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物理问题

2024-07-10

原始物理问题(精选十篇)

原始物理问题 篇1

原始物理问题是由北大赵凯华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他指出:“在我的教学中, 同一问题, 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 也可以由教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再提交给学生。”习惯于解后一个问题的学生, 在遇到前一个问题时, 往往会不知所措。那么什么是原始物理问题呢?所谓“原始物理问题”, 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能够反映物理概念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

原始物理问题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它没有详细的数据, 它的物理量大部分都隐藏在问题情境中;其次, 它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景, 对学生来说具有活力和趣味性;再者, 它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是不明确的, 需要学生根据情景自己去抽象, 去设置。

课堂教学中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 就是让原始物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把它推进师生共同学习的圆圈中央, 师生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并以它的名义向对方提出质疑, 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里, 由于原始物理问题自身的活力和魅力, 它引导着师生超越了自我关注, 打破了师生界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甚至会碰撞出绚丽的智慧的火花。在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上, 学生不会被忽略, 因为它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被带到一个比他们的个人界限和自我世界更大的世界, 一个能拓展他们的个人界限, 并扩大他们的共同体归属感的世界。当然, 所有这些美妙的结果都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恰当发挥分不开, 教师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一般归纳如下:

1.抛出原始物理问题

由于原始物理问题具有趣味性, 并带有生活气息, 在课堂上提出原始物理问题, 便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一般原始物理问题的信息是隐含的, 需要师生共同挖掘补充。在这个环节, 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他们争先恐后的“献计献策”, 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信息、所看见的现象、所经历过的体验都统统的提供出来, 相互沟通交流, 真正体现了课堂上的学习共同体。

3.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对学生们所提出的有用信息,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筛选, 把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集中在一起以备后用。这些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集中精力, 攻克难关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 学生们齐心协力设计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 经讨论协商后选出可行的方案解决问题。

5.总结和反思

问题解决后,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每一个环节的表现, 找出不足之处, 今后怎样提高等等。

6.拓展和延伸

可以在该问题的基础之上再提出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也可以提出一个与此相类似的另一个原始问题,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之外仍然能够得到保持, 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多的应用情景, 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如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 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首先, 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原始物理问题本身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具有趣味性, 对学生来说还有很强的吸引力, 学生非常感兴趣, 上课积极主动, 思维也非常活跃, 而且他们切实体会到知识是有用的, 从而激发起内部学习动机, 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次, 要扩大物理教育的视野, 拓展物理教育的范围, 充分挖掘物理教育的资源。课堂教学一直都是物理教育的主阵地, 并不否定课堂教学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笔者认为物理课堂教学应该转变为物理教育的起点和加油站, 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开端而不是终点, 同时, 它还应为学生提供适合于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与技能。在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师生紧紧围绕着原始问题这个中心进行讨论交流与协商, 使学生兴趣和思维由课堂延伸到生活领域, 再加上第六个环节的“拓展与延伸”, 使物理教育的触角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物理教育的范围,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在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紧紧围绕着原始物理问题, 回忆体验想象过程、设想论证、比较分析, 问题解决后, 又总结了解决该问题所用的知识与技能, 从而加深了对所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的应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信息的提供与筛选、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可行方案并把问题解决等环节, 其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提高。以原始物理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始物理问题 篇2

(一)原始物理问题

1.原始问题的定义

赵凯华先生在《我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历届试题集解》序言中指出:“在我们的教学中,同一物理问题,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有时可以同时给一些提示,或者通过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整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以由教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提交给学生。习惯于解后一类问题的学生,在遇到前一类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13据此,我们把物理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原始问题”,另一类称作“抽象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习题。(关燕)

所谓“原始”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最开始,最初的状态,“原始问题”即为问题初始的本身。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定义有很多,本文采用邢红军教授对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定义:所谓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书)

与原始物理问题对应的是物理习题,也被称为抽象问题,抽象问题是指从实际问题中分解、简化、抽象,经人加工出来的物理问题。也有人称为“概念题”―――为巩固物理概念(包括规律)而编选的问题(谈“原始问题”与能力培养 于克明)

确切地说,原始物理问题的表述形式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原始物理问题大多数是采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物理现象(刘利),没有物理习题中常有的已知量、未知量。而物理习题则是把物理现象经过一定程度抽象后加工出来的练习题(书,4),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出来原始物理习题的区别与联系,物理习题常常忽略前面的部分,侧重图中虚线部分的演算与推导环节,需要设置的物理量,已经被编写习题的人员设置完成,学生只需根据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就可解题,这使得学生在遇到实际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相比而言,原始物理问题一般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物理现象,没有物理习题中给定的条件,学生需要根据原始物理问题中呈现的情境,通过假设、分析等手段自行设置解题需要用到的物理量,进而构建物理模型,解决问题。(书,4)

下面通过两道题目来体会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习题的区别:

例题1:如图,排球

如图排球场总长为18m,设网高度为2。25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设击球点的高度为2。5m,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例题2 排球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请你通过定量推导说明,排球的发球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保证发球时排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

例题1虽然在呈现的方式上联系了现象,但却提供了完备的已知条件,其实它并没有提供给学生完整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廖建平)显然它是一道物理习题

例题2没有提供任何物理量,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简化,假设等方法提取信息,设置解题所需的物理量,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它是一道反映真实物理现象的原始问题。

2.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习题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习题的定义的分析,讨论,我们把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习题的区别整理如下

原始物理问题物理习题

来自真实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来自真实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是对了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的非生活情景的习题

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没有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不是对现象的描述,二是对现象进行抽象、简化

基本是文字描述,通常不会给定已知条件,其中隐含的常亮、变量需要学生自己设置。虽然也是文字的描述,但所有已知条件都已给出,不需要学生自己去设置

通常没有示意图,问题解决的示意图,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分析画出解题所需要的图像一般题中已经画出,不需要学生自己画出

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很难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对学生来说是常规,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解决

具有趣味性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向学生的智力发出挑战通常枯燥乏味,主要训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具有开放性,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可以由浅入深的回答封闭性较强,通常答案唯一

解决它需要伴以个人或者小组活动个人解决,不需要小组合作

(廖建平)

虽然当前的物理习题不断在向真实的物理现象靠拢,但是物理习题提供的完美详细的物理量数据是习题最大的弊端,它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抽象思维,以至于学生那种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能显现出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常常习惯用系统的理论工具按部就班地进行详尽的计算,却不能启发、顿悟式地变换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原始物理问题则是把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物理量隐藏在文字描述的真实物理情景中,并没有直接呈现给学生,因此学生想要解决问题,就离不开对想象进行综合的分析,自己通过假设、抽象等手段自行设置需要的物理量,构建模型,然后解决问题(书,143)与物理习题相比原始物理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原始物理问题的特点

通过与物理习题的对比,发现原始物理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

大多数的物理习题,不管是解题方法还是习题答案都具有唯一性,解题思路封闭性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常常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思维死板,定势,创造力低下,而原始物理问题弥补了这一缺点,(马朱琳)首先,原始物理问题的取材具有开放性,不仅仅限于物理教材,(王少静)习题册,更多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以科学技术为背景,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而且缩短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的距离(王少静)。其次,原始物理问题的问题指向不明确,答案不唯一,那么学生解题过程的策略将呈现多途径,答案结论具有多样性,再加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深度不同。所以必定呈现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解题策略和解题途径。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

例如:在绕地正常运行的天宫一号中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题目中没有提供任何物理情景,物理现象和物理量,学生不能像物理习题那样依据已知条件,运用思维定势解答问题,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学生会对此问题产生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用弹簧测力计、天平等直接测量出物体的重力,再换算成质量,显然此种方法在天宫一号中无法实现,这也暴露了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学习程度好点的同学会意识到这种错误,提出反驳并解释其错误的原因。有的同学可能会在头脑中搜索关于质量的公式,从而提出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质量,或是利用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求解,还可能提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过浮力求解质量,方法之多,思路之广,体现了原始物理问题开放性的特点。

开放性的原始物理问题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学生物理模型构建的核心就是科学思维的运用,显然原始物理问题在促进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客观、真实、生态性

原始物理问题的背景来自生产、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景,(侯立建)来源于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关燕。廖建平)具有客观、真实性。原始物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对现象的描述,其中没有已知量,对问题不进行任何的加工处理,,信息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因此保持着问题情景的原始特点,而习题则是把物理现象进行抽象、简化经人为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所有已知量都给出,这一区别表明原始物理问题是生态化的而习题则缺乏生态性客观真实性是原始物理问题的根本特性(关燕)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深切体会物理知识对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比如在例2中,呈现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真实问题情景,有效的信息和干扰信息同时存在(关燕)学生需要在复杂纷扰的信息中提取出对解答本题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科学性。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科,其中包含的定义、定理、定律既要经得起逻辑的推理和数学证明,也要经得起实验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马朱琳,科学性)。原始物理问题反映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具有科学性的。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也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学生通过分析建模得到的结论要符合事实。

(4)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面对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时,就会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产生认知驱动力,主动的去探索、探究问题。(马朱琳)原始物理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自然界或是科学研究、现代科技的某个真实问题情景,这就使原始物理问题融入了大量有趣味性的感性材料,客观真实的反映日新月异的科技社会,让学生感受物理生动鲜活的一面,产生对物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去探寻物理的奥妙,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力量,(廖建平)感受到物理知识对于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使直观兴趣,逐步上升发展成操作兴趣,理论兴趣(廖建平)。举例如下:

在宠物商店买了热带鱼后,商家一般都会将鱼放在装有水的塑料袋里,方便你将它带回家。如果你将装有一条鱼且没有打开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养鱼缸中,那么图示的各种情况中,哪种最有可能发生?说明理由(原理与问题。常晓慧)

解析:本题选自《原理与问题》第13章“物质的状态”章末评估习题的115题,主要考查本章第三节中浮力的知识,鱼可以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改变所受浮力,从而使浮力(排开水的重力)与鱼自身的重力相等,塑料袋内水的重力与塑料袋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忽略塑料袋自身的重力,最可能的情况是养鱼缸与塑料袋内的水线齐平。

本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熟悉,也有买鱼回家的经历,这样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积极思维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现象的良好习惯,愿意积极体验生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常晓慧)

物理习题常常是结构良好的模型化情境,剔除了生活情境中丰富趣味性的因素,只留下有利于巩固物理概念、物理知识的条件,(李梦梦)虽然学生能很快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却使习题缺乏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变得枯燥无味,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

(5)隐蔽性

原始物理问题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具有客观真实性,从而就会表现出物理条件与相互关系的隐蔽性和知识的迁移性(关燕,廖建平)问题与条件的联系不明确(侯立建),问题应该与什么知识发生联系,应该运用哪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物理模型。这些都隐蔽在原始物理问题中,学生并不能一目了然,需要学生在复杂纷扰的信息中对信息进行综合考虑,概括、抽象提取出问题与条件的联系。对物理问题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景。学生对已掌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有效的迁移才能解决问题。

4.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问题解决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以物理学科知识为例构建问题表征理论。所谓问题表征,是指人们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结构,构建自己的问题空间的过程,也是把外部的物理刺激转变成内部心理符号的过程。概括起来,表征是贯穿问题解决的一个动态过程,它涵盖了从呈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书27)

在物理问题表征研究中,著名的物理教育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麦克德莫特和拉金于1978年第一次提出了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理论。他们认为问题解决者解题时通常有四个表征步骤:第一步是关于问题陈述的文字表征;第二步为朴素表征,在该表征中含有问题所提及的物体,相互的空间关系以及整个问题情景的概括,这也是对真实世界的表征,在问题中描绘了真实世界的物体,所以称其为“朴素”表征;第三步为物理表征,该表征中含有理想化的物体以及相应的物理概念,如,力、动量和能量等,该步骤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关,并且是产生数学表征的必要基础;第四步是数学表征,即将物理表征的各物理量用方程的形式表现出来。(28书)其中文字表征和朴素表征属于外部表征的范畴,物理表征属于内部表征范畴。(侯建芳)侯建芳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学生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和物理习题时在朴素表征和物理表征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邓铸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是问题表征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经历了六个表征状态,包括:无表征状态、外部表征状态、初级内部表征状态、低级范畴性表征状态、高级范畴性表征状态和符号化表征状态。这些表征状态未必按照某种确定的顺序出现,而是形成多种不同的变化模式(书 5 邓铸 问题解决的表征理论)。

基于此,邢红军教授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将原始物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原始物理问题解决的自组织表征理论,表征层次包括定向表征、图像表征、赋值表征、物理表征、方法表征以及数学表征。(书 5)表征层次如图

原始物理问题的表征包括七个层次。其中,在虚线框内是习题解答的三个表征层次。

根据以上问题解决的表征理论,特别是邢红军教授的原始物理问题的表征理论,将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定向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判断原始问题是一个什么方向的问题。当对问题情景不熟悉时,学生需要通过直觉、想象、联想等非逻辑思维,运用已知的理论,凭借不完整、不连续、不严密的逻辑对原始问题形成适应性、启发性的领悟(书 15)由于原始问题呈现的不明确性,这一过程通常表现出突变性。而且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所差异,对物理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向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现象,可能会发散出不同的问题。(邢红军,书 15)

2。抽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通过问题的特点,分析提取出原始问题的本质,在明确问题本质之后,要弄明白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科学背景。确定问题解决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决定舍弃什么,保留什么,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出事物的本质,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把原始物理问题转变成抽象问题。(王少静,上面的朴素)

3。物理阶段

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建立适切的物理模型,并且在确定了问题的研究对象、

研究过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依据问题相关的知识设置所需要的物理量,包括常量和变量,以及问题解决中的一些中间变量。(书 15)确定问题解决需要使用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加之运用,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4。数学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推导时所运用的数学步骤,包括列方程,解方程,进行必要的数学变换。将问题解决

5。检验,讨论结果

物理习题的解决过程侧重演算和推导,缺少问题来源和实践性的认识。而原始物理问题是一个以物理现象为根源的真实问题,所以我们最后得到的解决问题的结果还要经过事实的检验。同时原始物理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也使得问题的结论不唯一,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讨论。

原始物理问题 篇3

关键词: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理论;教学过程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因此,如何把握物理课堂教学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是必然之路。“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研究涉及构建新的教学理论,方便学生的认知;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将“原始物理问题”渗入课堂,发挥课堂教学效用;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运行依据。

一、构建高中物理教学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研究理论

“原始物理问题”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未经加工的原始物理问题,保持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情景,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理论研究要把握物理学的基础,不能随意猜想创造,明确环境,要有逻辑性,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把所知所学进行归纳总结。

二、把高中物理教学中“原始物理问题”渗入教学过程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建立原始物理问题意识,并与习题转换思考,把握课堂教学,适时降低原始物理问题的难度,把原始物理问题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接受原始物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是为“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运行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一定作用,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原始物理问题的渗入教学体现了人本思想,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柳舒,红郭,纪萌.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原始物理问题 篇4

困惑: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去哪了?

现状: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正式版颁布。十多年的教改,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学模式典型化了,也有了喜人的成果。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流行,有些教学内容不需教师教授,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完成传统抽象习题的解答,但削弱了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_、_、_、_。2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小明对汽车的推力 _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题是一个传统抽象习题,第2题是原始物理问题(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试卷的一个试题)。这两个题目的知识点相同,325名学生测试,结果1的正确率90.2%,2的正确率60.4%。

启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的一段开场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

思考:和学生最贴切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没有学习物理之前接触的是什么问题?学生踏上社会要解决的又是什么问题?人间美味需要食材的应季而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学生也需回归本源,教师也需顺学而教。

二、概念阐述

物理原始问题:它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生产客观存在尚未被分解、简化、抽象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与之对立的是传统抽象习题。

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订出新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顺势:趁势;顺着某种情势;顺应形势;这里的“势”是指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动向。

时令:唐代白居易《赠友》诗之一:“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这里的时令为季节;节令;时下的流行。

三、教学思路和实践探索

和学生最贴切的是什么物理问题?是生活或生产的原始物理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解决和运用原始问题的策略,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始状态经过各种中间状态,最后达到问题的目的状态。

策略1:顺势

(1)随风而动,“风”指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后期,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概括思维还不成熟,认识上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

“定性、半定量、定量”原始问题导学模式,设置“半定量”的阶梯,学生更易掌握,教学更有效。

【案例1】

原始物理问题:沙滩上的脚印有深浅(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生猜想:压力、受力面积→定性探讨:相同压力,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受力面积,改变压力,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定量研究: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怎么办?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压强)。

【对比案例】

在定量研究前加入半定量研究: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压力作用效果比较→定量研究: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怎么办?转化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也就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压强)。

(2)随刃而行,“刃”指客观事物的发展,原始物理问题是生活中的实例,有着其发展的规律,沿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进行教学,把原始物理问题与事物发展的某个情境相关联。

【案例2】

苏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该节内容属于教授光的基础知识,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某种奇妙的光现象引入→自主学习“光源”→演示“光的色散”并探究→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自主学习“光具有能量”。

改进:课堂教学全程以“千手观音”舞蹈视频来贯穿,从舞蹈中寻找5个原始物理问题。

问题1:观察舞蹈,说出一个关于今天探讨“光的色彩颜色”的现象?

问题2: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你觉得舞台上发出的白光纯吗?

……

舞蹈视频播放完毕也是课堂教学结束之时。

策略2:时令

孔夫子在《论语“乡党第十”》中有“不时不食”之说,讲的是孔子对养生的态度,意思是不是这个时节的东西你不要去吃,现今的孩子从小就吃反季节蔬菜,都不知道什么季节该吃什么,与自然越走越远。

教学思路:某个物理问题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原型原始化。

【案例】

苏教版8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的引入,1拿一个充空气的气球,让一位学生踩上去——破了,然后再拿出10个同样气球,上面放一块木板,自己踩上去——没破,师问:这是怎么回事?2少女落冰窟90后小伙冰面匍匐百米救人(视频)。3一个针头保持原样的,一个把尖头剪平,选择打针的注射器的针头 ( 生活原始问题),3种引入的“生活化、熟悉化、原始化”程度是递进的。

四、价值透析

1.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原始问题导学有效化

在原始问题导学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导学方法,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然后理性认识回归到实践,“定性、半定量、定量”原始问题导学模式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之“势”,顺教师自身教学风格之“势”,顺客观事物发展之“势”,才可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顺势而教”激发了学生主体内在学习动机,学生也有兴趣解决原始物理问题。

2. 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原始问题导学本源化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中学物理改革的12个特点,其中一个是内容选取突出时代性,原始物理问题导学的时令性正体现了这些理念。《压强》用踩气球引入虽然可以激趣,设疑,但对于学生来说纯粹是“搭建的原始物理情境”,属于“反季节蔬菜”。

原始物理问题 篇5

关键词:问题;起点;原始;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习领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当中,每天都将时间消磨在各种类型的试题上,但是,考试的效果却不明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根本不清楚“根源”,严重影响了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最原始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物理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种感觉,老师一讲就懂,可是,自己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感觉很吃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看不透题目的考查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最原始的问题,去分析试题的考查点,进而降低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解答“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200 N的木箱,木箱和地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是90 N,滑动摩擦系数是0.4,一个人以沿水平方向的力来推木箱,当推力为50 N时,当推力为100 N时,当推力为150 N时,分别求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各为多大?”

这是一道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基础性试题,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本题考查的对象,即:滑动摩擦力f=μmg,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并追求问题的本质,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一题多变的考查

所谓一题多变就是指试题的题干是相同的,但是,所要求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追求和分析题干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到问题最原始的状态,并一步步的寻找解题的思路和答案。

例如,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初速度v0滑上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的质量为m的小车上,物体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设小车足够长。试求若要物体不会从小车上滑下,小车至少多长?

从这道试题的题干来看,我们除了能够求出该题目中的问题之外,同样还能求出物体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物体对外做功多少?以及小车获得多少机械能?等等。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干的考查点,比如,该题考查的是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然后,学生就可以提出多种问题,这样的追问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知识的考查

实验考查是高考物理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每道实验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源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

例如,在“电阻的测量”的实验时,我引导学生练习用“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以及“差值法”解答与之对应的试题(试题不再展示)。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来了解测量电阻的核心思想,这样的对比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而且,对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实验知识的考查中引导学生寻找最根本的考查点,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综合应用的考查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考试中,物理综合题目都是不考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省时间。但是,事实上一些综合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找准问题的本质。比如,2014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中第15题(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详细题干不再进行详细的介绍。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牛顿运动定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问题”,所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道小题的考查点,用到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一步步进行解答。即便是不能得到最后的答案,但是,整体的思路是正确的,也是能够得到一部分分数的。

总之,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寻找问题的源头,去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在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龙建文.谈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5).

原始凭证滞留基层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6

部分核算单位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较多, 且各非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每年都会发生大量收支业务, 产生大量性质相同的收支凭证, 这些凭证本应作为记账依据、由单位财务部门统管;但核算单位为方便工作, 将这些收支凭证滞留在所属非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 使财务部门的收支核算依据不充分、档案不完整, 同时由于距离较远, 对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稽核也较困难。下面笔者拟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核算为例加以说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般实行县级核算, 基层乡镇向农户收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费收入和乡镇配套收入通过基层收入过渡户直接进入县级专户, 患病农民的医药费报销补偿款也由县级统一报支。由于各乡镇收费面广量大, 且每家每户均需开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收据, 县级单位在核算收入时, 为简化业务, 仅凭现金解交单列收;收据记账联被滞留在乡镇, 由乡镇保管, 使记账凭证与原始收入凭证相分离。现金解款不可能有一笔缴一笔, 一般是合并缴存银行, 因此经常会出现收据记账联金额与现金解交单金额不符的情况。核算单位记账时因为缺少收据记账联, 仅凭现金解款单上的简单说明, 很难对收费情况和农户参保情况逐人逐户进行稽核。同样, 农民报销的医药费单据由各乡镇集中列表上报, 将款项拨回后, 再由乡镇将医药费补偿款发给患病农民。但因受益农户较多、次数频繁, 导致医药费报销单据和农户签字的凭证较多。为简化手续, 县级单位在核算支出时, 仅凭各乡镇上报的明细表入账列支, 而将经核实的医药费单据和农户签收的凭证滞留在乡镇, 由乡镇保管, 致使县级核算单位因无法获取医药费单据和农户签收的凭证, 也很难对农户医药费补偿到户情况进行核实。

基于此, 笔者认为如果将收费凭证在原来三联的基础上增加一联, 即增加征收存查联, 将支付凭证设为两联, 即支付记账联和支付存查联, 将收费记账联和支付记账联及其他原始收支凭证统一交单位财务部门记账, 将征收存查联和支付存查联存放在基层单位备查, 既可方便基层单位收费和付款管理时的资料查阅, 又能使财务核算的原始收支凭证集中在财务部门, 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由此可以规范单位组织财务核算、财务稽核和档案管理。由于仍采取复写纸垫写, 这种办法也没有增加原有财会人员工作量, 值得实施。

浅析原始凭证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7

一、原始凭证需要审核的内容

原始凭证作为企业经济往来的重要依据, 需要对其具体内容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要求进行审核, 如原始凭证上的项目类别, 需标明此凭证的用途、发生业务往来的时间、相关经手人签名、凭证对方单位或个人、数量和金额等有关重要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来判定此凭证上业务往来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二、审核原始凭证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一) 避免原始凭证相关内容的填写缺失, 防止漏填项、未填项等情况发生

对于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原始凭证上的名称、业务内容、用途、日期、单位名称等都应一一对应填写完整, 以保证原始凭证的准确性。原始凭证内容必须清楚明了, 不得掩盖真实的经济发生情况。其填写的数量与单价是否等于合计总价等。任何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相关单位公章方能为有效凭证, 对其发生经济往来的业务明细必须数量清楚, 金额明确, 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有效性。

(二) 避免原始凭证上填写错误

例如:原始凭证上对写错的金额进行涂改或是大小写不一样。对于发票类的原始凭证, 要确保其发票属一次性套写的, 非人为撕下进行私自填写;原始凭证上的发票专用章不得使用其它公章代为盖章。以此来保证原始凭证的准确性, 避免因此类错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时间损失等。

(三) 原始凭证的有效时长

任何的经济业务往来在时间上都有一定时效性, 必须在经济业务往来时产生的原始凭证第一时递交至财务部进行报销流程;不得出现时间过长的原始凭证进行报销依据, 避免财务工作的时效性, 同时, 也方便于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开展。

(四) 避免原始凭证的丢失

对于报销人不慎将票据丢失。如采购小件办公用品等, 不方便对其票据进行补开, 可凭借事实情况开具证明文件, 附加证明人以及批准签字以此来代替发票进行报销。

(五) 原始凭证的相关审批流程要完整

负责人审批, 相关人员经手、签收、复核等人的签字要齐全, 不要只签姓不签名, 相关凭证的必要附件内容是否完整齐全。审批流程不全或是必要附件内容不全的不得进行审核, 必须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补充齐全方可进行入账报账。

(六) 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中, 要确保其凭证的合法性, 根据相关的政策、合同、预算等相应计划资料, 审核该凭证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规, 不得有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对凭证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符合开支标准, 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等都需逐一仔细审核, 对原始凭证的报销比例也需进行严格的控制把关, 遵守不多报、不漏报、不假报的原则, 将此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

三、原始凭证审查存在的疑问和解决办法

(一) 发票类凭证的真实性

国家相关部门印发的各类发票都有其指定的用途以及相应范围, 不得混用、错用。为避免此类原始凭证的有效性、真实性, 须要求财务人员对发票有熟练的识别技巧, 根据国家不同年限印制的发票特点进行真伪的辨别, 发票所记录的信息情况是否属实, 没有歪曲事实情况, 当事单位是否真实, 填写的购货单位是否与本单位的名称相符, 是否有修改的痕迹, 发票的数量、金额都是否属原本内容, 不曾修改过, 审核该发票发生业务往来的时间、地点等, 以此来确保其发票的真实性, 不弄虚作假。

(二) 加强企业内部原始凭证报销的相关制度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主体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经济业务素质, 清正廉洁。财务人员对票据进行审核时, 需严格按照财务人员相关操作法规及方法进行审核, 对假发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发票以及缺少相关附件证明文件的票据等一律不得入账, 确保原始凭证的准确性、真实性, 使企业内部报销流程更为合理、合法, 让报销相关制度更易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地变化, 各企业的财务人员需根据时代变迁的需求, 提高财务人员的自我业务水平, 认真学习巩固《会计法》, 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不断增进新的财务知识, 熟悉各项相关政策要求, 熟知自身的财务责任, 确保各种财务资料报表的真实准确, 以此促进自身以及企业更迅速的发展。

(四) 经济业务的弄虚作假

在票据审核过程中, 也有可能发现虚假的经济往来票据。对于票据上单位相同、票样相同、票号相连的发票需加强其审核力度。核查该票是否真实, 票据是否超出其经营范围等, 例如办公用品发票报销水果购买等类似的情况都属弄虚作假。须避免类似票据的报销业务。

对上述票据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 票据审核对企业而言是多么重要的, 同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一是财务人员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的更新知识, 获取更多的专业技巧。加强法律意识, 提高对票据识别真假的技巧, 对所审核的票据结果保证其准确性, 减少在票据审核中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 对财务类报表等相关数据信息准确、真实, 不断掌握政策的新变化。

二是在票据审核过程中, 财务人员需按照相关财务制度及票据报销规范实行严格的审核, 对报销的每一张票据进行其内容真假, 票据的真实性进行仔细的辩别, 保证每一张票据的真实性, 可靠性, 避免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和浪费。

三是在企业中, 对于票据报销流程都需制定相应的规范操作流程, 为了加强此流程的规范化与流畅性的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可在员工中加以制度流程的宣传, 确保每一位员工熟知票据报销的规范填写要求及流程, 以便工作更进一步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发票的管理力度

根据国家修订的《发票管理办法》, 我们可以了解到, 合理完善的发票管理体系, 降低了工作上的操作难度, 使其简便易操作;通过发票真假的查询系统可以更进一步加强发票的真伪判断, 分辨其发票是否符合其经营范围, 是否借用其他公司作发票充数, 是否用旧、废等发票代替正规合法的原始凭证等等, 让发票的辨别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使原始凭证审核的水平不断提高。

五、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不难看出, 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财务人员需加大对财务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 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 将其运用于工作中, 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此来约束自己行为, 承担相应的审核责任, 拥有独特的财务技能, 勤于动脑思考,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以此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准确和有效。对报账人员同等对待, 做到公平公正、克尽职守, 完善审核流程, 不断地开创新的方法有效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宏胜.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原始发票审核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 2011, (8) .

[2]郭绚.论票据审核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 .

原始物理问题 篇8

(一)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 真实性: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2. 统一性:编录的格式要统一、简明。如图表格式、工程编号与坐标、样品与标本的编号、岩石名称、地层划分标准、图例等都应统一、简明,便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3. 文字描述:内容要求简单、明了、说明问题。

4. 编录工作应及时经常地进行,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5. 素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1∶50~1∶200。

(二)地质原始编录的基本步骤

1. 编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工作:在进行编录前,编录人员必须熟悉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任务书。由总工程师召集全体编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统一地层岩性定名。

(2)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会同探矿人员,根据地形地质图所布置的勘探孔位置,由测量人员放出钻孔位置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包括: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钻孔倾角;2)岩矿层分层起止孔深,深度精确到cm;3)各分层岩芯、矿芯、矿层顶底板岩芯等的采取率要满足规范要求;4)孔深校正(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钻孔设计书下发到机台后,要严格按设计书及地质规范要求施工。

2. 钻孔地质编录

(1)钻孔开钻前,编录人员要对钻机进行检查,校核孔位坐标、方位角,并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进行编录,在预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踪指导,保证钻探质量。

(2)检查岩芯顺序是否正确。在施工现场,将岩芯箱依孔深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好,仔细检查岩芯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芯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芯顺序有颠倒的,应立即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芯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及当班记录员更正报表,并责令当事人做出书面检查。

(3)在检查、整理好岩矿芯并确认无误后,按岩芯箱顺序用数码相机对岩芯依次进行拍照,并在电脑内按矿区钻孔编号进行存档。

3. 地质编录描述

(1)岩石名称、成岩时代、颜色、主要矿物成分、单层厚度、产状、岩性变化及分界线,软弱夹层的产状、厚度及其变化、性状、结构及其分带性、延伸情况、层面起伏差和破碎、泥化情况,岩脉名称、产状、厚度、接触带蚀变、充填、泥化程度和破碎情况。

(2)断裂的出露位置、产状、性质、宽度 (或厚度) 、断距、延伸情况、构造岩特征、充填胶结情况、透水性和密实程度、交汇组合割切情况及其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

(3)主要节理裂隙的产状、性质、长度、延伸情况、间距、宽度、充填物质、裂面起伏粗糙程度、相互割切组合关系。

(4)岩体的风化程度、深度、类型、特性及风化分带。详细编录沿软弱夹层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风化深度与性状。

(5)岩体透水性、地下水出露位置、高程,沿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裂隙的活动情况,出露形态 (涌水、线状流水、滴水、渗水、潮湿) 、压力水头、流量、水温、水质化学成分、携出物、化学溶蚀和沉淀情况、补排关系等。

(6)收集并分析地基岩土体现场测试资料。

4. 钻孔地质资料整理

(1)文、图、实物资料整理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上墨;检查文字记录中,是否有错字、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修正其错误。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送样单等。

(2)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钻孔方位角及倾角等,绘制钻孔柱状图。

(三)地质原始编录常见的问题

1. 采取率中岩芯长度:

岩芯采取率是最基本的钻探质量标准。从回次岩芯采取率公式可以看出岩芯长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回次岩芯采取率是否达到标准值。我们在地质编录常遇到黏性土、粉土的采取率中岩芯长度问题:例如:(1)某钻孔中岩芯为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其中有一回次进尺是0.90m,而岩芯长1.10m。劈开岩芯分析发现上端0.20m是孔内残土(颜色变浅,成分有砂拌土)。(2)又如另一钻孔中岩芯为粉质黏土、粉土,进尺1.0m,岩芯长为1.25m,劈开岩芯观察上端粉质黏土渐变成粉土,无论从颜色还是成分看孔内无残土,原来是柱状岩芯直径比钻头直径110mm小很多。所以确认岩芯被拉长0.25m。处理办法:第一种情况将上端0.2m岩芯切下,放在岩芯箱中,加以备注,将上回次取出岩芯加0.2m,计算上回次岩芯采取率,日志中记录本回次采取率为100%。第二种情况将岩芯下端摆放在岩芯箱23.00m处,上端接粉质黏土层,中间去掉0.25m的粉土。多出的部分放在该岩芯箱木条上,加以备注。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看出,当黏性土、粉土采取率超过100%时,要仔细观察并分析岩芯形态、成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处理。一是钻孔内有残土,二是由于柱状岩芯被拉长。另外两种情况都没有时,还要防止人为地将岩芯拉长。

2. 分层:

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 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分层中常遇到的问题: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这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例如:野外定名为粉土,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为<17;野外定为可塑状态黏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名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等。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定名不准确,或实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吻合。

3. 漏样:

钻探中偶尔出现层厚0.50~1.00m,恰在某一回次进尺中。也就是说该层原样在岩芯管内,下回次想取时,已进入了另一层。没采着该层的原样。现场做法是:取扰样,或在相邻钻孔施工到相同层位时及时补原土样。

4. 互层与夹层:

互层是两种岩性层厚都不大于0.5m,并都不小于0.05m,成层状交错分布:例如某一钻孔粉土与粉砂互层,粉土层厚5~8cm,粉砂层厚5cm左右,层间清晰。夹层是以一种岩性为主,另一种岩性很薄小于0.05m就可描述成局部夹带薄层。

5.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是在钻孔中,利用锤击能量,将贯入器通过打入未经扰动的孔底地层中,根据贯入规定深度所测得的锤击数,判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征。

在标贯原位测试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贯入击数至50次,其贯入深度虽不足30cm,由于击数已满足要求,可以停止贯入,但应记录其相应击数时的贯入深度。另外在软土地层内可能出现每一击大于30cm的情况,应记录每一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四)结语

地质编录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基本作业,是每个地质人员必备的技能。本文介绍了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编制过程,并对地质描述作了较深的论述,还针对工程钻探地质编录采取率的岩芯长度、分层、取样、标贯试验四个方面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应注意的事项,为保证工程钻探地质编录质量提供经验。

摘要:文章对工程勘察钻孔地质原始编录过程进行了论述, 对工程钻探地质编录中采取率的岩芯长度、分层、取样、标贯试验等四个方面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 提出解决办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编录,采取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2月.

[2]王红莲, 赵铁峰.浅谈钻孔原始地质编录[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1.

原始物理问题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在迅速的增加,出纳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出纳工作更富于挑战性。大型企业的财务工作分工较细,也有较为完善的职能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会计岗位负责凭证的审核。但在中小企业里,其经营规模较小的现实决定了它不可能实施详细、规范的会计核算,岗位细分也无法或者很难达到,票据的审核环节相对薄弱。出纳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过程,是收付业务的直接经手人。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按步骤处理每一笔业务,除了在数字计算、现金清点方面尽量做到又快又准之外,对记录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的真实、合理、合法性也必须严格审核。如果把关不严,就可能造成单位财产的损失。追究票据来源时存在一定的执行困难,也可能造成出纳人员的额外工作和经济损失。因此,中小企业出纳工作中原始凭证的审核,尤其重要和关键。

二、原始凭证审核中的常见问题

(一)内容不完整

如购买文具,不填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只填写“办公用品”;有的原始凭证只有大小写金额,无其他内容;原始凭证上无填制单位公章或经办人姓名;自制原始凭证如工资花名册、各种奖金劳务费的发放、各种财产物资的验收、领料单等,内容过于简单,缺少经济业务名目、时间、金额、经办人、大写金额、无验收人或证明人、审批领导等,甚至以自制原始凭证代替,缺乏严肃性。

(二)填制出错误

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涂改大小金额;发票填写位置严重移位,或者根本不进行一次性套写发票,而是撕下发票联由取得发票人自己填制;原始凭证上用其他公章代替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采用废弃不用的发票或是逾期旧版发票报销等。这些都违反了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三)报销不及时

任何经济业务、会计信息都有时效性,即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及时送交财会部门办理报销手续;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过时的原始凭证,甚至几年前的,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一旦出现问题,时间长了也不便查找责任。

(四)凭证不齐全

报销人由于保管不慎,常出现遗失票据现象,如火车票等,由于无法弥补,只能以白条或者报销人所写的情况证明代替发票。

三、做好原始凭证审核的措施

要做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出纳人员必须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熟悉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按以下几步骤对凭证进行审核:

(一)审核原始凭证的类型

原始凭证包括收据、发票等(以下简称票据),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票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商业票据,又称发票,由税务部门监制。二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的各种基金、规费或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时开具的凭证,通常称其为非商业票据,又称财政票据。这类票据由省以上财政部门监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关键看收费单位是否具备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对于企业来说有时会遇到行政事业性收据,但并非所有的行政事业性收据都不能报销进入成本或费用,关键看其收据开具内容是否属财政收费许可范围的内容,收费单位是否具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因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其管理职能和事业单位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经营性单位一般不得出具非经营性收据或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票据,再如通过邮政局邮寄的信件、物品等,不能用其出据的“购买邮票证实单”代替邮政业专用发票报销。或者以非正规的票据凭证代替正规的原始凭证,例如用货币收付凭证代替实物收付凭证;还有以自制凭证代替外来凭证;以非购销凭证代替购销凭证等。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白条”作支出凭证的事项。这些“白条”是由单位或个人开具的没有固定格式、不具备规定内容的非正式原始凭证。对需要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的收款手续作为手续完备证明,不能以支付款项的有关凭证如银行汇款凭证等代替;出纳人员在审核原始票据时注意原始票据所反映的内容应符合所涉及行业性质相关规定,原始票据经济业务所发生的事项内容是客观的、真实的,严防以其他途径取得的票据进行套取现金。

(二)审核原始凭证真实合法性

在审核过程中,应提高警惕注意识别原始凭证的真伪。会计人员本身不是鉴别凭证真伪的专家,但应关注凭证的纸张厚薄度、印刷质量、色则、光亮度、印章等方面是否异常,当发现明显不正常时,可能表明该票据有伪造的嫌疑,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标准原始票据进行比对,出于谨慎原则考虑,可将其确认为伪造票据拒绝报销,以保证所报销经济业务是真实发生。不论原始凭证舞弊采用什么方式,其原始凭证上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以下特点中的一点或几点:对刮、擦、用胶带拉扯的原始凭证,其表面总会有毛粗的感觉,可用手摸,背光目视的方法检查出来;对用“消字灵”等化学试剂消退字迹而后写上的原始凭证,其纸张上显示出表面光泽消失,纸质变脆,有淡黄色污斑和隐约可见的文字笔画残留,纸张格子线和保护花纹受到破坏,新写的字迹由于药剂作用而渗散变淡等特征;对添加改写的原始凭证,其文字分布位置不合比例,字体不是十分一致,有时出现不必要的重描和交叉笔画;对于冒充签字的原始凭证,其冒充签字常常在笔迹熟练程度、字形、字的斜度、字体形态、字与字、行与行的间隔、字的大小,笔画轻重,等方面存在差异;伪造的原始凭证对比原始凭证的防伪标志会有差异;原始凭证上的时间与业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以后的入账时间相距甚远;主要业务凭证与其他相关的凭证不配套,附件不全;发票联的背面无复写痕迹,即发票联与收款方记账联的内容、金额并非同时且一次性填制,而是收款方将支付凭证方报销联撕下后单独填制,其余记账联和存根联再单独填制,这样将造成收款方少收款而付款方多报销支出,无论是收入或支出均未反映出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另外,对于出差人员遗失的火车票、飞机票等原始凭证确实无法取得证实的,应由当事人写明出差时间、起讫地点、金额和提供有关依据等情况,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财务处长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入账。

(三)审核原始凭证记载事项完整性

在确认原始支出凭证是财政、税务部门允许使用的发票、收据、车船票以及内部自制凭证等反映经济业务发生书面证明有效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进行其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性检查。

1、审核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原始凭证的名称如发票、借款单、支票等,从外单位取得的这类凭证必须有凭证编号,以便于将来的审核、查账。

2、审核接受单位名称。

主要审核凭证上的接受单位名称是否与本单位名称相符,有无添加、涂改的现象。如果不符,应查清为什么在本单位报销,防止把其他单位或私人购物的发票拿来报销。

3、审核开票日期、报销日期。

首先审核同一单位出具的凭证,其号码与日期是否矛盾。如果同一单位出具的凭证较多,可以通过摘录排序发现之。其次,要审核凭证开具的日期与报销日期是否异常。一般情况,上述两者的日期不会间隔太长。如果较长,则要查询原因。

4、审核数字。

具体检查以下方面:数量乘单价是否等于金额;分项金额相加是否等于合计数;小写金额是否等于大写金额;阿拉伯数字是否涂改。

5、审核经办人员或责任人等的签名或盖章。

比如从农副产品经营者个人手中取得的原始凭证,一般应有填制人员的手印、签名或者印章。同时,最好凭证中还应写明有关经济责任人住址或联系方式,最好注明责任人的身份证号码。

6、审核限额。

出于票证管理的需要,有的发票规定最高限额为“千位”,但是开票人却在发票上人为地增添一栏“万位”。对于这类支出凭证,不是违纪就是违规。

7、审核印章。

主要是检查印章是否符合规定。虚假发票印章一般特征表现为:印章本身模糊,或盖印时有意用力不够以致不清晰;专用章不是采用符合规定的印章而是乱盖其他印章,张冠李戴。此外,有的甚至干脆不盖印章。

8、审核字迹。

对于金额大、支出业务不正常,酷似报销人员自己填写的支出发票,必须仔细审核之。防止由销货单位提供空白发票,由本单位经手人自行填报列支费用。

9、审核手续。

即重点检查原始支出凭证报销必须经过的程序。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的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等等。

10、审核是否是报销联。

不是报销联不能做付款凭证。

(四)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支付标准

结合单位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各类支付标准,对原始凭证支付金额如在单位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则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票按上述合法性、完整性原则进行审核,如果超过了标准范围,需要对此笔经济业务做出合理解释,并要求提供相关领导的授权批准书,不得擅自决定给予审核和报销。如差旅费、电话费报销标准审核时,各单位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均制定报销标准,财务人员就应严格按规定的标准执行,无论是领导还是其他群众报销,都应以规定的相应标准来进行审核,不偏不倚对待每个报销的人员,属于出差到外地的,要获取出差申请,从中获取出差地点及途经路线、出差拟需时间等信息,以确定其没有绕道、改变路线等,方可作为记账依据。

四、审核后原始凭证的处理

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重开或更正错误并在更正处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出纳人员担负着企业单位会计核算最基础性的工作,在货币资金的结算与核算中,需要遵循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制度的规定,并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只有原则性而无灵活性。可以这样说,出纳工作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第一道关卡,出纳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很强的原则性。只有把好了这第一道关,才可以减少会计核算工作的差错,进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群, 小企业出纳实务[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

原始物理问题 篇10

一、学生如何学

新课程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过去被动接受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 首先, 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来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 合作探究后还不能完成者, 教师再给予帮助, 即“先学后教”, 因此教师就要变“讲堂”为“学堂”, 变“由我教”为“让你学”。其次, 从未来社会要求上看, 学生走向社会后将独立地工作, 自主地生活, 把学校人培养成自主的社会人, 这是教育的社会使命, 因此, 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常说, “教”是为了“不教”, 要想实现“不教”的目标, 唯一的途径也只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推动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二、教师如何教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教师要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 因此, 教师只能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种“教”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引导, 这种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这种引导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它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当学生迷路的时候, 教师不是轻易他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当学生“登山”的时候, 教师不是拖着走, 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 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地方“教”、学生思维应该达到的深度处“教”以及学生应该怎么做人处“教”。

三、学与教如何过渡

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 学生如何学, 学到什么程度, 教师又如何教, 教到什么程度, 学与教如何衔接过渡等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变量, 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预设, 但课堂中仍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发生, 所以教师必须随时根据课堂的生成修改自己的预设, 即教什么, 怎么教, 怎么衔接, 如何过渡, 应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 即“以学定教”。这样才能把握好学与教的衔接过渡。

1.点拨时过渡。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在学生理解的愤悱之际、在学生思维的关键之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点拨, 这样既可促进学生思维的突破, 又能提升学生的认知, 还可实现教与学的衔接过渡。

2.用问题过渡。问题是推动课堂发展的动力, 没有问题的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 什么样的问题, 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因此, 新课程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借助问题探讨实现教与学的衔接过渡。

3.展示中过渡。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自主学习, 还是合作探究, 学生都要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展示成果之际完善学生的认知, 提升学生的能力, 并巧妙实现教与学的衔接过渡。

4.活动中过渡。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通过组织活动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 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动为主, 在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衔接过渡。

5.学法指导中过渡。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他们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边指导学习, 一边总结学法, 做到“教”而无“痕”, 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衔接过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始物理问题】相关文章:

原始报告04-17

原始火球08-03

原始关系05-06

原始价值06-08

原始创新08-06

色谱原始记录04-23

访谈原始记录05-11

原始记录台账05-15

作业原始文本范文06-05

接地电阻原始记录07-04

上一篇: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下一篇:犊牛线虫病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