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2024-08-30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精选十篇)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1

现代的会计系统已经不是过去的传统模式了, 过去的会计办公基本都是以纸质记账的方式, 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效率上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对于林业会计亦是如此, 所以要对林业会计进行革新, 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网络的高度自动化, 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化, 使得会计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得到了简化, 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可以更好的得到体现, 实现了资源共享。林业部门的领导可以通过实施信息化的会计系统对林业管理进行分析, 在财务报告和信息的反馈上, 发现林业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进行处理, 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1.1 在现阶段的林业会计模式管理上,

基本还沿袭着过去的模式, 没有进行更新, 现在的模式只是在对森林的绿化率和覆盖率上进行管理, 而在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上没有做出明确的分析和回报, 这使得林业会计的功能比较单一, 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在信息共享上也缺乏管理, 基本上各自行使各自的职能, 在信息交流上得不到及时的沟通, 这样就形成了信息障碍。系统内部不知道外部的实际情况, 而对相关的财务数据闭门造车, 这样得来的数据也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林业部门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系统外部也不不知道系统内部的真实情况, 只是一味的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生产建设, 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使得林业的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林业的投入和产出在长期的角度来看是不断变化的, 在营林计划上, 是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投入的, 但是当这些投入在几年之后得到回馈,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时候, 就是成本的收入, 那么这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周期过程, 如果不对每一个步骤的成本核算都做出相应的记录, 那么在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上就会不符, 影响了林业会计的发展, 也对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2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成本核算信息准确度较低

从实践看, 现行林业会计未能将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林业成本核算体系, 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资源与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 这集中反映在未能用会计计量反映、监控、控制环境资源及耗费与补偿问题。

1.3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并行的多种会计制度制约着林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长期以来, 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分别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 国有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与国有林场和苗圃也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 强调部门特点和经营方式的不同, 这就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 使同一笔经济核算业务出现不同的会计规定、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度和方法, 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 各林业会计新使用者不能了解完整的林业会计信息。

2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

2.1 会计核算信息化

对于林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应该逐步的展开, 不要急于求成而适得其反。因为以前的会计模式都是传统的, 在记账方式和人员的培养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 所以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时候, 要循序渐进, 慢慢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引导, 从最基础的软件学起, 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基础的软件学会之后再学习相应的财务软件, 然后在网络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这样一步步的实施, 使会计人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不至于形成逆反的心理, 从心理上慢慢的接受。对于相关的软件能够熟练的操作之后, 在实际的运用中, 应该将会计的核算充分的发挥, 在核算方法上要逐渐的向计算机自动化方面过度。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 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而在有产品产出之前一直都是在投入的, 所以成本投入比较高, 在这以过程中要对成本核算仔细的整理记录。

2.2 会计管理信息化

上级林业部门将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利用网络联结起来形成单位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林业部门以外的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林业部门内部可利用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 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实施会计的基本职能, 即会计预测、财务计划、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 使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其他系统实现即时的信息互动, 不会形成“信息孤岛”。

3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建议

3.1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式会计信息模式

web式会计信息模式基于林业单位的内联网和网站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财务软件网络化模式。林业部门下属单位的分散性、边远性决定了需要网络技术来发展会计信息化。林产品的销售使得电子商务功能在财务及管理软件中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会计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与传统会计软件相比, 网络会计软件需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 网络化管理, 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监控等功能, 网络会计软件还需具网上支付之类的各种网上辅助功能。

3.2 统一开发行业特色软件, 增强财务软件本身功能

目前通用的商业性财务软件满足不了林业部门多种核算制度并存核算的特殊要求。林业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同时, 考虑到会计信息化软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 开发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数据信息的共享, 体现出林业的生态效益信息、林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林木资产的蓄积量的信息、营林投资项目信息、退耕还林补贴信息, 林业会计软件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 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 做到与财务业务的协同, 满足林业行业的特殊性。如在林木资产核算的会计期间就可设置与林调活动周期一致, 3年~4年为一个会计期间。

结论

由上可知, 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而林业会计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加快步伐。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林业相关部门进行有力的支持, 对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给出指导, 使林业会计能够为林业经济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动力。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性,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林业单位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林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模式, 所以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在林业单位的发展上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使各行各业都对电子信息有所应用, 信息化的建设, 使得林业会计的实施有了新的方向, 也为林业会计工作提供了简便。但是林业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来为林业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林业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祖云.会计信息系统[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2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关部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首先,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中,设立林业信息建设专项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其次,在林业建设项目总投资中,拨出1%的`经费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再次,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鼓励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广开资金渠道,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2.2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各类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林业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林业生产信息化,推动林业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建设现代化林业流通体系,提高林产品的流通效率。再次,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后,搭建林业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布政府最新的林业政策,普及林业法律知识,展示林业建设风采,提高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

2. 3建设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

国家和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各类林业信息数据库,用于采集、汇总、存储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具体涵盖以下方面:一是林业基础数据库,包括森林、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二是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三是林业专题数据库,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产培育、林业产业、防灾减灾、森林公园、林术种苗、国有林场、政务公开等数据库。在建设林业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准确归类信息资源,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和维护数据库中的职责和权限。

2. 4重视基层信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林业,满足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加人基层信息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信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首先,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对基层林业信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信息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其次,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基层地区林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及时收集林业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为林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促进基层地区林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再次,基层信息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信息服务意识,能够做到快速收集和准确传输各类林业信息数据,确保该区域林业信息的完整性,为林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结论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3

二十年发展,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自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门引入计算机技术起,到今天信息技术在林业部门的广泛应用,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林业信息化发展架构初步形成。国家林业局联接省级林业部门的主干网建成运行,全国林业门户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办公局域网积极推进,林业数据存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为林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林业重点业务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林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从森林资源清查逐步拓展到森林、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业务领域,大大提高了资源监管能力和办公办事效率。再次,电子办公快速发展,林业服务社会能力日益增强。林业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线办事服务成效显现,网上互动服务日益增强。各地各单位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意识和主动性提高,信息内容不断丰富。最后,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林业信息化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部门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如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河北、山西、上海、内蒙古、新疆等10个省、区、市成立了专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机构。大多数单位配备了信息化专门工作人员,基本做到了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干。

虽然林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这一问题导致目前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队伍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顺畅、工作进展不迅速,难以解决43亿亩林地的动态管理、营造林重复投资等问题。二是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少单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林业信息资源效益低下和严重浪费。三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长期以来,林业信息化投入渠道不畅,投入资金不多;现有设备老化,运行速度慢;网络体系不完整,配套设施不齐全,信息交换手段落后。四是标准制度与网络安全问题突出。截至目前,林业信息化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权威的国家标准体系,不少领域没有标准,有标准的也自成体系。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管理和技术都缺乏规范。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弱,不少单位没有防范设备和防范措施,存在着被攻击、失泄密等诸多隐患。

认清新形势,增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第一、加快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和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除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以外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认识信息化,驾驭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已成为每个国家在信息时代必须关注的重大主题。

第二、加快信息化是林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举措。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信息产业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1993年起,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金卡”、“金关”等“十二金”工程,有力促进了相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如“金卡”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网上轻松理财。比较而言,林业信息化发展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相对滞后,不仅制约了林业自身发展,而且还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短板,影响林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三、建设现代林业是全国林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加快信息化是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信息化对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林产品流通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林业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加快林业信息化,才能将全国林地、湿地等基础林业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解决好“资源分布在哪里”、“林子造在哪里”、“治沙治在哪里”等问题,形成全面有效监管,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只有加快林业信息化,才能构建四通八达的市场网络信息体系,及时了解企业和市场,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兴林富民;只有加快林业信息化,才能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普及生态知识,培育生态意识,树立起生态文明观。

第四、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加快信息化是提高林业行政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了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的要求。林业是事关亿万农民就业增收的基础产业,林业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百姓的福祉。目前,林业的网上办事能力还不强,服务还很滞后。只有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才能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服务网络化、办事便捷化,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建立起执政为民的新型政府机关。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这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五、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信息化对促进林农群众就业增收必将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城乡之所以形成较大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农民就业增收。林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远看,林业具有地处边远、小而分散、生产力水平低、经营粗放等特点,加快林业信息化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推进林业信息化,还可以进行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虚拟现实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从这方面讲,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总的来看,林业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相比,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仍然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是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种差距有可能越拉越大,这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必须正视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林业建设总体部署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要求,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四横两纵”为架构,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先进实用、安全稳定的林业信息化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林业系统的信息化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信息化平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林业信息化发展制度、标准体系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和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林业决策科学化、办公电子化、服务便捷化,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强大支撑。按照这一总体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完成省级以上单位各类林业监测信息及专业基础数据的标准化改造和整合,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等各项建设任务完成50%。第二步到2015年,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等各项建设任务完成80%。第三步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林业信息化体系。

由总体思路和目标规定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總体要求,按照林业信息化建设“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实施林业资源监管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林业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八大行动计划,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逐步建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数据库、强效的应用支撑、实用的应用系统、健全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的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强大支撑。《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四横两纵”是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的总体框架,八大行动计划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的长期任务,需要集中力量,有序推进。

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搞好统一规划,确保建设质量效益。科学规划是确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林业局和各地各单位都要以《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为指导,抓紧制定修订本地本单位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和长期目标、重点内容、主要项目、实施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加大整合力度,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是解决当前林业信息化存在的资源分散、信息难以共享、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的首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抓好基础平台整合、门户网站整合、内网整合和数据库的整合。

第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系统运行平台。基础设施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平台和必要条件。要抓好网络扩建,今年要完成国家林业局机关与京内外各直属单位和省级单位的网络扩建,实现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全覆盖,同时要增加带宽,确保信息渠道高效运行、畅通无阻。有条件的省级单位要延伸到市县,甚至到乡镇。要按照国家关于内网、外网物理隔离的要求,尽快完成双网改造。要按照“注重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机房及配套设施的布局改造,改善网络运行环境,提升运行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备,集中财力购置和更新一批急需的设备,配置高效稳定的主机和存储系统,要确保工作人员有电脑可用,重点部门要确保有比较先进的设备,切实提高林业行业信息化装备水平。

第四,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当前,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五大应用系统建设,即森林资源监管系统建设、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林业综合办公系统建设和林业产业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以这五大应用系统为主体,要尽快组织编制“金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做好与发改委、财政部的沟通协调,争取早日立项。

第五,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应用水平。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应用上,既要将其作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抓紧抓好,又要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要抓紧开展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二要抓紧开展信息化从业人员培训。三要抓紧开展林业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第六,抓好标准和安全工作,提供坚实有力保障。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一是要抓紧制订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林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想革命。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领导,我们一定要把推进林业信息化摆在发展现代林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第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本地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积极组建林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切实承担起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职责;组建各级林业信息化科技咨询机构,组建林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决策咨询,确保林业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优先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费。理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各级林业部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稳定的信息化专项资金渠道。当前,各地各单位也要通过自筹资金来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二是争取将国家和地方林业信息化建设分别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总体规划,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计资司、信息办要加快“金林”工程立项工作,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实际项目,争取地方政府的投资。三是积极开辟各种资金渠道,鼓励林业科研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积极申请国家、地方相关科研课题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扩大各级各类建设经费支持。四是在市场化效益明显的领域,积极吸纳社会投资。资金投入要“建设和运行”并重,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的同时,要保障系统运行维护、应用系统升级换代以及培训工作的需要。

第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坚持“建、管、用”并重,在建设、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尽快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一是项目建设制度。要明确项目责任人,把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等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等制度,做好项目验收和后评价工作。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管理、软件质量、工程质量验收制度,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同时对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行严格把关,保障林业信息化建设质量,保证干部不出问题。二是网络管理制度。林业信息化工作要归口信息化管理机构来管理,抓紧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明确分工和责任,规范管理。三是应用推广和运维制度。要建立激励制度,鼓励全体务林人应用信息技术。要严格运维制度,建立网络维护、信息处理、网络应急等制度,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确保网络高效有序运行。

第四,加强工作检查督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检查,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信息化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信息化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分管负责同志要经常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和信息办要根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的要求,对各地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跟踪督导,今年底前要集中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检查情况要予以通报。各地各单位要认真制订落实方案,明确落实时限,确保落实质量。

第五,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一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积极加以推广。哪个省哪个单位做得好,我们就要总结哪个省哪个单位的经验,并认真加以推广。要树立一批典型,发挥好典型的辐射作用。二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领导重视、成效显著的省级林业部门开展示范点建设。国家林业局在政策和投资上给予倾斜,建立一批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各地各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批示范点,积极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六,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支持工作,创造条件支持信息化部门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积极支持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带头学习,提高信息化知识水平;要带头用;还要带头宣传,提高信息化意识,为林业信息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篇4

1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 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 充分开放的现代林业会计信息系统, 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 林业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 能够主动和实告会计信息。目前, 林业部门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着领导的决策和林业效益的评定。

会计部门核算的营林资金耗费的数据与营林部门的营林数据互不交流, 造成内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 从而失去了对营林生产全过程的反映和控制职能。营林生产周期长, 每年不断投入多年后一次产出, 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品, 成本得不到及时补偿, 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部门外部信息系统隔离, 林业部门不能主动、直接从外部系统获取信息, 林业部门以外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信息, 影响林业企业的市场化建设。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成本核算信息准确度较低。从实践看, 现行林业会计未能将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林业成本核算体系, 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资源与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 这集中反映在未能用会计计量反映、监控、控制环境资源及耗费与补偿问题。因此, 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充分披露提供的客观要求。即以成本为定价基础的木材价格中, 作为原材料消耗掉的森林资源价值缺位和森林资源的消耗不能计入木材成本。信息的短缺使林业部门无法实时了解和猜测资金需求, 不能适时地治理, 不可能实现落实到每一环节的成本核算, 以有效控制成本。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并行的多种会计制度制约着林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长期以来, 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分别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 国有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与国有林场和苗圃也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 强调部门特点和经营方式的不同, 这就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 使同一笔经济核算业务出现不同的会计规定、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度和方法, 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 各林业会计新使用者不能了解完整的林业会计信息。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 不同信息化程度制约林业会计信息的交流。当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林业单位很少, 而且分布极不均衡, 主要是大中型林业企业采用, 经济好、有先进治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 治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在县级林业局普遍推开, 县级日常财务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财务软件的开发、使用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 各单位所用软件比较混乱, 导致同行业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 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很不方便。这不仅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 也不能适应网络化财务监管发展的趋势, 更不利于财务治理的职能的履行和效益的发挥。

2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

目前, 由于林业部门下属单位较多, 业务流程各异, 所实施的会计制度各不相同, 同时, 各单位的会计治理水平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也差别较大, 信息化应分阶段实施, 不能一蹴而就。

会计核算信息化。在省、市、县林业局和部分基础较好的林业企业, 可逐步利用Excel软件、通用财务软件及网络结构建立各自的会计核算信息网络, 进行会计核算, 处理有关财务数据, 提供会计信息资源, 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不仅包含企业单位核算, 而且兼容事业单位核算, 以及林业专项资金的核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填置→会计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表编制, 都能逐渐过渡为计算机处理。在林业会计信息提供上尤其应注重对生物资产———各种林木资产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 有利于林木资产价值评估。

会计治理信息化。上级林业部门将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利用网络联结起来形成单位的会计治理信息系统。这样林业部门以外国家有关经济治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告的传送等。林业部门内部可利用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 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实施会计的基本职能, 即会计猜测、财务计划、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 使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其他系统实现即时的信息互动, 不会形成“信息孤岛”。

会计决策信息化。会计决策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处理的最高阶段,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其他治理子系统充分融合后, 实现对林业产品的销售、定价、林木资产的成本确定、林木资产的价值评估、营林资金的筹集、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取舍等内容的正确决策, 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 进行决策。以达到对会计业务信息化治理的最佳经济效益, 其决策内容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治理决策。

3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建议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式会计信息模式。web式会计信息模式基于林业单位的内联网和网站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财务软件网络化模式。林业部门下属单位的分散性、边远性决定了需要网络技术来发展会计信息化。林产品的销售使得电子商务功能在财务及治理软件中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会计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与传统会计软件相比, 网络会计软件需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 网络化治理, 实现数据的集中化治理、远程表、远程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监控等功能, 网络会计软件还需具网上支付之类的各种网上辅助功能。

统一开发行业特色软件, 增强财务软件本身功能。目前通用的商业性财务软件满足不了林业部门多种核算制度并存核算的非凡要求。林业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同时, 考虑到会计信息化软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治理会计相结合, 开发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数据信息的共享, 体现出林业的生态效益信息、林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林木资产的蓄积量的信息、营林投资项目信息、退耕还林补贴信息, 林业会计软件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 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 做到与财务业务的协同, 满足林业行业的非凡性。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组织。在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一个精干的信息化实施小组。由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任组长, 成员应包括信息中心、财务、供给、仓库、销售等部门的人员和财务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要进行培训, 采取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除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软件操作培训外, 还须进行网络技术、理财理念的培训, 使相关人员即时把握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增强他们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摘要:林业会计区别于农业和其他行业, 有着非凡核算内容的会计核算。需要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针对林业的非凡性制定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 即林业会计核算办法。目前林业会计核算的范围相对较窄, 林业经营单位四套会计核算制度并存在仅适用于非凡林业经营单位和特定的经济业务, 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完整也不够充分。

关键词:林业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祖云.会计信息系统.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5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据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共投入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亿元左右。

国家级和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市场规模

国家林业局自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左右用于国家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根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仍将保持相同的资金投入,单个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投资约为500万元左右。根据上述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和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总投资约需2.3亿元。

国家级林业信息化重点业务系统市场规模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林业资源综合监管、综合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三个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全国林业系统的建设重点。2010年,国家林业局投入800万元用于林业资源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保持相同的年均资金投入,作为配套,单个省级林业部门投入约为60万元左右。根据上述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和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资源综合监管系统总投资约需6,160万元。加上规模相似的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和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三个重点业务系统的总投入约为1.85亿元。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林业供需预测与战略咨询报告》

省级林业信息化业务系统市场规模

据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共投入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亿元左右。“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林业信息化投入将持续加大,按平均20%的增长幅度,则全国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系统投入将超过15亿元。

浅谈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6

关键词: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森林资源是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类延续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可再生资源。基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我国始终把保障及促进森林资源再生作为国家政策的重要一环,不仅在数量、结构及质量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而且逐步强化了对森林资源的管控力度。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森林资源的管控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要求深度扩展信息化管理功能。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林业管理不仅将为我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对于提高生态效益、促进林业管理工作的可持续管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我国林业管理的信息化现状

(一)林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国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初步成效。首先,与林业管理相互配套的电子政务网络框架正在逐步形成,林业信息化的相关组织机构趋于完善;其次,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数据库初步建成;最后,以林业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正逐步完善。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已初步形成“信息化带动林业化”的发展趋势。

(二)林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起步较晚,各项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央直至省、市、县的电子对接系统尚未全面建成,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林业管理配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在起步,数据库有待完善,林业电子政务推广存在发展障碍。

2. 林业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林业管理信息化顺利建设的物质保障,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各项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前提。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林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欠缺,各省市地区针对该项投入的差距显著,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对林业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3. 林业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技术保障,专业人才是保障林业管理信息化推广的关键。受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录用条件的限制,加之缺乏诱人的薪酬待遇,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没有在林业机构就职,相应造成技术力量薄弱。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既懂业务管理又有信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 林业管理信息化观念不强

林业管理者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接受旧有模式的管理方法,缺乏求学进取的思想观念。部分林业管理者未能够察觉信息化建设的潜力,对信息资源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对信息资源深入挖掘的意识。种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不仅阻碍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林业管理工作信息化功能

(一)强化林业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林业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化等特征。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往往采取较为简单、粗笨的管理办法。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监管不系统,无法全面反映林业资源的现时情况。采取信息化的管理办法,以计算机、遥感等技术为依托,既大大降低了相应的人工成本,又能够全面反映客观情况。数据的随时读取,为政府全面了解现有林业资源的情况和及时做出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促进森林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形成

截止到2013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庞大的森林系统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完善和保障森林系统是促进我国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尤其是降低森林火灾的损失程度,是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林业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形成,将构造起区位定位、数据更新、资源种类等系统化的动态管理,有效减少自然和人为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大大促进森林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全面推广林业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信息化举措是传统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革新,不仅从程序上降低了林农的经营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制止超限额采伐、重复办证等问题多年来一直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政府办事能力受到群众质疑。采用信息化功能,将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的网上服务,减少繁琐的审批流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行政公开透明化,有效阻止弄虚作假等腐败行为。

三、保障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针对当前部分林业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不够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应主动学习,充分意识到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加大力度组织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常态化的培训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在必要情况下,政府领导可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以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完善机构、明晰权责

各级林业部门要制定林业信息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并把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下属各单位, 纳入年度责任目标管理体系, 定期组织对目标任务的考核。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本部门、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同时,林业部门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化和合理化分配管理人员,根据相应岗位赋予权责。

(三)加大投入、落实经费

资金投入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科学落实经费是實现资金最大效用的基本保障。各级林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为信息化建设筹措必要资金,并努力使信息化建设作为地方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级监管机关要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经费使用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避免滥用经费、贪污腐败等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赵殿义.信息化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9年第8期

[2]谭运德.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钟凤英.对林业企业推进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建议[J].林业科技,2004.03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林业发展,林业产业

1 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 促进现代林业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发展, 不断提高现代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林业科学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撑, 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 信息化建设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必须适应国家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积极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 为社会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林业信息, 吸引社会群体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 整合社会资源, 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有利于促进林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信息化正是科技创新的结果, 也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林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融合林业实用技术、科研成果、信息资源, 并为林业技术创新搭建平台、提供资源, 实现林业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便捷的信息平台, 以及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 推动林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3 有利于促进林业管理科学化

林业信息化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向林业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为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林业信息化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通过多级信息交互传输渠道, 能够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态工程建设, 并将生态工程建设情况快速传递到各个管理部门, 让各个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工程进展, 提高林业管理的透明度, 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同时, 林业信息化建设还能够统一发布林业信息, 为林业管理部门、生产单位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实现林业信息共享, 提高林业信息利用效率。

2 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促进林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有关部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 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首先, 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中, 设立林业信息建设专项资金, 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经费投入。其次, 在林业建设项目总投资中, 拨出1%的经费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 确保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再次, 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 鼓励林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向林业信息化建设投资, 广开资金渠道, 并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2.2 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 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产业的各个环节。首先, 积极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研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各类信息系统, 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林业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方面, 逐步实现林业生产信息化, 推动林业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其次,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 建设现代化林业流通体系, 提高林产品的流通效率。再次, 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林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产品, 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最后, 搭建林业信息平台, 通过平台及时发布政府最新的林业政策, 普及林业法律知识, 展示林业建设风采, 提高社会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度。

2.3 建设完善的林业信息数据库

国家和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各类林业信息数据库, 用于采集、汇总、存储林业信息, 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林业数据库整体。具体涵盖以下方面:一是林业基础数据库, 包括森林、沙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二是公共基础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数据库等。三是林业专题数据库, 包括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产培育、林业产业、防灾减灾、森林公园、林木种苗、国有林场、政务公开等数据库。在建设林业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 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准确归类信息资源, 明确各部门在建设和维护数据库中的职责和权限。

2.4 重视基层信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林业, 满足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 加大基层信息人员的培养, 提高基层信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首先, 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应对基层林业信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使信息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其次,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基层地区林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 及时收集林业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为林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 促进基层地区林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再次, 基层信息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 强化信息服务意识, 能够做到快速收集和准确传输各类林业信息数据, 确保该区域林业信息的完整性, 为林业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 结论

总而言之, 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要以林业信息化作为有力支撑。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各级林业部门必须进一步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在实践中探寻林业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创新, 整体规划和应用林业信息化建设成果, 构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 持续加大林业信息建设力度, 切实实现林业信息资源共享, 为推动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治邦.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步伐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J].信息化建设, 2009 (5) .

[2]董晨, 吴保国, 靳爱仙.我国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J].林业调查规划, 2013 (10) .

[3]贾成双.浅析林业信息化对传统林业的改变[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7) .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篇8

1 林业信息化的概念

林业信息化是指在国家信息约束下,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以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应用信息技术生产、创造、使用为目标的林业管理模式。林业信息化范围包括林业生产、林业管理、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教育。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理解为在林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林业生态、产业、文化等领域应用和发展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林业多种效益的全过程。林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含通信、光电、遥感等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2 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建设业绩

2.1.1 网络平台建设

广西从1998年开始启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林业电子公文传输,形成了包括广西林业专网、机关局域网、党委专网、政府专网、森林公安金盾网、财政专网、防火网在内的7个网络平台。开通了FTP数据传送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政务信息服务等多项网络服务功能,开通了与国家林业局联通的视频会议系统。

2.1.2 成立广西林业数据中心,加快数据库建设

广西具有内容丰富、质量可靠、全覆盖的森林资源和环境空间数据。1998年,广西开始全面引进GIS,2001年完成了覆盖广西的比例尺为1:10 000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小班空间分布边界的数字化工作,并在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等各项林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广西开展了新一轮的二类调查,覆盖广西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和国有林场、农场、自然保护区,全面采用航天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数据全部数字化。目前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取得了包括370万个小班、2.11亿个数据的1:10 000小班空间数据库,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2.2 科技人才支撑

多年来,在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广西林业系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广西持续8年举办县级以上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培训班,为各市、县和区直林业企事业单位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初具规模,为今后广西林业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行维护贮备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广泛邀请区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技术培训,大多数干部职工对林业信息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林业信息化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3 提出“三步走”目标

2010年广西提出了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2011—2020年的“三步走”建设目标。明确到2020年,全面实现广西林业信息化:全面支撑政务办公职能;全面支撑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全面完成;形成科学、先进的广西林业信息化安全体系;形成科学、先进的广西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2.4 开展林业信息化摸底调查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修编规划打好基础,2010年广西林业厅组织14个市林业局、14个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广西林业设计院和广西林科院等30多个单位开展了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网络设施、装备情况、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标准规范化建设等。调查结束后,形成了广西林业信息化现状分析报告。通过调查,发现广西林业系统内部除个别市县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较强外,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将采取有力措施,统筹规划,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

3 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林业经济长期采用传统的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不少领导、员工不了解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对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尚未得到普遍认可,林业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3.2 缺少统一规划,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近年来,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投资和开发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种技术参数和数据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设施和网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各地区、各部门主要应用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和相应的规范,由此造成重复投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一些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全行业的集成应用少。信息孤岛导致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率低下,已成为阻碍广西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

3.3 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不高

目前,广西林业信息系统建设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除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其他系统整体效果不明显。即使千辛万苦获得森林资源数据和其他专业调查数据,但由于缺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统一、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维护和更新手段,不能实时提供林业管理分析与决策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整个系统集成度低、互联性差,信息管理分散,数据不够完整、准确和及时;资源不能共享,综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不利于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广西林业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不高,与形势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制约着林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3.4 林业基础数据获取困难

林业数据是进行林业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目前,野外调查仍然是林业部门获取林业经营管理所需各种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广西地形复杂,森林资源地域分布广,开展林业野外调查费工费时,调查成本高,有些地方难以调查,以致获得的基础数据精确度较低,没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林业资源状况,给林业生产应用或林业管理、决策等带来不精确因素。

3.5 缺乏林业信息化人才

推进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现在,广西林业厅信息中心人员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没有正式机构编制,严重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市、县林业局的信息化人才更加缺乏,林业基层单位没有设立信息中心,有些单位连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都不具备。广西林业部门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状况给林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4 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构想

4.1 加强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广西各级林业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林业信息化工作机制。广西各级林业部门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林业信息化工作专职机构,明确职能、编制,落实经费来源,充分发挥其在林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2 加大林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广西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建设资金、运行维护费用要纳入年度预算,并根据发展需求逐步增加。资金投入要做到“建设和运行”并重,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的同时,重视系统运行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换代及培训等年度专项投资,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4.3 加快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林业信息化建设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本着“科学编制,整合资源,严格筛选,用管一致”的指导原则进行。下大力气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高技术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吸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造就一支规模和结构能够适应林业管理现代化需要的电子政务技术队伍。

4.4 加强林业信息源的建设

扩充林业信息量,丰富、及时、多样的信息是林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①围绕林业行业管理、林业企业和林业职工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林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发掘及信息采集整理工作。②切实加强信息分析、加工工作,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开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保障林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各层次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料。③盘活现有信息资源。④加快各地林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4.5 加大林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提高林业信息利用能力,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并广泛传播林业信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依靠知识和智力解决林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①积极开发和引进各类适合林业应用的软件和信息资源管理软件,如林业专家咨询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林业企业管理系统等。②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例如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林业空间信息资源,对林业、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开展林业气象服务,进行林业发展趋势预测。③建立林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林业技术推广、林业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数据库,重点支持林业实用技术、高新技术、林产品市场动态等数据库建设。

5 结语

从总体上看,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现代林业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林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无论从全国林业的发展战略来看,还是从广西的经济发展战略来看,都是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更上一个台阶,进而推动广西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只要我们在现有的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强内网、专网建设,整合现有林业信息化成果,全面推进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必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广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文章结合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搞好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下一阶段构想。

关键词:广西,林业管理,信息化,构想

参考文献

[1]赵巍,曾晓宁,裴彩燕,等.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2009(2).

[2]董守聪.浅谈电子信息系统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 2008(1).

[3]梁芳楠.对江西林业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 (3).

[4]赵殿义,刘孝雨.信息化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 2009(8).

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篇9

由于我国新疆地区地处西北边陲, 地理环境较为复杂, 气候环境多以温带半数润型沙漠气候为主, 昼夜温差较大, 环境较为恶劣, 这就给传统的林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 在新形势下探究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策略对于促进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为其他林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模板。

2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新疆林业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 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大体上来说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是计算机技术开发与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阶段。依托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家林业管理局建立了电子计算机工作站, 前期主要负责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情况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系统, 其中MIS-ADT系统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第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与网络平台的构建阶段。进入21世纪, 随着国家重点林业规划项目的启动, 新疆林业局普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林业部门日常办公、资源勘探、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大大加快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速度。

3新疆林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

认识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林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因素, 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更是如此, 部分林业部门领导虽然已经从过去的习惯于面对地图和文件进行指挥逐渐过渡到面对显示屏指挥, 但是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技术决定论的层面上, 没有认识到新时期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缺乏工作积极性, 且面对新设备和核心技术时往往感觉无事时从, 难以开展有效的工作。

3.2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

由于我省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经济发展较东南经济发达地区较为缓慢,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突出表现就是计算机技术引进时间较晚, 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且省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一些地方甚至没有局域网, 仍然采用一般的互联网技术, 林业管理效率低下, 且没有针对各地区的林置业资源的特点开发相应的软件, 整体应用水平还停留在基本的层面上, 仅仅提供基本的文件收发、开设电子邮箱等服务, 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从事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工作效率低下。

3.3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省林业部门普遍缺乏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认识, 没有将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到林业资源长期规划管理中来, 没有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与保养, 建设资金和运营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同时, 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林业区域, 项目资金的利用没有进行统筹规划, 往往是各部门各自开展本部门的而信息化建设, 使本已投入不足的资金面临分散使用的风险, 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不利于林业管理的长久发展。

3.4林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较低

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购入大量的现代化计算机设备, 更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但是从目前来看, 我省的林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较为低下, 相应地信息技术培训也较少, 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 且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没有得到完善, 无法吸引专门的技术人才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4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4.1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为了促进林业信息化平稳快速发展, 首先就是要提高林业管理部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 做好带头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定期邀请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来本地开展技术交流会或是专题知识讲座等活动, 向林业管理工作人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和工作经验, 切实提升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

4.2加强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网络平台是实现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有关部门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 针对当地的林业资源环境建立统一的公众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将面向公众的林业业务管理系统、服务窗口以及信息公开机制统一于林业门户网站的建设过程中, 建立“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并完善现有的共享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

4.3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管理机构和专业团队

林业部门要着力打造一支与网络信息平台相匹配的专业团队, 对全区新业资源信息进行综合和整治和科学管理, 并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先进设备的应用水平, 完善员工技术培训制度, 有计划地对全体员工进行诸如计算机、软件、管理、网络等方面的培训, 切实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为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备的人才资源。

5结语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实行林业信息化建设是紧跟时代潮流、维护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 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 迎头赶上, 使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 实现林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勇.新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思考[J].新疆林业, 2012, (4) :14-15, 33.

[2]陈旭.英国电子政务对新疆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J].新疆林业, 2010, (6) :41-43.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10

1 林业信息化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林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内部关系相互交织, 建设程序环环相扣, 实际应用互联互通, 整体性、系统性都很强。必须立足全局, 通盘考虑,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从基础建设向应用推进, 从简单应用向主体业务应用推进, 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出台, 各地各单位都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开展工作, 共同抓好规划的落实。

1.1 坚持统一标准

统一标准是林业信息化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根本前提。标准不统一, 必然形成信息孤岛, 造成林业信息的破碎化。必须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数据采集规范, 统一交换模式, 为实现基础平台、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1.2 坚持统一制式

制式不统一, 备层级、各系统之间就会存在壁垒, 林业系统就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平台。林业应用软件系统, 必须最大限度地统一研究开发, 统一升级完善, 做到上下统一, 有效对接, 避免同一业务用多种制式、互不兼容的软件来支撑。

1.3 坚持统一平台

建立统一平台是实现业务融合、资源共享、协调同步的重要基础。基础平台不统一, 权限管理不统一, 必然造成严重浪费, 安全隐患增多。必须统一设计模式, 统一权限管理, 统一建设平台。只有在统一平台上, 才能形成一个完善、规范、可控、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1.4 坚持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是提高效率规范操作的重要要求。必须树立长远的观点、全局的观点、统一的观点, 坚决打破司局、部门、条块的界限和封锁。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统一项目管理, 统一数据管理, 最终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高效传递, 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减少管理和运维成本, 提高信息化建设成效

2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框架分析

2.1 信息化建设内容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而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求。但是为了保证生态建设程度能够实现相应的目标一定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开展有效的管理, 所以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非常基础的落脚点, 为林业生态工程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程序而言, 均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开展, 工程建设过程管理借助项目管理模式开展控制, 所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往往为工程建设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从以上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来看, 关键环节依次是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的信息化、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信息化、社会经济环境信息服务的信息化, 三者彼此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彼此推动。而这三者实现的基础则是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标准、网络安全与共享、数据采集等基础信息化内容的建立。

2.2 信息化建设框架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是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 即为通过信息理论, 借助信息工具, 在相关资料开展搜集、保管、研究及运用, 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新的信息, 给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基本上能够细化成下述不同的环节。首先, 和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紧密联系的不同资料的获取及保管;其次, 资料的保管、组织及控制;再次检测、研究、决策等相关模型的营造完善;最后结果显示及输出。

2.3 数据采集构建原始数据获取

目前, 野外调查中, 出现“GPS+便携机”模式, 即利用GPS直接在野外采集数据, 然后把GPS接受机数据装入便携式计算机。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勘察, 能够有效地缓解自身工作负担, 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冗杂现象, 同时能够保证工作质量。从野外测量环节之内, 科学合理地把信息反馈到室内计算机中开展图形编辑, 那么工作人员同时能够结合图形编辑自身实际标准, 和野外工作人员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 对信息做出调整及完善, 不过应当特别关注的一点为应当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展信息的搜集及调整工作, 充分利用自身明显的优势, 怎样解决GPS自身存在的明显缺陷及不足, 借助自身明显的优势, 科学合理的获取相关信息。

2.4 森林资源数据实时更新

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方式或扫描数字化输入方式, 根据矢量格式连续坐标的积分求积和栅格化象素填充原理,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斑面积的量算;借助计算机图形原理及GIS技术, 编订数字化计划及规则, 开展坐标转变及地图符号化处理, 借助各种有效的的土地利用图件, 按照自身需求对信息进行处理, 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 在数字航片开展相应的调整, 实现其倾斜误差改正和投影误差改正, 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自动转绘工作顺利进行, 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林业用图及正射影响, 按照遥感监测获取的相关信息, 在森林资源开展相应的调查, 根据获取的变化面积开展相应的计算工作, 也就是按照各个行政区划, 获取之前时期的森林资源消长信息, 根据不同的监测区名称, 统计该监测区的森林资源消长。

2.5 业务管理

森林资源监督信息管理是在以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按照现代森林资源监督控制手段, 在森林资源及行政控制信息的获取、流通、保管、处理等步骤开展相应的调整, 保证工作质量, 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能够细化成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监督管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森林病虫害管理、林业行政案件管理、森林防火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等。

2.6 数据管理结构

(1) 独立系统模式:林业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完全建立在文件系统之上, 对不同的应用模型开发独立的数据管理服务, 自主文件系统为最开始管理模式因为在属性信息的管理功能不完善, 慢慢被淘汰, 不过部分GIS依旧具备Map GIS的属性数据管理采取WB文件模式。 (2) 附加系统模式:从此类基础之上通过DBMS控制属性信息, 同时通过相应的空间信息控制软件控制相关信息及属性信息借助ID保持紧密联系。

3 结语

因此, 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 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 借助协议创建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 推动建设管理目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另外能够推动林业工程单位、公司持续的调整控制体系, 推动自身控制能力持续的增强。

摘要:林业经济信息化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途径及方法, 能够推动中国林业和全球林业实际程度基本上保持一致, 逐渐变作了全球林业研究人员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分析了如何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个人的建议,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下一篇: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