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材

2024-07-18

视听教材(精选七篇)

视听教材 篇1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上发展非常迅速, 但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方面, 无论是教科书内容、教学设备, 还是教育教学手段, 均明显滞后。这种滞后, 直接影响了医学影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也就不高,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 反过来又抑制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鉴于上述原因, 倘若能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 将分散在各医院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其主要操作过程通过文字、图片、摄像、配音和编辑, 研究和制作成医学影像学多媒体视听教材, 为教师提供辅助教学用教材, 不仅可以使医学影像学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医学影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加快医学教育技术改革的进程。

2 方法

为了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对课题进行了科技查新。经武汉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检索, 结论是目前国内尚无与本课题研究相同的文献及成果报道 (报告编号:JL06001)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如下。

2.1 制订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制订出初始方案。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 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的名称,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内容、方法、步骤以及最终的成果形式[1~3]。讨论和修改方案, 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依据[1]。此外, 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技术专长进行分工。

2.2 编写Word文档脚本

课题组成员按各自分工编写出Word文档脚本。在编写格式上, 除前言和目录外, 每一项技术均从4个方面编写: (1) 概述。主要介绍各项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基础。 (2) 主要设备。介绍各种机器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 配有机器及其主要部件的实物彩色图片。 (3) 操作过程。描述各种设备及其操作步骤。 (4) 临床应用。各种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查哪些部位和疾病。脚本内容要求简明扼要, 每一项技术在编写字数上要求在1 000字左右, 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按约定的时间交稿。

2.3 将Word文档脚本改编成剧本

课题组成员所交的Word文档脚本只是各人研究内容的文字材料, 还不能用作指导摄像和编辑。因此, 要指导摄像和编辑, 就必须把Word文档脚本改编成剧本。剧本的格式是在计算机中选择横置Word页面, 纵分3等份, 左1/3标明是“镜头画面”, 既起指导摄像的作用, 也便于在编辑过程中标明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或视频影像;中1/3标明是“统一序标”, 是标明课题名、章、节和“一”标题的地方, 是课题的骨架部分;右1/3标明是“解说词”, 即标明解说词文字的地方。这种编排可以把镜头画面 (图片和视频影像) 、统一序标 (标题) 和解说词 (配音) 3者对应起来, 一目了然, 便于指导摄像和编辑。

2.4 收集图片

图片和视频影像在视听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课题中的11项新技术均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视频影像。收集的图片包括各种新型设备以及这些设备检查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和病变图像, 有黑白和彩色图片, 在300多幅图片中选择了130幅用在本视听教材中, 图片是通过扫描仪扫描或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由于初选的130幅图片在大小、亮度、清晰度、颜色等方面均未进行加工处理, 因此对上述所选图片必须在计算机中作进一步修改, 使图片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修改图片的软件为Adobe Photoshop7.0和Windos XP, 全部图片均要转换成JPG格式后, 才能在计算机中用Edius2.5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2.5 摄像

为了使本视听教材的内容能更贴近临床实际, 生动地反映各种设备及其操作过程, 在每一项技术里均插入操作演示视频影像。摄像选用SONY小高清摄像机、SONY录像带。为了保证摄像质量, 在每次摄像前, 需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包括摄像器材管理、摄像流程、机器的准备、摄像时间安排、模拟病人或真病人配合、各医院相应科室医师和技术员合作等。摄像的素材宁多勿少, 因为在编辑过程中若因缺少镜头而需补摄镜头很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用视频影像展示医学影像学新设备和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过程, 不仅真实、生动, 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较大量的信息。

2.6 配音解说

视听教材的两大要素, 一是视, 二是听。“视”的是文字和图像, “听”的是声音。作为视听教材, 仅仅有良好的文字和图像还不行, 还必须有准确清晰的配音解说。为了保证配音质量, 特聘请了专职播音员进行配音解说。在配音之前, 将配音解说的脚本交给播音员, 请他熟悉内容, 对稿件中的外文人名、外文缩写、专业术语和各种符号等与播音员进行沟通, 使配音的内容准确无误。配音解说的内容需通过专业的录音设备SONY MD录制到MD磁盘。当全部配音内容录制到MD磁盘后, 将MD磁盘放入专门的播放设备内进行试听和核对, 若有错误之处再进行补充录音。确定配音内容无误后, 再将其采集并保存到计算机内进行编辑。

2.7 剪接和编辑

剪接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 即按配音内容把有价值的视频影像“剪”出来, 然后再把“剪”出来的视频影像片段按配音要求连接起来, 如各种技术的演示过程, 通常由多个镜头连接而成。当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素材和配音内容存于计算机内准备好后, 按每项技术的排列顺序, 可在计算机中用Edius2.5编辑软件进行编辑, 编辑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 也最耗费时间。编辑的步骤是:第1步编辑文字, 第2步编辑图片, 第3步编辑视频影像, 第4步编辑配音。为了提高效率, 可把视听教材的全部文字和图片做成Power Point幻灯片存于计算机中。在编辑文字内容时, 只需将Power Point幻灯片上的文字和图片“复制”和“粘贴”即可。为了使视听教材的文字和背景底色对比鲜明, 选用了蓝底白字。上述内容编辑好后, 需反复调整, 直到满意为止。

2.8 整体合成

把做好了的片头、片尾、正文、配音和背景音乐等进行整体合成[4~6]。对合成的视听教材进行多次试看和反复修改, 最后定稿, 刻录到DVD光盘上, 做成正式的视听教材清样。本视听教材可通过计算机或DVD碟机播放, 播放时间为70分钟。

3 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医学影像学及其他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 长期以来, 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和放射治疗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中, 一直有个问题影响着教学, 那就是在上述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不能及时地将在课堂上所讲的各种影像设备及其操作过程用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有时一门甚至是几门课上完了, 学生还没见过教师讲的机器是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那些机器是怎样给病人做检查的。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机器多属大型医疗设备, 价格昂贵, 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几千万元一台。这些设备主要安装在医院里供医疗使用。对于普通学校来说, 有些设备根本没有条件购买。虽然有些院校配有一些专门的实验室, 但实验室里安装的多为普通的X线机或是医院更新换代淘汰的设备。显然这些普通设备与教科书中介绍的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相差甚远, 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 在教科书中又要讲这些设备。为了能让学生看到这些设备及其操作过程, 教师只好把学生带到有关医院去见习。由于影像设备种类较多, 分散安装在不同的医院, 或在同一医院但在不同的科室, 因此即使教师把学生带到医院去看, 也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 医学影像学既是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也是临床医学、护理和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因此, 本视听教材能作为上述各专业的辅助教材, 对提高这些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医学影像学教育明显滞后于在临床上的发展状况, 研究和制作医学影像学新进展视听教材 (DVD教学光盘) , 把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通过视听教材形式引入到课堂, 目的是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本视听教材包括影像增强透视、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胃肠钡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磁共振成像 (MRI) 、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 、介入放射学、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医学影集设备,视听教材

参考文献

[1]林筑英.多媒体教学应用原理与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殷国生.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3]郭永松.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4]谢百治.医学教育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

[5]周智明, 卢虹冰.计算机综合实用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

视听教材 篇2

【拼音】hùn xiáo shì tīng

【简拼】hxst

【近义词】耸人听闻、混淆黑白、危言耸听

【反义词】以正视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动宾式

【成语解释】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那些人经常故意混淆视听,影响很坏。

【英文翻译】lead the public opinion astray

【谜语】见闻杂录

【成语正音】淆,不能读作“yáo”。

【成语辩形】淆,不能写作“小”;视,不能写作“是”。

【产生年代】现代

视听化处理焕发教材文本勃勃生机 篇3

【关键词】教材文本;视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的,虽然有的教材内容辅以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但是,这些图片对教材内容的呈现与阐释显得十分有限,不够充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可听可视化的处理,把PPT课件、FLASH动画及相关视频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让语文教材的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一、将文本中的事物图片化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许多事物,由于学生生活的地域关系,也许无从接触,从来没见过,根本无法了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事物。

例如:人教实验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写道:“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写冬天的小兴安岭一段还涉及动物紫貂、黑熊、松鼠等,学生对这些动物与植物不了解,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此,我充分运用了电脑网络,从网上下载了关于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等图片,也下载了紫貂、黑熊、松鼠等图片做成PPT课件,展示给学生看,文本内容就显得逼真而生动,学生欣赏了动植物之美,就能更加理解课文中所写的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了。

二、将文本中的词语画面化

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比较抽象,就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设计出相关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爬天都峰》一文,出现了“笔陡”“攀着”两个词语,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也很难理解。就可以从网上下载陡峭的石壁、攀爬石壁的情境,告诉学生这种情况可以用笔陡来形容,这种情境就是攀爬的动作。

三、将文本中的段落视频化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段落文字具有连续的活动的画面感,传统的语文课堂的教法是让一部分学生对着教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一部分同学闭着眼睛想象所读文本的画面与感觉,在以前的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有的孩子受生活经历的影响,想象相当困难,体会感也肤浅,教师也可以充分借助网络中视频资料,让这些内容转化成视频让学生看,使文本内容活动起来。

《观潮》一文中,写潮来时、潮退后的段落是这样描写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我从网络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来相近的海啸灾难视频,让学生观看,感受相似的感觉,从而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气势。

四、将文本中的情节动漫化

同样,对于教材文本中具有连续活动情节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动漫短片来展示其内容,也同样可以看,可以听。只不过教师要熟练掌握动漫画制作的技术才能制作出好的动画片。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首先以多种朗读、角色体验等方法,独具匠心地将古代神话的画面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从而走入文本。在课的开始,告诉孩子们,学习课文,要一边学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我:大家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我又从网络里,下载了类似的声音,设置成文章读到这里时声音巨响。)(音响:巨大的爆裂声)

(开始学生双眼紧闭,听得很投入。听到音响后,学生有的不禁睁开眼睛,有的捂住了耳朵……)

师:听了以后,你刚才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1:我听到了一声巨响。

生2:我看到了一阵亮光。

师:那你看到谁在干什么?

生3:我看到盘古抡起大斧猛劈过去。

根据文本,让学生自行想象了画面以后,再来播放教师制作的相关动画,不仅能促使学生凭借形象感受课文内容,借助形象理解课文内涵,而且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并把自己想象的画面与教师设计的动画进行比对与补充。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学化难为易,抽象内容直观化、视听化,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教材文本辅以声音画面,进行可视可听处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2011版课程标准[S].

[2]人教实验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

传统视听教材网络环境下再开发初探 篇4

关键词:视听教材,教学资源,网络环境,再开发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在高校不断得到普及,但可用性教学资源的缺乏成了其发展的瓶颈。虽然在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思想的指导下,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可用性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与此同时,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资料库中尘封着大量传统视听教材,这些教材的制作曾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凝聚了前辈们的教育智慧。然而,它们多数呈现为“不可用”状态(不方便教师直接使用)。

事实上,由于使用的不便,传统视听教材正在被忽视、被冷落,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对传统视听教材进行改造、再开发,让它们得到合理的使用,是我们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责任。本文围绕传统视听教材网络环境下再开发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希望拓宽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传统视听教材的使用现状

上个世纪,当我们教育技术水平尚处于“媒体技术阶段”时,高校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制作了一批优秀的视听教材,它们有效地解决了不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了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与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管理思想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共同开启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为两种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教学资源逐渐成为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传统视听教材“电灌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大量的传统视听教材被打入“冷宫”。与此同时,这些视听教材经反复使用磨损和自然老化,磁粉脱落,加之过去的制作技术水平也较低,声像的信号质量不断下降。

一些高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他们通过数字化处理,将之转化为VCD或DVD格式,对其进行抢救。还有一些高校将这些视听教材转化为流媒体格式,通过校园网络建立教学VOD系统,供广大师生网上点播使用。这都是些有益的尝试,有助于传统视听教材的保存和价值的发挥。但为了更好利用传统视听教材,发挥其内在价值,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再开发,使其整合到目前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大环境中去。

传统视听教材主要是剧本式、整体型的教材,使用时一般是满堂“电灌”。即学生坐在教室内单纯地观看老师指定的内容,一坐就是两学时,教师充其量在课前简单向学生交代一下所看内容或注意事项,在看的过程中和看后,很少加以点评、解释和回顾,也不进行讨论和考查。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剥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课后经常抱怨头晕脑胀,对于所看内容感觉迷迷糊糊,更谈不上思维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教学不但被学生欢迎,教师也会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摒弃它们。

3.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的基本策略

20世纪80年代,当人们发现相当数量的视听教材利用率低,不能进入课堂时,提出了制作插播片的思想,即制作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约3-5分钟),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播片。20世纪末,国内教育技术专家针对课件教学的局限性提出了“积件”的教材建设的新思想。这两个思想对传统视听教材网络环境下的再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所谓积件是指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1]。积件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理论无关,与教材版本无关,具有基元性和可积性。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1)片段化处理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的首要策略应该是对这些剧本式、整体型的教材进行片段化处理。即根据知识点将它做切割编辑处理,形成一个个片段性内容,它们可以没有头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样的片段具有基元性和可积性,实际上就是积件的一种形式。

(2)交互性处理

教育上常说的交互往往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媒体(介)与教师或同学或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交流———这种交流对其学习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离开或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协作,会给学习者学习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2]。交互性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因此网络环境下传统视听教材的再开发必然要在再交互性上做些文章。在对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中,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增值环节。这一交互性为通常是采用固定模式的,也就是说,内容作者根据教学需要,在二次开发时设计好需要交互的内容,并确定交互行为。

例如,某医学示教课程须演示心脏搭桥手术,除常规的手术步骤以外,还有重要的手术环节演示。那么,细心的设计者应该考虑到为用户提供视频慢放功能,以便用户仔细察看细节;对于关注原理部分的用户,如果我们设计了可由用户自由控制的心脏内部结构三维模型,心脏血管动态演示模型,那么用户就可以完全互动地研究教师示范背后的理论精髓了。

内容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虽然是内容作者和创作者事先设计好的,但是恰恰考验了二次开发者的创作功力,也为用户提供了深入学习和反复研讨的可能性。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交互过程,它的实现完成了网络视听教材与传统视听教材的本质区别。

(3)素材资源库建设

经过片段化和交互性处理,产生大量积件式的素材。我们只有将这些素材集结成素材资源库,才能真正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素材资源库即是教学资源也是学习资源,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获知识的工具[3]。因此,这样的素材资源库建成后,教师不但自己可以使用这些素材来备课,丰富自己的课件,而且应该教师在课上使用或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系统。

为了便于用户在素材资源库中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关的素材资料,对加入素材资源库的素材建立索引信息是一个关键环节。建立了索引的素材再添加到素材资源库中去才有价值,而不是仅仅对素材进行编目就足够了。这里所谈论的索引,特指在视音频素材上附加的标记信息,其目的是方便用户高速跳转,并进而实现内容包的全面定制。

4.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一定的物力与财力,但可以说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笔者认为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能否成功,下面几个因素是关键。

(1)持之以恒的精神

目前的一些学校都把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系统作为主要策略,把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具有教学资源库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迫使教师不得不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来忙于应付开发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软件,实际教学设计和开发工作匆匆进行,其结果就是造成教师的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较好改善,甚至适得其反[3]。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汲取目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工作中要避免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要以持之以恒的精神致力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克服再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完成。

(2)学科教师的参与

随着教育产业化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于商业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网站。但是如此内容繁多的网络教育资源,在真正的优化教学和学习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资源与教学和学习脱节,不能真正的用于优化教学和学习,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合作的工作,不是教育技术工作者单方面的力量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科教师的参与合作共建。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虽然是对已有教材的改造,学科教师的参与也必不可少,教学需求分析、知识点的划分、索引信息的添加缺了学科教师的参与无法保证素材资源的合理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会导致花费了大量精力建设起来的素材资源库不适合使用,造成浪费。因此学科教师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3)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

前面说过我们采用积件思想来对传统视听教材进行再开发,积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标准的规范性,为了让片段性视听教材能够再更大范围有效利用,必须遵从当今世界主流标准和规范,符合教育权威部门制定的法规性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素材资源的通用性,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益。

5. 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的主要步骤

传统视听教材网络环境下再开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整体性模拟视听教材到片断性数字视听教材阶段

1)数字化采集

数字化采集是通过计算机采集系统将传统视听教材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进行数字化的过程。计算机采集系统也称作编码工作站,它可以把模拟的和数字的视音频信号按照预先定义好的编码格式进行采集,并存储为计算机数字文件的格式。

通过数字化采集,一方面可以挽救质量日趋衰减、保存困难、使用不便的传统视听教材。另一方面,经过数字化采集以后,视听内容以数据文件的方式存储在指定的磁盘上,为下一步数字化编辑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可以通磁盘或光盘方式对其进行备份和长久保存。

2)数字化编辑

传统视听教材经过数字化采集后,并未改变传统视听教材的性质,只是阻止了图像质量的进一步衰减和便于使用而已。真正使传统视听教材发生质变的应该是从数字化编辑开始。

数字化编辑是依据教学大纲小的知识点将传统视听教材剪辑的多个片段性视听素材的过程。同时,由于传统视听教材老化的缘故,我们在数字化编辑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信号修正,部分内容的替换,字幕叠加等工作。

(2)从单向片断性视听教材到互动多媒体教材阶段

1)互动内容设计

没有互动特性就不能够成为真正的网络多媒体资源。互动内容设计的工作主要是互动编程工作。通过互动设计,为用户提供多种互动手段,比如章节选择、文字教案、快慢控制、用户批注等独立用户的互动功能。为了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还可以设置即时通讯、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群组讨论、公告牌等用户间互动功能和用户与授课人的互动功能。互动内容的设计是网络多媒体资源的核心特性。

2)多媒体格式输出

上述步骤完成后,通过编码工作站进行多种媒体格式输出。具体选择的格式可以根据系统设计时的要求进行详细定义。通常需要包括三种输出格式:(1)互动流媒体格式;(2)独立多媒体数据包格式;(3)光磁输出格式

(3)从互动多媒体教材到素材资源库阶段

1)数字化资产存储

本步骤是指把制作好的资源存储到指定网络空间。这一操作并非通过手工完成,而是借由专门的网络存储软件,按照系统设计时定义好的规范,进行远程存储。

2)数字化资产管理

数字化资产的管理工作也是需要使用事先确定好的多媒体资产管理软件来进行。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详细的编目、制定索引信息、预览信息,并按照系统设计时的相关规范对资源完成入库管理工作。

在发布后的使用过程中,资产管理系统还可以用于资源的日常维护、紧急状态下的资源恢复、资源自动同步和备份等重要工作。

3)数字化资产发布

以数据为核心的,事件驱动的网站即可作为数字化资产的发布平台。数字化资产发布是传统视听教材数字化处理的最后环节,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这个环节才能让数字化的视听教材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化资产发布平台必须要充分运用校园网和教育科研网(CER-NET),甚至Internet的强大表现能力,面向不同层次的不同访问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最大的方便,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

6. 总结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学习和生存空间重大变革的新课题,目前已经展示了一定的生命力,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对传统教育资源的再利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传统视听教材网络环境下的再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制定出相应的鼓励和保护政策,并整合各方面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的完成。笔者在这里只是一个粗框架的探讨,要做好传统视听教材再开发还需从技术上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希望更多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共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传统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50-53.

[2]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4):14-19.

视听教材 篇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视听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影视语言, 制作能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的电子视听软件, 向学生传递高效、清晰的教学信息成为双眼视功能训练教学的迫切需要。制作者通过拍摄训练仪器的结构, 制作数字化模拟图像和详细描述训练操作, 对比和总结各训练仪器的差别, 收集相应临床典型病例, 生动体现双眼视训练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双眼视异常处理的基本训练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1 分镜头脚本编写

分镜头脚本是视听教材的核心, 是拍摄的蓝本, 也是编辑、配音的主要依据。首先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双眼视觉学》中有关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内容, 结合临床实际, 整理出条理清晰的9种操作方法。结合教学大纲要求, 列出提纲, 搭建整个视听教材框架, 由本专业医师判断其合理性并进行修改, 罗列各个镜头所对应拍摄画面和制作特技效果以及分镜头的时间与字幕。

2 镜头采集与剪辑

大量的录像资料采集和图片收集是制作视听教材的重要环节。采用Sony DSR570 WSP摄像机拍摄相关视频, 包括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录像资料以及在家进行自主训练的录像资料。拍摄前, 经反复试验找到最合适的角度、距离等拍摄条件。拍摄过程中, 邀请专业医师按步骤进行规范操作。然后利用Sony DSR-45、DSR-30编辑机, OPTIBASE专业视频压缩卡和非线性编辑HP XW4100+Matrox LX MAX对视频进行编辑。用Presonus Firebox声音采集设备对声音进行采集, 要求配音者咬字清楚, 解说流畅正确, 使用Windows附件录制音频文件, 并对录制的音频进行优化, 采用Cool Edit改变视频文件的声音, 采用Avid Media Composer将视频文件进行初步剪辑。使用Total Video Converter将准备好的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化, 嵌入视听教材, 以便学生在使用课件时能直接链接观看相应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模拟。

3 动画制作

由于视光学存在内容抽象的特点, 所以动画演示在视光学教学中的使用尤为广泛[5]。在双眼视功能训练中有许多抽象的光学原理, 用动画加以演示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式。通过前期学习相关计算机专业知识, 讨论确定动画制作的背景、结构分布、内容等细节, 并制定整体制作规划。在反复筛选确定最适合制作动画的图片后, 通过Micromedia Flash 8.0软件制作相关动画。在效果预览中不断找出不足并及时改进。动画演示内容主要包括双眼视功能训练的原理、训练器材与方法等,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 易为学生所接受。

4 后期制作

在各种素材收集完成后, 有针对性地对视频进行后期加工, 包括视频的衔接、准确的配音、镜头的过渡等细节。画面连接要保持自然流畅, 画质要清晰, 无跳跃感, 保证视频中声音与画面的同步性。基于flash软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独特优势 (如矢量动画、交互式多媒体集成、可以打包成可执行文件等优点) , 采用Macromedia flash 8与XML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一款软件, 使该视听教材能够更方便使用, 而且操作简单, 与使用者有更好的互动性, 以满足学生自学需要。

5 总结与注意事项

制作医学视听教材, 需要制作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 确保视听教材更好地用于医学教育。同时, 制作团队的合作也十分重要, 视听教材制作需要团队人员的共同参与, 准确把握整体思路, 使制作过程事半功倍。

6 应用

该视听教材已经应用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斜视弱视、双眼视诊疗新进展”, “视光学理论与技能”强化培训班———双眼视功能训练课, 视光进修项目等多个教学项目中, 并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技术三年制、眼视光学本科五年制、眼视光学七年制和研究生双眼视功能训练教学中得到了使用, 获到学生和专家的好评, 对视光学教学手段改进, 培养视光学人才以及继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摘要:《双眼视功能训练》医学视听教材由卫生部科教司监制。本文对《双眼视功能训练》视听教材的编制过程进行描述和总结, 包括分镜头脚本编写、镜头采集和编辑、动画制作、后期制作等方面, 为众多课件制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眼视功能训练》,视听教材,制作

参考文献

[1]王光霁.双眼视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高文红, 曾江涛.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J].眼视光学杂志, 2000, 2 (2) :90-91.

[3]郭燕, 王平, 漆争艳, 等.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 (7) :1338-1340.

[4]初万江, 白灿明, 许友松, 等.医学视听教材制作及应用的新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2) :126-129.

视听教材 篇6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医药类院校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论述了各种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1]。学好中药药剂学, 可以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发和医疗用药实践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药药剂学现有教材内容已滞后于现代制药企业的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也满足不了中药制药企业对实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为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我们深入省内多家制药企业进行调查, 与企业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书, 深入生产车间一线, 实地拍录制药生产设备、制剂生产工艺过程等, 编辑制作了一部18集的中药制药技术系列视听教材, 并将其应用到中药药剂学教学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视听教材的内容选择

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主要以《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为依据,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及相关专业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的内容, 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 以省内外30多家GMP认证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的先进制剂生产工艺和技术、先进制药设备为素材制作的。

在视听教材编辑时, 将实地收集的各种资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结合教材等参考资料, 把文字、视频、图片、动画等有机地整合, 形成了一部反映现代制药企业制剂生产工艺规程和先进制药设备操作原理与技术的18集中药制药技术系列视听教材, 主要内容[2]见表1。

2 视听教材的应用方法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拉近课堂与生产企业的距离,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们将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应用到中药药剂教学中,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现代化制药水平, 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按照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要求, 高职高专学生应掌握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胶剂、注射剂等常用药物剂型的制备工艺规程。在课堂上讲述每一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时, 针对讲授内容的特点, 采用五步式教学法 (见图1) 。

以片剂的讲授为例, 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出3~6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听教材中机械化生产片剂的工艺操作规程, 然后分组讨论, 遇到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向教师请教。讨论结束后, 每组推选1名代表讲述片剂的制备方法, 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由组内学生补充,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 对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剖析, 并对各组进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授课, 学生在教室里就能看到现代化制药企业的生产流水线, 使学习内容由静变动, 由抽象变直观, 由枯燥变有趣, 通俗易懂,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采用五步式教学法, 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 除了各种药物剂型的制备工艺以外, 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个知识点是制药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制药设备是制剂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的工具, 每种剂型生产环节均涉及多种设备的使用。在讲述这些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 仅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观看设备、挂图以及教师在黑板上描画设备的简图, 很难将其讲述清楚, 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也难以听懂, 甚至感到乏味无趣。针对这种现状, 在制作视听教材时, 我们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编辑, 用图片展示设备, 用动画展示工作原理, 设备由技术工人实际操作示范, 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 展示制药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 把复杂的结构, 难以理解的原理, 课堂上看不到的操作过程, 通过播放视听教材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在讲授压片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 仅看压片机的外观图和剖面图很难理解, 通过动画展示其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目了然, 清楚易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视听教材的应用效果

我们将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应用在2009级、2010级、2011级的制药、中药、药学、医药营销专业的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他们一致认为, 应用该视听教材形象、直观, 既容易理解又能加深印象。据统计, 近年来, 中药及相关专业学生在中药药剂学技能考核中, 合格率为100%, 优秀率达95%以上。在由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 我校代表队以超过第二名20多分的成绩, 名列团体总分第一名, 参赛的两名学生包揽高职组个人总分前两名获得一等奖。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中药、制药等专业的大三学生要进入制药企业、行业实习, 据他们反映, 自己进入企业均能很快转变角色, 适应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 并很快地掌握制剂生产操作要领。有的学生因表现出色, 在顶岗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就业率达100%。我们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 制药企业一致认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 操作技术娴熟, 有一定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顶岗工作, 深受企业的欢迎。

4 应用前景与展望

该视听教材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应用前景广阔。首先, 可作为全国医药类中、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的中药、制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中药药剂学教材, 能理论联系实际, 系统、形象、直观地反映现代化制药技术。其次, 该教材也可应用于医药类其他专业课程, 如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药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再次, 该视听教材也可作为制药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资源, 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在制作视听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 录制视频资料达90余盘, 5 000多分钟, 拍摄图片资料1 000余幅, 如此丰富的资源, 可再次充分利用, 还可以继续开发制作网络课程、建设数据资源库, 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视听教材 篇7

(一) 教材的优势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个要求中明确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满足文化全球化的趋势, 教材的内容一方面应当在选题上做到国际化, 另一方面也应对英语国家中国的文化在课本中适时呈现,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际形势, 也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礼仪和传统, 还能与中国的风土人情相对比, 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1.教材选取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热门话题, 将听说与视频内容紧密结合

《新思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主题鲜明, 强调鲜活的语言和时新材料的选择, 确保了教材的时代性和生命力。以《新思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二版为例 (以下简称为新思路) , 这部教材贯彻了教学大纲的宗旨, 选取了经典的有代表性话题, 其丰富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在该教材的选题中可以体现。

2.教材选取了英语国家原版视频, 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

庄智象和束定芳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1996) 一书中曾经明确提到在编写英语教材时要遵守的五大基本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而文化原则的含义就是“外语语言材料要尽量选择典型的代表目的语主流文化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文章和段落”。新思路选择了许多英美原版视频, 让学生享受纯正的英式和美式发音, 感受地道的英语语言。例如该教材的Video Watching部分, 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的人物采访或者新闻报道, 对于学生的听力是很好的锻炼。而原版视频的选择, 能够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英美国家的主流文化。

3.教材中融入了中国本土文化元素, 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在前面提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到, 除了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外, 也需要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是对内对外双向的, 因此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中, 既要求学习者对国外文化、礼仪等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还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并且能用目的语正确的表达本国的文化信息。以新思路的Unit7为例, 该章节出现了很多如“紫禁城”、“嘉峪关”等中国文化中常用词汇的表达, 还有对一些传统文化, 如“敦煌莫高窟”的介绍。学习这些表达和介绍是非常有意义, 如果学习者在交际活动中对这些本土文化的表达有错误或者产生歧义, 那么很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导致整个交际活动的失败。

(二) 教材的局限

1.语言输入难度大于语言输出

新思路这套教材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所提出的要求, 在教材内容设计以及听说技能的培养方面有相当的实用性。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 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然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除了听力的训练, 也应该重视说的能力。听是语言输入的过程, 说是语言输出的过程, 听说技能从本质上应该是相互匹配的, 也就是说教材的容涉及的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应该是均等的, 但在新思路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题量与难度上有一定差异。题目的设置包含了大量的语言输入, 任务也是以听力技能培养为主。另外部分原版的英美视频生词较多语速也过快, 对于大部分基础不牢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这些材料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有出入, 这就就造成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差距。

2.信息时效性问题

在对英美或者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介绍时, 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一些时事信息, 如对国家或者人物当下情况的介绍, 这类信息就存在时效性的问题, 一部教材出版后其内容不可能时时更换, 然而如果这些信息发生改变, 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困惑。如在Unit1中有一个对话:

W:Who is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Russia?

M:Medvedev, the former President Putin’s fellow-townsman and junior fellow apprentice.

总理都是有一定任期的, 俄国总理一旦更换, 课本中的信息就失效了。再如Unit4的video watching听力部分有一句话:

Premier Wen Jiabao on Wednesday met with a delegation ofJapanese war orphans.

这一信息就出现了失效的情况, 这一类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面对类似的问题, 教师应当做适当解释以免给学生造成误解。

二、教材二度开发的具体实施

Mc Donough和Shaw (1993) 曾经提出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的一系列目标, 即本地化、个性化、个别化和现代化。Mc Donough和Shaw认为英语教材二度开发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添加、删减、修改、简化和重新排序等。程晓堂建议教师从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等这几方面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国内外学者在对教材二度开发的问题上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结合本部教材的使用对象和该教材的内容,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该教材的二度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 适当补充文化相关内容

在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信息, 由于书籍的限制因素和学生对象的水平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 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具体的上课情况予以补充。如在Unit4当中提到了“Thanksgiving Day”但对于感恩节的由来没有作具体介绍,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此补充一些课外信息, 加深学生对感恩节的理解。再如, 在Unit7中出现了“silkroad”, 但是没有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介绍, 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来思考, 组织适当的语言对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丝绸之路。

(二) 适当删减、替换部分较难的或者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教材中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题材或者内容, 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因地制宜, 尽力简化或者删减、替换掉较难的部分, 让教材内容更易于接受。如Unit3中有对“sync”同步问题的讨论, 分为两个视频, 第一个是对同步概念的介绍, 第二个是对同步发生的条件进行探讨,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深入, 学生对同步这一学术概念没有了解过, 因此这部分内容比较难。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两段内容全上或者省略其中一个, 再或者换其他方式方法来代替第二部分较专业的探讨。

(三) 根据学生专业适当融入个性化、个别化的元素

大学英语针对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 尽量通过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实现个性化教学。例如在Unit2中出现了《濒危物种法》, 这个部分在给法学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就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法律内容, 或者该法律的来源和具体操作, 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加英语知识, 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新思路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材、光盘、网络等多种载体构成了一套立体化的大学英语听说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利用网络材料精心设计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例如在Unit 5 Internet and Crimes中有大量与网络话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教师在教授这一章节时可以根据需要, 结合教材与教学本身, 与学生探讨当今的网络问题, 也可以利用网上的动画、新闻信息等资源来活跃课堂气氛, 并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网络和犯罪的了解。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 研究教材的二度开发问题, 以《新思路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二版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笔者首先分析了教材二度开发的必要性, 介绍了该教材的优势, 然后探讨了教材的局限性, 最后针对该教材的二度开发的具体实施问题, 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材,二度开发

参考文献

[1]庄智象、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上一篇: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下一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