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设备

2024-06-15

医用电子设备(精选十篇)

医用电子设备 篇1

1 建立健全保养制度

对医用电子设备应实行健全的保养和检测制度,并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仪器制定一套科学的保养工作计划。

1.1 医用电子设备的维护保养

医用电子设备的保养主要包括:日常保养、一般性保养和重点保养。日常保养是指由使用者进行的日常对设备及环境进行清洁,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一般性保养是指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内部的清洁;重点保养是指一种预防性维护,由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共同进行,主要检查设备的主要部件是否存在故障现象,必要时应及时更换零部件。

1.2 医用电子设备的功能检测

医用电子设备的功能检测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功能的检测,指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要求;二是计量检测,指测试设备的精度,如果设备的精度降低,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2 加强保养技术培训

要做好医用电子设备的保养工作,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构造和工作原理并具备较高的保养技术。我们一方面在保养师的保养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者的操作水平。

2.1 维护工程师培训

(1)我们按照设备种类、机型组织厂商的工程师对维护工程师进行设备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技术保养、常见故障处理等多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我们的保养和检测技术水平。(2)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会,让大家把保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分享。

2.2 设备使用者培训

(1)我们经常组织设备厂商的工程师对使用者进行设备工作原理、使用前检查、日常保养和消毒、常见故障处理等多个方面培训,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水平,并爱护设备、注意日常保养。(2)组织一些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人为故障”(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故障)的交流会,让设备使用者以后会加强注意,不再发生同类错误。

3 实行科学保养方法

为了做好医用电子设备保养工作,可以按它们的用途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危重急救设备,主要有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另一类为诊断检查设备主要有B超、心电图机及脑电图机等设备。下面主要介绍这两类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功能检测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3.1 危重急救设备的保养方法

危重急救设备主要有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分布在手术室、监护室及病区等科室。这些关系到病人安危的仪器,每季度保养一次,按种类进行保养。

⑴呼吸机其保养工作主要是对空压机(或中央供气)的压力情况检查,湿化器的性能检测(如保温情况),后备电池性能检测,检测监测系统、气路系统和报警系统的性能,检查机上通气方式和基本通气参数(如潮气量)的功能是否正常,对不正常的进行重新调整和处理;空氧混合器的空氧比检测及入气口清洗,过滤膜清洗,传感器、管路、内部主机及外壳进行清洁;定期更换氧电池、活瓣、皮垫、细菌过滤器、过滤网等消耗品。

⑵监护仪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机内外都积有灰尘,并且有些参数、零位会偏移。主要是对机内外进行清除灰尘,对有氧化或发酶的导联线、探头等配件进行清洁,对各参数值(心率、温度值、血压值等)和报警功能进行校正检测,对影响测量结果的配件(传感器老化、袖套漏气等)进行更换。

⑶输液泵由于给病人注射的是药液,有时会渗入机内,如不能及时清理干净,则容易产生故障,所以其保养工作主要是对机内外积液清理干净,并且对其速度进行检测校正,对报警功能和电池性能进行检测。

3.2 诊断检查设备的保养方法

诊断设备主要有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及B超等设备,分布在技诊、病区等科室。这些仪器是作为临床诊断使用,其性能指标若有失常,会引起临床诊断中的差错,每半年保养一次,按种类进行保养,具体方法如下:⑴B超主要是检查设备的供电状况,地线连接是否完好,供电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检测工作环境的温湿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机器散热风扇运行状况;对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检测;对机内进行除尘干燥,清洗过滤网;注意探头的电气安全,若探头外壳破裂、保护层和声透镜磨损或剥落脱离、电缆破损断裂都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定期进行参数备份和图像备份。⑵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主要对这些仪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如灵敏度、阻尼和时间常数等)进行检测校正以及零位校正等,对导联线、电极及记录笔等配件进行清洁,对机内、外进行除尘干燥。

医用电子设备的科学保养,可以有效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小故障,以免发展成大故障。但是,对于不同使用科室、不同种类、不同机型甚至相同机型不同使用年限都有不同的保养方法,所以保养工作需要使用人员与维护人员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同时在保养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多年的保养经验,简单介绍了如何科学地做好医用电子设备的保养工作。

关键词:医用电子设备,医疗设备保养,医疗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康.医疗设备维护与维修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5(8):17-18.

[2]谭宏峰,蒋德林.急救设备的使用与常见故障维护[J].医疗设备信息,2005(5):57.

[3]潘传明.呼吸机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2):139.

[4]沈益督.呼吸机的维护和保养[J].医疗设备信息,2005(12):65.

[5]周源.现代监护仪的特点及日常维护保养[J].医疗卫生装备,2005(9):69.

医用设备租赁合同 篇2

乙方(设备承租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以下医疗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租赁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租赁设备:256-排 Brilliance iCT 机 序号:

设备型号名称:Bl-256 数量:壹台

约定价值:RMB整(¥元) 备注: 合计;

一.双方合作租借期为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共两年。甲方提供以上医疗设备供乙方使用,在合作期内,甲方负责进行设备使用培训及保修服务。乙方从甲方采购检验用耗材金额,月平均采购金额不得少于¥元;

二.设备属专机专用性质,所用耗材只能由甲方负责给乙方供货,乙方不能从第三方采购耗材,如违反甲方有权收回设备;

三.在本协议规定的合作期内,设备所有权归甲方。乙方接受设备,并 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本合作期内,乙方另支付给甲方的设备维护保养费不得低于元/月且必须按时支付,如达不到本条规定,甲方有权随时收回设备,并不退还已收取的费用。乙方支付设备维护保养费给甲方的时间为每批耗材采购后,中心正常付款期限内含在耗材款项里一并付给甲方每月款项。乙方按以上条款,两年内从甲方采购耗材累计金额达万人民币,则到两年合作期限甲方将设备无偿赠送给乙方,设备所有权归乙方;

四.乙方须配备专门的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并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 甲方不对乙方经营活动中的误诊等造成的设备损坏负责,乙方负责对设备的保管,如遗失或损坏,乙方必须按仪器约定价值进行赔偿。

双方同意本协议管辖法院为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在执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如出现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

乙方:

日期:

医用电子设备 篇3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标准;项目导向

[基金项目]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15)。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4-1

一、引言

伴随医疗器械行业的迅猛发展,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在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诊断、治疗的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设备维护、维修人才紧缺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办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我院于2005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也设立了本专业,几年来向社会输送将近200多名本行业的紧缺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鉴于《医用电子仪器》一课对本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组在专业建设中以《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改革为起点,在课程改革建设的过程中,以用人单位对其员工的素质、技能要求为题,通过如下两种途径展开企业调研。①走访企业、行业技术能手,围绕其工作中所需的素质、技能要求进行访谈归纳;②对毕业生进行回访,询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上述两类人员的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归纳总结,结果显示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①教学案例设备陈旧;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分配不当;③教学模式不适应,主要体现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力度不够,只起到辅助理论理解的作用。课程组针对上述三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程的改革之中,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课程目标的修订,典型项目案例的收集与筛选,教学过程的设计工作。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不效果,充分证实了改革的有效性。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医用电子仪器》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医用电子仪器维修能力、较强的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社会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性能检测、仪器结构和电子线路,并掌握典型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故障判断与维修方法,为将来从事该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常规医用电子仪器组成结构;②了解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临床应用知识;③掌握医用电子仪器的性能评价指标;④了解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用电规范。

(二)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说明书正确对仪器进行安全操作,规范地屏蔽静电,采取措施防止电器安全事故;②能够读懂常见医用电子仪器的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器原理图及接线图、装配图,完成对其典型电路结构的分析;③能够规范地拆卸仪器的面板或机壳,对仪器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④能够使用工具、仪表对修复的仪器进行调试,使之满足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⑤能够撰写检修总结报告,并指导客户验收和正确操作仪器,解答客户提出的技术疑问。

(三)素质目标:①具有较强的电气安全观念,培养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②规范地执行“5S”操作规定,养成细致、整洁、守时、遵章的工作习惯;③能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够进行交流,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心电图机与脑电图机是医用电子仪器的典型代表,经企业技术能手推荐将心、脑电图机作为项目教学载体重组教学内容。江苏锦源公司研发的JY21B型心电示教仪,将心电图机的内部电路结构进行单元分解,通过跳线联接便可实现心电图机的整机功能。给本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训平台。

五、考核与评价体系

以用人单位员工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中采用“分阶段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即每一个教学子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对本任务中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态态进行阶段性评。知识方面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技能方面侧重于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仪器仪表使用的熟练程度;态度方面侧重于学生遵守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情况。其分值分配百分比为:知识30%,技能50%,态度20%。

参考文献:

[1]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J].中國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 551-553.

[2]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 669-670.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2-138.

大型医用设备的移机 篇4

1移机前准备和现场评估

首先和临床使用科室沟通, 在最少限度影响病人的条件下一起制定搬迁方案。邀请西门子工程师、有经验的大型设备搬迁公司和设备科人员现场勘察评估并制定详细拆解、搬迁方案及流程, 并且准备好、木箱、缆绳、尼龙纸等相关工具。

2具体拆卸方法

譬如我院在移西门子DR时, 首先切断主电源, 将控制台下的电脑和电源控制柜及X线探测器, 高压发生器, 图像处理器、诊视床下方的联线逐一拆掉并且拍照备查, 将拆卸下来的散件和数据线, 分门别类的用包装盒包好, 并且用记号笔标注。在拆装胸片架立柱时, 将4个膨胀地脚螺栓拧松, 再将其中2个螺栓拧下, 此时需将胸片架立柱用力拖住, 保持和地面的垂直, 然后将另外的2个螺栓拧下, 切忌勿将胸片架立柱水平放置, 因为其内部有对重机构, 如果将其水平放置后, 将大大地影响拍摄的质量, 所以拆装后应将此构件用支架拖住, 使之与地面成一定角度, 包括在运输过程中。在拆装承重部件“天轨”时, 切忌人员的安全, 因为有些部件还未全部拆下, 所以无形之中增加的天轨的重量, 所以先将和固定天轨的螺栓分别拧松, 将粗的缆绳穿过固定天轨的槽钢, 并打结固定好球管探测器, 两头用葫芦调紧后, 拧下螺栓, 再同步地慢慢地放下, 待平稳的放置地面后用垫有海绵的包装箱打包。此时再拆卸天轨就轻松多了, 只需将螺栓拧下, 另外2人用手托住即可然后将拆卸下来的所有部件安全地运至新院区。

3重新安装方法

接下来就是重新安装了, 先将承重部件“天轨”安装到位, 也是用相同的方法将“天轨”吊起, 并和事先安装好的槽钢充分吻合, 用对角固定螺栓的方法将螺栓慢慢地拧紧, 此时的工作尤为关键—“校水平”。如果忽略的这个步骤, 会大大地影响DR的操控性。将水平尺放置在“天轨”上, 通过调校螺栓的松紧度将“气泡”移至规定的刻度内, 使之保持水平, 拧紧所有的螺栓即可。将球管探测器用葫芦吊至所需的位置, 并加以固定。再将胸片架立柱和检查床放到规定的位置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在把所有的控制柜放置到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线了。按照图纸和拍好的照片, 逐一将数据传输线接好。从拆机到安装调试完成我们加班加点用了4天时间。

4总结

移机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尽量想的充分一点, 包括移机前和临床沟通、评估、并指导搬家公司在搬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签订保险合约, 以保证大型设备安全快速地搬迁至新院区。以上是我在搬迁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之谈, 供有需要同行们参考, 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摘要:大型设备移机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邀请厂方工程师、有经验的大型设备搬迁公司和设备科人员现场勘察评估并制定详细拆解、搬迁方案及流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和大型精密仪器安全。

医用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篇5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邮编: 邮编:

经甲方公开招标(邀标、比选、议定),乙方作为 设备的中标(选)单位,根据《中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通过与甲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 定购内容

(注:本合同价格为固定价格,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费、保险费以及税费等全部费用。货币结算单位为人民币。)

二、主体资格及知识产权承诺

1、乙方应保证其对该设备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或已得到所有者充分的销售授权,并确保向甲方提供的所有资质文件真实有效。

2、乙方应保证其拥有该设备涉及的包括软件在内的所有知识产权,如有任何第三方就该设备所涉知识产权主张权利,乙方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三、所购设备配置

该合同价款包括了附件一《配置清单》中所列所有部件。

四、交货时间和地点

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由乙方送货至甲方指定科室 ,运费及货运保险费等相关所有费用由乙方承担。交货前货物的所有风险由乙方承担。

五、货物安装及验收

1、如设备的安装和运行需要特定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乙方应明确向甲方作出说明,以便甲方能按乙方要求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如乙方对安装场地予以认可后,应向甲方出具《设置场所验收合格证明》。

2、乙方将产品运送至甲方后 日内由甲方指派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验收,并签收合格证明,该证明以 方式生效:

(1)甲方指定工作人员(姓名) 签字生效;

(2)甲方盖章后生效。

3、产品同时满足下列内容后由甲方签收验收合格证明:

(1)本合同及《配置清单》中约定的所有部件之规格及数目。

(2)招标(比选)文件中注明的所有技术参数。

(3)产品使用说明、证明产品质量的所有书面文件如质量检验合格证、装箱单、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质保单等,进口产品具备所有海关手续。

(4)政策法规等相关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4、如乙方所供货物不符合上述要求,甲方有权拒签验收合格证明,有权要求乙方无条件更换、补齐并按照本合同十一条支付违约金。乙方应在甲方提出上述要求后 日内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产品。如不能在上述时间内提供产品,甲方有权退货并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第十一条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如已支付货款的,乙方应全额返还货款。

六、仪器安装及人员培训

1、乙方应在设备验收合格 日内向甲方免费提供设备安装及调试,并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如不能正常运行,乙方应在 日内确保仪器正常投入使用,并按照本合同十一条支付违约金。如仪器不能在上述时间内投入正常使用,甲方有权退货并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第十一条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如已支付货款的,乙方应全额返还货款。

2、安装调试工作如对甲方清点配置存在影响的,应在隐蔽性安装前通知甲方到场清点。

3、乙方应对甲方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保证受训人员能熟练操作,并对该设备能进行日常维护。(具体培训计划见附件。)

七、质量承诺:

1、乙方应保证该货物原产地真实,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在无国家标准时,符合行业标准),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2、在保修期内乙方应保证甲方对该设备的使用达到第 种标准:

(1)正常使用时间不少于 个工作日;

(2)因故障停用时间小于 个工作日。

(备注:请双方确定工作日是按照每天8小时还是24小时进行计算。)

医用电子设备 篇6

【摘 要】医学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所以除了职业技能教育外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设计运用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配以很具有操作性的实训课程,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起到了启发性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PCB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这一理论为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够满足于培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不同個体应开发其不同的智能,从而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加的多元化,人性化。基于影像设备学的课程体系,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一.课程设计依据

现阶段医学影像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对于三年制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而言,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从事现代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操作,能够利用与开发医学影像学设备的专业人员。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成为医学影像医疗体系坚实的基层结构。[2]

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作为影像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其特殊的一面。课程涵盖面较广,包含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医学影像学等学科。[3]对于这样一门课程,其实践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作为一个理论基础教学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来说,实践教学现有的能够展开的项目大部分是演示和示范性实验。比如在所有的实践课程中,部件实物展示教学和示范性操作教学占到了总课时的60%以上。我们必须跳出以前的定势思维,大胆的开发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实验,让实践教学恢复其原来的功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非常提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程的交叉选择。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只要在修完一定的必修课学分的基础上,可以任意选择其喜欢和感兴趣的课程。一位留美回国的教师回忆其在美期间教授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的情景,发现在一个课堂中除了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外,还包含许多如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和农学类的各专业学生,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间的交叉和互动已经相当的频繁,从事一个行业,只具备本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在毕业后保持长期有效的职业竞争力,就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科学视野和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正是这种要求使得多元智能理论在如今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又有了其用武之地。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训课程探索性设计

1.课程设计目标

作为一门实训课程,要在不多的课时数内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有相当好的实操性和综合性。并且课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有益于促进一项或者多项的智能元素。由于医学相关课程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无一例外的大量运用学生的记忆力,相对应的就是语言和逻辑智能。本门实训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于开发医学影像学学生平时很少用到的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继续强化逻辑智能。同时在树立学生团队精神上培养了人际关系智能。可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实训课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2.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基于以上目标,选取整门课程中既能够反应课程基本知识要素,又能够联通影像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知识,同时能够容易添加各种多元智能设计元素的教学内容。

选取教学内容,实际是确定了教学的载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载体的选择必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这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由于个体智力元素的偏向性和差异性,对于同一项内容的兴趣和关注度,以及完成情况会不尽相同。

3.课程设计过程及细节

本项实训课程的内容是让学生制作完成一块X线机控制电路板。实训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参数设计,实践制作,测试评价。每一部分的开展都是紧紧围绕着智能的培养和激发。

① 第一部分是电路参数设计。以这次选择的旋转阳极启动保护电路为例。这块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在X线机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非常适合医学影像系的学生来学习制作。由于我们影像设备学的教材主要以原理、功能介绍为主,所以很少涉及电路的参数,学生必须自己来设计这些参数。

②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实践制作。根据设计的参数用Protel 99SE设计成PCB并加工出板。

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元件管脚走向和方位,这就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智能和动觉智能。同时怎样有序合理的安排器件安装的先后顺序,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整块电路的焊接而不会造成后续器件的安装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能力。

③在完成焊接工作以后学生当然还需要调试电路,测试其功能实现。测试环节是课程中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学生需要将一切所知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这一环节当中。在调试中,除了要有很好的观察,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外,还很有可能用到语言与人际交流方面的智能。只有充分运用这些智能因素,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

④最后在测试基础上学生自行进行整个过程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思考。通过对自己在整个课程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行为和结果的分析,提高了对自我的认知水平,同时在书写自我评价报告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课程设计总结

医学影像设备学作为一门医学影像专业必修课程,其医学相关性相对较弱。但是课程用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回归高等教育的能力培养的本质,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其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和追求,很好的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五.讨论与展望

现代影像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的交叉学科,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着面向未来的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和智能来因为这个新兴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未来,随着影像学科交叉性的进一步提高,相信这类课程的设计将更好地将实用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效率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好地利用其黄金时间。

参考文献

[1] 高恒山.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第一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2] 苏叶兰,秦欣梅,詹 莎.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南昌大学学报,2009,7,vol 40

谈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 篇7

1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

2005年我国重新公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指出, 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目前我国无论是CT、MRI还是伽马刀的装备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部分地区大型医用设备已经超过了需求, 暴露出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与配置不合理现象,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1978年开始引进第一台CT, 1987年增加到170台, 到1993年各类医疗机构装备的CT机达1 300台, 到2000年已达到4 200多台。1980年10月第一台MRI在美国安装使用, 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进口MRI, 当时美国也只有300台, 到2000年我国已达到200多台。世界上1967年研制出第一台伽马刀, 我国自1992年开始引进伽马刀, 1993年应用于临床, 到1995年已引进伽马刀13台, 当时全世界只有60多台, 占世界拥有量的20%。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 超过了国家的配置标准。2000年国家规定了几种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标准, 其中CT为2.0台/百万人口, MRI为0.3台/百万人口。在2001年中国购买的CT机数量就已达到全球首位, 核磁设备的拥有量也居全球第二位。这其中包括一些质量差的二手机器。由于大型医用设备价格昂贵, 目前很多设备国内尚不能独自生产, 主要依靠进口, 因此有些单位便从国外或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购进了淘汰的设备, 尤以CT较明显。二手CT机数量占全部CT机的1/2以上, 有些二手CT部件老化、备件缺乏、主要性能指标不合格, 严重影响诊断质量, 不少医院购买大型医用设备不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而是以此招徕患者就医增加医疗费用, 这也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的医疗费负担。患者对大型医用设备诊疗服务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费用, 二是质量, 三是能力。从临床上看, 一方面是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率高, 患者做检查需要预约、排队、等候;另一方面, 基层医院存在大型医用设备利用率低、服务量小的问题, 影响设备效益。有报道调查显示, 中国多数大型医用设备的利用率在50%以下。如何做到物尽其用, 统筹兼顾, 既要适度规范配置大型医用设备,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又要促进大型医用设备有效使用, 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如果配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极易造成卫生资源浪费, 导致卫生费用过快增长, 引起患者对医疗费用不满意。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配置工作, 规范配置审批程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依据床位数、年门诊量、年住院床日、年检查人次等指标科学测算,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 抑制不合理使用和盲目引进设备的倾向。目前有很多省已经确立了依托专家编制规划, 科学制定配置数据和准入条件, 专家合议, 严格评审, 审批结果公示的工作模式, 寻求推动医学技术进步与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规范、强化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

2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管理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 (包括医生、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 要接受岗位培训, 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之所以如此规定, 是由于当时全国很多医疗单位盲目购置和引进大型医用设备, 而大型医用设备应用技术复杂, 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高。如果技术把关不严, 使用不合理, 出现误诊漏诊、误治漏治的情况, 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当时从事大型医用设备的人员情况也很复杂, 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要求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需具备上岗资质。根据1995年发布的卫生部第43号令的精神, 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从1996年开始组织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培训考试。笔者从1998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 体会颇深。这一工作从组织者方面来看, 是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从考试者方面来看, 又是一个不断认识、接受的过程。我们最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 根据文件精神, 要求全省各医疗单位 (包括部队、厂矿医疗机构) 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参加培训考试, 以取得上岗资质, 而很多医疗单位, 包括一些三级甲等医院接到通知后, 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甚至一些基层单位用什么样的人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是院长一个人说了算, 他不管你是否有上岗资质。通过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以及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 一些医疗单位才逐步认识到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培训考试的重要性。

从开始参加培训考试的人数来看, 以辽宁省为例, 第一年只有几十人参加考试, 以后每年人数成倍递增。开始考试的专业只有CT、MRI的诊断和操作人员, 后来考试专业不断增加, 考试的人数近几年更是达到近千人/每年。在组织实施考试的过程中, 对参加考试人员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参加考试人员的资格审查也是越来越严格。开展这项工作的前几年, 只要是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 (包括医生、操作人员、工程师等) 都可以参加考试,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对参加考试人员资格要求必须工作2年以上, 参加医师类考试人员要有医师执业证, 技师类考试人员要有相应的技术职称证明。考试也是越来越规范, 由最开始的笔答题过渡到现在的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根据专家出的题库抽题, 全部采用标准涂题卡的形式来完成。从参加考试人员组成情况来看, 开始是一些大型医疗单位、学历相对比较高的使用人员参加考试, 及格率能达到90%。近几年参加考试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学历却有所降低, 一些基层医院的人员比例在上升, 由于基层医院接触的病种较少, 所以及格率在不断下降。我省发展较好一些的专业及格率在80%左右, 而有些专业的操作人员学历低、水平差, 及格率还不到50%, 这些专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给予专业、系统的辅导、答疑。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促使现在参加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 医院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要求要具备相应数量的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医院晋升等级标准同样要求一定数量的有相应资质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随着医疗纠纷的逐渐增多,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作为一种自我保护, 也应具备上岗资质, 所以每年有10%左右的人员是自费参加上岗考试。我们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从报名、资格审查到考场监考、分布, 逐步完善, 我们现在采用标准考场, 相邻A、B专业的形式, 严格考场纪律, 防止雷同卷的产生。我们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省内的医疗机构是否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 装备质量是否合格, 是否聘用不具备上岗资质人员操作和使用进行监管。努力使我们的工作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有效管理, 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OL].2005-01-06[2009-09-15].http//www.moh.gov.cn/sofpro/cms/pre-viewjspfile.

[2]赵广宇, 李捷玮, 刘吉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及利用评价方法简介[J].医疗卫生装备2003, 24 (12) :41-43.

[3]孙晨.连遭政策淬火, 大型医用设备市场将遇严冬[N].中国经营报, 2005-09-11.

医用电子设备 篇8

1 标准背景

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监管者其实对于在用设备的监管一直十分关注,之前用于检测在用设备的标准一般都是选用型式检验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是,使用这些标准用于检测在用设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 在用设备上市时满足的相关标准目前可能已经失效,且设备也可能不满足现行有效的标准的要求。

(2) 型式检验标准中的要求,一般用于产品定型前的测试,也可以说被检样品一般是新出厂未使用的设备,但是在用设备的检测,被检样品可能是长期在医疗机构使用的设备,其安全及性能均可能有所降低,未必能满足型式检验用标准的要求。

(3) 型式试验标准中的要求众多,某些测试甚至涉及破坏性。在用设备到底需要测试哪些标准中的要求才可以评价其依然保持安全有效?

(4) 在用设备测试往往在医疗机构进行,测试条件往往与实验室测试条件的不同。因此,需要更简便的方法和更简便的测试设备。

基于上述问题,针对在用设备需要制订一个不同于型式检验标准的新标准,其应具有:适合各年代生产的设备,检验要求明确,对检验的试验环境要求低,试验方法简便、灵活、效率高等特点。

YY/T 0841-2011《医用电气设备医用电气设备周期性测试和修理后测试》标准正是为了满足上述目的而制定的新标准,等同于IEC 62353:2007[3]。该标准适用于设备、系统以及它们的部件在交付前、保养中、检查中、售后服务中以及修理后的测试或某些情况下的周期性测试。通过测试可以评估这些设备的安全性。

2 标准内容解读

标准包含6个章节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要求、测试和测试结果和评价。本文着重对测试章节进行解读(参见YY/T 0841中第5章的要求)。

测试可以在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下进行。并不要求满足型式试验标准中规定的对供电电压的要求。测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目视检查及测量。

2.1 目视检查

YY/T 0841-2011标准中的目视检查包括:检查与安全相关的标记、标签和标志是否清楚易认且内容完整;检查随机文件是否现行有效,且针对的是当前版本的设备或系统;检查机械部件是否完整可靠;检查相关附件是否完整可靠;检查外部可触及熔断器是否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要求等。

与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相比YY/T0841-2011标准中的目视检查更为简便,不需要深层次试验(例如:标签和标志不需要耐久性试验,随机文件的检查也仅看是否现行有效,不需要看具体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2 测量

测量的项目包括保护接地电阻、漏电流、绝缘电阻、功能性测试。

2.2.1 保护接地电阻

YY/T 0841-2011标准中用到的测试设备是能在500 mΩ可以产生至少200 m A电流,且开路电压应不超过24 V的设备。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用到的测试设备是能产生不小于25 A,50 Hz/60 Hz电流,且空载电压不超过6 V的设备[2]。两者相比,YY/T 0841-2011标准中用到的设备更为简便。

基于测试设备不同等原因,YY/T 0842-2011标准中对保护接地电阻限值要求也与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的要求不同。同时,增加了电源软电线自身电阻及医用系统中总电阻的限值要求,详见表1。

2.2.2 漏电流

YY/T 0841-2011标准中的漏电流测试,要测量设备漏电流和应用部分漏电流。其中设备漏电流的测试类似于测量了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的患者漏电流,外壳漏电流和对地漏电流(仅I类设备)之和,且测试不适用于内部电源设备。应用部分漏电的测试类似于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应用部分加压患者漏电流的测量。同时,规定了相关限值要求(详见表2)。

不同于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对于漏电流的测试方法,YY/T 0841-2011标准中的漏电流测试可以有3种方式:

(1) 替代法测量(测量电路参见YY/T 0841-2011中图3,图6),此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设备不需要通电运转就能测量。需要注意的是该测试方法不适用于网电源部分有需要通电才能接通运行的设备,也不太适合多相供电设备的测量。如果是上述设备,推荐采用直接法或差值法测量。

(2) 直接法测量(测量电路参见YY/T 0841-2011中图4,图7,图8),此种方法是与型式试验标准(GB9706.1-2007)中的测试方法最为相似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时应确保除了电源软电线中的保护接地导线外,设备应与地隔离。否则,不可以用直接法测量。这就意味着固定安装的设备不适合用直接法测量。

(3) 差值法测量(测量电路参见YY/T 0841-2011中图5),此种方法是利用流入和流出设备电流的差值来计算漏电流,对于固定安装设备适合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差值法只能测量设备漏电流,不能测量应用部分漏电流。

2.2.3 绝缘电阻

设备中的隔离和绝缘对于设备防电击危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YY/T 0841-2011标准中用绝缘电阻的试验来替代型式试验标准(GB 9706.1-2007)中的电解质强度试验。测量绝缘电阻所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较电解质强度试验要更便捷,且一般对设备不产生损伤,是快速筛查在用设备绝缘是否良好的有效途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YY/T 0841-2011标准中未规定绝缘电阻的具体限值要求,仅规定了需要记录该数值。那么,在设备投入使用前记录好该数值,有利于今后周期性或修理后检测的结果与之比较,若发现明显下降,就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采取措施或缩短周期性检测的时间间隔。

2.2.4 功能性测试

YY/T 0841-2011标准中提出了功能测试的需求,但没有提出针对具体产品的哪些功能需要测试,只是建议制造商去给出需要测试的功能。专用安全要求中提出的基本性能宜被考虑为需要测试的功能。

3 总结建议

虽然YY/T 0841-2011标准已经实施了一年。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实际执行度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标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造成知晓度不广;二是由于制造商在申请产品注册时无需提供符合此标准的相关证据,就造成了很少有制造商会引用此标准中的方法来指导设备的使用者完成日常保养和检查;三是在用设备的监管之前主要由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来负责,其主管部门很少会使用医疗器械行业标准来监管在用设备。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同时建议制造商在维护和保养说明中增加标准中的内容,来指导使用者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最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依责对使用环节的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建议监管部门尽早使用该标准作为在用设备监管的依据,并加快推进在用设备专用的安全和功能测试标准的制定。

摘要:该文对YY/T 0841-2011标准的制定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标准中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

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主要来源于, 《广西统计年鉴》 (2000~2009年版) [1], 医疗卫生服务资料来自于2010年广西卫生统计提要及2010年广西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大型医用设备资料来自于对广西所有大型医用设备的全区普查和现场核查。

1.2 调查方法和资料处理

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2010年全年广西大型医用设备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调查表的填写, 由卫生行政机构初审后汇总上报, 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查阅相关资料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再利用Epidata软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最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构成比、平均数、增长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2,3,4]。

2 主要结果与分析

2.1 大型医用设置配置总体情况

2010年底广西拥有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435台, 其中, 甲类7台, 乙类428台。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实际配置量分别为:CT 258台、MR I56台、DSA 53台、LA43台、SPECT 18台。2005~2010年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年均增长7.08%, 设备增幅得到有效控制。CT、MRI、DSA、LA、SPECT 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0%、12.56%、12.05%、11.46%、12.47%。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中, 三级医院有190台, 占44.40%;二级医院有202台, 占47.20%;一级医院有16台, 占3.74%;未评级医院有20台, 占4.67%, 见表1。从设备性质来看, CT设备中, 新设备占3/4, 二手为1/4, MRI、DSA、LA、SPECT设备中, 新设备都在九成以上;从使用年限来看, 使用时间在6~10年的设备居多, 占60%以上, 部分设备面临更新换代, 0~5年在25%以上, 10年以下的设备占86%以上, 而10年以上的在14%以下;从医院级别来看, 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和县级医院, 分别占了42%多和33%多, 省级医院占16%;从机构性质来看, 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 占96%多, 民营仅为3%多;从设备的购置资金来看, 绝大多数为医院自筹经费。

2.2 大型医用设备分布情况

广西一、二、三级医院均有配备CT, 县级医院为普通型产品, 自治区直属医院和部分市级医院为高端产品如多排螺旋CT, 一级医院及民营医院也有配置。MRI、DSA、LA、SPECT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和市级医院。随着设备价格增高和专业性增强, MRI、DSA、LA、SPECT依次向规模较大的医院集中, CT显示了不同的分布特征, 很多床位<200张的小型医院购置了CT, 有接近半数 (45%) 的设备分布于这些小规模医院, 见表2。

2.3 大型医用设备服务临床情况

全区每百万人口CT拥有量平均为4.91台, 最高的为桂林市7.19台, 最低的为贵港市2.33台;全区每百万人口MRI拥有量平均为1.07台, 最高的为柳州市2.16台, 最低的为贵港市0.39台, 设备区域分布明显不合理。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设备年均工作量差别较大, 区属三甲医院的工作量较大, 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设备年均工作量相对较低, 乡镇卫生院的设备工作量很低。这说明分布在小型医院的大量设备 (CT等) 因病源少而效率低下, 见表3。全区平均每台CT服务512张床位, MRI服务2357张床位, DSA服务2491张床位, LA服务3070张床位, SPECT服务7334张床位。

2.4 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情况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 广西大型设备的总体利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以CT为例, 每台设备的年检查人次数在逐年增加。年检查量>5000人次的设备数从2008年的49.35%增加到2010年的57.36%, 而年检查量<1500人次的设备则相应减少, 从2008年的33.77%减少到2010年的29.07%, 见表4。从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医疗机构来看, 对大型设备的利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三甲医院的大型设备利用率较高,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台CT共检查了63225人次;单机年检查人次超过15000人次的三甲医院高达16家, 占全部三甲医院的42.1﹪。广西拥有大型医用设备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规模较小, 在15家拥有乙类大型设备的中心卫生院中, 实际开出床位数超过100张的只有3家, 占15家拥有乙类大型设备中心卫生院的20%, 全区有15家中心卫生院配置了CT, 其使用效率也相对偏低, 与全区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设备利用过度和利用不足并存。

3 讨论

3.1 科学测算, 控制总量

加强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工作, 首先要从建立设备的动态监测数据库, 开发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做起, 积极探讨更具科学性、适宜性的大型医用设备区域配置标准的测算方法, 从源头上遏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混乱状态[5]。

3.2 严格准入, 均衡配置

只有科学严格地设置和执行准入标准, 才能实现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均衡配置, 并相应建立专家论证评估制度[6,7], 对购置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对相关医院的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评估, 才能抑制资源浪费。

3.3 适度前瞻, 适应需求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西的覆盖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 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也会增多, 相应地医疗检查可能也会随之增多, 这就要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要有适度的前瞻性, 以应对随医保覆盖率的上升, 随之带来的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及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

3.4 强化保障, 整合利益

各地往往在执行和落实配置规划时出现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规划的实施和应发挥的作用[8,9]。因此, 强化保障机制, 加大政府对推行大型医用设备规划政策资源的投入, 健全规划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 解决配置规划执行和落实难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广西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2]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115.

[3]匡莉, 张心明, 张文燕, 等.广东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调查和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 :36-38.

[4]陈景春.新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09, (10) :43-44.

[5]朱平华, 王前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4) :33-36.

[6]陈龙, 郑焜, 沈明云.关于如何统计评估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8) :63-64.

[7]张军, 关兵, 周丹.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及配置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7) :67-69.

[8]王前强, 倪建.区域卫生规划政策低效及其治理[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5) :52-54.

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篇10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从大分子水平研究动植物及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用电子显微技术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过程中, 特别是在形态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实验技术,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 不可能对电子显微镜实验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讲授, 况且医用电子显微术本身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 新技术层出不穷, 因此只能结合医学生的特定方向, 避轻就重。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不仅基本掌握医用电子显微术的实验技能, 更需要培养学生在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医学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在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医学生了解医用电子显微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实验有其特殊性, 实验的周期长, 不可能完成全部实验。所以我们对教学安排上有所偏重, 在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做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取材、前固定、漂洗、后固定、脱水、浸透和包埋的全部过程;特别是取材和前固定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并牢记电子显微镜样品取材、固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如细胞内、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形态, 要求学生电镜下能够辨认, 这样对学生以后科研实验的样品取材和电镜下的观察分析有很大帮助。对超薄切片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

2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学习和掌握任何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则。医用电子显微术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 重在实践与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习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使学生达到能将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医学科研的目的, 我们对教学课时设计偏重于实验课, 同样我们也非常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因为要熟练地将电镜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与临床诊断, 必需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应该具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知识, 才能理解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于光镜的原因, 了解电镜工作和成像的基本原理。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 可能会将一些假象误认为是科研实验中客观的实验结果, 导致对实验结果的误解。另外让同学们了解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不同应用, 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更需要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才能对实验结果的病理变化作出科学、完整的解释。因此, 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医用电子显微技术重要的基础知识, 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医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对学生医用电子显微术的教学, 使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 实际操作显得更为重要, 更多的电镜观察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图像中获得新的发现。对研究生和七年制学生来说, 进行课题研究时, 对实验应有宏观的驾驭能力和微观的操作技能。我们安排了示教课时和实验课时,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样品的全部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属于形态学范畴, 重点在于对细胞结构以及大分子物质形态的认识, 尤其对精细超微结构的把握。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微观结构与其功能的认识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认识不能完全替代宏观认识。在介绍电子显微镜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时, 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将肉眼、光镜下等得到组织的宏观结构与电子显微镜下细胞的超微结构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完整、全面地了解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了解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

4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模式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 由过去的挂图、幻灯片以及大量板书的教学模式向计算机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发展, 多媒体课件 (computer-aided learning, CAI) 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的生物医学各种层次医学生的教学需求, 而多媒体课件 (CAI) 利用声、光、电把计算机投影技术作为授课的媒体平台, 通过给学生提供我们自己编辑拍摄的教学片、以及多年总结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并配以声情并茂的音频和生动易懂的文本等各种多媒体素材, 以这些形象、生动、交互式地向学生传授了医用电子显微术领域的知识。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良,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模块的合理应用, 能够快速、准确反映出较多的教学信息, 促进了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对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我们在医用电子显微技术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经验, 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些理念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结构与性能相结合;示教与动手相结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生物医学电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摘要: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生物医学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医用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医用电子显微技术,医学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照俊, 俞小瑞.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1) :86-87.

[2]廖晓岗, 罗子国, 汪克建.在电镜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选修课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5) :450-452.

[3]王少华, 诸欣平.高等医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 6 (5) :537-539.

[4]若杉, 古海尔古丽.艾山, 宋爱梅.浅谈CAI课件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5) :547.

[5]胡君娥, 陈红宇, 王虹, 等.充实CAI课件内涵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护理研究, 2004 (19) :1778-1779.

上一篇:斯坦福有秘密下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