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素质

2024-08-14

综合教学素质(精选十篇)

综合教学素质 篇1

一、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确保将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贯彻到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去, 从而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以分小组竞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阅读经验, 体验阅读的乐趣, 领略阅读的妙处, 从而收到阅读的实效。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 我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古代诗文作品的教学, 我一般采用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 先让学生自由读, 建立语感;然后由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跟读, 锻炼学生的听知能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再由学生齐读, 加强理解和记忆, 陶冶学生的性情。对于人物多、对白多的课文教学, 我注意训练学生表情朗读能力和创造性朗读能力。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并给予方法指导, 通过学生表情丰富的角色朗读,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人物语言的特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所包含的审美情趣。

二、传授阅读知识,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作品达到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认识, 学生要理解并吸收作品的内容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它们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打开汉语书面语言文字的“密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知识, 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是达到正确阅读的基础, 是培养阅读能力, 达到阅读教学目的的必要前提。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我经常提醒学生积累课文中的新词语, 摘抄精美语句或语段, 指导他们用新词语组合造段, 鼓励他们仿写文章的精美语句或语段练习。比如在教读《在山的那边》时, 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重点体会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语句, 并把它们积累起来, 学会创造运用。通过积累和练习, 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传习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阅读方法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 能否根据阅读作品的需要, 正确熟练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是一个人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 我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古诗词作品, 我示范朗读并带领学生朗读, 感受作品意境从而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小说作品, 我要求学生速读, 圈点, 把握情节发展过程, 分析人物特征;对于散文作品, 我们采取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理解散文的“神”之所在。由于学生掌握了灵活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四、养成阅读习惯, 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

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品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和审美资源优势,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 激发他们的审美热情, 让他们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中吸收营养, 丰富自己的人文思想。在每一篇教读课文中, 我都会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重点语句, 从而挖掘文章丰富的内涵, 比如在教学《走一步, 再走一步》时, 我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脱险”的部分, 并指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通过阅读, 让学生明白了:信心和正确的方法是克服困难的法宝;在教学《风筝》时, 我介绍了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我四周却俨然是严冬”, 进一步理解作者悲哀的心情, 以及当时的愚昧落后的社会风气也正像严冬一样笼罩在作者周围, 让学生明白: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大家的努力, 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羚羊飞渡》时, 我特别指导学生分析第一对老少羚羊飞渡的情景, 突出老一代为少一代所付出的牺牲, 并联系实际生活, 指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教导学生要理解长辈, 尊重长辈, 充分发扬人性中的美德。

如在教学《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时, 通过反复阅读之后, 学生理解了这则寓言的内容,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寓言的寓意, 要正确看待得失, 要懂得换角度看问题。学生积极发言, 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我趁机引导他们联系生活来理解寓意, 这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也丰富了他们的人文思想。

五、拓展阅读材料, 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就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 感知认读是阅读的起点,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 鉴赏评价、存贮、应用创新是阅读层次的提升。

依靠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 并有选择地补充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材料, 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而且能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散步》和《金色花》《纸船》之后, 我补充了一些尊老爱幼的阅读材料, 突出“母爱”这一主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单元的文章, 并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专题的写作。通过这样的训练, 我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了, 提高了学生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优化阅读教学, 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 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多年的语文科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优化阅读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的阅读材料, 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最终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综合素质测试题目 篇2

1.你如何理解人才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方面应统一,缺一不可。医学教育,更应如此。首先,“德”是做人的根本,高尚的品德是成才的保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第三,应坚持全面发展,除了专业课程,还应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完善心理素质,促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2.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考虑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

目前,中医院校设置的专业主要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等传统专业,还包括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等医药相关专业。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各个专业的特色,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结合专业特点,面向专业实际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3.课程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目标外,还有“人格情感目标”,你这门课程所设定的人格情感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人格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乐学情操;第二,引发学生有关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第三,培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结合上述内容,请总结您讲授课程所设定的人格情感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直接传授或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具体实现方式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4.“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什么是“自主学习”?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是指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教师、课堂、教材”老三中心向“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转变。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答疑解惑和讨论交流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有学习指南,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5.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你在课程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

批判性思维是对于某种事物、现实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它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6.你是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你是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的?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是指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教师、课堂、教材”老三中心向“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转变。

(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7.你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决定你本堂课教学方法采用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

在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和PBL等教学方法。决定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的主要考量因素包括:

(1)教学的目标、任务;(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4)教师的素养条件;

(5)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6)学生个体或群体在性格和行为习惯方面的特点。

8.中医思维有哪些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在课程设计中是如何实现中医思维培养的?

中医思维是指按照中医学认知生命的方式与方法思考、揭示生命现象,把握疾病规律,指导处方用药,建立、形成一种起经常性作用的思维习惯与方式,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临床问题以及运用中医药方法与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9.你认为教学互动有哪些方式?如何在教学互动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互动方式主要有:

(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往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重在传授知识向获取方法转变,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

10.你对提高课程互动效果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你是怎样看待学生对提问大多齐声回答这样“热闹的课堂”的?

提高课程互动效果一般可以采取课堂提问、问题讨论、病案分析、教学演示等方法。对待学生对提问大多齐声回答这样“热闹的课堂”,首先应肯定积极地一面,学生能主动、积极回答问题,说明思考了。其次,应发现隐含的问题,即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了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部分善于学习的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无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沉思、静思。古人讲:静能养性、静能生智。当然,课堂教学不能千课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当静之处则静,当闹之处则闹,闹与静结合方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本质。

11.你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有什么帮助,请举例说明?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主要对影响课堂学习的学生自身的特征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因素进行分析。学生自身的特征包括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和情感,即学生的思维特征,学生原有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偏好、学习风格等。而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包括学生原有知识和新输入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环境、课堂氛围、学习方式和方法等。

12.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你是如何理解并进行形成性评价的?

形成性评价,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课堂提问、阶段测验、课后练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而且在实施评价时,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可以共同参加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可以及时改进学生学习,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强化学生的学习,还能给教师提供反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把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有益于课程教学。

形成性评价应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各占不同比例,综合分数来反映学生的整体状况。

13.你对PBL教学如何认识?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PBL教学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境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其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或项目(2)组织小组(3)小组成员要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情境出发,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知晓程度、想了解的程度等(4)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5)查阅资料(6)在既定的时间内学习、研究(7)返回小组、报告研究结论并重新反思问题(8)若问题未解决,则进行下一循环,直到获得一定的结果。

PBL是国内目前比较关注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的优势。

(具体落实举措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阐述)

14.你认为以学生发展能力为指向的考核与评价要求如何体现在期末考试试卷当中?请举例题说明。

以学生发展能力为指向的考核与评价要求体现在期末考试试卷当中,最常见的是一些综合性、难度稍大些的试题,如“病案分析题”等,它与临床诊疗疾病时面对病人的情况基本一致,需要学生运用中医思维,通过望、闻、问、切来了解病史,分析病证,判断如何治疗,考查的是学生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等综合知识。这种考核方式其实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展示平台。(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举例)15.如何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你是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一般通过“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等”来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

(3)例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

(4)理论分析法

这是指根据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

(5)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

确定教学重难点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教育理论。

16.开放性试题与封闭性试题各自所要达到的考核目的是什么?各出一个例题予以说明。

开放性试题,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其答案不是唯一的,考查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注重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考核;封闭性试题往往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有固定的模式,如闭卷考试中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掌握程度。(请结合所授课程进行举例)

17.你认为要讲好一门课,都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1)应做好学情分析: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年级、专业、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

(2)设置适宜的教学目标:在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吃透、吃准教学大纲,设置适宜的教学目标,有近期、远期的;有宏观、具体的。

(3)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这是重点,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布局安排;对教学重点、难点特别留意,认真备课;包括板书设计和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好语言,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方法策略: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提升各种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环境资源的提供:网络在线教育、视频、音频、图片、flash动画等、包括精品课程支持,这些是自主学习必须要求的。

(6)教学评价(师生的互评),对学习过程、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进一步提升。

18.你认为青年教师应该首先打好哪些基本功?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2)备课的基本功。(3)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4)设计板书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基本功。(5)学科专业基本功。(6)教学评价基本功。(7)组织教学基本功。

19.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传统观念教学设计思想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评价等。“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观认为教学设计一般应包含: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任务、学习方法策略、学习环境资源、学习评价。

20.你如何认识中医药课程中运用“M00Cs”、“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将会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何种影响?你如何应对? MOOCs又被称为“慕课”。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它的每门课程容量可达数万人,最多一门有16万学生;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学习气氛浓厚,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同时,MOOCs课程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借助MOOCs,学生有了前所未有的选课和听课自由度,可以享受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既可以选择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还可以选择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并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翻转课堂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优化阅读教学 提高综合素质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他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对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通过教材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丰富他们的人文思想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确保将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贯彻到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去,从而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分小组竞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阅读经验,体验阅读的乐趣,领略阅读的妙处,从而收到阅读的实效。

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我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古代诗文作品的教学,我一般采用熟读成诵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建立语感;然后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锻炼学生的听知能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再由学生齐读,加强理解和记忆,陶冶学生的性情。对于人物多、对白多的课文教学,我注意训练学生表情朗读能力和创造性朗读能力。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给予方法指导,通过学生表情丰富的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人物语言的特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所包含的审美情趣。

二、传授阅读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作品达到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认识,学生要理解并吸收作品的内容就必须对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它们是用来帮助学生正确打开汉语书面语言文字的“密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是达到正确阅读的基础,是培养阅读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目的的必要前提。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提醒学生积累课文中的新词语,摘抄精美语句或语段,指导他们用新词语组合造段,鼓励他们仿写文章的精美语句或语段练习。比如在教读《在山的那边》时,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理解“山”和“海”的象征意义,重点体会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语句,并把它们积累起来,学会创造运用。通过积累和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传习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阅读方法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能否根据阅读作品的需要,正确熟练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是一个人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古诗词作品,我示范朗读并带领学生朗读,感受作品意境从而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小说作品,我要求学生速读,圈点,把握情节发展过程,分析人物特征;对于散文作品,我们采取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散文的“神”之所在。由于学生掌握了灵活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四、养成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

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品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和审美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激发他们的审美热情,让他们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人文思想。在每一篇教读课文中,我都会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重点语句,从而挖掘文章丰富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脱险”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了:信心和正确的方法是克服困难的法宝;在教学《风筝》时,我介绍了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我四周却俨然是严冬”,进一步理解作者悲哀的心情,以及当时的愚昧落后的社会风气也正像严冬一样笼罩在作者周围,让学生明白:要形成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大家的努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羚羊飞渡》时,我特别指导学生分析第一对老少羚羊飞渡的情景,突出老一代为少一代所付出的牺牲,并联系实际生活,指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教导学生要理解长辈,尊重长辈,充分发扬人性中的美德。

如在教学《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时,通过反复阅读之后,学生理解了这则寓言的内容,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寓言的寓意,要正确看待得失,要懂得换角度看问题。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我趁机引导他们联系生活来理解寓意,这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丰富了他们的人文思想。

五、拓展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就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感知认读是阅读的起点,理解是阅读的核心,鉴赏评价、存贮、应用创新是阅读层次的提升。

依靠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并有选择地补充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散步》和《金色花》《纸船》之后,我补充了一些尊老爱幼的阅读材料,突出“母爱”这一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单元的文章,并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专题的写作。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了,提高了学生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优化阅读教学,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化合唱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篇4

合唱活动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创造, 它可以使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和谐并用, 活跃思维、开发智力, 因此,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 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音乐, 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合唱作品强弱分明的力度, 缓急交错的节奏, 抑扬起伏的旋律, 悦耳丰满的和声, 能使学生的大脑在感知、记忆、创造等一系列运动转化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 在教学中, 我有意加入一些外国歌曲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从学唱歌曲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了解不同音乐家的作品。

二、加强合唱教学的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

1. 进行声乐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 要提高合唱水平必须加强声乐训练。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它, 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方法地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往往很机械地讲一些理性概念式的知识, 急于求成地要学生掌握唱歌方法, 因此学生常常不理解, 而使唱歌方法不正确, 唱的时候, 声音紧张, 出现闷、压、不圆润等毛病。因此, 他们从根本上还没有解决声音问题。从教育学的观点看, 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是有阶段性的, 新的认知、理解必须建立在原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之上,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放松身心, 因为放松身心是歌唱的最高境界。然后把理论的知识化简, 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 如, 对于“呼吸”训练, 我要求学生像闻花香一样进行呼吸;进行头声练习时, 要求他们运用像站在高山之上的感觉来唱。这样正确、科学地训练, 学生通俗、感兴趣地学到了歌唱的决窍, 使得歌唱训练不再枯燥无味。

2. 引导学生学会将声音与情感相结合。 合唱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很多合唱队只重视声音, 经过长时间的声音训练, 认为声音在歌唱表演中占主要地位, 因此, 往往忽视了情感。其实从歌唱角度来看, 情感好比是声音的修饰, 尤其是歌曲中的高潮情感的表现更是声音的补充。如, 在指导学生演唱《欢乐颂》时, 我重点讲述音乐大师贝多芬的艺术身世和不幸遭遇来感动学生。这样一来, 用心灵投入歌曲的演唱自然是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

三、增加合唱教学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合唱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种途径。合唱歌曲的训练要求学生按“规范的节奏、谐和的和声、交替的旋律、变化的音量、统一的音色”等集体活动表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任何脱离群体, 独自表现的个人, 只能成为破坏音乐完美性的要害。所以在合唱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协作心理。如,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 发现有些学生生性胆小、自卑怯懦, 在我的热情鼓励下, 他们慢慢能够勇敢地站在全班师生面前放声歌唱。当在比赛中失败, 学生灰心丧气痛苦流泪的时候, 我会对他们进行“不怕挫折, 勇往直前”的教育, 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加大合唱教学的欣赏力度,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合唱艺术是旋律美、节奏美、复调美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它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 给人一种其他艺术形式很难达到的综合美感。在合唱教学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一首好的歌曲的重要性。好的歌曲往往以生动的音乐形象, 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激动, 思想上发生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合唱艺术美的熏陶。因此, 在教学中, 我会适当选择一些中外优秀歌曲。如可选择一些革命歌曲《卖报歌》《长城谣》;优秀民歌 《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以及一些外国歌曲《达姆达姆》《可爱的家》等来让学生欣赏。从歌词的寓意上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 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五、发挥合唱教学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合唱队是课外音乐活动中较庞大的活动集体。由于合唱队通常都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和参加各级比赛的任务, 而这些活动均以集体形式进行, 因此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也是合唱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 教师要要求学生了解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认识到合唱艺术的显著特点是“群体性”和“和谐性”, 追求的是“合”而不是“个”, 培养学生的品质。

大学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研究型大学需要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人才,要能够予以国家科研事业强大的动力支撑。一般情况下,一所研究型大学基本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管理人员属于研究型大学当中,教师与学生所有活动的最直接管理者与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对研究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良好的综合素质,要能够积极且主动的贯彻并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能够将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就此而言,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性的教学管理队伍,亦促进我国具有更加丰富的科研人才,支撑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健发展,充分观察并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现状

首先,当前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队伍并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当中均比较随意。该部分研究型大学比较重视严格把关课堂教学质量,并未同时重视培养具有优良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使得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自身的工作属于可有可无的范畴。同时,部分教师在职称或者职务提升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会出现心态失衡的情况,不具有良好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其次,教学管理队伍缺少强烈的责任心。再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人员中有年龄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大专或者中专学历人员,亦有刚毕业经验较少的的研究、博士学历人员,甚至包含了部分外聘非专业人员,产生了严重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情况。最后,难以坚决执行规章制度。由于研究型大学度教学管理队伍的轻视,其并未制定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即便制定了相应规章制度,却不能够一抓到底,难以进行坚决的落实,因而规章制度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亦呈现出外强中干的局面。

二、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创新素质,但首先要重视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均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开展管理工作,缺少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拓性和创新意识,难以具有比较高的管理和水平,其自身的管理素质亦比较差,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亦比较低下,并不利于高校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鉴于此,科研型大学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目标重视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一定创造性意识,进而替身自身的创造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善于在工作当中发现问题,且能够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法。对传统的工作方式与思想要敢于提出挑战,进而对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及其学习方式等进行积极的探。由此方能够采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促进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业务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处于不断深化的状态,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逐渐由学年制转向学分制。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高素质、高能力科研人才的培养,属于从教学型大学到科研型大学的典型转变典范。因此,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教学理论与方案,不仅仅要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更要重视对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更新。其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亦应该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在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会涉及到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各个教学院系以及各个学科年级的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方能够将多方面关系进行良好的协调,保障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信息水平的提高,需要积极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以便保障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统一性。

(三)法律意识

任何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在内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自身均需要具备法制观念,要具有依法从教的科学教育理念。同时,要能够深入贯彻并执行教育法规、政策以及学校的诸多规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进行规范化管理。一般情况下,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当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均存在一定权限,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必须要予以重视,尽量减少工作内容的重复,由此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研究型大学亦要作出明确,保障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均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良好的遏制违规管理行为。此外,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亦应该在工作当中适当的注入维权意识,以便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促进管理工作更加协调。

三、研究型大学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由于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着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因而研究型大学必须要能够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深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全体教学管理人员能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其次,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且保障规章制度能够与本校的行为准则相符,明确专人对教学管理工作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可以通过业务考核对教学管理质量进行反馈,通过恰当的奖惩制度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责任心。最后,要对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争取形成老、中、青合理分布的局面,保障教学管理工作中各个工作人员均能够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亦具有一定活力。与此同时,亦可以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培养高端的、高素质的、高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改善教学管理人员待遇

研究型大学要建设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并不仅仅需要通过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更需要从根本上端正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心态,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因此,科研型大学需要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在教学管理人员当中进行创先评优,发挥榜样带动的力量,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同时,校领导要能够恰当的采取手段鼓舞人心,例如经常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生活以及家庭,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其思想动态,从思想上引领其对教学管理工作予以重视。此外,对于因评级、评职称较滞后的教学管理人员,在其产生抱怨而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鼓励措施,例如适当改善该部分人员的福利待遇,适当组织联谊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等,进而激发其工作的动力与热情。

(三)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化

为了适应我国科研的全新发展形式,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推进其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在此方面,首先科研型大学要能够尽量创造条件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亦应该认识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遭到淘汰。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够积极自学,不断开拓事业,吸收更多的先进管理思想与经验,主动进行创新。其次,科研型大学应该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岗位做好“应对”,即保证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均能够定岗,且具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同时能够将各个岗位进行良好的结合。同一岗位多位教学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由此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不断精益求精。最后,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便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组织、监控、管理和利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型大学能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健发展。在研究型大学当中,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其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均具有重大影响,提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属于复杂且艰巨的工作任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其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此,科研型大学应该积极的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改善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并且要能够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化。至此,教学管理人员方能够逐渐实现自我的升华与完善,在更新观念、增强自身责任感的同时,承担起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科研人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综合教学素质 篇6

一、“咬文嚼字”,打好语言基础,提高理解能力

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语言水平,即对数学语言含义的理解程度。为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师要善于数学语言的提炼,在教会学生概念、定理等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地将这些数学语言的精炼之处介绍给学生,使他们的数学语言逐步丰富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

在讲解教学概念、定理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所在。比如讲解交集与并集时,对“且”与“或”以及连接符号要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感悟它们的不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数学的严谨之美。著名数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我们指导学生静心地进行一番“咬文嚼字”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抓住数学的本质,提高其理解能力。

二、“语言互译”,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同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若用文字语言表达,可以很生动,若用符号语言则能很简洁,而用图形语言表达则可以更加直观形象。三者作为数学思维的载体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共同协作,并且可以相互转换、取长补短,给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一些概念或定理的叙述比较繁冗,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为其他语言,比如用图形语言,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又如有些用符号语言表述的问题虽然具有一种简洁的美,但同时又蕴含着抽象,这时我们同样要引导学生转换为图形语言或文字语言,这种小小的“互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转化的能力。

三、“语言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语言结构严谨,特征清晰。如果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数学问题的语言结构进行联想,无疑会加强数学知识间的沟通和联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数学思维是以数学语言为载体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的发展实际是数学语言的变换与联想的结果。数学语言联想可以完成数学命题的合理转换,可以在解题原则的指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广泛思索,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不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联想,那么他们就不会联系地去看问题,就不会变通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学习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再到符号语言都要指导学生做到准确无误,且能进行互变互联,这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强化数学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数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数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补充,数学语言的掌握程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常识的积累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而数学语言的严密、简洁的符号及直观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前说过:“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数学交流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如果语言不精,就会影响到数学交流的效果,当然对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由于数学语言的表达不规范、不清晰,而使听者或读者不知其所云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表现在试卷上,会做而拿不到该得到的分数,尤其高考之后有学生估分不准正是如此,直接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精神打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首先从自身做起,备课、讲课辅导都要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不要用不规范的语言含糊其辞地去作一些解释,包括每一个概念、每一步推理都要做到规范标准,不可以有丝毫马虎。其次要求学生依老师的要求,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要及时反馈,进行详细地讲评,对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共同纠正,最好针对每一步都要加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谨与精练。

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学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不断地去学习、

充实自己,只有储备足够的理论与大量的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综合教学素质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 要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教师通过语言的组织和艺术形象的感染,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积极地探索、深刻地表现, 诱发学生内心无限的创造力。例如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 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 鉴赏时要让学生从中欣赏到壁画中的人物表情各异, 通过画面感受到艺术家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入木三分, 了解到作者不仅仅为画好一段圣经故事, 而是要通过这幅壁画来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进而延伸到作者的创作背景:由于中世纪欧洲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统治之下, 达·芬奇作为人文主义者的代表通过艺术手段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追求自由、解放。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件静止的作品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读懂了画中传递的信息, 开阔了知识视野, 产生了对艺术家的敬仰, 也便产生了对艺术审美的探究兴趣。

2. 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态度要和蔼可亲, 言谈诙谐幽默, 让学生如沐春风。讲课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运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周密构思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 在《用笔画呈现理想中的家园》这一课, 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码相机拍摄周围生活环境中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拍摄的画面,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共同评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几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当代画家作品, 理解他们绘画的方法和构思, 进而让学生以绘画为主要的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理想家园, 诱发他们积极创作的动机, 升华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启发学生的思考,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将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到探究成果上来,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 通过比较找到不同知识点间的关联, 通过探究学习,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讲课时可采用悬念设置、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 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激发起学生最大的探究热情。例如画“夸张有趣的脸”, 虽然学生有了创作冲动, 但不是很清楚。如何将人物面部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作品如赵本山、范伟和马三立等人物面部五官的特点, 用简练线条的微妙变化而引起的丰富的表情变化进行比较, 形成学生内心的迹象, 然后再指导学生去探究创新, 结合实际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培养综合型人才

1. 美术探究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美术欣赏探究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生活审美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美术训练探究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美术创作探究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 美术探究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在探究教学中每一组的组员要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 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体验与创新、合作与分享、交流与互动最终会达到一个共同的中心思想。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 既实现了多向交流, 又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 还创设了自由、平等的活动空间, 既解放了学生的个性, 又使学生明白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树立了个人和团队探索创新的集体进取精神。

3. 美术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特点。中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 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等。现在初中美术教材内容比较丰富, 有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在这些教材中, 蕴涵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因素。通过教学, 可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比如欣赏《秦始皇兵马俑》这幅作品, 教师可展示并介绍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 以及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美术的浓厚感情, 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博大胸怀和优良品质。

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篇8

素质教育就是用教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其特征是:(1)独特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各有所好,各展其长。(2)全面性。要求每位学生尽可能平衡和谐的发展,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共同取得进步。(3)稳定性。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和后天环境形成,都能较稳定持久地潜入“人”这一载体里,它包括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等方面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包含四种素质、三个层面。四种素质是指:能力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三个层面即:社会文化层面、心理层面、生理层面。

2005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思政课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中,是基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这就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大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培养他们在非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在落实05方案的同时,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老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内容,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内实践或课堂外实践。如:在讲授“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章时,可确定为校外实践,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在现场接受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一个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掌握得更加深透,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

在课堂内同样也可采用学生实践,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培育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这一章的爱情婚姻内容时,可采用演讲的形式,要求学生阐述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他们的疑问,有些同学用他们正在经历中的恋爱体会来阐明爱情观,最后由教师点评,提出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爱情观,提醒同学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过演讲这种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检验了同学们的礼仪、写作水平、口才表达能力、竞争意识、思维能力等,同学们对这种形式反映很好,要求多采用这种形式授课,他们希望老师多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的优势和缺陷尽早暴露出来,及时加以修正。

在讲授“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这部分内容时,可采用“无领导小组”的课堂内讨论和创建“和谐寝室”的课堂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借此调整学生的心态,要求他们要有健康的心理。通过这种方法的实践,有个寝室的同学不仅关系很融洽,而且上学期结束后,全寝室的6位同学均获得不同等次的奖学金,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用这种方式教会学生在集体中生存,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帮助他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当遇到小冲突时,学会怎样化解矛盾,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一章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实践,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人生存于社会都要具有生存能力,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有独特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各有所好,各展其长。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产生愉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有所获。思政课学习就会变成学生自发的学习要求,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高职学生是和社会紧密相联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尽可能平衡和谐的发展教育。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紧抓住教学的课内和课外两个实践环节,即加强课堂45分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课外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每一次实践后都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和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高职思政课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汲取他人的优秀教学成果,每一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用到具体的行动中,这充分体现教育家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只“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思政课教学是教方法、是引路,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样,就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去学。在其教学实践中,利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探索,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思政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学生综合素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实践教育途径,从三个层面、四种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大力采用课堂内实践形式时,更多的把课堂外实践同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校园内热点问题的研讨与辩论这些形式都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摘要: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精神,使他们对政治课真信、真学、真用,从而提高政治课的实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实践教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李海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高教研究,2006,10.

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篇9

关键词:优化阅读,初中语文,综合素养

当前我国初中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普遍存在理解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把握中心思想不足等缺点。因此, 教育部新近执行的新课标就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摆在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位置。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阅读、自主表达、自主探索的阅读精神, 以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需要作为初中语文优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及出发点, 培养出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型的人才。那么我们将如何优化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呢?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提倡学生自我发掘问题。

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初期一定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 但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作为永久的依据, 要领悟新课标关于语文阅读的改革内容, 重视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占据的主体地位, 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 相信学生自身具备的潜能,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内容来寻求和摸索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并不是教师一味的将答案单纯的灌输至学生的头脑中, 还要鼓励和锻炼学生自我发掘阅读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们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挖掘阅读问题呢?

(1) 挖掘阅读中的主旨语句寻找问题。

在此我们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因为其很多文章中都有那种情感贯穿、统领全局的比较明显的主旨句。亦如由王湾所著的《次北固山下》的主旨句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由苏轼所著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的主旨句为“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由苏轼所著的《水调歌头》的主旨句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等,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主旨句产生质疑, 主动寻求问题, 这样的阅读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挖掘阅读中重点、难点的语句寻找问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将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提升高度, 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于阅读内容中的重点、 难点等语句寻求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那么学生在处理一些简单语句的内容归纳方面自然就会轻车熟路, 只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语句, 才有利于更加深层次的探寻整个文章的真谛, 对于重点、难点语句的集中揣测能够领略文章的关键所在, 对于帮助学生捋顺课文理解的关系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都有极大的帮助, 能够高度锻炼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各项综合素质。

(3) 挖掘阅读中的关键词寻找问题。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中往往许多文章存在一两个关键词语就能够涵盖或概括整个文章或段落的意思, 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内容关键词上寻找问题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好的文章更是一个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组织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 尊重学生对于关键词语的个性化理解, 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解能力和鉴赏风格。

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培养出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需要通过比较才能了解阅读的真谛,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在整个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新旧阅读内容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通过比较性阅读寻找并发现阅读内容的相同点, 便于启发学生触类旁通的思维素养, 能够刺激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样在学生未来遇到相关性阅读材料时, 能够通过比较的模式去寻求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阅读。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学生应当将教师传授的阅读技巧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进行自我理解和自我体会, 进而将所接收的阅读能力升华成为极具个性特点个人化阅读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为学生营造出具备实践阅读的环境空间, 让学生在进行自我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消化阅读知识, 充分地体会到实践阅读给他们自身带来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

其实, 优化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提高教师阅读思路转化成为学生阅读思路的速率, 所以说阅读教学必须要以“读” 为根本,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的文章、做到带着要求去读、做到读得有层次, 只有带着感悟去读才能够真正地得到阅读的真谛。首先,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时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语言的词义, 逐步积累词汇量, 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其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时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文章深层次的内涵,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理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第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性阅读时可以使学生把握和理解文章构思与设计的精妙,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教育和教会学生进行自我阅读的能力, 全面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致力于开发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真正地促进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云龙.阅读的哲学[N].科技日报, 2002.

[2]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论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篇10

虽然现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很多, 家长也开始重视舞蹈、绘画等等所谓“素质教育”, 但因为要面临社会就业压力和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 这些“素质教育”显得有些苍白。于是, 尽管很多人羡慕曼妙的舞姿, 欣赏灵动的画笔, 但要将自己的兴趣完全投入其中还是有些难度的, 这大概也就是当今这些专业“冷门”的原因之一。因此, 我国的大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比不上发达国家。

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没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这些艺术的存在, 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我国一向把“科教兴国”作为民族振兴的“铁律”, 作为国家综合性的大学的教育, 自然也不能“偏理轻文”或者是“偏文轻理”, 而这一点在舞蹈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淋漓。

(一) 舞蹈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和众多艺术门类一样, 舞蹈作为人类自远古已来便有的一种“独特表达情感”的方式, 对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 有助于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能够进入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般都经过了高考的“考验”, 在理工科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 然而“形象思维”相对比较薄弱。当今社会特别强调各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而从本质上说, 学科交叉所要带来的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舞蹈的训练就是实现其融合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2、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 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目前, 我国大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这在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并不是很严重, 但要具体到一个学校、一个学院, 那可能就是“集体乐盲”或者“集体舞盲”。所谓“外行人看热闹, 内行人看门道”。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没有亲身体会舞蹈的动作, 没有亲自去深思过动作的含义, 甚至没有好好地看过一个动作的起承转合, 就永远也无法“真正”明白舞蹈所能表达的深层涵义, 也无法“真正”体会演员每一个动作背后的艰辛。

3、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些大学生不注重自身的修养, 做出一些损害公德的事情, 就是因为他们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辛苦的舞蹈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 很多东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个世界永远不承认“不劳而获”。同时, 舞蹈作为其本身来说, 是一门语言———一门自古以来就开始存在、发展的语言。“舞蹈源自生活, 生活又影响舞蹈”, 相辅相成, 而且“舞蹈”和“生活”都讲究完整性和公共性。完整性即指生活是完整的, 有快乐、悲伤、开心、忧郁;舞蹈是完整的, 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无论我们现在是开心也好, 忧伤也罢;无论我们现在刚开始舞蹈也好, 临近结束也罢, 这都是必经的一个阶段, 要是那些不注重自身修养的同学可以这样去思考, 那么就会反省、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公共性即无论是生活还是舞蹈, 我们都要在不断交流中才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也只有与周围的人共享资源, 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使自己向前的步伐迈得更大。那些自身修养欠缺的同学忽视了“公共空间”, 因此有了一些不好的行为。若他们认识到世界是完整的, 人生是完整的, 就会自我修正和完善, 这正是舞蹈要教给我们的东西。

4、对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舞蹈教育,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舞蹈就是学会沟通、学会博爱, 当然最实际的还有学会了如何去跳舞, 如何去“读舞”, 于是在日常交往中, 对舞蹈有浓厚兴趣的人便成了我们潜在的社交人群, 也就在不自觉中, 我们也具有了不小的社交圈、不错的人脉和出色的交往能力。

(二) 舞蹈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

除了以上所说的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舞蹈教学还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有着相当程度的作用。

1、对不擅于表现的同学, 舞蹈有助于培养自信、大方的品质。有句话叫做“问题只有当碰到的时候才称其为‘问题’”, 确实如此。平时与同学关系不错的一个男生, 在一个陌生女孩面前可能就不是那么大方得体了;平时挺有号召力的一个同学, 一到讲台上去就心里发慌、声音发颤。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必然要涉及交流和表现的问题, 于是不可避免地, 本来挺害羞的一个男孩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努力使自己朝着大方、得体的方向发展;本来不敢在公众场合吭声的同学, 就要不断给自己打气, 使自己适应台下几百双眼睛。而当他 (她) 发现原来一切并不是那么难的时候, 这个人的也就由原来的“沉默寡言”转变成了“能言善辩”, 从这个角度来说, 很多诸如“自信演说”等课程其实并没有舞蹈“全能”。大学中有一句话“在大学中只要你想改变, 就没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 而这可能就舞蹈来说, 可能就是一个有力的体现。

2、对平时擅于表现的同学, 舞蹈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其实平时说“擅于表现”的同学, 并没有否定他 (她) 难过忧郁的时候。那么当一个人难过忧郁的时候怎么办呢?散步、谈心或者写日志都可以, 不过跳舞同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当别人都在为自己的烦心事苦恼的时候, 这些人完全可以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 忘却烦恼, 相信这就是为什么跳舞的人很少会因为精神压力大而忧虑的原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 其综合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 将来应对困境也会更得心应手。

上一篇:行政判例下一篇: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