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4-07-16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精选十篇)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1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校园信息系统必不可少,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如何有效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校园信息系统主要涉及到校际、国际的互联,资源的分享、发布以及远程教学等内容,其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不断丰富的教育信息使得学校、家庭和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计算机和服务越来越重视,而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其职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等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与校园网络相关的服务器系统;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作为校园信息化的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与用户相关,通过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进行服务;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包括两种服务,一是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服务,二是Internet服务。这几种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缺一不可。

3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国情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一直深受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清华大学为例,办公自动化、教务、人事、财务系统等相继建成,并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逐步打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格局。此外,有些高校也基本上实现了全网络化管理,包括报名、缴费、上课、考试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3.1重硬轻软,校园信息化缺乏有序的建设环境

首先,重硬轻软是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的问题,许多高校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之中,包括扩容升级建设校园网络和购置大型服务器,而对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建设投入很少,同时建设针对性不强,应用系统匮乏,造成有硬件没软件的尴尬局面,进而使得硬件设备没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此外校园网建设之后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网吧,与最初建设校园网的目的有所背离。其次,学校和学生虽然一直都很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但是建设完成之后的维护和更新一直少有人问津,其深度加工也存在不足,尽管初期宣传人尽皆知,但是对系统后期的维护和信息更新的关注度不够,也会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信息交换的标准和法规没有得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解释。

3.2重物轻人,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对“物”的投入较多,对人的投入较少,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管理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校园信息化的本质来讲,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它不是单纯地购置设备和开发软件系统,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事业,是与全校有关的,不只是哪个部门或哪个人的事情,所以学校应当尽可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筹划这项事业,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高层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3.3缺乏整体性考虑和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

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特点,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对计算机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容易出现失衡,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各职能部门只会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使得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系统被开发,最终导致学校整体的应用系统发展失衡。同时不同部门开发的应用系统由于没有公共接口而转化成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系统,相互之间也无法实现有效的交互联动。

4提升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措施

4.1整体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过去的不可能于今天也会变成可能,思想先于行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首先要对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管理服务系统以及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规划,从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出发,作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决定。目前,教育部已经提出各部院校要以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目标,其中,校园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重中之重。

4.2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专业水平和高技术力量的人才队伍是最为缺乏的,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和开发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专业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增加特殊的福利来确保这支队伍的强大和稳定,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可以以国外高校或国内企业为参照对象,在我国高校设立首席信息官席位,既要沿用其中的优点,也要对其进行创新。在对首席信息官的选拔中,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既要赋予一定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确保校园网能够顺利稳定的运行。

4.3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校园网本身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建立校园网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假设、调研、思考、分析、设计、编码等内容,同时评价工作应当分成各个阶段按顺序进行,便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引导,确保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回报。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建设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是前期工作投入的偏颇,还是后期管理和维护的不足,都需要学校领导加以重视,依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数字化校园,从而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培雷.业务流程重组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3.

[2]周艳丽.河南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22):11-11,13.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2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足见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重要影响。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各个学校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1 信息技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校园文化的正面影响:①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校园的物质文化基础。最显著的就是教学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先进的教学设施、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随时随地的教学辅导等,都为校园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大大增强了校园的物质文化基础;②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由精英技术变为大众技术, 伴随着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使用程度的提高,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 更成为日后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 ③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接受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同时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凌乱、陈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已经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发挥出了它的特点。

(2)信息技术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①缺少有效的监督。由于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使得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学生的道德水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个人主义膨胀的局面;②不良信息的泛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信息技术已经使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散布各种信息,再加上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往往缺乏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鉴别的能力,因此那些不良信息会对他们形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误导他们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而走上歧途;③不利于学生正常的人格形成。尽管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但在这个超越时空的世界里,人与人的交往具有非社会化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面对现实世界会觉得无所适从等网络依赖行为,从而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等社会问题;④影响学生的学业。网络的世界很精彩, 部分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世界而难以自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没日没夜地对垒游戏,不看书、不做作业,因此使其学业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校园中的各项设施得以更新换代的同时,也使校园的文化建设走进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当人们在感受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它所独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去中心性、边缘性等后现代特点,对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极大地冲击和影响。

2 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柄“双刃剑”,这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是回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园网来配合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学校中不少师生员工缺乏对校园文化理论知识的必要学习,往往凭直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传授的科学文__化,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业余时间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娱活动。还有人认为这些活动开展得多少,都影响不了学校的发展大局。在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则认为只要校园网能正常运作、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及时传递就万事大吉。这种认识,很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而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便可有可

无的境地。

(2)目标不明。由于认识上把校园文化看成是虚构的产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无足轻重,因此往往是建设目标不明,既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纲要,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发展的规划。这样一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展的活动,既没有系统性,又缺乏连贯性,都是漫无方向地进行,或干脆放任自流。因此,导致学校所制定的内部各项政策、规章制度, 也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毫无关联。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网的建设,特别是在校园网的规划时,只考虑如何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让校园网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服务。

(3)方法简单。在校园网建设上,对于师生提出的一些关于学校的发展、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方面或是给个很简单的回复,或是干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议都会石沉大海。而对于在校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思潮, 学校方面则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或是指责的言论,很可能会被学校方面加以删除或者禁言。于是在校园网上,除了一些规章制度、机构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校园新闻以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任何链接可以进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页面。结果是校园网往往成为学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园网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没有把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起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校园管理信息化系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网的建设一般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特点。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共同促进。而且,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往往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服务、增强透明度、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目标。校园网的规划和发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学校应对环境迅速变化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来说,校园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创新管理观念,树立先进理念,推动管理变革,塑造符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提高科技信息含量, 充分利用校园网成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辅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又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2 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引进和运用一些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个学习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园中所有的师生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分析研究,才能总结提高,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提供支持和帮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获取相关的理论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全体师生员工讨论、学习、交流的园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其在信息传递、理论学习、知识共享中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而且还能在校园中逐步形成不断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校园风气,同时也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人心,技术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所以,把信息化的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催化剂。

3.3 利用信息技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平台及时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动态, 学校也能利用这个技术平台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此外,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3.3.1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传播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已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校园并不是真空地带,必然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上还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校园网这个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社会上、校园内的某些现象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充分地辩论,相信“邪不压正”,同时要通过校园网技术平台,不断宣传校园内外发生的先进事例,大力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教育,使学生做到明是非、知荣辱、守信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摆脱网络的束缚,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中,让身心得到熏陶和锻炼,为将来在工作中挑大梁做好准备。

3.3.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软件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64-03

引言

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辽宁省沈阳市也紧跟世界发展形势,不断加大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投入。本文正是基于2003年沈阳市中小学完成“校校通”工程、2010年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以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形成集多媒体教学、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信息化办公系统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称之为“数字化校园”。

通过近年对基层学校的调研,以及为迎接辽宁省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检查而对基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铁西区中小学目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提高的方面如下。

一、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硬件基础,谈不到软件建设和资源建设。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PC、服务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硬件。

近几年,铁西区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购买了很多联想、方正等品牌计算机,EPSON、奥图码等品牌的投影机等教育教学设备来装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班级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场所。2010年铁西区统一招标采购了H3C的S5120系列网络交换机,进一步提升了部分学校的网络出口数据交换速率和对IPv6下一代国际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支持。2011年,先后以各种方式招标采购了150余套交互式教学系统用于装备中小学班级教室,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善。然而,在硬件环境更具体的某些方面,铁西区仍需加强。

1.PC机

个别学校依然在使用2005年左右采购主流配置的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而将应该配备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用的计算机挪为教师办公使用。根据摩尔定律,处理器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硬件性能发展极其迅速,伴随而来的是软件系统也急剧地发展从而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1]计算机软硬件的协同发展,加速了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从Office 97到Office 2013,软件功能越来越强,但能够流畅运行Office 97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流畅运行Office 2013了,类似例子举不胜举,未必是计算机损坏至不能使用的程度,才需要将之淘汰,而是当这些早期配置的计算机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要求时,它们就达到了其使用年限,需要更新。所以,一方面应该杜绝将高配置学生用计算机挪为教师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也应该为教师办公配备能够完成办公需求性能适当的计算机。铁西区在2009年前存在这种问题学校的比例很高,近年来随着流行配置计算机的增添,目前存在这种问题的学校变为个别现象,但就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存在的,而且越落后的地区就越严重。

2.服务器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基层学校,拥有两台良好配置服务器的学校约占学校总数的50%;拥有三台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16%;拥有三台以上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4%。中小学一般学籍系统要使用1台服务器,教学资源和校园网站要使用1台服务器,初中学校必须还有1台毕业考试专用服务器,因此中小学服务器装备数量还十分不足。具体情况,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网络服务器作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关键硬件设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保证其CPU速度、高速缓存、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是否具有Raid和支持热插拔等特性。这些服务器的用途,将在软件环境建设中做说明。

3.网络存储

目前教育系统的教学资源有很多音视频、动画类的教学资源,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比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就需要很多空间。但是,中小学校现有的存储空间捉襟见肘,众所周知存储的发展速度是“存储密度每12个月翻一番”,每天互联网上都有1EB的数据被创建,这相当于2.5亿张DVD的容量,大型数据中心的存储单位已经使用ZB,正在向YB迈进。[2]我们目前中小学的数据量没有那么高,但是93%比例的中小学还没有网络存储,拥有的也都在10TB以下级别,这和当前单盘容量能够达到3TB是不相称的,和教师对存储空间的极大需求也是不相称的。

4.交换机

光纤速度每9个月翻一番,而成本会降低一半。[3]随着万兆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沈阳市教育网的出口速度和内部骨干网的交换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有大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虽然铁西区一定比重的学校在2010年更换了更好的核心交换机,但约有28%比例的学校依然使用2003年建立沈阳教育城域网时标配的交换机,这些交换机的交换性能与当今网络发展的状况相比显然有些落后;在管理方式上,也没有支持当今主流交换机所支持的可基于Console口、基于Web页面及Telnet 远程登录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能力方面,还欠缺实时监控、流量管理、QoS等功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将被更换下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的骨干网依然使用100Mbps的技术和连接线,它们也将逐渐更换成1000Mbps的连接。

5.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系统等辅助教学设备endprint

铁西区2010年已经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交互式书写屏系统也装备了很多,个别学校实现了班班配备,但全区整体上,装配比例依然有限,不足教室总数5%。交互式教学系统经过十多年飞速的发展,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然而就目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软硬件提升状况,交互式教学系统的装备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同时,与多媒体教学系统配套使用的一些设备目前应用也较少,比如无线手写板、抢答器、USB接口的视频展台,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电子书包等辅助教学设备,铁西区没有批量装备,沈阳市其他区县情况也基本一致,这些设备近年发展得很迅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量配备。当然由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性能的强劲,终将会代替无线手写板和抢答器,而且它也可以胜任电子书包的工作。

二、软件平台建设

铁西区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网站都经历了由静态网站向动态网站的发展,有很多学校的校园网站做得还非常有特色,内容也很丰富,比如腾飞小学、31中学、四中等学校的校园网站。很多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做得也非常好,比如36中学,拥有12万册电子图书,宁官学校拥有38万册电子图书。在教学资源的存储上大多采用FTP服务器存储的方式,拥有1TB以上教学资源的学校也很多。但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

1.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的作用是校园信息发布,以校内信息发布为主,校外信息为辅。信息内容既包括针对校内人员浏览的通知通报、学校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情况、教师参加校内和区内等教学比赛的情况、学校规章制度,也包括针对校外访问者发布的展示学校风采、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学校校园信息。

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校的信息不能及时发布和更新,使得校园网站成为为了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的“花瓶”,不能确实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

2.FTP服务器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度的提高,每位学科教师的电子资料、工作文档都有很多,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容量的存储空间。同时,学校内建有FTP服务器还可以方便校内教育教学软件的共享、校内某些文件的分发。

3.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教学环境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电子版教学理论文献、教学案例、图片、音视频、动画、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将这些大量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存放到专门的资源库中,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资源浏览、资源检索、资源管理、资源下载和交流。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目前存在教师共建共享、资源制作公司的独立开发等多种模式。针对目前中小学自身发展现状而言,最佳方案是校内建有小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发展适合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资源,同时与上级部门创建的教学资源库建立一种协作关系,使用其资源并定期上传本校开发的优秀资源。

4.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纸质图书的入库、借阅、续借等功能。同时,也要提供电子图书的订阅、下载和阅览服务等功能。铁西区大部分学校购买了正版的图书管理系统;部分学校使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免费版本的管理平台,虽然功能有限,但对于中小学校功能足够且节约了一定的教育经费。当前,铁西区电子图书系统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学校购买的电子图书内容陈旧,以及不能保证每年的更新率问题。

5.题库管理系统

当前,中小学建有专门题库管理系统的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但题库管理系统在组卷、试卷分析、成绩管理、套题管理等方面作用巨大,有的题库管理系统还具有网上考试子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适于网上考试科目的测试和教学质量分析。

6.课程管理系统

通过课程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发布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内容交流,布置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测验、课后作业和网络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对学生的在线辅导。Moodle平台就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课程管理平台,当然类似系统还有很多,比如课廊、Dokeos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课程管理系统在铁西区没有普及应用。

7.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学生的学籍基本信息、简历信息、升级、降级、留级、跳级、调班、毕业、结业等进行管理的功能。目前,铁西区中小学基本还是使用2000年统一配置的学籍管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8.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提供的功能包括签到管理、缺勤管理、加班管理、考勤查询、考勤统计等内容。传统的考勤管理系统只针对教师,然而在中小学校园环境,其实对学生的考勤也很重要,有了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各班级学生的缺席情况,及时了解缺席原因,同时在系统内留存记录。

9.其他

在学校的其他管理领域也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相关管理或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比如手工进行排课和分班是很复杂的,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这些工作;中小学需要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管理,有了资产管理系统会很方便;有了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在学校的综合管理方面,铁西区至今仍没有某所学校能够实现全部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互通。当然,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项目利润等各种原因,很多软件公司都瞄准了高校管理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开发,而针对中小学开发的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近年才开始涌现。

三、结束语

综上,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硬件建设的某些方面、软件平台建设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放眼国内,沈阳市铁西区也只是一片典型的区域,这一片区域的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既达不到北京、上海的领先地位,又比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先若干年。展望未来,全国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离“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依然还有一段距离,有很多促进教育教学更高效、更便捷的系统还没有普及应用。也没有实现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通过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而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出校园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学校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各级领导对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视,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们期待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将会再上一个台阶,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晶,李文石.摩尔定律的数学模型与应用[J].每周电脑报,2001(33):29-30.

[2]贾莉.EMC25亿美元加大亚太投资力度[J].教学与管理,2008(4):3.

[3]韩一石,强则煊,许国良.现代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常军林,吴笑伟.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163.

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篇4

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多中学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就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园信息化建设从技术上进行分析, 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媒介的,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办公, 用相关软件进行备课, 形成校园信息系统, 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等, 学校可以在上面发布相关消息, 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提升教学与办公质量。总的来说,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然后以多媒体技术为辅, 让校园管理可以更加信息化、规律化、科学化, 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投资缺少规划;虽然多媒体技术目前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但是就校园信息化建设程度来说, 我国很多校园才刚刚起步,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就需要投入资金, 但是很多学校的建设过于表面, 投资缺少规划, 没有综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添置相关设备, 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第二, 建设缺少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 每个班级的方式都不同, 虽然班级之间存在竞争, 但是这种竞争并不影响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 很多学校都缺少统一的规划, 各个部门之间、班级之间在信息化建设中过于重视自身的建设工作, 忽视了共同建设与进步, 从而使得学校之间的信息系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三, 观念与管理差异;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学校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但是实际上, 有的中学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定位并不全面, 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设施外, 还有软件设施, 只有软硬兼施, 信息化程度才能得到提高。然而很多学校过于重视硬件的质量, 觉得只要提升了硬件装置的质量, 就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 所以忽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另外, 在信息化的管理上, 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技术, 导致管理质量低下, 从而降低学校的信息化程度。

三、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第一, 贯彻信息化建设观念。其实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存在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观念影响的, 因此, 中学校园在信息化建设中, 首先一定要贯彻信息化建设观念, 然后再进行行为上的改革。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要清楚的知道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设备, 不能简单的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当做黑板使用。在教师办公的过程中, 要合理的利用信息化系统, 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 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学校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包括很多方面, 例如:信息化需求、资金的准备等,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需求,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才能有据可循, 减少困难的出现。学校可以对当前教学状况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分析教学的管理模式, 结合中学教育的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 由于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都不同,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模仿, 要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 选择最合适学校的信息化系统, 然后进行资金的预算, 分析需要购买的硬件设备的种类与数量。只有做好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信息化建设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很多技术得到了革新, 在中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教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所以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外, 还需要掌握制作ppt、音频文件等技巧, 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如果教师不懂这些技能, 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没有落实到实处。因此,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校信息化程度。

第四, 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是一个整体, 某个班级或者某个学生的进步并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的进步,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加强信息文化的统一, 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另外, 如果学校各个部分之间的工作要衔接好, 那么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系统, 以促进教职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 并且让校园信息化建设得到贯彻。

结语

当前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管理质量, 在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中, 学校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 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 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要分析其来源, 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以提升校园信息化程度, 进而促进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当前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 为了提升教学的总体质量, 需要加强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 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与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逸鸣.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成功 (教育) , 2012 (05) .

[2]陈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2) .

校园信息化建设计划书 篇5

1前言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需求分析

校园网建设思路与规划目标 校园网建设思路

Internet在学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普及。据统计,美国的学校建设了校园内部信息网络并与Internet连通的比例高达98%,国内的主要大学和中专学校也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自己学校的内部信息网络,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随着校园网络的成功建设,必将给学校的管理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科研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应根据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可依照以下思路进行: 校园网络具有怎样的功能

1、满足计算机教学科研、行政办公需要,提供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资源。

2、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自动化功能。

3、满足信息情报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科研人员对各种信息资料、教学情况的检索和查阅。包括Web 查询、电子公告等。

4、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借助internet等通信手段,以最低的通信成本,方便地实现远程互联,跨越地域限制,满足学校要求,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资源共享。

5、具有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原有数据资源,为学校领导提供准确、快捷的数字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6、校区网络系统要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冗

余。容错能力强,确保信息处理安全保密。

7、校区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实用和技术先进,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并能不断满足学校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要一步到位

考虑到学校资金、学校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学校教职员工的现有水平以及网络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的规律,校区网络系统的建设应该分步实施。但是分步实施是在总体规划下的分步实施。没有总体规划,整个系统有可能陷入各个部分相互不兼容和前期投资的极大浪费。基础设施建设,这里主要是指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采用一步到位的办法。为了尽量减少对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适度超前。

3、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

建设校园网络的目的主是为了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教学效率,所以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这一点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大致就是功能需求里提到的几个方面:校园网内部网站应用(Web发布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系统(网上课件制作平台、网上课件管理与浏览、网上作业与考评系统、网上教学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电子备课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和素材库管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会议系统、办公审批系统、通知公告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等)和管理信息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等)。校园网应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且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校园网应用系统的总体思路是边使用、边改进、边开发,力争最短时间内能够把应用系统完善起来。

4、要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起来

这里的先进性指的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不落后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不仅仅看现在的网络建设中包含了多少新的或称为先进的技术。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快。先进的技术只有在使用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时才被赋予了先进性,只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并不表示就有了先进性。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是考察一个系统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重要的考察依据。

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对未来技术的包容能力和现实的扩充能力。其主要表现为系统的结构是否开放,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具体的设备是否开放和冗余。

只有把当前先进性、未来可扩展性和经济可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一个系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具有先进性。

5、对相关使用人员的培训

前面已经强调了在校园网络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而应用系统总是由人去使用的,所以要特别注重对人员的培训;除了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以外,一个系统,在它的生命周期里,是需要系统维护人员对它进行大量的维护的,所以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要特别注重。概括地说,在校园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人员的培训,要注重对实施系统的工程人员、维护系统的管理人员和使

用系统的教职员工们的培训;工程人员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系统维护人员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而教职员工和学生作为系统的最终用户,是系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6、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要注重突出我校的特色

校园特色的突出,在网络系统的建设上,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因为网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它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保在学校内部和外部建立起顺畅的信息通道。我校特色的突出,体现在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建设上,比如学校网站,在该网站上全面展示我校的风采,全面展示我校教育资源方面及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所取得的成就等等。

7、我校的发展方向

①合理分配有限的学校资源,使硬件基础建设与应用软件环境、人才培养同步展开;②将教务管理系统与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对接;③建立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与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对接;④进一步完善校园统一数字平台及抓好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8、其他

为了能更好建设闽院校园网,不仅要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而且要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总而言之,校园网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能否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

(1)整体规划安排。

(2)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3)结构合理,便于维护。(4)高效实用。

(5)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

(6)能够实现快速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和形象展示。

按照以上的思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经济、高速、开放、安全、易于管理的校园网,将全校区的计算机及已有的局域网全部连网,使得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现代化网络应用成为可能。

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规划

1、网络的设施和技术指标

随着学校的发展, 网络要扩展到许多新楼群,网络节点数、网络流量的需求,与建网初期相比会有明显增强。同时,由于WEB 浏览、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等的发展, 以及网络应用逐渐多样化,对全网带宽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校园网设施和技术指标要求为:

(1)校园网核心:校园网核心采用双机备份,备份模式视具体情况采用热备份或冷备份。每个核心交换机的背板交换能力达到256GBPS以上。(2)校园网主干:校园网主干采用光纤,网络速度达到千兆。院内所有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楼和其它用途的楼幢,直接用光纤接入校园网,楼幢接入校网速度达到千兆。如现有的楼幢已经达到这个要求,将来建设的楼幢也要达到这个要求。

(2)校园网出口:校园网与教科网和INTERNET连接,出口总带宽不少于100M。

(3)校园网信息点:校园网信息点布到院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师生宿舍。

2、校园网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深入推进网络应用,提高我院信息化程度,为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提供支持和服务,是建网的出发点和归宿。网络应用建设的规划如下: 〈一〉 网上教学

1、构建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2、构建完善教学资源库。

3、建立网络精品课程平台。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库。

5、建立远程教学平台。〈二〉 网上行政事务管理

1、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

2、网上学院公告、校务公开。

3、网上学校新闻。

4、完善网上教务管理和教务信息服务。

5、实现网上教学设备管理。

6、实现网上学藉、升学录取查询管理

7、完善网上科研管理和科研信息服务。

8、实现网上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服务。

9、实现网上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服务。

10、实现网上后勤管理和后勤信息服务。

11、实现网上招生和管理办法宣传。

12、实现网上基建管理和基建信息服务。

13、实现网上校产管理和校产信息服务。〈三〉 网上电子图书阅览、网上学报

1、建立完善(基于网络)数字图书馆。

2、完善网上电子图书阅览、图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3、建立网上学报网站。

4、建立学校文献网站。〈四〉 网络宣传、教育

1、实现网上党政教育宣传。

2、各系、部、院、处、办建立本部门网站。

3、完善思政网站。

4、建立网上校报网站。

5、学院内各社团、协会建立各自的宣传网站。

6、建立网上卫生健康、医药知识宣传网站。〈五〉 网络综合服务

在网上提供以下网络综合服务:

1、电子邮箱。

2、网络空间。

3、网络便民信息服务。

4、软件下载。

5、工资、水电费、房租等查询。

3校园网建设目标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校园区内部的INTRANET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

具体而言这样的设计目标应该是:

1、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国内、国际信息的快速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使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教学、科研、管理事业的发展。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通过改造原有图书检索系统,建设电子图书馆,提高校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外图书资料,实现远程计算机图书检索和借阅。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依托校园网,构建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软件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后勤、档案等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实现统计监测网络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网上招生、网上人才招聘、学生网上求职等。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教学CAI课件开发网上题库、答疑与作业批改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依托校园网、广域网开展远程教学,使广大的学生和老师能更好的交流学习和获取学校网络的资源。

6、创建网站

创建学院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让世界了解我们,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7、人性化

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触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网络的最大效用。

8、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9、系统总体设计本着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经济性。

3网络方案设计

网络设计

由于校园网网络结构复杂,所以该方案在校园网整体的层次结构采用的是核心层,接入层的模式,具体的层次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校图网整体的层次结构图

其中核心层和接入层的拓扑图分别如图

2、图3所示。

图2 核心层拓扑图

图3接入层拓扑图

4网络应用设计

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软件 1服务器平台分析与选择

服务器是用来为网络中的计算机提供服务,是网络架构中的核心组件,故而服务器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恶意的攻击、侵入会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近年来服务器安全产品和手段不断升级,但安全事件有增无减,网络恶意攻击的频次、种类和复杂性逐年增加,遭入侵和受控计算机数量巨大,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形势严峻。Verizon 2009数据破坏调查报告显示,在各种服务器类型中,数据库服务器首当其冲,遭受攻击的百分比在75%左右,应用服务器遭受攻击百分比为19%,而网络服务器数据破坏百分比为1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服务器安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Web服务器选型分析

根据校园网服务器的应用特点,Web服务器选型应该按照如下原则:(1)要求反应时间短,能快速响应和处理用户的访问需求。

(2)具有强大的信息吞吐能力、多Web站点和内容缓存、能在一定投资下提供更多的访问服务和提高用户满意度。(4)易于发布和实现信息共享。

(5)易于建立和运行Web应用,简化业务进程。(6)具有可靠的品质,保证Web服务不间断。(7)易于设置和管理,使网络管理变得更容易。

7(8)易于扩展,满足业务的扩大需求 系统软件选择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

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2、网络管理系统

本网络中,网络中心采用网管软件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监视与管理,网管人员在网络中心就可了解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可采用HP OpenView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

3、数据库系统软件

要求数据库软件能与WEB服务器做到良好的集成,支持多媒体,支持多种平台,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系统运行稳定,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4、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在这里防火墙用Screened-subnet。因为Screened-subnet包含两个Screeningrouter和两个Bastionhost。在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隔离网,称之为”停火区”(DMZ,即DemilitarizedZone)astionhost放置在“停火区”内。这种结构安全性好,只有当两个安全单元被破坏后,网络才被暴露。

5、应用软件

软件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应用软件包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户使用。

网上教学应用软件建设是校园网的核心内容,任务十分复杂和繁重,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使校园网名副其实地融人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根据各个专业不同,所选用的软件也不同,比如:电子系选用SQL server、Access、C#、VB、C++、asp、网络路由器与交换机技术、网络安全„„等,而信息系则选用的软件有MacromediaFlash

8、Photoshop CS2、Macromedia Dreamweaver

8、JCreatorPro„„等。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設;高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73-01

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要依靠科技和教育,为此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传统的高等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高等教育已经慢慢从传统低效的教育方式渐渐过渡到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生学习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大学校园面临新的挑战,建立信息化校园势在必行。

一、高校信息化现状

所谓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体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互联网,且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本身都很注重信息化建设,人、财、物方面都有投入很大,各方面都显见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统一的标准与接口

整个校园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教务、办公、财务、后勤、人事等部门都各自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采用的软件,数据标准的不一致,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孤岛。不仅导致了数据,硬件的重复建设,资源资金浪费,还给教学,科研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重设备的购置,轻软件的投入

这种现象在各高校中表现比较普遍,硬件的投入大,软件的投入小,导致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

(三)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很多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当把校园网建立起来后,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等方面缺少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校园建设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

二、校园信息化基本结构

高校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和设备,实现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到最后管理的数字化实现。提升校园的效率,扩展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校园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一)校园网的网络架构

校园网是高校实现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底层设施,由校园的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接入互联网。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信息就不能流通,就不能提供信息交换。

(二)数据资源的共享

整个信息化校园平台的数据,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等组合而成。这些不同的库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引用好的软件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共享,有着很大的扩展空间。

(三)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保障,包括校园FTP,BBS,Internet邮箱服务,WWW,校园一卡通系统等。

(四)数据库化虚拟校园

校园信息化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拓展,使校园延伸至网络覆盖的无围墙式的电子化校园。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它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十分重要。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就无法落实。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并建立信息发展的顺序。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需要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计划,然后与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共同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重视信息资源建设

硬件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及长期任务。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避免重硬件轻软件,一个好的硬件没有强大的软件来支持,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信息资源建设要联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建设。一是链接,将学校服务器与因特网上大量的免费教学资源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镜像,与因特网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全部或部分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的信息资源。三是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由自己的教师共同完成。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首先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教师信息水平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培训。其次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与科学运作,及时排解处理问题。第三,进行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过程,树立信息化的思想,增强信息化意识。

四、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是实现高校向高水平、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训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地位和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周远清.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15

[2]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永利.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国科技信息,2008(11):99-100

[4]宫立波.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教育信息化,2004,8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7

智慧校园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 是对数字校园更进一步的提升, 它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对校园的物理环境加以感知, 从而对师生群体的工作、学习以及个体特征做出智能的识别, 将学校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相互衔接起来, 为师生创造一个便利舒适、智能开放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 从而实现师生与学校环境、学校资源之间的交互, 实现人性化的创新服务。

2 信息化进入智慧校园时代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 智慧校园的特征包含了无缝互联与环境感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内的网络高速泛在、知识的分享和创新等多个方面。当前的高校智慧校园与互联网新技术相互紧密地联系,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虚拟化等技术的运用, 达到转变校园知识传递、交互协作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 这样才能够覆盖整个学校的科研、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 确保服务的全面性、灵活性以及易用性, 从而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新型模式[1]。

3 大数据对于“智慧校园”存在的意义

3.1“智慧校园”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

作为智慧校园, 需要分析大量非结构化形态数据, 从而形成智慧教学与管理, 这就对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分析能力、数据获取、复杂数据类型的实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OLAP数据分析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应用的根本需求, 而基于大数据的超常规报表的路径分析、图分析、时间序列分析、What-if分析等深度分析, 才能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智慧应用需求[2]。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模式、数据整合共享、知识服务能力、交叉复用形成智力资源逐渐成为“智慧校园”所关注的焦点。

3.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价值

“智慧校园”让联网的实体不断地扩大, 使得原本传统模式下的数据架构已经远远达不到数据处理的要求, 对于各种形态的数据, 大数据能够更加快速、更加实时、更加有效地分析其价值。在大数据的设计中, 其设计理念让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也在逐渐增强, 通过数据的利用以及解析学中所获取的信息, 就能够进行自动的分析, 做更深层次的挖掘, 这样就可以形成对以往、目前以及未来教育更具研究价值的分析结果, 并将智慧校园所拥有的“智慧”特色体现出来[4]。

通过大数据技术, 可以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其思想方面出现的变化, 并且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可能性都可以做出一一判断, 以便学生通过判断来进行自我调整, 同时也能让学校对于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再优化。另外, 能够对高校内的各个实体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所以, 在“智慧校园”中利用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庞大的数据信息的获取, 更是对这一部分拥有现实意义数据的专业化处理。通过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作为其原始信息, 再经过加工、分析和整理, 从而提炼出有效的知识与信息, 这样才能够为高校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开展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理解其设计理念, 然后才能够从其结构分析入手, 对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加以分析。

4.1 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

智慧校园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数字校园”的概念, 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体。智慧校园的设计理念在于通过应用第一代信息技术, 让管理员、师生都能够通过更加精细的方式以及动态的方法开展教学管理。智慧校园通过嵌入传感器, 将其装载到校园的建筑物、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设备等各个物件之中, 就可以实现校园生活与物理系统之间的相互整合, 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互连接, 将管理系统、学习系统以及办公系统等软件系统融入到“校园云”之内, 并可以实现实时地抓取大规模数据, 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让决策依据更为有效, 最终达到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4.2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结构分析

相对数字校园, 高校智慧校园所强调的是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等支撑下, 确保高校物理和虚拟两种校园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确保高校的师生活动能够处于以及物理与数字相互融合的环境之内, 具体的表示如下图1。

为了将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进行融合, 需要将大数据作为其核心, 而将移动互联网作为其神经网络, 以智能感知作为其神经末梢, 基于智慧应用, 将目标定格在自适应与个性化用户的交互之上, 从而建立出智慧校园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校各项业务的智慧型应用[3]。其具体的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第一, 智能感知层:通过各种感应技术, 做好数据的实时采集, 这样就可以全面地感知师生的活动状态以及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 为智慧校园提供物质方面的基础支持。

第二, 网络通信层:通过有线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运用, 可以做好数据的及时传输, 实现随时随地的介入、高速互联以及应用的随需随意, 为建立智慧校园奠定网络方面的基础条件。

第三, 大数据层:在智慧校园建设中, 大数据层是其核心, 其中包含了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物理平台、数据分析处理应用平台。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各个部分的连接以及各种信息汇聚的枢纽, 提供数据方面的保障。

第四, 应用层:主要包含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智慧型的校园信息化业务的应用, 这是发挥智慧校园作用的关键所在, 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

第五, 自适应交互平台:能够支持各种智能终端, 为用户提供与环境、终端相互适应的多种交互模式, 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提升智慧校园用户的自我体验。

第六, 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含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 为智慧校园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基础。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数据技术给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与深度分析, 必定会让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而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也必定能极大地方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但是, 目前对于大数据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期的探索与研究阶段, 还需要思考并解决很多基础性的问题。相信大数据凭借其潜在的价值以及技术特性, 必定能够将其“智慧”展现在高校之内, 让其成为高校“智慧校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摘要:目前, 大数据作为一种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智慧校园”作为教育实体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对于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 对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结构以及大数据所带来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推动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4, 05:256.

[2]杨威, 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23:39-42.

[3]石飞飞.智慧校园数据挖掘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 2014.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8

在信息化管理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更多的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开始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对外形象地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必将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缓慢的庞大工程,会面对很多的困境和问题,笔者根据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体会,和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对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深入全面,缺乏总体规划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论证,只是为了提升学院的形象地位和信息化建设,理解还不够深入全面的情况下,就简单的对外招标开工。在形式上不断的推进工作,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学院的未来发展,应该有全局的规划来统筹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实中的真实操作情况是各部门根据其需要建立单独的管理信息系统,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战略布局,各系统之间没有链接和转换接口,数字化校园建设就变成了一个个的MIS“孤岛”,变成了一个个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没有整体的宏观架构。

2.2 缺乏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程度低

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缺少统一规划,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购买大批硬件,忽视了后期软件投入,或是为了解决本部门的实际问题,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导致各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无法进行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就不能使信息发挥最大的价值。

2.3 组织管理力度不强,业务流程改进不足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艰巨工作,学院如果没有领导的有力支持以及各行政、教辅管理部门、各系部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在实际的运作中,一方面,对现行的管理制度造成冲击,可能还会涉及人员精简、机构重组等敏感问题,相应的会影响到领导职责和部门利益;另一方面,在操作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于管理流程不通畅导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效果不高。流程问题因为深层次管理体制的问题无法对业务流程再造,致使数字化建设处在尴尬的境地。

2.4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教职工培训不够

缺少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保障其运行,同时也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无法组建一支技术、管理双管的稳定的人才队伍。要想发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果,必须对使用人员组织培训,从知识结构、心理方面到技能操作做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准备。对教职工的集中培训可以有企业合作开发单位进行,但是后续的维护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还是需要本单位技术人员的支持。

2.5 网络和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强

校园网络和各部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保障各种信息的交换和服务。在享受数字化校园带来的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时,也要面临病毒传播、黑客非法入侵、泄密等安全问题。学院的很多数据是有保密要求的,因此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对于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3. 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提高认识,建立总体规划

学院领导应加强对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将学科建设、管理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逐步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在制定统一规划时,不但要考虑到学院内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还要适合学院未来发展的高层次、全覆盖与其他高校、教育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体规划。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实质上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学院未来拓展空间,成为其持续发展的支撑。

3.2 建立统一标准,提高资源共享

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信息标准,使其不仅可以解决学院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还可以与其他高等院校、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其他组织机构进行信息交流,主要包括分类标准、编码方法等。建立院级数据资源中心,共享文件、目录、关系数据库,使数据可以得到传承和及时更新,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一致性,为数据的查询和领导的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3.3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能职责

高职院校要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必须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发挥院级领导的作用,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关系的有效协调、最终决策。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制度保障、协调其工作有效开展,建立稳定的专业技术和信息管理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安全、高效开展。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职责,分析现有的管理业务流程,查找影响效率的问题,建立与改造后流程像适用的组织机构,并在运行中克服阻力,持续改进。

3.4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观念新、素质高、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达到会用并喜欢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工作。培养一支稳定的技能和管理兼备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才能做好后续的培训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到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使用能力。

3.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不断强化广大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从制度上加强校园网管理。通过数据库加密、备份、严格权限管理、安装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等方式提高安全防范级别,建立一套严密的、高效稳定的网络安全体系。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循,其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探寻适合学院自身的道路,才能真正建设好自我特色的数字化校园,让信息服务于师生。

摘要: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对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艳丽.高效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25)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9

1.1 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和谐校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基础。作为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 汇集了许多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高校的和谐, 对社会和谐具有很大的影响。高校所处的特殊地位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也致使和谐校园的创建尤为重要。和谐校园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注入生机和活力, 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心情舒畅, 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从而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氛围, 从而形成全体教师自觉地为学校发展而努力, 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 主动维护学校的利益的局面。和谐校园是学术自由、民主法治、包容共济、充满活力、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 是优化的育人氛围和以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状态。创建文明向上、求新活跃的和谐校园,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能够提高能力和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水平, 能够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创造和谐, 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营造氛围, 开辟空间, 实现学校全方位、高层次发展的总体目标。

1.2 丰富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氛围。

高校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大力开展文体活动, 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 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加强学校凝聚力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可以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和人文品味,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强化活动载体, 创新活动内容, 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 促进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如:定期举办乒乓球、篮球、排球、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 既能锻炼身体,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又能增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友谊。又如:组织卡拉OK比赛, 歌咏比赛, 迎新年联欢会, 不仅促进了教师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还可以使教师的个性与天赋得到张扬。根据当前教师工作节奏加快、负荷增大、组织大型集体活动人员及活动时间受到限制等实际情况, 应采取活动内容重心下移, 各学院独立开展活动, 学校在资金上给予资助, 活动时间、场所上给予协调。院系要以丰富多彩的协会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 开展各种球类、书画、摄影等协会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为教师繁重工作之余的必要调节, 有益于提高教老师生活质量, 促进教教师的全面发展。

高校的院系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 组织“青年教师大奖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活动, 教辅、机关工会可以开展球类、棋类、卡拉OK等比赛节目, 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 使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选择自己的喜好, 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同时也极大地激励了各院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达到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目的, 使活动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 充满活力。在参与各项活动中, 达到团结人、教育人、凝聚人, 形成和谐团队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 不仅陶冶了广大教师情操, 调节了身心, 有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利于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对学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进行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建设, 需不断满足教职工新的需求, 积极发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使教师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促进校园建设过程中, 高校教师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所作为。通过实践,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促进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促进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 现代信息技术

近年来, 校园的规模空前扩大, 园区建设不仅为师生提供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更能够唤起人们对大学文化景观的重视。事实上, 校园环境除了美化环境和提高环境品位, 更重要的是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校园, 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2.1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

在具体设计上, 充分研究师生们的日常行为规律, 深入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在高校景观设计时将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地域特色的营造等作为重点, 改变人与环境间漠然现状。校园景观环境能有效的融入师生们的学习生活中, 增强人们的归属感, 从而构成社会关系融洽、生态关系调和的景观。高校的校园环境可以凝聚人心、陶冶情操, 对担负弘扬中华文化使命的大学生来说, 具有凝聚心志、增强信念的重要作用。

设计者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出体现出中国景观文化的高尚精神景观。高校景观文化是中国景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对大学生文化情操及内涵修养的树立, 对培养和塑造人格健全学生很有意义。我国景观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名人与园林山水的例子, 历史人物的生动事例都是高校校园景观文化的教育内容, 并能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另外, 高校校园景观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也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建立、完善,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性格, 提高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 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人才。

2.2 电在报栏等信息技术的利用能潜移默化教育人。

电在报栏、校园山水、校园小品、校园植物的知识教育功能。电在报栏、校园建筑、校园山水、校园小品、校园植物等这些要素都是现实的教学资源, 既可作为学生学习和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 增加他们的学校情怀, 又可作为地理学、建筑学、生态学、园林学、植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课的实习基地。这些直观的校园环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节约教育经费。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高校景观, 可以让学生时时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 净化自己的心灵, 减少发生违反日常规范的行为。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或是平静如镜的湖面, 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景观感受, 能有效降低人们的烦躁情绪, 有效阻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文化小广场让人感到这是开放式的公共空间, 在这种环境气氛下, 只要是有一定涵养的人都不会在这里无理取闹、寻衅滋事等。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校园文化景观, 凝聚设计者的思想, 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表达积极的文化意义。这样的文化景观启发人的思想, 净化人的灵魂, 激励人的意志, 活跃人的思维, 使人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例如勉励人生的校园书画展, 通过书法的艺术形式吸引学生, 让其在欣赏书法绘画艺术的同时, 理解和思考文字内容, 从而将比较枯燥的说理教育转化为生动的自我学习。通过一定的设计把“美”以环境实体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认识到实体美、并理解环境美、进而鉴赏环境美, 爱护环境。校园生态环境不仅美化了校园, 还为高校师生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 更懂得优美环境的可贵, 自觉维护和保护环境, 是无声的教育, 潜移默化的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良性循环, 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的优势,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服务作用。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 良性循环, 利用高校知识密集的优势,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服务作用。实践中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2]张楚廷.大学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 篇10

一、规划期风险与控制

信息系统的规划期, 主要应当考虑信息技术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结合学校发展战略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全局性的整体规划。这一期间主要存在战略规划和项目决策的风险与控制。

(一) 系统战略规划风险

具体有:信息孤岛风险。未在数字校园的整体框架下建设校园卡系统, 使系统运行处于封闭状态, 不能与校内其他信息系统交换、共享数据, 从而形成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定位风险。单纯为建系统而建设, 与学校管理业务融合成效低下, 如仅把一卡通系统定位为原有消费系统的集成, 身份认证、金融转帐等功能发挥受限制, 校园卡沦为新的消费卡;管理理念风险。过于强调技术背景, 忽视信息系统的管理内涵, 没有考虑学校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层观念、人员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 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有:结合学校的教育发展战略, 站在全校的整体高度, 制定出符合本校数字校园目标的一卡通项目总体规划;合理评估学校管理环境与信息化程度, 充分考虑校园卡技术应用与管理服务业务的整合, 使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管理紧密结合;从组织战略和管理变革出发, 把校园卡系统作为一项管理工程来落实。对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规划、项目管理方法、业务流程重组等知识。

(二) 项目决策风险

主要有:准备不足风险。未充分考虑师生用户、职能管理部门的需求, 对校园卡系统实施的复杂性、艰巨性估计不足, 匆忙上马, 造成资源浪费或应用价值降低, 达不到预期要求;预算风险。预算不全面, 只做出系统软硬件设备购置预算, 没有把基础设施改造、二次开发、运维等费用列入预算范围, 导致后期运营管理困难;目标定义风险。没有定义详细的业务实现标准, 缺乏明确的目标, 无法评价最终实施效果。

对这些风险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成立系统建设筹备组, 通过校内外调研深入了解校园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积极调动信息技术部门与财务、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与用户充分沟通, 最终在系统建设的规模与功能需求上达成一致;系统预算除了要考虑系统设备购买的资金来源, 还要为系统实施、后期运维预留充足预算, 以防由于资金短缺, 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充分定义建设目标, 明确范围, 做好资源规划, 由各职能部门人员、用户共同参与评估实施效果。

二、开发期风险与控制

在高校, 校园卡系统多采取银行或营运商出资、系统供应商建设、学校运行管理, 通过参数配置和二次开发方式来建设。这种外购调试方式需要关注系统选型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

(一) 系统选型风险

主要有:供应商选择风险。供应商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后续服务保障能力, 系统无法及时升级更新;供应商与合作方没有合作基础与经验, 影响基础功能发挥;产品类型选择风险。网络结构、数据库平台、硬件设备、机具数量、校园卡等选型不当, 将导致系统功能、性能、易用性方面不能很好满足学校需求;合同风险。在合同条款中仅标注相关软硬件技术性指标, 没有明确供应商必须达到的服务水平、服务范围标准、发生故障响应时间等约束性条款, 对学校的主动权和利益产生风险, 后期运营维护难以保障, 如卡片的采购自主权、密钥管理等。

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掌握供应商选择的主动权, 综合判断供应商的规模和实力, 评估其技术服务支持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用户拥有数量、同规模的成功案例情况、系统功能性能、信誉声誉、财务状况、售后保障等。避开供应商, 实地考察其他学校的工作现场, 深入调研他们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出现的问题、目前运行状况等情况。同时, 也要考虑供应商与其他信息系统对接能力, 系统是否稳定和适用;通过院校走访、专家咨询, 查询资料、学习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掌握系统产品的功能特点和成熟程度, 预测未来校园卡应用发展趋势。与供应商充分交流、以同类院校成功案例作为选型基础, 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功能模块;在合同中详细列明具体实现的业务功能、时间要求、结算方式、验收的标准和方式、违约赔偿、售后服务要求、技术与评价指标等条款。

(二) 系统实施风险

实施阶段是确保系统各项任务顺利实现的过程, 也是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的一个阶段。加强实施过程的风险控制是日后系统成功运行的重要保证。实施阶段包括制定实施计划、系统安装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试运行等几个环节, 学校应统领全局、精心组组织与安排, 积极组织协调利益相关方, 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努力使项目目标在这一阶段按时保质实现。

(三) 实施组织风险

把一切期望寄托在供应商上, 过度依赖系统供应商单方面实施;没有建立正确的实施队伍组织, 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项目执行困难;学校管理层没有真正参与系统实施过程, 项目负责人以部门主管担任, 跨部门协调困难。具体有:人员构成风险。实施队伍单纯由技术人员组成, 忽略关键业务管理人员的作用;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经验不足, 不能发现、预料结果。实施计划风险。没有制定完整、详细的实施计划, 未进行合理阶段划分, 导致进度不断拖延;各阶段任务不明确, 忽略阶段评审, 质量无法保证;实施职责划分不明确, 资源准备不足使管理混乱。培训风险。未进行系统培训, 培训内容不全面, 培训对象仅限于一般操作培训。系统配置风险。系统初始化参数设置不符合日常业务管理需求, 业务开展无法推进。试运行风险。原始录入数据有误, 系统输出结果错误或不符要求;问题响应速度迟缓;系统切换安排不周全, 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转。

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学校与合作方联合建立实施组织, 包括领导层、实施层, 设立专家评审组, 学校项目组长应是一位熟悉学校管理、具有一定权威的实干型校级领导;实施成员由项目组长、咨询专家、技术主管、职能管理部门主管、技术人员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等人员构成, 选择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参与, 保持人员稳定;与供应商协商制定周详的实施计划, 包括进度安排、质量标准、沟通方式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将具体任务与职责划分到到每一个人, 明确部门与团队成员的职责;为系统安装调试提供环境、调配资源;对实施团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校园卡系统管理思想、流程再造、技术维护、业务操作等知识培训, 在实施期间, 指派人员跟踪学习, 主动参与实施全过程, 充分利用实施机会培养自己的人才;管理人员与程序分析员充分沟通, 选择合适的业务功能, 使参数设置符合学校业务远景规划;做好系统上线的数据准备, 业务管理人员严格控制源数据的整理、审核与迁移, 确保基础数据录入准确无误;及时处理试运行出现问题;合理布置新旧系统交替过渡, 使系统平稳转换。

三、运维期风险及控制

运维期是校园卡系统存续时期最长、发挥实际功效的阶段。校园卡系统结构复杂、终端形式多样化、用户面广、牵涉单位部门多, 且各服务器、消费子系统、终端POS机间传递有大量的电子交易数据和个人身份信息。因此, 在此阶段面临重要的运行管理风险和安全管理风险。

(一) 日常运行管理风险

具体有:制度风险。未建立规范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隐患爆发, 出现故障;缺乏例行检查, 导致系统遭受恶意人为、自然等因素破坏;信息系统未定期备份, 数据丢失或损坏后不能恢复, 造成重大损失。变更风险。系统未经授权批准, 随意升级或修改, 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采取的控制措施有:设立信息综合管理部门, 赋予相应权限, 负责学校信息系统的规划、配置、协调、安全、管理等工作, 信息管理部门主管向学校最高领导负责。明晰部门间及部门内部人员职责, 建立校园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内容涵盖系统维护、校园卡办理、资金结算、用户管理、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电子档案存储、安全检查评估等细则。定期执行检查, 做好日常设备保养, 人工记录系统运行情况, 查看系统操作日志记录, 及时跟踪、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数据定期备份, 按信息类型及重要级别进行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规范操作规程, 建立运行维护工作流程, 系统变更要严格遵照申请、审批、执行、测试的程序。

(二) 系统安全管理风险

具体有:服务器安全。软硬件损坏, 如系统崩溃、硬盘损坏等导致数据丢失, 造成整个系统瘫痪;数据安全。数据采集不规范、不完整, 信息缺失、错误, 引起错漏信息进入系统, 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校园卡的某些功能;网络安全。因校园卡系统网络架构于校园网, 会遭受网络攻击、病毒破坏, 数据窃取和非法篡改等, 致使系统运行不稳定;设备安全。设备类型和数量繁多、分布范围广, 使用频度高, 管理难度大, 终端机具、卡片遭恶意破坏;操作安全。业务操作分工不合理, 系统权限分配不当, 产生越权操作;人员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内部少数人员素质低下, 恶意滥用系统资源或破坏系统, 发生舞弊、计算机犯罪等现象;操作员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被他人偷窥密码, 危害用户操作。

采取的控制措施有:设专用机房和机柜, 配备大容量不间断电源, 加强对中心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核心数据库采用双机热备, 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建立镜像站点, 采用磁盘阵列等大容量存储设备, 按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 做好实时备份、增量备份、历史备份;做好异地防灾备份, 充分考虑做好灾难发生时和故障时的快速系统恢复。规范各类电子表单和信息采集、校验与处理流程, 保证数据录入准确、完整、无误;注意异常使用的卡片, 对问题卡收回分析原因, 防止违造卡和卡中数据被非法修改现象;密切关注单边帐的交易数据, 不能由系统自动纠正的及时做人工分析处理;定期核对系统各类资金明细表和平衡表。通过网络分段、防火墙等技术加强网络安全, 防范黑客攻击和非法侵入, 以及病毒感染和破坏, 使网络顺畅和安全。对设备使用进行注册登记, 利用系统提供的监控平台, 对终端机具严加监控, 检查不联机设备原因, 及时排除故障, 确保数据及时上传;及时关闭不使用的端口与服务。建立登陆访问管理, 用户分等级授权, 定期审阅用户操作, 避免授权不当和发生越权操作;加强用户的登记、注销、关闭管理, 岗位设置和权限分配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如中心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管理、系统管理与业务操作在人员上必须分离, 卡业务的制卡权限和卡密钥、清零以及收费权限不能授予同一人。关键岗位选择道德修养好、责任心强、有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 减少误操作导致的数据被修改、删除, 加强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用户信息保密意识。定期开展系统的运行评价、安全评估和内部审计。

校园卡系统是联接校内各管理信息系统的纽带, 学校在利用校园卡系统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作用的同时, 也应注重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控制。将内部控制融入校园信息化建设, 正确认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主动防御和积极应对风险, 可以降低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率, 以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从而树立信心, 使校园信息化协调有序地顺利进行,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党务公开下一篇:国土资源业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