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风险意识

2024-08-04

增强风险意识(精选十篇)

增强风险意识 篇1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特别重要的决定, 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 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 抓住机遇、战胜挑战, 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 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是党的宝贵经验, 也是深刻的体会。要保证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必须有一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中共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带领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治国理政新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治国理政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 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实践充分证明,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是众望所归, 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一致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增强账户管理的风险意识 篇2

一、我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状况

1、账户管理趋向规范化。伴随着人民银行逐步加强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的监管力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各行加强了对账户的管理,不断完善开户手续及已开户资料的齐全性,使账户的开立、使用、变更和撤销等操作环节趋向于规范化。

2、完善了账户操作流程。对于以前开户长期不发生业务、户名与人行开户名称不一致且又联系不上客户及重要要素缺失的账户转入久悬未取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纳入人行账户管理系统备案;对于未经核准的核准类银行结算账户和未及时在账户管理系统备案的备案类账户,积极补录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备案等手续;以单位名称后加内设机构名称或资金性质作为账户名称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和以单位名称后加项目部名称作为账户名称的临时存款账户,按照规定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账户管理系统,上报人行批准后换发新版许可证。

3、进一步清理解决以前账户资料的不完善和相关手续补录备齐。随着业务的发展,验资户、临时户和一般存款账户等的频繁开立、变更和撤销;临时账户到期后账户管理系统无任何提示,给账户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虽然每年都对长期不动户及零余额账户进行一次清理,不定期对临时存款账户超期未销户或办理展期情况进行清查,但人工核对的滞后性和易疏漏的特点很有可能使管理不规范的账户监测不到。随着内控管理系统二期的投产使用,这个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风险成因

1、制度风险意识不强,引发问题屡查屡范。实际工作中新业务的发展和旧制度交替过程中存在着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深入,个别员工在执行制度上存在一种模糊认识,对新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深入、不细致。有些员工未养成从执行制度的小事做起、从制度的落实入手,以习惯代替制度现象依然存在。对开户受理、经办、审核的三分离执行不到位,账户管理习惯依托由开户受理人员一人管理,导致经办、审核等情况流于形式,从而引发小问题的长期堆积,如对开户单位未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和《支付密码协议书》上漏签印章、单位证件超有效期、临时户到期未办理销户或展期等情况,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员工重视,导致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彻底,纠改不到位,同类同质问题履查履范。

2、开户单位不配合,给账户规范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零余额账户、余额较小账户和个别账户户名与印鉴卡片不一致的等情况,电话无法联系或即使联系到客户不配合办理销户;个别账户户名与人行系统不相符却又无法联系到客户的情况只能将其账户转入久悬未取账户管理。

3、开户重点环节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资本市场异常活跃,银行未尽到“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办理的业务”之责任,开立结算账户和变更结算账户未实地核实和“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上漏客户确认签字等情况会潜藏着风险隐患。

4、账户的操作与管理缺乏制度执行上的连续性。银行临柜经办员缺乏对开销户和变更等整体性的了解,对一些关键性的环节控制不到位,加之个别员工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的差距,许多法规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通过余额表核对印鉴卡片信息、人行批准开户名称和ABIS开户信息名称存在户名不一致现象。同时也存在前台经办人员、主管及授权人员对重新开户户名信息变更调整把关核实不全面、权责不明现象,账户的操作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的结合,制约着账户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新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把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利用每周定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传达上级行文件精神,及时向一线柜员通报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做好岗位的补充轮岗与调整工作,将责任心强、柜面业务精的青年员工充实到业务操作的重要岗位,不断增强工作的创新活力和业务发展潜能。定期组织岗位业务考试综合考核,鼓励和提倡岗位自学成才,立足于培养业务精通的复合性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2、规范账户操作与管理业务流程,完善开户手续。强化内部操作风险,提高对公开销户操作管理水平,抓好各项制度的操作环节,重点加强对账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强化对柜面新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力度,对新开账户的资料完整性、合规性、真实性从严把握、从严审核,把好开户关,从源头上堵塞业务操作和制度执行上的风险漏洞。

3、防范账户管理风险,内防外控堵牢风险关口,确保银行客户资金安全。认真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办理的业务”的责任,堵塞账户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隐患,各尽其责层层配合把好关口、抓好制度的落实,努力减少账户风险的发生。

浅谈如何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 篇3

关键词:企业;职工;风险意识;增强

四○四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原子能联合企业,为我国“两弹一艇”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创造了曾经的多个辉煌,作为典型的国有核军工企业,四○四长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庇护下,有计划稳步地向前发展着,也享受着这种平衡带来的踏实,试想,如果企业的员工一直都沉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儿风险意识,那么,这个企业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最终会因为失去竞争力而惨遭淘汰。可见,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已成为当前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那么,什么是风险意识呢?

一、风险意识的含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其对个人如此,对家庭如此,对企业或其他组织也是如此。这里讲的“不测”,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指不确定性,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蕴含着种种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这句古话其实就是人们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生经历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感悟或认识,或者说是在历史长河中自发形成的一种风险意识。

那么,在一个企业中,什么是企业的风险意识呢?风险是指对个人、单位容易造成直接的、致命的威胁和毁伤的思想、行为、事件,是危险发生前的一种征兆信号,是危险的预警。所谓企业的风险意识是指企业对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警醒和觉悟,它来自企业对经营环境的真实认知,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无法预测的影响,由于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企业的风险类型也很多,需要企业认真分析,建立回避风险、利用风险的机制,积极面对,加以克服。而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每个员工都应该时刻居安思危忧企业之忧,严格落实企业各项决策和部署,把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和“军中无戏言”的执行力化为自觉行动。

二、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风险意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就不能够很好地认清形势,认明方向。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战胜危机中实现的,由此可见,企业要生存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近几年,四○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迅速增强、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和谐发展等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市场上核领域的同行业企业单位的生产能力也悄然壮大起来,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如:技术、设备、人才等问题,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要居安思危,时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从大局出发,从自身做起,忠于企业、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用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来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风险意识缺乏的表现及其对策

(一)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

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有多种表现:其一是职工队伍竞争意识欠缺,部分员工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想观念中,整天躺在功劳簿上,不能主动承担企业的压力,被曾经的辉煌业绩冲昏了头脑,不能充分认识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仍然仅以收入的多少评判企业发展的好坏,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二是心中虽有些许风险意识,但却心存侥幸,因而轻视对可能降临的风险的管理,直到风险突降,才悔不当初;其三是因现实中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有些人对各种风险损失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无所谓风险意识,也无所谓风险管理。凡此种种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的企业,犹如一支在战斗中不设防的军队,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其命运是令人担忧的。

风险有时就是机遇。与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不同,风险偏爱无准备的头脑,而对风险无准备的头脑是抓不住机遇的。对处在调整改革机遇期的企业来说,要想抓抢机遇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

(二)增强风险意识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引导宣贯力度

在职工学习和教育中,要经常讲行业形势、企业形势,使大家头脑清醒,提高认识,把公司的压力层层传递。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这方面的宣贯,让每位职工心里都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让其理解改革并参与改革。同时,还要引导职工把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公司发展和个人价值发挥的双赢局面。

2.员工自身风险意识的加强是关键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在困难时不失信心,顺利时防止灾祸,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和清醒的头脑,我们就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大潮中,躲过凶猛潮水的拍打,冲浪前行,自强不息。在企业中,每一位员工同样也应该有一种风险意识,作为一个有强烈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人,就应该着眼于大局,时刻提醒自己不断的进取,任何时候都不能抱以沾沾自喜的态度,有了这种保证,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自己才能在各种挑战中应付裕如、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发展壮大,把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3.从企业文化入手,营造良好的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渗透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表现出的是一种欣欣向荣、日渐辉煌的景象,使每位员工在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同时还要给每位员工以“危机感”,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氛围。好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精神的引领,能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四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的辉煌,同时也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科学严细,团结奉献,勇于创新”的四○四精神,这种精神是四○四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 “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四○四的真实写照。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自己在核工业系统是最大的企业,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有许多优势,那是因为当时的政治责任大,科研力量雄厚。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我们原有的一些优势逐渐丧失,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打造自身的品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精神的力量、文化的承载,促进员工风险意识的提升,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特别是作为一名核工业人,我们要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大力弘扬四○四精神,积极宣传模范人物和优秀团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挑重担,勇于创新、敢于奉献的教育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去武装员工、引导员工、鼓舞员工,多方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员工的自我价值能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教育,唱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力地抵制了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营造理解人、尊重人的良好人文氛围,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认真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培养质疑能力增强主体意识 篇4

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 有疑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再深入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 我经常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 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比如教学《中彩那天》时, 我引导学生质疑:“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这个难题是什么?”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去理解。有些学生就能联系上下文, 明白中奖彩票不是父亲的, 而是库伯的。这时, 我再鼓励学生质疑, 父亲打电话让库伯开走汽车, 你们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通过诸如此类的质疑问难, 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学好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肯定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大组讨论、师生评议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空间, 营造人人参与、全面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和教师发言, 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 还要不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为把握课文的本质而质疑。

一、在预习中质疑

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 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索。现行教材三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 这对帮助学生学好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我让学生自学前明确要求, 并在阅读时用铅笔在有疑难的地方提出问题, 也可以写在预习本上。如《白杨》一课的预习提示是这样写的:“白杨, 又叫大叶杨, 在我国广泛种植。它也能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中成长。读了课文, 你不仅会对白杨有所了解, 而且会从中受到一些启迪。读课文中的语句, 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画下来, 想想这些话的意思。”学生读了这课的预习提示后, 能很快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样子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句子, 我指导学生针对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出疑问。经过思考, 学生提出:“大戈壁给人什么样的印象?”“浑黄一体是什么意思?”“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目的是什么?”学生能从内容、词语的理解、写作目的等各方面提出疑问, 不正说明读懂预习提示是能发现问题的吗?

二、从课题中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 犹如传神的眼睛,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清题意, 在题目处让学生质疑, 从而为阅读课文串起一条主线十分必要。例如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 教师让学生据题发问。学生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教师又启发学生:能否据此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学生思考后回答, 提问就是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就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文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盎然,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抓重点词句质疑

因为文中的重点词、句常常能体现课文的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如《穷人》一文写桑娜抱孩子后的内心活动, 其中有这么一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抓住这句话就可提出:1.为什么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2.“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桑娜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再如《詹天佑》一文, 开头就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杰出、爱国”是中心词, 我引导学生在这两个词上提问题:1.杰出是什么意思?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里?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如此发问, 学生理解有了一种多方面、多方位的思维出发点。

四、抓住重点、难点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从而自己读懂课文。例如, 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过程中, 谈到台湾青年献出自己的骨髓时, 我抓住了这个重难点质疑, 台湾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他是在卖骨髓, 有的学生认为他们是亲戚。这时我点拨, 这是出于爱心, 精神可佳, 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学生也会更深一层去体会, 并总结出了台湾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做了铺垫。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 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 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五、在反馈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信息的多向传递, 随时捕捉瞬时的反馈信息, 在调控和矫正中能适时地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让学生再生疑, 再存疑,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深入地理解课文的目的。例如, 我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问题要请大家探究?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 原因是什么?”显然, 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 我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 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 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 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 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 想到以“借”得到箭, 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 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字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

增强风险意识 篇5

近年来,网贷开始进入校园,国内一些地方名目繁多、鱼龙混杂的“校园网贷”平台暴露于公众视野,由于大学生风险意识差,没有偿还能力等问题,随之一些社会问题便出现了。为此,监管部门特别发布“校园贷”风险警示,提醒学生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对待“校园贷”。

低利息 高费用

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时,都会突出“低利息”。然而,很少有学生会关注协议中除利息之外的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有的网贷平台会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额外费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20%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湖南一名大学生于2015年3月在某网贷平台借款5500元,实际需还款高达7800元,其中包括500元服务费。一旦逾期还款,还将产生高额滞纳金。

警示:在签署贷款协议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尤其要注意协议中除利息以外的手续费、违约金等费率。

越便捷 越便“劫”

一些网贷平台在申请校园贷款时只要求提供个人学籍信息、家庭和朋友联系电话、本人证件照片,“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等博人眼球的广告更是随处可见。程序的简单化在给申请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学生碍于人情关系、受骗“兼职”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将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江西一名大学生L没有问清细节便将身份证借给A同学办理“贷款”6000元,结果A同学自己只还了800元,L同学不得不每天一下课就打工挣钱来偿还余款和利息。

警示: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其他个人信息,不要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

担保零要求 催款全方位

大学生大多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稳定的还贷能力比较弱。网贷平台为什么愿意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并且不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呢?细心的同学应该可以发现“校园贷”的申请过程不论怎么简化,登记宿舍地址以及父母、朋友等却一个都不能少。在我们了解的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一些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一名大学生的父亲在向青少年维权在线求助时写道:“孩子借了钱没法还,经常有催收公司打电话催账、恐吓,压力巨大,借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

警示:如果已经申请贷款,一定要按时还款,如果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向父母或老师求助,切忌同时在多家平台间互贷互还。

规范文体增强材料意识 篇6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感觉到作文文体规范和考生材料意识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考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从文体规范和材料意识两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非叙非议,文章体裁失范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文体自定”,这说明对文体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符合文体要求”这一项,在“评分说明”中又具体解释了这个标准是“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可见,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自定”应作这样的理解:一道题目没有规定写作文体,而是提供给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展现自己写作的最高水平。

如果对“文体自定”理解出现偏颇,就会信马由缰,缺少约束,导致文章“四不像”。因此,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做到“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能“写什么像什么”。高中生要掌握并写好各种文体是不现实的,应该以一两种文体为主,其它的文体作一般了解即可。教学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规范。

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有不少考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基本文体只是有点感觉,却把握不好分寸。在文章构思阶段,把握住这样一点:要写记叙文,就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或感情;要写议论文,就要阐述观点,用各种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而从2014年湖北高考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了登山的经过,结尾来了一番议论。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文上下浮动的分数了事。

不详不略,材料意识欠缺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说的“义理”(观点)、“考据”(材料)和“辞章”(表达)。三者之中何者重要?何者优先?从写作学原理上说似乎应该是观点,因为“意犹帅也”,见识为先,可是从作文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材料处理也很重要。

生动丰富的材料不仅使文章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生动感人,而且推动着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了作者的观点,而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进一步审视材料,使他的认识不断深化。观点和材料纠缠在一起,互相作用,使作者一步步超越事物的表面,去发现事物隐秘的内在联系,最终走向深刻。因此,我们说在作文题目审题立意没有难度的情况下,材料比观点更为重要。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本次高考作文中,考生表现出的材料匮乏令人咋舌。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有些考生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总体构思尚可,立意也较新颖,但论述时只是浮光掠影,融靴搔痒,论述不深入,不到位,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也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例如,有考生写“实践出真知”的哲学话题,先化用毛泽东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吃一吃梨子”,再说你要领略“云海茫茫、群山隐约”的壮丽景色,就要亲自登上山顶看一看。这个立意有新意,扣题紧。但是接下来的论证过程只是把“吃梨子”展开叙述,大谈特談“吃梨子”的体验和感受,缺乏相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议论蜻蜓点水,文体不伦不类。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3分。

2. 粗枝大叶,没有细节。这主要指的是记叙类文章。有些考生的记叙功底尚可,记叙六要素完备,但缺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材料,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表达不生动,故事情节一般化,距离一类文的要求甚远。若能适当加以完善,在故事细节上稍加展开,有望进入一类文章。

例如,有考生写记叙文,立意类似于《游褒禅山记》中的“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讲述自己登华山的过程与体验。但是叙述的过程平铺直叙:重点介绍“事”,大量笔墨集中在写什么时候登山,和哪些人登山,缺乏波澜起伏的情节;写登山的体验就是反复强调“累”,缺乏具体的神态、细节和心理描写;写山上的风景重点强调“险”,没有注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6分。

3. 素材贫乏,一事到底。与平时作文中泛泛而谈比较相似的是,不少考生由于缺乏积累或者考场中想不起来,通篇只运用一个材料。有的考生语言功底尚可,分析能力也可以,只进入二三类文,非常可惜。其补救办法是充实文章的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

如有考生与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相对接,写“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立意,如果能把几种风景的象征意义说清楚,也还是切题的文章。但是考生在论证过程中用刘翔的材料一事到底:2001年,刘翔获得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这是“小景”;刘翔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这是“中景”;刘翔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荣勋、“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这是“大景”。因为观点模糊、材料单薄的原因,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0分。

4. 堆砌材料,不做分析。与素材贫乏相反,不少考生以为,多运用一些材料,文章内容才算充实。于是,他们在作文中堆砌了大量的材料,却不懂得去分析材料与观点存在怎样内在的逻辑联系,结果材料和观点不能融合在一起,材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例如,有考生的题目是“勇攀高峰,永不言弃”,说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的风景算不上美景,只有付出了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这个立意是很符合题意的。但是在材料的运用上,这个考生搬出了大量的名人名句: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蒲松龄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鲁迅说“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好好的一篇作文,被写成了素材大全和名言集锦。这篇作文最后只得了37分。甚是可惜。

增强问题意识 提高质疑能力 篇7

一、创设温馨氛围, 让学生敢问

初中生提问的踊跃性不如小学生, 究其原因, 除了与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关外, 也与教师未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融洽的沟通, 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较为紧张, 有的学生纵使有问题也不敢问、不愿问。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压力, 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因此, 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彻底改变教师角色, 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可以说, 没有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就不可能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鼓励法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错的表现给予鼓舞从而内化为学习动力的一种方法, 我常常将其运用在学习态度有松懈倾向、学习成绩开始滑坡或者是个性内向又很少提问的学生身上。比如, 学习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时, 有个学生正在跟同桌悄悄地谈论着什么, 同时指着课桌上的一本书。我走近去看, 发现是王安忆新出版的一本书, 我说:“有什么问题吗?”他腼腆地笑。我又说:“如果你提出问题了, 老师那儿还有一本王安忆的散文集借给你看。”他一下子站了起来, 问道:“文章明明写的是个还不到两周岁的小男孩, 可王安忆为什么用《我们家的男子汉》这个题目呢?读起来觉得作者挺自豪的。”我立刻鼓励他说:“这个问题提得好, 正常情况下, 男子汉指成年男子为多, 这儿用在幼儿身上了, 大家说这是为什么?”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讨论, 讨论过后, 我又表扬了刚才提问的学生:“没有这个同学的提问, 也许我们还没有注意到题目本身就饱含着作者的深情,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样的激励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鼓舞了学生。

二、拓展思维空间, 让学生广问

学生的知识面毕竟还是有限的, 为了能让学生问得更多, 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便学生在一个更广的面上问得更多。教师可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方向, 要求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达到广问的目的。比如, 学习《白杨礼赞》一文, 我从四个角度去拓展学生预习的空间:1.从题目的角度提问;2.从作家茅盾的角度提问;3.从抗日战争国内形势的角度提问;4.从文章本身提问。学生通过预习, 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诸如:文章的构思很有特色, 但开头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似乎可以省略, 能否这样理解?赞颂类的散文不少, 一般都用“赞”或“颂”即可, 作家为什么要用“礼赞”?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的阶段, 在这期间, 除了本文以外, 茅盾还有哪些鼓舞士气的作品?延安时期, 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不少, 如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 老师是否能再介绍一些打击敌人、振奋人心的作品?等等。从以上问题中可以看出有的提问已经不局限于本篇课文, 这显然是拓展了思维空间后, 学生提问的面扩大了。

让学生广问, 要求教师必须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这样才能在学生提问或者讨论后找不到答案时, 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地应对。

三、引导积极探究, 让学生深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 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深问, 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探究。这里关键是引导。比如诗词教学, 我常从“初读, 理解大意;细读, 咬文嚼字;析读, 领会内涵;赏读, 体悟感情”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探讨。作文教学历来是块“难啃的骨头”, 我不会泛泛而谈, 而是精耕细作。我常让学生从某一角度互相修改, 弄细弄透。就以文章开头结尾的修改为例, 我常这样引导:1.互相修改, 自问:这篇习作的开头结尾好还是一般或者不好, 为什么?2.小组讨论, 互问:你认为哪篇习作的开头结尾较好或较差, 为什么?3.全班小结, 质疑辩论。4.梳理归纳, 共问:怎样的开头结尾才是较为理想的?它们可以归纳为哪几种方法?这样的深问, 这样的多次训练, 学生对初中作文开头结尾的写法会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也会较为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足以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 只有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 才能化抽象为形象,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例如在教学“概率”一课时, 我一上课就说:“今天天气预报说我们这个地区今天的降水概率为90%, 所以我们这个地区今天一定会下雨。”学生面面相觑, 然后瞪大眼睛瞧瞧外面的天空, 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那可不一定, 90%的降水概率只能说明降水的可能性大, 不代表一定会下雨。”有的同学立刻站起来反驳:“90%的降水概率说明我们这个地区90%的地方会下雨。”……学生议论纷纷, 而后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希望得到科学、准确的解释。这节课就在这种氛围中开始了。学生带着急于获得正解的心情去学习, 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不仅可以较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也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细心观察生活, 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增强数学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对于加强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我是这样做的: (1) 重视对新生入学的启蒙教育。我从七年级开始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必要性的教育, 告诉他们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相关学科的好多问题, 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促进学生在情感上渴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愿意上数学课, 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2)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过程等感染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中, 我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 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历史, 丰富了知识, 又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例如, 我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 给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 告诉他们古老的勾股定理曾成为我们与外星人之间的联络密码。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建议, 让宇宙飞船带着几个数学图形飞到宇宙空间, 其中一个就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 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动力。 (3) 重视新教材、新内容的引入教学。数学教材每一章的开始都有引言, 例如, 二次根式一章, 章前图是一张北京中央电视塔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本章引言的背景图。引言介绍了电视节目传播区域这个实际问题及电视塔的高度与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之间的关系, 而这个关系可以用二次根式表示。这样教材就由实际问题引出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这样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到研究本章内容是实际的需要, 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增强了数学意识。 (4)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投入感情,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对那些爱好数学的“尖子生”, 要注重培养他们抗挫折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使学生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标;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 对症下药, 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 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数学意识。

三、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 思维独立性的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力争使自己成为每个问题的首创者, 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寻求答案, 绝不等、靠或人云亦云, 绝不盲从别人。 (2) 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思维逻辑性是指思维的严密程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条理清楚, 要有说服力和雄辩力。 (3) 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争取做到一题多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一题多法, 多法中优胜劣汰选最佳方法。 (4) 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思维敏捷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能比较迅速看出问题的本质, 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迅速找到关键词语, 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很有帮助。

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廉洁意识 篇9

摘要: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之所以不断发生领导干部垮掉的案件, 原因复杂多样, 心态是其一。文章从不良心态的表现形式入手, 对不良心态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的方方面面。寄希望领导干部时时拿起扫帚, 清除思想尘埃, 勤于政治学习, 提高思想觉悟, 从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 切实筑牢思想道德和廉洁自律的第一防线。

关键词:不良心态表现形式原因廉洁自律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11) 04-290-02

心态即精神状态、精神支撑, 好的心态, 表现出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风貌。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来看, 要使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 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是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自身的世界观改造, 克服不健康心理障碍, 保持平衡的心态, 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下面着重从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这一方面做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不良心态的表现形式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 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 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和各种各样的诱惑, 当不良风气和诱惑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层时, 就给一些领导干部心里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使他们在廉洁自律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心态, 这种心态概括起来大约有三类。

一是攀比心态。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滋长盲目的攀比心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先职工之忧而忧, 后职工之乐而乐”, 盲目寻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生活中常与一些个体户、大款, 甚至与个别以权谋私的人相比, 总觉得自己在物质利益上吃了亏。有的“退一步”与自己过去的同事、同学比, 觉得他们不见得比自己辛苦, 甚至能力、水平、文化也不如自己, 为什么他们能富, 而自己不能, 心态上出现了不平衡。当不平衡心态积累到一定程度, 心态上权和法、利和义的天平就会倾斜, 自我控制力较差的, 就会不自觉地偏离原则,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二是补偿心态。现实生活中, 随着职务的变动和升迁,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断变换和

●宋燕刘传恒

增大, 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逐渐增多, 如果自己不能从严要求, 就容易沉醉其中, 迷失方向、失去原则。轻则自以为是, 听不得逆耳之言, 重则居功自傲, 甚至当个人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会觉得自己贡献多, 获得少, 产生心理失衡, 认为自己适当享受一下是应该的, 从而去寻求经济补偿和心理平衡, 其后果不堪设想。党员干部如果有这种心理, 就很容易凭借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上交税收几十亿的大企业, 老总褚时健的工资才几千元, 红塔集团从一个年产值不足百万元的小企业发展为全国知名的大企业, 是在褚时健的一手努力下成长起来的。按理讲, 他是功臣, 但临到退休时, 腰包不鼓, 囊中羞涩, 因而心态失衡, 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愧欠心态。“夫贵妻荣”、“父贵子荣”的封建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在接近退休年龄之际, 感觉自己仕途已尽, 认为忙忙碌碌一生, 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钱财, 觉得愧对亲属, 难以面对家人, 于是就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仕途损失金钱补”等种种想法,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放弃了做人的准则, 将工作原则和要求抛之脑后, 在退休之前抓紧机会捞一把, 以致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愧欠心态的典型表现。

二、不良心态存在的原因分析

腐败总是从自身修养的腐化开始的, 自身修养的腐化堕落是从心态的不平衡开始的, 其产生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革命战争年代物质比较贫乏, 由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提倡集体主义, 在党的利益面前, 个人利益被掩盖,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单一。如今, 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下,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国家政策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一定程度上造成贫富差距拉大, 使一部分人的心态开始不平衡。同时,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和等价交换性, 也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致使个别人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败思想。

有人认为:心态出现不平衡无非是一时的情绪波动,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认为自己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应该靠得住, 能够把握住分寸,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跟着感觉走”, 还不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实不然。胡长清的人生蜕变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胡长清出身农民, 童年及求学期间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学费他还卖过菜。70年代初, 胡长清先后入伍入党、参加工作, 在这时期他也曾积极奉献过、奋斗过。但其“光宗耀祖”和“升官发财”的思想根深蒂固。进入80年代后, 面对改革开放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冲击, “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占了上风, 特别是在他走上领导岗位后, 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下, 理想信念彻底崩溃, 完全变质。胡长清在他的悔过书中写道:回忆反省自己入党30年, 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去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太差……正确的没去占领, 错误消极的东西就乘虚而入, 产生思想大崩溃, 犹如脱缰的野马, 一放而不可收拾, 最终动摇理想, 丧失信念。这种理想信念问题, 导致心态的不平衡, 造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摇。从这个方面讲, 不摆正心态, 就无法做到廉洁自律。

三、如何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才能在权力、利益面前摆正心态?关键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诱惑和利益面前, 要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应该做什么?将来留什么?要经常想, 反复想, 深入想, 要自觉地联系工作实际、生活实际,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正确、想透彻, 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 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得到升华。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一是正确对待自身角色。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的眼中是“官”, 既然是“官”, 就得高标准、严要求。现在外面的诱惑很多, 要拒绝诱惑有时是很难的。因此, 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就必须经常想一想“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的问题, 牢记自己是为职工群众谋利, 而不是与职工群众争利。要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要做到与先进典型的奉献精神比, 与党员的标准和要求比, 要比责任而不是比报酬, 比奉献而不是比索取, 正确地对待改革和利益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腐蚀, 耐得住寂寞, 挡得住诱惑。

二是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一个领导干部取得的成绩, 离不开党的培养, 同时, 没有同志们的帮助和职工群众的支持, 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能认为自己走上领导岗位是所谓的“既得利益”, 可以任意使用“既得权”。如果说有既得利益, 那是职工群众信任你, 相信你能够履行好责任、运用好权力, 能够为企业谋得发展, 为职工群众办得实事、好事。胡长清、成克杰权多大, 位多高, 任用权力的结果如何?一位“干净、干事、干成事”的领导, 就算在形式上得不到提拔重用, 他在职工群众的心中也会得到“提拔重用”。所以,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为职工群众谋福利、办实事的, 不是为个人利益敛财、谋私的。只有自觉地为企业求发展, 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不但个人利益会得到提高, 自身形象也相应提高。

三是正确对待得失问题。在“给子女留点什么”的问题上, 要有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气, 正确对待和处理企业与家财的关系。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觉放弃为家人、为子女、为一己之私开“财路”、找“出路”、铺“后路”的错误意识, 对个人的名利看得淡一 (下转第292页) (上接第290页) 些, 把职工群众的期望、利益时刻放在心里, 看得重一些。要认识到虽然没有给后人留多少钱, 但更不应该把自身“出了差错”的阴影留给后人。一笔有益的精神财富远远高于任何金钱地位、洋车洋房。

四、怎样才能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第一课, 而从自身修养的强化到廉洁自律意识的增强, 还有一个过程。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提高廉洁自律意识, 必须在保持良好的心态下做到“四个加强”:

1. 加强政治学习, 增强党性意识。

作为党员干部, 要有党性意识, 在岗位职责和权力范围内, 要努力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在个人良好心态的基础上时刻牢记“四个必须”, 第一必须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二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必须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第四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做到与时俱进、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这些, 就需要自觉地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经常性地去接受教育, 如果放松了学习, 思想就会落后, 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学习中, 不仅要有选择性地多读有益的书籍, 而且要对书本内容仔细品味、认真分析、细细消化, 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使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受益。看到书中名言警句, 要用笔记录, 用心思考, 用脑分析, 并身体力行地去执行;看到书中廉洁典型, 要对照自己, 寻找差距, 扬长避短;看到书中腐败人物, 要常思贪欲之害, 多想想教育培养自己的党和人民, 多想想厚爱自己的双亲和妻儿。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强化党性意识, 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廉洁之路。

2. 加强群众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保持了良好心态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清醒地意识到, 手中的权力是组织的信任和职工群众的重托。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权力越大, 责任和义务也就越大, 面临的吹捧和诱惑也就多。如果不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加强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 久而久之, 就会自以为是, 就会犯错误。因此,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加强群众观念, 淡化权力, 强化责任, 以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群众的利益为重, 真心诚意地去做奉献、比贡献、求发展。

所谓群众观念, 就是要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 为职工群众谋福利、办实事。作为党员干部,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将职权转化为责任和义务, 本着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宗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切切实实为企业谋发展, 帮职工排忧解难。实际工作中, 要在任职时间内, 尽职尽责, 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尽好自己的应尽义务。要深入基层, 听取职工群众的唠叨、怨言和心声, 力所能及地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 才算真正用好了手中的权力, 尽到了责任和义务。

3. 加强民主监督, 增强他律意识。

有效的监督是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有效手段, 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一份监督就少一些漏洞, 多一份制约就少一些失误。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监督, 正确对待职工群众的监督, 虚心接受监督,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只有主动接受监督, 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污垢, 纠正行为上的偏差和错误, 才会使自己走入人生的误区。

党员领导干部应立志做大事, 不要立志做大官。要加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要始终把职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作为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标尺。切实把职工群众的希望作为第一信号, 把职工群众的冷暖作为第一选择, 把职工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立足本职, 尽责尽力, 致力于“干事、干成事”,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让企业得到有效发展, 让职工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4. 加强自我约束, 增强自律意识。

身为领导干部, 只有心态上想廉洁、要廉洁, 才能在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中自觉地约束自己, 强化自律意识。所以, 无论是工作中、生活中, 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清正廉洁。一方面要在工作中摆正位置,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做到不缺位, 不越位, 不错位;要照章办事,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法纪法规, 不断提高工作管理水平;要防微杜渐, 时时自查自警自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 要增强抗腐蚀的敏感性。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防别有用心的人,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同时,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做到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淡泊名利, 甘于清贫, 做到“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领导干部只有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关卡, 才能在各方面以身作则, 树立起廉洁自律的好榜样。

总之,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断提高廉洁意识, 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时时拿起扫帚, 清除思想尘埃, 勤于政治学习, 提高思想觉悟, 从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 切实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廉洁自律的第一防线。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濮

摘要: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之所以不断发生领导干部垮掉的案件, 原因复杂多样, 心态是其一。文章从不良心态的表现形式入手, 对不良心态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的方方面面。寄希望领导干部时时拿起扫帚, 清除思想尘埃, 勤于政治学习, 提高思想觉悟, 从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 切实筑牢思想道德和廉洁自律的第一防线。

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篇10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发挥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性的教育活动是由学生参与设计的,在活动中他们唱主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性与创新性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列举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求欲和想象力。比如:我在给学生讲授初中化学课本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铁的化学性质”中铁生锈(铁的缓慢氧化)时,以自行车为例。课上我就以这个例子给学生提了几个问题:1.自行车的瓦圈、车把上的“大花脸”是怎样造成的?“脸”上的花斑是什么物质?2.若“大花脸”上的花斑不及时除去会造成什么后果?3.护理好自行车的学生用了什么防锈方法?设置这几个问题,我接着演示了课本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

经过自己亲自体验实践及实验观察,让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使学生们知道铁生锈的条件及生锈后的颜色状态、防锈的方法。让学生讲述自己的防护方法,使学生不仅了解有关铁生锈的原理,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了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使本节课达到了“文道”并重的效果。

二、开拓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针对学生具有表现自我和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心理,应适时让学生体验成功,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题:某元素R氧化物的式量为a,价态相同的硫酸盐的式量为b,则此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同学们按一般的思维,通常直接设元素R的化合价为x,则氧化物的化学式应写成R2Ox,相应的硫酸盐可写成R2 (SO4) X可得结果“A”选项,结果漏选“D”选项。造成此题漏选的原因就是学生没能拓展思维。同学们都知道元素R的氧化物中R的化合价肯定是正价,正价在数学表现上就是正整数,于是我激励学生开拓思维,从数学方面去考虑,很快就有学生想到正整数有奇数、偶数之分,从而元素R的化合价x有两种情况:当x是偶数时,元素R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分别为R2Ox, R2 (SO4) X,当x是奇数时,元素R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分别为R2O, R2 (SO4),因此正确选项为:A、D。

三、发展个性,提供创新机会

个性是一个人成长、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新,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是人的潜能所在,是创造力的源泉,发展学生个性就是强化学生自我肯定、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独立完成。如:实验习题“用实验证明鸡蛋壳(或水壶内的水垢)主要成份是碳酸盐”,首先学生会根据碳酸盐的性质之一———可以跟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来检验碳酸盐。学生们在选择酸的方面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学生选盐酸、硝酸是正确的,而有的学生选择硫酸,造成实验不成功,但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硫酸钙的微溶性及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中不能用硫酸。还有的学生选择醋,同样造成实验失败,但学生知道将鸡蛋浸入醋中一定时间后,鸡蛋壳会变软,这说明学生选择醋这种“酸”并不是没有道理,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只不过是醋中醋酸含量非常少。通过此实验习题,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很大提高,尽管有些学生出现错误,但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是可取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正是教师的放手为他们提供了大胆的创新机会,效果颇佳。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 因此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境界。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学生要有创造精神, 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增强风险意识】相关文章: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09-08

增强集体意识05-22

增强诚信意识05-22

增强国防意识05-06

增强安全意识05-12

增强核心意识06-17

增强法制意识07-24

增强责任意识管理意识05-22

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05-23

增强公仆意识范文06-05

上一篇:汉译英翻译下一篇:情感因素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