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体育教师观

2024-07-25

新型体育教师观(精选七篇)

新型体育教师观 篇1

一、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共同点是: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的有效战略,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各国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重要的特点与趋势。

1. 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 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未来公民。

3. 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变知识为本、学科中心的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

4. 加快课程评价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取代,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多样化地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深入理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也必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二、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标准

1. 正确理解课程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自《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颁布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的名称到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等方面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原来的体育课与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更加强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

2. 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一理念说明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运动兴趣,以达到“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不可”的目的。

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强调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三、充分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这一目标体系中,我们应当重点理解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的划分。

1. 对学习领域及其目标内涵的理解

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学习范畴。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生物、心理和社会),体育的自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有相应的目标内涵。

(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 (1)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 (1)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 发展体能; (3)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 (1)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4)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 (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 对划分学习水平目标的理解

在新课程中,划分学习水平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划分的,充分考虑了学生不同发育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受年级的限制。其次,划分学习水平改革了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按照年级分别设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制定评定定标准的“大统一”、“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了各地、各校的差异,给各地、各校以较大的灵活性和余地。最后,划分学习水平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学蹲踞式起跑和前滚翻等简单重复的现象,使每个水平之间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

有教师提出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没有安排各年级应该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如何教学生呢?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不是体育教师的问题,而是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问题。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由专家制定的,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都是现成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体育教师不参与教材的选择与制定,而是执行、贯彻大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他们在自己拥有灵活选择余地的新课程前感到束手无策。但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困惑将会消失,因为新标准确立了课程的目标管理体系,并提出了达成目标的内容或活动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它带给体育教师的是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身的优势,也给学校留下充分选择的余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使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当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

1. 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观念,树立师生教与学双方相互沟通、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

2. 打破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树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教学观念。因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也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和积累知识,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到社会上远远不够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打破传统教学关注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过于关注学科,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它突出表现为轻认知情感,重教书育人。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

新时期体育教师的教学观论文 篇2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必须形成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才能自觉推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贯彻落实、当前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体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欲成材,先做人。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政治观念和立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如在课堂上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培养他们有理想、有毅力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

2.体育的健康驾驭功能

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缺少重视。现在学校教育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把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正是对以往学校体育片面的观点进行纠正。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了解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营养、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明确体育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3.体育的心理、社会教育功能

体育活动中学生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等方面,表面得极其生动和真实,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及反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体育教师应发挥体育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现代社会必须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等。

二、体育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教师怎样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就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教师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在一观点在口头上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的教师并不多。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师道尊严”在一些教师眼里比维护学生的尊严重要得多。体育课上仍有体罚、变相体罚现象的存在,这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体育的目的,而只是教师维护自己面子的产物。一些体育教师甚至以能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为荣,把讽刺挖苦作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将打骂学生作为治恶压众的法宝。显然要想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转变教师的错误的学生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教育在平等的条件下得以顺利进行。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忽视了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看不到每个人是能够参与和影响自身发展方向的;忽视了每个人都具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其结果是,使学生在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愉悦体验,独立个性、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受到严重的摧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城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这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育本身应该为社会 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很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硬要用同一动作、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这是很不合理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的工作不是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等提高到同一个水平线,而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使每一位学生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教师的评价

新型体育教师观 篇3

【关键词】科研观 创新 思想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专门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技能、综合素质、学术水平、与融入社会的能力。科研、学术和教学并重是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无论哪一专业,仅注重教学是不够的,只有教学和科研、学术并重,才会使教学更有深度、广度和科学性。只注重教学方法和课本内容,就容易流于浅显。然而,也不能过分夸大科研的作用。科研只是达到大学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是以科研促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科研的概念是什么?科研就是要用国际上公认的程序寻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外语教学中的科研就是找出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那些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进行科研是很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搞清楚科研的概念,同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为科研而搞科研是没有意义的。

一、正确理解与区分科研与学术研究概念

在实际中许多人既不了解科研本身的概念又混淆科研与学术研究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一提科研,只要和专业沾一点边的任何内容的文章、教材和练习册就看作科研成果。其实,有些论文是学术成果,而有些则是教学辅助材料,与真正的科研论文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正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产出。一个课题和一篇学术文章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有的人的确在做学问,但过多引用国外的理论。写出的论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论文洒洒洋洋,而自身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文写作水平却有待大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学术观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正确理解了科研和学术的概念才能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现在高校之所以出现在科研和学术上急功近利的现象是和管理者与教师都没有理解和区分科研和学术的概念有一定的关系。写学术论文需要学问的积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术上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阅读。

二、既做学者又做实践者和教育者

在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教育中,高校教师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与实际脱离的学者。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在文革中的电影《决裂》中,就有一位讲“马尾巴的功能”的教授。而知识经济则要求教师既是职业型教师又是学者型教师,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是精通本学科理论,自身具有听说读写译技能,随时指导并参与当地社会的各种口笔译实践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此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不但是学者,更是教育者。许多教师只有课堂英语教学经验,但缺乏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机会,既当不了口语翻译,笔译工作也无法胜任。

三、做终身学习者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象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固守数年如一日的课本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和学生均是学习者。高校教师要求高学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人认为拿了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就等于有了学问,可以高枕无忧了。此外,一些教师虽然拿到学位,但对所学到的理论食洋不化。此外,学位不等于学问。学历、经历和阅历是一个有机的结合。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理论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没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需要不断补充学习,有了也不能停止不前这意味着教师不要动态地研究本学科、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思想来自于学习。因此学习的概念就不但是课本学习和专业学习,而是广泛意义上的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一个思想者就意味着学会学、学会思。但在大学英语教学界,许多人只重视语言教学与研究知识的学习(实际上也只是浅层次上的略知一二),而忽略与一个人思想发展有关的学习。对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如陶行知等著作的学习视做多余。因此,学习西方著名学者如柏拉图、杜威、爱默生等人的著作、马列著作和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认识和辨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仅具有较强的语言模仿力,但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就会造成“思辩缺失”。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形象是蜡烛、园丁、“桶“等,似乎教师自身牺牲的越多,对学生修剪的越勤,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符合教师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赖教案,步步紧跟课前的设计来保持完美形象。主要是背诵与表演式的讲解。但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教师是会犯这样或那样错误的普通人。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能使学生产生批评意识。教育思想落后,教师越负责,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损伤就越大。教师应是象打火机一样的创造者。好教师不在牺牲了多少,而在于创造了多少。

总之,高校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刷新观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周光迅.大学教育的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王坤,杨毅.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

新型体育教师观 篇4

一、课要干“什么”

课要干什么就是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且要使整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服务于这个目标。在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体育课,特别是优质课大赛往往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多样与新颖,而往往与教学目标相偏离,也就是没弄明白课要干“什么”。本次大赛所见的一节三年级体育课,其学习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所做的各种练习与游戏几乎没有难度,所以就无克服困难和进取之说。因此,一节体育课,首先要弄明白要干“什么”。

二、教材能做“什么”

教材能做什么就是要求教师挖掘和研究教材,看教材能否围绕教学目标,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本次大赛有一节四年级的体育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跳人羊”,由于“人羊”的稳定性不强,其高度和宽度也不一样,因此学生较难掌握“跳人羊”的动作要领,这无疑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弄明白体育课的教材能做什么,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

三、一堂课要配点“什么”

一堂课要配点什么就是在一节体育课中要用什么器材和配什么音乐。体育课的器材力求简单、方便、适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重点。体育课的音乐力求与练习环境、练习动作、学生情绪相匹配。先说配器材,本次大赛中有一堂一年级以投掷轻物为主的教材实践课,在做游戏时,教师先忙着为四个队准备“狼窝”(一人多高的支架铁圈),在学生打完“狼窝”后,教师又忙着在“狼窝”中挂上灰太狼玩具,让学生做打灰太狼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准备器材忙得手忙脚乱,根本就顾不上去观察学生动作的掌握情况,更谈不上驾驭课堂了。再说配音乐,我曾在大市的教学能手比赛中,目睹过一堂以情景教学为主线的二年级体育课,在准备部分的“欢乐动物园”中,用的音乐是《献给爱丽丝》,学生在“动物园”里虽然在模仿动物的动作,但动作很做作。而另外一个选手在年级相同、教学法几乎相同的课中,配的音乐是《动物的叫声》,学生听到什么动物的叫声,就能做出什么动物的样子,学生不但显得异常活跃,而且动作很富有表现力。因此,要弄明白一堂课要配点什么,是提高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

四、一堂课要告诉点“什么”

体育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篇5

1、转变教师的职业观, 即从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

在传统观念中, 我国的教育历来遵循古训:“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准则, 也就是说老师是以教书、传道、授业为己任的。体育教师职业仅仅是教育行业中的一个分支, 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 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但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 “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的不同。作为教育家, 他不仅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还必须具有未来意识和前瞻的眼光, 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还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 他应该是一位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不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成为“教育家”, 但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2、转变教师的师生观:师生关系由“师道尊严”变为“人格平等的朋友与伙伴”。

在教室里, 老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 但是感情不能对立。作为教师, 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 才能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体育教师爱学生, 就要相信学生, 要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 即使是一些所谓“差生”, 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较差, 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体育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 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 做到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3、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观, 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

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标准》要求, 我们的教育应是“生本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要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而掌握了方法, 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 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 智慧与方法应是同步的。老师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自主。

4、教师要为学生一生负责。

传统的教学中, 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 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因素。体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那就只能接着出书呆子式的体育强人。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 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 那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发展。要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学会待人处事, 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

体育教师观课的策略与方法 篇6

充分的课前准备, 利于观课者在观课的过程中快速进入角色, 围绕明确的目的和重点, 集中注意力进行听、看、记、思, 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和反思。

二、观课中的记录

观课记录是观课的第一手资料,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记好观课记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记教学环节。授课教师怎样导入新课、怎样组织各环节教学、怎样复习巩固; 完成新授课如何分组练习, 能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选择、确定教学方式以及教法手段等;2.记好“二点”。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看教师如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并进行学法指导的;3.记时间分配。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在观课过程中, 对各部分的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要做好记录;4.记语言评价。讲解语言是否规范、条理、生动、形象。课堂即时评价是否及时到位, 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否以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振奋人心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5.记师生活动。教师如何参与教学活动, 有效解决课堂偶发事件, 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又怎样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是教师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体现; 6.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 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 学生的见解是有价值的教学反馈;7.记授课教师的不足之处。观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 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 准备得多么充分, 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也一定会有“败笔”之处, 记录下来, 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 吸取教训, 以便在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8.记自己的体会。观课过程中, 我们要积极思考, 及时记录自己的观课印象。观课结束后, 我们应该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总体感受记录下来, 并进行汇总,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其好的方面避免其疏漏或失误之处。

三、观课后的思考和整理

教师观课后不能一观了之, 应对课堂实况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 或翻翻观课记录, 或与执教者交谈, 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 或写一篇“观课心得”, 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每位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因此, 观课的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 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 吸收他人有效经验, 改进自己的教学;1.自省自查。交流:观课后, 要立刻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对照:观课后, 可以将观课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 经过理性的思考后, 大胆的去粗取精, 必要时, 不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后再与授课教师探讨。常翻:观课记录, 是教学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上面撒满了自身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得失错漏, 只有常翻, 才能常新, 才能使观课的意义落到实处;2.积极参与评课。观课后要尽可能地同授课者进行交流, 交流时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 热情主动地与授课教师交谈。如, 在评价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授课时, 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 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 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 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在评价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时, 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

论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篇7

联合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学会生存》的宣言, 就由始到终倡导培养创造性以适应生存需要的理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务虽毫无例外是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2]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3]

学校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来都是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体育本身也是最具有创新性的领域, 体育理论的创新使体育运动发展更具科学化;体育运动技术的创新更加使得运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峰;学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对于培养具有新世纪创新精神的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体育创新教育, 是指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全面要求, 运用体育运动作为基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性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换言之, 体育创新教育是运用体育手段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体育教育是先导者。起着示范、引导、互动的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创新品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 也是立体的。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 甚至着装、表情、姿势, 都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不断地在体育教学中和日常的交流中表现出这种创新的导向, 就会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力。二是引导作用。引导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教学行为方式, 它指向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向教育的目标。三是互动作用。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 互相之间就会产生影响, 这种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大量的事实证明, 体育教师具有的创新精神便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创造性强的学生将能够把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 这同样也极大地增强了体育教师从事创新教育的信心, 同时也会激发他们从事体育创新教育的热情[4]。

一名体育教师能否成为创新型体育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具体地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1 加强师德教育

创新型体育教师首先是一名优秀体育教师, 崇高的师德则是优秀体育教师的灵魂。他应该是思想品德高尚, 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的教师。许多事实证明,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体育锻炼对其的影响是最大。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甚至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人才群体。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弘扬“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传统师德, 增强体育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 乐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2 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向导。“知之真切实处便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创新型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其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下几个教育理念。

1.2.1 创新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一位创新型体育教师必须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成自己最基本的职责, 当作职业对自己的要求,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不具备创造性, 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

1.2.2 每个体育教师都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并非天才所独有, 创新型体育教师应该树立起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力的观念,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类型, 让所有的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能得到自由的迸发。

1.2.3 创新是体育教师的内在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它会逐渐失去活力。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需要, 尽量排除社会、学校、家庭消极因素的影响,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加强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历来具有接受挑战的一面, 从不惧怕承受适度的紧张和压力, 让体育教师参与课题的研制、教学方案的设计、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以及教育科研工作,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以研究者的视觉角度审视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使单调重复的教学工作变得更有生气,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1.4 培养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 杨留锁教授进行了精辟的论述[4]。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由想象力、多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灵感捕捉能力构成的。

1.4.1 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新的发明创造的源泉。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 不断的提出问题, 是产生想象力的前提, 丰富的联想是产生想象力的基本途径, 广博的知识是产生想象力的基础, 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产生想象力的必备条件, 创新来源于想象。

1.4.2 创造性思维能力

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需要产生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 因此要求体育教师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在发散、侧向、逆向等思维方式中寻找各种具有独创的新设想。

1.4.3 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能力是指善于从对一个事物的思维, 联系到对另一个事物或另几个事物的思维。创造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发现原来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 联想思维可为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铺垫作用。

1.4.4 捕捉灵感的能力

灵感思维是指突如其来的对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顿悟和理解, 以及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瞬间思维形式。捕捉灵感的能力是指具有将瞬间即逝的灵感思维紧紧抓住, 并及时加工成创新设想的才能。

2 结语

现代体育教师的创新教育和培养作为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体育教师要积极把握机遇, 勇于迎接挑战, 是推进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创新的历史必然, 更是加快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创新教育一定要贯穿于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 也就是说, 推进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 确保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措施与面临的环境变化与社会需求情况相适应。整体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师教育提出的要求, 从而找准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对于战略机遇期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士会, 唐德海.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邵德伟.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闵健.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质与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1) :22~24.

[4]杨留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 2002, 22 (4) :14~16.

[5]蔡宝忠.创新型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创新活动[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一) , 2004:646.

[6]顾明远, 梁忠义.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7]张维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检定方法下一篇:生物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