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方法

2024-07-01

读写方法(精选十篇)

读写方法 篇1

一、练在修辞手法处,展示精彩妙笔

一些课文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使得语句生动形象。这是引发学生感悟文本、学习句法的着力点,教师一定要适时引导。《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春景描写:“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这段话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将春色的迷人与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语意未尽,留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于是,有位教师这样教学这一段———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结尾省略号的用法。能不能模仿课文写出一两个句子赞美大自然?(出示: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是她__的__。)

生:雄伟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

生:缤纷的野花是她别致的发卡。

生:鲜艳的朝霞是她亮丽的霓裳。

生:洁白的云朵是她柔软的围巾。

生:婉转的鸟鸣是她动听的歌声。

……

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呀!学生宛若一个个小诗人,通过无拘无束的想象,尽情地表达,沉浸在美妙的春光中。

二、练在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教材中的一些写人写事的优秀课文,作者在写作时很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含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种表达效果其实就是“留白”。文本的这些空白处是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小练笔的切入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进行合理想象,适度拓展练笔,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深刻感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有位教师就抓住“月亮把我叫醒”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练笔。

师:想象一下,月亮是怎么叫醒小男孩的?

生:月亮用美妙的歌声唤醒了小外甥。

生:小外甥是被吴刚伐木的声音叫醒的。

生:月亮用那如母亲般慈祥的叫声,叫醒了小外甥。

生:也许是月光走进小外甥的梦里,唤醒了小外甥。

师:月亮的歌、吴刚的伐木声、母亲的轻轻呼唤或梦的牵引,唤醒了小外甥,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

月亮无声无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它怎么会叫醒小男孩呢?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练在心理活动处,丰满人物形象

有的课文根据情节的需要,叙述故事时往往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语言、行为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丰满人物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段话:“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出示,引导想象说话)此时,李白想到了____。

生: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生:想到了与孟浩然游览美景的情景。

生:想到了与孟浩然赏月话菊的情景。

友人登船远去了,面对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教师利用人物心理活动的空白点,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进行富有个性的想象练笔,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丰满了人物形象,又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

四、练在课堂高潮处,震撼学生心灵

在课堂高潮处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小练笔,为学生的情感升华做好铺垫,常常是优秀课例的成功之处。这样的练笔集中地突出了课文主旨,而且推波助澜,层层深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如《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师:是啊,无论“我”走多远,姥姥的情、姥姥的爱又怎会走出“我”的心、“我”的梦呢?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便想起了很多很多。孩子们,拿起笔来,写出你们心中的诗吧。

(学生练笔)

师:好,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小诗人先来?

生:想念听/清爽悦耳的“刷刷”声/那是我姥姥在剪纸/还是那熟悉的面庞/还是那慈祥的笑容/日光下/月光下/灯光下/活泼的小兔/敦厚的老牛/在两根延长的手指上/获得生命

生:回忆当那/一张张剪纸/出现在/我的记忆里/我/便又回想起姥姥/那清爽的剪纸声/那慈祥的脸庞/和那点点的爱/思绪/回到了过去/身体/还停留在现在/而回忆/却定格在/一张张剪纸之间

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音乐声中)孩子们,请记住:天地虽然广阔,但无论你走多远、走多久,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

文中的姥姥以及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打动了每一个人,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练笔时,心里想的一定是自己姥姥、奶奶、爷爷等至爱自己的一两个老人。也许他们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剪纸绝活,但是却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正是带着这样的真情,学生展开了梦幻般想象的翅膀,激起了灵动的浪花,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使教学高潮迭起。

五、练在课文延伸处,以求触类旁通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在课文延伸处适当拓展,可以达到触类旁通、活学活用的学习效果。如《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这支枪一直挂在墙上,一挂就是三十年。这支枪是为谁而挂的?

生:面对困难,面对绝境,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深深地震动了老人的心。面对这样的动物,他怎么忍心开枪?我觉得这枪是为天鹅而挂。

生:我觉得这支枪不仅是为天鹅,也是为神圣的动物而挂。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美丽可爱的。

生:斯杰潘老人也为他自己曾经的狩猎感到惭愧,告诫自己不再杀生,他为自己的新生而挂枪。

生:为世人所挂,让所有的人都懂得与所有的动物为友,传播故事,播撒爱的种子。

在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延伸性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感悟,给出了富有个性化的答案。

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之读写 篇2

语文学习方法之读写

很大一部分同学可能不知道高中语文学习是学什么?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么语文素质和能力是如何提高呢?纵观我身边几个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如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读写与语文素质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关联。

首先了解一下何为读?何为写?读既是阅读和理解,写既是书写和作文。

读,可以培养语感。好的语感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段话里面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另外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病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去问“为什么”,语感都已经告诉我们原因。而语感的培养就是在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读”所积累的。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我想同学们只要坚持了读和写,结合上面所说的就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很大一部分同学可能不知道高中语文学习是学什么?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么语文素质和能力是如何提高呢?纵观我身边几个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如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读写与语文素质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关联。

首先了解一下何为读?何为写?读既是阅读和理解,写既是书写和作文。

读,可以培养语感。好的语感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段话里面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另外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病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去问“为什么”,语感都已经告诉我们原因。而语感的培养就是在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读”所积累的。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我想同学们只要坚持了读和写,结合上面所说的就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很大一部分同学可能不知道高中语文学习是学什么?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么语文素质和能力是如何提高呢?纵观我身边几个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如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读写与语文素质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关联。

首先了解一下何为读?何为写?读既是阅读和理解,写既是书写和作文。

读,可以培养语感。好的语感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段话里面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另外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病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去问“为什么”,语感都已经告诉我们原因。而语感的培养就是在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读”所积累的。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探究 篇3

在新课改的教学大环境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不仅能够顺应形势地发展素质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良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科意识。就教学实践而言,阅读教学的侧重点需要放在写作技巧的培养上,在有技巧支撑的基础上对写作教学重视情感的体验,达到教学中有效的读写结合。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读写结合 方法

一、重新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互动关系

(一)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是能开阔学生思维,激发灵感

古有“胸有成竹”的说法,这是在有知识积累支撑的前提下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体现了读的基础性作用。此外,在不断地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强化整体写作水平[1]。所以,整体而言,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实现的,通过丰富的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做到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二)写作对阅读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对心理结构的外化展示,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语言积累充分有效的调动起来,并通过掌握的技巧进行不断的整改,将语言进行精炼,使表达更加准确。写作不仅能够对自身的语言表达进行锤炼,还能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运用到阅读中时,能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感知力,更加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中心意图,促进思维能力的完善和发展,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2]。

二、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一)解决写作困难

通过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教材中写作方式的探索,进而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更加全面充分的理解。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在写作中总会面临不知如何下笔的困境,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足以进行借鉴和评判的对象和依据,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

(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我构建语文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自己进行语文学习的行为思想和基本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将自身的中心意图进行明确的展示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和完善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三、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探究

(一)对阅读中的精彩语段进行模仿写作

在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引导性地要求学生对阅读中精彩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模仿写作。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教师可以对文章中所用的反复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可以重新设立主题,让学生进行反复手法的模仿写作,然后将学生的作品同文章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刻的了解文章意境和用词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改正和提高[3]。

(二)借鉴文章的行文思路

《滕王阁序》是苏教版以文气为主的代表作,展现了磅礴的气势和唯美讲究的辞藻,是王勃作品的精华,堪称“字字考究,多一词则繁,省一词则乱”。《滕王阁序》是传统诗词文气的代表,每词皆是景,文中运用多种修辞,双关、衬托、渲染、比喻、反诘、典故等等,使文章精炼又含蓄,华美又明快,更是吟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教学时,教师可以王勃当时的处境出发,分析这位英年早逝的千古奇才的惊艳绝伦,《滕王阁序》中有太多可供教学的片段,教师可以引导性地为学生提供行为思路,比如整篇文章中引用的典故,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整体思路更加简洁清晰,也可以通过典故的运用明确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掌握阅读的关键理解点,也可以借鉴到自己的行为写作中去。当然,有效运用典故还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文学修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推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秀作品,扩展题他们的知识面和自身积累[4]。

(三)提高写作境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各个领域各个年代的精华,在教师引导性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文学修养,并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提高写作的整体水平与境界。就以最能体现境界的景物描写而言,前面提到的《滕王阁序》便是个中翘楚,还有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离别赠景,再到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拟人化描写创建了一个动荡年代的安乐净土,再到郁达夫《故都的秋》,通过对家乡的怀念,使处于凄凉、黑暗的作者寻到了栖息的港湾。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出内心真实的感情和意图,这样的写作手法比直白的描写心情要更加的具有深意和内涵,学生可以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境界。

(四)在精神上理解文章的真实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任务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性格分析,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完善精神层面的想法和概念。比如《鸿门宴》,这是项羽迈向失败的起点,暴露了性格中太多的缺憾,但是从古至今,太多人敬佩项羽的豪情,鄙夷刘邦的畏怯,项羽虽败犹荣,李清照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在精神上给予的认同,所以,在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进而达到共鸣,完善自我的精神内涵。

【结 语】

语文教学是感性而灵活的,在教学中有太多的未知,教师或许会因为自身的感情驱使在教学中偏离原本的备课思路,所以,在高中教学中引入读写结合的教育方法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进行两者能力提高的同时,丰富自身精神内涵,真正意义上提高语文知识和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陈明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问题探究【J】.语文天地,2012(07)

【2】洪祖臻.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罗德香.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天地,2015(13)

【4】王爱平.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7)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篇4

一、听的能力的培养

听不仅意味着只听课文录音,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尤其是英语讲解, 听同学们回答和发言, 在与同桌或在小组活动中听其他同学的操练等, 还要在课外争取机会多听电台的英语讲座和电视英语节目等, 而且要坚持并养成习惯, 从点点滴滴到汇流成河。不能只顾上课做笔记, 不顾别人的英语表达甚至听讲精力不集中, 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听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二、说的能力的培养

我们说的机会很多, 如每天的专题讲话, 回答问题、提问, 复述课文、听短文或对话后复述大意、看图说话或就某一题目展开讨论, 都是开口讲英语练英语的好时机。当班级或学校组织主题班会或表演英语节目时, 要积极参与、大胆尝试, 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还可以在假期利用网络聊天, 结交一些国外的朋友进行语言的交流学习, 培养说的能力。

三、读的能力培养

经常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并养成习惯。除了读课文之外还要认真做好课内外的各种阅读类练习, 还要自己创造条件在课外多找些文章或浅显易懂的英语读物, 增大阅读量, 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要逐步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 不断提高阅读的技巧和速度。在阅读时遇到生词, 要习惯查字典并记录,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四、写的能力培养

要抓住机会逐步培养写的能力, 我们经常做的造句、完成句子、改写句型、缩写课文、看图写话、记日记、出通知、用英文和朋友通信或就某一题目写几句话等, 都是较好的练习形式。写和说是英语表达的两种形式, 起初不容易, 但只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就一定会越说越顺, 越写越会。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方法 篇5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初可以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阅读、写作等水平。读后感是学生阅读文章后,将自己的内心和触动自己的东西通过文字的方式写出来。

教师通过朗读、试读等形式阅读文章,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完成读后感,实现真正的读写结合。

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理解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一小组都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进行读后感写作。

《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写的是宇宙中地球的情况,此外还涉及到当前地球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文章描写,表达出爱护地球村,让大家珍惜家园的思想。学生了解到作者的这一想法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写读后感,使学生阅读以及理解水平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模仿教材文章进行仿写

儿童有模仿的能力,在小学作文写作中,仿写是十分重要的训练方式和方法,也是学生从阅读到自主写作过渡的重要纽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等课文时,其中人物外貌描写十分到位,能够抓住人物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教材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写一写周边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更加感兴趣,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时不写人名,只描写特征,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写的到底是谁。

也可以从整篇文章入手,了解文章的某方面特点让学生进行练笔。比如重点突出、真实情感、材料选择等。再如学习《桂林山水》后,让学生通过总分总的顺利描写景物,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并进行联想,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发挥想象力续写文章

在小学生阅读逐渐深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续写。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水平都有所提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进行文章的续写。通过续写文章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鲁滨逊独自一人在孤岛上生活的故事,历经艰险最终获救回国。学习文章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续写鲁滨逊回国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小学生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对于续写故事也比较有兴趣,能够提高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续写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将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顺读写关系,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得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学生有了好的基础,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学习,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初中语文读写现状及应对方法探究 篇6

一、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面窄

农村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读物是很有限的,极少能读到除课本以外的书籍。虽然现在学校阅读条件大有改善,我们似乎有了一些可读之书,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真正能读到的、读完的且能读好的书几乎就没有几本。

2.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组织和指导

学生对课外阅读是有兴趣的,然而在家长、老师的考试至上的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被禁止的。然而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并不是教师所能禁止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明或暗还在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各类书籍。这种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

3.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

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既没有一目十行的速度,也没有十目一行的精细,即使有一点有限的阅读能力,也只能是耗时费力。

二、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写作目的的功利性倾向明显

“作文写高分难,得满分更难”,“作文只要写够字数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作文教学与写作实践既浪费时间,又很难见到效果”等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观念,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教师为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高分的作文而绞尽脑汁,学生也为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分的作文而费尽心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无暇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又欲速则不达的现状,让老师和学生谈起作文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2.作文缺少个人的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在我们农村初中的现状是:学生缺少自主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的写作都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缺少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能力。

3.学生写作态度不积极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立个题目,结合范文向学生传授相关写作知识,而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作文要求既不考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又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对作文失去信心。

三、解决读写问题的建议

1.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合作阅读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语文教学效果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

所谓自主阅读,就是自己做阅读的主人,自己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自己管理和控制自己的阅读过程,自己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负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自主性阅读能促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活动。

对于课内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有了阅读时间安排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自主性等等。但是,课外阅读又多了许多干扰因素,学生在各种干扰因素的作用下,最初的阅读兴趣、阅读激情会渐渐淡化,阅读的效果自然就难以保证。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自主性阅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如果没有正确理解自主阅读的目标及要求,把自主阅读理解为随便阅读,想读就读,粗略的读,甚至是忽略的读,那么不仅达不到阅读的最基本目的,时间长了还会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单一的自主阅读必然需要其他阅读来补充。

合作阅读,就是要求多人就同一部作品,或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进行同向阅读。因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部作品时,由于自己的思想、感情、经验的积累不同,从文章能品味到的意味也就不会相同。

合作阅读能够将学生个人的自由阅读,转变成在教师引导下的、有一定学生群体参与的集体阅读。相对于个人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能够给予学生合理的阅读指导,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还能通过定期的合作阅读活动来克服学生自主阅读中产生的惰性,使他们能长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因此,教师应该将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相结合,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的阅读。

2.口头表达和书面作文相结合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事实证明,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是形成写作冲动的强大动力,当作者对某种生活,某个人物及其内心世界有了一定的感悟,并在情感上被打动、被感染时,他就有被反映和表现的冲动,而且这种情感活动将伴随整个过程,即所谓“有感而发”,或口头表达,或书面作文。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能主动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了对作文的积极态度,是完不成写作所需要的积累的。

事实上每部作品都蕴涵着作者鲜明个性,都流露出作者的个性情感,都反映出作者的生活体验。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时,就能够克服自主阅读时的随意性,在对文章进行浅层领悟后,通过作品的表象深入到文章的深层世界之中,能够倾听到作者的心声,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学生在阅读目标的引导下,常能通过作品比照自己的生活体验,会获得更深的生活感悟,也会促使学生在阅读后有表达的欲望。

由于学生个人的经历、见识、素养的不同,观察、阅读的角度、范围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对同一部作品的感悟也不尽相同。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交流,能够使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对主题、对人物、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交流之后,自然引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写作的欲望,此时写一篇作文就成了学生表达的需要,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中年段语文读写结合方法初探 篇7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训练, 让学生的思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 让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令写作点燃阅读之火, 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那么, 读与写是如何结合的?根据中年段学情和教学要求, 笔者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读书指导, 模仿训练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常言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在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并进行读书方法指导。一种是泛读, 泛读范围广, 容量大, 速度快, 在较短时间内, 能阅读大量内容。一种是精读, 如教材中的课文, 既要了解大意, 又要懂得文章作者的情感内涵。我的精读要求是四读法:第一步, 快速通读全文, 思考文章大意;第二步仔细阅读, 划出好词好句好段, 或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第三步, 朗读所画部分, 思考好在哪里;最后, 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读出自己的感受, 熟读成诵。

阅读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积累, 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材料, 但是只读不写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课文教学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 把课文当作学生模仿的素材。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第二段时, 先让学生体会云雾变化多端的姿态, 然后总结其写作特点:1.总分结构;2.比喻的修辞手法;3.整齐的句式特点。接着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灵璧石图片, 说一说他们像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得特别好, 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 他把自己的话写了下来:安徽的灵璧石真是形态各异啊!他们有的像奔驰的骏马, 正等待将士的召唤;有的像巍峨的高山, 静看历史的变迁;有的像挂着酒壶的济颠和尚, 笑看世间百态。这样细致的指导, 降低了直接写的难度, 使学生的仿写收到较好的反馈效果。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此类写作方法, 增添了他们写作的信心, 也促进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结合文本, 想象练习

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是知识的源泉,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

儿童, 除了有模仿的天性之外, 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只要给他们机会展开想象, 他们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依托文本, 挖掘想象资源, 如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对课文进行续写、改编就是一个极好的办法。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2, 要求对“受骗以后”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进行续写, 其实这源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狐狸与乌鸦》的课文, 学生对故事内容都很熟悉, 狡猾奸诈的狐狸和爱听好话的乌鸦, 他们鲜明的性格以及丰富的语言、动作, 都让学生念念不忘。因而在教学此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 教师要舍得放手, 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续写的故事, 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有的写乌鸦一如既往的虚荣, 没有躲得过狐狸的“糖衣炮弹”, 肉又被骗走了;有的写乌鸦吸取教训, 不管狐狸怎么奉承, 一言不发, 还机智地带着狐狸去了猎人的陷阱, 报了上次的仇;还有的写乌鸦对狐狸视而不见, 独自在高高的树枝上, 美滋滋地吃肉, 馋死了树下黔驴技穷的狐狸……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的语言、奇特的个人想象, 都让我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也感受到了读写结合的魅力。

三、能力提升, 个性展现

写作是个性化的活动, 不仅是写作技巧的训练, 更是富有创造性精神的活动。一篇作文能否让人印象深刻, 关键在于它是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情实感。小学中年段是作文的起始阶段, 在教会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 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否则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千篇一律的, 不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培养。

平时的写作教学都会讲授一定的写作技巧或是写作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展现。其实, 写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途径,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素材, 他们有话可写, 有情可述, 加上一个独立私密的空间更能保证他们写作的真实性。在批阅学生日记时, 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 都会让你惊艳。比如, 我们班的胡××同学在写学校举办的义卖活动时就有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不能便宜点儿?在我有限的买卖生涯里, 听得最多的就是这类字眼, 正当我犹豫的时候, 我的搭档却慷慨大方地两块钱卖给她们了, 她们激动得直夸他是个帅小伙儿。好搭档用得意的目光看着我, 我却用鄙视的眼神望着他。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能揣测同学心理, 意会同学眼神含义, 发自内心地记录下当时的场景,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读写结合, 往往不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 只有通过反复训练, 逐渐强化和内化, 才能形成一种写作能力。写作就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从仿写到续写再到个人日记, 就是一个不断升华提高的过程, 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去研究、去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反复训练, 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出现“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要:写作能力能综合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和智力结构。小学中年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盖起万丈高楼, 因此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利用文本, 开发资源,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读写结合,方法探索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方法浅议 篇8

阅读教学必须完成两个必不可少的任务。其一为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 即结合语言文字理清文章脉络, 理解文章内容, 再根据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为探究“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即注重了解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中心、结构及表达方法, 突破重点难点,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 将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习作中去, 同时指导学生在“写”中促“读”, 以读助写, 读写结合, 达到读写融合, 相得益彰, 从而降低习作难度, 提高习作质量。

笔者现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常用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扩写词串

苏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特色为“词串”训练。它是借鉴元曲小令元素, 围绕某一主题, 采用韵文形式设计编写了词串。训练中, 学生可对照图文反复诵读识记, 这既可达到识字、解词和认识事物的目的, 又能为习作练习积累丰富的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词串以词串文、连词缀文,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进行连词成句训练, 从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丰富学生的语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仿写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 又是课文的基本构件。读写结合训练中, 对于用词准确、描述形象的各类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是训练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精美文句和构句方式特殊的句子, 及时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并进行仿说仿写训练。久而久之, 学生便能从大量的仿写练习中掌握句子内的词语搭配关系、构句方式特点, 深入体会句子表达的独特效果, 提高遣词造句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补白练习

补白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留白部分, 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 它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作文与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文本的留白, 充分挖掘训练的节点, 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补白练笔,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迸发写作的灵感, 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课文的补白点一般在主题深化点、情节高潮点和标点符号 (省略号) 处。学生想象补白的过程, 是由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 也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能充分享受自主创作的快感与乐趣。

四、仿写练习

仿写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读写训练的方法。仿写一般有全仿和点仿两种形式。小学阶段的仿写训练主要以点仿练习为主。描写精彩生动、与写作联系紧密的片断, 如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心理活动、人物对话、场景雨景描写等精彩段落, 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法。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瞄准和把握好读写联系点, 将方法与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 便能从中悟出写作技巧。长此以往, 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五、描摩插图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配有插图, 阅读实践中可运用插图进行习作训练。插图展示的是瞬间的画面情境, 学生观察插图时应展开合理的想象。对于故事性的插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图前图后情节, 把定格静止的画面想象为连续的情节内容。如《将相和》可通过插图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及其美好品质。观察插图时可设计练笔: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语。你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的会话还原出来吗?

六、续写故事

提供文章的开头, 通过合理想象, 编出合理的情节。学生想象时要考虑多种结果, 并思考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可行性, 最后选择一个最恰当、最精彩的版本编进故事, 并记录下来。续写的习作要中心明确、内容健康、事件完整、内容连贯。续写要读懂原文, 以结局为起点, 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此外, 续写的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特点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七、改写课文

对原文的思想内容不作变更, 只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及表述方法。如诗歌改成记叙文, 记叙文改成说明文等文体改变;文言改成白话的语体改变;顺序改成倒叙的结构改变;第一人第三人称的人称互换改变等。改写练笔时, 要先认真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 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 再确定材料的组织和取舍。

八、课文缩写

所谓缩写, 就是在不改变中心, 不改变体裁, 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 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缩写要忠实原文的中心思想、基本内容和结构骨架。缩写后的文章要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前后连贯。一般可通过“删”“改”两种方式缩写。学会缩写,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九、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 把感受和启示写出来, 也称为读书笔记。它是读完一篇文章的感受以外的总结、点评。写读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 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十、拟写标题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篇9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包括: ( 1) 掌握教学的目标及其方向。 这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在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外, 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找出适合他们学习阶段阅读的课外文章进行引导。 ( 2)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只有在不断地阅读过程中, 积累大量的文字词语、好句好段及其对文章的内涵理解, 才会一点一滴的进步。

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 1) 提倡自我作文修改。 很多学生在写完作文后, 只是单纯地应付完成写作任务, 而不能认真读自己的文章并进行修改以得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老师帮助初中生进行作文修改, 指出哪个句子好, 哪个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不好, 该如何去修改整篇作文, 以后写类似的作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 2) 生活是写作的良好素材。 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课的时候, 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 真实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来源。 只有当学生亲自感受生活, 发现中的点点滴滴,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读、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必须加强读、写之间的互相作用。我们来谈一下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 1) 丰富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础。 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过于狭窄, 视野过于局限, 没有丰富作文题材。 老师应该安排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只有丰富自身的阅读量, 他们的储存才会越来越多, 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 2) 联系生活, 多加练笔。 在现在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过程中, 老师可以通过进行联系来帮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例如, 老师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观察, 同步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在不同情境下, 进行不同种类的练笔, 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 小学生读、写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们应该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只有以学生为本, 大量的文章阅读为基础, 联系日常生活, 多加练习为关键, 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才会得到质的提高和突破。

摘要:素质教育新课标的积极引导下,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重点。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给同行老师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读写能力,教学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读写方法 篇10

1 并口读写操作的实现

1.1 通过嵌入汇编语言

在宏汇编语言中,可以用IN和OUT指令操作并口,但在Delphi开发平台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函数和方法对并口进行读写操作,幸运的是Delphi可以嵌入汇编程序,通过直接嵌入汇编指令IN和OUT就可方便快捷地对并口进行读写。

使用下面的ReadPort函数和WritePort过程可以读写并口,参数Port为要操作的端口地址。

1.1.1读端口数据

1.1.2向端口写数据

1.2 通过第三方提供的DLL

由于在WinNT/2K/XP中不能直接访问端口,以上通过嵌入汇编语言访问并口的方法只能在Win9X系统下使用,若要在WinNT/2K/XP下访问并口,应该使用Windows API函数或专门读写并口的DLL、VXD来实现,下面以inpout32.dll的使用来实现并口的访问,这个DLL可以在http://www.logix4u.net下载。

1.2.1 读写端口数据代码

1.2.2 inpout32.dll使用建议

在文件中输入:DLL RCDATA″inpout32.dll″,将其保存为DLL.rc,然后在Delphi系统的Bin目录中执行命令brcc32 DLL.rc,就会将inpout32.dll编译到资源文件DLL.res中,最后工程中引入DLL.res,程序执行时通过如下过程将inpout32.dll释放到系统目录中,保证了程序文件的完整性。

2 结束语

用Delphi读写并口数据的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程序代码已在Win2000+Delphi6.0环境中调试通过。

摘要:介绍了应用Delphi读写并口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访问,并口,Delphi

参考文献

[1]肖永明,张子江.Delphi5.0开发基础与范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04.

上一篇:修订草案下一篇:手术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