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2024-06-16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精选十篇)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篇1

首先,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红利。混合所有制经济持续推进, 能解决国有企业内在矛盾。这是一个本质上的改变, 突破了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人才管理的体制制约, 为国企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创造了条件。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 将来国有企业的资本就能实现多元化了。

其次, 国家机关部门行政审批手续的简化为政府提高廉政高效办公形象创造了条件, 也为中国市场环境的优化提供了便捷。降低社会资本在文化、职业教育、政府购买等方面的准入门槛, 释放因准入限制而压抑的增长潜力;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 释放企业和居民个体创新创业与开拓市场等方面的活力;保持政府行政行为的连续性, 释放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活力。

再次, 必须看到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所带来的深远意义。现在上海自贸区在推进, 福建自贸区也在推进, 还有亚太自贸区,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了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正在推进, 改革开放的力度在进一步加大, 企业必须抓住这次机遇。

另外, 国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对商业环境的优化,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很多企业界人士反映:现在办事比过去少行了很多贿, 少喝了很多酒。这是一个进步。反腐以及依法治国的理念会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 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动之下, 新的商业运营模式风起云涌, 互联网企业与新兴产业正在高速发展, 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革换代, 这里面都蕴含着新的商机。所以, 不要仅仅看到宏观经济指标下行, 还要看到经济结构正在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

二、新常态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 来自于经济速度的挑战。

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 由高速转入中高速。2008年之前,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在10%以上, 2008~2011年年均增长9%左右, 2012~2013年都是8%以下,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为7.4%。经济增速“下台阶”, 是新常态下经济规律自我作用的结果, 也是各种资源和环境约束所决定的, 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 只要就业、物价、收入等保持稳定, 经济增速低一点没什么关系, 也很正常。但同时也要认识到, 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十分必要。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 市场预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就会大大减少, 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间也会被大大压缩, 社会经济基础也就会动摇, 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我国大企业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但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与国际一流大企业相比, 某些问题甚至显得更为突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 在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 我国大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新常态。

(二) 来自于增长动力转化的挑战。

转向新常态, 意味着粗放式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 原有动力加速弱化, 新的动力加快形成。过去很长时间, 我国大量企业以引进技术、组装生产为主, 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 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 欧美国家的领先优势和我国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 塑造着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了, 新的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 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充分释放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统计数据看, 国内生产成本连年大幅攀升是不争的事实。现在, 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更具有低成本优势, 连发达国家也在步步紧逼。

(三) 来自于传统产业收缩的挑战。

进入产业加快升级新阶段, 是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中国企业明显占优势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与原油生产、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能源、贸易, 这些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属于产业的低级形态;而在以财产与意外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多元化金融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服务领域, 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领域, 以航天与防务、电子电气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外国企业明显占据优势。在新旧产业交替过程中, 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 多年来一直“高歌猛进”的煤炭、钢铁、水泥等部分重化工行业或出现产能过剩, 或出现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 汽车销量增速也在放缓。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亮点很多, 但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领军人才和技术支撑不足等因素制约, 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像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

三、新常态下企业应对对策

(一) 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由德国率先提出。金融危机后,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 而德国依靠制造业, 不但失业率低而且经济增长迅速, 这让德国政府意识到制造业是维持德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创新性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以及复杂工业过程管理的专业性。德国拥有强大的机器和设备制造业, 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和能力, 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颇有建树, 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国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因此, 德国能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能:工业4.0。《工业4.0》是乌尔里希·森德勒编著的书籍。它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 深入探讨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到2030年, 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 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服务。

(二) 进行产业创新。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这样提到新常态这个词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在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上, 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要继续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产业创新是一条振兴国家, 振兴企业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深化体制改革, 实施企业产权多元化经营, 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才能激发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从而求生存、求发展, 在历史的改革浪潮中才能不被淘汰, 不断进步。

(三)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马云说,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和机制的竞争体。马化腾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互联网+。其实这些就是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社会, 必定重视人才的力量, 人才是强国之本, 是兴国之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 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中国跨国公司的培育不仅是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集中体现。着力提升领导力国际视野, 培养和吸引国际化经营人才。充足的国际化人才储备是中国跨国公司培育和发展的关键, 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必须要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储备。

(四) 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马云认为, DT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体验, 就是感受。我们20世纪讲了很多服务, 不断地增加服务能力, 其实客户要的不是服务, 而是体验。体验是这个世纪很了不起的技能, 是这个世纪人的情商造就的。上世纪拼智商, 这世纪拼的是情商, 情商是让人家舒服, 让客户舒服, 让合作伙伴舒服, 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他还认为, IT时代到DT时代, 小企业变成关键。他的阿里巴巴在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小企业成长起来。因此, 企业只有进行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要谨慎分析市场环境变化, 重视风险管控。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的风险意识,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适应新的风险, 新的经济形势。

参考文献

[1]王庆.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结构调整[J].新金融, 2011.1.

[2]巴曙松, 华中炜, 杨现领.中国经济减速的性质与政策选项[J].中国市场, 2012.3.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篇2

革新煤炭物流发展理念: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本提效”的重要渠道。在煤炭行业“四期叠加”的新常态下,企业应革新传统煤炭物流发展理念,将物流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改变重营销、轻物流的思想,从煤炭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着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JIT服务,固化市场用户,将同质化煤炭产品营销转变为个性化物流服务,实现产品销售向服务销售过渡,逐步与客户建立良性稳定的供需服务关系,使煤炭销售由“红海”转向“蓝海”。提升社会物流设施利用效率: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现有社会物流设施设备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物流发展质量。①以股权多元化合作为切入点,紧抓国铁等物流设施改革契机,引入民间资本,以股权合作形式,实现实体紧密型合作,激活铁路、港口、物流园区等社会资源;②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积极与横向客户合作,以设施设备租用等业务合作模式,实现运输、仓储、加工等同业融合发展,协同推动下游市场客户开发,实现同业利益共赢;③以煤炭物流核心企业为中心,积极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将传统“以产定销”转化为“以销定产”,避免企业单打独斗,形成聚合效应,提高物流设施设备业务饱和率,实现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的多赢发展。

2.2提升集成化水平拓展多样化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升物流集成化水平:煤炭物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客户端驱动核心,提高物流集成化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①积极实施多个物流平台资源整合,将物流园区平台、物流运力平台、港口平台等物流资源进行集成化整合,打通扁平化信息通道,降低单位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②依托互联网将物流链集成作业,实现虚拟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的“线上线下”互动,提升物流业务运行“智能化”水平,将传统煤炭产品营销,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服务营销,变产品推销为体验式、互动式营销,为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准时化服务;③集合国内区域性煤炭电子交易中心,打造互联互通的全国性煤炭交易平台,实现交易中心联网作业,开展煤炭网上交易、互联网金融、异地交割等服务。同时,逐步与煤炭期货交易所对接融合,以期货指导现货,以现货支撑期货,形成期现货联动融合发展。拓展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①在新常态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终端客户服务需求,开展掺配、加工、发运、铁水联运、质检等多样化菜单式物流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②积极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煤炭仓单质押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高客户融资能力,盘活资金流,稳定客户市场。

3结语

新常态下泰安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篇3

摘 要: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为庞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石。然而,中小微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是弱势群体,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很弱,生存状况堪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本文结合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面临的突出困境与挑战,提出了几点解决新常态下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行业协会;中小微企业座谈会;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2

0 引言

国家、政府开始渐渐关注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微企业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超过60%,且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二是中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若想求得生存,就需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开源节流,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基本上也都是从中小微企业干起的。

1 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和契机

1.1 中小微企业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微企业呈现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1.1 多数进入快速成长期,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企业法人自身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为企业的创办和快速成长壮大奠定了经济基础。近几年,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度过刚创业时的不稳定时期。

1.1.2 创办形式单一,欠缺自主品牌优势

产品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领域,种类单一,难形成系列化,提供的生产和服务技术含量低,也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即使有开创了自己品牌的,受限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也不高,企业品牌效应并没有真正形成。

1.1.3 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心理落差促使职工流动频繁

家族化经营在一些民营中小微企业中已经成为新常态,企业发展在这种管理经营模式下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普遍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职工薪酬和社会保险覆盖率偏低,在人才的培养上也缺乏长远规划,使得员工很难产生稳定的工作心态。

1.2 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困境

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行业竞争、成本压力、融资、税负等困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1.2.1 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

近几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提高。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职工普遍要求企业为其缴纳保险,这些都抬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原材料、能源、运费等成本价格的过快上涨,也拉动了企业成本,使许多较低端的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殆尽。

1.2.2 房租昂贵,困扰经营发展

多数小微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无力自建厂房,靠租房经营,昂贵的租金已成为它们发展壮大的拦路虎。

1.2.3 资金匮乏,融资困难

多数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依靠自有资金起步,在创业初期是充足的。一旦进入成长期,产品产出增多,需更多资金投入,而此时如出现资金回笼不畅,企业便碰到发展瓶颈。再加上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税务缴纳等方面极其不规范,直接导致企业资质不完整,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设置贷款高门槛,进而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又让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1.2.4 媒体宣传不够,好政策难落实

从政策落实情况看,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精力主要集中在开拓市场上,没有专门的企业员工去研究和注意国家新政策动向,致使好政策不一定落到实处。再就是“知道优惠政策,却从未享受过”,究其原因是优惠政策大多附带诸多限制条款,手续繁琐,又欠灵活,致使企业望而却步。

1.3 国家政策强力助推,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伴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相关有益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政策也随之出台,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4 号、《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政[2012]94号、《泰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泰科发[2014]7号等,更多详细文件请查阅泰安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指南。

从以上政策中可以看出,每项、每款都是以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像这样在政策与资金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还将会不断涌现,因此说中小微企业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黄金时期,而如何更好的抓住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中小微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中之重。

2 新常态下泰安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又意味着相对稳定,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那么,处于经济大环境中的中小微企业该如何应对新常态?

2.1 省级收费项目缩减为中小微企业清障

2.1.1 破枷清障,优化环境

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减少3100多项,压减42.6%,另外,全省还削减400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两级削减3300多项,营造了一流营商环境。

2.1.2 减税降费,减轻负担

譬如减半征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山东省95%以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缔各种乱收费。目前,省级收费项目由87个大项缩减为24个大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6.9亿元以上。

2.1.3 重点行业升级改造贷款贴息政策

重点行业升级改造贷款贴息政策,主要支持地方石化、轮胎、新材料等6大行业升级改造项目,以及物流园区综合信息平台、仓储设施网络建设等项目。对符合条件的贷款项目,自2015年元旦起获得的实际银行贷款金额,省财政将按银行一年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70%的财政贴息,贴息期限1至3年。

2.2 提升服务,优化小微企业经营环境

2.2.1 山东省中小企业局作为小微企业的工作部门,助推经济发展

①连续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②健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考核机制。③加强对创业兴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④建设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⑤积极推动电商创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2.2.2 成立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成立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依托服务大厅、泰安中小企业网、泰山融资网,融线上线下服务于一体,精选30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设有金融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功能等部门。

2.2.3 加强中介组织建设,设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①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连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②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③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④聘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

2.2.4 建立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和信用体系评价机制

建立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和信用体系评价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2.5 制定生产性用房租赁管理政策措施

依法规范房地产租赁市场,结合泰安市实际,制定生产性用房租赁管理政策措施,将门面房、商铺的信息予以统计和整理,定期发布价格信息和需求信息,引导商业房租合理定价。

2.3 各大银行搭建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良性平台

2.3.1 建行泰安分行新增6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建行根据小微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在建行的结算情况及企业产品特点,设计不同信贷产品,如善融贷、速贷通、成长之路等。如善融贷要求结算积累信用,企业长期在建行有结算业务,银行可给企业发放不高于200万元的信用贷款;若小微企业是给核心企业提供上下游产品的行业,建行依据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级可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贷”。

2.3.2 农行泰安分行搭建平台助推小微企业成长

农行针对小微企业需求“短、小、频、急”特点,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作为主打产品,大力推广国内保理、信用证质押等国内贸易融资新产品,平抑小微贷款利率,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

2.3.3 工行泰安分行加快经营转型,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行调整经营策略,修改完善小微贷款配套措施,主要做法:①调整支行行长经营绩效小微业务分值,与评优挂钩,对完成情况较差支行,在经营绩效考核中视情况降低考核位次。②加大小微客户经理人员配备力度,按照全日制大学生不低于2名的要求,调整充实对公客户经理队伍。③加大新客户拓展力度,重点发展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融资业务,并坚持每周定期通报。④重点强化网贷通营销推动力度,发挥网贷通随借随还、自动自主支付优势。

2.4 资源整合,加强产业规划引导,规划小微企业美好前景

中小微企业普便存在“小、散、弱”特点,政府可将分散的小微企业归类,资源整合,集中管理,共同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范围,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集聚区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软、硬件,集中对它们进行包装和推介,拓展销售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把好小微企业准入关,规范园区产业、环保、能耗、投资强度。

2.5 强化创新驱动,激活企业内生驱动力

2.5.1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

在财政上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

2.5.2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技术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更新。

2.5.3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

中小微企业可与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

2.5.4 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向产业链高端转型, “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2.6 发挥新闻媒介作用,营造中小微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通过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褒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

参 考 文 献

[1] 马乃云,张安安.完善财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2] 郑曙光.论促进中小微企业成长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8-15.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篇4

一、中国旅游业的“新常态”

当前,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一个“新常态”发展时期,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这种大时代背景与旅游业发展阶段性特点的叠加, 决定了我国旅游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新现象、新趋势和新规律, 即为“旅游新常态”。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 一) 旅游需求呈现快增长、个性化、多元化并立态势。重个性、深体验、慢生活、享品质成为人们旅游的主导诉求; 观光、休闲、度假需求多元并存、交织生长, 休闲度假生活需求展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 中国旅游开始步入大众休闲时代、大众度假时代。

( 二) 新业态不断涌现、产品复合发展。自驾旅游、邮轮旅游、户外旅游、定制旅游等发展迅猛; 乡村度假、都市休闲、文化旅游等, 注重旅游的体验与互动; 传统业态模式中注入新理念的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精品酒店、民宿客栈, 满足了不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 三) 业内整合、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在旅游业内部, 从传统的经营业态中通过业内整合, 探索“酒店+ X”、“景区+X”、“乡村+ X”等新模式; 一批大型旅游企业进军海外, 非旅游企业大举渗透, 并购重组此消彼长, 形成了多品牌群雄逐鹿的格局。万达旅游、阿里去啊、复星旅游等新型跨界巨头已然并将继续催生新的运营模式。

( 四) “旅游+ 互联网”运行模式, 推动多业态旅游企业成长。大数据管理手段、互联网营销模式、个性化服务方式层出不穷, 促进了线上、线下企业深度竞合的O2O模式出现, 推动新兴旅游企业和传统旅游企业的整合, “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日益普及。此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旅游在线服务不断向移动端迁移, 移动端活跃度逐渐超越PC端。

二、新常态下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

( 一) 饭店企业的积极转型。2013 年以来, 饭店尤其是高星级饭店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然而却未能消减诸多投资者 ( 机构) 的投资热情, 中端饭店、精品饭店、度假饭店接连发力、成长迅速。应当说, 饭店业正进入理性调整的关键时期, 并在为下一轮的产业发展孕育新的动力。

1. 致力于提高饭店管理运营水平。一是注重会员建设。开元酒店集团与城市名人酒店签署会员战略联盟协议, 宣布双方酒店会员共享彼此权益。二是创建新媒体营销平台, 通过互联网改造营销手段与渠道, 借助微博、微信直接与客沟通。如开元酒店集团启动微信主题房活动, 售卖四大主题共26 间风格各异的主题客房。三是注重节能管理。开元酒店集团2014 年与美国江森自控签约, 在照明节能、暖通节能、能源审计、绿色建筑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节能服务合作。四是通过互联网改造饭店的运营管理模式, 使饭店内部管理更为扁平化。E - Learing、互联网游戏、三维虚拟技术正在应用于饭店培训, 让饭店更加关注顾客的需求, 改进自身服务品质。

2. 开启智能化时代。饭店展示手段日新月异, 借助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 进行饭店预订、支付和实景导航; 借助移动互联、二维码等技术, 扫描二维码或感知手机虚拟钥匙, 进行check in、check out、支付等; 通过智能终端, 控制窗帘、空调、沐浴, 调节灯光、声音、温湿度等各项指标。大数据应用, 让饭店轻松实现“私人订制”服务, 如通过客房智能控制技术, 记录客人使用习惯、消费偏好, 改进创新产品。

3. 加快资产重组与并购。国内饭店集团和大企业集团, 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市场布局。首旅酒店收购浙江南苑、锦江收购铂涛, 打响了国内酒店集团间的并购战; 安邦保险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锦江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复星集团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 吹响了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号角。华住酒店集团与雅高酒店集团签署长期战略同盟协议, 华住管理雅高旗下美爵、诺富特等中端品牌, 双方互持对方10% 的股份, 则成为中外酒店集团战略合作的经典案例。

4. 注重市场细分与品牌塑造。中央抑制“三公”消费以来, 少数高星级饭店出现“脱星”现象, 更有甚者不愿挂牌“五星”。与此同时, 没有“高星”困扰的精品饭店和度假型饭店, 面向中高收入人群与企业客户拓展市场, 非但未受太大影响, 反而有的饭店因此而获益。如天目湖涵田度假村, 推出新品发布、温泉度假、户外婚礼等套餐, 销售额与出租率在2014 年逆势上扬。经济型酒店是业态创新的引领者, 促进了饭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中端饭店以独特的设计感与体贴的服务, 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青睐。此外, 经济型酒店还与中端酒店品牌相互渗透, 协同发展, 如华住在经济型品牌“汉庭”基础上, 推出“全季”与“星程”两个中端酒店品牌。

( 二) 旅行社的线上线下竞合。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旅行社达到26, 650 家, 同比增长2. 29% ; 2014 年全国旅游社收入达到超过4029. 59 亿元, 同比增长增超过11. 96% 。旅行社数量和收入的稳步提升, 反映出旅游度假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促进传统旅行社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 也推动了旅游业务线上线下的融合、协同发展。

1. 传统旅行社谋求转型。随着在线旅游企业的日益壮大, 传统旅行社的主营业务逐渐被蚕食。面临这一严峻形势, 以“国中青”为首的传统旅行社, 一方面做精做细旅游市场, 力推私人订制、高端出境、邮轮、包机等新兴产品; 一方面加速互联网化应对竞争, 如中青旅倾力打造遨游网, 以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 将网站、连锁店、呼叫中心打通,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中小型旅行社则纷纷自建“朋友圈”, 通过微博、微信、移动APP加强营销, 并借助途牛、携程等OTA平台拓展线上业务。

2. 在线旅游企业强势来袭。近年来, 在线旅游企业发展迅速, 以携程为代表的传统OTA, 既面向传统旅行社提供在线服务平台, 做足B2B; 又频频收购线下旅行社, 通过开设门店向二三线城市和区域扩张, 直接面向顾客提供产品 ( B2C) 。去哪儿推出TTS在线交易系统直接销售旅游产品, 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蚂蜂窝、穷游网、在路上等旅游社区网站, 为游客提供了分享鲜活旅游经历的平台。国内互联网企业“三叉戟”, 乃至Priceline、Expedia等国外在线旅游巨头, 都已全面进入在线旅游市场。腾讯入股同程、百度投资去哪儿、Priceline牵手携程, 以及阿里去啊的横空出世, 更是给所有线下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3. 并购融资此起彼伏。近年来,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万达集团的强势来袭, 自2013 年10 月至今, 万达旅业已先后并购了12 家旅行社, 其中不乏像无锡国旅这样的全国百强旅行社, 其打造全国最强旅游企业的野心甚嚣尘上; 除了万达之外, 其他旅游地产大佬如华侨城、雅居乐等都将先后对旅行社发起并购。众信收购竹园、入股悠哉旅游网, 腾邦国际控股欣欣旅游, 意在布局在线领域, 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整合。

4. 出境旅游不断升温。2014 年, 我国出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 亿人次大关, 达1. 07 亿人次, 增长19. 49% , 市场不断扩大。传统旅行社如中青旅凭借精心打造的遨游网, 推出遨游定制与高端旅游两项业务, 针对中高端出境客户提供定制化、人性化服务。众信、凯撒等出境游批发商, 加速旅游多业态立体式融合。如凯撒与Club Med战略合作, 推出Club Med超值度假卡、北海道Club Med度假村中国区独家代理计划等多类别合作模式。在线旅游度假市场中, 出境游以其高热度、高单价等特性稳居市场第一, 占比46. 3% 。携程在出境游在线市场占有最大份额, 通过投资积极布局出境游板块, 先是推出“鸿鹄逸游”在高端出境市场打开局面, 接着投资途风网丰富北美产品线, 又收购华远国旅弥补欧洲产品短板。旅游在线企业还纷纷加大邮轮业务投入, 携程通过投资邮轮公司掌握上游资源, 同程、途牛通过包船、切舱位囤积产品。

( 三) 景区开启“智慧”时代。

1. 智慧景区建设方兴未艾。景区作为旅游行业最基本的运营单元, “互联网+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许多景区纷纷试水智慧景区建设。不少5A级景区已实现了Wi - Fi全覆盖; 越来越多的景区安装起门禁系统, 实现刷身份证或扫二维码入园; 众多景区开设了微信账号, 推出自己的APP, 基本实现了购票、导游、攻略等功能。越来越多的景区与携程、同程、驴妈妈等OTA展开合作, 加强营销宣传、品牌推广。如黄山旅游与阿里旅行战略合作签约, 双方从旅游产品研发销售、技术对接落地等切入, 依托各自资源, 构建多元化产品数据库, 实现产品的销售业务合作。

2.“一元门票”战场硝烟弥漫。2014 年, 线上旅游企业与线下景区的相互渗透不断加速, 尤其是一元门票大战不断升级, 更是推动了线上旅游企业依靠资本力量对线下资源的整合。从2014 年初起, 先是携程投入2 亿元拓展门票市场, 推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5 元门票; 紧接着, 同程、驴妈妈等企业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 更有甚者出现了门票“倒贴”的奇观; 直至同程网将优惠景区推展到8, 000 家, 并联合1000 家景区推出一元门票活动, 彻底引爆了2014 年度的门票大战。通过与OTA旅游网站的合作, 签约景区有效聚集了人气、降低了营销成本、扩大了知名度、弥补了淡旺季平衡问题; 而线上旅游企业获益更大, 不仅签约景区数急剧扩张, 还提高了网站客户的粘合度。

3. 度假景区成为资本集聚地。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4 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 景区类和休闲度假类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211. 7 亿元, 占全部旅游投资的60% , 比重最大; 从业态分布看, 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建设, 其中投资额最大的10 个项目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度假区建设项目。大集团大企业加速进军旅游业, 跨行业投资态势明显。万达集团在长白山、无锡、广州、南昌、西双版纳、成都等地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 此外, 华侨城、海昌、长隆、宋城等大型旅游集团对景区类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 度假景区已俨然成为吸引政府投资、企业圈地的主要战场。

三、旅游企业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 一) 互联网思维缺乏, 智慧化程度不高。国家旅游局曾将2014 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 2015 年更是推出了“旅游+ 互联网”行动计划, 要求3A级以上景区和3 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 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与物联网设施。然而, 纵观旅游企业, 仍有许多饭店甚至连4G网络都未能实现全覆盖, 不少景区的智能化导识系统尚未开通, 部分旅行社还没有开通微信、微博销售平台, 大多数旅游企业仅仅把智慧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 而非实际的运营理念。互联网思维的缺失, 新技术的滞后, 无不影响着旅游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 二) 行业利润低, 服务质量遭受诟病。利润偏低是目前旅游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表面上看是“八项规定”以后“三公”消费减少后出现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旅游产品供给过剩、企业竞争不断加剧所致。从高档酒店投资来看, 虽然四五星级酒店整体盈利能力持续走低, 但高端奢华酒店的兴建却依旧热火朝天; 饭店、景区通过OTA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 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些无不进一步蚕食了企业利润。然而, 在企业热衷于走高端路线的同时, 服务质量未能同步提高, 导游辱骂游客、强制消费、饭店卫生不达标等现象屡见不鲜, 质量监控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 三) 产品缺乏创新, 个性需求应对不足。面对游客消费行为的散客化, 休闲度假客人比重不断提高, 追求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的游客越来越多。面对这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大多数饭店和旅行社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2015 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全国百强旅行社中提供定制服务的只有58家, 竟比2014 年减少了35% , 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针对家庭自驾出游激增的现状, 饭店家庭房始终爆满、景区停车位时常紧张、亲子产品严重匮乏, 这些都成为不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新闻热点。缺少对业态的深入分析、针对性研究及专业化产品研发, 是这些企业应对失措的重要原因。

四、促进旅游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一) 推进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近年来旅游企业通过并购融资, 集团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但并购能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品牌价值提升, 还有待观察。如锦江收购法国卢浮宫酒店集团和柏涛酒店集团后, 如何整合不同的资源, 构建新的品牌体系,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扩大锦江酒店的品牌影响力, 就显得极为迫切。从本质上讲, 旅游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 找准定位, 差异化发展, 通过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 形成高、中、低档次产品互补的品牌体系, 进而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

( 二) 深化合作机制, 与OTA建立共赢互利合作。面对当前客源由线下迅速转向线上这一形势, 无论酒店、旅行社还是景区, 都应加强与OTA的合作, 形成稳定、良性的互利共赢机制。旅游企业要借助OTA拓展在线预订业务, 通过网络促销发展线上会员; 要加强与多家OTA的合作, 避免对某一家OTA的过度依赖; 积极拓展与不同类型在线服务平台的合作, 包括搜索类平台 ( 去哪儿) 、点评类平台 ( 驴妈妈) 、团购网站 ( 美团网) 及电商 ( 天猫) 等, 从而集聚人气、加强营销、增强互动。与此同时, 旅游企业还要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在线预订系统, 从而降低成本, 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 三) 促进“互联网+ ”融合, 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旅游企业要积极顺应国家“互联网+ ”的发展战略需要趋势, 利用已有网络预订平台, 加快开拓在线业务, 形成O2O旅游电子商务模式。面对国内游客日益“散客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加快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创新, 以“酒+ 景”等“自选套餐”的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产品选择。同时, 要充分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作用加强营销, 完善与游客的反馈、评价和互动机制, 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精细化和即时化的服务。

( 四) 加强校企合作,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旅游企业应主动寻求高校的支持,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参与高校的现代学徒制改革, 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为企业提前锁定高素质人才; 通过组建或参与职业教育集团, 与政府、行业、高校结成四方同盟, 共享职业教育资源, 实现旅游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融合; 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的支持,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 获取高校更多研发支持; 通过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提升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 为企业员工创造更多培训、再教育的机会, 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旅游新常态”的十个特征[N].华东旅游报, 2015-2-10

[2]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2014)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4

[3]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 (2014)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4

[4]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饭店产业发展报告 (2013~2014)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4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篇5

--以山东烟草非烟电子商务发展为例

2014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常态”,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作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行业,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在宏观气候的作用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就全行业而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体可控,但今年以来行业发展形势比往年复杂,局部发展困局增多,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普遍感知到了“两烟”生产经营环境的冷暖更迭,不少人感叹:“困难比预料的多”,“最初是一股寒流,现在是大面积降温”。“新常态”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态,而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理想态,在不可逆转的“新常态”面前,应保持理性认识,全面估计态势,以预立为不劳。

2015年虽即将过去,但是留给我们许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中“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四大挑战以及“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四大难题是烟草行业今后一个时期要面临的新形势。新常态下,想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唯有积极投身市场化改革,依靠结构转变、创新驱动,在新的社会经济浪潮中取得立足之地。而山东烟草在发展非烟电子商务方面的探索正是出于此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它结合了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触发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它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同时他也日益改变人们的消费、生活和工作方式。电子商务提供了全球性的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全球内的商家进行贸易和交往,它的出现也使企业能够从最初单纯的网上发布和传递信息发展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能够从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使用不成熟的电子化交易手段发展到在网上建立虚拟市场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使得贸易活动实现了全球化、电子化。同时,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可以通过内联网进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环节的开销,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电子商务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和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电子商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3万亿,增速达28.6%,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00万人,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2015年3月,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旨在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而网络购物作为“互联网+”切入口,能够带动传统零售、物流快递、交通、生产制造等其他行业升级转型。随后,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购物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任务部署。2015年5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山东泰山壹伍叁貳物联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泰山1532公司)是山东烟草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外中高档名烟、名酒、茗茶及高档保健品等商品,最初是一个以批发和零售为主的名品连锁企业,销售额连续几年破亿。然而随着近年国家廉政政策的出台,2014年以来我国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增速持续回落。许多传统零售企业减少门店,缩减规模,而网络零售则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更多新型商业模式,市场格局在业态创新中不断调整。顺应此形势,2014年下半年,中国烟草总局下发294号文件,将山东泰山1532公司作为非烟电子商务的全国试点,要求有序推进非烟电子商务物流工作,探索非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经过15年一年的探索,山东泰山1532公司基本确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2B2C相融合”的电商发展思路。对于依附于山东烟草主业这一后台的泰山1532公司来说,最大的核心优势就是烟草所独有的零售网络资源。全省数十万卷烟零售户的详细资料,良好的客情关系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信任,都给非烟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难度,增添了筹码。另外烟草主业已建成的物流配送网络、仓储设施都可以直接为非烟电子商务所利用。

就泰山1532公司本身而言,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线下也已有一定规模。在公司创立之初就确定了打造“健康生活,放心消费”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商品的经营理念,截止到15年几乎全省大部分县区都已有1532直营店,网络店、加盟店更是数量众多。在传统零售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和互联网冲击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线下资源也是泰山1532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

目前泰山1532公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要有两个模块:一是借助优市网搭建自己的在线商城,现有的网络店客户、卷烟零售户可以在商城下单进货,由各地市的1532公司进行配货到店,即B2B模式的在线商城。二是建设公司自身的官方网站,针对广大消费者直销各类商品,类似于京东、酒仙网等,即B2C模式的平台。两种模式都在搭建初期,预计明年初能够正式上线。

对于泰山1532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通过自身学习了解,有以下几点想法

1、充分发挥线下资源,促进线下转型。传统零售行业形势严峻,虽然近两年泰山1532公司销售额有所增长,但线下销售压力越来越大,后续乏力,而且传统零售成本高,竞争大,利润空间也不断缩小。线下门店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加快转型。例如现在已有部分地市公司和门店开设公共号,建立微信商城,推广进社区便民服务,不仅提升了知名度,还拓宽了销售渠道,真正做到走出店门去销售。另外,对于直营店,可以选择部分在形象、地理位置等方面有优势的店面,设立展示、体验和品鉴中心,无论零售商还是消费者可以到店感受商品实物,再通过线上下单,等待配送,既弥补了线上消费在诚信、体验方面的不足,又改善了实体店面覆盖范围小的缺点,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篇6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外贸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14年通过 “破零倍增”计划等措施的实施,进出口总值成功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10.27亿美元。那么,在新常态下湖南外贸应如何发展,本文从梳理湖南外贸的发展沿革出发,在分析总结当前呈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湖南外贸发展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湖南外贸;发展现状

一、湖南外贸发展沿革与现状

(一)湖南外贸的发展沿革

湖南外贸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

1950年-1977年,为艰苦启动缓慢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调拨出口为特征。1949年湖南解放,实际的进出口是从1950开始,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由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出口,主要出口地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当年出口948万美元。实际上,这一阶段不算真正的国际贸易。

1978年-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宏观调控下自营出口为特征。1978年,对外开放的春风吹遍三湘大地,湖南领导班子定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方针和政策,要求外贸人员要有敢为人先之精神,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求各外贸公司敢于创新,用足政策。这一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78年当年进出口总额达1.8亿美元。1979年成立湖南外贸学校,开始系统地培养湖南外贸人才。

2001年后,湖南外贸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自营出口为特征。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湖南把“开放带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对外贸易总量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历史新跨越。2003年湖南进出口总值37.36亿美元, 2007年达96.90亿美元,2010年达146.89亿美元,2014年达310.27亿美元,成功突破300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当前湖南外贸呈现的特点

1、外贸稳增长政策效果明显,进出口逐步攀升。2014年,面对严峻的进出口形势,湖南省商务厅全力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完善外贸支持政策体系,进出口呈现出明显向好的势头。全年湖南实现进出口310.27亿美元,湖南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双双快速增长,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一般贸易进出口2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2015年1-3月,全省完成进出口69.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7%;进口17.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15.6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9%。

2、贸易对象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进出口发展迅速。2014年,湖南进出口市场前5分别是香港、东盟、欧盟、美国和南非。具体来看,新兴市场中湖南对非洲出口增长138.7%,对东盟出口增长91.9%,自东盟进口大幅增长168.2%,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湖南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1季度,湖南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同时发力。主要出口市场中,湖南对美国、欧盟、东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83.1%、82.1%和216.1%。新兴市场中,对拉美、非洲出口分别增长76.5%和102.5%。

3、民企进出口发展迅速。2014年,湖南民营企业进出口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占全省进出口的56.7%,较

2013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湖南进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4、功能性平台作用不断显现。在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和郴州出口加工区继续发挥外贸功能性平台作用的基础上,衡阳综合保税区也已投入运营。2014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货物11亿美元,同比猛增5.9倍。

(三)当前湖南外贸存在的问题

1、外贸总量仍然偏低。虽然湖南外贸近年得到了快速发

展,但总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同外贸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甚至比不过经济发达省份的一个地区的贸易量(2014年湖南省与国内发达典型地区进出口总量比较见下表)。湖南2014湖南国民生产总值为27048.5亿元,在全国列第10位,在中部六省中列第3位,但2014年湖南进出口总额却列全国第19位,中部六省第5位,进出口额仅占全国和中部地区的0.6%和12.5%。湖南的外贸依存度约只有10%左右,而全国的外贸依存度为47%。

2014年湖南省与国内典型发达地区进出口总量比较表

单位:亿美元

2、外贸结构仍不合理。从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湖南主要出口商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产品单位价值不高,附加值低,主要靠量来取胜。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与全国水平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企业结构来看,目前湖南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缺乏支撑作用明显的大型外贸企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株潭依然占据全省外贸主体地位,三市进出口总值占到全省进出口的60%强。而其他11个地市不到4成。

4、外贸环境不优。一是物流成本高,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二是外贸服务行业不发达,在外贸代理、外贸中介服务等外贸综合服务方面比较滞后;三是个别部门思想还不够开放,对外贸重管理轻培育,促进外贸发展的合力还不强。

二、湖南外贸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一)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巩固“破零倍增”计划成果

当前的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2014年,湖南省商务厅适应新常态启动了“破零倍增”计划,计划规定全省所有零进出口县市区、园区均要实现破零,各市州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要达到本市州2013年底零进出口实绩备案企业数(零进出口实绩备案企业数按2013年底有效备案企业数减去2013年度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计算)的20%以上,各市州进出口额比2013年翻番的企业数量要达到本市州2013年度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的10%以上。通过“破零倍增”计划的实施,2014年湖南外贸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额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10.3亿美元,顺利湖南外贸发展“361”规划中的第一阶段目标(“361”规划为2014年进出口额达到300亿美元,2017年进出口额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进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可见,“破零倍增”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湖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采取相应措施以巩固扩大成效。

(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积极利用国内展会平台。湖南企业应积极参与“广交会”、“ “欧洽会”、“厦交会”、“高交会”、“科博会”、“东盟博览会”、中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重点经贸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境外参展。近年来,发达市场经济增速放缓,需求不振,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加快,购买力增强,这进一步增强了湖南开拓新兴市场的紧迫感,也为湖南优化出口市场布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湖南应进一步做好对全省境外参展工作的规划和指导工作,通过加强鼓励境外展会组展、支持市州统一组展、鼓励企业自行参展等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开拓东盟、南美、中东、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扩大湖南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三是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新窗口。湖南应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有关制度和政策创新,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提供的平台和窗口开拓国际市场;四是积极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湖南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湖南自主品牌企业在境外重点市场设立的销售子公司、零售店铺、产品分拨中心和售后服务体系以及多个企业联合建立的公共销售网络。

(三)对接“互联网+”战略,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跨境贸易上崭露头角,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2014年,我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网络零售额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网络零售额约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速将超过30%,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额将增长至1万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进口零售电商交易额增长将更加迅猛,消费者对跨境网购认知程度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家各种宏观利好政策的推进,将有力推动境外消费购买力回流。可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可以为湖南实施“走出去”战略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篇7

一、现状分析

1、县域经济还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

现阶段,每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很积极,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倾向,发展的重点太过于看重GDP指标,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县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项目建设与利益协调困难的制约

项目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县级层面的项目进行开工建设时,需要通过十多个部门审批,这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土地审批的手续十分复杂,审批过程十分繁琐,最快需要半年才能达到批复,最慢有可能一年也不能得到批复。在项目得到批复后,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搬迁,搬迁时间最少要耗费一个季度,在搬迁过程中,若有个别群众不愿意搬迁,就会导致工期的严重拖延,如果个别群众要强制搬迁程序才能搬迁,甚至出现暴力抗法的情况,那搬迁工作更是遥遥无期,使得有的项目拖延十多年。

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也开创了欠发达地区高速发展的中国模式。然而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低端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原有发展模式所解决不了的,而有些则是由于原有发展模式所直接或间接带来的。再继续原有的发展模式走下去,这些问题不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可能更加突出、尖锐,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面[1]。

二、新常态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改变唯GDP的发展理念

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常态,发展换挡将成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主题,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至9%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回落是必然的,再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当然,经济新常态下虽不唯GDP,不追求高速增长,但经济发展任务不能放松,而是应该按照一条全新的路径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以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为目标,弱化速度考核,真正树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相协调的理念,从而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新常态背景下,政府债务上限控制和政府转变职能带来的是政府直接拉动投资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减弱,必须要更加注重民营经济发展。相比而言,近年来,浙江、深圳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受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较小,这正是因为当地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了经济版图的大头。作为很少有大中型国有企业落户的县域来说,必须确立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各类民间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让民营经济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战场,成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坚持非禁即入,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为民营经济彻底松绑、放行。要加大正面宣传引导,提高民营企业的形象和地位。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国企平等合作,参与国企改制,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依法减少和取消各种限制条件,纠正和杜绝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收费、检查等等干扰,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环境,使民营企业在自由、宽松的氛围内加快发展。要从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等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建设完善金融担保、要素保障、就业培训体系,使更多的民营企业破茧而出。要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真正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依托市场培植经济新增长点,最大程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以此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增强经济的动力和活力[2]。

3、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新常态背景下,单纯地靠要素投入而带来的粗放式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必须深化改革,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着力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举措,围绕改进行政服务水平、增强民间投资活力、优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区域开放程度等一系列目标,对于阻碍制约发展的制度大胆改、彻底改,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符合人民期待、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上升为制度。要围绕放权、让利、搞活,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释放基层活力。积极探索整合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单元,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要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程序和时限,坚决砍掉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推广大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积极推行集中审批、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简化环节、优化流程、缩短时限,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要提高政府服务企业和纳税人的能力,提高服务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主动及时发布信息,做到信息对称,制定出台政策要接地气、要管用,及时高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4、坚持开放立县全面引进外部要素

在新常态背景下,地区产业分工细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县域发展必须突破仅仅围绕本地资源、市场和产业基础打圈圈的局限,跳出县域,在全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审视和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推进对外开放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协作,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瞄准本地区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分工定位,始终坚持以特色资源谋划项目、以良好环境吸引项目、以高效服务留住项目,努力吸引一切有益的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流向县域。积极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定点招商和专业小分队招商工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公平、透明、统一的招商激励政策,兑现招商重大贡献人员和机构的奖励政策,兑现引进企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强化现有企业的服务,树立“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的理念,打造企业家口口相传的金字招牌。

5、全面改善县域发展环境

要继续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经济更好对接、融入周边的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运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区位和交通条件。加快改善县域内重点乡镇、中心村、旅游景区、经济区的交通通达度,畅通县域内部交通。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以县城为重心的城乡水源保障和污水处理能力。加强能源保障,完善输送管网,提高以县城和经济区为重心的能源供应能力。加大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和重点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生产水平。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要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城镇经济、非农经济茁壮成长,促进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

6、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成为主导,产业结构正在迈向服务经济引领的新阶段,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上来。因此,各县域区域要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谋划新“蓝海”,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努力构建新兴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和稳定的新增税源。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应用新的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加以提升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拓展并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强化专业分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要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减轻对生态保护的压力。要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强大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视发挥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创新型县城,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3]。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规律注定了经济的发展是不对称性的、不均衡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是不对称性的、不均衡的。县域经济虽具备经济体系的特征,但县域经济不可能全面开花。各县域区域差异性明显,这就导致了县域产业发展的不对称性、不均衡性。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正确面对县域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扬长避短,不要盲目追求“全面发展”,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做到因地制宜,把县域当地的特色产业做强,壮大其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特色经济。我国近些年来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县域,都是有其自有的发展特点的,有一批有规模的优势产业。所以在经济新形态下,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中央、省、市的要求与本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顺应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

摘要:十八大指出实现四化同步,最关键是县域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水平。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具有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共同特点,发展县域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突破口,同时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常态,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姚吉祥: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5(1).

[2]朱厚伦: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难点与解困实践[J].领导科学论坛,2015(6).

新常态下永安市农业发展对策 篇8

永安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应立足资源优势、地域特色,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1,2]。

1 提高粮食产能, 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首要任务就是要稳定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一是继续抓好以“万、千、百”示范为载体的粮食高产创建工程、高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二是抓好基本农田工程建设, 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努力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 通过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耕地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三是坚持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强“五新”技术集成推广力度, 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3,4]。

2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也是破解永安市农业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对永安市来说,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突出发展“多村一品上规模”“一乡一特可观光”的品种布局, 着力打造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绿色林业、乡村观光等产业集群。加快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茶叶产业示范县建设, 加大优质区域特色果树基地建设力度, 支持发展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等一批温室大棚设施;大力推进笋竹、林下经济发展, 延伸木竹加工等传统产业, 重点打造“互联网+竹产业”, 努力建设竹产品研发加工中心、竹产品贸易中心、竹文化交流中心;重点推进规模化、工厂化现代化畜牧养殖、农产品生产项目和现代渔业示范县建设, 发展畜禽水产加工业;重点打造葡萄园、桃李园、桔橙园、蜜柚园等观光果园,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挖掘苏区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笋竹宴文化、传统古村落, 建设实景森林会客厅, 打造宜居宜业怡游有故事有文化的美丽乡村。二是大力发展具有永安特色的笋干、莴苣、黄椒、淮山、鸡爪椒、脐橙、温州蜜柑、迎庆桃、高山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开发以珍稀食用菌栽培 (红菇、鸡枞等) 、水产养殖 (棘胸蛙、史氏鲟、太阳鱼等) 、休闲观光 (霞鹤村、天斗山庄等) 、生物医药 (金线莲、铁皮石斛、药食两用百合、互叶白千层等) 为重点的新兴特色农业产业。三是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发展品牌农业, 支持“移山金线莲”“安砂有机鱼”“天宝岩绿色乌龙茶”和“盘兰红茶”等特色品牌的创建, 进一步提高富有永安特色的地方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监管,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定期不定期对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农资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严打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 净化农资市场,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二是加强农机、渔政、沼气池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及时针对存在的隐患和突出的问题, 加大整改力度, 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营造良好的农业安全生产氛围。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积极创建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 支持各类经营组织申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名牌农产品,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四是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以罗坊乡为重点, 开展“四无”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加快农药兽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监管。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 筹建申报一个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全覆盖, 力争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 立足于农村, 建立以科技示范户为纽带连接周边农户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 开展农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咨询等服务。二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 加快集农业研发与推广、体验与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 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三是继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推进莴苣品种保护、黄椒品种提纯、脆鱼养殖等永安特色品种课题研究, 着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 重点发展青水茶叶种苗繁育、燕东畜禽良种繁育等生产基地。四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工厂化农业, 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实现永安市农业发展方式质的转变。

5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 (林) 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推进示范社经营规模化、运作实体化、营销品牌化、产权明晰化、管理民主化。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入股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 完善土地流转平台服务功能, 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流转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三是大力实施“十百千”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工程, 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科技创新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为重点, 围绕笋竹、蔬菜、水果三大主导产业, 培育发展一大批以农业为主业收入、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培育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引导各类贷款担保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形成多层次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五是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 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完善现代化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发展滞后是制约永安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以笋竹、水果2个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 发挥农产品物流园的作用。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 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引领农业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佳洁、大润发、永辉、新华都等超市和福州、泉州、厦门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工、冷藏龙头企业等搞好对接, 扩大农产品销售。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林产业”。加强农业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培训, 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与合作。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推广“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 打造“红黑田园”“笋帮公栈”“竹天下”“云竹科技”等一批知名品牌。四是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 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创新建设农产品营销网络。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活动, 寻求合作, 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 提高永安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7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引领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畜禽污染整治工作, 开展规模养殖场粪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强化摸底排查, 定期开展巡查, 严防养殖场的新建和回潮。推动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二是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围绕“126”发展战略和“森林永安”建设目标, 加强对重点区位林、自然保护区等森林资源的保护,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三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广减量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探索秸秆、竹屑、笋壳等废料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途径, 推广猪—沼—果 (茶、菜、菌) 和稻鱼共生、莲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 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方式,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业。

8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 激发内生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附加值。推进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向高档食品、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方向重点发展。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合作,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从整合品牌入手发挥品牌集聚效应。努力打造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 集科研、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大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建设。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建设, 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生态健康养殖示范项目, 形成“一园 (永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园) 、两带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带、休闲观光产业带) ”的发展格局。三是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 整合永安市天斗山、霞鹤村、竹天下等特色资源, 探索以农业为主导, 以科技为支撑, 融合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第一、二、三产业的符合永安市农业实际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开发路径。

9 结语

农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应以乘风破浪的勇气, 攻坚克难的决心, 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永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优势, 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走出一条具有永安特色、符合永安实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摘要:结合永安市农业生产实际, 从提高粮食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开发现代农业综合体等方面阐述新常态下开展农业工作的关键和重点, 探索符合永安市实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发展,对策,福建永安

参考文献

[1]任玲, 张永安, 彭希洪, 等.浅析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实施办法[J].上海农业科技, 2009 (5) :6-9.

[2]郑建初, 刘华周, 周建涛, 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 2009 (1) :7-11.

[3]毛炜宇.关于滨海县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情况的调查报告[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 (4) :19-21.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篇9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从“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分析新常态经济主要特点。1此后, 一时间百家争鸣, 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提法层出不穷。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先驱的浙江省温州市而言, 如何借助国家深化改革,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利好东风, 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据温州海关统计, 截止至2015年12月, 温州市注册外贸企业数达9101家。2015年1-9月, 温州市进出口总值909.04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 (下同) 下降5.86%。其中出口792.47亿元人民币, 下降8.18%;进口116.57亿元人民币, 增长13.67%;贸易顺差675.9亿元人民币, 缩小11.13%。

以美元计价, 2015年1-9月, 温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47.82亿美元, 同比下降5.98%。其中出口128.87亿美元, 下降8.29%;进口18.95亿美元, 增长13.48%;贸易顺差109.92亿美元, 缩小11.23%。2

可见, 全国经济新常态下, 温州外贸发展态势稳中求进, 却存在增速缓慢、部分主营市场萎缩、出口订单碎片化等现象。为巩固和扩大货物贸易出口,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布局战略, 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项目组受温州市商务局委托, 深入温州三区及周边县市区经营鞋业、眼镜、服装、汽摩配等产品出口贸易的传统外贸企业进行调研, 分解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 形成对策建议, 供决策部门参考, 以培育传统外贸企业竞争新优势,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证分析

(一) 调研设计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企业能力结构的提升展开。因此, 本文从内部转型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新常态下措施、政策应用能力四个方面入手设计问卷主体部分, 参照LIKERT量表, 设置五级测量变项尺度 (1表示非常错误、5表示非常正确) , 每个项目下各设七个测量条款, 测量项目对应变量因子如表1所示:

(二) 统计分析检验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效度, 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 应先进行因子适合度检验, 以判断其适合性。

从表2可知, 问卷测量项目的KMO测度值0.821, 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735.039, Sig.值即显著值为0.000, 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问卷可靠性及各因子之于变量的归属性, 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因子, 以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 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代表测量问题在对应因子上的载荷, 载荷数值越高说明此问题越应该归入该因子之中。而通过Cronbachα系数对上述因子进行信度分析, 上述量表的α系数充分说明此量表有较高的信度, 信度分析表明所有因子符合统计要求, 问卷设计的内部一致性获得通过。

(三) 调研样本分析

样本选择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是实证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石, 为使调研数据更加全面及具备代表性, 项目组从调研区域、调研对象及调研渠道的选择等方面确保调研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主要面向浙江省内经营上述产品的外向型企业较为集中的温州、杭州、宁波、金华、义乌等地区发放问卷及走访企业;由于调研题目覆盖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诉求、思路、策略等方面内容, 填写问卷及接受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外贸企业的外贸业务负责人或企业经营者;共计发放问卷385份, 回收问卷296份, 回收率76.89%。在剔除填写不规范或留空较多的37份问卷后, 共得有效问卷259份 (包括走访37家企业所得有效数据) , 调研数据有效性达67.27%。

样本企业的基本数据分析如下:

1. 区域分布。

从表2-1的数据可以看出, 参加调研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温州四区及周边县市, 其中温州四区样本数115家, 占比44.41%, 实际调研中, 洞头区未获取有效样本数据, 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有效样本企业分布相对均匀;本次调研首选经营范围为鞋、服装及衣着配件、纺织品、眼镜及汽摩配件的企业, 两市以机电产品、低压电器等产品为优势出口产业, 因此样本数量较温州四区要少, 占比22%;在周边县市中, 文成县、泰顺县未获取有效样本数据, 苍南县、平阳县、永嘉县共获取29家企业数据, 占比11.2%, 且基本为中小微企业,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诉求;近年, 浙江省大力度出台措施推动全省外贸平稳发展, 其中又以杭州、宁波、金华、义乌等城市为外贸政策扶持、跨境电商试点城市, 因此, 项目组选取部分上述城市相关企业深入调研, 汲取转型升级成功经验或政府助力措施, 充实研究内容, 共从上述四个城市获取有效样本58份, 占比22.39%。

2. 产品类别。有效样本中, 经营鞋类出口的企业数量最多, 占比25.07%, 且大部分集中在温州地区, 这也符合温州“鞋都”美誉;而同为温州出口优势产品的服饰及配件则占比18.93%, 这部分企业近年普遍受订单碎片化影响较大, 转型升级诉求强烈;经营纺织产品的企业占比16.22%, 主要分布在温州龙湾区和瓯海区, 相较于服饰产业, 纺织品产业经营者认为外贸订单减少及销售额下滑局面尚可控制, 但仍然期待更多的助力措施;在受调研企业中, 温州地区的眼镜企业不乏转型升级先行者, 19.69%的占比样本中, 有近一半尝试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与消费体验等途径转型;经营汽摩配件外贸企业占比11.98%, 且主要集中在瑞安市, 其标杆企业在2015年上半年表现平稳, 小微型企业销售额却明显下滑, 对于政策助力需求迫切;占比8.11%的其他部分则主要涉及经营高新技术产品, 温州机电等产品的企业, 其转型升级诉求及路径同样具备参考性。

3. 首要出口市场分布。

调研数据显示, 受调查企业的首要出口市场中, 美国以18.16%的占比率, 欧盟以17.37%的占比率分获第一与第二;比较意外的是中东市场以12.36%占比率高居第三;而受卢布贬值影响, 曾在跨境平台一路高歌的对俄贸易遭遇寒冬, 仅以11.97%占比率屈居第四;香港、日本、韩国市场表现依然平稳, 占比较为接近, 分别为10.42%、8.49%、8.49%;其余如东欧、东盟、非洲、拉美等区域, 尽管其中不乏新兴市场, 但在本次调研样本数据中, 占比均未超过5%。

4. 生产加工类型。

浙江外向型经济的最初发展离不开劳动力成本优势, 尽管近年来由于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以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分流了部分低端产品的生产, 作为制造大省的浙江, 依然存在高比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受调研企业中, 近70%企业的生产加工类型依然是劳动密集型, 但25.9%的技术密集型和12%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占比率也反应了制造业将逐步转变生产加工类型、调整产业结构的风向。

5. 品牌建设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 受访企业中拥有国际品牌的屈指可数, 拥有国内品牌的占比21.6%, 且通常为业内标杆企业;高达46.7%的企业拥有的是地区品牌, 也可理解为自有品牌, 主要用于出口辨识, 但在境外销售时, 将更换销售商指定品牌;更有高达26.6%的企业, 在整个产业链中, 处于最底端的纯加工环节, 无任何品牌建设, 由此可见, 当前传统外贸企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6. 小结。

通过上述描述性分析可知, 调研样本选取经营鞋、服装、纺织产品、眼镜、汽摩配件等温州优势产品出口的外贸企业为主;出口首要市场以美国、欧盟为主;生产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占比达69.5%;纯代工企业比例高达26.6%;仅30%左右的企业认为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议价时具有优势。

三、相关结论

当前温州仍以一般贸易为主, 2015年1-9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值856.83亿元人民币, 同期占温州外贸进出口总会的94.26%;而加工贸易同期占比较小。温州企业发展特点是经营机制灵活,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等弹性的生产和运行机制, 能对国际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比较适合参与国际竞争。但温州地区不少小型生产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 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 在订单争夺中, 出现竞相压价等恶性无序竞争, 极大影响了整体产业的发展, 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根据温州海关统计数据, 结合调研结果, 总结下列温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 制造业层次不高, 产品附加值低

受调研样本中, 劳动密集型占比高达69.5%, 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温州企业一直难以摆脱的一个身份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加工或组装等下游初级环节。纺织品及轻工业初级制成品, 市场竞争激烈, 尽管温州制造业发达, 但研发能力普遍欠缺, 部分核心的技术与生产要素基本以进口为主。高端原材料极少通过本地采购, 企业执行的通常属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低环保的生产或制造环节, 如温州的汽摩配件加工企业, 基本进行初级加工与装配, 附加值低至1%, 对产业链中上游企业起不到任何带动作用。

从出口主要市场前六位排名来看, 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与地区,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 难达发达国家的质量技术标准, 极易产生贸易摩擦。

(二) 低环保值产业比重大, 中小微企业缺乏竞争力

不少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环境的保护, 将生产过程中易产生较高污染源的企业迁移至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 也是全球加工市场, 但当前我国针对生产企业的环保法规仍在不断完善, 且部分政策对外资企业设置门坎较低, 优惠缺乏底限。调研样本中, 国有或大型企业具有资源、政策以及规模优势, 以行业标杆的姿态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外资企业则拥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而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产品升级换代技术, 尤其是皮革类、汽摩配件类经营企业, 生产过程能耗大, 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平阳县水头镇, 曾作为温州制鞋主要的原料供应地, 生活用水被严重污染, 近年地区政府不遗余力地投入进行污染清理与环境保护, 成效尚不显著。低环保值企业面临高额的工业废料处理成本, 亟需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提升技术水平, 以更为精细化的产品或灵活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 产品创新能力与自主品牌建设能力薄弱

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 调研数据显示, 仅有116家受访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 占比不足50%。其中温州地区仅有76家, 且大部分机构提供外观设计创新, 而在新原料开发、新技术发明等方面的研发能力仍然有限。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资金投入, 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创新的动力。而实现企业或产品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是必经之道, 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有利于稳定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为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现阶段温州外贸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还不能适应我国技术创新形势的要求。且仍有大部分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 近年温州鞋靴类产品在打造自主核心品牌方面进展迅速;温州地区眼镜厂家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地区, 其中不乏为高端奢侈品牌代工的厂家, 个别经营者意识到自身生产水平、终端评价与企业知名度的不对等, 亦开始探索自主品牌的建设;但其他如服装、纺织中间产品、汽摩配等产业, 依然存在不少企业满足于收取加工费, 对投入发展自主品牌兴致缺缺。

(四) 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升

受调研企业普遍反应, 以往初级制成品出口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廉的人工成本, 但近年来人力成本优势正逐步下滑, 部分周边国家, 如印度、越南等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大量低端产品的出口订单。受访企业一致表示随着人工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 低价优势不再, 订单量大幅度减少, 即使利润下降严重, 部分中小微企业依然对几千美金甚至几百美金的小额订单亦趋之若鹜。且近年来我国各地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遭遇用工难、“劳工荒”等问题, 温州企业也难逃困境, 年底招工尤其困难。虽然在市政府支持、企业积极探索下, 己有12%的受访企业通过更换先进设备、机器换人等方式解决劳力欠缺、成本提升带来的难题。但生产经营综合成本的提升仍给超过80%的企业带来了严重困扰。

(五) 转型跨境电商成功率低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基本由速卖通、EBAY、亚马逊、郭煌、WISH分庭抗礼, 而近两年, 大部分企业通过速卖通平台试水跨境电商。受访企业中, 鞋、眼镜等两类生产企业中, 近50%表示己在平台运营, 但成功者寥寥无几, 不少企业在花大价钱进行网站建设与产品图片拍摄后, 流量低、订单少, 惨淡经营。根源在于部分转型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缺少电子商务运营团队, 未具备互联网营销理念, 传统外贸行为面对的是采购商, 其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模式与电子商务平台运作具有较大差别, 当企业以传统外贸思维运营店铺, 终端消费者往往不买账。

四、启示 (助力温州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外贸企业诉求, 笔者在规划温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可行性路径基础上, 提出下列助力温州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快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

温州地区近年来对于外贸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甚多, 各类平台也正为温州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出谋划策”, 但其中发挥作用显著的却屈指可数, 比如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国际设计研发中心, 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和创意服务, 在业内颇受认可。部分由代工转型经营自主品牌的眼镜企业、服装企业表示期盼专业的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产品设计、国际营销等服务。温州市商务局相关调研则指出, 部分平台在为企业提供微利或公益服务时自身亦遭遇人才短缺与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 区域政府可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培育投入, 5提升各类平台在技术研发、试验检测、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产品设计、国际营销、公共展示、公共信息、公共物流等方面对外贸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 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继深圳“一达通”免费加补贴政策导致我省部分小微企业出口外转, 2014年9月, “浙江一达通”正式运作, 为我省中小微企业出口开辟综合服务新平台。以“一达通”成功模式为参考, 温州各区、市、县也应加强对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培育, 鼓励规模企业通过对融资、通关、退税以及物流、保险等外贸资源的整合, 形成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拓展服务功能, 为区域内中小微外贸企业投入服务, 改变中小微企业对贸易便利化政策“看得到、摸不着”的现状, 切实享受优惠政策, 降低中小微企业贸易成本。创新通关监管模式, 在报关、检验检疫、退税等环节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便利。

(三) 开启通关、退税制度便利

在全省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背景下, 结合温州地区外贸企业诉求, 深化通关无纸化改革, 提供通关便利,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以减轻企业负担。在查验环节, 执行海关总署差别管理措施基础上, 对经营单位为AA类且申报单位为B类以上企业的进出口货物, 实施较低比例的随机查验。

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定退税政策的基础上, 减少退税审批层级, 缩短退税周期。针对国税为打击骗退税行为, 在温州执行的“不符点约谈、疑点拒退”的相关规定, 部分外贸企业颇有微辞, 认为此举增加了退税难度、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国家打击骗税行为的坚定立场, 指导企业进行合规真实的退税申报, 以提高退税速度。同时尝试探索宁波、义乌等关区报关单位可代理退税相关措施在温州关区的可行性, 为外贸企业退税提供便利。

(四) 借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一年来, 为义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量身订制的海关市场采购监管方式 (1039) , 以其高金额 (低于15万美元) 、简申报 (享受海关24小时全程电子通关、简化申报、智能卡口验放) 的优势吸引许多小额采购商选择义乌办理出口通关手续。本次调研中义乌受访外贸企业均表示, 不少出口订单是由温州地区企业生产, 转向义乌出口报关。因此, 可借全省提倡推广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东风, 开展全面调研, 选取温州地区内外贸结合较好的专业市场, 如鞋类、眼镜产品等, 进行市场采购模式复制试点, 以优质产品、便捷化通关服务提升本地外贸企业竞争力。

(五) 全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2015年12月7日,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跨境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 (Ali Express) 对外宣布, 全平台入驻门槛新规正式发布, 将提升平台所有行业商家入驻门槛, 全面从跨境C2C转型跨境B2C, 实行年费制度。6此举是平台为净化交易环境, 清除了盗图、销售仿品、低价竞争的卖家, 保护企业线上品牌有序竞争, 形成良性线上市场的有力措施。此次转型升级对于欲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的传统外贸企业来说, 利大于弊。政府应学习杭州、宁波、金华、舟山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成功经验, 借速卖通转型之机, 积极培育优质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或抱团共建“海外仓”。同时, 做好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服务, 鉴于市面上存在良莠不齐的各类培训, 企业难以辨识优劣。可联合速卖通官方培训机构, 对温州外贸企业进行跨境电商商业模式的专业培训, 包括平台规则、交易安全、店铺营销、客户服务、物流选择、结算方式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降低企业人才培育成本, 提升企业跨境电商模式转型的成功率。

(六) 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供应链中, 资金流是上下游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受访企业中, 超过60%的企业表示曾遭遇资金困境, 受访的小微企业则表示由于受企业规模、抵押物价值等影响, 融资难度较大。政府可协调金融机构在授信时, 适当拓宽外贸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 对小微企业简化授信审批环节, 实施让利政策。充分发挥民间金融机构, 尤其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重要任务之一的金改成果——温州民商银行的作用。

同时, 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外贸+金融”新服务模式, 鼓励外贸企业通过正规线上外贸服务平台, 解决融资、物流、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七)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调研样本中, 有几例利用境外自媒体进行自主品牌推广的成功者, 经营者均为80后, 主要推广渠道有Facebook、Google Admob、Clean Master等。这部分受访企业均表示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提升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 摆脱“贴牌”时代几无话语权的困境。因此, 可鼓励代工企业通过提升生产技术能力、打造自有品牌、构建营销网络等方式尝试OEM-ODM-OBM的转型路径。7完善出口品牌认定管理和培育政策, 重视区域品牌名片的建立与推广, 如“温州鞋品”、“温州眼镜”等, 再发挥标杆企业的品牌如“奥康”的影响力, 带动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推广。也可通过行业协会活动, 邀请成功企业进行经验分享, 引导后进企业充分应用互联网工具, 进行跨境品牌推广。

(八) 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继续深化外贸企业服务活动, 针对当前规模企业政策适应性强、优惠利用率大;小微企业政策理解能力弱、优惠利用意识薄弱的现象, 加大国家各项外贸新政的宣传与培训的力度及深度, 确保引导企业充分应用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如浙江省实行的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外贸企业, 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中,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外贸企业, 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是专业针对小微企业的利好措施。

随着温州地区港口功能的完善与提升及区域物流建设的推进, 在保税物流仓库 (B型) 建设投放的基础上, 加快综合保税区的申报, 优化海关监管制度, 延缓外贸企业资金压力, 发展加工贸易, 为温州外贸发展培育新增长点。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政策, 加强与“带路”沿线国家“温州商会”的沟通与互助。既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 又要把他们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充分利用温商网络优势, 可降低温州外贸企业与“带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解读“供给侧改革”, 结合温州制造业现状, 规范市场环境, 淘汰靠恶意竞争、低质低价取胜的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重点引导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途径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志勇.出口贸易与自主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1.02

[2]汤碧.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2.09

[3]郑宝银.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 2006.10

[4]王波.新常态下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 2015.11

[5]张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挑战和对策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 2015.05

[7]Winter S 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 2003, 24 (10)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篇10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动力机制、调控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经济新常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积极应对新常态, 把握新机遇, 应对新挑战,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企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1 企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依靠投资、低成本人力资源、引进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和规模扩张的道路。全国各地区平行发展的粗放式增长模式, 导致产能过剩、同质化无序竞争、集中度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长期性问题凸显;同时,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压力日趋加剧。经过30余年高速增长之后, 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已发生变化, 经济增长进入增速趋缓的发展阶段。

1.1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目前,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 开始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9.2%、7.8%、7.7%、7.4%, 同比涨幅连续4年放缓, 且2014年增速创下15年来的新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7.4%, 二季度增长7.5%, 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具有能源优势的山西经济在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终结的时候, 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 2014年, 山西GDP增幅仅为4.9%, 经济增速位列全国倒数位置。

1.2 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近年来, 房价、物价、环境代价、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高以及劳动力成本、地价、电价、水价不断上涨等, 使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人工成本上升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据有关数据, 未来十年壮年劳动力数量每年将下降1.2%。2012年, 1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净减少345万人;2013年, 16~59岁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减少了244万人。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减少, 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正不断丧失。尽管我国有产业配套齐全和基础设施良好的优势, 但仍然有不少国际订单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等地。同时, 税费高、用地贵、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现象日益凸显。

1.3 产能过剩日趋严峻

近年来, 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一是普遍性, 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2012年以来,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低于80%, 产能过剩从钢铁、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 2012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能已占到全球产能的60%。二是在部分行业当中, 出现绝对过剩。比如钢铁, 截至2012年底, 中国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平均利用率在75%上下, 明显低于国际85%~90%正常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t, 但需求量在7~8亿t。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在2008年至2011年下降为2%~3.5%。2012年, 行业更是进入成本经营状态, 销售利润率为0.04%;2013年为0.5%, 钢铁业进入微利经营时代。三是集中投资型产能过剩。如煤炭行业, 从建国以后的总投资量大致是1.8亿, “十一五”时期投资为1.5万亿。但自2006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 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就达3.1万亿之巨。粗略估计, 包括在建产能, 目前我国煤炭产能已远超50亿t。全国煤炭行业利润不断下降, 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接近70%, 市场不断加剧的供大于求压力正在逐步“压垮”煤炭企业。

1.4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孕育期, 以互联网、新能源、3D打印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初见端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个性化生产将会深刻影响全球的制造与服务业版图,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使得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如果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核心技术方面突破, 不断提升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能力、增强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和产业组织能力, 中国制造业将有可能再次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身后。

可见, 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多重挑战, 转型与升级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2 企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认清经济发展新常态, 理清未来发展思路, 应对微利时代, 应对市场更加开放背景下的激烈竞争, 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主动调结构、转方式, 是企业唯一的突围之路, 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转型升级的实质, 就是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 抢占生产经营的制高点, 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重塑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成本控制、服务等软实力成为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重围的关键能力。

2.1 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也是企业转型发展、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不断开发新产品, 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进一步提升品种质量优势, 用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替代附加值低的产品与服务, 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开拓新市场, 提高企业效益。这种转型升级路径是企业在原有传统行业优势的基础上, 将企业重点向“微笑曲线”的左端 (产品研发) 靠拢的转型方式, 是通过产业链延伸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模式, 利于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1]。

从企业转型的实践情况看, 这一升级路径实际包括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多种模式、多种方式的并行发展和交叉。也就是说,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 可以通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 通过工艺流程的革新, 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了工艺升级;同时, 企业可以运用新技术, 或者通过持续的学习、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 使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功能增加与附加值增加, 实现了产品升级, 两个升级路径的最终结果都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这两个过程不好绝对区分, 只不过升级的侧重点有时不同。

如, 我国家电行业中彩电业厂商紧跟外资企业步伐, 产品从传统彩电升级为技术含量稍高的纯平彩电, 然后是“朝阳产品”背投、等离子电视等, 与跨国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 获取市场份额。宝钢提出“从钢铁到材料”的三大转型战略之一, 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产品的升级。宝钢坚持先进钢铁材料的高效研发与绿色制造, 目前汽车板是宝钢最盈利的产品, 在全国占有50%的市场份额。领先一步的技术创新让宝钢等钢企保持了技术差异性, 赢得了市场竞争力。

实践证明, 技术创新永远是企业科学发展、长久立足的根本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及索尼、诺基亚的衰亡都表明, 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 没有产品的创新, 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2.2 从制造延伸到服务实现转型升级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等重要,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 大力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重视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的构建, 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业的融合发展, 以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的提升转型。这里所谓的服务是使企业的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 提升上下游企业的依赖度和信任度。企业必须掌握客户需求, 并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服务, 这意味着企业要从制造向服务转型。

在制造业中, 虽然产品的物质部件处于核心地位, 但制造业已超越单纯的产品生产活动, 而从其他活动中产生的财富在不断增加, 这些活动很多被划分为“服务”型。根据IBM商业研究院的数据, 如今在一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中, 兼有服务和制造业务的企业已达20%以上, 其中美国高达58%, 而97.8%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仍停留在纯产品生产加工阶段, 缺少服务业务 (见图1) 。在中国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不断下降, 一些低端的制造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因此, 面对快速上升的要素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整合企业、供应商和设计、服务资源, 由单一制造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

如, 美国通用电气的引擎部门, 把业务范围从纯粹开发、制造与销售变为提供确保“引擎稳定运转”的服务, 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其本身在服务战略下, 也已经转变为一家成功的服务型企业。通用电气 (不包括GE金融) 服务收入不断得到增长, 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991年的21%增加到2009年的37%, 营业利润占总营业利润的比例也从1991年的18%, 增加到2009年的48% (见图2) , 良好的服务不仅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同时也使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加稳定。

近年来, 钢铁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 宝钢等钢企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打造服务型制造业。模式再造拉伸了产业链条, 前期介入的理念, 把电子商务应用到钢铁业, 这种针对供应链的创新服务, 加速推进钢铁行业服务转型, 让钢企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反应会更加快速、敏锐,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同时也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更好的合作。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企业战略转型一方面要重视自主研发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不仅仅局限于设备维护、保修等, 更多的是提供设备升级改造、量身配置等服务, 延长价值链, 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3 依托产业集群,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产业集群、园区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园区的建设对推动中小企业升级起到关键作用。

一是集群和园区的生态系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要素供给和服务体系。产业园区作为企业的创新载体, 提供了较好的投资设厂环境, 技术开发、资本市场和高效、专业化的中介服务, 以及良好的社区服务[2]。园区内的中小企业通过人力资源、资金支持, 还有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以及共同利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工具、配套的市场服务设施等有形资源, 使得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等方面需要花费的固定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通过合作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获得了合作伙伴的隐性知识、分担了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实现了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信息, 这种合作有利于产业集群或者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是通过集群和园区内大型企业 (龙头企业) 的带动作用, 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园区的建立首先从产业层面上表现为大型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其次这种产业升级又带动了本地企业面向高科技的蜕变和发展。通过企业与产业集群内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开展协作配套, 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分工合作关系, 使得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产业协作链条传递到中小企业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使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

2.4 通过产业行业调整、进军新兴产业, 实现转型升级

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一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技术、人才和管理能力的企业由原来主要发展农业、一般性制造业, 向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进入新兴行业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有更高的“门槛”要求, 较传统行业内升级需要企业开发新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方式, 开辟新的市场渠道, 而且从研发到成本利润收回有一个时间过程, 因而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在进入新行业领域的时候, 不可盲目地按照旧的模式简单复制行动, 需要正确分析发展形势, 摒弃旧有惯性思维,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遵循行业新规则, 采取新的经营模式、经营战略, 才能成功转型, 适应新的行业竞争的需要。企业在选择这种转型升级路径时, 需考察企业已有资源、与原专长行业的联系和其他企业进入的数目三个因素, 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已有资源和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理性地进行多元化生产。

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最初以生产面粉起家, 后来产业领域横跨食品、药品、电子、生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并形成了系列产品, 伴随多元化产品的形成的同时, 强化了其自主品牌, 在多个领域形成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乃至新的市场, 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3]。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企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艰难过程,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直面这个挑战, 对企业来说谁走得快谁就能取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正如张瑞敏讲的:“只有时代的企业, 没有成功的企业”, 他提出“时代发展的非常快, 哪怕你是全世界顶级的企业, 你在一瞬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也可能会万劫不复。”没有赶上数码时代的柯达公司以及被苹果逆袭的诺基亚就是典型。事实上, 自从近几年美国以及国内一批创新模式的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崛起之后, 大大加速了企业发展的新陈代谢,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护城河一夜间反而变成了制约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桎梏。因此, 针对各种变化, 企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成功企业的共性是:优秀的管理能力、创新的技术、产品或者商业模式、加上需求爆发的行业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都在寻找转型和创新的时代背景中, 我们需要开拓新的视野、培养创新的研究方法, 及时主动转型升级,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华, 李红伟.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 10 (2) :45-60.

[2]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企业活力, 2009 (4) :10-13.

上一篇: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下一篇:夜景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