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成本

2024-07-15

生产经营成本(精选十篇)

生产经营成本 篇1

在认识不良资产经营成本之前, 应当明确什么是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 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那么, 不良资产经营成本是指因为正常资产因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不良, 使不良资产在回收时而增加的费用支出。

1.1 不良资产经营成本的构成

在这里, 我们将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划分为两类, 即直接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

(1) 银行不良资产的直接经营成本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在经营货币筹集资金活动中支付的利息支出, 包括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拆借, 调拨资金和结算占用等往来利息支出 (即资金成本) ;在经营货币活动中的各种耗费, 包括业务费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公用费用支出等;银行经营货币活动中所耗费的活劳动支出, 即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养老统筹保险金、工会经费等;在经营货币活动中支付的相关税费 (由于相关税费支出减少税前利润, 我们将此列入成本来分析) , 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2) 不良资产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在经营管理不良资产时, 因选择某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由于对一项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多种方案, 如依法起诉、以物抵贷、资产置换、资产重组等。在决策分析时,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的损失, 必定有其他次优方案被放弃, 同时, 被放弃的方案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在最优方案中得到补偿。机会成本随着所选择的决策方案不同而变化。如果对这些不良资产不采取有效措施, 抓住时机进行处置, 将可能导致更大的资产损失。

1.2 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与正常资产经营成本的区别

(1) 正常的成本项目由于不良资产的出现而增加, 如贷款不能到期收回本息, 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和筹资难度加大, 银行为保证正常运营不得不改变融资方式, 因此增加了资金成本;为加大不良贷款的管理和清收力度, 增加业务人员而增加了人力费用支出等。

(2) 正常资产不发生的一些成本由于不良因素而发生, 如实施以物抵贷或者依法收贷等方式收回资产, 支付的诉讼费用、资产评估费、财产保全费、过户费、契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相关税费支出;为保证贷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而支付的公证费、交通费、邮电费等;为处置、管理抵贷资产而支付的保管维护费、公告广告费、拍卖委托费等支出;为保证货款抵押物登记有效而不得不支付的抵押登记费等。据调查, 全国建设银行至2002年2月未收回的抵贷资产已有150多亿元, 大量的不良贷款借款合同和担保面临着严重的失效问题。全国建设银行每年仅为收回、保管、处置抵贷物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不得不支付大量的各种税费, 从而加大了经营成本。

(3) 由于不良贷款产生而造成银行不得不垫付相关的税费和进行超前利润分配, 增加了经营成本。如应收利息出现后, 按照财务制度必须上交相关的税费, 税后利润要进行分配, 银行为此不得不用信贷资金垫付相关税费, 一旦资产出现损失, 垫付的资金将白白损失。某行19年末可疑、损失类贷款产生的应收利息4亿多元, 按计算垫付税费达到3500万元以上, 由于这些不良贷款已出现了巨大潜在损失或现实损失, 垫付的税费将无法从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 并且垫付资金的利息还要由银行从成本中支出。

(4) 大量的贷款合同失效和不得已的以物抵贷, 使得现实的损失出现, 降低了经营效益。据调查, 某分行可疑类贷款合同或担保合同按户数计算失效率达到56%, 损失类合同失效率达到80%, 形成了大量的事实呆账, 债权债务已经无法落实, 无论采取呆账核销还是坏账核销, 都将最终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

(5) 处置不良资产会带来一定的资产损失, 不同的处置方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也是不同的, 而正常贷款在这方面不会对成本产生影响。从上述产生的几项非正常支出情况可以看出, 导致它们产生的直接因素就是不良资产的出现。

2 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2.1 不良资产的筹资成本与经营效益的关系

银行的营运资金80%—90%来源与社会公众存款和企事业单位的结算资金, 它们具有一定的存储期限和支付的不确定性。不良贷款出现后, 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收回, 客户到期支取存款和不良贷款对资金的非正常占用, 使得营运资金减少。为保证正常支付能力和各种资金需求, 银行不得不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这就对银行的筹资成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会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 某银行资产总额4仅削万元, 其中一年期流动资金被贷款1创削万元, 贷款利率为5.85%, 1年后到期。因其全部资金来源为吸收公众存款, 其中活期存款占30%, 利率0.99%;定期存款占70%, 一年期利率才2.25%;央行再贷款一年期利率3.78%, 上级行周转资金借款利率4.05%, 贷款逾期执行罚息利率6.3%。如果该项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本息, 形成了不良贷款, 由于向客户支付到期存款和其他因素导致资金缺口5则万费元, 存款结构由定活比7:3变成了8.5:1.5, 为保证正常T支付, 该银行不得不从央行再贷款2500万元, 申请上级银行周转借款2500万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来分析一下该行因为不良贷款导致的筹资成本提高而对E效益的影响。

(1) 如果到期后能够正常收回本息, 筹资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贷款利息收放=附则万元×5.85%=585万元筹集资金的成本=1仪削万元×30%×0.99%+呈阳则万元×70%×2.25%=187.2万元。收支差额=585万元-187.2万元=397.8万元。

(2) 如果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本息, 形成了不良贷款, 当则:

贷款利息收入=1仅削万元×5.85%=585万元 (形成的是应收利息) 共筹集资金的成本=1仅朋万元×50%×15%×0.99%+附则万元×50%×85%×2.25%+2500万元×3.78%+2500万元×4.05%=298.8万元

收支差额=585万元-298.8万元=286.2万元。

(3) 由于到期不能收回贷款本息, 形成了不良贷款, 占压了信贷资金。

为了保证客户到期存款的支付和各种用款的需求, 银行不得不改变筹资结构, 增加营运资金来应付正常经营需要, 使得每年多支付资金利息111.6万元 (298.8万元-187.2万元) , 从而减少利润111.6万元。以上计算方法剔除了由于银行大量不良贷款存在, 导致融资条件恶化及其他风险带来的筹资费用增加等因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

2.2 不良资产在经营活动中各种耗费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尽管正常信贷资产的经营成本与不良资产具有基本相同的成本项目, 但是如果贷款能够按期收回, 许多成本项目支出会相应减少或不会发生, 仍然以上例来分析说明, 假如该行每年正常的经营耗费支出240万元, 其中折旧费支出40万元, 由于贷款逾期形成的应收利息630万元 (本年形成的应收利息不计算复利) 。下面从财务成本项目分析不良贷款对经营成本产生的影响, 在这里, 我们按管理会计中资产与费用配比原则来划分责任成本中心, 即以资产来确认所承担的相关收益和成本。

(1) 折旧费支出=40万元×1/4=10万元 (如果该项资产在上年收回, 该项资产则不承担该项费用) 。

(2) 催收贷款发生的车船费、律师费、诉讼费、公证费、差旅费、公杂费及相关的费用支出, 由于贷款人信用下降, 银行重新办理财产抵押而支出的登记费。尽管银行采取的清收方法不同, 发生的费用项目有所不同, 但这项费用在不良贷款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必定会发生, 而且按照国家的有关收费标准, 像诉讼费、登记费等项目费用支出是相当高的。从上面费用支出的不完全统计来看, 该行2年至少多支出费用10万元, 即减少利润10万元。

2.3 管理不良资产而支付的活劳动耗费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信贷资产的规模和质量与管理人员多少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上述的1仪削万元贷款逾期后, 被银行定为风险贷款, 预计将有不少于5%左右的损失, 也就是说将有500万元的资产面临着潜在损失。银行为减少损失, 必须加大催收和管理力度, 增加信贷人员。假如为此增加三名专职信贷人员的话, 按工资费用人均2万元来计算, 那么每年多支付的人力费用为:

工人工资费用=2万元×3=6万元

职工福利费=6万元×14%=0.84万元

工会经费=6万元×2%=0.12万元

职工教育费=6万元×1.5%=0.09万元

仅上述四项费用支出每年达到7.05万元, 以上为此而支付的职工待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各项费用, 累计支出在8万元左右, 为管理这些不良资产每年将减少利润8万左右。

2.4 不良资产经营中所发生的税费支出对效益的影响

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利息到期不能收回, 发生的应收利息记入营业收入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 应该交纳相关税费, 利润行汇总后按339毛的比例上交企业所得税, 银行因不得不垫付相关税费, 同时也导致了对利润的超前分配, 银行垫付的税费和超前分配的利润, 在银行不能收回本息而形成呆坏账的情况下, 则所有垫付的税费本金利息将全部损失。仍以上例来分析垫付相关税费支出对效益的影响。

应交营业税=630万元×8%=50.4万元

应交城建税=630万元×5%×7%=2.205万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630万元×5%×3.5%=1.1025万元

因此, 该行本年度垫付税费53.7075万元, 即利润总额相应减少53.7075万元, 这里还不包括形成的增利润上交垫付的资金以及垫付的所有税费资金的利息支出。

另外, 税后利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要进行分配即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对这些超前分配的虚盈利润, 将导致营运资金的减少, 相应增加了经营成本, 降低了利润水平。

2.5 不良资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仍以上例来分析假如采取一种最有效的措施收回不良资产与采取正常催收办法经营管理不良资产, 其机会成本对效益的影响。假如上述银行的4仅削万元不良贷款经确认为次级类, 如果2001年初对其进行处置, 预计资产损失率5%, 正常催收无法收回本息, 我们来分析一下机会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1) 如果不处置该项资产在正常催收本息不能收回的情况下, 五年后看一下这附则万元的不良贷款经营总成本对效益的影响:

①2000年多支付的成本=筹资成本+管理费用+税费支出+人力费用=111.6万元+10万元+8万元+53.7075万元=183.3075万元;

②2000年以后, 按照现行财务核算办法, 应收利息不再纳入应收利息科目核算而是将其记入催收利息, 相关税费不再支出 (该年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数较小, 忽略不计) , 则第二年多支付的成本支出为129.6万元 (111.6万元+10万元+8万元)

③到第五年止, 累计多支付成本701.7075万元, 营业总成本1937.7075万元 (187.2万元×5+240万元×1/4×5+701.7075万元) , 营业总收入630万元, 收支相抵后累计亏损1307.7075万元。

(2) 假如上项资产在2001年年初进行处置, 资产损失率预计5%, 将收回的资金全部运营于优质贷款客户, 在信贷资金来源结构同上的情况下, 分析五年后累计经营成本和收入情况:

①五年累计筹资费用支出=187.2万元×5+111.6万元×5=1494万元 (这里没有考虑存款增加使得筹资成本减少因素) ;

②五年累计营业收入总额=585万元+阳则万元× (1-5%) ×5.85%×4=2808万元;

③累计税费支出=53.7075万元+ (555.75万元×8%+555.75万元×5%×7%+555.75万元×5%×3.5%) ×4=243.22万元;

④五年累计耗费支出=组0万元×1/4×5=立即万7E;

⑤五年累计收益=2808万元-1494万元-243.22万元-200万元-500万元=370.78万。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由于不良资产采取了有效的处置措施, 以损失500万元为代价, 换回的是比正常催收五年累计多收益1678.4875万元的结果。因此, 面对巨额不良贷款, 经营者应该采取一户一策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对不良资产采取正常的催收措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应该积极捕捉机遇, 在多种被选方案中以最小的机会成本为代价进行操作, 这样既可以将变现的资金投向优质资产取得高收益, 又可以减少未来相关的经营成本。否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 潜在的损失和机会成本将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经营效益。

摘要:各家商业银行在抓效益、降低成本、加大投入产出的经营之路的同时, 其基本着眼于机构网点的精简与调整、人员的优化、实施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等等, 而不良资产的经营成本对效益的限制性因素还来引起经营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论文 篇2

随着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但是实际核算中面临的问题依旧突出。首先,核算内容比较混乱,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占据一定比重,但是对于哪些能够纳入到人工成本核算,那些属于管理费用,企业缺乏系统的规定,常常出现会计账目混乱,人工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不符的`情况。其次,核算项目设置不合理,存在着一些项目重叠的情况,对于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等项目的核算缺乏科学性,使得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依据。第三,资料信息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茶叶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成本在生成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使得会计成本核算的推进遇到障碍,甚至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第四,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无论是在专业素质上还是职业道德方面均难以胜任成本核算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茶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做出系统规范。

2.2相关对策

2.2.1转变传统理念,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积极调整会计理念,为成本核算提供科学指导,以推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中,茶叶企业首先要完善生产流程,对成本控制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进行会计分析,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合理的归集与分配;其次,根据会计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导,制定核算指标,并确定分析流程,管理者在全面了解了茶叶生产成本之后,应根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案,对生产周期中的茶叶生产生产情况进行量化处理,以保证成本核算指标能够有效衡量成本价值,确保成本核算过程的规范化、指标化;第三,对茶叶以及相关产品进行定期盘点,及时清理与生产过程成本核算内容不相符的项目,确保成本投入与实际核算内容匹配;最后,编制茶叶生产经营过程的会计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茶叶生产成本的变动、产量的变动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更加直观的数据模型呈现出来,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2根据茶叶生产经营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应该盲目照搬其他产品经营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计科学适用的核算方法,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理念,确保会计成本核算项目对茶叶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覆盖。例如有的茶叶企业拥有自己的种植园,而种植园中不同操作环节的员工工资应被纳入到茶叶成本中来;而对于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则应该将采购过程、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在转型中逐渐由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模式向顾客导向型模式转变;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茶叶产品种类以及相关副产品也逐渐增加。为确保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企业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类型进行分别核算,并通过与市场中同类产品的比较,明确生产成本,进而适当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2.3注重会计人才培养,强化成本核算意识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运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落实成本管理措施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于茶叶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茶叶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成本意识,用专业素养为管理者提供完整、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应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会计从业人员单纯具备会计或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局限,从法律、经济、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入手,塑造适合茶叶企业长远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会计人员实现再教育,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条件;完善职业考核,茶叶企业无论是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还是业务考核过程中,都应该利用竞争机制,对会计人才进行科学选拔,利用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明确会计行业特点,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会计监督,培养一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专业队伍。

2.2.4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为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在良好的内部控制中得到体现,并在成本控制失效之后,进行严格追责,这对于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提高茶叶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叶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到队伍建设、制度落实等方面应作出系统规定,明确内部控制细节,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成本管理实现系统化、程序化控制;其次,注重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失效意味着茶叶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增加,因此,企业内部应针对各环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将成本控制能力作为衡量风险系数的主要标准,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完善执行体系,提升控制能力,对于会计成本核算而言,茶叶企业应建立管理流程,按程序操作,提高责任管理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而在执行中实现有效的制约与平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科学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成本管理效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能够推动茶叶企业的的转型与发展。目前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茶叶企业依然存在着会计资料不完整、人员素质不高、核算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究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谋求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丹,贺琛.关于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6):49.

[2]金钱琴.茶叶生产经营中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2):73-74.

论生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管理 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04-02

1 成本核算

1.1 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2 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过程,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月、一季、一年)为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即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耗费就是该时期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表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1.3 成本核算的要求

(1)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提供生产费用支出的真实资料。

(2)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界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①正确划清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②正确划清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界限;

③正确划清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①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②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③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④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1.4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①生产费用的核算;②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水平。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2.1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2.2 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业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1)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将间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工序或产品中。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①确定成本对象。企业必须确定向什么部门、产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对象常常是企业中的分部。如果企业中的一个分部被授予一些决策权,并成为成本对象,那么会计系统将对该分部进行业绩评价;②归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对象中;③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与将要分配计人成本对象的共同成本有关的作业指标。共同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分配基础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基础能够大致反映成本对象对共同资源的消耗方式。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据此,我们用下表说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从图表看出:上级经理,通过计划职能为下级或成本中心经理制定“成本(业绩)标准”,然后由成本中心经理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上级经理或其委托人(比如会计)对成本中心经理执行标准的进度或结果进行计量即“实际成本(业绩)的计量”;最后将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比较,编制反馈报告送达上级经理,上级经理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决定是通过成本中心经理整改还是允许其继续运行。

3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3.2 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

基层车间、班组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小,为充分发挥其成本控制的职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如齐鲁石化公司采用的基层成本货币化核算,该办法使车间由对生产过程物料流统计向价值流统计转变;由原来仅对产品主要消耗成本核算向产品全部成本核算转变;由厂部每月成本核算向基层每13、每班成本核算转变;由厂级一级成本核算向厂、车间、班组三级成本核算转变。这样,车间工人可通过自己每天每班的车间成本核算,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变动实际情况,使职工能清楚看到通过自己优化操作取得的成果,增强了职工“降本”增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1)企业可通过教育、学习、训练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革新献计献策。(2)加大经营者激励约束力度。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股等措施,鼓励经营者注重长期的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确保报表内成本费用数据真实准确。

3.4 开发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成本新突破

技术开发应用,是提高设备效率、优化工艺和优化操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各种制约、消除节能降耗“瓶颈”、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企业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分解目标、责任到人,组织技术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实施生产成本的全天候监控,实现节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为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保海.财会通讯[J].湖北:湖北省会计学会,2005,(05).

[2]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微商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研究 篇4

1. 微商发展的现状

2011年我国出现第一位微商, 至今微商的数量已经超过80万人, 目前微商的商品成交量已经超过785万次, 商品成交的金额超过6.5亿元。微商经营的商品种类有服饰、化妆品、鞋帽、宠物以及玉石等。

近年来, 微商的队伍快速壮大。对于目前数量庞大的微商队伍进行详细的分析, 便可发现一个现象, 在人们对微商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逐渐改变对微商的看法, 慢慢开始接纳微商, 信任微商。目前微商圈在创业的渠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频繁刷屏降低其公信力度, 其中部分微商销售的商品未达正常指标以及存在质量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些微商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反感或者是排斥, 而这一现象相信会被微商关注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 逐渐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相对而言, 微商一直属于被争议的话题, 而这并不能够证明微商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2. 微商经营成本分析

由于微商的特殊的经营模式, 经营者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 就目前的校园微商而言, 大部分都是微商学生。在一个微商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校园微商在产品的投入上不会出现太多额外的成本投入。

相对而言, 微商在经营方面的成本少于实体经营。因为微商不但不需要固定资产成本以及相应的宣传费用或者广告费用, 并且微商一个人就能够进行经营, 不像实体经营需要管理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相应的人工成本等, 微商的主要成本就是物流成本、移动数据成本已经产品采购成本。在这些成本中, 移动数据成本最低。总之, 微商经营相对于其他经营模式, 在经营的成本上具有较好的优势。

3. 微商经营风险分析

3.1 团队选择风险

微商经营的过程中, 会出现的最大风险为是否能够选择一个具有一定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团队以及产品。而在产品方面, 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只需要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以及较高的知名度便可, 只要产品具有上述优势, 微商经营者就能够节约一定的时间, 节约推广产品的成本。而微商加入的上家又或者是加入的微商团队并不具备固定性, 如果上家或者是微商团队的责任心较为薄弱, 那么就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由此可知, 微商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 选择一个好的上家或者是经营团队比其努力经营更具有意义, 因为负责任的以及口碑好的上家或者是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微商的经营发展速度。

3.2 经营渠道滥用风险

就目前而言, 微商的主要产品推销的方法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状态, 而微信朋友圈属于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社交平台, 同时也是一个较为私人的社交平台。一般情况下, 人们观看朋友圈就是为了利用休闲的时间来对朋友的欢乐时光以及相应的动态进行了解, 从而增进友谊。如果微商在朋友圈发布一两次产品推销动态, 某些人会觉得有趣或者是具有一定的新鲜感, 如果微商在朋友圈不断发布产品消息也就是刷屏, 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人们的排斥和反感, 部分人会选择视而不见, 部分人会选择屏蔽, 大部分人会选择与微商解除好友关系。从这个方面看, 微商就与电话行销相似, 电话的研发就是为了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沟通, 而目前较多的公司或者是企业均采用电话来进行产品销售, 一般情况下, 接到推销产品的电话, 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挂断, 少部分人会出现破口大骂的情况, 因为一天之内会接到三个以上的推销电话。由此可知, 微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刷屏的情况不但不会加快微商前进的步伐, 而且还会给微商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3.3 品牌经营管理风险

就微商的宏观市场而言, 微商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微商具有低成本、门槛低以及个体经营等优点, 另一方面微商在运营管理方面给品牌商带来较大的问题。在微商经营的过程中较常出现为了自身的利益为将产品进行不合理的倾销, 有的微商还会出现为了获取暴利而将假冒伪劣产品当做正当产品来销售, 会对其他销售正牌商品的微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到客户的利益。如此一来, 越来越多的客户以及微商会对品牌商家生产的产品产生严重的质疑, 在一定程度上对微商的长久经营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4 利润微薄的风险

绝大部分的微商的销售活动均是采用微信来进行, 因此微商的买家大部分均是亲朋好友, 微商给出的产品价格均是人们常说的进货价或者亲友价格, 时间一久就会让微商的销售利润大幅度降低。例如, 食品微商, 一盒饼干进货价为8元, 正常的销售价格为15元, 而亲友价只能卖10元一盒饼干。

4. 微商经营的方法以及对策

4.1 需要选择可靠的微商团队

微商经营者可通过能够信赖的朋友介绍或者是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加盟有一定口碑的企业或者单位, 微商都需要注意在选择团队时, 需要选择信誉度高、口碑良好或者优秀的团队, 如果选择到不负责任或者是不正规的团队, 需要立即推出,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微商团队在选择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

4.2 控制广告的数量

微商进行销售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微商可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其朋友圈分享产品的相关信息。微商不能够将产品的效果夸大以及将信息刷屏, 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说服力以及人们想要看到的内容, 可通过图片来将产品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表达, 可让人们进行分享, 如此一来, 不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排斥, 而且还会让亲朋好友的朋友成为自己的客户, 随后微商还可让这些新的客户来将产品的信息进行分享, 从而达到广泛产品宣传的效果。朋友的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 因为朋友的市场潜能是无法估量的, 并且采用这个方法对产品进行宣传, 其效果作为明显, 操作的难度较小, 该种宣传方法在市场上被成为扩散效应。

4.3 巧妙地进行正面宣传

微商可在进行产品宣传之前为自己选择一个响亮以及醒目的名字, 并且还需要选择一个亮眼的头像, 从而告诉人们自己销售的产品是什么。因此, 微信的名字以及头像需要让人们在看到第一眼便能够明白微商销售的商品, 并且能够了解品牌单位的信息。

4.4 积极拓展陌生的销售区域

对微商薄利这一风险, 微商可选择相对陌生的销售区域, 在该区域将产品做好投放工作, 尽量避免出现亲朋价的情况。微商还可以再开一个新的微信来进行销售, 从而增加自身的销售利润。

4.5 积极进行互动

微商需要采用积极互动、交流的方式来与潜在客户进行联系, 例如, 对朋友圈内的每一条评论都进行友好的回复, 让潜在客户对微商产生一些良好的印象, 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引起潜在客户的注意。如此一来, 在微商向这些有过亲密互动的潜在客户推销产品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推销成功的概率。微商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多人聊天微信群, 可根据微商销售产品的特点来选择微信群进行添加, 微商在加入微信群之后不能够立即发送产品的广告, 首先需要与群里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与群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巩固关系之后就能够进行产品推荐。微商还可在自己的个性签名上填写产品的好处和优点, 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让别人了解产品的渠道。

小结

微商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营销, 人际关系属于微商销售的核心。21世纪属于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时代, 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的时代, 微商和客户或者是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人际关系, 这才是微商在运营的过程中的核心,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维持老客户、拉拢新客户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 增加客源、提升客户购买的概率是重点。因此, 微商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障, 产品的价格需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不能够忽视客户的利益, 只有抓住机会以及跳开风险的旋涡才能够让微商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 薛鞠华, 何晶晶等.微商经营现状调查及其基于C2B模式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 2016 (07) :20-22.

[2]吴钰.微商发展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法制博览, 2016 (24) :117-118.

[3]李逯炜.浅析微商及其法律监管[J].法制与社会, 2016 (15) :189-190.

[4]董婷.大学生微商行为的利弊及引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 (06) :62-65.

黄金白银生产成本 篇5

白银的开采成本,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白银储量较大,开采成本大约3000元/公斤。白银的开采(生产)成本:

国际:

2009年:生产成本8.99美元/盎司约人民币:1.84元/克

2010年:生产成本10美元/盎司约人民币:2.05元/克

现在的生产成本也不会超过12美元/盎司约=2.46元/克

数据来源:白银标准资源公司(Silver Standard)

国内

2009年:生产成本为:3.106元/克

2010年:生产成本为:3.526元/克

2011年:生产成本为:3.741元/克

数据来源:河南豫光金铅

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黄金生产成本也承受较大压力,生产一盎司黄金的成本为856美元,骤增13%,去年同期为756美元。但澳大利亚生产商在这期间受益要比其他地区多,因为上半年以澳元计算黄金价格上涨了1.2%,而以美元极端黄金价格只微涨了0.03%。

08年矿金上市公司生产成本:

601899紫金矿业 66元/克

600489中金黄金 133元/克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领先优势 篇6

可以说华茂在节能降耗方面实施的多种策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华茂集团在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领先优势。

抓节能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华茂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强管理、促进发展的一项持久工作,紧抓不松。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坚持走管理与技术创新道路,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针对能源管理工作现状和未来的工作要求,华茂组织成立了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公司能源工作。早在十多年前,华茂就着眼纺织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节能降耗是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并成立以董事长任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下辖节能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履行节能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承担企业节能日常管理工作。

目前,华茂要求所属生产部门均成立负责人任组长的二级节能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研究、部署、落实本单位的节能工作,同时设立或指定能源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负责组织开展日常节能工作,研究部署各自单位的总体节能工作。

转变管理意识

多年来,华茂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降低成本、提升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和发动,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记者注意到,在华茂内部,和节能降耗有关的职能处室和动力分厂都会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走访、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针对生产部门,公司组织一线员工通过查找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管理制定节能对策措施,不断降低能耗。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基础性规范管理,华茂广大职工都能把节能意识变为自觉行为,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为创建节约型华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为搞好节能降耗工作,华茂集团内部还建立健全了节能三级管理:第一级是集团建立节能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设在设备处,具体负责节能降耗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第二是各分厂、子公司成立相应的节能领导小组,把节能纳入日常工作,关键节能指标则进行KPI考核;第三是公司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规定”、“节能奖惩制度”、“用电考核制度”、“用水考核制度”、“用汽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看,三级管理制度在华茂节能降耗的工作中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设备处和动力分厂每月组织管理员进行水、电、汽、气等能源的节能情况专项检查、分析并及时通报,对查出的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各个分厂围绕公司制度及考核要求,又制定了一系列检查、考核措施,落实到人,从而保证了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此外,为切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华茂内部还提出了通过创新技术、管理手段找短板,从技术、管理上挖潜力,通过封堵不常用的水、汽(气)点,减少损耗。在优化生产工艺、合理调配管理的过程中,华茂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末,华茂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与“十五”末同比下降16.16%。此外,华茂的用电单耗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棉纱单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单耗同比下降9.2%。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为进一步加快华茂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步伐,集团决定将空调室陈旧的高耗能风机、水泵、冷冻等设备全部淘汰,并对三条纺部生产线除尘系统排风和细纱车头散热排风进行回用改造。在冬季充分利用除尘回风和细纱车间设备的散热排风热能,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这一做法解决了前纺车间冬季采暖问题,与此同时,除尘回风相对湿度很低,在高湿季节回用可有效降低车间相对湿度,减少降湿用冷冻水用量,达到节能目的。

据了解,在可变工况的空调系统大面积应用变频技术后,为不同季节的空调系统实现变风量调节提供了技术手段,达到节电运行的目的,华茂集团对此项技术的运用使得空调电耗降低了20%以上。

交流变频调速传动具有诸多优点,这项技术可以使普通异步电动机实现无级调速;启动电流小,减少电源设备容量;启动平滑,减小机械的冲击力,保护机械设备;对电机具有保护功能,降低电机的维修费用;具有显著的节电效果。由于交流变频调速传动技术具有上述特点,已开始取代直流调速装置,成为现代电气传动的发展方向。

记者注意到,在改进技术设备之前,华茂生产设备的电机基本为老式Y系列异步电动机,其中的Y系列异步新电机最高效率在91.5%左右,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效率逐步衰减。在引入新型高效节能异步电动机后,设备的效率能保持在93.3%左右,更换电机后实际检测,节电4.6%。

目前,华茂集团旗下新建的纺纱、织染生产线,厂房均采用了新型保温节能材料,同时合理设计车间布局,将空压站、车间变电所布置在主厂房的附房内,并靠近负荷中心。公司优选采用国内外先进高效、高产、节能生产设备,推广短流程、大定量、大牵伸高效纺纱工艺,生产线的主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精梳机、清梳联等,无论从技术、工艺的合理,设备的可靠性,还是从能源消耗量等来比较,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改进技术方面,华茂还在电气专业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下了大力气,正确选用节能型产品,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组织生产,实现供配电及用电设备的经济运行。目前,集团车间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各种辅助设备所配备的电机均为新型的效率高、噪音小、防护性能好的高效电机;对于要求流量不是恒定公用工程的风机、水泵类负载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在生产车间内,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布置力求线路简短,减少冷、热损失;管道及其附件保温材料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空调机房内采用热湿交换效率较高的喷淋方式处理空气,喷淋室内采用低阻力部件,减少系统阻力,降低能耗。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以节约能量。

改进技术后,华茂引进的空压采用了高低压分级供气系统,即纺部和前织高压供气系统与织部喷气织机低压供气系统。处于低压运行状态的织部供气系统经加装智能压力控制器保证压力的稳定性,可以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空压系统压力,实现节能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效率,华茂公司在锅炉使用过程中采用了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对浆纱机排出的冷凝水加以回收,购置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冷凝水经不锈钢管道收集输送至锅炉房,直排至软化水池,用于补充及加热软水。

生产经营成本 篇7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为各车间、部门(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提供的劳务或产品,一律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成本的差额,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

问题一,从上述概念中“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可以看出,此处为交互分配法的使用。但教材中实际并没有这样分配,因而给人有混淆之感。

问题二,在其计算公式之二中: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1)+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2)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等式的左边是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即为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应该归集的成本。

而等式的右边是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也就是说等式右边的(1)式是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实际耗用的成本,(2)式是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显然,等式的右边是实际耗用的成本加上计划成本。

笔者认为:“实际成本加计划成本”显然没有意义,并且等式右边的实际耗用的成本加上一个计划成本怎么能等于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总成本呢?

所以,笔者认为等式右边的(2)式应该为“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实际成本”。

二、对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本文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公式做了尝试性的改进,根据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中“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所以改进后的计算公式应为: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1)+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实际成本(2)-该辅助生产车间转出的实际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下面举例分析:

例:庆丰工厂有供汽、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8年6月,供汽车间发生成本8 900元,运输车间发生成本13 900元。假定运输车间计划单位成本3.50元/吨·千米,供汽车间计划单位成本0.26元/立方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其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下表所示(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4 000×3.5=14 000(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35 600×0.26=9 256(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如下(按计划成本分配):

运输车间=2 200×0.26=572(元)

甲产品=29 800×0.26=7 748(元)

制造费用=1 600×0.26=416(元)

管理费用=2 000×0.26=520(元)

合计=572+7 748+416+520=9 256(元)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如下:

供汽车间=300×3.5=1 050(元)

制造费用=2 800×3.5=9 800(元)

管理费用=900×3.5=3 150(元)

合计=1 050+9 800+3 150=14 000(元)

交互分配率:

供汽=8 900÷35 600=0.25

运输=13 900÷4 000=3.48

供汽车间耗用的运输成本=300×3.48=1 044(元)

运输车间耗用的供汽成本=2 200×0.25=550(元)

供汽车间实际成本=8 900+1 044-550=9 394(元)

运输车间实际成本=13 900+550-1 044=13 406(元)

(计划成本分配法) 单位:元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72———供汽车间1 050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 748

制造费用10 216

管理费用3 670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14 000———供汽车间9 256

(2)借:管理费用456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94———供汽车间138

综上所述,上述例题供汽车间所发生的成本为8 900元,运输车间所发生的成本为13 900元,但因为两辅助生产车间又存在交互提供劳务,所以应将相互提供的实际劳务成本进行交互分配,即将8 900元和13 900元换算成两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根据计划成本分配法概念中“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就应该加上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成本,同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也应该相应剔减出来。

生产经营成本 篇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设施渔业是在传统池塘养鱼基础上, 向淡水不同水域延伸, 工业化进程和科学技术进步, 不断得到发展, 并形成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水库三网养鱼、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和湖泊等多种方式, 促进了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 极大地提高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一味地靠多品种、新品种规避病害风险、市场风险, 规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不会使水产养殖拥有一个成熟的产业和一个成熟的品种, 更不会一个成熟的市场, 发展失衡的产业经受着市场严峻的考验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趋势。

另外, 放养品种较多、规格参差不齐的混养模式, 存在着明显缺陷, 这种模式不能根据鱼类营养需要配制相应的饲料进行强化喂养,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利于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鱼类生长速度慢, 饲料利用率低。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品种的鱼对营养的需要量也不一样。

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靠池塘养殖和“人放天养”传统养殖方式, 网箱、网围、网栏、稻田养鱼等各种农牧渔综合开发生产模式在各地推广, 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科研和生产单位创造了鱼、虾、蟹、贝藻类混养的养殖模式, 极大了提高了水产养殖品的产量, 由粗放养殖型向生态健康型转变, 从根本上提高水产养殖业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 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 成为制约养殖户的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由于实行联产承包经营、渔民各自为政, 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服务部门难以组织协调与沟通, 造成渔民养殖水产仅凭经验, 养殖结构单一, 往往忽略市场作用, 形不成产业应有的规模。虽然各地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与市场结合, 但不适应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需求。

二、淡水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

当前养殖户的生产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有限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来自养殖户的经验, 即收入的增加依靠物质成本投入的增加, 而且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宏观金融、保险等经济环境的制约。

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往往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种苗费用的高低, 制约了养殖户选择养殖特种养殖品, 证明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常规养殖户的肉料比是很低的, 饲料有待于效率的提高, 并且常规水产养殖品和特种水产养殖品的食性有很大差异, 由于饲料费用支出所占比例大, 在当前生产生活资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养殖户的收益提高很难。特种养殖户的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 人工费用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不断减少的;常规养殖户的药物费支出高于特种养殖户, 因为常规淡水养殖品更容易生病。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有待提高。因此, 常规淡水养殖的成本构成中, 提高饲料产出率对降低水产养殖成本有很重要的作用。特种淡水养殖作为提高养殖户收入的一个产业, 受到种苗质量、资金不足的制约, 要发展收益较高的特种水产养殖要加大对养殖户资金的支持力度。

不同的淡水养殖类型造成了养殖户的收益差异:特种水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常规水产品, 这是特种养殖、常规养殖以及混合养殖最后效益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常规水产品的亩均总成本高于常规水产品, 这是特种养殖、常规养殖以及混合养殖最后效益不同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从养殖规模来看, 养殖户的收益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收益产生变化:一方面, 养殖面积适中, 他们直接面向市场, 绕过了中间流通环节, 或者采取以户联合销售, 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另一方面, 由于养殖面积适中, 即使市场行情不景气也容易进行品种调整, 充分利用物力、人力、技术, 增加投入也比较容易。而大规模养殖如果存在规模不经济, 这说明大规模养殖不如理论上所讲能够取得规模效益, 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合理配置物质成本、人工成本等的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但在中等规模户向大规模户的转变过程中, 收益与成本呈反方向的关系。一是随着淡水水产养殖的发展, 养殖水域逐渐减少时, 收益的增加将依赖物质投入, 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收益减少;二是规模扩大后, 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步, 导致收益的减少。因此, 养殖户在扩大规模的初期, 要进行物质投入、管理技术的同步, 从而更容易获得规模效益。

三、建议

引导养殖户调整结构以稳定收益和降低养殖风险。应推进养殖结构、养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 着眼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重点加大名、优、特新品种的养殖规模, 经济效益就会不断上升。

提高信贷支持, 在技术引进和推广上加大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要拓宽养殖户筹措资金的渠道, 在调整方向上, 政府要通过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 形成以鱼虾、蟹等多种名优新品种共同养殖开发的新格局。

发展和推广农业保险, 减轻养殖户在灾害中的损失。为了减轻养殖户在灾害中的损失, 首先, 加强宣传。其次, 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再次, 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提高防灾抗灾资金的配置效率。最后, 加强立法、加大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 引导养殖户发展集约化养殖, 以实现规模经济, 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规避风险, 增强竞争能力。

以特种水产品销售为引导, 带动当地常规水产品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 创名牌己成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手段。常规水产品应该在已经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的特种水产品带领下, 要创造自己的品牌, 克服区域性失衡带来的价格走低和收益不稳定。

另外, 要增强生产导向性和计划性, 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使整个产业链更加稳固, 提高了水产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智娟:《淡水养殖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成本收益》, 南京农业大学, 2008年12月。

如何有效控制炼钢生产成本 篇9

1 炼钢生产成本控制现状及意义

钢铁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能源短缺, 工业原材料的成本也逐渐增高, 这使得钢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 如何控制炼钢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保证钢铁企业的正常有序进行, 成了钢铁企业需要共同面对和讨论的话题。在炼钢生产过程中, 确实存在着许多生产成本浪费的现象。例如, 对回收和循环利用的钢铁产品没有进行成本核算, 只是把这类成本进行调节。由于一些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和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落后, 对于这些回收并循环利用的钢铁采取统一处理的办法, 不进行成本的核算, 造成企业的成本的居高不下。

随着钢铁市场的发展, 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加强对炼钢生产成本的控制, 优化钢铁产品的结构,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充分体现。

2 控制炼钢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2.1 优化炼钢系统流程, 控制炼钢成本

炼钢系统的主要流程包括时间流、工艺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通过对这些炼钢系统流程的优化, 可以使炼钢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1.1 时间流优化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 在既定的工艺流程下, 优化时间流程, 减少那些不必要的作业时间和非作业时间, 提高工艺的实践效率, 是炼钢过程中的各个工序时间达到平衡。这可以在炼钢过程中, 减少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耗。降低对燃料能源的燃烧。在炼钢时间流程优化过程中, 要以锅炉的匹配作为基础, 各项工序的交货时间要做到及时准确, 充分利用生产的间隙时间, 合理运用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的灵活。钢铁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地炼钢生产时刻表和炼钢生产执行时刻表, 全面地对生产和执行时间做好控制和优化, 降低能源的消耗。

2.1.2 工艺流程优化

工艺流程主要是在炼钢过程中的流程和技术的集成。由于钢铁企业所具备的生产设备不同, 掌握的工艺技术也有差别, 在面对最终的客户需求也不相同。所以钢铁企业要依照现有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 发挥工艺设备和技术的优势, 合理降低炼钢生产成本, 满足客户需求的各项产品需求。某钢铁企业近年来一直围绕着客户的需求, 对各种类型的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作了认真的梳理和优化, 并充分发挥自身企业的技术以及设备的优势。生产出合格的钢铁产品, 降低炼钢过程中的能耗。

2.1.3 物质流优化

物质流优化主要是要实现铁水加废钢到钢水最后到铸坯的流程的收支平衡、物流畅通, 降低炼钢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优化物质流程, 首先要缩短加料的等待时间, 减少天车的让车次数, 提高流程的效率。其次, 可以缩短物质流程的生产路径, 尽量减少天车的起吊次数。着能够有效控制炼钢生产的能源消耗。第三, 优化炉料的结构, 保证转炉的复吹效果。炼钢生产物质消耗最大的工序在于转炉内的无聊消耗, 优化炉料的结构, 维持热平衡和物料平衡至关重要。

2.1.4 信息流优化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 加强信息流的优化, 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对炼钢生产中的管理系统进行提升。形成环闭的信息流管理, 是企业的信息里发挥管理上的优势。可以暗转过程控制系统的炼钢生产成本控制系统等打造完备的信息管理平台。

2.2 抓好关键技术经济指标

在一些钢铁企业的计量设施系统存在缺陷, 原始数据的采集较少, 工艺计量的误差也就相对较大,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 很难计量核算出单路炼钢所需要耗费的各种能源消耗。关键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性比较强, 直接关系到炼钢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生产系统。抓住关键技术经济指标, 是控制炼钢生产成本的主要矛盾。比如, 钢铁料消耗指标, 在炼钢过程中, 之言把握住炉内钢铁料的计量, 产出钢坯的计量, 就能准确地核算钢铁料的指标。钢铁料的消耗指标, 能够反映炼钢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的情况, 及时作出排查分析, 提高工程操作的水平, 控制能源的消耗, 使得炼钢生产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3 合理开发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研究炼钢机理

积极采用新的科学技术, 研究炼钢过程的机理, 能够加深对炼钢过程的认识, 通过对炼钢过程的熟悉已掌握, 降低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消耗。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已经研究开发出许多炼钢的新技术。控制炼钢生产成本, 需要加强对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企业要不断总结创新, 充分挖掘炼钢生产的技术关键, 采用新的炼钢技术, 把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水平。例如, 某钢铁企业在电炉中, 采用废钢预热, 留钢操作、长寿水口等技术, 使得钢铁料消耗下降了大约50kg/吨, 节约了大量的钢铁原料, 有效地控制了炼钢生产的成本, 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4 加强生产操作控制, 讲求操作的稳定和精细

在炼钢生产的成本控制中, 企业要不断以自身的生产情况和原材料条件等总结定制出科学合理地工艺操作制度, 让工艺操作人员熟练稳定地进行操作, 降低企业生产的事故, 保证工艺生产的安全稳定进行。在操作精细上, 操作人员必须要对操作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异常做好精确的判断, 准确地进行操作, 对于故障和异常现象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理。加强生产操作控制, 不仅能够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人员伤害和能源的浪费, 还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与生产的持续进行。

3 结束语

加强对炼钢系统流程的优化、抓好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开发和采用新进的炼钢技术、讲求操作过程中的稳定与精细等, 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 控制炼钢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伟, 周小军.生产作业中工序要素和操作人员的有效组合[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3, 5 (4) :90-93.

[2]胡江, 李成林, 李禺.二炼钢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实现[J].宝钢技术, 2012, 4 (2) :22-26.

幼雏鸡饮水免疫降低生产成本 篇10

1.注意事项

(1) 幼雏应健康活泼, 否则会有部分幼雏不饮水。 (2) 饮水免疫前, 对幼雏应停止饮水和停喂湿料2~4小时。炎热的夏秋季停水时间相对短些, 寒冷的冬春季节或家禽饲喂湿料时, 停水时间可适当长些, 使家禽在使用饮水免疫前有口渴感, 确保半小时内将疫苗稀释液饮完。 (3) 疫苗不宜加在含氯化物 (如漂白粉) 的自来水里, 如必须使用有氯的自来水时, 可煮沸1小时, 冷却后水温22~27℃时再用。最好于饮水中加入10%~20%的鲜牛奶或适量的奶粉。 (4) 饮水量要充足, 至少两个小时内不要断水, 幼雏饮水器中水的深度必须保持在1.5厘米左右。 (5) 饮水器必须充足, 应保证2/3的鸡能同饮到水。饮水器保持清洁, 不可有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残留, 不能用金属容器, 可用瓷器和无毒塑料容器。 (6) 疫苗严禁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使用疫苗时, 饮用消毒水, 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或舍内喷洒消毒剂等, 免疫效果都会受影响。 (7)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疫苗不要马上使用, 要放到室内恢复到室温。 (8) 可用深井水或凉开水配制疫苗, 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 如氯、锌、铜、铁等离子。疫苗用量应高于其他途径免疫用量的2~3倍。

2.使用方法

上一篇:档案事务所下一篇:高校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