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的魅力

2024-07-03

童话剧的魅力(精选六篇)

童话剧的魅力 篇1

一、在想象中理解内容

童话充满了幻想, 充满了奇妙, 它超越了现实, 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和羁绊, 构造了一个美好、奇异的世界。在教学童话课文时,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可以促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可感知的形象画面, 再现生动、美丽的童话世界, 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 加深理解, 并加深感受。在《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课文中, 理解“幸福是什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 我在教学中紧扣文中三个青年 (包括他们小时候) 的所为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这不仅要想象课文所反映的内容, 还要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如, 了解第一个青年的作为时, 我引导学生想象:他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的, 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由此,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用自己辛勤的劳动,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别人幸福, 自己也幸福的道理。可见, 在童话课文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也可以让童话课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特有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又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而我们在进行童话课文教学时也不例外, 一定也要多读少讲, 把较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 读懂课文, 体会情感。如,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课文情深意浓, 带着些许伤感色彩, 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课文的语言虽然朴实无华, 却在平淡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深挚透明的美。于是, 在教学这篇童话课文时, 我就紧紧抓住四次对话, 以朗读对话为线索, 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再分别深入研读每次对话, 在充分想象体会的基础上,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特别强调要读出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寻访大树时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伤心的心情,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深切地体会到那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三、在拓展延伸中感受魅力

课堂教学外的拓展延伸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营养补充剂”, 它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拓宽和加强的作用, 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我在教学童话课文时, 也充分发挥拓展延伸活动的作用, 紧紧围绕童话专题开展系列拓展延伸活动, 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拓展延伸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 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根据童话课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我做了以下的具体安排:

1.读童话

在学习童话课文的基础上, 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 极力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童话书籍, 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让学生尽情遨游于奇妙动人的童话世界之中, 品味积累更多生动、优美的童话语言, 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无限魅力, 并为学生进行童话创作打下基础。

2.讲童话

讲童话, 寓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 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讲童话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轻松吸收生动活泼的童话语言, 具体领会童话语言表达的美妙, 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如, 我讲完《巨人的花园》后, 就组织了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 参赛的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讲故事中配上夸张的语言、神态和动作, 使原本抽象符号化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真切, 让听故事的人时而为巨人的粗鲁、冷酷无情而气愤, 时而又为巨人的真心悔改而变得欣慰, 在一旁的我甚至觉得他们讲得比我上课更精彩。这说明运用讲童话这种形式, 可以激活我们的课堂, 使我们的童话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演童话

小学生表现欲强, 总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许, 而表演这一形式刚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童话课文, 与同学合作表演,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提高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还能让学生在表演童话故事的过程中, 真正进入童话世界, 进入角色, 进一步体验情感, 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如,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中包含许多描写表情的词语, 我让学生进行哑剧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表情的演绎来理解词意, 同时也感受到小木偶被小红狐欺负, 被黑熊警察误会, 被小白兔取笑, 被老奶奶指责的种种无奈和有苦不能诉的痛苦, 进而体会到课文的主旨:“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写童话

在学生深入学习童话课文之后, 我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启迪学生的思维, 打开学生的想象阀门, 鼓励学生动笔写童话。写童话, 有两个角度的要求, 一个是续编童话, 一个是自编童话。续编童话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的想象和创造性的表达;而自编童话则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童话语言, 尽情地编织属于他们自己的五彩童话梦。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写童话, 总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 做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的理想效果。

总之, 童话课文总能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彩新奇的世界, 教师只有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懈、深入的探究, 才能避免把生动、活泼的的童话形象割裂得支离破碎, 把奇妙、美好的童话故事变成干瘪枯燥燥的条文, 才能真正地引领我学生畅游于其中, 感受其中的无尽魅力力和乐趣。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提出建议:在想象中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多读、多讲、多演、多写。

《格林童话》的艺术魅力 篇2

《格林童话》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名著,到底蕴含着多少神奇的内容,作者采用哪些奇特的艺术手法,其独特的魅力何以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赢得了世界儿童的喜爱。

一、《格林童话》简介

当今世界上,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格林童话》,它是德语文学的一大瑰宝,在世界童话之林中与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一起形同双璧,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中的《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白雪公主》往往还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儿园或学校老师给孩子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它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140多种文字,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过了它的时代,它流传得这么久远,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

《格林童话》是欧洲地区搜集得最系统,出版的最早的一部民间童话集,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民间色彩和时代色彩。它共有216篇,分儿童和家庭故事、儿童宗教传说和补遗三部分,有格林兄弟搜集整理,于18出版。它问世后,不仅在德、在欧洲流传,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喜爱它的读者。《格林童话》讲述的多的是善与恶,勤与懒,富与贫等;通过故事让孩子理解那些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道理,具有广泛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格林童话》自问世以来,以其单纯、稚拙、幻想、奇丽等特点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它的许多名篇佳作如《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等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它们中的众多人物也深为孩子们熟知和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中的众多人物也深为孩子们熟知和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作者: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两兄弟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研究民间文学的学者,生于哈瑙一小宫吏家庭,曾在马尔堡大学攻读法律。

二、《格林童话》的内容

在《格林童话》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民间童话常用的创作模式。通过兄弟们不同品质,不同遭遇的对比来表达出人们的道德评判和善恶分明的生活原则,寄托了人们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抑或通过描述动物之间的简单对话,表达了每个动物的本性。格林兄弟在搜集童话时,都尽力保留了这些童话的民间本色,不妄加删改和润色,所以它的语言淳朴、粗犷、幽默充满了各种谚语、俗记、新颖的比喻,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又如:“你整天呆在家里,穿着深灰的厚呢外套,拖着长辫子,心里烦闷,所以想不通。你要是白天出去走走,就不这样了。”(《猫和老鼠交朋友》),几句话就既形象生动的地勾勒出老鼠的外型特点,又透露出猫的狡猾个性,甚称妙笔,这种例子在《格林童话》中比比皆是。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也是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来说,《格林童话》的内容大致分三种,也是在浓厚的幻想基础上去创造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分别是:

第一种是巫术/神魔童话。主要通过奇妙的巫术或者神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童话的发展。如《石竹》中,王子生下来就被赋予了具有“事事遂心”的本领;《白雪公主》里的魔镜告诉王后谁才是世上最美丽的女人,从而推衍出王后千方百计的设计谋害白雪公主的情节,等等。

第二种则是动物以及与人的故事,把动物拟人化,让它们开口说话,以更生动可感、活泼有趣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便于儿童接受和喜爱,如《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等。

第三种是常人童话,讲述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在中国一般叫做“民间故事”。这类童话近乎小说,以荒诞幽默的形式肯定健康的生活态度、嘲笑人类的丑行和弱点。诸如懦弱、贪婪、吝啬等,如《月亮》、《三兄弟》等都是这类作品。

三、《格林童话》的特点

首先,充满烂漫诗意的想象。“幻想是丰富天性的最必要因素之一,幸福对于这类天性来说仅仅寓于人心生活之中,因而培养这种幻想对于幼儿的心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1)格林兄弟充分注意到了童话所具有的大自然的诗意。正如雅克布所说的:“大自然的一切使人感到非同一般的事物无不散发着一股诗与传说的芬芳,就如远方将放晴时鲜嫩细柔的花果洒在花朵与金果上一般。”在这本书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森林、原野、草地、花木都富于诗的意趣。“过了一个月,雪化了。过了两个月,大地绿了。过了三个月,满地开着鲜花。过了四个月,森林里树木的绿枝儿一起长大了,枝搭枝、叶靠叶、枝繁叶茂。小鸟的歌声在大森林里来回飘荡,话、花呀,从树上掉下来”

其次,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格林兄弟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人世间的忧患困苦。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共同度过的.。从中学到大学期间,头脑始终在一起,并且连书籍和其他任何财产都是共有的,所以他在搜集整理童话的时候,特别看重那些表现人间真情、饱含生活温馨的童话素材。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本书时,就明确的说道:“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温柔和纯洁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也是《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格林童话》多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为主人公,他们大都是平凡的百姓,有士兵、农夫、裁缝,也有牧童和工匠,但是他们并不是俯首帖耳的顺从邪恶力量的奴隶,而且是生活的主人。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来反抗邪恶力量,并在经历了一挫折艰险以后,凭借纯洁善良,坚忍不拔和勤劳智慧而得到神奇力量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爱情、平安和幸福,从而改变了他们暗淡的生活。这些童话往往通过一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形象来展开故事,充满了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题旨,赞美对暴力很邪恶的反抗,激发被损害者的同情,颂扬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被损害者的同情,颂扬聪明和机智。其中最有名的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此外,格林童话还有着曲折而不离奇、朴素而不单纯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德国老百姓的质朴、幽默和机智。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格林童话》中有些详细描写惩治恶人的种种手段多少过于残酷,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太适宜的,这些部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四、《格林童话》的艺术手法

《格林童话》中的幻想采用童话惯用的夸张、象征和拟人手法,特别是变形手法的妙用更为着本书增色添彩。

“变形”实际上也是一种夸张,不过是更极端的夸张。特指在艺术想象中,有意识地改变原有形象的性质、形态、特征等,而以异体形象出现,使之更具表现力,它是童话幻想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2)变形想象与夸张想象所不同之处在于:夸张想象毕竟还留有客观世界原有物的“面目”,而变形想象则连“面目”也丢弃了,是个不同的异类。这种变形又分为“局部变形”和“全部变形”两类。所谓’局部变形”就是将人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变形,例如:科洛迪《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曹;《海的女儿》中木人鱼的鱼尾巴经女巫施法后变成了人腿。而所谓“全部变形”也就是整体形象的变形,比如《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是因中了魔法而由王子变成丑陋的青蛙的。采用何种变形主要看童话情节发展的需要而定。

童话剧的魅力 篇3

关键词:童话剧;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关系。童话剧是幼儿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亲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极易让幼儿接受。我园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适宜性进行以童话表演为核心载体的园本课程,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重视童话剧特色课程的筹划准备,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1.选择剧本动态改编

(1)适宜地选择童话剧剧本。童话剧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经过前期的准备,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发展的实际状况,我班选择了幼儿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拔萝卜》作为我班的童话剧特色课程。《拔萝卜》这个故事最早是由俄罗斯的阿尔克谢·托尔斯泰所写,是一个很幽默的民间童话,很适合五岁以下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幼儿。

(2)动态地改编童话剧剧本。《拔萝卜》这个故事深受幼儿喜爱,有助于主题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是全体参与,人人有角色,个个有表演。从幼儿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创编情节,以鼓励肯定的态度适宜性地采纳他们的想法,让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这也更好地帮助幼儿融入故事,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好铺垫,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2.课程框架科学建构

童话是以幻想为主要特色,以拟人、夸张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幼儿在观赏了其他童话剧的表演后更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特别设置了为期两周的童话剧主题活动。

(1)主题目标:①能认真倾听故事,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分组表演故事内容,激发对表演的热情。②能动手设计和制作童话剧所需头饰、道具等,增强班级童话世界的氛围。③积极参与童话剧的排练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完成童话剧的演出。

(2)课程网络图:(如右图)

3.家园一致合作互动

实施前,教师通过家长论坛、家校路路通、QQ群等就“童话剧特色课程《拔萝卜》的设想”与家长达成共识,同时共同商讨计划方案,并通过种种方式互通家园合作内容。同时,建议家长多创设幼儿参与外界活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大方地与同伴、成人交往,包括:

(1)指导孩子进行交往的策略,如表示友好(微笑、拥抱、问好等)、服从、交换、轮流、模仿、借、收回、声明、道歉、提问、赞赏、安慰、建议、说理、协商、申辩等。

(2)家园共同建立奖励的方式:如,家里说说:宝宝的好朋友真正多;班上评评:我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等。

(3)班里开设分享区角,如: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拼图等做上自己的标志带来幼儿园,分类放于活动区跟同伴、好朋友一起分享玩耍,创造多种机会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

二、重视童话剧特色课程的组织实施,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1.让环境说话,创设适宜的童话剧特色课程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八条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创设环境时从三个维度考虑,注重做有“层次”的环境,能“活动”的环境,有“专题”的环境。通过创设适宜的童话剧特色课程环境,把交往的目标渗透其中,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实践的机会,使教师与幼儿、主题和环境之间产生有效互动,让环境说话,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并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交往,能有效提高交往的技能。

2.在玩中发展,提供适宜的童话剧的表演机会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而游戏对幼儿同伴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机会学习扮演社会角色,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体验别人的情感和态度。因此通过角色的扮演,彼此的交流,不断地丰富交往的经验,习得了交往的技能。

能与人和谐相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交往能力是在不断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愿幼儿在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愉悦地、适宜地得到锻炼和发展,愿童话剧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从理念到行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

论《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篇4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集》,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创作心理

一.思想内涵

(一) 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安徒生童话中绝大多数是以真善美的形象战胜假丑恶的模式出现。虽然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身份各不相同, 但她们大都心地善良、美好, 历经坎坷不平的命运, 而最后的结局总是让读者们欣慰, 让人看到光明与希望。

《野天鹅》中, 美丽的艾丽莎为解救自己的十一个亲哥哥, 必须不分昼夜地编织披甲, 而织披甲的荨麻像火一样刺人, 灼烧她的手和臂膀。艾丽莎不仅在身体上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而且还必须对自己心爱的国王丈夫隐瞒实情, 甚至默默忍受被当成巫婆烧死的威胁, 这是多么隐忍、善良、高尚的女孩。但这个心酸的故事并不以悲剧结束, 童话的结局很完美。艾丽莎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完成了给哥哥们做的披甲, 哥哥们全都从天鹅变回人形, 艾丽莎也能开口说出自己是无罪的。周围的一切都呈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准备用来烧死艾丽莎的柴火堆上长满红色的玫瑰, 教堂的钟声全都自动响起, 鸟儿们快活地飞来飞去……爱丽莎心中有着和平与幸福的感觉, 她永远是万人爱戴的王后。在《野天鹅》里, 美丽、善良、坚强等这些人类拥有的美好品质集于艾丽莎一身, 为懵懂的儿童构建对于美好世界的最初印象。

《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 形体瘦小犹如人的拇指。她遭受命运的诸多磨难, 依然坚强乐观、心地善良, 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救活一只冻僵的小燕子。这个可爱的拇指姑娘不喜欢丑陋的鼹鼠做自己丈夫, 更不愿意整天住在黑暗的地底下, 她喜欢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最终, 拇指姑娘的单纯善良得到了幸福的回报。小燕子带她来到了花的王国, 一切那么温馨, 尤其是这里有个和拇指姑娘一般大小的男子, 他是花儿国的国王, 十分喜欢拇指姑娘, 最后拇指姑娘做了他的夫人, 两个一样可爱的小人儿永远幸福地在一起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充满温馨美好、诗情画意, 就像人人向往的天堂一样纯洁、温暖。

(二) 强烈的悲剧意识

如果安徒生的童话只塑造美丽的艾丽莎和拇指姑娘形象, 讲述她们历经坎坷磨难、因为坚强善良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那么我们可以断言, 安徒生在世界童话王国也不会有今天这样高的声誉。现实生活中, 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那么美好。同样,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 也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安徒生童话除了向读者展示人性的真善美, 也通过冷静、委婉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悲剧, 浸透着作者对苦难者的同情与怜悯。安徒生生活的年代, 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复杂, 普通民众生活艰苦,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不幸, 甚至是令孩童恐惧的死亡。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中国读者熟悉的凄惨童话。除夕夜,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走在冰冷的大街上, 她没有卖出去一根火柴, 最后活活在饥饿和寒冷中死去, 走向了“既没有寒冷, 也没有饥饿, 也没有忧愁的那个地方”。这个短小的童话故事让很多读者潸然泪下。安徒生的童话不仅仅是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快乐、幸福, 也要他们理解生活的不幸乃至生命逝去, 进而在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向往, 在成长中逐渐领悟生命存在的价值, 珍惜美好的童年。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最为经典的悲剧童话。小人鱼在海底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为搭救落难王子坠入爱河。为拥有人类的灵魂, 她甘愿舍弃自己鱼类的三百年寿命和动听歌喉, 与海底的巫婆交易。小人鱼的鱼尾变成了人的腿, 可她每行走一步要忍受刀扎的痛苦。而小人鱼只有获得王子的爱情, 才能获得生命。她可以选择重回大海, 但必须将匕首插进王子心脏。善良的小人鱼最终放弃了回归大海, 在太阳初升的时刻跃入大海, 化为泡沫, 与海洋融为一体。

(三) 对黑暗成人世界的无情揭露

安徒生童话不仅为儿童描绘成长世界, 同时也适合成人阅读, 为他们构建独特的精神家园。正如安徒生所言:“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 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 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 让他们想想……把童话变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读物, 我相信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话作家的写作目标。”[1]安徒生童话中成功地实现了他的创作理想, 他的某些篇章内容与成人世界比较接近, 有力地针砭时弊、讽刺现实。

《皇帝的新装》对成人世界的批判非常深刻。传说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 特别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两个骗子从中看出了发财致富之道, 便宣称凡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 都看不见这件衣服。于是, 所有的人包括皇帝自己在内,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不称职和愚蠢, 都纷纷谎称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 并且炫耀衣服是如何精美、华丽, 甚至对着莫须有的衣服夸夸其谈。而事实却是, 这两个骗子根本就没有制作衣服, 他们只是在空空的纺织机上装模作样, 那些赐予的布料和金子全被他们放进自家的腰包偷偷藏起, 没有用来织布。关于安徒生童话对成人世界的描绘, 叶君健先生这样评价道:“在《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里:安徒生不仅毫无保留地暴露了那个皇帝的奢侈、虚荣和无知, 同时还把皇帝下面那一帮愚蠢大臣的拍马吹牛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淋漓尽致, 使人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看到他们赤裸裸地在大街上行走。”[2]《皇帝的新装》讽刺了丹麦当时晦暗的社会风气, 阿谀奉承之风盛行, 人人都不敢说真话, 只是一个小孩子喊出了他所见到的事实: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这篇童话, 寄予了安徒生对儿童世界的美好期望, 在这个污浊不堪的社会, 只有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 儿童的心永远是最纯真、无邪的。安徒生用幽默和讽刺的笔法嘲笑了成人社会的虚伪, 表达对儿童世界的礼赞。对于自己创作的童话, 安徒生也很有自信, 他曾说过:“我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童话。小孩子可以看到那里面的事实, 大人还可以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3]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是孩子的, 也是成人的, 它属于全人类!

二.艺术特色:神奇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色彩

安徒生于1835年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道“我现在开始写孩子们看的童话了。你要知道, 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4]给孩子看的童话故事必然不能像成人读物一样深奥、微言大义, 而是需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期待。

在安徒生创造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里, 我们会被安徒生丰富的想象力折服, 在不经意间他就为你把美妙得无与伦比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随着他笔下的人物在梦幻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太阳、月亮、玫瑰花已不仅仅是普通的自然物象, 而是能给我们带来美妙感受和体验的精灵。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如此缤纷绚烂, 在我们读的时候觉得酣畅淋漓, 读完之后更是令人心生向往, 久久不能忘怀。正如一位评论者对安徒生童话的高度赞扬:“他的作品和童心接近, 处处合于儿童的心理, 贴近儿童精神”。[5]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符合孩子的口味, 孩子的世界同样是缤纷绚丽的, 安徒生童话无疑为孩子创造了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的天堂。

《豌豆上的公主》这篇小故事中为了表现出公主的皮肤娇嫩, 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真正的公主身份呢?请公主睡在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上, 而这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放着一粒豌豆, 就是这一粒小小的豌豆折磨得公主彻夜难眠、无法入睡, 可见公主皮肤的娇嫩至极, 这种想象力多么神奇?也只有伟大的安徒生能够想到。还有那威武的锡兵爱上纸做的小姐, 玫瑰花精帮助一对情人复仇, 心灵纯美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花儿聚集在一起开舞会……这一个个摄人心魄的小故事, 瑰丽、神奇的童话世界, 怎不令孩童乃至成人流连忘返呢?

参考文献

[1]叶君健.叶君健近作[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123.

[2]叶君健.安徒生的童话[J], 文艺报, 1955 (6) :18.

[3]郑鹏.一位给天空染色的天使——重读《安徒生童话》[J], 第61页.

[4]转引自吕良弼.论安徒生童话的艺术成就[J], 福建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3) :48.

童话剧的魅力 篇5

(2012-06-07 01:49:08)

标签: 童

育儿 转载▼ 分类: 童装资讯

好的口才能充分展示一个销售人员的个人魅力,同时也给自己的顾客带来愉悦的享受,童话故事教你如何在童装销售中体现语言魅力.(1)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解

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幽默风趣的人打交道,而不愿和一个暮气沉沉的人待在一起,所以一个幽默的销售人员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幽默可以说是销售成功的金钥匙,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迅速打开顾客的心灵之门,让顾客在会心一笑后,对你、对商品或服务产生好感,从而诱发购买动机,促成交易的迅速达成。所以,一个具有语言魅力的人对于客户的吸引力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2)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

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以,你在语言使用上要多用通俗化的语句,要让自己的客户听得懂。销售人员对产品和交易条件的介绍必须简单明了,表达方式必须直截了当。表达不清楚,语言不明白,就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就会影响成交。此外,销售人员还应该使用每个顾客所特有的语言和交谈方式。

(3)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如果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任何商品都自己有趣的话题:它的生产过程、产品带给顾客的好处等等。销售人员可以挑选生动、有趣的部分,把它们串成一个令人喝彩的动人故事,作为销售的有效方法。所以销售大师保罗·梅耶说:“用这种方法,你就能迎合顾客、吸引顾客的注意,使顾客产生信心和兴趣,进而毫无困难地达到销售的目的。”

(4)要用形象地描绘来打动顾客

品味童话 感受魅力 篇6

一、朗读——陶冶童心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童话的语言大多明快、活泼,节奏感强,富于音律美。教学时可依文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悟童话的语言美,陶冶童心。如范读,教师以生动活泼、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童话的语言美。再如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童话角色的情感、态度,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形象中所寄托的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还有引读、对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朗读等等。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感受童话中的人和事,引领学生沉醉于童话独特的境界中,欣赏童话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朗读《夏夜多美》时就如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流过学生的心坎,朗读《丑小鸭》就如同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幅“小小鸭子有志气”的励志画面,朗读《笋芽儿》就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让学生于浅吟低诵、于高歌纵情中读出文章的气韵,品出语言的精妙。

二、体验——走进童话

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而且表现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里强调:“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童话教学,不应敷衍地走过场,也不应过于理性地分析故事,而应依据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进童话,亲近文本,咀嚼语言,细心体会。

1.渲染情境。如果教师能创设出符合文本内容的童话情境,教学将事半功倍。如《夏夜多美》的教学,教师以充满遐想、摇曳生姿的儿童画导入情境,在音乐《小夜曲》的伴奏下,学生兴奋地上台贴图、画画,师生共同创设了一幅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情绪得到感染,读书自然入境入情。

2.还原童话。选入教材的童话,或多或少被编者进行了删减。虽然改编后的童话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但语言风格改变较多。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童话所要传达的感受,教学时不妨引入原著,引导学生领悟原著的审美价值。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依据教材的特点,巧妙引用原著,不但会让课堂重现生命的光彩,更会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3.品味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少探究一些公式化的内容,如“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要多以“唤醒意会”为取向,在语言表达的秘妙处下足工夫。例如教学《七颗钻石》,教师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合理想象,移情体验。以“喜出望外”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追溯找水的理由,体会小姑娘的情感,感受小姑娘的善良,从而唤醒学生的童话意识、语文意识。

4.因材施教。儿童文学理论家汤锐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应让学生经历新奇的角色体验、情感体验,从而激活儿童内在的情绪体验,产生美感。”童话教学要减少“分析”,强调感悟,重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感悟。(1)猜谜。猜谜符合孩子的好奇心理和思维特点,极富童趣。例如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可以结合课题让学生猜谜:“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我是什么?”这样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文本的有趣。(2)角色体验。对话多的童话,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完《荷叶圆圆》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多喜欢用表演展现自己对童话的诠释。(3)设计故事结构单。根据童话内容设计故事情节的结构单,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更明确,对文章条理更明晰,对文章结构更清楚。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对照文本填写包含小女孩幻想次数、原因、内容、结果的故事结构单,学生就能清楚地把握故事的结构,认识到小女孩命运悲惨的根源,体会到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4)编排童话剧。在教学中,教师不做过度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尝试表演文本。在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关键词语,学习用神态、语言、动作来表现故事的发展与人物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演中感悟,在悟中表演,内化童话语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学习充满情趣。如学完《陶罐和铁罐》《纸船和风筝》《小马过河》等,都可以指导学生编排童话剧,帮助学生体验童话角色,感悟人物个性,内化童话的语言。

三、想象——书写童话

想象是童话的基本特征,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而儿童是天生的故事家,在他们的眼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处处充满着盎然的儿童情趣,生动地传递着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别样的情致。每当读完一篇喜欢的作品,他们总会沉浸其中,回味遐想,产生许多别样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童话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同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引发创作冲动,有意识地进行迁移与拓展,如仿写、改写、续编、补白、联想、看图编写,延伸童话的意境,乃至独立创作童话故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教学《四季》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音律节奏进行仿写,学生能翻空出奇,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童话:小溪叮咚,他对小鱼说:“我是春天。”/西瓜圆圆,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高粱长长,他涨红了脸说:“我是秋天。”/梅花红红,他微笑着说:“我就是冬天。”这样,以“自由表达”为基础进行的尝试性仿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整本的童话,与学生一同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品读、理解、感悟、欣赏,发现童话的魅力,在无忌的童言中让童心精彩飞扬。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营前中心小学)

上一篇:逼近迭代下一篇:政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