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检测

2024-08-21

标本检测(精选九篇)

标本检测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8年7—10月份, 我们收到454例送检的痰标本, 患者年龄在22~92岁, 平均年龄64岁;其中男性384例, 女性70例。

1.2 试剂

痰消化液 (pH值为7.6的1%胰酶) , 血平板、科玛嘉、麦康凯、巧克力等培养基 (华建公司) , Robobact全自动接种培养仪 (意大利) , VITEK YBC鉴定板条, ATB FUNGUS 3药敏板条 (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 。

1.3 方法

痰标本送实验室经检验合格后加入等量的1%胰酶进行消化, 待痰完全消化后转入Robobacty仪器专用培养装置中, 放入Robobact仪器的痰培养专用孵箱内 (5%二氧化碳, 35 ℃) 进行培养。阳性标本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显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作初步鉴定, 再用VITEK YBC作最终鉴定, 用ATB FUNGUS 3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痰培养阳性率

在454例痰标本中, 174例真菌培养阳性, 阳性率38.33%。

2.2 真菌感染的类型及其科室分布情况

各科室的真菌感染分布见表1, 这些患者大部分患有基础性疾病, 有长时间的使用多种抗生素的经历。真菌类型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 其检出率高达62.1% (108/174) , 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为17.2% (30/174) , 热带假丝酵母菌13.8% (24/174) , 平滑假丝酵母菌6.9% (12/174) 。

2.3 真菌药敏检测结果

分离出真菌的药敏试验显示, 大部分对药物敏感, 其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 几乎为100%, 5-氟胞嘧啶敏感率98.2%~100%, 氟康唑敏感率50%~74.1%, 依曲康唑敏感率50%~66.7%, 伏立康唑敏感率50%~66.7%。结果见表2。

注:肿瘤科阳性率与合计阳性率比较, χ2=28.6, P<0.05。

注:S为敏感, I为中敏, R为耐药。

3 讨论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人的呼吸道黏膜组织中寄生, 其致病性不强, 但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加上外来因素作用, 使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 通过呼吸使外原性的真菌或真菌孢子乘虚而入或内源性真菌大量繁殖, 造成机体真菌感染。由表1可以看出在本院肿瘤科、老干部科感染率最高达50%以上, 其次是肾内科和呼吸内科在35%以上, 这些科室的患者普遍存在着基础疾病, 抵抗力低, 营养不良, 反复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破坏机体天然的菌群保护屏障, 引起真菌感染, 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压力, 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报道[1], 因此, 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重病房的监测和患者的营养, 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在本次分析的174例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占82.8% (144/174) , 其中老干部科占92.3% (24/26) , 这可能与老年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有关。有报道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置留管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是老年患者感染真菌主要危险因素[2]。因此, 临床上应注重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护理工作, 控制真菌感染。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临床真菌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 有报道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与住院时间长、长期联用多种抗生素和糖皮质类固激素、免疫低下、营养差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3], 在本次统计中酵母样菌的检测率占阳性标本的60% (174/290) , 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 占62.1% (108/174) 。因此, 临床上应预防真菌感染,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重视各种诱发因素, 采取护理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留置导管管理, 及早发现和治疗。

真菌药敏试验表明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较高, 对氟康唑、依曲康唑、伏立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 数据显示, 真菌耐药现象也日趋严重, 因此, 微生物实验室在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分离的菌株及耐药性的监测, 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 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曾经也有相似的报道[4]。有效防治真菌感染, 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甚至可以挽救重症真菌感染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詹毅, 余兰.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调查.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4, 40 (1) :45-49.

[2]卢建平, 章台羽.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3) :344-346.

[3]张金敏.老年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0 (2) :21-22.

标本检测 篇2

在临床检测中,常常遇到溶血的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究竟是否有影响,各文献报道很不一致,本文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及其对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讨论。1 标本溶血的原因

溶血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1]。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化学因素(如恶性疟)和药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温度过高、冰冻、振荡等机械性破坏)、化学因素(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和代谢因素(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引起。

在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包括 [2] :由于病人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穿刺困难造成的溶血;由于抽血器具质量不合格如真空管负压不够或塑料试管质量较差导致的溶血;用干燥管采血为了尽快分离血清用竹签搅拌不当引起的溶血等。2 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一些研究没有发现标本溶血对HBsAg检测的影响。李穗芬 [3] 对20例HBsAg阴性和10例HBsAg阳性病人的溶血和非溶血标本包括10例OD值在临界值附近的标本进行了对照,结果非溶血和溶血标本的阴、阳性结果完全一致。20例HBsAg阴性和10例OD值在临界值附近的样本,溶血与对应非溶血标本OD值间差异没有显著性;10例HBsAg阳性样品,溶血标本OD值明显大于对应非溶血标本OD值。因此得出结论,标本溶血不影响HBsAg结果的判定,只是使HBsAg阳性标本的OD值提高。许斌等[4] 对HBˉsAg强阳性样品的非溶血与溶血(Hb浓度为241g/L)标本的A值作了对照后未发现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得出结论:溶血对HBsAg的检测没有影响(严格意义上应表述为:溶血对HBsAg强阳性标本的检测没有影响)。单桂秋等[5] 的研究也显示,HBsAg阳性样品的非溶血与溶血标本的A值间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其他的一些研究则发现,溶血对HBsAg的检测有影响。钱厚明等 [6]发现,在17例溶血标本中,初检的5例HBsAg阳性标本,经重新抽血复检后有2例仍为阳性,另3例转阴。认为是溶血导致了假阳性的出现。刘玉振等 [7] 研究发现,溶血对HBsAg的检测有影响,当红细胞浓度>25%造成的溶血可导致假阳性。龙宪和等[8] 研究发现,无论在健康人还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溶血均导致了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而采用二步法则可以保证结果判读无误。标本溶血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影响的可能机制

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红细胞破坏,胞内血红蛋白(Hb)等物质和细胞内液进入血清。溶血对ELISA的影响主要是反应孔对溶血血清中Hb的非特异性吸附和溶血时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作用。单桂秋等[5] 的实验也证明了溶 血对血清具有稀释作用。

在ELISA试验中,酶标反应板孔包被物的浓度是一个相对定值,抗原抗体反应存在最适比例和后带现象,因此,HBsAg浓度与A值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当HBsAg达到一定浓度时A值的变化进入平台期;当HBsAg浓度太高时,A值反而会降低。因此,溶血可以使HBsAg浓度很高的样品的A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带现象);当HBsAg浓度与A值呈线性关系时才会因溶血的稀释作用使A值下降;当HBsAg浓度近临界值时,可能造成假阴性。

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作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如果反应孔非特异吸附Hb而残留,则可催化底物显色,使本底A值升高甚至造成假阳性。如果洗涤质量好,则可能大大减少或排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单桂秋等[5] 的实验未体现血中Hb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龙宪和等 [8] 采用二步法操作可以排除溶血释出的Hb对HBsAg检测的影响也说明洗板质量在ELISA检测中的重要性。

标本检测 篇3

临床生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备和及时的检测报告,作为确诊及治疗疾病的依据。检测结果的准确要依赖高标准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量控制过程。当前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成为常规项目,严格控制着检验质量。但由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涉及面广,没有相应的规程和规范,而由非操作技术因素引起的检测误差又无法用质量控制来监控。下面就临床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护技人员的作用综术如下。

生化检测标本通常由临床护士负责采集,从患者准备、标本留取、采集到运送至实验室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临床生化检测以血标本居多。因此,护技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至分析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抗凝剂的准备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采集容器。如血糖测定需要氟化钠和草酸钾双抗凝管,它有抗凝和阻止糖进一步分解的作用,但是此種标本不能申请做钾、钠、镁离子测定,草酸钾还能抑制淀粉酶、丙氨酸转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氟化钠还能激活淀粉酶及抑制脲酶。

2 采血器材的选用

真空采血管技术以其使用方便、采血量准确、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等特点得到亠泛应用。但BD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有20余种,不同的抗凝真空采血管有不同的用途,不能随意客串。

3 采血量不准确

3.1 采血量过少。本室调查显示,在100份不合格生化标本中采血量过少占16%,标本量过少除所需实验不够做外,实验室反复离心容易造成标本溶血。

3.2 抗凝血标本。抗凝剂和血标本的比例至关重要,血量过高,血液易凝固;过少,血液稀释影响成分浓度,两者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输液时采血

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物质,在局部或全身其浓度有一过性的升高,为避免对检测生化项目的影响,应该有尽量避免在输液时采集标本,必要时可在输液装置的对侧采集或在输液结束后60min抽血,此时对K离子还有影响。

5 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实验室,尽快检验,减少标本的放置时间,因为细胞的代谢,光学、化学反应,微生物分解都将对生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6 标本处理

生化标本送至实验室后分析前要做的处理,包括标本分类、编号登记、离心分离血清(浆)等步骤,每一项操作应严格按规程执行,绝不能使标本张冠李戴、互相污染、溶血或丢失。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妥善保存(有的标本应低温保存,而有的标本应室温保存)。

标本检测 篇4

血液安全是输血工作的永恒主题, 保证血液的质量是血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绝大部分血站实验室都是采用全自动化酶免仪来检测血液, 基本上杜绝了血液样本的漏检、加错样本等问题, 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样本检测情况[1,2], 但目前对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其主要是依靠较成熟的ELISA检测法, 但ELISA检测法在其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现就宣威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所采集的24381份标本检测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假阳性、再复检结果报告及原因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5至2008年采集的献血者血样24381份。

1.2 试剂

ELISA初检检测试剂:HBsAg (TMB系列, 上海科华) 、抗-HCV、抗-TP和抗-HIV (均为英科新创) ;ELISA复检检测试剂:抗-HIV (荷兰生物梅里埃) 、HBsAg、抗-HCV、抗-TP (均为北京万泰) 。以上所有试剂批批检合格,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仪器

TECAN·A-5082洗板机、WESCAN·MK-2酶标仪、芬兰加样器、光明电子恒温水浴箱、TD4-Ⅱ离心机。

1.4 方法

对初检、复检不同是呈阳性反应的阳性样本用初检检测试剂和复检检测试剂同时做双试剂双孔再重复检测。如两种试剂的双孔再复检均呈阴性反应, 则报告为阴性;如只要再有1种试剂的双孔再复检均呈阳性, 则按阳性处理。

2 结果

2.1 血液样本初检、复检结果及再复检数 (率) , 见表1。

2.2 再复检血液样本的再复检情况, 见表2。

3 讨论

从表1、表2结果分析, 初检有反应性率与复检有反应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别, 初检、复检过程中出现的有反应性标本, 假阳性结果出表1血液样本初检、复检结果及再复检数 (率) 现的机率大致均等;双试剂双孔复检后有反应性的标本数明显比初检或复检过程中出现的有反应性标本数少得多, 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初检或复检的阳性率;初检、复检过程中共导致的假阳性率比较高, 工作中, 对每一例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的标本都从检验前、中、后来分析原因, 结果发现假阳性的标本酶标检测临界值 (Cut off) 都比效接近该检测项目的Cut off, 寻找其原因并作记录, 现归结分析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有: (1) ELISA试剂太敏感; (2) 检测前标本污染、溶血、脂血或样本离心处理不完全; (3) 检测中手指或加样器尖接触酶标板孔及孔内的酶复合物, 试剂或样品的交叉污染, 底物被金属离子、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污染, 潮湿或试剂滴漏造成的交叉污染, 不充分的洗板或最后吸去不彻底, 在酶标板底部有水滴或在酶标板孔内有气泡导致读数错误等。

*为初检和复检同是阳性的样本数及阳性率

*为再复检样本的阳性率

因此, 为了降低初检、复检过程中的假阳性和避免因检测而造成血液的浪费, 建议有条件的血站尽可能使用高质量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在血液检测中, 对初检、复检中有反应性不一致的标本应进行进一步的复检, 这样既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又避免了假阳性造成的血液浪费。当然目前ELISA检测方法虽然是较成熟的检测方法, 但存在病毒的变异、免疫静默、窗口期等情况[3], 仅仅依靠检测是不能保证血液的最大安全性, 为了确保血液的高质量, 还必须把握好献血前的招募,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献血者体检及血液检测质量控制[4]。

参考文献

[1]雷菊花, 邓想民, 孔庆芳.全自动酶免分析的应用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 10 (1) :65-66.

[2]黄新宝, 李新艳, 姚德耀, 等.血液检验阳性结果的复核与相关质量体系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11 (21) :867.

[3]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89-193.

标本检测 篇5

关键词:温度,时间,外送标本

目前各基层医院均存在外送标本检测误区, 认为凡本院不能检测的项目或开展此项目经济效益不良一切外送, 为了保证外送标本的检验质量, 笔者对一些常见的外送项目会同外送的单位一起进行为期一年的评估。评估结果是有些项目是能外送, 在满足标本正常处理程序标本检测几乎不受时间和温度影响, 有些项目是不能外送的, 在满足标本正常处理程序标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所在医院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此项目, 如本院实在不能开展的, 要求患者亲自到上级医院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测, 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防止误诊、漏诊, 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所以笔者所在科室连续派人到外送单位就相关的项目学习、实验及对比性研究, 分析医院具体外送项目占比, 针对性地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外送标本3413例, 其中血液标本3373例, 尿标本35例, 骨髓标本5例。检测项目多为免疫项目, 次为生化检测。肝炎系列259例 (7.6%) , 甲状腺功能474例 (13.9%) , 糖尿病系列301例 (8.8%) , 肿瘤病系列2238例 (65.6%) , 性激素105例 (3.1%) , 免疫功能36例 (1.1%) 。肝炎系列中占主导外送为戊肝抗体, HCV-RNA;糖尿病系列中以In S为主, 肿瘤系列占主导为CA系列、NSE、PSA;免疫功能以免疫球蛋白、ENA为主。

1.2 方法

1.2.1 外送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外送标本的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对委托实验室做整体质量评估, 得到质量保证的同时, 分析前标本采集保存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医院同委托方对常见外送检测项目进行存放温度和时时间对结果影响的评估。

1.2.2 方法

笔者所在检验科模仿标本外送标本检测一切条件,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项标志物, 减少各项影响因素, 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也包括试剂、生理因素、钩状效应、嗜异性抗体等均会对结果造成不同程度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影响因素[1]。只对标本的采集后处理、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标本检测的影响, 使用雅培i2000, 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 使用配套试剂测定。

2 结果

2.1 肝炎系列

肝炎系列中对戊肝抗体进行保存温度和放置时间进行综合评估。选取无脂血阳性100例, 根据S/co分为两组, A组为弱阳性50例S/co 2~3, B组为中强阳性50例S/co>3。HEV-Ig G在常温25℃和4℃, 在2 d内完成检测, 中强阳性标本结果一致, 而弱阳性标本在4℃保存5 d有1例转阴。25℃保存2 d有1例例转阴, 详见表1。

2.2 甲状腺功能检测

选取体检者30例, 空腹静脉血5 ml, 分离血清分成3份, 2℃~6℃保存按时按方法测定 (雅培i2000) 。T3、T4、TSH在2℃~6℃2个工作日完成检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第4天完成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糖尿病系列In S评估

选取门诊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30例, 抽血5 ml, 离心分离血清采用i2000 SR。In S在1 h以上测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3。

2.4 肿瘤系列 (TM) 特选取CA125、NSE、PSA进行评估

2.4.1 选取正常体检者20例, 卵巢肿瘤患者20例, 在4℃、25℃保存的标本采用i2000SR测定。CA125糖类抗原半衰期为3~7 d, 在所测时间段及温度对结果测定影响较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4。

2.4.2 选取正常体检者20例, 肺癌组20例。在4℃、25℃保存的标本采用i2000SR测定NSE。NSE半衰期为1 d, 4℃超过6 h, P<0.05;25℃超过1 h, P<0.05。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详见表5。

μU/ml

U/ml

2.4.3 选取正常体检者20例, 在4℃、25℃保存的标本采用i2000SR测定PSA。PSA半衰期为2~3 d。在4℃2 d内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25℃2 d和4℃2 d对检测结果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血清贮存温度不同对血清T-PSA、F-PSA及F-PSA%的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且F-PSA较T-PSA变化大, F-PSA相对稳定;对T-PSA检测无影响。详见表6。

2.5 性激素外送标本检测评估

选取门诊患者20例在4℃、25℃采用i2000SR测定FSH、LH、E2、P、T、PROL。性激素在4℃、25℃, 2 d内检测对结果无影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7。

μg/L

ng/ml

2.6 免疫功能的评估

选取门诊体检者30例, 采用西门子特定蛋白BNP测定当天、2 d、4 d, 4℃、25℃测定Ig G、Ig A、Ig M。Ig G、Ig M在4℃4 d内检测对结果影响较小, Ig A在2 d内4℃结果可靠, 在25℃保存2 d以上测得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8。

g/L

3 讨论

标本检测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6月选取于我院进行生化检测患者的血液资料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3~97岁,平均(65.9±12.9)岁。患者中呼吸科14例,心内科30例,内分泌10例,消化内科12例,神经内科28例,普外科26例。

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清晨空腹5 m L的静脉血,在放置20 min之后,进行离心,用3 000 r/min的离心机离心5 min然后分离血清。在采血的1 h之内,对标本的各项项目进行检测,然后记录血液的各项指标,检测完成之后放于4℃的冰箱储存。然后重复以上步骤,并且在标本放置3 h和6 h时对标本的7个指标进行检测,并且做好一定的记录。

检测指标:检测血液标本的AST、ALT、LDH、GLU、K+、BUN、Cr指标。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液标本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以1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在血液标本放置了3 h之后,检测AST、GLU结果与1 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标本放置了6 h之后,检测AST、ALT、LDH、GLU、K+结果与1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对于血液标本,有专家研究相应的生理因素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例如运动、饮食等。而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血液检测的效果[1,2,3,4]。所以为了使血液检测的误差相对地减少,可以对血液检测项目的时间做出一些规定[5,6]。要在1 h内完成GLU的检测,在2 h内完成BUN的检测,在4 h内完成AST、ALT、TP、GCL等指标的检测[7,8,9,10,11]。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血液标本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AST、ALT、LDH、GLU、K+等结果偏高,BUN等结果偏低[12,13,14,15]。

标本检测 篇7

1仪器、材料

1、TECAN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2、POCH-80i血球计数仪

3、珠海丽珠HBsAg检测试剂盒

2标本从健康献血者中选出50例HBsAg阴性血液标本

3方法

1、把每份血液分离出血清0.8ml,血球0.2ml。

2、将每份血清分成4份,每份0.2ml,一份为空白,其余三份加血红蛋白。

3、将0.2ml血球加蒸馏水,使其溶血,Hb校正浓度为80g/L,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最终浓度为:20g/L、10g/L、5g/L。

4、对所有标本(共200份)进行ELISA法检测HBsAg。

2、结果

3讨论

ELISA法是将标本加入反应孔中孵育,再将酶标抗体加入反应孔,反应孔对Hb的非特异性吸附是一种常见的干扰因素[1,2]。在平时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溶血标本的Hb浓度在5-20g/L之间,当溶血达到20g/L时,100%的血液HBsAg检测为假阳性;当溶血在5g/L时,假阳性为4%,P>0.05,无统计意义,溶血程度基本上与OD值呈正比,假阳性值多在cutoff值附近,因此,我们应避免用溶血标本进行检测。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各医院检验的常规项目,也是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观测溶血血清,乳糜血清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清溶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血细胞的成分释放到血浆、血清中,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复杂。红细胞内的某些成分与血浆或血清浓度差别很大[3]。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溶血会使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液进入血清中,反应孔对血红蛋白有非特异必吸附作用。细胞内液进入血清会造成对血清的稀释,对结果的检测有影响[4]。轻度溶血也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乳糜血是血清中乳糜颗粒增多,使血清粘稠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就会减慢,大大减少了抗原、抗体结合的机率。乳糜血由于血细胞没有破裂,细胞内成分没有进入血清。乳糜血清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检验结果影响不明显。

分析标本溶血产生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有:大批量体检过程中抽血速度过快;血液注入试管过快,甚至不沿试管壁注入。所以在工作中,护士抽血,检验人员在血清处理时都要注意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溶血的标本不能再使用。

摘要:标本质量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大批量标本进行HBsAg的筛查发现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弱阳性结果更为明显。ELISA法检测HBsAg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标记的酶结合物的试剂检测HBsAg时,溶血标本可导致假阳性结果,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通过试验来观察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的影响。溶血血清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结果,乳糜血清的结果改变不大。方法:用50例健康人(HBsAg阴性)的血液标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再进行检测,通过对结果的观察来分析溶血对ELISA法检测HBsAg的干扰程度。结果:当溶血程度≥10g/L时,50%以上的标本OD值均大于cutoff。结论:当溶血程度≥10g/L时,对ELISA检测HBsAg有影响,可造成标本假阳性。

关键词:ELISA,溶血标本,cutoff,乳糜血

参考文献

[1]苏庆军,何国平,陈建国.溶血及乳糜血液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08,(11)

[2]徐学新,韩海心,余东.乳糜血样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8,(23)

[3]邓晓琴,杨茂,周翼.脂血标本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1,(09):

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溶血标本,肝功能检测,准确性

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临床诊断、评估和治疗时,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临床对肝功能进行检测时, 一般都是利用生化检验仪来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但是有临床研究发现, 在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 会直接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本研究分别对50 例非溶血标本和50 例溶血标本进行肝功能检测, 探讨了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12 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100 例。排除病毒性肝炎患者、正在使用或者曾经使用过可能影响肝功能药物的患者。将全部体检者分成非溶血标本组和溶血标本组各50 例, 非溶血标本组中男29 例, 女21 例, 年龄22~63 岁, 平均 (41.6±2.4) 岁;溶血标本组中男27 例, 女23 例, 年龄21~64 岁, 平均 (40.7±4.1 岁) , 两组体检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抽取全部体检者4 ml空腹静脉血, 并将空腹静脉血分别注入到已经准备好的干燥试管中, 之后进行详细的标记。在抽取5 min后就需要对未溶血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分离, 检查血液标本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溶血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需要在-40 ℃的环境下冷冻保存半小时, 然后取出, 在血液标本融化后需要等待5 min, 然后才能离心分离血清, 之后检测血液标本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本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检测的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 (ALP) 、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 、直接胆红素 (DBIL)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液标本组ALP、GGT、DBIL、TBIL浓度显著低于非溶血标本组 (P<0.05) ;溶血标本组的TP、ALB、AST、ALT浓度显著高于非溶血标本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标本采集时, 针尖对血管进行来回穿刺, 导致血肿;压脉带比较紧;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合理, 导致血液中进入空气;保存血液标本不合理;血液标本的保存试管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溶血的风险增加[3]。

标本溶血会增加检测浓度, 而且也会对肝功能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4], 主要是血浆分析物的浓度和血细胞浓度增加。相关临床研究称, 在各种分析方法中, 血红蛋白对肝功能检测指标的影响比较明显[5], 通过终点比色法分析, 标本溶血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是最大的, 标本溶血会增加检测浓度, 而且也会对肝功能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6]。比如红细胞内外的ALT和AST水平就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同, 溶血比较轻也会明显影响检测结果, 在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后, 会明显增加ALP水平, 主要是红细胞谷草转氨酶水平很低, 在出现溶血情况比较严重时, 就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 而且会降低血清脂肪酶的活性, 而红细胞中的乳酸脱氢酶含量很高, 红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浓度也比血浆中的浓度高很多, 而且血红蛋白会对偶氮胆红素造成破坏, 因此当标本出现溶血时将会降低胆红素水平[7]。本研究中, 溶液标本组的碱性磷酸酶 (ALP) 、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 、直接胆红素 (DBIL)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浓度显著低于非溶血标本组 (P<0.05) ;溶血标本组的总蛋白 (TP) 、清蛋白 (ALB)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浓度显著高于非溶血标本组 (P<0.05) 。结果与相关临床报道相符, 表明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时, 会对肝功能的检测准确性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检验科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对溶血进行控制, 在遇到原因不清楚, 但是却反复出现溶血的标本时, 临床中应该对出现溶血的原因进行积极探索, 这样才能让检测结果的误差降低, 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当标本发生溶血时, 应该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如果标本溶血较轻, 则可以对结果进行校正, 从而让检测结果能保证准确[8]。

总之, 血液标本溶血后会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检测肝功能时, 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防止血液标本发生溶血, 这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吴自强.溶血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内科, 2015, 10 (1) :63-64.

[2]高耀云.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14, 27 (11) :32-33.

[3]李素芳.溶血样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4, 23 (21) :76.

[4]张晟.80份溶血标本对肝功能生化检测的影响及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626.

[5]伊拉木江·沙吾尔.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19 (21) :24-25.

[6]王红.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与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765-766.

[7]穆昀.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6) :821-822.

标本检测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12 月期间在我院行生化项目检测患者100 例, 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22 岁~39 岁, 平均年龄 (28.0±2.2) 岁。共收集5 种不同的血液样本, 分别为血清标本 (A组) 、肝素锂血浆标本 (B组) 、枸橼酸钠血浆标本 (C组)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浆标本 (D组) 、羟甲基糠醛血浆标本 (E组) 。

1.2 方法 本次所使用的仪器为AU- 64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由日本TOSHIBA公司生产, 并使用其配套试剂。本次使用的真空采血管与抗凝剂均由上海科华公司制造。所纳入调查的100 例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 L, 所采集的血液分别封存于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肝素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枸橼酸钠的真空采血管;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真空采血管与添加羟甲基糠醛的真空采血管中。样本采集结束后, 对所添加抗凝剂的采血管进行上下晃动使标本混匀, 后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速度为4 000 转/min, 离心时间为3 min。离心后将上层血清取出, 待用。对于未加入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 置于37 ℃的恒温水中, 20 min后同样离心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 3 min将血清分离出, 待用。

每份血液样本均置于AU- 64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生化项目检测, 本次检测项目共分为15 项, 分别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尿酸 (UA) 、血清尿素 (Urea) 、血清肌酐 (Cr) 、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碱性磷酸酶 (ALP) 、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蛋白 (TP) 、血清白蛋白 (ALB) 、总胆红素 (TBi L) 、直接胆红素 (DBi L) 。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检测结果可知, 与A组标本相比, B组碱性磷酸酶、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与其存在统计学差异。C、D、E 3 组之间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生化项目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检验方式, 其是指通过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体的某项指标进行检查, 如肝功能检测、血脂检测、血糖检测、肾功能检测等[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化项目检测技术更加成熟, 并进入全自动化时代, 也使得生化项目检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4]。生化项目检测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等特点, 临床价值显著。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不同的血液样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原因进行总结, 认为其主要是因为抗凝剂的不同而干扰了检测结果, 如枸橼酸盐可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相结合, 进而形成螯合物使得钙离子的凝血作用受到干扰, 阻止血液凝固等[5]。

综上所述, 不同血液标本之间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临床上需先对血液标本进行分型后再行检测, 以减少检验误差。

参考文献

[1]万莉, 宋娟, 张庆莲.不同血液样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8) :947-948.

[2]吴斌, 李一松, 贺勇, 等.25项临床生物化学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J].临床检验杂志, 2012, 30 (5) :378-379.

[3]杨晓玲.不同血液样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 (13) :583-585.

[4]谭华, 黄惠媚.肝素抗凝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 18 (1) :117-121.

上一篇:比较短语下一篇:重量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