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质量

2024-08-08

企业资产质量(精选十篇)

企业资产质量 篇1

外国投资者A在B市找到了C企业, 双方商定, 由A和C共同出资500万美元, 引进全套生产线, 兴建一个合资企业 (中方出资150万美元, 外方出资350万美元) , 产品将以某外国品牌全部用于出口。同时, 中方投资者为了表示对此项合作的诚意, 决定将自己现有的已拥有十余年的生产类似产品 (全部用于国内销售) 的D企业, 无偿送给未来的合资企业。

A方的财务顾问在得知有关情况认为, 必须对D企业的财务状况进审查。D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资产总额1亿元, 其中, 应收账款4000万元, 估计回收率50%;负债为1.3亿元, 所有者权益-0.3亿元。对此, A方的财务顾问认为, D企业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如果再考虑到应收账款50%的回收所带来的坏账损失2000万元, D企业的净资产实际为-5000万元。这就是说, 如果接受D企业, 即使C企业对合资企业再入资5000万元, 其对合资企业的贡献也是零。因此, A方不接受这种“赠送”。

在得知A方财务顾问的意见后, C企业的负责人认为, D企业有多种增值因素: (1) 企业的品牌在当地有一定声望; (2) 企业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3) 企业有自己的管理模式; (4) 企业有与现有生产线相关的技术; (5) 企业有房屋、建筑和土地等资产, 其价值高于现有的账面价值。

A方财务顾问认为, 在上述所谓因素中, 只有房屋、建筑和土地等资产可以为未来的合资企业做出贡献, 其他因素不可能为未来的合资企业做出贡献, 因而不可能在未来的合资企业中“享受资产的待遇”。

以上是一个涉及资产质量分析问题的典型案例。A方财务顾问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先探讨一下什么是资产的质量, 如何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分析。

资产的质量, 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资产质量的好坏, 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潜在的价值量之间的差异上。可按资产质量将资产分为三类。

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 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

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 是指那些账面价值较高, 而其变现价值 (公允价值) 较低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 (1) 短期债权,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2) 部分短期投资, 可计提资产减值 (跌价) 准备。 (3) 部分存货, 存货可计提减值 (跌价) 准备。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 在对存货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 还应结合对企业存货构成的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4) 部分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可计提减值准备。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 在对长期投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时, 还应结合对企业长期投资与方向构成的分析、报表附注中对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说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与投资规模的联系分析、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金额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金额的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5) 部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体现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的固定资产中, 有的在未来增值, 如企业的房地产等。有的正在快速贬值, 如技术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高科技资产。

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 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而其变现价值 (公允价值) 较高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包括: (1) 大部分存货, 对于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其主要经营与销售的商品就是企业的存货。因此, 企业的大部分存货应该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 (2) 部分对外投资, 从总体上来说, 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实现增值。 (3) 部分固定资产, 企业的部分固定资产可以增值。但是, 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与稳健原则均要求企业对上述三项资产以较低的历史成本来对外披露。 (4) 账面上未体现净值, 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 是指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责表中体现净值, 但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做出贡献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

第一, 已经提足折旧, 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 企业正在使用, 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 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

第三, 已经成功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成果。

第四, 人力资源。毋庸置疑,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遗憾的是, 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来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因此, 了解、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只好借助于非货币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上例中A方财务顾问的认识完全正确。对D企业来说, (1) 内销品牌不会对未来合资企业“某外国品牌”出口产生实际贡献; (2) 现有的销售网络, 已经给D企业带来了50%的债权损失, 这种近乎瘫痪的销售网络恰恰成了企业资不抵债的重要推动因素; (3) 企业的管理模式, 主要由企业现有组织结构及其相互联系、企业的决策程序、内部控制系统等内容构成。管理模式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现有企业的活动是否顺畅、是否具有应有的效益、是否与实现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然而, D企业恰恰是在具有十余年历史的条件下处于较为严重的资不抵债状态, 因此, D企业管理模式也是不成功的。D企业的销售网络和管理模式因素, 不能对未来的合资企业带来价值; (4) D企业与现有生产线相关的技术因素, 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合资企业做出贡献, 因而不可能被合资企业确认为资产。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2]王又庄:现代企业经济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年

企业资产质量 篇2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领域信息的系统分析,评价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运营等方面的客观状况,进而帮助管理者改善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方法,理性选择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措施,最终提升企业价值。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其重要程度日益明显,得到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高度关注,而其中针对企业资产的质量分析十分重要。所谓资产质量是指资产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实际发挥的效用与其预期效用间的吻合程度。由于资产种类繁多、属性各异,因此企业预先对其设定的效用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项资产,在不同的企业中,甚至是相同企业在两个时期、异常环境之下,所能达到的预期效用也不一样。因此,企业特定资产质量的分析方法必须结合特定企业、特定时期、特定的经济环境进行选择。

1确定固定资产质量的方法

此前国内外学者确定固定资产质量的方法大体有4种:

1.1资产结构细化分析法

分析总资产的内部结构,计算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固定资产是企业主要盈利来源,但也应在合理的比重范围之内,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高,则会削弱营运资金的作用;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低,则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同时运用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加以辅助,以确定固定资产质量的方法。

1.2现金流量分析法

比较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中的数据,确定财务成果和资产质量的对应性:企业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相比较、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相比较、净现金流量总额与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入的利润,就说明其质量是不可靠的。

1.3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剔除法

此方法是把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企业存在的实有损失和或有损失进行界定。

1.4资产同相关会计要素综合法

利用会计六要素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固定资产质量,如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等。以上4种方法的入手点都为会计报表,利用报表数据或根据会计报表计算而来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报表本身未能对固定资产本身价值确切计算,那么这些分析的依据也就不完整了。因此本文将固定资产质量分析与固定资产价值准确计量相结合,对以往财务分析工作中固定资产质量分析工作进行补充完善。固定资产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一般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不具备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另一种为具备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

2不具备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质量确认

该种方法常见于普通生产用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办公设备等方面的财务。一般现行评价其质量的方式都是按其账面价值计算。例如某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判断一组生产设备的价值,2010年购入,购入时为200万元,合同规定使用年限为10年,期末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计提20万元,若财务分析之时点为2014年,则其净值为200-4×20=120(万元)。但其中并没有考虑到除实体性损耗之外的原因,也没有顾及到该设备使用频率较高、较低或经历过更新改造的情况,因此评价此种类型固定资产质量的方法需要完善。

2.1使用频率较高或较低引起固定资产质量变化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或开工不足,而有些固定资产却因追赶订单而长期超负荷运转,这些情况都与合同中规定的额定工作时间不符,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如前例,假设该企业机器设备每日额定工作时间为8h,而实际上在此前4年中每天使用都超过10h:则其实际使用年限为10/8×4=5(年),价值实际应为200-5×20=100(万元)。意味着超负荷运转会导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老化,质量会加速下降。反之,若每天勉强工作4h,则其实际使用年限为4/8×4=2(年),价值实际应为200-2×20=160(万元)。意味着开工不足导致固定资产磨损减少,相对使用寿命也将延长,质量下降速度减缓。对于经历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应计算其加权使用年限经历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往往更加坚固耐用或功能会有所提高,那么它的质量将随之提高。此时的固定资产应考虑更新改造后的价值,即计算其加权使用年限。还以前题为例,假如该机器设备2010年购入,购入时为200万元,财务分析时点为2014年,同时企业分别在12年和13年花费了3万元和5万元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则设备的.加权更新成本=200×4+3×2+5×1=811(万元),更新成本=200+3+5=208(万元),加权使用年限=加权更新成本/更新成本=811/208=3.9(年),那么该机器设备价值实际应为200-3.9×20=122(万元)。可见,经历过更新改造后的机器设备相较于原先来讲贬值更低,使用年限更长,因此质量会更高。

2.2功能落后引起固定资产质量降低

对于功能落后的固定资产质量降低应计算其功能性贬值。机器设备除有形损耗之外,还会产生无形损耗,比如由于该种类型的设备技术进步,出现了性能更为优越的机器设备,所以引起本企业机器设备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不可见的价值贬低。其表现为在完成相同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原有设备在人力、材料、燃料动力或者其他制造费用等方面的成本更高,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超额运营成本。将机器设备在剩余寿命内每年都会产生的净超额运营成本进行折现,并求和,即可算出机器设备的功能性贬值额。如前例中假设该设备耗电量大,维修费用高,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每年多支出运营成本3万元。与此同时,该设备正常运行需5名操作人员,而同类新型设备操作人员只需3人。操作人员年均工资约为2万元。所得税率为25%,折现率为10%,那么该设备实际价值还应考虑功能性贬值:每年都会产生的超额运营成本=3+(5-3)×2=7(万元),功能性贬值额=7×(1-25%)×(P/A,10%,6)=22.87(万元),则该机器设备价值=200-4×20-22.87=97.13(万元),可见,固定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同样会引起其价值减少、质量下降。

2.3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固定资产质量降低

对于国家政策限制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外在原因致使固定资产被迫减产降低收益的应考虑其经济性贬值。有些时候企业的固定资产质量下降并不是由自身原因,而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比如竞争者实力增强、数量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替代品产品出现导致社会总需求量减少;主要材料供应不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正常生产无以为继;利率上升、汇率下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出口产品换汇减少;国家政策、产业政策、环境能源保护法律法规变动导致缩短使用寿命或生产规模受约束等等,这些原因都会从外部强制迫使固定资产相对质量下降。针对此种类型的影响一般可从三方面考虑:

2.3.1造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缩短如前例:该机器设备原使用年限为10年,但由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到第8年必须强制报废:那么应首先估算在原始状态下该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4/10=40%。再估算在国家新出台的产业政策限制规定要求下该设备的实体性贬值率=4/8=50%。则该设备此时产生的经济性贬值率=50%-40%=10%。假设不存在其他异常状况,则该设备的价值=200×(1-4/10)×(1-10%)=108(万元)。此时固定资产质量下降的原因即为政策性变化,迫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缩短而导致的。

2.3.2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下降如前例:该机器过去每年正常生产1000件产品,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不得不减产至800件产品,假设每件产品单价500元,单位总成本400元:那么该机器设备每年的损失=(1000-800)×(500-380)=24000(元)=2.4(万元),此后6年损失的收益总额=2.4×(1-25%)×(P/A,10%,6)=7.8(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异常状况,则该设备的价值=200×(1-4/10)-7.8=112.2(万元)。此时固定资产质量下降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迫使固定资产利用率下降而导致的。

2.3.3造成固定资产收益额减少如前例:该机器过去每年正常生产1000件产品,假设每件产品单价500元,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每件产品单价不得不下降至450元才能全部出售:那么该机器设备每年的损失=1000×(500-450)=50000(元)=5(万元)此后6年损失的收益总额=5×(1-25%)×(P/A,10%,6)=16.33(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异常状况,则该设备的价值=200×(1-4/10)-16.33=103.67(万元)此时固定资产质量下降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迫使固定资产收益额减少而导致的。可见,如果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停用或利用不足、使用寿命缩短都应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固定资产质量下降这一层面问题。但如果该固定资产以后不再继续使用或无继续使用价值,通常不需特殊考虑。

3具备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质量确认

该种固定资产质量确认常见于房地产类型,一般现行评价其质量的方式都是按其账面价值计算。例如企业有厂房1000m2,砖混结构,经济寿命年限为50年,现已使用10年,当初购入时3000元/m2,残值率为3%,用直线法计提厂房折旧:则厂房现在净值=3000×1000×(1-3%)×(1-10/50)=2328000(元)=232.8(万元),经调查该地区为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好、交通通讯便利,该地区此类型厂房售价为6000元/m2以上,市场销路良好:则该厂房价值=6000×1000=6000000(元)=600(万元)。可见,类似房地产这种固定资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特点,其价值不会由于使用年限增加而下降,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其需求的不断膨胀,出现相对稳定甚至增值的趋势。此时必须用现行市价的方式去确定固定资产的质量。

4结束语

十大资产质量异常公司 篇3

我们以今年中报为依据,从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三大财务指标入手,衡量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并从中筛选出在资产质量上表现最异常的十家公司。同时,我们从财务数据入手,试图追寻这些公司异常背后的原因。

长航凤凰

资产负债率偏离行业均值最大

资产负债率(2011年中期):90.70%

行业均值:36.66%

偏离幅度: 147%

点评:公司是我国内河经营干散货专业化运输规模最大,江、海、洋全程物流实力最强的企业,母公司为中央直管企业中国长航(集团)总公司。

截至2011年中期,公司总资产为89亿元,总负债高达80.8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0%。远远超越公司所处的行业最近10年的均值。

其负债率水平也远远超过该行业总资产规模最大的3家公司——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和中海发展。上述3家公司2011年中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39%和49%。此外,在2006年重组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高居不下。今年则继续攀升,主要因为上半年公司巨亏3亿元,导致其净资产减少,但另一方面流动负债尤其是短期借款大幅增长。

东方银星

资产周转率偏离行业均值最大

资产周转率(2011年中期):0.00

行业均值:0.89%

偏离幅度:-100%

点评:公司是重庆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但是公司近年来经营陷入困境。公司财报称,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零,这是因为在报告期内,公司无新开工的开发项目,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雅佳置业有限公司库存清理基本完毕,使报告期内无销售。由于资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收入与报告期内平均资产的比值,因此其资产周转率为零,较行业均值下降100%。

由于主营收入为零,公司净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对于未来,公司在今年的中报中称“公司原有的开发项目已基本结束,目前暂时没有开发新的项目。”这意味着,公司未来的营收也是未知数。

宝石A

资产报酬率偏离行业均值最大

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2.7%

行业均值:0.65%

偏离幅度:-515%

点评:公司是石家庄宝石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下辖元件厂、工模具厂、机加维修厂和能源动力厂。上半年公司息税前利润为负值,导致其资产报酬率为负值。事实上,自2009年中期以来,公司息税前利润为负值后,其最近3年中期一直未见好转。所谓息税前利润是公司利润总和与利息支出的和,反映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取的收益。公司息税前利润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公司经营不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今年8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变为东旭集团,不知是否能改善其获利能力。

芜湖港

资产负债率偏离公司自身均值最大

資产负债率(2011年中期):81.13%

公司过去10年均值:13.84%

偏离幅度:486%

点评:公司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

截至2011年中期,公司总资产为142亿元,总负债高达115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0%。远远超越公司所处的行业均值以及公司自身过去10年中报均值。

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10年中期之前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7年之前一度保持在10%以上。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从2010年中期的37%升至2010年底的74%,此后又升至当前的81%。公司资产负债率短期出现大幅攀升,主要因公司预收款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6倍增加流动负债所致。

深国商

资不抵债且资产周转率接近于零

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110.17%/0.004/-1.24%

行业均值:57.70%/0.63/3.10%

偏离幅度: 90.95%/-99.36%/-140.04%

点评:这是一家屡屡面临ST又屡屡起死回生的奇特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为商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林业种植,2007年度末公司出售了深圳市国际商场股权,现已全面退出传统百货业,向开发经营大型购物广场转型,所处行业为零售业。

从各项指标来看,其资产质量都是千疮百孔。它是当前A股市场上2000多家非ST公司中,唯一一家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资不抵债的公司,上半年营收占平均资产的比例接近于零。

国兴地产

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均大幅偏离行业均值

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0.001/-0.78%

行业均值:0.14/2.32%

偏离幅度:-99%/-133.69%

点评:公司目前是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其前身原是生产化工新材料产品的公司,房地产业务在2007年四季度产生效益。相对于其他地产公司而言,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为56.6%,在整个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其资产安全性较高。不过,反映公司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两大指标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说明在国家地产调控政策下,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经营困境,资产质量堪忧。另外需警惕的是,公司近期公告显示,其三季度可能亏损1650万元。

华丽家族

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背离

资产周转率/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0.0016/10.51%

行业均值:0.14/2.32%

偏离幅度: -99%/354.09%

点评:公司是一家上海房地产企业,以住宅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同时涉足建筑装饰、绿化环保等相关产业。考查其资产质量,其中一组数据出现背离,即资产周转率低但资产报酬率却偏高。这表明公司的营运效率很低,但是获利能力却很强,在上市公司中,这比较罕见。而究其原因,是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虽然少得可怜,资产周转率低下,但是其投资收益却不菲,最终令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增加,并提升了公司的资产报酬率。

大成股份

资产负债率升高资产报酬率最低

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93.31%/-14.45%

行业均值:48.55%/4.29% ;公司过去10年均值:61%/1.8%

偏离幅度:92.19%/437.19%;52.64%/-905%

点评:公司是山东省以农药生产为主的国有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化学农药、氯碱等的生产和销售。在我们选取的2049家公司的样本中,其资产负债率居于第三位,仅次于深国商和高新发展。近年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逐年攀升的态势,由2001年中的45%逐步攀升到2010年中的78%,今年上半年更是增加至93%的威胁境地,由于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资产报酬率极低,公司未来的偿债能力不足,所以,当前公司面临严重的债务风险。

京东方A

资产报酬率与行业均值偏离度居于第二

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2.27%

行业均值:0.65%

偏离幅度: -450%

点评:公司是显示器件行业的一员,其头上有诸多光环:全球第一大显示器生产商,VFD产销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与松下·东芝合资生产CRT,是中国第二大CRT生产商。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处处居于龙头地位的企业,其净利润却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亏损,导致其资产报酬率很难看,仅次于同行业的宝石A。但是公司融资活动频繁,不知那些对其投资的机构在入股之前,是否考虑了其难看的资产报酬率。

汉王科技

资产报酬率与行业和自身对比下滑明显

资产报酬率(2011年中期):-10.13%

行业均值/公司过去10年均值:

3.93%/7.24%

偏离幅度: -357.8%/-239.97%

点评: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手写识别技术、OCR以及其他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但是在苹果抢滩中国市场后,汉王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公司在2010年初上市,当年中报业绩尚好,其7.24%的资产报酬率远远高于行业均值,但仅在短短一年之后,其净利润就出现惊人的下滑,今年上半年下滑约300%之多,其资产报酬率也因此大打折扣。

企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篇4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 煤炭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大幅度恶化。现阶段评估煤炭企业资产质量存在诸多问题, 资产质量发挥的作用不能明确的度量, 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衡量也仅通过利润体现。学者认为企业资产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取利润的难易程度。但已有研究未形成统一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煤炭行业的资产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以弥补现有研究不足。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 资产质量理论分析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资产质量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本文认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资产质量主要表现为存在质量、周转质量、获现质量与增值质量四个方面。资产质量的好坏, 表现为资产四个特性的优劣, 而企业的整体资产质量的好坏则为所有资产在四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从存在性、周转性、增值性、获现性四方面选取相应指标, 构建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相当重要, 而资产的变现质量较差, 短期内较难获得大量的现金流。此外, 长期投资资产较少, 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

三、资产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 用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得出方差贡献率和旋转结果。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 并且前7个因子的方差之和占样本方差的83.765%, 这表明原来由21个指标反映的企业资产质量指标可由7个共同因子反映。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载荷量出现两极分化, 提取的主成分主要有7个:存货因子;周转性因子;存在性因子;获现性因子;增值性因子;增值性因子;存在性因子。

综合得分方程的系数以主成份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算出综合得分方程, 通过对煤炭行业资产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析, 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据此可算出每家上市公司的各主成分得分与排名以及综合得分与排名, 我国煤炭行业27家上市公司2014年的资产质量综合评价函数得分。其中, 平煤股份资产质量综合得分排名第一, 上海能源次之, 爱使股份最差, 资产分布很不均匀, 资产质量的好坏也不平衡, 有的公共因子较高, 而有的公共因子较低。

四、资产质量特征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存在性特征的极端值相差不大, 标准差也较小, 说明企业之间存在质量相差不大。周转性特征的极端值和标准差相差很大, 表明不同的企业之间周转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爱使股份的资产周转性做得很好, 而兰花科创最差。获现性特征的极端值相差较大, 但均值和标准差都较小, 说明大部分企业的获现性得分较平均。增值性特性的极端值相差也较大, 均值和标准差都较小, 说明大部分企业的值较平均, 金瑞矿业增值质量较好, 主要是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很高所致。总体来说, 周转性的极端值相差最大;其次, 对周转性特征影响较大的是存货的周转性;第三, 不同企业在管理不同类别的资产时做得程度不同, 导致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一。

五、结论

(一) 因子分析

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排名能够使企业看到自己的资产质量在行业中的所处的位置, 为企业管理资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各个因子排名可以看出企业在资产质量的某个方面做得好坏情况, 在关注本公司重要资产效益的同时, 协调好各类资产的比例, 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创造整体效益。

(二) 特征分析

对于每类资产中的四个特征值, 周转性比重较大, 对资产质量影响程度最大, 存在性最低, 说明在资产质量的四个特征质量中周转质量的好坏能更多地衡量该类资产。因此煤炭企业应重点关注重要资产的重要特性, 比如存货的周转性, 企业在了解了所属行业的资产特征后, 才能更好地有效管理企业资产, 从而提升资产质量。

(三) 结论与不足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认识, 企业应协调好各类资产的比例, 注重优化存货和固定资产, 提高资产质量整体水平。然而, 本文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选取的评价指标行业性特征较强, 我们需要精巧的理论模型和精确的实证设计, 以更为全面地分析整个煤炭行业生产链条的资产质量, 这些都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出版社, 2001.

[2]郑永泉, 李伟.煤炭行业集体企业资产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煤炭经济研究, 2013 (2) :83-87.

[3]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框架研究[J].管理世界, 2010 (3) :1-4.

[4]陈琪.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构设想[J].财务与会计.2011 (10) :30-32.

[5]钱爱民, 张新民.经营性资产:概念界定与质量评价[J].会计研究.2009 (8) :54-60.

[6]钱爱民, 周子元.经营性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J].财务与会计.2009 (10) :109-115.

资产 评估 质量保证措施 篇5

我所对业务质量控制十分重视,并制定了完善的业务控制流程,每一流程都制定了相关质量控制制度、程序、控制标准及措施,包括:《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责任制》、《评估工作执业质量控制标准》、《评估质量控制程序》、《评估工作底稿编制工作规范》、《评估报告编制规范》、《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针对本次评估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评估前的质量控制

为了从开始确保评估质量,降低评估风险,从而大大节约具体评估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评估所的收益。全体员工要在评估业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加强评估前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评估业务。抓准切入点,谨慎承接业务,防止客户风险转移。

具体做到:《1》委派有经验的注册评估师与客户洽谈业务;《2》重视对客户及其项目的了解,包括客户的历史情况、发展情况、社会声誉、委派目的等情况;《3》关注客户的一些特殊事项,如评估委托的特殊要求以及客户及其管理层面临的压力等;《4》按要求签好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中业务内范围,职责一定要明确;《5》接受业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6》推行”双承诺制”,即客户向评估所保证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凭证、资料,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从业人员向评估所保证依法、客观、公正地执业,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

(2)工作人员与客户签定业务约定书后,要根据所了解到的客户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状况,确定好评估目标和评估计划,对评估风险及项目的重要性作出合理评估,从而做好工作的委派。项目负责人应该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客户的大小等派遣评估人员,分清重点,对一般的项目也要加强控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评估人员进行督导。

(3)对于具体的评估项目确立项目负责人制;评估项目坚持“谁主审,谁立卷”的原则。评估报告发出,尽快立卷归档。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度的执行;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如技术标准部),依据统一标准,对所内各业务部门及下属分所、成员所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事故等级,通过教育、解聘甚至机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纠正,把执业过程中的风险点消灭在萌芽中。

2、评估中的质量控制

评估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评估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为保证评估质量,降低评估总体的风险,本所制定以下措施保证评估质量:

(1)在具体评估业务实施阶段,要按评估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评估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评估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负责人对评估项目的工作质量负全部责任,规范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注册评估师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评估证据的质量关,重视评估计划和评估总结的编制,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

(2)视评估风险,采用可靠、有限的评估方法,并以风险为导向,不仅应检查资产自身的风险,还要计估与资产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用以确定某一时期需要评估的主要项目及其评估重点、范围和方法。评估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评估业务过程,进行评估风险分析,以便发现评估计划的不足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规范评估程序,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评估的质量体现在评估报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数字等等细枝末节中。严格三级复核制,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评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独立评估准则的要求。

(4)督导机构加强指导、检查、监督的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评估师必须对执业质量控制总负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规律,提高水平,不能抓而不紧,更不能放任自流。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评估工作要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协作,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5)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要符合相关的具体规定。保证评估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

3、评估后的质量控制

做好评估后的工作,对总结评估经验,检验当前使用的评估程序与方法,以及提升以后业务的评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每一个评估项目结束,项目经理应在一个月内对本次评估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评估工作中出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评估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2)除对不同评估项目进行总结外,还应对不同行业、系统的评估工作进行总结。

(3)每年的业务学习期间由公司董事长对当年的业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4)评估档案应当妥善管理和保管。由专人负责,并严格登记借阅和销毁记录。

(二)、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1、为做好各项评估项目,我所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拟派评估人员均具备中、高级职称,2010年以来有类似评估项目业绩,且本项目实施期间未承担其他单位的项目

2、我所将按照国家相关评估准则、条例、制度要求,规范实施评估程序,降低评估风险,保证评估质量,对完成的评估项目实行终身负责制。

3、我所将为每一个参与评估人员配备一台专用笔记本电脑及专用评估软件,为评估组配备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和交通工具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4、保证及时快捷的提供服务,接到招标人通知要求快速到达指定现场,保质保量地完成评估项目。

5、我所人员在评估项目中会做到尽职履责,遵守工作纪律和职业操守,服从招标人领导,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进度完成评估项目。

6、我所保证参与服务的人员身体健康,工作期间不参与评估纪律不允许的活动。保证遵守职业道德,不参加被评估单位安排的旅游、娱乐和联欢活动,不向被评估单位提出与评估工作无关的要求,不在被评估单位报销任何因公因私的费用。

7、与管理部门、项目单位给予最好的配合,并根据评估项目实际情况,对在评估中发现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免费撰写合理化建议书。

8、我所项目组人员会积极关注、研究评估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政策、制度,主动提升评估能力,在评估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证、保守秘密的原则

1、严格按计划进度完成评估任务,如需要调整,必须及时履行内部报告程序;

2、在进行评估工作中,注意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考核指标、合同、协议、章程等,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包括重要合同、经济责任书、以前评估或评估等;

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篇6

关键词:资产质量 融资结构 影响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43-03

一、资产质量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兴衰和成败。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质量还没有确切定义。王生兵、谢静(2000)提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能力,其核心是变现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是指资产盈利和流动的不确定程度。李树华、陈征宇(2000)提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其作为调整项目。张新民等(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观点关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关注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树华关注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张新民关注资产的变现能力、利用效率和与其他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个观点各有侧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资产质量,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的资产不但具有单一资产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具有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系统特性,因此,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是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

二、资产质量特征

根据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进性、收益性和变现性四大特征。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因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会计存在属性和实际存在属性有差别。例如,变质的存货,企业的会计账目上还反映其存在,而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存在。从财务角度考虑,只有存在的资产才有意义。

资产的先进性是指存在资产的更新度和周转度。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更新状况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也面临着快节奏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动资产则面临着周转速度问题,流动过缓的资产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资产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度和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转速度快的资产则代表资产的先进性好。

资产的收益性是指资产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现在的收益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资产组合的收益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从资产的整体来看,不仅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不单考察单一资产,还要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才能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

资产的变现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属性。

资产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资产的存在性是先进性、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前提,先进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衡量企业资产质量,要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衡量。

三、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

融资结构主要也称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债务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融资渠道;权益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发行、配股和增发。

关于融资结构的理论,主要有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旧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和权衡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信号理论和控制理论。

四、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主要依据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融资结构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关于无破产风险的假设,在考虑负债带来的减税利益的同时,引入了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拮据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trade-off),当两者之间的权衡使总成本最低时,就是最优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大,则公司破产风险就小,财务拮据成本就小,进而可以使得企业负债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较大的资产负债率,预期资产收益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的相关关系。

融资优序理论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因为筹集这些资金不会传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价格的逆向信号;当企业需要外部资金时首先会发行债券,股票发行只是放在最后关头,这个优先次序的产生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不可能被投资者理解为一种坏预兆。如果企业内部人比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则股东权益被低估时,经理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项目筹资的(假设经理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价格高估时才愿意发行股票。投资者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认为股权融资是不好的信息,将会降低股票的价格,这是经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临项目融资问题时,企业更喜欢采取内部融资或无风险举债融资或非高风险债券融资,而不采取发行股票融资,即融资优序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再融资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资。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会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应它的外源融资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强的企业,其负债比率较低,除非在其项目需求的融资很大时,内源融资不够,需要进行外源融资,首先是负债融资,负债比率有所提高。即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负相关关系。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正相关关系,则支持权衡理论,否则支持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中,陆正飞、辛宇(1998)、吕长江、韩慧博(2001)研究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负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洪锡熙、沈艺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我国资产收益性对负债比率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样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对杠杆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并没有对样本进行细分,以区别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规模等进行分析;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企业融资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号理论和Myers的模型。将不对称信息理论较早地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来是Ross(1977)。Ross在MM定理的基础上放松了完全充分信息假定,运用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MM定理完全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只能从企业公布的信息如财务报表等来了解、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而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号机制。经理人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在Ross模型中,每个经理均了解其企业收益的真实分布,而外部的投资者则不知道。由于破产的概率与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所以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企业的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同等条件下,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质量的高低是通过资产质量的高低得到体现,资产收益性、资产变现性等都是资产质量的重要表现,具体到资产变现性,主要指企业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能力(Keynes,1930)。资产变现性好,则资产售出的价格越接近其内含价值,企业面临破产时,其破产成本就小,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传递企业资产质量好坏的信息,即资产变现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HarrisandRaviv(1990)在其model中得出,清算价值和资产负债率是正相关关系。在其模型中,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利用负债信息对公司经营策略在必要时进行决定,特别是公司有违约情况时,投资者权衡违约清算成本和继续经营的潜在收益。随着资产变现性提高,违约成本下降,投资者可以利用负债信息来获得公司质量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变现能力高起到了对负债的担保作用,即资产变现性和资产负债比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运行质量探讨 篇7

一、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铁路固定资产数以百亿计, 庞大的资产规模为铁路赢得运输市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的前提。铁路固定资产总体运作是好的, 但日常管理中资产运用效率低、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一) 动态管理不及时, 固定资产有账无物。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报废构成了其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形成的净损失由所在单位负担,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固定资产达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已经不能使用 (如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布局调整等原因) , 由于报废清理需要弥补未到期的折旧费用, 本单位成本难以承受, 只能采取延期报废的办法, 新、旧设备同时在账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造成了一部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 虚增了资产的总量。另外,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不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对资产状况底数不清、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 设备配发不对路, 造成固定资产闲置。

每年路局都要直接购置一些机械设备, 然后配发给各基层单位, 由于征求基层单位意见不充分, 所配发的设备不太符合现场的需要, 基层单位如果使用, 不是“大马拉小车”就是“小马拉大车”。还有的进口设备, 国内售后服务跟不上, 昂贵的设备出现故障后配件购买困难, 设备维修困难, 寿命周期大大缩短, 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

(三) 盲目申请不论证,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基层单位有一些生产业务, 属于特种作业或周期较长的项目, 干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一些特种设备或专用工具, 由于特殊作业时间间隔较长, 因此特种设备或专用工具也就比较罕用, 有的设备几年才用一次、甚至时间更长才派上用场。这样的设备没有不行, 但基层单位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什么设备都想有、什么设备都想要, 搞“小而全”, 缺乏对设备的调剂意识, 缺乏进行经济论证, 致使购置后使用频率很低, 造成资金的浪费。

(四) 申请下达不对口, 固定资产供需偏差很大。

铁路现行的固定资产更新模式, 仍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老套路。即每年的7月份提报次年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 然后层层上报汇总, 次年的2~3月份层层分批下达。计划建议上报与计划分批下达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固定资产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由于更改计划建议是在上年的7月份报送, 反映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最新需要。固定资产更新计划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各单位需要的基础上, 但上级有关部门考虑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的需要等多种因素, 在计划中安排了一些科技开发的新产品, 计划的总量是有限的, 一些可有可无的设备占用了资金, 急用的设备、亟待改善的项目只能往后排, 形成了恶性循环, 造成了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供需紧张的矛盾。

(五) 日常管理不到位, 资产短寿普遍存在。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是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者、使用者责任意识不强, 同一种设备在单位使用与个人在家使用操作方法不同、使用周期不同;对机械设备缺乏必要的养护, 露天存放, 风吹日晒雨淋, 造成设备的锈蚀;日常工作中“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拼设备、吃老本、只管使用、不管维护的问题屡见不鲜, 上述三种原因的叠加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资产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策规定不灵活。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其折旧差额由本单位成本负担要区分不同情况, 属于该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理应由该单位成本负担, 否则应由上级给予补贴;二是计划下达有偏差。计划下达时间跨度越长、环节越多、越搞平衡, 与实际的距离偏差越大, 直接导致资产运用效果不佳;三是管理力度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 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不实行定人管理, 人为损坏屡见不鲜;缺乏对固定资产的调剂、整合, 致使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 修订管理办法, 及时反映动态。

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补充, 分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 对由于管理不善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毁损而提前报废的, 其折旧差额由该单位负担。对由于科技发展较快频繁更新换代而淘汰的设备应适当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 或折旧差额由上级给予补贴。对由于服从规划大局, 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拆除的房屋建筑物、变更设计原固定资产不再使用的, 其折旧差额一般很大, 基层单位难以承受, 应由上级负担。政策明确后, 基层单位就没有了包袱、没有了负担, 就能够轻装上阵, 做到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动态、如实揭示固定资产的现状。

(二) 改进计划下达模式, 实现自主支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的下达是资产管理的第一环节, 计划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日后固定资产的运行质量, 计划不符合实际、项目不合理、设备不适用, 在计划环节就埋下了浪费的隐患和漏洞。建议将目前的计划下达模式由上级直接下达具体项目改为只下达计划总额, 由基层单位在计划的总额度内自主决定购买设备的品名、型号和数量, 设备购置情况报上级备案, 使设备更新状况更加符合实际, 减少填报计划建议、调整计划等一系列环节, 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三) 成立资产出租公司, 实现资源整合。

当前各个单位站在自己的角度, 争设备、争项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造成“你有我有大家有”, 争取来的设备和项目由于所有权归己, 尽管利用率不高, 但毕竟自己用着方便, 至于使用经济不经济、配置合理不合理很少有人关心。建议对基层单位的机械设备进行普查, 对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对罕用的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成立路局资产出租公司。资产出租公司对配属的设备的名称、数量、出租价格等信息上网公布, 便于各单位查询、了解, 各单位使用时到路局资产出租公司租赁, 按规定缴纳租赁费, 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资产的重复购置, 减少了资产的积压和沉淀, 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各单位的设备也可以在本单位使用的淡季进入路局资产出租公司挂牌出租, 减少闲置, 增加收入。

(四) 成立资产调剂中心, 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对封闭, 闲置不用的资产在一个单位只能是长期闲置下去, 当前铁路基层单位的设备主要是依靠上级配发, 这就产生了资产型号符合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数量多少满足不满足需要的问题。由于单位间的差异, 一项资产对某单位不适用, 但对于另一个单位可能就适用;一个单位缺少某项资产, 但其他单位可能有富余;本单位资产闲置, 但另一个可能急用。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中介, 建议成立路局资产调剂中心或网上平台。各单位闲置不用、多余的资产通过路局资产调剂中心调剂余缺, 办理资产调拨手续。路局资产调剂中心也可以对外出售闲置资产, 减少资金的占用, 盘货资产存量。

(五) 加大管理力度, 实现有序管理。

探讨企业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篇8

追根溯源,无形资产这一会计要素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20世纪初期,国外学者便开始关注无形资产。199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安德鲁·佩顿 (William Andrew Paton) 在《会计理论》中提出无形资产定义:“归属于某一企业但不具实物形态、存续期较长的任何有价值的补偿物、因素或要素”。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汝梅 (1926) 在其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未给出确切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做了阐释,即其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为“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不确定性、共享性、高效性、难模仿性等特点。由于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对无形资产定义与本质的认识存在差异,对无形资产的分类也是百花齐放。无形资产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产生不同的无形资产分类。现在比较主流的无形资产分类标准有无形资产来源、无形资产寿命与无形资产是否可辨认。

2 无形资产存在于企业中的作用

于玉林认为,企业的“大”表现在有形资源上,而“强”主要表现在无形资源上。汤湘希提出无形资产将是全球第三次资本扩张的利器。无形资产本身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只有当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这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无形资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伯格·沃纳菲尔特 (Birger Wernerfelt) 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的集合,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完全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无形资产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无形资产便是企业的异质性资源。

2.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于1990年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为企业内生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有机会去分享利润蛋糕。苹果公司凭借自己的多项核心专利,在智能手机市场呼风唤雨。无形资产的难模仿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 扩大企业影响力

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及目标的说服力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本身如品牌就可以有效扩大企业影响力,以加速企业的发展。

2.4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是以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强大了,必须会有助于企业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土地使用权及商标权等无形资产都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综合实力建设过程中显示了增强剂的作用。

3 评价企业无形资产质量的指标体系

3.1 无形资产质量

质量一词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其最主要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本文认为企业无形资产质量是一项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现状、发展潜力及其实质构成的指标。企业不同,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情况也就不同。当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时,能为企业带来盈利。而无形资产包括的项目众多,到底哪些转化成了生产力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有的企业无形资产基数庞大,但可能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部分为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相对于专利权来说,它对企业盈利方面的作用要小得多。有些企业无形资产基数虽小,但主要是由商标权、专利权组成,其为企业带来重要的利益流入。

3.2 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无形资产概念及分类,无形资产会计以及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而如何构建一个指标体系已达到评价企业无形资产情况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还不完善,存在众多争议。初始确认时是否改将商誉并入到无形资产中。无形资产摊销的后续计量等问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中存在争议。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是一种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无形资产资源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无形资产质量如何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要素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点,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无形资产情况,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上辅助现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无形资产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为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3 构建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3.3.1 技术创新理论

1912年熊彼特 (Joseph A·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该理论后被发展为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保罗·罗默 (Paul M.Romer) 提出知识溢出模型指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技术与知识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3.2 核心竞争理论

加里·哈默尔 (Gary Hamel) 于1990年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为企业内生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文化与组织中蕴藏和渗透着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有机结合。

3.4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4.1 科学性

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从企业无形资产真实构成情况出发,体系层次与结构合理,各指标间要协调统一。

3.4.2 系统性

无形资产是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对各要素都有很强的反映功能。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并不是方方面面指标简单的集合,指标之间必须相辅相成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度量和评价无形资产质量。

3.4.3 操作性

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其可操作性。每个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对于无法采集的指标只能退而求其次,用类似指标代替。指标的内容要容易理解,不能产生歧义,使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较为准确和方便地运用。

3.4.4 简明性

指标的内容、计算与层次等方面,要简单明了,能观察发展趋势,能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3.5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根据研究目的,借助相关经济理论,本文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构建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在考察企业无形资产质量时,不仅要从静态考虑其发展现状和水平,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考察今后的发展潜力。所以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无形资产发展现状与无形资产发展潜力两方面去考察。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无形资产发展现状,即无形资产转化水平、无形资产更新水平、无形资产综合水平。无形资产发展潜力用无形资产的创造潜力进行测度。

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无形资产发展现状+无形资产发展潜力

无形资产发展现状=无形资产转化水平+无形资产更新水平+无形资产综合水平

无形资产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创造潜力

4 结语

利用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无形资产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为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然而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只解决了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但能否操作还需进一步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于玉林.无形资产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12) .

[2]苑泽明, 宫成芳, 张悦, 邓伟丽.无形资产指数:理论模型构建[J].管理现代化, 2012.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汤湘希.无形资产:全球第三次资本扩张的利器——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现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 (1) .

[5]金韵韵.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的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5) .

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质量管理 篇9

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 财务管理同时直接制约着其他管理水平, 它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深化企业改革, 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经济越是发展, 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就越高。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它相对于价格、利润、资金等其他经济要素来讲, 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最为突出, 它使企业对成本所掌握的主动性更大。由于成本控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以降低成本, 因而, 成本管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是财务管理弱化的直接表现。近年来, 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逐步深入, 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这在增强企业活力上的成效显而易见, 但也存在着忽视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必要调控和严格监督的倾向, 致使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 投资的决策和管理漏洞大。

目前, 许多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车间式管理水平上, 对投资决策管理重视不够, 甚至出现管理盲点。部分企业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一味注重投入, 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 以至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 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2. 资金管理问题多。

资金短缺是企业深感头痛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是缺在总量上, 而是由于管理不善, 致使资金循环不良。现在有些企业置上级三令五申于不顾, 搞预算外资金, 搞“小金库”, 造成资金体外循环, 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 也为产生贪污腐败提供了温床。国家每年都清查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但总是有禁不止, 有令不行。还有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原因是账太多, 只注重将产品推销出去, 却不重视资金的回收, 使应收账款越积越多, 从而使企业资金循环不良,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

3. 费用管理不严。

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稍有积累便在非生产性上开支, 有的处在亏损的困境中, 挥霍性花费也毫不吝惜, 其主要问题则是以权谋私。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举措

1. 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但不能只局限于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 而应该将成本管理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成本管理内涵的认识, 逐步树立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意识。

2. 切实推行企业全员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管理, 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 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 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 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 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 实现自主管理, 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 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3. 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 现代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 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和社会、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其次, 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用新知识新理论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业务进行评估和分析;第三, 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 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切实加强对财税法规的学习, 苦练内功, 在学习中解决观念滞后、知识欠缺、方法落后的问题, 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 增强创新能力, 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四、总结

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 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 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财务管理要为企业管好资金, 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 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 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财务管理是要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指标, 通过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作。因此, 作为现代企业, 企业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财务管理来展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所认同, 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必定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扩大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1]陈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财会月刊, 1999, (12)

[2]马敬民, 刘志勇.经商理财[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创新资产监管机制提升资产管理质量 篇10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 全面掌控资产。今年, 他们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要求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 并将清查结果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对单位资产全面实行了网络信息化动态监管。在清查核实单位资产的同时, 督促单位做到资产卡片和会计记账同步, 确保账账、账卡、账表、账实四相符。通过开展资产清查和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全面锁定单位的资产存量、分布和使用情况, 实现了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监管, 杜绝了单位随意配置和处置资产现象, 确保了资产安全与完整。今年, 他们已完成该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470户, 资产总额为25.08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总额为22.14亿元, 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 总额为2.94亿元。

二是结合部门预算, 严格资产配置。为加强资产配置管理, 他们在年初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 根据单位的资产存量信息, 结合全市预算收入及可用财力, 编制各单位全年资产购置预算, 对没有购置预算的固定资产配置行为, 财政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手续。同时, 坚持先预算再购置的原则, 强化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的预算约束力, 不仅控制住了单位随意配置资产的行为, 而且确保了单位按标准配置资产, 避免了资产配置中的超标和浪费现象。

三是坚持公开透明, 严把处置关口。一是严把申报关。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资产处置时, 在提交必要的纸质材料的同时, 必须按软件操作程序, 进行网上申报, 财政部门根据单位信息卡片资料详细内容在网上审核。如果通过申报关口, 就确认了申报处置资产数据真实有效。二是严把评估关。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申报处置的房屋、土地、车辆以及大型设备等资产, 一律经过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底价后, 才能对外竞卖。三是严把调查审核关。为防止工作失误, 他们对单位申报处置的每笔资产都安排专人现场调查核实, 查看资产数量、价值和使用情况, 尤其对房屋、土地、车辆等大宗资产的处置, 他们都报经该市政府领导审批后再进行处置。四是严把拍卖关。对于进入拍卖环节的资产, 由财政部门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拍卖机构公开对外拍卖, 确保交易公开透明。五是严把收益入库关。对每一笔资产处置收入, 他们都要进行核实, 并开具湖北省非税收入票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专用) , 凭据足额入库, 纳入预算管理。六是严把批复执行关。资产按规定处置完毕, 并于处置收入上缴国库后, 根据其相关凭据再下达批复文件, 处置单位按批复文件调整其相关资产、资金账目, 从而完成资产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企业资产质量】相关文章:

企业资产04-23

企业技术资产06-18

企业资产结构06-21

企业年金资产07-27

企业网络资产08-06

企业顾客资产08-26

企业品牌资产09-09

企业资产证明文件07-12

企业资产证明文件05-16

企业净资产05-18

上一篇: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下一篇: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