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种培育技术

2024-07-03

苗种培育技术(精选十篇)

苗种培育技术 篇1

泥鳅苗种培育一般分为夏花培育和大规格鱼种培育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有所差别,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1夏花培育

该阶段为从鱼苗放养到长到3 cm左右,养殖周期约1个月。

1.1池塘条件

水泥池,100~200 m2,池深0.8~1.0 m,有清洁的水源,进排水口分别处于池塘两端,并加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泥鳅在进、排水时逃逸,以及在进水时野杂鱼及鱼卵、蝌蚪等进入池塘,影响饲养效果。配有充气设施,气头在池中均匀设置。

1.2池塘消毒

清水下塘时,可提前1~2 d消毒换水,加水;肥水下塘时需提前一周消毒换水,加水、施肥。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氯制剂、碘制剂、高锰酸钾等。

1.3鱼苗放养

应放养破膜72 h以上的鱼苗,在进水口附近放养。外购的鱼苗应将氧气袋放置池水中10~20 min,使袋中水温与池中水温相近后再进行放养,自繁的鱼苗可在放养前几小时将池水少量加入到孵化池中,使鱼苗对池水提前适应,可明显提高鱼苗下塘后的活动能力和成活率。

1.4放养密度

水源条件好,设施齐备的池塘放养密度可在1 500尾/m2。

1.5肥水下塘和清水下塘的利与弊

肥水下塘即在鱼苗下塘前7 d左右加水,施肥,培育轮虫等天然饵料生物,使水花下塘后有天然开口饵料,鱼苗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有一定保障。但在5—6月,天气晴朗,光照强度大,气泡病多发,控制难度大,水质肥度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大批鱼苗死亡。

清水下塘即在鱼苗下塘前1~2 d加水,不施肥,鱼苗的开口饵料靠人工投喂,鱼苗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成活率与开口饵料、投喂技术关系较大。前期不存在气泡病的发生。

针对上述利弊,建议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增设一个饵料生物培育池,向水质较清的池塘随时加注部分肥水,既保证了池塘有一定肥度,又不至于使水质过肥,产生气泡病。

1.6开口饵料的选择

常用的开口饵料有:生物活饵料、豆浆、奶粉、蛋黄、鱼粉、稚鳖粉状配合饲料等。

2015年6—7月,用豆浆、奶粉、稚鳖料进行了泥鳅苗种开口饵料试验。结果为,生长速度:稚鳖料>豆浆>奶粉;成活率:奶粉>豆浆>稚鳖料;规格整齐度:奶粉>豆浆>稚鳖料;豆浆、奶粉在鱼苗生长速度方面差异很小,综合上述,从性价比方面看,豆浆作为鳅苗开口料还是不错的选择。

1.7投饵

放苗后1~10 d,全池泼洒豆浆,每天2次,早晚各1次。早7:00,晚19:00,投饵量每天每10万尾鳅苗用黄豆1.0~1.5 kg。10~20 d,豆浆加微颗粒泥鳅专用料,每天2次,在原投饵料的基础上,每天加微颗粒泥鳅专用料500 g。20~30 d,可投喂微颗粒泥鳅专用料,每天2次,每次1 kg左右/10万尾,绕池一周沿四边泼洒。

1.8水质管理

每日早晚冲换水各1次,每次5 cm左右,前15d,水深保持50~60 cm,后15 d水深保持在60~80cm。每隔10 d左右用虹吸法池底清污1次。

1.9鱼病防治

夏花培育阶段主要病害有气泡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气泡病的预防,首先,要保持水质肥度适当,光照强度大的天气下,要加注新水,打开充气头曝气,适当遮阴。车轮虫、斜管虫同属原生虫,基本上同时存在,在水花下塘10d后易发生,此时应及时泼洒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三代虫、指环虫属蠕虫类,个体较大,在水花下塘后20 d后易发生,对夏花鱼苗的危害较大,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2~3 d鱼苗会损失过半,建议夏花在养殖20 d、体长2 cm左右时,及时泼洒相应药物进行预防。

1.10敌害生物的防控

由于泥鳅幼苗个体小,敌害生物相对较多,青蛙、蝌蚪、小虾、水生昆虫、水蛇、水鸟,都是泥鳅幼苗的敌害,不严加控制,都会对泥鳅幼苗造成较大伤害,从而严重影响其成活率。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

2大规格鱼种培育

将3 cm左右的夏花鱼种经分池后培养至8~10cm的大规格鱼种阶段,养殖周期3个月左右。

2.1池塘条件

长方形土池或经护坡的池塘均可,面积667~1 333 m2为宜,池深1.2 m以上;池底以黏土为好,淤泥厚度10~20 cm;进排水口分处池塘两端,并加装与鱼种规格相对应的过滤网;要有清洁的水源,并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四周加装50~60 cm高的围网(防止青蛙、水蛇等敌害生物侵入)。

2.2池塘消毒

清水下塘时,可提前1~2 d消毒换水,加水;肥水下塘时需提前一周消毒换水,加水、施肥。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氯制剂、碘制剂、高锰酸钾等。

2.3鱼种放养

放养经筛选,规格整齐的鱼种,距离较近的池塘,可用水桶加水运输,距离较远的池塘,应采用氧气袋冲氧运输。池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密度:150尾/m2。

2.4投饵

饵料可选用1.0~1.2 mm泥鳅专用饲料、渔用破碎料、经浸泡的花生饼、豆饼等,沿池塘四周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5%~10%,并根据鱼种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颗粒规格,投饵边线长度逐步减少(四边→三边→二边→一边),最终养成定点投喂。

2.5水质管理

鳅种下塘第一周维持水深50~60 cm,以后每周加注新水10~15 cm,至池水深度增加到80~100cm。注水到最高水位后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的1/3,保持池水透明度30 cm。

2.6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鳅种的摄食、活动情况,并根据情况及天气状况适时调整投饵量,及时清除池中杂物,适时增氧,驱赶鸟类,捕捉青蛙、水蛇。

2.7鱼病防治

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技术培训 篇2

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的预备通知

各市水产(推广)站、省直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工作,巩固推进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提高水产苗种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保障水产品安全生产与有效供给,我站拟于5月中下旬举办一期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管;

(二)水产苗种生产技术与管理;

(三)水产新品种引进推广。

二、培训人员

各市水产(推广)站、重点县水产站负责水产苗种管理人员,水产良苗种场技术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三、培训时间与地点

(一)培训时间:5月中下旬,会期一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培训地点: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四、培训费用

交通费用自理,食宿、资料费用由培训班统一负责。

五、联系方式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武斌王敏,联系电话兼传真:0351-4666270,E-mail:wubinf316@126.com。望各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辖区内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并于5月16日前将回执单发送邮件至我站。

附件:1.培训班名额分配表2.报名回执单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篇3

近几年,笔者在进行泥鳅人工繁殖的同时,也在从事把泥鳅水花培育成3~4厘米长的小苗的工作,当地人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培育泥鳅小苗。现在笔者即把自己和当地人培育泥鳅小苗的做法总结如下:

培育小苗,要有小苗培育池。培育池以土池为好。本地养殖户有的借用四大家鱼苗种培育池,有的只有成鳅养殖池的,就用下面的方式进行培育:把养殖池清塘、消毒后,在池的一边或一角用60目网片分割出一片水域,网的两端接池坡,网片拴在水中的桩上,下边沿入泥,上边沿高出水面30~40厘米,这片水域就成了培育池了。待鳅苗长到3~4厘米长,拉去网片就行了。培育池有了,在放苗之前半个月要清塘、消毒。池的进、出水口要用60目网布拦住,以免敌害特别是野鱼卵进入和鳅苗逃出。然后加注20~30厘米深的水。

下面介绍用肥水和投饲相结合的方法培育鳅苗的做法。

在进苗前一周肥水。用化肥、鱼用生物肥、畜禽粪(先发酵)肥水均可,水呈黄绿色、透明度20厘米就行。肥水一周后,水里轮虫达到最高峰,而轮虫是水花苗最好的饵料。放苗前用小鱼试水。一天后,小鱼无异常,即可放苗。放苗时宜选在池塘避风向阳处。放苗前先测试水花苗袋与池水的水温,若温差超过2℃以上,则要缓慢调整水花袋的温度,使其与池水水温接近。若水花袋的水温比池水高2℃以上,则调整温度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方法是先不打开水花袋,把池水浇在水花袋上,过一会后,把水花袋泡在池水里。待水温一致后,打开水花袋放苗。放养密度,以池水30厘米左右水深每平方米放养2000尾水花苗为宜。

刚放入池的水花苗有浮游动物吃,可不投饵料。两天后就要泼豆浆,每天早晚各一次。开始每10万尾苗日泼0.5公斤黄豆磨成的豆浆,以后逐步增加用量。泼时要沿池周泼匀。一般0.5公斤泡好的黄豆先加水磨成10公斤左右的豆浆,过滤去渣后投喂,否则时间过长,会产生沉淀,泼不均匀。

鳅苗下池3~5天后,再追施肥料。水温较低时,可施化肥快速肥水,但禁用碳酸氢铵,因它会杀死鳅苗。化肥宜施尿素,每100平方米水面施0.25~0.3公斤,隔天再施1次,连施2~3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宜,过浓加注新水。

投饵与肥水的同时,加强巡塘。巡塘时,注意观察水质及泥鳅吃食情况。水中溶氧充足,鳅苗散布池底,白天根本看不见,晚上打开电灯有时能见少许;缺氧恶化时,鳅苗群集池壁,慢慢上游,但很少浮到水面,这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停止投饵,以改善水质。饵料不足时,鳅苗离开水底,行动较活泼,但不浮头,应加点饵料;若饵料过多,进食过量,鳅苗肚子膨胀,或仰游不下沉,应减少点饵料。巡塘时,千万注意捞出蛙卵,以免蝌蚪吃食鳅苗,造成前功尽弃。如遇闷热及大风雨天气,则应加强巡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芙蓉鲫鱼苗种培育技术 篇4

1、鱼苗池应选择向阳的长方形池塘, 进排水方便、面积为1~3亩, 培育前期水深为0.5米~0.7米, 后期为1米~1.2米, 池底平坦。

2、严格鱼种池消毒。由于苗种培育阶段水温较低, 芙蓉鲫鱼苗种生长相对较慢, 如果不彻底清塘会给病害生物及野杂鱼可乘之机, 直接影响芙蓉鲫的成活率, 所以放苗前7~10天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四大家鱼苗种标准严格清塘消毒, 放苗前拉空网检查。

3、坚持肥水下塘。由于芙蓉鲫鱼苗前期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所以在鱼苗下塘前5~7天加注新水, 并每亩施150千克~200千克的有机肥作基肥, 使池水在放鱼苗前呈现油绿色或褐黄色。肥嫩水质对鱼苗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很有好处。但要防止“老水”下塘影响成活率。

二、夏花培育

1、芙蓉鲫鱼苗下池放养密度为每亩15~20万尾为宜。如特殊情况需加大放养密度也要尽早拔稀, 以免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苗种培育技术 篇5

【关键词】泥鳅;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泥锹养殖所用的苗种,一靠天然采捕,二靠人工繁殖。由于近年来天然资源的不断减少,现在养殖上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来获取嫩苗。

1.雌雄鉴别及亲鱼的选择

性成熟的雌泥鳅多大于雄泥鳅,其胸鳍短小,末端较圆,第二鳍条与第三鳍条长度基本相等且基部无骨质薄片,腹部膨大,背鳍下方体侧无纵向隆起,产过卵的雌泥鳅腹鳍上方体仍有一白色圆斑。性成熟的雄泥鳅胸鳍较大,末端尖且翘起,第二鳍条比第三鳍条长且基部有骨质薄片,雄泥鳅背鳍下方体侧有纵向隆起,腹部不是很膨大。

泥鳅的亲鱼一般选用2-3龄的。雌鱼体长要求在15cm以上,体重应达12-13g;雄鱼体长要求在10cm以上。如有3龄以上,体长达20cm,重40-50g的雌鱼更好。亲鱼的采集多在4-5月份,此时正是泥鳅的生殖季节。采集到泥鳅后,应按1:3的比例选择腹部膨大饱满、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鱼和轻压腹部即有锰液流出的雄鱼。选留时应特别注意剔除腹部空瘪、已经产过卵的雌鱼。选择出的亲本应尽快使用,因为长时间的蓄养合影响其体质,并使其产卵率和受精率降低。

2.人工催产

无论采用自然产卵繁殖方式或人工授精繁殖方式来生产泥鳅苗,都可注射催情剂催产,从而提高产卵率,并使所产的卵集中一致。人工催产的时间大多选在5-6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25℃时。催情剂可用鲤鱼脑垂体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尾雌泥鳅可注射0.5-1个鲤鱼脑垂体或者100-150国际单位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雄泥鳅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时先将催情剂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成0.1毫升的药液,然后在鱼的背部中线侧肌肉处或腹部中线侧,胸腹结之间用4号针头进行注射。背部注射时针头与鱼体成45°角,由后向前入针约2mm;腹部注射时针头与鱼体成30°角,由后向前入针1毫米。由于泥鳅活泼好动,不易握住,注射时最好用纱布将其裹住。

注射过催情剂后,如欲采用自然产卵繁殖方式的、可将泥锹按1:2或1:3的雌雄比例放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再在缸、池中放入棕片、水草等做成的鱼巢供其产卵。雌泥鳅产卵有先后,为了避免亲鱼吞食卵粒,应及时将粘附着卵粒的鱼巢取出,放入新的鱼巢。如果产卵池要兼作孵化池,必须及时将产完卵后的亲鱼全部捕出,移至其他池中。如欲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方式的,可将泥鳅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产卵池或产卵箱内,也可分别静养在水缸或网箱内。

泥鳅从注射催情剂到发情产卵的效应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20℃时,约19.5个小时;水温24℃时,约12个小时。临近效应时间时,雌雄泥鳅追逐激烈,呼吸急促并从肛门排出气泡,说明发情高潮来临。此时可将其捕起,用纱布包裹住泥鳅体,只留出生殖孔部位。先挤压雌泥鳅腹部,如发现有金黄色卵粒呈游离状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具体做法是将卵挤入盛有清水的瓷盆内,同时轻压雄鱼腹部将精子挤于卵上,也可先剖腹取出雄鱼的精巢,剪碎研磨后加入生理盐水制成精子液射在卵上。然后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混合均匀,接着便可把受精卵均匀撤在事先准备好的水中鱼巢上,待卵附着稳固后,将鱼巢移入孵化池孵化。

3.孵化管理

泥锹卵可在室外池中孵化,也可在孵化缸、孵化环道内孵化。采用室外池中孵化事先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孵化过程中要细心管理,泥鳅卵的动性不强,易从鱼巢上脱落,移动时应加倍小心。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应将鱼巢下沉到一定的深度。孵化过程中如发现鱼卵上有浮泥,可轻轻晃动鱼巢将其抖落。

采用孵化缸孵化,每l0升水放入500粒受精卵,孵化用水要经过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孵化水温以20-28℃为宜,流速以能翻动离巢卵粒为宜。出膜时流速可稍稍加大,至泥鳅苗平游时再调小流量以免其夭折。

泥鳅卵的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当水温为20-25℃时,需52个小时;24-25℃时,需40个小时;28-29℃时.需30个小时。同时其孵化率与水温也有较大关系,20℃时的孵化率为94%,25℃时的孵化率为98%,而15℃时的孵化率只有80%。

刚出膜的泥鳅苗全长为3-37mm,呈透明“豆点状”,此时泥鳅苗依靠卵黄营养为生。泥鳅苗孵出3天后,全长可达5.3mm,卵黄囊已消失,胸鳍也已显著扩大,螟点也出现,能够自由游泳并开始主动摄食,此时便可进行苗种的培育工作了。

4.苗种培育

4.1培育池的准备

为了便于管理,培育池面积以50㎡为宜,水深70cm左右,水温应控制在20-30℃,池水以黄绿色为好,培育初期水中溶氧必须充足。如果是水泥池,要在池底铺一层30厘米厚的泥土,以利水体的物质循环和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新建的水泥池要用清水反复冲洗,以防水泥中碱性物质伤害嫩苗,放泥鳅苗前要用漂白粉消毒。如果是利用土池培育泥鳅苗,则必须将池埂、池底锤订坚实,以防渗漏逃苗。另外,进出水口也要安装好拦鱼设备,嫩苗放养前半个月,要先晒塘1-2天,再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水,注水时要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池内。在池中可按每平方米100克左右的量施入人畜粪,以培养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供泥鳅苗下池后摄食。为了维持水质肥度,用量为每平方米50-100克。

4.2纸苗培育

将孵出3天后的树苗按每平方米800-l000尾的量放入培育池,水肥或有微流水的池中可适当多放些。注意卵苗也有大吃小的现象,所以放入池中的必须是同批孵化的嫩苗。刚开始时,每天投喂两次熟蛋黄,量以每10万尾泥鳅苗喂1个蛋黄为宜,连喂3天后,可投喂奶粉、豆浆、鱼粉等精饵料,投喂量为嫩苗总体重的2%-5%,每天投喂3-4次,一般经过十多天的培育,泥鳅苗便可长至1cm左右。

4.3纯种培育

1cm以上的卵苗除了吃浮游动物外,还吃少量植物性饵料,尤其喜食微生物,所以此时宜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可用麻袋等装上有机肥,浸入池中追肥。另外,还要配合投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饵料和麦鼓、米糠、谷物、蔬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一般为总体重的5%-10%。泥鳅饲料切忌撒投,而应投放在离池底3-5cm的食台上,这样易于以后集中起捕。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嫩苗可长至3-4cm,体重达0.4-0.5克,即可进行成群饲养。

5.结论

(1)孵化期间,为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死亡,应定期向池中加注新水,及时开动增氧泵,保持池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及时捞出卵膜及死卵,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

(2)泥鳅具有偏食和夜间觅食习性,必须进行人工驯化,改变其原有习性,直至能在白天摄食并能摄食配合饲料。

(3)在育苗培育阶段,由于水花下塘时间与培育出天然适口的饵料生物的最佳时机难以掌握,我们尝试用清水下塘进行培育,完全投喂豆浆、蛋黄,其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何杰,郭桐,刘汉勤.泥鳅秋季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5(02).

[2]戴海平.泥鳅的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4(03).

高寒地区唇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篇6

1 养殖条件

1.1 养殖材料

人工繁殖所得5万尾唇水花, 繁殖亲鱼是6月上旬在黑龙江抚远江段收购的野生亲鱼, 体质量在0.5 kg左右。

1.2 养殖时间和地点

2013年6月18日唇水花运到养殖基地, 开始苗种培育。养殖地点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鱼中试基地, 交通方便。

1.3 养殖条件

养殖用池塘为一个长方形土池, 东西走向, 池塘面积2 000 m2, 长和宽的比例为2∶1, 池塘深1.2m, 水深60 cm, 进排水方便, 水源为浅层地下水, 水质清澈, 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2 养殖方法

2.1 鱼种放养

2013年6月18日, 把运到养殖基地的唇水花 (水花出膜4 d, 刚开口摄食) 放入培育池塘, 数量5万尾, 放养水温18℃, 水深50 cm, 后来慢慢增加到60 cm。

2.2 饲料投喂

鱼苗放养之后的前15 d, 每天全池泼洒豆浆2次, 7:00和19:00各1次。前一个星期, 每天泼洒5kg黄豆制成的豆浆;后一个星期, 每天泼洒7.5 kg黄豆制成的豆浆。连续泼洒豆浆15 d后, 开始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 饲料选用鲤鱼幼鱼专用饲料, 其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 营养较全面, 完全能满足唇幼鱼的生长需要。不必选择鳗鱼饲料或鲟鱼饲料, 鳗鱼和鲟鱼饲料价格较高, 会增加养殖成本。刚开始投喂的饲料为碎料, 然后随着幼鱼的慢慢生长而增加饲料粒径, 每天在饲料台周围投喂3次, 早中晚各1次, 投喂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在每次投喂饲料之前, 用木棍敲击铁盆几次, 给水里的鱼一个“开始喂食”的信号, 重复若干次后, 就能形成条件反射。

2.3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 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有死鱼要及时捞出, 查找死亡原因。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 根据天气、水温、溶氧、鱼体质量的增加及鱼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保持培育池塘水位在50 cm左右, 随着鱼的生长, 慢慢提高水位至60 cm, 透明度在30 cm以上, 10 d换1次水, 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一, 保持水质清澈, 溶氧量保持在4 mg/L以上。

2.4 鱼病防治

养殖期间除了每天的日常管理外, 还要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在养殖期间, 每20 d对池塘进行1次消毒, 用生石灰粉全池泼撒。通过及时预防, 在养殖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死鱼现象。

2.5 敌害生物

敌害生物预防主要是预防陆地上和水中的其他敌害生物。陆地上要注意鱼鹰的活动, 发现养殖池塘周围有鱼鹰活动, 要及时驱赶。另外, 用土池培育鱼种, 池塘内经常生长很多水生植物, 要及时清除, 以免影响鱼种生长。在鱼苗培育过程中, 7—8月份, 池塘里生长过水花生和扁担草, 用人工进行反复清理, 直至除尽。

2.6 拉网锻炼

在培育鱼苗过程中, 还要定期拉网, 以增强鱼种体质。在培育鱼苗期间, 每月拉网2次, 每次在池塘里拉一个来回, 拉网锻炼后, 及时用生石灰全池泼撒消毒, 以防有部分受伤的鱼种患病。在此要重点提一下, 拉网捕唇鱼种, 要用适合的网具, 网眼不要太小, 唇是底层鱼类, 很善于逃跑, 用小网眼的拉网捕唇鱼种, 起捕效果不好。

3 养殖结果

唇水花于6月18日放养, 当年10月15日捕捞, 准备越冬。养殖时间近4个月, 养殖水温12~22℃, 捕捞唇幼鱼约3.5万尾, 幼鱼体长在6~10cm之间, 平均体长8 cm, 体质量在8~15 g之间, 平均体质量12 g。苗种成活率70%, 越冬成活率90%。

4 小结

4.1 生长

黑龙江省属高纬度地区, 年平均气温在4℃左右, 属于寒温带气候, 自然水域一年里有半年是冰封期, 明水期6个月, 适合鱼类生长的时期仅5个月, 生长期非常短。唇在北方生长速度很慢, 池塘养殖一年个体体质量在15 g左右, 体长10 cm, 次年能生长到200 g, 体长20 cm, 第3年能生长到700 g左右。在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养殖唇, 至少需要3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南方人工养殖唇, 年生长期在10个月左右, 生长速度快, 2年就能达到上市规格, 比北方高寒地区提前一年。

4.2 越冬

高寒地区池塘培育唇苗种, 生长期短, 苗种生长速度慢, 当年的苗种在年底个体小, 达不到上市规格, 苗种必须越冬。由于鱼种个体较小, 体质较弱, 池塘越冬管理各项工作必须做到精细, 保证越冬成活率在90%以上。为了保证唇幼鱼越冬成活率, 把幼鱼放在室内保温大棚内, 共放4个水泥池, 每个池面积40 m2, 水深1.2 m, 水源为地下水, 每个池有细微流水, 保证水质清澈, 每个水泥池放10个散气室充氧, 保证池内水体溶氧在6 mg/L以上。保温大棚冬天烧锅炉取暖, 池水温度保持在6℃以下, 越冬水温不宜过高, 水温高了, 加快鱼体新陈代谢, 体能消耗过快, 影响越冬效果。次年4月份, 越冬结束, 越冬成活率达90%。

拉氏■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2013—2014年在吉林省土著鱼类良种场进行了拉氏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拉氏亲鱼为2013年春在珲春河、头道沟等地从渔民手中收购采捕的野生拉氏, 共218 kg, 规格为25~45 g/尾。

1.1 亲鱼培育

2013—2014年亲鱼培育池为同一池塘, 面积为6×667 m2, 长方形, 池深2.2 m, 水深1.5~1.8 m。水源为地下水, 水质清新无污染, 经蓄水池升温后注入亲鱼培育池, 池水溶解氧在6.5 mg/L以上, p H值7.2~7.5, 每667 m2亲鱼培育池套养500 g/尾的花鲢20尾、650 g/尾的长丰鲢40尾, 以调节水质。

亲鱼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通威饲料) 驯化, 用投饵机投喂, 水温12~15℃时每天投喂2次, 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1.0%~1.5%, 水温15℃后每天投喂3次, 投喂量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适当增减。产前培育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35%的饲料, 粒径1.5 mm。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 发现亲鱼不摄食时应停止投喂, 马上准备人工催产。

1.2 催产亲鱼选择及雌雄鉴别

选择亲鱼标准为规格整齐, 个体大, 体表无伤。雌性亲鱼腹部膨大、柔软。2013年雌鱼平均个体质量42.5 g, 2014年雌鱼平均个体质量45.8 g, 雄性亲鱼个体大, 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2013年雄鱼平均个体质量35.6 g, 2014年平均体质量38.8 g。

拉氏雌雄无论是生殖季节或非生殖季节均较易鉴别, 雌鱼无生殖突, 雄鱼生殖突较大。生殖季节, 成熟好的雄鱼, 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成熟好的雌鱼, 腹部膨大、柔软, 泄殖孔红润。

1.3 催产药物种类、剂量、注射部位

催产药物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2) 、地欧酮 (DOM) 。2013年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组和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组注射剂量均为雌鱼LRH-A213μg/kg+DOM 5 mg/kg;雄鱼减半。2014年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组和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组注射剂量均为雌鱼LRH-A215μg/kg+DOM 7 mg/kg;雄鱼减半。采取一次注射, 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 注射药液为0.5 m L。

1.4 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试验

1.4.1 产卵池的准备

产卵池为圆型, 直径1.8m。将产卵池用漂白粉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冲洗干净后备用。产卵池底部均匀布设微孔增氧管, 产卵缺氧时备用。

1.4.2 鱼巢布设

2013年产卵池鱼巢布设仿鲤鱼人工繁殖的鱼巢布设方法[5]。2014年设计两种产卵环境, 一种与2013年相同, 一种是模拟拉氏天然产卵场环境, 在产卵池底部平铺一层棕榈皮鱼巢, 然后在鱼巢上铺一层大小不等的碎石。

1.4.3 催产水温、雌雄配比及孵化

2013年催产水温19.8℃, 2014年催产水温19℃, 催产及雌雄配比情况见表1。产卵后将亲鱼移出产卵池, 受精卵在产卵池中流水孵化。

1.5 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试验

1.5.1 产卵池、孵化池准备

产卵池与孵化池同用, 准备方法与1.4.1同。

1.5.2 人工催产、人工授精

2013年催产210组, 催产水温19.8℃;2014年催产196组, 催产水温19℃, 雌雄配比见表1。亲鱼催产后, 雌雄亲鱼均放入产卵池中, 催产28~30 h, 检查雌雄亲鱼发育情况, 雌鱼轻压腹部, 有灰黄色卵顺利外流时便可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方法参照鲫鱼人工授精方法[9]。

1.5.3 脱黏及人工孵化

受精卵脱黏参照鲫鱼受精卵脱黏方法[6], 脱黏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流水孵化。孵化环道底部布设微孔增氧管, 缺氧时开启鼓风机充气增氧。孵化过程中水流不宜过大, 只要能使卵粒轻轻浮上水面然后分散下沉即可。用“霉灵”控制受精卵的水霉病, 用量为5 g/m3, 用药时停止流水, 开启鼓风机, 利用微孔管增氧, 防止缺氧及鱼卵沉底。

1.6 鱼苗培育

1.6.1 培育池的准备

2013年和2014年均准备了一口6×667 m2池塘为鱼苗培育池。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进行清塘、施肥, 待鱼苗下塘时正值轮虫生长高峰期。

1.6.2 鱼苗下塘

鱼苗出膜后3~4 d, 卵黄囊吸收完毕, 鱼苗平游后下塘。鱼苗下塘选择晴天10:00, 在上风头处将鱼苗徐徐放入池塘中。2013年6×667 m2池塘放苗39.7万尾, 2014年6×667 m2池塘放苗52.2万尾。

1.6.3 饲养管理

鱼苗下池后, 每天泼洒豆浆3次, 每次投喂1.5 kg黄豆磨出的豆浆, 用以培育轮虫和枝角类。鱼苗下塘5 d后, 黄豆量可增至2.5kg/次。经常调节水质, 及时加注新水, 保持水质“活”而“爽”。经过33~36 d的培育, 鱼苗全长达到2.8~3.0 cm的夏花规格, 此时便可分塘, 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2 试验结果

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

2.1 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试验结果

2.1.1 产卵情况

2013年和2014年仿鲤鱼人工繁殖, 在产卵池布设棕榈皮鱼巢组拉氏亲鱼均未产卵。2014年模拟天然产卵环境组催产32 h后, 亲鱼有发情迹象, 32.5 h后追逐明显, 追逐持续50~60min。追逐平息1 h后检查产卵池中石头, 发现亲鱼大量产卵, 卵已产在石头上, 棕榈皮上也粘有部分受精卵。

2.1.2 效应时间

2014年模拟天然产卵环境组, 催产水温19℃, 32 h达到效应时间。

2.1.3 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2013年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组未产。2014年人工催产, 自然产卵试验催产亲鱼80组, 获卵37.1万粒, 催产率76.3%, 受精率52.5%, 孵化率58.8%, 出苗11.4万尾。平均每尾亲鱼产卵6 076粒。

2.1.4 孵化时间

孵化水温17.8~19.2℃, 破膜时间72 h 10 min~73 h 20 min。

2.2 试验结果

2.2.1 效应时间

2013年催产水温19.8℃, 33 h40 min达到效应时间。2014年催产水温19℃, 31h 20 min达到效应时间。

2.2.2 催产率、授精率、孵化率

2013年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试验催产亲鱼210组, 获卵59.2万粒, 催产率51.4%, 授精率76.3%, 孵化率62.4%, 出苗28.2万尾, 平均每尾亲鱼产卵5 486粒。

2014年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试验催产亲鱼196组, 获卵78.3万粒, 催产率67.3%, 授精率78.6%, 孵化率66.3%, 出苗40.8万尾, 平均每尾亲鱼产卵5 930粒。

2.2.3 孵化时间

2013年孵化水温18.8~20.6℃, 破膜时间70 h 15 min~70 h 50 min。2014年孵化水温17.8~19.2℃, 破膜时间72 h 20 min~73 h 30min, 见表1。

2.3 鱼苗培育结果

2013年人工繁殖生产鱼苗28.2万尾, 放6×667m2池塘进行鱼苗培育, 经过28 d培育, 鱼苗规格达到2.8 cm夏花规格, 培育夏花19.8万尾, 水花到夏花培育成活率68.8%。

2014年将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生产水花11.4万尾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生产水花40.8万尾放入同一池塘进行鱼苗培育, 6×667 m2池塘共放水花52.2万尾。经过26 d培育, 夏花规格达到3.0 cm, 培育夏花32.0万尾, 水花到夏花成活率61.3%。

3 讨论

3.1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亲鱼是人工繁殖的物质基础, 催产用亲鱼以常年培育为佳, 亲鱼培育是人工催产的关键一环, 培育的目的是得到性腺成熟的亲鱼[7], 亲鱼性腺发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饲料营养、池塘水质环境及日常管理等, 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亲鱼的性腺发育。采捕野生亲鱼性腺发育容易不同步, 2013年春季采捕的野生亲鱼便存在着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问题, 催产前经过逐尾挑选才得到了性腺发育基本一致的亲鱼, 亲鱼经过2013年的池塘培育, 2014年春季人工繁殖时性腺发育完全同步, 这也是2014年催产率高于2013年 (见表1) 的主要原因。

3.2 催产药物剂量与效应时间

拉氏属偏冷水性鱼类, 催产药物剂量高于温水性鱼类, 其效应时间也长于温水性鱼类。试验催产药剂量为LRH-A213~15μg/kg+DOM 5~7 mg/kg, 效应时间为31~33 h, 而松浦镜鲤[5]人工催产药物剂量为LRH-A25μg/kg+DOM 2 mg/kg, 效应时间为16~17 h, 二者催产水温均在18~20℃范围内, 前者药物剂量为后者的2倍以上, 而效应时间前者也为后都的2倍左右。因此, 拉氏的催产药物剂量与效应时间应参考冷水性鱼类, 与裂腹鱼[8]基本相似。

3.3 人工鱼巢及产卵特点

拉氏受精卵为黏性, 在自然条件下把卵产在砂石上[9], 在人工繁殖时要模拟天然产卵环境, 在产卵水体中放置砂石。试验2013年按照鲤鱼[5]产卵环境布设鱼巢, 拉氏亲鱼未产卵。2014年进行了布设棕榈鱼巢与布设砂石作了对比试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布设砂石组产卵, 而对照组仍未产。因此, 在拉氏人工繁殖时一定遵循该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布巢。据试验观察, 亲鱼发情时, 水体有微弱搅动, 但不是十分明显。发情1 h左右水面平静且开始产卵, 产卵时间一般持续30~40 min, 产卵时, 雌鱼在石头周围上下翻动, 腹部朝上轻轻摆动产卵, 同时雄鱼紧挨雌鱼亦呈同样状态射精, 完成受精过程

3.4 自然产卵后及时移出亲鱼

试验观察, 拉氏产卵后, 有吃卵习性, 2014年自然产卵试验组亲鱼移出产卵池后, 解剖5尾雌性亲鱼, 检查其产卵情况, 发现其中3尾肠道中有鱼卵。因此, 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生产过程中, 要仔细观察亲鱼产卵情况, 产完卵后及时移出亲鱼, 以防亲鱼吃卵, 遭受损失。

3.5 1龄鱼的生长

虽然拉氏是小型鱼类, 但鱼苗阶段生长较快, 试验水花经过26~28 d培育达到夏花规格, 这与鲤、鲫鱼[10,11]等常规鱼类水花到夏花培育时间相差不多。王雯等[12]在研究绥芬河拉氏各年龄段生长速度时得出的结论是1龄拉氏生长速度较快, 其绝对生长速度是41.46 mm/y, 2龄和3龄其绝对生长速度分别为47.22 mm/y、30.01 mm/y。因此在拉氏1龄鱼培育过程中要加强投喂, 加强日常管理, 充分发挥1龄鱼生长速度快的优势, 为第2年商品鱼养殖提供大规格鱼种。

参考文献

[1]张觉民.黑龙江鱼类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 1995:50-52.

[2]张永泉, 尹家胜, 杜佳, 等.洛氏■肌肉某些营养成分分析和肉质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J].营养学报, 2013, 35 (4) :406-416.

[3]骆小年, 李军, 金广海, 等.拉氏■人工繁殖试验[J].水产科学, 2013, 32 (11) :673-675.

[4]张永泉, 尹家胜, 杜佳.雌雄洛氏■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食品科学, 2013, 34 (17) :259-262.

[5]祖岫杰, 刘艳辉, 李秀颖.松浦镜鲤人工繁殖试验[J].科学养鱼, 2011 (9) :44-45.

[6]祖岫杰, 李秀颖, 刘慧吉, 等.异育银鲫“中科3号”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 2014, 41 (3) :131-133.

[7]余红有.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7.

[8]晏宏, 詹会祥, 周礼敬.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淡水渔业, 2010, 40 (6) :66-70.

[9]郭贵良, 吴芸.水产养殖新品种简介——柳根鱼[J].渔业致富指南, 2012, (18) :38-39.

[10]李永刚, 贺杰.潮河鲤人工繁殖与夏花培育技术[J].中国水产, 2007 (10) :38-39.

[11]常智伟, 严维辉, 王崇华.异育银鲫高密度发花技术[J].水产养殖, 2010 (11) :39-40.

左江鳖大规格苗种健康培育技术 篇8

1 培育池建设

面积2~30m2, 水泥池或土池结构, 池深0.8~1.0m, 水深0.5~0.6m, 池底铺厚度为10~15cm黑色软泥。池中分别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饲料台长方形, 用长1.5~2.0m、宽40~60cm、厚2~3cm的水泥预制板或木板搭设, 长边一侧以15~20°角斜插入水中15~20cm, 另一侧露出水面。按每100只稚鳖设置1个饲料台的比例设置。在池中心区架设长3~5m、宽30~40cm漂浮的木板或竹板作鳖的晒背台, 其数量按每200只亲鳖设置1条的比例设置。在池水面种植凤眼莲或水浮莲, 数量约占水面的1/3。投放前用漂白粉10~15 mg/L或高锰酸钾100mg/L浸浴消毒30min, 用清水冲洗[1,2]。

2 培育池消毒

用生石灰150~200mg/L或漂白粉10mg/L泼洒消毒。4d后试水, 确定无毒后即可投稚鳖。

3 稚鳖放养

稚鳖质量要求:体形完整, 卵黄囊收敛良好, 泄殖孔洁净, 出壳体重3g以上;头颈伸缩自如, 四肢有力, 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数秒内翻正。下池前用3%~4%的盐水浸浴消毒10~15min。将经消毒过的稚鳖于背风一侧的培育池边贴着池水缓慢倒入池中。放养密度8~12只/m2。

4 饲料投喂

以浮游动物、蚯蚓、螺肉、鱼肉、虾肉等动物性饲料为主, 辅以厂家生产的稚鳖配合饲料。投喂方法是, 螺贝类去壳取肉, 动物性饲料切成粒径5~8mm, 配合饲料用水拌成糊状。动物性饲料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8%~10%, 配合饲料 (干) 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2%~3%。要注意做到定时定量把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内, 每天投3次, 分别于8~9时、12~13时、17~18时各1次[3]。

5 水质控制

培育池水质应保持清新, 透明度20~25cm, 溶氧量应在3mg/L以上, 每10~15d注换新水1次, 每次注换水量占池水量1/4~1/5;定期泼洒生石灰, 每次用量为15~20g/m3, 使池水pH值达到7.0~8.0;每10~15d泼洒1次含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消化细菌和粪链球菌为主要菌群的微生态制剂, 用量依照厂家的说明书[4]。

6 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池检查, 搞好防逃工作;随时掌握鳖吃食情况, 以此调整投饲量;勤除杂草、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余饲料, 清扫饲料台;查看水色, 闻有无异味;量水温, 做好巡塘日志。越冬前强化培育, 投足营养丰富的饲料, 使鳖体积累贮存一定的营养物质, 增强对严寒的抵抗力;稚鳖移入室内池中越冬, 或露天池加盖塑料大棚;保持鳖池安静, 严禁搅动池水。

7 常见病害防治

在培育过程中, 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池水, 浓度为80mg/L;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和鳖池环境的安静, 减少鳖的应激反应, 预防鳖病的发生。应加强巡塘检查, 一旦发现病鳖, 应及时隔离饲养, 并用药物处理。稚鳖培育过程常见病害症状与治疗方法如下。

7.1 水霉病

主要症状为初期病灶并不明显, 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 肉眼可见的白毛。治疗方法:用3%~4%的食盐水浸泡病鳖15min。用烟叶75kg/hm2打碎泡水全池泼洒, 连用3~5d。

7.2 白眼病

主要症状为病鳖眼部发炎充血, 眼睛肿大, 眼角膜和鼻黏膜因炎症而糜烂, 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治疗方法:用链霉素1~2IU/hm2, 遍洒全池, 连用3~5d。

7.3 固着类纤毛虫病

主要症状为纤毛虫寄生在鳖体表, 肉眼可见体表有1层灰白色或白色的毛状物, 寄生处可见出血现象。治疗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锌合剂 (1∶1) 0.5~0.7mg/L或用高锰酸钾10mg/L, 全池泼洒, 隔天重复1次, 连用3次。

7.4 红脖子病

主要症状为颈脖充血红肿, 伸缩困难, 有的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 并逐渐溃烂, 眼睛白浊, 舌尖、口鼻出血。治疗方法:鳖池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浓度80mg/L;1kg鳖用诺氟沙星0.1~0.2拌饲料投喂, 连喂6d。

7.5 腐皮病

主要症状为初期皮肤发炎、肿胀, 组织逐渐坏死, 呈白色或黄色;中期肌肉与骨骼裸露;后期颈部骨骼露出, 四肢烂掉, 爪脱落。治疗方法:用季胺盐碘 (50%含量) 0.3mg/L全池泼洒, 隔天1次, 连用3次。1kg鳖用渔用多维0.15g拌饵投喂, 连喂3~6d。

7.6 洞穴病

主要症状为初期病鳖背、腹甲或裙边出现若干个疮痂, 不久便自行脱落, 在原疮痂处留下1个小洞, 洞口边缘发炎, 轻压有血流出, 严重者可见内腔壁。治疗方法: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浓度为80mg/L, 隔5d用1次;1kg鳖用磺胺嘧啶0.15g拌饵投喂, 第2~6天减半。

参考文献

[1]张秋明.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 2003 (9) :38-40.

[2]黄斐群, 张秋明.左江鳖品种特征及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249-250.

[3]高培国, 费勇根.中华鳖生态混养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 2006 (2) :27.

江西九连山西杂鲟苗种培育技术 篇9

1 培育池建设

培育池为圆形水泥池, 直径2 m, 高0.5 m, 池底以5%的坡降向中心倾斜。墙体用砖砌成, 池底贴瓷砖, 以保持池底的光滑。池中心为排水口, 排水管用直径100 mm、高0.5 m的PVC管制成, 也可用带网眼的塑料篮盖住排水口, PVC管上用电钻钻开直径为5~8 mm的排水孔, 排水孔占整个PVC管的1/5左右。排水管和塑料篮外套60目筛网, 便于吸附残饵和防止幼苗进入排水孔。进水管可自动调节, 均单排单灌。

2 水源条件

水源为地下泉水, 距离养殖场80 m, 流量60m3/h, 流量稳定。常年水温在19~21℃之间, 水质清新, 无任何污染。用水泵抽入养殖场过滤池过滤后引入培育池。

3 苗种运输

从北京购买西杂鲟发眼卵进行孵化。采取加水冲氧的方法运输, 每袋装水量为袋体积的1/3, 放入泡沫箱中密封, 这样既可以保持10个小时左右溶氧量, 又保证箱内温度上升不超过2℃。装有发眼卵的氧气袋到达目的地后, 连袋放入培育池30 min左右, 注入约1.5 L的池中水进行缓水处理, 20 min后将发眼卵倒入池中。

4 苗种培育

4.1 暂养期培育管理

鱼苗孵出后到卵黄囊完全吸收, 鱼苗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前这一阶段为暂养期。暂养期鱼苗体质弱, 游动能力差, 受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操作不当, 将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暂养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4.1.1 密度控制

刚孵出的仔鱼放养密度2 000~3 000尾/m2。

4.1.2 水量控制

刚孵出的仔鱼体质弱, 应控制培育池水量来增氧和控制流速, 育苗池水位控制在20~25 cm, 池内水保持轻微转动, 以保证鱼苗有充足的溶氧。

4.2 开口期培育管理

开口期是鲟鱼生命周期内最为敏感的时期, 暂养7~10 d后, 经过沉底、聚集、分散3个阶段, 仔鱼卵黄囊吸收完, 开始摄食外部食物, 是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开口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 放养密度

开口期苗种密度控制在1 500~2 500尾/m2。

4.2.2 饵料投喂

此阶段主要投喂水蚯蚓, 投喂前将水蚯蚓切成小段, 用清水清洗至无污液后投入培育池, 随着鱼苗逐渐长大, 逐渐增加投喂水蚯蚓的长度。每天投喂6次, 每次投喂量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为宜, 确保鱼苗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 以免相互残食。

4.3 转食期苗种培育

驯化转食期是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 驯化转食时间的把握会直接影响西杂鲟苗种的成活率。驯化转食时间过早, 使其难以改变摄食活饵的习性, 导致西杂鲟苗种成活率降低, 养殖产量下降。驯化转食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4.3.1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控制在1 000~1 500尾/m2为宜。

4.3.2 控制水位

水位保持在25~30 cm, 鱼苗吃食后保持池内水体有一定旋转, 以便于排污。

4.3.3 驯化转食

经过开口期的精心管理, 西杂鲟碾成浆水洗净后与粗蛋白占45%的鲟鱼专用饲料混匀成半干沉性颗粒, 颗粒大小根据苗种口裂大小而定, 每次投喂前2 h制作。每天投喂6次, 每3 d调整1次水蚯蚓和鲟鱼料比例, 配比方法:第1~3天投喂l kg水蚯蚓+0.5 kg鲟鱼料;第4~7天投喂0.5 kg水蚯蚓+0.5 kg鲟鱼料;第7~10天投喂0.25kg水蚯蚓+0.5 kg鲟鱼料;第11天开始全部投喂鲟鱼专用饲料。投喂时要静水投喂。

4.3.4 分池驯化

驯食11~15 d后, 鱼苗长至4~5cm, 此时将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摄食旺盛的鱼苗转移到鱼种池单独饲养, 投喂鲟鱼料。将明显瘦弱的鱼苗单独用水蚯蚓投喂l周, 待体质恢复后再行分池。

4.4 大规格鱼种培育

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从5 cm左右的小鱼种培育成体长15~20 cm可以直接下池进行商品鱼养殖的阶段。鱼种是成鱼生产稳产丰产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实践证明, 大规格的鱼种对环境的适应、逃避敌害、抗病和摄食能力都较强, 因而成活率高, 起水规格大, 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大规格鱼种在鱼种池中培育, 鱼种池规格为3.25 m×3.25 m×0.5 m, 进排水方便, 能保持水位和常流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4.1 密度和水位

大规格鱼种摄食量大, 排泄物多, 合理控制密度, 调整水位, 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本阶段的关键。密度降至250~300尾/m2, 水位保持25~30 cm。

4.4.2 饵料投喂

饵料投喂采用定质、定量、定时的原则。定质:颗粒大小应适口, 投喂蛋白质含量为45%的鲟鱼专用饲料;定量:按体重的2.5%~4.0%投喂, 以30 min内吃完为宜;定时:每天投喂3次, 投喂的时间固定, 不可随意改变。

4.4.3 筛选分池

在鱼种饲养阶段, 由于鱼种体质强弱不均, 摄食强度不一, 鱼苗规格则参差不齐, 应及时进行筛选, 分池饲养, 使同池鱼种的规格基本一致, 提高鱼种成活率。

5 病害防治

西杂鲟抗病能力强、发病少, 偶见肠炎病。养殖过程中注意苗种的消毒, 同时勤清洗、清残和换水等, 可有效防止病害。

5.1 定期清洗鱼池

养殖过程中, 特别是苗种驯化转食期间, 定期清洗鱼池和筛网, 保持池体清洁。

5.2 定期对苗种进行消毒

注意苗种的消毒, 每7~10 d用2%~3%食盐水浸洗苗种10 min。西杂鲟发病高峰的开口和转食期, 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素以预防肠炎, 并定期用聚维酮碘 (PVP-I) 0.5 mg/kg对水体消毒。

5.3 及时清除粪便、残饵和死鱼

及时清除粪便、残饵, 发现病鱼应及时治疗, 死鱼应及时捞出并深埋, 防止污染水质。

6 小结

6.1 日常管理

西杂鲟苗种培育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极高, 为提高苗种成活率, 日常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检查进排水管道, 清除堵塞物, 保持管道通畅, 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残饵和病鱼、死鱼。②及时分池, 将规格相近的苗种集中饲养, 保持苗种规格整齐, 以免互相咬尾造成伤亡。③定期清洗培育池和筛网, 保持池体和池水清洁。

6.2 经济效益

锦鲤苗种的工厂化培育 篇10

关键词:锦鲤;工厂化;鱼苗培育

锦鲤是鲤鱼的变种,属杂食性,温水性鱼类。锦鲤色泽鲜艳,体型优雅极具观赏价值,是较大型的观赏鱼类。目前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根据其色彩、斑纹等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昭和三色锦鲤等十三个品系。

锦鲤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但不能抵抗水温急剧的变化,温差不能超过2~3 ℃,水温骤然下降或升高则容易生病。锦鲤最适宜生活的水温是20~25 ℃,在这种水温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锦鲤适宜生活在微碱性、中等硬度的水质环境中,以泉水最好(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其它成分,能增加鱼体色素,使锦鲤体色更加鲜艳),而且溶氧充要大于5 mg/L,不含硫化氢等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预定及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1.1.1 鱼苗的预定 鱼苗品质的高低与亲鱼的优劣有密切关系。在预定苗种时,首先选择信誉好的鱼场。其次,挑选亲鱼,挑选产卵记录好、性状好,体质健壮、生殖腺饱满、游动轻松有力的亲鱼。

1.1.2 室内水泥池的准备 鱼苗阶段良好的培育可较大地提高苗种成活率。采用塑料大棚内的方形水泥池作为苗种培育池。室外池塘作为鱼种培育池。热水混冷水的方式作为补温及水源。准备面积4 m2,池深1 m水深0.8 m的水泥池2个,在鱼苗放养前进行清洗消毒,清除池子表面污物,用4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进行泼洒浸泡约1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打开冷热水开关,调节水温到25 ℃。放入生化过滤棉俗称水妖精进行生物过滤,保持溶解氧在5 mg/L以上,pH 8~8.5。池壁内侧贴有瓷砖,便于观察鱼苗状况。池底部从周边逐渐向池中央排水口倾斜。在排水口处安有网眼塑胶板,为防止鱼苗逃跑,要有密孔筛绢包住。在池外排水口处利用U型管原理安装一定高度的拔管,来控制水位及底部污水的排除。每天都保持一定量新水进入和脏水的排除,并配以充气式生化棉过滤器辅以过滤,方可保证良好的水质。

1.1.3 室外池塘的准备 池塘面积2 500 m2左右,池深2 m,水深0.8 m左右。排、灌水方便并配备增氧机进行补氧,防止浮头的发生。池塘在清塘消毒后注水0.8 m,便于升高水温,也容易肥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随着鱼苗的生长情况,不断加深水体。保证溶氧5 mg/L以上,温度25~32 ℃,pH呈微碱性。

1.1.4 饵料准备 鱼苗阶段准备充足的鸡蛋、卤虫卵、水丝蚓;鱼种阶段:各种粒径的人工配合颗粒饵料(饵料中蛋白含量在38%)。

1.1.5 常用的工具准备 虹吸管,各种网具,盆、水桶,充气泵。

1.2 鱼苗的运输、下池及鱼苗的质量鉴别

1.2.1 鱼苗的尼龙袋充氧运输 采用尼龙袋充氧密封法运输。首先,取两只尼龙鱼苗袋重叠相套,袋密封要严实,尼龙袋的大小规格为0.6 m×0.6 m。然后,将袋中灌注新水,水容量以鱼苗能游动为度。排除袋内空气,注入氧气,充氧要适量,以塑料袋略有弹性为宜。过量塑料袋易致破裂。待氧充好后,需立即把袋口扎紧,并把内外两层袋分别封口,以防氧气逸出。为防止颠颤使鱼袋破裂,应将其放入硬纸板箱或尼龙板箱中。同时也便于运输堆置,其大小规格为0.6 m×0.6 m×0.4 m,为减轻塑料袋的破损,纸箱内可衬硬纸板。然后盖好箱盖,用胶带把箱子四周捆好,便于携带。

1.2.2 鱼苗的质量鉴别

见表1。

1.2.3 鱼苗的下池方法 经过运输后,鱼苗对新的水质、水温等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而应采取如下措施:将袋中的鱼苗及水(此时水温28 ℃)倒入一个干净的空盆中,将盆放置在低于池水面的地上用细充气管虹吸池内水来兑水操作,此过程持续1~2 h,使盆的溢出水量为盆总水量的3倍以上,使盆内水温及水质基本与欲下苗池水相同后方可下池。

采用室内微流水培育,每4 m2水深0.5 m放养5万尾鱼苗。

1.3 苗种的培育质量鉴别及饲养管理

1.3.1 鱼苗的培育 鱼苗阶段选择适口的饵料,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此时,继续投喂蛋黄汁,鱼苗白天消化吸收快,夜间消化慢。投喂采取白天少量多餐的投喂法。一般每两小时投喂一次,能清楚地看见蛋黄在鱼苗腹中呈金黄色。经两天培育,改喂稍大型食物,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鲜活不会污染水体。卤虫卵的孵化:每升水3 g卤虫卵,20‰的盐度,2 000 1x光照,温度保持28~29 ℃,进行充氧,24 h即可孵出卤虫无节幼体。放在黑暗处静置2~3 min,分离出卵皮。即得卤虫无节幼体。经5~7 d培育改喂小型枝角类。将捞取的枝角类冲洗干净,放入合适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充氧,进行暂养。需要时用密孔网抄捞取投喂。投喂量逐渐增加,投喂次数逐渐减少,每次投喂量以有少量剩余为度。

捞鱼虫的窍门:枝角类、桡足类以及轮虫通称为鱼虫。他们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坑塘、池塘、水沟、湖泊和水库边角处,那里是捞取鱼虫的理想地方。早春以桡足类即青蹦为主。春夏交际,小型枝角类即红蜘蛛虫增多。盛夏水温升高,一些大型的枝角类如苍虫增多。秋季傍晚,鱼虫都集中在水层上部,而黎明及日出后,又慢慢往水下移动。掌握这些规律便能轻松捕获鱼虫。又经一周的培育,鱼苗体长达2 cm时可以摄食完整水丝。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以有少量剩余为主。再经2天培育,鱼苗体长达2.5 cm,室内水泥池水体空间已不能满足鱼苗的生长需求。转移至室外池塘培养。为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进行倒苗前停止投喂一到两次,我们用大网抄捞取鱼苗,塑料桶运输。首先,放出池中1/2水体,在桶内加入1/2的原池水,捞取鱼苗,采用细孔小网抄,挑选有墨渗出、体质健壮的个体放入桶内。根据鱼苗能否自由游动确定桶内放苗的多少。将挑选出的鱼苗兑水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池塘中。鱼苗入塘后,开始摄食大型枝角类。一天后,池塘中浮游动物的量大量减少,需要人工辅助投喂或继续培养浮游动物。

nlc202309061545

1.3.2 鱼种的优劣鉴别

见表2。

1.3.3 苗种的培育 为使鱼苗集中进食方便管理,刚入塘的鱼苗需进行驯化。根据池子情况、鱼苗情况、外界环境选择一点作为最终投喂点。此点要求背风向阳,方便管理。以最终投喂点为中心向两边扩展投喂,投喂前用泼水或敲桶的办法训练鱼吃食,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以后逐渐减少两边的投喂量,慢慢集中至中心点。

养殖过程中,均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在驯化投喂过程中,同时逐渐增加饵料的量至最终完全投喂饵料。根据鱼体规格,适时更换合适粒径的饵料。一般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量约为鱼体总重量的5%~10%。具体投喂量还要根据鱼吃食情况、鱼体规格和水温而定。当鱼体规格一定时,温度越低,日投饵率越低。反之,越高。当水温一定时,鱼体规格越大,日投饵率越低。反之,越高。每次投喂量掌握在让鱼吃八分饱为宜。在投喂上要做到“四定”:

定时:投饵时间应根据季节、饵料种类和投喂次数而定,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早春、晚秋

每天投喂两次,生长旺季每天投喂三次。

定点:固定在食台处投喂,有利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及鱼病防治。

定质:饵料营养全面、清洁、不腐烂、不发霉、不变质、没有毒性,鱼类易吸收。

定量:投饵做到全年、各月和每日都有科学合理的投喂量。

1.3.4 饲养管理 以水质管理为中心,做好以下几点:每天早上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特别是浮头情况。下午结合投饵或检查吃食情况巡视鱼塘。合理投饵做到“三看”:一看天,应掌握晴天多投,雨天少投,天气恶变及阵雨时不投;二看水,清爽则投,恶变不投;三看鱼,鱼活动正常,食欲旺盛,不浮头,应多投。反之,少投。不可有余食。定期注水,根据鱼体增长对水体空间扩大的需求,水质具体变化、鱼的浮头情况适当注水,适时开增氧机,不致鱼种严重浮头。

1.4 各品系锦鲤越冬前的分级挑选

一般情况下锦鲤的分级挑选是循序渐进进行的,特殊情况将此过程延迟到10月中旬集中进行。

1.4.1 红白品系的挑选 口漏白,绯盘扎实,分布好,切边好,卷腹深,颜色浓重,无杂绯,底色洁白,各鳍均无绯。

1.4.2 大正品系的挑选 绯斑分布好,墨分布均匀,有元墨、手墨及隐墨,头排漂亮,墨落白地者为佳,称之为若升龙大正。

1.4.3 昭和品系的挑选 挑选绯斑分布好,墨分布均匀,有力量感,有元墨、手墨及隐墨,头部有面割闪电纹墨或口墨的为上品。

1.4.4 白写品系的挑选 墨流自然,墨分布均匀,有力量感,有元墨、手墨及隐墨,头部有面割闪电纹墨或口墨的为上品。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一般情况10万尾鱼苗经5个月的饲养,鱼种体长达20 cm,饲养过程中,无不良死亡。共选出可供观赏的一级锦鲤鱼种200条,二级锦鲤鱼种400条,作为观赏性苗种进行单独饲养,其他鱼种归为普通鲤鱼饲养,作为食用鱼或出售。

2.2 讨论

锦鲤是鲤鱼的变种,饲养同鲤鱼基本相同。但因锦鲤的特殊性,在养殖锦鲤的基本方法上,要更加细节化,特别要注意鱼苗阶段的饲养。保证溶解氧充足,满足鱼苗对环境的各方面要求,使鱼苗生长更快。还有饵料投喂方法以及分级挑选上多加注意。

(收稿日期:2015-01-24;修回日期:2015-03-11)

上一篇:小净距施工下一篇:侦探小说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