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2024-06-25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精选九篇)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1

1、幼儿语言教育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孩子一出生就要和外界环境进行交流沟通,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 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 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乐意与人交往, 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2、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3-4岁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他们有些发音还不够准确和清晰。而此时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基本上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 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并能表达自己的基本想法和需求, 但在这个交流过程中, 他们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 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此阶段的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 无法深层次地进行言语意义剖析, 处于语言发展和理解的最初水平。

4-5岁幼儿已经基本能听懂大部分日常生活用语, 比如一般长句和一段话, 发音也较为清晰, 掌握的词汇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在进行自我表达或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 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5-6岁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 能够清楚地发音, 并能听懂复杂难懂的句子, 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大部分这个阶段的幼儿能够掌握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 能够运用语言自己描述事物或说明事情的发展顺序, 并且能有意识地组词造句, 表达时会运用各种语气。

二、情景创设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说, 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 更是与人交往、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本领, 是生活的工具。《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而发展语言的途径是通过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扩展孩子的经验, 多提供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 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 便于优化语言教学, 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 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1、借助教具, 创设直觉情境

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观念, 以真觉的情感与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为主要形式。幻灯片、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恰当地加以应用, 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使幼儿置身其境, 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语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信息, 往往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不能直接发现的信息, 往往来自于一个故事, 一个童话之中。在《小鲤鱼跳龙门》的童话中, 可借助各种“鱼”的实物、标本及图画, 巩固幼儿有关“鱼”和“鲤鱼”的概念, 再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讲述自己和鱼的故事, 从而深化幼儿对小鲤鱼以及人和鱼生活环境的物体、事件的信息, 增加新的概念。

2、布疑设问, 创设问题情境

在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中, 老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思想实际, 结合教材内容, 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启发幼儿思考。《山谷娃娃》中老公公用智慧说服了老婆婆去看戏。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幼儿讨论:“假设老公公和老婆婆都抢着去看戏, 那么故事又是怎样的呢?”提出类似问题, 引导幼儿编故事结尾、续编故事, 对幼儿通过思考发展他们的假设能力是一种挑战。还可以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诱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激活幼儿的思维兴趣, 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幼儿对一些现象作深入的思考, 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 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创设适宜的幼儿语言教育情景的策略探索

1、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教育情景 (1) 提供说的情景, 让幼儿由想说到爱说

斯金纳把儿童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幼儿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而引发幼儿说的反应。因此, 丰富的生活会使幼儿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为他们创设多种活动区域, 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多看、多听, 丰富其生活内容, 使幼儿有话可说。同时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说的条件和机会。

(2) 发展说的能力, 让幼儿由爱说到会说

班杜拉曾经说过: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 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与模仿。由于儿童是具体形象思维, 很难理解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在丰富词汇的同时, 丰富其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使模仿经历感受→理解→运用这一过程, 调动幼儿的主观因素, 使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

2、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条件

(1) 激发观察兴趣, 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注重创设丰富的情景, 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激活幼儿想象的思维, 激励幼儿在观察中大胆地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 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幼儿只有对一事物产生了认知上的兴趣, 才会产生了解的欲望, 畅谈的意愿。

(2) 学习编儿歌、故事, 进一步培养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 扩展想的广度, 丰富说的内容或者根据幼儿的能力, 提高幼儿想的条理性和说的连贯性。例如在欣赏成语故事《盲人摸象》中, 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等相关的情景创设, 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起因、内容, 再让幼儿想象自己就在“盲人摸象”的那个场景中, 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去帮助那些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盲人, 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 最后通过游戏“摸摸我是谁”, 让幼儿蒙上眼睛, 摸摸箱子里的小动物玩具, 让幼儿感知玩具的各个部位的特征, 推理判断出是什么动物。这就培养了幼儿想的条理性和说的连贯性。

幼儿语言教育情景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提升的过程,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只有坚持不懈地有效地实施情景语言教育才能使幼儿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只要时时留心、处处留心, 就很容易发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当然, 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幼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促进自身语言综合地素养, 才能有效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摘要: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 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特点, 我们应该树立完整语言教育的新观念, 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 发挥教师和幼儿的主体性、互动性, 最大限度地优化语言教学。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情景创设,思考

参考文献

[1]金铃.幼儿语言教育浅谈[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11) .

[2]杨晓娟, 朱红梅.论幼儿的语言教育[J].考试周刊, 2012 (86) .

[3]蒋芳香.论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

小议语言情景的教学心得 篇2

和小班孩子上课,真是一件既开心又为难的事。开心是因为在我的教育下,孩子从一无所知到咿咿呀呀唱歌、儿歌……为难的是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在太短,得让他们围绕着 你,你得想方设法变化样。

在一个月的教学中,我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用儿童化的语气创设语言情景,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让孩子认识油画棒时,我是这样说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蜡笔宝宝,它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有了这样一个语言情景,孩子们都有了兴趣。同时,我还不停的用语言教育孩子要爱护蜡笔宝宝。后来,我将蜡笔发下去后,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认识这些宝宝,轻轻地拿又轻轻地放。没有一个孩子将蜡笔弄坏。又如,再让孩子涂色练习“糖果宝宝”中,我又是这样创设语言情景的:小朋友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可是糖果宝宝却没有,你能帮助它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都在想:我用什么办法帮助它呢?我的本领可真大,可以帮助别人了……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孩子有了欲望、有了自信。孩子的操作就可想而知了。

创设语言情景 发展幼儿潜能 篇3

一、角色扮演,趣味交流

“体验情境,扮演角色,发展对话语言。”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游戏化,就是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进行的。比如语言游戏“买果子”,教师与幼儿共同准备扎头的头巾、各种水果、水果篮子等物品来创设情境,幼儿分别扮演买水果的顾客和卖水果的营业员。营业员吆喝“苹果、桃子、柿子、李子、栗子、梨,好吃的水果,大家来买呀!”顾客则问“**水果多少钱一个?”“**水果2元钱”、“我买**水果”、“给你,欢迎下次再来。”通过这种游戏情境的体验,角色的扮演,在不经意间发展了幼儿的对话语言。

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讲的环境。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小雨》一课时,我出示小鱼图片,提问:小鱼这么小,没有绳子、网兜这么大的力气,也没有炸药这么大的威力,它怎么帮助人们去救太阳呢?在幼儿思考、回答后,我组织幼儿做游戏:找太阳。玩法是:一位幼儿扮演小鱼,戴上眼罩寻找太阳,其他幼儿为小鱼指引方向,要求使用方位词来说明。绘本中的小鱼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勇敢地去拯救太阳,但是由于周围到处都是黑暗的,小鱼只能根据幼儿指引的方向来一步步地接近太阳。这是整个活动的难点环节,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帮助小黑鱼指引方向去寻找太阳。那么如何让幼儿正确地使用这些方位词呢?我们要引导孩子观察、激发孩子思考,因此,活动中教师在扮演小鱼的幼儿某一个手上拿了一个物品作为参照物,提醒幼儿这是小鱼的右边,让幼儿在使用方位词的时候,以小鱼为主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到问题的开放性,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既要让孩子能说,还要让孩子说好。当然,要想让孩子有话说,还得注意要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二、情景捕捉,体验交流

2-5岁是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充分利用关键期,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或老师交谈,体验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文明的语言交往。”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不失时机的为幼儿创设语言交往的环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交往语言,进而会去运用语言交往。

根据生活情境法随机、突发的特点,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的机智性,要善于观察。其中,及时捕捉生活的契机进行适时的情境引导是关键。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自然情境——幼儿一窝蜂地拥向活动室门口,适时引导幼儿学讲“开火车穿山洞,一个一个挨着走”。幼儿在开火车的情境中,自然地体验并感受到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方法又快又安全,同时又自然地练习了语言。

如在数学活动3以内数与量的匹配时我为幼儿设计了“我和你做朋友”情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人手一张的数字卡和实物卡,请拿着实物卡的幼儿去找拿着相同数量卡的幼儿,找到了还要说:“我有3个苹果,我们都是3,我和你做朋友。”闫吕祎拿着两条鱼的卡片,找到了聂可欣,聂可欣拿着数字2,闫吕祎对聂可欣说:“我是2个鱼,我们做朋友吧。”聂可欣说:“不对,你是2条鱼,我是数字2,我们是朋友。”然后手拉手走到我面前,让我看看对不对。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本学期我的研究重点就是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往的数学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先组织集体活动,然后幼儿操作材料或完成作业单。我打破了以往的惯例,让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同时鼓励他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在游戏情境中运用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贴近生活,愉快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了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根据我班幼儿情况我设计了“我爱幼儿园”这个活动。本次活动就是通过儿歌的记忆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也通过看、听、说、跳等形式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从而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

一开始,我以音乐烘托气氛,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来准备以后的环节。通过和幼儿谈话的形式让幼儿对话题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以课件形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课件播放对于幼儿来说就像在观看动画片,而动画片正是幼儿最喜欢的内容之一,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是全神贯注的,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去初步理解课件内容(即儿歌内容)。接着我还是以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去理解儿歌内容。但是一味的谈话形式时间一长也会导致幼儿的兴趣减少、注意力分散,因此在这个较长的谈话过程中,我还穿插了表演形式。如,“小鱼爱在水里游”,我问到:“小鱼在水里是怎样游的?谁来做动作呢?”幼儿表演了起来,有用两只手合在一起表示小鱼在水里游;“小鸟爱在树上跳”,幼儿就双手张开、跳来跳去……有了表演形式的加入,幼儿不仅兴趣更加提高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尤其是帮助了幼儿更好地记忆儿歌。在后来的环节中,我以朗诵形式、边表演边朗诵形式等带领幼儿巩固了对儿歌的记忆。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4

关键词:语言教学,情境创设,支持性,效应

一、以“物”设境, 由物引情, 触发表达的愿望

幼儿语言教学离不开具体教具的配合, 借助实物、玩具、操作材料等创设语言情境, 并由此逗引幼儿摆弄和玩乐得兴致, 触动和引发他们表达的意愿, 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 这样具有积极的支持性效应。如在小班谈话活动《我和木偶交朋友》中借助滑稽有趣的小木偶, 引发小班幼儿开口说话, 与木偶进行交往交谈的意愿, 并以木偶的角色激励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让幼儿在与小木偶问好的过程中学说简单的对话, 在边操作木偶边念儿歌的过程中练习说话, 在带着木偶找其他朋友的过程中自然与同伴交谈, 使听与说互融互动。始终引发和支持着幼儿语言的运用和练习。

要发挥这一语言情境的支持性效应, 不能仅停留于提供物品这一简单的做法上, 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物品的适宜性。二是物品的利用率。三是物品的辅助性。

二、以“景”设境, 由景生情, 积累表达素材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常常需要创设一种由场景而构成的特定语言情境, 从而发挥出支持性效应, 使幼儿由直观感知到的景色生发出丰富的情感, 不断积累感知和表达的经验, 让幼儿有感可发, 有话可说, 使情境的创设能对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中班诗歌欣赏活动《伞》中, 教师创设树林语言情境, 使幼儿身临其境, 由大树、草地、鲜花、蘑菇、池塘、荷叶等构成树林的情境, 小朋友扮成各种小动物, 多方位的感知场景, 使幼儿在特定的语境中积累了感知和表达的素材, 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学习作品语言、朗诵诗文、仿编诗句提供了丰富的直觉经验, 产生了良好的支持性效应。

要充分发挥这一语言情境的支持性效应, 需要考虑场景创设的情趣性、典型性和互动性。情趣性表现为场景的设置富有儿童趣味, 能够吸引幼儿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典型性表现为场景的设置具有代表性, 主题突出, 特征鲜明。互动性表现为场景的设置是开放而富有动态的, 能与幼儿互动影响, 场景既直观地感染幼儿, 使幼儿亲身感知, 真切体验, 酝酿情感, 积累经验;幼儿又能参与设置, 可根据需要自主更变场景, 在互动中积累语言的丰富经验, 支持并促进语言的运用和发展。

三、以“言”设境, 由言激情, 增进表达的频数

在语言教学中离不开教师语言的作用, 依靠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定的情境, 由教师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和表达愿望, 它的支持性效应表现在侧重以语言来渲染氛围, 营造语言运用的情境, 引发幼儿的联想和表达思路, 激发真情实感, 启发多种表达, 增加幼儿听说的频率和次数, 从而增进幼儿交流和表达的不断深入和延伸。如在中班讲述活动《玩具拍卖会》中, 教师侧重以启发性的语言来创设一个“拍卖玩具”的特定语境, 在此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有顺序, 逐步深入地进行讲述, 激励幼儿运用连贯的、完整的语言介绍玩具, 在三个层次的语言引导中, 激发幼儿当好拍卖师不断反复地进行表达, 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次数, 较好地发挥了语言情境的支持性效应。

任何类型的语境创设都需要教师语言的配合, 侧重以语言来创设特定的语境, 使这一语境产生积极的支持性效应, 对教师语言的要求特别高, 因此, 这一语境需要讲究语言的准确规范性、生动感染性和启发诱导性。

四、以“行”设境, 由行移情, 提升表达水平

在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视幼儿动作和行为的参与, 纯粹靠口头进行单一的语言运用练习是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 因此, 结合幼儿的动作表现、行为练习和游戏实践活动进行语言学习一直是语境创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在大班讲述活动《小记者行动》中教师侧重以幼儿实际行为发生来体现特定的小记者采访的语境创设, 在此中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主动地与人交谈, 在实际行动中运用已有的交往经验进行访问, 扩大了交谈对象, 迁移了各种交往交谈的情感和经验, 有效地发挥了良好的支持性效应。

这一语境的创设重在幼儿的实际语言操练, 要发挥这一语境的支持性效应, 要突出目的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等问题。目的性指在给幼儿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中要明确幼儿语言运用的要求和目的。多样性指幼儿实际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储备和迁移经验, 进行实践的练习和运用, 促进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自主性指给予幼儿自主自觉运用个人语言经验的空间,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5

T:Excuseme,doyouhaveapen?

S:Yes,Ido.

T:MayIborrowit,please?

S:Certainly,Hereyouare.

T:Thanksalot.

再向一个学生借他没有的东西:

T:Excuseme,doyouhaveadictionary?

S:Sorry,Idon’t.(到此,老师可提醒并帮助他说,Ask…,Ithinkhe/shehasone.)

T:Thanks.

然后让学生向他人借东西进行训练、巩固。在设置情境教学时,形式要尽可能地多种多样,有时可以是实物,有时可以是动作,有时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是运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这样无疑是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舞台,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进行,使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疲劳或开小差、注意力分散,有时情绪也不稳定,此时有目的地和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做英语游戏,创造自然、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寓教于乐,乐在其中,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重温了新课的内容,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相得益彰,例如,教学《Myrobot》时,在紧张的教学空隙中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游戏——大家一起指“robot”,其中规定LiTaosays:时,才按听到的指令做动作,否则被淘汰。

LiTaosays:pointtorobot’snose.

LiTaosays:pointtorobot’sears.

LiTaosays:pointtorobot’seyes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6

【关键词】课堂语言 形体语言 创设情境 乐由情起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03-02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练好基本功。在提高自身音乐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自己的教态等形体语言。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声情并茂,乐由情起”,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一、教师良好的课堂语言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精”和“简”。教师应巧妙使用组织课堂的语言,把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 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精辟、精练的语言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音乐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 的音乐课,是创设不出好的情境来的,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的语言要和所需创设的音乐情景相互交融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创设。教师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戏曲表演中,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根据舞台上演员的形体语言,体验到戏曲故事情节发展的曲折变化。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课堂语言,还应当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创设情景,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发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眼神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很多的文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对主人公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其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所创设出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表白,学生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音乐作品带给他的强烈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激发起兴趣及求知欲,产生极佳的课堂效果。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唱歌曲《青春舞曲》时,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组合,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之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境。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教师既是教书者又是演员,需要用自己的表演将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

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后,教师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就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情绪的变化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断聆听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如:在欣赏歌曲《唱脸谱》时,乐曲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征, 而不同的脸谱又揭示出不同人物的性格。这时教师可以跟随歌曲模仿这些人物的经典表情和神态。这样在学生的学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7

1. 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对聋儿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根据不同的情景构成,教学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情景教学分为生活情景、语言描述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及图画情景。下面对这些情景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1.1 生活情境

生活情景主要是把聋儿带入日常生活当中,融入真实的社会当中,从我们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学习的客体,加上教师的辅助型指导,鲜明地展现在聋儿面前。

1.2 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描述情境教学要求用语言描述直观的现实场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伴以语言描绘,对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语言描绘方式可以充分提高聋儿感知的效应,主题色彩更加鲜明,聋儿因感官刺激而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情境之中。

1.3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重要手段,音乐可以给聋儿带来强烈感官刺激,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塑造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把聋儿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对其听力的恢复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1.4 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将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2. 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

根据聋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差异,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挖掘聋儿的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其他感官代偿功能(代偿,指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代替补偿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的器官)。建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体系,帮助聋儿克服听觉障碍。环境对聋儿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聋儿所处的语言环境,对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情境教学法充分挖掘聋儿的参与听力,帮助他们学会聆听,培养他们认识、记忆、理解及辨别声音的能力。下面对基于情境教学法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2.1 通过创设情境促进聋儿的交际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组织丰富的教学娱乐活动,让聋儿在游戏活动中练习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聋儿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尽情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此外,教师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聋儿,让他们多与正常儿童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促进聋儿的语言学习。

2.2 通过情境教学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聋儿掌握发音要领,学会发音技巧,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为正确清晰的发音、说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刺激,激发聋儿的语言能力。让聋儿有更多机会参与交流互动,多运用语言和教师及正常儿童进行互动,感受语言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情境教学法中对聋儿的声音刺激要适度,听觉训练要和聋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训练中听觉、语言、发音相结合并且坚持训练。

2.3 通过情景帮助聋儿调整心态

大多数聋儿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语言和听力缺陷不愿意和正常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其听力康复和语言训练是毫无益处的。而且长此以往,聋儿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形成孤僻、烦躁的性格,不愿意与人交往,脱离社会。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帮助聋儿调整自己的心态,让他们淡化自己听力和语言上的缺陷,将自己看做是正常人,并积极主动地和正常儿童一起交往,融入社会群体当中,提升聋儿语言康复的概率。

3. 结语

基于情境教学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是利用不同的生活情景让聋儿的视觉、听解和触觉得到充分锻炼。让聋儿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开口说话是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建立全面、系统及完善的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体系,让更多聋儿通过日常情景教学克服自身的语言缺陷,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融入社会,使这些聋儿和正常儿童一样能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玉祺.听障儿童家庭语言康复误区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01).

[2]汪玉敏.如何培养聋童的口语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语言情景教学幼儿教育 篇8

1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及重要性

1.1 特点

1) 基础性。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语言三要素, 若词汇量不足, 语音发音如何标准、语法学得再好, 也难以进行正常交流;

2) 丰富性。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内容颇为丰富, 除了记忆单词词性、基本释义等知识, 还包括搭配使用、习惯用法及其蕴含的文化;

3) 文化性。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语言, 有其独特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词汇中可见一斑, 所以说词汇教学即英语文化教学;

4) 艰难性。大学与中学不同, 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每周仅有4节英语课, 时间有限而内容繁多。如何让学生记忆理解大量词汇, 并完成包含口语、听力、写作、阅读等内容在内的英语教学目标, 有着很大难度。

1.2 重要性

单词是英语短语、语法和听说读写形成的基础, 是成功运用英语的关键。对多数大学生来说, 听力一直是弱项, 而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发音极为相似, 如custom (习惯) 和costume (服装) 、compliment (赞美) 和complement (补充、附加物) 等, 若是一段话的关键词, 学生很难辨认, 那就会出现理解错误。阅读中同样如此, 没有大量词汇积累, 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而阅读面则影响到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 重新认识英语词汇教学, 可发现过去教学的弊端。因此要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靠近现代化教学要求。随着英语教学不断改革, 教师也应加以反思, 积极研究引进新方法, 通过传授词汇记忆技巧、教学策略等, 提高课堂质量。学生在新教学方法中感受到兴趣所在, 学习效率提高, 有助于增长自信, 进而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2 人文情景在大学英语语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1 以有趣的人文情境加强记忆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若是对某件事兴趣浓厚, 便会主动去做。英语教学同样如此, “一言堂”灌输式教学虽被摒弃, 但课堂上仍能找到一些残留痕迹, 在此模式下, 学生较为被动, 完全被老师掌控, 以致兴趣逐渐丧失。人文情境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课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者, 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人永远是教学中最根本的因素, 需突出人的灵活性、主动性。单词是死的, 内涵的文化意义却充满了趣味性, 机械式教学显然不适合, 教师应深入挖掘, 以有趣灵活的方式让单词内在趣味性呈现在学生面前。如“Jack is a jack-leg doctor, he hurt patient’s left leg yesterday.”这句话的意思是“杰克是个不称职的医生, 昨天伤了病人左腿”。如何理解‘jack leg’是关键, 其实‘leg’并没有实际意义。Jack是英语中一个极为常见的人名, 可泛指普通人和物, 如“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工作不玩耍, 聪明孩子也变傻) , 而“Jack knife”则指的是一种普通的折叠刀。在美国口语中, ‘jack leg’其实是指“外行、不称职的, 蹩脚的”。在单词教学中若采用这种方式, 学生必然兴趣盎然。教师对学生说“上帝转身是小狗”, 学生不明就里, 但很快就明白god反过来就是dog, 然后教师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有学生说生活 (live) 颠倒即罪恶 (evil) ,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便能记住“saw (锯子) 、rood (十字架) ”等许多单词。当然, 这只是一种方法, 另外还可通过分享笑话、课前三五句自由谈、每日一则谚语、集体演唱英语歌曲等方式进行教学。只有将死教材活用,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体现其主体地位。

2.2 以宽松的人文情境创造和谐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时间极其有限, 需充分利用课堂, 因此务必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关键在于师生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是交流的途径, 在交流中学习词汇, 往往能事半功倍。师生间也充满着人文精神, 教师不应主宰学生, 而是引导, 让每个人都能积累情感体验, 能够发表自身意见。诸多实践也证明:有愉悦的课堂, 才有高质量教学。一个单词很简单, 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交流时, 不能局限于教材释义, 应尽可能地导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而往往了解了文化背景, 便能轻松掌握许多相关词汇。如politician有政治家、玩弄权势者的意思, 但在“You need to be a bit of a politician to succeed in this company”这句话中, politician翻译成“政治家”显然不太合适, 而翻译成“精明圆滑的人”才符合原话意思。其实, 英语中“政治家”有个更贴切的词:statesman, 是指管理国家的明智之士。Politician在美国英语中贬义色彩较为明显, 是指为了谋取私利而搞政治手段的人。可见, 单词和语境、文化结合颇为重要, 否则易出现错误理解。He is a big potato in that area, 即在那个区域他是个大人物, 此处“big potato”并非大土豆, 而是“大人物”的意思。猫头鹰是owl, 在英语中寓意智慧和冷静, 在汉语中却表示不吉利。所以在交流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而场合不同, 单词用法也有差异, 如非常佩服某人, 非正式场合可表达为“take one’s hat off to him”, 但正式场合多使用“admire him greatly”来表示。另外, 在课堂交流中可大量使用一些常用搭配, 增加学生词汇量, 如雨下得很大表示为“rain heavily”, 睡得很熟表示为“sound sleep”等。

2.3 以多元化的人文情境体现教学方法多样性

有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也很感兴趣, 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成了考虑重点。以往教学中,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难以创新, 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许多新方法相继应用于教学中,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教材是最直接的工具, 但并不是唯一工具, 特别是当前多媒体教学颇为流行,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电子教材、视听教材、图片动画等都能用于课堂教学, 而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在理解原教材基础上所做的重新建构, 根据学生兴趣、学习能力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人文有着很深内涵, 涉及感觉、心理、生活、情感各个方面, 构建人文情境时也应体现出多元化特性。

例如: (1) 图示法, 教师画出dome (圆顶) 、triangle (三角) 等形状, 学生便很容易理解; (2) 动作演示法, 即通过肢体动作将单词表现出来, 如“frown on sth”表示不赞成某事 (disagree with sth) , 教师可做思考状, 然后摇头; (3) 变换表达法, 即利用学过的或简单的单词让学生掌握新词, 如“wax”为增大、变大, 可将其用“to grow”、“increase”等词解释, 方便学生记忆; (4) 谐音记忆法。该方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主要是利用母语表达方式记住英语。如遇到害虫, 我们经常会选择拍死它, 而英语pest (害虫) 发音与汉语“拍死它”极为相近, 记忆理解都减轻了不少难度。“frugal”翻译为节俭的, 俭朴的, 有人翻译为汉语“腐乳够”, 即吃饭只吃腐乳就够了, 以此来展现节俭。不得不承认, 这种记忆法在很多时候的确有很好的效果; (5) 描述法, 如把comedy (喜剧) 解释为“a play that can make you feel amused”, 解释distract (使分心) “Playing games distracts you from your homework.That is to say, game takes your attention away from your homework”. (6) 构词法。英语中有词根、前缀和后缀, 这是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 通常在最初英语学习时教师都会有所介绍, 大学英语课堂上同样要掌握这种方法, 尽可能地掌握常用的一些词根和前后缀。如appear为“出现”, 则disappear为“消失”, appearance为“外观、外貌”。Ordinary表示“平常的”, 前面若加上extra-, 则表示为“非同寻常的”;mature翻译为“成熟”, immaturity则是“不成熟”;marry表示“结婚”, 则premarital则为“婚前的”; (7) 分类记忆法。这与联想记忆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即以一个词为中心, 将相关词汇同时放在一起记忆。以marry为中心词, 可搜寻同类词汇, marriage (婚姻) 、wedding dress (婚纱) 、bride (新娘) 、groom (新郎) 、propose to sb (向某人求婚) 、get married with (与某人结婚) 、couple (夫妻) 、fall in love (坠入爱河) 、fall out of love (失恋) 、divorce with (与某人离婚) 等。

2.4 创新评价方式

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但很容易被忽视, 有些教师则将评价过于形式化, 敷衍了事。如此一来, 就不能对课堂效果有个清楚的了解, 也就不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致教学水平长期停留于一个水平难以提升。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应对课堂评价环节加以重视, 并积极创新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 还可采用学生互评、分组评价等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互相指出不足之处, 教师在旁加以记录, 然后才能根据问题采取解决措施。而评价环节也应体现出人文精神, 不能太过严苛, 也不能太过随意, 应根据事实采用委婉性和鼓励性的语言, 尊重学生, 并增强其自信。

2.5 强化阅读和口语锻炼

教材词汇是基础, 基本掌握之后不应停止, 而应更进一步学习更多词汇, 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对发音、词汇量、语法学习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通过大量阅读, 才能快速提高英语词汇量, 而此过程中, 当语感和语境培养出来后, 学生遇到生词往往并不需要查阅工具, 就能大致判断出生词含义。所以, 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如China Daily、21st Century等报刊比较适合大学生阅读, 教师可定期对学生阅读成果加以检测。此外, 语言表达才是最终目的, 所以学生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之后, 还应积极参加口语锻炼,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词汇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考验的是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 尽量能够提供专门练习的环境。

3 结束语

词汇在英语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基础,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文情境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与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密切相关, 对英语词汇教学大有裨益, 应当合理构建趣味性、多元化、和谐的人文情境, 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好.分析人文情境构建中的大学英语语言词汇教学[J].教育界, 2013 (28) :87-88

[2]林敏.探析人文情境构建中的英语语言词汇教学[J].青年文学家, 2013 (13) :80.

[3]何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以贵阳学院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高中语言学习情景化 篇9

[关键词]词汇、句型、语篇、情景、紧密结合

A学生捧着牛津词典猛背单词,关键时刻脑海中仍搜索不到可用词汇;B学生捧着生词遍地的英文小说,猛查单词,几分钟后遭遇到同一个生词,依然陌生,只好翻开字典再查一次;C学生焚膏继晷地攻克语法书,语法水平却始终不见长;D学生把英文900句倒背如流,处于语言情景中,依旧无法脱口而出……由于方法的偏差,他们事倍功半,厌学怕学,把英语当成“拦路虎”。事实上,英语学习从来都不是件难事,只要方法正确,而最好的语言习得方式就是在情景中培养。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习单词不能脱离句子,学习句子也不能脱离文章。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在语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一个单词,一句话,一篇文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强调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习语法,机械地记忆单词,背诵句子,而是为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使语言的输出综合化、情景化,我们就应该在语言的输入上下功夫。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单词、语法、句子、文化背景等完全切分,分隔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而应该把这些元素整合起来,在语言输入的时候就把它们系统化地紧密结合。

首先,这一切的把握都始于对单词的了解和驾驭。高中生的词汇量理应是相当可观的,却常出现无法信马由疆的状况,在真实语境下窘困地一个词也想不起来。学习语言的第一个关卡是单词的记忆,如何更好地记忆单词呢?根据心理学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人类对刚学习的知识遗忘最快,然后遗忘速度趋缓。为此,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巩固刚学知识,并且进行大量的循环。我们不能像A 学生漫无目的地硬啃词典,简单地机械化重复;也不能像B学生不注重复习,放任已学知识从自己身边“逃跑”,我们要不断总结,不断循环。比如,以每周为一个单位时间,周一学20个单词;周二先复习第一天的旧词汇,再学15个新词;周三复习第一二天的新词,再学12个新词;周四复习前三天的新词,再学10个单词;周五复习前四天的新词,再学8个新词;周六和周日巩固本礼拜的新词及复习上礼拜的新词。这样,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复习旧知识。我们也一定要注意“温故而知新”,使相关知识不断地被强化、巩固,同时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只有这样,在真实语境中我们才能以最快的反应速度,联想到所需的单词,为运用单词做好积极的铺垫和充分的语言材料准备。

其次,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之后,我们就可以向句型学习进军了。句型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中心环节,上承字、词,下启段落、篇章,在孤立的单词和情景化的表达中扮演了造桥者的角色。初学者可先尝试着背诵英语900句等常用语,这部分句子简单易懂,使用频率高。但切勿像D同学那样,死记硬背,切割了句子和语境的联系,到了真实语境仍然束手无策。在日常生活的每分钟,每秒钟,我们都处于一定的情景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演练实战能力。就算找不到懂英语的人来对话交谈,至少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将之译成英文,夯实战备力量。待日后“真枪实弹”的作战中,我们就能有的放矢,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到我们所需的句子,并表达成句。我们也一定要注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擅于将有限的知识运用于无限的情景中。要做到这点,句法的学习也是相当必要的。高中教材的讲解中,句法分析占很大比重。上课时认真听讲,有助于精读句法,深入了解句子的构造。而对于一些下课后仍一知半解的句法,我们应该反复练习,熟悉它,直至掌握它。熟知句法,我们才能真正掌握造句的能力,才能真正拥有把单词变成句子的能力。而在我们分析句法,研究句法的过程中,我们又同时复习了单词,在具体的语境中辨认、感受了它的意义和用法,牢牢地加深了单词印象。

最后,在我们掌握了词汇和句子等“佐料”以后,我们就可以“烹调”出“营养”丰富的语篇了。在某种意义上,语篇的输出就是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子。形式主要有两种,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要在实际情景中顺利表达出我们的想法,除了嘴巴善于表述以外,脑子也要进行第一时间的反应。这两种表达方式不是孤立的,应当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书面表达时,由于时间较充裕,我们可以构造出更多的表达方式,用多个近义词表达,丰富词汇量;适当运用从句及其它特殊句型,错综长短句,丰富句子的结构变化;升华话题主旨,深掘内涵,争取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口头表达则更需要我们的临场反应,思考反冲间隔短暂。在口头表达之后,再整理成文,可以添加新鲜的表达方式并深化主旨;而在书面表达之后,再进行口语交流,则可以使交流更顺畅更深入。

语言学习三步曲,词语,句子,语篇,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我们一定要善于将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联,勤于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以待切实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高效除尘器下一篇:网络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