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传统民居

2024-07-29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精选三篇)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 篇1

客家是在历史上从秦代开始, 由于政治斗争、耕地、战乱等原因导致的北方中原南迁汉人与南方的畲、瑶等土著逐渐融合发展演变而来的一只最具独特性的汉民体系。客家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客方言, 独特的民俗文化、餐饮习惯和情感特质。

围屋, 字面意思为围起来的房屋, 所以也被人成为东方的城堡, 是一种集家、祠、防于一体, 具有鲜明防卫的封闭式建筑。由于客家人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 大部分赣南客家围屋都以方字形为主, 主房屋的四周砌以外高墙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它的防御安全性。但是也有少部分赣南客家围屋是以半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它们和闽西圆形的土楼还有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大部分的赣南客家围屋为砖石结构, 墙基为坚固的花岗石所砌, 墙身为青砖、麻石、河卵石所砌, 所以结构非常坚固。砌墙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土, 粘性特别强, 墙体千年不松。赣南围屋这些建筑特征构成了独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

赣南客家围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民居, 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组成部分, 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民的高水平建筑艺术, 在建筑业内被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 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更使得建筑家, 历史学家、艺术家及海内外广大游客为之陶醉。客家围屋是民、赣、粤等的客家人祖先聚居形成的建筑形式。也是赣南客家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珍贵遗产。客家系是在我国汉族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孕育发展出来的。因此,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民在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之上, 历经千辛万苦, 长途迁移为了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创造出来的, 赣南客家人以顽强的毅力, 艰辛的劳动, 乐观的精神建设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家园, 形成了一幅“锁在深闺无人识”的自娱自乐, 自耕自作的悠然景象。

二、围屋建筑结构与功能

1. 围屋的建筑结构

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 其鸟瞰平面为方形, 其四角构筑有朝外突出的炮楼, 外墙厚一米左右。围屋立面高二至四层, 四角炮楼又高出一层。外墙上一般不设窗, 但是在屋顶墙上设有一排排枪眼或者炮孔。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围内设有一直两口井。围门一般为一孔, 大者则有两孔。围屋平面主要有“口”和“国”字形两种形式。前者即除四周围屋外, 围内别无房屋, 此数量较少, 规模也较少;后者则在围屋内, 还建有一座祖堂的厅屋组合式主体建筑, 小者或一明二暗, 但更多的是三堂两横中轴线对称的厅屋组合式居民, 大者面积近万平方米。围屋外墙体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砌法, 即三分之一厚的外墙体用砖或石砌, 三分之而后的内墙体则用土抷;也有的外墙用三合土垒筑而成, 即用石灰、黄泥和沙, 或石灰.黄泥和鹅卵石相伴筑墙, 此种围屋墙体的坚韧耐久性毫不逊色于钢筋混凝土墙。

2. 围屋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

它的外墙厚1至3米, 高三、四层约10至15米, 四角向外凸出建有炮楼;炮楼和四周围墙匀设有瞭望空和射击孔。围屋一层作厨房、柴草间、牛猪栏;二.三层为贮藏室和寝室;四楼即顶层楼是战略用房, 既不住人也不置放杂物, 且间间友们联通;其走马楼上下环行四通发达。一座围屋一般只有一扇外门供进出 (个别大围如龙南关西围有两扇外门) 。此门使整个围屋的安危所在, 股门墙特别加厚, 门框亦巨石至成, 并备有横竖栅栏杆, 以防不测。厚实的门板包以铁皮, 有粗实门杆。板门后大多还有一道闸门, 闸门之后还有一重便门。为防火攻, 门顶上还设有水漏。如们一旦被攻破, 可以从两侧和炮楼予以夹击, 还可以在通往围屋内一道道港门窄路途中阻击。围屋中还掘有水井, 设有专门囤积粮食的仓库, 其他生活设施也一应俱全。一旦有事, 紧闭外门, 可以坚守1~2月之久。

三、围屋文化

1. 建筑构造艺术

围屋虽是以防卫为主要特征的居民, 但因建围着匀是富商或地方名绅, 所以, 他们在建围是除考虑如何将围屋建的坚固、易守难攻外, 还有着意于如何将围屋建得气派和富丽堂皇。因此, 在围屋的构造艺术之上, 往往竭尽精巧之能事, 在现代看来让人叹为观止。

围屋的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围内, 特别是方字形的厅堂建筑中。在赣南客家围屋中, 往往一个厅堂质量的高低, 直接代表着这房人的地位及脸面。所以赣南客家人对厅堂中的门窗额枋、柱联柱基、天花铺地等, 都会花大价钱想尽一切办法来精益求精的进行装饰。例如在围屋的祠堂大门门面, 一般为仿木构牌楼线脚雕刻。梁架的制作非常精致, 前厅的天花板上一般绘制民间彩画, 甚至还有澡井;朝厅堂开设的门, 环板上匀雕刻人物或植物花卉、瑞兽等, 其风格非常近徽雕;天井两侧的厢房, 则用八扇格扇门, 围屋窗棂多为不同的拐子纹和雕花棂相结合。厅堂里的柱子一般有木质或石质, 石质四面题刻对联且柱基上雕饰, 纹饰一般为瑞兽。另外, 客家围屋的围内一般踩用卵石拼铺, 其地室外铺地花样。

2. 围屋宗族文化

住在围内的居民, 一般都是同一个姓氏, 追溯其上几代可以发现他们都是有着共同祖先, 都有辈分或大或小, 维持着非常强的血缘性, 所以宗族文化能很好地遗留下来。

祖堂是赣南客家围屋里最不可缺少的室内公共空间, 位置位于建筑的中轴线上。祖堂的作用是客家人举行各式各样的礼仪议会的场所, 例如每年的祭祖、族长组织开展各种会议以便于围屋的日常生活管理。祖堂是用来维持宗族血缘关系的主要场所, 在平时客家人都是个小的几口之家为政, 只有在祭祖时以大家庭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如果遇上战乱或外敌入侵 (与周边村庄发生各种耕田山林纠纷) 时, 族长便把全围屋人组成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来抵御对方的攻击。

赣南客家围屋所住居民之多, 即使都是有血缘关系, 也肯定会发生鸡毛蒜皮之事。所以客家祖先在建造围屋之时, 便制定了一套非常的日常管理管理, 即公约。例如龙南的田心围, 前厅便有一禁碑, 上书:“祖堂乃先公英灵西索, 永禁堆放竹木等项;天井、丹永禁浴身污秽;围内三层平港道, 乃朝夕出入公共之路, 永禁接詹载竖及砌结浴所猪栏、鸡牺等项。围外门坪斗角周墙角, 永禁架木笠厕, 蔽塞外界”。

自古客家人就对不同的神灵的崇拜, 通过祭拜期望神灵对他们进行庇佑保护。神灵信仰是客家围屋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故围屋建筑以不同形式来祭拜神灵, 有的围屋把土地庙建在围屋内, 定期祭祀以求保护。

土地庙一般建在在围门的内侧, 每月的初一、十五, 居民们都要在祭拜。即使战乱时期被困, 都不忘向神灵祈祷保佑平安。

四、结语

在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的走访调查, 我们发现, 从围屋的外建筑面到其内部建筑结构, 或是围屋所体现出的客家文化, 给后人呈现出的是一种非常有凝聚力量的宗亲家族气息。在感受之余也让我想起作为现代人是否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赣南客家建筑和文化好好保护和继承发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要, 而且非常必要。

摘要:围绕赣南客家围屋独有的特征:展示赣南客家威武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和特色。赣南文化的缩影—客家围屋, 承载了千百年优秀的赣南客家文化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围屋,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形态

参考文献

[1]黄崇岳, 杨耀林.客家围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2]钟东林.赣南客家画报[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

[3]万幼楠.赣南围屋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

[4]邱恒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商务印书馆, 1998.

赣南客家传统婚礼仪式 篇2

赣南客家民间的青年男女新婚,有的还沿袭着传统的婚礼仪式。这里介绍拜堂、交杯、撒帐等三项仪式。

第一项拜堂。拜堂又称拜天地。结婚之日把新娘子迎回男家之后,大约在黄昏时刻就举行拜堂仪式。这项仪式有礼生司仪,乐队奏乐。婚礼开始,新郎新娘由傧相引导,站在红烛高照的厅堂中央,先是面向祖宗神位。礼生唱仪式歌,歌曰:

一拜祖堂喜洋洋,二拜天地大吉昌,

夫妻交拜成双对,双双携手入洞房。

礼生每唱一句,新郎新娘跟着所唱内容分别向祖宗、天地跪拜一次,唢呐也随之伴奏一次。这里要说明如何“拜”的`动作。辛亥革命前,拜时新郎新娘要双脚跪地,然后三叩首。辛亥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不再双脚跪地和叩首,只要三鞠躬就行了。

第二项交杯。唐朝以前称为合卺。所谓合卺,即指新郎新娘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的意思,表示新婚夫妇从此永结和好。唐以前饮合欢酒用卺盛酒。卺是瓠瓜做成的。瓠瓜一分为二,就可以盛酒,故合卺也称“瓠爵”。宋代以来,合卺改名为交杯酒,所用的是普通酒杯。交杯时,新郎新娘并排站在交杯席前,新郎在左,新娘在右。礼生唱仪式歌,歌曰:

一杯酒,两情浓,浓自叶商宫,宫中春色好,好案等梁鸿。

二杯酒,两同欢,欢喜合和鸾,鸾中生贵子,子孙做朝官。

三杯酒,两交亲,亲爱结同心,心意期光大,大振尔家声。

礼生唱仪式歌的同时,唢呐伴奏,执事者酌酒,捧杯授酒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接杯啐饮。执事者交换酒杯,新郎新娘再饮,反复三次。

第三项撒帐。司仪礼生边向挂帐的床上撒五彩花纸、瓜子、花生和水果糖等,边唱仪式歌。唱仪式歌也有唢呐伴奏。床上要有若干男孩抢捡糖果,表示新婚以后子孙满堂的意思。撒帐仪式歌词如下:

撒帐东,笑语浓情一线通。合欢共入红罗帐,好如桃李醉春凤。

撒帐南,琴和瑟兮乐且眈,宜室宜家今日咏,夫妻好合百年长。

撒帐西,鸳鸯枕上惊鸣鸡。梦味熊罴诗早赋,荣偕伉俪庆齐眉。

撒帐北,牙床锦被都增色。连肩把臂好风光,桂子兰孙从此得。

撒帐上下与中央,好比梁鸿配孟光。瓜瓞绵绵荣世代,儿孙济济展乾纲。

礼生随着唱词内容把糖果撒向帐中的东南西北中几个方位,男孩在床上嬉闹抢捡糖果,气氛热烈。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 篇3

关键词:中华五色: 赣南客家民居:影响与运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中华五色就是中国文明的外表。它的影响曾经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覆盖过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仍然有着研究的价值。

中华五色与赣南民居

五色的概念已知的最早记录,有舜帝提出,时间在公元前22世纪。五色指的是青、赤、黄、白、黑,合成五正色,简称五色、正色。它们是组成一切色象的基本色。五色各有的名分:青色为五色之始,赤色为五色之荣,黄色为五色之主,白色为五色之本,黑色为五色之终。

五色的色标,古人常用天然色彩来描述,青色如同翠鸟的羽毛的颜色,赤色如同鸡冠的颜色,黄色如同纯金的颜色,白色如同猪的脂肪颜色,黑色如同乌鸦的羽毛颜色。五色本来就是一组抽象的概念,却同赣南客家民居具体的上有着难解难分。色依附着物,物又往往被等同于色。古人用诗赋来描写五色:

《青赋》 :帝女之望巫阳,远山过雨;王孙之别南浦,芳草连天。

《赤赋》 :田单破齐之日,火燎平原;武王伐纣之年,血流漂杵。

《黄赋》 :杜甫柴们之外,雨涨春流;卫青油幕之前,沙含夕照。

《白赋》 :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黑赋》 :孙膑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我国客家建筑的建筑历史悠久。主要以彩画与雕刻为主,彩画可以保护木料,雕刻则能够丰富建筑造型艺术。民居艺术一般是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图案、塑形、陈设、色彩等手段来体现艺术美。在室外通常采用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室内则使用彩画、木雕、砖雕等。由于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区别,形成了纹理、风格、质感、韵味等各种艺术效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差异。如现存的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形式多样,主要的平面形式为方形和圆形。

赣南客家人民由于特殊的历史缘故都渴望装扮特殊环境,色彩的和谐构成,既古朴肃严,又高致清雅。赣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外饰面全为灰白基调为主。设计师设计了一种清新、淡雅、朴素的色调。外墙饰全为青灰色砖瓦,伴以大面积白墙。传达着平淡自然 、知白守黑的哲学观念。室内为天然色泽,不饰粉黛,虽简约而丰富,虽素雅而华贵。而今,尽管已失去了白色的亮朗、单纯,但却因此产生了一种厚重的沧桑感和历史感。在赣南客家民居的建筑的边角处、材料交接处以及需要强调处理的地方加以,起着烘托主题、显示边界和重复构图的作用。两件分离的物体通过达到合一。一些建筑的单色构成,往往体现了更多层次的审美内容。

中华五色在赣南客家民居中的体现

1. 青色

在赣南客家民居中,地面大多是用砖石铺设,其中又以青砖为多,青砖主要有块砖和条砖两种,块砖主要用于围屋大厅等室内用于交通联系的通道空间。例如:关西新围大厅的地面就是用 30*30cm 的青砖铺设而成,其他各厅均用交叉错缝平铺的方法,上厅明间前檐柱和后屏风墙之间地面采用条砖框边,框内用方砖对角缝菱形斜铺,磨边对角,一分不错,做工非常精细。

纵观赣南地区的客家民居,关西新围是一个典型代表,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以公共活动、家族聚事的大厅下建筑为核心。见证了客家人一代一代衍生息努力生存、传承文化的生命过程。是赣南客家民居建筑文化中以家族为核心,加强家族凝力,团结至上的设计理念,是中华五色为首的青色的体现。

2. 黑与白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的本身的色彩和它的外形一样,都是人们从远处就能看见的“先彩夺目”的,所以,也是影响人们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黑"与"白"是中华五色系统中相对的两极端色,有心理上的积极意义。白色也是五色中的基础色,正如太阳的光是白色的,象征着温暖和生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白色,这是一切颜色的结合点;黑色,这是缺乏任何颜色的表示"。在此意义上说来,白色和黑色,又可说是无色或本色。王维认为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其实也是追求一种自然本色之美。这"黑"与"白"如此简练的纯朴而深沉的色调,使其在郁郁丛丛的自然环境中,显得格外鲜明、清雅,尤其是大雨邂逅,黑压压的屋顶被雨水浸湿,如墨一般,而"白"墙在"黑"瓦下互相反衬,光感极强,加之巧妙地引入自然色彩,使苔痕上阶,草色人帘,它无声而隐退地同各种色相结合,使表情达意的丰富性色彩在形体表面上附加大量的信息,建筑基调变得柔和、淡雅、明快,不仅建筑在其自身的""白"与"黑"对比中,和大自然的色调形成了准确相应的补色效果,远远望去,整个色调就象一幅素描,在远山近绿的映衬下,更像是一幅水墨画一样表现为不施彩色而能"肇自然之性",具无色之美,使人直观到"见素抱朴"的具体形象和"质"有余而不受饰的中华五色典型画面。从中既可以看到了色的"协调",又看到美的"对比",生硬中含有柔和,单调中蕴有丰富,静态中兼有动势,厚重中透着轻盈。这美妙的五色组合,体现外形简洁、朴实无华的建筑本色美,也使赣南客家民居建筑外观造型的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3. 赤与黄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在室内外构件的设色方面,强调运用色彩调节营造舒适的色彩氛围。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建筑材料是土和木材。界面的分隔是不同空间的形成主要分隔,由于边界形态各异使得空间形态也各有不同。色彩是建筑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造型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为了保护木制构件不受风雨的侵蚀,传统民居同样十分重视雕梁画栋,上多采用花草、菱花等程式化图案或采用牡丹、佛手、鹿、仙人等动物图案以写实手法来表现。据考察,有与建筑一体的彩绘艺术、有装饰布置年景节庆的木板年画、也有美化灶间的灶头画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其色彩的选择看,除去实用与美观的因素外,人们常常喜欢使用象征人丁兴旺,平安幸福的赤、黄、为建筑的主色调。同时,还有越红越兴旺,越青越平和之说。色相多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且多用高彩度的油漆在建筑物的梁、天花、柱头、头拱等部位描绘,各种花鸟人物、吉祥图案。从整体色彩冷暖关系看:暖柱、墙,门、窗彼此包含着冷暖对比关系,而恰当地把握图底关系,即大面积的环境色彩衬托适度面积的艳丽色彩,对比强烈,效果鲜明,在周围环境中显得非常突出。

例如:

灯具,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灯具造型变的丰富多样,摆放的位置也变的更加灵活。有悬挂于厅堂顶棚的宫灯,有放置在几架的台灯,有安放在墙面的壁灯,有置于地上的落地灯,以及手持的把灯和各类民间灯彩。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是十分讲究,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色调。

彩画曾经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主要表现在一些门廊立柱、顶棚、挑檐上,它的表现手法不像徽州民居一样先有披麻捉灰,而是在朱红、土黄三种底色上之间绘制。用笔简洁活泼多画在月梁的看面上,其内容主要为历史故事。在技法上,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双勾填色的方式,运用平涂、叠色、渲染的方法突出画面的绚丽色彩,画面既协调又统一。赣南客家民居彩画现出的是一种中和沉静之美,即使是有许多雕饰镏金着彩,但整体的效果还是显出一派古朴庄严。普通土楼的简洁规整,用色庄重含蓄,透露出一种沉静的风格。

总 结

赣南客家民居把中华五色都安置得妥贴合理,并且符合赣南客家人们的审美习惯,体现着最朴实、最生活化、最率真、最富有客家人情味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惊叹赣南客家民居色彩中这色彩诗篇的独特构成。可以说,从其外观造型色彩到室内外环境色彩的匹配上,无不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筑色彩方面有很高的协调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无不体现客家人运用中华色彩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原有的、外在的形象美,而且借助这些景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志向,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一种意愿和理想与自然环境以"和"为美的有情协调能力,它既运用中华五色系统又独特的色彩体系,对现代建筑具有启示、借鉴意义。

上一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下一篇:感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