流到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两个地方, 但医疗器械公司良莠不齐, 更注重效益, 每个公司的实习生又不可能很多, 所以, 要找到几家适合学生实习的医疗器械公司颇费周折。

医电专业的发展思路

对于医电专业这样一个复合型的专业, 高投入、低产出, 就业渠道多元化, 专业定位会随着市场要求不断调整, 要想解决现在的困境,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在引进专业人才困难的时候, 现有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脱产学习。只有避免与临床脱节, 才能将最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教研组每个教师都要轮流到医院进修, 脱产学习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 同时还要制定好进修任务, 如进修诊断仪器还是检验仪器或电动器械等等, 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总是依靠外聘教师不是长久之计。

组织开发教材和课件开发医电专业的校本教材和课件颇费精力。我校现在的模式是, 聘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和临床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课程的安排、实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际的教学工作, 他们有着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和常年临床第一线的宝贵工作经验, 在理实一体化的总指导方针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逐步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和深度, 最终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完成复杂的校本教材的学习。初步完成的有心电图机、监护仪、呼吸机等模块, 这些围绕项目教学编制的独立模块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 又有和临床同步的实践操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实验室建设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正在推行一种非常有名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 这一模式非常适合应用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当中, 也与我们现在的“理实一体化”的职教思想异曲同工, 由此可见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重要性。但是, 想建一个设备先进、门类完整的医用电子仪器的实验室, 必须要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充足的资金。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和教学实用性, 我校现采用如下几个方法:首先, 上级领导全力支持我校原址重建, 此时的教学设备资金的投入是以往无法比拟的, 在这样的高速发展期, 能够初步建立起一个设备先进的医电实验室。计划购入的新设备有心电图机、监护仪、彩超、X线摄片机等花费数百万的设备, 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设备。其次, 在多年合作的医疗机构的帮助下, 能够优先获得一些临床即将淘汰, 但又能够正常使用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成本很低, 但实践教学的效果很好。再次, 尽量收集已经淘汰, 但整体结构完整的设备, 这些设备也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能起到较好的见习效果。最后, 计划和其他技术机构共同开发一种虚拟医疗设备教学环境, 类似于飞机的模拟飞行系统。这一类技术本质上都是VR (虚拟现实) 系统, 一些价值昂贵的设备的教学采用这样的方法是最恰当的, 像DR、磁共振等。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切实可行的, 但在国内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较完善的VR系统。

与知名医疗品牌厂商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有了大型企业作后盾, 不论师资还是教学实习, 甚至就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 知名度和亲和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可引进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也多了一种途径, 正所谓双赢。2009年,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和国内著名医疗仪器生产企业“万东医疗”开始联合办学, 从教学大纲的制定, 到教学计划的安排, 到最终的教学实习都是围绕着“万东”的设备, 厂家在技术、人力、设备、实习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这对我们医电专业的办学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示范作用。

专业定位的多元化通过近二十年来对毕业生的随访和交流, 通过广泛地和用人单位接触, 我们知道, 随着医疗仪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可以面向医院, 也可以面向医疗器械的管理机构;可以是生产企业, 也可以是各种医疗器械经营公司。多元化意味着学校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化, 例如市场营销、营销心理学、科技应用文写作、机械制图等等, 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则比以往更高。当然, 多一个渠道, 学生就业也就多了一种选择。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医电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颇具潜力的专业。在近些年的市场调研中发现, 不少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都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缺口很大, 而学校又在每年的学生毕业分配上煞费苦心, 学生无处可去, 甚至部分学校在2009年都停招医电专业学生了, 这一反差足以让我们反省专业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斌, 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 2007, (3) .

[2]李建伏.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5) .

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篇9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从大分子水平研究动植物及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用电子显微技术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过程中, 特别是在形态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实验技术,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对电子显微镜实验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讲授, 况且医用电子显微术本身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 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此只能结合医学生的特定方向, 避轻就重。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不仅基本掌握医用电子显微术的实验技能, 更需要培养学生在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医学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在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医学生了解医用电子显微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实验有其特殊性, 实验的周期长, 不可能完成全部实验。所以我们对教学安排上有所偏重, 在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做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取材、前固定、漂洗、后固定、脱水、浸透和包埋的全部过程;特别是取材和前固定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并牢记电子显微镜样品取材、固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如细胞内、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态, 要求学生电镜下能够辨认, 这样对学生以后科研实验的样品取材和电镜下的观察分析有很大帮助。对超薄切片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

2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学习和掌握任何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则。医用电子显微术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 重在实践与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习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使学生达到能将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医学科研的目的, 我们对教学课时设计偏重于实验课, 同样我们也非常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因为要熟练地将电镜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与临床诊断, 必需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应该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 才能理解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于光镜的原因, 了解电镜工作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 可能会将一些假象误认为是科研实验中客观的实验结果, 导致对实验结果的误解。另外让同学们了解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不同应用, 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更需要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才能对实验结果的病理变化作出科学、完整的解释。因此,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医用电子显微技术重要的基础知识, 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医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对学生医用电子显微术的教学, 使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 实际操作显得更为重要, 更多的电镜观察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图像中获得新的发现。对研究生和七年制学生来说, 进行课题研究时, 对实验应有宏观的驾驭能力和微观的操作技能。我们安排了示教课时和实验课时,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样品的全部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属于形态学范畴, 重点在于对细胞结构以及大分子物质形态的认识, 尤其对精细超微结构的把握。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微观结构与其功能的认识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认识不能完全替代宏观认识。在介绍电子显微镜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时, 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将肉眼、光镜下等得到组织的宏观结构与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完整、全面地了解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4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模式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 由过去的挂图、幻灯片以及大量板书的教学模式向计算机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发展, 多媒体课件 (computer-aided learning, CAI) 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的生物医学各种层次医学生的教学需求, 而多媒体课件 (CAI) 利用声、光、电把计算机投影技术作为授课的媒体平台, 通过给学生提供我们自己编辑拍摄的教学片、以及多年总结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并配以声情并茂的音频和生动易懂的文本等各种多媒体素材, 以这些形象、生动、交互式地向学生传授了医用电子显微术领域的知识。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良,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模块的合理应用, 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出较多的教学信息, 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对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在医用电子显微技术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经验, 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些理念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结构与性能相结合;示教与动手相结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生物医学电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摘要: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生物医学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医用电子显微技术,医学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照俊, 俞小瑞.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1) :86-87.

[2]廖晓岗, 罗子国, 汪克建.在电镜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选修课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5) :450-452.

[3]王少华, 诸欣平.高等医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 6 (5) :537-539.

[4]若杉, 古海尔古丽.艾山, 宋爱梅.浅谈CAI课件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5) :547.

[5]胡君娥, 陈红宇, 王虹, 等.充实CAI课件内涵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护理研究, 2004 (19) :1778-1779.

医用电子学教学改革措施 篇10

1教学现状分析

医用电子学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令人满意。医用电子学教材内容偏重于电子技术, 大多学生接触较少, 理解不深刻, 如老师讲授不得法, 学生仅靠被动学习, 很难深入钻研, 教学质量不高。从教师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1 电子学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少

医用电子学是一门电子技术与医学广泛交叉渗透的新兴技术学科[1,2,3], 学科知识面广, 除回顾基础物理知识外还重点突出了电子技术在医疗仪器及理疗等方面的应用。由于授课教师多毕业于物理学专业, 医学知识匮乏, 在讲授上存在一些困难。

1.2 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医用电子学教学目的偏重于电子学知识的积累, 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由于缺少互动及参与, 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 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都受到了束缚。医用电子学是医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学生从专业角度考虑认为电子学的重要性不强, 比其他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有些差距。医用电子学内容多、学时少, 学生基础差, 基础内容讲授少则学生听不懂, 讲授多则学时又不够, 根本谈不上医学方面的知识拓展。内容的过度压缩及讲授进度过快使得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 疑难问题也就越积越多,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1.3 经费投入不足

《医用电子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强, 理论课配备典型实验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由于实验设备陈旧, 实际开出的实验与医学应用密切结合的项目偏少。

2教学改革措施

2.1 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2.1.1 讲授内容改革

开设医用电子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学基本知识并应用于医学实践, 使其在以后科研及工作过程中能很快掌握医用仪器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 进而开发出新仪器或现有仪器新的应用。因此授课老师要学会精选讲授内容, 在强化学生的电路基础知识同时, 删去深奥的教学内容和复杂的数学推理, 重点讲述模拟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 突出介绍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应用。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各种单元典型电路的基础上, 了解医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和新进展。当认识到电子技术与现代医学的关联性和学科的重要性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便可得到大幅提高。

2.1.2 教学手段改革

在针对性的选择授课内容的同时, 我们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模式, 将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了医用电子学授课过程中, 如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工具制作妙趣横生的多媒体课件, 微观过程宏观化、静态动态化、抽象具体化、深奥内容简单化, 不但能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降低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如在介绍晶体管内部载流子变化过程时, 为了使视觉效应直观明了, 三极管中两种半导体选色差大的两颜色, 载流子运动过程通过屏幕直观展示。

2.1.3 考试方法改革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 对考试方式进行了调整。学生学习成绩调整为3个部分, 闭卷笔试成绩占50 %, 平时作业和实验成绩占30 %, 设计性实验成绩占20 %。这一调整措施避免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2 实验教学改革

2.2.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过去医用电子学开设的实验内容强调的是电子学基本原理和电子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讲授和演示实验过程, 然后由学生重复实验过程, 因为缺乏新意, 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都比较低, 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学与医学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 培养其对电子学课程的兴趣, 我们适当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增加部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实验, 如心电波形模拟及R波检测、冠心病人触摸报警器等, 不但应用了电子学基本原理, 而且联系了医学实践应用[4]。

2.2.2 更新实验设备

过去设置的电路实验多使用固定模块化实验线路板, 实验时学生只需进行连接电源、地线、信号线等简单操作及观察几种波形、测量几个数据, 缺乏学生动手设计和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环节, 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目前正在准备购买模拟电路实验箱、数字电路实验箱等新型实验仪器。这将为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结

医用电子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在兼顾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 教学内容上更偏重于电子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思想的拓展、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手段的提升, 我们还会继续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小青.医用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 15 (4) :381.

[2]汤乐民, 王欣.基于EWB的《医学电子学基础》教学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 16 (6) :362.

[3]陈建方, 刘胜洋, 曹明娜, 等.影像专业医学电子学实验项目设计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2) :192.

上一篇: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下一篇:夏玉米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