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服装的艺术

2024-06-14

音乐与服装的艺术(精选十篇)

音乐与服装的艺术 篇1

有音乐存在的那一时刻, 就伴随有服装的动态表现。反之, 有服装动态表现的那一瞬间, 其本身就在无限地流淌着音乐。从人类创造文明开始, 二者便天真无邪地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相互映衬、协调统一的整体, 共同追求人性的解放、文化的力量、生活的智慧, 尤其追求着自我的身心表达。

一、音乐与服装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现丰富表现力的声响艺术。其表现对象不仅包括情绪情感对象, 还包括视觉对象、思想观念、戏剧事件、生活场景和某种动植物的存在状态等。也就是说, 音乐可以表现人、事、景、物等生存世界的内外观、主客观的所有对象。范围缩小或聚焦凝结, 更易于形成诸如“长短、远近、高低、大小、哀乐、刚柔、快慢、硬软、迟缓、疏密、清浊、浓淡、薄厚、粗糙细腻、阳光阴暗、倔强温柔、棱角圆润等”外观表象和心理与感情体验。所有这些, 无一不是动态的表征, 无不在无限变化的流动过程中展现其具体形态, 渐之以达成某种态度、沟通和文化, 激发起人的世界无限的心理活动和生活品质的向往与追逐。

服装同样是在流动中展现美和撼动。它的布料、线条、色调、款式、质地、配饰与工艺等, 只有在与人的身体产生密切的利害关系后, 在流动的过程中, 满足了人的基本需要、审美追求和个性表达。也正是在这样的时间过程中, 人的心理、风貌、礼仪和时代变迁与服装的实用、风格、表现力、环境影响才存在着多重关系, 达成统一的存在。

作为时间和流动的艺术形式, 两个独立个体的音乐和服装, 其内在始终蕴含着诸多联系, 即便在结构上亦是如此, 如节奏、色彩、布局、比例、力量、风格、文化直觉等, 都围绕时代变迁、社会生活、宗教礼仪、精神风貌、地理环境等展现不同的审美观念。

音乐艺术和服装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步入现代社会, 表达的终极直接指向人的需要和满足。也就是说, 人的和谐发展是其使命, 当然包括由人组成的社会和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而崇尚人的心理和身体的自我表达是其目标,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 只有在时间流动中存在、闪耀和撼动。

二、音乐与服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体

音乐和服装共同的存在方式决定了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也就是说, 二者共存于人本身, 形成富有神采的动态统一体。

无论是唯美的艺术音乐, 还是疯狂的流行音乐, 所有的歌唱家、演奏员或指挥, 都十分注重自己的装束, 精心设计者数不胜数, 特别在流行音乐界, 更是崇尚时尚引领。如演绎摇滚乐、爵士乐、Rap、R&B的这些明星———斯科特·加普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贝茜·史密斯、麦尔斯·戴维斯、彼头士、杰克逊等, 当然包括全世界家喻户晓的“麦当娜”, 不乏由众多知名服装设计师如让·保罗·戈尔基、多尔切·伊·卡巴娜、奥里弗·西斯金、斯特拉·麦卡尼、古奇的汤姆·福特以及穆西亚·布拉达和范思哲, 去包装他们、打造明星效应、请他们代言引领时尚, 不断深化品牌与社会的关系。

艺术音乐的杰出代表, 包括中世纪音乐代表人物希尔德加德·凡·宾根和纪尧姆·德·马修,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人物德普瑞和帕勒斯特里纳, 巴洛克音乐代表者蒙特维尔蒂、巴赫和亨德尔, 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浪漫主义音乐诠释者肖邦、门德尔松、舒伯特和舒曼, 民族乐派音乐人德沃夏克和西贝柳斯, 印象派音乐代表德彪西和拉威尔, 新古典主义音乐人物斯特拉文斯基, 表现主义音乐人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巴托克艾夫斯等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时装和服饰均与之相随、匹配有佳。透过音乐表现, 精准体现那一时期的时装和服饰样式与风格。

音乐是时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更是时装发展的催化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和九十年代的格朗基, 正是依靠着流行音乐和时装打扮来表示出年轻人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再如, 纽约设计师斯蒂芬·斯普劳斯创意下的勃朗蒂·黛比·哈里早期的朋克流行形象;多纳特的时装展, 定会有摇滚歌星科特尼·拉弗、约翰·波恩·乔微和麦当娜的音乐相伴。

音乐的流行影响了时装的流行, 而时装的流行反过来又推动了音乐的流行。时装与音乐连成一线, 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协调统一体, 已经得到历史证明, 即便是今天社会也是如此。

三、音乐与服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话语方式

如果说, 音乐和服装的发展史是由古老的过去、形成的现代和充满无限色彩异样的将来所组成, 那么, 一种自我表达的话语方式也是人类音乐和时装起源和发展的一条红线, 因为人的存在, 特别是身心交往的多重行为需要, 当然包括时代的精神展现、人性的解放、文化力量的释放与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音乐和服装起源的初始阶段是为了满足生存和性的自我表达需要。随着人类工业的文明, 音乐与服装的传承与创造开始逐步摆脱极少数权贵自我表达范围的狭小空间, 开始融入主流社会关系之中, 真正自由的创造性主体不断追求其审美心理和身体线条的自主自愿开放和自在表达, 向人性力量的充分释放以及人际交往的更高精神需求迈进, 形成了日趋成熟的主流话语方式。

随着音乐和服装自我表达深度和广度的延展, 其主流话语愈加国际化、一体化, 便向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宣告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结构, 特别是互动者交往行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它不仅逐步打破社会阶级、阶层、国度和地理区域的人际互动结构, 而且也对音乐和服装的传统交流方式、社会群体结构和人的审美互动模式进行着解构和整合。

正如, 今天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十分考究的时装艳丽而简朴, 常搭以现代风格的饰品一般。在全球经济危机时下, 米歇尔似乎以清新却不卖弄的外观表达了一种感性, 其所释放出的巨大魅力, 不仅成为美国女性穿衣的风向标, 也被众多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时尚佳人”。她的时装和佩饰, 不仅是美国政治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打造柔性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形象、展现新一代美国女性朴素时尚的文化软实力。

21世纪的社会, 音乐和服装自我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或多元化发展, 在不断继承和吸收历史的前提下实现自我更高境界的超越和更为朴实无华的表述

摘要:音乐与服装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需要。它们不仅有其诸多内在的联系, 还有很多特征也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四个方面作以阐述, 以此增进对二者关系的把握和风格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艺术,服装艺术,关系

参考文献

[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2][英]普兰温.克斯格拉夫著, 龙靖遥, 张莹, 郑晓利译.时装生活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2006.

[3][英]约翰.布莱金著, 马英-译.人的音乐性.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4][俄]谢.斯科列伯科夫著, 陈复君译.音乐风格的艺术原则.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5]冯泽民, 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 (第二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服装陈列艺术的形式与美感 篇2

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服装陈列艺术的形式与美感进行论文的论述,以便让人们对于服装陈列艺术的形式与美感有更多了解,不断促进和推动服装业的发展。

服装陈列的形式

“形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指事物的结构和形状,而在设计学中,形式则往往指用来表达某种设计理念和逻辑思维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服装陈列设计来说,这种形式更是的种展现风格的体现,其主要的目的是凸显服装设计的审美功能与实用价值。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在发生着各种巨变。人们在购物,尤其服装的选择上不在将其仅仅当做一个保暖的衣物,更是的是将当做一种视觉享受和购物享受的体验,为此这就要求服装陈列师在展示服装特色的情况下,要注意服装成列的视觉美,以便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导服装消费。而有技巧的服装陈列可以弥补服装设计中美感与形式上不足,为此服装设计也逐步从技术性向艺术性转变,服装陈列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开来。

例如德国和瑞士在服装的陈列上更注意产品的线条与细节的搭配;意大利、法国更为注重色彩的鲜艳的靓丽与创新,不太注重细节呈现;英国、美国比较务实,注重事物的陈列价值;中国则喜欢采用喜庆的陈列方式,而日本的服装陈列比较多元化,更注重服装细腻与品位。

不同服装在审美上也有差异,有的色彩艳丽,有的面料柔和,有的款式独特。在保证陈列相对自主的情况下,要考虑各种服装的各种形式美,要通过艺术的编排与造型对服装进行巧妙的陈列与布局,以便达到种完美的整体艺术效果,更好赋予服装高雅的品质,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服装之美,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不同形式产生不同美感

不同形式的服装陈列会产生不同的美感,这是因为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存在之美的一个能动的反映,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和体验的种最基本、最大化的心理现象,为此审美主体在审美客体的刺激下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心理,并伴随感知、想象、理解的多种心理功能的一种协调,而这种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所得到的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是三言两语难以描述的。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服装陈列中,必须要考虑可以影响服装美感的因素,例如服装的色彩学、服装的结构性服装的心理学,当然还有加强对于空间构学、光学等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有结合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服装的成列,如统一、均衡、对称、对比、韵律、比例等。这样才可以把不同服装的个性和美感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形式上也可以根据服装的产品、定位,通过不同的主题、季节、特写来确立总的表现形式。然后在决定服装的陈列的细节,如正挂、侧拄、迭放以及模特服装的搭配的手法。诸上不同形式的组合最终都会影响服装整体美感的体现,也正是有了种类不同组合,才使得服装拥有更为丰富的语言,以便打动消费者的心。

服装陈列艺术中形式与美感的关系

在服装陈列设计中,形式是为了表现服装的美感,通过艺术性的展示来体现服装的实用性、审美性,甚至是趣味性,这也服装陈列的真正价值与目的所在。一个好的服陈列形式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表达服装的美感,而且可以对这种美感进行升华。一组看似很平常的服装系列,经过服装陈列师的精心构造常常会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吸引人们眼球的服装陈列形式使得原本普通的服装也变得熠熠生辉起来,而这种独特的服装陈列和美华的购物环境明显可以促动人们的服装消费。随着“体验经济”、“情感经济”的不断兴起,人们在购物上不仅仅是追求理性化的经济交易,很多时候是种闲暇时的消遣。在一些购物场所里,各种形式的服装陈列代表着不同的风格,或简约,或恢弘,或奢华都给一种意犹未尽的享受,在这种购物氛围的装点下,购物显然是种别于日常生活的种体验与享受。

基于当前不断变迁的消费观,这对于服装的陈列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服装的购物环境要得体,而且服装美的展示上也要不断加强艺术化。这不单纯是指要把服装的特点要通过某种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也要求整个服装的陈列要为艺术化的服装服务,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灯光的运用彰显服装的内涵。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服装陈列的形式所体现的美感和艺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其都不能偏离陈列的目的,其是为表现服装内涵、内容服务的,其独特的外在陈列形式是为了最终达成销售,促进消费。服装艺术形式的陈列是让人们在享受美的视觉情趣的同时,对服装本身产生兴趣,激发消费潜力,最终实现服装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选购。

音乐与服装的艺术 篇3

艺术美作为美的第三个层次 (美、美感、艺术) , 更加集中地表现和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美的本质特征。艺术美是对生活美的再现, 是艺术家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能动地创造活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作品具备的审美属性, 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 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 是优秀的作品形象中锁表达出的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艺术美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是和哲学、宗教、伦理等并列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美是对艺术作品审美属性的概况。

在服装表演会场的观众席上有一段对话:

甲: (显然是一位专业人员) “请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乙: (是一位普通观众) “有模特儿, 有时装, 有道具, 有布景, 有灯光。”

甲:“你感受到了她们的美吗?”

乙:“是的, 我感觉很美, 而且使我联想到我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和感受。不过, 这些着装没有一件适合我, 甚至我无法把这些衣服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甲解释说:“在舞台上展示的服装, 需要表现一定的艺术性, 采用了夸张、强调等艺术手法, 它是高于生活的真实的。但它又是生活的概括与提升, 一方面, 它诉诸于观众的情感, 产生美的诱导, 陶冶人们对服饰美的情操, 另一方面, 这种方式也是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塑造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可见, 服装表演人人会看, 但并非人人都能鉴赏, 更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参与的艺术创造。所谓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特雷, 既是指艺术审美的个性化。服装穿着也是一样, 虽然人人都穿衣, 但对服装美的理解却因人而异有深浅的不同。总地来讲, 服装表演通过音乐, 造型, 服装等来表达到人们审美满足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服装表演与音乐

服装表演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 其表演受人的形体与服装的限制, 浅表性强。而音乐则像一座桥梁, 将服装表演的美由浅表引入观众的心灵深处, 观众可以通过音乐加深对美的理解。如果没有一首有音乐, 再优秀的服装表演者也无法诠释出设计者的全部创作意图, 并将这种意图传达给观众, 所以可以这么说音乐是设计师与表演者通向观众内心的心灵桥梁。一名好的服装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应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研究音乐艺术效果的本质, 如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对情绪的影响。并凭借理解力准确地把握音乐的主题思想。由于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 要捕捉到音乐的主题就需要服装表演者有良好的音乐感觉。第二个层次也是更深层次的要求, 它要求表演者对和声、配器、作曲等有所了解。熟悉音乐与乐曲之间的关系, 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质特点, 了解同一首乐曲由不同的演奏家演奏时效果上的差异。能够体会出演奏者二度创作的不同。

服装表演中, 表演与音乐是同步的。因此, 不同风格的服饰要有与其相适应的音乐搭配就显得十分重要。服装的不同风格是服装的深层表现, 有一定的美学内涵, 大体上可分为古典主义风格, 自然主义风格, 民间与地域文化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 超现代主义风格五大类。服装设计师通过轮廓、线条、色彩、机理等来塑造服装艺术的美, 其中造型要素之间数的关系能够与音乐构成一种默契。另外, 服装的展示多需要音乐的烘托与配合, 选择合适的音乐对有效地表达和展示特定服装的审美有着重要作用。

二、服装表演与造型

在服装及表演的审美中, 点的美和线条的美是造型形式美的基本表现形态, 形式美法则是造型要素的组织形态, 色彩是附着于形式的灵魂, 这些通称为造型美的基本要素。它们是造型艺术家在长期的创造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特征美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积淀了丰富的情感和观念, 使点和线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当一种艺术形式内部具有的某种数理关系, 能与人在长期实践中锁接触到的数理关系达成默契时, 就会形成心理上的快适感, 这种形式比例就被称为符合比例美的形式, 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比例美。这种包含了比例美、对称与均衡美、节奏美、主次美、对比美的就是艺术的形式美法则, 这些规则常常被应用于服装表演中去。

具有时间特征的动态艺术都有特定的节奏, 服装表演也如此, 而节奏感也是模特儿表演的基本能力, 视觉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人类的视觉具有一定的感受节奏的能力。在服装造型中, 利用既连续又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线条, 或交替重复相似的要素, 以引导视觉运动的方向, 控制视觉感受的主点, 并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在艺术作品中, 艺术家大量地使用节奏来表达其艺术思想, 电影、系剧中演员的对话与动作, 整体情节的起承转合, 剧情中矛盾的冲突发展, 影片中蒙太奇的组接方式, 诗词歌赋的平仄变化, 以及服装表演中的台步与身段造型等都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美学中, 主次是指在造型各形式要素之间, 主体与宾体、整体与局部的主次组合关系, 它的主要美学特征是体现了形式美法则中多样统一的基本规律, 这也是任何艺术创造过程中都需要遵守的法则。服装表演的系列服装也是如此, 在每套服装相对独立儿完整的基础上, 在一组同一大主题的系列设计中, 也应有主导款式和辅助款式之分, 这样才会有更完美的主题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 一些看似平庸的服装反而为模特儿提供了更自由广阔的空间, 使其不为繁琐的外表形式所桎梏, 弱化服装作品本身的同时, 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休养与个性。模特在服装表演中确立自己的个性、表演的艺术风格、个性化是决定其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有着优秀素质的模特, 应当在把握设计意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 积极主动地展示服装的内在风格, 使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服装模特儿不仅要担当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让服装品牌走下舞台进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 塑造大众的服装审美意识, 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摘要:服装表演作为艺术美的最佳组合方式, 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欣赏。如何从观众审美心理出发, 研究服装表演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从而发掘欣赏者与被欣赏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 对研究流行导向, 观众欣赏需求与审美心理, 以及今后服装表演制作的趋势导向, 都有着相辅相成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服装表演,审美,心理,音乐,造型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13.

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表现 篇4

关键词:舞台化妆艺术;服装;曲剧

中图分类号:J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69-02

在舞台上演表演的种类非常的多,曲剧就是舞台表演的一种,而想要衬托曲剧表演的魅力就需要利用环境和场地气氛以及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的表演人员也需要利用服装和化妆艺术对自己进行造型,在化妆和服装造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揣摩,掌握好角色的性格定位,并配合化妆的效果,完美的展现曲剧中的人物形象。

一、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表现的重要性

(一)增加角色的亲和力。

在曲剧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演员利用自身的演技推动人物的发展,所以在曲剧的表达过程中,人物就是整个剧场的灵魂,在人物身上所体现的魅力是无法用其他辅助道具能够表现的。为此,曲剧需要不断增加整体舞台的效果,以便更加突出人物的亲和力,而服装表现与化妆技术也需提升一个档次,将人物描述的更加真实。

在曲剧表演的过程中,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服装造型和化妆技术,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职业,而好的化妆技术和服装造型也能够让人物展现的更加活现,这是因为化妆和服装是一种无声的描绘方式,也是塑造形象的手段,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够让舞台更加丰富,也能够让舞台上表演的人员更加的贴近观众,让观看者从中了解到曲剧所表达的意义。

在曲剧舞台上,人物的年龄、性格特点都可以利用化妆来展现,而人物的地位、身份、民族等都能够利用服装来表现,再加上舞台中的灯光展现以及布景就能够将曲剧的剧情展现的淋淋尽致,让观众能切身的感受到曲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达到观众与演员境界合一目的[1]。

(二)增加人物的形象性格表现。

在任何曲剧的舞台上,舞台与观众都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舞台的灯光一直都非常的亮和耀眼,所以演员在没有化妆的情况下或是淡妆都不能够让台下的观众看清楚演员的脸部轮廓,这样就影响了演员表演的效果,也失去了演出的意义。为此,演员通过化妆的手段加深刻画角色的形象,利用脸部彩妆达到放大人物形象增强人物性格的目的,也利用脸部色彩的深浅来调和场内灯光的明暗,协调演员的形象,让观众深刻的体会演员技能的表现。

再者,在曲剧中人物的性格都是演员通过个人的表演展现出来的,演员的外部形象对塑造的人物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不难看出,演员的服装以及化妆的水平对于演员的形象是非常的重要。

(三)吸引观众达到演出效果。

曲剧的表演最终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观看者,而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的方式,就是让舞台上人物的形象和色彩的表演更加的鲜明,并能够利用更加真实的舞台表演让观众融合到曲剧的表演情节中。这些单靠演员的表演是不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将演员进行完美的包装,利用服装以及化妆技术让演员能够更加完美的展现自身。当曲剧表演者达到一定的水准的时候,舞台下的观众的情绪就能被深深的感染出现变化,让观看者有种身临其境视觉感官效果。

二、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表现的主要特点

(一)多元化。

人们在观看曲剧的时候,对曲剧的表演环境和装饰要求越来越多,这个表现了观众的审美观点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让曲剧的表演艺术不断的发展前进[2]。就现在曲剧的表演情况来看,化妆艺术与服装艺术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曲剧为了能够体现更加绚丽的舞台效果,服装上已经是百花齐放的现状,而化妆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曲剧舞台效果下,多元化的舞台展现形式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主流。

在曲剧的表演过程中,从最初一个人物的服装只有固定的一套到现在有很多种,都是多元化的表现,这样的形式不仅让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能够通过化妆的配合,将人物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观众的心理,并让观众能够记住角色。这样多元化的追求也并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针对曲剧剧目的情况以及现场的情况而定,避免误导观众的审美和欣赏。

(二)个性化。

我国现在的社会正在慢慢的进入到一个个性化的时代,而曲剧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表演的过程中针对化妆和服装方面也突出了个性的表现,以此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最明显的就是曲剧中女性的眉毛,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女性的眉毛都是以柳叶眉为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曲剧的表演中,都体现了柳叶眉的存在;而在60年代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眉毛的形状也发展成为了更加妩媚的弯月眉,直接展现了女性的阴柔美;而在现在,女性的眉毛已经是个性展现的标志,在曲剧中的横眉也是一种个性的标志,也是曲剧在追求符合现代标志个性的展现。

(三)重现经典。

曲剧所展现的都是过去人们在生活中的琐事和经典的案件,以及英雄事迹,而曲剧对经典的描述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传统的舞台上面进行创新和突破,在尊重经典事实的基础上,将剧情表现的更加清晰和细致,也通过服装和化妆艺术的展现,将经典重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曲剧的表演不同于影视表演,影视能够通过风景以及实际的建筑对历史和事件进行描写,而曲剧只能够通过舞台这样一个浓缩的场景进行阐述事件,所以想要将经典展现的更加的真实,就需要利用服装以及人物的化妆技术进行装饰,将民族的特点,以及经典曲目中的亮点都展示在服装或是妆容上,这样就更加完善了整体的曲剧表演,也让观看者体会到了经典曲目在曲剧中的表现以及魅力[3]。

三、加强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表现的对策

(一)让化妆与服装更加真实。

化妆师在曲剧中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针对剧本进行细致的了解,也需要了解人物的时代以及人物的职位等方面,这样才能够通过装扮展现历史,让人物更加真实。对此,建议曲剧中的化妆师和造型师应该认真的了解剧目中的历史情节,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多查阅相应的历史依据,让人物的装束能够在展现艺术美的同时更加贴近历史,让曲剧表演更加现实。而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服装与化妆是否考虑到了现实观众的审美要求,再者就是需要符合历史的真实,不能够因为追求现实的美感而忽略了真实。例如,在曲剧演绎的过程中,服装方面不能为了追求舞台的效果,而让清朝的人员穿着上唐朝的服饰,这样就显得不伦不类,让观看的人员贻笑大方,这样的曲剧就不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反而会误导观众对历史的认知。

(二)提高舞台整体的表演效果。

在曲剧的表演中,舞台上整体的表现效果是能够直接表现曲剧情节,并结合对人物的形象将曲剧展现在广大观众的眼前。在曲剧的表演中,工作人员为了能够让舞台的效果看起来更加的逼真,都会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布置,而且也严格的要求演出人员的服装与化妆能够更加特近人物的形象和性格[4]。下面分几个方面来建议如何提高舞台整体的表演效果:

第一,在曲剧上演之前,化妆师与服装造型师应该积极的与导演进行沟通,及时的了解曲剧的曲目,然后能够从深层次的解析剧目所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针对剧目对演出人员进行定位,而服装师则需要针对剧目的情景和朝代来对演员进行服装的搭配。

第二,服装师和化妆师在对演员进行装扮的过程中,应该以整体的舞台效果为基础,与整体的布景以及表现手法相呼应,不仅要突出演员的形象美感也要突出整体搭配的效果。

第三,一定要注意美丑的尺度,不能够只追求人物的美而忽略场景及舞台的设计,整个表演的过程中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效果而不是单独的场景表现。

(三)利用化妆和服装塑造舞台灵魂。

化妆师和服装师是演员的有利后台支柱,演员的形象都是由后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装扮,所以化妆师和服装师不仅能够提升人物的整体价值,也能够提升舞台的整体效果。

化妆师和服装师也是随着社会时尚的前进思想随之而变化,这样的思想在曲剧演员的造型中有所体现。他们在服装中添加了时尚的元素,却又能展现古代的气息,就如质地精良的红纱、红色的丝线、以及精美的银饰品等。在曲剧的舞台上,人物的形象是剧目的标志也是时代的代表,而化妆师和服装师则是时代的前沿者,只有化妆师和服装师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才能够让舞台充满灵性,让舞台充满活力,也能够让整个舞台更加有灵魂。

(四)充分展现舞台人员的价值。

曲剧表演不同于影视剧,曲剧的表演时间比较短,而且场地有限,布置也受到了局限,演员就只能够通过有限的资源进行精湛的表演。那么演员的形象塑造也成为了重点的工作内容,化妆师和服装造型师都需要将曲剧中的人物塑造成有价值体现的人物[5]。所以想要充分的展现演员的价值,就需要化妆师与服装师能够准确的把握剧目中的人物的性格,并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寻找人物的细节,帮助演员表演的更加形象与生动。

结语

在曲剧的发展过程中,人物塑造是重要的话题之一,如何能够利用化妆技巧和服装造型将演员所塑造的人物表现的更加活灵活现,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所以本文针对人物的服装以及化妆艺术进行分析,让曲剧人物在舞台上能够展现出自身的魅力,并利用化妆技术和服装造型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让观看者的情绪和舞台塑造的环境融合到一起,突出曲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莉.戏剧服装设计与舞台表现之和谐——浅谈戏剧服装的舞台表现[J].才智,2014.

[2]张恒,郭亚楠.爱丁堡戏剧节剧目《仲夏夜之梦》的人物化妆造型设计[J].四川戏剧,2015.

[3]黄世智.中国话剧写实舞台美术的第一个范本——论《少奶奶的扇子》演出的舞美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

[4]杨红薇.戏剧服装的产生发展及设计与管理[J].艺海,2011.

服装陈列与卖场设计的融合艺术 篇5

关键词:服装陈列,橱窗设计,融合

服装陈列和橱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定为展示服装的最佳的直观的实物广告。消费者可以通过对服装直观地观察、触摸可以对此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从款式、面料等方面全面地认识该商品。与此同时,服装陈列和卖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该品牌的形象以及该企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这就可以为该公司或者服装品牌的发展做间接的宣传。我通过对一些优秀的服装陈列和卖场设计中发现,只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具备整体意识就可以将服装陈列与卖场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该服装品牌的特色。下面,我将从如何提高服装陈列和橱窗设计的艺术性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服装设计与卖场设计融合艺术的基本原则

融合艺术就是在服装陈列和卖场设计需要一定展示场所,在这一场所中灯光、模特、道具等环境因素与服装理念、场所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直接感官,使其能够产生购买欲望。因此,在进行服装陈列和橱窗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醒目性

服装展示是为了能够使消费直观地对服装进行观察、选购,因此零售卖场可以根据服装的设计理念或者该品牌的设计理念来灵活地选择服装展示的场所、展示的位置、模特的造型或者一些服装的叠放方式,这样可以给予消费者直观地影响,使其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该服装属于休闲型、运动型还是商务型等,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选购,还可以对品牌设计理念进行宣传,以此实现有针对性地销售。

2、丰富性

服装展示是为了能够给予消费者直接观察服装款式、色彩、质量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较中进行自由地选购。所以,在进行商品陈列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服装陈列有序,货品齐全且每一种颜色、号码都应该摆放出来,这样可以使消费者在充足的条件下自由选购适合自己的服装。

3、艺术性

服装的陈列和橱窗的设计并不是一种纯粹性的活动,也不是杂乱无章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性,在保证能够有效展示出服装独立美感和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对服装进行具有艺术性的巧妙安排。此时就要求服装的陈列方式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大方、美观、协调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使用一些配饰来对服装进行装饰,以此给予消费者整体的感官,与此同时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些搭配理念,使其能够穿出美感。

4、说明性

服装展示如果仅简单地向消费者展示一款服装,这并不能够使消费者对此产生更多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服装展示的时候,还需要将有关该服装的各种资料,比如设计理念、价格、货号、面料等设计成一个小展示牌来对该服装进行详尽说明,以此使消费者能够对该服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导购的压力。

二、服装设计与橱窗设计融合艺术的手段

1、卖场服装展示路线设计

一个卖场如果想尽可能多地卖出更多的商品,其关键在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进入卖场后一眼就可以看尽整个卖场的服装情况,那么他们往往会穿过卖场走进下一家,有的甚至连该卖场的门都不入。消费者连在卖场内逗留的时间都没有,那何谈上选购呢?因此,在进行卖场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使消费者尽可能长时间地滞留在卖场内。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首先考虑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将卖场服装都展示出来的基础上,使服装展示能给予消费者视觉和心理双重包围之中,从而使其能够对服装进行仔细观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这就需要对卖场的主副通道进行有效利用,设计蛇形路线。我们可以将热销款式或者该品牌的主打款式放在主通道的展示区中,并附上该品牌形象代言人的人形牌,以便使消费者能够获知本季服装的流行趋势。在副通道区域我们可以将一些辅助款式按照店铺的宣传要求进行布置,最后将收银台放在主通道或者副通道的末端,并将本品牌的活动宣传册或者品牌代表物放到收银台上,以此使消费者对该卖场的活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结合品牌形象设计灯光

卖场的灯光并不是一种摆设,光线的强弱对服装陈列有着重要的作用。投射在服装上的光线不仅起到着凉服装的作用,使消费者能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该服装的面料,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为整个卖场渲染一种符合该服装设计理念的氛围,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因此,在进行服装陈列和橱窗设计的时候,需要先对本卖场中的自然光进行调查,以自然光的强弱和变化特点对本卖场的灯光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将人造光线与自然光融合在一起,人造光线可以随着太阳的运转而发生转动,使其能够有效地扫描到店铺附近的区域,以此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卖场光线还需要与该品牌服饰相符,具有一定的个性或者文艺性,光线交叉扫描避免出现视觉死角,以此能够使消费者感染该品牌服装的魅力,产生消费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卖场中播放有关该企业、该品牌的形象短篇或者广告宣传片,以此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有更深次的了解。

3、创设“休闲空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每天都忙于工作,疲于应付各种应酬,他们在身心方面都感到极度疲惫。因此,在进行卖场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对其需求进行深入地分析,从消费者的个性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利用广阔的卖场空间来为消费者创设一个“休闲空间”,巧妙地设计一个休息区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身心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本卖场的服务质量。比如,我们可以在卖场设置一个小吧台,上面摆放上水果、点心等,甚至可以放置两三台电脑,以此可以让消费者消磨等待试衣的时间,或者使消费者可以及时解决某些紧急工作,以此使消费者在该卖场产生舒适感。我们还可以利用休息区将不同风格的服装进行分割展示,可以让顾客的休息的时候欣赏到该卖场的服饰,以此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服装陈列进行设计,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仅要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服装有一定的了解,更要让消费者对本服装满意,产生物超所值的感想,让消费者在简单的购物中对该品牌、该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以此提高服装销量。

参考文献

[1]屈影.运动服装品牌终端卖场陈列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面料再造与服装风格的艺术论 篇6

关键词:面料再造,服装风格,时尚流行

服装也属于一种文化范畴的现象, 在每个社会或每个社会的不同时期, 人们的日常穿着都反映着人们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和生活品位。然而在现在的高度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社会, 每天都生产着大量的千篇一律的服装产品。许多青年人不甘于自我的形象被淹没, 失去个性, 开始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自己动手改变服装, 对服装局部进行装饰改造也逐渐成为年轻人中的一种时尚行为。为了迎合上述消费者这样的一种心态, 设计师开始把设计关注重点从服装造型转向服装的材料与装饰。而在服装设计要素中, 服装材料是设计的基本要素, 服装潮流、风格、款式、色彩的创新, 离不开对材料的选择与把握。

服装的风格对于服装而言就像性格对于人一样, 它是指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服装设计风格是指在作品中由于题材、材料和个人审美观的不同,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设计的形式感、色彩感、面料风格与工艺手段的协调一致上。其中面料风格是服装设计风格的基调, 它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所以服装的创造与设计要与服装的风格相统一, 作为服装设计的要素的面料再造的设计也要符合服装的风格。

我们知道面料光泽、肌理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与触觉的不同感受, 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设计师为了表达设计理念, 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原有服装材料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工艺手法对面料进行改造, 以获得新的外观、质感和机理, 其设计手法有很多, 在一种材质上有的采用编、绣、贴、压、缝、钉等手法附加上其他的材质, 已形成立体的, 多层次的视觉效果的增型设计;有的采用对材料的进行抽纱、作旧、剪切、镂空、烂花、烧花等工艺手法, 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 赋予材料残缺的、无规律的美感, 对面料做减型设计;有的在材料整体或局部, 通过抽褶、堆积、重叠、折皱、拧、扭、挤压等物理手段, 或者是化学手段, 改变材料的原有的平面形态, 使其具有浮雕效果, 做变型设计;还有的在对面料进行手绘、扎染、蜡染等手段进行再设计。再造过程中, 无论应用何种手法进行加工再造的面料, 其风格特征应与服装风格相一致, 相辅相成, 协调统一, 最终起到完美表达设计理念的作用。

服装材质的选择决定了服装的命运, 服装设计的风格决定了服装面料再造的设计风格的选择。各种面料有各自的“性格表情”和效果, 具有不同的质地和光泽, 它的软、硬、挺、垂、厚、薄等决定着服装的基本特色, 材料的机能性、审美性和制造性更决定了剪裁工艺、设计表达形式, 举例来说, 表现浪漫优雅所选用的材料与表现前卫摩登的截然不同;采用具有立体凹凸质感的材料与采有光泽感的面料无论款式是否相同, 其面料本身所表达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先有了适当的面料, 才有了成功的服装。

服装风格就是指服装的气质, 使服装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面貌。服装的风格类型有很多,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它包含了时代、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审美素养等因素, 主要的风格有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简约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波谱艺术风格、欧普艺术风格、朋克艺术风格、未来主义风格、民族主义风格、褴褛风格等。

每种风格的服装作品都要求有一定的面料来表现。如浪漫主义风格, 这一风格在西方服装史上, 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是最为经典的范例, 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浪漫主义一次又一次地轮回, 改变时尚潮流。这个风格在现代女装中采用镶嵌、刺绣、花边、褶皱等手段进行面料再造, 使面料丰富、华丽、浪漫充满着诗情画意和幻想色彩, 很好的体现其服装的整体的风格特点。

简约风格的服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 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单纯简约的外观, 不张扬的基本款式, 剪裁工艺简单, 以上种种都使得服装材料成为服装的焦点。其服装风格特点总是以漫不经心的随意另类的形态为设计制高点, 很少刻意造作的形式。有些设计为了表现面料的本色而用减法的手段把服装处理得象未完工的半成品, 使面料的可看性胜过了款式本身, 留有笔断意犹存的似曾相识之感, 也使人们的注意力纷纷投向了服装的材料。简约主义摒弃了镶、嵌、绣等工艺手法, 摆脱了复杂、繁琐的剪裁, 力求少就是多的宗旨, 而注重面料本身的风格的体现, 三宅一生便是通过面料来表现服装美的设计大师之一, 他为了发挥材质的固有风格而从材料的制造上入手, 用单纯皱褶表现美感。

民族风格里面的更趋向于中国的民族风格的服饰, 包括纯民族盛装华服、演出服饰、符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民族服装和含民族元素的服装。服装以绣花、蓝印花、蜡染、扎染为主要工艺, 面料一般为棉和麻, 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征, 或者在细节上带有民族风格。

朋克风格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在制作时, 常镶嵌闪亮的水钻或亮片在其中。展现一种另类的华丽之风, 做工精致。另外特征是, 服装的破碎感和金属感。朋克系列多喜好用大型金属别针, 吊链, 裤链等比较显眼的金属制品来装饰服装, 尤其常见的是将服装故意撕碎和破坏的地方用其连接。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是波西米亚精神的产物。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并不是单纯指波西米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 服装的“外貌”也不局限于波西米亚的民族服装和吉卜赛风格的服装。它是一种以捷克共和国各民族服装为主的, 融合了多民族风格的现代多元文化的产物。层层叠叠的花边, 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

褴褛风格, 1981年, 川久保玲在巴黎的第一次发布会就使他在大师云集的法国崭露头角其风格追求宽松刻意的立体化, 用切割、镂空、破碎、不对称的手法来表现服装设计风格。

总之, 面料的形态重塑要以服装为中心, 以各种面料质地的风格为依据, 融入设计师的观念和表现手法, 将面料的潜在性能和自身的材质风格发挥到最佳状态, 使面料风格与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邓玉萍著, 《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1

[2]梁惠娥主编《服装面料艺术再造》, 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 2009

[3]王庆珍著, 《纺织品设计的面料再造》,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2007

音乐与服装的艺术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脑的日渐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教学中日显威力。然而, 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 我们既不应夸大信息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作用, 也不应以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作为衡量其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

服装学科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应不同于其他学科, 较之其他学科的机械性和精确性, 服装更为感性和细腻, 因为在服装教学过程当中更强调“教”与“学”二者之间情感上的配合而非单一的文字交流。

以此推论, 在服装教学中,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 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善加使用能使服装教学锦上添花, 从而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具体看来, 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有效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研究表明, 人脑对于鲜艳、变化的事物往往有着特别的关注, 人眼也总是不自觉地追随明丽的色彩。相较于静止刻板的书本教材, 多媒体多彩、生动、丰富、动感, 插图、音乐、动画效果的合理运用, 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易学、爱学、乐学, 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有效利用多媒体, 突破教学难点, 长课短讲

多媒体的使用在服装教学中凸显了其大容量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对信息内容的展示, 教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服装板书一般量较多较复杂, 利用多媒体, 很多板书无需再写, 轻轻一点即可完成, 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 轻点鼠标即了然于目。借助于直观的形象, 大容量的信息无需长篇大论, 学生已了然在心。

二、服装课改成功的关键———服装教学与信息技术创新的原则和方法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服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进入服装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 促成学生服装素质的形成。然而服装教学与多媒体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弊端,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服装教学的有机整合呢?根据在服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 教师可遵循如下原则:

(一) 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 他们在不同年龄层次有着鲜明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不同阶段所显现的鲜明特征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根据学习内容, 合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它将音—像、动—静、图—文有机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对语境、情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传统服装教学中的黑板、粉笔、实物、纸质挂图等不可替代。使用多媒体讲解时, 教师往往会灵光一闪,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 投影布另一面的黑板上一般会留下一些片段性的文字或简单的图形。因此, 多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使用, 各有所长, 充分发挥各自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依据以上内容, 综合教学中的各项可利用因素, 笔者建议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提出探究问题, 创造情景, 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对象之间的变化关系和结构关系, 然后去猜想、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 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用适当的教学软件, 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 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是主体, 强调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比较自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极大的拓宽,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学生营造激发其创造欲望的环境, 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综上所述, 在服装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首先需要培养的是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可度。毕竟从目前的教学队伍来看, 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习惯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一辈”教师, 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 他们是谨慎而观望的。其次, 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培训, 提高其多媒体操作技能和水平, 并作为一项指标严格考核。最后就是不能盲目迷信多媒体, 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 有其优势, 也有其弊端。因此, 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课件, 而忽视了师生的交流互动。

总之, 在服装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学会运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 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 以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使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服装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在服装教学中具有吸引力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的特点, 同时也会存在忽视情感、忽视质量等局限性, 服装教学中应该注意扬长避短。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服装教育,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翟象俊, 陈永捷, 余建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服装设计与建筑艺术 篇8

关键词:服装,建筑,设计,艺术

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政治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服装是流动的建筑。黑格尔也曾将服装描述为“流动的建筑”、“贴身的建筑”。由此来看建筑与服装间的微妙关系已经由来已久。在不同时期服装与建筑都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反映着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活。

一、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从佛罗伦萨发源后扩展至整个欧洲。其影响遍及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政治、宗教等等各个方面。这个时期的学者在艺术创作以及科学研究当中追求现实主义以及人类情感的表达。

文艺复新前期在艺术上风格十分华丽,装饰趣味浓厚。这一时期典型代表人物乔托是人文主义写实艺术发展的灵魂,他的作品朴实无华,但是却将真实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撼人们的内心世界。15世纪在艺术上仍然流行哥特风格,十分华丽,富有装饰趣味。在这个强烈要求展示真实自我的时期当中,服装上也是如此,人们尽力要表现的不是服装本身,而是人自己。

拉斐尔油画作品当中的圣母像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着装习惯。圣母身着分体式服装,整体形状较为简洁,腰部有接缝。款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仍然体现出女人风韵纤细的腰肢。文艺复兴的新思想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宣扬人生价值和人性自由解放,人们追求美饰美物,随之产生的意大利花样丝绒,以其高雅的质地昂贵的价格成为了奢侈品的象征。服装的象征性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不同的服饰着装象征不同的权力与阶层。在这个追求人性自我表达的时期,服装的穿着特点更加随性。

服装的转型也逐步由迷恋服装本身转向对于人性的欣赏,宗教戒律对于服装也已经不再起作用。女人们开始展现自身婀娜的身躯,摒弃了头纱,追求性感的着装方式。因此分体式女袍罗布成为这一时期的潮流。与此同时为了使服装看起来更加合体,袖子也从原先宽大的服装中分离出来,衣服被分成好几个部分制作,而后进行组合。分体式罗布服装的形成掀开了欧洲服装从平面剪裁走向立体剪裁的全新一页,从此制作服装如同制作一件雕塑品,将人体看作是一个立体的形态进行研究与分析。

在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波及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建筑风格。积压已久的对中世纪神权的批判再加上对人道主义的肯定,这一时期的建筑师一面借助古典的分割比例,一面重新塑造理想中的协调秩序。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点与建筑思潮在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走向明晰与单纯,简洁与干练。这同样也是这个时期的审美趣味所在。

二、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发生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上半叶,是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潮流。它源自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有瑕疵的珍珠。而后被用来描述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品。到如今来看巴洛克风格已成为欧洲非常重要的艺术风格之一。

受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服饰上大量的使用蕾丝花边并且配以极其奢侈豪华的装饰,如刺绣、珍珠、宝石、丝带、等,表现出极尽奢华的装饰效果。这一时期的女装衣裙悬垂性好,柔和、自然、富有浪漫气息,更加体现出女人的温柔妩媚。多层次多褶皱的裙装使下体的视觉感更加丰富,女装上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造型都更多地强调曲线美,充分展露女性的独特魅力。

在建筑方面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在17世纪至18世纪文艺复兴后期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追求造型的自由,常用一些华丽而复杂的雕刻进行装饰,具有强烈的色彩感。巴洛克时期的服装与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并且用体块进行大量堆砌,从而展现出富丽磅礴的艺术气势。

三、洛可可时期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尽显女人的高贵奢华。洛可可原意为“贝壳形状”,这种风格深入到社会艺术文化的各个角落。洛可可以其轻盈、精致、细腻的表现手法成为18世纪欧洲的主流。

洛可可时期是女人的世界,女性的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女装的造型以及装饰效果发展到了极限。最基础的表现为Corset&Pannier紧身胸衣与裙撑。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服装上大量使用了鲸须,在形体上起到束腰的作用。而夸张的裙撑使人看起来具有强烈的视觉绝对比效果。洛可可时期服装风格极尽优雅,创造出一种服装上并非绝对对称,自由而华丽并且极其奢华的效果。

建筑艺术上同样以不对称的造型风格代替对称的形态。在造型上大量运用一些曲线抵制了以往过于端庄和严肃的表现手法。如镜子框边的装饰效果,运用大量的花卉及藤蔓植物。色彩则多用金色进行搭配组合,表现出奢华的装饰效果。这些居住在奢华宫殿中的贵妇无一例外的穿着繁冗复杂而华丽服装。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

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一方面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信仰中。在服装上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种自然样式靠近,取而代之夸张而奢华的服装造型。与此同时解放了女性长期被禁锢在鲸须及宽大裙摆的框架中,使女性服装回归到自然、恬静和淡雅。

建筑上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是以简化为主的方法,把原有的古典元素简化后融入建筑风格当中。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简洁有力,摒弃掉许多过于复杂的装饰,使线条更为简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特征重在追求神似,以及对古罗马时期艺术的精神演绎。用简化的手法表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

五、浪漫主义时期

1825年到1850年期间历史上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强调女性优雅高贵的修养。女装腰线位置下降,降到自然地腰际线的位置。紧身胸衣依然发挥着它的强大作用,裙子开始扩大,形成了典型的X型。随着王政复辟,女装又回到追求豪华宫廷风格的潮流当中并且强调细腰在服装上所呈现出来的倒三角形的装饰风格。之后裙子的体积越来越大,衬裙的数量达到七条之多,裙体的正面出现A字形敞开的缝制方法,露出里面的衬裙及复杂的装饰。这一时期女装出现了裤装---长裤、紧身马裤。同样展现出那个时期女人们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男装多是马甲、长西装外套以及长裤的搭配组合。并且同女装一样,也将腰线收细。男士也使用紧身胸衣用来塑形。人们交往举止优雅,桶形的礼貌和文明杖成为男人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建筑方面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崇尚自然,这种精神体现在建筑方面则是充满趣味的异国情调。这一时期出现了东方式的建筑小品,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建筑作品是伦敦的圣吉尓斯教堂和曼彻斯特市政厅。

六、巴斯尔时期

19世纪70年代裙装里出现了巴斯尔---臀垫,在臀围线的位置增加了填充物,使服装看起了具有充实的立体效果。紧身胸衣把胸部高高托起,强调前凸后翘的塑身效果。这一时期服装表面的装饰效果得到最大提升,普利兹褶、流苏装饰等。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面料拼接搭配,成为当时的流行。

建筑方面19世纪末建筑领域充满了创新的力量,建筑讲究真实,所具备的一些现代的结构应当在建筑作品中有所体现。法

浅析“创意设计思维”

王庆(河北科技大学动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设计艺术是思想的艺术,贵在不断创新求异。设计者只有大胆思维、敢于突破、善于践行,才能让思路向外扩展,让思维超越常规,赋予作品最美的意境和最丰富的内涵,使作品时刻洋溢着新的生气和活力。

关键词:创意;灵感;联想;想象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美。对于设计者而言,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设计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创意,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

创意设计植根于传统设计思维,其本质在于改变。创意是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必须具有叛逆精神、挑战意识和突破观念,然而叛逆并不意味着创意,没有体现“人本”色彩的创意是空洞无趣的。在设计中,创意往往通过构思而展开,而构思常常源于灵感的闪现。灵感是在久思不得其解,偶然触景生情下的一种顿悟。古往今来,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文学艺术的传世之作,都与灵感有关。科学家的“顿悟”、文艺创作者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奇谋韬略”等等,都凝聚着灵感思维的神奇功用。

对于设计师来说,灵感是设计师们在丰厚专业知识积淀的基础上,通过敏锐观察、细微捕捉、丰富联想,对固有经验、印象、记忆、感觉的整合和升华,是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的再创造,是寻求思维变式,通过与众不同的作品展现设计理念的实践活动。例如:香港的著名建筑“灵霄阁”就是英国设计师泰瑞法瑞将观察和创意联系起来设计的作品。在这座建筑中,参观者可以自由从平台通过电梯到达各层,俯瞰港岛和九龙,它与蜿蜒的太平山轮廓线交相呼应,像一个正在飘离地球的飞船,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泰瑞的这一创意成了近几许多建筑设计采用的符号之一。

进行创意设计,要求设计者立足主题需要,借助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展开丰富联想,然后发散延伸,在看似孤立的素材间,寻找其内在的必然关联,进行重新整合创造新形象,产生新作品。

一、创意设计的关键在于联想

所谓联想,是指由于某一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事物或概念的思想活动。联想是创意的关键,也是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例如,我们通过“无论身在何方,随手泡一杯暖暖的咖啡,用以放慢脚步、激励自己重新启程”的概念,很容易让人在伤心或紧张的时候联想到,应该马上冲上一包咖啡,让自己悲伤或不安的情绪得以平抑,让心情变得舒缓等等。

联想可分为以下几种:1.通感联想:是指在相似的时间、空间里,对于两件或两件以上事物,由于感觉方面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联想,其作用在于由此及彼,化抽象为形象,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到,“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嗅觉感受,隐隐约约、飘渺回转,与远处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Labmuste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用交错的铁筋混凝土构筑图书馆的拱顶。这项技术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之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服装与建筑之间的有着深厚的渊源,如同格罗皮乌兹与夏奈尔分别对于建筑与服装的诠释。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之父包豪斯学院的创始人。他提出来艺术又是科学,既需要设计又需要实用。因此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简洁、明快并且有一定的空间。格罗皮乌兹在建筑上减去了多余的装饰纹样,服装设计大师加布里·夏奈尔在服装作品当中同样裁去多余的细节,使服装变的越来越实用,使女性着装更为自由。

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通的,设计师以服装、建筑作为载

传来的歌声这一听觉体验相映衬,虽为两种不同感官所得,却容易让人产生很是接近的同感。2.虚构联想:是指在虚、实概念之间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和平——鸽子——橄榄枝。作为一个概念,和平是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但鸽子和橄榄枝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对和平的物象化体现。再如,在世界上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时候,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预言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会在帝国主义薄弱的环境中诞生,并亲自把这种创意化为行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3.特征联想:就是寻找事物外形或内容上的相似特点。如:贾德森发明了鞋上的拉链,90年来,设计师利用拉链便于“开、合”功能,将它用于鞋帽、服装行业甚至将它用于医疗手术中,发明了“皮肤拉链缝合术”等,用于食品工业中,发明了“拉链式香肠保鲜技术”。4.反向联想:是指由事物甲的外在形式和内容,联想到与之截然相反的事物乙的有关方面。如:“战争”与“和平”,“温暖”与“寒冷”。法国著名设计师非力普斯塔克在80年代的设计,曾被指责为设计过头,于是他开始奉行极简主义的简洁与优雅,可就在大家担心他转型走向朴素的设计线路时,他又很聪明地在朴素设计中注入了几分高贵典雅之气。5.因果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与它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如:树木遭砍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植物造林——环境好转。

二、创意设计的动力源自想象

想象,是人脑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比联想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想象力堪称创意力的催化剂,借助人脑具备的感化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和生活留下的印记,经融合、调配成精彩的创意和想法。实践证明,想象力越丰富的人,可以生成创意的沸点越低,一点即燃。

想象主要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两个种类:1.再造想象,是指根据他人描述或图样,基于已有素材在大脑中再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能够使人超越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便于掌握。如:建筑师根据设计图纸,想象出未来建筑物的形象;从未领略过北国冬日的人们,通过诵读相关文章,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北国苍茫冬日的情景。2.创造想象,是指为达成一定目的,不依据现有描述,而是以积累的知觉素材为基础,通过改造、整合、融合,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如:韩美林在设计2008奥运福娃时,由传统节日中给人民带来喜庆气氛的大头娃娃,想到了娃娃头上常戴的老虎帽,根据调查考证设计成“三块瓦”造型的帽子,运用鲜艳的原色和对比色,表达出中国人民极致的热情和喜庆的气氛,并和奥运会五环的颜色紧密关联。

设计是一项紧跟潮流前沿,需要不断创新思变的工作。创意时代的来临,催促着设计工作者加快理念提升的步伐和思维更新的速率,求新求异,敢为人先,不断在传统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体现时代特色和思想深度,张扬个性风格,反映精神实质,赋予作品更美的意境、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勃发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设计概论》赵农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王庆,河北科技大学动画学院讲师。

体传达自己所要展示的精神状态。建筑设计师Zaha Hadid在纽约中央公园为Chanel设计的Mobile Art移动艺术馆,就是一个建筑与时尚完美联姻的案例。

服装与建筑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尽管二者所选用的材质不同。一个相对柔软,一个相对刚硬。但是在其形式美的法则使用上是一致的,都要依照实用且美的定义来设计。服装与建筑都是传播人类艺术文化的载体,都是某一个时代的写照。不同艺术门类的完美结合必定会将我们的生活装饰得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与服装的艺术 篇9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话剧;写实性;艺术性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3.010

舞台服装对于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的风格乃至舞台的总体艺术效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话剧的舞台服装设计与时装设计不同,需要考虑演员表演所处的特定戏剧空间与舞台背景,根据导演对于服装造型提出的要求找准剧中人物身份定位,使服装具有符合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绪、反映人物心理状态的写实表达;然后在此身份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用多种设计方法增加服装的艺术风格。话剧服装设计在具有写实性表达的基础上,加强服装艺术性表达,才能使观者有好的视觉效果,并充分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别样的舞台艺术效果。

2014年底,笔者非常荣幸地再度与著名导演王晓鹰合作,设计话剧《红色》的舞台服装。《红色》讲述的是美国抽象派绘画大师马克·罗斯柯和他的助理坎两人发生在一个意象化的洋溢艺术气息画室里的故事。笔者在该剧的服装设计过程中,从了解剧本人物、演员气质入手确定服装基本格调,通过对面料、色彩的运用及细节设计等强化形象,配合演员的语言、肢体表演,将写实性和艺术性和谐地融為一体。

1 结合剧本人物与演员气质定位服装基本款式体现写实性

成功的角色是需要演员与服装设计师共同演绎的。服装设计师在熟读剧本后,要查阅剧中人物的时代背景、经历、人物性格特征;同时还要了解扮演角色的演员的身材、气质,辅助演员从形象、动作上更好地诠释角色,体现出服装的写实性。

剧中主人公马克·罗斯柯为人愤世嫉俗,曾做过裁剪工、舞台背景师、美术老师……死后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及财富,他的作品《白色中心》创下了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最高纪录。

经过对于罗斯柯生平及着装的分析,结合演员的气质及身材,确定了主人公着装的基本款式:有些厚重感的西裤,略带褶皱的衬衫(见图1),外出时配上有质地感的半长大衣。在人们的直觉中,这些服装款式好像不是一个抽象派画家的着装,但当深入了解罗斯柯本人时代背景及生活经历后,会觉得此设计款式是贴切的,具有写实性的表达。之后,考虑演员本身的形体特征和气质,在服装的选料、工艺、细节上再进行设计。当演员穿着好服装站在舞台上时,仿佛罗斯柯来到观众面前。

2 运用面料的质感增加服装的艺术性

舞台服装设计,从选料到打版制作,是服装设计师展现思维、创新手法的艺术创作过程。服装基本款式确立后,怎样能够达到舞台上好的视觉艺术效果,服装的用料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升人物服装艺术性,使其高于生活,并与舞台背景整体舞美环境相衬托,服装面料的质感,特别是在舞台灯光下的服装质感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

舞台服装特别是话剧舞台服装选料,尽量以吸光的材料为主,服装面料选取材质不同,直接关系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的形象。近几年,话剧舞台服装的面料运用越来越丰富,有纱、丝麻、棉、皮质、绸缎等不同性质的面料,有柔软质料、硬料、垂感的、飘逸等不同质感的面料。在面料处理工艺上,为了增加服装的立体感,设计师会做压褶、抽纱、打磨做旧、堆褶等各种工艺处理。其目的就是提升舞台人物形象的服装艺术性,增加美感。

罗斯柯基本款式虽然是西装裤,但面料上采用有质感、亚光感的旧式粗纹毛呢料,增加人物年代感;衬衫面料采用粗纹纹理的丝麻色织面料,在工艺上加以水洗、染色、做旧等处理,厚度适中(见图2)。这些面料在舞台灯光下,其质感不反光,有起伏的肌理感,在视觉上有回味,增加了服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细节设计加强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

舞台服装服装的细节设计同样重要,对每一个人物的着装都要有很细致的考虑和设计,当演员融入舞台背景、灯光之中,每一款服装的细节诠释都要让观众的视觉感舒服,并增加艺术表现力。

笔者在每一部剧目的服装设计中都追求至真至美。在《红色》的服装设计中,服装的每个细节点的设计都要用心,设计点细小到一个扣子的位置、一件衬衫袖口的造型,实现细节表达的准确。如罗斯柯的西裤裤口的翻边宽度尺寸的推敲,太宽太窄都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裤子不要熨烫出西裤的裤线。在为演员服装定制的过程中,是需要进行选料、工艺制作等各个细节的把握,如罗斯柯上身衬衫不能有正装衬衫的感觉,否则穿起来像公司职员而不是拿着刷子在画布上用生命绘画的艺术家,衬衫一定要带些褶皱,领子可以有些卷边起翘;在服装的制作工艺上要求工艺师在进行绗缝时加入线迹起伏的处理手法,来丰富服装的细节;罗斯柯和他助理的鞋,采用质感粗糙的皮质(见图3),不能有亮的光泽,鞋底的样式及厚度也要恰到好处。

舞台人物的整体着装每个细节都是有设计点的。这些细节风格的把握增加了服装的艺术性。

4 服装色调运用增加艺术感染力

舞台服装设计中,服装色彩的设计直接影响演员和观众的心情,影响整体舞台的艺术效果。话剧服装的色彩运用较舞蹈、歌剧、戏曲更不易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剧中人物服装色调要与舞台环境色调及舞台灯光色调有机的结合,服装色调与舞台背景色调靠得太近,会让人视觉疲劳,影响观者对剧情的感受及表演的欣赏。

在《红色》剧中,整个舞台色调为深冷灰色调,舞台中间有一个不断播放幻灯片的放大画布,两个角色置身其中。为了突出画布上放映幻灯片的色调,营造其艺术氛围,人物服装色彩不能出现鲜艳的纯色系,以免打破整个舞台的和谐色调。所以,人物服装也采用灰色调,但比背景的灰色调偏暖、偏浅,但又不会被背景融掉(见图4)。在剧情的最后一幕,场中整个画布被红色慢慢浸染,此时罗斯柯穿着微微发灰色的乳白色上衣,与后面画布的红色相衬(见图5),既突出了红色主题,同时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很好地辅助演员表演,提升了艺术感染力。

5 服装与表演的配合

在剧情的编排中,导演为了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会有一些特殊动作及表演编排的设计,服装设计要进行特殊设计和定制,充分表达导演的想法,配合演员准确表达导演意图。

在《红色》剧中,坎在与罗斯柯对话碰撞中,导演要求坎把手中有质感的颜料抹在胸前的衣服上,在这个环节上,服装前胸部位不能太复杂,要留给演员完成动作表演的空间。笔者设计了一件套头的翻毛边的针织衫,色调为暖灰色,质地为棉质的,不能太厚重。当那一抹红色染在胸前时,像在衣服上创作了一幅画作,灰色的画底,夺目、有质感的大红色,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变化(见图6)。此环节的设计增加了整部剧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结语

《红色》演出非常成功,很多观者被这部剧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而剧中人物的服装的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也是恰到好处地丰富了整剧的舞台艺术效果。可见,在进行舞台服装创作中,既要注重服装的写实性表达,又要增加服装的艺术性感染力。

(编辑 杜 青)

浅谈服装美与穿着艺术 篇10

关键词:服装美,装着艺术,精神文明

一、衣着打扮要符合民族的特点

任何一个民族, 由于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 形成了自己的不同于其它民族的审美观点。在衣着打扮上, 这种民族性也有着明显的反映。如朝鲜族妇女喜欢穿白色长裙;藏族人喜欢穿黄色衣服, 男人袒露左膀;蒙古族则喜欢穿大袍子和长统靴。应该指出,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衣着装束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有利于本民族文艺和装束的发展。比如流行于欧美的西装, 它的造型突出了肩部的平直、胸部的挺括、略微收进的腰部曲线, 再加上深V型的领口, 使人穿上庄重和挺秀。因为西装的造型设计很美, 19世纪40年代前后, 传入中国, 逐渐被广大国人接受, 特殊的一段年代, 西装成为资本主义的符号之一, 淡出国人的视线, 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西装骄傲地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身上, 成为中国各种场合中男人的挚爱。而中国的旗袍能够凸显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材, 深受女性喜欢。不少国外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 将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巧妙结合, 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令许多外国女士, 特别是影星们的青睐。她们纷纷在一些社交和礼仪场合穿旗袍亮相, 从而形成了“中国旗袍热”, 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服饰文化。但有些国外的服装, 如露脐装、迷你裙等, 过分的袒胸、露背、露腿。在西方人穿起来习以为常, 认为很美, 但对多数中国人来说, 则感觉不够雅观, 因为它不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 不能被多数国人接受。

二、衣着打扮要符合职业、环境的需要

在各种场合都应讲究服饰礼仪, 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 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 最好穿深色的套装, 尽量不要穿着夹克衫、牛仔装、运动装、旅游鞋, 衣服更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过大、过小或紧身。在宴会、舞会、晚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 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 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

例如, 医务工作者穿上白大褂, 坐在门诊室内, 给人一种权威圣洁的美。但如果他穿着白大褂, 脖上挂着听诊器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他可能成为大家的“焦点”即使新郎官再有涵养也绝对不会高兴的。青年人去参加联欢活动, 尽可能选用明亮鲜艳的色彩、特殊的款式、打扮的光彩夺目些, 以此来适应环境并衬托自己欢乐的心情。但如果去上课或者去导师家拜访, 服装就要选择色彩淡雅、款式简单的服装, 这样才能与真诚的求学精神相协调。同样, 在严肃的场合, 你的服装如果过于怪异, 也会弄巧成拙, 更是不礼貌的表现。在会议室, 大家都穿西装、或其他正装, 而你却穿着睡衣出现, 无论你的睡衣再昂贵, 再漂亮, 也只有在卧室里才见光彩, 而在会议室中出现, 只能降低自己的格调, 有损于自身的形象, 被人耻笑。

三、衣着打扮要符合色彩美的需要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色彩, 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由色彩组成的。色彩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因素, 色彩则是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 服装的款式越简单, 色彩的作用就越大。色彩是服装的灵魂。虽然任何色彩都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 但不是用任何色彩的服装都适合打扮每一个人。关键在于个人的性格、肤色, 体型与服装的色彩, 能否取得统一。一般来说, 外向型性格的人多喜欢红、黄、橙三种有代表性的暖色, 它能给人以生气、活力、热烈、精神振奋的感觉。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多喜欢选择青、蓝或黑色为代表的冷色, 它能给人以冷静、稳重、朴实的感觉。一个人的皮肤颜色是选择服装色彩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说, 肤色白皙的人, 服装色彩的选择面较广, 穿上浅色的服装会显得莹洁、柔和、素雅, 穿上深色的服装则与白皙的肤色形成对比, 会使肤色更见白净, 加深艳度。而肤色偏黑者, 应穿蓝、绿、玫瑰红、米色等浅色调的衣服, 以增添明朗的感觉。不同的颜色也会引起人们对距离感觉上的差异, 红、橙、黄等暖色, 使人感到距离近些, 而青、蓝、绿等冷色则令人觉得距离远些。人们正是利用视觉上对色彩的错觉来弥补人在体型上的先天不足, 达到用色彩调节体型的目的。

四、衣着打扮要符合线条美的需要

服装上的线条千变万化, 但只有当它符合人体的线条时, 才能发挥出真正的美、否则, 再美的线条也会失去它的魅力。服饰上的每种线条都具有不同的个性, 竖线条给人的感觉是庄重、严肃, 横线条则是稳定而厚重, 而斜线、曲线则给人以活泼、轻松而流动的感觉。因此, 懂得用服装线条的美来装扮自己, 一定会使你变得更加雄健或秀美。比如圆脸者, 不要穿圆领的上衣, 因为这种领的线条与脸的线条重复, 重复会起到强调的作用, 使人的眼光会停留在这上面, 从而使圆者更圆。当然, 最好也不要穿横长方形领, 因为相对立的东西会相互衬托, 反倒使对方更加突出。圆脸者, 应有一条较长的变化线来修饰, 最好是一个较长的椭圆形衣领, 既不重复不对立, 这会对脸起到软化的作用, 这条变化线能把人的目光从脸孔引向下面, 似乎能把脸拉长一些。同此道理, 长脸者, 不宜穿长条直领, 也不宜穿长方形的横领;而宜用带有变化线条的短领, 这会使脸孔显得比较短一些。宽肩者, 可用长的褶接线条从肩伸到腰, 或用窄而深的领线缓和之;切忌以双肩及领上用宽阔线条。窄肩者, 避免用窄而深的领线, 而要在双肩上, 领上用浅而宽阔的线条。平胸者, 可用丰满柔软的衣领, 胸饰花纹, 用折褶布料的方法折褶胸部, 使它有隆起和丰厚之感, 矮胖者, 衣服不要穿横线条的, 宜穿垂直线条的, 这能将人的目光上下牵引, 可增加人的长度感。瘦高者, 衣服不要穿直线条的, 宜穿横线条的, 这能把人的目光引向左右, 可增加人的宽度感。总之, 女装采用的装饰线多是斜线、弧线、波浪线, 给人以秀美、端庄的感受。而男装多采用横向结构线, 给人以均衡、对称的感受, 体现肩负重任的男子汉的气概。

五、衣着打扮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气质风度和魅力

气质是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的总和, 风度则是个人的外在表征, 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人们的综合印象, 人的体征因为有了气质、风度, 才灌注了神彩、风韵, 闪烁灵光。服装衣裳是文化的表征、服装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服装只有表现了人的风度、气质, 才会顿然生挥, 展示出特有的风采。而且, 一个人的气质 、风度只有在找到了与之相应的服装形式时才会如获神助, 体现出分外诱人的魅力。服装具有四大美学要素:款式、色彩、质地、装饰, 它们可以变幻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可与人的个性风格 (气质、风度) 相匹配, 从而来确定服装美学特征和设计构思。色彩的对比度、质地的挺柔度、装饰的浓淡度等都会表现出不同风格。认真研究这种个性风格与服装风格的共通点, 便可寻找出表现气质风度的最佳服装。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文基本功下一篇:膨胀和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