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2024-08-31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精选十篇)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1

关键词: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海藻玉壶汤,治愈,并发症

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6例, 采用再次手术治疗结合中药的综合疗法, 效果颇佳,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治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6例, 均经病理学确诊且为术后0.5年~3年复发者, 其中男6例, 女50例;年龄20~60岁, 平均38.2岁。根据随机对照原则, 结合患者自愿的基础上, 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 即:二次手术结合中药治疗的综合干预组 (简称治疗组) 和单纯手术治疗的对照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 具体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以侧入法切开患者胸锁乳突肌前部筋膜并分离, , 后再将舌骨下方的肌群组织分离开来, 切除粘连在腺叶前面的舌骨以下肌群;继而寻找喉返神经, 按照其走向, 在甲状腺外被膜内切除相应腺体;分别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分支, 以保留为甲状腺供血的血管[1]。中药治疗方法:术前一周予以海藻玉壶汤 (海藻、昆布、鳖甲、香附、丹参等) 进行治疗, 水煎服, 早晚各一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 (即复发情况) 、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比较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6.43%;对照组为治愈率89.29%, 两组手术结果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注:与治疗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5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 且均为一时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 共计发生并发症12例, 发生率为42.8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7例, 其中1例为永久性损伤,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例,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出现2例永久性低下患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例, 共计发生并发症14例, 占5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注:与治疗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作为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一般病情较隐匿, 多因偶现颈部肿块而就诊, 但因生长缓慢且无疼痛和压迫症状, 易为患者所忽视, 少数可因肿块较大而压迫气管就诊, 女性患者较多, 且复发率高[2]。已有研究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达到10%~30%, 在常见并发症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0~14%, 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2%~9.5%[3], 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 如何提高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愈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医外科学将本病归属于“瘿”的范畴, 其发病原因与正气不足, 外邪入侵形成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 因此, 治疗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 通常含碘的海生植物最为常用[4]。本研究中选用的海藻玉壶汤即是以海藻为主药, 配合诸药可使瘿瘤得消, 化痰软坚以消瘿的代表方剂[5]。

本研究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为主, 中药治疗为辅的综合干预手段, 对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发现:就疗效而言,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96.43%;对照组为89.29%,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就并发症而言, 治疗组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5例, 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 且均为一时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 共计发生并发症12例, 发生率为42.8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7例, 其中1例为永久性损伤,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例,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出现2例永久性低下患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例, 共计发生并发症14例, 占5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合干预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颇佳,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机制考虑为中药能使肿块缩小变软, 以利于手术操作, 减少手术副损伤, 切除彻底, 减少复发, 临床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晓燕, 顾小年, 刘江齐.甲状腺结节手术41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7 (36) :84-86.

[2]黄元夕, 高峰, 毛晓光.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06, 30 (6) :470-47.

[3]Rios Zambudio A, Rodriguez Gonzalez JM, Gabndo fernandez PJ, et al.Clinical recurlfence of mu]tinodidar goiter after surgery Amultivariatestudy on the risk factors[J].Rev Clin Esp, 2005, 205 (1) :9-13.

[4]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12.

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要分别对待 等 篇2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已20年,近几年结节增多,最近体检显示有结节性甲状腺肿。请问应怎样治疗?

新干县·赵××

赵××同志: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有的单个、有的是多个结节。常见的有炎症性结节、毒性和非毒性结节、囊性结节和甲状腺瘤等。通常分别经过手法触诊、超声波检查、CT、放射性核素扫描、血清学检测及针吸细胞学检查来了解结节的个数及其大小、功能状态、结节的性质、有无恶变倾向等后,再制订治疗方案。如结节不大又无恶变倾向,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可采用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钠抑制法的非手术治疗;如结节较大或近期增大很快,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压迫周围组织的症状者,经左旋甲状腺素钠抑制治疗不缩小反增大者,疑为甲状腺结节恶变者和囊肿者,则应手术治疗。对结节伴有高功能状态即甲亢的,应先行服用药物治疗甲亢;对炎症性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和乔本氏甲状腺病,则进行相应的抗炎药物治疗。

你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已多年,近期有增大,感冒时局部有疼痛。建议你要检查血象、血沉、放射性核素扫描(ECT),以确定是否有炎症性改变,待排除后再复查T3、T4、FT3、FT4、TSH及甲状腺腺粒体和球蛋白抗体(MCA、TGA)检测。如属正常可试用左旋甲状腺素钠抑制治疗。此法用药要从小量起,逐渐加大剂量,至TSH值临近正常值的高限(不要超过正常值),观察随访3~6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在治疗期间还需每月复查T3、T4、FT3、FT4、TSH,以便调整用药量。

主任医师 教授 袁中平

慢性丙型肝炎怎样治疗

《老友》专家门诊:

我老伴患丙型肝炎已一年有余,虽然多方治疗服药,都未见好转。请问此病能否治好,该用何种药物?

余江县·张××

张××同志:

你老伴患慢性丙肝一年多,目前肝功能仍然不好。我认为,只要你老伴没有贫血和严重的心肺疾病,就可以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如果治疗效果好,有助于改善肝纤维化,防止发生肝细胞性肝癌,同时肝功能也会好转。我建议你做一个丙肝的DNA测定。如果治疗后丙肝-DNA转阴或者DNA明显降低,则说明治疗效果好。

对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琢-干扰素(?琢-IFN)300万单位/次,肌注,每周2次;利巴韦林0.3g,一日3次,疗程6~12个月。这二种药都可能出现一些药物反应,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至于一般的护肝药物,所有的肝炎患者都可用。

教授 主任医师 王崇文

肾结石怎样治疗

《老友》专家门诊:

我左肾结石大0.8×6mm,前列腺明显增生,大小为50×66×46mm,尿频,尿急现象严重。请问应如何治疗?泰和县·严××

严××同志:

你患左肾结石,不知有无肾绞痛、血尿等症状。一般说肾结石小于10m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应采取保守治疗:1、大量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2、多吃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蔬菜、苹果、番茄、菠菜等,而不宜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不宜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胃等,少吃肉、鱼、鸡。若症状明显,结石又大,可以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必要时可以手术切开肾脏取石。关于你的前列腺(慢性炎症),目前夜尿5~6次,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我认为药物治疗不一定解决问题,可以找泌外科医生,进行射频治疗。目前射频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痛苦小,出血少,效果好,是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72例, 年龄29~59岁, 平均年龄 (46.7±10.3) 岁, 通过B超、CT检查对甲状腺肿特点进行观察, 单发者40例, 多发者50例, 2次手术时间间隔8~30年, 再次手术指征:并发甲亢者15例, 结节有压迫症状者55例, 结节甲状腺肿大影响美观者20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甲状腺癌患者。初次手术方式:单纯甲状腺结节切除术65例, 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25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参与本次调查。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通过喉镜进行检查, 观察声带情况。手术在原来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通过分离颈阔肌下, 将双侧胸锁乳突肌内侧和颈前肌群间隙进行分离, 把颈白线切开, 无需切断颈前肌群就可以暴露甲状腺, 将粘连较少的部位贴近甲状腺分离, 逐步分离甲状腺下动脉, 然后内侧的气管食管沟解剖喉返神经, 注意保护。再手术切除原则:一侧已经接近全切除, 而再次发现有结节, 给予一侧甲状腺全切, 如一侧甲状腺结节多而且散在可以行一侧甲状腺全切, 结节较少的患者给予次全切或者部分切除术。再手术范围:一侧次全切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15例, 一侧或者近全切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或者部分切除术46例, 一侧次全切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24例, 一侧全切术3例, 一侧次全切除术1例, 一侧部分切除术1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术后B超检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术后随访1年, 未出现复发。显效:患者术后B超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 实验室检查TT3、TT4、TSH基本恢复恢复正常, TGAb和TMAb变化不明显。无效:上述指标均为达到。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2 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均顺利完成, 痊愈6 0例 (66.7%) 、显效25例 (27.8%) , 无效5例 (5.6%) , 总有效率为94.4%。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出血, 患者未出现声嘶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术中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 未经处理3个月自行恢复, 还有1例甲状旁腺损伤, 原因是行甲状腺切除时没有贴紧甲状腺分离, 对甲状旁腺形成误切。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甲状腺肿的后期表现形式, 甲状腺上皮细胞通过复制而形成的新形态和功能各异的滤泡。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结节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的主要临床表现, 有资料显示, 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率为2.5%~4.5%[3]。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病程迁延, 甲状腺扩张滤泡聚集, 演变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较为常用的方法。根据结节性甲状腺肿初次手术和术后复发情况实施相应的手术方式处理:单侧手术同侧复发患者一般多是初次手术采取甲状腺结节摘出或者甲状腺叶部分切除术, 其在单侧手术, 对于甲状旁腺的影响相对较小, 只需要注意喉返神经的暴露, 一旦颈白线入路发生粘连, 多是从胸锁乳突肌前缘间隙进入, 通过甲状腺残叶切除或者部分残叶切除。单侧手术对侧复发患者再手术部位的粘连相对较轻, 操作时对于喉返神经的定位较为容易, 只需要明确甲状旁腺的位置, 避免损伤, 对复发的甲状腺叶进行部分切除即可。单侧手术双侧复发者, 主要以未进行手术一侧进行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定位, 然后对甲状腺腺叶进行部分切除或者次全切除, 而对于初次手术的一侧多采用甲状腺瘤体的切除。双侧手术单侧复发的患者应尽可能注意对于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暴露, 逐步的将瘤体切除, 注意肿块贴近包膜进行操作。双侧手术双侧复发患者的手术难度较大, 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后经检查, 如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块过大对器官有压迫或者有恶变倾向, 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术中对甲状腺腺体进行切除, 尽可能避免甲状腺叶的切除, 放置喉返神经的损伤。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均顺利完成, 痊愈60例 (66.7%) 、显效25例 (27.8%) , 无效5例 (5.6%) , 总有效率为94.4%。另外甲状腺肿复发再手术患者往往会出现局部粘连, 导致解剖结构不清晰, 如果分离不当可能造成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注意防止术中喉返神经损伤, 一般容易损伤部位是甲状腺背面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交叉处到环状软骨入喉处, 要将此处血管贴紧甲状腺组织处进行结扎, 从而保证不会损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摘要: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效果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实施再手术治疗。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均顺利完成, 痊愈60例 (66.7%) 、显效25例 (27.8%) , 无效5例 (5.6%) , 总有效率为94.4%。术中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 未经处理3个月自行恢复, 还有1例甲状旁腺损伤。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难度较大, 只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精细操作, 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

参考文献

[1]潘印, 谢红艳, 林立忠,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再手术方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3) :149-150.

[2]许伯平,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手术43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9) :111.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4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性囊肿;单发结节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89-02

甲状腺结节性囊肿是指在甲状腺内发现含液体的囊状物,多见于单发结节,临床上单纯性甲状腺囊肿不多见,以甲状腺肿合并囊性病变更常见,约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5%~20%[1]。甲状腺囊肿的传统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可发生囊肿复发、出血、损伤神经等并发症[2],但随着甲状腺外科技术发展,保留甲状旁腺,保护喉返神经等已日趋成熟,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检查、诊治方法、术后病理等,探讨甲状腺结节性囊肿单发结节的手术指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均为单发结节,其中男11例,女39例;年龄12~75岁,平均(44.7± 5.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1.1± 0.9)年;部位:左叶16例,右叶34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48例,局部轻痛2例。

1.2 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

B超检查,完全囊变6例(12.0%),部分囊变28例(56.0%),囊实性结节16例(32.0%);甲状腺扫描,冷或凉结节47例(94.0%),温结节1例(2.0%),热结节2例(4.0%);细胞学检查(FNAC),良性48例(96.0%),恶性2例(4.0%);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囊肿6例(12.0%),见淡黄色胶样囊液;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囊性变30例(60.0%),腺瘤合并囊性变11例(22.0%),甲状腺癌2例(4.0%),亚甲炎合并囊性变1例(2.0%),见紫、褐或棕色血性液体。

1.3 治疗方法: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其中手术治疗47例,保守治疗3例。单纯性囊肿6例,其中5例行超声介入抽吸/注射无水乙醇治疗,1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囊性变30例,其中行患侧次全切除术21例,患侧肿块切除术5例,患侧全切术4例;腺瘤合并囊性变11例,均行患侧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癌2例,其中行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1例,行患侧全切+峡部切除术1例;亚甲炎合并囊性变1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5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5例单纯性囊肿行穿刺抽/注治疗,其中3例经1次穿刺,2例经2次以上穿刺,3例囊肿完全消失,2例囊肿体积缩小超过1/2,治疗中有一过性轻至中度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其余良性囊性结节手术治疗患者,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有1例结节复发,1例出现声音嘶哑;行全切术后,有2例结节复发,2例出现声音嘶哑,其中1例至今未愈。2例甲状腺癌,均治愈,随访后未复发。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压迫周围静脉,致局部血循环受阻,组织因缺血变性、坏死,且间质内淤血水肿,造成液体积聚,形成囊肿,若血管破裂,则合并出血。本组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除6例单纯性囊肿(12.0%)见胶质状囊液,由滤泡液增加而致,其余多存在某种甲状腺疾病的病理改变,见血性囊液,可能因现有甲状腺疾病,后致供血不足而继发坏死,造成出血液化,形成囊性变。

本组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有39例(78.0%),其中处生育年龄女性更多见,故此类患者就诊时,颈部有无痛或者轻痛的肿块,应考虑到甲状腺囊性结节可能。术前超声检查可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囊实性、部位、大小及范围,诊断符合率高[3],本组50例囊性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均相符。甲状腺扫描,少数可见温热结节(本组3例,6.0%),提示假阴性,诊断特异性不够,除需了解是否为囊及其局部特征外,还要了解是各种甲状腺疾病继发的囊性变,需同时检查FT3、FT4、mTSH、TGAb及TMAb等甲状腺功能指标。穿刺细胞活检,可通过囊液性质,判断囊性变、胶质囊肿及良恶性,但癌细胞假阴性率高,尤其是病灶超过4cm后,穿刺物多为囊容物,不可代表上皮细胞,强调实质部位的细胞价值高。

从囊性结节的病理表现看出,以囊性变多见,单纯性囊肿较少,本组总结手术指征如下:(1)单纯性囊肿、亚甲炎或桥本氏病合并囊性变等,可行抽注等保守治疗,但若反复发作,也可行手术治疗;(2)良性结节合并囊性变,最早行甲状腺制剂治疗效果不佳[4],现行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结节在内部分腺体切除术或者腺体次全切除术,一般不主张单纯病灶切除术,容易有小结节残留,导致复发,若术后病理检查有癌变,还需不做手术,可能引起癌细胞的局部扩散,甚至血行播散;(3)甲状腺囊性结节多为良性,但不可忽略恶性可能性,本组有2例(4.0%),均为乳头状腺癌需及早行手術治疗,若病灶局限于一叶且肿瘤小于3cm,可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若肿瘤大于3cm或者对侧有不明结节及癌灶,可行患侧腺叶+对侧腺叶次全+峡部切除术,若有颈淋巴结转移,需行颈淋巴清扫,术后行放射治疗,清除残余或者转移癌,行甲状腺制剂治疗,抑制TSH的分泌(4)甲状腺手术切除,可能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但结合临床发现,多数患者尤其是病程长,术前已有甲状腺功能降低等症状,药物虽可改善此症状,但不能控制结节生长,因此对于结节增长明显且甲状腺功能降低的囊性结节主张行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甲状腺囊肿患者,为选择适当手术方法,术前、术中需对甲状腺结节有准确评估,包括结节部位、是单发还是多发、病理性质等[5],为精确判断病情,术中、术后需做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范西红,蒋志伟,贺青卿,等.甲状腺疾病构成比变化的探讨[J].内分泌外科杂志,2008,2.

[2]朱建辉,刘环.超声介入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评价[J].新疆医学,2010,40.

[3]杨凤岐,刘晓俊.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

[4]杨海云,张弘,智慧等.超声引导32P胶体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结节[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诊断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23例, 其中男17例, 女106例, 年龄23~78岁, 平均49.2岁。术前均行超声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QIC400CL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取仰卧位并垫高颈肩部, 充分暴露检查区, 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 详细描述甲状腺大小、外形、结节的数量、内部回声、钙化、包膜、声晕及其周围组织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 采用吕珂等[1]方法进行血流分型评价:Ⅰ型, 结节周边无/少许血流信号;Ⅱ型, 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Ⅲ型, 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同时, 仔细扫查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本组患者123例共327个结节, 其中单发结节15例, 多发结节108例, 结节大小为0.3cm×0.2cm~5.6cm×5.2cm。结节小者可不影响甲状腺的大小形态, 较大者可致甲状腺体积增大、形态失常。结节内部回声复杂多样, 可分为: (1) 实性:占61.2% (200/327) , 表现为低回声、中或高回声; (2) 囊实性:占34.6% (113/327) , 囊性部分内部多数透声不佳, 可见点状或絮状回声及分隔光带, 实性部分位于边缘或中心; (3) 囊性:占4.2% (14/327) , 形态多数欠规则, 内部回声与囊实性结节中的囊性部分内部回声相似。此外, 16.5% (54/327) 的结节内可见钙化, 9.8% (32/327) 的结节可见包膜回声, 14.4% (47/327) 的结节周边可见低回声晕环, 结节周围回声有92.0% (301/327) 表现为不均匀。CDFI血流分型:Ⅰ型占59.0% (193/327) , Ⅱ型占22.3% (73/327) , Ⅲ型占18.7% (61/327) 。本组超声确诊115例, 误诊5例为甲状腺腺瘤, 漏诊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 诊断准确率为93.5% (115/123) 。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非毒性甲状腺肿的晚期阶段, 由于长时间的反复缺碘、补碘, 滤泡交替发生增生与不均匀复原反应, 使甲状腺内纤维组织增生, 小叶或一群充满胶质的滤泡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 从而形成结节, 通常为多发, 可导致甲状腺肿大甚至变形。

因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 结节增生与修复的不均衡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内部回声复杂多样, 有实性、囊实性及囊性之分, 本组病例以实性居多 (61.2%) 。实性结节可能因滤泡数量及其内部胶质含量以及纤维组织所占比例不同而表现为低回声、中等回声及高回声。结节退行性改变可出现囊性变、出血, 其囊性部分二维图像可表现为无回声区, 无回声区内有时可出现多条分隔光带呈多房样改变, 若无回声区内出现细小光点、絮状回声或液平面时, 则提示发生出血。钙化也是结节在增生变性过程中的常见表现, 若结节内出现散在的粗糙钙化和蛋壳样钙化时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能性大[2~3], 本组病例中54个结节内出现的钙化, 均表现为散在的单发或多发的短弧形、块状强回声, 后方伴声影。结节的包膜不完整或宽窄不等, 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界限不清, 对周围甲状腺一般无挤压[4], 上述都有其相应的声像图反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结节的CDFI血流分型以Ⅰ、Ⅱ型为主, 这可能与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 使间质血管受压造成结节供血不足有关。结节外甲状腺组织可变性, 与结节内滤泡及间质形态有相似性[4], 所以回声绝大多数表现为不均匀。

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较高, 因而并不首选手术治疗, 所以术前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其他甲状腺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尤其是单发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鉴别。甲状腺腺瘤为单发结节, 包膜完整、厚薄一致、较宽, 与周围甲状腺界限较清, 腺瘤外甲状腺组织可受包膜挤压, 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张玉洁等[5]认为, 两者的包膜声像图变化, 可作为鉴别依据。本组中有5例单发甲状腺结节可见包膜, 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 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回顾分析声像图, 发现这些结节的包膜不完整或厚薄不一。此外, 多项研究[5~6]表明, 甲状腺腺瘤周边低回声晕环出现的比例比结节性甲状腺肿高。晕环的产生除血管外, 还与结节包膜部组织受压萎缩、周围组织炎性渗出以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粘连等多种因素有关[7]。甲状腺癌的结节呈浸润性生长,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多无包膜及晕环, 其内以低回声为主, 可见微小钙化, CDFI示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走行多杂乱、不规则, 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低回声实性结构和结节内微小钙化相对于其他特征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较大[1]。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可伴乳头样增生, 其假乳头与囊性乳头状癌相似,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鉴别两者, 如乳头内见到微小钙化和丰富的血流信号则可提示为乳头状癌。甲状腺内单个边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小结节, 应考虑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8]。另外,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合并甲状腺癌, 本组病例中有3例漏诊, 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漏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主要原因在于:对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认识不足, 工作中仅满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 未对每个结节的图像做仔细观察。

综上所述,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 结合其病理变化, 仔细综合分析每个结节的超声征象, 可明显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吕珂, 姜玉新, 张缙熙, 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 12 (5) :285~288.

[2]Consorti F£-Anello A£-Benvenuti C£-et al.Clinical value of calci-fications in thyroid carcinoma and multinodular goiter[J].Antican-cer Res£-2003£-23£¨3C£-:3089~3092.

[3]Tessler F£-Tublin M.Thyroid sonography: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AJR£-1999£-173£¨8£-£o437~443.

[4]周庚寅, 觉道健一.甲状腺病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3~94.

[5]张玉洁, 王莹, 朱亦俭, 等.甲状腺腺瘤与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 6 (4) :221~223.

[6]蔡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 6 (11) :858~860.

[7]朱尚勇, 罗殿中, 何云, 等.甲状腺腺瘤声像图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1998, 7 (2) :112~11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篇6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复发,并发症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部分患者病程中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 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手段, 但手术并发症如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及术后复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较多。为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水平, 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的外科治疗, 并取消得满意疗效, 现将回顾性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45例, 男35例, 女110例;年龄26~75岁, 平均 (47±4.2) 岁。病程1~7年, 结节直径0.3~5.1cm。其中46例有不同程度的甲亢表现:心悸、多汗、怕热、易怒、多食、消瘦等。术前均作甲状腺功能测定, 所有病例T3、T4、FT3、FT4均在正常范围, 促甲状腺激素 (TSH) 轻度升高21例。

1.2 治疗方法

次全切除 (A组) 先探明甲状腺病理后切断甲状腺峡部, 分离左侧上极血管和韧带, 找到甲状腺后部与气管食管沟, 此时一般能见到上极甲状旁腺;然后分离希氏三角区, 常可见甲状腺下极动脉和喉返神经, 为减少术中出血, 行结扎甲状腺下极动脉后再分离甲状腺下极其他血管和韧带, 这时在腺体后部四周上钳切下绝大部分腺体, 剔除残余结节和破坏其中心部, 最后缝合残余甲状腺;B组常规切除甲状腺大部分组织包括剔除所见的结节;C组完全切除甲状腺, B、C2组显露甲状腺上、下极血管、韧带和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方法一样。A组术后口服甲状腺素治疗4~6周, 之后停药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B组无需口服甲状腺素, C组术后均需终生口服甲状腺素。

1.3 3组病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比较, (表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术后随访140例, 随访率96.6%, 随访时间6个月~2年。A组发生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6例 (8.1%) 、复发1例 (1.35%) ;B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5例 (9.25%) , 复发6例 (1.11%) ;C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4例 (2.35%) , 无复发。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大部分切除术组 (P<0.05) , 与全切除术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在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方面又明显低于全切除术组 (P<0.05) , 与大部分切除术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 并发症少;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 并发症多。也说明甲状腺切除范围不足容易复发, 但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 其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的几率逐渐增大。所以,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式是符合切除结节性甲状腺肿适宜范围的术式, 术后复发率极低, 又不易引起并发症长期发作。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居首位, 是本地区的常见多发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因并不完全清楚, 碘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国外研究报道, 临床手术切除患者复发率约为2.5%~49%, 国内报道复发率为10%~30%。常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的损伤及术后结节复发[1]。大多数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无需外科治疗, 只有在继发甲亢, 不能排除癌变, 出现压迫症状, 肿块过于巨大, 影响病人美观及生活时, 才考虑手术。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手术治疗既要考虑甲亢也要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2]。

甲状腺全切除术避免了复发而再次手术所致并发症的风险但增加了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潜在风险, 术后须用激素替代治疗。次全切除术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风险虽然存在病情复发可能, 但其复发率低, 且患者术后而无需终生服用L-T4, 值得推广。

为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要注意术中对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的保护。手术时喉返神经的显露尽可能避免伤及神经鞘膜, 甲状腺切除时尽量保留后被膜, 尽量避免大块缝扎腺体;喉返神经的显露以甲状腺下动脉为标志, 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包膜, 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处理甲状腺背部时紧贴腺体后被膜, 尽量保护甲状旁腺;如遇出血, 忌盲目用钳夹止血, 应用干纱布吸尽出血后仔细钳夹出血点。对肿块巨大的患者, 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 以防止气管软化、塌陷以及喉头水肿等导致的术后窒息发生。术后短期内补充L-T4有预防复发作用, 并嘱日常饮食中添加有机碘, 改善缺碘因素对预防结节复发相当重要[3]。

参考文献

[1]Hisham AN, Azlina AF, Aina EN, et al.Total thyroidectomy: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multinodular goitre[J].Eur J Surg, 2001, 167:403~405.

[2]高力, 谢磊, 叶红学, 等.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180例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 8 (4) :300.

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男20例, 女25例;年龄16岁~65岁, 平均年龄 (29±3.5) 岁;患病时间从1个月到20年不等, 平均病程 (8.1±4.2) 年。

1.2 检查诊断

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因颈前出现肿块或通过触诊发现结节肿块到我院就诊。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后发现甲状腺结节, 结节直径在1.5 cm~6.0 cm之间, 平均直径 (3.9±2.1) cm。其中属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初次发病者34例, 其余11例为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块位置:单边出现肿块者11例, 其中右侧6例, 左侧5例;两边均出现肿块者34例。本组病例中甲状腺肿大程度最低为Ⅱ度肿大, 有7例, 其余28例均为Ⅲ度及以上肿大。病例中大部分为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只有4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所有患者通过病理诊断排除甲状腺癌, 患者手术前后均血液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 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 。

1.3 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施局部麻醉, 必要时行静脉强化, 也可采用颈丛麻醉。手中时患者取仰卧体位, 于肩下垫枕以充分暴露颈前区。切口位置一般选择胸骨切迹往上2 cm左右, 根据甲状腺肿物大小行不同长度的弧形切口, 最长控制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内, 深度需由皮肤至皮下组织、颈阔肌至颈深筋膜。使用电刀沿其间疏松组织上下游离皮瓣, 确保于甲状软骨切迹水平与胸骨上窝之间。沿着颈白线处纵向切开前颈的颈深筋膜和肌肉, 对前颈肌群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 使甲状腺充分暴露, 再揭开甲状腺被膜, 操作时注意不要切断颈前肌群及胸锁乳突肌。根据甲状腺结节情况进行切除, 一般先切除体积较大的结节, 再谨慎排查可能存在的残余腺体, 使用止血钳剔除所扪及结节, 如患者结节数目较多且相对集中, 可行腺体一叶的全部切除;如结节比较分散, 可采用不规则的腺体切除方式。缝合时避免扎针过深伤及喉返神经, 闭合甲状腺残留后方可对创面行仔细冲洗止血。手术要尽量保留正常腺体组织, 确保甲状腺残留和旁腺血运畅通。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2年内未出现病情反复者为痊愈;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各项体征明显减轻, T3、T4、TSH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有效;临床症状, 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好转为无效。痊愈率+有效率为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 无伤口感染、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 术后无1例出现声音嘶哑或呼吸障碍的并发症。45例患者中, 痊愈25例, 占55.56%, 显效16例, 占35.56%, 无效4例, 占8.89%,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12%。所有病例在术后均进行了2年的随访, 有1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经口服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病情复发2例, 施行二次手术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从病理上来看, 单纯性的甲状腺肿大会经历一个从弥散性再到较重程度的增生、甲状腺继续肿大、腺细胞肥大、血管增多, 再到病情反复恶化出现结节的过程[2], 最后导致甲状腺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改变, 这一过程相对来说时间都比较长, 该病在临床上又以多发性结节多见。这给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但是单纯根据临床表征判断也容易出现误诊, 建议配合实验室检查 (我院一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 ,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甲状腺的一种良性病变, 病情相对较轻时, 甲状腺能正常工作, 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情况一般建议采用口服药物等保守的治疗方式, 配合长期的随访监控。但如患者出现明显的手术指征, 出现恶性病变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时, 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本组45例均为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所有患者手术切除情况均根据实际病情进行, 有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双侧次全切除及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部分切除。手术后2例复发, 占总病例数的4.44%。该手术的难度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切除范围的把握尚无准确判断依据, 切除范围过小容易出现病情反复, 若切除范围过大, 又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损伤喉返神经。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即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近全切除术以及甲状腺全切除术[3]。三种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但从本次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来看, 笔者更加推荐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以及近全切除术, 选择适合病情的手术方式能降低该病的复发概率。但在进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以或近全切除术时, 需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判断切割范围, 以防出现因多切、误切甲状旁腺, 影响到甲状腺功能, 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低钙抽搐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邱斌, 张衡, 宁焕丽.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27) :5934.

[2]蔺禹.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60例临床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1) :40.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式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收住29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男性71例, 女性227例, 年龄22~65岁。患者均为体检或无意间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 病程2个月~5年。颈部肿块直径为0.18~6.10cm, 35例质地偏硬, 176例质中, 87例质软, 均无固定。将其随即分为A、B共两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腺体肿大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 无差异性。A有156例, B组142例。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合并症。

1.2 手术并发症的判断

是否发生声带麻痹, 间接推断是否有喉返神经损伤。对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声音改变者行喉镜检查, 若术后2个月内仍未恢复声带运动, 则考虑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术后患者因手足麻木需口服钙剂但不足2个月者, 视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需长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 且血浆中检测不到甲状旁腺素者, 视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断标准:伴有肢端发凉、怕冷, 或不耐冷, 食欲不振, 心率减慢, 体质量增加, 表情呆板, 或精神紧张、抑郁, 嗜睡, 性欲减退, 月经失调, 毛发脱落, 胫前黏液水肿等全部或部分表现, 或TT4、FT4、FT3任一指标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均计为甲状腺功能减低。

1.3 方法

A组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B组则根据术中结节分布范围、质地柔软正常的腺体所在部位, 不拘泥于固定术式, 以钳子、剪刀法, 保留浅层的正常腺体及其血运, 同时保留后被膜, 切除中央区域的病变腺体, 残余腺体塑形。手术时先切除较大结节, 然后仔细检查残余腺体, 所扪及结节尽量用止血钳剔除。若结节较小、数目较多且集中于腺体局部者, 则行不规则局部腺体切除, 缝扎止血, 缝扎时不可过深, 避免损伤神经。当腺叶后方无正常腺体时仅保留一薄层被膜, 则腺叶侧方的正常腺体组织要适当多保留;甲状腺上极无病变时保留甲状腺上动脉后支血管, 以防残留腺体及甲状旁腺血运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术后复发例数、手术并发症例数作比较,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A组有3例 (2.16%) 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 但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1例患者术后2个月仍有音调改变, 不能发出高音, 直接喉镜显示双侧声带活动良好。5例 (7.10%) 术后8~48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钙血症, 主要表现为口周和四肢指 (趾) 端麻木, 严重者出现手足抽搐, 血钙1.178~2.106mmol/L, 予术后2d内静脉注射1~2g葡萄糖酸钙后症状消失, 血钙恢复正常。B组仅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 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 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或甲状腺素, 40mg3次/d起, 根据FT3、FT4和S-TSH水平调整药物用量, 随访至今, 时间6个月~5年, 平均2.87年。A组2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 B组则无。

A组至今18例复发。B组19例。两组复发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 病因多由碘缺乏、甲状腺生物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某环节障碍致使血中甲状腺素水平持续低于正常。而甲状腺素不足, 反馈性地刺激垂体前叶分泌TSH增多, 长期TSH增多刺激甲状腺代偿肿大, 但这种肿大却是甲状腺功能不足的表现[2], 这有别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

手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手段, 但术后结节复发长期困扰临床医师。传统的术式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等3种。但目前对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法仍有较大争议。Liukedd等[3]认为, 甲状腺全切除术疗效对甲状腺非毒性多发性结节优于次全切除术, 此术式可预防术后复发。我国杨卫平等[4]也主张扩大切除范围, 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但Cherkasov等[5]指出复发并不与甲状腺切除范围相关。另外, 过多的切除甲状腺, 一方面会造成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完全丧失, 甚至需终生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心脏肥大、心房颤动等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和误切甲状旁腺的机会也会增多, 术后会出现声音嘶哑和低钙抽搐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本组数据显示, A、B两组复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方面, 甲状腺功能减低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两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B组发生率较A组为低;B组迷走神经损伤发生率较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种手术疗效并无差异, 而A组病例因手术切除范围广, 所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目前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术中结节未切除干净导致假性复发; (2) 甲状腺组织破坏过多导致术后甲状腺功能减低, 进而再刺激TSH的分泌, 引起甲状腺滤泡增生造成真性复发[6,7,8]。我们认为, 从发病机制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种代偿性肿大, 其相同重量的甲状腺组织功能不及正常甲状腺。这就要求手术中尽量保存较多相对正常甲状腺组织, 否则术后甲状腺功能不足将加剧, 既而反馈引起TSH分泌增加;而完全去除大血管致甲状腺血供不足会进一步加重甲状腺功能不足。而两种因素引起的TSH增多, 一种可能会很快刺激残余小结节变大形成所谓假性复发或真性复发;另一种可能, 残余甲状腺无法代偿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减低。

结节性甲状腺肿虽有恶变可能, 但绝大多数仍为良性。沈康年[9]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危险不大, 我们亦持同样观点。大多数患者仍应按良性病处理, 否则有过度治疗的可能。我们在术中尽可能切除甲状腺结节的同时, 尽量保留甲状腺正常组织。为达此目的, 就要求外科医师不再拘泥固定术式, 而应视结节分布情况而定手术切除范围。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2003至2007年来院就诊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共298例, 随机分成两组, A组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为改良手术组, 行改良的手术方式。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B组病例手术并发症减少, 其中迷走神经损伤发生率较A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复发率未见升高。

关键词: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Menegaux F, Turpin G, Dahman M, et al.Secondary 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rior thyroid surgery for benign disease:a study of203cases[J].Surgery, 1999, 125 (3) :479-483.

[2]Light GS Jr.Nodular goiter and benign and malignant neop lasms of the thyroid[M]//Sabiston DC J.Textbook of surgery.15th ed.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 1997:626.

[3]Liukedd A, Pezzoella A.Chinical study of residual functionan an recurrences in patients after partial thyroidectomy for lion toxic nodual goiter[J].Ann Ital Chir, 1994, 65 (5) :543-546.

[4]杨卫平, 邵堂雷, 丁家增, 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范围的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5) :403-405.

[5]Cherkasov VA, Kotel'nikova LP, Poliakova NG, et al.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nodular goiter[J].Khirurgiia (Mosk) , 2004 (4) :20-23.

[6]高绪文, 李继莲.甲状腺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0-88.

[7]王庆兆, 魏韬哲.现代甲状腺外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254-255.

[8]林志毅, 戴洪进, 周福海, 等.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的再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1, 16 (8) :500-501.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篇9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血清钙PTH均有下降,平均为1.94mmol/L和9.5ng/L。均有轻微抽搐和手足麻木表现,给予1-4w钙剂后好转,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钙剂。无继发出血、呛咳、声嘶发生。结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防止实施再次手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除;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88-01

近年来,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存在一定的癌变机率,相应放宽了手术指征。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是传统的主要手术方法,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选择和甲亢类似的手术方式,但甲亢和甲状腺肿病因及表现均不同,相同术式的实施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7例,女53例,年龄30-68岁,平均47.9岁,均为体检时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双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每侧结节数至少>2颗,肿块直径为0.7-6.2cm,21例质软,35例质中,4例质地偏硬,病程1.9个月至4.5年。术前检测血清钙水平为2.48mmol/L、甲状腺激素(PTH)为26.4ng/L。

1.2 方法 均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旁腺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进行保留。体位的放置及切口的选择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同,不离断带状肌,在甲状腺暴露后,先对上位甲状腺进行处理,将之“脱幅”后,对甲状腺上动脉前支切断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后支保留,后“上极脱被”沿甲状腺外科被膜进行,将上位甲状旁腺沿甲状腺上动脉后支走向暴露,并对其血供进行保留。下位甲状旁腺,先“下极脱被”,沿甲状腺的外科被膜进行,至甲状腺下动脉进入甲状腺叶处,将甲状腺下动脉自然暴露并保护找出的喉返神经,对甲状旁腺在距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处进行细致寻找,范围为2cm,从甲状腺上将甲状旁腺及其滋养血管行“脱被”保留。对甲状腺颜色和血供在手术结束后进行检查,呈正常征象,并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患者行替代治疗。

1.3 结果 

本组60例患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血清钙PTH均有下降,平均为1.94mmol/L和9.5ng/L。均有轻微抽搐和手足麻木表现,给予1-4w钙剂后好转,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钙剂。无继发出血、呛咳、声嘶发生。

2讨论

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且易复发,故支持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疾病彻底根除,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在国外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已从恶性病变指征扩至良性疾病,即对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良性疾病也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未分化者,不考虑肿瘤的分期和大小、患者年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给予甲状腺素在术后行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对甲状腺全切除有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1],术后明显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增加等,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一定痛苦,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痕为6.9%-46%发生率,永久性的为0.4%-68%发生率[2]。精细被膜解剖法经学者报道安全有效,对甲状腺上下动脉主干进行保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3]。精细被膜解剖法对甲状旁腺进行原味保留,术中行细致操作,避免误切,对甲状旁腺血供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其完整性,同时对甲状腺周围组织行精神被膜解剖法对喉返神经主动暴露,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后患者无声嘶情况发生。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防止实施再次手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elbridge L.Total thyroidectomy:the evolution of surgical technique[J].ANZ J Surg,2003,73(9):761-768.

[2] Hermus AR,Huysmans DA.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nontoxic diffuse and nodular goiter.In:Braveman LE.Utiger RD.The Thyroide[M].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2000:866-871.

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41例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女性35例,男性6例,年龄23~68岁,平均43.5岁,病程2 d~6 a。患者均以发现颈前肿物来就诊。其中2例伴有声嘶,查体:肿物位于颈前,无触痛,肿物随吞咽上下活动。

全部病例均采用GE 64排Light speed V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颈部过伸,嘱其扫描期间禁止吞咽动作,扫描范围自声带水平至颈根部,如怀疑肿瘤向胸内延伸或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则需扩大扫描范围。层厚、层距5 mm,所有患者均作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必要时行薄层重建以利于病灶范围及其与周边结构关系的显示。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碘的质量浓度:P(I)=300 g/L),剂量为75 m L,注射速率为3.0 m L/s,于注射后25 s及60 s分别行双期扫描。

2 结果

2.1 CT诊断正确率

41例中诊断NG正确36例,符合率为87.8%,另4例误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1例误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2.2 CT表现

a)病灶大小:直径1~11 cm,平均2.76 cm。b)病灶密度:正常甲状腺组织由于含碘量高,其CT值高于同体肌肉及大血管密度(平扫CT值为88~149 HU),所有病灶CT值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密度,平扫CT值为69 HU,增强平均为98 HU。c)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33例(80.5%),不规则形8例(19.5%);局限型36例(87.8%),其中单发结节4例,多发结节32例;弥漫型5例(12.2%),其中单侧2例,双侧3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见图1)。d)病灶内坏死:病灶内有坏死36例占87.8%。坏死特点:中心性坏死14例,占34.1%,表现为病灶中央区呈圆形低密度,多数密度均匀一致,周边可见薄壁,壁厚薄均匀;不规则坏死22例占53.7%。e)病灶内钙化:病灶内钙化者19例,占46.3%。典型的钙化呈小点状或细沙粒样15例,沿病灶周边呈环状分布;斑片状钙化4例,呈不规则形。f)病灶边缘:41例中39例病灶边缘清晰,占95.1%。病灶边缘不清或模糊者仅2例。g)邻近组织器官改变:气管受压改变5例(12.2%),无1例出现气管受侵征象,病灶沿胸骨后伸延进入纵隔上部2例(4.9%)。颈部淋巴结肿大者6例(14.6%),增强后淋巴结呈明显均质强化。

3讨论

3.1 NG的病因病理

多数是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引起的一种甲状腺肿大。当单纯甲状腺肿大不合并功能亢进时称为非毒性甲状腺肿,其发生又分为3个时期:增生期、胶质贮存期及结节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指第3期。通常随着病程进展,由于甲状腺不同部分滤泡上皮增生与复旧或萎缩不一致,乃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结节。肉眼观,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甲状腺内形成的结节、数量、大小不等,有的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包膜或包膜形成不完全,切面可有出血、囊性变、钙化和疤痕形成。光镜下,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蓄积。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2]。基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基础其CT表现也各异。

3.2 NG的CT特点

病变以局限型多见,其中多发结节者为主,占78.0%。病灶多为圆形、类圆形,呈低密度,多数可见内部坏死区,钙化以小点状或细沙粒样为主。病灶边缘多清楚,部分边缘模糊,考虑与病变内部胶质贮存量的多少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合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本组4例误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均因考虑淋巴结增大,而忽略甲状腺结节本身特点。

3.3 鉴别诊断要点

a)甲状腺腺瘤:单发NG与甲状腺腺瘤鉴别十分困难[3],NG以多发不规则形混杂密度病灶为特征。单发病灶,类圆形均匀低或等密度提示为腺瘤,但两者临床鉴别意义不大[4]。

b)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病灶边缘多模糊不清,其病理基础为癌灶呈浸润性生长,NG常有包膜且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晰或锐利,此点可作为鉴别依据之一。另外,甲状腺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双颈部转移率较高[5,6]。Weber等[7]认为细沙粒状钙化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尤其是乳头状癌,但本组出现钙化率46.3%,其中细沙粒状钙化占36.6%。笔者认为单凭钙化与甲状腺癌鉴别不可靠。综合考虑,NG一般不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组有4例出现颈淋巴结肿大而被误诊为甲状腺癌,回顾读片发现甲状腺腺体内结节呈典型NG的征象,4例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均呈现均质强化,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非均质强化有区别。甲状腺癌病灶本身多呈浸润性改变,气管壁受侵时表现为壁模糊,气管黏膜面不平整。

c)桥本氏甲状腺炎:多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减低,边缘规则清楚,增强后增大的甲状腺呈轻度强化,密度较均匀[8],鉴别相对容易。

摘要:目的探讨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NG患者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随后,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证实,绝大多数NG病灶的CT影像表现为具有低密度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在41例中,39例病灶边缘清晰,36例有病灶内坏死区,19例有病灶内小点状或沙粒样钙化,6例有颈淋巴结肿大,增强后呈均匀强化,4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例误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CT正确诊断34例NG,诊断准确率为87.8%。结论CT扫描,尤其是增强及薄层扫描,对NG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能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因而它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增强扫描

参考文献

[1]苏丹柯,谢东.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附30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9):620-622.

[2]张承刚.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63-64.

[3]张军,陈仰新,邹松青.甲状腺结节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32(11):758-760.

[4]薛凌,王岩.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8,9(3):138-139.

[5]Kaji AV,Mohuchy T,Swartz JD.Imaging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J].Semin Ultrasound CT MR,1997,18(3):220-249.

[6]罗德红,石木兰,罗斗强.甲状腺病变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1):758-760.

[7]WeberAL,Randolph G,Aksoy FG,et al.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CT and MR imaging and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y and clinical findings[J].Radiol Clin North Am,2000,38(4):1105-1110.

上一篇:煤矿班组下一篇:档案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