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咨询

2024-07-26

职业咨询(精选十篇)

职业咨询 篇1

第一次见面:了解该同学的个人情况。

小于是一名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一个农村的学生, 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上面有个姐姐, 下面还有个弟弟, 家里有一名大学生在当地算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凭借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只能帮助她完成大学学业, 剩下来的事情全凭小于个人努力。而且乡村人都以为考上了大学国家就应该给安排个很好的工作, 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她找不到工作或是找的工作不好, 父母和家人会觉得很没面子, 自己也没法交代。因此, 她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她希望在与职业指导老师共同努力下, 能够成功进行职业抉择。本着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我们共同探讨出了一套咨询目标。

(1) 帮助来询者清楚地认识自己, 包括性格、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

(2) 帮助来询者了解、认识职业世界;

(3) 帮助来询者作出清晰的职业抉择;

(4) 帮助来询者作出明确的职业行动目标。

通过第一次面谈, 基本上掌握了小于同学的基本情况和她的困惑。凭借直观感觉和相互的交谈, 认定她的困惑是应届大学生在面临职业抉择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心理困惑, 是属于教师的指导范畴, 所以将继续进行我们的咨询计划。同时了解到她以前也未曾找过咨询师进行相关咨询活动。鉴于她的个体情况, 先是给她讲解了生涯彩虹图, 介绍人在一生当中有哪些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每个角色之间的轻重等等。之后给她时间思索并进行小于同学个人的生涯彩虹图, 同时给她提供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倾向测验的相关材料, 让她回去找时间认真完成测试, 并希望她回去再作性格测验。她很高兴地答应一定在下次见面前认真完成相关测验。

第二次见面:分析生涯彩虹图和测评测试结果。

小于通过自己画生涯彩虹图, 认识了自己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 具体地说是学生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转换期。而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书本知识时间较多, 对职业没有充分的接触和了解, 自己也没有进行过职业规划, 形成现在较为盲目的状态。现在小于认识到职业在人的一生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职业生涯的时间也很长, 对人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步入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 对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深远的意义。她的职业兴趣倾向测验报告测验结果如下:她的兴趣类型属于C型。分析报告是顺从、谨慎、保守、自抑、服从、有规律、坚毅、实际、稳重、有效率、缺乏想象力。喜欢传统性质的职业和情境, 避免艺术性质的职业;有较强的文书、数字能力, 过有规律的生活;重视商业和经济上的成就。适合的职业是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核算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她对测试的结果表示认同, 和自身的特点大致相同。

接下来又给小于同学分析了一下性格测验的结果, 从测验的结果来看, 小于同学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内向、直觉、思考、知觉型。但是从测验图表中发现小于同学的第一个维度中内向和外向偏向不是很清晰, 所以又和小于就这个维度作了分析。她讲述自己平时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 等待别人前来搭话的时候比较多。记得在小的时候她和姐姐去姥姥家串门, 见到亲戚时她总是躲在姐姐的身后, 因为这样她就不需要打招呼了。如果是和弟弟一起去姥姥家, 在没办法躲避的情况下就只能站在弟弟前面, 主动和亲戚打招呼, 但是伴有为难的情绪。她讲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 但是只要交往的都是很贴心的、无所不谈的朋友。她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 觉得得不到舒心的交流, 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场合大部分时候都是保持沉默的状态。但她又讲自己内心还是有很大的表现欲望的, 期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她还讲了她刚上大学的时候, 主动参加了两次学生干部的竞聘。一次是成功的, 一次是失利的。成功的那次竞聘是学院里面一个普通学生干事, 从事一些书写材料方面的工作。失利的那次自己总结的原因主要是表现不够自信。结合她的事例讲述, 我们确定她性格测试的第一个维度应该偏于内向。

综合测试结果, 她的性格呈现出来的特点如下:羞怯的、安宁和善的、敏感的、亲切的且行事谦虚。喜于避开争论, 不对他人强加己见或价值观。无意于领导却常是忠诚的追随者。办事不急躁, 安于现状无意于以过度的急切或努力破坏现况, 且非成果导向。喜欢有自由的空间及照自定的时程办事。对这些描述小于同学也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她提出自己不是很喜欢这样, 也很渴望有机会从事一些能够接触新鲜事物的工作, 并且在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她讲述了在校期间所作的一些实践活动, 包括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兼职等。她说在校期间, 自己成功竞聘到学部团总支宣传部工作, 平日里的工作以书写材料为主。她参加学生会组织的主要目的是想锻炼自己, 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自己工作比较勤恳, 能够很认真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社会实践这一方面, 她主要做的是家教, 利用业余时间给中学生辅导数学、英语等, 这些家教都是学校老师给提供的。自己觉得能负责任地做好家教的工作, 比较充实。

至此, 她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点也就已经比较清晰了。

第三次见面:分析她具备的能力和较适合的职业。

小于同学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 在相对比较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理想, 最终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考上大学, 实属不易。所以, 她一定是在某方面很突出的。于是让她列举了几件自己认为比较有成就感或感到愉悦的事情或时刻。她列举如下:

(1) 在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数学和语文成绩都是100分, 在班级当中排名第一。

(2) 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她所在的班级是普通班, 经过两年的努力, 她在初三时被分到了优等班。

(3) 高中时自己学的是文科专业, 但是数学特别好。在一次数学考试中, 整个文科班的同学中只有她的数学成绩超过60分。尤其是有一次, 数学老师讲题遇到困难时, 自己帮助老师解开了那道题。

(4) 在大学的寝室里, 每天晚上和寝室的姐妹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时常也会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辩论, 自己能在辩论中表现出色, 占上风。

(5) 能凭借自己的努力, 成功竞聘到学部团总支宣传部工作。

(6) 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 自己能献上一份真切的关怀。

从她的讲述当中进一步掌握了她的职业兴趣。同时对她的能力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她具备以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能力、独立思考并坚持不懈的能力、助人能力、很有责任心等。她自己也比较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 结合她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价值观找寻可能的工作岗位。测评报告中推荐的工作岗位是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核算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再结合小于本人的专业——会计电算化, 应该说与财务相关的工作都是比较适合她的。她也觉得这个工作的大方向还是能确定下来的。由于小于对收银员、出纳、会计等岗位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所以建议她可以找时间与我校一位曾经当过出纳现在又当老师的教师交流, 了解出纳这个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这个岗位上的具体工作情况。另外又找到与其同届、现在已经在哈某超市做收银员的刘同学进行交流, 同样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状况。再有就是给她介绍了一个往届学生, 现在某公司做会计工作, 让她作同样的了解。

第四次见面:生涯决策。

这次回来, 小于的状态比上几次都好。她说按照我的建议她已经成功完成了和三位交流对象作了具体交流, 而且得到了满意的收获。她了解到一般会计工作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 门槛比较高, 入门难。小于虽然在校期间作过一些实践工作, 但是与会计工作不相关。而且自己只有上岗证和初级证, 还没有体现更高水平的中级和高级证, 甚至是注册会计师。鉴于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觉得先从出纳做起比较妥当。这个岗位可以让她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会计岗位进行良好过渡, 也可以让自己在此岗位上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她说自己现在已经确定到公司里面从出纳做起了, 将来再做到会计, 并且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会作出一定的成就。

小于同学最终能够果断地作出自己的生涯决策, 我很高兴。经过几次真诚交流, 我们彼此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她说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 自己一定会努力做到最好。看到她自信的表情, 我内心收获了一份喜悦、一份成就。对这次咨询个案, 形成如下的总结和反思:

1.成功方面

(1) 本次咨询可以说是本着诚信的态度进行的, 彼此做到了充分的交流, 按照咨询计划, 达到既定结果, 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咨询案例。

(2) 在咨询的过程中, 本人能做到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作出合理的咨询安排和测试结果解读, 为咨询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不足方面

(1) 本人对一些专业的了解不是很到位, 只能从来咨询者讲述中作一些简单了解, 对准确分析来咨询者的问题不利。

(2) 方式不是很灵活,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自我认识

大学生职业咨询六大焦点 篇2

焦点问题1: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究竟该选择什么职业,万一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怎么办?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专业对口早已不是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毕业生未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假如你的专业正好是你的职业兴趣所在,那是最佳状态。

毕业后究竟该选择什么职业,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所谓“该选择什么职业”,评价的标准是这份职业是否适合你,能否取得长远发展。这当中,恰当的评估自己是正确择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爱好、特长,以及性格、气质等情况,全面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看看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认识自己必须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从。择业期望不能太高,要实际一点,客观一些,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

焦点问题2:到底应该是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毕业生首先要清楚就业和择业之间的关系。就业,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而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但我们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的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

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 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典型问题3:我的文凭不够硬,该怎么办?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刚刚踏上社会的新人,总是对未知的将来有些莫名的恐惧。特别那些文凭不是很过硬的大学生朋友更是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学历固然是很多岗位的应聘门槛,但其实,现在许多单位不光看重你的文凭,“唯学历”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实力。所以,非名牌大学、或是大专、中专等学历出身的毕业生只要有能力,综合素质好,一样有竞争力。

不同单位有不同的理念和用人标准,具体到每个岗位的门槛高低又有所不同。建议在择业时,不妨事先了解某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只要确信你的能力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完全可以自信的去应聘。这个时候,自信才是你应聘成功的关键。焦点问题4:我不知道找工作的时候开多少薪水合适?我很担心自己对薪资预计是否过高? 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据一份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求的“理想月薪”有明显的差异。大专生以1000—2000元和2000—3000元两个等级为主要的理想月薪水平,其比例分别为:44.8%和40.9%。有56.1%的本科生以2000—3000元为理想月薪水平,而1000—2000元的理想月薪水平只有13.3%。硕士研究生的理想月薪集中在4000—6000元水平上,其中占46.2%.这反映了大学生的理想月薪和自身受教育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因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个人投资就越大,他们所要求的回报就越高。

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新人刚进入一个行业时,基本上处于学习的阶段,单位不会支付较高的薪水。所以,毕业生首先要做的,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当你还没有为单位做出任何贡献,还没有体现出个人价值的时候,不要对高薪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至于具体到个人的薪资预计是否会高?这就引人而异了。每个人的条件和背景都不同,同时,还要看应聘的单位如何,是私企还是外企,是朝阳企业还是有萎缩的迹象,行业处于上升势头还是下降势头,等等,影响的因素很多。你可以从很多地方来收集信息,比如从校友那,从报纸那以及等等。只有对市场比较熟悉,才能准确的预期自己的薪水。

焦点问题5: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强调工作经验,面对毕业生的职位很少,或者几乎不招,该怎么办?

高校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工作的探索 篇3

关键词:职业咨询 社会实践 就业指导

每年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每个毕业生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面临着择业、就业的职业困惑,针对这一现象,针对性的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逐步走向成功。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仍有许多问题。

1.1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目前高校所设立的毕业生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更多的是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毕业生生源统计、档案整理核查、户口和档案的派发、就业率统计等方面,难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工作,学生在职业寻求过程中的问题,难以得到相关的咨询结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就业指导内容

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参与进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并未对实践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从中学习并获取能力的培养,学生认识不清。高校就业指导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指导,对社会实践的过程没有控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的一个途径,可能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是学生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份职业,而对学生第一份职业的认识,高校缺乏了解和正确的引导。

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毕业前的阶段开设相关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单一和狭窄,仅仅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展开,停留在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法规的解释、收集就业信息、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等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很少介绍,难以给予学生职业咨询上的帮助和引导,就业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从事的职业概念模糊,没有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

2 高校学生在就业指导中表现

2.1 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要求过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不愿选择去小城市发展。工作中拈轻怕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出现点小问题,不会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对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没有作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参与的实践岗位没有深刻体会,错失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2.2 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连续几年来的扩招工作,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基础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随之出现学生的质量下降: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够、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不能利用实践机会,增强自己的个人能力。

2.3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解

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不知道利用就业指导的理论来引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就业过程中,没有深入仔细了解就业单位的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3 高校开展学生职业咨询的探索

3.1 高校重新认识就业机构的重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重新审视自己在高校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机构,组建优秀的职业研究队伍,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职业测评中心,成立职业需求调研组,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培养。高校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锻炼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挖掘有潜质的大学生,作为企业人才储备的后续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3.2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重新审视职业咨询的内涵

职业咨询包括求职、就业、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的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通过职业咨询,高校学生在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与发展趋势时,可以规划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事业领域、定位自身角色。

然而就业只是职业咨询的一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从长远来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就业工作,并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效的开展职业咨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内容,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3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就业指导不仅体现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技巧指导等短期价值上,更应体现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作指引,为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挥特长的职业方向上的长远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贡献社会,从社会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能够给大学生带来道德教育上的指导价值。

在职业咨询工作中,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学习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人员不断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学习先进的职业咨询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树立择业观到确定就业单位以及离开学校后如何得到帮助的系统化辅导内容,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培训课程等,帮助学生确定求职意向和进行技能评估。

总之,高校开展学生职业咨询,可以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增加自身对企业的适应性,通过社会实践初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缓解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成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及满足企业人才储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以林.职技术教育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产业,2005年.

[2]孙科柳.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3]田娟.职场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刘铁凤.职业咨询方法与流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年.

作者简介:

高校职业咨询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篇4

一、职业咨询基本内涵及在我国发展的不足

“职业咨询”是一个已经在国外形成较完整理论而在国内尚未普及的学科。这个学科是随着20世纪初美国职业辅导 (咨询) 运动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 职业生涯辅导 (咨询) 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学科, 并被看作是一项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服务。职业生涯辅导 (咨询) (Career Counseling) 就是通过运用精神健康、心理及个人发展理论, 使用认知的、情感的方法以及系统干预策略, 来帮助个人提升满意程度, 并获得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职业生涯咨询” (Career Counseling) 和“就业指导” (Vocational Guidance) 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者之间有着清晰明确的界限。就业指导是帮助个人获得在工作中必需的知识, 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来调节个人观念的过程。而职业生涯咨询关注于个人职业的选择和发展。相对而言, 职业规划师接受的是更为专门的培训, 更侧重于帮助来询者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

作为咨询业的一个分支, 职业咨询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迅速转型、西方相关理论大量涌入、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 这些因素造成我们必须积极发展职业咨询业, 但是基于中国自身国情的考虑, 在大学阶段为在校学生开展职业咨询, 是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理顺就业市场、稳定社会环境、节约成本、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二、开展职业咨询业的必要性和兰州大学的探索

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没有发展职业生涯咨询行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 但是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渐确立, 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以后, 该行业在东部沿海城市逐步发展起来了。又由于大学生是面临就业压力较突出的群体之一, 在一些高校也出现了职业生涯咨询性质的机构, 比如在北京部分高校、上海的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从理论上讲, 职业咨询行业是我国现阶段急需开展的一个行业, 高校学生的需求程度更是不容忽视, 但是从实践上讲, 西方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个人心理结构、文化背景、经济模式及水平等因素, 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单纯的舶来理论还不足以应对我国现在出现的问题, 此为其一。第二, 地处西部内陆的兰州大学自身状况及生源状况与东部沿海城市的高校有着较大差异, 因此对于西方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只能仔细甄别、理论联系实际地使用, 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可以直接获得。

我国职业咨询的发展状况尚且不佳, 在高校中建立职业咨询体系的先例更是少之又少。许多高校借助社会上的职业咨询公司开展职业咨询服务, 但是数量及其有限。基于开展职业咨询的紧迫性和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兰州大学经过数年积累和努力, 终于在2007年4月份开设“兰州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室”, 咨询室有专门的办公室、咨询室, 拥有“全球职业生涯咨询师”三名, 其他咨询助理人员五名, 志愿者十人。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兰州大学职业咨询的基本流程

兰州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室专门制定《兰州大学生涯咨询室咨询师道德守则》, 规定了咨询室保密措施、咨询师与咨询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在摸索和实践中, 结合职业生涯咨询的惯例兰州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室确定了基本的工作流程, 该流程符合职业咨询规律, 利于实现咨询效果,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学生按照我校就业服务网上发布的咨询申请流程填写预约申请表, 该申请表包含了咨询学生的基本个体信息和职业困惑, 这些表格将会由工作人员直接分配给各位咨询师。咨询师根据同学申请表的内容确定是否属于职业生涯咨询, 如果符合条件就进行下一步骤, 否则通知学生其申请内容不属于职业生涯咨询室受理范围 (比如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就建议学生到本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 ;

第二, 对于符合职业生涯咨询范畴的同学, 受理老师将根据具体情况将该申请确定为是一般困惑还是复杂困惑。

如果是一般困惑, 可以通过邮件等简便方式予以解答处理。如果是复杂的困惑则进行下一步骤;

第三, 对于确定为复杂困惑的同学, 通知其填写收纳面谈表, 收纳面谈表上有来询同学的基本个人信息、基本经历和主要的生活环境、主要的社会关系等, 可以基本反映出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同时, 与来询同学签订咨询协议, 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 在填写完收纳面谈表和签订咨询协议后, 和同学商定具体的面谈时间, 在约定时间内, 学生和咨询师同时到咨询室来,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每次面谈之后, 咨询师根据同学情况给其布置一定作业并约定下一次面谈的时间;同时咨询师要对每次面谈的情况填写记录表。

在第一次面谈时, 咨询师必须和来询同学约定好咨询的总次数, 咨询次数完毕后, 双方不能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交流和相关接触。

如果来询同学确实需要新的帮助, 必须重新填写预约申请表, 重新履行程序;

第五, 所有咨询结束后, 由来询同学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对此次咨询活动进行评价;

第六, 学生志愿者协助咨询室老师将每个来询同学的所有相关材料装订成一个卷宗, 予以存档。

咨询程序结束。

四、兰州大学“职业生涯咨询室”运作状况分析

1、人员组成及选拔

职业生涯咨询行业在国外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 对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很高, 我们在筹建和运作我校职业生涯咨询室的过程中, 虽然达不到国际上的要求, 但是我们尽全力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最合适的人选, 争取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好的人员配置。首先我校咨询室的三位主要咨询师已经获得了“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 其他五位咨询师是聘请的长期在榆中校区工作、有学院就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老师, 他们对于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困惑等问题有较多经验。

同时为了配合咨询师工作, 我们需要学生志愿者负责文件整理、函发等事物, 因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志愿者, 经过两轮筛选, 最终选定了六名 (2007年秋季学期是十人) 同学作为志愿者对咨询师进行辅助。这六名同学选拔的标准是:勤奋好学、热心助人、认真负责。

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咨询室的日常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安排一名老师负责咨询室每天开放时间内的日常工作, 使得咨询室工作更加规范化。

选拔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都是无偿义务劳动, 不收取任何费用。

2、工作时间及主要职责

结合榆中校区实际情况, 经过全体会议研究决定, 榆中校区的咨询室, 每周周一到周五下午15:30-17:30, 晚上18:30-20:30为开放时间。咨询老师提前与咨询学生约定时间, 同时来咨询室进行面谈。咨询室为每位老师安排1-2名学生志愿者。

值班老师 (咨询师) 主要负责以下事务:处理分配的咨询预约表、解答处理简单咨询、受理复杂面谈咨询、分几次解决来询同学的生涯困惑问题、指导学生志愿者做好文件处理工作。

学生志愿者主要负责以下事务:每周按时值班、每次值班帮助咨询师整理面谈记录、在每个咨询结束后整理全部案卷装订成册、完成咨询师交待的任务。

3、对已咨询同学的分析

咨询室开放以来接待的同学总数不多, 不足以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总结。

在所有接受咨询的同学中大三一个年级占到一半以上, 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 我们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 大三年级现在正面临着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选择, 职业困惑非常明显, 在上一届找工作困难的影响下, 这个困惑更加突出;第二, 全校性的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 使得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意识明显增强。

在来访同学中, 医学类学生报名较少, 也有两个原因:第一, 医学类学生高年级学生不在榆中校区, 可能考虑到便利因素, 有的人就没有申请预约;第二, 医学类相比文理科学生而言, 其专业所面临的就业选择较为明确, 不像文理科那样可选择的工作种类太广泛。

以上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分析, 至于分析是否正确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总结才能得出结论。

4、咨询室在本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校咨询室的筹建一方面适应时势之需,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咨询室开放以来尚在探索中前进, 在摸索中提高, 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我们努力思考、仔细分析。

咨询室组建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熟练、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工作队伍。虽然这支队伍是一支没有报酬、志愿服务的队伍, 但是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并没有丝毫减损。而且, 因为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以志愿形式加入的, 其工作热情和精神风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状态。这支队伍严格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本着为同学服务、为同学保密、以同学利益为中心的原则愉快地工作着。

在不长的时间里, 咨询室建立了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 为咨询室有效发挥职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证。

来访的同学中, 除了一位同学在本部读研又面临毕业, 采取了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 其余同学都进行了面谈。其中, 半数同学所面临的困惑不是很严重, 在第一次与咨询师交流之后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而结束了咨询, 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剩余同学所面临的困惑较明显, 一般经过2-3次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所有的来询同学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帮助和答复, 没有一位同学提出不满的意见。这一点令所有的工作人员倍感欣慰。

以上几个方面为咨询室在将来持续、良性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中, 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完善。

首先, 在人员配备上,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咨询师队伍的专业能力, 以便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服务;其次, 在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中, 我们还必须多与外界交流, 毕竟我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不能间断;再次, 在该行业领域, 我们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要不断重视相关理论研究, 争取把从外面学来的经验和知识与本区、本校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最后, 要提高对该学科的研究意识, 从理论上来提高我们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研究水平。

总之, 在高校职业咨询领域, 兰州大学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且还比较成功。在这个阶段我们建立了一支合格的咨询师、辅助人员队伍, 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成功地开展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是这其中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是值得继续思考和推广的。通过本文论述可知, 在现阶段坚定不移的开展高校职业咨询, 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方翰青.高校职业咨询的设计与操作.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6)

[2]、雷五明.论学校心理咨询与职业咨询的异同.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 (3)

[3]、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一限公司.职业咨询业发展现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9)

[4]、GCDF中国培训中心编著.全球职业规划师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在职业咨询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 篇5

1、人职匹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职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的经典性理论,也称特性与素质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1908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指出了职业咨询的步骤:“第一,应清楚地了解个体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它特性;第二,成功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上述二条件的平衡。”其含义是将个人的主观条件与对个体有一定可能性的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从而选择一种职业。这一经典理论后由著名职业咨询专家威廉逊(E.G.Williamson)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定型。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并与社会的某种职业相关联。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这种人职匹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特性评价。评价被指导者的生理、心理特性,职业能力测验,职业兴趣评价,人格测验,以及有关被指导者的家庭文化背景、父母职业、经济收入、学业成绩、闲暇兴趣等,从而获得全面的材料,作出综合评价。

(2)职业因素分析。指分析职业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类职业内容、特点,提出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3)个人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根据被指导者特性评价与社会职业因素分析结果,对个人进行职业咨询与指导,从而达到人与事的合理匹配。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往往取得较好的职业指导效果,且成功率高。不足之处是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对选择职业的影响。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也属于人职匹配理论。这个学说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LHolland)创立的,他把千差万别的人格类型归纳为六个基本类型,同时把成千上万的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六大类,每一人格类型对应于一个职业类型。

下面是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的职业类型:

(1)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适应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如制图员、司机、电工、机械工、运输工、产业工人以及木工、瓦工、铁匠、修理工等。

(2)调查型。这类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独立的定向任务,但缺乏领导能力。这类人所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学

研究和实验工作,包括各类科学研究人员,如气象学者、天文学者、地质学者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

(3)艺术型。这类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他们感情串富、善于想象,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但缺乏办事能力。适合从事的工作如室内装饰、图书管理、诗人、作家、演员、记者、以及音乐;书画、雕塑、舞蹈、摄影等各类文学艺术工作者。

(4)社会型。对社会交往感兴趣,愿意出入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社会服务,但缺乏机械能力。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和为人办事的工作,即教育人、医治人、帮助人、服务于人的工作。如教师、医生、护士、律师、服务员、公关人员以及社团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等。

(5)管理型。这类人性格外向,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喜欢管理和控制别人。这类人缺乏的是科学研究能力。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国家机关及机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推销员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6)常规型。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讲究实际,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习惯按照固定的规程、计划办事。他们习惯选择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日程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如办公室办事员、图书管理员、税务员、统计员、出纳员、秘书以及打字、校对等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具有某种典型人格类型的人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2、对人职匹配理论的评价

人职匹配理论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它通过对个体评价和职业分析使二者相结合。其方法直观简单,反映了职业指导的基本方面,并且便于实施。特别是心理测验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人职匹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这一理论曾一度占主导地位。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者对这种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批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职业种类如此繁多,并且不断地发展变化,很难确定每种具体职业所需要的个人特性,最多只能限于通用性强的职业和少数特殊职业。

(2)人的特性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各种测量个体特性差异的工具虽经多次修改和研制,其效度和信度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这就限制了人职匹配方法的普遍推广。

(3)影响人们选择职业和适应职业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个性因素外,还受社会需要、社会心理、舆论、传统观念以及家庭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是人职匹配理论所忽视的。

此外,这个理论还忽视了人适应职业的主动性和个体的可塑性,过分地强调对个性特点的适应。这种过于机械的做法必然导致许多人难于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而有些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人。

浅谈需要职业咨询的人群及分类 篇6

关键词:职业咨询 需要 人群 解决问题

职场风云,竞争激烈;职业咨询,雾里看花。对职业人来说,前者你必须面对,而后者,你是否需要呢?当职业咨询进入我们的视野,人们很高兴地发现有这样一种服务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职业发展问题,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得

更好。

一、职业咨询服务案例

职业咨询对职业人到底有多少作用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广州市某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咨询实践中遇到的几个案例。

咨询者一,方小姐:本科毕业,从事房地产行业工程预算工作,工作一年,待遇不错,专业吻合。但其性格外向,喜爱与人打交道,现在的工作枯燥,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咨询者二,施先生:研究生毕业,从事技术类工作,但一路求职辛苦,5年做了9份工作,没有一份工作有成就感。现辞职在家,不知下一步何去何从。

咨询者三,刘先生:海归一族,三年辛苦留学归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与出国前层次相当的工作。但正苦恼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从哪里收回三年的投入。

这些来寻求职业咨询专家帮助的人,都遇到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职业发展困难。他们寻求职业咨询,是带着自己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带着對职业咨询的一份疑惑,不知职业规划师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惑。

在这里,笔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职业咨询。

二、职业咨询服务最适合帮助的人群

哪些人需要职业咨询的帮助呢?职业咨询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项目。它有别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发展计划,职业咨询更关注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制订长远科学的规划,寻找满足自己兴趣、发挥自身能力并与自己性格相适宜的工作,而且是一生的职业发展选择。

根据大量的案例积累及对职业咨询市场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以下18种人最需要职业咨询服务的帮助。

1.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的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职场。

2.需要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人——有若干个意向中的发展方向,但不知该如何选择。

3.不确定能不能跳槽的人——有离开或留下的欲望,但现实又与之有矛盾。

4.需要职业规划的人——有职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希望做长远的规划,并得到专家的帮助。

5.希望职业转型的人——因行业或个人喜好的原因想跨行业发展,不知这一步怎样才走得稳。

6.确保职业可持续性的人——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

7.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人,玻璃天花板——外界客观存在且个人不能把握的因素阻碍自己的发展。

8.工作缺乏动力的人——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没有成就感,不知原因何在,怎样解决。

9.人际关系难以处理的人——人际关系成为工作发展的障碍,为此想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10.觉得性格与职业不合的人——人职不匹配。

11.找不到工作的人——知道自己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但不知道怎样找到更合适的。

12.职业与专业错位的人——在错位的轨道上找不到成就,自己的才能被一点点遗弃。

13.得不到企业认可的人——个人的工作风格与企业文化不相符,感觉自己被埋没。

14.职场遭遇挫折的人——遇到较明显的挫折,不知怎样摆脱阴影重新开始。

15.职业压力较大的人——身心疲惫,希望能得到一些解脱。

16.兴趣与所从事的职业不符的人——对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对工作怎么也不上心,也做不出好的业绩。

17.害怕裁员的人——因外界的压力,或因自身的信心不足,总想提前做一些准备。

18.职业危机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感觉前途渺茫。

以上18种人都适合通过职业咨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职业规划师应在咨询服务中充分利用职业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从职场用人规律考虑问题。

三、职业咨询服务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咨询服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职业人解决问题。

一是认识自我——帮助您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是考察自己是否适合当前的职业——可能您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可能您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您想知道“我适合做这个工作吗?”

三是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职业——也许您现在的职业并不完全适合于您,可您又不知怎样选择,职业规划师能帮助您发现更好的职业。

民办大学职业咨询的需求调查及对策 篇7

民办高职开设职业咨询室最大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更高水平的就业。好的就业前景又是招生的重要保障,从而争取更高质量的高考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坏促使学校长期高效益办学。所以民办高职更需要职业咨询室,开设职业咨询室的核心内容在于咨询的应用模式,本文试图调查民办高职职业咨询的需求以提出民办学校职业咨询的对策。

一、民办高职大学生对职业咨询的需求分析

2014年4月16日至8月30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民办)的在校生及2015年应届毕业生中选取样本开展职业咨询需求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职业生涯规划上主观和客观上遇到的困难、遇到就业问题或疑惑时一般会向谁求助、对学校开展职业咨询工作的态度、希望通过职业咨询获得的信息和结果、认为最有效的职业咨询方式等几方面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职业咨询的需求现状。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发展规划现状调查中,只有19.66%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和,属于理想状态。34.19%的调查对象对职业发展规划有职业上升的思路,属于良好状态。29.91%的调查对象大概自己想做什么,仅属于及格状态,有16.24%的调查对象一片迷惘,急需帮助和指导。

在问及职业生涯规划遇到的主观问题时,69.23%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能力准备不充分,61.54%的调查对象认为发展目标不明确,20.43%的调查对象认为对前途感到迷惘和无助。总体显示调查对象普遍认为自己的就业能力准备不充分,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前途感觉迷惘和无助。

在问及职业生涯规划遇到的客观问题时,6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求职的程序、技巧了解不够充分,60.68%的调查对象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47.01%的调查对象认为无法及时获取足够的就业信息。

由上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能力准备、求职程序、技巧了解不够充分、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2. 产生就业问题和疑惑时求助对象基本为非职业咨询人员

调查对象出现职业困惑时,求助的的对象涵盖了同学、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网络、职业咨询人员,结果显示求助最多的是朋友,其次是家长,最少的是职业咨询人员。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由上图所见,向朋友和家长咨询职业困惑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这是一种社会常态也是很正常的表现,一般可以解决一些基本的职业问题,但是家长和朋友毕竟不是职业职业的专业人员,咨询的效果不一定能及时或者彻底解决问题。

3. 调查对象对职业咨询的需求情况

36.7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职业咨询工作,50.3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职业咨询工作,总和87.18%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学校开展职业咨询工作。

在开展职业咨询中,学生希望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类型,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因素的测量,用人单位聘用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职大学生对求职中的优劣势情况分析,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求职能力和技巧准备等各方面的信息。其中寻找适合发展的职业类型占据了80.34%的比例,其次,60%以上的调查对象需要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因素的测量。

二、开设职业咨询室需求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高校就业指导基础建设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开设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及环节,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学生个别化的咨询需求。学生个人希望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类型,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因素的测量,用人单位聘用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职大学生对求职中的优劣势情况分析,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求职能力和技巧准备等各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的基础建设上无法满足。同时,更高质量的就业出口决定入口的质量,高质量的生源同时是民办学校精益求精的重要基础和人力资源,所以迫切需要高校开启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模式。

2. 高校开设职业咨询的独特优势

职业咨询侧重于一对一开展咨询,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各种测评手段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寻找自身的强项因素,从而增强处理各种职业问题的能力,课堂职业指导课难以达到以上效果。其次,职业咨询是大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咨询,了解职业世界,解答职业困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职业领域,明确职业发展的道理和方向。再次,职业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职业困惑能通过职业咨询得到有效的解决,职业咨询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把无形的职业选择变为学生有主讲的把握,增强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满足需求的职业咨询应用模式思考

高校开展职业咨询室是一种趋势,但开展职业咨询核心在于运用的技术,根据民办大学的情况以、调查结果及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1. 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择业的自主能动性

大学生无法进行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自我认识不够充分,不了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类型,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职业能力等因素不明确,求职的能力和技巧准备不充分,属于自我发展式、能力培养式的咨询。

针对自我发展式及能力培养式的需求,核心在于先调动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根据职业咨询的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在个体咨询时,可采用《中国成人职业心理素质测评系统》,合理应用工作价值观、动机、职业兴趣、人格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等五个系列22个模块。培养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性,选取《工作价值观系列量表》、《动机系列量表》、《兴趣系列量表》、《人格特征系列量表》、《职业能力系列量表》。同时也可以采用EPQ人格测试、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霍兰德自我职业选择量表等。通过选择合理的测评方式,根据结果进行科学的解答,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与职业,从而这两者之间选择适合的匹配。

除选择合适的测试外,结合课堂讲授和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互动中认识自己及社会职业,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个人资产,从而达到人职匹配。

2. 推动力在于创造更优良的求职环境

调查对象认为对求职的程序、技巧了解不够充分,无法获取足够的就业信息等,这类型属于问题解决式咨询。

针对问题解决式咨询。首先,求职的程序、技巧,在职业咨询时可采取小团体的授课形式、模拟面试等形式加以学习和强化。其次,对于反馈的无法获取足够的就业信息则提示就业工作务必继续进行细致化、精细化的管理,疏通就业信息的流通渠道,在广度和深度上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构建最直接,最广泛的途径到达需要求职的学生当中。最后,结合专业特色,开拓各种订单班、学徒制等校企合作形式,深度融合专业与实践,在学生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早了解企业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更优良的求职环境。

3. 整体上发展多种职业咨询方式

职业咨询的重要和主要的工作在于提供一对一的咨询,但受一对一的咨询的限制,收获面难以达到全面化,但是学生职业咨询问题各不相同,覆盖面很大,可以从大一入学的自我认识到毕业的就职困惑,单一的面对面咨询难以满足学校的需求,所以在构建一对一的咨询的同时,努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咨询工作。

多形式的职业咨询比如团队训练、职业生涯小组等形式。在职业咨询时,融合社会资源,组织部分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入职培训体系,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与校企合作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保持紧密的关系,整体而全面的铺开工作。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职业专家讲座、师兄师姐分享经验等各种方式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在人员安排上,从职业咨询室工作人员到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再到一线辅导员,实现全员咨询和服务,逐级各个层面解决学生的职业咨询问题,从而使真正走向职业咨询室的学生是有特殊需要一定要在职业咨询室个案解决的,从而提高个案咨询的效率和效能。

调动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的积极性,改变要求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到注重培养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从下至上的改善求职环境,整体上发展多种职业咨询方式,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朝红.独立学院职业咨询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3):155-156.

[2]张轩辉.大学生职业咨询案例与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11-12.

[3]胡庭胜,于林平.大学生职业咨询的实效性调查——以在校和已毕业大学生对职业咨询的态度和需求调查研究为切入点[J].生涯规划,2014,(4):56-57.

[4]郭欣,王顺吉.大学生职业咨询的推广和应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109-110.

[5]赵丽.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现状调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9):45-46.

[6]阳浙江,唐建.高校职业咨询需求调查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报,2005,15(1):67-68.

[7]龙小军.高职院校设立专业职业咨询室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广场,2011,(12):175-177.

职业咨询 篇8

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观点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治疗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及他们的同事在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共同发展起来的。

它虽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但是它与传统的心理学治疗有很大的差别。它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建构主义的特征, 它抛弃了传统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庞杂繁复, 一改以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回溯过去、探究原因的做法, 而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 寻找个案的成功经验, 从小步的改变做起以促使个案的困扰逐步减轻。

它强调自己才是自身问题解决的专家, 突出咨询者的主动性;并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 不见得只呈现出不好的一面, 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它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同时, 更强调寻找“例外”来找到突破点。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咨询的目的及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体系的日益完善,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就业的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咨询也被赋予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某高职院校的一项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

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职业咨询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职业咨询内容应涉及职前准备、职业决策、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等, 来帮帮助和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 工作世界的探索, 并消除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困惑, 协助来询者进行生涯决策;促进个人的事业发展。

3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高职学生职业咨询中的运用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来咨询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 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职业目标, 每天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就没有其他活动, 这类学生表现出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而第二类学生虽然有职业目标, 但是总是缺乏行动和计划, 执行力较差, 这类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和自信, 也同样表现出迷茫, 无从下手。面对这两类学生的困境, 咨询师应该敏锐, 准确把握来访者的意图, 并恰当地运用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各种技巧, 帮助他们构建恰当的职业目标使之在未来的道路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3.1 引发咨询者梦想与目标

对于第一类来访学生, 需要咨询师渐进引导, 引发其未来的梦想, 再找到目前可为的目标, 改变其迷茫不知所为的状态。当了解完来访者基本信息后, SFBT咨询师可考虑三类开放式问题: (1) 询问来访者过去做了什么是有意义或者是有帮助的? (2) 奇迹问题初探来访者对于未来的思考。例如“如果你有三个愿望, 它们将会是什么?它们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影响? (3) 询问他人支持系统对来访者的意义。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开场白后, 可以让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认知以及价值观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可预设此次咨询的大致方向, 并帮助来访者找到符合自身意义与价值的解决方法。

在预设此次咨询的大致方向后, 建议再次使用奇迹问题。此处的奇迹问题最好是适合来访者偏好未来的奇迹场景。奇迹问题是SFBT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 是指咨询师假设有某种奇迹发生, 并用假设性的问题提出假设性解决方法, 让他们有机会猜测, 让他们自己设法达到目标。先以假设询问当事人当问题被解决、困难被化解时的景象, 这样做将会引发当事人从问题描述进入解决行动的预备, 咨询师也能够较成功地续以奇迹问题来引导当事人。如此, 将能使当事人理解、肯定目前的深层渴望, 并开始追求自己所偏好的未来。

3.2 构建“例外”架构

SFBT认为凡事都有例外, 只要有例外发生, 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因此, SFBT在了解个案问题性质的同时, 特别持续地注意“例外” (exception) 的存在。例外是指个案的问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等较不被个案注意的特定情境。针对第二类来访学生, 这类学生缺乏行动力, 缺乏自信, 咨询师要挖掘来访者自身的“例外”来引导并使其珍视来解决问题。例如, 当一名学生哭诉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时, 咨询师除了支持他、与他讨论方法以外, 同时让其觉察到例外的存在。比如, 来访学生会提到考试前复习阶段学习效率特别高, 这时咨询师就应在此加以停留讨论, 除了有效方法之外, 也需要多多讨论来访者当时的感受、想法与行动, 为此放大资源, 使来访者从例外的经验中修正自己目前的行为, 并为下一步目标的努力增加信心。

当然, 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的例外时, 不能立即建议来访者直接把例外当作问题解决的方法, 而是怀着好奇心来询问例外的细节, 建议其可以尝试用例外作为解决的方法。若来访者不赞同, 咨询师应尊重其想法, 因为每一个例外的价值与意义只有来访者自己才能够评定和判断。

4 SFBT在职业咨询中运用有效性提升的思考

4.1 建立合作理解的关系, 有效提升咨询效率

咨询关系的建立在任何心理治疗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然, 对于SFBT来说也是相当重要。SFBT要求的咨询关系是合作理解的, 而并非是教育之姿。有时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出现僵局以致咨询失败, 并非来访者拒绝专业咨询帮助, 而是咨询师并没有理解来访者的用意。咨询者一定要找到一种来访者愿意合作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尊重来访者个人的价值观, 不对其想法做过多评价及改变的基础上, 并坚信来访者才是最终决定者。

4.2 积极聆听和准确表达, 有效增强咨询效果

聆听是一门艺术, 而在SFBT咨询中要求咨询师的聆听是不带任何预设、不带评论的聆听。咨询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来访者说话的本身及对话的内容, 特别是那些有正能量, 对SFBT咨询有意义的部分。当然在聆听的过程中咨询师还应该适时的引导让来访者可以有重点的表达。

当然, 在咨询的过程中除了积极聆听, 咨询师的准确表达也对整个咨询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有时来访者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时咨询师就应该强调这是过去的, 将会变成历史, 并重新构建新的并带有正向意义的观点或目标。所以咨询师的语言表达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专业的训练以及强化。

摘要: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激烈变革的社会环境中, 面临的挑战很多, 压力重重。部分学生感到压抑、紧张、能力不足, 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何去何从, 职业咨询诉求强烈, 并希望在短期内能获取正能量来应对。在职业咨询中运用心理学中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FBT) 理论, 使学生利用本身资源, 使其相信自己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注重时效性, 从而推进学生的自我探索, 培养学生在就业和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咨询,SFBT

参考文献

[1]许维素.生命的亮光———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例外架构[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 (10) .

[2]许维素.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

[3]方翰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的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6.

职业咨询 篇9

美国高校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概况

美国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分为“信息型”和“指导型”两种。“信息型”系统为用户提供国家的职业信息, 但不能很好地帮助用户进行自我评估或职业生涯决策;“指导型”系统更为全面, 可为用户提供更多与计算机互动的机会, 尤其强调评估的过程。目前, 美国高校正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有很多,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职业发现系统 (DISCOVER) 、职业选择系统 (CHOICES) 和辅导与信息交谈系统 (SIGI-PLUS) 。这三个系统都属于“指导型”职业咨询系统。例如, 职业发现系统可为学生提供兴趣量表 (用以选择专业和技术工作) 、能力倾向测试、价值评断和其他在线评价技术。在使用率方面, 规模大的高校比规模小的高校要高, 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要高。1990年, 赫尔维格 (Helwig) 和斯诺德格拉斯 (Snodgres) 在一次全国性的调查中发现, 69%的公立大学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只有21%的私立大学使用该系统。

虽然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在具体内容和活动顺序方面有所不同, 但大多数系统有类似的核心序列, 它模拟人的理性决策过程。人们在研究核心要素 (模块/节) 时发现, 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评估、职业选择、方案制定。该系统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他们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大量的职业信息, 增加他们的职业知识, 提高职业自信、职业成熟度以及职业决策能力。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合理选购是保障其使用效率的前提。随着技术的革新, 越来越多的商家希望在软件开发上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各商家开发的软件包各具优势, 高校在选择软件时通常关注专家的分析, 从而判断何种软件更适合学生的需求, 便于学生使用。此外, 在选择时, 成本的高低、功能的优化、用途的多寡以及使用期限的长短都是高校考虑的因素。美国相关人士指出, 在购买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时需谨慎, 必须检查该系统是否能获得免费的技术帮助、技术辅助时间的长短、系统保修的相关信息、程序安装的步骤和系统的使用对象等。

美国很重视该系统在职业咨询中的作用。自1960年起, 系统开发者意识到人机互动功能可以给教育者和咨询者提供特殊机会。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经历了从试验阶段到全国推广阶段, 其数量在美国迅速增加, 在高校的使用率也逐渐上升。虽然有开发商及少数州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存在, 但大多数州都没有自己的信息传递系统 (CIDS) , 所以在1979年国际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 (NOICC) 对各州提供广泛的支持, 实行了一项发展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系统的计划, 将现有职业咨询的相关信息融入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中, 推进各州职业咨询事业的发展。1987年, 桑普森 (Samposon) 、莎娜萨里安 (Shahnasarian) 、里尔登 (Reardon) 的调查显示:53%的大学使用职业发现系统。可见,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已逐步普及。现在, 大多数的美国高校尤其是公立大学都为学生提供该系统, 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决策能力, 为职业选择提供保障。高校对职业咨询投入的经费也较多, 这些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以及社会的支持。

很多学者对高校学生系统使用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大多数学生对系统很满意, 职业发现系统的满意度达到90%。在调查的同时, 学者还发现美国高校的学生对于职业咨询有强烈的需求。

此外, 政府在政策上也对该系统的运作给予支持。1994年, 美国政府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 以法律的手段保证职业咨询的顺利进行, 促使学校积极与社区机构协同合作, 鼓励企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同时, 各州都或多或少地颁发了一些法令, 几乎每个高校都设立了职业咨询机构, 并配备专业的职业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按照美国有关的具体标准, 基于网络的指导和信息质量的要求, 国家生涯发展协会还颁发了计算机系统职业信息以及职业咨询的相关标准。这一切都保障了职业咨询的地位, 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更广泛的使用。

美国高校应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主要举措

(一) 明确系统的辅助功能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哈里斯·鲍尔斯比 (HarrisBowlsbey) 从理论上将系统的应用总结为七个步骤:将学生信息记录表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收集系统中;区分与自我评价结果相关联的职业/职位;获取职业选择的信息;提供决策技能以减少可选择职业的数量;寻找最适合的选择方法;规划行动计划;进入职业选择。

在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前, 学生要注册一个用户名,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对自我进行评估。在全面自我评估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与自我职业倾向相关的职业信息, 并在系统的帮助下选择职业。最后, 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 提高系统的吸引力

为了提高系统本身的吸引力, 高校在系统中加入了一些人性化的因素, 使学生的使用过程更加贴近人与人的交流, 同时增加了系统使用的便捷性, 提高了分析的全面性, 如职业发现系统运用采访片段可使分析更全面。

在提高系统外部吸引力方面, 高校对学生加强了系统使用的指导, 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亚当·戈德 (Adam Goad) 和杰夫·施托伊尔纳格尔 (Jeff Steuernagel) 在2008年底进行的调查显示, 美国700家国际学校聘请了世界各地的3.5万名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从时间上看, 辅导员在学生系统使用中的指导可以分为三类:系统使用前的指导、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指导、系统使用后的指导。在系统使用前, 辅导员可以为学生推荐有效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在使用过程中, 辅导员将系统使用的经验教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系统, 并为后续的使用奠定基础;在系统使用后, 辅导员帮助学生总结使用系统的经验, 进行职业选择或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三) 增加系统的使用率

美国高校在多处设立了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如美国大学的职业中心、图书馆、咨询中心等, 以方便学生使用, 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学生可以通过辅导员协助、自我申请、职业教育课程等途径接触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并且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系统类型。根据调查显示, 学生每次使用该系统的时间为1~2小时。

(四) 扩大系统的使用对象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为扩大系统的使用对象,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开发网站, 为校外人员提供该系统, 同时提供在线职业咨询, 为他们提供必备的职业知识, 如美国的NATUREJOB.COM网站, 向使用者提供职业信息、就业要求、面试技巧等等。有学者进行了网络职业评估的相关研究, 如在2000年, 普林斯 (Prince) 、沙特朗 (Chartrand) 和西尔弗 (Silver) 讨论并规划了基于互联网的高品质职业评估步骤, 并使用http://www.careerhub.org作为研究模型。

美国高校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使用中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是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用户处理常见问题, 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但是由于系统的信息录入、程序设置、使用者自身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机对话难以顾及人的主观情感及学生的特殊性

虽然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使职业咨询的过程简单化, 在使用过程中加入了人性化的因素, 使咨询过程更贴近于面对面的交流, 但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本质上是人机对话。人机对话仅是机械应对, 其中的很多问题不能深究, 不能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人机对话运用统一的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思想、情感、个人性格及生长环境等背景的特殊性。1994年, 加蒂 (Gatti) 指出, 在面对面职业咨询过程中, 很多问题和困难都会进行隐式处理, 但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中需要非常明确的解决方案。如学生可能受某种经历的影响对从事某项职业存在一定的疑虑。在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时, 辅导员可能会进行心理疏导, 从而使学生排除疑虑, 接受甚至喜欢某项职业。而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中, 是根据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等自我评估判定相关的职业岗位, 进行职业选择时很可能会将这项职业排除在外, 这样的职业选择过程并不一定能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 系统数据库中的职业信息客观性不强

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信息选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人的主观判断, 加蒂认为, 系统设计者和职业咨询专家都需要明确警告学生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可能是主观的。信息是人基于现有经验、知识和心理状态、主观意识, 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外部世界, 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的产物, 具有主观性。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中的职业信息选择、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专家判断的基础上, 虽然专家选择的信息经过严格的审核, 但或多或少会受专家自己的生活环境、个人认知、理解力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没有客观的指标可以参照, 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是该系统的缺陷之一。

(三) 系统的有效使用离不开专业辅导的支撑

在美国, 学校每小时需支付给辅导员15美元, 而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每小时的运营成本是2~3美元, 且对学生常见问题的解决有显著作用。1985年, 梅斯 (Metz) 声称,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与辅导员的薪金及附带的好处相比, 能节约70%~90%的费用。显而易见,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成本相对较低, 这也是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一大优点, 所以很多大学运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增加学校提供职业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不需要增加辅导人员的数量, 但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忽视了辅导员的作用。吉尔曼 (Gilman) 曾经指出,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可以独立使用, 但由于很多使用者的自我意识水平低, 无法清楚地了解信息的意思,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助,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效率会有所下降。

此外, 系统管理的合理性、使用的便捷性、职业信息的有效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我国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启示

(一) 充分重视系统的作用, 积极推进其开发和使用

1997年, 科尔斯恰金 (Korschgen) 和哈格塞思 (Hageseth) 认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信息, 在学生的职业选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决策能力, 选择合适的职业。

从我国的基本情况看, 一方面, 我国职业咨询人员队伍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我国教育部规定, 2013年中国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相关的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还从事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 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l∶700以上, 而在美国, 专职职业咨询师与就业者的比例为1∶200。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应重视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作用,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咨询工作。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 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教育日趋重视, 投入经费日益增加, 许多高等院校也有能力购买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 或借助已有的计算机房开发相应软件。因此, 应尽快普及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咨询。

放眼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也提出了相应观点, 要培养青少年工作和生活的技能, 关注从学习到工作的教育。在国际背景下, 面对我国社会日益严重的人才危机, 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应借鉴美国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并结合我国学生的特点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 建立本土化的职业咨询系统, 为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 适应职业世界的变化, 不断更新系统中的职业信息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为职业咨询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99年, 桑普森曾说过, 互联网可以用来扩大职业咨询的范围, 提供更多的职业信息和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 有很多新的职业产生, 系统使用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为保证系统使用的有效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系统开发者和职业咨询人员应适应时代需求, 不断充实职业世界变化的信息, 提高人职匹配度, 促进职业信息共享, 让该系统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增加系统的吸引力, 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

(三) 多方合力, 为系统的使用创造条件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 职业院校面临着生源压力, 同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 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显得至关重要。

在美国, 关于职业咨询的法律法规是比较健全的, 他们对于辅导员的要求很高, 并明确了职业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素质, 且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书。《职业前景手册》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出版物, 由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编写出版, 其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国内二百八十多种职业, 是了解美国职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鉴于数据库职业信息的主观性, 美国高校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提供的信息与《职业前景手册》比较, 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这些为我国职业咨询工作提供了借鉴。为了提高系统使用的有效性, 政府、学校及学生须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咨询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支持下扩大职业院校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的使用范围, 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同时职业咨询人员的培训也是必须的。哈里斯·鲍尔斯比在肯定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作用的同时, 也对如何培训辅导员使之有效地使用该系统提出了质疑。政府应完善职业咨询人员的培训制度, 并与职业院校合作, 加强对职业咨询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 完善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中的职业介绍、市场需求调查、从事职业需要的技能与培训等内容, 为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奠定基础。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 职业院校应合理把握系统, 加强对学生使用系统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分析结果, 合理进行职业规划, 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

(四) 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使人机对话与面对面辅导相结合

针对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使用效果的有限性, 我们应合理把握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和辅导员的作用, 使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与辅导员的指导相结合。哈里斯·鲍尔斯比和其他研究者都强调指出,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不能独立使用, 也不能取代辅导员的地位。此外, 加里斯 (Garis) 和哈里斯·鲍尔斯比在1984年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他们将被试分为三组, 让第一组被试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第二组被试进行面对面职业咨询, 第三组被试既使用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也进行面对面职业咨询。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三组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而第三组被试相对于第一、二两组被试而言具有更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见, 应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使人机对话与面对面辅导相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专家还建议辅导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 熟悉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 了解其使用流程及其优缺点, 扬长避短, 指导学生使用该系统, 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制定行动计划,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与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提高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的使用效率。

总之, 计算机辅助职业咨询系统在职业生涯辅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辅助工具, 不能取代辅导员的作用。此外, 对系统使用的过程也需要进行适当监控, 以保证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Schiller, Barbara Katherine.Computer-Assisted Career Guidance Systems:Their Use and Effectiveness in Arizo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Arizona: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2000.

[2]Cynthia S Johnson.Computer Based Guidanc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J].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3 (6) :135-141.

[3]Andrew A Helwig, Paul J Snodgres.ComputerAssisted Career Guidance Use i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al Update[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990, 16 (4) :249-259.

[4]James P Sampson, Jr Gary W Peterson, Robert C Reardon.Counselo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Computer-Assisted Career Guidance: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989, 16 (2) :139-154.

[5]Peter Plant.Quality in Career Guidance:Issues and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Guidance, 2004, 4 (2/3) :141-157.

[6]Kennerly, Victor Leon.The Effects of A Computerized Vocational Guidance System on Adolescent Career Development[D].Michigan:Wayne State University, 2001.

[7]Adam Goad, Jeff Steuernagel.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Facing the Challenges, Considering the Career Possibilities[J].Career Planning and Adult Development Journal, winter2008-2009:116.

[8]Mary D Feduccia, Ed.Career Couns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Influence of A Computer-Assisted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gram on the Stability of College Major Selection at a Research-Extensive University[D].Louisiana:Southwestern Louisiana University, 2003.

教师职业是学习的职业 篇10

由此看来,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就是选择了一个勤学不止, 永远进取, 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职业。如此对待自己的职业, 如此从事这一职业, 才能干好这个职业, 也才能享受到其它职业所享受不到的快乐。笔者本不灵气, 但得益于勤学, 略有几点教师应勤学的感悟, 愿与同仁共议共勉。

教师勤学——职业所需。当今学生, 早期教育好, 思维活跃, 好奇心强。且不说大学生, 也不说中学生, 就是天真的, 小学生也不可小视, 那一个个看似幼稚的“小脑瓜”中可提出许多令大学生愕然的“为什么”来, 天文地理, 古今中外, 无所不包。教师虽不求个个圆满回答, 但至少不能一问三不知。更不能导之以谬。这样的标准不能算高吧。但即使如此, 如不博览群书, 勤学积累, 恐怕也难以达到。另外, 为师者永葆进取之心。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而且常影响学生终身。“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勤奋之师出勤奋之徒。为师者既从师业, 就应努力学习, 勤于耕耘, 这是职业所需, 不可不思。

教师勤学——形势所追。今日之形势。确有逼人之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周期变短。一劳永逸的做法已为形势所不允许, 自以为有“一桶水”不愁倒不出“一杯水”的观点已被形势打破, 所谓的“一桶水”会因不进而退成为“半桶”, 或因知识更新成为“过时之水”。古人云:“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须随时随事留心着力。”在今天的形势下, 尤其如此。教师似逆水之舟, 须奋力摇橹方可前进。为师者不可没有这样的危机感, 应常怀此忧患, 从而自警自强。

教师勤学——防老之必需。“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古训, 教师不可不察。年轻教师身强力壮, 精力充沛, 自然能以勤补拙, 人一能之, 我十能之。反复操练不厌其烦, 似乎效果无异。但人生易老, 青春易逝, 如不注重对教学规律的把握, 不注重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不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那么到临退之时未必能“宝刀不老”, 稳操胜券。无奈只忆“当年勇”, 岂不悲哉?

老师勤学———苦中有乐。试想, 为师者若不学习研究。只是照本宣科, 或一份教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似驴拉磨, 岂有不烦之理?而那些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的教师。似攀山眺望, 步步登高, 步步穷目, 无限风光, 无限情趣在每一步的登高之中, 每高一步都可摘到知识的仙果, 饮到鲜美的甘露, 其味津津, 其趣洋洋。教师探索之乐迁至课堂, 更是另有一番情趣。无疑处生疑, 有疑处释疑, 教师导航引路“指点江山”, 不断地把学生从山重水复引向柳暗花明, 学生趣浓, 迷而忘返时。唯恐聆听不周, 不知铃声即响, 师生一堂似共进美餐, 上课成了师生共同的享受。

教师勤学——天宽地阔。教师应学的东西, 可谓多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十几种方式来表达, 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都须为师者去认真探索;教师的对象是学生, 是一个个有思维、有个性的人, 年轻的教育学家魏书生称他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有阳光、有大海、有高山、有平原”、“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学海无涯, 涉浅得鱼虾, 涉深得蛟龙, 钻得深, 研得透, 便可领略艺术和知识的广阔天地, 教师也就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产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那将是一个教育家的胸怀独有的境界, 再也无教书匠之苦楚。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流失下一篇:设计必然性