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球教学

2024-08-13

高校排球教学(精选十篇)

高校排球教学 篇1

1 排球意识的概念及内容

排球意识是运动员心理、技术与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运动员在紧张、激烈、复杂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时决断能力的表现。排球意识可以定义为:运动员根据上场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

排球意识是一种“无形”技术,是心理活动,具有抽象性和不可见性,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来体现,即排球意识必须从比赛中的技术、战术行为中表现出来。其主要内容有:

判断的准确性:正确的行动源于准确的判断。比赛过程中攻防转换均在瞬间完成,只有对来球方向、力量、弧度、落点以及自己与同伴所处位置等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才能应用正确的技术、战术来应对。

反应的敏捷性:排球比赛具有快速、多变、攻防转换快等特点,良好的排球意识,就是能对比赛现场做出快速的反应,并及时准确地抓住最为重要的瞬间做出最恰当的反应。

配合的整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任何技术都是在全队集体的配合中完成的,只有运动员积极与同伴配合,互相协调,才能发挥个人和整体的应有水平,为本队创造进攻机会和组成严密的防守。

动作的预见性:排球比赛瞬息万变,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洞察场上情况的变化和对方的意图,并预见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

动作的隐蔽性: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要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动作来扰乱对手的判断,让其造成错觉,从而有效地攻击对方,取得比赛的主动权。

动作的精确性:运动员技战术运用时严格受时间的制约,这是排球比赛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完成单个技术动作时,球在手里停留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0.3-0.5s,而完成一次进攻所需要的时间最多只有5s左右,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时间感知能力以保证动作的精确性。

技术的目的性:在比赛中,技术的运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保证各种进攻战术的顺利完成,要尽可能使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

战术的灵活性: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就力求灵活多变。运动员必须善于根据场上情况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和变换各种进攻与防守战术,才能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2 影响排球意识的因素

排球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短暂的过程,而是要经过长期、科学系统训练,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个动作技能由泛化、分化到自动化的不断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排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遵循排球意识形成的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排球意识的形成。

影响排球意识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智力水平、技术水平、学习训练时的态度、文化程度、神经类型等都是影响排球意识形成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教练员的指导水平、训练的组织水平、训练采用的方法、比赛的实践、学习训练的环境、场地、器材及同伴队员等。其中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练、战术知识水平与战术的训练及比赛的实践是排球意识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3 排球意识的培养

排球意识是运动员正确掌握和合理运用战术的前提,是各项技术有机结合的关键,是稳定队员情绪,鼓舞士气,激发斗志的核心,也是充分发挥队员运动水平的基础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中注重排球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排球意识的基本条件。

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参与者不仅要具备排球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精确的技术细节和技术原理。因此,首先应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确排球运动技、战术的特点,在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些都是排球技术动作运用意识的基础,又是取得良好技术效果的保证;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和经验,再次让学生熟悉竞赛规则,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最后要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2.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排球意识的前提。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视野以及观察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对赛场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广泛感知全场,不但要清楚自己队友的站位,还要对对手的站位及阵型一目了然。例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采用四人隔网对垫,每次垫球后作出一个动作,其他三人要同时说出他的动作及意图;如在进行传垫技术训练时,应强调在击球瞬间用余光观察同伴位置;在组合技术动作与衔接练习中,特别是接发球练习,提高用余光观察的能力等。

3.分析判断能力在排球意识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排球运动瞬息万变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根据场上的变化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预见自己的行动在场上所产生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排球技术、战术特点和变化规律,熟悉排球比赛中各种情况下攻守双方的行动意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及时捕捉攻防回合中的最佳得分时机,采取最为有效的行动。

4.熟练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是培养排球意识的基础。

在排球教学中基本技术训练要与排球意识有机结合,把排球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日常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具体指:

(1)发球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发球是排球比赛的一项重要的进攻性技术。准确而有攻击性的发球,不仅可以直接得分,或减轻本方防守压力,为防反创造有利条件,鼓舞全队士气,还可以起到破坏对方部署和挫伤对手士气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球意识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发球的训练,其次要重视发球质量,使对方在短时间内无法破解发球;最后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球时不因为紧张或对方球员的干扰而影响到发球的质量。

(2)二传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二传是从防守转入进攻的桥梁和纽带,二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进攻技术和战术的发挥。传球意识的培养要从传球的高度、远度、弧度、速度、方向和击球点的准确性上进行。在教学中传球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第一,要训练学生准确判断传球的落点,从而正确移动取位确定传球位置;第二,指导学生要根据本方队员的进攻能力和所处位置以及既定战术的要求合理分配传球;第三,传出的球要满足扣球队员扣出极具威力的球的要求;第四,要观察对方拦网球员的应处位置并了解其拦网水平;第五,二传队员要掌握多种传球手法,使二传更具应变性、隐蔽性,不让对方球员一眼就看出传球意图。

(3)扣球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扣球是排球进攻的主要技术,是得分的重要手段,是战术配合的结束阶段。在教学中扣球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第一,要根据一传和二传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助跑起跳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助跑前和腾空后要观察对方拦网球员的所处位置以正确选用扣球路线;第三,每个队员都应做好扣球的准备或掩护同伴扣球。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要注意学生弹跳能力的训练,以及提高学生控球的能力和个人战术能力。

(4)拦网教学中排球意识的培养。拦网是排球比赛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一道进攻线。拦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拦网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准确判断扣球路线入手。教学中拦网意识的培养要做到: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积极主动的拦网;其次要培养学生能够尽早识别对方的进攻意图并善于隐蔽自己的意图;再次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对方场上人员的分配以及扣球特点,有效组织拦网;最后教会学生根据扣球者的特点迅速调整拦网的路线和手型。

(5)战术意识(包括个人战术意识和集体战术意识)的培养

个人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临场复杂多变的比赛中,随机应变,有判断、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决定自己与同伴的配合行动和对付对手策略的思维活动。个人战术意识的高低影响着个人和集体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应引入个人意识的训练,如观看比赛录像、组织学生讨论战术等。

集体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协同配合。在教学中集体战术意识的培养要做到:第一,要有先进、明确的技战术指导思想;第二,基本技术的掌握要准确、熟练、全面;第三,阵容的配合要合理,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调动全队的积极性;第四,要发扬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6)比赛意识的培养。比赛意识是排球意识的最高层次。排球意识不仅要技、战术的训练中提高,还要善于利用比赛来培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观看不同等级的比赛录像,同时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比赛,如:分组的教学比赛;校际交流比赛等,通过实际比赛加深学生对技战术运用规律的理解,丰富比赛经验,强化排球意识,这是提高排球意识最有效的方法。

(7)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排球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不仅要及时指出学生暴露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正确的示范,明确的讲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去领悟,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场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与战术。

排球意识的培养在高校排球教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的,必须在长期的、有计划的教学训练过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多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并将排球意识的训练与技战术的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纳入技、战术训练的计划中。此外,技战术的训练要与比赛配合起来,多让学生参加比赛,让学生感受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感觉,不断积累比赛经验,逐步形成较高的排球意识。

摘要:排球意识是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等方法,从排球意识的概念、内容、形成及影响因素等入手,提出了排球意识的培养方法,为高校排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聪明,等.排球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77-78.

[2]李宁.排球意识理论研究论纲[J].武汉体育大学学报,2003,37(3):138-139.

[3]周庆柱.浅谈排球意识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2007,23(3):127-128.

[4]周祖旭,欧阳红林.排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2):91-93.

[5]杨春卉,沈钟.对排球意识的心理学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0-31.

高校排球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篇2

一、引言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中排球教育逐渐受到了高校师生的重视,如何利用排球教学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1]。目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就高校排球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二、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排球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和评价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较差。此外,高校排球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单一也是导致教学有效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关注,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高校排球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和学习兴趣。传统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氛围也较为凝重,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虚席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因此,要实现素质排球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声调的高昂,以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分兴趣和热情。其次,营造良好的可养氛围要求教师能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2.加强师生的沟通。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较少,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处于被领导的被动参与位置。这种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正确的师生观,摒弃传统的师尊生卑的观念,重新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3]。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促进学习。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排球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为教导学生基本的排球技巧,让学生进行锻炼等。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而且教学形式十分枯燥。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排球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排球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糖[4]。如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性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排球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排球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垫球动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泼水时的动作,采用联想启发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4.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传统高校排球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参加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排球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5]。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不同的排球竞赛,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而竞赛的性质则能够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使学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排球比赛中,帮助学生体会排球的学习乐趣。也就是说,转变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四、实现素质教育的注意事项

当然,要在排球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还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切实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首先,就应变能力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要能够具有加强的社会适应性,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我发展;其次,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对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语综上所述,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排球的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4-02

目前我国高校里的排球教学总体效率不高,常见的问题有: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常常翘课,导致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课程人数过多,而排球场较少,导致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较差,排球课程运动量相对较大,学生不能坚持课程;教师所教授内容过难或并不常用,导致学生们产生畏难情绪,并且不能在实际运动中良好地运用……这些问题使得排球教学有一定的改革必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排球教学: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

一、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排球技能的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而这些训练过程往往是枯燥而艰苦的。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这些内容,会减少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既不利于技能的掌握,又不利于体育运动健身强体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上加入趣味活动,是一种提高排球教学效率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因为排球本身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并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所以,课堂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但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很有限,而修课人数相对比赛人数又显得过多,所以可以对排球比赛进行改革——压缩比赛时间,增加轮替次数。例如,将比赛改为11分制,在一场比赛结束后,换另一批同学进行下一场比赛。比赛可以不需要很正式,出界球可以适当选择击回,发球不能发远距离的,同学可以走近一些发球……以此降低比赛的难度,增加比赛的趣味,并能很好地压缩比赛进行的时间。其他的趣味活动,如垫球大战、传球游戏等,皆可以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学生们在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技术,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进步中提高了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同时,团队合作有利于建立更加良好的学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效率的排球教学的实现。

二、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

在排球课上,通常只有一位老师,但有几十位学生。老师不可能一一指导每一位同学,造成有些同学缺乏指导和监督,不能很好地掌握上课所学的排球技能。分小组、分小队的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每个小组内一般都有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组内实现相互帮助,有助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也由指导几十个人变为指导几个组,减少了老师的负担,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并且,在分组的同时,可以给每个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让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进行学习。这样在组长的带动下,学员们的学习状态会更好。大家都能够以组长为中心,并且由于身份的平等性,互动性会增加,而且学习的尽头也更浓厚。

排球这一项运动的许多技能都不是一个人单独练习就可以获得提高的。比如垫球技术,在自垫的基础上,往往需要二人对垫和多人垫球,来提高对方向和力道的掌控能力。所以,分成小组或小队也是适应排球运动的本身规律的方案。而体育运动与书本学习的差别,在于体育运动需要靠不断的练习来强化技能的掌握,所以分小组或小队后,练习的强度大大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成效必将得到一定的提高,高效率的教学得以实现。如果缺乏这样的团队训练,那么即便单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没有用处的。团队分组的练习让排球教学更加具有意义而不至于与实际教学脱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实践,而分组训练在实践中又能够得以发挥,因此,高效教学自然得以体现。

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经历了学习负担繁重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不注重体育锻炼,许多人身体素质低下,尤其是体力非常薄弱。排球运动相比于桌球、乒乓球等运动,体力消耗较大,许多学生因为体力原因,不能坚持上完全程的课或在课程的后半段练习效果非常差。高校的体育教师肩负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责任,所以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素质锻炼,如长跑、跳远等,是十分必要的。

在技能练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休息3~5分钟,然后进行一次慢速跑,可以绕运动场跑3~4圈,既不会让学生们体力消耗过大不能坚持,又可以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体力水平可以得到大幅的进步,更多的同学可以在课程的后半段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有利于高校教学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每节课开始时,都应该进行热身运动。但不可进行太大的运动强度,以免体力较差的同学在热身运动阶段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素质锻炼放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是较为合理的。

四、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

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就全部规划好,确保所讲述和训练的内容难度循序渐进。比如先进行自垫的训练,再进行对垫的训练;先进行下手发球的练习,再进行上手发球的练习……之前学习的技术成为学习新技能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技术的难度,加强已有技术的巩固训练,增加练习的效果。学生也会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高效的排球教学的进行。

教师应该避免过难的技能的学习,以免使学生因多次练习不成功,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意选择较常用的技能进行教学。如传球技术比扣球技术在平日的排球运动中更加常用,所以应优先教学。常用技能的发挥与学习属于基础,学习就如堆积金字塔一样,要从底层开始做起。只有拥有良好的根基,才能进步迅速,掌握更高的技巧。常用技能的优先训练,必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排球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等。这些方案使得排球教学既充满乐趣,又能强身健体。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排球技能,更能获得健康和快乐。教学的改革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默契,改革的目的也最终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到真正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乐玉忠.浅谈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技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

[2]余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排球教学研究[J].运动,2009,(9).

[3]齐琦,金靖芝.如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科技资讯,2009,(12).

高校排球教学 篇4

一、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软式排球发源于1977年日本福井县小浜市,当时是为了促进高龄者健康而发明的一种运动。最初以气球作为比赛用球,但由于后来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气球容易破,改用海滩球,两年后发明胶球并一直沿用。当时活动也制订了一些简易的比赛规则,如六人对六人比赛,每队需在五次击球内将球击过对方场区,其比赛方法主要以家庭成员参与为基础,通常分为家庭组及年龄组两种形式,比赛双方队员各为4人,场地一般设在羽毛球场地上(13.40m×6.10m),在距离中线2m处设有短发球区,网高2m,每一局15分,采取三局两胜制。在家庭组方面成员有:男、女各一名,12岁小孩两名(可在短发球区发球),人员组成由一个家庭三代组成,或同两个家庭组成(同样组合的人不能连续参加2年)。另外年龄组方面有铜组:30-49岁男女各一名,40-49岁男女各一名。银组:40-49岁男女各一名,50-59岁男女各一名。金组:50岁以上男女各两名。

这样一种运动受到当时大部分家庭所喜爱,因此1988年山梨县举行了第一届全日本家庭软式排球赛,隔年日本排球联盟正式出版了第一本软式排球规则。这一股流行风潮当然也涌入学校,在日本教育部支持下,1922年软式排球正式引入小学体育课程,从此软式排球正式进入日本校园。这种具有运动价值且具有乐趣的全民运动应向全世界推广,所以日本在1994年10月向美国派出了软式排球代表团进行访问并推广于世界。

二、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的活动差异

软式排球比赛用球比正式排球比赛用球较软,运动时也较安全,因此可以让使用者消除害怕球的心理压力,技巧也较容易掌握。由于球体轻,击出的球飞行速度比正式排球速度慢,所以可增加来回球次数,来回球次数多便使得比赛的趣味性增强,且更具观赏性,还可提高高校女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六人制排球有前排后排限制,且需要轮转,技巧较难掌握,学生有抵触心理,且球速快,来回球少,不利于高校女生对其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两者具体的活动差异见下表:

三、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

软式排球与正式排球赛两者比赛技术基本相同,但从技术细节上看来,却有些差异。主要是因为球体性质不同所致。以下介绍软式排球五大方面的技术:

(一)发球方面

软式排球发球动作手臂要有跟随动作,与平常所采用肩上漂浮发球击球时要有停顿动作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软式排球气压小、球体软,造成球体在飞行过程中,球的表面容易因气流挤压而变形,很容易改变飞行的轨迹而产生漂浮的现象。加上球体重量轻,球在飞行时速度容易衰减,造成球容易下沉而降低过网的机会。因此建议采用低手由下往上发球,发球时手臂要有跟随上抬的动作,可以减少球飞行时下沉落网的几率。

(二)高手传球方面

高手传球在排球技术中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平常的上课中发现,在教学比赛中,高校女生使用高手传球的次数少之又少,主要是由于正式排球球体硬,初学者容易造成手指挫伤,因此在活动中时常伴有恐惧的心理而避免使用高手传球动作。而学习软式排球的初学者在学习高手传球动作时,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手指挫伤机率低。实际上软式排球的高手传球只需要将手型正确摆好,传球时力量由下而上,不需要再利用手指、手腕的缓冲就可以将球传出。因此只要稍微熟练,并注意手指及手腕的动作,即可运用在正式排球比赛中。

(三)低手传球方面

低手传球是一种防守的技巧,主要是针对接发球及接扣球的技术。正式排球发球及扣球的速度快,因此要求低手传球者要有一定准备姿势和移动的速度。相对来说软式排球在发球及扣球时,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比正式排球慢,这可让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来移动传球,但另一方面由于球体轻,球在长距离的飞行时容易造成下沉现象,所以传球时必须严格将传球的基本动作做好。例如击球时两臂须要伸直、手腕要下压,传球时利用蹬腿力量将球传出,接球时尽量保持正面对球等等。

(四)扣球方面

软式排球扣球没有正式排球速度快、力量大,是因为扣球力量大时容易造成球体迅速凹陷,主要原因是球体本身的气压小,所以扣击在球体上的速度及力量,球体本身无法迅速反弹,也就是说部分力量被化解掉,所以击出的球速度很快就衰减下来。从技巧来看软式排球与正式排球在扣球的动作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扣软式排球时,由于球体本身较软,击球过程中手掌与球接触时间较长,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扣球时手掌包住球的感觉,从而有更多深刻印象。

(五)拦网方面

软式排球的拦网技术与正式排球有较大的区别,因为球体软,所以不容易挫伤手指,这是有利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来说,软式排球对于拦网技术要求比正式排球更高。

其一,拦网时双手间距要小,因为扣过来的球容易从手间挤压而穿越。

其二,双手需要正面对准来球,否则扣球力量较大时,球体容易产生变形,球体的重心会继续向飞行方向移动,加上在拦网时不能过网,所以如果不是正面拦网,成功率很难提高。

四、软式排球简单在教学中的优势

目前国内高校排球课教学大部分依照国际排球规则来组织教学与比赛。这对于平均身高1.60m左右,各项身体素质较差,而且大部分没有排球基础的高校女生来说确实是要求过高。高校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上长期受到正式排球(硬)特性的影响,在低手传球时怕手臂瘀血、怕被打到脸,高手传球时怕手指挫伤,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对球的恐惧心理及挫折感。

针对高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比赛时,应在融合现行排球规则及软式排球特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其难度,让排球比赛更有充分的表现空间。

(一)只允许低手发球

发球与接发球是排球比赛相对抗的技术,直接影响比赛的连续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未熟悉掌握各项技术的情况下,只允许初学者采用简单易学、发球成功率高且力量小的低手发球,可有效减少因发球和接发球失误过多而造成的比赛中断,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二)固定位置

位置轮转是排球比赛的一种特征之一,参赛者必须具备全面的技术。在短时间教学和身体素质这两方面因素的限制下,高校女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各项技术,而固定位置会使她们在未全面掌握技术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技术特点固定站位,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比赛进行与发展。

(三)依能力比赛

技术能力佳者比赛可采用四人的比赛,场地16×8m,网高210㎝。因场上的人数减少,防守的区域相对增加,场上各人的职责容易区分,可充分表现个人专长并增加接触球的机会,其比赛健身效果优于六人比赛。技术能力较差者,可采用六人比赛场地18×9m,网高210㎝。由于场上的人员数多,分工模糊,比赛中常常相互争球,可使比赛更有连续性。同时场上人员的击球机会将明显不均等,这样可以让技术较差者也有参与感,培养其兴趣。

五、结论

培养全民终身运动是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之一,软式排球这一项运动符合学校体育以健康为出发点,以全员参加为目的,并培养终身运动的体育目标。因此在高校女生排球教学中引入软式排球,技术上容易学习,安全上也相对提高。在教学比赛过程中,可依据高校女生能力制订适合的比赛方式,如采用低手发球或固定位置的规则等。这样依能力实行简易规则能充分表现软式排球比赛的简易性及娱乐性,高校女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适合将它推广到社会大众。另一方面排球选手也可以借由软式排球来延续排球生涯,可说是一举多得。

摘要:文章对软式排球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 并对在高校女生排球课引入软式排球教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软式排球,高校女生,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民国排球协会.2001-2004国际排球规则, 2002.

[2]谷延辉.高校开设软式排球课的可行性;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2.

[3]孙杰, 陈玉霞.软式排球与标准排球的比较分析.中国体育科技, 第37卷增刊, 2001.

[4]杨琦.软式排球简易规则在女生课中的应用.中国体育, 2003, [6].

[5]赵芳, 吴中亮.对高校女生试行软式排球简易规则的教学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学报, 2000, 23:2.

[6]潘世俊.软式排球的运动特性和教学要点.中国学校体育, 2001, [3].

高校排球教学 篇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认知、分析、比较、理解和解释学习内容的过程就是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教育的重心在于引导式、启发式的教,但更在于学习者自主性的学。我国长期以来的排球教学与之恰好持相反观点,教学模式拘泥于早期苏联教学学习方法。人们往往认为,看一个排球练习者的技术好与坏.主要看教师的水准。这样,就把人为的因素加了进来,而把教学模式和方法置于末端.导致排球课教学侧重点错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重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也就是说重视学习的环境,重视学习的交流与协作,所以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排球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5.2明确了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则没有主动选择项目、运动时间、教学方法的权利,教师教什么技能,学生跟着学什么技能,这种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束缚了学生自由活泼的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的。既非直接来自主体,也非直接来自客体。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其他人来代替。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学习者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肯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无可替代作用的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学习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护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活动中的高级合作者。我们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如何摆正教师自身位置,清醒地认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让排球教师或教练放下权威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排球知识与技能,这首先需要向其明晰认知学习心理过程.让其了解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并非盲目、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只有当教师或教练明白了知识建构原理.才能真正从以往的至高无上的教学权威的高位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切切实实地为习学习者营造适宜的学习空间,做协助建构学生排球知识技能体系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才能从根本上完成排球课教师和学生在角色上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3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的完善 篇6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完善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一、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一)太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实施运动练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注重示范和讲解,学生需要完成很多重复性的动作,进而学会一定的技能,排球教学也是这样的。尽管实施运动练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可是在教师完成各种领做、示范、讲解的动作之后,学生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加以训练的时候,练习动作花费了整节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这一是降低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二是单调和乏味的重复性训练不具备创造性,尽管学生学会了该项技能,也难以灵活和及时地在实践中应用。为此,看上去有秩序的排球教学,实质上未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难以感受到排球运动的乐趣。

(二)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以及降低了高校排球教学的社会实效性。学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的排球教学来讲,因为在排球项目、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在进一步改革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下,各种受到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到教学中,这变成学生学习体育的首选科目,因而对排球的关注程度大大地降低,这不利于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付出全部的激情和精力,常常是敷衍式的学习,对教学知识学习不够深刻,难以实施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降低排球的社会实用价值。

(三)教学评价模式的滞后性和单一性。在传统的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因此更加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和面向以往的,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并非学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学生先天身体条件的体现,针对一些学生而言,他们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考核分数,然而,针对一部分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而言,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可是却未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对任何一种的学生而言,都难以体现推动的作用,单一性的教学评价内容仅仅是一部分课程教学目标的体现,而没有体现其它的一些目标,进而导致课程教训目标和教训评价的相分离。

二、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完善

(一)领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领会式教学模式来讲,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层面是重点,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立足于排球项目的整体特点,以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认知该项目,然后练习具体的技能,最后的时候,回归到整体的练习当中去,进而让学生对该项运动进行全面地了解;二是更加注重战术思想,以及在教学的一系列环节当中贯穿战术思想,让学生形成战术思想应用的良好习惯;三是注重练习重点的运动技能,不重视细节运动技术;四是注重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实战当中学习和领悟战术。领会式的教学常常开始于尝试性的比赛,在最后的环节上结束于总结性的比赛。总之,领会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往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出现改变,教学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学生的学习方向转化,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有针对性,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对运动技术进行选择性地学习,进而提高了对排球运动项目的认识,也提高了相应的技术能力。

(二)注重融合全民健身运动,增强排球的社会实效性。当今,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活动跟社会实践的相分离,这降低了教学的实用性,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排球毫无用处。为此,在高校排球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将全民健身运动元素积极地融入,进而可以对开展排球教学形成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的时候,感受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质涵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定期地进行高校排球比赛,要么是跟社会和其它高校联合组织排球竞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排球运动的实际意义,方便学生持续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活动进行调整,以及实现社会排球运动的发展要求,最终完全地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从而面向社会排球和高校排球相渗透的新型发展方向。

(三)丰富排球考核内容。对于理论考核,建议高校将理论考核的比重扩大,在设计试题的环节上,需要逐步地增加能力题的比重,而对于技术类的考核,在传统意义上考核传、垫、发等技术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地注重单一性动作技术间的不间断性应用,也就是所谓的串联技术考核,像是防——调——扣的模式,且积极地推动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升。而针对于技评和达标的比值,需要使技评比例高于达标比例,这两者实现6:4比较适合。对于技能型的考核,除学生运动综合能力的体现之外,还需要在裁判和开展管理竞赛等环节上考核学生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对排球的热爱是基于排球的裁判工作,在注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只要学生充满兴趣,作为教师来讲,需要积极地引导和启发,立足于学生喜爱排球的某个方面,最终让学生更加热爱排球。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排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重视个人体能素质训练的一种方式。高校排球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跟素质教育的需要相适应,注重选用多样性的教學方式,不断地创新排球教学模式,以及重视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感受到排球的巨大魅力,且借助排球教学使得学生的技能素质和综合体能得以提高,最终培养学生顽强不屈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丽,张鹤.对高校排球选修课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

[2]顾宗芳.普通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与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3]贾智丰.排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高校排球教学 篇7

1 软式排球

在2000年的时候, 我国教育部将软式排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软式排球的球体较大, 但是重量轻, 质地非常柔软, 球体在被击中飞行的过程中, 球体的飞行速度是比较慢的, 击球的动作也比较简单, 回球次数还非常多, 这样的一种新式排球的出现, 不仅有效消除了初学排球的人对硬式排球伤手指、伤手臂的恐惧心理, 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排球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上述特性的出现也促进了软式排球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开展, 在体育课程中开设软式排球课, 不仅能够极大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运动锻炼方式。

2 软式排球在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 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这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趋势, 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占据着主体作用的,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我国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排球课程教学中, 硬式排球教学由于技术、皮球质地等多方面因素, 使得学生在学习排球的时候徒增了许多烦恼, 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 我们将软式排球教学引入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排球教学理念, 而且还能够证实软式排球教学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的有效发展途径。软式排球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高校排球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不仅增加了排球教学的趣味性, 而且还有效推动了高校排球教学的改革。

3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排球技能比较

一般来说,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在排球的基本技能上都是有很强前移作用的, 不管是软式排球还是硬式排球的教学顺序是怎样的, 学习者自身在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上并不会产生那种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是如果从单一的技术动作去分析的话, 软式排球的学习更利于动作的掌握, 比如传统的垫球技术学校, 软式排球就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而在扣球以及发球的技术学习上, 硬式排球对这些技术动作的掌握会更加熟练。而对于第一次学习排球的普通大学生来说, 软式排球更加适用于基础动作的学习, 软式排球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增强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排球动作技术水平。

4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对比

4.1 软排相当于硬排初期的水平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软式排球自身所具备的特性, 即便出现了击球偏离的状况, 如果偏离的角度不是很大, 并不会影响排球的运行线路。 (2) 由于排球的比赛规则, 球在落地之后可进行二次击打, 软式排球落地反弹非常小, 方向相对稳定, 接发球的失误率也要比硬式排球低很多, 再加上软式排球的速度较慢, 所以很好地克服了硬式排球初期打不起来的尴尬局面。 (3) 软式排球的质地非常柔和, 这种球体的质地并不会伤到手指、手臂, 这时我们的学生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击球, 此时的排球运动就具备了更强的娱乐性和游戏性。总体来说, 对于学生阶段的排球教学来说, 如果不是专门去训练排球选手, 只要将排球在规定的次数内击过球网即可, 再加上软式排球自身的特性, 学生接球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增加, 排球往返于球网的次数也就会逐渐增多。

4.2 观赏性角度

从排球的观赏性角度来分析的话,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 就是硬式排球的预测结果相对都是比较准确的, 而软式排球的预测结果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也正是因为这一误差的出现, 使得软式排球比赛的看点十足, 由于球在落地之后可以再击, 使得很多软式排球比赛, 一些看似已经没有任何救回机会的球竟然能够起死回生, 这也是软式排球最明显的特点。

4.3 参与程度

我们从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参与性上来分析, 软式排球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击球没有痛感或者痛感非常轻, 也就是说软式排球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比较适合大众。而且所有执行的比赛规则中, 软式排球的规则要比硬式排球低很多, 相对来说, 软式排球并不能与现代排球进行对比, 软式排球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对排球这项体育运动乃至所有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是软式排球发展的根本目的。

4.4 教学方法及特点

软式排球的教学方法和特点是与我国新体育教学大纲相对应的, 它主要是将软式排球总的所有技术、方法都用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也就能够非常好地体现出软式排球的娱乐性。在软式排球的技术教学中, 不管体育教师是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其教学手段都是用游戏的方式, 而在之前的教学中, 游戏仅仅是在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出现的, 这也是软式排球的主要教学特点。而硬式排球则是过多针对培养专业排球选手而实行的, 硬式排球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训练技术为主, 趣味性相对要比软式排球低很多。

5 结语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排球教学理念的改变对排球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排球教学的基础上, 对排球这一项目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想象力, 将娱乐排球手段运用到排球的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对学生学习排球技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从教学的规律上来说, 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及时理清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在教学中的结合, 这样才能够使软式排球发挥更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从而促进排球教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辉波, 张旭渝.论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排球的复兴[J].安康学院学报, 2007, 19 (6) :99-101.

[2]徐连军.安徽省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12) :1692-1693.

[3]牛鹏飞, 李培文, 王晖.高校排球场地及规则的改革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 (4) :116-118.

[4]黄明熙.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2 (3) :112-113.

[5]霍行琪, 张振芳, 李秀娟, 等.河北省普通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1 (2) :277-280.

高校排球教学 篇8

1 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排球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是选择排球的人数却很少, 大多数学生都热衷于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 使得高校排球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从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的现状来看,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群众基础薄弱

虽然排球运动也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但是除了正常授课以外, 学生在选择课外活动时, 更多倾向于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 却很少有学生选择排球, 所以, 使得排球项目在高校体育活动的普及率十分有限。

1.2 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参与排球运动, 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 还应当熟练掌握排球的发球、接球技巧, 而且对技术动作的精准性要求较高, 如果不具有扎实的训练基础, 很难在排球运动中与其他队员合作, 顺利的完成比赛。所以, 很多学生对于排球较高的技术要求都存在一定的恐惧、消极的心理, 相比之下, 他们更愿意参加足球、羽毛球等技术性不强的运动。

1.3 排球训练的难度较大

传统的排球较硬, 且速度很快, 学生在击球和接球时容易对手掌和手指造成很大冲击力, 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之课堂上的训练时间有限, 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排球的技术技巧, 所以, 在课余时间也往往不愿参与排球运动, 使得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受到了冷落。

2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交叉应用

软式排球是采用柔软的橡胶为外壳, 使用海绵类泡沫作为填充物形成的排球, 其手感肉感而且富有弹性, 不会对运动员的手部造成较大冲击, 在技术应用方面与传统的硬式排球十分相近。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共同应用到排球教学中,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交叉

总体来看,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在技术方面十分相似, 但是从传球以及垫球的技术方面来看, 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 所以, 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 提高技术达标率。在传球技术方面, 应用软式排球进行传球技术训练与硬式排球在达标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学生在应用软式排球训练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软式排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传球技术。在垫球技术方面, 应用软式排球技术的训练达标率明显高于硬式排球, 而且学生在垫球的成功率方面更高, 所以, 在练习垫球技术时, 应当更多应用软式排球进行训练。

2.2 学生性别与软式排球的应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 男同学对于发球、传球等方面应用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没有明显差异, 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垫球环节, 更加倾向于应用软式排球;而女同学无论是在发球、传球还是垫球方面, 都倾向于软式排球, 这与软式排球自身的柔软特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针对男女性别差异, 合理安排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之间的协调应用, 尤其在女同学训练的过程中适当增加软式排球应用的比例, 可以提高训练效果。

2.3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季节性交叉应用

南北方气候有明显的差异, 如, 冬季的北方十分寒冷, 无法在室外进行排球训练, 所以, 在进行排球训练时也应当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在夏季气候较为炎热, 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应用硬式排球进行训练, 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顺畅、痛快, 即使使用硬式排球训练也不会对身体带来很强烈的冲击感;而在冬季, 这些学生都倾向于应用软式排球训练, 尤其是女同学在这方面的倾向更为严重, 因为寒冷的冬季硬式排球也会变得更加坚硬, 对学生的身体会产生更强烈的疼痛感。所以在高校排球教学中, 也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交叉应用。

2.4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时间的安排

软式排球质感柔软, 飞行速度慢, 适合初学者进行发球和垫球的训练, 但是如果完全使用软式排球代替硬式排球, 却是与体育精神发展相违背的,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排球技能的掌握, 所以, 在实际的排球教学中, 需要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应用阶段与课时进行合理安排,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每个学期可以有18课时的教学安排, 可以以此为依据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进行穿插进行。1~6周是学生初步接触排球的阶段, 这时可以使用软式排球开展教学, 因为软式排球独特的性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减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恐惧感, 运用软式排球培养学生的传球和垫球技术。7~12周, 对于一部分已经掌握排球技术的学生, 则可以运用硬式排球进行发球技术训练, 因为硬式排球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和技巧, 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13~18周的教学活动中, 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教学活动的实际安排, 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训练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对抗赛, 培养学生的临场经验、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 将排球运动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充分体现, 强化训练效果。

3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交叉运用的保障策略

3.1 注重排球的娱乐性与健身性

排球运动是一项充满娱乐性与竞技性的体育项目, 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可以获得全身心的放松, 所以, 在排球教学中, 应当倡导快乐体育的精神, 注重健身与娱乐的统一。在运用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进行技术与技巧训练的同时, 也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 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释放学习的压力;同时也要避免过于追求胜利的心态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排球运动重视的是参与者的合作精神培养, 让学生在参与排球运动时坚持娱乐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对抗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充满挑战的课堂环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充分发挥排球运动的作用。

3.2 重视课后评价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通过课后评价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 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喜欢采用哪种方式与教师沟通等等, 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处于十分敏感的状态, 而且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则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 要重视课后评价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 并且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调整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排球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软式排球作为一种新的排球形式, 可以弥补传统硬式排球教学中的不足, 将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进行合理的交叉运用, 可以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球技术和技巧, 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排球运动中, 在促进排球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 也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丙奎, 赵海龙, 刘勇.软硬兼施:软硬排结合教学对硬排传球效果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8) :9-10, 13.

[2]傅小芳.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较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 :130-132.

[3]石丹青, 李志.从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比较谈排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 :93-96.

[4]穆涛.对高校排球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 (2) :28-29.

[5]欧阳吉华.论领会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88-190.

[6]王玉闯.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 2011.

[7]王江浩.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8]何冰.关于高校排球训练中软硬结合的训练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9) :38-39.

高校排球教学方法探讨 篇9

关键词:高校排球,排球教学,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已经相当完善了,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教师也应当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和要求, 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排球教学质量。

1、教师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理念

在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理念, 自己先课前做好动作讲解准备工作, 熟练掌握课堂上涉及到的动作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范围, 唯有这样才能把标准的动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很多学生对排球动作要领都没能熟练掌握, 因此, 在教学中排球教师要把排球动作进行分解、示范给学生听、看, 让学生感知排球运动的特征。在讲解动作要领时, 教师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 明确教学目标, 把重点、要点讲明白。示范动作时要干净、利落, 使学生能够感知所学的动作结构和运动技巧。有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辅助排球教学, 播放相关动作分解视频,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感受排球动作的要领。

2、领会教材内容, 巩固教材内容

通常我们学习一个新动作, 常常出现虽然脑子里出现动作过程和要领, 但是因为此时大脑认知和动作还没有联系起来, 大脑皮层中的神经没有能够调节到集中状态, 使得大脑神经和条件反射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 致使心理明白动作过程但是却做不出来。很多时候还因为个体的认知能力有限, 注意力分配差, 做动作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 不能领会到动作技术的细节之处, 出现多余、错误的动作。所以, 教师在课前要自己先把动作熟悉一下, 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对不同的班级、学生群体所布置的教学内容要有所不同, 对于有排球基础的学生要可以提高教学难度, 而对于刚刚接触排球的学生群体, 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要采取重复教学法, 让学生反复地温习所教过的动作, 根据教学动作内容难度的不一, 将分解动作和完整动作相结合起来练习, 传授教学动作时要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例如练习正面上手传球, 可以让学生练习传球的准备姿势, 熟练掌握击球技巧, 组织学生抛传练习, 相互提升排球动作技巧, 重复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传球力度, 领悟动作要领。

3、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他们运用战术技巧

排球运动很讲究战术, 一个好的排球运动员不光具备排球、传球技巧, 更是具备战术转变能力, 排球战术教学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因此, 作为高校排球教师我们应当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战术技巧, 提高他们应变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消极对抗, 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战术, 也可以传授学生积极战术, 教会学生如何攻击对手,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集体战术的配合方法, 让学生明白自身同集体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集体配合的质量。此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传授学生不同的排球战术技巧, 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在课外拟定战术方案, 进而将其战术思想实践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进行赛后总结。

4、为学生提供练习排球的平台, 转变教学方式

作为排球教师, 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排球教学方式, 运用悬疑的教学方式, 向学生提问相关教学内容的问题, 进而让学生在排球练习中带着疑问去思考、去领悟, 进而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 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收集相关排球视频, 在短时间内播放出来, 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校, 应当完善硬件设施, 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毕竟排球教学注重的是实践, 因此,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练习平台, 免费开放一些场地,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训练, 提高自己的排球运动技能, 提高身体素质。

5、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排球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因此, 作为排球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排球运动技巧, 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 个体再出色, 表现得再好, 如果没有团结的集体力量做后盾, 那么个体的优势也不能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排球合作技巧, 教师可以作为教练在旁边观战, 也可以加入学生的队伍一起练习, 比赛过后教师可以先让同学发表自己对于这场球赛的心得体会, 把自己认为有待改善的地方提出来, 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 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对于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对于那些团体合作意识比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慢慢引导, 让他们跟那些团体合作意识强烈的学生一组, 提高学生整体的合作意识。排球的团体合作精神也可以发挥到学生今后的职场、社交中来, 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总之, 高校要想提高排球运动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一定不能以理论为主, 而是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结合动作分解, 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悟理论知识。其次,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练习平台, 唯有在课余不断重复练习, 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技巧,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排球信息,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高校软式排球教学与实践分析 篇10

“软排”是继六人制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之后成为排球家族的又一成员。80年代初期起源于日本。1995年传入我国,软排具有球体柔软、重量轻、球速慢等特点,锻炼时不会造成初学者的手指挫伤、手臂红肿,消除了初学者打排球的恐惧心理,降低了学习要求。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被列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它既是一项既符合竞技体育,又符合全民健身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由于“软排”运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还有利于促进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分析研究“软排”课程的教学问题,不仅对丰富与发展“软排”教学理论具有实践价值,而且亦对进一步推广“软排”运动具有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实验分组

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7级排球选修班为研究对象。任意选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外以一个班作为对照班,2班各400人。实验参照排球基础、身体素质进行测验,经假设检验,2个班的基本情况一致,不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时间为2008年9月-2009年1月。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汇总全国中高等院校“软排”选修班资料、有关“软排”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文献等。查阅了有关高校的体育教学文件,为论文设计做准备。

问卷调查法:采用口头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抽样调查。涉及有关“软排”与“硬排”授课情况下学生相应的上课兴趣、注意力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测试,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0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收回率95%。

对比实验法:采用组间比较实验对“软排”和“硬排”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软排”与“硬排”的心理对比

以上调查分析说明“软排”球体柔软,不易挫伤手指,消除了初学者的恐惧心理,大多数学生还是乐意学习和接受的。这使学生能够专心于各种排球技术动作的学习,为过渡到“硬排”技术学习打下基础从而进行各种比赛。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排球选修课的内容与方法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它直接决定教学进度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还影响到安排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调查中获悉,在各高校目前所开设的排球选修课中,“软排”教学所占的比例较低,不仅各中学间存有差异,而且对男、女学生教学要求和考核是不同的。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内容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由浅入深、则易到难,强调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和把握。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软排”教学在时数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较重视在教材的搭配上强调合理、科学和创新,重视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由于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是男女合班上课男生练习“硬排”女生练习“软排”为受多种原因制约,“软排”内容多作为辅助教材出现。虽然在女生的教学中,软排教学的内容比重要高于男生,但具体到各项技术、战术的教学,分配比例还缺乏合理性及超前性。

2.3 “软排”进入学校的好处

在自己学校进行了几年的“软排”教学实践发现,总结出以下二点“软排”进入学校里的好处:

2.3.1 对“软排”运动开展的认识

通过亲身体验参与“软排”活动后,参与者一致认为, “软排”以其质地柔软、球速慢、技术易掌握、娱乐性强、不易伤害、免充气等独特的魅力,使它一出现便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体育锻炼和健身娱乐项目。无伤害更是体现现在的体育教学大纲里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练身中。在学生中,利用“软排”做各种游戏(具有一球多用)吸引学生参与,过渡到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主动来学习各种排球击球方法,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为以后学习“硬排”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开展“软排”运动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学校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会增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这对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2.3.2 “软排”具有一球多用

在自己学校进行了“软排”教学中发现,“软排”不光在排球的教学中应用,而具有一球多用。用“软排”做游戏有时比其他器材要好。学生利用“软排”做游戏不怕“软排”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以前用“硬排”很多学生怕被球打伤,不愿意做这个游戏。自从用“软排”后,学生从以前的很多不愿意到主动要求做这种游戏等;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一般用一个障碍物放在垫子前,可学生看见障碍物心理害怕越做越差,自从教师用“软排”当障碍物后,学生在心理无负担,练习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用“软排”做球操时学生特别有兴趣,所以说“软排”具有一球多用。

2.4 高校开展“软排”活动的现状

“软排”的好处和开展的乐观前景在上文也已向大家说明。可在调查中发现“软排”开展的现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有很多学校没有让“软排”进入课堂。在调查的几个高校里,正常开展“软排”教学活动的学校占11.5%。说明“软排”运动没有真正全面进入课堂。而“软排”进入一些学校课堂后,教师在开展“软排”方面也没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软排”的特点和“健康第一”为宗旨的教学目的也没有在教学中真正的体现。通过各方面调查总结出“软排”在高校的开展现状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2.4.1 对“软排”宣传力度不够

任何一样东西想要人们知道、了解、应用这件东西,就必须加大宣传。而“软排”进入课堂也是一样的。在对各高校的随机抽样调查中,调查人数400人,仅有10%的人了解“软排”。许多学生还没有听到过“软排”的名字。说明对这个体育器材国家有关部门还要进行更大的宣传力度。

2.4.2 体育教师对“软排”的认识

体育教师在要求学时,学习排球都是以竞技体育为主,而在教学中也是以竞技体育为基础进行教学。“软排”进入课堂后,对体育教师而言,对其技术要领及教法也知之甚少。

2.4.3 “软排”比赛活动较少

经常进行体育比赛能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而“软排”比赛活动很少进行,有些地方还没有举行过。因此学校对“软排”训练不够重视,影响“软排”活动的推广。

2.4.4 “软排”质量较差

“软排”在进入学校课堂时,发现的质量有一定问题。用一段时间球皮就破了。同时,笔者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地不好也会造成“软排”的损坏率大,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学校添置“软排”的费用也相应增加。

3 结论与建议

“软排”在学校中的开展情况还不是很好,教师很少进行“软排”的教学和比赛,这对于“软排”排球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排球运动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我对于“软排”运动的开展有以下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对“软排”运动的发展并广泛宣传。

2.编制大中小学软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正式“软排”教材,合理安排“软排”主要教材时数,以适应“软排”教学的需要。

3.加大“软排”的推广力度,使“软排”尽快在学校开展起来。

4.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加大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使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更加完善。

摘要:软式排球(以下简称“软排”)的引进无疑给排球教学工作者以及没有排球基础的学习者带来兴趣和爱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探讨认为在“软排”课程的教学中,对不同对象的教学重点为侧重点,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同时提出了改进“软排”教学效果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软式排球,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体排会[R].(1999)016号文件.

[2]敕天德.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葛春林.软式排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上一篇:自动化通信下一篇:焊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