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

2024-05-31

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精选六篇)

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 篇1

一.积累与语文学习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 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 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 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 不可或缺。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孙洙) ”, 说的就是不断积累, 熟练技能的道理。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 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这些话说出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至关重要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课程总目标中提到, “ (义教阶段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阶段目标中提到,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2年级)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4年级) ,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 (5-6年级) ,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7-9年级) 。上述目标阐述形成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积累“体系”:分级说明了积累的来源 (课内外阅读、生活实际) , 积累的内容 (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古代诗词) , 积累与阅读体验、生活实际、审美情趣的关系。

二.积累与生活实际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 积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书本 (课内外阅读) 与生活实际。但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 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 读懂“生活”, 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 更加不可偏废。从文艺理论上说,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作家们更注重的是阅读“社会人生”。事实上, 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动的语言, 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 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例如:……,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 等等。”列举的这些媒介和载体无一不来自生活实际。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科书在编排方面也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这一精髓。义教阶段第四学段七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第二单元编排了一个“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语文”, 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要注意吸收和积累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教师在指导这项活动时不能把它仅当作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安排, 而要把它的要旨和方法贯彻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学会积累语言。

三.积累的具体途径

1.在阅读中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 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总目标)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7-9年级阶段目标) ;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在具体的指导时, 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 (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假期计划等) 、阅读效果的物化管理 (摘抄、概括、心得) 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

2.在诵读中积累

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 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 (段) , 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 (段) 。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 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 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 最终形成积累。

3.在搜集中积累

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 (义教阶段学生) 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搜集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接触搜集。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 形式比较灵活, 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

二是分类搜集。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 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 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 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4.在交流中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俗话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 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 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 学生花很短的时间 (相互交流的时间远比独自探索的时间要短) 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伪存真, 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积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另外, 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 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 (如摘抄笔记、心得体会) 等形式。

5.在运用中积累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 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的积累再多, 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1) 词汇积累的运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词汇积累的编排自成体系, 第四学段 (7-9年级) 的教科书在每篇选文后的中到出了要求掌握和积累的词汇——“读一读·写一写”, 编排意图不仅仅是正音 (读一读) 、书写 (写一写) , 而更重要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 可让学生不断地丰富语言。教师在指导可要求学生“说一说” (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组合口头造句) 、“用一用” (选举多个词语进行情景语段写作) , 通过这些训练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2) 生活语言的运用。

学生搜集到的生活语言, 也要在运用中积累。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使用生活语言, 并在写作讲评中设立语言大众化、生活化的评价标准, 师生共同讨论、评点。通过这些训练使生活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 优秀诗文的运用。

学生诵读的优秀诗文也要运用到写作中去, 主要做法一是让学生多做诗文改写、续写之类的练习, 使学生充分理解优秀诗文的意趣和意境, 并有所创新;二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阐发诗文意蕴, 在运用中加深对优秀诗文的品味。通过这些训练使文化沉淀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篇2

一、课内文本词句的积累

1.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大量字词需要学生积累和理解。我从每个生字词的音、形、义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辨析,注重融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要求学生临场运用、组词造句,以此来检查学生积累和理解文本词语的程度。

2.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进行诵读;然后在这些句子旁做些批注,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最后要求学生学会仿写。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时,当学生画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一句时,我就顺势要求学生按照“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3.对于教材中的经典片段,我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同时指导背诵的方法。在背诵《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掌握了一些背诵方法后,学生背诵就游刃有余了,更重要的是对已背诵的内容烂熟于心,不易忘记。

二、课外妙词佳句的积累

1.每周阅读课的时间,我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每节课至少分类摘抄妙词佳句各五个。如写景的为一类,写物的为一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的为一类等。对于学生摘抄的较有特色的妙词佳句,我不定期地公示在教室黑板报上,以便让学生们共同品味、欣赏,助推学生阅读积极性。

2.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给学生布置积累一些常用成语和名言警句的任务。每天的积累任务各不相同。采用“定向积累”的方式:如带动物名的成语、含数字的成语、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等;关于读书、励志的名言警句等。为提高积累兴趣,我还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三分钟的演讲,让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或说一句名言警句带来的启示等,展示积累的成果。这样,就起到了巩固理解的作用。

三、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学会观察,是积累生活语言的重要方法。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新鲜、有趣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帮助极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关于错别字一文教学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市中各类商家打出的广告语,发现存在许多错别字现象:“食全食美”、“衣衣布舍”、“随心所浴”等,然后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规范词形。通过类似的观察,学生提高了辨别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重多方面、多渠道,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积累方法。学生有了坚实的词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才会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与途径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鉴于此,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 研究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多年的研究,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语言积累的方法与途径。

一、语言积累的具体方法

1.多读——语言积累的先导。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并且认真实践“四步阅读法”。“四步阅读法”是课题组总结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2.多背——语言积累的巩固。我们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背诵方法:提纲背诵法、理解背诵法、抄背结合法。同时要求学生每日背一句, 每周背一诗。

3.多说——语言积累的强化。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 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如:复述训练法、自述训练法、语感训练法等。

4.多写——语言积累的运用。我们要求学生常练笔。做法有:模仿课文精彩处写、挖掘课文空白处写、深化课文灵魂处写等, 让学生以练笔促积累。

5.课外——语言积累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并做到四个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近期效益阅读与远期效益阅读相结合、激发阅读兴趣与布置一定量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与摘抄写作相结合。

二、语言积累的具体途径

明确了积累的做法后, 我们着重对积累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边实践边总结, 确定了以下积累的途径:

(一) 课内指导促积累

1. 通过整合, 进行板块式积累。

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举措。具体做法如下: (1) 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材料进行积累; (2) 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范例进行积累; (3) 整合同一主题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积累。这种通过整合进行板块式积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实效性强、操作性强、实践性强。

2. 多元感悟, 进行个性化积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动态生成的形成, 便是有效积累的开始。“生成”往往会引发全班同学的思考、讨论, 会激励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会形成新的“生成”。促使生成最具活力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的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对话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 在朗读对话中生成; (2) 在形成问题中生成; (3) 在个性化评价中生成; (4) 在自主探究中生成。

3. 拓展阅读, 在延伸中积累。

拓展性阅读有如下教学策略: (1) 在文本说写整合中拓展延伸; (2) 在文本内容的补白中拓展延伸; (3) 在课堂生成的问题中拓展延伸; (4) 在对人物的补述中拓展延伸。

4. 读、思、议、写——语文实践式积累。

语文实践的主要形式是读、思、议、写。这四者伴随着教学进程, 始终相互交叉存在于课堂教学中。

5. 发挥学科整合作用, 促进语言积累。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地位。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融、互补、互促, 以取代相互排斥、相互孤立、相互封闭的思维方式。具体做法有: (1) 将音、体、美等艺术课程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2) 把语言学习与积累的触角伸入所有学科。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活动式积累

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是1998年开始进行的, 在这12年的时间里,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分为:古诗考级、各类展示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古诗考级。古诗考级是最具特色的活动, 一到十二级的级别设置考虑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一到八级是普及型, 九到十二级是提高型, 让学生直面经典,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考级活动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学生背会古诗的数量发给学生相应的等级证书。

第二板块:各类展示活动。我们鼓励学生把自己看作是一位编者, 把自己的摘抄分门别类并配以插图, 制成一本本精美的《文摘》放入自己的书架, 以便他们定时翻阅。还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较好的作文, 誊写后编成班级作文集或个人文集, 供大家欣赏。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积累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31

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质兼美。它们给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中的具体范文为媒介,取其精华,让学生从中学会积累。

一、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古诗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自古以来,熟读成诵就是一种有效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教师就要根据所学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诵读,读出感情、韵味,这样文本中的语言自然会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苏教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是值得学生积累语言的范文。在教学时,笔者主要把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笔者鼓励学生像一名小诗人一样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诵读。这样,在激情诵读中,“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眨眼的星星”“弯弯的新月”等优美的语言自然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们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情感,而且也积累了语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依据文本语言的优美、适宜学生诵读的特点,鼓励学生激情诵读,熟读成诵。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感知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言储备。

二、在赏析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教材中的文本有许多地方或用词精妙,或句子富有表现力。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就这些词语句子进行反复品味赏析,那么,将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目标。

如,苏教版《槐香五月》一文主要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槐花飘香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赞美了槐香孩子们调皮可爱的特点。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上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句话用一连串表示“香”的词语表现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海里面了。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教学“清香,醇香,浓香”几个词语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品味,真切地感受到同样是描写香味,但是香的程度不同,一个比一个给人带来的感觉既强烈又浓郁,有逐层递进之感。在深入赏析品味中,学生自然理解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为运用语言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品味赏析的方法,使文本语言在表达运用上的优势凸显出来,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了媒介,促进了学生语言积累的向深处发展。

三、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内化。语文教材有许多优秀的范文佳作,这就给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要想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加有效,就要鼓励学生把吸收来的语言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真正把语言积累的目标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苏教版《莫高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莫高窟壁画的美丽景象。为了增强文本语言的感染力,作者在描写时用上了“不仅……还有……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把莫高窟的壁画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在教学时,根据文本中句式特点,教师让学生运用这种句式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而且还在具体的表达实践中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积累的学习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针对文本中的精美语言,特别句子的构成方式,教师主要鼓励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表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本语言,而且使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具有明确的目标,重视语言积累,并且极力挖掘文本语言中可供学生积累的素材,让学生去诵读、品味、运用,学生的语言积累才能更加扎实有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 篇5

一、课内阅读增加积累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语言积累。

1. 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积累语言。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指导。例如,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其次,要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一般来讲,一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最好不少于三分之一,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朗读有多种形式,如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等。教师要根据年级、学情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加强指导。要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并体现个体差异性。

2. 强调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背诵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读、诵、悟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没有“诵”这个环节,没有一定量的储存积累,何谈理解、感悟?所以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背诵并加强背诵能力的培养训练,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示范背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表演,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对熟读成诵的向往。其次,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导之以法。我们提倡背诵,并不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巧背”。要让学生在背诵中理线索抓警句,背出层次;品味语气,背出情调;理解文意,背出感情。最后,教师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经常开展背诵活动,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保持背诵的热情。

3. 重视复述,在复述中积累语言。

复述是进行口头语言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学到的规范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语言学习的策略。复述时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复述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而且通过内化,能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复述的方式很多,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适当选用。如中低年级可采用模仿复述性质的段落复述、看图复述、师生合作复述、表演复述等形式;中高年级除上述形式外,对篇幅长的课文可采用抓主要内容或关键词语的概括复述法,对其他有某些特点的课文,可有针对性地采用调整结构、变换文体、转换人称等创造性复述法。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外阅读扩大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它毕竟只是一个“例子”,因此依靠课堂积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积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导向。教师应通过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猎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从课外阅读中扩大积累。每学期的语文教材都提供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这些书语言清新活泼,内容健康向上,而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合学生阅读、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督促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三、走进生活丰富积累

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上的40分钟,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是在积累语言。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的学习同丰富的生活联系起来才会富有灵性、更有生命的活力。因此,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投身大自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丰富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增长见识,锻炼胆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应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四、培养习惯保障积累

语言的积累非朝夕之功,要长期坚持,直至形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把“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把“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例如,要让学生养成以下的阅读习惯:多读,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精思,一是遇到疑难要精思,二是精彩之处要精思,三是无疑处要精思。勤记,一要勤记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二要勤记忆,对名言佳句多背诵。善用: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运用,要善于把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等,有效地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学习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积累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有效途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他们才能拥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语言才会丰富多彩,思维火花才会被点燃,才能更好地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

拓宽语言积累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6

一、紧扣学科特点,学会积累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引领学生在积累过程中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积累。

1. 在说话中 积累。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2. 在品析中 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完成。 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 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二、激发积累兴趣, 自觉积累

1. 品味语言 激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寓生活美、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于一炉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引导学生欣赏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 体会文章的自然美、语言美以及形式美。

2. 竞赛活动 激趣。教学中将积累与竞赛相结合,定期开展古诗擂台赛,成语擂台赛这些以激励为宗旨的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语言积累情况,既检阅了学生的积累情况,又能在活动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对积累的浓厚兴趣,一举多得。

3. 积极鼓励 激趣。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积累的过程也充满乐趣,从而让学生长久地保持浓厚的积累兴趣。

三、合作交流与分享,共同积累

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交流能够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采用合作交流与分享的方式积累,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到不同的语言信息,在交流辨析和取舍中成长,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

1. 园地交流 法。在学习园地上开辟 “优美词句赏析专栏”, 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能够达到积累的目的。

2. 手抄报交 流法。把 “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

3. 读书笔记 交流法。 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可以使全班同学的读书笔记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四、强化积累意识,形成习惯

1. 用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的特点。这样学生才会有心通其意,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将自己融入优美的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2. 背诵记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略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用背诵是学习积累语言的办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背诵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五、通过习作积累,加强实践

上一篇:手足皲裂症下一篇:学生需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