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

2024-08-28

严重创伤患者(精选十篇)

严重创伤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128例男性, 72例女性, 患者年龄4~76岁, 平均 (38.5±9.6) 岁;观察组109例男性, 91例女性, 患者年龄6~78岁, 平均 (40.2±10.1) 岁,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400例患者创伤原因如下:车祸伤、击打伤、爆炸伤、高空坠落伤、重物砸伤、电击伤等, 其中345例患者意识障碍, 76例患者休克, 36例患者出现呼吸骤停, 21例患者出现脏器出血。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 对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等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 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 辅助患者进行CT、X线的检查, 以找出原因。及时止血, 并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选择是否输血, 以保障患者血液循环的正常。对于出现窒息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氧气支持, 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护理人员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以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 护理措施如下。

1.2.1 呼吸道通畅

大多数严重创伤患者会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情况, 特别是胸部损伤与头面部损伤患者, 受到舌后坠[2]、痰液、血液以及呕吐物等的影响, 造成呼吸道阻塞,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严重时, 可发生窒息。因此严重创伤患者均存在通气障碍, 因此在接诊后, 护理人员应通过颈托来对患者的颈椎进行固定, 降低颈椎的创伤, 同时对患者的气道堵塞进行评估, 并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 尤其是胸部、颅脑等位置损伤的患者, 要预防分泌物或是舌后坠造成患者气道堵塞的现象, 从而避免影响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因此护理人员要进行口咽通道的放置, 防止患者出现舌根后坠, 并将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分泌物吸出,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 满足患者维持自身新陈代谢所需的耗氧量, 如有需要的话, 可进行气管插管以开展正压通气[3]治疗。若是患者发生舌根后坠现象的话, 需使用创伤椎颌法进行治疗, 以打开患者的气道, 将患者呕吐物清除, 并放置好口咽通气道, 以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若患者脉氧饱和度低于85%, 则需使用面罩吸氧或是鼻塞吸氧, 氧流量控制为5-8 L/min, 患者缺氧症无明显改善, 则立即改用经口气管插管, 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待患者脉氧饱和度超过95%即可。

1.2.2 评估神经系统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神经系统进行评估, 观察患者的瞳孔与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可反映患者是否在创伤后存在脑疝或是颅内压增高, 意识状态则可反映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患者呼吸、气道以及循环等得到及时处理, 即可对患者的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进行评估, 若患者存在头部损伤, 且躁动不安, 护理人员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 属于脑疝先兆[4]。

1.2.3 控制出血

对患者的血压、创口、出血以及脉搏等进行观察与评估, 并进行记录。严重创伤会造成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 导致患者血容量明显减少, 从而出现休克。因此严重外伤患者一旦出血, 需及时进行加压包扎[5]以止血, 并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详细记录。构建静脉通路, 若患者穿刺难度较高, 需进行静脉切开或是深静脉置管。若是患者休克的话, 则需在患者颈外静脉或是上肢静脉等粗大型静脉中留置型号为20-22G的针, 为患者构建静脉输液通路, 并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验, 为患者留置导尿管[6], 并保持1次/h的频率对患者尿液的颜色、尿量以及尿质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与有效循环血量等进行详细了解, 保证患者送往住院部或是手术室时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1.2.4 病史收集

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与受伤原因, 以保证伤情评估[7]的准确性, 收集病史, 例如过敏反应、既往史、进食时间以及受伤环境或是事故等, 并进行详细记录, 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交流或是患者家属的沟通来了解, 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5 全身检查

等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后, 护理人员可将患者衣物脱下, 保证患者全身的暴露度, 利用被褥、床单等进行保暖或是保护隐私, 快速对患者全身进行检查, 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创伤, 从而保证患者创伤得到及时治疗。特别是患者背部的检查过程中, 护理人员一定要利用颈托[8], 以保证患者头颈部的固定度, 通过轴线进行翻身, 从而避免对患者颈髓造成损伤。

1.2.6 资料记录全面

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辅助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等进行详细的记录[9],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资料支持, 保证患者病理的全面与完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等进行详细观察。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通过 (±s) 形式表示, 检验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利用%表示, 检验使用χ2检验, 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 (196/200) , 对照组为85% (170/2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75;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急救护理与其他护理存在很大差异, 急救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急救时间作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黄金时间[10]是受伤后10 min, 若患者的伤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控制住患者出血, 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失血、窒息与再损伤发生率, 有效降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我国有的文献资料[11]指出黄金10 min的概念,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需要在受伤后10 min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并在受伤后1h得到准确诊断, 并进行手术治疗。高级创伤护理也只是针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急救护理方式, 不仅重视导致患者死亡因素的处理, 而且需根据患者病史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以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黄金时间内, 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 并及时处理, 能够有效解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完善的资料。

在高级创伤护理实施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从接诊开始, 就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 例如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况等, 待患者呼吸、神经功能、气道、循环稳定后, 就需进行第二次检查与处理。脱掉患者身上的衣物, 开始全身检查, 特别是背部检查中, 护理人员要提高注意力, 以防遗漏患者的受伤部位。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 患者就需送去手术室或是进行住院治疗,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详细的记录, 可反映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缺乏对急诊抢救流程的认识, 造成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且误诊、漏诊率[12]较高, 没有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 导致患者抢救成功率较低。

高级创伤护理主要是全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 有效减少了护理人员的交接频率, 避免对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 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施医护同步排班[13], 提高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 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提高护理人员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并根据与医生日常护理的配合经验, 预见性的护理。急救小组在抢救流程中尤为重要, 不仅关系到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配合度, 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优化配置度, 促使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流程更加的正规化发展, 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医护之间的工作配合, 促使日常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 改变了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工作的被动性, 积极开展多种抢救工作,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预见性护理。

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全身检查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外, 还需准备好患者的抢救工作, 例如静脉留置针、呼吸道、气管插管等, 并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联络患者后续治疗所需的手术或是病房, 缩短患者的辅助检查时间, 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患者生命支持的操作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改变原有的逐项操作, 使用组合操作, 从而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及时进行确定性手术。

急诊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 因而专业知识较为复杂, 医院要做好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 重视操作技能。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技巧,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 简化患者病情的评估过程与程序, 培养护理人员处理多发伤患者的能力, 日常多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严重创伤护理的演习, 以锻炼医护之间配合的默契度, 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急诊严重创伤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对患者的抢救与诊断造成干扰。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情绪, 改善医患之间紧张的护患关系, 构建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 从而保证患者一入急诊科就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患者抢救、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与沟通, 以建立信任的关系,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有效掌握患者的病史, 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 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年龄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保证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顺利开展。

在该次探究过程中, 研究者选取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 对照组为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 (21.20±5.54) min, 对照组为 (29.25±6.82)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汤新颜[14]等的参考资料指出, 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1.4%, 救治时间是 (67±23) min, 抢救有效率与研究者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但救治时间与研究者探究结果相差较大, 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实际伤情, 医护之间配合度等因素决定的。

严重感染患者的麻醉处理.精讲 篇2

严重感然及其相关的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等发病率逐年增加,这些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麻醉处理有赖于对其病因、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的认识,以及麻醉前及麻醉期间对休克的正确处理。

一;严重感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1.严重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脓毒症可以由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临床上常见于肺炎、腹膜炎、胆管炎、泌尿系统感染、蜂窝织炎、脑膜炎、脓肿等尤其是院内感染。原有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烧伤、器官移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放射治疗或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易于继发脓毒性休克。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也可以导致脓毒症的发生。导致脓毒症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菌、肺炎克雷伯菌、类杆菌属等。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毒素为内毒素。革兰阳性菌主要致病毒素是外毒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等。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常发生于持续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的二重感染。

2.严重感染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大多数感染的全身症状并不是由细菌本身引起的,而是由感染过程中引发的炎症反应所致。位于感染病灶的病原微生物释放的外源性介质(如内毒素或外毒素等),这些外源性介质激活机体的防御系统(包括血浆成分、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导致内源性的介质的释放,包括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血小板激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等。这些内源性介质通过作用血管和器官系统而发挥生理作用。适量的介质可以产生有利的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杀灭细菌、灭活细菌产物;但过量释放的介质则产生有害的作用,可直接造成器官功能的损害,或者通过血管系统导致全身或者局部循环障碍而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危重患者在病程早起表现为促炎症反应,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随后患者进入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免疫抑制状态,被称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SIRS与CARS可在病程中交替出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状态称为混合性抗炎反应综合征(MARS)。

二;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严重感染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美国胸科学会和危重医学会(1991与2001年两次讨论)制定的脓毒症及相关疾病的标准化定义,该定义把患者区分为从菌血症、SIRS、脓毒症、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直至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这样一个疾病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的过程。

补充内容:

重症脓毒症:1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例如1.循环血管:动脉血压≤90mmHg持续1小时以上或需要升压药物支持 2.肾脏:液体足够情况下,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Cr值升高绝对≥ 26.4umol/l较基础值升高≥ 50%或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以上。3.呼吸:PaO2/FiO2≤250 或 如只是肺是惟一功能障碍器官,则此值应≤200,4.血液:血小板数<50.0×10/9L或比近3天内最高值下降50%5.不能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pH≤7.30或碱缺失<-5.0mmol/L和血浆乳酸水平大于报告实验室正常上限的1.5(肝脏、中枢神经)

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合并不能用其他的原因解释的持续性低血压。低血压是指虽然经充分容量复苏,但收缩压仍低于于90mmHg、MAP低于60mmHg或者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超过40mmHg。脓毒症休克除原发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外,同时又休克的临床表现。

2.常用的监测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1)精神状态、皮温和肤色

是传统的循环功能监测指标,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血压和脉搏平均动脉压能更好的反映组织灌注水平,在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中.需要将MAP维持在65mmHg以上。

3)尿量

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一般尿量减少。尿量达到0.5ml/(kg.h)以上是治疗是有效的目标之一。4)中心静脉压(CVP)

CVP可以反映右心室舒张末压力,是反映全身容量前负荷的指标,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一般CVP值偏低,CVP在8~12mmHg是脓毒性休克的治疗目标之一。

5)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留置应该结合临床慎重考虑。利用PAWP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和其他休克的鉴别。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6)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SvO2是反映组织器官对氧的摄取状态。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其组织对氧的摄取能力一般降低。ScvO2和SvO2有一定的相关性。ScvO2在临床上更具操作性。

7)血气分析

帮助了解患者体内代谢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8)血乳酸

严重感染及脓毒性休克的患者组织中处于缺氧状态,乳酸生成增加,且乳酸可以作为评估患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9)各器官功能评估

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DIC筛查、血清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检查、尿分析检查、胸片等。通过检查明确呼吸系统、肝肾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血糖等是否存在异常,患者是否存在MODS倾向。

10)病原学检查

怀疑脓毒症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血液培养。

三;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08年发布)

1.早期液体复苏:指南建议监测CVP、MAP、尿量中心静脉(或者混合静脉)氧饱和度以评价脓毒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若液体复苏后CVP达到8~12cmH2O,而ScvO2或者SvO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到30%以上,和(或)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至20μg/(kg.min)以上到上述复苏目标。液体复苏不等用于持续输入液体。液体复苏是指早期容量扩充,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这个时候,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但同时要严密监测患者反应以预防防止发生肺水肿。

2.抗生素的应用

尽早开始积极有效的抗微生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指南建议诊断严重感染后1h以内,立即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3指南建议,对已经给予足量液体但仍需要血管加压药治疗才能维持足够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不比等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的结果即应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分3~4次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输注,连用7天);每日氢化可的松剂量不高于300mg;无休克的全身性感染患者,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对于长期服用激素或者有内分泌疾病者,可继续应用维持量或给予冲击量。

4.血管升压药物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的首选升压药,近年有研究报告,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合用可以改善组织灌注与氧输送,增加冠脉,肾血流及肌酐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不加重器官缺血。肾上腺素在增加心脏做功和输氧的同时,也显著增加氧消耗,其促进组织代谢的产热效应也使组织乳酸生成增多,升高血乳酸水平,因此目前不推荐作为感染中毒性休克一线治疗药物。

5.血制品的输注:一旦组织低灌注纠正,同时无严重冠心病、急性出血或乳酸中毒等,若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注红细胞悬液,使血红蛋白达到70~90g/L;严重感染引起的贫血不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适用于肾衰竭者;没有明显出血和有创操作时没有必要常规输注冰冻新鲜血浆;血小板计数<5×109/L,不论有无明显出血,均应输注血小板悬液;当计数为(5~3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应考虑输血小板。外科手术或有创操作通常要求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

四;严重感染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

1.严重感染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严重感染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时候,除了常规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之外,麻醉前应该尽量纠正各种病理生理的异常。术前应询问患者病情经过及治疗经过,最后进食时间。了解患者术前尿量和意识变化,抗生素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了解既往患病史、药物史和麻醉史。查看患者全部检查(越全越好)。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有干、湿双肺底湿啰音提示肺部感染或左心衰。监测患者动脉血压、脉搏、心电图和脉搏血压饱和度。麻醉医师应该在了解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对并存疾患做出相应处理、争取初步纠正休克状态及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后再开始麻醉。麻醉医师接诊休克患者时多数已经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皮肤湿冷,这些征象已经表明发展到了失代偿期,病情危重是休克患者,麻醉医师应该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昏迷患者应该保持气道通畅和正常通气。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早期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尤为重要。(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对重症(严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在作出诊断的最初6小时内,进行积极的输液复苏、稳定循环功能,重建氧平衡。感染的集束化治疗:6小时复苏集束化治疗:6h内达到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 cmH20;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确诊严重感染后立即开始并在6小时内必须完成的治疗措施: ⑴血清乳酸水平测定; ⑵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病原学标本;⑶急诊在3小时内,ICU在1小时内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⑷如果有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立即给予液体复苏(20ml/kg),如果低血压不能纠正,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⑸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液体复苏使CVP>8 cmH20,ScvO2>70%。时间紧迫,尽可能在1~2小时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和 ScvO2,开始液体复苏,6小时内达到以上目标,“黄金6小时”24小时集束化治疗内容:⑴积极的血糖控制,<150mg/dl; ⑵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⑶机械通气患者的平台压<30cmH2O;⑷重组活化蛋白C的使用。“白银24小时”)

2.严重感染患者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麻醉选择

1)麻醉方式的选择:严重感染患者应该选择对循环抑制小又能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方法:a.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严重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大多数存在低蛋白血症,对局麻药的耐受力下降易发生局麻药中毒。B.椎管内麻醉

循环功能代偿好,神志清楚,尤其是饱胃患者可以选择椎管内麻醉,减少全麻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风险。C.全身麻醉

对于意识障碍、循环不稳定、肠梗阻及饱胃、有硬膜外禁忌、需要进行腹肌松弛的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保证有效通气,预防胃内容物反流、便于术中循环管理,应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给与患者氧治疗,必要时可以给予呼末正压(PEEP).麻醉维持以浅麻醉加肌松为宜,一氧化氮(N2O)复合吸入全麻药和肌松药较为常用。2)麻醉药物的选择:严重感染及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力降低,早期心排量的增加和感染患者的低蛋白状态使得休克患者使用小于正常剂量的麻醉药就可以达到麻醉效果。

1.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均循环有抑制作用。吸入麻醉药中氟烷和恩氟烷心肌心肌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同时抑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低血压时不出现心率加快,恶化低血压。异氟烷、地氟烷和七氟烷降低血压主要是因为外周血管扩张。氧化氮心肌抑制作用轻。可以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但是氧合差或者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不宜使用N2O。吸入麻醉药物的循环抑制作用和吸入浓度相关,可以通过加快输液、降低吸入浓度和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药来缓解麻醉药造成的低血压。对休克或低血氧症者,吸入全麻的MAC明显降低,低浓度吸入即可达到较满意的麻醉。

2.依托咪酯和氯胺酮

依托咪酯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降低心肌收缩力也不阻断交感反应,适用于并存低血压和循环状态不稳的休克患者,由于降低低脑代谢和脑血流,尤其适用于合并颅脑损伤的休克患者。诱导量0.2~0.4mg/kg,静脉注射后一个臂-脑循环时间即可入睡,心率和心排量基本不变,由于外周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稍下降。但是依托咪酯作为镇静药用于重症患者急诊插管的地位被挑战,因为它可能导致可逆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增加院内死亡率。国外有研究报告(Particia Jabre等人2009年发表于Lancet的一项研究报告)氯胺酮用于危重症患者插管镇静,可以作为依托咪酯的一种安全、有价值的替代药物。氯胺酮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抑制神经节后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从而兴奋。在感染性休克的动物实验中,发现氯胺酮能有效维持循环功能,有利于组织氧合,表现为MAP、心指数、DO2升高,血乳酸浓度下降。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的麻醉具有一定优势。使用氯胺酮常规诱导剂量进行全麻诱导可以产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可以降低严重感染和脓毒休克患者麻醉诱导中血压下降的风险,减少血管活血药物和强心药药物的使用。但氯胺酮的缩血管及轻度负性肌力作用对组织灌注也有一定损害,应于注意。

3..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催眠镇静、减轻焦虑和遗忘作用。有于遗忘作用突出,小剂量应用咪达唑仑可使患者遗忘术中的不良记忆,常与其他镇静、镇痛药联合应用休克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咪达唑仑是目前最常应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循环有轻微抑制作用。常用诱导剂量0.1~0.2mg/kg,危重患者如或休克或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其作用强度和时间也明显增加,需减少用用量。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后心排量不变,血压下降是因为外周阻力降低。0.02~0.03mg/kg就可以起到镇静健忘的作用。

4.镇痛药物

麻醉性镇痛药物中应该选用对循环影响较小的药物,比如舒芬太尼或者芬太尼。芬太尼不抑制心肌收缩,也没有组织释放作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相比具有更强的镇痛活性,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瑞芬太尼可以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成剂量依赖性,不可与血、血清等血液制品经同一路径输注给药。麻醉性镇痛药均应根据术中患者的循环状况调节剂量。

5.肌松药

需要尽快安全完成插管的时候,琥珀胆碱仍是快速诱导肌松药的良好选择。要警惕引起高钾血症的危险。一般认为严重感染超过一周以上要慎用。气管插管后壳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满足手术肌松的要求,应用肌松药可以减少全麻用药用量及其对循环的影响,可以减少深度麻醉对循环的抑制。休克患者对非去极化肌松药业很敏感,作用时间延长,宜选用短效肌松药,用也减少。

五;严重感染患者术中监测: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麻醉中应该使用的监测手段包括: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血样饱和度、尿量、动脉血气分析及体温监测。

六;术中麻醉常见情况的处理

1.低血压。存在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时,即使低血容量状态尚未纠正,液体复苏的同时可以暂时使用升压药以维持生命和器官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纠正脓毒性休克的首选升压药。

2.心功能不全

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血量,用用多巴酚丁胺增加心排血量。若同时存在低血压,应联合使用升压药。

3.水与电解质紊乱处理

严重感染及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此类患者最常见是代谢性酸中毒。一般要在血气分析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严重酸中毒,pH<7.20,SBE<=-6mmol/L,HCO2则需要碱性药物治疗。低钾补钾的时候不宜过快,不宜过急,休克的患者尤其要监测尿量后再适度补钾。

4.低体温

保持适度的室温有助于保持患者体温。常用的加温方法包括加盖棉被、使用热水袋、对需输入大量液体和库存血的患者尤应事先加温的等。温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是目前手术患者围术期升温、保温的较理想的方法。

5.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 篇3

【关键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86-01

在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我们的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和制度也更加的完善,在面对许许多多的不可预知的灾难时,我们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因为伤害的发生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我们无法掌控未来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的事情,所以,对于医学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急救来说,我们的医疗工作人员应该牢牢的掌握急救的方法措施,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面临患者时以一个稳定从容的心态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严重创伤患者有什么变现呢,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急诊护理有什么措施和方法呢。本文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下面,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

1 严重创伤患者的表现

创伤患者一般发病时会伴有剧烈的疼痛,并且体温升高,一般在三十八度左右,不仅如此,患者还会急剧口渴,尿量也会相应的减少,除此之外,严重的创伤患者还会伴有许多的生命体征变化,例如,疼痛、精神紧张、心脏跳动异常、心率不齐等,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克,最重要的是,严重的创伤患者还会带有许多并发症,比如,化脓性感染及创伤性休克,重发性创伤感染会导致身体系统器官衰竭等。

创伤患者在患病时疼痛难忍,并且创伤会诱发多种疾病,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休克,除此之外,严重的创伤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除了身体上的,还有很多心灵上的,比如,严重的创伤患者会感到精神空虚、乏味,闷闷不乐,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甚至是自杀,所以对于严重创伤患者一旦心里有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并且应当及时采取护理措施的,创伤患者不仅需要家人的陪伴、理解以及悉心照料还需要医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的探讨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伤痛,还能为我国医学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让我们国家的医疗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快。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积极研究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是当今应当重视的,是我们国家当务之急最应该探讨并研究的问题。

2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的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医疗制度的改革,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越来越大的发展,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发展医疗体制建设的根本动力。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在我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并不复杂,有关创伤的医疗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才能将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恢复的更快、更好。

(1)判断病情

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伤情,并进行创伤程度评估,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创伤情况,并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止血等操作。面对创伤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先保持冷静沉着,对患者血压、呼吸等指标进行及时检测,为接下来的抢救治疗做好准备工作。

(2)确保呼吸通畅

护理过程中需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尤其对于存在肺部创伤者,需要立即进行呼吸道通畅处理,及时吸氧,使患者采用平卧体位,使用吸引器等工具清理患者口腔与鼻腔内存在的异物,必要时需进行插管处理。并要具有强烈的供氧意识,时刻携带相关仪器设备,包括吸痰器、面罩呼吸器、插管器械等,在进行呼吸道清理时可结合纱布操作,对于舌后坠病患,应将口咽通气管置于其口中,呼吸骤停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3)伤口处理

对于伤口的处理,这个步骤很是关键,需要注意的是伤口在止血包扎时要保证无菌操作,并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出血过多时,应当立即进行止血、输血等操作。对于创面伤口较大的患者,应当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或者填塞后再通过绑带加压的方式进行包扎止血,对于四肢骨折、皮肤撕脱以及大动脉损伤等患者,应当先用大拇指对其近心端动脉施压,并通过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并对患者骨折肢体采取固定处理。单纯性头皮出血患者应到使用压包扎进行止血,对于开发性脑颅损伤患者应通过明胶海绵进行贴敷。张力性气胸需给予患者穿刺减压,对于腹部创伤且内脏脱出者,不能将内脏送回,避免感染加重。

(4)运送患者

救护理人员除了要做到以上的护理操作外,还需要根据患者创伤部位以及程度,判断患者接下来需立即送至哪个科室实施抢救,并将病人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患者在运输过程中,不要改变患者体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四肢活动以及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将检测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以便为医生接下來的急救治疗提供参考。

(5)心理护理

由于严重创伤病情,具有突发性,并且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很容易引发患者以及家属的恐慌,为施救工作带来不利。因此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应当积极与患者和其家属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医院方面可以多开展一些积极地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举办励志演讲,开展励志电影、励志书籍的观看讨论等,不仅如此,医院还可以多一些关于创伤疾病的介绍,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告诉患者创伤并不可怕,让患者对于疾病不所畏惧,以一颗乐观轻松的心态面对疾病。

3小结

严重创伤患者 篇4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

严重创伤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病种, 具有病情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创伤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的健康问题, 约占全球病死率的12%, 且在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第一位。严重创伤由于其伤情严重, 常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因此, 加强严重创伤救治, 提高救治水平, 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 现对我院280例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情况予以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梧州市红十会医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严重创伤是指高能量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严重创伤是指机体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创伤, 其中之一是致命性的。目前多采用AIS-ISS计分法评判创伤严重程度, 创伤严重程度的AIS-ISS计分≥16, 本研究入组患者AIS-ISS计分均位于17~50之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共280例严重创伤患者, 男198例, 女82例, 年龄17~62岁, 平均 (42.1±8.3) 岁, 均未见伴随疾病;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或患者就诊时间分别是伤后10min~4h。就诊时心跳呼吸停止25例, 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休克。

1.2 损伤部位及原因

交通事故117例, 刀刺伤65例, 爆破伤38例, 其他60例。损伤部位:颅脑33例, 运动系统82例, 胸部47例, 腹部84例, 其他34例。280例中抢救脱险218例, 死亡40例, 院前已死亡13例, 9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

1.3 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方法

1.3.1 检诊评估处理伤情

其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 从2006年5月开始执行标准检诊程序“CRASH PLAN”。C (Cardiac) 是心脏及循环系统, 包括检查血压、脉搏、心率, 注意有无心脏压塞的BECK三联征, 即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血压下降;R (Respiration) 是胸部及呼吸系统, 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气管偏移、胸部伤口、反常呼吸、皮下气肿及压痛, 检查叩诊音和呼吸音, 以及胸腔穿刺, 必要时应行X线、心脏超声和CT检查;A (Abdomen) 指腹部, 注意有无伤口、腹部膨隆、腹膜刺激征, 检查肝浊音区、肝脾肾区叩击痛和肠鸣音情况, 以及腹腔穿刺, 也可行腹部X线、超声和CT检查, 必要时行诊断性腹腔灌洗 (diagnostic peritoneal lavage, DPL) , 但应注意DPL敏感性高, 特异性差, 不能作为指导手术的惟一依据;S (Spine) 指脊柱, 注意有无脊柱畸形、压痛及叩击痛, 是否存在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可行X线、CT和MRI检查。H (Head) 指头部, 注意意识状况, 检查有无伤口及血肿、凹陷, 注意肢体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的情况, 检查12对脑神经和Glasgow昏迷评分 (GCS) , 疑颅脑损伤应行头颅CT检查;P (Pelvis) 指骨盆, 检查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可行X线和CT检查;L (Limbs) 指肢体, 常规行视、触、动、量检查, 必要时行X线等检查;A (Arteries) 指动脉, 主要是外周动脉搏动和损伤情况, 可行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N (Nerves) 指神经, 注意检查四肢和躯干的感觉、运动情况。

检诊后判断患者伤情, 按照按急救程序 (VICSO) 抢救患者, V (Ventilatian) 指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障碍是严重创伤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首先要清除呼吸道异物, 保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吸入氧气, 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280例患者中, 有48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2例气管切开。I (infusion) 指输液抗休克, 防止休克的恶化。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休克, 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伤后6~8h (第二个死亡高峰) 主要抢救内容[1]。280例患者均建立了静脉通道, 并给予了补液治疗。C (contro bleeding) 指紧急控制活动性出血。有明显的外伤出血, 给予加压包扎、填塞、扎等止血。S (supervise) 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监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心肺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O (operation) 手术。需要马上手术治疗者, 应直接送手术室治疗。对自缢、中毒、各种大出血、电击伤、休克等建立十多种抢救程序, 按部就班的执行标准的诊疗程序。

1.3.2 预见性的协调相关科室业务

发现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同时向医政科等相关管理部门上报, 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置, 向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交接, 并口头交待病情;建立绿色通道制度, 能在急诊科遇到危重患者的情况下, 不通过正规入院途径直接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2 结果

与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资料相比, 本研究急诊科停留时间 (19.5±3.1) min, 缩短11.5min (P<0.05) ;辅助检查时间 (11.3±2.1) min, 缩短13.8min (P<0.05) 。早期漏诊率从规范程序使用前的19.7%下降到研究组的9.8% (P<0.05) ;并发症发生率从17.4%下降到9.2% (P<0.05) , 死亡15例, 病死率从15.1%降低到5% (P<0.05) , 治愈258例, 治愈率达92.1%。

3 讨论

严重创伤因病情危重, 抢救一定要快速及时。有关资料表明[2], 休克后1h内得到救治病死率为10%, 但若超过8h则病死率就急剧上升为75%。因此, 不少专家学者反复论述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重要含义。我们在采用规范的抢救程序之后, 急诊科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早期漏诊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较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患者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规范的检诊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缩短抢救时间, 提高治愈率,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喜文, 刘冬焕, 万宝珍, 等.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166-167.

严重创伤患者 篇5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急救;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40-02

严重创伤是急诊科中的一种常见急症,其具有病情重、病情复杂多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就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先把护理疗效作以下分析及总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28.5±2.2岁;坠落伤42例,交通事故伤60例,其他伤18例;损伤部位:骨盆及四肢46例,腹部18例,胸部26例,颅脑30例。

1.2护理方法

1.2.1对患者并且进行准确判断创伤复合伤通常会伴随损伤性休克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应从意识、骨折、脱位、烧伤、无活动性出血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整体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了解其有无病史,以使病情判断更加准确,然后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掌握急救重点,从而使急救过程取得更好效果[1]。

1.2.2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的瞳孔、神志、尿量以及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让患者处于平稳姿势,避免过多搬动,对于可疑部位应采用腹部X线拍片、血常规、B超等进行辅助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CT检查。对于多发创伤患者,应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测,有效避免出现漏诊现象。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早气管插管对昏迷伤者进行护理。

1.2.3呼吸护理在赶往救护现场前,救护人员应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及物品,伤者通常在呼吸方面通常会存在困难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准备好供养设备,此外,救护人员还熟练掌握球囊面罩呼吸器、气管插管器械、吸痰器等用于呼吸护理方面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当遇到创伤休克或颅脑损伤的患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并给予适当输氧,以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2]。

1.2.4输血护理患者受到严重性创伤后通常会伴有出血性休克症状,此时,为了使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达到正常标准,对其进行止血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其病情的具体情况通过静脉留置针为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在必要时为其输血,从而使休克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1.2.5伤口护理当患者受到严重性创伤后其伤口通常会较大,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活动性出血进行处理。使用压包扎给单纯头皮出血的患者止血;使用明胶海绵贴敷给开放性颅脑损伤止血;使用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或无菌纱布覆盖法给伤口较大的患者止血[3];对于皮肤撕脱、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患者,应先用大拇指压迫其近心端相应动脉或使用气压止血带止血;对于开放性气胸患者,应在其呼气末对伤口进行迅速封闭。为了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应给患者服用一定的止痛药物。

1.2.6心理护理创伤是突发而不可预见的,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及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以使他们的情绪尽快稳定,从而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4]。2结果

全部患者中,抢救脱险112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有效抢救时间为20-60min,平均(35±5.4)min。由此可知,针对性、连续性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中有着重要意义。3讨论

严重创伤是由单一创伤因素而引起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出现损伤,而其中至少会有1个部位使患者生命出现危险。严重创伤的特点为:病情严重,伴随严重的低氧血症,容易出现休克现象;创伤部位多,容易导致漏诊;患者生理功能出现严重紊乱,抵抗力下降,易产生感染;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等。因此,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应对患者的进行全身检查,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这样才能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抢救[5]。严重创伤者病情复杂而多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瞳孔、神志、尿量以及生命体征等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预见,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护理,以在最大程度上使救治工作更加高效。本研究中,使用针对性、连续性及预见性方法对12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全部患者中,抢救脱险112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有效抢救时间为20-60min,平均(35±5.4)min。由此可知,针对性、连续性及预见性方法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刘静,张宇.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29):121-125.

[2]陆维娣,刘丽.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4):121-123.

[3]高立群,张英,吴范,等.急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4):101-103.

[4]刘华波,于敏.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对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06):114-116.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106例急救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2例, 女14例, 年龄4岁~70岁, 平均年龄43岁。致伤原因:塌方砸伤59例, 交通事故伤12例, 锐器伤4例, 挤压伤20例, 坠落伤5例, 打击伤2例, 爆炸伤2例, 其他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30 min~3 h, 主要症状有胸痛、胸憋气短、呼吸困难。开放性胸部创伤8例, 闭合性胸部创伤98例, 5根以上肋骨骨折102例, 其中双侧者86例;形成连枷胸者10例, 血气胸106例, 其中双侧者19例, 张力性血气胸6例;肺挫伤78例, 膈肌破裂10例;合并腹部伤28例, 合并颅脑创伤3例, 四肢骨折及骨盆骨折35例, 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截瘫5例。全组均发生失血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0例, 胸腔穿刺6例, 胸带胸廓外固定15例, 四肢石膏外固定33例, 其他手术34例, 其中行脾切除6例, 肝叶修补4例, 膈肌破裂修补10例。以上患者均采用过吸氧、雾化吸入、口服祛痰药物及静滴安溴索注射液, 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等治疗方法。

1.3 结果

全组治愈104例, 死亡2例, 病死率约为1%.死亡原因:24 h内因创伤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伤后3 d死于ARDS 1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取得患者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此类创伤常发病突然、病情凶险, 在抢救中几乎10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2]。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 以和蔼的态度、恰当的语言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2.2 体位及对症处理

血压平稳无禁忌证的患者可取半卧位;休克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 以防血块、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对于肋骨骨折的患者, 予胸带行胸廓外固定, 以限制其呼吸时胸部震动, 外固定可明显减轻疼痛,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应用镇痛、镇静药物。

2.3 呼吸管理

迅速脱去或剪开衣服, 立即清除口腔及咽喉部血块、呕吐物及分泌物, 必要时用舌钳牵拉出后坠的舌根或托起下颌, 使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流量吸氧 (4~6 L/min) , 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3], 应特别注意呼吸深度、频率、有无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 动态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如呼吸表浅、减慢, 血氧饱和度不能纠正及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不易经口腔及鼻腔吸出时, 应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于拟行手术的患者, 在抗休克的同时紧急准备手术。

2.4 循环管理

休克是严重胸部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故早期抗休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应尽量选双上肢静脉、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忌在受伤肢体远端输液。用最大套管针选粗大的血管快速输液、输血, 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在最初30 min内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1 000~1 500 m L, 继之给予胶体液及成分输血, 以保证组织血流灌注及供氧。整个抢救过程中要确保输液畅通, 这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的基本措施。

2.5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可促使肺复张, 改善呼吸困难;对于小的肺组织裂伤及出血, 经过引流可以自行止血、愈合;胸腔闭式引流还可观察血气胸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量, 可以及时发现活动性的胸腔内出血;还可以防止凝固性血胸的形成, 减少胸腔感染及脓胸的发生。本组共施行胸腔闭式引流100例, 效果良好。引流期间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或牵拉脱出, 定时从胸壁向下挤压引流管, 每30 min~1 h挤压1次,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 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 防止血块堵塞。严密观察, 准确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及引流量, 如术后3 h内每小时超过200 m L或24 h超过1 000 m L, 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血压平稳后取有效半卧位, 便于引流。更换胸腔引流瓶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逆行感染。如需搬动患者, 应将2把止血钳交叉夹紧引流管, 妥善放置引流瓶。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鼓励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 给予雾化吸入,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及深呼吸等肺功能锻炼的方法, 对预防缺氧和肺不张起重要作用。

2.6 气管切开的护理

经雾化吸入, 叩背协助咳痰无力的患者排痰, 听诊双肺有大量痰鸣音, 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时呼吸频率>30次/min, SpO2<90%, 动脉血氧分压<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二氧化碳分压>50 mm Hg时应考虑气管切开。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 定时紫外线消毒, 吸痰时每吸一次更换1根吸痰管, 吸痰动作要轻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滴液、α糜蛋白酶以湿化气道。每周行痰液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选择应用抗生素。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湿纱布, 气管套管的内管应每隔1 h~4 h取出清洗并消毒。

3 小结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伤情重, 变化快, 多存在并发伤。通过对10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体会到护士只有具备娴熟过硬的抢救护理技术、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全面而良好的综合素质, 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伤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是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及护理措施。结果 全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0例, 其他手术34例, 治愈104例, 死亡2例, 病死率约为1%, 死亡原因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结论 早期诊断, 及时的呼吸、循环系统护理, 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是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严重胸部创伤,急救,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何鹏.重症胸部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2.

[2]刘又宁, 陈良安, 俞森洋.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98.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00例, 其中男70例, 女30例, 年龄17岁~64岁。导致创伤的因素:交通意外伤60例, 砸伤28例, 其他原因导致的创伤12例。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0例, 四肢损伤21例, 多发伤22例, 腹部伤7例, 胸部伤6例, 复合伤4例。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75例, 开放性损伤25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即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受伤部位以及创伤原因) 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行整体急救护理。

1.2.1 设立护理小组

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评分内容分为三项: (1) 睁眼反应; (2) 动作反应; (3) 语言反应。轻度创伤、中度创伤、重度创伤分别对应的分值是:13~15分、9~12分、8分。

1.2.2 休克护理

在创伤类型中, 大出血导致休克发生率最高, 医务人员应当仔细分析导致失血的因素, 寻找出血部位, 采用止血手段, 防止大出血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进行局部压迫或者是应用止血带止血。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 也可以进行中心静脉插管, 以便可以输入全血、药物等, 测量中心静脉压。疼痛也会导致休克, 发生率低于大出血, 对于这种情况, 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1.2.3 充分给氧

护理人员需要强化供氧的意识, 做好急救准备, 快速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气道开放的方式, 具有较高的设备操作能力, 以便于节省抢救时间。当患者是创伤休克时, 病情严重, 必须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立即清理, 以便顺利输氧。当患者发生舌后坠时, 需要借助口咽通气管。当患者表现出呼吸骤停的情况时, 须果断采取处理措施。

1.2.4 建立静脉通道

当患者创伤比较严重时, 最容易发生血性休克, 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液体扩容是比较可靠的抢救方式。医务人员需要考虑到患者病情, 当患者有效循环量比正常标准低时, 可以止血。应用静脉留置针即刻建立静脉通道, 使得输血能够顺利进行, 输液比较顺畅, 补足血容量, 患者的休克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为保证抢救的质量, 输液通道必须顺畅, 为成功抢救赢得时间。

1.2.5 纠正酸中毒

在对酸中毒进行纠正时, 需要用到碳酸氢钠, 浓度为5%, 还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在进行尿袋留置时, 刻度必须精密, 间隔1 h, 记录1次尿量。当患者创伤部位是胸部时, 医务人员所需要采取的方式是胸腔闭式引流, 并注意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当患者创伤部位是消化道时, 则需减小胃肠道的压力[2]。

1.2.6 心理疏导

在多数情况下, 严重创伤发生比较突然, 患者突然受到刺激, 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容易恐惧、紧张。对于患者和家属,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沟通工作, 并告知抢救的方式, 向他们解释抢救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减缓患者紧张的心理, 增加配合程度。护理人员也可以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式, 技术娴熟、姿态稳重、态度从容、仪表整洁, 取得患者的信任,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 (44.2±17.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80.0±21.5) min,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2.67, P<0.05)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 需要严密观察多项生命体征, 明确患者的病因, 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病情的诊断必须迅速, 为抢救赢得时间。在进行补液、输血时, 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 剂量充足, 但应避免超量, 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对于急救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特征, 治疗剂量充足, 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为治疗赢得时间。若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需要根据其临床症状, 依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给予纠正, 防止出现反方向的治疗[3]。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语气需要保持平缓, 防止出现争执, 影响到抢救的进行。在日常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要扎实地掌握急救操作技术, 如胃肠减压等, 熟练地进行操作, 缩短急救时间[4]。急救结束后, 需要进行整理, 做好清洁工作, 物品需要放到原来的位置, 便于后续使用, 严格核对急救药物, 防止药品用错, 影响患者的病情。

本文结果显示, 进行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抢救的平均时间较短, 抢救成功率为98.0%, 护理满意度为94.0%, 急救的成功率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增加, 病死率较低。因此, 在抢救过程中, 需要注意把握时间, 积极进行救治,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预后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 (44.2±17.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80.0±21.5) min, 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在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过程中, 需要注意把握时间, 积极进行救治,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艳玲.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2) :1572-1573.

[2]侯树荫.急诊抢救严重创伤患者22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2) :196-197.

[3]王岩, 王琴, 孙青霞.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30) :28.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观察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98例严重创伤患者, 男74例, 女24例, 年龄2~67岁, 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 高处坠落伤21例, 斗殴伤8例, 挤压伤5例。就诊时间为受伤后10 min~1 h。98例中四肢骨折41例, 颅脑损伤21例, 骨折合并腹部损伤19例, 颈椎骨折7例, 肝破裂5例, 大动脉损伤2例, 血气胸3例。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和意识障碍, 其中15例因入院时伤情过重已死亡。

1.2 结果

本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中, 排除入院时已死亡病例15例, 83例严重创伤病例经早期积极抢救, 77例成功脱险, 6例死亡, 抢救成功率92.77%。

2 护理

2.1 及时评估、迅速判断患者伤情:

创伤后的第1 h在临床上被称为“黄金1 h”, 这个阶段现场急救、中途转运、急诊救治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2]。严重创伤患者发病急、伤情严重而复杂、变化快, 常合并有不同程度休克, 快速准确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首先了解患者受伤时间、方式和部位, 根据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活动、有无畸形、活动性出血等情况作出初步伤情判断, 明确处理重点, 配合医师进行急救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创伤患者因呼吸道积血、呕吐物滞留等, 常伴有呼吸道梗阻, 应及时清理,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确保呼吸道通畅, 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提高血氧浓度, 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2.3 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

严重创伤患者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和出血, 患者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创伤休克的重要措施[3]。立即使用留置针建立2~3条静脉通道, 快速补充平衡液、代血浆等, 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条件允许者, 可行中心静脉置管, 根据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 快速补液。保留尿管, 准确记录尿量, 检测组织灌注量及肾功能情况。

2.4 处理伤口, 及时控制出血:

严重创伤患者常有开放性骨折、血管损伤, 伴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控制出血, 可根据出血部位, 采用指压或敷料、绷带加压包扎等方式止血, 遇肢体有活动性大出血, 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妥善处理骨折:四肢骨折妥善固定, 严禁将未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折复位;脊柱或骨盆骨折患者搬运中, 使用木板或铲式担架, 最好采取仰卧位, 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避免或减少二次损伤。创伤导致胸部损伤:张力性气胸者应迅速给予胸前穿刺进行减压;开放性气胸者应迅速封闭胸部的伤口[4], 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态。

2.5 动态伤情检测:

严重创伤常因创伤部位不确切, 容易漏诊, 急救人员在抢救同时, 应每10~15 min观察病情变化1次, 并做好记录。颅脑损伤者, 重点观察神志、瞳孔、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 警惕颅内高压、脑疝等危急症状的出现;胸部创伤者, 重点观察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常呼吸”、“纵膈摆动”、颈部皮下气肿等, 有无心包填塞的征象, 一旦出现紧急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腹部创伤者, 了解致伤原因、部位、时间, 重点观察腹部体征和血容量不足征象, 警惕脏器损伤, 积极配合医师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抽出不凝血, 考虑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 必要时行床旁B超、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骨折患者注意搬运方法正确, 避免搬运时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 伤口包扎者, 注意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出血是否停止。

2.6 心理护理:

严重创伤因其发生突然, 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可能导致身体伤残等情况, 患者承受着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伤痛, 多数伴有焦虑恐惧心理, 急救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和安慰工作, 及时讲解病情进展, 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权, 并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急救技能, 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稳定他们情绪, 从而理解并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3 讨论

严重创伤不是创伤部位的简单物理叠加, 而是多种伤情相互作用的结果[5]。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复杂, 伤情重变化快, 医护人员必须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 争分夺秒地对创伤患者采取及早、正确规范的抢救措施, 为严重创伤患者赢得抢救“黄金时间”。在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要求急救护理人员, 应有精湛的急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应变能力, 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方法, 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急诊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抢救成功率为92.77%。结论 护士应准确评估病情, 早期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治疗严重创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曾慧.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7 (27) :37.

[2] 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1 (27) :25.

[3] 景炳文.急诊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5:118.

[4] 戎燕燕.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0C) :33-34.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86例, 男53例, 女33例;年龄23~56岁, 平均 (32.6±14.7) 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7~4.5 h, 平均 (2.4±0.9) h;血压55~84/50~62 mm Hg;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 砸压伤18例, 跌落伤19例, 锐器伤17例, 其他伤7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成、致伤原因、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清理呼吸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急诊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一般护理措施:检查患者身体, 如有开放性伤口应先行包扎、压迫止血, 避免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患者摆放适当体位, 保证有效回心血量, 同时防止腹腔器官上移, 以免影响呼吸功能。 (2) 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立即吸氧, 如发现患者呼吸窘迫应立即寻找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血块、呕吐物等, 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造成吸入性窒息, 如遇呼吸严重受限者, 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 给予机械通气, 在对患者给氧的过程中, 随时进行血气分析, 以此判断患者缺氧情况。 (3) 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后迅速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可建立多条静脉通路或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来实现, 一般来说输液部位尽量远离受伤部位, 避免输入体内的液体还未发生作用就已经由伤口排出体外[3], 迅速抽血做交叉配型实验, 输血输液, 保证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4) 药物治疗:在休克发生的过程中, 机体因为缺血缺氧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补充碱性溶液来纠正酸中毒, 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提升血压, 常用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在应用药物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 如血压稳定后应逐步减少药物的使用。 (5) 术前准备:严重创伤性休克通常伴有骨折、脏器破裂及其他开放性伤口, 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因此做好术前准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前提, 应在接诊患者后有序地做好配血、药敏实验、备皮, 及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术前宣教等。完善的术前准备能够争分夺秒, 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4]。 (6) 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的同时,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从而缓解、稳定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灼情绪, 增加其对医护工作的信任, 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 从而利于抢救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对患者家属讲明在抢救过程中的危险情况及后果, 让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防止在抢救治疗后因不满意出现过激行为[5]。

评价标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所得数据用t检验, P<0.05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 见表2。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 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如果抢救不及时, 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 因此施行一体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与出血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处理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首要工作是迅速处理其出血的伤口, 防止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同时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静脉通道的通畅, 从而保证患者的需氧量、有效循环血容量得到补充[6];及时地输血、输液以及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可以增加体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降低多器官功能紊乱、衰竭等危险;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的同时, 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为解除创伤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创伤, 保驾护航。

注:*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组研究中, 采取一体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 其抢救时间、抢救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一体化急诊护理措施, 争分夺秒把握住抢救的时机,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秀凤.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6B) :1518-1520.

[2]牟灵英, 冀玲, 历德凤, 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 2004, 44 (8) :52-53.

[3]王玮.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 2011, (6) :3782.

[4]刘桂平.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 2012, (5) :400.

[5]高承霞.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J].大家健康, 2014, 14 (5) :32-33.

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篇10

[關键词] 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28-02

严重创伤发生时,病情危重。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并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病情则急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25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25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3例,女80例,年龄3~76岁,平均(48.2±5.1)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80例,坠落伤38例,工伤15例,其余20例。创伤类型:其中颅脑损伤60例,胸部损伤52例,腹部损伤包括肝破裂13例,脾破裂14例,肠破裂12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5例。胸腹联合伤11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裂伤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腔损伤3例,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2 结果

253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228例,抢救成功率90.1%;死亡25例,病死率为9.9%,死亡原因为严重复合伤。

3 急救处理

急救伤后1 h内应立即急救处理,急救处理应按先重后轻、先救命后诊断的原则进行[2]。

3.1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主要是现场急救护理和转运与途中监护。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立刻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确定意识状态;观察表面皮肤损伤、言语、四肢及患者对伤情的耐受程度等。同时应迅速进行处理,包括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包扎、止血等。快速将患者转至医院。充分利用救护车上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3.2 急诊室急救

护理人员应面对严重创伤应保持冷静、沉着,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争分夺秒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同时迅速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等[3]。

4 护理

4.1 迅速判断伤情

严重创伤的抢救须迅速、准确、有效。由现场直接送至急诊室,患者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昏迷,周身布满血迹、泥土,陪护人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能准确说明受伤情况,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循环状态、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气道是否通畅,意识状况,迅速判断伤情,进行复苏处理。

4.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周围循环的变化,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可提示内出血休克;意识由烦躁不安到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尽早CT扫描[4]。随时检查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尿等各管道的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吸氧、吸痰、气管插管等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和安全用氧。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尿量应>30 mL/h,同时测尿比重和观察尿的颜色,可提示休克程度及微循环灌注情况,以提供肾功能状况和休克的程度。通过腹部体征、症状、腹穿可判断有无脏器的损伤。实质性脏器伤破裂是内出血,主要表现脉搏加速、脉搏细弱、面色苍白、BP不稳、口渴、淡漠等血容量不足征象,严重者出现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而空腔脏器损伤破裂主要表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5]。

4.3 确保呼吸道通畅

救护人员在赶往抢救现场前应做好充分的的急救准备,能够熟练运掌握各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及熟练操作各种吸痰器、气管捕管器械、球囊面罩呼吸器、氧气等。

4.4 各器官损伤的处理

有颅脑损伤,应注意防止脑水肿,一旦明确颅内血肿,应迅速降低颅压;疑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行腹腔穿刺术、B超检查,尽快输血,防止休克,做好术前准备,尽早剖腹探查;骨与关节的损伤应妥善处理、妥善固定[6]。

4.5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愈来愈受到重视。严重创伤患者常面临着可能或已经致残的实际问题,他们在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护理人员应同情关心患者及其家属,多与其交流、沟通,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赢得抢救时间,选择时机,尽快手术,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5 讨论

严重创伤是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3分,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7]。严重创伤多由于交通伤事故、爆炸和高处坠落等所致。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工伤以及各种灾害性事件等造成的伤患者数量有所增加,病情亦趋向复杂化,危重程度显著增高特别是在大出血伴有严重休克时,稍一延误即可造成患者的迅速死亡。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关键,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通过对253例严重创伤手进行抢救及护理干预后,笔者认为在急救护理中,护士应尽快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准确地进行伤情判断。必须掌握心电监护、呼吸机、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术。抢救室的药品、物品、器械做到定位置、定数量、定专人保管,常备不懈,以保证抢救时使用。参加抢救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对提高抢救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急救配合工作制度,有助于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掌握熟练的技术、广泛的知识,才能保证患者及时复苏,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秀花.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9.

[2]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3] 林永霞.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1):181-182.

[4] 郭美萍.68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1)28-29.

[5] 郭秀云.严重创伤26例急救护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500-3501.

[6] 刘冬琴.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J].甘肃中医,2009,28(2):153-154.

[7] 郑瑞霞.严重刨伤呼吸道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61-162.

上一篇:病例导入法教学下一篇:美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