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婴阻断

2024-07-18

艾滋病母婴阻断(精选十篇)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1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 估计目前已有存活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84万有余, 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并正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预防艾滋病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医务工作者, 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义不容辞, 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国内, 艾滋病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有的孩子很小, 却患上了这种病, 人们觉得奇怪:艾滋病属于性病之一, 主要是由性行为传染的, 孩子怎么能患病呢?其实, 所谓的性病或性传播疾病主要指经过性行为传染的疾病, 其传播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患病者发生直接的性行为。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性传播病疾病之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除了性行为传播、血源传播、医源性等几种感染途径外, 还包括母婴途径传播。其中对婴幼儿和儿童威胁最大的就要数这种间接传播。

孩子患病可能多渠道:不少间接传播都是由于通过和患者共用浴巾、浴盆、毛巾, 睡觉时在一张床上, 或者同用一个盆洗内衣裤, 那么孩子就有患病的危险。特别是患病成人污染过的东西, 孩子用手摸过后, 手上就有病原体, 如果再用手抓生殖器, 也有被传染的可能。除此之外, 医源性感染也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性传播疾病。

女性在怀孕期间患有艾滋病, 孩子在胎儿时期就可能受到传染, 或者在孩子出生时, 可能在通过阴道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目前在医学上对这种母婴传播的方式十分重视。除了宫内感染和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外, 产后的母乳喂养感染也是艾滋病母婴感染的一个主要渠道。其中产程越长感染的危险越大。

这一系列事实证明, 孩子患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不会患病而放松警惕。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性病, 或出现生殖器异常表现等, 应该及时带孩子就诊, 心免延误治疗时机。

为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临床上采取了相关的阻断途径。

1 药物可以减少母婴传播率

近年来, 人们开始尝试用药物干预的方法来阻断母婴传染。如果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已经怀孕, 并且准备把孩子生下来, 则要在医师的监护下, 服用一些药物以降低新生儿的HIV感染率。

2 避免高危操作

在孕期, 一些侵入性的操作, 比如羊水穿刺检查、胎儿镜检查、人工破膜、胎儿头皮电吸、会阴侧切、产钳、吸引器等, 这些检查和手术都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3 采用选择性剖宫产术

如果患者已经被证实感染了HIV病毒, 那么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 尽量减少胎儿通过产道的时间。比如采用剖宫产手术, 或者在分娩前进行产道清洁。

4 不用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的方式, 也可以有效减少HIV母婴传播。但值得注意的是, 千万不能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据调查显示, 混合喂养反而比纯粹的母乳喂养更具有感染的危险性。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预防和减少母婴传播工作刻不容缓,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战胜艾滋病母婴传播。只有大家相互关爱我们的社会, 关注婴幼儿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和谐奋进。

摘要:艾滋病母婴传播一直困扰着有关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 减少母婴之间的传播概率, 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蔓延, 为造福人类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护理干预 题库 篇2

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不包括 A、保密 B、知情同意 C、无伤害 D、自愿自主 正确答案:D

对于不到12个月的婴儿,()检测结果提示婴儿感染了艾滋病: A、一个阳性的DNAPCR B、两个阳性的DNAPCR C、一个阴性的DNAPCR D、两个阴性的DNAPCR 正确答案:B

以下属于支持性咨询的人为: A、HIV感染者和病人

B、有性病或艾滋病可疑症状者 C、HIV检测结果不确定者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有疑似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儿童及其母亲 A、母亲应接受初筛检测 B、儿童应接受初筛检测 C、两者都需要 D、两者皆不需要 正确答案:C

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金标准为 A、药物治疗 B、产科干预 C、人工喂养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第一个检测可在婴儿出生后: A、14天 B、21天 C、35天 D、42天 正确答案:D

初筛(ELISA)实验结果阳性提示 A、母亲感染艾滋病 B、儿童感染艾滋病 C、母亲及儿童均感染

D、母亲及儿童感染状况不确定 正确答案:A

危机处理原则包括 A、限制求循者活动

B、评估求循者危机的严重程度 C、与无关工作人员谈论患者情况 D、避免与患者发生言语及肢体冲突 正确答案:B

对于DNA PCR初筛阴性的婴儿,如过去6周未母乳喂养,以下有误的是: A、婴儿未感染艾滋病 B、可开始母乳喂养 C、停用复方新诺明

D、确保婴儿接受预防接种和其他儿童保健服务 正确答案:B

咨询员应具备的素质不包括下列哪项 A、有较强的责任心

B、能积极地看待和尊重别人 C、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 D、心理学相关背景 正确答案:D

自我封闭期的特点为: A、焦虑与抑郁反复出现

B、社会交往能力退缩,自我封闭 C、特别需要关爱支持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谈论敏感问题时咨询员应注意: A、淡化谈论敏感问题时的紧张气氛 B、掌握收集性行为方面资料的技能 C、能听懂对方有关性的词汇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咨询中有利于交流的言语行为有 A、直接否定对方观点 B、不停打断对方的谈话 C、使用有争议的观点 D、适时的总结 正确答案:D

咨询中不利于交流的言语行为是: A、以适当的年龄方式称呼对方 B、给予必要的信息

C、使用幽默和其它方式减少紧张气氛 D、适当批评求询者 正确答案:D

咨询中中的提问方法有误的是: A、每次问2-3个问题

B、围绕对方关心和需要的问题提问 C、在适当的时机提问

D、恰当使用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 正确答案:A

咨询技巧包括 A、催眠 B、冥想

C、情感回应 D、分析 正确答案:C

结束会面时应注意

A、与病人作出总结及核实是否明白 B、不匆忙

C、询问病人于会面后数小时内,将会做何事安排以后的约会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HIV感染者和病人常见心理反应的第一阶段为: A、危机阶段 B、焦虑和抑郁

C、社会交往能力退缩,自我封闭 D、接受现实阶段 正确答案:A

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金标准为: A、药物治疗+产科干预 B、药物治疗+人工喂养 C、产科干预+人工喂养

D、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 正确答案:D

AZT短程疗法分娩前的服用时间是: A、孕30周至分娩 B、孕32周至分娩 C、孕34周至分娩 D、孕36周至分娩 正确答案:C

NVP(维乐命)的特性不包括: A、口服后迅速吸收,起效快 B、半衰期长

C、对游离的HIV-1无活性 D、价格便宜 正确答案:C

根据国家免费方案:AZT+NVP,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则婴儿用药应持续: A、1周 B、2周 C、4周 D、6周

正确答案:D

以下关于产科干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避免妊娠期、产间进行创伤性检查 B、分娩前行产道清洗 C、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C

根据ZDV标准方案首剂剂量 A、1毫克/公斤体重 B、2毫克/公斤体重 C、3毫克/公斤体重 正确答案:B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长程疗法指

A、AZT300mg+3TC150mg+NVP200mgq12h B、AZT150mg+3TC150mg+NVP200mgq12h C、AZT300mg+NVP200mgq12h 正确答案:A

选择哪种母乳喂养方式对预防母婴艾滋病传播更有效 A、人工喂养 B、母乳喂养 C、混合喂养 正确答案:A

下列不是艾滋病严重疾病期的表现的是 A、无原因中度体重下降(体重下降>10%)B、HIV消耗综合征

C、卡波济肉瘤、巨细胞病毒感染 正确答案:A

婴儿在哪个阶段接受一种或两种抗逆转录病药物治疗,在3岁前发作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小 A、出生后的3到4个月之间 B、出生后的1到2个月之间 C、出生后半年内 正确答案:B

只有当CD4+T淋巴细胞数值低于()时,才能确定为艾滋病病人: A、100 B、200 C、400 D、500 正确答案:B

以下哪项是WHO提出的预防艾滋病的主要策略 A、行为改变

B、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C、性病管理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下列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临床症状的是 A、发热

B、恶心或呕吐 C、肝脾肿大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最常见的症状是: A、发热 B、体重下降 C、鹅口疮 D、头痛 正确答案:A

预防孕产期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保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都能够纳入到当地的孕产期保健系统的管理之中 B、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 C、服务的整体性是一个重要要求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典型艾滋病期的轻度疾病期的特点不包括: A、无原因体重下降>10% B、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C、带状疱疹 D、真菌性甲炎 正确答案:A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2年~10年 B、10年~15年 C、1年~5年 正确答案:A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中,第一期是: A、潜伏期 B、艾滋病前期 C、急性感染期 D、典型艾滋病期 正确答案:C

艾滋病母婴传播中,产程过程中胎儿最易发生感染的器官是 A、大脑 B、胸腺 C、肝 D、肺

正确答案:B

以下哪项影响母婴传播危险性较高 A、破膜时间≤4小时 B、破膜时间>4小时 C、破膜时间≤2小时 D、破膜时间≤3小时 正确答案:B

以下可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性的是: A、产程延长 B、阴道分娩 C、剖腹产

D、双胞胎中的第一胎 正确答案:C

母体发生下列哪项疾病会增加感染HIV的机会 A、乳腺炎 B、乳头皲裂 C、乳房脓肿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宫内传播 B、分娩传播 C、母乳喂养 正确答案:B

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中决定垂直传播最重要的因素是 A、病情程度 B、病毒载量 C、免疫状况 D、营养状况 正确答案:B

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A、胎儿和胎盘因素 B、受孕产妇因素 C、妊娠和分娩过程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以下哪些行为会导致HIV阳性孕妇围产期的HIV传播机率增加 A、多性伴侣

B、无保护性性行为 C、吸烟及静脉吸毒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关于母体因素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患者较单纯的HIV感染者发生垂直传播的几率高3倍 B、母体HIV病毒数量是决定垂直传播最重要的因素 C、母体中HIV病毒载量越高,母婴传播机率越大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3

【关键词】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146-01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者哺乳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胎盘、产道以及母乳喂养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有90%的儿童HIV感染来源于母婴传播。故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儿童艾滋病防治的重要途径[1]。目前,HIV药物治疗已成为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基本预防措施,此外,婴儿人工喂养以及选择剖宫产等对于阻断HIV母婴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93例HIV阳性孕妇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进行HIV阻断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IV阳性并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9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33岁之间,平均为(25.6±3.4)岁。其中,2例为城镇本地人口,91例为农村本地人口,均为已婚妇女,均经性传播。56例为初产妇,37例为经产妇。入院以后接受常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感染者。

1.2 方法 本组孕妇在妊娠第14周或者14周以后发现HIV感染,即予以抗病毒药物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用药方案为齐多夫定片(AZT)口服,300mg/次,2次/d;拉米夫定片(3TC),150mg/次,克力芝250mg,2次/日。在新生儿出生以后,予以AZT按照4mg/kg的剂量进行预防治疗,2次/d,至出生后6周。对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查,在临产时检测出HIV感染者,应立即予AZT300mg,3TC300mg,克力芝250mg,加服一次奈韦拉平(NVP)200mg,直至结束分娩。在分娩结束以后,继续服用以上三种抗病毒药物,至产后6周。所有HIV阳性产妇所产婴儿均予以人工喂养。

2 结 果

本组93例HIV阳性孕妇经抗病毒阻断治疗后,出生婴儿均无HIV阳性,随访18月均为阴性。用药期间未见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 论

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性传播疾病之一,疫情多发生于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区域,开展HIV抗病毒阻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儿童艾滋病多是由于母婴传播获得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途径主要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期感染以及产后母乳感染三种途径。因此,针对这三种途径实施母婴阻断治疗,对于降低母婴HIV传播率具有重要意义[2-3]。目前认为,孕期内应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宫内HIV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约有25%的婴儿HIV感染是通过宫内传播引起,因为病毒能够通过母体胎盘而进入到胎儿的体循环之中,从而引起HIV感染。因此在孕期即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HIV母婴传递[4]。

AZT是一种临床常用链终止物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可强效预防HIV母婴传播。同时配合3TC以及克力芝等抗病毒药物可显著控制HIV母婴传播。近年来,临床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剖宫产以及人工喂养等方式,在阻断HIV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胎儿可通过分娩获得HIV感染。主要是由于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极易发生阴道受损,造成产道污染,当婴儿自阴道中产出时,其皮肤与母体内的受污染皮肤相接触可引起母婴传播[5]。因此,认为选择剖宫产有利于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风险。有研究报道显示,出生以后未感染HIV的婴儿,如予以HIV阳性产妇母乳喂养,随着哺乳时间的推移,其发生HIV感染的危险性也将逐渐增加。可见,母乳喂养能够增加HIV母婴传播率[3]。因此,对于HIV阳性产妇,产后切勿进行母乳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可予以人工喂养,以降低HIV母婴传播几率。本研究应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以及克力芝三联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并配合产后人工喂养,获得满意疗效,93例HIV阳性孕妇在经治疗后母婴HIV均呈现阴性。故认为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对于HIV具有显著效果。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求产妇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切勿停服、漏服或者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就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产妇的情况[2]。齐多夫定可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贫血或者粒细胞减少等,故在用药以后需密切观察孕妇有无头昏眼花、骨髓抑制以及面色苍白等。此外,拉米夫定可能引起腹泻、头痛以及扶正等不适症状;克力芝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腹痛、失眠、乏力或者疲劳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4]。

许多孕妇在获悉自身存在HIV感染后,多产生害怕、孤独、悲观等心理,严重者甚至失去生活信心或者不敢生育。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治疗或护理,告知其HIV阳性对于妊娠的影响,尊重孕妇自己的选择。对于要求继续妊娠者,应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取得其积极配合,定时、定量用药并定期接受复诊。同时,应向孕妇及其家属降低HIV母婴阻断治疗相关知识,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切勿进行静脉吸毒、吸烟、多性伴侣以及孕期无保护性行为等。因吸烟可导致HIV阳性孕妇在围产期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增加3倍甚至更高;而静脉吸毒亦可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尤其是吗啡以及可卡因能够导致HIV复制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HIV-RNA。此外,多性伴侣以及孕期无保护性行为等均可导致孕妇反复HIV感染或者毒株多样性增多。相关研究资料显示,HIV阳性孕妇大多存在贫血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母体维生素A的含量不足1.4μmol/L者,其HIV母婴传播率可增加约4.4倍。因此,认为丰富的营养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降低生殖器以及母乳中HIV以及HIV-RNA含量。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提供给孕妇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酌情予以补充铁、锌、维生素A、叶酸等,并经常改变食物的种类,合理搭配饮食结构,以避免发生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HIV阳性孕妇,在加強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服药指导的基础上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并配合产后人工喂养,能够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染率,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HIV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永忠.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5):407.

[2] 石柳春.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37.

[3] 汪永忠.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36.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4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评价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病毒) 引起的,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 HIV病毒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 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病死率较高, 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2]。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在怀孕、分娩或者母乳喂养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3]。在我国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产妇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新生儿出生即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此如何有效的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医务工作者应重点研究的一项医学课题, 而医院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场所,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即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宫内感染、产道分娩和母乳喂养[4], 下面我们将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一项措施即综合护理干预进行重点研究, 以达到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的, 提高新生儿质量和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25.4±3.5) 岁, 其中, 初产妇3例, 经产妇7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相同医师相同检验条件下确诊为艾滋病感染患者, 且均无其它心血管等方面的基础疾病, 所有产妇均承诺配合调查。

1.2 方法

(1) 做好健康宣教, 对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 说明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存在的潜伏期时间, 使他们认识到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危害, 详细解释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和时期: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在孕妇妊娠的任何时期发生, 宫内传播主要是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从而感染胎儿;在产妇分娩过程中, 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母体血液或者其它分泌物接触到胎儿皮肤造成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产后喂养期间, 产妇用乳汁喂养婴儿时, 艾滋病病毒通过乳汁进入到婴儿身体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 (2) 对艾滋病感染产妇做到尊重并保护其隐私, 对产妇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指导工作, 说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后为其解释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 使其了解到在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下,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有效可行的, 减轻他们因担心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体感染婴儿造成的心理负担,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3) 在为研究对象解释过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后, 询问她们的自我意愿, 对于自愿终止妊娠者, 尽早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 手术过程中要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产妇, 指导她们妊娠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并定期检测婴儿的健康状况,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情况发生。在产妇临产期前指导孕妇注意休息和适当的身体锻炼, 饮食规律健康,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定期做检查观察胎儿的身体状况;在产妇分娩期, 尽可能选择阴道分娩, 减少胎儿与母体血液的接触时间, 出现伤口时应及时缝合, 避免感染;产后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出血量并做好记录,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清洁和保暖, 按时服药和接种疫苗, 避免母乳喂养, 采用人工喂养。 (4) 产后随访与健康指导, 在新生儿出生后, 定期到访询问产妇有关情况, 检测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 为产妇解决关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问题, 确保产妇和新生儿按时服药及接种疫苗, 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习惯, 保证营养, 为新生儿添加辅食应注意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5]。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用相同的方法为产妇及新生儿检测HIV抗体, 统计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例数并与以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情况进行对比, 新生儿感染率越低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例艾滋病感染产妇中有选择终止妊娠3例, 选择继续妊娠7例, 终止妊娠的3例产妇手术过程顺利, 无术后并发症, 预后较好, 选择继续妊娠的7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一年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

3 讨论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 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 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6], 是全球面临的一项医学难题, 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药物或治疗方式能治愈艾滋病[7], 而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又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一般为几个月至10年以上, 随着艾滋病病毒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而逐渐出现症状, 对人体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母婴健康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我国新生儿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 研究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迫在眉睫。本次研究说明,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很好, 做好健康宣教, 对产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 尊重并保护其隐私, 进行必要的心里指导, 对于自愿终止妊娠者, 尽早制定手术方案安全的实施手术, 防止交叉感染, 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产妇, 指导她们妊娠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积极地进行产后随访与健康指导, 保证产妇及新生儿严格按照要求接受治疗。把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 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将综合干预护理应用到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过程中, 是医务人员应重视起来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科, 韩鸿玉, 蒲代芬.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4697-4700.

[2]兰莉.护理干预在7例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0) :107.

[3]刘莲娣.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和母婴阻断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3) :612.

[4]姜会芝.护理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1, (18) :32-33.

[5]魏如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3) :182-183.

[6]翁毓秋, 俸卫东.艾滋病母婴传播和母婴阻断[J].医学动物防制, 2010, (08) :711-712.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5

阻断HIV母婴传播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预防孕妇感染HIV;

2、及早发现感染HIV的孕妇;

3、建立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系统;

4、开展避孕和生殖健康服务;

5、已怀孕的HIV感染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终止妊娠或绝育;

6、干预性治疗(药物阻断);

7、行为干预(减少性伴、使用安全套、戒毒等);

8、产科干预(避免侵入性操作);

9、改变喂养方式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

(一)预防孕妇感染HIV 婚前体检应做HIV抗体检测,尤其是在HIV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如发现一方感染HIV,应建议他们避免怀孕。婚后夫妻双方应采取安全性行为,不吸毒。准备怀孕前和围产期也应做HIV抗体检测。

(二)及早发现HIV感染者,提供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服务 对于采取措施减少母婴传播的妇女来说,她们需要了解并接受他们的HIV感染状况。广泛提供能被接受的自愿咨询和HIV检测服务,对于识别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妇女来说非常重要。理想状态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利用这些服务。知道自己已被感染的人们,很可能因此而受到触动而留意自己的健康,从而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早期寻求医疗关怀。对于性行为、生育和婴儿喂养,她们能够作出知情选择;她们能够采取措施,保护可能还未被感染的伴侣。那些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们,可以咨询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她们的子女免受感染,并帮助人们认识到社区中还有更多携带HIV但没有任何外在体征的人。必须强调,咨询和检测必须做到知情同意和保密。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在HIV感染率特别高的地区,将咨询和检测作为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一部分,提供给接受产前服务的所有妇女(常规的产前自愿咨询和检测)等。

此外,防止对HIV感染者的排斥和歧视也十分重要。在某些地方,如果妇女害怕因感染而受到歧视、暴力袭击,甚至可能被谋杀,她们不愿意或者根本不可能利用提供给她们的服务,包括VCT在内。因此,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及其家属的非歧视的态度。

(三)建立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系统,为母婴提供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向母婴提供产前、分娩中及产后广泛的、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以及向HIV感染妇女及其子女提供咨询、生殖健康服务和医疗关怀是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一部分。只有卫生保健系统能有效运转并能提供上述服务,才能保证很好地开展HIV母婴阻断干预项目。所谓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应该做到: ?求医方便并保护个人隐私; ?服务规范,收费合理; ?医务人员不歧视病人; ?提供的服务有一定连续性;

?不同医疗、保健或管理单位之间能做到信息交流畅通,转诊方便; ?能经常对服务状况进行技术监督和评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能经常听取被服务者的需求与意见等。

(四)避孕和生殖健康

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这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根本措施。提供的避孕方法要安全、有效、自愿。

(五)终止妊娠或绝育,可预防宫内传播:

对有HIV感染的孕妇,应做个体医学指导,实行避孕、流产和引产措施,以终止妊娠或绝育。

(六)干预性治疗

近些年来,通过药物阻断HIV-1的母婴传播已成为可能,例如AZT长程疗法,或联合用药,长期或短期方案。对边远和农村地区可推广应用简便廉价的Nevirapine(NVP)单剂疗法。一项乌干达/美国的联合研究显示,分别给分娩期产妇和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单剂应用 NVP 能使HIV-1的围产期传播减少47%,全程费用少于4美元。泰国进行了许多AZT 的研究。例如向已确诊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34周后使用两种抗艾滋病药物--AZT和3TC,婴儿出生后再继续给新生儿使用一个月的AZT,结果使HI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机率下降到2.8%(单独使用AZT的感染率在7%~8%之间),每位患者每月只需花43美元,使母婴传播率下降了1/2到 2/3。但不同的用药方案与喂养方式的干预效果有所不同(人工喂养在泰国可以很安全)。

有资料介绍,如果使用综合预防方案,母婴传播率为1%~2 %,如果使用一般干预方案为 8%~10 %。例如:

?采用1个月疗程的AZT方案,母乳喂养至6个月,母亲HIV阳性,婴儿感染率通常为18%; ?采用1个月疗程的AZT方案,非母乳喂养,母亲HIV阳性,婴儿感染率通常为10%; ?在分娩开始时给予AZT和3TC两种药物,并在产后1周继续给新生儿实施,可使6周龄婴儿的HIV感染降至11%。

?如果从孕36周起用药直至产后1周,可使母乳喂养的6周龄婴儿HIV感染降至9%。因此,需要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所能承受的条件、配方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价格等制订药物干预方案,并注意耐药性问题。我国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方案是:推荐使用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AZT)+ 奈韦拉平(维乐命,NVP)联合用药)方案:即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AZT 300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 300mg,口服,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加服NVP 200mg;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 2mg/kg,每6小时1次,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在没有条件或在孕期/临产前没有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情况下,采用孕产妇临产后一次性服用NVP 200mg,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的预防用药方案。

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HIV感染孕妇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 < 250个细胞/mm3),推荐使用AZT + 3TC + NVP联合用药方案。

(七)行为干预

孕妇及其丈夫均应采取安全性行为、减少性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毒、戒烟以及注意个人卫生、营养和休息等。

(八)产科干预

应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避免侵入性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侧切、产钳术等。需要时可采用剖腹产、冲洗阴道(可冲淡病毒),或阴道分娩时用洗必泰冲洗阴道,预防产道感染,并尽可能清理新生儿的皮肤、鼻腔、口腔耳内、眼内、气管、胃内分泌物。尽量避免输血。避免交叉感染。

(九)改变喂养方式

改变喂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母乳喂养曾被作为婴儿最好的喂养方式广泛提倡,在过去的20年里,它一直是儿童卫生与生存策略的基石,并在世界许多地方的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为减少因母乳喂养引起的传播,应尽量采取避免母乳喂养,或短期母乳喂养,或将母乳加热处理,或使用牛奶、婴儿奶粉等进行替代喂养。决定替代喂养前需要对当地替代喂养条件是否安全作合理的评估。例如,是否已经有婴儿配方?是否能确保婴儿配方的长期供应?是否有条件持续买到合格的奶粉、代乳品及喂养、消毒用具?人们能否获得清洁水和燃料来煮沸?喂养者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培训,并且掌握相应的卫生知识与技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科学配制牛奶和恰当添加辅食、清洗和消毒奶瓶等)。如果替代品使用不当,或使用劣质的母乳代用品,或长期买不起合格的代用品等均可能引起婴儿感染、营养不良和死亡。因此,只有在替代喂养条件很安全并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推荐替代喂养。近年来我国在阻断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例如2003年北京市地坛医院采取分娩前给予孕妇服用抗HIV药物、选择剖腹产,新生儿在出生后2小时内给予抗HIV口服液,以及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咨询,建议进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成功阻断了2例HIV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6

关键词 干预性措施 HBsAg阳性孕妇 母婴传播

全世界HBV携带者高达3.5亿,我国有1.25亿,其中40%~50%是母婴传播所致。胎儿期感染不仅易形成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关键。我们对我院70例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病例作了以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2年1月~2005年 12月在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并住院分娩的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70例,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检测,孕24周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正常。所有孕妇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慢性HBV感染携带者的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并自愿承担可能发生的有关问题的36例孕妇作为治疗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但愿意接受随访的34例孕妇。

治疗方法:治疗组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各皮下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广州益百公司生产)200U,行剖腹产,新生儿6小时内和30天时分别接受HBIG 100U/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当天、1、6个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观察指标:①婴儿:6个月时检测外周血HBV标志物。②HBV标志物检测:采用MEZA微粒子酶免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雅培公司),用PCR法检测HBV-DNA(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灵敏度<103拷贝/ml为阴性。

统计学方法:两组比较用X2检验。

结 果

治疗组婴儿感染率为8.3%,对照组为61.7%,经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 论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目的不是一味追求病毒学转阴,而是阻止肝炎的慢性化和纤维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肝细胞不发生病变。

HBV母婴传播有三种方式:①宫内感染;②产时传播;③产后传播。

阻断宫内感染:据报道,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的宫内感染率,血清学诊断为20.0%,胎肝组织HBV-DNA检测达44.4%,故宫内感染也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孕后期即28周后,母血可经胎盘供给胎儿,从而使胎儿感染HBV。HBIG含有针对HBV共同抗原ɑ的特异性抗体,可通过免疫沉淀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中和循环中的病毒,从而清除HBV。HBIG作被动免疫,以妊娠晚期较合适,是因为:①HBV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②怀孕晚期注射HBIG使胎儿能获得抗体,在新生儿生后、主动免疫产生前起到保护作用;③HBIG增强新生儿生后的主动免疫;④此时胎儿的器官已近发育成熟,用药较为安全。

阻断产时传播:产时传播是因为分娩时外伤(使母血经过胎盘的微细裂口进入胎儿血循环),接触母亲阴道分泌物和吸入羊水等原因,故行剖宫产能避免上述因素。

阻断产后传播: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唾液及母乳喂养,乳头破溃而引起,但传染性低,不是主要传播途径,行人工喂养可避免上述因素。产后对新生儿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的被动-主动免疫,可预防HBV感染,达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使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感染率降低至8.3%,阻断率达91.7%。因此对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开始进行免疫治疗,行剖宫产,并对其新生儿出生后进行免疫接种等以上干预措施,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和预防宫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个人保健计划:①此类人群应有良好的心态,应心情舒畅,应有乐观、豁达的精神,有坚持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害怕肝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加上某些提高免疫功能药物的应用,才有可能使乙肝抗原转阴,乙肝表面抗体转阳。②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度劳累,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特别有利于肝脏的营养供应和肝细胞的修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对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③营养的供给问题,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分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等依人的胖瘦决定其摄入量。此类人群没有特殊“忌口”,但需禁忌烟酒,以防病情恶化。④定期复查肝功:乙丙庚等型肝炎,易迁延、复发,定期复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得到妥善处理。⑤关于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的阴转问题:不论何种肝炎,急性期抗原自然阴转率很高,后逐渐形成抗体,使身体获得保护能力。而部分肝炎在感染人体后,抗原(如乙肝)没有转阴,有的处于长期携带状态,有的因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而致肝功能反复波动,有的形成慢性肝炎,甚至出现肝硬化和肝癌。

参考文献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脏,2005,12:348-357.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7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乙肝免疫球蛋白

母婴传播是我国HBV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HBV母婴间传播的阻断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宫内感染仍是目前母婴阻断中较为严峻的问题。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及乙型肝炎病毒DNA双阳性 (HBV-DNA定量在1×104~1×108) 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血清学监测及研究, 旨在探讨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阻断策略, 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石家庄市第六医院分娩的HBsAg及HBV-DNA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 孕妇中位年龄27.5岁, 孕周37~42周, 所有病例肝功能正常, 无妊娠期合并症, 产前6个月及孕期无抗病毒药物使用史, 排除了疱疹、梅毒、弓形体、艾滋病、丙肝等病毒感染。新生儿均为单胎, 男婴54例, 女婴61例, 平均体质量 (3050±725) g, 无窒息史, 无畸形儿。分为阻断组65例和对照组30例, 2组孕妇的年龄、孕周、产前检查、分娩方式、HBV-DNA 定量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阻断组:孕妇于孕28、32、36、39周分别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成都蓉生制药生产) 400U;对照组:无任何治疗 (均为拒绝应用阻断者, 并签协议) 。2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 内肌内注射HBIG 200U, 并于生后常规接受乙肝疫苗主动免疫, 即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肌内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μg (北京市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

1.3 血清学检测方法

所有孕妇于孕28 周 (被动免疫注射前) 采集肘静脉血3ml, 新生儿于出生2h内采集股静脉血2ml, 并于1月和6月龄直接采集静脉血2ml。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 检测HBsAg、HBsAb、HBeAg、HBcAb、HBeAb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HBsAg分析

阻断组新生儿HBsAg 6h、1月龄及6月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血清HBsAb分析

阻断组新生儿HBsAb阳性检出率, 生后6h内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阻断组在生后1月龄、6月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血清HBV-DNA分析

阻断组新生儿HBV-DNA 6h、1月龄、6月龄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HBV宫内传播是慢性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1]是指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HBsAg和 (或) HBV-DNA 的存在, 且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 及尽管同样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 但近期无免疫效果。母婴传播是HBV慢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感染胎盘的滋养细胞、Hofbauer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尤其是Hofbauer细胞在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 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采取一系列母婴阻断措施对新生儿进行保护以减少感染机会是控制乙型肝炎的关键。在使用乙肝疫苗以前, HBsAg和HBV-DNA双阳性的母亲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可能性为85%~90%, 虽然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作用已经被肯定, 但随着母亲HBsAg滴度和母亲HBV-DNA浓度的增高,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免疫失败的危险性也增高。

本文通过对HBsAg和HBV-DNA双阳性孕妇进行孕晚期的干预, 观察新生儿不同月龄血清HbsAg、HbsAb及血清HBV-DNA的变化, 结果表明阻断组胎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IG系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制剂, 属被动抗体, 其中的抗-HBV可与HBsAg结合, 使整个Dana颗粒被机体清除, 激活补体系统, 增强体液免疫, 清除HBV, 降低母血中病毒含量, 可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感染[2]。新生儿体液免疫的主要成分为IgG, 胎盘有转运IgG型抗体的能力, 有助于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降低宫内感染率。因为宫内感染率与母亲的病毒水平成正相关, 降低母亲的病毒水平将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3,4], 加强了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这说明对HBV-DNA阳性孕妇有必要采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方案阻断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许传露, 韩国荣.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 2012, 38 (16) :1938-1940.

[2]周芬, 孙玉梅, 杨丽翠.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8, 11 (1) :55-57.

[3]韩国荣, 赵伟, 余敏敏, 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不同阻断方法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12) :837.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7年1月开始对定州地区分娩的新生儿采集脐带血, 2008年1月将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 第1组为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200IU产前3个月每月1次, 其新生儿联合使用了HBIG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0、1、6月程序;第2组为HBsAg阳性孕妇没有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 (新生儿免疫方案同第1组) ;第3组为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用了乙肝疫苗10μg0、1、6月程序, 第4组为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10μg0、1、6月程序。各组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阳性比例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采血及检测方法

孕妇产前用ELISA法常规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孕妇分娩时采脐血, 新生儿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微量血0.5mL, 分离血清后, 置-25℃冷冻保存, 统一由定州市人民医院用ELISA法检测抗-HBs、HBsAg。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不同免疫策略脐血HBsAg阳性率, 免疫后婴儿抗-HBs阳转率、HBsAg阳性率, 率的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HBIG

使用组与未使用组免疫效果比较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 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 P<0.05) , 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95, P<0.01)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抗-HBs阳性率低于母亲HBsAg阴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 P<0.05) (表1) 。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 B I G组其儿童H B s A g阳性率低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未使用HBIG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6, P<0.01) 。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与未使用HBIG组其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 P<0.05) 。

2.2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情况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见表2。

2.3 血清学免疫效果追踪观察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病毒标志物12个月随访情况, 见表3。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病毒标志物12个月随访情况 (×10-2) 。

对15名HBsAg阳性儿童于12个月追踪观察HBsAg变化情况,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4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 4名儿童HBsAg阴转。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5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HBsAg均阴转,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未使用HBIG组5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 5名儿童HBsAg仍阳性。HBsAg阴性母亲组1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HBsAg已阴转。

3 讨论

我国孕妇HBsAg的携带率大约为2%~7%。母婴传播率约为20%~70%。HBsAg阳性无症状母亲所生婴儿受HBV感染的事实已被广泛证实[1]。资料报道, 乙肝疫苗和HBIG对高危新生儿的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但是对出生时宫内已感染HBV的婴儿常见免疫失败[2]。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3]。国外报道, HBIG联合乙肝疫苗不仅不影响主动免疫的建立, 且其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更长[4], 国外也多要求婴儿出生12h内注射HBIG至少100IU, 同时注射乙肝疫苗。由于HBV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增殖, 而HBIG只能在体液中而不能进入肝细胞内, 它只能在HBV进入肝细胞之前与病毒中和而发挥作用[5]。因此, 婴儿出生后尽快 (24h内越早越好) 和4周内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目的是使孕妇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羊水及哺乳等, 母体内HBV进入婴儿肝细胞之前与病毒中和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从而能使婴儿得到更好地保护作用, 且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能更长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 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HBIG, 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HBV中和掉, 新生儿就一般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 (如数小时, 甚至20h以后) , 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 已经进入肝细胞内, 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6]。本次观察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抗-HBs阳性率显著低于母亲HBsAg阴性组, 表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200IU0、15d程序和乙肝疫苗5μg0、1、6月程序对抗-HBs阳转率有一定影响。建议其新生儿出生6h内使用100IU的HBIG, 0、1、6个月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子宫内感染的时间, 主要是妊娠的最后3个月, 这涉及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的问题。本次研究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200IU产前3个月每月1次的免疫方法是可行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国内学者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有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 而有人则认为无效。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低于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 抗-HB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证实HBsAg阳性孕妇产前3个月每月1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其新生儿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 (9.09%) 低于未使用组 (55.56%) , 由于观察例数较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脐带血HBsAg检出情况可提示宫内HBV感染情况。4名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者, 经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 12个月追踪观察均阴转。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5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HBsAg均阴转, 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未使用HBIG组5名HBsAg阳性儿童追踪观察时, 5名儿童HBsAg仍阳性。进一步表明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及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 对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克洲.有关乙肝疫苗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J].实用内科杂志, 1992, 12 (9) :485~487.

[2]孙长民.HBsAg阳性无症状母亲及所生婴儿五年前瞻性观察[J].天津医药, 1986 (5) :279~281.

[3]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

[4]Goncales FL Jr, Strcchi RS, Pavan MH, et al.Hepatitis C vires in monozy~gotic twins[J].Rev Inst MedTrop SaoPaulo, 2000, 42 (3) :163.

[5]Li XM, Yang YB, Hou H, et al.Inter~ruption of HBVintrauterine transmisssion A clinical study[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 (7) :1501.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9

关键词: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其亦是导致乙型肝炎传播与高危妊娠的主要因素[1,2]。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乙肝孕妇60例通过免疫方法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母婴传播予以阻断,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乙肝孕妇120例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 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 平均年龄 (24.27±2.34) 岁;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 (38.32±1.78) 周;研究组21~34岁, 平均年龄 (24.78±2.52) 岁;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 (37.25±1.35) 周;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安排专职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有步骤、有计划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研究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精心设计好孕妇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案, 拟定电子化的教育、文字教育及语言教育等对乙肝病毒孕妇予以指导。 (2) 针对性的做好孕妇的心理教育, 护理人员需耐心向其讲解乙肝传播途径, 以消除孕妇心理负担, 并减轻其心理压力;此外, 加强与其家属间的沟通并予以健康教育, 积极鼓励孕妇丈夫给予更多的陪伴与呵护, 同时给予一定的安慰与关心。 (3) 向孕妇耐心讲解关于乙肝传播途径与消毒隔离等知识, 指导其关于喂养婴儿正确方法及相关注意事宜, 以减少感染概率。 (4) 护理人员向孕妇着重介绍母婴阻断方法与新生儿免疫接种必要性, 嘱咐孕妇及时予以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静脉血HBV标志物检测中的中HBs Ag与抗-HBs阳性率。观察两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 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 评分越高, 护理效果越满意[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百分数 (%)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HBs Ag与抗-HBs阳性率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于0月龄与6月龄时HBs Ag阳性率1.67%、1.67%, 均比对照组16.67%、15.00%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情况

研究组孕妇各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对已选定的乙肝孕妇60例通过免疫方法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乙肝母婴传播予以阻断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不同时间段抗-HBs阳性率比较未显示高度差, 但研究组新生儿于0月龄与6月龄时HBs 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提示健康教育干可有效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分析原因可能为孕妇分娩的过程中每一次宫缩均增加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产妇产道与婴儿的皮肤表民均极易发生破损, 从而使得分泌物、血液及羊水等带有感染性物质均污染到新生儿[4]。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对产生不同心理特点的患者实施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干预, 并对孕妇及其家属予以相关知识宣教, 促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预防乙型肝炎的知识, 有效改善乙肝孕妇不良情绪, 降低因不良因素对婴儿与孕妇健康带来的影响, 从而达到阻断母婴传播的良好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乙肝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知识及母婴阻断方法等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孕妇对乙肝阻断传播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向孕妇耐心讲解关于乙肝传播途径与消毒隔离等知识, 指导其关于喂养婴儿正确方法及相关注意事宜。此外, 还向孕妇着重介绍母婴阻断方法与新生儿免疫接种必要性, 嘱咐孕妇及时予以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 并严格遵循免疫接种的计划为婴儿予以接种乙肝疫苗。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良好, 可有效提高孕妇疾病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燕虹, 李十月.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 25 (04) :1-3.

[2]刘东芳, 杨登幸.宝塔区农村育龄妇女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2, 23 (04) :286-287.

[3]于梅.健康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9) :263.

[4]周李敏, 廖晓伟.瑞安市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 2013, 25 (11) :610-612.

艾滋病母婴阻断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50例, 所有患者经RPR (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 、TPHA (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确诊, 年龄22~36岁, 平均 (25.4±2.2) 岁, 孕周32~40周, 平均 (36.0±1.0) 周;其中初产妇36例, 经产妇14例。梅毒分期:Ⅰ期12例, Ⅱ期4例, 潜伏期34例。

1.2 方法

1.2.1 阻断干预

梅毒确诊后, 积极给予阻断干预治疗, 240万U青霉素双侧肌内注射, 1周1次, 治疗3周。孕晚期时再给予青霉素治疗1个疗程。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可用阿奇霉素代替。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心理辅导

由于多数妇女对梅毒知识了解不足, 当其被诊断出梅毒时通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上害怕遗传给胎儿, 部分妇女拒绝分娩。为此在妊娠梅毒妇女确诊、入院时需客观评估其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辅导。同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等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如理解能力相对低则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健康教育;对于情绪低落妇女来说, 除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外, 护士还要用自己的热情、耐心、包容感染患者, 帮助其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阻断治疗[3]。

1.2.2.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密不可分, 灵活运用面对面沟通、宣传栏、小册子等加强梅毒相关知识教育, 如梅毒传播途径、对母婴有何危害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等,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梅毒知识, 而且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进而积极配合治疗。

1.2.2. 3 感染管理

本组患者多为潜伏梅毒, 主要是通过血液、体液传染。为此行输液操作时, 护士需小心谨慎, 避免刺伤皮肤。分娩时医护人员需穿戴专业衣服、眼罩, 有效预防感染;接生后消毒液处理产床、床单等物品。若护士皮肤破损, 为新生儿洗澡时需戴手套, 且认真执行洗手制度。

1.2.2. 4 分娩期护理

重点在于预防新生儿传染, 于隔离产房中进行, 助产士尽量减少阴道及肛门检查次数, 建议不采取人工破膜的方式, 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助产。分娩过程中通过缩宫素注射、产妇配合等缩短第二产程, 预防产妇血液、分泌液解除胎儿, 降低传染发生率[4]。另外, 胎盘、一次性材料需隔离处理, 严格消毒相关医疗器械。

1.2.2. 5 新生儿护理

胎儿分娩后需全面记录其体温、体质量等生命指标, 同时及时行血常规等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进行处理。另外新生儿衣物需与其他正常新生儿分开应用, 其衣服、被褥等消毒后方可二次使用。若妇女确诊为RPR阳性, 建议勿母乳喂养, 避免感染[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梅毒分期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 评分, 临界值50分, 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上述数据, 计数资料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梅毒分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潜伏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6例 (17.6%) , 明显低于Ⅰ期、Ⅱ期的6例 (50.0%) 、3例 (75.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6.51, P<0.05) 。见表1。

注:与潜伏期比较, *P<0.05

2.2 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 (31.5±6.3) 分、 (32.6±5.4) 分, 较干预前的 (46.8±7.9) 分、 (47.0±8.5)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梅毒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传播性疾病, 主要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妊娠梅毒产妇分娩胎儿死亡率或残疾率高达50%~80%, 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表明妊娠梅毒早期确诊后积极采取正规驱梅治疗可治愈, 且能避免传染给胎儿。但受患者梅毒知识了解程度低、焦虑情绪等影响, 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妊娠晚期,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增加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为此早期诊断、治疗、护理干预妊娠梅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霉素在梅毒治疗中应用较多, 不仅可以根治梅毒, 而且可避免传染给胎儿, 临床建议于妊娠初及妊娠末3个月各治疗1疗程[7]。汪雪玲等[8,9]通过对照实验发现, 给予阻断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提高正常新生儿率;同时表明产前保健、围产期护理干预、产后随访干预等在减少梅毒母婴传播途径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行阻断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 发现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 较周乐意等[10]研究结果低, 考虑可能与心理辅导、分娩期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关, 同时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比Ⅰ期、Ⅱ期明显更低, 反映妊娠不良结局与梅毒分期密切相关, 提示早期诊断出梅毒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另本研究表2中可知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 其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 提示以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积极配合治疗, 进而达到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目的。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妊娠梅毒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进而提高阻断治疗效果, 最终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阻断干预治疗, 同时给予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分娩期护理、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统计患者妊娠结局, 且比较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 50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0.0% (15/50) , 其中潜伏期不良妊娠结局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 (P<0.05) 。另外, 干预前后SAS评分[ (46.8±7.9) vs (31.5±6.3) ]分、SDS评分[ (47.0±8.5) vs (32.6±5.4)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妊娠梅毒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阻断治疗依从性, 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妊娠梅毒,阻断干预,心理

参考文献

[1]施云, 李丽萍, 王蓉, 等.循证护理在妊娠合并梅毒产妇中的运用[J].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0 (z1) :178-179.

[2]邱莉霞.妊娠梅毒阳性268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6) :67-68.

[3]邵东芳, 王瑞, 王兰云, 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D].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11) :1177-1178.

[4]葛元凤.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防护与护理[J].江苏医药, 2012, 38 (23) :2912-2913.

[5]马振华.护理伦理学在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8) :986-987.

[6]钱亚忠.晚期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围生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3) :216-217.

[7]于颖芬.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4, 12 (33) :4204-4205.

[8]汪雪玲, 李春梅, 吴玉朵, 等.108例妊娠梅毒的母婴阻断分析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439-442.

[9]汪雪玲, 李春梅, 刘雪净, 等.妊娠梅毒母婴阻断治疗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1) :1277-1279.

上一篇:初中英语复习课下一篇:员工工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